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会计电算化的方法十篇会计电算化的方法十篇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7:01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1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工作;影响

我国近几年在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普及了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极大推动了会计工作的发展,简化了会计工作原本繁杂的操作过程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传统的手工记账和计算账目相比,会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为精密的计算结果,大大缩短了会计工作的计算时间,促进了会计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对会计工作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普及的积极作用

(一)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成本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工作连最基本的分类和计算工资都需要专业人员处理,不仅如此还需要大量人员进行编制和审核工作,导致工作难度大和工作困难。会计工作应用电算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会计工作中的人力资源,从而降低了会计工作中资金的成本,完成了较少会计工作人员完成较多会计工作任务的目标。比如: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较为简单的实现会计工作信息的高速传递,只需要消耗少量成本就可以运用会计工作相关信息。

(二)简化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

在财务处理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可以高效处理这一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连续性和系统性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中较强的体现出来。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应对较为繁杂的财务处理流程,使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处理流程更加便捷。比如:传统的错账更正过程较为复杂和烦琐,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错账更正只需要在流程中输入“错账更正”即可,极大便利了会计工作的流程。并且可以直接利用记账凭证库内部的数据中的末期余额,简化了传统的记账流程,减轻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三)提高了会计工作的精准性

传统会计工作中所有的工作流程都存在较强的人为干扰因素,而电算化的应用可以最大化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实现信息录入较为精准的要求,另外还可以记录和存储经济主体的各项营业细节。在电算化应用的一系列过程中,系统中的权限设置可以提升跨级传递信息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减少会计录入信息过程中“增删改”现象。比如:这一过程可以有效提炼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内部会计信息,并过滤掉其中的人为干扰信息,使一切会计工作流程都在电算化软件中进行,有效提升了会计工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二、电算化应用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解决财会人员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全面的问题

电算化的应用是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变革。电算化的应用要求财会人员具有过硬的相关专业知识,但是财会人员往往容因为年龄和专业的限制对电算化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出现专业相关的问题时不知道该怎么有效地解决。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加大对专业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养,促进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断学习电算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将重心放在网络财务上,充分掌握网络财务的命脉。比如:首先要通过培训等途径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再逐步增强他们的电算化知识。合理利用一切资源让每个人发挥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最大的作用。

(二)解决忽视电算化应用过程中的治理问题

会计工作往往只重视最后的核算忽略前期的诱因分析,电算化的应用可以将财会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财务方面的管理。但是电算化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治理现象。这就要求企业在确定系统规模的前提下,制定行之有效地阶段任务,编制切实可行的方针策略。对传统纯手工模式下产生的人才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对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出功能规划,提高具体实施的效率,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中电算化的治理能力。

(三)解决电算化软件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

电算化软件开发商和单位往往在软件开发前期不具备良好的沟通条件,软件开发商一般难以开发出符合单位规范制度的电算化软件,电算化软件的不统一也会阻碍各公司之间的交流合作,单一的售后也会进一步加重企业的负担。这就要求加快建设具有统一标准的电算化软件,将人工智能技术充分融入到电算化软件研发过程中,形成有效地电算化软件开发系统。比如:应该将智能管理系统更好地运用到电算化软件研发过程中,加重管理型电算化软件的研发,为智能化的电算化软件的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提高了财会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好地转变了会计的工作职能,也有效节约了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成本,为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了诸多便利。在现阶段电算化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对于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方式,制定合理的战略措施以培养出适应现阶段发展态势的电算化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应该注意软件的研发过程,做到最大程度的扬长避短,充分认识到电算化对现阶段会计行业发展的阻碍方面,采取有效地方法促使其进行整顿和预防,不断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敬.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7):65-65.

[2]王志强.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3):82-83.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2

一、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否不适用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

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

本质上说,在借贷记账法中,借和贷只是代表一种符号,而其实质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换句话说,不管是在手工会计中,还是在电算会计中,衡量记账凭证是否采用借贷记账法,主要看其是否体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原则。在电算会计中,尽管记账凭证库文件的数据结构有“借贷金额”型、“借贷方向”型和“借贷科目”型等几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实质都是通过记账凭证编号维系着凭证的借贷记账法。

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

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事实上,过多地去研究借贷记账法与增减记账法如何在计算机中运行是不明智的。

因为这两种方法仅是用于数据的输入而并非是用于信息输出,换句话说,记账方法与信息用户的需求无关,信息用户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以会计科目为标识的发生额或余额(至少当前是如此)。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二是由于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错误的,则“应当按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但由于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手工会计原有的更正作法。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

事实上,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反结账的错误做法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期末已经结账并编制企业会计报表之后,如果将其“反结账”,则意味可以对该给账月继续输入凭证数据,无论这些新凭证是否已经记账,都存在账表不一致的错误,而当根据其登账后的账簿重新编制报表,摆在人们面前的两张报表是绝不相同的。如果某一会计期反复操作结账与反结账,并生成相应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的生成不啻是在搞数字游戏!

进而言之,将“取消审核”、“反记账”与“反结账”同时使用,其后果更不堪设想:结账后可以再增减当月经济业务,账簿错误可以在原错误之处不留痕迹加以修改,而业已记账和编制报表的记账凭证在取消审核后又可对该记账凭证的电子数据不留痕迹地修改,承认这种逆操作的合法性,又置会计的证、账、表勾稽关系于何地?

它只会给制假者提供机会,而对电算化内部会计控制百害而无一利。这种只顾及方便操作者而不考虑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做法,还需要会计工作规范吗?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首先要评审,正说明会计软件必须遵守包括证、账、表等操作在内的工作规范之重要。

本质上说,上述所有的逆操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对记账凭证库文件上的电子数据作不留痕迹的修改。事实上,发现证、账错误而采用红字(“-”号)更正法或补充更正法填制记账凭证,再据以登记账簿、会计报表,并不会给会计人员带来太多麻烦。无论是结账前作为当月凭证的更改,还是结账后作为下月的凭证的更改,对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何况证、账的错误毕竟不会太多,因而不至于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商务活动的普遍展开,成本核算受外部环境影响与日俱增。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科学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3

关键词:电算化 会计 会计软件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的利用等,以下我们称之为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以下我们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与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提高,才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证。把会计电算化说成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或结果,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电算会计方法只有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要以电算化环境下特有的方法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一、明确会计主体与会计对象:“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1)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2)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3)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4)启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5)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6)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在传统会计方法中当然也有账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以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实现。有了建立账套这一方法,就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这给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记账、划小核算单位并分别进行独立核算等带来了方便。

二、站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初始设置”的电算会计方法

建立账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账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账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账户”的传统会计方法的发展运用

“设置账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账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账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账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作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

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账簿或账页上的“账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设置的账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账页格式或核算要求;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它们主要是“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它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2)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账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作为会计科目的惟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账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通讯费”按部门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账户才正式存在;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详细程度,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

四、业务处理的核心:“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

电算化之所以仍然只是会计,而不是另外一个新的学科,就在于它仍然是以形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为主要任务形式。“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仍然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就是这些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也因其对象属性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填制凭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在系统中填制凭证,另一种是手工制好凭证后的输入凭证,两种情形都体现为会计软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输入功能。与传统会计方法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填制凭证”及“登记账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控制。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确定的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编号可以自动连续;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2)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3)填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可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4)“登记账簿”之前可以“汇总”,而不是必须汇总;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在记账之前则不必进行“试算平衡”。(5)“登记账簿”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这一简单的过程明确了“工作底稿”与正式会计档案之间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自动转账”的电算会计方法

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账”,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账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账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账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账系统(或称账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账;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账,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六、会计信息的集中与概括:“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阶段性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标识性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更给这一传统工作任务赋予了新的活力。

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二是“数据来源定义”;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即可自动生成当期会计报表的结果。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长期使用。生成会计报表的过程快速准确,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4

一、引言

会计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资产、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完整和安全、保证企业的管理政策有效的实施,这样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了经营风险,还防止和杜绝了公司舞弊、腐败行为的发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里建立起了电算化会计系统,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的使用,使得会计数据处理速度大大加快,其准确性和可靠度与传统会计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或杜绝了因为人为疏忽及计算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也同样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产生了一些弊端,对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

1.会计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

会计使用计算机处理财务数据,使得会计对数据进行核算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人员开始由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开始向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转变。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

2.会计内部控制内容发生了变化

电算化会计系统是基于windows系统下的一个人机交互界面,它更具隐蔽性,所以其控制的内容也更为复杂多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计算机会计人员的分工和新的内部牵制;系统安全控制及开发、系统资料书面化控制;系统操作管理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控制及计算处理控制。

3.会计内部控制的重心发生了偏移

在电算化系统工作环境下,除了人执行控制这个系统外,许多的内部控制过程主要通过软件自动来实现。因此,在电算化系统中,控制的重心已经不仅仅是人,而变成了多方面的控制,例如:人工处理控制;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控制;会计信息输出控制等,已经从单一的由人控制变为多极化控制。

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步入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并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内部控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财务软件缺乏兼容性,系统内部衔接性差,致使内部控制难度大;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致使非法篡改现象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找出并实施相应的措施,确保能够进行较理想的管理。

1.操作程序控制制度化

2.加强会计核算控制

会计核算结果是会计预测、决策、分析的基础。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降低会计核算的风险,对于企业决策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对核算环节严格把关,保证账务处理数据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做到数据真实、完整。其中会计核算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数据的审查,在录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前都必须经过权级审批后才能录入,且必须准确、完整地进行数据录入。对于不正确的或存在疑问的数据,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充分保证计算机账务处理不错不乱。而对于会计数据输出同样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相一致。

3.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控制

强化会计内部系统安全首先从人员方面,杜绝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使用系统中的任何资源,其次对计算机系统及时更新,清理减少计算机故障及其他等方面入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订立内部操作制度;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机房的工作环境保护等。针对这些方面,系统管理员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比如;对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通过上述技术企业能够基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查方法;错弊;防范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国内各企业已经区域普及,它在企业数据处理、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就企业整体工作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会计人员从原来的手工操作、数据整理、信息审核、输入等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形成了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工作新方式,使得系统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工作理念与传统会计方式相比截然不同,因此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错弊防范工作十分重要。

一、电算化内部控制

目前,国内各企业和单位对于计算机信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同时对计算机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要求日趋严格,而这些数据在处理中所涉及到的职能不断提高,这就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影响。随着信息系统数量和范围的扩大,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但是就计算机信息问题进行分析,其出现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含了程序漏洞、载体损毁、资料安全保密制度不严谨等。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明确的规定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并对内部控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所谓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经营者在工作中为了维护企业自产、信息的完整性,在会计信息准确性、科学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整体规划、调度、组织的工作总称。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不仅是查账单位对辖内经济组织工作的考核、调节工具,又是政府部门对企业查账的重要依据。就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其中常见的控制流程主要可以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个方面。

1.一般控制。一般控制也被人们认为是管理控制,是在计算机会计信息收集、整理、组织、开发、应用方面的综合控制,是在工作中通过会计信息开发、环境等多方面的控制,是一个综合、系统的控制流程,被普遍应用在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和控制工作当中。

2.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计算机会计信息数据功能的分析,是针对特定功能进行的数据管理和控制工作。在数据应用控制方面,特殊性主要是对不同应用系统提出的,但是就应用系统的控制而言,一般都可以分为输入、输出以及中间控制三个阶段。

就这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一般控制是应用控制开展的基础,而应用控制则是一般控制的高级阶段,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发展流程,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管理模式。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序审查

计算机系统是当今会计管理工作中应用最多的工作设备,它的可靠性、快捷性和准确性深受业内人士的重视,但是其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因为程序、个人原因而产生信息质量缺陷,给会计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对计算机程序审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且确保审核质量,一般来说,在目前的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审核工作的开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人工审查法。人工审查法是会计审查工作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是在不处理数据的基础上,查账人员在不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前提下根据审核、分析鉴定意见书、程序编码、程序运行记录方面来进行审查,从而达到一体化审查工作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应用必须要是评审和鉴定工作为基础,以国家高级管理部门的规章和法规为核心进行的。在审查之后对鉴定结果必须要由国家财政部门进行统一考核,只有考核结果科学之后方可给与有关部门进行使用。

程序流程图检查法的应用是通过专门的查账人员以现有查账系统为基础,以查账程序控制的可靠性与合理性为前提进行的,同时在工作中我们还要进行工作流程的管理与控制,从而达到综合、系统控制的目的,最终达到预计执行标准要求。

2.计算机辅助审查法。计算机辅助审查法在目前通常都被人们认为是受控制处理法,是查账人员通过预定的程序来对实际会计业务进行审查和监控,从而断定会计功能是否能够达到预计工作标准和要求。我们常见的查账工作中,查账人员可以通过输入错误的数据来查看财务结果的准确与否,并且在工作中制定出科学、系统的处理措施。这种处理方法的应用是一种被控制的,是需要工作人员在正常业务之外必须要亲自监督和受力的一项系统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还需要我们再次进行处理。

嵌入审查程序法,这种方法是查账人员在工作中根据系统设计和开发,并且以特定的执行功能和程序处理为指导,用来收集查几人员感兴趣的资料,并建一个审查文件存储这些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审核确定应用程序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可靠性。平行模拟法。查账人员自己请计算机专业人员编写与被查应用程序处理和控制功能相同的模拟程序,并用模拟程序处理实际数据,将处理结果与被查程序处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被查程序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靠。

三、结束语

建立高效的财务处理系统,不但能够加快企业在财务运行过程中的效率,更能够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提供基础和创造条件。促进会计电算化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是在数字化信息和智能化计算机发展的产物,是推动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冬梅.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内部会计控制[J].山西焦煤科技.2008(12).

[2]何敏.浅议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09(36).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方法;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会计电算化的简要概述

(一)具体概念

会计电算化,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完成会计工作,因此会计电算化也经常被人们看做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相互融合之后形成的会计领域的全新产物。在^去会计工作中所有的人工操作部分例如人工记账、算账、核查账目等等现在均由电子计算机全部代替,由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备完成所有的数据整理、分析、录入等大部分工作。由于会计电算化具有操作比较简单、成本较为低廉且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等众多优势特点,因此也被广泛运用在现代会计工作当中[1]。

(二)实际作用

会计电算化是实现数据化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通过运用会计电算化能够对一般会计信息、数据等进行科学化处理,同时对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和具体财务信息等进行量化分析,并且运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方便高层领导直接了解当前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能够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调整,全面保障财务安全。会计电算化利用其具有高效性和精准性的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设备,不仅节省了会计工作中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还缩短了原来的工作时间,使得零碎繁杂的会计数据和信息变得更加清晰直观,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

(一)改变数据处理方式

在传统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工作当中,通常需要人工翻阅各种凭证、报表、账簿等才能完成查账工作,而在修改会计信息、数据时通常使用的划线更正法、红字冲消法、补充登记法等也主要依靠人工逐条、逐项完成,但此种工作方法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而会计电算化则彻底改变这一工作方法,会计人员只需要通过使用数据检索功能即可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查账工作。与此同时,修改会计信息和数据时也可以通过对权限、标志等进行修改以及凭证冲销等方法,针对已通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只需要在权限许可下取消审核后再进行改正即可[2]。不仅如此,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是通过在会计档案馆或各企业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室当中存放会计工作中需要的各种凭证、档案等资料,以完成保管会计信息、数据的工作,而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时时刻刻注意防火、防灾、防盗,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日后的查找工作。在会计电算化下,基本上会计工作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在工作中产生的数据、报表以及其他资料均能够转化成电子格式并妥善存放在电子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当中,方便日后能够迅速查找。

(二)改变传统记账方式

在过去的会计记账工作中主要是依靠手工记账的工作方法,此种方法往往需要由不同的会计人员分别完成数据分类、计算数据、登记、过账等工作,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才能完成。而会计电算化则能够实现单人独自完成会计记账工作,会计工作人员通过在计算机当中输入各类会计凭证,在此基础上会计电算化系统将自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并及时输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另外该系统还可以依据制定程序进行重复计算,以便用于处理大量需要计算的数据;特别是在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工作时譬如编制报表等,会计人员在精准输入数据之后,会计电算化系统将自动输出报表,不仅用时短同时还具有极高的精确性,能够大大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并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三)扩大会计工作范围

虽然会计电算化工作与传统会计工作有着相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目的,但会计电算使得会计数据及信息的存储、处理等方式均得到有效丰富,同时也使得会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得以更加全面深入。因此,会计电算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传统会计工作的对象与范围[3]。在原来的会计工作基础之上,还将增加存储会计信息、数据等内容。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下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牢固的专业会计知识和会计业务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四)转移会计工作重心

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的职能除了有监督、核算之外,其工作重心逐渐转移至审核原始记账凭证方面,在某种角度上来看,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在会计电算化中并不明显。但在此过程中,会计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职能,譬如会计预测职能、会计控制职能等等,而此类新会计职能也在现代会计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会计电算化也使得原本的工作检查形势发生改变,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范围的逐渐广泛就是最好印证。

三、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相关策略

综上来看,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从不同的方面对会计工作方法产生了深刻地影响,要想促进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会计人员观念

会计人员应该突破传统陈旧的观念,克服不信任现代技术的新障碍,积极参与到会计电算化学习当中,逐渐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巧,由“小财务”转变为“大财务”,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财务分析和预见等工作当中,为企业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财会数据依据,从而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二)规范财务软件

企业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财会软件进行评审,甚至对软件整个开发过程进行审计,确保软件符合规定,方可引入到企业财务工作当中,逐渐与企业其他业务建立联系,开展统一管理工作[4]。另外,在软件引入时,应从长远角度考虑未来财务工作发展方向,确保软件接口能够与未来业务需求相吻合,最大限度上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促进企业发展。

(三)培养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财务人员原有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专业与电算化专业两部分知识。因此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未来会计领域发展的需要的类型。因此企业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更新人员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会计相关工作。同时还应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及金融等知识,构建完善的培机制,并坚持落实培训工作,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为会计电算化持续推进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四)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保障,在实践中,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明确各个职位职业和权限,并对不同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此来帮助他们了解其负责的模块,最大限度上避免操作风险。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避免工作人员利用系统漏洞从中谋取私利。任何一个系统由存在漏洞,为了避免给员工留下可乘之机,应根据网络系统的区域设置多重防火墙,且要进行年度内部审核,对纸质属于与电子数据进行核查,确保系统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当中[5]。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势必会成为未来会计的主流趋势,针对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产生的诸多影响,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更好地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现代会计工作当中运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各企业单位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努力敦促相关从业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全面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信息系统,为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乐佳,贺琼.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5(6):21-22.

[2]胡英豪,霍尔秋,伊银柱.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4):214-215.

[3]武平,孙天娇.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及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6(2):14-15.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7

1.1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目标非常模糊

这种情况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该课程的重要程度被学生所忽略,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无视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2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完善

比如目前有很多院校将这门课程仅安排64学到72学时,且理论课程又占据了大部分课时,这种情况使得本身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变得理论性超过实践。该门课程实际上至少需要两个学期,128学时以上,并且实践学习要超过50%。同时,很多学校认为该课程应该在大二或者大三上学期开设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现实是学生在大三下学期的学习兴奋度大幅下降,同时开始有了就业及考各种证件的需求,反而会影响到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开设该门课程。

1.3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与实践设计仍有欠缺

教师本身能力的欠缺,就会导致其直接将其本身并不擅长的部分从讲课内容中删除,而这一部分也几乎是实践部分的核心内容,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内容出现空白点。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基本还是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操作为辅的方法。即使加强了实践,其实践内容也不是非常的宽泛,仅仅依靠教材或者以往使用过的案例来进行使用。其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轨。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对策

2重新设置课程目标

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修改相应地教学计划,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根据社会上目前实际的需求状况,对于社会急需要的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调查后,确定该课程的授课目标,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相互的关系,重新撰写教学大纲,只在提升教师的重视程度,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及学时等方面的建设

应该充分考虑该门课程的前续课与后续课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该门课程设置的时间。同时,进一步加强该门课程教材建设。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教材大多数都是以会计软件为主,主要讲授的都是哪一种型号的软件如何来去使用,而其核心的eRp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达,同时,学生如果仅仅是学习了一种软件的应用,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因此,每个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该进一步思考,如果撰写出适合与本院学生的教材。

4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改进

abstract:theimplementationofcomputerizedaccountinghasnotonlyimprovedgreatlytheefficiencyoftheaccountingwork,butalsochangedtheenvironmentofaccountingandaccountingmanagement,which,tosomeextent,reducesthelaborintensityoftheaccountingwork,andimprovesthereal-timeaccountinginformation,creatingfavorableconditionsforaccountingstafftoparticipateinbusinessdecision-making.However,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computerizedaccounting,newproblemsandnewconflictsoccurred,whichshouldberesolvedinatimelymanner,otherwiseitwillseriouslyobstructthefurtherdevelopmentofcomputerizedaccountinginChina.

Keywords:computerizedaccounting;internalcontrol;problems;improve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账务的集中化处理,使会计部门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容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

2.控制的范围扩大。传统的内容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以及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交易授权、执行与手工会计系统存在差异。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例如:业务人员被客户收买,非法取得他人口令,绕过批准程序开出销售提单;非法核销客户应收款及相关资料;掌握公司顾客订单密码,开出假订单,骗走公司产品等。

4.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内部控制具有不定期的依赖性并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是电子化也有电子化的弊端,会计电算化将手工方式的记账核算工作转变成了计算机软件的程序化工作。但是,这种处理方式的变化会从许多方面影响到会计的内部控制,为了确保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完整无误,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必须得到加强。

1.电算化方式下的数据处理削弱了传统内部控制的集中性

在手工记账的时候,所有的会计业务资料,比如总账、明细账等大多是由不同责任人登记保管,财务内部会依照业务所涉及的账户的不同而分工合作,职责分明,形成一个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这种情况下,出现舞弊的几率较低,授权分明的条件下,查看所有的会计资料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这样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算出现了一定的漏洞,也可以根据适当调查追究责任。

但是在电算化的记账程序中,几乎所有的会计数据都是有一套软件执行,这样同一套软件进行的多项业务处理很难将数据处理的集中,同时,传统的手工帐中对各个账户的分开管理的功能也相应弱化,更难控制闲杂人对会计信息的浏览甚至备份。

2.过于依赖程序化造成操作员的身份难以区分

手工记账中,各种账务的记账人员与账务内容是直接相连的,这就形成了一层天然的相互约束的关系,比如最直观的笔迹识别。但是,在电算化的系统中,电子化过分强烈,切断了原本与人直接相连的账户的联系,使原来账户与人的自然关系转变成了人与电脑的联系,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高科技犯罪风险,自然也会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失效。

3.由纸质到电子设备改变了内部控制中数据管理方式

原来手工记账条件下,会计的相关信息都会随着记账的过程而在相应的凭证、报表上得以存储,这种纸质的存储方式,虽然浪费空间,查阅不方便,但是也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比如说:难以修改,专人查阅等。但是,转变为计算机软件输入的会计信息,保存的介质变成了移动硬盘等电子设备以及软件开发过程中专门开辟的存储空间,这些存储的介质,不像纸质那么一目了然,由于电子读取的固有特性,这些会计信息似乎更容易损坏,修改,更重要的是,即使有会计信息出现错误或者出现遗漏,也难以立刻发现得以补救,而因此对企业财务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弥补的。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9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措施;方法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普及,会计信息系统由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操作技能、信息传输及应用环境、内部会计监督对象等都发生重大变化,这使在与之相应的会计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程序和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因此,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成了当前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风险分析

(一)软件开发和设计中存在的风险

现有的通用财务软件中,由于财务信息软件开发人员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在财务软件开发过程中,难以与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相吻合,开发的软件存在微小漏洞,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正是这一空隙,犯罪分子运用技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二)人为风险

虽然企业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替代了陈旧落后、繁琐的手工核算,减轻了会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但企业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没能及时转变,严格而科学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犯罪分子利用内部防范制度的薄弱环节,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合法身份,滥用或盗用操作密码进行越权操作,从而达到侵吞企业财产的目的。例如密码过于简单、电算主管授权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办理、财务系统中的初始数据和记账凭证的修改没能按规定进行等。

(三)计算机安全风险

在财务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核算,货币资金,信息存储与传递等都采用电子文件形式存于计算机内,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由于在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往往使应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疏忽潜在危险的存在。另外,不正常的程序结束操作也会造成存储数据的辅助介质(如硬盘)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蓄意的计算机病毒侵入并恶意攻击,也会干扰和破坏系统的设置,破坏程度正常执行及数据的完整。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

(一)从控制的形式上看

1制度控制,即完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基本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则,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也同样有自己独特运行规则,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来约束。

2组织机构控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会计机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如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分为会计主管、出纳、核算、稽核和档案人员等。而电算化会计岗位则是操作员、电算维护员、电算主管。以上两种工作岗位不得兼任,还要明确软件开发人员、维护人员不能兼任操作员。建立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各岗位都得到一定的授权,并用密码控制,防止非法操作,越权操作。这样各岗位人员互相制约和互相牵制,从而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和及时发现错误。

3程序的设计和操作控制。软件的研制、开发一定要规范,开发、研制的软件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设计,必须符合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在投入运行前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的评审、鉴定,软件的有关文档资料必须齐全。会计电算化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在会计软件中设置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

4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安全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由数据整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通讯、数据保存,数据输出几个部分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分析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分析系统设计过程中是否在实现各个功能时嵌入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嵌入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发挥作用,对于一些潜在的可预见风险是否在系统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否对不可预见风险的处理留有系统空间等等。由此保证各个环节的数据准确、有效和全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完整。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电脑原始数据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确认后输入计算机内的,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原始数据输入时的准确性。会计资料是单位的绝对机密,一旦泄露将给单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磁性介质的可复制性又使会计资料极易泄露而不易发现。故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出不论是磁性文件还是打印资料,输出后均应立即受到严格管理,以防被人窃取和篡改。存载数据介质本身可能存在安全性能以及蓄意的计算机病毒的侵害是危害数据安全的两大重要隐患。

5会计处理控制。要健全企业内部定期检查制度,对会计资料定期检查,主要检查全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正确与否,看是否遵照会计法规行事,审核费用签字是不是符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要求,凭证附件是否完整等。审核计算机内部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输出的工资单与职工花名册进行对照检查,防止错发工资等。

(二)从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内容来看

1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意识。纯粹的制度建设,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也就等于没有了制度。我们一方面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的制度意识,保证执行力。当然,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是电算化正常运行的首要任务,包括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及软盘管理制度、网络维护和计算机病毒防治制度、电算化微机档案管理制度等。加强领导、组织和规划,加强财务人员有关制度意识的教育,不仅仅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更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安全、有效运行的保证。

2加强程序操作记录。单位应建立日常操作记录制度,记录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另外,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应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3加强会计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以相应的管理规章对系统中的各类人员进行严密分工。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职责分工首先是会计电算化使用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职责相分离(业务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其次是财务部门电算化岗位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例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其岗位设置一般为会计主管、出纳、稽核、会计核算各岗等基本会计工作岗位。以电力系统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为例,在实行电算前,会计部门的职能分工为会计主管、会计信息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出纳等。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成本核算工作,资产管理人员负责工程及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人员负责资金的筹集,预算管理人员负责各项资金预算、成本预算以及工程预决算等,会计主管人员负责各项经济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审核,出纳人员负责资金的结算,以上各岗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在实行电算化后,各项职能分工均按照会计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有电算主管或系统管理员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对上述电算岗位设置相应的功能权限、账套权限、操作时间权限等。在功能权限设置上负责审核人员,不赋予制证权限,不兼任出纳工作,对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负责。制证人员赋予审核权限,出纳人员不赋予除固定资产管理之外的其他工作,电算主管和系统管理员负责日常监督、系统安全运行、数据安全以及协调各工作人员关系等。会计档案人员负责数据光盘、系统光盘及各类纸制资料的保管工作,但系统光盘和数据光盘应分开保管。

4加强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工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开发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

5加强程序操作流程控制。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相应的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规范程序操作。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对日记账和已结账业务设置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要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

6加强安全管理和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证系统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具体包括:

(1)严格按照会计人员岗位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对不相容岗位进行严格分离。

(2)对电算主管、各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开发人员等的密码设置做严密规定,禁止设置简易的密码,防止不相关人员盗用。

(3)建立日常数据备份制度,采用两种以上方式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方式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双重备份、数据整体备份和分模块备份。

(4)定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采取应有的“病毒”防御措施,定期进行杀“毒”,防止“病毒”入侵。

(5)禁止财务工作站与互联网相连,切断“病毒”入侵系统可能途径,对数据的输入进行严格管理,输入数据时,应经过相关人员的检查无“病毒”后方可输入。

(6)各级操作人员发生变动时,除了按照规定做好会计人员交接工作外,还应对用户登录名称和密码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并防止用户名和密码被盗用。

7档案管理控制。进行微机档案管理控制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可恢复性,在计算机系统受到损坏情况下,可以及时恢复财务数据,保证会计资料不会丢失,同时也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控制措施有:

(1)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制度,注册名、科目体系、报表数据来源、运算关系、勾稽关系等各种初始化资料应作为档案保存。

(2)每月所有的账簿、科目汇总表、清理账户清单、辅助账页应及时分类归档保存。

(3)所有光盘、软盘备份应贴好明细标签归档,妥善保管,作为档案资料保存。

(4)做好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于两个不同的地点。同时,定期对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8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算化会计下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的一种手段。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由于审计对象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首先应加大对审计人员的高层次培训,如网络系统、电算化信息系统等方面培训,使审计人员能适应会计信息化审计需要。其次,由于审计人员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对诸多领域全方位了解,故应在外聘请专家协助审计。比如参与软件的开发阶段的可能性分析,软件运行环节升级可靠性审计、日常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等。最后,我们在制定完备的控制制度的同时,如果没有有限的执行,也是徒劳。从目前的国内形式来看,由于执行力不够,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时有发生,所以在制定制度的同时,应加强执行力建设。

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会计风险的深入研究,必将使在会计电算化下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使得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给企业创造良好的会计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英明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

[2]王景新,郭新平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篇10

(一)人员控制。手工会计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关键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的特点,这种分离更为重要。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不相容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与系统操作、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审核记账系统与档案管理等。为了防止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舞弊或欺诈行为发生,企业应建立符合会计电算化系统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1)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保持相对稳定。(2)对操作维护部门内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以及维护人员的职权要进行明确分工,不能兼任。(3)系统操作人员只能使用可执行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及源程序,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以保证职权分隔,相互牵制。

(二)操作规程控制。应制定严格上机操作规程,主要包括:(1)严格密码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操作员定期更换密码工作,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2)严格作业规程。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的操作内容和权限,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避免给无关人员操作软件提供机会。(3)做好操作记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由专人保管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以便明确相关人员责任。转贴于

(三)操作制度控制。要建立完善的操作制度,以便控制数据输入,保证数据输入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的方法主要有:(1)凭证格式和内容控制。数据输入操作完毕,应自行检查核对,核对无误后交复核员复核记账;对复核员发现的会计数据输入错误,应及时改正。(2)责任人签章控制。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录入并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应由出纳人员签名并盖章。(3)凭证录入控制。凭证录入人员应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不合规定的原始单据不能作为记账凭证依据,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应退还给有关人员,待修改更正后再录入。(4)凭证审核控制。凭证审核内容包括各类代码的合法性、摘要的规范性、会计科目和会计数据的正确性以及附件的完整性,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输出的账表不予签章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