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十篇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十篇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4:11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1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图书定位排架;影响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给印刷文献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但是,受到人们阅读习惯以及社会历史的影响,印刷文献依然是主要的文献载体之一,其在社会领域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图书馆的图书服务工作也将持续开展下去。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更好为读者服务成为各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书馆按照一定的次序将每本图书排列在书架上,便于读者使用和馆员的维护管理,这就是图书定位排架。目前主要的定位排架方法有分类排架法和绑定式排架法,不同的排架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将对这两种定位排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几点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的改进建议。

1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两种图书定位排架方法及其影响

1.1分类排架法及其影响

在采用RFiD技术之前,图书馆就采用分类排架法,每一本图书的序号是由分类号和辅助号组成的,这个序号决定了其在排架上的位置。这种定位排架方法按照图书学科体系进行分类,使得馆藏图书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分类号将同一学科的书籍放到一起,把不同学科的书籍分类开来。只要确定了某本书的序号,就可以在书架的相应位置上找到该书。这种方法对图书排架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这种方式无需先通过设备进行检查,只要按照常规上架方式上架即可。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分类排架法非常简单,员工只需要记住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的顺序,稍加培训就能掌握图书上架。而在图书整架上,分类排架法很容易发现错架现象。

第二,在图书开架管理上,分类排架法能让学生在书库中自由浏览书籍,优势非常明显。在图书闭架上,读者一般不到闭架书库中选书,因而分类排架法不适用。

第三,对于读者来说,分类排架法适用于喜欢在书架中浏览书籍来选书的读者。

1.2绑定式排架法及其影响

绑定式排架法就是对书架上的书籍进行人为的绑定,从而确定图书的位置。首先将书架上的最小单位――格作为一组图书的定位单元,并赋予其RFiD标签,这是层架标,将该位置转换成机器码读入到RFiD层架标或数据库中与该层架标相关的字句中。接着,将书架中每一个摆放的图书RFiD标签与这一格的层架标相联系,采集图书架位信息,这样,就把每一格中的图书与格绑定在一起了。

第一,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在图书上架时必须要有指定的设备,将书籍绑定在书架上的某一个位置上,只有确定是绑定过的,才能根据机器的提示上架。在图书整架中,用机器上显示出来的图书数据与原先绑定在该架上的图书数据对比,若存在不相符的,则为错架。在整架中,绑定式排架法几乎不可能发现编目加工过程中的错误,而分类排架法则很容易发现。

第二,在图书开架上,该种方式管理起来非常复杂,且不具有推荐同类书的作用。在图书闭架上,该种方式实施起来非常便捷,若是全封闭式管理,不必倒架,只需要密集排架就好。

第三,对于习惯先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到图书的具置,然后直接去书架上获取图书的读者来说,两种排架方法都比较适宜。

2改进排架方法,节省图书馆空间

在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两种定位排架方法各有优缺点,简单来说,分类排架法适用于管理体系严密、馆藏资源多、读者多的大型专业图书馆,绑定式排架法则适合于馆藏量少、读者要求不高的小型图书馆闭架管理中。

在当前图书馆的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馆藏资源越来越多,定位排架越来越复杂。例如:某高校图书馆在过去采用小分类排架法,后来用《中图法》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到目前,图书分类排架上,不考虑馆藏资源的多少,一分到底,在一本图书的序号上,先是字母,接着是数字,又是字母,如:tp322.129,这种序号使得读者找书和馆员进行图书定位管理变得非常复杂。笔者认为,在图书定位管理上,应充分结合分类排架法和绑定式排架法,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规避缺陷,有效提高图书定位排架工作效率,节省图书馆空间,便于读者阅读和馆员的图书定位管理。

第一,按新书到馆后直接上架方式,也就是说:新书到馆后,直接按照到馆的顺序来代表该书的身份定位,先到的号小,后到的后大,将这个顺序号与分类排架法中的序号一同标识在图书上,让读者一目了然,且能让患者迅速了解哪些是新书,哪些是旧书。每一本书都有固定的位置,无论过多少年都不会发生变化。同时,这种方式还能随时注销掉严重破损或是丢失的图书,并且可以用新书与旧书置换的方法注销旧书,这样不仅能保证读者的顺利阅读,还能保证图书馆藏号码的连续性。

第二,建立样本库、临时书架等。为了顺应时展,图书定位管理应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将毕业设计、课题调研、重大事件等临时性、重要性事件的相关图书编排成样本库、临时书架等,使其与新书到馆同时上架并存,让读者更轻松的找到想要的书籍。在这里,样本库是不外借的,其就是图书馆库存的样本,其无需采用绑定式排架方法,只需要按照分类排架法进行分类排架即可,顺应读者分类阅读的习惯。临时书架中涉及到的内容一般是毕业设计、课题调研、重大事件等的图书,根据读者的需求编排图书目录,设定临时图书区,便于读者借阅。样本库、临时书架的管理非常简单,有助于降低图书馆新书分类上架的麻烦,节省图书馆的空间,恢复图书馆良好的布局,无论是对图书馆的对账还是图书注销,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也迅猛发展起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图书定位排架对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本图书馆的定位排架存在的问题,将不同的图书定位排架方法结合起来,改进图书定位排架,对于图书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晓玲,杨明华.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式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2,32(3):102-104,131.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管理模式

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及弊端

(一)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出发点是先按行业、系统划分图书馆类型,再按图书馆类型框定读者类型,从而围绕特定读者类型的群体性文献需求,规划各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网络建设。这种人为划分读者类型的做法是基于满足读者群体文献信息需求这一立场的,一方面体现出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另一方面,因其客观后果是切割读者的整体需求,造成同一地区不同系统的图书馆之间的条块分割,信息资源不能及时联网共享,致使读者不可能随时因文献需求的变动自由选择文献服务机构,忽视读者需求的多样化特征。

(二)粗放式的事业发展方式,使各图书馆的自我发展缺乏宏观定位,在半封闭状态下各自进行规模扩展。其结果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缺乏一个明确的宏观性目标协调。

(三)图书馆在以服务谋求社会发展的同时,因无法回避社会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个图书馆对社会系统的知识性能低下,往往成为一个地区和单位的附属机构和文化设施。

(四)我国图书馆界目前在分类法的使用上呈三足鼎立局面,即《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并用。图书分类法使用多头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各种分类法自身先天性结构缺陷与兼容性差,另一方面是整个图书馆情报行业管理体制的分散性。世界范围内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发展趋势,而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因此首先须革除体制上的障碍。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容

(一)思想观念创新。当今图书馆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处于新旧观念的大撞击之中,要建立和巩固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发展,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藏书楼”的影响,变革陈旧的重积累经开放,重投入轻效益的观念。重新确立新的管理思想和竞争意识,更加重视人的因素,以读者为中心,全面实施开放战略。加大文献信息的开发力度,加强文献信息的传递效用,使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二)管理体制创新。21世纪已进入了网络化的时代,图书馆在传统体制下的各自为政、分散自流的管理体制,将无力支撑未来图书馆集成化、网络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权威性协调机构,以法律为保障,来促进现代化建设。因此,我们可在国家体制改革下,以市场经济和社会的信息需求为导向,由图书情报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和领导,建立起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构,致力于不同系统,不同地区的图书馆的联合与协作,充分发挥客观调控功能:主持图书馆法的制定和修改。组织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图书馆自动化应用系统的网络化,确保图书馆同其他信息产业机构的有效沟通,通过协同竞争共同推进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国际化进程。

(三)管理机制创新。图书馆要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生存并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人本管理与现代图书馆的制度相结合,建立健全一套新的管理制度。首先,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聘任制,择优录用。其次,实行目标责任制。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和发展趋势,制定目标计划,目标的高度与难度要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原则。第三,建立定岗定位的考核奖惩制度。按需设岗,严格考核制度。

(四)管理方法创新。现代图书馆管理必须引进和采纳企业管理成效显著的现代集成管理。这种管理方法不仅强调人、财、物等硬要素,而且更为重视信息知识经验等软件要素,尤其重视优化组合,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集成体中延伸自己的目标。

(五)管理人才智能创新。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速管理创新的“主体人”智能的培养与提高。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信息服务意识强、专业技术业务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

三、新世纪图书馆管理模式与发展方向

我国图书馆的宏观管理,按照知识经济的发展来看,应以国家馆为核心,省馆为中心,市县馆为分馆,自上而下地在各地现有图书馆学会,情报学会,以及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三级图书情报协会,直接隶属于中央和当地政府。像国外多数图书馆体制一样,实行公务员聘任制。

(一)协会应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图书馆协会应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独立存在,由当地资深专家教授、政府分管领导为核心组成有职有权宏观调控的领导班子。其职能是作为全国性图书馆事业的管理部门,致力于不同系统,不同地区的图书馆的联合与协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主持图书馆法的制定;组织整个图书馆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图书馆自动化,应用系统的网络化,保持图书馆同其他信息产业机构的良好沟通,通过协同竞争共同推进信息网络的建设。

(二)指导建成全国纵横交错的图书馆网络管理体系。这样各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省市科技情报所、省科委所属各科研单位图书馆、厂矿企业图书馆、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实现全国图书馆情报机构的自动化管理,建成文献信息网络系统。

(四)努力完善图书馆微观管理目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专家治馆的首长制的总结和修正;与世界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接轨与交流;目标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实施;岗位责任制的深化及其配套措施的执行;人事、分配制度以及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业务培训与专业队伍建设的关系;基础工作、学术研究及有偿服务的关系;现代化技术普及对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等。

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还涉及到图书馆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分级权限的科学划分。一般地讲,图书馆内部机构的设置,应视本馆的实际情况,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

参考文献:

[1]蒋国平,王玉交.现代管理学[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1

[2]陈俭.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态势[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3,(3).

[3]周琦.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高校图书馆模式[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3).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3

关键词: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作为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在承担其传播文化的职能方面依然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图书馆内在的和外在的科技环境与法律环境的变化还是对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图书馆著作权的侵权纠纷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情景,如何对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是促进我国图书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的产生原因及其分析

从本质上讲,著作权制度本身是一种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法律文明发展的结果。从图书馆著作权侵权案件来看,绝大多数的侵权纠纷都与此相关。因此,从总体上看,图书馆侵权纠纷的产生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一是技术创新的原因。随着现代网络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与发展在现代图书馆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在图书馆现代技术的应用的过程中,如果一旦考虑不周,就有可能产生侵权纠纷问题。从我国近年来的一些有影响的案件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诉超星、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案,殷志强诉南京金陵图书馆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何湖苇诉浙江省图书馆侵权纠纷案,何海群等诉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侵权纠纷案,北京三面向版权有限公司诉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侵犯网络著作权纠纷案等等,这些案件中图书馆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都是由于数字复印、网络传播等现代新技术的应用而产生了相应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二是法律方面的原因。尽管技术创新是现代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但是这仅仅导致著作权侵权的一个技术因素。在我国目前已经发生的图书馆著作权侵权案件来看,其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图书馆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忽视了现代法律制度的规范性,忽略了权利保障问题。在传统的图书馆运营中,尽管也存在了法治的因素,但是由于图书馆简单的借阅业务,并不导致大量的法律问题的产生。但是,在现代技术社会中,图书馆已经成为整个法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图书馆在现代技术应用的推动下其业务已经远非传统的图书馆时代所相比。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权利保障观念,以及图书馆本身规范和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使得图书馆侵权案件发生的频率较高。当然,从整体上讲,近年来我国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实质上是一种图书馆社会转型时期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创新以及图书馆本身法律意识欠缺和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

2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类型

尽管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多种多样,但是如果对目前所发生的案件进行一番梳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寄存文献作品原件所产生的著作权侵权

寄存文献作品是图书馆馆藏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对寄存的文献作品应当贯彻著作权权利保护观念,如果管不善或者是对寄存文献作品的著作权利用不当,就会产生相应的文献作品著作权侵权纠纷问题,特别是在图书馆与寄存文献作品人之间没有订立书面的保管合同或者保管合同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图书馆侵权现象就更容易发生。这一类型,在近年来也有案件发生。

2.2入藏侵权作品所产生的著作权侵权

入藏所需作品,是图书馆馆藏职能的重要表现。但是,在这一环节,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可能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动地购买侵权作品入库。根据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图书馆虽然不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但是不得提供服务。对于入库的侵权作品,图书馆应当采取停止使用、加以封存或者直接加以销毁。这一类型的案件,现实中也有发生。因此,图书馆在采购、收藏各种类型的图书、资料入库时,应当承担注意义务,避免购买非法或者侵权的文献资料入库。

2.3图书馆馆藏开发不当所产生的著作权侵权

图书馆馆藏资源应当尽可能地加以开发利用,这本是图书馆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表现。不过,在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尤其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由于开发不当会产生相应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对自己馆藏的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复制、传播所导致的侵权纠纷,此外也包括图书馆对馆藏音像作品、软件的出租、刻录及网络传播等方面。因此,在图书馆对馆藏文献作品进行开发利用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现行法律制度的要求与约束,避免开发不当而引起侵权纠纷问题的发生。目前,在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中,这一类型的案件所占比例较高。

2.4因供应商而产生的图书馆承担侵权连带责任

在网络时代,图书馆会由于使用了未经授权的图书文献而承担侵权责任。尽管著作权侵权问题的产生,乃是由于供应商方面的问题所导致。但是,在这一类型的案件中,图书馆会作为侵权案件的被告人,大多数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应承担连带侵权责任。这一类型的案件,往往是图书馆没有解决好与供应商的授权问题,在法律层面上讲,在于图书馆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有些情况下,图书馆还有帮助供应商实施侵权行为的嫌疑。

2.5读者违法违规行为所产生的著作权侵权

这一类型的侵权纠纷在近年图书馆侵权案件总量中所占比例很高,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图书馆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读者违法违规实施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以下几种情况:读者集中超量下载数据库中的有关文献、系统整体下载文献作品、软件工具下载、服务下载、冒用他人帐号下载等。在这一类型侵权案件中,读者包括在校学生多数属于故意实施侵权行为,因为他们并非不知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也并非不知悉相应的法律规定,但是出于侥幸或者其他心理,往往会实施侵权行为。产生这一类型侵权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读者的故意或无意侵权,也有图书馆本身规章制度的不规范、不健全。但是,因为读者侵权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库会采取断开链接服务等惩罚性措施,但是图书馆也会产生承担连带责任的不利后果。

3图书馆防范著作权侵权的对策与措施

尽管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发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图书馆本身就是法治社会之中的重要构成环节。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文化事业的传播,图书馆应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不同方面完善制度建设,以防范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发生。

3.1强化法治观念和著作权权利意识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图书馆已经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一环。图书馆本身应当强化法治观念,尤其是在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应注重从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进一步树立法治的观念。应当充分认识到著作权的权利本位,保障权利人的权利,既是图书馆本身的一项义务,也是现代图书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公共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而言,还应当积极开展著作权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以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权利保护意识。1994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就著作权原则声明,认为图书馆有义务教育读者,使之能够了解现行著作权法范围内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在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所承担的文化职能进一步加强,但是,著作权保护的意识也应当进一步提升。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专家演示、情境模拟训练、法学讲座等方式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以防范著作权侵权问题的发生。对于读者来将,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法治宣传方式倡导依法阅览、下载相关文献资料,避免侵权责任的承担。

3.2完善图书馆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建设

在著作权保护方面,提升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是前提,但是更重要的将相应的观念和意识转化为有形的制度规范。目前,还有很多图书馆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这与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使图书馆以及读者都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这些制度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馆藏著作权保护制度、图书馆著作权政策、图书馆使用著作权授权协议签订制度、读者利用馆藏文献著作权保护警示规范、图书馆链接要求与规范、图书馆提供BBS服务著作权保护细则等等,要从图书馆运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都要做到有章可循,依法而行。通过完善的制度规范建设,一方面从著作权侵权纠纷产生的源头上进行制度防范,另一方面也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服务更加优质、高效。

3.3强化必要的技术机制

伴随着现代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尽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更加快速的查阅、使用文献资料提供了便利,但是也为侵权案件的发生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土壤。目前,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技术有关,因此,在防范侵权风险方面应当积极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比如,针对有些读者以超量集中方式下载、系统整体下载、超范围传播等方法违法违规使用馆藏资源的现象,图书馆可以采取相应的预警、断开链接等技术措施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避免图书馆自己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3.4完善图书馆的组织体系

在著作权保护日趋强化的社会环境下,图书馆的组织管理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有些图书馆设置了著作权图书馆员岗位,以应对不断发展的法治要求;有些图书馆则设置更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模式,其管理成员中包含法律、技术、公关、管理等各个层面的专家成员。考虑到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可以因地制宜地,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以强化对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纠纷的防范和化解。在这一方面,国外的实践值得加以借鉴。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安阳袁林袁林图书馆基础设施

图书馆基本设施建设是图书馆能够正常服务读者的基础,图书馆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1929年陶述先生提出的“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和读者”,[1]1932年杜定友先生认为图书馆有书、人和法三个要素:书是指图书及一切文化记载;人,即阅览者;法,包括设备、管理方法与管理人才。1934年刘国钧先生提出,图书馆有图书、人员、方法和设备四个要素。1957年他又提出五要素说,认为图书馆由读者、图书、领导和干部、工作方法、建筑和设备五要素组成。总之,随着人们对图书馆认识的深化,现在一般认为图书馆是由藏书、人(馆)员、读者、建筑和设备、技术方法和管理六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构成了图书馆这个发展着的有机体。由此可见,在加强袁林图书馆建设方面,馆舍建设、管理员建设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目前袁林在图书馆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不仅是给古人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呢?我们认为必须加强图书馆建设。

一、袁林图书馆馆舍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的馆舍是指它的物理空间。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馆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阅读需求而发生变化。古时候,人们建造藏书楼的目的是存放图书,因此在使用空间上和使用功能上突出“藏”的用途。建筑风格比较封闭,采光通风也较差。到了近代和现代图书馆时期,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增加,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程度加大,图书馆的建筑开始注重采光和通风,讲究藏、借、阅一体,建筑上强调大开间,讲究环境舒适等。袁林图书馆也要注意馆舍建设,在袁林现有陈列室的基础上,专门辟出一块地方,以供存放图书。建筑与设备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物质条件。馆舍建筑是图书馆工作的空间,是读者的活动场所。馆舍建筑无论是新馆的建设或旧馆的扩建与修缮,都要有利于藏书的组织和读者的利用。营造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环境,是提高图书馆效率改善和读者阅读条件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设备是图书馆开展各种活动的工具,无论是阅览台椅、书架、书柜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设备,都是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工具。从最简单的书架、阅览桌椅到传输带及其他自动化设备,从编目和借阅图书的计算机化查询、检索的网络化都离不开图书馆的技术设备。一般讲,图书馆的设备主要是指硬件方面的东西,如图书馆家具、自动化办公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图书馆的技术则主要是指软件方面的东西,如自动化办公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图书馆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的维护与操作、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等。加强图书馆技术设备的更新与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便捷,服务项目更加完善,使人们在游览了袁林,稍作休憩时,就自觉地来到袁林图书馆,进一步游览。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游客不但对袁林每个实物体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袁世凯丰富而复杂的一生。

二、袁林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馆舍和设施具备了,要使其正常运转还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服务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的管理者,是开展各项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因素。图书馆工作效率的高低、社会作用的大小,都取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所以,图书、馆舍和图书管理员是构成图书馆的最基本要素。最初的图书管理员任务就是保护图书不受潮,不被偷,不被虫蛀和不被火烧。随后,由于文化的发展,图书文献的数量,人们认为有必要对其收集的图书进行整理,按图书内容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编排,并且写出所收集图书的目录。我国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受皇帝之命,成为掌管皇家图书馆的大臣。他们两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皇家图书馆收藏的13269篇(卷)藏书的分类整理工作。他们将这些书按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等分成六类。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有人在编辑整理图书的过程中,又将清王朝收集的所有图书进行了分类编目,按经、史、子、集四大类来分编。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同样离不开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从图书采购、加工、整理,到图书的上架、流通,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去管理。即使到了数字图书馆时代也离不开图书管理人员。因此,对袁林图书馆来说,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合理的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队伍,是决定图书馆效率的关键因素。

三、袁林图书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则

为保证袁林图书馆的合理利用,正常有序开放管理,就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纪律。法规是图书馆工作正常进行的可靠保证。从古代时期的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各种法规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中国古代的四部分类法,就是对古代图书的分类规则,将浩如烟海的图书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而目前我们国家的图书分类,使用较多的是《中图法》,将各种图书分为22个大类。除了图书分类有了共同的法则,其他方面同样需要制定各种法规和标准,使图书馆的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从宏观上讲,图书馆立法是保证图书馆事业顺利发展的大法。目前,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制定出了各国的图书馆法,我国虽然还没有图书馆法出台,但是也有了一些有关的图书馆法规,如《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规程》。[2]从微观上讲,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是保证图书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如编目条例、著录标准、图书馆内部管理规定、计算机操作程序等。因此,袁林图书馆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则,保证图书馆正常有序运转。

四、袁林图书馆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的工作观念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要一切从读者的根本利益和需要出发,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把自己置身于读者之中,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满腔热情地做好读者工作。对来自读者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认真对待和研究,本馆可以解决的,予以满足;不能解决的,也应负责提供线索或做出记录,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创造条件设法解决。为做好服务工作,必须从两方面加强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为保证图书馆正常开馆,必须严肃劳动纪律,保证开放时间,严格规章制度,防止图书丢失,确保藏书安全,以及书刊的搜集补充、外借阅览、复制宣传等:二是在保证图书馆正常的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发挥优势,努力提升读者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并深化读者服务工作。选派水平较高的同志担任咨询员,推行质量与效益管理,并协调好与校内各有关部门之间,馆与系之间、馆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逐步实现各项服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把读者工作引向一个新的层次。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场所,让读者提出一些图书馆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之,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他们形成为读者服务的心态和意识,才能上不断提升袁林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季刊[m].北京:北京图书馆,2009.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5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辅导;规则

帮助基层组建图书馆(室)是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如何辅导帮助各系统单位从点到面,具体全面的组建了多个图书馆(室),在整体上力求有典型,有特色、有发展,在业务了强调新目标、新思路、新方法,是公共图书馆探索和大胆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调查研究基层图书馆(室)的组建动态

1.主动调查研究

一个地方的图书馆辅导部门在开展辅导工作前,首先要对本地区所属范围内的各行业单位需要建立的图书馆(室)进行调查研究,要掌握基层图书馆(室)的工作情况。只有主动的去调查了解掌握基层图书馆(室)的组建动态,才能更好的进行全面的辅导。公共图书馆要主动派遣有关人员与需要组建图书馆(室)的单位取得联系,密切协作,共同探讨,制定一系列统一的管理规则,让相继建立了图书馆(室)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2.向社会宣传图书馆,吸引全社会与图书馆沟通联系

注重图书馆宣传辅导工作,特别是每年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都要组织开展宣传图书馆的活动,走上街头、社区、学校、部队、农村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宣传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吸引全社会来利用图书馆,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和肩负的任务。通过主动向社会开展宣传工作,引起了有关单位领导的注意,许多单位在组建图书室前,首先想到的是到图书馆作相关咨询,让图书馆帮助组建图书馆(室)。

二、辅导基层组建图书馆(室)的具体措施

1.注重图书馆(室)设施建设

图书馆的经费、建筑、设备是图书馆建设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基层图书馆(室)普遍存在经费有限的情况。在帮助组建基层图书馆(室)过程中,辅导人员就应该与有关领导协商,建议尽可能的保证单位的图书馆(室)购书经费专列。图书馆的建筑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基层图书馆(室)的建筑多是在本单位选择一间宽敞点的房间做馆舍,一般在50o左右,图书借阅工作台、报刊阅览室同一空间,也就是在同一空间内要求有书架、阅览桌、阅览凳、阅览柜、目录柜、工作台等一套完整的设备。辅导人员在帮助组建基层图书馆(室)时,应该亲自实地考察,提出经济和美观的设计原则,既要注意合理的布局,又要充分的利用空间,充分利用设备把空间作合理的区隔,一间用来布置书架、目录柜、工作台,用来收藏各类图书资料,分编图书,办理外借手续;另一个工作空间,做读者阅览、借阅、咨询的场地。所以在帮助基层组建图书馆(室)一开始就应该要求辅导人员主动提出合理布局的建设意见,使新建的图书馆(室)的设备既投资合理,又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还兼顾到既适合现在利用,又便于将来的发展安排。

2.制定基层图书馆(室)的管理规则

基层图书馆(室)无论规模,还是藏书的数量,都远远赶不上公共图书馆。完全照搬图书馆的模式来管理图书室,那样会把图书室搞得繁锁而支离破碎。通过调查研究,最后制定了一系列即能最大限度地方便不同读者借阅图书,又能按照图书室的规范化科学管理的标准管理好藏书的规则。制定图书馆(室)的管理规则,这是新组建基层图书馆(室)首要工作,只有制定了完善的管理规则才能保证图书馆(室)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基层图书馆(室)有不同的类型,它们所具有的任务和性质都不同,业务辅导工作中必须从行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图书馆(室)的不同类型、所面对的不同读者群,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切忌一成不变。科学而完善的管理规则是图书馆(室)开展工作的保障。

3.要注重各基层图书馆(室)藏书规则和分类规则的侧重不同

在制定图书馆(室)的管理规则时,必须严格遵守图书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不能基层图书馆(室)各搞一套,各行其是,必须实行统一的原则和规范。在制定各馆(室)管理规则时各项规则基本相同,只是藏书规则和分类规则的侧重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各馆(室)面对的不同读者来决定的。

4.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管理规则

由于各系y图书室的组建时间不同,多数新建图书馆(室)的工作人员过去从未接触过的图书馆理工作,辅导人员就必须全程参与组建工作,从登录、分类、编目、著录、目录组织到图书排架,辅导人员都要一一示范,直到让新建图书馆(室)的管理人员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科学而完善的管理规则应该从图书馆工作实践中来,要注意所制定的图书室管理规定是否合适本图书室的使用,制定的管理规则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但是情况是在不断地改变,为了使管理规则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补充,才能使所制定的管理规则更加完善,图书馆(室)的管理才能更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三、辅导加强基层图书馆(室)的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管理规则

确定的管理规则是图书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基层图书馆(室)的管理经验的法定化、条例化、规范化,它是图书馆(室)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绳;它是整个图书馆(室)工作正常而有次序地进行的保证。确定后的图书馆(室)的管理规则必须用正规大字抄写陈列在图书馆(室)内提供读者看,让读者知道到了图书馆(室)必须遵守哪些条例。新建的图书馆(室)还必须张贴上各种警言幅,供读者自觉遵守。即使是今后图书馆(室)工作人员调整,新上任的管理人员凭着已经制定的本图书馆(室)的各种管理规则严格执行也能继续工作,确保管理工作前后一致。基层图书馆(室)只有严格地执行确定的各种管理规则来管理图书馆(室),才能使图书馆(室)的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才能让基层图书馆(室)的服务工作常态化。

2.开展常抓不懈的辅导工作

长期以来,各系统都出现过图书馆(室)建起容易,巩固难的情况。这就要求辅导人员对已帮助组建的基层图书馆(室)应该经常性的继续进行辅导,通过走访、电话、信函等形式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积极开展读者工作,加强图书馆宣传活动,针对各系统相继组建图书馆(室)的情况,对每一系统的图书馆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向他们讲述图书馆学基础;调查研究针对每一系统图书馆(室)共同存在的问题;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各馆(室)相互学习,交流工作经验;研究业务辅导的新目标、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基层图书馆(室)的作用。各系统图书馆(室)之间,不能彼此孤立,要经常相互联系,要逐步建成一个统一的图书馆服务网,才能相互促进,使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

四、结语

帮助基层组建图书馆(室)工作是市、县级公共图书馆重要的任务,公共图书馆辅导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交流经验,调查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帮助组建的基层图书馆(室)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才能更好地推动本地区的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权;;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2]胡春波;;服务公众职责所系[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年02期.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6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管理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部门,其管理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服务的质量。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做了相应探讨,旨在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方法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0)11-0000-01

一、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机构,面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与变化,图书馆应该怎样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高校教学,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每一个图书馆的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方法做简要的探讨。

二、高校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图书馆管理指的是对图书馆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管理模式和方法逐渐开始不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管理模式和方法上的变革和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是一样,需要进行变革、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图书馆在业务上不断拓展,原有的一些职能部门或者工作内容已然发生了变革,比如诸多的人工操作已被计算机操作代替;在采编工作中,maRC书目数据的套录弱化了编目中的著录和标引;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文献载体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加强对电子书刊、虚拟资源的编目、管理和使用;电子监控系统的广泛使用,对实体馆藏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能有助于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动态的、复合型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使图书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使用率提高,这样既有利于图书馆发挥其整体功能,使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等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又能使提高图书馆对内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最终达到充更好地为高校科研教学工作服务的管理宗旨。

三、高校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

1.简化管理层次,方便统筹协调

在简化图书馆管理层次上,首先可以尝试藏借阅一体化。藏借阅一体指的是集收藏、阅览、外借、咨询为一体,文献的布局不再强调类型而是主要按照学科、知识门类进行组织,将中外文图书、电子文献、报刊和网络资源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在一个地方就能获得同类学科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这样的一体化管理方式为读者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使得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样、速度更便捷,实现了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方法也能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其次,采编典合一的管理。将采访、编目、典藏三个部门进行合并,将各种类型文献的采集、分编、加工、送交人库以及经费管理结算、建馆藏书目数据库和书刊资产登记等工作合并为一个部门的职责。这样,会有效地促进传统文献相互之间以及与数字化文献之间的协调采编,避免购置重复,优化馆藏文献的整体结构。

2.提高图书馆馆员业务能力,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

随着数据库提供、网上征订、合作编口等服务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分编工作,图书馆传统职能部门比如采编部的职能削弱和淡化,但与此同时,以“读者第一”服务观念的增强以及读者们多元化、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需求,增加了直接面向读者服务部门的职能与工作难度,需要结合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在给读者提供所需信息的同时,通过服务解决读者在学习研究中遇到的文献检索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要求承担这些服务的馆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另外,网络资源已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现代化图书馆都比较重视对网络资源的组织、开发、整合和利用,这是体现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现代化的图书馆将购置大量的电子信息和相应的网络设备,也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在技术服务和信息资源开发以及图书馆自动化等方面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也对图书馆馆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上,需要提供馆员的业务能力,使馆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尤其是在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方面,加强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教育与培训,以及加强对信息检索系统、网络查询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建立和维护。

3.优化图书馆馆员结构,可采用轮岗制

合理的人员结构是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索。优化的图书馆队伍结构具备灵活性、专业性、适应性和低廉性等四个特性。

鉴于图书馆服务的特性,比如读者流量大、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等,在图书馆人员结构上,可以将正式馆员、临时工和学生工进行有机组合。这样可以为图书馆节省人力成本,满足不同时间的服务需要。当然,这三类人员各种有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时间。临时员工分配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整理、卫生等,以及在借阅高峰期和双休日等时段的服务工作等。学生工参与图书馆工作可以加强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实施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方针。

另外,在馆员结构上,可以有步骤地试行馆员轮岗制。如果馆员一直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虽然有利于官员们掌握本职工作、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思维容易成惯性,视野狭窄,工作技能单一以及部门之间互相不了解等等。如果馆员进行轮岗,在不同的岗位进行轮换,可以帮助馆员掌握图书馆的多种业务技能,有利于馆员开阔眼界,形成全局观念和增强协作,最终使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提高。

4.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加强业绩考核

.要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需要对馆员进行激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业绩考核等方法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业绩考核以馆员的工作成绩和技术标准为基础来赋予公平合理的待遇,并且依照统一的质量和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对推进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效率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通过分析人员结构,建立人才培养计划等,来激励馆员的工作激情。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不仅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在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精简管理层次、提高馆员能力和优化馆员结构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子寿.高职学院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和改善[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7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资源

 

0引言

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资源越来越成为学校关注的话题,人们对图书馆资源的概念和构成,也有了最初的认识,但多数人仍对图书馆及图书馆资源的含义和构成不甚明了。图书馆是学校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内容、交流思想认知的重要场合,图书馆资源是指为了资源利用而组织起来的信息集合,它实质是一种动态信息资源体系。

1图书馆与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

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一所学校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图书馆的作用不仅是对于文化知识的传递,同时也能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学校对学生素质、创新精神和思想品德培养和教育力度的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也备受关注,图书馆作为一个学生认识来源和思想交流的场合,图书馆在我国是直接面向学生认知的信息源。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图书馆在为人文发展方面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图书馆资源管理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学校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2学校图书馆资源的表现性与构成。

2.1学校图书馆资源的表现性有以下几点:(1)学校图书馆资源是为图书馆存在并被利用的,任何资源失去了可用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学校图书馆资源具有可利用性。(2)学校图书馆资源各构成要素组成了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说学校图书馆也具有不可分割性。(3)学校图书馆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决定了学校图书馆资源内部联系的特性,所以说它同时也具有联系性。(4)学校图书馆资源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资源的更新与时俱进,正如图书馆资源从诞生之日发展到今日,其内涵和外延正逐步扩大一样,所以说学校图书馆资源更具有发展性。

2.2学校图书馆资源的构成。。学校图书馆资源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信息资源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与设施资源方面。这种说法也是现今比较大众的说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可以比较准确地囊括上述多种构成,即在三个大资源下再细分种属小资源,形成一个分类体系。

上述多种要素从系统要素的相关效应来分析,已逻辑地包含在三大资源中,具体分析如下:

(2.2.1) 信息资源学校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含义包括学校图书馆可供利用的所有信息,可分为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是指学校图书馆内所收藏的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服务的各类信息资源,它又包括印刷型与电子型;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存在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并以联机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包括静态的文献数字化信息和动态的社会信息。近年有人将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分为现实馆藏、虚拟馆藏,这也是对新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理论的发展。现实馆藏指本馆的文献资源,等同于上述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虚拟馆藏广义上等同于网络信息资源,狭义上则指各馆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类型、特点等具体情况并经过认真筛选与组织的网络信息资源。。

(2.2.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含义包括学校图书馆各种人员及由人衍生出的管理方法,可分为图书馆员、读者资源,其中图书馆员资源又逻辑包括了图书馆理论和方法、图书馆政策和法规、技术资源,因为这些资源是图书馆员的智力结晶。狭义上的人力资源仅指图书馆员,近年来有关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大都从狭义的人力资源的定义上来论述的,很少把图书馆员以外的读者资源纳入到人力资源的研究范围中。实质上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将为图书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2.3) 设施资源这个用词比较妥当,虽与设备资源只一字之差,但其范围要大于设备资源,包括馆舍、设备、用品。其中的设备是主要资源,其又可分为传统设备(如书架、阅览桌椅等)和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等),有人将现代化设备称之为信息设施,包括自动化系统、网络,在这里技术与设备已融合在一起,所以有不少人称之为技术设备资源,但从理论上讲,技术与设备应分属于不同的资源范畴。设施资源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现代化设备的配置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志,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建设。

3怎样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学校图书馆服务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真正树立“学生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全方位地了解、关注学生的感受、需求,在工作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把方便学生、满足学生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工作要以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判断基准。以此不断推进学校图书馆发展,进而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为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的公共社区,安静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公共道德,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关系。一旦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将来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三大资源正逐步融合,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迅猛,学校图书馆资源走向集成化,例如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其硬件、软件、数据库缺一不可,虽从理论上分析分属于三大资源,但它已实现了各类资源的重新整合。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图书馆资源的联系性,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图书馆各类资源的配置不能有所偏废。

当然,对于图书馆资源构成的分析中,具体资源的名称还有待研讨,但总体的内涵框架应该是明确的。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学校图书馆资源体系,以便更好地研究各类资源的开发管理以及相互间的优化配置,更好的促进学校图书馆的建设。

4结语

总之,未来的学校图书馆应当是资源型、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学校图书馆应当具备组织管理和传播各种各样现代化信息的能力,而学校图书馆自动化作为图书馆的发展阶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发展学校图书馆的过程中,要紧跟图书馆发展形势,积极吸收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技术、方法与管理模式和经验,为学校图书馆的更好发展,实现学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继红,孟雪梅.图书馆资源管理科学化.情报科学,2001,(7)

2、孟雪梅,刘岩芳.图书馆资源运行方式及支撑理论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1,(3)

3、孟雪梅,王友翠,孙扬民.图书馆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宏观调控.现代情报,2001,(5)

4、四川省图书馆文献建设委员会.论图书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四川图书馆学报,2001,(5)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发展飞快的今天,人们还是热衷于泡图书馆,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书籍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得以保存记录的装置,然而现如今的图书馆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存放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使得图书馆除了对人类文化的积淀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图书馆的管理与使用。众所周知,图书馆的书籍信息,馆藏信息以及读者信息,这些数据都是巨大的,对于图书馆管理员来说理清这些数据是一项无比艰难的工作。管理员的低效率工作对于读者来说会耗费大多数时间,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立便应运而生了。

1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图书馆信息管理现状及问题

1.1.1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传统现象分析

伴随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与覆盖,我国各项领域都有了全新的发展,值得一提地是,在文化领域的管理方式也日益严谨化发展,因此导致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图书馆的发展了,它存在的问题对于图书馆的发展以及读者的阅读方式都起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1.1.2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图书馆信息管理模式采用的都是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而有很多的管理人员认识不足,网络技术不高,且,有大一部分人员还在受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的约束,因此不能有效的进行公共信息共享,从而阻碍了图书馆各个系统资源的整合;第二,在对于公共型信息的管理和传播欠缺专业化和专门化的发展方向中,由于传播力度不强,导致图书馆资源的过剩与需求的无法满足形成强烈的矛盾,就比如在上述中说到的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由于力度的不够。

2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必要性

信息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向读者提供了比传统图书馆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它与我国科技的发展相依相伴,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创新,巩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处于困境的图书馆带来了无限的光明与希望,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保障体系,它的出现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标志。信息化图书馆成为时代标志,是具有必然性的,人类在工作,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传统的图书馆是建立于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成为向现代化模式迈进的出发点,历来担任着为人类传播知识的重要角色,是人类从古至今也无法缺少的关键设置。而新的信息管理模式是与当代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图书馆里不仅只有文字印书,还有更多的音频,视频,多媒体藏品,它的发展也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全面化,让读者们听到图书馆三个字,不单单只会想到那些堆积如山的书籍,还会有更加现代化的知识媒介,其知识的规模也是不可小觑的,围绕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立起来的研究机构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知识积淀与传播的中心,现在化图书馆的建立必须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信息化图书馆的建立是国家信息资源建立的关键,我们可以说它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关键。

3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趋势

3.1强化信息管理意识

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经济是深化,各种抖索引擎应运而生,这些结果都是现在网络工具的普及与开发的必然结果,因此强化信息管理成为当前发展趋势。信息管理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有着很大影响,其特点就是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特征是开放,共享,协作,让顾客能够更好地利用,享受图书馆带来的便捷。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图书馆的馆藏率,另一方面为顾客提供到了更加丰富的文献。

3.2云计算

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百度百科中也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这种系统的引入在根本上解决了一些顾客的忧虑,在顾客看来,图书馆是一个积淀知识的地方,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机制,若是在这方面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时间久了对于顾客来说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出现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新机遇,由于高端管理系统的价格较高,因此很难普及到用户生活中,云计算给双方都带来了机会,缴少量费用,便可享受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做到了为顾客服务的管理理念。

3.3数据驱动管理

为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模式,采取数据驱动管理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图书管理者为提高参考依据以及促进了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效率,会加强对数据驱动的管理,一方面促进了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数据获取了有价值的数据,因此,当代图书馆管理模式中,数据驱动的管理成为了提高效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读者借阅的书籍数据,发现读者阅读兴趣,以及习惯,从而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通过分析数据资源的下载,可以充分了解所有读者的阅读情况,以此来有针对性地对读者提供帮助,这里也不难看出为顾客服务理念的逐渐深入。

3.4整合服务体系的评价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逐渐完善起来,在服务评价方面应用了先进的整合服务体系评价,用这种模式来监督图书馆各项信息服务情况,为管理者提供服务报告情况,促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调整,为顾客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为图书馆的管理起到充足的作用。

4小结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开业与读者服务的基础,在网络社会的今天,图书馆管理系统模式必须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采取新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去运行,强化信息管理意识,采用云计算,采取数据系统的管理,以及服务体系评价的实施,在这些趋势的引领下,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与为顾客服务的至上理念。

【参考文献】

[1]吕光远.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提高的战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3,12:76-77.

[2]吕光远.基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与研究任务[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205-206.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9

StudyontheCopyrightissuesinvolvedintheContentsofLibraryRegulationsinChina

abstractintheprocessofregulatingtheknowledgeandinformationdisseminationandutilizationactivities,thecontentsofrelevantlibraryregulationsprovisionswillbeinvolvedinthecopyrightissues,concerningdigitalresourcesdevelopment,documentcopyinganddeliveryservices,remoteinformationservices,audiovisualproductsandelectronicpublicationsrentalservicesandtranslationservices.SomecountermeasuresareputforwardforthecopyrightissuesinlibrariesofChina,includingimprovinglibrary-relatedclausesincopyrightlawbasedontheinternationalexperiences,promotingthelibraryservicesthroughlibrarylawsandlibrariestakingthemosteffectivecopyrightmanagementmeasures.

Keywordslibraryregulations;copyrightlaw;fairuse;revisionsuggestions

1引言

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信息资源的枢纽,在保障社会信息公平获取利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图书馆事业、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障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图书馆法是必不可少的。它规范了与图书馆有关的各项活动的实施,为公众获取知识信息、享受文化服务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图书馆在按照图书馆法规的规定,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时,经常会受到著作权法的制约:图书馆法与著作权法,都涉及调整信息传播、利用等环节的法律关系,二者有一定的交叉,尤其是随着数字化、网络环境的发展,二者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更加明显。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图书馆难以完成相应的功能目标,既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又制约了公众信息获取利用权利的实现。因此,研究图书馆法规条款内容涉及的著作权问题,为相关立法及图书馆著作权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图书馆立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深圳、湖北、北京等省市相继出台了地方性图书馆管理条例或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地图书馆的发展路径,对图书馆需要实现的功能提出了相应要求。本文收集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1997,2015年修正)、《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1997)、《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2000)、《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2001)、《北京市图书馆条例》(2002)、《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2)、《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3)、《乌鲁木齐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8)、《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9)、《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2013)、《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2015)等共12份地方性图书馆法规作为研究对象。

200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工作全面启动,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这份法律草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也将其纳入研究范围。2011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2012年在我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时采用的评估标准、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等对图书馆的业务活动有较多规范,也非常具有权威性,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本文将其纳为考察对象。

本文对收集的图书馆法规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主要从法规文件规定的图书馆业务环节入手,分析其中涉及的著作权问题。

2图书馆法规条款规定业务环节所涉著作权问题

2.1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信息资源成为社会主流信息载体类型,人们的信息利用行为特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工作领域。我国现行图书馆法规文件中,涉及了多种类型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方式。

2.1.1数字资源采购

通过市场采购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首要途径。与纸质文献不同,数字信息资源载体和内容可以分离的特征导致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能够分割,数字出版商的销售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很多情况下通过“订购―访问”方式,仅授予图书馆对内容的使用权,增强了出版商的资源控制能力。

我国图书馆法规中关注了这种新的资源采购方式。《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条规定:“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图书馆应当不断完善、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入藏文献信息资料应当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

在购买数字资源使用权的模式下,图书馆界必须要关注资源的长期可获得性,避免出现资源停购后一无所有的状况。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经过测评,于2006年停止订购proQuest-aBi数据库,但因在该订购期限内签订的许可协议中未能清楚界定订购期内数据备份权利和订购终止后已订购资源的备份和长期使用问题,结果导致图书馆未能获得已订购资源的长期使用权[1]。2015年9月,我国78家文献信息机构发起签署的《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共同声明》提出,长期保存权利是图书馆通过采购获得的知识内容利用权利的自然部分,图书馆拥有对所采购数字文献资源合理的存档权、处理权和服务权,应要求资源提供者在采购合同中明确承认采购方对所采购资源的长期保存权利并明确说明资源提供者支持采购方对所采购资源进行长期保存的义务[2]。很多情况下,图书馆对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权利的争取需要借助集团采购、国家保存等方式实现。

2.1.2虚拟馆藏建设

《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图书馆应当积极采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自动化管理技术,有步骤地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不断拓展虚拟馆藏资源。”《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中有与该条一致的表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条提出的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第一项即为“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第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整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形成网上统一的馆藏体系。”

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内涵还缺少精确定义,但总体而言主要包括两大类:(1)图书馆通过签约付费,可远程登录、在线利用的数据库资源;(2)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及馆藏发展需要,搜索、选择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下载存储到本馆或本地网络,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或者链接到图书馆网页上的网络信息资源[3]。第一种类型的虚拟馆藏在上文中已经讨论过,对于第二种类型的虚拟馆藏资源,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的建设:根据特定目标,对有关网站网页进行搜索收集,对核实后的网址进行合理组织,使之能够提供检索、浏览和链接的信息集合[4]。《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八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网络条件,积极开展……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这种网络信息资源导引服务就是虚拟馆藏建设的体现。

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是对网络信息进行有序化的过程,便利用户的资源获取利用。在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链接方式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揭示。在建设过程中,图书馆需要注意链接设置方式,一般应指向网络信息所在的页面,避免深度链接产生直接在图书馆网站上展示被链接内容的效果,导致对原作品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这一点在“北京三面向版权有限公司与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上诉案”的判决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2.1.3自建数字资源

近些年来,数字资源采购呈现同质化,自建资源成为图书馆重点建设的内容,也是最能体现机构特色的资源[5]。《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一条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要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提出:“公共图书馆要统一组织、协调、分工、合作,加速馆藏各类联合目录数据库及广西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中心馆应当建立全市统一的通用数字信息资源库,对数字信息资源与传统载体资源进行整合,为全市公共图书馆用户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区域总馆可以建设具有本区域特色内容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区域总馆建设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应当在中心馆网站建立链接。”

在《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多处涉及自建数字资源的指标项(见表1),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活动的开展。

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的主要形式是特色数据库,其建设方式主要包括:原创数字资源建设(如图书馆自制视频资源)、馆藏纸本文献的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等。原创数字资源的著作权主体是图书馆本身,其他两种情况则涉及相对复杂的著作权问题。

(1)馆藏数字化:将纸质文献数字化,是典型的复制行为。除已过著作权保护期、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外,图书馆是否可以对馆藏纸本文献进行数字化?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图书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应当是已经损毁或者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或者其存储格式已经过时,并且在市场上无法购买或者只能以明显高于标定的价格购买的作品。”以上法规条文对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复制活动的适用目的和客体都进行了严格限制。在不符合以上要求的条件下,对馆藏作品进行数字化需要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有研究者应用美国著作权法中提出的“合理使用四原则”对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过程中的数字化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图书馆属于公益性机构,为了支持教学研究目的,对已发表作品进行数字化,在不影响作品潜在市场或价值时,属于合理使用,是非侵权行为[6]。这种理解以“教学研究”目的为切入点,力图为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寻找法律依据。

美国近年的判例反映了拓展数字化复制合理使用范围的趋势。2012年10月,在美国作家协会诉Hathitrust一案中,对图书馆合作建设的机构库Hathitrust未经授权全文扫描仍受著作权保护的图书并提供检索利用的行为,纽约南部地区法院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尽管我承认这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先例的,但我确信它们受到合理使用的保护。我不能想象一个关于合理使用的定义将不包括对作品的转化性(transformative)使用,并且要求我终止这种对科学进步和艺术创造带来无价贡献的行为。”[7]

2014年6月,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法官进一步提出,Hathitrust仅对数字化后的文献提供全文检索的利用方式,只是为了定位数字化图书中某一具体单词、短语的位置,并不提供用户浏览其检索图书的任何部分,没有增加流通中任何新的、人类可读的图书复本,不会对作品现在或潜在的市场带来任何危害。至于对作品实施了整体数字化,法官认为多少比例的著作权作品数字化可以被视为合理使用没有绝对的规则,可允许的复制数量可以根据利用的目的和特征而变化,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复制整份作品[8]。

2015年10月,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对美国作家协会诉Google公司一案的判决中裁定,Google未经授权对版权作品的数字化、提供检索功能、展示作品片段,是非侵权的合理使用。这种复制的目的具有高度转化性,文本的公开展示是有限的,并没有构成对原作品市场的显著替代[9]。

美国对受著作权保护作品数字化行为更加宽容的态势显示了数字时代合理使用规则的适当延伸,为借助新手段促进知识信息资源更加便利的发现、利用创造了条件。这种动向应引起我国立法、司法界的关注。

(2)网络资源采集:在数字时代,网络上存在有大量公开信息资源,许多资源的价值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图书馆下载、采集具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有利于对生命周期短暂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保存和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当遵循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需要采集和保存网络信息资源”。《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馆藏基础,确定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原则,系统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和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逐步形成馆藏特色。”

有观点认为下载是明显的复制行为,未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图书馆不能将网上信息下载到本地服务器中[10]。若图书馆未经许可将网络上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或作品片段下载到本地,进行编辑整理,建立数据库,实际上是在行使汇编权,将构成对著作权人汇编权的侵犯[11]。根据目前我国的著作权法律规定,图书馆在采集网络信息资源时,应注意选择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资源、采用“知识共享(CreativeCommons)”许可协议的资源等,避免侵权风险。

为了有效保存网络信息资源,法国、英国、日本、丹麦、芬兰、新西兰等国在立法中(图书馆法、法定呈缴法等),都赋予本国呈缴本图书馆可以不经授权对本国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收割的权利[12],这也成为数字环境下法定呈缴制度实施方式的变化趋势,是国际上数字信息资源保存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如2012年6月,修订后的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法》公布。新法律授权国立国会图书馆可以主动采集网络出版物资源,也可以要求相关责任主体向国立国会图书馆呈缴网络出版物资料[13]。为了能够更有效地保存国家数字文化遗产,我国的立法需要对这种变化趋势做出及时反应。

2.2文献复制与传递服务

2.2.1文献复制服务

在各地方图书馆法规中,虽然术语有差别,大多提到了图书馆提供文献复制服务,如《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提出为读者提供“复印书刊资料”服务;《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中是“复制文献资料”服务;《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中使用了“复印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中则是“文献复制”服务。

复制权是著作权权利体系的基础,著作权人利益的实现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各类型复制行为的开展。图书馆开展文献复制服务,是否会落入著作权人专有权利的控制范围?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为图书馆提供的复制权豁免范围非常有限,复制的目的局限在“陈列或保存版本需要”,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包括向读者提供文献复制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对作品的复制,大都是满足读者需求的复制[14],因此并不适用于该项合理使用要求的情形。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合理使用条款还包括“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对于我国图书馆开展的文献复制服务,研究者大多指出,这是应读者个人出于合理使用目的的要求而复制,应属于合理使用范围,但也有学者提出“读者个人的合理使用行为并不能必然推导出图书馆为其复制的行为亦为合理使用,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条款不可能在主体转换的情形下依然适用”[1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调研发现,有93个国家的著作权法中规定了图书馆可以为教学或研究目的开展复制的豁免权[16]。我国需要将这种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普及的条款引入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规定中。

2.2.2文献传递服务

为了提升服务效率和资源保障能力,我国图书馆法规中普遍关注了资源共享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全文中有4条涉及了资源共享内容,将“与其他图书馆及文化教育机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地方文化发展”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12份地方图书馆法规中,除《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外,其他法规的条款中都提到了图书馆资源共享,如《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逐步实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第十七条提出“实现全省图书馆资源共享”。《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健全服务制度……搞好与其他各类图书馆的协作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标准》中也都有类似表述。

文献传递是图书馆之间开展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方式,也是当前许多图书馆广泛开展的业务。《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对“文献传递”的界定是:“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为本地或异地的读者直接提供所需原本文献和复制文献的服务形式”。《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公共图书馆之间以及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各种类型图书馆之间应当通过馆际互借、通借通还、联合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形式实现共享资源的联合服务。”《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组建图书馆联盟或者其他方式,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学与专业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开放数字资源库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与联合服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八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网络条件,积极开展……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文献传递服务的实施过程是图书馆对有利用需求的文献制作纸本或数字复制件,通过邮寄、传真或网络传递等方式提供给文献请求馆,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而从前文对我国现阶段著作权法中有关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条款来看,还没有涉及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图书馆如果想为文献传递服务找到法律支持,依然只能以“为读者个人学习研究目的”、“为课堂教学或科研目的”的条款作为依据。

从国际上的著作权立法来看,一些国家的著作权法中包含了图书馆为文献传递目的而复制作品的合理使用条款(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7],可以为我国著作权法完善提供参考。

2.3远程信息服务

互联网环境为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创造了更有利条件。图书馆应用技术手段,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读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图书馆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书目检索、参考咨询、文献提供等远程网络信息服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积极推广纸质文献开架借阅、电子资源上网服务。”《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利用互联网、个人通讯终端等信息技术和载体提供远程网络信息服务……”《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中,将“数字资源的情况”、“可远程访问数字资源占数字资源总量的比例”等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

我国著作权法将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一项基本著作权权利类型加以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图书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意味着图书馆仅能在馆舍范围内向用户提供数字信息服务,这与以上法规文件中提出的远程信息服务目标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阶段国际上对图书馆网络传播著作权豁免的要求非常严格。据调研,目前多数国家现行著作权法律均没有专门规定适用主体明确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一些国家著作权法中对图书馆作为可适用主体而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往往只适用图书馆在馆舍内利用安装在本馆的计算机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总体来看,国际上著作权法律对图书馆可适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规定相当狭窄,甚至是缺失的[18]。这使得图书馆利用各种新媒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受到了极大制约。

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形发生变化的难度非常大。在缺少著作权法支持的情况下,图书馆为了实现提供远程服务的目标,需要根据民法领域的约定优先原则,在资源采购过程中,通过合同的条款,解决为用户提供远程服务的问题。

2.4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出租服务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租权是指著作权人“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此外,“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第四十二条)。

因此对于图书馆馆藏中的音像出版物、计算机软件等资源类型,如果进行有偿外借,其行为就会受到权利人出租权的控制。我国现阶段的地方图书馆法规中涉及了以上类型馆藏的出租服务。如《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收集专题信息,编写参考资料,提供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借阅服务或者进行代查、代译、复印书刊资料等工作时,可以适当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市文广影视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另行规定。”《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等都有类似的规定。

虽然从条款内容上看,图书馆提供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出租服务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但这种收取服务费的方式也会产生侵犯权利人出租权的风险。

2.5翻译服务

在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借阅服务的条款中,也都提到了“代译”服务。这种服务项目的开展会受到作者翻译权的控制。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享有的“翻译权”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使用费。图书馆是否为该项合理使用情形的适用主体,还缺少明确界定。

为用户提供翻译服务是国际图书馆界正在争取的权利豁免内容,国际图联(iFLa)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与图书馆和档案馆有关的著作权权限制与例外条约建议稿》中,在争取的图书馆著作权权利豁免类型中,就包括了翻译相关作品和材料的权利[19]。

从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代译服务并不是图书馆开展的重要服务方式。因此,图书馆法规可以回避该问题,暂不考虑将其纳入法律的规范范围,如2013年制定的《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2015年制定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中已没有“代译”服务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没有涉及。

3对我国图书馆著作权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考

3.1借鉴国际经验,完善著作权法中的图书馆条款

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条款是图书馆业务开展的最可靠依据,对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而设的公益设施,若离开了对著作权作品的“合理使用”,则其功能的发挥几乎沦为空谈[20]。

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体系中,以图书馆作为适用主体的合理使用条款非常少,导致图书馆开展服务过程中,存在诸多法律不确定性,有产生侵权的风险,使图书馆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著作权法通过赋予作者一定范围的专有性权利,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实现保护著作权人利益和保障公众获取利用信息权利之间的平衡,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这一点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正如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罗伯特?达恩顿教授所指出,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鼓励求知行为,使人人享有知识[21]。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知识信息需求,我国需要借鉴国际上图书馆合理使用条款的立法经验,丰富相关内容,将主要的合理使用情形以适当方式纳入到著作权法律体系中。

此外,除了将合理使用的情形逐条列出,我国还需借鉴美国“要素主义”的合理使用立法模式,以若干标准作为合理使用具体规则缺失时的判断依据,以减轻法律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带来的影响。图书馆开展的业务活动,如果其行为本身并没有违反著作权法的原则和精神,应给予其更多的法律空间。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常造成法律的缺位,国外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修法速度都大大加快。为了防止和纠正社会博弈在扭曲了的权力结构中形成过于严格的著作权制度,必须保证立法程序的公正性,保障那些权益可能受到立法结果影响的人有充分的机会和有效的途径富有意义地参与立法过程[22]。这也要求图书馆界更积极参与相关立法工作,从图书馆角度,代表社会公众利益,提出合理建议,争取应有权益,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和用户需求的满足创造更有利的法律环境。

3.2通过图书馆法条款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开展

图书馆的公共性和知识产权的私有性历来存在着一定冲突,这一点在法律上也有所体现。著作权法是以保护版权所有人利益为核心,而图书馆法则涉及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秩序,是发展与保护图书馆事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属行政法范畴。著作权法与图书馆法分别保护作品作者的权利与作品使用者,二者立法目标各异[23]。

图书馆法的相关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对著作权人私人权利扩张趋势的一种制约,二者在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冲突的情况。由于法律位阶的不同,《立法法》规定了不同类型法律规范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是一项基本的冲突解决规则[24]。我国现阶段还缺少国家层面的图书馆法律,现有图书馆法规的法律位阶较低,所以在探讨图书馆著作权问题的解决方面还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图书馆界需要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实施,为图书馆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我国图书馆学界专家曾提出,在明确公共图书馆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公共图书馆法要在知识产权方面赋予公共图书馆更多合理使用的权利[25]。但在《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立法进程中,目前形成的共识是,公共文化提供服务过程中涉及的著作权问题不纳入这两部法律规范的范畴,纳入著作权法的框架统筹解决[26]。而现阶段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著作权修订过程中,对图书馆界的呼声回应极其有限[27]。

笔者认为,在现实的立法环境下,可以积极利用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机会,以规定图书馆服务目标、类型的方式,为图书馆著作权问题的解决争取空间。图书馆专门法首先需要规范图书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必须实现资源共享和馆际合作,图书馆拥有基于宪法的收集资料和提供资料的自由权利,承担着保障利用者权利实现的义务[28]。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体系还存在诸多缺失、模糊之处,使图书馆的相关业务活动处于不确定状态。在不产生直接冲突的情况下,图书馆法中确定相关的服务(如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采集等)条款,为图书馆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支持,在尊重作者著作权的同时,保证社会信息需求的满足。

3.3图书馆界需要采取最有利的著作权管理措施

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著作权管理问题。正如肯尼思?D?克鲁斯(KennethD.Crews)所提出,图书馆员必须领会作为权利所有人和使用者的权利,识别法律允许的行为,并寻求最能促进作为教师、学习者和信息专家目标的著作权策略,如果我们不能以对我们有利的方式管理著作权,我们就会失去实现我们教育和研究使命的宝贵机会[29]。

为了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高效开展,为用户争取更多权利,在深刻理解著作权法相关规则的基础上,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使图书馆的业务能够更加顺利开展。如仅提供复印设备,由读者自助完成文献复印过程,图书馆较少直接参与到文献复制活动中,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复制侵权风险。提供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出借时,不收取费用,避免造成对作者出租权的侵犯。在自建数据库过程中,对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更多地发挥资源揭示、引导功能,避免直接的资源、传播行为带来的侵权风险。在资源采购合同谈判过程中,明确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范围、方式,争取能够通过在线、移动网络等途径,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远程信息服务。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篇10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1986-2011年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案例研究文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馆知识产权四大领域。

>>【关键词】

案例研究法图书馆学聚类分析

1引言

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实证研究方法,它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发现问题(motivation)、启发灵感(inspiration)和解释说明(illustration)[1]。因此,早在1986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王忠民教授,在其文章《图书馆学案例分析方法》中指出:“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除了能增强图书馆学理论对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之外,还有两个突出优点:第一,应用案例分析方法可以节约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以方便研究工作。第二,案例分析方法有助于改变当前在图书馆界流行的那种奢谈理论,不重应用的学风”[2]。由此可知,案例研究法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来说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我国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但基本都是从评述案例研究法的角度出发的,对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做归纳的还很少。因为,案例研究文献是通过分析案例来解决问题的,它本身包含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案例和有针对性的、切实的对策和建议。因此,笔者认为如果采用合理的方法对这些案例研究文献进行总体的归纳分析,一方面可以引导读者对我国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另一面也可为图书馆彼此间增进交流和分享经验提供有用的信息。笔者在下文中,将会从文献总体分布、引用国外案例文献分布及研究主题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分析。

2数据来源

本文所收集的数据出自于CnKi数据库,由于考虑到数据库对2012年数据收录的不完全,因此,笔者将时间段设为1986-2011年之间。具体操作是:进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页面,编辑检索表达式(“主题”=“案例”and“图书馆”)or(“个案”and“图书馆”),匹配方式为“精确”,共收集到1530篇文献。然后,剔除有关研究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法的文献、一部分非研究性文献(如报纸、年鉴等)以及一些内容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后,得到运用案例研究法解决图书馆学领域内问题的研究性文献994篇,其中有博士论文9篇、硕士论文138篇,共占13.88%。从这点看,案例研究法受到了我国图书馆学高学历研究人员的重视。

3文献分布分析

3.1文献总体分布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1986年王忠民教授提出图书馆学案例分析方法以后,并没有很快引起较大的反响,2002年之后,相关文献量才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在2006之后,文献量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

图11986-2011年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从以上文献总体分布分析来看,今后图书馆学中的案例研究文献每年还会逐步增长。

3.2引用国外案例文献分布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每年引用国外案例的文献量都呈递增状态。并且经计算,1986-2011年引用国外案例的总文献占到所有案例文献总量的14.78%。以上分析,一方面说明我国图书馆学者的素质越来越高;另一方也说明图书馆学者的国际化意识越来越强,能够以较强的职业素养快速捕捉到国外的先进案例,从而推动我国图书馆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图21986-2011年引用国外案例文献年代分布

4主题分析

4.1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笔者运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系数据挖掘课题组开发的BiComS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对检索到的968篇案例研究文献进行了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首先,文中将词频≥8的关键词定为高频关键词,共有34个,如表1所示:

表1案例研究文献高频词统计

然后,对表1所列高频词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最后形成了一个35×35的共词矩阵,如表2所示:

表2案例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

共词矩阵对角线上的数据为该词出现的频次,非对角线上的数据为相对应两词的共现频次。如关键词“信息服务”与“图书馆”共现9次,说明这两个词同时在4篇论文中出现;换言之,有4篇论文的关键词中同时标有上述两个词。为消除出现频次悬殊造成的影响,用ochiia系统将共词矩阵转换成相关矩阵。具体方法是将共词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除以与之相关的两个词的总出现频次的开方的积,即a、B两词的ochiia系数=(a、B两词同出现的次数)/(*),结果如表3所示[3]:

表3案例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相关矩阵(部分)

为了消除非对角线上0过多的现象,以方便进一步处理,用1与全部矩阵上的数据相减,得到表示两词间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如表4所示:

表4案例研究文献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4.2聚类分析

笔者将以上得到的相异矩阵输入SpSS中,通过选用组间联接聚类方法,最后的聚类树状图如图3所示:

图3案例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其中纵轴的数字代表的是表2中关键词的序号,横轴的数字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如果两个关键词在越短的距离内聚集到一起,说明它们关系越密切。如图3中的22号关键词(数字参考咨询)与33号关键词(虚拟参考咨询)是在所有关键词中关系最密切的一对,且它们与17号关键词(服务模式)聚为一类。因此,根据图3可将近年来案例研究文献的主题划分为10类,它们分别是:①服务模式、数字参考咨询、虚拟参考咨询;②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图书馆服务、信息资源;③图书馆联盟、模式、服务;④知识产权、数字化、知识共享;⑤信息服务、企业、公共图书馆;⑥电子资源、数字资源、案例分析;⑦图书馆管理、危机管理;⑧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知识管理、图书馆、案例、案例研究;⑨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参考咨询、网络环境、读者服务;⑩数字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

那么相应地,可以发现,如果将这十10类主题进一步划分的话,它们分别隶属于:图书馆服务领域(第1类、第2类、第3类、第5类、第8类、第9类),图书馆知识产权领域(第4类),图书馆资源建设领域(第6类),图书馆管理领域(第7类)四大领域。除这些热点应用领域之外,结合文献分析,还可发现,在图书馆建设、流通部分业务和采编业务外包、中西图书馆学交流、图书馆总分馆制等多方面也有相应的案例研究。

4.3主题分析

通过上述文献总体分布分析、引用国外案例文献分布分析、高频关键词分析、聚类分析及相关文献分析,可知,案例研究法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当中,这些文献中的案例不但有效地指导着我国图书馆的实际工作,而且还为图书馆教学案例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1图书馆服务领域

通过对这部分的分析,可看到图书馆实现了从传统服务到传统与数字化服务相结合的转变、从大众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从无视读者信息获知权到图书馆开始维护公众信息获知权以及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平等获取信息之权利的转变。具体内容如下:

作为传统服务的公益性讲座服务,受到了部分学者的特别关注。镇江市图书馆社会工作部主管金炜对镇江市图书馆公益讲座的三个成功案例进行了剖析,对中小型公共馆开展公益讲座提出了切实的建议[4]。另外,朱开忠也以安徽家谱讲座为例,指出“图书馆讲座工作大有可为”[5]。

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数字化服务、知识服务以及图书馆自助服务、图书馆主题式增值服务、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服务等问题近10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关注和进展,同时积聚了最大量的案例研究文献。其中不乏一些创新之举。如汪建中以南岸学院图书馆应用SmS(shortmessageservice)开展文献咨询服务为例,研究比较了图书馆向读者发送电子邮件、在线聊天与发短信服务(SmS)各自的长处与不足之后,认为SmS文献咨询服务最适合学生的需求,而且其成本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6]。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部副研究馆员姚飞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为案例,阐述了图书馆服务与社交网络整合的具体实践,从而开辟了一种主动服务的新模式――社交网络模式[7]。另外,像建立基于镜像服务器的电子期刊服务模式、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图书馆为企业服务等也有相关案例文章。

个性化服务的突起。随着“以人文本”理念的深入贯彻,个性化服务成为了各馆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案例也不乏其数。但最引人注意的是,最近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个性化的私人图书馆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作者马艳霞对北京“皮卡书屋”、郑州“绘本taXi”、北京“书飞网”、成都“哈里爷爷读书汇”这4个私人图书馆的个性化运作和独特的服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8]。

图书馆对读者信息获知权的重视。以往,由于图书馆重藏轻用的观念、资源垄断的意识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缺乏,限制了公众信息权益的获得[9]。如今,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一站式、集成的服务[10],重视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发展,关注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等,以此来维护读者信息获得权益。

4.3.2图书馆资源建设领域

这部分的案例文献多以分析高校图书馆中文和外文的期刊文献建设为主。主要内容有:杨毅在《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一文中从电子资源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引进原则、电子资源的优势、配套信息服务及使用效果等几个方面总体分析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取得的成果;在中文期刊采选方面:秦明指出,应采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指导图书馆期刊的采选工作,但又由于《总览》的更新速度相对于出版时间具有滞后性,因此,除了以《总览》中的核心期刊作为参考依据,还应结合其他的相关工具,如《统计源期刊》、《科学引文源刊》、《社科引文源刊》等,并关注各类期刊的动态以及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全面、有效地搞好采选工作,确保读者对期刊文献信息的利用[11];在外文期刊的采选方面,周晓欧提出图书馆应借助于文献资源的使用统计分析来衡量资源利用率,这对于资源采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在其文章《SDoL数据库的使用评估―――东华大学图书馆使用案例研究》中,从全文下载量、零下载量期刊情况、纸质期刊在数据库中的使用情况、单篇成本、用户群的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对东华大学图书馆elsevierSDoL数据库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读者使用该数据库的整体情况,为图书馆电子资源订购提供有效依据。除此之外,江杭生还探讨了从学科结构的角度优化调整馆藏外文电子资源的潜在依据和问题。

另外,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制定、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优化配置检索以及视频资源建设等方面,也都有具体的案例研究。

4.3.3图书馆管理领域

图书馆管理是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人力、财金、物质资源,通过计划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图书馆目标的活动”[12]。在这部分案例研究文献中,主要受关注的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和危机管理。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传统图书馆的业务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对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开发和管理就成为了学者重点关注的焦点。胡芳以国外众多图书馆对馆员职业生涯管理为案例,为我国图书馆职业生涯管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另外,还有学者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如王蕾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个案研究――以新疆大学图书馆为例》、张祺的《浅议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燕山大学图书馆个案分析》等文章。

图书馆危机管理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图书馆经费危机。鉴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图书馆如果只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已不足以维持其自身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有的学者用案例研究了文化事业单位的产业化经营,还有的案例研究了民间资本的介入。②图书馆人才危机。王世伟认为中国图书馆界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的一轮新馆建设高潮之后,近年来又兴起了二期工程与新馆建设的新一轮高潮,令人为之振奋,但伴随而来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核心人才的紧缺。他指出人才问题必须通过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予以解决[13]。③资源危机。资源危机造成的某些重要文献缺失、损毁,将给图书馆带来长久的不利影响[14],例如“巴金赠书流失事件”。作者燕辉对“巴金赠书流失事件”中的国家图书馆危机管理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④服务危机。它是目前我国国内图书馆面临的最重要的危机。燕辉说:“纵观国内图书馆危机管理案例,大多是因业务问题,如乱收费以及服务态度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引起的,相比国外图书馆关于火灾、水灾等危机而制定的精细的图书馆危机管理计划及方案而言,国内图书馆需认真思考我国的危机管理计划[15]。

其次,还有一部分文献对标杆管理、定标比超、组织内部沟通、业务重组、查新信息的规范管理等问题也使用相应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4.3.4图书馆知识产权领域

知识产权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出其价值,个体或组织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权益。对于图书馆来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冲突正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问题[16]。对此,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刘可静在《非营利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管理解决方案研究以aRtstor数字图书馆为典型案例》一文中提出了非营利数字图书馆以5项原则和5类措施为核心解决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矛盾的管理解决方案。作者认为,只有对这些具体管理措施进行综合运用,才有助于平衡用户和版权人的权益。汤罡辉也通过对图书馆的7个外国典型知识产权案例纠纷的分析,指出图书馆只有从过去的案例中寻找维权的经验与对策,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并规避侵权风险[17]。另外,詹庆东从分析著作权的认知状况角度出发,以港台为参照系,对大陆地区图书馆员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对著作权的认知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建议。

5结语

我们在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也从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中看到,有大量的批判我国图书馆学领域对案例研究法应用不规范的文献。可见,这是我国图书馆学者多年应用案例研究法以来,开始逐渐暴露的一个大问题,应该引起业内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总而言之,我国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开展案例研究不但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还可以深入剖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馆之间相互借鉴经验,从而促进我国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案例研究在众多图书馆研究方法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建议今后在拓宽案例研究法运用领域的同时,还要学会规范使用,这样我们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Siggelkown.persuasionwithcasestudie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7,50(1):20-24.

[2]王忠民.图书馆学案例分析方法[J].图书馆建设,1986(2):19-21.

[3]崔雷.专题文献高频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19(4):49-51.

[4]金炜.从三个成功案例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运作[J].图书馆界,2009(4):37-39.

[5]朱开忠.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个案分析――以安徽馆家谱讲座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5(5):80-82.

[6]汪建中.SmS: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参考咨询服务――来自澳大利亚南岸学院图书馆的案例[J].现代情报,2007(12):199-200.

[7]姚飞.图书馆服务与社交网络整合研究――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实践案例[J].图书馆杂志,2011(6):24-28.

[8]马艳霞.基于案例分析的私人图书馆运作模式与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1(3):105-109.

[9]杜娟.从具体案例看公共图书馆如何维护公众信息获得权益[J].黑龙江史志,2010(7):61-62.

[10]孙玉玲,赵瑾.面向研究生的集成信息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iC案例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3):56-60.

[11]秦明,吴家玲.《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中文期刊采选工作中的应用――高校图书馆期刊采选工作个案分析[J].情报探索,2007(2):15-19.

[12]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修订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13]王世伟.当前中国图书馆人才发展的思路与案例评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2):6-9.

[14]郭雷.从图书馆危机的案例来审视危机预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110-111.

[15]燕辉.国内图书馆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之“信师事件”[J].图书情报知识,2007(5):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