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十篇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十篇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0:55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12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进行实验与创新、发明与创造的基地,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1]。在各种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基础实验室不同,化学实验室需要经常使用大量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学品,加之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常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因而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要高于一般的实验室。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可行、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不断加强和提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为教学、考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软硬件环境[2]。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

(一)物的不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危险试剂较多,物的不安全状态无法避免,实验中使用的大都是些易燃易爆物品,以及一些高温高压仪器等,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违反操作规程,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1.化学试剂。实验中使用到的易燃液体如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气体如氢气、氧气、乙烯气等;易燃固体如硫磺、五硫化二磷等,这些物质的燃点都比较低,经加热、撞击或遇到明火,会迅速燃烧,很容易发生爆炸。

2.剧。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使用一些有毒药品,以及一些剧毒的实验中间体,这些剧若保管不当或使用不当,将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改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中毒死亡。

3.危险化学品泄漏。有的化学实验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甚至高温高压,而长时间的使用和溶剂的腐蚀,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如果对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使得设备带故障运行,极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不但危及生命,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思想上不重视,精神状态不佳,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等。

1.安全管理政策不健全。目前许多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都是由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防盗,还涉及很多专业技术知识,若没有专业人员,很难有效开展工作,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施救方法,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2.安全意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安全意识薄弱。虽然在上实验课前,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尤其是对刚进实验室的大一学生,然而这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老师讲,学生听,等到真正做实验的时候,学生把这些安全教育完全抛于脑后,不按操作规程,甚至违反操作规程,这就极易引发实验安全事故。

(三)管理缺陷

很多化学实验室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让老师和学生无章可循。甚至有些实验室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出现推脱,混乱的等现象,致使人的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引发许多安全隐患。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现状

(一)人员流动快,安全教育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地逐渐增多,因此需要部分聘用的实验人员,但因待遇低,流动性大。而对于学生,化学类的本科生四个年级,研究生三个年级,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几年后就毕业离开,在这短短的几年里难以通过有限次的安全培训就能达到安全管理,因此,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难度大。

(二)学生不按规程进行实验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若在化学实验中,不按规程进行,极易造成重大的人身安全隐患。比如在实验前,只对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本身的特性有所了解,而对化学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按相关规定存放危险化学试剂或药品,甚至随意处置化学垃圾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给自己,实验人员及周边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

(三)消防器材单一

高校实验室大多配备的消防器材都只有常规的灭火器,而化学实验室里的化学品性质多样,成分复杂,有些药品如活泼金属,有机溶剂及电器设备着火,无法使用常规手段扑灭,常规的灭火器无法满足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时的要求。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化学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在参加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除了在入学开始统一进行的安全教育,在各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各实验课老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还可以通过举行一些安全知识方面的竞赛,让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完善规章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规则制度,建设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定一套严格、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化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手册,废弃物处理规定,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从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根据各个化学实验室进行不同性质的实验,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等,并在楼道里配置紧急报警装置,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防灾重于救灾,尽管小事故难以避免,但大型事故是可以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扼杀在摇篮里的。技术上可以安装各类消防措施,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器复合使用以第一时间发现火情,消防通道保证人员的紧急疏散和救援。管理上则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则制度避免人为失误,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环保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2

1医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1.1对相关法规、业务知识缺乏了解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医院在实验室布局、购置仪器设备时只根据自己常规能开展的检测项目来考虑,而没有考虑到实验操作需在哪一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内开展、检测对象属于哪一类病原微生物等,并且也不知对生物实验室该如何新建、改建、扩建。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于生物安全相关法规、业务知识淡薄,部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好实验室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工作。

1.2组织、制度不健全医院在建立和落实组织、制度方面比较薄弱,还缺乏完善的组织制度,且针对性不强,难以将制度落到实处,导致实验室制度形同虚设。同时,一些医院由于实验室又兼办公室,其他部门人员能够随意出入实验室,在这方面需加强管理。

1.3未重视到个体防护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实验室在样品采集中没有配备专用的采样包,采样设备和防护设备不完整,采样人员没有重视到个体防护,认为防护设备没有必要,同时也没有完整记录采样资料[2]。

1.4样本的贮存与处理措施不当根据调查,大多数实验室管理措施不严格,存在患者检测样本贮存与处理不当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待检血样、检测试剂与乙肝、梅毒等阳性血没有分开贮存,而是混放在一起。同时,实验室的一些培养基(液)和废弃样本处置简单,对细菌未经过认真消毒处理,有的只是简单用消毒剂浸泡,有的甚至直将扔到袋中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1.5实验室存在严重的污染在实验室工作环境中,往往会因患者检测标本、仪器、试剂及废弃物等受到严重污染。甚至有相关调查表明,消毒前实验室工作人员所用的盛血盘、试管架等工作用具及擦桌布等都会对室内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室内空气、实验台、水龙头等的细菌总数已严重超标,实验台面、空气经消毒后细菌总数均达标,但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工作用具细菌总数仍存在超标的现象,其HBsag检出率达到40%~58.33%[3]。此外,还有相关调查显示,某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者多因接触血液、分泌物、体液所致,由此可见,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会因实验室工作环境污染而受到较大的危害。

2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的对策

医院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主要在于处理患者的各种检测标本。若检测标本存在着传染性疾病,则工作人员在检测和处理这些标本时容易被感染,同时工作人员将这些标本及含标本的混合液处理不当,则会导致环境受到污染,从而使传染病向实验室外传播。因此,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2.1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虽然医院已经建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但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对此,为建立有效的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在积累长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医院各职能部门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2重视实验室内清洁实验室内部清洁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实验室生物污染的重要原因。尤其体现在温箱、冰箱未进行定期消毒、水浴箱内水污浊严重等。因此,实验室内必须制定一个规范的内务清洁程序。其具体措施如下:对所有桌面、工作面用1%~10%氯酸钠液进行清洁,将污染进行彻底清除;对所有仪器(包括冰箱、水浴箱、离心机、自动分析仪及混匀器等)同样用1%~10%氯酸钠液进行清洁。并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对污染物品进行清洗,而不能随意清洗。

2.3改正不良工作习惯实验室是生物危害物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改正日常工作中一些不良习惯,如:冰箱内禁止贮存饮料和食物、严禁吸烟、化妆、饮水、吃食物等;每一间实验室都应提供洗手装置,工作人员将手套脱去后应及时洗手,特别是皮肤接触到传染物质时应及时进行清洗;在仪器移动前,应对其进行检查,并清除污染;在收集-处理-检测-贮存-传送标本时,必须要确保所放置的容器不会破裂,才能保证没有潜在的传染物质。

2.4加大个人防护用品的投入力度临床实验室者除了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之外,还应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制定详细的要求,对于实验操作中哪些防护用品是必须使用的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如工作人员在进行微生物接种的操作过程中,口罩、手套及防护眼镜等是要求必须佩戴的。

2.5加强生物安全的培训和日常督导为了能够让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各项管理制度,并了解生物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性,笔者认为需要定期对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医院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细致学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部门管理责任人应坚决落实管理、监督职责,并及时发现、解决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护习惯。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医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生物安全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同时,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建立医学实验室的管理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继续深化管理,持续改进,提高水平,确保实验室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才能将实验室生物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林仲,吴翠荣,阙少聪,等.浅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要点[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6):574-576.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3

关键词:实验室网络安全校园网安全防火墙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173-02

引言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承担着教学、培训、考试等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特点是:应用软件众多,实验操作繁杂且不固定,机器台数多,上机学生不固定。因此可能会导致很多计算机或网络异常,如何有效的对计算机实验室网络进行安全管理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实验室网络结构与任务分析

1.1网络结构

结合众多课程实训要求,大多数实验室为学生搭建了一套满足各种局域网交换和广域网路由测试需求的基础网络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众多应用软件的同时,还可实现用户管理、服务器配置、模拟各类实验环境。80%以上都是基于10/100m交换机或路由器连接成星型拓扑结构,利用校园局域网连入互联网。

1.2实验任务

软件应用实验: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图片处理、图象、声音等媒体数据处理。

网络应用实验:DnS、DHCp、www、域控制器、邮件服务器等多种服务器的配置;网站建设,基于Socket的C/S编程,基于B/S编程等。

2计算机实验室网络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安装了多种软件,电脑的运行速度较慢。计算机实验室几乎全天对学生开放,在超负荷运行下计算机出现故障率高,机器维护任务较重。(2)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或不当操作,容易造成部分系统文件删除或破坏;学生随意修改主机密码、CmoS设置、修改注册表内容或本地安全策略,导致电脑系统无法正常运行。(3)学生私自将个人移动硬盘、U盘、mp3等带入机房,安装大量的个人文件、导致电脑系统运行速度降低,甚至导致大量文件感染病毒,使管理的难度加大。(4)学生从外网下载文件或者访问带有病毒的网站时,感染病毒可能造成系统及网络的瘫痪甚至崩溃。(5)基于教学要求,在局域网上实现资源共享或者教学广播,使病毒在局域网内大面积传播,加重了计算机病毒的查杀难度。

(6)学生在实验室内吃零食、早餐,污染实验室环境或导致计算机短路,还有学生私自移动机器,可能造成计算机硬件损坏。

因此,为保证学生机快速恢复、优化,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维护方案,用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安全管理策略

3.1基础校园网网络安全策略

3.1.1网络安全结构

校园网络安全是实验室网络安全的基础保障。应制定统一的骨干网安全策略,保证基础网络平台的安全性。

校园网可采用了包括路由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内的三层结构化防御系统。

第一层防护由防火墙实现。可独立配置防火墙,对内外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严格过滤,保障内网信息安全。

第二层防护由边界路由器实现。边界路由器提供internet与校园网的连接,利用Cisco路由器上所具有的piX防火墙功能,可将学校的www服务器、DnS服务器、e-mail等服务器一起放于piX防火墙的DmZ区,从而阻止外部用户对各服务器进行删除、修改等非法操作,防止来自外部的攻击。

第三层防护由入侵检测系统来完成。合理配置检测系统,对校园网内用户操作、设备、端口、服务、账户管理、流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利用故障自动报警、检测日志,及时发现网络异常并处理。

3.1.2ip规划

目前我校为实现网络统一管理,使用静态ip地址,学生在首次利用帐户和口令登陆校园网后,网络中心负责身份审核的服务器在身份验证的同时,将其ip与maC地址进行绑定。在后期用户通信中定时检测地址信息,发现maC地址变换时,强行退出连接,但此种方法ip利用率明显降低,而且给用户使用带来诸多限制,且接入层上只能使用交换机。学生为实现帐户共享而选择其他网络接入方式,给我们后期网络安全管理埋下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配置DHCp服务器,动态配置ip地址。但此举措实施后,用户如果私自建立DHCp服务器,可能造成网络管理的混乱。

为防止用户私自建立DHCp服务器造成网络管理的混乱,在建网初期可选用支持DHCpSnooping功能的接入交换机。保证用户的ip地址只能由网络中心分配,而不能接受非法的ip提供。

为防止用户将ip地址手动设置成与服务器地址相同的地址而造成ip冲突,建议职能部门全部采用支持ipSourceGuard的交换机,用户必须从合法的DHCp服务器上取得ip地址才可进行正常通信,私设ip地址将会被交换机自动禁止。

3.2公共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

目前,有些实验室为简化工作,采用安装还原卡的方式来保证系统安全,但此举措会给实验操作带来诸多限制,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实验,大都要求计算机重启后才能完成实验任务,而还原卡的使用在此时就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围墙,阻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

为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应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以便对人员,设备,安全等实施管理。

(1)学生在机房不能吃零食、抽烟;学生不能私自使用U盘等移动硬盘;需认真填写好机器使用情况登记表。(2)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如不去浏览不安全的网页;不接受来路不明的邮件,附件应先下载,杀毒后再打开;不随意打开QQ等即时通信软件中弹出的超连接等。(3)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4)及时打上系统漏洞补丁。(5)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实验室的设备安全,应保证实验室的监控设备正常运行。(6)对系统核心数据进行备份,方便系统还原。(7)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漏等安全工作。对水源、电源、火源必须必须细心检查,严防死守,杜绝事故发生。(8)实验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养维护,做好设备使用的档案记录,确保设备完好、安全和有效地使用,避免损坏,造成浪费。对已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按有关规定申请报废或降级使用。(9)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3.3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

3.3.1物理安全

网络应用实验中需完成DnS、DHCp、www、域控制器、邮件服务器等多种服务器的配置,并验证服务器功能,查看运行效果;若在连网状态下,会受到校园网上各服务器影响,建议不连接校园网,仅用交换机或路由器连接,构成星型拓扑结构的小型局域网即可。

统一规划ip。建议默认使用静态ip地址。根据具体需求可合理设置子网掩码,划分子网。也可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

3.3.2用户安全

根据实际情况,可对所有用户进行划分,如:实验室管理员,教师,学生。并进行分级授权,避免出现越权操作。

管理员为每一级用户设置一个账号和密码,通过身份验证才能进行权限内操作。

3.3.3其他安全策略

(1)ip安全策略。可在学生机上设置安全策略,关闭某些服务和端口,以减少遭受攻击的机率。例如:禁止使用139端口。

第一步,点击“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打开“本地安全策略”,选中“ip安全策略,选择“本地计算机”;再选择“创建ip安全策略”。第二步,在ip安全策略“属性”对话框中,添加新的筛选器。第三步,在“筛选器属性”对话框中,设置源地址为“任何ip地址”,目标地址为“我的ip地址”;“协议”选择“tCp”,设置“从任意端口到此端口(139),完成筛选器建立。第四步,选中“新ip筛选器列表”,设置“筛选器操作”为“阻止”。第五步、“指派”。激活该ip安全策略。

(2)端口重定向。如果默认端口不能关闭,可将它“重定向”。即把该端口重定向到另一个地址,这样便可隐藏公认的默认端口,降低受破坏机率,保护系统安全。

例如可将远程终端服务(terminalServer)端口(默认是3389),重定向到另一个端口(例如1234),方法是:

1)在本机上(服务器端)修改。

定位到下列两个注册表项,将其中的portnumber,全部改成自定义的端口(例如1234)即可: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erminalServer\wds\rdpwd\tds\tcp]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erminalServer\winStations\RDp-tcp]

2)在客户端上修改。

依次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远程桌面连接”,打开“远程桌面连接”窗口,单击“选项”按钮扩展窗口,填写完相关参数后,单击“常规”下的“另存为”按钮,将该连接参数导出为.rdp文件。用记事本打开并在文件最后添加一行:serverport:i:1234

以后,直接双击这个.rdp文件即可连接到服务器的此自定义端口了。

4结语

实验室网络安全管理同其他网络安全管理一样,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因此管理人员需对实验室系统数据定期进行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装并配置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杀毒软件;合理禁止帐户、服务、端口;关注校园网网络安全动态,适时调整相关安全设置;设置审核机制,监视运行情况,及时修复系统异常。并定期进行硬件维护、软件维护、网络维护和日常维护,方能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石淑华,池瑞楠.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第3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

[2]袁津生,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4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7.

[3]王薇.内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

[4]张东辉,王晓宇.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J].华东科技,2011-3.

[5]周英.多域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策略一致性研究与设计[n].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3.

[6]蒲天银.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达性研究关键技术分析[n].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6.

[7]章思宇.基于DnS的隐蔽通道流量检测[n],通信学报.2013-5.

[8]邓越萍.校园网的安全防范策略[n].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13-5.

[9]王锦.基于pK工的校园网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1-3.

[10]乔振,乔丽平,陈晓纪.pK工技术在校园网身份认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2.07.

[11]李晋丽,段小波,王琳.基于过滤驱动的安全密码框的研究与实现[J].软件,2013-3.

[12]王薇.内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对策

作者简介:刘星何(1975-),女,汉族,陕西乾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管理学学士,从事实验室管理研究

1概述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职业类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尤其是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类专业,而这类专业是需要加强实际演练和操作实验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实验室投入和管理的[1]。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在社会的办学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2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问题

2.1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实验室综合利用率低。大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均由系部管理,系部各自为政,导致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意识,管理上松散。实验室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在实验室设备的协调利用上,实验室的各管理部门相互推诿,最终导致实验室运行效率低下。实验室主要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场所[2],但有的教师占用实验室的资源给学生上理论课,导致学生不能按计划进行实验。实验室也只有在学生上实验课时使用,造成实验室的利用率低下。

2.2实验室管理人员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大部分职业院校重理论而轻实验,在人才引进上,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忽略实验室的人才建设。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很薄弱,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学位普遍偏低,研究生学历占有的比重较少。二级教学单位重视教师的再培训,忽略实验员培训,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不能及时得到更新,管理水平很难再提高[3]。

2.3实验经费投入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实验室无法购置先进的设备、仪器,无法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无法购置正常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及易损耗品[4]。

2.4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漏洞,存在安全隐患。每个高职院校实验室基本都张贴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安全规定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一些计算机实验室电源线乱拉、插座严重负载;尤其是一些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的使用问题更为突出。还有部分高危易挥发药品,使用也太不规范[2]。

3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对策研究

3.1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实验室功能。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学科发展,统筹考虑长期建设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将实验室分为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以科学实验研究为主的科研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创新平台、实训基地;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将实训中心进行调整、优化和整合,改变设置小而全、分而散的状况,避免重复建设的弊端[2]。推进实验室中心化管理模式,在学校层面上设立实验中心,实验人员和实施经费相对独立,统一管理系部实验中心。涉及2个以上专业使用的实验室均成立中心,由学校或系部统一管理。

3.2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关键因素。只有建立和完善制度,才有可能使实验室有效的运行。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的实验室管理条例,联系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易毒物品的登记和使用制度等,并公布具体实施细则,要求全院师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实验,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制度化。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重中之重的任务,应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建立资产管理卡片,做到有物有帐[3]。实验耗材要按照着“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耗材的浪费。化工实验所需化学药品和试剂种类相对较多,若各个实验员单独管理,则工作较为繁琐,建议学院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

3.3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在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充分重视实验室人员在教书育人、设备维修、管理协调、资源配置、科技攻关和对外开放服务等方面起着理论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实验系列的高学历人才或相关专家做实验带头人;给优秀实验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邀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和仪器厂商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辅导和各种培训,以开阔其知识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加强实验室队伍考核、考评及进出机制,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管理队伍。

3.4增加实验室运行经费。要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学校需要持续投入实验所需的材料经费、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费用、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费用和实验管理经费等。为确保实验室有序、高效运行,高职学校应制定规范的实验室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及绩效评估制度,按需提供足量的运行经费。在每学期末,各实验室要做好本学期实验室运行经费的审核与汇总,做好下学期实验课开课计划、预期实验室开放情况计划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等运行经费的预算,报学校相关部门批准,并在下学期实报实销。

3.5进一步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对有毒有害的药品要重点强调,并给予安全警示标识,随时培养学生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实行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责任制。危险废弃物应统一安排、妥善处理,严防污染。实验室的仪器要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教师要首先按照规程操作,对于违规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人或事要进行相关处理。在每天下班之前实验员要再一次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是否漏关,确保实验室一定安全[1]。结束语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受到建设资金、运行经费、管理者和生源质量等诸方面的影响,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只有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同时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实验室成功的管理案例,才能跟上时代更新的步伐。高职院校还要加大加强实验室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其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构建创新性与开放性实验平台,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高职院校向综合型大学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陈曦.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5,2:67-68+94.

[2]张彦.提高高校实验教育管理水平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实验室管理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43-144.

[3]李以明.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223-225.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5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一起并列为21世纪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产业。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疫苗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但由于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涉及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无论是直接感染,还是间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社会、动物或植物都是一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因此应强化生物制药企业的安全意识,提高相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

(1)加强预防性生物安全管理意识。

思想意识上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工作人员势必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因此,做好生物制药企业从业人员的动态安全管理必须要克服安全管理的无科学性、简单化、形式化。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制定、完善、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并使规章制度正规化、规范化有效运作。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监督、检查、落实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促使人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生物安全生产活动形成自然循环规律。

(2)加强从业人员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体体现在工作人员的生理条件及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例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实验技术环节比较过硬,但是对安全操作和个体防护往往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某病毒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在清理运输箱废弃物时,未按规定戴上手套,因而感染了肝炎病毒。因此,要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使企业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及个体防护技能。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达到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客观要求。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从事生物制药企业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3)建立健全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了保障。生物制药企业由于产品不同,所涉及的生物危害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生物安全的一般要求,参照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污染区的工作区域;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室内务行为,禁止食用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

转贴于

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接触不同的传染源,定期对应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或防护服、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

严禁在实验室中穿凉鞋、拖鞋、露趾和机织物面的鞋。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使用安全可靠的血液、体液用品。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标本直接上机,构成全封闭系统。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4)加强制药企业设备设施和实验室安全工作条件的管理。

根据实验室的等级需要和标准做好设备选购、验收、安装调试,进行技术培训掌握性能和安全使用要求。进行运行中的所有设施设备、个体防护装备的检测、检查、维护、巩固可靠性。建立设备档案,做好设备事故调查分析、严格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报废制度。严格按实验室的等级和标准规范要求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条件的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防护装备和用品的使用、管理要达到标准的要求。这同时也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提出了要求,这是事关工作人员的基本人权和根本利益的问题。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健康还是完善我国经济运行机制都应注重职工的劳动保护,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的经济和技术投入,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

(5)加强生产环境管理。

生产车间及实验室应定期消毒。方法可采取加强通风、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消毒法;公共场所物体表面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约10ml/m2),作用25min。使用抹布、拖布擦拭2遍。抹布、拖布要保持清洁与干燥;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用拖布浸消毒液拖擦2遍或喷洒至湿润。生物制药企业生产废物垃圾的处理。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严防废物流失、泄漏、扩散。首先应对从事废物收集、运输、储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废物应有专人负责收集、运送、处置。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实验室现状解决对策

近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更是将高等教育推向了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时代前沿。随着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实验室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高校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综合素质教育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出高水平成果和服务经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衡量高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实验室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在建设管理上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实验室尚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实验室管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是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3]。

1高校实验室现状分析

1.1 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实验室相对封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都增加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由于高校实验室尤其是国家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大多购置的是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因专用试剂和耗材价值不菲,往往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仅仅是面向科学研究的教师和学生开放使用,而忽略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因传统思想和历史沿袭等原因,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相对封闭,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1)重复购置造成浪费;(2)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未能物尽其用。

1.2 安全隐患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在:实验用房设施陈旧、供电线路老化、可燃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例如我国高校有不少是建于20世纪50年代或更早的,私拉乱接线路常见、实验室顶棚和地板有不少使用泡沫板,造成了极大的火灾隐患。消防设备和相关消防设施配备不达标,有的虽然配有相当数量的灭火器但没有定期检查制度,多数已经过期失效,有的实验室为了防盗乱装防护门窗和防护网等,往往把防火通道部分或完全堵塞,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不少高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只重视实验室的运行和使用效益,不重视安全预防措施,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1.3 实验室队伍建设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对实验室队伍建设重视不够,要么成为安置闲人的场所,要么成为解决就业的出路,导致实验室教师水平良莠不齐[4]。众所周知,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实验室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是行不通的[5]。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建设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高校采取种种措施提高了教师的待遇。然而实验室人员的福利待遇与专职教师还有一定差距,晋级晋职比较困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往往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实验室人员学历普遍不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年轻人大多不愿意来这里工作,认为实验室没有发展机遇,结果造成实验室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缺少新鲜血液的填充,实验室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

1.4 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普遍存在实验室规章制度缺失、不够全面或不够详尽等问题。例如有的实验室连最基本的实验室守则或规则都没有建立;有的虽有规则但不够明确、不够具体;例如虽然写了要爱护仪器设备但没有写怎样爱护,如切片机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机调节;再如冰箱突然断电应切断电源,待恢复供电后应根据冰箱的具体型号稍微等待一定时间再重新通电,这些都应在规则里有所体现。规章制度内容泛泛或缺失的现象给实验室工作带来低效和极大的安全隐患。

1.5 经费投入不足,使用不合理

主管部门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再加上高校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不强,导致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受到经费的制约。据统计资料表明,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远远低于实际需求。即使得到经费投入,在使用上也不尽合理或存在着浪费现象,例如很多高校只注重实验室规模和设备设施这些硬件,而忽视了实验室人才和高精尖技术的引入。

2解决对策与建议

2.1 加大实验室开放,提高设备使用率

为了解决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较低、实验室较为封闭的问题,应全面加大开放程度。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1)功能上的“三个面向”,即面向教学、面向科研、 面向社会;(2)对象上的“多面向”,即面向全校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及社会相关人员。高校应打破传统观念,不仅立足于科学研究,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对全校有使用需求的本科生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用途、原理和使用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激发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意识,又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对于学校其他部门和社会相关人员,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一方面使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所收的费用可以用于维护和保养,以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切实保障实验室安全

针对实验室的种种安全隐患,高校实验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制订应急预案:第一,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观念。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根本解决之道是从教育、安全方面入手,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6]。第二,改善实验用房设施,这是实验室安全最基本的保证。学校应对实验用房进行安全评估,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立即关停。第三,做好消防工作,加强消防知识和实际演练的培训,要保证消防设施及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确保师生及财产的安全。

2.3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要从层次、结构、数量学科分布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整合[7]。首先学校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制定奖励措施,提高福利待遇,把现有的实验室人员留住[8]。其次,鼓励并引进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实验室队伍,使这个队伍保持活力和工作激情。选派实验技术人员到实验技术力量雄厚的高水平大学或国外高校交流学习,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的层次。最后要保证不断优化实验室队伍,通过“引进排出”的方式使年龄、学历、职称及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以促进实验室队伍的梯队建设。

2.4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形成的范围内活动。同样,制度是约束,它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高效运转,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学校应制订以下一些规章制度,例如实验室岗位安全责任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规则、防火防盗制度等。进入实验室要严格遵照执行,这样才能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

2.5 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合理使用资金

实验室的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9]。高校应多方筹集资金,除了争取财政拨款投入还应鼓励申报课题而获得专项资金,并且逐年逐项加大投入力度,使资金投入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科学合理分配资金,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两手抓,不能偏颇,均衡发展。

3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广泛的社会需求[10]。只有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现状上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使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高水平的实验室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加强实验室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施琪.实验室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J].甘肃科技,2009(8):174-175.

[2]焦德凤.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管理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3):91-92.

[3]曾春霞,黄翅勤.地方高校实验室运行管理与人才培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05-108.

[4]车将,廖允成.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建设的几点看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83-185.

[5]赵忠银,潘竞萍.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11-12.

[6]常粉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78-178.

[7]罗玲,汪海琴.提高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4):159-160.

[8]王海翔.浅谈高校实验室队伍专业素质要求[J].商业经济,2011(23):121-122.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7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64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既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之一。高校实验室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都应深入分析成因及隐患,探索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1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高校实验室规模小、底子薄,先天不足等问题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处在一个条件和闲难同在的关键时期。高校实验室存在实验仪器多、人员多、实验用品复杂等多种因素。许多高校部分实验室房屋结构设计不合理,出现线路老化、防火等级低等问题,给实验室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教学设备陈旧、老化、落后及超期服役的现象是实验室火灾隐患之一。以笔者所管理的实验室为例,教学设备中,九十年代购置的大约各占1/3,许多仪器已进入维修高峰期,将其报废又难以保证教学、科研的需要。

针对实验室安全的专项资金不足,使得安全设施陈旧落后,形同虚设。实验室消防设施的配备不足、监控设施的形同虚设、应急动力供应的缺乏、门禁系统得不到实施等等都是实验室安全所不能忽视的方面。笔者所在的实验楼为8层,只有大厅的一个监控摄像头,其有限的监控范围使得实验室小件物品的丢失及师生的财产丢失只能以备案作为结局。

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有投入、无产出的现象。现阶段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意识的淡漠也让他们随时处于危险之中。不按实验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实验;好奇心的驱使下随意的触碰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后的废弃物随意丢弃,甚至将废液直接丢进水池,为一己方便将他人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

制度体系不健全,监督追责不力。实验室是危险试剂和有毒药品相对集中的地方,而近年来高校的投毒事件皆是因为对有毒药品的管理没有做到位,使得学生轻而易举的就拿到剧毒药品,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伤害。事故发生后不对事故进行深入的追责处理,息事宁人的态度让安全事故的严重性起不到警示作用。

2实验室安全问题的管理策略

2.1加大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及设备更新频率

实验室新建、扩建中,应按标准化实验室的要求,充分考虑实验室的设计、建设、仪器设备的安放、安装及实验室水、电、气、毒等设施的规范和完善问题。在改善和增加教学实验用房的同时,力争在保证学生教学实验室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配备相应的准备室,减少高浓度及有毒药品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要从基建设备费中每年提出-定比例用于常规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积极争取国家资建设项目经费及专项设备费。

2.2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及装备水平

学校应在基本建设启动费中重点安排实验室安全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实验安全设备维修费和实验室改建费等的经费比例,规范实验室必要的安全设施或者技术防范系统,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和设施,安装必要的监测、监控设备,使实验室尽可能符合国家和地方主管机构安全评价标准和要求。

2.3提高实验参与人员素质及安全意识

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补充积极进取、责任心强的中高级人才加入到实验队伍中来,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明确。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开展安全自救技能培训等种种举措并行,确保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学生这三个主要群体有安全人心,时时留心的安全理念。

2.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及追责机制

各高校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校内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条例,同时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此前提下明确岗位职责。构建学校、职能处室、学院、实验室、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者的安全管理体系,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

2.5安全制度的完善及长效机制的建立

制度建设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行的强有力保障。国内高校需要借鉴国外大学的一些成功经验,在教育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深入开展安全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通过组织校内外专家编写安全书本教材和电子教材,制作网络视频学习资料,建立安全考试与测试系统,不断扩大安全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来建立实验室安全的长效机制。

3结语

“安全源于警惕,事故来自麻痹”。实验室安全无小事,它没有休止符,要常抓不懈。实验室安全事关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教育体系、预防体系,确保实验室安全任务落实、管理规范、意识增强、防控措施都到位,通过狠抓落实,开创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8

【关键词】

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研究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生物因素上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职能是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措施,以防止生物危害。为防范医学实验室内可能出现的生物危害,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对可能出现的生物危害的警惕性;二是要加强实验教师的生物学安全意识,这是首要任务[1]。本文主要是以医学检验室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为主旨,意在探讨实验过程中该如何践行实验室安全规范,以期提高学生实践教学中对防护措施的重视。

1医学检验试验室现状

要减低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必须要注重以下两点,一是学生在做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标本,特别是那些呈阳性和带菌的病种;二是在临床免疫实验室中能接触到的标本血清,特别是呈阳性的,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因此,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对策

21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

带教老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对学生进行防护知识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检验专业学生只有穿好工作服、鞋子或者是隔离服后,才能进入实验室或是隔离室;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则不准携带入内,在实验室里更不允许进食、饮水和吸烟;实验物品要放置于指定器皿内,不准随意抛掷;对于细菌培养鉴定使用的培养基及免疫阳性标本都要严格按生物安全进行操作,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方可处理。

22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则制度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及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加强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管理工作。为此,作为实验室的指导老师,要不断进修,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自身的安全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障生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比如关于实验室呈阳性的标本隔离保存制度、实验室的医学废物处理制度等,在这些制度贯彻之前,要对实验中所涉及的标本的传染性、稳定性有一个细致并全面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及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要养成学生杜绝实验室感染的良好习惯,在熟悉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不同检验试验项目,给学生普及和灌输预防概念是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教师应对实施措施的培养质量要提高,对于个人在细节培养流程中的自我保护、针对性实验课的安排、细菌培养计数后的七步洗手法及进入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方法等,都应该重点培训。②为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于生物危害、生物安全措施、实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要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要求学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准则》,并且要求其查资料,教师则总结讨论,以使生物安全教育得到强化。③进入临床检验试验室时,老师要介绍实验室需注意的事项及生物安全要求和规则制度,对于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项目,要提前加以说明,以使学生有充分的心里准备,进而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故事后的应急处理方法。④实验过程中,在遵循实验步骤和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必须规范操作实验,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认真指导和监督学生。

23加强实验室清洁与消毒管理

加强对仪器的日常检验工作,也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前提,同时,也是保证生物安全的方式之一。洗板机、低温冰箱等实验设备须由相关专业人士保管,且要求相关专业人士定期对设备的运行、保养等做记录,对于需要特殊条件保存的菌种,要严格按照特殊要求保管。生物安全要求实验室清洁消毒遵循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医学检验试验室主要消毒任务是彻底消毒实验操作台和各种仪器;无论实验前还是实验后都要进行消毒。同时,每周必须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进行1次彻底消毒,其消毒方法可以多样,比如体液消毒、利用紫外线消毒处理桌面及室内空气等;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及病原菌的处理管理。对于免疫实验室所用的阳性血清标本,其方法要先用一定比例消毒液进行浸泡,而后才能处理,以保证其无污染。

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环节就是医学检验试验,其呈现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开设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的重视,这些院校应该避免重招手,轻防护的问题的出现。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攻势预防”的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相关院校应该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9

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为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通过对系统多个因素的分析,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构建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然后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再请专家对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判断其相对重要性,引入1~9标度法构造出判断矩阵,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并最终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以各层级指标为基本要素构造判断矩阵,制作成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评估指标权重调查表,共请了12位专家,其中5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2位企业eHS专业管理人员以及5位实验室负责人填写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份,完成了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以一级指标危险化学品资料及储运为例,其对应的3个二级指标各权重系数的计算过程如下:(1)计算每个专家打分得出的指标权重。根据专家a针对危险化学品资料及储运中3个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建立的两两判断矩阵见表1。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说明了各指标在其层级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本评价体系中,则表明了在高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过程中各指标对于高校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的贡献程度、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在管理过程中的优先管控顺序。

表1中的数据表明(颜色越深,权重系数越大,越重要),7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序为:危险化学品资料及储运(0.2128)>个人防护用品(0.1716)>废弃物处置(0.1567)>安全规章制度(0.1534)>应急与急救(0.1520)>仪器与设备管理(0.1046)>实验室卫生及其他(0.0490)。一级指标中权重系数最大的为危险化学品资料及储运。在环境工程实验室中,实验室人员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化学品,种类繁多的化学品的资料和化学品储运成为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和重中之重,专家问卷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点。其次是个人防护用品,实验室人员做实验时,只有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才能保证其基本安全,正确的配备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则成为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只要开展实验,就必须准备好配套的个人防护用品。废弃物处置、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与急救的权重系数紧随其后。做实验就会产生各种三废,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实验室人员的健康。但现实情况就是大多数实验室在废弃物处置方面还不够完善,废液和废气是目前环境工程实验中最常见数量最多的废弃物,废液直接倾倒入下水道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正确及时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同样是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重点。

要使各项管理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要制定合理全面易于执行的安全规章制度。合理完善的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制度和条例,将是实验室人身健康和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石。要降低实验室的误操作引起的风险,首先要通过撰写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室人员的操作步骤。在有了标准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培训才能使每个人了解各项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要点。保证每天、每周实验室内部安全检查,以及每年院校级别的安全检查,才能将各类事故防患于未然。最后,各项操作规程、培训、检查及各类事故都应该有详细的文件与记录,为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建立档案,积累数据,从而在日常管理、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时有据可循。实验室内难免会发生大小事故。因此,做好应对各种事故的准备也是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基础。做好应急的第一步就是保持应急通道的通畅。一旦发生事故,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就需要配备灭火器、洗眼器和应急喷淋等基本应急设备。除了应急设备,实验室还应配备基本的急救药品,并定期检查,根据实验情况及时更新。在具备了相应的设备、药品的情况下,还应该保证在应急通道、应急设备旁张贴明显易懂的应急标识。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仪器和设备,环境工程类实验最常用且用的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另外,实验室内需要使用通风橱储存部分化学品,或进行一些化学实验操作;用于专门储存化学品的冰箱、实验过程中用于烘干的烘箱,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存在安全隐患,也是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卫生及其他危险的权重系数相对而言比较低,然而,在《实验室谨慎操作手册》中提到,实验室的有序性和安全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化学品健康与安全手册》指出“大多数安全专家得出,实验室意外的主要成因是不良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因此这一项属于实验室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一部分,不容忽视。该权重系数的排序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在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可根据该表格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确定管理的优先顺序。

2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

高校实验室是探索新知识、巩固新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新时期以来,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的重视程度更高,投入的经费大幅度增长,大学生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研究的数量和频率逐渐加大。与此同时,高校频频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比如,2021年10月,江苏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造成2死9伤。这些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部分高校忽视了实验安全教育。地方高校受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较低、实验设施较旧、实验经费缺少,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短板”。因此,对地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问题进行检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安全意识、维护正常实验秩序、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实验室发生事故,人为因素高达58%,而这些人为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伤亡概率达到80%。也就是说,安全意识的丧失和安全教育的缺失成为实验室事故的主要原因。当前,地方高校实验室在安全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部门要求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2015年,教育部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督查工作,组织专家实地调查并提出建议,被督查高校要针对建议进行整改并提供佐证材料。2019年5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要贯彻落实“全员、全面、全程”安全教育,以期让安全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通过观察和调研发现,仍然有部分地方高校的领导、相关院系和学生存在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保障不足、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1)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场地、经费等保障重视不够。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可支配的教育经费不足,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调查表明,仅有一半的地方高校有实验室教育专项经费,12.16%的学校完全未提供经费支持,仅有9.46%的高校有专门用于安全教育的教室。没有场地和经费的支持,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2)重制度建设,轻教育培训。大部分地方高校都有一些规章制度,比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室应急预案、贵重仪器操作办法等,但在实际中,这些制度相关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制度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装饰品。制度看似很多、很完备,但如果没有通过教育培训入脑入心,制度就没有生命力。

1.2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不强,持续性不够

系统的观点认为,研究事物要从整体和宏观的高度出发,从总体的观点来把握系统各要素的功能、行为和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的功能最大化。当前,部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系统性不足,持续性不够。(1)部分地方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缺少宏观规划。有的院校只在新生开学初期进行短暂的实验室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学时不足,且学生刚入学不久,高中阶段实验做得较少,对实验室安全的相关安全知识匮乏,短期的培训教育达不到效果。有的院校是由最先开设实验课的教师花两节课的时间对实验室的安全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后续在课堂或实验室再由老师讲解。有的院校只是在班会上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介绍实验室相关安全知识。(2)有些院校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存在频度低、持续性不够的现象。调查显示,地方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每月一次的占9.57%,每季度一次的占19.38%,每学期一次的占47.71%,每年一次的占16.12%。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要真正学好某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适当的重复记忆,是很难收到理想效果的。

1.3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方法单一

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知识储备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但是,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活动中,往往存在“全校一盘棋,上下一般粗”的安全教育模式。(1)有些地方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问题时,采取开设公选课的方式进行,不管是什么学院、什么专业、什么样的年级,都是由相关的教师采取统一的课件进行教学。而理科专业、工科专业、医科专业甚至人文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属性不同,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需求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快慢之分,这样的培训教育效果就不佳。比如,生物化学类实验室重点要对危化品的各种知识、理化性质、急救措施进行培训,而经管人文类的实验室重点要对防火防电、防计算机病毒等知识进行培训。(2)安全教育的方法单一。多数地方院校是通过理论讲授、请专家讲授、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采取安全实操、情景模拟、应急训练的方式比较少。部分院校建立了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要通过安全知识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把关不严、考试尺度较松,甚至出现代考现象。部分院校开展了安全实操,但因为场地、经费、时间的限制,导致了学生参与度不足,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看热闹”的层次,一旦发生类似的危机,还是手足无措,无法应对。

1.4安全教育师资不足,人员匮乏

地方高校实验室一般分为基础类实验室和科研类实验室。基础类实验室一般是由实验中心的专任教师担任,安全教育与教学进度基本同步,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由专任教师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教师也会在现场进行实验演示和指导,因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比较小。但在科研类的实验室,就存在着师资不足、人员匮乏的问题。(1)科研类的实验室往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研究人员比较多且流动性大,管理上往往比较松散,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等现象;(2)由于此类实验室的多学科性,对安全知识的整合程度比较高,尤其是生物基因技术、纳米材料等新领域,能精通几个学科领域的教师数量不多,学生的安全知识来自师生、生生之间的观察和口口相传,这就容易存在安全教育的盲区和“死角”,留下安全隐患。

2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当前地方高校面临实验环境日益复杂、实验任务日益频繁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师生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观念,积极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的转变,从系统和整体的观念出发,不断优化安全教育方法,压实安全责任,确保高校教学与实验的秩序的正常运行。

2.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

思想上的麻痹最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很多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违反操作流程和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1)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知识教育与渗透,注重营造安全氛围。美国安全工程师曾提出“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即每300起违章或者安全隐患当中,可能会产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可能会产生1起重伤或者重大事故。要让师生从上到下都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理念,安全教育要年年讲、月月讲、时时刻刻讲,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要通过大会宣讲、专家讲座、视频播放、张贴标语和宣传画等手段,促进师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2)大力加强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工作。一些地方高校的制度管理意识不强,制度缺失、制度滞后、制度空白的现象不少,这样就容易出现实验室安全管理无章可循的局面。因此,要对本单位的制度进行立、改、废,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通过制度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主体、程序、职责、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要严格制度执行,对违反制度的师生,要采取批评教育、警告、处分、调离教学岗位等方法进行惩戒。(3)将实验安全教育课程纳入通识课程,并根据课时量给予一定的学分,激发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课程知识的动力。对于理工科和医科类学生,可作为必修课程,对于文科类和经管类学生,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课程的开设可以灵活采用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以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2以系统化视角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机制

要克服实验室安全教育“单打独斗”“各管一段”的狭隘思维,树立整体观和全局观,以实现安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1)高校要从体制上构建合理的安全教育体系。从纵向上,要总体上构建“学校—学院—实验室—实验者”的四级安全教育体系,学校的职责主要在于安全教育工作的总体谋划、全校性安全教育制度建设、部门间教育力量协调、安全教育通识课程的设置等;学院的职责主要在于制定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和教育操作规程、办法、细则,安排安全教育师资和地点;实验室和实验者的职责是具体落实学校和学院的规章制度。从横向上,要整合校外安全教育监管部门、校内设备处、资产处、保卫处、教务处、二级学院等教育力量,合理确定职责边界,形成边界明晰、分工合理的安全教育体系。(2)要压实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教育责任。要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将安全责任的压力传导,形成从上到下,横向到边的责任管理网络,从学校分管领导到学院领导,从实验室负责人到学生个人,都肩负安全教育、遵守制度、规范操作的责任。对于违反责任状的师生,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严肃予以追责和问责。

2.3开展针对性培训,改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法

要切实改变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粗放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优化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实效。(1)采取“通识+专业”的安全教育模式,加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在实验室安全课程的内容中,要有一定比例的“通识”模块知识,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水电气使用、高温高压及常用设备、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等常识;在此基础之上,要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再加上适当的“专业”模块知识。比如,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可加入化学物的中毒预防、气瓶防爆、化学烧伤灼伤、实验室“三废”处理、灭火器、紧急喷淋器、洗眼器等物品使用规程等内容。(2)根据学生的特点,综合采用安全教育方法。传统的安全教育方法,比如课堂讲授、专家讲座、宣传栏、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小册子等方法仍然可以采用。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则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比如,在安全知识的宣传上,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号、小视频网站、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在安全问题的演练上,可利用VR/aR和虚拟仿真技术,学生通过游戏、动画等体验式的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

2.4加大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投入,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运行,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1)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投入不足是困扰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因,进行安全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场地、宣传、技术,都必须付出一定的经费。有些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对安全教育常常处于“有心无力”的尴尬状况。所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拨付一定的经费,解决地方高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高校要对教学运行的经费进行合理地调配,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经费要给予充分的保障,须认清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可能要远大于前期安全教育的投入。(2)要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要采取“内培外引”的方法组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在高校内部,要通过内部培训、委托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返聘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等方法,做大做优师资队伍;在外部,要以项目和专业为中心,与消防队、医院、防疫部门、安监等部门进行合作,请求他们在防火逃生、医疗救护、生物防疫、安全评估等方面予以知识支持。

3结束语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正在进行内涵建设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面临实验体量增加、危险源种类增多、实验师资短缺等一系列挑战。地方高校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树立系统思维,增加实验安全教育各方面保障,压实安全教育责任,优化师资队伍,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探索知识、培养人才、提高能力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210-216.

[2]彭华松,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10):295-299.

[3]许余玲,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6):291-294.

[4]魏燕,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12.

[5]姜迎静,等.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a5):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