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防控措施十篇实验室防控措施十篇

实验室防控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6:38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保密管理;问题与对策

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国防科技人才,开展国防科技创新研究,进行学术交流与科学合作的重要基地[1]。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保密管理关乎高校整体保密安全,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和安全[2]。

1实验室保密管理的特点

1.1涉密项目任务重

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基础型的实验室,主要从事国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是高校科技创新、技术发明的重要基地[3]。实验室每年承担大量的纵向、横向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其中有很大部分科研项目是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项目,代表着国防领域的先进水平,具有高保密性质。繁重的涉密实验任务,对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保密管理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实验室在开展项目研究的同时必须做好项目安全保密工作。

1.2项目涉密程度深

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不同于高校其他科研平台,因其工作领域的特殊性,使得实验室项目往往具有较深的涉密程度。特别是实验室承担的国家重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往往代表着国内领先水平,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加之其应用于国防领域,普遍具有较高的涉密等级。因此,确保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保密安全,不仅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7]。

2实验室保密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隐患

2.1实验室环境防护能力弱

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物理环境防护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开放的校园环境对实验室保密管理带来较大风险。高校校园是开放的,高校的保密管理不同于科研院所,它是一种在开放共享环境中保护核心部分的保密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处在校园内,进入校园的人员均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实验室。实验室周界安全警戒距离几乎为零,未经许可人员非常容易进行摄影摄像,给实验室保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实验室本身的物理安防设施与管控措施还不够完善。目前,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常常以防盗门、防盗窗以及周界视频监控为主流安防设施,这类设施的防护能力普遍偏弱,与实验室保密管理要求的匹配度较低。此外,实验室一般都是开放或半开放运行模式,在人员进出管控上,很少有专人保卫并进行出入人员身份确认和登记,与其他涉密部门相比,几乎可以说是敞开大门,来去自由[8-9]。薄弱的实验室环境防护能力,使得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失泄密概率较高。

2.2实验室人员结构复杂和流动性大

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人员结构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实验室可以说是高校内部人员结构最复杂的单位之一[10-11]。随着高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实验室中既有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实验人员,还有很多进行科学实验和创新实践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此外,实验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合作单位的外派人员,特殊情况下实验室还会进出设备检测和维修的外来人员,如此复杂的人员组成给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保密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正是因为实验室人员的复杂性造成了其人员流动性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因科研项目研究或教学任务的需要频繁进出实验室;技术工人、合作单位派驻人员和临时检测维修工人因各种原因需进出实验室;学生因开展实验或实践需进出实验室。相关人员流动频繁,既有固定流动,也有临时性流动,给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保密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3实验室信息数据管理难度大

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信息数据管理难度大也是造成实验室失泄密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是一张大互联网下的信息保密管理模式,实验室自然不例外。为了便于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大部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而互联网开放和共享的特点给保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信息和技术失泄密埋下隐患。随着境外情报机构的长期渗透,计算机远程控制和木马植入技术不断发展,联网计算机的信息数据,甚至是已删除的信息数据也能直接暴露在窃密人员面前[12]。同时,实验室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广泛被教师和学生使用,在实验室计算机上频繁地使用存储设备进行信息数据复制、传输、存储,给涉密信息数据的保护带来了困难,也造成实验室失泄密的可能。除了信息设备上的电子信息外,纸质载体也是实验室保密管理的重点,项目接收的纸质载体和实验室办公自动化设备打印或复印的纸质载体,往往因为保管不善或随意放置造成失泄密事件发生。

3实验室保密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依据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涉密项目任务重、项目涉密程度深的特点,针对当前实验室安全保密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隐患,结合重点高校的保密工作思路与经验,提出“环境—人员—信息”三闭环的保密管理运行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泄密风险与隐患。

3.1环境闭环,区域可控

在高校开放的外部环境中,加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安防设施和管控措施,是实现实验室区域控制的重要举措。加强实验室安防设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周界防护,在保证一定的安全警戒距离基础上,在实验室四周部署周界入侵报警等防入侵措施,以防止未经许可人员擅自闯入。同时,在实验室的内外部部署24h视频监控,并通过测试手段保证视频监控无死角。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可以观测对实验室进行偷窥或拍摄的可疑人员,也能够对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及其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内部,首先,应当设置电子门禁以替代传统的防盗门措施。电子门禁措施可以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设定实验室准入名单,从而实现对一定时期内人员进出的有效控制。更为重要的是,电子门禁系统可以通过出入记录,查询到每一位准入人员的进出时间,这为保密管理的事后审查带来了极大便利。其次,需要对实验室内部进行一定的区域划分,对需要重点保护的设备和信息存储空间进行单独隔离,并在其内部部署红外报警措施,从而实现对实验室准入人员的区别控制。通过各类防护措施的部署,使得实验室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就像一个封闭的半球罩在实验室上,形成环境安全闭环。

3.2人员闭环,行为可控

由于高校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人员的结构复杂及流动性大,人员有效管控成为实验室保密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验室通过安防措施实现区域可控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对进出人员分类管理,实现不同人员行为可控。对于校内科研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实验人员等长期工作者,实验室可以通过学校工作证件或者一卡通实现进出入管控,并按照人员的任务分工进行实验室内部区域管控;对于学生、外单位派驻以及检测维修人员,实验室应当按照其工作时限制定临时出入控制措施,并严格限定其实验室内部活动范围。对于实验室保密重点区域和设备,应设置明显警示标识,未经许可人员禁止进入。所有进出实验室的人员都应当经过背景审查和身份确认,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应当采取指纹或虹膜等生理特征控制出入。在对各类人员出入实验室严格管控的基础上,更需要对不同人进行保密教育,提高其保密意识。根据调查研究显示,90%的失泄密事件都是由于相关人员保密意识淡薄造成。对于常驻实验室的科研、教学以及实验人员,实验室应当规定其年度接受保密教育学时,满足规定的学习时间才可在实验室开展工作,通过提高这部分人员的保密意识,加强涉密信息的有效管理;对于临时进出实验室的其他人员,实验室也应当进行临时保密教育,规定其实验室工作行为,监督其遵守保密管理规章制度,并与其签订保密承诺书。通过制度落实各类人员保密职责,保证实验室人员保密管理工作到位。通过实验室人员分类管控和保密教育,实现实验室全过程管理,并对人员教育、检查以及处罚工作达到链路化管理,形成人员安全闭环[13]。

3.3信息闭环,流转可控

环境与人员的闭环管理到位后,实验室保密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到信息闭环上。保密就是保重点、保核心,而信息保密无疑是实验室保密的核心和关键。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信息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纸质载体以及带有涉密信息的实验品等三个方面。实现电子信息流转可控,主要是做好实验室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等信息设备的管控[14-15]。信息设备分类使用,确保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在信息流转的过程中,不得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积极防御计算机木马等窃密手段。同时,涉密的电子信息严禁利用手机、电子邮件、传真传递。实现纸质载体流转可控,一是要对实验室纸质载体进行严格登记建账,并将其收入保密柜集中管理,确保每一份纸质载体来源清楚、使用规范、去向明晰;二是要严格管控实验室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打印复印纸质载体应当经过审批、专人管理以及严格登记,防止使用过程中造成失泄密事件。实现带有涉密信息的实验品使用可控,实验室必须对这类实验品进行运输管控,进出实验室采取单独押运和有效遮挡等措施,同时在实验室内部应当设置独立封闭空间进行存放,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接触的人员进行授权许可并做好接触记录。通过实验室三类信息的有效管控,实现实验室涉密信息进出流转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信息不外泄、不被非授权获取,形成信息安全闭环。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2

一、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中旬)

1.制定方案。认真学习领会《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皖发[2012]10号)、张庆军市长在市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暨全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和市委常

委、市纪委书记雍成瀚动员讲话精神,充分把握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动员部署。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明确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3.成立机构。成立以局长、党组书记任组长,纪检组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物价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察室,成员由监察

室、综合法规处、办公室、行政审批处、价检局负责人组成,负责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日常工作。

(二)重点推进阶段(6月下旬——l2月底)

1.清权确权(6月下旬——8月上旬)。根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对原有权力进行清理,摸清权力底数及行使权力的依据、程序和时限,该保留的保留,需要调整充实的调整充实,该废止

的坚决废止,并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综合法规处负责,各处室配合)

2.查找廉政风险点(8月上旬——9月中旬)。围绕规范权力运行,通过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等方式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查找中要区别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三个层次。在此基

础上界定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并对划分标准作出说明。(各处室负责,监察室配合)

3.公示廉政风险点(9月中旬——l0月上旬)。对查找出的各类风险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监察室负责)

4.制定防控措施(9月中旬——l2月底)。针对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的风险点制定“一对一”的防控措施。注意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有一个风险点,就要有相对应的防控措施;二是防控措施要具体管用,具

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防控措施制定后,要建立岗位权力行使风险防控一览表。最终要健全和完善制度。各处室负责制定本处室风险点防控措施,局领导小组汇总审核。(各处室负责,监察室配合)

5.处置纠正问题(10月下旬——l2月底)。对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置,切实整改到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需要立案查处的要及时立案查处,

形成有效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监察室负责,各处室配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1月上旬——3月底)

1.认真做好总结(2013年1月上旬——2月底)。认真进行回顾总结,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与建议,形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并将书面总结和成果资料按时间要求报市廉政风险

防控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监察室负责,各处室配合)

2.搞好检查验收(2013年3月上旬——3月底)。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将组织人员对各单位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不定期指导督查,对每阶段进度情况进行通报,在各单位总结自查的基础上,对

各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在政府信息公开网公示。考核结果将作为201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督

促落实每一阶段工作任务,做好市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监察室负责,各处室配合)

二、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涉及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机关干部,任务重、难度大。因此,各处室要高度重视,处室主要负责人是本处室廉政风险防控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按照实施

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3

关键词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措施;江苏吴江

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主要任务,是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而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监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轻重的作用[1-4]。近年来,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高度重视,农业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兽医实验室。2008年以来年吴江市按照江苏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达要求,共投资350多万元改建了吴江市(县级市)兽医实验室和全市基层动物防疫站(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采样诊断室,实验室硬件设施、仪器设备以及人员素质均有较大提高,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科学规划,明确设计标准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吴江市积极探索发展以区域特色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畜禽产品加工业和以优良品种为先导的种源畜牧业,2009年全市出栏生猪20.6万头、家禽206.2羽、湖羊3.5万头,生产鲜蛋6985t,加工蛋品3.5亿枚,出孵苗禽2.4亿羽,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0.924亿元。畜牧业是吴江市农业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原来的兽医实验室因面积小、设施少,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需要进行改建。为此,根据吴江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和各级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利用原有的一幢400m2的小楼来改建兽医实验室。为确保实验室布局的科学合理,请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兽医实验室的专家帮助规划设计,由专业公司进行施工设计,要求实验室配备好准备室、解剖室、血清室、细菌室、病毒室、pcr室、精密仪器室、病料留样室、技术档案室等功能用房,并按照生物安全二级的要求进行装修,病毒室采用负压装置,洁净度10万级,细菌室配备了洁净度万级的无菌室,并在细菌培养操作区域安装百级层流罩,做到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确保各功能室的配置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5]。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并专门建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动物疫病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管理,吴江市畜牧兽医站按照领导部署和省实施方案要求,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坚持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要求、使用高效率,确保建设标准符合设计要求。

2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推进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吴江市积极争取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又自筹资金增加投入,促进兽医实验室的提档升级。一是增加基建投入。按照江苏省要求,县级兽医实验室面积不小于200m2,但考虑到建设的长远利益,吴江市尽量提高建设起点,投资71.7万元,用于兽医实验室400m2的土建改造和净化装修工程,保证实验室分区科学、功能配套、结构合理,能够适应畜牧业和疫病防控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增加设施投入。在配足省规定的县级兽医实验室应配备的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为提升吴江市兽医实验室的档次,还自筹资金15万元,添置了1台pcr仪、1套凝胶成像系统、2台生物安全柜,增强了兽医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扩大了检测项目,并在保护实验人员、保障生物安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目前,吴江市的兽医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菌、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寄生虫检测与形态学观察等,开展抗体监测、疫情监测和疫病诊断,为促进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规范管理,严格操作规程

为了提高兽医实验室的操作水平,在完善仪器设备配套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做到规范管理,严格操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实验室要求,先后制定了《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操作程序与规范》《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流程图》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记录归档,并做好制度落实工作,定期组织试验室人员开展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培训和研讨,使每个实验室人员熟悉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报告审核、流程,强化实验室档案管理,完善实验室试剂和耗材管理,促进实验室有序运转。二是完善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认真落实实验室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册,定期开展保养维护和校验,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性能。三是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充分发挥生物安全柜的作用,做好实验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的学习和防护措施的落实,严格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做到安全运行,不留隐患[6]。

4积极运转,及时发挥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大力支持。一是配足技术力量。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在已拥有4名硕士的基础上,2009年又引进了1名博士,并加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二是配足检测资金。近年来,吴江市财政每年安排实验室检测经费不少于10万元,其中2009年安排了15万元,保障了检测试剂和其他易耗品购买,促进了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吴江市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实验室监测计划,加强疫情和免疫监测,在做好春防、夏季补免和秋防三大突击行动免疫监测的同时,加大平时的抽样监测力度,搞好奶牛“两病”监测,对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形成分析报告,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及时改进。2009年,实验室在抗体监测方面共完成禽血样635份,猪血样327份,牛羊血样54份,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镇站,对不合格的场(户)及时排查原因,督促补免,跟踪监测,确保抗体保护率达到80%以上。同时,平时注重采样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采样工作和检验操作的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发挥更大的作用。

5参考文献

[1]张险朋,朱燕秋,王健青,等.浅谈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17-118.

[2]农业部不断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2):50.

[3]项玉燕,王世清,胡晓青.浅议加强县(市)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j].浙江畜牧兽医,2001(3):26.

[4]张海燕.基层对兽医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养殖技术顾问,2009(1):139.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城市的基建项目中,地下工程的数量及面积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在民用建设项目的建设中,由于土地价格的上升,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高层建筑随之增多,而一般的高层建筑均设置地下室。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防水的一个主要组成都分,若施工中处理不当,会影响地下室今后交付后的使用,日久严重会腐蚀影响到地下室结构安全。因此,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话题非常有意义。

1、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应放在工程前期阶段,对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的控制应该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另外,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1以预防为先原则

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应该以预防为主,对高层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对施工的每一阶段进行阶段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达到早发现早解决的目标。

1.2细部构造防水应精心施工的原则

在对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时,应该对每一工艺施工做到精细化管理,控制防水工程的细部构造,保证施工过程中对防水细部施工的精细化,确保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每一环节能够实现精细化施工。

1.3灵活性原则

对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灵活处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灵活性。避免因死板的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因为高层建筑都有施工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对高层建筑地下室实施防水工程时应坚持灵活性原则。因此在工程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时,施工主管应该严格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施工控制,高标准、严要求、全过程进行施工进度控制,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肯定能够大幅度提升。

2、高层建筑地下室外防水渗漏的原因

2.1混凝土结构局部自防水失效的原因

①混凝土结构不密实。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漏振导致,模板板缝支设不严密产生缝隙漏浆,形成局部混凝土不密实。

②混凝土本身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结构由于措施不当,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地基沉降不均,引起底板开裂或墙体受力改变产生裂缝、在地下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变形开裂、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差、干缩等因素产生的裂缝等。

2.2整体外防水失效的原因

整体防水的方案选择不合理;防水层材料不达标、施工中未按规范施工;整体防水层的薄弱环节在地下水作用下被切裂,形成整体防水层的破坏;地下室外墙进行外防外贴法施工,当地下室出现较大的下沉可能导致防水层外的砖砌保护层变形断裂,破坏了防水层。

2.3建筑细部构造不当导致的漏水原因

当设备安装穿过地下室结构时,若防水层与套管的细部做法不当或地下室自防水混凝土的支撑铁件或预埋件没有严格实施防止漏水措施,导致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裂缝,容易产生漏水通道;后浇带、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施工构造不当、用料不符或施工过程中没有重点进行质量控制及特殊处理,容易引起漏水。

3、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

3.1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及准确计量

施工单位要进行严格的抗渗混凝土配制的专题试验,待合格后,按所确认的配合比进行配制,既使很采用掺外加剂法,还要采用粗,细骨料两级配配制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比重,增强其结构抗渗能力。另外,选择性能良好的膨胀剂,还必须选择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配合比设计时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水泥用量≥300kg/m3,砂率宜为35—45%,水灰比≤0.55,入泵坍落度不宜大于140mm。重视混凝土浇捣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经过计后确定的方案进行浇捣,避免产生冷缝造成渗水通道。严格施工机具的选用和操作。重视混凝土的振捣环节,保证一个浇筑头(面)有一个振捣器,防止漏振。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必须考虑路途远近及道路运输状况,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

3.2加强防水构造施工的质量控制

控制关键点:①底板和墙的交接处严禁留设施工缝,如需留,则一定要留设在墙身距底板500左右处,而且最好呈槎(凸)形;②变形缝处的橡胶止水带,一定要使两边的拉铁丝固定在钢筋上,浇注混凝土时严防从一侧倾倒,振捣时两边均匀插振,以确保止水带的准确位置;③设金属止水板时,宽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并要焊接接头,为锚固牢,两边应做好短锯齿状;④穿墙套管,要在中部位置焊上金属止水盘,并预埋准确;支模用的穿墙螺栓也要在中间焊接金属止水盘,拆模后抹灰前要贴墙割断,并用油漆防腐。

3.3加强特殊施工部位的防水处理

①施工缝处理。施工缝的处理是地下室防水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工程施工中尽量避免施工缝的出现,在底板与墙体连接处必须留置时,应做成企口并增设钢板止水带,做法是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板墙起台时,将已加工定型的钢板焊接连接后,插入榫头。钢板焊接要求满焊,钢板带埋入混凝土上下各一半,施工后起到增加渗水路径作用达到防渗目的。

②穿墙管道处理。一般工程地下一层穿墙安装管道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施工中均进行了防水处理。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于穿墙管道处留置套管,套管焊止水环,浇筑时套管周围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3.4采用性能好质量可靠的新型防水材料

这是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保证,工程施工前应收集各种防水材料性能及使用情况资料,选择施工方便,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防水材料进入现场,必须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出厂合格证及准用证,还需经抽样送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方要派专人进行工序把关验收,应跟踪进行工序质量监控,每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4、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防水比一般建筑工程防水的要求更严格,它是建筑产品的一项重要使用功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工程中,由于深基础的设置或建筑功能的需要,一般均设有一层或数层地下室,其防水功能十分重要。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中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二是细部构造防水应精心施工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晓峰,王炳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特点[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7期.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5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裂缝,渗水

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地下室工程正迅猛发展,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防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渗漏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为防止地下工程渗漏,确保工程质量,下面根据监理地下室工程的实践经验,谈一些渗漏现象和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墙体裂缝漏水

(1)、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与温差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收缩裂缝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配合比有关,外加剂掺合料质量有关,与施工时计量、养护有关;设计不当,地下室墙体结构长度超过规范允许值。

(2)、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对特殊形状的地下结构应在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养护,一般均采用覆盖后浇水养护后浇混凝土的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

2、施工缝漏水

(1)、原因分析:对施工缝留置、处理不当;埋入式止水带没有铺好,固定不当,有的接头处脱胶。

(2)、防治措施:选择好接缝的形式,宜采用钢板止水;处理好接缝,拆模后随即用钢丝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浇筑混凝土须细致振捣密实;变形缝表面附贴橡胶止水带,缝内嵌入沥青木丝板,表面嵌两条Bw橡胶止水带,再用压板、螺栓固定。

3、穿墙管漏水

(!)、原因分析:管周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有的穿墙管没有焊止水环,有的没有清除管外壁的锈斑。

(2)、防治措施:水玻璃水泥胶堵漏法,其配合比为1:0.6;水泥快燥精胶浆堵漏法,水泥和快燥精的配合比为2:1;也可以用其它有效的堵漏剂堵塞;加焊3mm×50mm以上的止水环。要求双面满焊,当混凝土墙厚度大于500mm时,宜焊两道止水环;预埋管外擦洗干净,粘贴Bw止水条,撕掉隔离纸靠自身粘性粘贴在外管上,位置同止水环。

4、后浇带漏水

(1)、原因分析:后浇带两侧的杂物没有清除干净,两侧混凝土没有振捣密实;后浇混凝土收缩性大,新旧混凝土结合处不密实,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好。

(2)、防治措施:必须全面清除后浇缝两侧的杂物,打毛混凝土两侧面;要认真按配合比施工,搅拌均匀,振捣密实,湿养护不少于7d.

二、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设计者对地下室防水做法不太明确,也不具体,统统交给施工单位掌握和处理,对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的设置和防渗要求不具体,造成施工的随意性,而导致抗渗性能差。

2、施工单位不重视特殊工程应采取特殊措施,没有针对地下防水功能要求编制专项措施方案,仍按一般工程组织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不严,致使地下室结构防水性能达不到应有的性能。

3、施工缝留设不合理。出现凹缝,凿毛不规范,槽内有杂物,二次浇筑时又不事先铺水泥砂浆,造成抗渗漏性能下降而引起渗漏。

4、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膨涨剂添加不准确。

5、柔性防水施工时,由于混凝土基层面不干净粘接不牢,防水涂料刷的质量不合格,不严密,不均匀或漏刷等均能引起局部渗漏。

6、附加防水层和防水混凝土施工后,未及时保护,造成干缩和温差引起开裂。

三、如何控制好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

1、设计是工程防水质量的关键。图纸会审时应了解设计时地下室防水等级,防水构造做法,以及施工方法和防水材料的具体要求。

2、精心选择技术水平高、素质好的防水工程施工队伍。

3、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抗渗漏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合格后按所确认的配合比进行配制。

4、加强混凝土振捣的旁站监理工作。

5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模板不宜拆除过早,以免形成渗水通道。

6、采用性能好、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

四、总结

对地下室质量控制,更多地要做到提前预防!严格检测进场材料及设备,强化过程控制,做好每个关键的节点。实践证明,凡是设计合理、施工优良的工程,均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建新,防止建筑物外墙渗水的解决方法【J】,山西建筑,

2004,30(1):47―48.

【2】邸相成,基于地下室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山西建筑,2010(15)总第1034期.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6

1.1管理评审执行时机

管理评审分为定期评审和不定期评审。定期管理评审每年至少执行一次,一般安排在年末,实验室内部审核之后,并结合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年度工作计划。不定期管理评审时当实验室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随时进行。管理评审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一年。

1.2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质量负责人根据内部质量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提前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经实验室总经理审核批准后,分发到所有参加管理评审会议的部门。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应包括评审的目的、评审组织、评审内容、评审的准备、参会人员、评审时间及评审会议地点的安排。

1.3组织准备

质量负责人应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按照《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提供资料,以便做好管理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2管理评审会议

2.1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

依据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4.15的条款规定,管理评审应考虑到:1)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查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方针、手册、程序及测试规范等是否符合当前实验室的情况。2)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质量负责人报告检测实验室检测活动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各部门负责人(如安规部、电磁兼容部)对检测业务开展中遇到问题点的分析。3)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查看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报告,总结最近一次内部审核的结果。4)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针对检测实验室出现的不符合工作或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工作,而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价。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查看检测实验室本年度第二方(客户或客户委托)、第三方(如认可机构)的审核报告,总结审核结果。6)实验室间比的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列举检测实验室参加CnaS、iFm等机构举办的能力验证项目或自己开展的实验室间的比对工作,报告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否满意,若不满意,需重点分析总结。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考虑近期工作量的变化对检测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影响,以及工作类型的变化对检测实验室设施和资源要求能否满足。8)客户反馈、投诉:结合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9)改进的建议:检测实验室各部门提出的改进建议。10)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11)实验室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12)日常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

2.2管理评审会议的实施

管理评审以会议方式进行,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及质量管理人员需参加会议。质量负责人汇报上次管理评审会议中发现的问题改善情况,上次管理评审以来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内部和外部审核,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的评价等。技术负责人汇报自上次管理评审以来实验室检测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及能力验证的情况等。参会人员根据《管理评审计划》,对实验室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讨论。

2.3管理评审会议的输出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对实验室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对评审后改进的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包括体系、方针、目标、资源是否需要调整;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要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责任人员、限定完成日期。

3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质量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编写《管理评审总结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评审日期、参加人员;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依据;评审过程;评审结论;不符合项说明;下一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等。管理评审报告经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审核批准,由质量部发放到其他相关部门。

4管理评审结果的实施

根据管理评审会议上的结论,针对需纠正的不符合项,填写纠正措施记录单,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签字后由相关责任部门按《纠正措施程序》执行。相关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计划并实施,质量负责人对改进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并作为下一次评审的输入。最高管理者负责确保评审所产生的措施按照要求在适当和约定的日程内得以实施。在定期的管理层会议中应当监控这些措施及其有效性。

5管理评审的记录

检测实验室需保存所有管理评审记录,包括《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管理评审报告》和《纠正措施记录》。质量负责人应当确保评审产生的措施予以记录,记录应当易于获得并按实验室规定的时间保存。

6结束语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7

企业复工的条件

防疫责任到位。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对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健康监测、环境卫生整治消杀、防控和服务保障措施等落实情况应切实担负起责任。

防控措施到位。《企业疫情防控“十项措施”》落实到位,包括:建立企业内部疫情防控机构、制定防疫方案和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防范小组,明确疑似病例出现时的处理流程,开展应急知识培训等(附件1)。明确专人负责疫情的防控检测、跟踪联系、联络报送等工作。

人员排查到位。企业提交复产申请前必须再次深入摸排返岗人员信息,完成返岗员工台账登记工作(附件2),建立“一人一档”(附件3),详细掌握返岗员工近15日生活轨迹。对湖北籍返乡、湖北旅行史以及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隔离观察人员有密切接触史,目前有发热、咳嗽症状的人员,已有效规劝、暂不返当返岗复工。

防控物资到位。留置观察室、体温检测点、废弃医用防护品集中回收点等设置齐备,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充足(各企业在防疫期间,防控物资储备量须满足在产所有员工十日使用量)。

企业复工的审批

(一)企业申请。计划复工企业须在复工前4天向企业包保责任人提交复工申请,随申请同时上报企业疫情防控“十项措施”落实文件的资料清单(附件4),包括相对应的应急预案、企业返岗员工台账、在岗人员登记表(一人一档)等复工条件、《企业疫情防护用品登记台账》(附件5)等。

(二)现场查验。各包保责任人在收到企业复工申请和完善的资料清单当日,向分管领导、园区防指办公室报备。第二日即由包保领导牵头各企业包保责任人、防指办公室前往企业,对照企业疫情防控“十项措施”,逐项现场查验,查验结果由园区包保领导、企业负责人在上现场签字确认。现场查验不达标准的,终止复工申请,责令企业整改到位后再行申请复工。

(三)复工初审。现场查验达标的计划复工企业,现场填写《企业复工登记表》(附件6),经园区初审后,向县经信局申报,复核通过报县防指批准后,企业方可复工复产。

企业复工后的生产管理

(一)人员管理到位。企业应做好每日实际到岗人员、来访者的登记和身体状况监测,严格落实佩戴口罩进入厂区的规定,一旦发现有发热人员,立即送入企业设置的观察室,并第一时间与县发热门诊联系、与对接包保责任人联系。加强企业宿舍区域人员管理,强化防疫宣传培训,不串门、不聚集。

(二)消杀防疫到位。各在产企业落实日通风、日消毒和卫生管理及隔离区管控。对进入厂区的企业班车、员工汽车、物流车辆、外来车辆等交通工具做好进厂前的消毒工作。对废弃口罩实施定点统一回收。

(三)制度落实到位。做好垃圾专项处理、就餐管理和物流管理等防疫制度。各企业严格采取分散就餐,暂停聚集性就餐,实行盒饭制、分时就餐制。

(四)联防联控到位。各企业在加强厂区疫情培训管控的同时,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企业-家庭联防联控体系,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畅通与员工的沟通联系,及时回应员工关切;对于因疫情未及时返回的员工,保留工作岗位,不得擅自解除劳动合同;引导和管理好广大员工及其家庭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响应上级防指要求,强化个人和家庭防疫。

保障措施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复工后,应当采取24小时电话值班等方式保持应急联系,配合做好监督检查。按要求将本企业疫情防控情况报送包保责任人,并对上报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予以承诺(附件7),如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形导致出现确诊病例,将依法依规承担有关责任。发现疑似病例的应当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8

关键词:高层住宅防渗漏施工技术

一、引言

随着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质量水平得到提高,但是高层住宅楼渗漏仍然是目前业主用户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以及防渗漏技术措施不科学和不到位造成的。

二、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体系

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经过多年来建筑工程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高层住宅楼工程容易发生渗水的部位为外墙面、外墙窗口、厨房及卫生间以及地下室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高层住宅楼各部位容易导致渗漏的不同原因需要制定不同的防渗漏施工措施,以便在建筑工程中彻底减少并消除常见的高层住宅楼渗漏质量隐患。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防渗漏技术措施若能够按照以下体系和要点执行,就能确保高层住宅楼的质量水平,将高层住宅楼渗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1.高层住宅楼外墙面防渗漏技术

随着当前室内装饰装修的高档化,因高层住宅楼外墙渗漏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高层住宅楼外墙面渗漏一般产生于结构与外墙粉刷施工中控制不严的工序和环节。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高层住宅楼外墙面施工缝处理上一般为水平施工缝,控制要点在于去浮浆,接浓浆,振捣仔细,密实。为使预留孔洞外观准确,可以先留加大的方孔,再准确定位,用防水砂浆分层嵌实。第二,高层住宅楼墙与梁板连接处在不失去塑性的前提下加上层混凝土,特别是对钢筋密集处更应增加振捣次数。第三,外墙面使用的砌体砖建议使用三排孔多孔或其它轻质实体砌块,为提高砌体防水能力,砖之朝外面应选择棱角齐全的砖,当墙的长度与砖模数不符时,不足模数部分由实心砖调整。外墙面砌体砌筑完毕应尽量避免凿打,如有预埋暗管,砌筑砌体时可事先于安装管道位置两侧留通缝,缝间竖向每隔600mm留拉结钢筋,拉结筋伸入墙内各250mm,砌后浇C20细石混凝土。

2.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防渗漏技术

窗的防渗漏技术一直是困扰建筑工程技术工作者的难题,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防渗漏技术中,控制关键工序的质量是关键。首先,高层住宅楼外墙窗框与洞口之间的填嵌、封闭是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控制质量。高层住宅楼外窗安装完毕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全数检查及抽样进行喷淋试验。其次,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选材必须能抵抗规定风压值,保证窗台低于室内窗台板并设置顺水坡。门窗洞口的大小应按设计规定校正准确。门窗框固定的镀锌件不得固定在空心砖上,防止打松基层造成隐患,如修整粉刷层高于混凝土预埋砖,此处粉刷层应用切割机切开。最后,高层住宅楼外墙窗框安装时要首先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

3.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防渗漏技术

楼面厨房和卫生间较容易出现排水不畅与积水外溢的问题,因此在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防渗漏技术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严格控制管材、设备及配件的质量标准,保证材料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复试证明。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排水管道安装后须进行通球试验,卫生及洗涤设备安装后须进行盛水试验。其次,在高层住宅楼卫生间的浴缸和冲淋部位的地面与墙面上加做防水层可以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楼地面完成后应进行泼水试验来保证流水坡度准确。在高层住宅楼室内管道预留洞口的修补工作上,道与预埋套管之间的空隙一般采用水泥石棉打凿密实或采用油膏填嵌密实。最后,在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装修时切勿在地面上打孔、钉凿,以免破坏管线及防水层。厨房、卫生间与普通房间交界处为防水层的收口部位,上下水管与地面交接处都要做好水泥护根,可以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反复涂刷,墙与地面的接缝及上下水管道与地面的接缝处要特别认真涂刷到位。

4.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

高层住宅楼地下室工程中防止渗漏也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建筑问题。目前,在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中经常采用一些柔性材料如高分子卷材,防水砂浆,涂料等新型防水材料作为预防和补救渗漏的方法,起到一定的效果。当然,为了最终消除高层住宅地下室的渗漏现象,还需要以下措施的配合使用:首先,高层住宅楼施工建筑应当根据设计和业主确定,在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运用中,外侧墙适宜采用三元乙丙防水涂料,因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涂料是采用耐老化极好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基料,填加补强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紫外线剂、促进剂等制成混炼胶,采用“水分散”的特殊工艺制成的水乳型防水涂料。此外,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运用中还需要控制层间间隔时间,测定涂层总厚度≥2mm。根据天气预报抢晴天施工,避免在成膜期内遭雨水冲刷。最后,还必须加强墙根、阴阳角、地下室外墙管道口等节点部位的防水涂膜施工质量控制。

三、总结

目前我国高层住宅渗漏这一质量通病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很大程度上长期困扰着建筑施工技术工作者,本文总结了较为全面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防渗漏效果,实践证明上述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技术措施在提高施工质量、预防渗漏这一质量通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较为明显的。

参考文献:

1.杨建平/杨爱清.北苑明珠住宅小区屋面防渗漏施工措施[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7年第1期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9

关键词 室外给排水 质量控制 对策

室外给排水施工是建筑安装工程中重要内容这一,要想确保给排水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及过程进行分析,找出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来预防。

1 室外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图纸设计齐全、准确,并符合实际施工需求,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并了解设计意图、要求。

1.2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安装施工部门用来指导安装施工准备和进行全面施工的技术指导。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及施工的安全,能缩短工程、降低成本。

1.3排水管的质量问题,如果管材质量不过关,就导致裂缝或局部混凝土疏松,从而抗压、抗渗能力差,容易被压破或产生渗水,若管径尺寸偏差大,安管容易错口。

1.4施工人员素质问题。施工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施工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专业的给排水人员进行指导施工,很可能导致施工不能按照图纸进行,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1.5室外给水管道的施工质量控制。室外给水管理在架空及埋地敷设时常到镀锌及非镀锌钢管、铸铁给水管、预应力及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石棉水泥压力管和UpVC给水管等。这些管材的管径、材质及管道接口材料都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及要求。

1.6室外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控制。室外排水工程大都为隐蔽工程,只有在各环节上加大检控力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管理,才会确保工程优良。

2 室外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2.1施工前一定要审查施工图、标准图、非标准图、等各种安装工程所需的图纸,看是否齐全,有没有差错,设计是否在实际施工中得以实现。如果发现图纸设计上的错误或因条件所限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应严格严格安照变更修改设计图纸的签证手续对图纸及时进行修改。同时要对各类图纸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学习,为后期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2.2确定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2.2.1施工工程概况。

2.2.2施工方案需以有效的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图册、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地方法规要求等为依据。

2.2.3施工准备。主要是指技术、物资、人员的准备和施工现场准备。

2.2.4施工技术方案。依据相应“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对施工材料、连接方式、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允许偏差、测试测量要求及步骤进行相关说明。

2.2.5施工进度计划。即依施工所需的条件及实际情况,画出施工时间进度计划表,明确阶段工期要求及总工期要求。

2.2.6施工技术措施。主要是指质保措施、成品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安全措施、文明施工、冬雨季施工措施等。

2.3在设计图纸时就要根据需求选用合适的排水管材;采购时选用正规的生产厂家,并核查管材出厂合格证及管材测试报告;管材进场后,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检查管材的外观,外观若有破损、脱皮、蜂、蜂窝麻面、裂纹等现象视为不合格产品,不得投入使用;在管材运输、安装、及施工现场存放过程中也要做好防雨、防锈及防碎等防护工作。

2.4配备给排水专业人员。并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队必须制定施工计划、进度安排、质量控制要求、安全用电管理等管理措施。

2.5室外给水管道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5.1管沟质量控制。管沟标高、坐标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其误差不可超出允许的范围;管道及管道支墩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需铺设在坚实的老土上。

2.5.2管道接口质量控制。

2.5.3室外架空管道及支架的质量控制。支架的坐标、标高符合管道纵横断面的标高及管道放气、泄水的要求。支架结构正确,设置牢固稳定,相互排列整齐,支架与管子的接触需紧密。

2.6室外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6.1沟槽开挖的质量控制。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坡度以防边坡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要确定合理的开槽断面和槽底的宽度;为防址槽底被水浸泡,在雨天施工时应在埂外开挖排水沟,并用水泵进行抽水;在挖槽时应跟踪并对槽底高程进行测量检验,以防槽底超挖。

2.6.2管道垫层的质量控制。保持干槽施工,以防带泥水的浇注平基混凝土;严格控制垫层的厚度和高程;检查管座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需振捣密实。

2.6.3管道安装的质量控制。正确计算管道铺设长度;严格控制管道的直顺度和坡度;严格控制抹带的施工质量;控制内管缝与管内壁间的平整度;保证铁丝网与管缝对中,铁丝网搭接长度和插入管座的深度要不少于10cm。

2.6.4检查井砌垒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检查井基础的质量,不可带水浇注垫层和基础;严格控制井墙的砌筑质量;流槽的做法要规范;严格控制踏步、井圈、井盖的安装质量。

2.6.5系统闭水试验的质量控制。将待检查的支管管口和试验管段两端的管口堵死,并抹面密封,3-4天后达到一不定的强度,便在上游井内灌水,当水头达到要求高度时(为试验段上游管段内顶上2米,若上游管内顶到检查井的高度不足2米,闭水试验的水位可到井口为止),便检查砖堵、管身、井身,有无漏水结语:由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室外给排水施工质的的涉及到了人、材、物、时间、空间等因素,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施工质量,所以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有效的质量控制,才可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及工期。

参考文献:

1 邓宏毅,建筑设施给排水设计施工的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8(21)

实验室防控措施篇10

【关键词】医院感染监控医护人员制度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1],涉及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落实好预防措施始终贯穿于医疗、护理的全过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1.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1.1健全医院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加大管理力度。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办公室,由一名院长、主要部门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明确委员会管理办公室职责,我科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方式对全院感染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遇到问题及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解决的问题形成决议后执行。

1.2提高认识加强基本功训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长期不懈努力,修订完善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制度。

1.3多层次组织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随机督查。督导落实措施流程。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监测,严格实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科室配备感染控制监控员。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每月科室结合临床实际学习预防感染知识,发生感染后在及时阻断传染源的同时,召开科室院感监控小组会详细查明原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使院内感染发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我院医院感染多数为呼吸道感染。06年感染率3.60%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2%、07年感染率3.14%呼吸道感染构成比80.12%、08年感染率3.10%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09年感染率2.60%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32%。2010年感染率2.12%呼吸道感染构成比75%,出院人数逐年上升,感染率逐年下降。

2.医院感染控制重在实施全员教育

2.1普及院感知识,不断更新观念,医院工作人员由于分工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对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差异较大,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和最大限度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根据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人员采取举办讲座、参加学习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新知识、新概念以及与院内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使全体医务人员掌握院内感染知识,增强预防与控制感染的自觉性,提高对医院感染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程度。特别对新分配的职工,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预防医院感染相关法规知识,制度的培训列为岗前常规教育,长抓不懈。

2.2落实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不断强化手卫生培训,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提高预防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意识,把洗手当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重视无菌操作前后必须按规范洗手。对手术科室医务人员手菌落超标,采取停止上手术办法,在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的同时,采取明查暗访,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整改和处罚。手卫生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由于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严格手卫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正确洗手是最价廉、最简单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之一[2]所以手卫生已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和最重要的措施。强化手卫生管理,保持洗手的习惯,良好的依从性可使各种微生物的感染率降低。

2.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及科室负责人必须经常强化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随机深入科室现场督导,掌握科室结合实际学习医院感染知识、了解相关制度的落实、实地查看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等现状,让医务人员从被动的执行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变为主动地执行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科室院感监控小组要经常进行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

3.强化医院感染的检测工作

3.1建全了医院感染网络检测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明确工作重点,落实监控要求,每天利用医院网络及时了解科室发生院内感染实际情况,并亲临科室核对,每月统计上报感染分析数据,真对不同感染途经督促落实不同的预防隔离措施,同时在病历夹上标明规范要求的不同颜色隔离标识,警示所有医务人员和其他进入病区的其他人员遵守必要的隔离措施。做好相应的标准预防,防止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如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多见于慢性肺部基础疾病反复住院治疗、人工机器通气、糖尿病及血液透析患者。回路管道上清理时避免倒流入气道、呼吸机上的雾化器使用后需彻底消毒,对高危人群采用保护性隔离技术。

3.2对重点部门严格进行环境卫生学等检测,对每次监测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将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协调管理。

4.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4.1对患者有增加感染风险的基础疾病,多部位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入住iCU,诸多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长期并存的危重患者,特别是病情危重的术后患者、接受多项侵入性操作的、高龄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整体抗感染能力下降等给病原体的入侵造成可乘之机,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回了生命的同时,又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无严格指征的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不适,给药途径、次数及疗程不合理、院外反复、多次、多种联合、超剂量使用抗生素而产生多重耐药或泛耐药。

4.2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环节管理很重要,对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易造成医院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应及时进行干预,根据不同耐药菌采取分室隔离,没条件的科室同种病原床边隔离,严格落实医患接触防护隔离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风险。防止导致泛耐药而漫延,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性的措施敏感,对收治耐药菌感染或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对某些医疗用品如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等均应单独使用。

4.3对于合理用药医院采取每月随机抽样点评,科室药品应用比例限制等措施。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经济处罚。

我们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加强医院感染预防监控与管理,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多年了我院无一起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医院感染病例的早期发现、正确诊断与及时救治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3]。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的救治成功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是一项利国利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