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十篇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十篇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6:18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幼儿;个性差异;美术;构成;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230-01

一、幼儿个性差异

随着年龄增长,大班幼儿的个性差异逐渐凸显,特别是美术教学这类发散型活动,教师就必须考虑幼儿的个性差异。个性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体差异。[1]幼儿的个性差异包括幼儿个体内差异和幼儿个体间差异。幼儿个体内差异是指幼儿在自身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幼儿个体间差异是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幼儿知识基础、智力、兴趣、学习风格等发展的不同。本文倾向于从幼儿个体间差异的角度对大班幼儿的个性差异进行讨论。

二、幼儿个性差异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构成

1.幼儿个性差异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四个构成的提出

幼儿个性差异的构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对个体差异构成的心理研究最早出现在高尔顿创立的差异心理学中。高尔顿提出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个体差异变量主要有:能力、智力、兴趣、动机、气质、性格、倾向和学习风格。[2]应该说,这八个差异变量都与大班幼儿有着或近或远关系,对美术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实际中,并不是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变量都会得到充分体现并对美术活动的学习产生影响。研究者认为,可以以高尔顿差提出的八个差异变量为基础,结合大班美术教学活动的学科性质,从影响幼儿主体美术学习的角度来把握其个性差异的主要构成。在此,研究者重点选择并探讨大班幼儿个性差异中知识基础、智力、兴趣和学习风格这四个构成。

2.幼儿个性差异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四个构成的分析

在知识基础方面,幼儿的美术学习是其个体经验在美术教学活动下的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奥苏贝尔认为主体的知识基础是指学习者在教学开始前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结构。[3]因此,大班幼儿在美术知识基础方面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在美术活动的效果。在智力方面,主要指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对美术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情感反应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在兴趣方面,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美术现象总是心想神往,因此兴趣对大班幼儿的美术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定向、维持和激励的作用。在学习风格方面,大班幼儿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有的喜欢独自安静地进行学习,有的在与同伴交流讨论时学得更好。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学习风格的匹配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成效有着很大影响。

三、幼儿个性差异对大班美术教学活动的价值

1.幼儿个性差异是大班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美术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美术水平上获得发展,然而并非所有的幼儿都能在每次活动中达到这一目的。可以说,幼儿的美术发展是在其原有的美术经验基础上,与所传授的美术经验不断进行交互作用而逐渐建构的结果。所以,大班的美术活动应从幼儿个体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选择与其原有知识基础相联系的美术内容,积极引发他们内部的“同化”或“顺应”过程。可以说,幼儿的个性差异是美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前提,一切有效的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其原有知识经验差异的基础上。

2.幼儿个性差异是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有利的资源点

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资源,美术教学活动亦是。在许多人看来,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教材和教学设备等,而对于幼儿自身主体存在着的这一隐性的教学资源却往往被忽视。研究者认为大班幼儿所存在的个性差异,正是教师应充分利用的一种教学资源,应重视和开发幼儿不同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个性能力,使之有助于活动目标的实现。

3.幼儿个性差异是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活力的喷发点

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美术教学的活力取决与幼儿的个性有无,正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富有个性特征的差异化表现,才使得美术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充满好奇和挑战。倘若都是无个性的个体,那么美术活动无疑会变的缺乏活力与生机,教学也极易变得机械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因此,教师应立足幼儿自发的独特表现,鼓励幼儿彰显个性,使得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

4.幼儿个性差异是大班美术教学活动经验的扩大点

在美术活动中,师幼的互动在促进幼儿美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方面的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幼儿聚集在一起,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知识、文化、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从而带来了不同的观念和想法。当这些有差异的想法在美术活动上充分展示时,师幼之间和幼幼之间真正的碰撞和交流就发生了。而且,这种交流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开拓视野,延展幼儿的发展空间。

四、反思

综上所述,幼儿个性差异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特的构成与价值。因此,教师在目标设计中应多关注幼儿对美术感知的差异,考虑他们不同的理解与想象,给幼儿设计差异的目标和任务,促进其在不同层次上的发展和提高;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大班幼儿的兴趣偏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组织形式上注重美术活动与大班幼儿的学习风格是否匹配,挖掘和关注其不同的美术学习方式;在美术评价上尊重和支持幼儿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鼓励幼儿自己讲述,自己评价,并能在教师和同伴的指导和建议下学会逐步修改和进一步完善。最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现大班幼儿的“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长中有差异”。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学前教育逐渐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如何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教育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学前美术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打下扎实的美术功底,另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益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能够为相关专业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提升幼儿学前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重要性

一、学前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教师通过定期地对幼儿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和为幼儿组织各种类型的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让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天性。因此,学前美术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必须慎之又慎。针对幼儿的学前美术教育,必须合理地划分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这几个大的教学模块。其中,绘画是最基本的课程,幼儿通过学习可以对绘画的工具、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手工课程主要是教幼儿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小玩具,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幼儿手脑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欣赏课程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加强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印象,让他们切身感受美术的魅力,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对儿童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有较大的积极

影响美术是一门创造性很强且很灵活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美术基础知识,然后将它们与相关的情境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和找寻兴趣与灵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幼儿从小形成细腻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

(二)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如今的美术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新的教学理念提倡课堂要以学生的自主交流和探讨为主。美术是一门创造性较强的科目,美术课堂上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享受艺术创作的自由,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天马行空地想象,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这样可以给幼儿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形成自己的思维和独一无二的个性。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做积极的引导者,要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资源,不能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该严格要求的时候严格要求,该平等沟通的时候平等沟通。这样对幼儿个性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受固有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想把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部分家长只关心幼儿的成绩,为幼儿报各种辅导班,给幼儿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反而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美术教学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可以开发幼儿的右脑,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

三、提升幼儿学前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学前美术教育的内容以及重要性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作为幼儿学前教师及学校,应该采取何种对策提升又而学前美术教学的质量呢?接下来笔者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美术教学融入游戏方案

归根结底,学前教育面临的一般是年龄较小的幼儿,所以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求幼儿掌握多么熟练的技巧,而是培养他们的一种认知能力与兴趣,从而使得幼儿在不知不觉间就能够学习到相应的基础知识。所以就算是美术教学,也应该以轻松愉快的环境来实施,从具体层面上来说,就是以游戏的外壳来包装美术的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不定去的举办情景剧活动,涉及内容包括动物扮演、自然环境认识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自己制作道具,对自己所了解的动物或者自然风光进行绘画,这样不仅使幼儿的绘画动手能力有了提高,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这些事物在真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在绘画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发展历程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解,在游戏设计中要体现出针对性,并且能够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保障幼儿美术绘画水平的提升。

(二)构建鼓励探索精神的心理环境

首先是提高幼儿探索兴趣,兴趣是最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一项基本条件,兴趣可以支撑幼儿完成某项活动并在其中获得成功。儿童有天生的探索欲,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探索欲,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孩子能够在积极的心态下开始探索。其次是教师要支持并欣赏学生的作品,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感,他们会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幼儿在美术学习中无法按照老师要求画出相应的作品,这时候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给予他们学生足够的尊重,保持其思维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在极其宽松的状态下实现自我提升。最后就是教师要宽容并接纳学生,要能够接受幼儿的错误,幼儿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会受到之前经验的影响,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只能够反映他目前的知识能力。教师要认真听取幼儿的看法,了解幼儿园的真正目的,让学生能够获得实际的帮助,实现探索精神的发展。

(三)幼儿美术课程设计和改革

第一,美术基础的训练。学前教育美术基础教学属于一门基本功能训练课程,同时也是未来孩子学习绘画的基础性内容。针对这一课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还能让学生适当的解放思维,对原有自然环境、事物做出真实的反馈。具体训练过程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第二,幼儿美术创新能力。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包含内容多种,如颜色认知等。另外以相对典型的绘画素材作为依据,针对不同美术所表达的情绪以及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进行分析。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学前美术教学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幼儿成长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合理地规划学习内容。美术是艺术,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一定的理论知识,帮助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幼儿享受生活,敏锐地感知周围的环境,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J].戏剧之家,2016(22).

[2]胡俊.国画“用笔”对幼儿绘画潜能开发的实证研究[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7(06).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3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较为均衡的能琴、善舞、能画、能说、能讲,且能懂得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专门人才。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且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简笔画、水粉水彩、油画棒、彩铅画、装饰画等),手工工艺的造型能力(折纸、纸浮雕、立体纸造型、布工、橡皮泥、创意泥等),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实践能力(包括黑板报、海报、美术字、废弃物的利用及环境美化、玩具、教具的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这些都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功。

二、出色的美术活动组织能力

(一)组织各种形式美术活动的能力

要善于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和动作组织美术活动,让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如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作意图,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关联,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现在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采用的是多渠道的、开放的、动态的美术活动形式,更多的与幼儿的生活、游戏融合在一起。

(二)将美术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能力

结合各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地讲解和描述,尤其是生动、具体的情景性语言,将美术技能中一些抽象的内在规律转化成贴近幼儿生活的浅显道理,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这里强调的操作并不是幼儿美术具体技巧,也不是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而是强调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在多种感官协调下所获得的体验。对幼儿今后的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发展来说,这远比单纯的技巧要重要,并且有意义得多。

(三)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想法和表达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幼儿所特有的不受客观世界规则所约束的想象力,使他们具有独特的创造天赋。幼儿美术作品的珍贵之处,恰恰就在于他不受任何条框和规则的限制,不用考虑逻辑和比例,凭他们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感觉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角度来说,一幅精美的或栩栩如生的作品可能并不比一幅随意的涂鸦更有价值。教师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性,既要有发现幼儿创造性的眼光,又要有积极的鼓励行为,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来评价。

三、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幼儿园要顺利地开展美术活动,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教师应充分考虑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布置活动室,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并与日常教学相联系,努力营造一种不是模式化的、具有延续性和目的性的、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利用适当的时机,让幼儿感受特定环境的气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美术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去感受不同环境的气氛,丰富审美情趣,开阔心胸视野。如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艺术博物馆等,让幼儿在大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独特的传统艺术作品中穿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博物馆与展览是孩子学习的第二课堂,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提升个人素质。在特殊的环境中感受到的东西,有许多是在活动室环境中无法感受到的。也可以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环境中的美。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

四、较高的美术文化素养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人才培养

1.前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及不断改革,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业随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作为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也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众所周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并且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美术教学作为中职学前专业的重要课程,也应当重点突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及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由此可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基础薄弱

正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均未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因而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严重缺乏了解,再加上中职院校招生时并未切实的经过面试,因而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都未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相当薄弱,根本不了解美术技能课程。

2.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

我们都知道,在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的存在美术课课时过少、专业性过强、师资职业化不足等突出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课程产生了倦怠情绪及学习困难,再加上学生学习美术的时间较少,这便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3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

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教学内容的职责岗位针对性缺乏,无法真正的实现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过于抽象化、专业化,重点强调的是美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注重的是学院式的美术教育,而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造成极大的忽视,具体体现于偏重美术史论教学,忽视针对幼儿心理的美术欣赏内容教学;注重专业基础训练的写生素描,忽视表现幼儿心理世界的简笔创造训练;重视材质为水彩水粉的专业色彩训练,忽视幼儿喜欢的水彩色、油画棒等材质的把握等等。

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常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横向培养过程模式与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所构成。中职学前教育的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所包括的主要是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和厚基础。(1)高素质。要求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合作,能够将本职工作高质量的完成;(2)强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将美术技能、知识应用在教学中的能力及出色的美术教学能力;(3)精专业。要求能胜任美术教学,精通美术教学专业,为学生创造抽象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力;(4)厚基础。要求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幼儿美术教育学理论知识、艺术设计、美术欣赏、工艺造型、图案、色彩和素描等,并且要有着深刻的知识系统,能够创作较为简单的美术作品,要具备准确评析、创新组合幼师作品的能力。

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是一年社会实践和两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的一体化制度设计,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前两年学习的主要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而最后一年则参与到社会实践学习中去。把实践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懂实践、通理论、强专业的优秀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两年中,学习课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应当按照纵向培养模式要对学习课程进行设计,第一个学期主要是打好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轻实践而重理论。美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基础素描的学习,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及造型能力加以培养;第二个学期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并重,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让学生对国内外美术优秀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是要将本专业的实践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美术教学重在造型能力和工艺美术制作能力的培养,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美术教材特点加以熟练掌握。在结束两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直接参与到一年岗位实习中,学生虽然是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来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予以承担,但是自身的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等同于在职教师。全日制的岗位实的转变了学生的角色,有些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觉得工作实际与学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有一定的出入,这便需要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在实践中,不仅要自己耐心的归纳总结过程,并且不断的进行反思,同时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在校教师应当及时的给予有效的指导。

4.结束语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现状措施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提高幼师美术教学质量,培养专业的幼儿美术教师,建立强大的幼儿美术教师队伍,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下,学前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于高素质的专业美术幼师的需求越来越大,重视幼师美术教学,提高幼师美术教学水平,培养专业的幼儿美术教师,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一、幼师美术教学的现状

1.幼师美术教材的编排不科学

美术教材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基础,选用科学的美术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但是,目前幼师美术教材编排不科学,幼师美术教学质量较低。目前,一些幼师学校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方式选用美术教材,与幼师美术教育目标相违背。同时,幼师美术教材的内容与幼儿园的美术课程脱节,没有安排专门的美术课程。

2.幼师美术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幼师学校的美术课程只重视传授技巧和技法,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授,致使幼师美术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幼师学校每周开设两节美术课,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把美术知识仔细、详尽地教授给幼师学生。同时,一些幼师美术专业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导致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再加上一些幼师学校办学时间较短,没有突出的美术教育特色,只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幼师美术专业学生不能及时理解和掌握幼儿教学的方法。

3.部分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较差

部分幼师美术专业学生来自农村,接触美术的机会较少,美术基础比较薄弱。由于美术基础薄弱,这些幼师美术专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进而挫伤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4.幼师美术师资力量有限

学前教育是近年来新开设的一个专业,师资力量有限。而且,一些幼师学校以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的标准培养幼师美术专业学生,致使幼师美术专业学生只掌握了熟练的美术技巧,不具备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同时,一些幼师美术专业学生不了解幼儿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执教能力不强,从而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幼师美术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合理安排幼师美术课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师学校应该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幼师美术教学,合理安排幼师美术课程,努力提高幼师美术教学质量。幼师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重视传授幼师美术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确保幼师美术专业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美术技巧的同时,具有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另外,在幼师美术教学课程上,幼师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手工、书法、工艺设计等课程。

2.提供必要的幼师美术教学设施

班级教学是幼师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国画课、写生课的开设会受到教室面积的影响。因此,幼师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幼师美术教学设施,以确保幼师美术教学的质量。幼师学校应该根据幼师美术教学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幼师美术教学提供专用的画室、画架画板、石膏体等,以确保幼师美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3.采用有效的幼师美术教学方式

幼师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幼儿美术教师,满足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美术教师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幼师美术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幼师美术专业学生能够满足当下幼儿美术教育的需要。教师可以让幼师美术专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让其详细记录自己在幼儿园上课的过程,并适当地对其进行指导,以提高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立强大的幼师美术教师队伍

幼师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幼师学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幼师的独特地位,大力引进人才,建立强大的幼师美术教师队伍。幼师学校的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培养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提升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幼儿美术教学水平。

结语

幼师是幼儿的启蒙导师,关系着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幼师学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幼儿美术教师,以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幼师学校应该重视美术教学,选取科学的美术教材,合理安排美术课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幼儿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朱晓飞.幼师美术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设想.青春岁月,2012(16).

[2]郭路芳.幼师美术教学现状思考与分析.青年文学家,2013(27).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基础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舞蹈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舞蹈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此,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由于刚转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舞蹈教师们都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的影子。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和指导性强的教学大纲。基于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幼师幼儿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对象已变化

升格后的幼师在生情上已发生很大变化。以往中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5-18岁之间,在身心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上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但是,现在大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在身心方面均已基本成熟。因此,和以往的中师生相比较,大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高,参与性较强,能动性较好,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发生改变。在学生的学习情况方面,相对以往来说也较复杂,以往所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考入,大都没有舞蹈基础,而升格后的幼师所招收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年制大专生和三年制大专生,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两种状态。其中两年制大专的学生是五年制中专升段至大专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而三年制大专的学生都是高中生通过高考进入幼师,基本上都没有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好。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生情,势必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调整教学状态,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措施来适应当前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势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待完善

随着生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幼师原有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中专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实践课程占主体地位,理论课程很少。而大专的教学内容则需要以应用为主,这就要求提高理论课的比例,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在专业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升格后的幼师生情发生变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适用于中专层次单一的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再实用,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而国内专科层次的幼师几乎都是近几年才升格,在教育教学上几乎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更新幼儿舞蹈教学内容,需要当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完善。

(三)教学方式需改进

中专层次的学生年龄小,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不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少练多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大专层次的学生年龄较长,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参与性也较高,教师如继续采用中专时的教学方式势必会抑制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另外,升格后的幼师在硬件设施上已大大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教师若只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也是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善幼师幼儿舞蹈现状的对策

幼师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改善好当前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对象的变化促使幼师舞蹈教师必需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当前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作为舞蹈教师,面对新的生情,应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大胆作出课堂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进行课后交流,做好调整教学观念的准备;其次,要摸清行业动态。幼儿舞蹈源于幼儿,也服务于幼儿。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摇篮,更是幼儿舞蹈教学实施的终端。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深入幼儿园,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摸清行业最新动态,掌握行业教学方向,总结出转变教学观念的思路。最后,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了解了学生情况,摸清了行业动态之后就应作出总结,调整状态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慢慢调整,给自己和学生制造一个缓冲期,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突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应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接受或喜欢新的教学观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幼儿舞蹈教学成效有着巨大的作用。面对新的生情,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幼师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应增加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从单纯感性的动作感知和模仿,逐步提高到对幼儿舞蹈理念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自身的舞蹈综合能力。建议增设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等内容。幼儿舞蹈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舞蹈作品,教师作专业性的分析,并在思想上作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幼儿舞蹈教学法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是对所学幼儿舞蹈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的系统规范和理论阐释。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完善与规范、逻辑性的强弱和体系的统一标志着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成熟性。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幼儿舞蹈教学法这一重要内容。可先组织学生统一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再由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楚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每个环节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法中的知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写出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总结;最后,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节完整的幼儿舞蹈课。通过增加以上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并结合所学舞蹈技能充分运用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把握基础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并存状态,使得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幼儿舞蹈方面尤为明显。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分别制定出两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和三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就两年制而言,应在以往所学知识上有所加强、加深。如,增加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将中专时所学的幼儿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有效的结合;增加幼儿舞蹈剧目排练和创编的学习,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舞蹈元素充分利用;增加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并与技能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就三年制而言,学生几乎没有舞蹈基础,但是要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学完所有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如,基训方面,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去除需要大量柔韧性和力量性的动作,将以训练学生优美体态为目的的组合,作为主要基训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方面,在保留基本体态动律组合的基础上,去除大量纯粹的单一组合和综合组合,以幼儿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教学内容;幼儿舞蹈创编方面,将幼儿舞蹈欣赏与幼儿舞蹈创编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前提,结合幼儿舞蹈编舞技法,形成一套新颖而有特色的、适合学生需求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内容。以上教学内容,不仅照顾了学生不同基础的学习需求,完成了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的要求,提高了理论素养,还结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充分发挥了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应用性,为学生今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储备了深厚的知识能量。

(三)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势必要求教学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1.教师重新定位,变主体为主导。改进幼儿舞蹈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是关键。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定位则应是课堂主导者,给予学生引导、指导和教导。例如幼儿舞蹈教学中蹦跳步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小兔、袋鼠等动物跳动时的影像视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找腿部的发力点,然后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后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懂得去发现美,感知美。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教学。

2.教室不再单一,变固定为移动。幼儿舞蹈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舞蹈教学,它既是舞蹈技能的培养,也是审美感知的培养;既需要严谨的教学态度,更需要注重兴趣的激发。笔者认为,多变的空间和充满趣味的环境更有助于幼儿舞蹈的学习。在幼儿师范专科院校有很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活动室和实训室,其空间多变,环境优越,设备先进,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资源,将原本单一的学习空间,变得丰富而机动。例如,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可以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活动指导实训室,这是一个完全模仿幼儿园教室的实训空间,里面的环境布置充满童真童趣。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幼儿舞蹈作品时更能深刻体会作品内涵,有助于学生幼儿舞蹈欣赏的学习。而逼真的幼儿园教室布置,在学生独立试讲幼儿舞蹈课时能更真实的发挥出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完善教学内容;突破传统形式,准确定位,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使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进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仪.高职学前教育“幼儿舞蹈”课程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刘莉恒.舞蹈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J].艺术教育,2013,2.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教育;高职高专

引言

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判断一名教师是否可以毕业的重要依据。在针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中,幼师的主要作用是丰富幼儿对艺术的情感,培养幼儿对美的初步认识。要想发展幼儿良好的艺术情操这些都和幼儿教师有很深的联系,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有绝对熟练的艺术技巧、掌握丰富的艺术知识,不然就不能对幼儿开展正确的艺术教育,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所以,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加强艺术教育,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艺术技能并掌握丰富的知识,为学生毕业之后培养幼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环节中,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在进行幼儿园艺术教育环节中,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情感,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娴熟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否则在艺术教育中就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应该完善艺术教育,使学生掌握艺术技能,提升艺术素养。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内涵

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形成爱岗敬业的理念,掌握弹琴、唱歌、跳舞、说儿歌、讲故事、做手工等技能。在学前教育中,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训工作,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使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完善的艺术基础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幼师和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入发展,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供不应求。在进行学前教育中,幼儿可以获得启蒙,可以塑造良好的身心。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非常喜欢跳舞、唱歌、绘画、游戏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上述技能,才能保障幼儿教学的顺利实施。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家长对学前教育也开始重视起来,家长不再满足于学前教育仅仅是对孩子进行照顾,需要学前教育教师提升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可以学习到知识。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幼儿喜欢观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各方面的潜力,为今后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舞蹈教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也能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所以,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完善的艺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塑造幼儿。学前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教学的实施都是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师应该结合游戏,贯彻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课程,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三、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丰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艺术专业的艺术课程教育,主要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学龄前儿童对于艺术教学的需求,在讲授艺术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技能后,还要能够深入地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独特性和专业特点的要求。加强有关蜡笔画、手工制作、儿童歌曲的即兴演唱、幼儿舞蹈等符合幼儿特点的艺术创作教学内容。在开展艺术教育过程中,除了加强乐理和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舞蹈、绘画、手工制作、音乐素养基础等内容之外,还可以依据幼儿特点,加强一些让幼儿主动吹拉弹唱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培养幼儿艺术技能。

(二)重新构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调整艺术教育课程的比例

幼儿时期是形成艺术能力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产生关键印象。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中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创造者,他们要具备扎实的艺术知识,才能形成完善的艺术教育技能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绘画、唱歌、弹琴和舞蹈等。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应该结合幼儿园教育的实际需求,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增加艺术课程额定比例,减少那些公共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艺术技能,通过选修课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技能,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教学中,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学的实际,缩短岗位的适应期。

(三)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程的兴趣

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中,应该提升学生对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艺术的学习,使他们在艺术教育中产生积极的情绪。兴趣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过程中精力非常集中,产生愉快的感受,使学生的目标更加明确,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艺术教育中,学生对某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他们就会自觉克服任何困难,愿意去学习艺术技能,获得更加积极的思维,在艺术教育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加愿意用心去钻研艺术。要激发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爱热知情,应该提升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学前教育的学生应该认识到提升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情操,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要从事学前教育职业,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掌握音乐、绘画和舞蹈等方面的技能,提升对艺术的鉴赏能力。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先进的学前教育内容,只有掌握了基础的艺术知识,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产生实际的效果。

(四)改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程

其一,学校应该丰富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内容与艺术专业的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满足幼儿园教学的需求,在艺术教育环节中,就要将理论和实际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呈现教育的专业性和独特性,通过手工制作、声乐等教学,提升学生的具体技能。其二,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艺术教育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具备完善的审美理念和较高的鉴赏能力,还要具备广博的艺术知识。学校可以聘请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在学校兼职任课,也可以聘请艺术团体进行艺术指导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既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也具有艺术水平,更能深入幼儿园,掌握幼儿园教学的方法,掌握幼儿园教育的最新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进行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工作。其三,完善学前教育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合理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使单一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了课内的理论教学后,要尽量带领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构建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去接触艺术、感受艺术。其四,强化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能力培养的目标,合理地进行课程的规划。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生基础幼儿园教育理论的阵地,学生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在幼儿园教学中完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很明确,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片面性,专业理论课程非常多,对学生理论素养进行培养,但是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艺术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美感,给学生提供实验室实践的机会。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在琴房、画室和手工制作室等进行实践,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通过举办社团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各种艺术表演。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幼儿园的实习活动,采用多种实习方式,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主动参与到幼儿教学中,在真实的情境下提升学生的教学体验。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幼儿教育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篇章。艺术与科学,在幼儿教育中,是被看作成迥然相异的两种文化、两门学科,它们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目的、内容和方法,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来改变现代科学对整个教育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简述

1、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教育也经历了从单纯科学知识的传授、注重科学教育方法到强调“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1]”的过程。

现代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

幼儿正是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身心的发展尚未成熟、完善。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当是科学启蒙的教育,让孩子开始接触科学。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并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积累科学经验,培养创造力,、为以后的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2]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而艺术审美教育又有对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的审美内容。“学前阶段的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更多的重合,艺术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艺术审美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基础。”[3]

由此可见,幼儿艺术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评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建立在艺术与科学、儿童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基础上,还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致的关系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展。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促进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4]

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二者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情感和态度上的目标都着眼于幼儿对生活的兴趣和生命的热爱,在能力的培养上,都重视儿童主动地探究和独立大胆地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都强调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联系。

2、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探究和表现。幼儿科学教育通常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艺术教育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

3、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一致性

二者都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探索、交流、创造和表现。不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主张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自由探索、大胆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艺术教育通过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5]

三、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

通过以上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分析,我们从中教育的基础上找到了实施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的可能性。艺术和科学作为儿童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它们在教育中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从而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总结在幼儿教学中的多年经验,一下几个模式可以实现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

1、相互渗透式

相互渗透式的融合是指在艺术分科的课程中渗入科学教育的内容,或者在科学分科的课程中渗入艺术教育的内容。通过我在实践教学中的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各个幼儿园大多数还在采用分科教育的形式,所以在此基础上推行幼儿艺术科学教育是可行的。

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的一个单元,我们可以安排如下的教学:

主题:我们喜欢的动物(小班)

(1)小鸡的一家

通过感知和观察大公鸡、母鸡和小鸡,讨论对小鸡一家的认识和感受,师生共同创编儿歌,表现小鸡一家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对鸡的情感。

(2)可爱的兔子

感知和观察兔子的形态、特征,了解兔子的毛色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兔子喜欢吃什么食物,制作兔子头饰,模仿兔子跳跃或唱小兔子的歌。

(3)机灵的猴子

感知和观察猴子的形态和特征,通过观看录像或参观动物园发现猴子的灵巧和聪明以及猴子的种类和习性,制作猴子的面具进行自由游戏。

单科渗透式的融合,是在保持单科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它与其它学科的核心联系,在完成学科目标的基础上,促进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连接和互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表现。

2、多科并列式

多科并列式融合是分科教育向综合教育过渡的一种融合,它以分科的形式为基础,选择艺术与科学学科中的共同概念、原理或主题,从不同的学科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获得相通的理解。如艺术与科学中共同的对比概念,我们可以选择轻和重,冷和暖,柔软与坚硬等主题,分别从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常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6]

例如在以“冷和暖”为主题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下列活动达到对主题的认识:

(1)夏天和冬天

比较冬天和夏天的不同特征,如气候,动植物,河流,雨雪,人们的穿着,

饮食,活动等方面,获得对冷暖的不同感受。

(2)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通过文学故事和情境表演体验作品中温暖与悲凉的感觉。

(3)热情的音乐与悲伤的音乐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体验音乐中传达的不同情感,如欢快、低沉等或用其它象征性语言来描述,了解不同音乐的特征,如音高、音速等,用自由舞蹈或抽象画的形式表现热情的与悲伤的音乐。

(4)冷暖的变化

谈论生活中的冷暖变化,了解制冷和取暖的工具与方法,并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如取缓可以将房间装扮成暖色,围着火炉唱歌,讲故事等,将日常的感受和审美的感受结合起来。

3、主题网络式

主题网络式的融合适用于综合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它是围绕一个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对主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主题网络中的活动可能与特定的某个学科相关,更多的活动是与多个学科相关,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而多科并列式的融合其活动更多的是与特定的学科相关。在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中,艺术与科学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幼儿园主题网络中的一部分,与其它领域、其它方面的活动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主题网络式的融合是比较充分的,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不是从学科的关系出发,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做到生成和预成相结合。

下面以“桥”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如下活动:

(1)参观桥;

(2)在参观活动的基础上,自由谈论“桥”,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

(3)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桥”的资料;(教师在儿童的话题和资料中选择下一步的活动内容:欣赏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桥。)

(4)“我最喜欢的桥”。欣赏有关桥的图片,感知桥的不同造型和态势,初步了解桥的不同种类,在比较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现“我最喜爱的桥”。

(5)“怎样造桥”。在上一次的活动中生成,讲“赵洲桥的故事”,孩子们进一步用自选材料搭桥;

(6)“桥的形状。”孩于们搭出了不同形状的桥,并且争论谁的桥最漂亮。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幼儿教育

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协调,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中的音乐、体操、美术、文学都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健康、优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可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教育,且对幼儿培养初步的艺术修养和兴趣,坚持性、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及高雅的气质都有利。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篇章。艺术与科学,在幼儿教育中,是被看作成迥然相异的两种文化、两门学科,它们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目的、内容和方法,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来改变现代科学对整个教育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简述

1.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教育也经历了从单纯科学知识的传授、注重科学教育方法到强调“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1]”的过程。现代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幼儿正是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身心的发展尚未成熟、完善。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当是科学启蒙的教育,让孩子开始接触科学。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并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积累科学经验,培养创造力,、为以后的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而艺术审美教育又有对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的审美内容。“学前阶段的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更多的重合,艺术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艺术审美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基础。”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评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建立在艺术与科学、儿童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基础上,还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致的关系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展。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促进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探究和表现。幼儿科学教育通常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艺术教育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

3.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一致性

二者都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探索、交流、创造和表现。不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主张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自由探索、大胆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艺术教育通过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

通过以上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分析,我们从中教育的基础上找到了实施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的可能性。艺术和科学作为儿童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它们在教育中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从而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总结在幼儿教学中的多年经验,一下几个模式可以实现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

1.相互渗透式

相互渗透式的融合是指在艺术分科的课程中渗入科学教育的内容,或者在科学分科的课程中渗入艺术教育的内容。通过我在实践教学中的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各个幼儿园大多数还在采用分科教育的形式,所以在此基础上推行幼儿艺术科学教育是可行的。

2.多科并列式

多科并列式融合是分科教育向综合教育过渡的一种融合,它以分科的形式为基础,选择艺术与科学学科中的共同概念、原理或主题,从不同的学科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获得相通的理解。如艺术与科学中共同的对比概念,我们可以选择轻和重,冷和暖,柔软与坚硬等主题,分别从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常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3.主题网络式

幼儿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篇10

一、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

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绘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

二、美术活动对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

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大胆实践,重新认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征和表现,提出了幼儿园美术活动应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发展其创新能力。

三、教师应加强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目前,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对一些问题停留在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角度来认识,理论没有指导实践。主要表现在: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有时甚至包办代替。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缺少对自己在幼儿创作时充当什么角色的认识。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为了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除了必要的基本技巧,教师不宜做不必要的、限制性的示范。更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支配幼儿的决定。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绘画创作心理,从思想认识辅导的重要性,透彻地明白辅导者的作用。

四、对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平时应引导积累表象,这是幼儿想象空间的物质基础。在指导观察时,必须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美术活动中,应该允许幼儿轻声交谈,;允许幼儿自由走动参观学习,允许自由选择工具材料。既有要求又有足够的自由,孩子当然自我感觉良好,参与意识与创作的兴趣也大为增长。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幼儿开拓思路。笔者提倡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以免影响幼儿画面的构思。

(四)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幼儿往往需要大块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不愿被打扰。为了弥补此中的不足,可以让美术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也可以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五、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创新兴趣。

(二)激发想象,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这两者都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性活动的前提。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三)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四)改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

(五)成果展评,体验创新乐趣。

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每个幼儿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新萌芽,在教学中时刻加强创新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鼓励幼儿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幼儿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师.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