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十篇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十篇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3:29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1

【关键词】复方章柳碱黄斑水肿视力眼底视野

黄斑水肿主要由视网膜或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而来,复方章柳碱药理作用主要是加速恢复缺血区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促进缺血区组织恢复。我院于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复方章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黄斑水肿38例40只眼,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黄斑水肿患者发病时间为1~6个月,视力0.1~0.6,其中21例为视网膜静脉阻塞,33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例为葡萄膜炎,7例为老年性黄斑病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40只眼,年龄37~60岁,平均48岁。眼底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黄白色点状渗出物和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视野检查37例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黑影程度不等,视物变形者38例。对照组36例38只眼,年龄39~61岁,平均51岁。眼底表现与治疗组相仿。视野检查35例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视物变形者33例。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复方章柳碱注射液2mi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日一次,15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对照组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前均常规检查视力、眼底和视野。30d后复查视力、眼底和视野,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1.3检查工具标准对数视力表;普通检眼镜;amsler方格表。

1.4统计学处理方法组间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底、视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结果

2.1视力治疗组37例40只眼,治疗前视力0.1~0.6,治疗后提高至0.6~1.0(≥4行)33眼(82.5%),0.4~0.6(≤4行)7眼(17.5%)。对照组36例38只眼,治疗前视力0.1~0.6,治疗后提高至0.6~1.0(≥4行)8眼

4行)25眼(65.8%),视力无提高者6眼(15.2%)。两组视力对比见表1。

2.2眼底治疗组37例40只眼,治疗前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黄白色点状渗出物和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治疗后上述表现完全恢复者31眼(77.5%),好转者9眼(22.5%)。对照组36例38只眼,治疗前与治疗组情况基本相同,治疗后上述表现完全恢复者14眼(36.8%),好转者21眼(55.3%),无变化者3眼(7.9%)。见表2。

2.3视野治疗组37例40只眼,治疗前37眼(92.5%)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黑影程度不等,治疗后上述表现消失者33眼(89%),黑影变淡变小者4眼(11%)。对照组36例38只眼,治疗前35(92.1%)例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治疗后上述表现消失者11眼(31.4%),黑影变淡变小者17眼(48.6%),暗点无变化者7眼(20%)。见表3。

3讨论

黄斑水肿是由视网膜或脉络膜血管的局限性或广泛性渗漏导致液体积存于黄斑区外丛状层Henle纤维间的一种病变,其并非一种独立的眼病,多并发于眼底静脉阻塞、糖尿病眼底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或内眼手术后,患者可出现中心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等眼部症状。复方章柳碱不同于一般血管扩张剂[1],不会明显扩张血管,用药后很少出现面红心慌等不良反应。临床实验研究证实[2],应用复方章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可通过注射部位的植物神经末梢,反复的调整眼血管尤其是脉络膜血管的运动功能,稳定内皮细胞膜,恢复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改善眼底循环,促进网膜水肿的吸收,使视功能得以恢复复。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机制在于视网膜光凝封闭渗漏的微血管瘤和毛细血管,但临床早已证实早期激光光凝可以减轻黄斑局部的水肿[3],但弥漫性黄斑水肿约有24%的患眼对激光光凝治疗不敏感[4],即使行光凝治疗预后视力仍较差。我院采用复方章柳碱治疗黄斑水肿大多数患者不仅视力提高明显,而且眼前黑影遮挡、视物变形及视物色变等症状也逐渐消失,视野检查原有中心暗点变淡甚至消失。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疗法在疗程相同的情况下,与治疗组相比疗效有明显差异,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采用复方章柳碱治疗黄斑水肿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德荣.复方章柳碱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实用眼科杂志,2008,26(8):853-854.

[2]宋琛.用复方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实用眼科杂志,1985,3(5):269-270.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2

【关键词】眩晕;耳石膜;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16-0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发病率约为64/10000,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我院采用耳石复位治疗此类患者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39例;年龄34~69岁,平均53岁;病程2~60d。其中后半规管BppV(pC-BppV)53例,外半规管pC-BppV(HC-pC-BppV)11例,前半规管BppV(SC-BppV)4例;均为单侧发病,未见有双侧受累者及混合型病变。

1.2临床表现:病人多无诱因突然起病,于头位改变时(如坐起、躺下、仰卧向一侧翻身或弯腰低头、抬头、转头等)突发眩晕,视物旋转伴或不伴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眩晕持续约10s~1min后自然停止,但当患者做相同的诱发动作时又出现类似发作。经详细询问病史和有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1.3检查方法

1.3.1Dix-Hallpike变位试验:用于诊断pC-BppV及SC-BppV的检查。具体操作方法(1)患者坐于检查床上,首先根据患者的主述先判断可疑受累耳,检查者手持患者头部并向可疑患侧转45°。(2)检查者用双手托住患者的头部,迅速悬头仰卧,头仍保持侧转45°,并低于床头水平线下约30°,同时用一手托住患者的后颈部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手指拨开患者的上睑观察眼震情况(由于眼震出现时常合并眼睑痉挛)。如出现(3~6s)眼震短暂潜伏期,患者出现眩晕并伴有旋转向地性眼震,持续时间约4s~30s(通常不超过30s),反复此类试验眼震会减弱或消失,具有疲劳性,即可判断Dix-Hallpike试验阳性。(3)当患者再由仰卧悬头位复原至坐位时,再次出现眩晕,有部分患者可观察到反向旋转性眼震,亦有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固视而导致微弱眼震被抑制。(4)患者头向另一侧转45°,重复(1)、(2)、(3)步骤进行对侧半规管试验。

1.3.2仰卧侧头试验:用于HC-BppV的检查,病人端坐于检查台上,检查者辅助其迅速平卧,随后将头先后向左或右侧转90°,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其后再次从坐位变至仰卧垂头位,并重复上述侧头位试验。以变位后出现眩晕和水平型眼震者为阳性,考虑为HC-BppV。

分辨侧别:双侧均有向地性水平型眼震者以主观眩晕重、眼震强度大侧为患侧;双侧均有背地性水平型眼震者以眼震强度弱侧为患侧;一侧向地一侧背地者以向地性眼震侧为患侧。

1.4治疗方法:根据眼震特点判断所累及的半规管,采用相应的手法复位技术进行治疗。①当患者被确诊为后半规管或前半规管BppV时,即采用epley手法进行管石复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转45°,保持该头位躺下头悬30°,之后经过中度头伸位,头缓慢向健侧旋转45°,然后旋转呈侧卧位同时头向下转45°,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前倾30°,每个保持1~2min或至眩晕消失。重复此过程直至眩晕及眼震完全消失,未完全改善者间隔7d继续进行管石复位治疗。②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疗法:患者取坐位,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身体向健侧翻转180°,头转90°,鼻尖朝下,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侧卧于患侧,坐起。上述4个步骤完成头部3个90°翻滚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在48h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避免头部前倾和后仰动作,并建议高枕睡眠,48h后恢复正常活动,7d内避免患侧卧位。对1次治疗无效者,可以间隔7d重复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眩晕完全消失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

2结果

经一次复位治疗痊愈者49例(72.0%),10例经过2次治疗痊愈、4例经过3次治疗后眩晕消失,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6%。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

3讨论

BppV俗称耳石症,是临床常见的前庭病变,发病率较高占眩晕门诊患者的20%~30%,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2],但目前大多认为脱落的耳石在头位变动时震动内淋巴导致两侧前庭功能平衡失调为其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3-4],治疗以半规管耳石复位操作为主,疗效明显。BppV的诊断主要依据是Dix-Hallpike和仰卧侧头试验实验诱发的典型眼震或眩晕[5]。其眼震的特点有短暂的潜伏期、持续时间短暂、转换性和疲劳性。眩晕多由头部的特定部位所诱发,多在早晨刚睡醒时发生,一般不伴耳部症状。BppV药物治疗通常无效,而手法耳石复位常有特效。笔者采用epley和Barbecue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笔者体会到: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责任半规管,然后根据不同的责任半规管此选择不同的耳石复位方法进行复位治疗。手法复位的技巧也很关键,每一种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让结石在外力的作用下回位,从而有利于消除临床症状。此外,要和患者做好沟通,复位过程中可诱发眩晕、恶心呕吐等,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复位后患者宜高枕睡眠,尽量避免患侧卧位,以减少复发。总之,该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贵阳)[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7):163-164

[2]莫晓冬,马鑫,余力生,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发病因素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6):536-539.

[3]parnesLS,mcClureJa.Free-floatingendolymphparti-cles:anewoperativefindingduringposteriorsemicircularcanalocclusion[J].Laryngoscope,1992,102(9):988-992.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3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阳霉素8mg联合地塞米松5mg,用2%利多卡因1ml,生理盐水2ml稀释成4ml,血管瘤瘤体内注射治疗58例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按每次药量及方法1周或隔周注射1次,分别为多次注射治疗,每次剂量最多不超过8mg,直致瘤体消失。结果:随访观察6~24个月,55例患儿血管瘤全部消失达到治愈,3例有效,未发生局部感染、组织坏死及瘢痕畸形。结论: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治愈率高、操作方便、副作用小,有效的恢复了眼睑的正常外形与功能。

[关键词]眼睑海绵状血管瘤;儿童;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

[中图分类号]R7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33-03

pingyangDX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localinjectiontreatmentchildren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

HeYa-ni,DUanZhi-guang,LiGui-xiang

(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Daliprefecturepeople"sHospital,Dali671000,Yun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observationandanalysisinpingyang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localinjectiontreatmentchildren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clinicaleffect.methodsUsedinpingyangin8mg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on5mg1ml,with2%lidocaine,salinediluted2mlinto4ml,tumorwithinjectioninthetreatmentof58casesofchildren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accordingtoeachchargeandmethodforaweekoreveryotherweek1injections,respectively,repeatedinjectiontherapy,eachdosenotmorethan8mg,untilthetumordisappeared.Resultstheywerefollowedupfor6to24months,55casesofchildrenwithhemangiomasdisappeartocure3cases,effective,nolocalinfection,tissuenecrosisandscardeformity.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pingyangDXcombineddexamethasonelocalinjectionforthetreatmentofchildren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hasahighcurerate,convenientoperation,smallsideeffect,effectiveintherestorationofthenormalshapeandfunctionoftheeyelid.

Keywords:cavernoushemangiomaoftheeyelid;children;pingyangDXcombinedwithdexamethasone

海绵状血管瘤是儿童先天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儿童时期的血管生长迅速,加之眼睑与颌面部组织的血供丰富,因此,位于该部位的血管瘤生长较快,若不及时治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眼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尤其是上睑的海绵状血管瘤可造成上睑下垂,可引起儿童的视力障碍。笔者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5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操作方便、副作用小,愈后能恢复眼睑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为部分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4岁。血管瘤范围最大10cm×8cm,最小2cm×1cm。血管瘤类型:海绵状血管瘤53例,毛细血管与海绵状混合型血管瘤5例。血管瘤分布部位:,右眼上睑19例,右眼下睑12例,左眼上睑18例,左眼下睑9例。其中有2例血管瘤范围大,侵犯到睑结膜、穹窿结膜及眶内深层组织,上睑血管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和眼睑运动障碍,3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

1.2术前检查:治疗前常规测体温正常,作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X线胸片等检查均正常。对面积大、位置深的血管瘤患者行眼眶Ct或mRi检查,眼部彩超检查,明确血管瘤是否累及眼球或眶内的范围,制定治疗方案。

1.3方法:采用平阳霉素8mg加地塞米松5mg(1ml),用2%利多卡因1ml,生理盐水2ml稀释成4ml的溶液。用5号针头注射器从血管瘤0.5cm正常组织进针,穿刺到血管瘤体回抽见血后将药物注入瘤体内,血管瘤较大者可多点注射,至瘤体苍白、肿胀为度,注射后用棉棒轻压进针部位3~5min,勿在血管瘤表面进针,以免针眼出血和药液渗漏,降低疗效。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瘤腔的大小、深浅和所在部位,决定注射平阳霉素剂量,儿童的注射剂量0.3~0.6mg/kg,每次平阳霉素剂量最多不超过8mg,疗程总量不超过60mg,间隔1~2周按每次药量及方法重复注射,分别为多次注射治疗,直至瘤体消失穿刺回抽未见血液。每次注射充分做好眼睑皮肤消毒,注射后眼药水滴眼包封患眼。

1.4疗效评价:参照国内通用标准[1]:Ⅰ级:无效,瘤体无缩小;Ⅱ级:有效,瘤体缩小不足2/3;Ⅲ级:显效,瘤体基本治愈,色泽接近正常;Ⅳ级:治愈,瘤体消失无残余,表面色泽正常。

2结果

本组58例患者治疗后随访观察疗效6~24个月,其中除2例毛细血管与海绵状混合型血管瘤,1例因血管瘤病变面积大,侵犯到睑结膜、穹窿结膜及眶内深层组织,治疗效果显效外,其余患者血管瘤消失达到治愈,治愈率95%,有效率100%。用药后副作用小,仅为注射区域局部组织肿胀,一般3天后逐渐消肿,15天后皮肤色泽渐趋于正常,12例患者出现低热,均在38℃以下,未作处理。全部患者均无局部组织感染及组织坏死,未出现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血常规及肺部异常症状。治愈后眼睑组织恢复正常弹性及形态,眼睑功能正常。

3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2]。血管畸形则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是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更新的非真性肿瘤,一般不能自行退化,海绵状血管瘤属静脉型血管畸形,多在出生时发现[3]。发生于眼睑部位的血管瘤也不在少数,本组病例均经临床检查,体位试验和穿刺检查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皮肤表面呈现浅蓝色,眼睑明显肿胀畸形,影响患者的面容,造成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和眼睑运动障碍。对眼睑血管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可以引起弱视、斜视、及屈光不正等。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但都各有其优缺点,要达到治疗简单、疗效显著、眼部不遗留瘢痕畸形和无并发症较为困难,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切除血管瘤时,常因需要保留重要组织结构及功能,不能彻底切除而致血管瘤复发,同时手术造成眼部的瘢痕畸形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眼部特殊解剖的复杂和功能的重要性,加之海绵状血管瘤病变的特点,瘤体边界不清,病变组织内充满血窦,血供较为丰富,尤其是面积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很难完全切除血管瘤,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后易造成眼睑的组织缺损,形成的眼睑瘢痕畸形是患者与家属所不能接受的,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不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很多,硬化剂局部注射、低温冷冻、激光、放射治疗、用口服强地松等[4],疗效均不理想,并常有许多副作用。以往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最常用大剂量的硬化剂鱼肝油酸钠局部注射,易引起剧烈疼痛及过敏反应,严重的组织肿胀可引起血栓形成,甚至可能发生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形成瘢痕。面部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要在血管瘤治愈的前提下,眼睑部位的形态美容需特别重视,达到眼睑组织恢复正常弹性及原有的形态,眼及眼睑功能正常。因此,上述血管瘤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方法在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采用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作血管瘤体内局部注射的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副作用小及可重复注射,临床治愈率高,并且能恢复眼睑的正常形态与功能等优点。

平阳霉素作血管瘤局部注射,可以使药物停留在较多的大小不一、相互吻合的血窦内,使血管内皮细胞固缩、破碎,血小板黏着,微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瘤体纤维化,起到机械栓塞与化疗相结合的作用,最终使瘤体消失[5]。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优点在于它无免疫抑制作用,不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临床可静脉注射,动脉灌注及肌肉注射,不会引起溶血改变,也不破坏周围正常结构[6],故适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内相互吻合的血管众多,而且与全身血管间出入血管少而细小,血流缓慢,药物易在局部积聚,是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有特效的组织学基础。儿童因恐惧心理对治疗配合性差,眼睑区域的皮肤娇嫩,血管瘤多在眼球重要器官周围,需将患者充分固位好的条件下,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要准确的注入到血管瘤体内,穿刺到血管瘤体内回抽见血后才能确定注药到血管瘤体,药物不能注射在皮肤浅层内,可发生局部皮肤组织层内肿胀压迫而缺血,皮肤表面出现溃烂感染遗留瘢痕。眼眶内深层组织的血管瘤注射治疗要注意;一是注射穿刺时不能伤及眼球的重要组织结构。二是注射剂量相对要减少,防止平阳霉素的肿胀副反应,使眶内组织过度肿胀压迫眼球,而引起眼球的损伤出现并发症。眼眶内血管网比较丰富,血管瘤与周围组织的血管交通支多,血管瘤内的血液流速增快,平阳霉素在血管瘤内停留时间短,治疗效果相对要差,一例患者在随访观察疗效期间未能完全治愈,需继续治疗。平阳霉素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显效快,治疗方法间隔1~2周即可重复注射,每次平阳霉素剂量最多不超过8mg,间断性用药比较安全,本组病例疗程总量不超过60mg,治疗后复查血常规和胸片,无一例患者发生血液系统的异常变化,或肺炎及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

在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已经发现类固醇激素对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抑制现象[7]。地塞米松可以增加血管收缩的感受性,对血管瘤的增殖有抗同化和血管收缩作用,促使血管瘤退缩,糖皮质激素可作为治疗增殖期血管瘤的首先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起到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一般注射治疗3~5次后血管瘤明显的缩小,观察1月后复查,有剩余的部分血管瘤再注射治疗,直到血管瘤完全消失。临床治疗中平阳霉素的副作用主要是注射区域组织明显肿胀,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地塞米松不但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而且在局部注射可有效地减轻平阳霉素注射后的局部肿胀和发热,防止平阳霉素激发瘤体内热源释放和过敏反应[8],地塞米松可以增强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平阳霉素的副作用。用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作为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的稀释溶媒,注射时具有局部封闭和止痛的作用,使患者在减少疼痛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本组病例治疗效果满意,同时也有效的恢复了眼睑部位的正常形态与功能,无一例发生眼睑畸形与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起到良好的整形美容效果,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3):185-186.

[2]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6-267.

[3]张志愿,赵怡芳,郑家伟,等.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8.

[4]赵平萍,张涤生,愈导祥,等.口服强的松治疗婴儿血管瘤[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1,9(3):162.

[5]伍尚敏,鲁开化.血管瘤药物治疗的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33-1377

[6]刘洪泉,祁建春,等.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61例临床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14(3):1941.

[7]冷婷婷,霍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07,17(12):1748-1752.

[8]侯劲松,陶谦,唐海阔,等.平阳霉素硬化治疗11例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疗效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3):108-110.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4

【关键词】眼科疾病;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

0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75-02

眼科疾病类型较多,如:青光眼、白内障等,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重影、视力模糊等,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对于这些眼科疾病,临床上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多,多数患者治疗后会出现复发,严重者将终身失明。为了探讨临床上眼科疾病中使用光动力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我院自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80例眼科疾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治疗的80例眼科疾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中,有35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39-8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9.4±1.3岁。患者中,26例患者为青光眼、14例患者为白内障、32例患者为老花眼,8例患者其他。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者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视力功能、体温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光动力治疗治眼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即静脉输液和激光照射。患者将接受光敏药物的静脉注射,输液大约进行10分钟。输液结束后,医生将给眼部滴用表面物,在眼前放置特别的角膜接触镜,开始输液15分钟后用激光通过接触镜直接照射到视网膜上病变区域,照射大约持续83秒。激光能够激活异常血管中的药物而封闭血管和组织渗漏。

1.3疗效标准痊愈:患者视力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生活能够自理。显效:患者视力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患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效:患者视力与入院前相比有所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不自如,需卧床休息。无效:患者视力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1.4统计学处理方法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2表示。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23例患者视力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患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

实验组患者有38例患者对我院治疗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光动力医学(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初,人们通过对某些染料的研究,发现了光动力反应中的一些重要作用和基本规律,为光动力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眼科疾病种类较多,诱因也较多,目前造成眼科疾病的病理原因大概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以及外伤性和辐射性这三种。对于这种疾病临床上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在眼科疾病中使用广泛。光动力疗法(pDt)是将一种特异的光敏剂(维替泊芬)注入患者血管中,然后随血流达到异常的新生血管中,然后用一种特殊的非热能激光(冷激光)照射,从而破坏异常的新生血管,这种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方便、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方法。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

此外,光动力疗法并不针对Dna起作用,所以能够反复进行而不会产生远期并发症。它属于一种体外治疗,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治疗眼科疾病时,治疗能在黄斑中心凹下进行尤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但是,患者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后会产生光过敏。因此,患者治疗后48h内应该避免眼睛接触强光。实验中,实验组患者对我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临床上,医护人员对眼科疾病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者治疗后恢复较快,并发症也较少,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顾瑛,刘凡光,王开,等.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1216例临床分析.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10(2):86-89.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5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弥漫性轴突损伤;激光;穴位;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39-02

opticneuropathyofthediffuseaxoninjury.author

ouyangXueJian

【abstract】objective:probeintopathogenesisoftraumaticopticneuropathy(ton)andtreatway.methods:accordingtodegreeoftoninjury,selectionlaserstimulativepoint(LSp)orcurativedrug.Resultston22cases(22eyes),LSp11eyestreataftereffective2eyes(18.18%),null9eyes(81.82%);other11eyesdrugtreatallnull.addupto2eyes(9.09%)ofeffect,20eyes(90.91%)stillinscopeofgoblind,p

【Keywords】traumaticopticneuropathy(ton);Diffuseaxonalinjury(Dai);Laser;point;Drug;treat

外伤性视神经病的研究在治疗上均没有取得疗效,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认为关键是创伤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故进行讨论。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治疗ton22例(22眼)均为单眼。年龄最小5岁最大56岁,男性18例,女性4例。左眼16例,右眼6例。均为头部与眼眶部外伤。

1.2致伤原因木棍击伤4眼、拳击5眼、坠落伤3眼、铁器伤2眼、碰撞伤3眼、石块砸伤2眼、车祸3眼。外伤部位:眉弓部10眼、额颞部3眼、颞前部5眼、眶部4眼。

1.3诊断方法:有头部外伤史,外伤后24h失明10眼,手动1眼,006者1眼,眼底检查视神经均无改变;伤后一周内失明10眼,眼底检查2眼视神经颞侧苍白,X线与Ct检查发现视神经骨管线形骨折2眼。

1.4治疗方法:将本组病例分为LSp组与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均为常用剂量。

(1)LSp:用波长6328埃氦-氖红色激光(功率25mw)分别点照晴明、外直肌、球后、上明等眼周穴位。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口服维生素B1、C、e、复方丹参片、atp、肌苷等。

(2)药物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量合剂(B1、C、B6、atp、肌苷、辅酶a);地塞米松与青霉素,分别静脉输液。

1.5疗效标准。无效:治疗后视力没有提高;有效:视力提高2排以上;治愈:视力、视野与视神经完全恢复正常。

2结果

LSp组11眼(50%)治疗前视力在0.06者1眼,手动1眼,2眼(1818%)治疗后分别提高视力到0.8+2~0.2,其他9眼(81.82%)治疗无效;药物治疗组11眼(50%)视力均未提高。治疗后共计视力提高2眼(9.09%),失明20眼(90.91%),LSp治疗组较药物组为佳,p>0.167。

3讨论

3.1治疗分析:国际视神经外伤研究(theinternationalopticnervetraumastudy)组的结论是,无论是激素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或激素合并手术治疗,并无显著进步。祖国医学认为眼球为经络起点与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有着直接联系,能行气血、运转精气、沟通内外表里,平衡机体之经络。LSp组治疗后视力提高为9.09%,药物组(90.90%)治疗无效。

3.2创伤机制:不同致伤物与不同角度的力波,均可造成不同部位轴突弥漫性损伤(Dai)。

(1)下行性:外力作用于视神经造成视网膜Dai[1]:①外力作用于眶骨致使眶内软组织前移,力波沿视神经产生的剪切力与张力。②外力作用于眶尖至视神经,导致巩膜内段直角走行视神经纤维挫伤或离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变性[2],坏死。③视神经骨管骨折[3]力波导致视神经轴浆阻滞。④眶内软组织瞬间前移眼内压急剧升高筛板后退,轴浆在筛板区阻滞、聚集,筛板轴索萎缩。

(2)上行性:即颅内视路段Dai。其创伤机制为①外力作用于前额部颅骨传至眶尖端至视神经有两种方式:Ⅰ.沿着脑实质辐射致颅内脑组织膨胀产生剪切力与张力造成颅内段Dai。Ⅱ.沿实质性神经干纤维传导至末端的“鞭力”造成视路终端Dai。有人用旋转加速装置与液压装置使视神经迅速直线加速也做出了Dai的动物模型。Dai后6~24h后发生轴突离断,恰好与外伤性视神经病失明时间相吻合。轴突延迟断裂的原因,有人认为轴突受损引起局部钙离子调节障碍,轴突细胞骨架破坏,轴浆流转运障碍造成轴突肿胀和离断。②沃勒变性说颅脑外伤产生的剪应力和张力导致轴突肿胀,近端与神经元胞体保持联系,远端与神经元胞体发生中断,即沃勒变性。轴突髓鞘仍保持完整,轴突回缩球形成在6~24h,伤情越重回缩球形成时间越短。③钙离子说外伤造成轴突内钙离子浓度聚升激活中性蛋白酶导致核丝溶解细胞结构崩解,但早期电镜检查并无神经核丝崩解。

(3)Dai诊断:Dai的研究显示[4],组织病理学能检测到Dai。目前还没有无创伤性的设备诊断Dai,可靠的诊断方法仍为病理组织学检查[5]。

(4)治疗:ton的文献与本组病例治疗显示疗效不理想,其治疗需要:1)使已损伤或潜在损伤的RGCs免于死亡。2)诱导已变性RGCs延伸出新轴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靶部位。3)新轴突与靶部位必须重新连接。神经修复不仅是功能上的修复,还应该是结构上的修复。

1)一般治疗:①脑水肿试行脱水治疗、脑保护治疗、营养支持疗法等,可作为Dai的非特异性治疗。②物理治疗低温[6],高压氧治疗Dai的效果还难定论。③钙拮抗剂治疗动物实验表明钙拮抗剂可减轻Dai。④镁治疗Dai早期液血中镁的下降可能阻止其病理改变。⑤LSp有待进一步探索。

2)特殊治疗:①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可能有阻止和延长神经突轴、RGCs的坏死,与修复其病理性损害的作用,但对Dai是否有效尚无定论。②施万细胞(schwanncell,SC)是神经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它分泌许多因子能诱导轴突延伸并加速其再生,对外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修复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即协同巨噬细胞表达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等多种活性物质,促进SC分裂增生与轴突成熟及神经支配,对视神经Dai及功能性恢复具有重要意义。③吡咯喹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pQQ)分子量仅为33Da小分子物质,可顺利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发挥生物效应。神经损伤时轴浆的逆行和顺行运输受阻,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无法到达中枢神经,pQQ则可通过BBB发挥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代谢循环有效保护神经元。控制和改变充填神经生长因子合成诱导剂,有效促进神经再生。④干细胞修复干细胞(stemcells)能长期存活,可根据损伤的神经组织提供线索迁移、诱导、分化成任何类型的神经细胞与缩主细胞整合。来自人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成RGCs,替代已损坏与死亡的RGCs和轴突,并提供酶机制矫正先天性与获得性代谢失调的营养支持神经细胞,对视神经内异常增生细胞释放抑制物质等[5],为ton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6

[关键词]面瘫;针灸;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中医称之为“口眼歪斜”。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肌炎,其发病可能与风寒、病毒感染及自主神经不稳有关。中医多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贪凉受风致虚邪贼风乘虚而入,使面部气血痹阻,脉络失养,面神经缺血而麻痹致瘫。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受累后突发一侧口歪眼斜,不能闭目、流泪、下垂或耳后疼痛,眼裂增大,额纹消失或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或吹口哨等。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春秋季节发病较多,可发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患者最多,男性多于女性。此病起病突然,每于早晨醒来时发现一侧麻木、松弛、板滞、口眼歪斜、不能皱眉等,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后及面部疼痛,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由于该病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无特异性有效疗法,我科自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针灸,中药熏蒸,耳穴埋籽,中药穴位贴敷等中医综合方法治疗面瘫,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本组周围性面瘫患者72例,为我科住院病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且均已排除脑血管意外或其他因素所致的中枢性面瘫。

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住院病人,男44例,女28例,年龄26-70岁,平均43.7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7天,平均8.6天。病情轻8例,中度48例,重度16例,分析急性期54例,恢复期13例,后期5例。

1.2周围性诊断标准

根据起病形势和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困难【1】。必需与能引起面神经其他疾病相鉴别。

1.3治疗

1.31面部按摩;湿热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并于日夕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合,部位准确。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注意眼睛的保护,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1.32针刺治疗早期以轻刺、浅刺,取穴以患侧腧穴为主,以取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足太阳经穴,采用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针刺主穴:地仓、颊车、四白、下关、翳风、10min运针一次,留针30min,每天治疗一次,7天为一疗程。

1.33中药熏蒸治疗用面瘫方(为本科协定中药方),中药熏蒸患侧脸颊部,每次50-60min,每天熏蒸治疗一次,6天为一疗程。

1.34耳穴埋籽根据经络学说:“耳为宗脉之聚,十二经通于耳。”这说明耳区之经络与全身经络是连成一体的。耳穴压迫必需取穴准确,才能取得满意疗效。我们选用耳朵上的面颊,神门,大脑皮质,缘中等穴位,耳穴埋籽后,瞩病人每天定时按压药籽,每日4-6次,每次15~30秒,使局部产生酸麻微痛及热感为宜。3天后更换另一只耳朵。

1.35电针治疗后期予电针,以深刺、强刺。取穴:常用穴:牵正(耳垂前,5寸处)、地仓、水沟、阳白、翳风、下关。备用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操作:每次选2-3个常用穴,备用六一般选1-2个,按照常规刺法,接通电针仪,用断续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微抽动为宜。

1.36中药穴位贴敷用通络散涂在敷贴上贴与地仓、颊车、四白、下关、翳风、阳白、丝竹空等穴位,约贴敷六小时左右,五天为一疗程,每天做完所有治疗后贴敷。

1.4标准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蹙额等动作与健侧对称。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蹙额、耸鼻等动作与健侧略有不对称。好转:症状和体征减轻,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有一定程度缓解,完成蹙额、耸鼻等动作仍较困难。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好转。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检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治疗结果观察:

痊愈64例,显著4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98.6%

表情越轻疗效越好,不同疗效间的疗效差异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活血,舒筋通络为根本,通过运用中药熏蒸,针灸等益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长期的临床实践普遍认为,针灸,中药熏蒸,耳穴埋籽等中医综合方法治疗面瘫有效,且经济实用,具有见效快,疗程短,费用少,疗效好,无痛苦,几乎没有毒副作用,易为面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7

【关键词】出血性眼病凉血止血凉血活血活血化瘀

眼部出血性疾病在眼科临床中非常多见,多由眼外伤、眼部血管病变、炎症和糖尿病、肾病等引发;特别是各种眼底出血,若出血量大,吸收缓慢,则会引发许多严重并发症,如玻璃体混浊、机化增殖、新生血管、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造成视力严重损坏,甚或失明。我院在1997年11月—2007年11月共观察治疗510(672只眼)例出血性眼病(已除外必须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急则治其标,异病同治的原则,主要采用中医药止血三步法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共收治各类眼部出血510例,共672只眼。其中,双眼患病162例,多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眼底病和肾病性眼底出血;单眼患病348例:眼钝挫伤致前房出血172例;视盘血管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视乳头病变、黄斑出血等眼底病变176例;男性308例,女性202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10岁,平均46.5岁。因玻璃体积血混浊看不清眼底者187只眼。

1.2基本治疗方法:基础方为凉血四物汤加三七粉、白芨粉、仙鹤草、旱莲草等,方药组成:生地30g,赤芍10g,丹皮10g,当归6g,三七粉3g(冲兑),白芨粉6g(冲兑),仙鹤草30g,旱莲草30g,川芎3g。

1.3早期(急性出血期、有新鲜出血者):重用凉血止血药物,加用大、小蓟30g,藕节30g,血余炭30g,白茅根30g;高血压者加用槐花30g、石决明30g、伴大便干秘者加决明子10-30g;

1.4中期(即出血停止,但又有再出血的可能):加用活血止血药物,如旱莲草30g,三七粉2g(冲兑),茜草30g,蒲黄10g;

1.5晚期(出血明显减少、有机化灶形成者):加用活血化瘀药,如川穹10g,桃仁10g,红花10g,川牛膝10g,丹参15—30g,另外加用益肾明目药枸杞子10g,菊花20g。

在以上中药治疗为主的前提下,西药对症治疗为主,外伤防治感染,血管阻塞以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为主。

2疗效标准及结果

2.1治愈:出血全部吸收,视力恢复到0.5(或提高3行)以上者,为315例,约占74.5%;

2.2显效:大部分出血吸收,视力恢复0.1—0.3之间,为86例,约占20.3%;

2.3无效:出血吸收不明显,视力无变化或低于0.1者,为22例,约占5.2%。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8

口眼歪斜是一种常见神经外科疾病,主要是面络阻滞弛张不同引起以患侧面部麻痹不仁,口目歪斜而不能闭合为主症的病证。此病一般发病较急,出现单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小,口角下垂,听觉兴奋,味觉失常。部分患者出现耳部、乳腺部位疼痛,一般呈现单侧发病,双发病例极少见,在不同年龄均有发病案例,青壮年发病率相对较高[1]。前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口眼歪斜也是中风先兆之一,因此积极治疗口眼歪斜,不仅可以了解病人痛苦,而且对于中风的发生,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此病的临床治疗早期一般采用西药方式,但是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带来各种痛苦和心理压力,因此临床积极配合中西医结合方案,近年来在此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积极进展[2]。笔者自1997年以来根据病情不同用自拟加味牵正散处方治疗40例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研究方法和资料

1.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口眼歪斜患者病例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9-70岁,平均27.8岁,病程8至15个月,左侧26例,右侧14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发展以及社会背景和经济地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于严重患者,在西医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B、阿昔洛韦、甲钴胺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牵正散调节治疗。一般状况或病情不严重者,采用加味牵正散治疗,同时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恢复运动。

1.2.1自拟加味牵正散处方组成

(1)普通处方:荆芥10g,防风10g,当归15g,川芎12g,白芍15g,白芷12g,秦艽12g,黄芪15g,全蝎10g,僵蚕12g,白附子10g,甘草10g;

(2)风寒配方:在普通配方的基础上加细辛、羌活、藁本;风热加、薄荷、黄芩、肝风内动加天麻、石决明、牡蛎、蜈蚣;

(3)风湿配方:在普通配方的基础上加合香、紫苏、苍术。

1.2.2治疗方法

所有配方使用过程中均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1.3诊疗指标

根据陈桂婷编辑的《中国面部口眼歪斜诊断标准》(2010年)对口眼歪斜患者进行诊断[3],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病突然,发病前受凉、受潮、创伤等状况发生;(2)眼脸不能完全闭合,出现流泪、额纹消失、蹙眉功能丧失等;(3)鼻唇沟变浅,不同损害程度出现舌前味觉障碍、听觉兴奋,耳部出现疱疹、脓液等。患者发病1周内为急性期,第2-8周经过治疗后进入恢复期,在第9周及以后出现的症状都属于后遗症。在第9周之前患者面部症状发生改善的属于治疗显效,面部症状全部消失的属于痊愈,无症状改善属于治疗失败,无效。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本研究的40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的6-14天内病情具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显效并迅速恢复。其中治愈38例,好转2例,治愈率95%,治愈天数在10-38天。

2.2典型病例

2.3病历资料

患者,男,45岁,口眼歪斜1月余。患者1月前睡觉时头靠门口、夜间受风、先感舌不灵敏,舌紧发木,继而发现口歪,右眼不能闭合,张嘴困难,说话不流利,曾服药但效果不显。诊断可见右眼裂增大不能闭合,右额纹消失,不能鼓腮皱眉,右鼻唇沟消失,患侧面肌时有抽动,自觉紧麻虫行感,脉弦数,舌质尖红,苔白腻,证属络脉空虚,风邪直中,风痰痹阻所致。

2.4治疗资料

患者投普通处方加细辛3g,蜈蚣3条,黄芩12g,药进5剂后,症状见变轻,稍事加减,继续服20剂,诸症消失,病告痊愈。

3讨论

3.1口眼歪斜诊治发展现状

目前临床研究中对口眼歪斜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基础仍然没有明确定论,对于此病的治疗中西医诊疗均有一定的发展。西医方法是公认的临床医生首选方案,一般早期采用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迅速缓解临床炎症和水肿,应用维生素B等促进神经髓鞘损伤恢复,抗病毒一般采用阿昔洛韦等Dna复制抑制抗菌药物。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起效快,急救方案首选,但是患者一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医治疗的发展,正好弥补了西医治疗的缺陷,在缓解面部肌肉损伤和神经萎缩,营养面部表情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3.2对疾病的治疗意义

据临床经验证实,加味牵正散的处方中包含桂枝、羌活在治疗中起到祛风散寒通络的功效,川芎防风等对和血营养神经等奇效,白附子、僵蚕、全蝎对患者的温经解表,驱邪散寒,矫正面瘫具有重要作用,全蝎在定风止痉等方面疗效显著。可见临床采用自制中药加味牵正散治疗面部口眼歪斜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3.2用药体会

口眼歪斜又称口僻、面瘫、歪嘴风等,西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景岳全书.外风》:“凡外风口眼歪斜,有寒热之辨。在经日:足阳明胃之筋引缺盆及颊,率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此经以病之寒热,言筋之缓急也。然而血气无亏,则虽热未必缓,虽寒未必急,亦总由血气之衰可知也”。《医林改错.口眼歪斜》:“……若壮盛人,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歪斜,乃受风邪阻滞经络之症。经络为风邪阻滞,气必不上达。气不上达头面,亦能病口眼歪斜。用通经络散风邪之剂,一药而愈,又非治半身不遂方之所能为也”。用自拟加味牵正散方治疗口眼歪斜,方中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秦艽祛风散邪,白附子、僵蚕、全蝎、蜈蚣祛风化痰止痉,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络,黄芪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使气足血旺,正胜邪祛,黄芩清风郁化热,甘草调和诸药。统观全方,祛邪解痉通络为主,兼用气药血药调理为辅,使风邪外解,痉止痰消,气血调和,脉络通畅,且风药之燥散得血药之阴柔使祛风不伤津,故收效尚称满意。此外在服药的同时合理局部按摩,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玉泉,王刚,刘丹.针药配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面部神经炎43例临床治疗研究[J].吉林中医药研究杂志,2010,30(7):

103-103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9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沃丽汀;眼底出血;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42-02

眼底出血为眼科的常见病,眼底出血可导致患者视力损害,严重甚至导致患者失明。临床引起眼底出血除眼部疾病外还包括其他全身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高血压等[1]。临床治疗眼底出血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复方血栓通和沃丽汀为临床治疗眼底出血的常用药物,本文通过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眼底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判定复方血栓通联合沃丽汀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价值,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眼底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9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25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56.17±3.23)岁,病程为5天~51天,平均病程(17.15±3.86)天;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2岁至85岁,平均年龄为(57.43±3.02)岁,病程为3天~49天,平均病程(16.35±3.23)天。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眼底出血诊断标准,同时排除恶性病变,心力病变,妊娠及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复方血栓通进行治疗,每次服用1.5g(3粒),每日服用3次,两周为一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复方血栓通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沃丽汀进行治疗,沃丽汀片剂,每次服用1.5mg,每日服用3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2]:1.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视力达到1.0或恢复至发病前的视力,眼底出血吸收;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视力提高0.3以上,眼底出血基本得到吸收;3.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视力提高在0.3以下,眼底出血部分得到吸收;4.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缓解甚至有患者出现加重的情况,视力未见提高,眼底出血症状未见改善。总有效患者数=治愈患者数+显效患者数。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X2检验与t检验表示,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无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均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眼底出血多是由于视网膜血管出血导致,眼底出血若吸收缓慢,治疗不及时则易引起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病变,严重甚至导致患者失明[3]。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止血,激光治疗等,但治疗效果不显著,易复发。眼底出血在中医为暴盲,由于气阴两虚,脉道瘀阻导致[4]。眼底出血临床表现为出血,血肿,瘀滞。随着病程的增加,出血明显,血管的通透性随之增加,水肿不能有效吸收,使黄斑出现裂孔,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损害。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且可明显缩短治疗病程的药物。

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成分为三七提取物,三七的功效为活血化瘀,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提高凝血酶含量,血管收缩,产生凝血作用,同时去可以促进血块溶解,改善微循环并促进病变血管的修复[5]。沃丽汀具有易吸收,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等特点,临床广泛应用于眼底出血的治疗。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复方血栓通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复方血栓通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沃丽汀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无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均具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林锦欢,林子刚,罗以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碘化钾离子导入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6):624-625.

[2]吴阳.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胶囊治疗眼底出血89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84-85.

[3]郝晓琳,戴维智,刘桦,等.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6):2678-2679.

[4]苏莉,刘永民,刘永红,等.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联合血栓通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1,30(11):673-674.

[5]王婷婷,徐国兴.复方樟柳碱联合沃丽汀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69-1171.

失眼治疗有效的方法篇10

细菌性角膜炎是属于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角膜上皮的缺损。若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对症治疗,随着细菌性角膜炎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患者失明。因此,细菌性角膜炎亦是导致失明的致盲疾病。本次研究为探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并且相关病历资料完整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40例参与本次研究工作。通过数字随机均分方法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年龄25岁至65岁,中位年龄(45.50±1.50)岁;性别:男患者8例,女患者12例,共20例;发病时间:2日至5日,平均发病时间(3.50±1.20)日;对照组中:年龄25岁至65岁,中位年龄(45.40±1.55)岁;性别:男患者9例,女患者11例,共20例;发病时间:2日至5日,平均发病时间(3.50±1.10)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作对比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0.30%,每次1-2滴,每日3-5次,每次给予患眼结膜囊内滴入;对照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氧氟沙星滴眼液0.30%,每次1-2滴,每日3-5次,每次给予患眼结膜囊内滴入。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共14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调整药量加减。

1.3观察指标

所有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之前,给予采集患眼结膜囊或角膜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患者结束治疗后,再次采集患眼结膜囊或角膜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1.4疗效评价标准

结合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判定,分度标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其中:①愈合:患者经过治疗后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分泌物消失,溃疡处已愈合,并且细菌培养结果为(-);②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分泌物消失,溃疡处已愈合,并且细菌培养结果为(-);③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分泌物消失,但是细菌培养结果为(+);④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更加严重。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分析数据,p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结束后,研究组有10例痊愈,痊愈率为50.00%,有6例显效,显效率30.00%,有2例有效,有效率为10.00%,总治疗有效率为90.00%(18/20);

对照组有6例痊愈,痊愈率为30.00%,有5例显效,显效率为25.00%,有2例有效,有效率为10.00%,总治疗有效率为70.00%(14/20),将两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p

2.2研究组与对照组细菌性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治疗前,细菌培养(+)均为100.00%(20/20),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细菌培养(+)为15.00%(3/20),对照组细菌培养(+)为30.00%(6/20),p

2.3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本次研究结束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无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0.05,无明显差异无临床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眼科疾病中细菌性角膜炎[1]是较为常见,属于“无声的传染病”。导致细菌性角膜炎的原因很多,而超过87%的患者是由于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等感染而致。

左氧氟沙星[2]与氧氟沙星[3]比较发现,二者的抗菌活性相比,左氧氟沙星更优于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有更广的抗菌谱作用,而且对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4]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永红.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58-59.

[2]韩小红,唐睿.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5(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