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技发展的成果十篇科技发展的成果十篇

科技发展的成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23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1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为了创造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产品制造企业能够不断保持优势地位,并获得利润,生存和发展下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将会大大提高成果转化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农业科技成果与经济的结合,支持对象以科技型农业企业为主,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资金项目。但在实际推广应用中,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存在着浪费科技资源的现象,产学研不能完美的结合,科研选题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使得科技成果与生产企业的需求相脱节,科技成果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技术创新单一而且可持续发展较差,关联度较小。笔者以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申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44个项目为研究对象,来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产学研结合较少44个项目,独立申报的有27项,联合申报的有17项,其中有4项分别为科研单位和科研单位、企业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独立申报中,企业独立申报的有18项,科研单位独立申报的有9项,联合申报中,以企业牵头申报的有8项,以科研单位牵头申报的有9项,产学研结合占申请项目总数的29.5%。技术创新面较窄,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1.2申报项目企业年销售利润较低26家以企业牵头和独立申报的企业年销售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有8家,500~1000万元的有2家,300~500万元的有2家,300万元以下的有14家,占企业总数的53.9%。

1.3申报项目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研发能力弱26家以企业牵头和独立申报的企业,当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3家,500~1000万元的有4家,100~500万元的有9家,低于100万元的有10家,占企业总数的37.7%,其中3家研发投入为零。申请企业的研发人员多以新毕业的本科生为主,全职高级研发人员较少,且企业核心和骨干研发人员多为离退休兼职人员,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问责制的最根本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努力创新、深化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符合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并将绩效评估机制纳入到科技管理中,使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科技项目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法规及相应的实施细则,完善科技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和完善追踪问效机制,使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分别与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工作考评挂钩,使科技项目绩效考评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以确保农业科技转化项目评估工作顺利实施。

2.2加强产学研结合,树立市场化观念,提高科技成果成熟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我国科研部门大多是事业单位,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是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产生的,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往往只注重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忽视了市场竞争的需求,企业则往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储备能力和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就出现了很多科技成果资源浪费,导致很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使得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脱节,农业科技链与产业链脱节,造成科技成果难以转化,难以形成产业。这就要求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服务,推动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对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3增强涉农企业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农业科技成果与经济的结合,支持对象以科技型农业企业为主,突出强调以企业为主体承担项目,鼓励“产、学、研”结合,注重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承担项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企业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是很多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可持续不强,所以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要素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发挥企业的载体功能,这不仅为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成果找到了出口,也提升了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升级换代,为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也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和质量。

3结束语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2

关键词:科技查新;成果鉴定;功能

在科技成果鉴定中,以专家评审为主的成果评价方式,在当前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随着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专家要运用自身的“知识库”正确判断该成果在国际、国内所处的水平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信的,也就是说专家在鉴定更多的项目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获取信息的困难。

然而,根据查新机构提供的查新报告,再结合专家自身的“知识库”,就可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作出正确的,一分为二的评议,使每一项研究成果得到应有的评价,这样既有力地保护、肯定和尊重了我国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又切实保证科研成果的评审质量。同时,国家科委信息司在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中也明文规定,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要有经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查新结论报告。因此,科技查新在成果鉴定阶段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1、科技查新的概念及意义

科技查新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是科技管理部门委托或授权科技信息部门进行的一项新型情报信息工作。它是以科研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为手段,以检出的文献结果为依据,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写出科技查新报告,为科研立项、成果等的新颖性和先进性提供客观事实依据,为专家评议和科研管理部门决策服务。成果鉴定查新是指科研课题完成后,科研工作者为申报某种等级或奖励的科研成果,向专家提出评奖的依据或证明的一种课题查新。

其目的在于帮助专家公正、客观地评价研究成果、减少失误,保证成果的质量,增强科学的严肃性,实事求是地反映科研水平。

2、科技查新在成果鉴定阶段的功能

2.1有助于克服专家评议的主观、片面性和知识局限性。

在科技成果鉴定中,对于某些项目,专家运用自身的“知识库”即可解决,但对于更多的项目来说,专家要运用自身的“知识库“正确判断该成果在国际、国内所处的水平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信的,也就是说专家在鉴定更多的项目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获取信息的困难,因而,必然影响到评审效果。

2.2有助于保证科技成果鉴定的新颖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传统的成果鉴定中就是由专家来完成的,而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即使专家也难以完全获得国内外的科技信息,因此必然会影响到鉴定的结果。专家评审主要是依据专家本人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所了解的专业信息,对被评对象的创造性、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等作出评价。评审专家的作用是一般科技情报人员无法代替的,但具有一定程度的个人因素。

而科技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结合的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也就是说查新是以通过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来对项目的新颖性作出结论。因此,查新有较严格的年限、范围和程序规定,有查全、查准的严格要求,要求给出明确的结论,查新结论具有客观性和鉴证性,但不是全面的成果评审结论。

2.3有助于提高成果鉴定的水平,避免了鉴定评奖的失准现象,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成果鉴定是科研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公正、客观、科学地评价一项科研成果呢?在发达国家,一般都是采用查新咨询和专家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但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只采用专家鉴定的方法。由于专家个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毕竟有限,同时,鉴定过程中往往又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结果导致了许多成果鉴定会流于形式。

因此,要避免出现成果鉴定评比的失准现象,就应客观性的查新评价和带有主观色彩的专家评估结合起来。科技查新是以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运用检索手段查出与委托项目相关(密切相关、相似)的文献,在查新报告中只列述客观存在于文献的事实和数据,不作任何的主观推断和评述,同时附上密切相关文献的原文。有了科技查新报告,专家和科研管理人员对科技项目成果做出评议和决策时可省却各种人情方面的干扰。由此可见,查新工作对完善科研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4有助于提高文献资抖的利用率。

文献是人们从事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智力资源,它和物质资源同样是人类为社会积累和创造财富的基础。查新报告要列出与查新课题相关的参考文献。这些系统检索出的相关文献如果提供给有关的科研人员,有助于科研人员系统掌握该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把准科研方向、找出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制定该课题深入研究的具体方案。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仍处于经济落后状态,整个社会的情报意识不强,资料利用率普遍不高,情报人员中有系统的查阅和利用检索工具者亦为数不多,通过查新工作,使科技情报人员有机会利用各种检索工具,从而提高了资料利用率。

2.5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鉴定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成果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并不能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因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但科技成果如未通过查新工作,光凭专家主观判断,可能会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感。如果通过情报检索工作,以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作依据,得出可靠的查新结论,则会对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价及推广应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技查新工作能从技术和经济两个角度对科研成果作比较全面的综合评价,从而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流通和运用,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评价科研成果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是查新工作的基本任务。具体说来,就是通过科技文献检索和综合分析方法,为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提供文献依据,以判明成果的技术价值。但对应用价值较强的科研成果而言,往往更重要的是评估其经济价值。因此,科技查新在成果鉴定过程中起到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间接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科技查新工作在科技成果鉴定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科技查新工作还需要社会和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和扶植,还需要进一步地强化全民的科技信息意识,充分发挥科技查新工作的作用,使科技查新工作为保证科技成果鉴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隆新文.科技查新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及思考.现代情报.2006(3)

董晓夏.论科技查新的重要性.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8)

舒正荣.对科技成果鉴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5)

张轶群.立题查新与成果鉴定查新的区别.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1)

洪凡.科技查新与科技质量管理.情报探索.1998(2)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策;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5-0986-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5.050

Researchonthe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

in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ofwuhan

ZHaoLi-hua,LiBao-xi,ZHoUQi,ZHanGping-xiang,XiaJuan

(wuh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wuhan430065,China)

abstract:thetransformationofagricultur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isakeyprobleminsupportingthe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butthepresenttransformationrateofagricultur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inwuhanisgenerallylowerandnotsufficienttomeetrequirementofmarket.throughsummarizingthecausesoflowtransformationrateofagricultur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inwuhanandthesuccessfulexperiencesfromtransformationofdomesticandabroad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thecountermeasuresforimprovingthetransformationrateofagricultur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wereproposedfrommotivatingthemainbody,integratingintothetechnologyexchangemarket,implementingtheachievementsassessment.

Keywords:modernagriculture;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countermeasure;wuhancity

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高水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武汉市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应着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多关注科研学术研究,缺乏商业运作的意识和途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在这一大趋势下,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也难以回避。另一方面,市场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旺盛,但缺少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的契机,市场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做出部署。与之前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这“两部曲”不同,这次是部署实施一批有针对性的举措和具体任务[1]。《方案》可视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第三部曲”,与前“两部曲”一脉相承,目的是将已经出台的法律规定抓实、落地、生根。武汉市紧跟国家政策,高度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仅强化了农业科技力量,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收效甚微。

1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6年,武汉市有20个(农业类)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各行业合计154个),9个(农业类)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各行业合计27个),1个(农业类)部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武汉市各行业合计7家);38个(农业类)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各行业合计167个),12个(农业类)省级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武汉市各行业合计31家);35个(农业类)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各行业合计114个),6个(农业类)武汉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武汉市各行业合计23家),36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在2015年26项武汉地区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录中,主持或参与农业类项目4项。

2015年《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知识产权促进与激励、保护与管理、职务知识产权的处置及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责任等做出详细规定,《条例》的实施对加强武汉市知识产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武汉市组织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40项,计划下达经费5720万元,其中当年下达4576万元,现代农业专项共安排项目11项,年度经费1080万元,占总经费的19%,在7大专项中占比最高。为鼓励和扶持农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武汉市农委、市科技局联合开展组织评选,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了139家2015-2016年度武汉市农业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是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2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低的成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经费投入与专利等知识产权产出存在不对等情况;技术转移效率低下。武汉市涉农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成果产出大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科研界的敏感问题之一,大量“成果”变“陈果”,被锁在“保险柜”无法走向市场,长期困扰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其科研人员。综合看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2.1目标导向存在片面性,评价激励机制不尽合理

目前中国对科技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主要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并由此给予职称认定,对于成果是否能够转化实践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人申报项目的目的在于评职称和获奖,而非解决某个生产技术问题;课题结项后,大部分项目也甚少有精力进行转化投入,最终被束之高阁。

2.2法律、法规及政策之间矛盾叠加

按照《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成果转化奖励成为了可能,但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不得获取股权和其他额外利益”的条文依然有效。法律虽然作了修改,但相关规定不改,高校、科研院所执行起来面临两难境地;《转化法》重新修订之后,科技成果的处置、收益和管理权“三权”下放到了高校和科研院所,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管理者还是会束手束脚,因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相关税务政策尚未进行相应调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评办法依然存在,科研人员从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的收益不高,却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硬性任务,稍有不慎甚至会陷入牢狱之灾[2]。“头重脚轻”的“指挥棒”,科技成果转化执行难,让大量科技成果难以走出实验室。

2.3成果转化落地主体难以承接转化成果

作为科技成果落地载体的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大多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存在着跟踪模仿的路径惯性,生产靠的是仿制和粗加工,流动资金紧张,购买专利和改造生产线能力偏弱;作为转移转化桥梁的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普遍不强,存在“连而不通”的路径惯性。这就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出现了“空白地带”。

3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

美国在《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中规定,凡是年预算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联邦实验室,必须设立专门研究和技术应用办公室,从事研发成果的技术转移;日本《关于促进大学等技术成果向民间事业者转让法》规定,政府所属大学具有推动技术转移的义务。这就让科研和转化成为了一个整体;法国在《技术创新与研究法》中对政府科研资源和经费配置、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研发直接面向市场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创新和发展首尾相连。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通过与企业共建研究中心,把企业搬进研究所、把研究所建在企业,拆除围墙,开放办所,让企业和技术团队成为创新主体,紧跟市场需求,快速实现产业化,鼓励“高大上”的成果主动“接地气”。同时,研究所一直坚持“孵化”企业但不“办”企业、参股而不控股的原则,把责、权、利捆绑在一起,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通过改变人员结构,使产业结构更好转型。首先,鼓励在职科技人员走向市场,着力打造研究和产业两支队伍,在科研战线和经济战线并肩作战,并为科研人员搭建了风险共担的创新创业平台。对于那些申请留职创业或离职创业的科研人员,只要符合成果转化范围的,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按年度调整薪级工资的权利,而且三年内可要求返回该院工作,按照不低于原职级、薪酬的原则重新聘用。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敞开大门,创新用人。成果产业化需要市场、生产管理、社会资本、政策环境等诸多要素介入,采用全员聘用、双跨聘用和留职离职创业三种方式,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推动研究院聚集海内外人才建设国家科技的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再次,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用“股权+现金”的方式进行奖励,技术成果所占股权的5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成果转化现金收益40%以上奖励给技术团队。除技术团队以外,全院员工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享受成果转化带来的收益。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主要采取知识产权入股、员工众筹、团队自筹、整合资源等方式办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3]。

4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4.1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基础要素,长期以来产权不明晰、激励不明确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为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效供给,一要加快建立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价和年度报告制度[4],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作为对单位考核和支持的重要依据,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股权激励问题,制定合理的股权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二要进一步细化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或到企业兼职的规定,在全社会全行业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三要组建技术转移职业群体,技术转移职业群体在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从业人员分布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生产性企业、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证券经营机构等行业内。中国技术成果转移事业尚处于探索阶段,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严重缺乏技术转移专业人员,且没有形成任何激励机制留住人才,要通过制度设计促进技术转移职业群体和共同体的形成。

4.2融入技术交易市场,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

一要利用湖北省以武汉市为中心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契机,搭建武汉市农业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农业技术经济培育中心、农业技术交易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服务功能,强化武汉市农业科技同经济对接、农业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二要组建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是成果的有效“推销员”,将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纳入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相关课程,培育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三要借鉴国际专利池运营的经验和大型项目知识产权共享的经验,并制定促进国内专利组合或专利池建设的政策,以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四要借鉴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模式,采取高校和研究院出成果、政府出现金共同作为出资形成一个公司制的农业类科学技术研究院,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开展合作研发、中试熟化、应用推广及标准制定等。

4.3落实成果评估问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以市场和需求牵引的分类评价体系,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秘诀之一。科技成果项目出来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有科技成果评估难、交易难等问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科学的定价机制,难以准确评估。由此延伸的还有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比如提供精准的高端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等。另外,一些跨地方的资源,由于不开放导致一些服务不能深入进行投入等问题。为此,一要让市场之手进一步活起来,充分运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新理念新机制,发挥好企业家才能和市场在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5];二要打破“国有资产流失”的锁链,建立科研机构、高校科技成果D移转化绩效评估体系,推动创新资源向创新创业者开放。

参考文献:

[1]陈瑜.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畅通无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解读[n].科技日报,2016-05-11(1).

[2]柯保平.科技成果转化这块“骨头”该怎么啃?[n].科技日报,2016-05-12(1).

[3]丁佳.主动出击促科技成果“落地开花”――中科院正式启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n].中国科学报,2016-04-05(1).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4

军队技术院校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是全国高等院校科技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国首批列入了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院校就有国防科技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两所军队技术院校。军队技术院校不仅为军队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也出了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04程控交换机等许多重要科技成果。仅国防科技大学每年就有100项左右科技成果获国家和部委级成果奖。军队技术院校的科技工作为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军队技术院校科技成果累累,但军队技术院校同全国其他许多院校一样,科技成果转化仍然是学校科技工作的薄弱环节,科技成果转化的潜力还很大。迟浩田副主席1998年4月视察国防科技大学时就指出,国防科技大学人才济济、成果累累,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的核心就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就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鉴于科研项目结题和成果评定的普遍做法,事实上,不少成果属于基础性研究成果和单元技术成果,有的还属于阶段性应用成果。虽然大部分成果多多少少直接或间接地应用过,但对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科技成果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如不能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科研成果只能算是一次科研过程的记载。这就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对成果的进一步开发、完善和多项单元技术集成,达到更有效地应用,使之形成现实战斗力、生产力。成果转化不应理解只是经鉴定和获奖成果的转化,还应包括非鉴定和获奖成果,以及一些储备技术的转化。

下面就军队技术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转化的形式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的关系谈谈初浅的看法。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战斗力、生产力水平所要求的,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科技投入效能所要求的,是利国、利军、利民、利校的大好事。

1.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知识(包括智力和科技成果等)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以强大的科学系统为后盾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党和国家非常果断及时地提出了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科技教育工作明确指出,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江总书记还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江总书记的讲话对高校在科教兴国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寄予厚望。朱钅容基总理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实践。现在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已成为科技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春天即将来临。新形势下,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直接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把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高校当前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军队要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大局,军队技术院校在科教兴国伟大实践中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贯彻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需要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发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现代战争越来越取决于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军队和国防系统,科学技术就是第一战斗力。党的十五大再一次明确,要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样要使军队和国防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广大官兵和国防科技工业工作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客观上,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到我军武器装备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学校学科专业本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需要

未来的高等学校应当是“研究密集型大学”,集教育、科研于一体。没有科研,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不可能的。这也是1998年5月参加北大举办的“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大学校长论坛”国内外校长们的共识。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促进教学和科研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形式之一,是学生实践的好课堂,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工程型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还有利于对科技成果进行检验,并启迪科技人员的创造性思维。

高水平院校,必须实行开放办学。成果转化工作,有助于实行开放办学。转化作为科研工作的延伸,在向社会转移成果的同时,又是一个对外窗口,将会把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及时反馈到教学和科研中来,再通过专业调整,使专业更适应于国防和社会需要,进而人才和成果又成为高校成果转化的坚实基础和不尽源泉。这样就能良性循环。

转化过程,除便于高校与社会交流外,也便于高校进行技术引进。现代知识的突出特点是知识爆炸,且又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军用民用技术相互促进。历史上先进技术往往首先应用于军事,之后军转民。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系统必要时也需引入吸收一些先进的民用技术,如先进的民用通信技术、生物科学等。

各类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就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能有效快捷将技术推广应用,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4.实践证明,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对学校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成果转化工作,不是单以“创收”为目的。转化的过程,自然而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北大论坛上就说,大学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不仅为社会献上一份厚礼,也为大学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北大、清华和几所军医大学等院校的成功作法促进了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北大党委书记任彦申教授根据近年北大的发展,尝到了甜头,深情地展望,北大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开拓高新技术、开辟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国防科技大学近年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对学校建设和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各单位通过承接技术服务工程,开展技术推广应用活动,促进了专业方向发展,并使专业更适应于国防和社会需要。实验室条件也得到改善,促进了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发展。

军队技术院校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增进了军政军民关系,也有利于学校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

军队技术院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承接项目,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主要是承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工程项目等。加强系统集成,将单元技术迅速得到应用。军队技术院校特别要为军队武器装备的改造和促进技术进步服务。要主动深入部队,了解需求,选择一些技术领域,瞄准一些应用目标,在型号项目研制和现有武器装备更新改造方面开展工作。在为部队服务的同时也要尽力承接社会技术服务工程,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防科技大学为广东省公安厅及所属部分市公安局等单位建立公安指挥中心,为北京建立亚洲最大的一条镀膜玻璃生产线,承接渤海出版局信息系统工程、涟源钢铁公司高炉改造工程、上百家饲料加工过程控制系统项目,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与科研紧密结合,在实验室形成高精尖科技产品的开发、试制和小批量生产

一些高精尖科技产品,需要根据有限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小规模生产。银河巨型机等在推广应用的同时,还要不断跟踪国际先进水平。高校有相当部分成果是小试成果,还需进一步开发完善、中试,不断改进工艺,逐步产品化。这种程度的转化工作只能由研究单位或以研究单位牵头进行,这就要求,而且只能在研制单位实行研究、开发、小批量生产一条龙,起码是在生产的先期阶段要实行一条龙。当然需要具备实行一条龙的能力。这种成果的转化实行一条龙有利于加快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进程。从长远看,社会企业要成为科技开发的主体,但目前高校是科技开发的重要力量的地位不可替代,这是近阶段我国国情决定的。正如宋健同志1998年初在一个文件上批示:在中国国情中,高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大院大所(如中科院)和高校是不可替代的力量。我国大多数国防和社会企业的高技术汲纳能力还不强。许多企业到高校寻求项目,通常只寻求“短、平、快”项目,对高科技项目,既无转化能力,也无风险能力。一些产品需求单位也往往希望研制单位生出“蛋”后,再孵化出“小鸡”,因为即使自己受让“蛋”后,也孵化不出“小鸡”,再说,关系到国防型号项目的成果转化工作还有技术安全和保密问题,这也要求成果研制单位作好转化工作。

高校这种转化工作,不仅与科研紧密相连,也与学科建设紧密相连。

有条件的高校,为了促进成果更快转化,应探索与科研紧密结合,有重点、有选择的发展校办科技产业。

3.发挥学校和社会两个优势,促进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产品形成规模生产,取得规模效益

发挥学校科技优势和发挥社会资金、生产条件、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管理的优势,取长补短,开展技术经济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将高校科技产业落子于社会“大棋盘”。

这种形式通常适用于高科技大路货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国防科技大学通过转让微波多用柜技术到重庆市,促进该技术产业化并发展壮大,就是采取这种形式。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注意处理的关系

军队技术院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是军队遇到的新课题,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为使这项工作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根据军队技术院校既是部队,又是高等技术院校这个特点,解决以下关键问题和注意处理有关关系。

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是国民经济领域,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也必然引入市场经济的规律,这就要求军队技术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也要与市场经济接轨。技术合同法和其他经济法,要求各种合同均由法人签定。科技成果转化,既属于科技范畴,也属于经济范畴。不论前述转化的哪一种形式,开展技术经济合作将普遍采用合同形式。学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法人代表是校长。若大一个学校,技术经济合作不宜事无巨细由校长出面,也不宜由不是法人单位的各系、研究所签定合同。学校应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作为技术经济合作的窗口,例如成立类似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校科技发展中心。

成立专门机构,还有利于学校加强成果转化的有效组织和统一管理,也有利于保护学校研究开发成果等无形资产以及学校其他知识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调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系统工程,工作有难度,不易产生成就感。目前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商品化三个阶段资金投入比为1∶10∶100,中间开发环节的投入10倍于研究环节,这就有个资金的困难。还有市场的困难。现在市场竞争激烈,高校科技人员一般未经市场的锻炼。相对来说,军校的机制不如地方高校和社会企业灵活。这是两个主要困难。有困难并不可怕,并键是人才。高校人员一般素质较高,重要的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扬长避短,扬长补短。

首先转变观念,增强转化意识。树立以推广应用为目的,以争取科研经费为手段,以取得成果和效益为动力的观念。破除高校根深蒂固的重研究、轻开发,重论文、轻实践的思想观念。鼓励一批专家教授在拥有一个学科、一个科研方向的基础上发展一个科技产业方向成为自觉行为,鼓励大多数科技人员在取得成果之后自觉继续往前再走一步。要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科技人员加强协作,因为转化工作具有多学科交叉和多种技术集成的特点。

要实行以激励为主,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调动积极性,包括在职称,物质、精神奖励等方面调动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转化工作大有作为、有成就感。这也是军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方式之一。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军队规定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5

关键词科技成果产业化试范基地运行机制

科技产业基地的科学内涵是已经或正在从事国家计划成果产业化工作,具有较强产业化、商品化开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群)或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区域。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国家计划与地方、企业的结合,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营造好的环境和创造好的条件,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使科技研究成果尽快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进行产业化试点和示范,强化与地方和企业的结合,以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发挥国家计划的作用,组织资源(成果、人力和物力)进入产业化基地。

1科技产业基地发展的动力机制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种高风险的社会活动,科技成果产业基地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科技产业化基础之上的、将风险具体化的社会活动。科技成果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各环节的启动和相互自动转换都需要足够的动力。科技产业基地发展的动力主要有:

1.1技术推动力

科技发展史证明,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必将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国内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推动下,我国有科技人员从事高科技研究与开发活动,高科技发明和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面向经济、面向市场,就是要以技术进步去参与市场竞争。这种推力促使某些科研单位和企业将注意力和各种资源投向高科技领域、项目,从而促使了高科技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更加带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的出现与发展。技术推力往往导致高科技的重大突破,这种高科技可能一时看不出它的市场需求,但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1.2经济拉力

随着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有力地冲击着全球,引起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发展高科技产业不仅可以带来高的增值,而且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改进,促进新型产业的出现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科技产业化基地的集聚,促使基地从外部吸收了大量的资金、项目、人才的加盟,形成高科技产业化基地空间上的集聚,进而通过不断向外输出新产品或“分裂”出新企业,以强大的力量把科技产业基地的产品、资本、信息甚至观念向外进行辐射,集聚和扩散的最终结果是促使区域经济实力得以迅速增强。

1.3社会压力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掌握了高新技术,抢占了高科技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就可以在经济上更加繁荣,政治上更加独立,战略上更加主动。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花费巨大投资,组织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施一系列的研究发展计划。世界上许多高新技术都是用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科技产业基地和科技产业化园区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蓬勃发展起来,建立科技产业基地以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已成为国际发展的趋势。

2科技产业基地的环境机制

2.1良好的政策、经济环境

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政策是科技产业基地发展的基础。在科技产业基地的发展中,逐步完善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仅在投资融资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更在税收方面,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在基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吸收和借鉴国外科技产业化基地的成功的经验,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本地区发展的政策。建立促进科技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科技政策,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的经济政策及鼓励人才流动的人事政策,建立健全科技政策,制定发展科技产业化基地的中、长期计划,都有利于科技产业化的顺利发展和科技产业化基地的蓬勃发展。

2.2强大的科技环境

根据高科技产业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产业基地的发展要求具有力量较强的科技队伍与研发人员。科技产业化的关键就是创新,只有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科技人员和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才能完成科技的研究、开发、扩散、渗透等工作。科技人才的集聚给予科技产业基地强大的科技氛围。我国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的几年来,不断探索机制,寻找人才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基本形成了“双向选择、平等竞争、自由流动、人尽其才、优胜劣汰”的人才机制,科技人才的流动极大地增强基地发展的活力。除此之外,先进的科技和现代化的生产设施也是产业化基地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将是科技产业基地区别于其他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重点。

2.3完善的情报和信息环境

在及时、准确、全面的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科技产业化进行技术论证、市场预测、经济评价,才能减少科技产业化的风险,同时也就保证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相互顺畅的沟通以及科技产业基地的良好运作及发展。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质量,还必须注重信息反馈,建立一定的质量保证制度,以促进技术成果完善和新产品的质量提高与商品定型。要建立完善的情报和信息环境就必须重视科技产业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要重视科技成果供求信息网络的建设,通过灵敏的信息网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服务。除此之外,还应建立高素质的、规范化的、非官方的技术成果转化评估机制,这样就有利于产业化基地的边研究边实施科技产业化的进程。

3科技成果产业基地的市场机制

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的市场机制,有利于促进科技产业化三个环节的相互适应、顺利过度和良性循环。当前,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的发展中市场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结果使一些科技企业面临无计划渠道,又无充分竞争的市场,遇到了计划和市场的双重障碍。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在强化国家计划管理的同时,完善科技产业化的市场机制问题。

3.1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市场为前提的必要性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必须以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离开市场体系来谈科技成果产业化就是一种空谈。许多企业对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需求中心的提法并不陌生,但他们的理解往往带有片面性,尤其对科技型企业来说,把握市场动向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还要有对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动向具有前瞻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科技产业化,无论其产业链的形成与组织结构的组合,或者是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经营目标的确立等等,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应以市场为中心,总之,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和经营都应以市场化为前提条件。

3.2市场化体系建设与措施

首先就是必须切实保证科研机构和研发单位的经济利益。科技产业基地其实就是一个产业化利益群体的集合,它包括了研发和生产等多个职能部分。因此,科技产业化基地从形式上看也是不同经济主体的合作。它不仅是不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组合,也是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组织结构的重新组合。目前,应进一步完善科技的有偿转让制度,它不仅可以促进科技成果或产品的扩散和渗透,而且有利于企业择优引进科技成果或产品,提高研究、开发、生产的经济效益。

其次就是建立市场体系。在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当前除了完善商品市场外,还应着重于生产要素的市场建设。科技产品能迅速畅通的进入流通领域,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是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建设发展产业基地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产业链的形成,必须由企业的共同利益连接起来。

4科技成果产业基地的风险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这些风险也就致使常态的融资投资方式对科技产业化及科技产业化基地的发展产生约束,这也就要求了科技产业化及产业化基地对风险投资的迫切需要。科技产业化的内在特征要求风险投资的支撑,这也决定了科技产业化基地的发展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撑。从目前科技产业基地内的科技产业化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求来看,需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以技术开发及商品化为手段的高级商业性投资,它有利地刺激了科技产业的新兴和成长。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是发展科技产业基地的有效途径,风险投资将成为科技产业基地新技术产业化的“加速器”。

5科技产业基地运行的支撑系统

科技产业基地不仅受其内部运行机制及政府宏观控制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大环境中基础结构和有关支撑结构的影响。它们往往是自然机制和人工机制的有效载体。这一支撑机制主要可概括为“物”流和信息流的协同行为以及产业基地的软硬件支撑。

5.1“物”流对产业化基地的支撑

“物”流包括地理环境、交通、通讯、基础设施、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等。由于科技产业化对信息的交流要求很高,所以科技产业基地离不开发达的交通、通讯条件。当然,高科技产品质量一般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要求很苛刻,所以环境清新、气候适宜、无污染都是有利条件。另外基础设施完整,可以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这往往有利于职工提高高技术产品的质量。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是科技产业基地发展的有力支撑要素,因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具有高投入的特点。“物”流的支撑条件一般都集中在包含有科技产业基地的高科技园区内或科技产业基地的园区内。

5.2信息流对产业化基地的支撑

信息流主要包括政策因素和竞争环境影响。任何国家的科技产业化都要受到政府政策和政治的控制影响。竞争环境包括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人才竞争环境和技术市场竞争环境。诚然,信息流也包括教育和研究机构这一重要环节。此外,科技情报和咨询服务机构、专利组织、标准化组织属于信息流的组成部分。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6

关键词:建设;科技示范园;成果转化

引言

我国目前高度重视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不断加大政策力度,改

革组织形式,拓宽建设内容,拓展融资渠道,打通关键环节。在科技园建设中,积极降税,为企业减轻负担。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倡导绿色发展,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真正为广大企业用户谋福祉、创效益。目前,在科技园建设上已有成效,但就关键环节还应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1我国目前科技园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科技园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涌现出一批集科研,转换,产销合一的典型。这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就目前科技园去的建设方面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建设高新区,以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为主,集科研开发,加工生产,技能培训,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建设科技示范园,促进成果的转化;二是建设以科技研发为主的科技示范园区,这园区以科研项目为基础,围绕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而建设的科技示范园,这种科技园区特点是科技含量高,专业化程度高,科研开发能力强;三是建设科技成果展示的科技园,是以新科研产品集中展示,并且示范,培训为主的科技园区。

目前我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发展进度不平衡,运行机制陈旧,科技园区功能不健全,为企业发展促进成果转化方面考虑不周到,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且规划不合理制约企业发展。需进一步加以研究,并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立足于科技园区的建设和成果的转化,立足于企业发展,服务于企业,真正为企业谋福祉,创效益,才能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成实际产品,从而投向市场,为更多的产品研发与投入使用创造更多科技成果。

2做好科技示范园建设促进成果转化的措施

2.1对科技示范园要进行科学规划

在建设之初,要对科技示范园功能有个定位,进而对科技示范园进行科学的规划。针对所要服务的对象,制定详细的科技成果展示,引导,开发及维护,对有关单位合理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珍惜科研成果,认真学习科技知识,并把成果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成果的实际作用。并反馈给科研人员,从而使科研人员研发出更加完善,更加贴近实际的科研成果。规划中要对科技园区各种功能包括在内,对科研和企业需要的功能都涵盖,满足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之间的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合作共赢,为实现科技示范园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设计一个好的思路,并且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使科技示范园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2.2立足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成果转化

科技示范园要充分发挥自身科技的优势,积极引进示范各种国内外科技前沿的成果。加强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园区内科技成果引进与应用能力。科技示范园引进的科研成果要注意结合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立足于调整产业结构,着实促进产业链条发展,为实现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积极引导企业大胆创新,积极进行技术革新,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为实现园区作为科技示范园而应该起到的引领国家或地区科技前沿风向标的作用,加快成果转化要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的应用与批量化生产,并且投入市场为企业用户创造更多的效益。

2.3积极进行机制创新,解放思路

一个好的科技示范园离不开创新,尤其是机制的创新,体制的创新。行政上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园区内政府办事效率,减少行政干预,调动研发单位和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思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市场应用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新产品使用与生产能力,并积极进行生产制作,投放市场,为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科技的魅力,享受科研成果,体验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4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营造园区良好发展氛围

首先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力度,建立多种多样的投资机制,并且加以合理利用。科技示范园区要通过政府带动社会投资,提高园区融资水平,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吸引投资,从资金方面给科技示范园提供支持。建设方面要鼓励科技人员参与承包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管理水平,营造园区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和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吸引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出台针对人才的多层次政策,鼓励保证人才在园区内的良好晋升渠道和升值空间。通过政策引导、扶植,发现项目,引入进园,科技成果,人员进园,提高园区的科技水平和成果转化率并在园区中,为科研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引导与协调。

3结束语

科技创造生产力,二十一世纪科技带动了发展,只有不断研发新的科研成果,并投入市场使用,才能服务社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是大势所趋,通过科技示范园的科技成果展示、使用,投入生产与后期维护,才能把好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民用,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让科技服务人民,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齐莹莹.新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效果评价与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

[2]开展科技示范促进成果转化[J].林业与生态,2011(07):47.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7

【关键词】山东;科技园区;机制体制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能否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山东科技园,经过多年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蓬勃、规范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以质量求发展的今天,山东42家科技园内外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山东科技园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体制机制改革,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新形势下山东科技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多年来,科技园区在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山东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在新时期,山东科技园的机制体制存在的弊端与制约因素已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亟待解决。

1.科技创新能力低。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应用技术的突破是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园成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园的发展就很难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特别是缺乏与其他成功科技园的国际竞争力,必然会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落败。硅谷的成功建立在以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基础上,剑桥科技园的成功建立在以剑桥大学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与生物技术创新基础上,而台湾新竹科技产业园的成功则是依托美国硅谷的创新成果在新竹园区企业的产业化应用转化基础上,科技突破与技术创新已成为保证科技园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如今,山东科技园发展缓慢或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科技创新的结果。缺乏充分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个追随者,丧失了领军者的先发优势,尽管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却难以抢占国际高科技产业链的高端市场,沦为其他区域科技创新集群的“打工仔”。

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园的成功不仅要有充足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也要实现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现今,山东很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制约科技园高科技产业集群的重要环节,缺乏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有效的转化机制是很多不成功的科技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不仅需要系统的政府政策支持,也需要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紧密配合和互动。在多数情况下,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不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需求,而需要建立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来确保科技成果与高科技企业的无缝对接。

3.缺乏独特的人文环境。创新文化与创业精神是硅谷等诸多科技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孕育和培养很多高技术企业的重要社会文化基础。一个科技园如果缺乏深厚的创新和创业文化,其成功发展的机率必将大大降低。剑桥经验表明:政府推动创新技术集群的尝试必须与当地特定的历史、社会与空间环境相协调,成功的集群需要建立在现有的力量,主要是大学研究与科技领先基础上,其他地方很少有如此适宜的条件。体现创业与创新的社会文化背景“厚度”是加速推动科技园或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山东的科技园区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近乎于无。

4.公共投资强度较弱。一个科技园的成功发展离不开三个环节,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和规模化生产,其中除了生产阶段主要由企业或私用资本投入外,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转化和企业孵化环节都需要政府的投入,特别是公共投资的支持。目前,山东政府对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投入相对重视,也投入了相对充足的公共资金,但对于联系科技创新与市场化生产的中间环节普遍投入不足,这成为诸多科技园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不足的障碍。此外,支撑科技园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的突破也需要大量的公共资金支持,没有雄厚的公共资金支持,不仅难以吸引高端人才,也很难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如何与民间投资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提高有限的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是山东科技园管理机构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5.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是科技园的重要目标,但高技术产业所具有的特有属性对资本市场的要求特别高。然而现阶段,山东大部分科技园的资本市场仍以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资本市场为主,缺乏系统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特别是针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转化早期的种子基金,如天使投资者,造成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不足,直接对高科技产品开发与市场化生产形成制约。

二、山东科技园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1.优化创新园区的企业培育模式。第一,加快母公司的引进与扶持。发挥山东科技园的基础科研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到园区建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同时加大对现有中小型高技术公司的培育扶持力度,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引导作用,利用其知识溢出效应,鼓励大型企业的科技成果转让、内部人员创业以及与当地中小企业建立合作或合资创新型公司,重点对大企业内部的合作研发成果或产业转让成果进行奖励。第二,制定重点鼓励产业名录。围绕各科技园的发展定位,结合各区域建设重点与主导产业选择,在山东重点产业目标基础上,制定各科技园重点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目录,短期以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技术为主,中远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为主。第三,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逐步形成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投资创业环境。建立面向中小企业培育与发展的投融资、税收、保险与管理体制,打造“科技创新企业-风险投资-经纪公司-保险公司”一体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联动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科技创新企业的创业风险。设立“产学研”保险基金,对市场化开发风险较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和创新企业实施资金补助,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建立园区中小企业年度奖励制度,对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实现市场转化的新创企业实施奖励。第四,构建专业中介服务网络。鼓励和扶持面向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的引进与发展,包括科研外包、中试外包、专利申请、技术转让、法律咨询、融资服务、证券保险、人员培训、市场咨询、管理服务等专业化服务企业,围绕高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品制造与服务在园区内形成一个完善的专业化服务网络,为企业创建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

2.打造园区的科技创新集群。第一,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在争取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的同时,各科技园区应以现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先期整合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联盟。同时,依托驻园科研机构以及毕业后在国外科研机构或组织工作的人员,主动与欧美等科技强国的科技机构与科技高端人才建立联系,通过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纳入区域科技创新联盟。建立由国际知名科技专家领衔的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对科技创新联盟的发展和未来科技走向进行不定期的研讨,以及定期邀请技术领域的专家到园区参加各类高峰论坛。第二,推动校企共建科研平台。发挥现有科研机构在科研、人才方面和企业在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合作研发平台。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技术试验室、工程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支持科技人才参与企业研发与产品设计,并通过以成果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或依托企业领办法人经济实体。鼓励企业向科研机构委托或分包科技研发项目,以及共同申报国家支持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省、市科技创新资金向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倾斜,并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进行适度的资金补贴,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第三,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在建设园区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等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合作研发、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与技术入股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积极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开拓产学研互动、技术转移与科技信息交流的新工具,创建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研发种子基金、研发外包、联合研发、有限合作伙伴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第四,实施技术管理模式。鼓励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以标准制定为导向,面向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开发需求,实施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科技创新项目的设立、研发方向与技术应用要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将科技成果研发过程纳入全球技术研发产业链,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能力和资源优势,选择具有较强市场开发潜力,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原始性创新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以求在特定产业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

3.建立完善的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第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基础科学研究人才从事应用性研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帮助和促进企业利用国内科技成果和自身创新技术,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经营品牌、在国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依托政府资金支持,围绕军工产品开发和政府采购,加快高科技自主产品和品牌建设。围绕科技产权保护,建立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主,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或规定为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条例,明确科技创新成果的所有权、让渡权和收益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转让规制体系,探索建立新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机制,结合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制定符合科技产权特点的保护体制,形成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申请、持有、转让使用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二,创新国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的国有知识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定价机制,保证国有知识产权的合理转让。制定可以共享的知识产权判别标准,建立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实现行业内信息与知识的自由流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予大学、科研院所拥有完整的国有知识产权所有权、经营权和让渡权,同时强化其承担成果转化的义务和责任。完善现有的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和转让制度,赋予科技成果发明人更多的知识产权转让权益,并简化知识产权转让程序,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知识的溢出效应。

4.构建高效的园区投融资模式。第一,引导设立“天使基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各类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入驻各园区,加速企业的成长过程,加大对中小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成立园区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补贴、担保和合作投资等多种形式,发挥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常规风投基金和民间资本建立天使投资基金及各类种子基金,满足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需求。第二,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基金。由政府出资,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基金,针对列入重点产业发展名录的产业领域,与风险投资基金配合,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原型设计以及产业化生产各环节进行支持,特别是针对新兴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新兴产品设计阶段进行重点扶持,加快园区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第三,立中小企业扶持基金。建立中小型企业扶持基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私有与民间闲置资金,建立面向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的中长期扶持计划,按照其研发投入按比例进行研发资金补贴,比例不小于5%,并为中小型创新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低息贷款,还可通过股票期权等形式偿还。鼓励国有与民营银行在园区内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分支机构,实施单独考核和奖励,提高风险容忍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信贷产品,如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外包贷款等;创新科技资本市场,通过集合债券、高风险债券以及集合资金信托等方式,增加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融资渠道。第四,建立完善的企业征信制度。成立园区企业信用联合会,引入信用评级和征信管理公司;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成长性、创新性和诚实经营行为作为重点考虑内容,纳入政府各类公共基金和补贴政策的评价指标;由政府主导搭建信用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制定园区《企业征信管理条例》,对表现优良的园内企业进行税收、融资优惠,对不合格的企业实施清退。

5.创建科学的园区管理体制。第一,设立科技园区公共论坛。由各园区管委会牵头,围绕科技园发展大局,设立公共论坛。邀请园区建设相关各方,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类生产与服务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地方社区以及各类产业协会和居民组织代表,定期举办研讨会、听证会和联谊会等多种形式的公共论坛,就园区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城市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信息通报和征求意见,了解科技机构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发展问题并加以及时解决。建立不定期的一事一议联席会议制度,对某项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进行务实、高效衔接,落实部门责任,确定专人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加快项目实施。第二,组建园区管理服务公司。各园区应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专业管理服务公司,负责园区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的运营管理,与工商、税务、质检、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一起,建立“一站式”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园区专业分工管理体系,实施分区管理,对科技创新区、产业开发区和生活居住区实施错位管理。调整园区管理定位,突出园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为科研机构和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第三,研究编制园区指数。充分借鉴美国“硅谷指数”编制经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指标,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关联指标,以科技与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企业培育与发展潜力为辅助指标,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区域创新集群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园区指数”,并将其打造成一个体现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和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标准指标。

作者简介:

许春潮(1966-),男,山东社会科学院助理讲师。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8

 

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2012年3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当前环保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整装成套环境技术十分缺乏,新兴环保产业发展机制亟待完善。环境保护部编制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认为,现有环保科技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难以适应科技创新需要,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形成成熟的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环保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即环境技术产业化,它须以市场为终点,使环境技术成果由知识形态转变为商品并最终进入市场。环境技术成果转化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采取措施鼓励高水平的环境技术创新;如何推进环境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如何推广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的技术和产品。

 

不论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是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都能说明,环保产业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不仅包括研发能力,还包括成果应用和转化能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我国现行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政策

 

我国最早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始于1993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1999年修订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该《办法》确立了国家推广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强调了市场机制、杜会化服务体系在环保技术推广中的主要作用。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建立了先进环保技术制度,每年向杜会《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以鼓励新环保技术的应用。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满足对环保技术装备的需求,工信部和科技部于2011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境技术装备目录》,以引导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方向。

 

卢章平和王晓晶等对我国1980-2011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可以分为权益归属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奖励政策和政府资助政策四个类目,我国使用政府资助政策最多,其次为权益归属政策和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数量较少;从政策功能看,我国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最多,环境型政策工具其次,需求型政策工具最少。

 

具体到环境保护科技,国家环保部门主要通过以下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定期颁布规划(如《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设立发展目标;每年开展“环保科技成果登记”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以调动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环保科技成果管理的规范性;定期颁布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如环保产业协会每年颁布的《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名录》),宣传新技术,促进新成果应用;对于意义重大的污染治理问题,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如国家环境保护工业烟气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等),开展相关环保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工作;制定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为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利政策环境,间接促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各省市自治区基本没有针对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单独出台相关政策或实施细则。总体上看,我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主要包括奖励政策和政府资助政策,主要使用了供给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尚未形成完善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现有体系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关技术推广多停留在示范工程阶段,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导向作用不突出;虽定期公布重点环保实用技术名录,但尚未建立杜会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成果持有者和需求方不能有效对接;环境技术管理较粗放,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评估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当前污染防治中无技术可用、有技术不用、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2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在环境保护科学工作中也都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研选题与企业需求脱节,研发经费多来自国家财政,科研单位研发的目的不是产业化,而是完成政府任务。第二,成果鉴定是科技成果的主要评价方法,评价体系更侧重于和申请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成果的实用价值。第三,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科研单位定价过高使企业购买意愿降低;缺少信息共享平台,科研单位和企业不能有效对接,双方往往互不知情;第四,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利润降低,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经济风险。

 

环保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形成机制不同,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也有其个性原因。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资源具有公共属性,环境污染具有负外部特征,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特征4。我国现行依靠行政规定来确定排污收费和超标罚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染企业对环境治理的需求转变为政府对污染治理的需求,产生出市场对环境服务需求不足的问题5。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不足,是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个性原因。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环保产业发展缓慢,环保企业不能有效发展使得对新环境技术需求不足,最终造成环境技术和环保产业发展两张皮,使得我国污染防治中无技术可用、有技术不用、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6。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经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以上诸多问题,政府有必要通过“有形的手”鼓励和推动环境技术成果转化,促进环保产业向高端发展。

 

3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许健等通过对我国环境技术产业化的现状研究认为: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环境技术本身应在技术、工艺和经济上具备可行性,即环境技术应该能够提供新方法解决特定的环境问题,能够形成具有可重复性的固定工艺,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人才是关键,环保企业中不仅要有善研究的科学家,还要有懂经营的企业家,需要一批科学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资金不足是制约环境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必须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环境技术研发风险;稳定的市场需求是环境技术成果转化的必备条件。

 

环保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需通过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环境技术成果转化,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环保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中引进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验证制度,不能以论文和专利数量作为环保科技成果的主要评价指标。环境技术验证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在加拿大和美国推行的新型环境技术评估制度。该制度指对具有商业化潜力的创新环境技术进行第三方科学、公正的测试和评价,其核心是向技术潜在购买者、技术开发者、咨询机构等提供科学可靠的新技术性能数据和技术特征,为企业投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客观依据,降低企业投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提高环保企业投资积极性。

 

第二,重视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应用。政府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作用应表现在为环保新产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稳定市场需求,而不是直接参与其中。不断修订并完善环境法规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将工业企业的排污行为与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全面挂钩,逐步开征环境税,为环保企业提供稳定市场需求;出台环保产业相应税费优惠政策,减轻环保企业运营的经济压力,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第三,现阶段,环保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仍是环保科技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杜会化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尤其重要。现有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多是职能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政府应给予环保科技成果中介机构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和规范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为成果转化中介机构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一支专业化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队伍。

 

第四,环境技术成果转化投资具有较高风险,一般中小环保企业无力承担,环境技术成果转化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但政府资金投入总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技术成果产业化。完善和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有机结合财政机制和金融机制,使得环境技术成果转化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降低环保企业应用新技术的风险。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9

【关键词】信息化;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时代再到工业革命,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离不开创新。科技创新则是创新的高端形式,它通常包括三种类型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纵观世界历史,科技创新是每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在二战战败的废墟上之所以迅速崛起,成为欧洲最大最强的经济体之一。其因素之一是德国历届政府都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早在二战时期就引入国家标准体系并发展为德国工业标准(Din)和电子设备技术标准(VDe),在二战后将其用在德国一批历史悠久、技术积淀深厚的大企业,如西门子、大众汽车、戴姆勒奔驰、宝马、蒂森工业、纽伦堡机器公司等。促使德国80年代以后,“德国制造”的机械设备、化学制品、电气和电子工程设备享誉全球,大量出口到美国以及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对于科技创新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我国领导人主席曾提出建设我国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一伟大目标。因此,实现我科技创新伟大战略目标俨然成为了我国当前亟待承担的重大使命。

一、信息化助力我国科技创新重要性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加凸显,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当前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彻底改变了科技创新模式与速度。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科技创新模式正成为科技创新主流。2015年7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签发行政令,正式启动美国国家战略性计算计划(nationalStrategicComputinginitiative,nSCi),旨在使高性能计算(HpC)研发与部署最大程度地造福于经济竞争与科学发现。我国“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将呈现新趋势,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创新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创新活动的网络化、全球化特征更加突出。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可见在信息时代,要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就要全面打破传统科研方式的局限性,以信息化为推手助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二、我国信息化在科技创新领域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国信息化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并取得巨大成果。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创新信息化程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15%,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水平。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信息化程度不够,使得科技创新研发与市场需求对接脱节,严重阻碍了科技知识产权转化。如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都大都没有对科技成果予以分门别类,而且规模小,与我国科技成果的霾幌嗍视Αp畔⒂行期没有严格把关。如有些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但是它已经被新的科技成果所取代,这样的成果本应该退出市场,但平台旨在而缺少时效方面的管理。同时,信息平台展示深度也不够,造成两方严重信息不对称。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大数据服务功能,加快科研机构能够更好地同市场进行互动,加快科技产品的商品化,促使产、学、研三方实现有机结合,达到科学资源的更合理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再如,行业信息化程度发展不均衡。在较为薄弱的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中,信息化程度同城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使得农业信息化问题依然严重。尤其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上,科研转化率低是一个突出问题。真正能够转化利用起来的农业科研成果较低,这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相距甚远。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业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发展程度不匹配。

三、信息化助力我国科技创新对策建议

1.依托信息化加大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首先,政府要抓好科研信息化平台的顶层设计,优化政策和体制保障,构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首先,制定科技成果信息采集、加工与服务规范,推动中央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奖励成果存量与增量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构建由财政资金支持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与数据服务平台。其次,建立健全各地方、各部门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工作机制,推广科技成果在线登记汇交系统,畅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渠道。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机衔接。最后,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需求,鼓励各类机构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信息增值服务,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精准科技成果信息。

2.改善信息化程度偏低行业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全面发展。

如针对农业信息化程度偏低现象,就要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要科学指导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要为农业科研机构装备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以及能够储存海量数据的存储设备,扩充和升级现有的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贯通全国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科研信息化基础网络,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子网络于一身的宽带、高速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实施农村宽带普及工程。同时,要时时关注我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动态,帮助农民切实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科技创新重要工具与手段。只有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程度,我国才能呈现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九龙.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信息化与数据挖掘自然辩证法通讯[J],2009(2).

科技发展的成果篇10

1.1加快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纵观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国家富强,正是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共同经历,科技发展不仅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市场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最终也体现在科技实力的竞争上,体现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紧密程度上。事实证明,加快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任何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环节。

1.2加快科技创新,是平凉市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本市科技进步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十分有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明显低于发达地区。而本市市场经济越发展,对外开放越扩大,同先进地区经济越接轨,我们就越需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如果不能不断地取得科技成果并把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不可能拿出高质量的、先进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手段,就难以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扩大战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被动、吃亏和受制。可见,能否更快地把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关系到平凉市市场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平凉市综合实力能否更快提高和加强的大问题。只有实行倚重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并不断取得新胜利。

1.3加快科技创新,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切入点

近几年来,虽然本市采取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使经济有了较快增长。但从整体上看,这种较快增长的背后仍然掩盖着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的矛盾,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也只有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才能真正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总方针,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1.4加快科技创新,是平凉市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对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解决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层次低,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耗、物耗高,产品性能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将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以较少的投入换取更高的产出。同时,科学技术产业化,有利于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发展,扩大就业。因此,本市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这也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

2对平凉市加快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