首页范文体育竞赛的特点十篇体育竞赛的特点十篇

体育竞赛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3:17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1

一、和谐体育的内涵

“和谐”一词“和”与“谐”两个字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和也,有协调、顺和、无冲突之意。可见,和谐的本质乃是协调与共享。“和谐社会”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空想主义社会主义者莫尔提出来的,并由法国的空想社会者傅立叶对其进行了完善。

1.1全面发展是和谐体育的特征之一

构建和谐体育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必须系统地来看待体育的发展问题。众所周知,体育在我国一般被认为有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大部分组成。

1.2协调发展是和谐体育的特征之二

和谐体育的构建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这就要求体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1.3可持续发展是和谐体育的特征之三

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并行不悖的。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指体育的发展能满足当前人们体育文化需求,而且指体育的发展能满足今后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和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与人类发展的和谐以及体育自身的和谐,最终是为了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体育竞赛文化是校园和谐体育文化

高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高中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中体育竞赛是高中体育活动的窗口和两点,高中体育竞赛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高中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同时直接影响高中体育活动的和谐性。

三、构建校园和谐体育与高中体育赛事的和谐关办系分析

3.1构建校园和谐体育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校园赛事

高中的体育赛事既要考虑要具有竞技性,同时又要特别注意群众性,也要体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校园、学生与比赛之间的和谐,因此校园的比赛也应该是和谐的比赛。构建和谐体育是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必然追求体育与校园的和谐,这无疑会为和谐的校园体育营造和谐的大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将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比赛。

3.2搞好校园内的比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

首先,就校园的体育赛事本身而言,组织好体育赛事是搞好学校体育的必然要求,亦是和谐体育的基本要求,其次,组织好校园的体育赛事有利于落实学校体育的和终身体育的计划和目标,可以推动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体育系统的和谐发展,最后,从校园体育赛事可能发挥的众多功能来看,其必然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和快速发展,从而为构建整个和谐的社会体育提供注脚,进而为构建和谐体育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校园的体育赛事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

四、校园体育竞赛可能导致的不和谐的校园体育因素

4.1重视校园比赛的竞技性,忽视比赛的群众性

校园的体育赛事往往以竞技比赛的模式为基础,包括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往往都是按照国际比赛的规则进行竞赛,各院系、各班级之间都追求比赛中的成绩,力求要让各个单位的体育尖子包揽全部比赛项目,由于大部分的校园比赛以竞技比赛的模式进行,从竞赛的方式和特点上就决定了只有少数的学生可以参加比赛。使校园的比赛缺乏明显的群众性,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充当观众的角色,根本没有机会在大学中参加比赛,感受比赛中的气氛,体会体育竞赛的趣味,这就是本来可以主动参加体育竞赛的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校园组织的比赛,渐渐的大部分学生就远离了比赛、远离的体育。这必然会影响校园的和谐体育的构建。

4.2追求校园竞赛的表面影响,忽视校园比赛的人文精神

校园的体育竞赛往往有的时候是学校向外宣传的窗口,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效应。学校的领导要求将校园的体育竞赛组织成一种表演秀,大部分学校只注重比赛的场面和过程,很少注重体育竞赛的真正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只注重表面的想象,忽视了体育竞赛本身的文化内涵。其实校园的体育竞赛最终的目的是宣传体育的人文精神,形成校园的体育人文氛围,使学生们在竞赛中感受体育,感受精神。

五、校园体育比赛促进校园和谐体育构建的对策建议

5.1以校园体育赛事为契机,做好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和谐

良好的体育赛事是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一部分,使学校环境建设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臻于完善。

5.2以校园体育赛事为生机,建设有特色的和谐体育文化环境

在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应从本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环境。

5.3以校园体育赛事为注脚,加强校园体育活动的和谐

校园体育赛事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窗口、一个品牌、一个宣传栏,搞好校园体育赛事将带动学校其他相关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在学校体育中也存在体育明星、体育明赛,要把校园的体育赛事办成传统的体育赛事,办成名牌的体育赛事,逐步增加各项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体育赛事的群众性和基础性。以校园体育赛制为基点,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2

一、学校体育竞赛的弊端

(1)有的学校的体育竞赛项目少、内容简单,而且还有越来越少、越来越简的倾向,难以达到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无法满足全民健身计划以及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现在初中学校体育竞赛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为一学年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的综合型运动会,并且竞赛的内容多少年来都停留在几个固定的项目上。当今学校体育竞赛项目多选择为田径、广播操、排球、拔河、毽球等。另外,少数学校开运动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验收,并且由于受时间、安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运动会上只有径赛项目和跳高、跳远等为数不多的田赛项目,参赛学生少,场面冷清,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远没有排运动会入场式方队高。这样的运动会,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很难达到《课标》对学校体育竞赛的要求。

(2)初中学校体育竞赛在内容上安排不合理,违背了体育普及性的特点。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体育竞赛竞技性过强,难以达到健身性,也难以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校所组织的体育竞赛应该是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而绝大多数学校举办的竞赛从内容到形式没有跳出竞技体育的范围,跑、跳、投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很难使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不少项目成了个别平时参加训练的尖子运动员的表演赛。所以,学生参赛的热情不高,不少学生只是到了运动会前一段时间,为了班级的荣誉,临阵磨枪。在运动会上,我们看到,运动员很少,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场面空旷而冷清。这样的运动会怎么能达到广泛健身的目的呢?学校体育工作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学校举办竞赛的目的是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强化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技能方法。因此,学校对学生体育竞赛的组织上,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迎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体育活动更经常、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智力。

(3)初中学校体育竞赛模式过于死板、落后,与体育教学的改革不配套。学校体育竞赛与教学内容改革不配套,给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带来不良的影响。另外,学校体育竞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没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现在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只有十多岁,还是孩子,虽然表现欲强,但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在当前学校体育安排与确定竞赛的内容与形式上,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提高。

二、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初步构想

(1)学校体育竞赛应迎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应根据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精力充沛、女生不好动等特点,确定竞赛的形式和内容。要有挑战运动极限的体能类项目,有展示运动技巧的灵巧类项目,有体现默契配合的集体项目,有对抗性项目和非对抗性项目等。可以是正规比赛,也可以是趣味性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男生喜欢的体育竞赛项目有:三对三半场篮球赛、定点投篮比赛、五对五足球比赛、篮球运球比赛、自垫排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女生喜欢的项目有:自编健美操比赛、羽毛球比赛、篮球定点投篮比赛、体操技巧性比赛、排球垫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毽球比赛等。这些小型多样化的比赛,由于趣味性强,易组织,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2)学校体育竞赛应降低竞赛难度,使得更多人能参与其中。现在初中学生期待的体育竞赛是难度相对较低,有趣味性,并且多设一些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让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参与其中,体会体育的激情与魅力;培养体育兴趣,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丰富课余生活。十几岁的孩子对成功获胜有着强烈的渴望,喜欢自我表现,同时对比赛不好又有恐惧心理,加之学生的运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完全用规则要求来比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观赏性也差,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要求高、怕“跌架子”而望而却步。所以,学校体育竞赛应适当降低比赛的难度和要求,例如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降低篮圈的高度、降低排球的网高、排球允许四次过网等措施进行比赛。通过这些降低难度和要求的比赛,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学生的心里产生愉。这能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加努力展示自我,并进一步树立自尊和自信,从而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这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3)学校体育竞赛在时间安排及组织上应贴近学生,认真制定好学校的竞赛总计划和各年级的分计划。要充分利用好体育课外活动课、体育课的测试课、各年级开设的第二课堂等阵地,精心组织、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同时,学校体育经费在投入使用上,切不可热竞技项目,冷群体项目,参加省、市比赛固然重要,需要一定的经费,但作为学校的群体活动,也应投入适当的经费,添置器材、修理场地、发放奖品;同时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宣传、协调工作,使各项比赛得以顺利地进行。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3

一、学校体育竞赛的现状

比赛项目缺泛统一规划,小型比赛往往是大型比赛的选拔赛。作为学校层面来说每年春季组织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秋季组织全校性的球类运动会。各系也组织有一些如球类的迎新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但基本都是春季用跑、跳趣味运动会来选人参加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秋季组织迎新球类运动会来选人参加学校的球类运动会。除春秋季的田径和球类运动会外,学校层面没有组织其他的运动会。各系按自己的情况组织一些,但总体来说缺泛统一规划,来看显得杂乱无序。小型比赛多以各系学生参加。小型比赛多是由系上学生干部组织,本系学生参加。由于各系不可能组织很多个项目的比赛,学生的选择面较窄,从而参与的人数不是太多。其他系上的学生又不让参加。有些系上一年有那么一个项目的比赛,有些系根本就没有比赛。造成想参加比赛的学生没有去处,系上组织的活动又没有多少人参加的局面。

二、小型比赛的优点

易激发兴趣,利于推广。笔者在本校学生中走访调查得出结论,多数学生对单纯的竞技项目不感兴趣,只有少数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系或班上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愿意参加各种以竞技项目为主的的训练。但笔者问及换成以游戏形式、竞技形式等一些趣味形式进行身体锻炼时,得出的结论是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各项运动。小型竞赛的特点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趣味性很强的比赛项目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在比赛、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如:增强速度的迎面接力比赛,团结合作的三对三篮球挑战赛,练习足球基本功的绕杆射门足球比赛,5人制足球比赛,多人8字花式跳绳比赛等。

机动多样,便于推进。小型竞赛项目没有繁琐的程序与要求,不需要开幕式,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布置及后勤障。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比赛项目、比赛形式,可以将比赛分布在平时的课外时间或周末节假日。项目可以结合学校的体育特色和当地的流行体育活动进行选择。如:根据性质冠以“迎新杯”“挑战杯”“对抗赛”等不同的名Q,受电视娱乐节目影响学生喜欢的“撕名牌”游戏,根据学校地形的“户外寻宝”游戏,女生多的系上组织花式跳长绳、踢等。

三、大型比赛的特点

促进运动技术发展,发现体育人才。学校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是与市大学生运动会相似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在推动学生的竞技运动水平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学校各系都作了充分的备战。每次田径运动会或球类运动会的召开,都会出现一次全校性的竞技水平的高峰。以学校第五届田径运动会为例,在召开学校第五届田径运动会的一个月后就是重庆市第十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学生(特别是有运动竞技特长的学生)都积极训练,为系上在运动会上争金夺银。在学校第五届田径运动会上共有8人次11次打破校纪录。也为学校组队参加大学生运动会提供了充足的的队员选择。可见,围绕各类竞赛活动,各系部、体育教研室和运动员员积极备战,备战的过程是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各种体育人才脱颖而出的过程。各单位都积极培养运动员,他们将推动整个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体育竞赛的精神价值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体现得十分鲜明。举办大型体育竞赛不仅对学生,对学校而言也是一件牵动全局的大事。在一次大型的校运会中,必将孕育出宝贵的精神财富,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为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和摄影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创作题材,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有利于丰富和繁荣学校体育文化场。举办运动会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盛大的节日。运动设施设备改善后的喜悦,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趋同感,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等,都将在学生日常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从而集中升华为一种荣辱与共、合而弥坚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强化学校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提升师生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借运动会召开的契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文明礼貌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素质。

大型比赛有很多优点,同时在学校层面上来说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组织大型比赛往往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配合,教务处、学生处、基础部、各系、保卫处、后勤部门等,组织难度大。同时又要除运动技术本身训练外的投入如开幕式的文艺排练、服装、道具、颁奖式等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一般情况下,学校层面的大型比赛对传统的竞技项目比较重视,轻视非竞技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以成绩为评定标准,学生直接参与比赛的人数少。

四、学校统一规划体育竞赛,形成大小体育竞赛有机统一

以学年为单位规划体育竞赛。作为学校层面除规划大型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体育爱好情况规划一些小型的比赛项目。这样大型比赛选拔了人才参加市大学生运动会,为学校增光添彩,体育特长生有了展示特长的平台。榜样的力量能够带动其他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而小型比赛由于灵活性强、形式多样,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比赛需求,学生的参与人数多。真正能够用体育竞赛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4

关键词:散打;高水平运动员;科学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20-02

一、前言

在当今的体育世界里,中国做作为体育大国,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加快了体育强国的建设进程,竞技体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竞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不仅形成了科学化,而且形成了体系化,这也是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5]。散打作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走上竞技体坛的时间较短,与其它乒乓球、体操、拳击等竞技运动项目相比,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培养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方面所形成系统工程还不全面具体,在与世界顶级搏击项目对抗中,没有任何优势,成绩并不显著,认可度也不高,这同目前散打运动在国内、国际所获得飞速发展的前景是不相适应的。散打要走向世界,进入奥运,必需培养出高水平职业散打运动员,通过国际比赛,取得更多胜利,得到对手认可、观众认可、国际认可,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和比赛体系。

二、散打运动作的科学体系

散打运动作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3]。从不同的实践过程看来,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部分组成[1]。各个组成部分的一体化是最终达到目标的有力保障,每个部分缺一不可,并都必须在科学技术手段的保驾护航下才能实现最终目标。文章依据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原理,结合自身工作的专业总结,解析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科学化体系。包括了运动员选材、专项训练、运动竞赛、竞技管理四个方面的科学体系。

(一)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专业运动天赋及竞技潜能的运动人才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工作,所以必须要科学的选材,才能挑选出真正的人才。根据散打运动的竞技技能形成特点,散打运动员的选材也区别于其他的运动项目,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寻找发现先天性竞技能力高、后天训练性强,适合散打身体条件需求的运动员参加散打专业训练。

1、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人体最基本的、最直观的特征之一,也是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选材中除常规指标外,根据散打的技术特征应选择指标较大的运动员,如身体匀称、身材魁梧、身体重心偏低、肩宽、胸围较大、肌肉线条长的运动员。

2、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优劣是掌握运动技能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重要基础保障,因此在运动员选材过程中,要通过专业特点,利用科学的手段选拔反应速度快、协调性好、相对力量大、速度耐力好和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参加散打专项训练。

身体机能是人体的内在素质,也是优秀运动员的身体保障基石,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要求是:心脏功能强健,安静脉搏徐缓,机能动员快而稳定,心肺功能好,能承受大运动量且恢复快,血红蛋白百分比大、血清睾酮含量高,平衡能力好等,因此,选材时应注意参照此模式特征进行评定。

3、心理素质

心理选材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从心理素质方面选拔优秀的运动员人才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是否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保障。散打运动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往往心理能力是取胜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选材时要特别注意被选者的神经类型、心理能力、个性特征等。

4、智能素质

运动智能是决定运动员运动技能发挥、临场变化的观察、心理指导等能力的优良因素,直接影响比赛结果。散打作为典型的对抗性运动项目,运动智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运动训练和比赛深入化,对运动员的智能水平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特殊情况下运动员智能的高低就成为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运动智能对高水平散打运动的重要意义,必须要科学的选拔智能较高的运动人才,选材时智商下限不低于95左右为宜。

(二)专项训练体系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重要途径。

1、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的优良是成功培养和提高竞技能力的基石和前提保障,不同运动项目的专项素质也不尽相同。散打的身体素质训练要求主要根据其技术特点来确定的,散打技术由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组成,主要由踢、打、摔的攻防技法制胜对方[3],散打是在不断转化的过程中进行,每个技术动作的完成,都需要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散打技术动作的发力都是力从地起,根节在脚的抓地、蹬地,中节在于腰的转动,稍节也就是末节在于用力的远端或是出击点。所以,要完成这些动作,都必须具有良好的专项力量、灵敏、速度、耐力等素质。要具备这些专项身体素质,就必需运用专业的身体素质方法使普通身体素质真正符合散打专项技术动作身体素质的需要。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长期、枯燥、复杂的过程,每项训练都不是简单的跑、跳、拉、单一的对抗所能完成的,运动员的身体适应、伤病的诊断和处理、运动负荷的监控、合理的营养膳食、情绪、有氧训练、训练效果等等都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技术的监控,才能保证健康准确的把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成真正符合散打专项需求的身体素质,最终完成每项训练内容。

2、专项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简而言之就是运用技术的能力,他是技术和体能的结合,在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方面起关键作用。在良好的身体素质保障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按动作的组合方式:单一的技术动作—动作组合—陪练—实战;按目标或对象:固定—不固定—模拟对练—实战。

3、专项心理智能训练

散打是典型的对抗性运动项目,在比赛的过程中,变化多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心理变化比较复杂。散打运动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智能水平。专项竞技水平越高、实力越接近,心理和智能的作用就越大,往往是致胜的关键作用。所以在训练中,要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和专项智能训练,来提高运动员心理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这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需要,也是散打运动发展的需要。

(三)运动竞赛体系

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1]。高水平运动员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培养的过程中,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通过运动竞赛来锻炼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他是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运动竞赛环节是运动员必须经历的关键阶段,在良好的运动训练体系保障下,运动员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水平。

运动竞赛可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竞赛设计则是运动竞赛的重要环节,因此,竞赛设计必须依据工程规划,必须构建框架结构,按照竞赛准备过程和实施过程的基本程序,运动竞赛过程应该具有完整稳定的基本结构,依据工程学理论,运动竞赛体系的基本环节包括:竞赛策划、赛前训练、竞赛表现、竞赛控制、竞赛保障、竞赛评价等[4]。

1、竞赛策划

竞赛策划的核心要素是参赛计划,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参赛计划,首先是要状态诊断,状态诊断是科学确定参赛目标的基本依据,其中环境影响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分析环境影响是趋避外因干预的必要条件。

2、赛前训练

竞赛策划是赛前训练的战略思想和目的。通过竞赛策划而实施具体训练任务就是赛前训练,包括计划实施和状态调整。除了常规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技术训练任务的具体落实和状态调整外,还要通过研究将来比赛对象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和战术训练,可以采用模拟训练法,一是模拟比赛的环境氛围,二是模拟对手进行实战训练,以此来让运动员真正适应比赛的环境和对手。

3、竞赛表现

竞赛表现是由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和运动员的竞技发挥两个要素构成。其中运动员的竞技发挥主要影响因素在于自身临场竞技状态发挥,主要体现在技术运用、体能分配、战术应变、心理自控等方面,而教练员临场指挥主要体现在战术调整和心理调控等方面。

(四)竞技体育管理体系

竞技体育管理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三个环节得以实施并取得理想效果的基本保证。

我国武术散打比赛的规模比较齐全,如亚洲锦标赛、全国锦标赛、全运会、世界锦标赛等。每年要举行全国性或国际散打比赛,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根据国际比赛的安排和国内散打运动发展的需要,都会制定年度散打竞赛计划,各级体育部门可以根据这一计划制定出相应的竞赛计划。各级体育部门在年度散打竞赛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己运动员的实际现状和现实可能,制定出适合本部门的参赛计划,并不是参加比赛越多越好,同时要保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针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团体要分别制定不同的竞赛计划,教练员要明白今年哪些运动员要参加哪些具体比赛和训练任务,让运动员既积累了比赛经验提高了竞技水平又能安全健康的从事武术竞技运动。无论是对组织机构、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让运动员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不断得到锻炼提高,最终走向运动顶峰,实现培养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终极目标。

三、结语

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从目前的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状况来看,建立健全完整的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科学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选材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还是管理体系等,都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才能最终实现培养出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邱丕相,朱瑞琪.中国武术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高平.对抗性亚类项群运动竞赛特征研究[m].武汉体育学院,2009.

[5]蒲玉宾.培养高水平武术散手运动员的科学化体系[J].搏击?武术科学,2006.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特色体育;体育竞赛

0前言

体育竞赛是一种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按一定规则要求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术和心理的相互较量的过程,在体育过程中,它既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方法,运动的目的在于激励或检查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质量水平,培养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推动学校体育活动持久开展。体育竞赛包括很多,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运动会等,下面我将结合我们学校来具体说明一下。

1适当的竞争方法,特色体育竞赛可以使学校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1.1体育竞赛在学校的发展有着促进班级凝聚力的作用

我们学校在本学期举行了学生的排球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勇敢机智、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热爱集体、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及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德,陶冶其文明礼貌、光明磊落、奋发向上、勇于竞争及不卑不亢的情操,通过排球比赛也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及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往,加深友情,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在排球比赛中胜利可以提高班风,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1.2针对弊端来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比赛中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学生喜欢排球比赛,可以利用空间展示自己的技术。由于学校班级很多,举行一次排球赛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很多,这样会影响学校的正常管理,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弊端来刺激比赛,每当举行大型的排球比赛时候,只选取全班学习成绩总分排在前十五的班级参加比赛,而其他学习成绩总分排在后面的班级则没有权利参加比赛,这样可以督促后进班级的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好的班级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结果,从而学校的总体学习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校毕业的学生也会更加优秀,毕业生将会被社会认可,学校才有机会打出自己的品牌。增加升援。

2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发展学校特色体育的前提

2.1开展体育竞赛必不可少

各式各样的体育竞赛的开展有利于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校教师的总体综合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2.2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

学校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的重要过程.作为体育教师,主要担负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任何一项体育竞赛都要经过深思熟滤和精心的安排,体育教师按照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遵循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科学地、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把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健身有道,强体有术,并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通过活动,可以发现一些在教学方面的弊端,从而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培养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的精神。

2.3体育竞赛可以和师生互动

体育竞赛不仅仅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也可以面向学校教师,例如师生足球赛,师生篮球赛,师生排球比赛等活动,体育教师向学校老师和学生讲解比赛规则制度,讲解比赛的进攻和防守等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了其他任课老师知识面,通过比赛,使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友谊,减少了学生和老师的带沟,促进了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相信学校是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

3学校特色体育的发展建议

3.1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合作,从基层或退役的运动员中定点、定向培养专业体育教师,首先解决在基层缺乏体育教师的问题,同时又能解决一部分退役运动员的出路问题。

3.2每年暑期培训现有的体育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让基层体育教师认识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作用。

3.3体育教研室和教育部处合作,根据不同的时期阶段制定新生及老生体育课的内容及教材。并且报告省教务部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一年或两年暑期进行一次全省的卫生系统的专项体育项目。

4大型的体育竞赛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1组织大型运动会的益处

运动会是一种较大规模的体育比赛形式,是由若干运动项目组成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比赛。其特点是项目多,规模大,参加人数多,组织工作比较复杂,它有助于全面检查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推动田径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4.2本校的特点

我们学校由于学校的场地和器材有限,所以我校的体育成绩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得到提高,在每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学校的体育成绩一直都不高。所以学校领导在体育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和重视,购买了许多体育器材,同时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体育竞赛,对于任何体育竞赛项目获奖的学生都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通过体育竞赛,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

4.3发展中的特色体育

在每两年的省卫生院校排球比赛中,我们学校的女子排球成绩一向都是冠军的位置。这大大展示了我校把女子排球作为特色体育项目进行发展。这和我校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分不开的。

5结束语

发展特色体育是和学校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有利杠杆,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针对我校女生较多的情况下,身体对抗性的运动无法大力展开,所以排球项目非常适合我校的特点。特色体育的存在可以培养学生长期的体育兴趣,符合学校体育的“终身体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取用.要重视学校体育中的竞技地位与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1990(Z1).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6

关键词:竞技;体育舞蹈;制胜;规律;探索

体育舞蹈在得到良好的普及,也是我国在参与国际运动项目中的重要比赛项目之一。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是我国体育舞蹈理论的重点研究对象。我国的竞技体育舞蹈,正在实体化、职业化和社会化的主要方向发展。需要比赛选手接要接受系统的、规范性的、科学化的训练。使得运动员练就娴熟的舞蹈动作,掌握竞技类体育舞蹈的技巧。促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舞蹈走向辉煌的创新之路。本文主要是以竞技体育舞蹈运动的特点作为切入点,探究了竞技体育舞蹈制胜规律。主要内容如下:

一、竞技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特点

竞技体育舞蹈,主要是将形体动作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以技能表现为主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是一种竞技化的舞蹈艺术和艺术化的体育运动。其具有明显的文化艺术的特性,也有具体的体育竞赛的形式。体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竞技与艺术并重的价值取向[1]。体育舞蹈的特点,使运动员必须具备综合全面的竞技能力。运动员需要在参赛史,以体能为主要基础,发挥精湛的体育舞蹈技能。将内心调整到十分稳定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优异的竞赛成绩。总体来说,一名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其竞技状态要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培养。竞技状态对于比赛结果往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要达到合理化配置,培养战术能力以及心智能力[2]。

二、竞技体育舞蹈制胜规律探索

1、竞技体育舞蹈姿态

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就是技术能力的最为基础的要素之一[3]。姿态主要就是指,运动员的容貌和身体呈现出的舞蹈风格和样子。在竞技类的体育舞蹈中,运动员需要根据具体的动作,来展现体育舞姿。主要的舞姿有闭式位舞姿、并肩位舞姿,以及侧行位舞姿、外侧位舞姿,还有以及影子位舞姿等等。主要的表现形式包含反身、升降或是摆荡等等。体育舞蹈的所有动作组合,基本上都是由男女舞伴的双方配合下,来共同完成的。竞技体育舞蹈的舞姿特点,主要就是要通过双人的肢体的柔韧性配合,以及双人将规定的舞蹈动作来共同完成,以表现身体的姿态美,整体协调[4]。

2、竞技体育舞蹈的平衡稳定

竞技体育舞蹈的平衡稳定,主要是指在动作被移动后,在失去了运动员原有的平衡位置之后。通过尝试,使其回到原来应有的位置的重心上,这种恢复到原來的平衡状态被称之为平衡稳定。其实,在竞技体育舞蹈的竞赛中,运动员身体的平衡稳定性十分重要。动作主要表现在延伸或是在旋转等一些大幅度的动作结束时,身体的中心和重心有十分准确分配。这样一来,运动员的动作在的完成的瞬间,呈现平衡稳定的完美状态。

3、竞技体育舞蹈的移动

在竞技体育舞蹈中,运动员需要变化各式各样的动作,来充分的表现出节奏感和美感。所以,一般来说动作幅度比较大、体育舞蹈的移动范围大,这些就是竞技体育舞蹈的移动。在正式比赛是,裁判员一般都会对移动范围比较大的参赛运动员打出高分。这就要求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比赛时需要规范的完成套路动作的同时,还要利用展现动作美,积极的占据有利参赛位置。

4、竞技体育舞蹈的力量

竞技体育舞蹈的力量的展现,需要在完成整个动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的控制动作的急停急起,以及转身控体等等不同的动作。这就要求,选手要有十分过人的素质能力,可以将静力与爆发力刚柔并济。

5、竞技体育舞蹈的柔韧性

竞技体育舞蹈是运动员,在柔柔韧度上的体现,一般都集中在肩、胸、腰、髋等等不同关节部位的灵活度上。这些关节部位灵活性,直接影响着体育舞蹈选手在竞技比赛中,动作技术的完成幅度和开度。体育舞蹈不断发展的今天,又提出了更难的肢体动作要求。比如:要求肢体动作要更加的优美,不断开发新的动作,动作要的快慢要协调结合。所以,体育舞蹈是否美的评判标准当中,柔顿已经不是唯一素质,还需要结合其他特点来综合体现动作的速度和力量[5]。

6、竞技体育舞蹈的灵敏性

体育舞蹈的灵敏性,在比赛中集中体现在舞伴之间的引带,以及身体的敏感度反应能力。由于体育舞蹈自身的重要特点,就是所有肢体动作都是在男女双人配合下完成的。这其中男运动员是体育舞蹈的引导者,女伴是被引导者,需要将男伴传达的舞蹈信息,给予反馈和配合,双方产生很好的互动。身体的灵敏度在此时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双方都可以对舞伴所发出的肢体信息,很好的理解和反馈出来。以此达到双方在比赛中的良好配合。双方给予的反应,主要集中表现在舞者之间的体育舞蹈表演欲望和激情的碰撞。

三、结语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技术能力,身体素质,表现力和心理能力等四个方面。其中,技术能力是整体体育舞蹈动作的核心要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基础要素,也是表现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在比赛中,强烈的节奏感和完美的体育舞蹈风格的展现,将姿态和表达已经融合在一起。在双方良好的互动和配合下,完成整套动作。优秀的竞技体育舞蹈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的合理配合程度,与动作要领的战术能力,以及心智状态同样重要。所以,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竞技综合能力和水平,对比赛结果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是对竞技体育舞蹈制胜规律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以期,可以为完善我国的竞技体育舞蹈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作者:王徽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贝.我国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2]刘昌亭.近十年我国迈向竞技体操强国成因及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2.

[3]徐宏.贵州省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制胜规律探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119-126.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7

【关键词】高校;竞技健美操;参赛现状;发展特点

一、高校竞技健美操的特点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健美操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由于受国际健美操发展趋势的影响,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很快风行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非奥运项目里最受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虽然,竞技健美操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现已逐渐在高校中迅速普及,并在大学生中蓬勃开展,充分显示了这一新兴项目的勃勃生机和吸引力。目前,我国各省市都还没有专门的健美操队伍,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基本上集中在体育院校和部分普通高校里,竞技健美操植根于高等院校顺应了体教结合的发展趋势。由一批大学生组成的中国竞技健美操队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从一支不入流的队伍逐渐走在了世界前列,这都无疑给中国健美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和生命力。足以证实高等院校已是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主要基地。

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领域,也是当代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高校运动队生活在高等院校的大环境之中,受到其大学的人文、风土等诸方面的熏陶,与其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生活,浓重的学术环境,改革开放之后带来的生机,这些无疑是提高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精神面貌,文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种具有开放型管理特征的高校运动队比起传统的封闭式的专业队管理体系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二、高校在国内外健美操比赛中的参赛现状

1、国内竞技健美操赛事及参赛队伍的现状分析

随着该项运动的开展,我国健美操的各种赛事不断增加。现有赛制中,由中国大学生体协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主办的竞技健美操比赛每年举行1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已经连续5次设立健美操项目,这对支持高校这块竞技健美操的主阵地起到了稳固作用。大学生健美操比赛由于受国际健美操发展趋势的影响,比赛的专业化、竞技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大学生健美操比赛逐渐走向竞技化。目前不但有健美操全国锦标赛、大学生健美操比赛、健美操冠军赛,还有全国体院健美操比赛、全国健美操精英赛、全国健美操明星赛等等,另外其他行业体协也不定期主办竞技健美操赛,他们也是竞技健美操的一支社会力量,但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事业和总工会、妇联等则主要以开展大众健身操(舞)为主,因此高校竞技健美操队则成了国内各项竞技健美操比赛的主力军。另外大多数省市也都定期举办省市级的高校竞技健美操比赛,为高校竞技健美操队员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交流和提高的机会。使得高校竞技健美操队的水平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竞技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

在国内各类竞技健美操赛事中,高校参赛队所占比例最多、队伍数量也逐年增加,而且成绩突出。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所有参赛队伍中,高校参赛队数量占到了76.8%(图1)。随着竞技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国内健美操赛事中的院校参赛队越来越多。在例年的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高校参赛队成为了奖牌的主要得主,金、银、铜牌的获得者几乎全部是在校大学生或体院毕业后在高校就职的年轻教师。而目前我国各省市还没有专门的健美操队伍,各省市代表队大都也是由地方高校出队(人)代表参赛的。以上说明我国的竞技健美操一线人才主要在高校,并以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快的发展引领着全国,使高校成为我国竞技健美操的主阵地。

图12005-200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参赛队数量统计

2、我国参加国际竞技健美操比赛状况分析

1995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首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1998年加入了国际健美操协会成为会员国,开始与世界进行交流,由于当时健美操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有限,参加世界大赛的经验不足,前几次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随着与世界健美操技术的不断交流与学习,技术和编排都有了较大提高,一只由大学生组成的国家健美操队,在短短的几年里就在世界健美操的赛场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使得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见表1)。而这些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健美操比赛的国家队队员及教练,也都是以地方院校的运动队为班底的,队员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大学生及教师,教练员也都是在高校执教的健美操教练。由此看出,高校力量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健美操比赛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

三、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的重要性

高校竞技健美操是高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是提高竞技水平,同样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了新生力量。各高校纷纷成立健美操运动队,以参加校际竞技健美操比赛为主,既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一种教育过程,也是为了发挥高校的各种优势,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较高竞技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代表大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

随着国内、国外竞技健美操的广泛开展,健美操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对高校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普通高校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省、国家输送人才,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振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推动体育教学和群体工作,以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开展国际交流,扩大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都有重大意义。在我国高校健美操专家中,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能提高我国的健美操运动水平、能推动健美操的普及、能提高学校的声誉、能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健身行业高素质人才,而且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四、结论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8

摘要本文从舞者的角度出发,对制约体育舞蹈进入奥运会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体育舞蹈竞赛规则。通过文献资料、运用归纳等研究方法,针对体育舞蹈竞赛规则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体育舞蹈改革的方案和建议,旨在为体育舞蹈进入奥运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舞蹈申奥竞赛规则

体育舞蹈是结合体育竞技p艺术p欣赏p娱乐等特点为一体的一项运动,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奥运会在众多竞赛活动中是水平最高的运动,并且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进入奥运会是每项运动终极的目标。为了使体育舞蹈尽早加入奥运会大家庭,本文以舞者的角度为切入点,对体育舞蹈规则进行研究,分析其不利条件,找出影响体育舞蹈申奥的因素,并提出改革方案和建议。

一、制约体育舞蹈申奥的因素

(一)评判标准非量化,裁判主观性大

体育舞蹈竞赛评判标准是从基本技术p音乐表现力p舞蹈风格p舞蹈编排p临场表现和赛场效果这六个方面进行评判,这种以裁判评分决定选手名次的形式,存在许多弊端。由于没有具体的评分细则,这就致使裁判的主观性增强,导致裁判会因为喜欢这个选手或喜欢这个舞种而给予“特殊的关照”,从而有可能影响到竞赛的成绩。而体育舞蹈的评判标准与之相反,增加了裁判评定的主观性,使感性大于理性,影响到竞赛的公正,不利于奥运会的开展。因此,这就成了体育舞蹈加入奥运会的最大障碍。

(二)竞赛方式不严谨,比赛场面不受控制

体育舞蹈的竞赛方式是所有选手同场竞技,直接以选优的方式进入下一轮,在决赛中用打名次的方法确定最终成绩。这种竞赛方式增加了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干扰,也影响到裁判评分,使裁判评判工作难度加大。因此,体育舞蹈的这种竞赛方式不利于竞赛的公平、公正,干扰到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影响到运动员正常能力的施展,也对裁判的评判造成影响,不利于评判的细致化和具体化。

(三)竞赛使用规定音乐,影响选手动作与音乐的融合

体育舞蹈竞赛中,选手都是事先编好成套比赛动作,但音乐是竟赛方统一安排,致使选手在创编舞蹈动作时,不能考虑到动作与音乐的情景融合,降低了艺术表演效果。由于音乐现场确定,而动作早已定型,不利于运动员更好的发挥,不利于动作与音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影响到竞赛的欣赏效果。

竞赛规则是区分正规竞和非正规竞赛的“分水岭”,只有拥有公平、公正的竞赛规则,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保证竞赛长久的发展下去。每一种竞赛规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通过不断完善而有了今天的正规制度。改革是体育舞蹈的唯一出路,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完善,才能不断进步,从而有可能加入奥运会。

二、体育舞蹈的改革

(一)规范竞赛评定标准,采用评分法

通常难美项群是从技术、艺术、完成部分这三个方面进行评判,每一方面都对应具体的评分要素,这样利于裁判的分工评判,不同的裁判评判不同的内容。这样既降低了裁判的主观性,又促进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体育舞蹈的评分标准可以借鉴,有利于竞赛的正规化。

(二)统一规范竞赛方式,同场与单独竞赛相结合

奥运会项目的竞赛方式既要有利于裁判的评分,也要利于比赛的公平,同时要利于媒体的直播;体育舞蹈现在的竞赛方式显然不符合这些条件,因此要对其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多人同场竞赛改为单独竞赛并结合同场竞赛的比赛形式,在同场竞赛前都要进行单独竞赛,这样改革后,既有利于裁判的评判,又利于比赛的公平,同时保留了体育舞蹈艺术性的特点,提高了竞技性和观赏性。

(三)自选音乐和规定音乐相结合

在体育舞蹈竞赛中,选手都是事先编好比赛动作,但音乐是竞赛方统一安排,同一组中所有选手使用同一首音乐,致使体育舞蹈不能像其他项目一样,可以按照音乐的主题和思想去编排动作,达到情景融合。可以改为在初赛时,同场比赛使用同首音乐,而决赛时使用自选音乐,这样有利于选手在编排动作时,使音乐与动作相互融合,又保留了体育舞蹈的特点,提升了表演性和观赏性。

三、总结

体育舞蹈的申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通过改革体育舞蹈竞赛评定标准、竞赛方式、音乐选取这三个主要因素,体育舞蹈才可能被纳入奥运会。体育舞蹈也有自己的一些优势,例如,适宜人群比较广泛,老中青少都适宜;奥运会的项目多为男女分开比赛,很少有男女相互配合比赛的项目,发展前景比较广阔。世界体舞联合会主席卡洛斯表示,努力推动体育舞蹈走进奥运会是自己上任以来最重要的工作,世界舞蹈联合会为此一直在努力。虽然申奥之路困难重重,相信体育舞蹈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一定能走出这个瓶颈,总有一天将进入奥运会并成为其竞赛项目。

参考文献:

[1]赵倩.我国体育舞蹈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

[2]刘鑫.高校体育舞蹈之浅谈创编能力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08).

[3]何佳莉.竞技体育舞蹈比赛套路的创编探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3(04).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9

1课外运动竞赛的意义

1.1普及方面

作为活动校内外群众性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课外运动竞赛,是对学校体育运动成果的检阅、交流、结语;在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宣传和动员活动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并且在提高其运动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还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体育知识和项目普及和增强的重要步骤,在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展开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可以为学校甚至国家发现和培育后备人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是具有欣赏、审美价值。

1.2提高方面

国内外举办大的中、小学运动会是课外运动竞赛中运动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通过国际比赛,加强国际间学校体育的交流,增进友谊和广交朋友。运动会上取得优良成绩可以扬国威、长志气,显示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曾提出“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宗旨充分体现了这个精神。全在比赛的准备和比赛过程中,通过媒体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引起社会各方面对学校体育的重视都具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可以说课外竞赛运动可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向前发展,并且作为检验教学成果和运动训练成果的手段能够将体育普及和技术水平提高相结合,在加强校际间合作交流的同时方便进行素质教育

2课外运动竞赛的种类

2.1按照运动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分类

有校内运动竞赛、校外运动竞赛两大类。校内运动竞赛有单项运动比赛、班级间的对抗赛和友谊赛、运动员选拔赛等。校外运动竞赛有校际见的比赛,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比赛,区、县、市、省的比赛,或者每隔几年的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等,此外还有国际的大、中学生运动会等。

2.2按照运动竞赛目标进行分类

有竞技性运动竞赛、教育性运动竞赛和娱乐性运动竞赛。竞技性运动竞赛一般代表某一学生团体的竞技运动水平,能直接参赛的学生数较少,而教育性和娱乐性的运动竞赛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竞赛方式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3按照运动竞赛内容多少进行分类

可分为单项和综合运动竞赛,单项运动竞赛是指只进行一个项目竞赛,校内进行的有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等某一项、身体素质的某一内容的单项竞技比赛,校外举办的校际间的篮球、排球、足球等单项竞赛。综合竞赛是指进行两个以上不同运动项目的竞赛。校内同时进行的田径、球类竞赛;同时进行的足球、乒乓球;同时进行的排球、中长跑竞赛等。校外综合运动竞赛与校内的相似,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会。其特点是项目多,规模大,参加人数多,组织工作比较复杂。

2.4按运动竞赛的性质、任务、水平分类

分为对抗赛、友谊赛和邀请赛、测验赛、选拔赛、表演赛、等级赛、通讯赛,以上各种形式的竞赛各具特点,学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以及运动竞赛的任务灵活性运用。学校还可组织一些小型多样、学生喜闻乐见或者具有民间特点的群众性体育比赛,以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3课外运动竞赛方法

3.1比赛方法

(1)淘汰法,是指在比赛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优点在于参赛者较多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赛任务。

(2)循环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通常多用于球类及其他对抗性项目的比赛中。

(3)顺序法,是指参加比赛者按一定的先后顺序表现成绩的比赛方法。有分组与不分组两种。分组顺序是吧参赛者分为若干组,分别进行比赛,按预赛、复赛、决赛结果决定名次。不分组顺序是在同一比赛时间内部能有两人以上进行比赛的项目中采用,如田径的标枪、铅球、跳远等项目。

(4)轮换法,是指在同一比赛时间内,参赛者按照规定的轮换顺序进行不同项目比赛。常在竞技体操与综合性运动项目中赛用。

3.2评定运动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1)评定个人运动成绩多少和名次的方法,首先可以根据客观标准评定成绩和名次,如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都是以时间、距离、重量等实际计量确定参赛队员的成绩和名次;其次是根据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评定成绩和名次,如,竞技体操、武术、跳水等,均由裁判员根据竞赛规程判断参赛队员完成动作的质量。难度进行评分,评分包括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再次根据战胜对手或者特定因素评定成绩和名次,如,乒乓球、排球、羽毛球以局为单位,采用几局几胜制,以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

体育竞赛的特点篇10

摘要:基于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特点和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探讨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实现途径。通过理论分析和举例说明得出结论:中小学校体育竞赛需要从赛会服务、参赛组织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分别做好赛前、赛中和赛后相关工作,在保障全员参与的前提下,实现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校;体育竞赛;教育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G808.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20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开展的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的比赛,可分为校内和校际两种方式。[1]从教育实施的参与性出发,校内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竞赛的主体,主要包括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球类项目(及其他单项)竞赛、趣味项目比赛,以及年级组内、班级内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对于中小学校而言,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积极因素,更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为促进学生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表现

(一)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的特点

中小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以班级为参赛单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场竞技,加上学校场地条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出参与面广积极性高,竞技水平低竞争激烈,组织灵活变通性强,精神性奖励为主等特点。首先,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大班额授课的现状下,课堂教学极大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体育竞赛是少有的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对于缓解和释放日常积累的学习压力、消极情绪具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竞赛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普通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差异不大而展示欲望强烈,加上运动学习经历相似,使得比赛竞技水平不高但竞争性却很强。第三,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和中小学校运动设施的条件限制,往往不能完全按照大型体育赛事的操作办法实施中小学体育竞赛,增加了比赛组织方式的灵活性和竞赛规则的可变通性。第四,中小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以奖状、奖牌或低价实物(学习用品为主)对获胜选手(或集体)给予奖励,重点强调其纪念意义和精神性鼓励。

(二)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表现

在学校教育氛围下,学校体育竞赛不仅能够体现出运动健身和竞技观赏的属性价值,更能体现出与教育相关的衍生价值,产生激励、凝聚、规范、意志强化等积极效果和促进学生沟通、组织能力的提升。

1.激发潜力,提升技能

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比以往练习中更好的运动成绩(跑的项目最为明显),这说明热烈氛围、激烈的竞争,能够极大提高参赛运动员的神经核肌肉兴奋度,充分激发参赛者的运动潜能,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理解运动技术的要领,以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另外,在长跑类项目中,老师、同学的及时鼓励,能够帮助参赛者突破生理极限,结合赛后的强化训练,能够很大提高参赛者的运动水平。

2.懂得释放,学会欣赏

绝大多数学校体育竞赛的参赛者和观众都是在校园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学校体育竞赛就成为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同学前展示自我的最大舞台,奔跑、跳跃、呼喊、挑战、鼓励等各种让人心潮澎湃的情节都能在体育竞赛中得以实现,有着极好的情绪释放空间;同时学校体育竞赛还是更多学生近距离观看体育竞技,融入体育竞赛氛围的主要机会,既能欣赏到运动本身的美,又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落寞,在真实场景中学会祝贺成功和鼓励失败。

3.激励个人,凝聚集体

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是由体育的竞争性所决定的,体育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学校体育竞赛中比赛获胜或是自我超越的成功体验能够帮助参赛者建立自信,通过参赛让同学和老师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或优势,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学习帮助。体育竞赛活动还能通过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团队意识将集体内的学生凝集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矫正不良习气,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

4.规范行为、强化意志

在学校体育竞赛中,规则本身的约束性及裁判公正、公平的执裁和判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进而提高遵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提高自制能力。体育竞赛的竞争本质和学校教育的整体氛围,可帮助学生认识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内涵,以及在落后时决不放弃的意志需求,从而逐渐养成正确的胜负观和得失观。另外,体育竞赛中成功突破生理极限的体验能够极大激发参赛者战胜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勇气。

5.促进沟通、提升能力

学校体育竞赛有着全面的参与性和组织的灵活性,大多数竞赛都需要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这给学生间的交流和共同目标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了展示良好集体形象和获得集体荣誉,学生往往能够很好进入到集体分配或者自主选择的活动角色之中,在履行岗位职能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的沟通,在实践操作中提升了自己的协调、组织能力。

二体育竞赛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

学校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实现依赖于良好的赛会组织和和谐的参赛环境,离不开赛会主办方的严明纪律、公正执裁和参赛组织者的正确引领、有效指导。

(一)做好赛前准备,落实全员参与

充分考虑参赛领队和队员的组织经验和能力水平,制定明确的参赛流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赛事,并给予参赛者足够的准备时间,是实现中小学校体育竞赛教育价值的基本要求。[2]首先,有参与才有教育,在赛会组织上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和赛会服务中。可以在赛事中增加学生服务团队,不仅增加了赛会的参与率,也加强了参与者对体育竞赛相关知识的掌握;要做好赛会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海报介绍比赛内容、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让全体学生在理解比赛的基础上产生合理期待。第二,有准备才有质量,主办方对于比赛的流程要了然于胸,并让各参赛单位明确各环节具体要求;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好比赛场地、器材的检修、维护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对于比赛裁判员和组织经验相对缺乏的新任班主任要针对地性进行细致的规程解读和规则解释,以利各参赛队伍从容参赛。

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以班为参赛单位,班主任是参赛的主要组织者,如果他们不了解体育竞赛赛前准备的具体工作,仅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体育竞赛,其教育价值将不可能实现。一是赛前动员要在全面了解学生运动技能状况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为激励教育做好思想准备;二是组好参赛团队,做到全员分配一个不拉,让所有学生在比赛中都有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三是重点关注体育弱势学生,借助参赛服务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其体质健康改善;四是做好参赛队员的赛前训练,磨练技术、熟悉比赛流程,让学生在行动中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五是树立团队精神核心,强化集体荣誉感,以共同价值取向约束个体不当行为。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竞赛取得成果的保障条件,而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的成果展示。体育教师在体育竞赛活动实施前的课堂教学上,要对竞赛相关知识、技术进行针对性传授,让学生熟悉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自主锻炼的热身方法,运动竞赛中的战术运用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更好的在比赛中发挥他们的运动能力、展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关注赛会细节,正确价值引导

对于学校体育竞赛组委会而言,保障比赛顺利进行和及时发现比赛过程中的亮点,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宣传,是做好比赛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关键。第一,确保执裁公正和比赛公平。学校体育竞赛的裁判员一般以体育教师、其他科任教师和部分学生组成,而参赛的队员中有些是他们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或者同班同学,在执裁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并保证提前到位,做好比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二,做好赛场秩序维护和比赛服务。良好的比赛秩序是安全参赛的保障和文明礼仪的体现,全面到位的赛场服务则是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在比赛过程中,要及时对破坏比赛秩序的行为加以制止,在有序的前提下营造热烈氛围。第三,及时正确处理比赛中的突发事件。赛前应急预案是处理赛场突发事件的参照依据,尽可能按照最佳流程和方法处理问题,谨防“二次伤害”的出现。第四,把握体现体育精神的比赛瞬间,宣传具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可以充分利用全校师生手中笔和镜头,记录比赛的精彩瞬间,并及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窗通报全校,让体育精神的内涵以实际形象印入学生心中。

作为参赛组织者,班主任在比赛过程中要积极发动观赛学生,有效激励参赛队员;利用体育竞赛充分释放学生学习中积累的不良情绪,并通过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怎样理解体育精神。一是组织好班级拉拉队,为本班参赛队员加油鼓劲。不管获胜还是失败,都要及时肯定参赛学生的努力和付出,从而激发更多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和运动健身的兴趣。二是组织好赛场服务,落实全员参与。要创造机会让非参赛同学融入比赛氛围,比如协助参赛同学检录,为参赛的同学保管好衣物,及时送上饮水、毛巾,保持好观赛场地环境卫生等。三是记录赛场点滴,留存美好瞬间。视觉记忆不如文字和图片更加真实和久远,体育竞赛的赛场记录可以作为后续教育的良好素材。四是合理处置比赛争议,正确引导学生观赛。学校体育竞赛中的争议判罚不可避免,班主任要按照正常流程合理处置,并对学生做好解释和安抚,让学生明白尊重规则的重要性和应对争议的正确办法。

(三)及时赛后总结,发扬积极因素

赛后的总结、表彰是延续学生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的必要环节。一方面,组委会可以通过闭幕式或者其他学生集会通报、总结竞赛成绩,表扬优秀团队和个人。充分发掘比赛中的优秀典型,激励更多的同学加强自主锻炼,增强个人运动技能;合理处置比赛中出现的违规问题,诫勉全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进取、文明守法。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学校体育竞赛主题的摄影或书画创作展览,即可延续体育竞赛的激励效果,又可将艺术教育成果加以展示。

对于班级来说,一次体育竞赛会大大增强同学间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育竞赛所伴随的集体荣誉会对参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积极的影响。赛后的主题班会是必不可少的,一来可以及时整理和交流比赛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后续学习和锻炼的动力;二来可以通过比赛获得集体荣誉,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三来可以避免参赛队员和其他学生产生分离现象,在强化其自我认同感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班级带动责任意识,帮助全班共同进步。

学校体育竞赛后的体育课堂,应该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运动项目技术、战术、规则等知识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需要对取得突出比赛成绩和重大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树立全体同学体育参与的信心和决心;需要对体育竞赛中出现的有关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人格表现等方面的问题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以实现体育竞赛对体育教学的教育补充作用。[3]

参考文献:

[1]李宁,闻勇.浅析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体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77-79.

[2]李静波,杨波.我国学校体育竞赛八大问题与对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