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十篇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十篇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0:49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1

根据《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市交通局关于《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提高规范化养护水平,结合我镇农村公路养护实际,特制定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精神,把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作为行动的指南,全力打造我镇农村公路新品牌,塑造我镇农村公路新形象,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实现“三个显著”目标。一是养护质量显著提高,即农村公路的路况、路容、路貌经专项整治有显著提高;二是安全状况显著提高,即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的完好率、到位率经过专项整治后显著提高,安全隐患、安全死角显著减少;三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即通过答大力度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使我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有显著提升。

二、工作安排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从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结束,按调查摸底、具体措施和迎接总结考评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

从2012年8月起,镇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委员沈爱根任组长,镇公路管理站站长吕菊林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镇公路管理站,镇公路管理站站长吕菊林任办公室主任。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由镇公路管理站人员组成。全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力物力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调查摸底。重点针对所辖区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推行力度、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人员设备的配置情况、所辖路段的路容路貌、附属设施、道路绿化、安全设施、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的违章建筑、沿路市场、堆积物、违章非公路标牌、公路接口等内容进行调查摸底。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专项整治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

从2012年8月至2012年11月。镇政府根据已出台的《办法》及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公路管理站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全面提升我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总体水平。

(三)迎总结考评阶段

2012年12月。根据《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考评办法》和专项整治目标要求,迎接上级考评。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真转实干

根据《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的精神,以及县政府《办法》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建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配套资金;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镇公路管理站抓好贯彻、落实,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在上半年一、二季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考核的基础上,经过对所辖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摸底调查,将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以及农村公路的路况、路貌、路肩、绿化整洁(无高草、无农作物、无堆积物、无乱开挖等)包括警示安全标志标线齐全到位等,作为是三、四季度工作的主要内容。镇公路站要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精神,根据已出台的管理办法,以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二)创建农村文明公路

根据市交通局关于《市农村文明公路创建活动实施办法》的精神,为了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公路文明建设,提升农村公路形象,彻底消灭农村公路“脏乱差”等现象。镇农村公路创建一条“文明公路”,定于江家村部到小平桥路段。以点带面,使辖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走上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三)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

镇公路管理站展开一次公路上的乱堆放、乱开挖、警示标志标牌不到位及缺损现象排查,完善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管理,对村庄、学校、桥梁、弯道、临水临崖等交通设施不到位的要查漏补缺,确保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积极配合路政管理部门要加大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保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四)层层落实,迎接考评

为确保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在年底前取得实质性效果,镇政府加强领导组织力度,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具体时间安排:

1、2012年8月至9月中旬。镇辖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调查摸底、整改方案及改革措施等资料上报“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分析;措施

1、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公路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布局日趋合理,技术状况逐年改善,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82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75万公里,占我国公路总里程的72%。中央投资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五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农村公路52.7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45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75%;三级以上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18.9%;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8%和97.2%,初步形成了基本通达乡镇、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此外,还有未纳入统计的村与村之间简易公路约154万公里,这部分公路技术和路面状况相对较差,等外公路约占55%,未铺装路面里程约占68%。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通畅问题远未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具体表现在:

1.1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偏低,整体规模仍显不足。

就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发展而言,除东部的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海南等省市农村公路密度尚可外,其它省(区、市)的农村公路整体规模仍显不足,农村公路网密度偏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民越来越高的出行要求。

1.2通达深度不够,建设任务依旧艰巨。

十一五末,全国仍然有128个乡(镇)、45662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其中包括不具备通公路条件的乡镇、建制村),不通公路乡(镇)、建制村的比重分别为0.3%和6.2%。目前不通公路的乡(镇)大多在中西部地区的偏远山区,工程艰巨、造价高,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更大的扶持力度。东部地区在完成“通达工程”和“通常工程”任务的同时,还面临着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的压力。

1.3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通畅问题还未解决。

1.3.1等级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重。到十一五末,我国县乡农村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1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7%;三级公路38万公里,占19%;四级公路77万公里,占44.4%;等外路里程约22.4万多公里,占19.8%,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77%。

1.3.2路面状况。农村公路的路面状况也不容乐观,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基本上集中在农村公路上,十一五末达到86.6万公里,约占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总量的89%,占农村公路里程的61%;简易铺装路面26.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19%;两者合计113.2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80%。

1.3.3乡、村通油状况。到十一五末,全国仍有大量乡(镇)、建制村未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国乡(镇)、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比重仅为81%、55%,还有7562个乡(镇)、21.3万建制村未实现路面硬化,晴通雨阻现象在农村公路中时有发生。

2、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尽管我国农村公路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总体上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当前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交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2.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

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通畅,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又是启动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较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通过投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当地建筑材料修筑农村公路,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农村市场的消费潜能,为建立城乡有机关联的市场体系、构筑大流通方式、扩大全国市场规模创造条件,进而拉动内需,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客观需要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而农村公路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基础。从交通体系看,构成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是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75%的农村公路仍然是交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道路质量差,晴天扬尘,雨天泥泞,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干线和农村公路互为依托,农村公路对干线公路网起着重要的支撑和集散作用,需协调均衡发展,以发挥公路网的整体效益。

3、农村公路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1世纪前20年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总体目标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二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分阶段分地区具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如下:

3.1“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东部地区:继续安排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村”。中部地区:继续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乡”基本实现“油路到村”。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通乡公路,基本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为确保以上目标得以实现,“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实施了千亿元建设工程,即中央投资1000亿元,改建沥青(水泥)路50余万公里;实施通达工程,投资400亿元,确保了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公路目标。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约81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增强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0万公里。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渡改桥、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管养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班车,90%的建制村通班车。

3.22011-2020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90万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70万公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政策措施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必须把发展农村公路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作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4.1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和义务,分工协调,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省(区、市)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市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加快建设步伐。

4.2确保国家和省(区、市)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多渠道的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4.2.1国家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在200亿元以上。

4.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

4.2.3继续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资金,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继续争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4.2.4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渠道:统筹考虑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推行“以路养路”政策,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重点公路工程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等用于农村公路发展;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

4.3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演练。推进国家、省、市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建设,加快建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平台体系,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建设部级危险品事故应急物资及装备储备库和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立国家、省、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构建覆盖全国干线公路和重点水域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

5、结语

总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确保建设有序、协调地开展,需要有更长远的考虑,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因此,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牙祖荣.公路建设养护经济化的必要性探讨[J].广东科技,2009年14期.

[2]杨帆.农村道路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2期.

[3]过秀成,胡斌,陈凤军.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设计方法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2,(2)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从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防范和整治工作抓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全区农村公路隐患排查,有效整治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排查整治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区整治公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交通局,负责审查认定全区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研究部署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工作,协调处理整治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整治工作小组。

三、检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年6月底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载体,进一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到进村入户,使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二)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1、认真落实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年月底-6月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力量调查各辖区、各自职责内的农村公路,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并认真落实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和隐患报告制度,及时将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2、科学制定道路安全隐患整治方案。年7月底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制定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排查整治实施方案,以保障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为出发点,杜绝农村公路安全隐患。

(三)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4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长为指挥的农村公路改造工作指挥部,负责指导全区农村公路改造日常管理工作,检查、落实计划执行情况,监督工程进度、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制定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实行指挥部领导分工负责制,每名副指挥联系两个乡镇,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承包一个乡镇,确定一名副职具体负责乡镇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组织指挥,督促检查,监督协调工作。

各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乡镇长任指挥的农村公路改造工作指挥部,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的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党委书记是农村公路改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宣传发动

做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必须全面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要充分利用会议和各种宣传媒体,深入宣传农村公路改造的意义。电视台、电台、报纸要开辟农村公路改造宣传专栏;广大宣传工作者要把农村公路改造的宣传鼓动工作,当作最近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区交通局、各乡镇要采取出动宣传车、文艺演出、张贴标语等形式,努力营造农村公路改造的良好舆论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农村公路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建设目标

到年,全区计划改造农村公路公里,新建改建大中桥座,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年全区必须完成.公里的改造任务,力争完成.公里,年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实现三年规划建设目标。

四、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分为乡道和村道。村道路面宽度一般不低于米,特殊路段路面宽度不低于.米,路基宽度一般不低于米;乡道路面宽度不低于米,路基宽度一般不低于米。

1、路线标准。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线位、线形满足拟选技术标准下限指标的,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耕地资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乡道、村道原则上采用四级以上标准。个别村庄规模较小、路基条件较差的村道,可以采用四级以下标准。

2、路面结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必须对路面做硬化处理。路面结构应遵循强基薄面的原则,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二灰稳定土、填隙碎石、手摆片石等结构形式,推荐使用水泥稳定类基层。

面层采用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沥青贯入、水泥混凝土。采用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厚度不得低于厘米;采用沥青贯入式面层时,厚度不得低于厘米;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时,厚度不得低于厘米。村(街)道推荐使用水泥混凝土面层。

3、桥涵。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的大、中桥宽度一般不低于米,个别村道上的桥涵宽度不低于米。大中桥设计荷载乡道采用承载汽一、挂—标准,村道采取汽—、挂—。个别主要村(街)道应采用乡道大中桥设计荷载。

4、路基。路基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进行设计施工,既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路基压实度不低于%。

5、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应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降低造价的原则选择材料。

五、项目管理

农村公路改造项目根据建设规模大小实行分类管理。里程在公里以上的四级公路、公里以上的三级公路、大桥和区道上的中桥为重要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其他项目为一般农村公路改造项目。

1、设计审批。乡道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实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工作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并由区交通局审核把关后上报市交通局审批。村道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可进行简易设计,简易设计必须有路线纵断图、路面结构图和构造结构图,由区交通局组织有资格的技术人员承担,区交通局审批。

路基、小桥涵配套等工程由乡镇政府按设计标准负责施工,经区交通局初验合格后,安排路面工程改造计划。区交通局要根据农村公路改造规划,对列入年度改造计划的项目,建立完善的项目登记制度和项目资料卡。

2、招投标与市场管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择优录用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公路建设市场准入制度,具备法人资格,具备与公路建设规模、技术要求相适应资质的单位方可进入农村公路改造建设市场。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要加强合同管理,工程建设承发包双方,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招投标文件的规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合同副本在双方签订生效后日内报区交通局备案,区交通局负责监督实施。

合同双方应根据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认真按照国家及交通部的有关规定组织工程实施,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严格控制工期,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行开工报告制度。乡道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开工报告先由区交通局审核,再上报市交通局审批,村道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的开工报告由区交通局审批。建设项目经批准后方可开工。

严禁非法分包、转包工程。违反规定以及不能全面履行建设合同的单位,由业主监督整改,交通局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令其退出,三年内禁止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3、工程验收。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完善施工图表、工程决算、工程总结、自检资料、技术档案等资料,提交验收申请报告。乡道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由区交通局组织初验,市交通局组织竣工验收;村道公路改造项目由区交通局组织竣工验收。

区交通局负责对工程量(公路里程、桥梁长度及宽度)进行实地核实,按核实的实际工程总量计算各乡镇的补助资金总额。

4、项目业主。乡道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由区交通局承担项目业主责任。村道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项目业主责任,并接受区交通局的指导和监督。

六、质量管理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必须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均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

区交通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向各乡镇委派质量监督工程师,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进行全过程监督。区交通局要成立质量监理组,负责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单位应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以设计文件、相应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工作依据。

乡道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由区交通局抽调主要监理人员组成项目监理组负责监理工作。村道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由区交通局指定几名一般监理人员负责工程监理,有条件的乡镇也可采用社会监理模式。

主要监理人员应持有市以上交通局颁发的培训证书,一般监理人员由区交通局培训后颁发证书。监督、监理人员要恪尽职守、严格制度,不得营私舞弊、。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5

谷脚镇2018年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公路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一是成立谷脚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所(以下简称交管所),明确张津铭同志为所长,负责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田明同志为副所长,张鹏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联络工作。各村成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站(以下简称交管站),由村支两委主要干部任站长、副站长,交管站上报养护队伍信息,并由交管所形成人员台帐,形成了分管领导亲自抓、所和站工作具体有人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定管养工作制度,印发《谷脚镇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方案》、《谷脚镇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巡查制度》、《谷脚镇乡村公路管理与养护目标考核办法》等制度共计40余份,各项管养工作落实到站、到人,细化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明确各项工作责任。三是严格按照交通运输局标准,上墙公示镇交管所、村(社区)交管站的各项工作职责,保障公众监督监察权力,加强交管所、站公信力。

二、广泛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利用召开会议、编发短信、发放宣传单、村广播等形式,开展道路法律法规宣传工作,重点对破坏路产路权的案例、公路管养的重要性等进行经常性宣传,并动员全镇人民参与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提高广大干群积极性,增强爱路护路意识。二是由镇交管所所长主持各一次,组织进行公路管养工作指导,总结出优秀的工作做法,指出现有工作不足,各村公路管养工作更加高效、安全、规范。

三、积极严肃巡查,保障安全到位

镇交管所干部、养护管理员每天坚持上路巡查,随机抽取全镇1条公路作为巡查对象,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立即通知责任村(社区)养护队与管养人员,限时整改到位,并将整改情况纳入年终考核。2018年交管所、站共巡查出问题100余个,其中保洁绿化项目主要为路面存在垃圾、沙石、渣土等问题,巡查出该问题共计40次;公路桥涵交安设施项目主要为交通标牌倾斜、不清晰等问题,巡查出该问题共计40次;施工作业规范项目主要为作业时未设置警示标志,巡查出该问题共计20次;路产保护项目主要为公路用地范围内堆放农作物、摆摊设点等问题,巡查出该问题共计44次。

四、创新工作机制,落实资金保障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6

农村公路管养是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全面提升××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提高农村公路路况质量和路网服务功能,实现“通、平、美、绿、安”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标,服务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西双版纳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办法》及年初鉴定的《西双版纳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2009年度,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州委、州人民政府及上级交通部门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指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统一领导、分级责任,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放到农村工作重要位置来抓,通过全局上下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任务。现将2009年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二、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为基本建立符合我县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成立了由县交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地方公路管理段、路政所、财务室为成员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机构,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由于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长效养护机制四、加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管理五、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管养质量六、加强公路产权管理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7

各位领导:

你们好,欢迎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下面,我就我镇开展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镇地处西秀区东南面,距**城区**公里,东邻**乡和**区,南接**乡,西与**镇毗邻,北抵*****,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余人。目前,我镇在交通数据库里面的农村公路共有**条,共计**公里,其中,通村公路**条,**公里,通组路***条,**公里。

自***人民政府召开全区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工作推进会后,就意识到“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工作必将落到实处,管好辖区农村公路是我镇党委、政府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政治责任。为此,我镇专门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进行研究,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财政分局局长为副组长,镇交管站负责人、村建站负责人、国土所长、安检站长、城管队长及各村居主任为成员的*****镇农村公路综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的农村公路综合管理进行统筹和安排,并设立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办公室在*****,确保了日常工作有人抓。为了把此项工作更好的推进,我镇制定了《****镇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镇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办法》、《***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等多个具有保障措施的制度,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农村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面,特别自2003年以来,随着党中央建设新农村政策出台,农村公路成为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随之凸显出来。

2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通达深度低,农路网连接不畅。受省农村公路规划政策所限,很多道路只修到村口,形成的“断头路”较多,四级路仅通达到行政村,很多大的自然村还没有通水泥路,两镇相接之间行政村水泥路还没有连接上,导致部分农村公路不能网化,部分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2.2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受土地限制,往往过多的考虑了农田、村庄的限制,农村公路绝大多数顺着原有沙石路或土路修建,因此,在项目建设方案的选择上,一些技术指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部分线路线型较差,“丁字”路口、急弯、陡坡到处可见。同时,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危桥险涵未能得到同步改造,宽路窄桥或者桥头变线等情况,直接影响建设标准。

2.3配套设施不完善。个别镇对实施路肩等配套设施的认识不高,措施不力,一些路段的路肩未达到标准要求、局部宽度不足,有的甚至未上路肩土方。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及横断面发生变化等特殊路段,缺少相关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部分路段绿化缺株,路树砍伐后不能及时补栽,绿化品种单一。道路两侧边沟等农田水利配套跟不上,集镇段没有排水设施。

2.4公路环境差,马路市场严重。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安全意识淡薄,道路上堆放着粪堆、渣土、柴草堆、建筑材料;厕所、猪圈、大棚等违法建筑物侵占路面。集镇段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影响车辆通行。

2.5养护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养护技术水平低下,缺少专业性养护。地方管养办人员均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一线养护工人由于工资低,年青人不愿意承担该项工作,道路养护责任都落到了道路附近不能外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五六十岁老年人或中年以上妇女身上。由于知识接受能力低,培训难度大,不能很好地进行预防性养护。

2.6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急待加强。农村公路里程增多,公路设施逐步齐全,需要加强对路产路权的使用管理,超限运输急需治理。

(1)是建筑红线难控制,由于现行《公路法》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没有具体规定,公路路政执法部门难以依法控制乡村道改造过程中公路红线范围,难以依法处理乡村公路两侧违规乱搭乱建和损坏公路等行为。

(2)是超载、超限车辆严重损坏农村公路。由于有些地方特殊的地理环境,煤炭、建筑材料运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施工、特别是躲避收费站,导致大量超载、超限车辆涌入农村公路,造成路面长期超负荷工作,加速了路面损坏。而乡村公路又不在公路部门路政管理范围,无法对其进行处理。

2.7道路修复困难。由于大量超载、超限车辆涌入农村公路,使农村公路损坏严重,但修复资金无可靠来源,目前,按照农村公路网规划拨付的管养资金,仅能维持正常日常管养,对道路严重损坏的情况,无力进行修复,近年来,主要精力放在了农村公路的建设上,对道路的维修倾注精力不足,导致了道路在使用期间出现局部损坏严重、病害蔓延的情况,给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3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问题的一些建议

农村公路建设要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坚持规划主导,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和协调。要在确保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公路建设实际,从农民迫切需要而又有条件做好的入手,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进行,把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3.1统筹规划,实事求是,合理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

3.1.1做好“十一五”后期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调整及项目储备等前期工作,加强联系、搞好沟通,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

3.1.2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断头路”、通往贫困村的扶贫路等,使农村公路真正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1.3合理选择建设标准。虽然水泥路面厚度已由省规定的15厘米提高到18~20厘米,将路面宽度由3.5米提高到4米,结合实际情况,可采用“以地换地”的方式优化线型结构,提高路面结厚度,或在排水设施较好的道路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1.4目前农村公路桥梁基本上建于五六十年代,承载力低,年久失修,以涉及人身安全,建议今后加大危桥改造投资力度,优先考虑危桥;完善已建道路缺失的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对新建道路,危桥险涵改造、路肩、农田水利、绿化、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设施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3.1.5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每年从省补及财政配套资金中预留一定的资金按排大中修工程,并要逐年滚动累积,作为公路塌方、水毁、大中修费用,逐步解决大中修和中大水毁经费,确保道路顺畅、设施齐全。

3.2多措并举,部门联动,加强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农村公路环境。

3.2.1采取“分级负责、分层推进”的办法,结合地方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议政府牵头,交通、公安、城管、工商、环卫、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对公路两侧所有破旧房屋、围墙、厕所、猪舍、大棚等有碍观瞻、影响公路环境的违章建筑物、地面构筑物给于彻底拆除。清除道路上的粪堆、渣土、柴草堆、建筑材料、非标、招幌、摊点,彻底根治公路集镇化、街道化现象和“马路市场”,保持公路两侧良好环境。

3.2.2强化路政管理。由于目前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上级还没有明确说法,因此建议现阶段参照《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将公路路政管辖范围延伸至乡村道,尝试建立乡镇协管员、村路政监督员制度。建立健全乡镇责任追究制,增强乡村干部的责任心,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优化整合养护资源,提高养护管理效率。

3.2.3加大治超力度。公安、交通要加大治超力度,必要时可联合行动,以确保道路使用寿命。

3.2.4通过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十无”。既无公路打谷晒场,无违法搭建,无违法占用公路,无擅自搭接路口,无违规挖掘道路,无超限超载车辆行驶,无未经批准的非公路标志,无未经批准的穿越公路设施,无在公路规划红线范围内新增镇村建设规划点和新增违法建筑物,无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构造物。使农村公路达到“畅、洁、绿、美、安”的标准。

3.3努力提高乡村道养护的技术水平。针对养护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人员老龄化,养护知识缺乏等因素,非常有必要建立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养护队伍,需逐步增加资金投入,以吸引更多的人,包括年轻人加入公路管理养护队伍。同时,县交通局和公路站应加强对乡村道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采取定期办培训班,主动派工程技术人员送技术下乡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乡村道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敬业意识,逐步建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乡村公路养护队伍,使有限的养护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和作用。尽量实现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专业、半专业化,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沿线村民的养护积极性,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

3.4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农村公路建设以来,政府为了彻底减轻农民负担,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工程建设由交通局负责组织,缺口资金,政府进行统一筹集,没有向农民群众收取一分钱。随着费税改革,仅靠省补资金和县财政,无法满足道路建设和管护需要,为了使“省给补助、地方自筹”的农村公路工作体制得到更有效地运行。今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省补助、财政拿一点外,要采取镇、村经济里支付一点,一事一议筹集一点,厂矿企业赞助一点,农民自愿捐献一点等多渠道筹集。养护资金除省定额补助外,建议县财政列入预算资金要在08年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各镇配套资金按要求及时到位。只有构建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资金筹措机制,资金有稳定的来源和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难的问题。

4交通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力度。

交通主管部门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认真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监督管理,确保全县农村公路“又好又快”的发展。

4.1严肃执行计划,认真履行建设程序,严把农村公路建设市场准入关。严格履行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过程)和交竣工验收等各项管理程序;严把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关;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关,加强资格预审,继续推行“广泛参与、底价中标、垫资施工、验收付款”的模式。

4.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包括材料试验检测、工序交接交验,监理、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等。通过不定期对重点部位、问题部位的监督检查,把好工艺质量关。同时,为基层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好质量关。

4.3严格履行交竣工验收程序。未达到交竣工标准的工程不做验收,不许交付使用,把好验收关。

4.4强化农村公路管养,加大考核力度,使农村公路管养逐步规范化、专业化。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措施;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

由于交通的不便,农副产品运输不方便,一直是广大农村经济无法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针对农村交通不便的一系列问题,交通部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2003年以加快发展农村公路为切入点,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和村村通的发展目标;2005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相继又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十一五”投资1千亿元用于建设补贴,带动全国农村公路加快发展。

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开始重视农村公路的修建质量,由于各方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很高,广大农村的公路得到迅速发展,里程数逐步增加。在这些农村公路中逐步进行路面的硬化改造,使农村公路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如何使这些改造好的路面有个更长的使用寿命期仍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安徽农村公路现状

目前,安徽省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了14.8万公里。水泥路铺到了农民家门口,公交化的班车也开进农村,这让农民告别过去出行的泥泞和扬尘,出门、上学、就业更方便,农村和城市的距离一下子也拉近了。

由于只有通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加快城乡融合,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交通系统一直重视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全省从2003年至2005年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加快县乡公路建设,自2006年起,全省铺开了“村村通”工程。根据拟建通村公路GpS测量结果,“十一五”期间,全省计划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建设通村水泥(沥青)路6万公里,基本实现适宜通公路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到“十一五”末,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实现100%乡镇通,90%以上建制村通水泥(油)路。

在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省交通厅还提出了“路通车通”的新农村建设工程,“村村通班车”让农民在家门口乘坐班车出行不再是一种奢望。数据统计,目前,全省已经有1,383个乡镇全部通了班车,近22,000多个行政村通了客运班线,建制村班车通达率为86.5%。

由于农村公路等级低,超重超载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建路更需养路”。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还要养护管理好,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探索因地制宜的养护体制,并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制止超载超限车辆行驶上“脆弱”的农村公路,保证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也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

今年全省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万公里。2009年1月1日正式实行燃油税费改革,农村公路原有的管理机制、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将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今后农村公路工作的重点是:稳步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公路管养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

二、几种可行的养护措施

1、预防性养护。传统的养护模式是道路不坏不修,农村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普遍因资金的缺乏而被忽略。路面中修和大修在投资政策上是坏路优先,而且路况越差越能优先获得养护资金。对轻微损坏道路多采用任其继续损毁,到不能行车的程度后直接重建新路的粗放模式。

根据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研究结果:一条质量合格的公路,在使用寿命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再次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可见,预防性养护在整个养护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定期的强制保养、维修措施,是在路面结构强度充足,仅表面功能衰减的情况下,为恢复表面服务功能而采取的一种养护措施。预防性养护的实质是在适当的时间,将适用的技术措施应用在适宜的路面上。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思想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与“人不病不治,路不坏不修。”的传统粗放式养护相比,预防性养护更具有前瞻性和经济性。由于我国农村公路里程线路长,使用粗放型养护模式最终造成的结果是:路面损毁快,养护整体效益差,养护顾东不顾西。对路面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性养护,其花费不仅大大降低,而且路面的使用性能也将好得多。

由此可知,预防性养护在延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和节约寿命周期费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10~15年,节约养护费用45%~50%。对农村公路采用适时的预防性养护相比全部重建的经济性更高。只有加大预防性养护力度,才能降低道路养护成本,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在养护过程中,适当采取预防性养护策略不但可以降低养护费用,而且有效降低路面使用者费用成本。

2、市场化养护管理。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推行市场化运作按照“分离、改制、精简、招标”四步走的原则,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转换工作。一是分离。确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将基层养护工区与县农村公路管理站彻底剥离,改组后的农村公路管理站不再直接从事公路养护生产,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组织、管理、协调、考核、招投标等工作;二是改制。对原公路工程队进行重组改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在人员、设备、技术、资质等基础上,组建专业化养护公司,实行聘用制,按企业用工制度实行管理;三是精简。坚持“堵住进口、敞开出口、兼顾职工利益”的原则,将农村公路管理站的职工下派到成立的养护工区(养护公司);四是招标。对农村公路50万元以上的养护工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逐路段定标底、定标准,公布招投标方案、竞标程序。公路养护公司通过竞争方式取得公路养护权,依法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

三、结论

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而道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学的治理与及时、专业的养护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农村公路本来等级就低,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弱,假如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必然会下降,用不了几年,好路就变成坏路,政府的投资和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就会付诸东流。从建养并重的角度,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县乡公路管理站)

主要参考文献:

[1]贾渝.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二期(SHRp2)项目简介[J].中外公路,2007.

[2]王松根.预防性养护政策与关键技术研究[R].济南: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2006.

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农村公路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目标,按照区域总体规划,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大幅度地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等级,大面积地健全农村路网,使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融入到区域道路网。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改善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状况,达到方便农村居民出行,缩小城乡差距,改观农村地区道路和周边环境的目的,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发展目标

农村公路建设要按照区域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最大限度节约建设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和造成废弃工程,发挥投入最大效益。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约162公里。在“村村通公路”(行政村)的基础上,将村镇主要公路纳入到区域公路网,实现农村”的畅通目标(从自然村到区级干线公路车程在10分钟,到高速公路车程20分钟,到中心城区车程30分钟)。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区成立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决定、协调和解决重大问题。设立区农村公路建设和监督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指导本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了解掌握工程进度情况,及时统计上报,适时组织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检查及资金使用情况的核查等有关工作,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整理和反馈建设信息,指导各镇人民政府开展已建成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实行行业管理。

各镇人民政府要落实相应管理机构,负责本镇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领导、组织实施工作,并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订本镇的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制度,编制建设计划,落实建设资金,监督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制定养护管理制度,组建专业养护管理队伍,落实养护资金,及时总结、上报、交流建设和养护情况。

四、资金补贴标准

本区的农村公路建设经费以“区镇共同出资”为原则,各镇每年应安排必要的地方建设资金,以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一)区对符合以下建设标准的农村公路予以补贴

1、列入区建设规划和计划,严格按照《市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实施的新、改建道路,路面铺装以黑色路面为主。

2、通达行政村(村委会)及镇级道路,道路技术等级达到三级,路面宽度达到7米,道路两侧绿化达到3米。

3、通达自然村(生产队)道路技术等级达到四级,即路面宽度达到3.5米,道路两侧必须种植行道树。

凡符合以上要求的农村公路,按照工程建设费用(包括标志标牌、绿化及附属设施)的50%予以补贴,等级在三级以上的道路,按照7米路面和3米绿化宽度的工程建设标准予以补贴,超出部分不予补贴。等级在四级以上三级以下的道路,按照3.5米路面宽度的四级工程建设标准予以补贴,超出部分不予补贴。危桥改造的补贴标准按照工程造价的三分之一执行。

(二)对区总体规划确定为纯农村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纯农村地区项目),工程建设费区出资70%,镇出资30%。

五、组织实施

(一)项目业主

1、农村公路新、改建和桥梁改造项目的建设主体为各镇人民政府,各镇人民政府为项目法人,承担项目业主责任,负责工程计划的实施和项目管理,对工程投资、质量、进度全面负责,对执行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实行社会监理,同时,接受区建设交通委、区农村公路监管办公室的指导和监督。

2、纯农村地区农村公路项目由所在镇政府负责工程前期工作,道路工程由区负责实施。

(二)项目计划上报

各镇当年实施的项目应提前在前一年的第三季度末向区建设交通委、区发展改革委申报计划。

(三)项目设计和审批

项目设计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项目设计应符合《市公路技术标准》(试行稿)的要求,区建设交通委(区公路署)负责设计审核,对符合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的设计予以确认。

项目立项应在当年3月以前完成申报手续,项目申请报区建设交通委审批,未予申报的项目应改在次年度实施,未予批准的项目不得实施。项目申请报告应明确项目基本情况,道路应明确道路名称、起点、迄点、长度、横断面布置、用地宽度、设计等级,桥梁应明确桥梁设计荷载、宽度、长度、桥名,项目投资额,计划开竣工日期以及是否申请补贴。区建设交通委负责批复,抄送区农村公路监管办公室。

(四)工程招投标

农村公路新、改建和桥梁改造项目在100万元以上,必须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农村公路新、改建和桥梁改造项目在100万元以下,可选择具备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

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依据合同实施管理。

(五)进度汇报

各项目业主必须在每月20日将当月工程进度月报表报送区农村公路监管办公室,由区农村公路监管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市公路处和区建设交通委。

(六)交、竣工验收

农村公路新、改建和桥梁改造项目的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

工程项目验收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交公路发(1995)081号]的要求,由各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区农村公路监管办公室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并对验收成果予以确认。

(七)竣工资料

各项目业主应注重建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工程档案。农村公路新改建及桥梁改造的档案按“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归档范围”搜集整理,区公路署对各项目业主的资料收集工作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竣工资料必须在2个月内送达区农村公路监管办公室。竣工资料缺失或不规范,不得申请项目补贴。

(八)质量监理与建设监督

根据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农村公路新、改建和桥梁改造项目,必须采用社会监理模式,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凡纳入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的项目,由区建设交通委(区公路署)负责委托相应资质的专业监理单位进行项目监理,并由区监察委进行监督。

(九)资金管理与资金拨付

农村公路新、改建和桥梁改造项目的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工程建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区建设交通委(区公路署)委托指定单位进行统一审计。纳入本区本年度资金补贴范围的农村公路新、改建和桥梁改造项目,补贴经费分两次予以拨付,按照工程预算工程量完成50%,经区建设交通委(区公路署)审核后,拨付区补贴部分的50%,待工程竣工并通过质量监督部门检查合格,工程竣工资料符合要求,工程项目决算审计后,拨付剩余补贴资金。

(十)环境保护

农村公路和桥梁改造,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项目的设计阶段应体现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的原则。

项目的实施阶段要加强环保教育,有条件的要推广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技术,严禁将废旧筑路材料倾倒在河内、路边污染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禁止任意从路基两侧就地取土修筑路基等破坏路线景观、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

农村公路新、改建和桥梁改造工程应注意与村镇建设和沿线绿化相结合,推进公路建设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十一)安全生产

农村公路和桥梁改造,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各镇人民政府要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安全管理办法,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严格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工作,文明施工。

对新增桥梁,各镇人民政府必须加强桥梁的日常检查工作,并尽快落实资金实施改造。同时,必须设置桥梁标志,做好限载或禁止通行的有效措施,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

六、养护管理

根据《公路法》和《市公路管理条例》,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市乡(镇)公路管理暂行规定》、《市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暂行规定》、《区农村公路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明确养护管理机构,制订长效的养护政策和管理机制,落实管理人员和资金来源,建立管理机构,以切实有效地加强农村公路和桥梁的维修保养,确保公路完好和畅通。

各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农村公路的掘路修复管理。农村公路掘路工程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到区公路署进行行政许可,并按照《公路法》办理相关手续。

区公路署应将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纳入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包括路面、桥涵、附属设施等方面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逐步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区建设交通委、区农村公路监管办公室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督促相关机构做好农村公路和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