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十篇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十篇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6:29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1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号文件精神,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和改进动植物防疫等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根据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乡镇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九府字[20__]15)文件中精神,现就我县乡镇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特拟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从有利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出发,逐步建立符合我县乡镇工作实际、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要求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事业与经营分离的原则,实行公益性职能由公益性机构承担,经营逐步推向市场;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界定职能,合理设置机构、重新核定编制;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实行竞争上岗,优化人员结构;坚持社会稳定原则,既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又要立足县情,结合实际,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三、具体内容

(一)科学界定职能,事企各行其职

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离。动植物疫病等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和植物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扑灭,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等)在乡镇建立乡镇农技站及动物防疫检疫站,政府给予经费保障。将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产前、产中物技结合的推广活动以及产后的加工、运销服务、动物及疾病诊疗等经营职能剥离出来,建立农业科技型或中介服务型企业(或称农业企业),全面放开搞活经营(建立的农业企业需到工商部门注册)。

(二)合理推行三定,严格管理考核。

1、定机构

(1)农技:全县36个乡(镇)设立35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其中程坊乡并入马坳农技站;

(2)动物防疫检疫:全县共设置37个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其中,36个乡(镇)设立35个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程坊乡并入马坳动物防疫检疫站),畜牧局直属设置县城检疫防疫站和大桥/:请记住我站域名/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2、定编定岗

(1)农技:以各乡镇原农业税计税面积为依据,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因人定责”的原则,确定该乡镇人员编制和岗位数。1万亩耕地以下的乡镇定编2人(其中农技推广员1人,植保员1人),1万亩以上的乡镇定编3人(其中农技推广员2人,植保员1人),另外每个乡镇确定农资经营岗位一个。35个乡镇农技站共计定编124人,其中农技推广员53人,植保员35人,农资经营人员36人。(见附表一)

(2)动防:以该乡镇的人口数量为设置依据,确定公益性人员编制。2万人口以下的设2个,2万人口以上3个,另外大桥边境检查站定8个,县城检疫站定8个。全县共确定防疫检疫员编制99个(见附表二)

3、定待遇。一是解决工资待遇。从事公益职能的农技员、植保员及动物防疫检疫员的工资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从事农资服务人员保留原财政拨款的工资标准不变。并将工资统一划拨到县农业局,由县局分别拨给畜牧局和各农技站,这样既有利于农技人员的管理,又能确保工资按月兑现,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保障工作经费。为了保障用于印发病虫情报、疫情报告的通信费、印刷费、购置必需的简易设备和其它正常的动植物防疫检疫的工作开支,财政每年安排每站1—1.5万元元公益事业经费。

4、实行竞聘上岗,严格管理考核

(1)理顺管理体制。采取乡监管县直管的方式,行政上归所在地乡镇领导,人财物及业务归县农业局管理。

(2)实行竟聘上岗。采取分乡设站、定编定岗不定人的流动管理方法,实行全员竟聘上岗,一年一聘。乡镇站负责人由该站人员民主推荐、个人申报,县农业局审查资格,民主测评,局务会评定,张榜公示后,由县局确定任命;乡镇站公益性人员采取本人申请与本站负责人推荐的双向选择办法,防检人员由县畜牧局审查资格,农技、植保员由县农技中心审查资格,县局务会审定,张榜公示后聘任;由农业局任命乡镇农技、动物防疫检疫站负责人;未聘的农技、畜牧人员,从事农资、动物及疾病诊疗等经营,并呈报县局备案。

(3)强化工作考核。公益性人员全面实行聘用制,并与县局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和被聘者的责、权、利等方面的内容,由县农业局的农技中心、畜牧兽医局对被聘人员制定严格的考评考核制度,在年初将工作详细分解到每个乡镇农技站和动物防疫检疫站。连续两年度年度考核不称职者,由县农业局实行解聘;出现严重工作失职,致使重大动植物疫情蔓延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可当年提前解聘。

四、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我县乡镇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县里决定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实施方案,确保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2、加强分类指导

加强和改进乡镇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我县农业工作的重要措施和紧迫任务。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协调一致,全面推进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

县农业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做好职能界定、制定岗位职责等工作;县编委办公室负责农技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人员列编、事业法人登记、日常编制管理等工作;县人事局负责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核定、职称、年度考核、档案管理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制定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竞聘上岗人员、退休人员、提前离岗退养人员经费和分流人员退职金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的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资产评估和清产核资等工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收缴和发放工作。

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全过程监督,对暗箱操作、违规操作的人和事,要视其情况,给予严肃处理。

五、有关要求。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2

1.乡(镇)农经机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1.1机构合并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原是单独设置的一个正股级事业机构,但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已与乡(镇)其他农业事业机构一同合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职能混淆,职责不明。

1.2职能不全农经机构是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执行、落实机构,农经队伍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目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只是一个单纯的事业机构,其单一的事业职能难以确保农村政策、法规落实到位,难以监督农村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难以保障农民案件及各种违法违纪违规案件查处到位。

1.3级别较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仍为一个正股级事业单位,其级别与当前农经工作繁重的管理任务不相适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经管理职能的发挥。

1.4经费无保障乡(镇)农经工作经费目前尚未列入财政预算,开展农经各项工作需要经费时要专门请示领导或单独打报告,有时能够解决,有时解决不了,甚至延误,乡镇农经工作业务经费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乡村两级农经队伍的培训与专业素质的提高。

1.5工作人员兼职过多乡(镇)农经站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后,基本上只保留了少数几个甚至1名农经工作人员,与当前农经工作职能极不匹配。相反,在乡(镇)农经工作人员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乡(镇)农经工作人员还全部兼职了乡(镇)其他各项工作,比如会计、出纳、统计、纪检、民政、医保、妇联、能源、计生工作组、驻村等,而且往往本末倒置,兼职工作成了专职工作,本职工作反变成了副业,非常不利于农经工作的开展。

1.6职工福利待遇较差乡(镇)农经部门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入和执法罚没收入,日常工作经费又没有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加上受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开展经营服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度加大,福利待遇条件差,导致大多数乡(镇)农经工作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千方百计想跳槽。

1.7乡(镇)农经机构办公条件简陋由于受地方经济的限制,有些乡镇没有安排专门的农经工作办公室,配备专用文件柜和档案柜,更没有一个乡镇配置农经工作专用电脑设备,工作环境很差,不利于开创农经工作新局面。

2.关于乡(镇)农经机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1加快农经机构改革进程,确保乡(镇)农经机构队伍与新时期农经工作的职能相匹配恢复乡(镇)农经站的单独实置,确保乡(镇)农经队伍的专职专用;将农经部门列入依照公务员管理范畴,赋予农经部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提高乡(镇)农经站行政级别,将其由“正股级”提升为“副科级”单位;适当增加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编制,根据乡(镇)管辖范围的大小按3~5个名额,配齐配足乡(镇)农经工作人员;乡镇农经站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

2.2加大对乡(镇)农经工作的投入将开展乡(镇)农经工作必要的业务工作经费、设备资金购置费、人员培训经费等足额列入每年乡(镇)财政预算,确保乡(镇)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农经干部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

2.3建立健全乡(镇)农经队伍目标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评比,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逐步实行末位淘汰制,即连续两年考核评比为末位者降级使用或进入待岗培训序列,不断增强乡(镇)农经干部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3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要求,强化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优化队伍结构;坚持政府主导,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统筹兼顾,确保稳定。

(三)、总体目标。实现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农业、编办、人事、劳动、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通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舆论引导,抓好各部门、各乡镇的协调配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扎实开展,确保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

主要实施内容

(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

我县各乡镇设置农业技术推广站,为财政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

(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不再参与经营活动,其主要公益性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制定本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本乡镇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本乡镇内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负责本乡镇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负责本乡镇内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负责开展本乡镇内农业公共信息和农民培训、教育服务等。

(三)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

全县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共定编76人,其中:斜滩、托溪、清源、大安、坑底、凤阳、芹洋各6人;武曲、西溪各5人;鳌阳、下党各3人;竹管垅4人;南阳、平溪各7人。所需编制从现有农业服务中心中调剂。

(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继续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即以乡镇管理为主,业务工作由县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技人员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事决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调动、人员聘用以及正副站长任免等人事工作,征求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意见,由乡镇党委、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决定。

2、工作安排。根据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及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有权及时召集召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会议,及时进行任务分解,确保农村和农业各项工作任务有人做、有人管。乡镇党委、政府要做好乡镇农技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农技人员正常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及农作物病虫防治等各项农技推广工作。农技人员在认真做好农技推广工作的同时,服从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配合做好乡镇其它中心工作。

3、职称评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的职称采取评聘分开形式,量化评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部门核定的高、中、初级职务岗位指标,在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和竞争聘任农业专业技术职务。县农业技术人员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农业系列初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和申报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推荐工作。

4、培训教育。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乡镇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县级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要加强农技人员的岗位轮训,鼓励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成绩,作为评审、晋升技术职务的依据。乡镇政府要支持并保证农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同时抓好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农业技术人员脱产学习培训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来源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从原农业服务中心在编的农技专业人员中消化解决,实行竞争上岗;对于超编人员要利用调离、分流等不同形式在三年内逐步消化;空缺人员优先从现有在编在岗人员中选拔调配,如不能满足,采取公开招聘大专以上农业院校毕业生的方法充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不允许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及其与经营服务人员混编混岗的现象。人员的选拔、管理、调配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新进人员的选拔标准按县人事局、乡镇政府与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六)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考核机制

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根据各乡镇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明确乡镇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明确职责、任务和要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要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考评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进行。对于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给予解聘处理。同时将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与考核结果挂钩。要进一步完善农技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和任期考核制度,对任期考核不合格人员,给予解聘或低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保障

切实保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改革后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其核定为财政供养的人员工资以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乡镇一级要保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与乡镇其他干部同等的各种福利待遇。乡镇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给予适当补助。各级要切实加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充实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和技术条件,加大对原有设备的维护更新,逐步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履行公益性职能所必须的服务设备,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装备水平,增强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权益保障

改革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房屋产权、试验示范基地使用权的变更,应当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对非法拍卖、转租、平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房屋、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九)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分流人员的安置

对在这次改革中分流的人员,根据《省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精神执行,要优先考虑其社会保障措施,采取提前离岗、自谋职业,选派到村组任职等方式予以妥善分流和安置,要依法办理分流人员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手续,及时办理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做好各类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实施步骤

这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用3年时间完成,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根据《省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文要求,对全县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管理,改善群众收视收听条件,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目的。通过理顺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使我市有线电视融入全省一体的产业经营格局,减轻乡镇财政负担,促进全市三个文明建设。

二、改革目标及办法

农村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总的原则和目标是:坚持政事分开,变目前乡镇广播电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为“局乡共管,以局为主”的管理体制。按照“人财物整体移交、工作职能不变”的原则,由市广播电视局对乡镇广播电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对全市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并入省网经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市农村广播电视有系无统、建管分离、产权不明、管理失控、发展缓慢的局面。

(一)统一行政管理。将乡镇广电站从目前的乡镇社会事业发展工作站中分离出来,交由市广电局统一管理,以广电局社管站和各乡镇广电站现有人员为主体,组建“临市农村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中心”(以下简称农网中心),作为市广电局的二级机构,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具体负责全市农村广播电视宣传、技术服务、行业管理等工作。乡镇广电站作为市广电局在各乡镇的派出机构,原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能不变。

(二)统一人员管理。乡镇广电站交由市广电局统一管理,原乡镇广电站在职在编人员,由市广电局统一接收。原财编人员的人头经费,由市财政直接划拨到市广电局。市广电局对各乡镇广电站人员实行统一安排调配、统一培训上岗,对年纪大的同志,按照市机构改革的有关规定给予安置。

(三)统一财务管理。市广电局对各乡镇广电站统一管理后,财务实行“站帐局管,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收入统一上解,开支统一按规定审批报销,设备器材统一采购和供应,统一有线电视收费标准,统一收费票据。

(四)统一资产管理。乡镇广电站的所有资产属国有资产。市广电局接管以后,各乡镇广电站的财产设备和网络资产全部移交市广电局统一管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实行全市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管理经营。

三、实施步骤

(一)成立班子,加强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农村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马榕同志任组长,李明利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广电、编制、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广电局,由余祥忠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体改日常工作。

(二)广泛宣传,统一思想。

召开乡镇政府负责人、乡镇广电站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体制改革动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改革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全面安排部署乡镇广电站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三)调查摸底,清产核资。

乡镇广电站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既有人员经费的上收,更重要的是有线电视网络资产的合并和重组。在上收前,各乡镇广电站要按照市广电局的统一要求,对各自所管辖的有线电视网络资产建立完整的财务、财产帐和用户台帐,为财务、财产审计移交提供准确的数据。对没有设立财务资产帐的乡镇广电站,由市广电局组织资产清查人员对乡镇广电站的财务及网络资产进行实地调查、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确认该站的实有资产。

(四)整体移交,统一管理。

1、人员移交。自市广电局对乡镇广电站统一管理之日起,全市乡镇广电站正式在编在职工作人员的人事、工资、福利、社保医保关系全部移交给市广电局统一管理。各乡镇对挂靠在广电站的在编人员要作出妥善安置;乡镇政府或乡镇广电站自行聘请的临时工作人员,自动终止和解除聘用关系。个别站确因工作需要,聘请临时合同工,待体制改革工作结束后,由市广电局组织考察考核,再统一聘用。

2、工作移交。各乡镇广电站交由市广电局统一管理后,其工作职能和工作性质不变,仍然负责乡镇的广播电视转播、宣传和管理工作,接受以市广电局管理为主,以乡镇政府监督管理为辅的双重管理。乡镇广电站的广播电视宣传、网络建设、行业管理由市广电局统一规划和安排。

3、财务移交。与乡镇政府实行财务统一核算的乡镇广电站,要与乡镇政府财务分帐,然后移交给市广电局;对实行独立核算的乡镇广电站,通过清查核实,财务直接移交市广电局。对乡镇广电站的有关债务的处理办法是:经核实用于有线电视事业建设投入的资金亏损,市广电局认可,由广电站今后逐年偿还;违反财经纪律的不合理开支,谁借款开支,谁负责偿还。未建立财务帐目的站,一切债务均由借款当事人负责。

4、财产移交。各乡镇广电站的广播电视设备和网络资产,经清查核对无误后,无偿移交给市广电局。对以承包或租赁方式把乡镇网络经营权转让给他人经营的,自正式移交之日起,终止其承包或租赁关系,由市广电局收回经营管理权。乡镇广电站的办公、技术和生活用房,属于乡镇广电站所有的,其产权一律移交市广电局;属乡镇政府的,乡镇政府仍无偿提供给乡镇广电站使用。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农村广播电视网络是农村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对乡镇广电站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既是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意义重大。各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乡镇广电站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工作。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5

一、存在的问题

6月上旬,我们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走访乡镇8个,座谈乡镇领导和事业单位负责人70余人。调查发现,除计生、林业、安监等少数部门业务开展较好外,绝大多数事业单位运行困难、权责利关系不明、管理体制不顺、内部活力不足、经济和社会效益低下。具体表现为:

一、条块分割,管理存在矛盾。机构改革后,对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作了调整,除国土、林业外,其它均下放到乡镇管理。但因未出台具体的管理制度,各乡镇事业单位实际仍以县管为主。负责人任免、人员调配、工作考核、工资调级、职称评定、档案管理等全部由县直部门负责,人员使用却在乡镇,造成人员管理与使用相分割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一)管理出现脱节、缺位。田湾镇畜牧站张正勇说:乡镇事业单位开不开展业务、开展得如何无人检查督促,没有制度约束。乡镇只管安排的"中心"工作是否完成,业务则认为是县直管的事;县直只知交办的工作有无回音,平常工作管不着。(二)工作安排不协调、不配合,乡镇事业人员无所适从。田湾镇水利站一技术人员被水利局抽到潭湾水电站搞测量,抽去一个月,镇里以其"中心"工作未完成,将其全年目标管理奖扣除。锦滨乡畜牧站一干部,乡领导认为其业务和"中心"工作都完成得不错,畜牧局却以其防疫时期被抽去搞了几天"中心",而不予评定职称和工资调级。

二、经费不足,日常运转困难。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农村经济经营站基本没有经济收入,乡镇企业、畜牧水产、水利、文化等经费来源也很少。调查中,反映最多的是经费问题。城郊乡农业农机中心陈和成反映:他们站无任何经费来源,病虫害情报的费用得经乡领导同意后到乡财政报销,平常下村技术指导的开支全部自己掏,因此站里人员很少下村指导。站里所需的公共开支如事业单位登记费等,都是大家凑钱交。锦滨乡畜牧站杨天宝反映:县财政每年所拨的事业经费,乡里一分没有,而上面所要交的各种培训费、考核费、会务费等一分不能少。站里因没有经费制约,人员也无法实行有效管理。

三、政事不分,影响业务开展。政事分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乡镇事业单位2002年已全部过渡为法人事业单位,实行自主经营和独立核算。但一方面是乡镇政府因行政人员较少不让独立,仍将事业单位当作自己的内设机构,将事业人员当作行政人员使用。除林业、国土、计生外,其它事业人员全部被安排为包村干部,直接从事乡镇行政工作。乡镇政府对其实行统一的目标管理,统一的报酬待遇。另一方面是乡镇事业单位因自身没有经费来源而不愿独立。一独立就成了断奶的孩子,无法生存。所以很乐意让乡镇政府安排去包村抓"中心",对业务工作则缺乏自觉性和责任心。

四、量多质低,人员结构不合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在职1423人,超编34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20人,不占9%,专业技术人员不到570人,仅占40%。畜牧和农业农机这些技术要求高的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匮乏现象更严重。在谈到业务开展不起来的原因时,某站一干部是这样总结的:"经费困难不好干,去抓\''''中心\''''好不干,缺乏技术干不好,最后还是不干好。"

五、职能弱化,部分站所丧失发展活力。农村经济经营站现行主要职责有四个:一是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二是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三是农民负担监管;四是农村价格监管。第一个职能在农村合作基金会撤销后已弱化;第二个职能在会计集中核算后已弱化;第三个职能在农业税率降低后已弱化;第四个职能因物价部门未授权实际一直都很少履行过。石碧乡经管站一干部说:"现在经管站是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中心,业务变成了兼职,具体要做的事只有村账乡管和填报经济报表,经管站存在已无多大作用。

二、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事业单位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对其进行"理气、活血、强骨、健肌。"

--"理气"即理清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首先是落实机构改革关于乡镇站所管理体制调整的政策。将水利、畜牧、乡镇企业、经管、计生、农业农机、文化服务7个站所坚决下放到乡镇管理。二是明确划分县直与乡镇的管理权限。出台具体的管理制度,使县直与乡镇在管理上有制可依。以乡镇为主管理的单位,其负责人任免权、人员调配权、业绩考核权归还乡镇,职称评定、工资调级、档案管理等工作因与专业技术直接相关,仍由县直业务部门负责。三是建立协调机制,使县直与乡镇在管理上既分工又合作。以乡镇为主管理的事业单位负责人任免,由乡镇党委、政府研究提出拟任人选后,应征求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再进行任免;人员调配由乡镇提出方案,在编制允许下,由组织、人事部门征求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后开出调动介绍信;业务主管部门临时抽调人员必须征得乡镇同意后才能抽调。

--"活血"即拓宽乡镇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渠道。"无钱难倒英雄汉。"没有经费,内部管理只是一纸空文,独立核算和自主经营更无从谈起。业务开展较好的林业、计生、安监部门,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无外乎是经费来源稳定和职权责任明确。拓宽经费渠道可从内、外两面着手:内面即扶持乡镇事业单位开展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和合理的有偿服务,引导事业人员转变观念和角色,从习惯于行政管理转变为技术服务,从等人上门转变为上门找人。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就可开展种子、农资、农机等各种经营业务。外面即县乡财政根据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拔给一定的业务经费,保障最基本的业务需要。乡镇和县直对乡镇事业单位业务经费应做到不扣压、不挪用、不截留。只有经费上的独立,才能使政事分开变成现实。潭湾镇水利站因水利设施较多,经费来源稳定,早在1999年所有乡镇事业单位还未过渡为法人事业单位时,就主动过渡为法人事业单位了。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6

一、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定位

乡镇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具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侧重执行的特性。从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乡镇党委政府职能主要是: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心所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上。

提供公共服务。要树立“为政就是服务”的民本理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逐步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要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信息、法律等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要提供农村社会保障服务,重点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体系;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中介组织,使之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

加强“宏观”管理。乡镇党委政府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由以微观管理为主向以宏观管理为主转变。在工作中要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等多种手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市场行情,提出本地区产业结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总体目标,明确具体的发展要求,对乡域经济发展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切实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运行。

提升乡村干部、群众整体素质。要把提高乡村干部群众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是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是提高统揽全局、驾驭市场、组织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从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客观需求的实际着眼,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开发利用人才资源。三是加强劳动者队伍培训。采用普遍教育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举办讲座与现场辅导相结合、典型示范与挂钩帮扶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二、当前乡镇党委政府职能现状及问题根源

近年来,石家庄市委以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工程为总抓手,积极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能错位。乡镇在经济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有的随意为企业担保,造成了沉重债务负担;有的代替中介组织和农民签订合同,造成了大量矛盾纠纷。二是职能越位。乡镇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部分乡镇在抓种植结构调整中搞硬性决策,无视市场规律,结果造成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叫苦,政府尴尬。三是职能缺位。乡镇对农村科技文化、交通、卫生等基础建设和农村社会服务机构的支持不够,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治安较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影响,也有体制的约束,具体来讲主要有:

乡镇管理体制与农村发展现实需要不适应。一是乡镇机构设置阻碍农村经济发展。乡镇站所等事业单位仍以准行政组织的身份出现,习惯于“一元化”的集中管理方式,在新形势下仍大包大揽行政事务。二是乡镇“责、权、利”分离现象突出。主要是管人与管事脱节、事权与财权脱节,“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协调难”。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所承办的上级任务越来越多,而乡镇的权力却越来越小。公安、工商、税务、交通、电力、土地等部门管理权的上收,导致条块分割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乡镇整体功能的发挥。

乡镇施政用权与建设法制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标准不适应。一是依法行政落实不到位。目前,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对乡镇干部勤政、廉政、依法行政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乡镇干部仍习惯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二是为农服务水平不高。长期以来,乡镇主要以管理为主,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意识不强、手段不多,不能适应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力度不够。一些乡镇干部在解决农村矛盾过程中方法不得当,采取强制性措施,甚至盲目动用公、检、法部门的力量,结果造成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镇的威信。

乡镇干部队伍状况与农村工作现状不适应。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农业型的干部多,经济型的干部少;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多,技术服务型的干部少,制约乡镇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在全市11075名乡镇干部中,行政管理型的干部有6967名,占总数的63%,技术服务型的干部2760名,仅占25%;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中,行政管理型干部占到76%,技术服务型的仅为12%。二是干部队伍管理不合理。乡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往往成为上级机关的“减压器”。乡镇主要领导多从上级机关下派,大多基层工作经验不足,而且往往是到下面“镀金”,真正安心基层工作的较少;而在乡镇基层工作多年的同志,虽然经验丰富,业务熟悉,却感到政治上没有出路,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乡镇机构改革问题上,压缩机构、精减人员工作虽反复进行了多次,但大多流于形式,配套改革不到位,农民供养乡镇干部基数大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三是乡镇干部的素质急需提升。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素质工程建设,但是,乡镇干部“三低一高”(文化素质低、科技水平低、致富能力低、年龄偏高)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三、加快乡镇党委政府职能转变的建议

乡镇职能转变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等人手,加强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1.增强乡镇职能转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一是强化乡镇社会职能。变全能政府、管理政府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主要突出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投资环境、人居环境、治安环境、生态环境等;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确保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搞好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对农村的困难群众给予及时救助;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缓解乡镇工作压力。针对乡镇工作“责任状”、“一票否决”满天飞的问题,上级党委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清查工作,对与乡镇工作联系不紧密的要限期废除;对确需乡镇完成的,要科学核定标准,使乡镇干部能够集中精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三是推进乡镇经济职能转变。要改革乡镇经济发展指标的考评标准,逐步淡化GDp总量、增长速度排名等对乡镇干部在职务升迁、经济

待遇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标准,引导乡镇干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从现实需要出发,改革乡镇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乡镇职能。一是对乡镇站所实行分类管理,明确职权划分。根据乡镇站所的工作性质,可将其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服务性和专业性站所。比如农技站、农机站、农经站、畜牧站、文化站、计生站等,在人权、财权和事权上全部划归乡镇管理,对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第二类为执法性或垂直管理的站所。如派出所、法庭、工商所、税务所、供电所等,要坚持在乡镇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提出调整人员的意见。二是理顺“条、块”关系,强化责任意识。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改变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在业务发展规划和制定管理标准等方面,加强对乡镇站所的协调和监督。要结合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工作,将宜下放给乡镇审批的事项坚决下放给乡镇;可委托乡镇行使的行政行为尽量委托乡镇行使。三是实施目标管理,确定工作职责。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根据设定各乡镇财政包干基数,实行乡镇独立财政。另一方面,要建立乡镇税收体制,县(市)区税务主管部门要与乡镇划清税种和征收范围,各乡镇要积极培植税源,强化乡镇一级理财、聚财的功能。

3.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来规范执政行为,不断改进执政方式。一是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的范围延伸到二三产业,重点提供政策、法律、信息和技术方面的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手段。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市场服务、综合协调手段,坚持依法行政,防止在行政过程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纠正行政过程中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营造“千斤重担众人挑”的良好局面。三是提升服务层次。在探索利用市场经济规则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上,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实行“一站式”阳光服务,即把乡镇的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城管、土地、、计生、环卫等多个职能部门统一组织起来,集中设置服务窗口,对群众所需解决的问题,实行“一站式”办结。

4.建设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一是要完善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予以表扬和奖励;对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要及时调整。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改干部包村、领导包片为按产业组建服务队,形成突出一项产业、建立一支队伍、成立一个支部、确定一名领导、制定一套管理办法的新格局,促使各服务队逐渐形成履行政府服务职能的经济实体,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三是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坚持乡镇政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制度;完善乡镇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5.锻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政素质。一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要坚持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原则配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形式,把素质高、业务精、本领强的优秀干部按程序选进乡镇党政班子。在工作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激活乡镇人力资源。二是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干部进行专门培训和挂职锻炼,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三是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要在工作上留住人、政治上激励人、生活上关心人,通过设立乡镇干部津贴等方式,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7

这里召开全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天。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广泛动员,深入研究、精心安排,扎实推进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确保2011年1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刚才,市编办晏锡林主任对这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讲得很好,完全赞同,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就进一步深化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审时度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意识

早在2002年,依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已经启动实施了乡镇机构改革。为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从2005年开始,市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深化了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主要表示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职能转变。以乡镇机构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理顺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及时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意见,具体明确了乡镇卫生院的定编规范并核定了编制,合理调整了中小学教学的总体布局,综合设置了为农服务的各类站所,逐步完善了乡镇计生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了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特别是有的地方敢于创新,积极探索,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养事不养人”改革目标。二是创新了工作机制。去年以来,依照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布置和具体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为止,全市所有乡镇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普遍推行了统一受理、集中操持、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健全了工作机制,方便了群众办事。不少乡镇还有的放矢,大胆探索,不时创新了为农服务新机制,比方说,万载的鹅峰乡创建了一办、三中心、六个队”服务体系,铜鼓的永宁镇设立了七大类、五十六个服务岗位,靖安的香田乡创立了三卡、四制”联动服务机制等等,得到省编办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严控了机构编制。依照“5个综合性机关办公室、7个以内的事业站所”机构设置规范与要求,市对乡镇机构编制严格实行了总量控制,全市乡镇机关和事业站所目前整体不超编。据初步统计,2009年底,全市乡镇行政机关共有空编700多个,事业站所空编600多个,与税费改革之前相比,分别减少财政供养人员500多名和800多名,确保了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总的来说,通过全市上下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前一阶段,市乡镇机构改革亮点不少、效果不小、进展不错。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市乡镇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机构编制再度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乡镇机构设置依然不够规范,条块关系亟待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急需通过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来调整和完善。

2011年1月底前必需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从现在算起,依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只有不到80天的时间,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要求非常高,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迎来了关键之时、攻坚之刻。尽管如此,必需充溢必胜信心,这是因为,从目前情况看来,市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条件十分有利。一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谢亦森书记、市长对此多次过问,并要求严格依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安排,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坚决不拖全省的工作后腿。这为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时机较为幼稚。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市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并基本完成了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目前全市乡镇整体未超编制,基本不存在人员精简分流的问题,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启动实施之前,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指导性意见,市也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同时,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秩序良好,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面对新形势、面临新任务、面向新挑战,各地务必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布置上来,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周密安排、全力推进,确保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对不可逆转的形势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问题上,要善于找重点、抓关键、强举措,全力抓牢一个重点、创新两套机制、做好三项工作。

要抓牢一个重点。即:进一步转变乡镇职能。市委、市政府刚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乡镇主要职能定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根据上述职能定位,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全市乡镇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城关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小城市管理,发挥城关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一种类型为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经济转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来;一种类型为以农业、林业为主的乡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三农”服务,加快健全完善“三农”服务体系上来。各级党委、政府要依照这个目标要求,准确定位乡镇职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乡镇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一要引导乡镇转换工作角色,转变工作方式,集中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变到营造发展环境、扶持先进典型、实行示范引导上来,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二要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快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证体系,健全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要为乡镇转变职能发明良好的体制环境。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对乡镇的领导,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切实保证乡镇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责的能力。

要创新两套机制。即: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和管理考核机制。一方面,其次。着力创新乡镇工作机制。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感受乡镇机构的改革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乡镇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各地要不断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并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这个工作平台,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再造工作流程、挖掘内部潜力、简化办事手续、缩短办事时限等办法,不时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乡镇运行效能。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借鉴胜利改革经验,进一步探索建立窗口服务向窗外服务延伸的服务机制。特别需要强调的各地都要设立联动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具体负责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突发事件,以及重大服务任务的统一指挥和处置工作。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必需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负总责,各小组分别由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以便遇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整合乡镇机构、站所和村组(社区)人员资源,凝神聚力及时处置。同时,要设置应急服务专线电话,建立快速反应和问题处置机制,形成党政领导,各机构、站所和村组(社区)协同配合的联动工作网络。另一方面,逐步健全管理考核机制。要围绕便民服务中心和联动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考评机制,进一步推广“统一管理、集中操持、限时办结”服务模式,完善直接操持、许诺操持、联合操持、统一收费、跟踪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切实把群众需求与提供服务情况、工作任务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管理及考评方式,将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年终奖励紧密挂钩,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和考评激励机制。

要做好三项工作。即:科学设置乡镇机构,第三。努力确保权责一致,不时提升站所效能。一是科学设置乡镇机构。要严格依照限额要求,坚决控制机构数量,对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的设置,一律按乡镇机关设5个综合性办公室、事业站所控制在7个以内的规定,限额设置,不得突破。各个乡镇具体设置哪些机构,市里提供了统一的参照模式,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合理整合职能,科学设置机构。由于这次对乡镇机构的调整,目的为乡镇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组织支持和保障,所以在设置机构时,一定要以转变乡镇职能为总原则,决不能随心所欲、因己所好。从当前我市乡镇机构设置情况来看,总体符合实际,只需对现有机构进行微调和规范,尽量坚持机构设置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各地务必守住机构编制“底线”坚决确保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大家要知道,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高度重视乡镇机构设置的同时。目前我市乡镇党政机关和事业站所之所以整体不超编,全市上下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效果来之不易。当前,各地控制乡镇机构编制的压力很大,特别是有的上级业务部门一再要求乡镇设置对口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并通过给项目、拨资金、评比达标等方式设卡,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希望各地特别是各级编制管理部门一定要站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效果的高度,顶住压力,严把关口,坚决守住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这条“红线”和“底线”真正做到一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乡镇必需在规定限额内设置机构,行政、事业编制总量不得突破。各县(市、区)根据外地实际情况,确因工作需要的可在编制总量内相应进行调整。二要强化编制实名制管理。乡镇实有人员要与编制相对应,并进行年检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严格执行进人核编制度,确保关口前移,把好进人关。三要堵塞县乡编制管理漏洞。有的地方,县(市、区)直机关超编不能进人,就采取迂回战术,先从乡镇进人,再调往县(市、区)直部门,规避相关政策规定,这是不允许的不只如此,今后,乡镇机关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必需要在外乡镇有空编且所在县(市、区)乡镇整体不超编的前提下,才干新增人员;县(市、区)直机关招考公务员,必需要在本单位有空编且全县(市、区)直机关总体不超编的前提下,才干申报录用计划。总之,要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乡镇政府权责不一致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努力确保权责一致。临时以来。这是由深层次的体制原因造成的各地要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着力解决那些当前有能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建立与乡镇职能定位相符合的考评体系,对各种考评活动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取消那些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对于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今后一律不能列入考核范围。要重点理顺县直部门与乡镇的关系,对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属于县直部门的权责,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给乡镇,更不能只将权力留在县直部门,而将责任推给乡镇承担。统一规范从事社会服务和为农服务的事业站所,实行以块管理为主的体制,对以块管理为主的事业站所,必需落实乡镇的人权、财权、事权,强化乡镇统一管理外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要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对上级部门派驻和设在乡镇机构的统一指导与协调,派驻机构的党务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领导干部提名必需事先书面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再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一些乡镇事业站所功能还不健全,三是不时提升站所效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业务水平仍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难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各地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要完善乡镇事业站所为农服务的公益,加大投入,积极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形成紧贴“三农”服务的工作机制,增强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要努力探索农村公共服务的新形式,大力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多元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以事定费、以费养事的财政投入机制。根据工作需要,条件幼稚的可积极探索将一些公共服务项目,逐步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变原来的花钱养人”为“花钱办事”花钱买服务”尽可能地减少经费支出,努力提高服务的效益和水平。

三、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努力确保乡镇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坚决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既要全面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马上就到年底收关了当前我面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又要坚决完成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这种情形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筹兼顾,精心布置,切实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组织领导。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改革实施主体的职责。对此,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尽快成立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倒逼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扎实做好改革工作。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责尽职,当好党委、政府的顾问助手,负责抓好改革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指导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具体负责落实好改革的各项任务。

抽调工作人员,二是严密组织实施。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的改革要求。落实办事经费,集中时间做好改革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在11月底前报市编委备案后组织实施。各乡镇要负责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报县(市、区)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改革中,要重新制定各乡镇的三定”规定,并严格执行,确保改革要求落到实处。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8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组织的要求,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我县农业更快更好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政府加快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行动,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深化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要求,构建政府主导力、科技支撑力、农民主体力、社会参与力等“四力合一”的农业公共服务建设机制,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我县农业重点基地的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面上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地产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三、加强机构建设,健全网络体系

(一)加强县级专业机构建设

1、健全农技推广机构。加强县级农技推广专业机构建设(粮食、蔬菜、水产、水果、特产、林业、畜牧、农机等专业技术推广机构),充分发挥其指挥、协调和服务功能,确保财政经费到位。

2、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进一步加强县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完善城关、平桥、白鹤、街头、苍山5个派驻动物卫生监督站工作机制。加强县植物保护站、植物检疫站建设,健全机制,配足人员。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结合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在县农业局增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落实编制,承担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监测、组织协调及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国家质量认证产品的标识管理等职能。

(二)建立“三位一体”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

1、机构设置。通过对现有乡镇(街道)农技机构(农技站、林技站、农机站、农经站、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等的整合,在每个乡镇(街道)建立集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编制及人员。按照充实农技推广、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的原则,对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定编定岗。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人员编制按照天政办发[2008]72号文件配备,但每个乡镇(街道)必须有畜牧兽医专管员和专职植保员。明确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人员调整充实,公开招考专业对口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充实农技队伍,优先录用担任村级农业助理员的村官大学生。

3、经费保障。整合后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对动物防疫等公益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基层政府组织防疫员队伍完成。

(三)推进村级农业公共服务站点建设

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落实服务人员。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建立村组农业服务网络,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覆盖面。

(四)发挥社会化农技服务力量作用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生产主体在农业公共服务中的延伸作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中培养实用人才,使其成为农业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的示范户、辅导员。积极发展兽医诊疗、植保、农机服务合作社等农业服务延伸组织。

四、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运行机制

(一)明确农业公共服务的具体职能:

农技推广职能:主要包括落实农、林、牧、渔生产任务,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民的技术培训,农业资源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等。

动植物防疫职能:主要包括动物免疫、疫情报送、防疫智能化信息录入、防治处置等;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监测、预防、防治和处置;检疫性病虫害普查、信息提供、疫情预防、疫情扑灭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生产档案记载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培训等。

(二)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首席专家职责:领衔全县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及管理工作,负责农业危害关键控制点设计和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构建工作。

农技指导员职责:在承担线条农技推广工作基础上,负责联系的基地、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

乡镇(街道)责任农技员职责:按照乡镇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安排,一方面,担任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营销等线条业务指导“任课老师”职责。另一方面,担任5-10个村、20个农业重点户、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服务片区“班主任”职责。

乡镇(街道)驻村干部职责:组织建设村农业服务站,落实服务人员,督促村服务站开展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帮助村级服务站建立植保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

村级农业服务助理员职责:村级农业服务专职副站长承担本村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种植业、养殖业助理员分别承担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服务、疫病防控、质量管理等工作。

(三)规范运作方式

建立以农技人员为主体,乡镇(街道)干部、村干部、实用人才、种养殖大户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责任到位的农业服务运行机制。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继续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确保乡镇责任农技员主要精力开展农业公共服务工作。继续推行《农情日记》制度。实行农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政府、服务对象的三方考核。农业公共服务内容纳入驻村干部的业绩考核内容。各乡镇(街道)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制度,对村级农业服务助理员进行考核。

五、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能力

(一)落实办公条件。重点落实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等,实现农技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保证农技人员能够及时、便捷、高效的开展各类公共服务。加强村级服务站的办公、宣传以及培训、信息等设施建设。

(二)改进技术手段。建设集农产品质量、土壤、种子简易检测实验室,提高农业服务水平。

(三)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县级每个主导产业建立1个以上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乡镇按“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建立一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场,村级重点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

(四)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度,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县、乡农技人员及村农技推广助理员的知识更新培训,确保农技人员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六、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建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副主任、县农业局长为副组长,人劳、财政、农业、林业、水利、质监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农业公共服务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9

一、镇机关事业单位现状

(一)乡镇机关人员编制、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情况。

桂阳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共79.2万人口,设有39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4个,建制乡25个。全县39个乡镇机关共有行政编制721名,实有人数754人,超编33名;乡镇机关后勤事业编制39名,实有人数39人。乡镇内设机构设置:一、二类乡镇各设5个,即党政人大政协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三、四类乡镇设3个,即党政人大政协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二)当前乡镇机关履行职能情况。

目前,“三票”(政法综治、计划生育、财政收入)工作成为各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乡镇干部应付各项硬性工作任务已是焦头烂额,根本腾不出时间和精力考虑公共服务问题。大部分乡镇将乡镇干部(包括财政所、计生站人员)按照工作任务分组定员,分为计生组、维稳组、招商引资组,各组相对独立开展工作,福利待遇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另外,全县乡村两级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取消农税后,财源进一步萎缩,而各项支出未见减少,为了保运转,乡镇干部千方百计找上级有关部门或企业“化缘”。

(三)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我县乡镇设有各类事业单位共426个(不含加挂牌子的单位和部门垂直管理机构)。共核定编制6850名,实有在职总人数为7284人。乡镇事业单位中以部门管理为主的事业单位有:林业工作站、财政所、国土资源所、交通运输管理站、动物防疫站、卫生院、中小学校。以乡镇管理为主的乡镇事业单位有:水利管理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业服务站(由农技站、农机站合并组建)、文化广播电视站(由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合并组建)、企业劳动管理站(由企业办与劳动管理站合并组建)、农村经营管理站等,这些事业单位均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调查总体情况反映,我县乡镇事业单位工作和职能履行情况,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财政所、动物防疫站、乡镇中小学校,由财政全额拨款,人员经费有保障,运转良好,都能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二类是国土资源所、交通运输管理站、计生站、卫生院、文化广播电视站、水利管理站等事业单位有收费收入或一定的财政拨款,经费能基本保证,工作运转正常;三类是农技站、农机站、企业劳动管理站等事业单位,只有少量财政补贴和一定经营服务收入,但经费难以保证,工作难以开展,部分人员外出打工或从事经营化肥农药、家禽治疗、饲养经营等有偿经营服务。目前乡镇计生站、财政所人员大都作为乡镇干部使用,参与乡镇干部分组,参加驻村工作,乡镇经管站站长,文化专干大都由乡镇干部兼任。

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布局欠合理、规模偏小。我县人口79.2多万,39个乡镇,除城区14万人口外,平均每个乡镇不足1.8万人,而按民政部关于建制乡统一标准,每个乡级单位管辖为3—5人。

目前,我县人口超过3万的乡镇只有1个,2—3万人乡镇15个,1—2万人乡镇17个,甚至有6个乡镇人口不足1万,人口最少的杨柳乡只有0.2万人。乡镇设置过多,规模小,既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又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增加了农民负担和县乡财政压力。

(二)乡镇体制不健全,“条块”关系不顺,存在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一是权责不统一,不利于乡镇履行职能。过度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乡镇政府行政效能。乡镇政府缺少应有的人事权和行政执法权,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乡镇政府不得不经常主动向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烟草站等职能机构协调,有时甚至委曲求全,更谈不上指挥领导这些机构,对乡镇其它事业单位也只存在名义上的领导关系,乡镇政府不掌握人、财、物。二是财权、事权不统一。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财权、事权统筹兼顾不够,需要大投入的公共服务事业,如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本应由市、县政府负担的,却不加区别一律要求乡镇配备一定比例的资金,而相当一部分乡镇没有承担能力。许多乡镇为此负债累累,目前除黄沙坪等12个乡镇外,其它乡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债。乡镇管了不该管或管不了的事,一些该管的事却管不了,乡镇政府职能履行越位和错位问题较突出。三是乡镇政府领导职数设置欠合理。就2001年而言,乡镇行政编制为865名,按文件规定核定领导职数为452名,领导职数占行政编制数的52.2%;以2004年为例,乡镇机关行政编制为721名,20**年乡镇机构改革,按文件规定核定领导职数为347名,领导职数占行政编制数的48.1%,加上20**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乡镇领导到龄改非和《公务员条例》规定配置的主任科员及副主任科员,科级干部均超过55%左右,出现了官多兵少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机关的行政效率。四是乡镇干部思想观念没有从根本上适时转变。他们认为农业税取消了,村委会主张自治,突然间感觉无事可做,无所适从,习惯于以往行政管理型的工作方式。

(三)乡镇事业单位矛盾较突出,社会功能不强,许多站所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的,设置过散,机制不活,发展滞后,难以满足新阶段农民增收致富的要求,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乡镇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乡镇事业单位职能弱化,发展活力不足。如企业劳动管理站、经营管理站、财政所、文化站等。以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为例,其原有的职能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深入,不断弱化,其人员大部分参与乡镇中心工作,业务变成了兼职,一年到头的工作只是填报经济报表,经管站的存在已无多大作用;二是部分乡镇事业单位由于经费不足,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其人员部分外出找工或从事经营买卖,变为名副其实的个体户,如乡镇农业服务站,县财政每人每年只下拨经费1000元,人员经费没有保障,公共经费更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开展农业服务;三是部分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我县50岁以上的教师占整个小学教师的32%。教师队伍人员老化,青黄不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四是部分乡镇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严重欠缺,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如我县乡镇卫生院大量技术人员外流,目前乡镇卫生院中专本科学历以上的专业卫技人员几乎没有,专科学历的技术人员也微乎其微。二是受农村体制改革的冲击较大。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三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县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却一成不变,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不能适应改革的需求,以致一些乡镇事业单位自身生存存在困难,无力履行职能职责。三是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1997年和20**年我县在机构改革中都下文对乡镇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能、管理体制进行了明确,但一直未按文件精神执行。主要是因为改革的模式照套上级有关文件,而没有真从实际出发,找出一条有利我县乡镇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增强活力的改革路子。目前,有的下放给乡镇的事业单位,乡镇怕背包袱不愿管,而县业务主管部门也甩包袱不去管,“两不管”现象造成了管理上的脱节。四是重视不够。随着农村各项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县对乡镇事业单位的领导与管理欠重视,县财政补贴标准近十年一成不变,市乡(镇)的补贴大部分未到位。由于经费短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得不到落实,许多人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致使一些公益职能的履行存在“空档”。

三、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在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推进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一是要强化“有限政府”的理论,要正确认识政府、市场、社会的能力和作用,认识到政府能力是有限的,从而避免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二是要强化“小政府,大服务”观念,加强乡镇政府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职能,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服务。

(二)抓好五项调整,促进职能转变

一是调整乡镇布局。通过撤乡并镇、“撤小并大、撤弱并强”,调整乡镇布局,扩大乡镇规模。目前我县乡镇规模偏小,有的乡镇辐射半径有限,这一情况影响了城镇化进程。根据我县实际,全县乡镇设置在20个左右为宜。

二是调整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适应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我县乡镇可设置三个内设机构,即: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并对每一个内设机构职能作明确规定,结合各乡镇工作量的大小,在岗位、人员、编制上加以区别,如安全生产任务重的乡镇可适当增加岗位。在领导职数方面可按照乡镇大小和工作量多少设置,对性质相近或联系密切的工作可由同一领导兼任,实行党政交叉任职,适当精减领导职数,根据目前乡镇履行工作职能的现状,结合外省、市先进经验,建议由乡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镇长兼任乡政府联络组长,组织、人事、宣传工作由一名领导兼任,政法、武装工作也可以由同一领导兼任。按照民政部要求的乡镇人口要达到3—5万人的标准,乡镇布局调整后,3—5万人口乡镇建议配备领导职数5—7名,5万以上乡镇设领导职数7—9名,3万人口以内乡镇领导职数配5名。

三是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按照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采取“撤、转、合、并”的方式进行调整。税费改革以后,部分事业单位职能更加削弱,如企业劳动管理站、文化广播电视站、经营管理站等事业单位,对这些事业单位应予撤销,其职能划归乡镇政府;对农技、农机、水管、畜牧等事业单位合并组建一个综合性农业服务机构,将公益性职能与经营职能分离,省、市、县财政应保证开展公益所需经费;对文化广播电视站以经营性职能为主事业单位进行改制转体,实行企业化运作,参与市场竞争,由政府负责监督、管理;对乡镇财政所、国土资源所、司法所等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可分片设立,在中心乡镇所在地设站所,实行以片管理,精减机构和人员。要加大乡镇学校布局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目前我县乡镇学校分布分散、面广校多,要结合乡镇行政区域布局的调整而合理设置。

四是调整财政体制和管理方式,确保乡镇政府正常运转。以分税制财政体制为核心,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事权、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分类确定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对经济较发达、财政收支规模较大乡镇给予相应的自,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对经济欠发达、收支规模小的乡镇,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模式和“村财民理乡代管”模式。同时多渠道化解乡镇债务,减轻乡镇负债压力。

五是对乡镇政府管理方式的调整。县级政府不能简单地把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作为考核乡镇的唯一指标,应从乡镇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来衡量乡镇工作,促使乡镇职能转变,提高乡镇政府的管理服务功能。县级政府要从引导乡镇产业调整、提供信息服务,做好宣传推介工作等方面下功夫,给足乡镇自,充分发挥各乡镇特色和优势,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乡镇农业站工作职责篇10

藤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多数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场所,寄居在乡镇政府内,办公设施简陋,农技工作者开展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靠“一张嘴,两条腿”来完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一部分推广人员边工作、边靠卖种子、化肥、农药等来补充家庭收入。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缺乏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专门经费。近年来,虽然财政逐步投放一些推广经费,但都局限于临近公路的乡镇某一个试验点、示范点。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近几年跳出“农门”的人员较多,十多年来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农技站工作。

2强化藤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2.1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

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乡镇农业推广机构为公共服务机构,这解决了长期以来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定性不明确的问题。我县各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于2013年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独立出来,重新定岗、定编,为了增强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和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必需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的公益性职责主要有: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培训服务等。除了这些公益性职责以外,还必需全面提高各种服务职能,以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2.2技术推广方式灵活多样

完善配套服务,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技术推广也要改革创新,寻求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实际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之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能。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转变生产服务理念,改革单一的以政府导向为主的指令性推广方式,逐步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质的服务方式、帮扶性质的推广服务方式以及科技示范等方式转变,推广方式要灵活多样,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转变服务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服务方式,逐步向综合服务方式发展,产前要做好项目筛选、产中要做好技术指导、产后要做好销售服务,完善配套服务,使农民真正能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三是要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以村组示范为基础,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专群结合、功能配套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能。

2.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