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青海文艺工作综述范文优选5篇青海文艺工作综述范文优选5篇

青海文艺工作综述范文优选5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4:11

青海文艺工作综述范文第一篇

围绕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xxx战争胜利70周年,由省委宣传部组织6支演出团队500余名演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群众文化广场歌会,先后在广场、学校、军营等演出10场,观众达近4万人次。同时,还策划举办了400米书法长卷《论持久战》的创作和展览;青海日报、《青海湖》文学杂志等媒体推出了庆祝xxx胜利70周年系列专刊;青海广播电视台开展了“寻访抗日足迹”媒体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全省各地纷纷举办群众歌咏大会、专场晚会等,隆重开展庆祝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宣传氛围。

全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结合重大节庆日,依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民间节日,组织开展了社火展演、广场民俗文化展、书法美术作品展、春节元宵节灯会、农民篮球赛、高雅艺术展演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内容,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特别是元旦、春节和“六月六”期间,群众文化活动特色鲜明,高潮不断。

据统计,2015年全省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共演出1097场,观众人数达115万人次,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青海文艺工作综述范文第二篇

现代京剧《七个月零四天》根据“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的感人事迹精心创编,一经搬上舞台,立即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并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节”上作为重点剧目推出,《xxx》、《青海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深入的报道。目前,该剧在完成全省巡演任务之后,又在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这也是我省继少儿京剧《藏羚羊》之后,又一部和外省合作推出的舞台力作。而反映已故“牧民省长”尕布龙先进事迹的话剧《草原之子》,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演出20余场后,年底在西宁连演五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省内媒体的评论指出,《草原之子》“使原本属于典型人物的新闻素材,经过艺术再创造,由新闻事实升华为艺术作品,由新闻传播渠道转入艺术传播渠道。这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将主题进一步放大和强化,以艺术形象感动人。”由海南藏族自治州创作编排的藏族风情歌舞《千里和缘》、治多县创作编排的歌舞剧《嘉洛婚俗》在省内多地巡回演出。剧中浓郁的民族风情,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优美动人的民族舞蹈,让观众大饱眼福,好评如潮。

由省委宣传部重点推介的电视连续剧《十世xxx进藏》剧本已经中央xxx部三审,目前正在加紧修改当中。反映我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回族群众走出大山发展拉面经济、书写创业传奇的电视连续剧《高原儿女》(暂定名),历时三年多反复修改,已初步确定了导演、制片、摄像等剧组成员,预计今年6月份开拍。首部以青海湖湟鱼洄游为题材,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漫片《赛亚历险记》已制作完成,春节前后在卡酷动漫频道播出。而我省各地拍摄富有地域特xxx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白牦牛》、《德令哈之夜》、《吃硬》、《父亲的草原》、《丹噶尔奇缘》等先后拍摄完成,通过多种渠道展播展映。由青海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的广播剧《唱支山歌给党听》、《最后一次党费》正在录制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松太加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用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对藏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对人性的善与恶进行了艺术化反省。也正因如此,万玛才旦拍摄的电影《塔洛》一经问世,即获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松太加的电影《河》入围柏林电影节,并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女演员奖、意大利莱希尼亚电影节金莱希尼亚大奖、第9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青年电影奖等。毫无疑问,他们的努力,既表现了新锐导演的责任和担当,也为青海本土电影在国际影视舞台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青海文艺工作综述范文第三篇

来自全省两市六州的10场专业文艺院团演出,集全省文艺菁华之力,给省城西宁的观众献上一台台各具特色、美轮美奂的剧(节)目,浓墨重彩地展示了我省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图景,深切表达了青海各族儿女迎接十九大的喜悦心情。排演的《吉祥玉树》《尕布龙》《魂系金银滩》《情聚柴达木》《多彩果洛》《碧海云天金银滩》《千里和缘》《彩虹儿女》《唐卡》《热贡神韵》等剧(节)目,深受群众欢迎。首场演出《吉祥玉树》在《吉祥舞》中拉开帷幕,以饱含深情的歌曲《再唱山歌给党听》表达出青海儿女对党的热爱和美好祝福。舞蹈《红帽武士》《天铃地鼓》《卓魂》展现了玉树藏族儿女的豪迈与热情,歌曲《美好的心愿》唱出了时代的要求、百姓的心声,更是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赢得现场阵阵掌声。xxx文改办副主任张二国观看完演出后由衷地赞叹到:“没有想到青海的文艺演出这么精彩,玉树民族风情歌舞出乎意料,令人震撼。”观众宋女士在看完演出之后说,这场歌舞晚会,唱得也好,跳得也好,同时也歌颂了玉树的崭新面貌。“这样的节目太好了,每次有演出我都来看。”西宁市民沈国良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表演的歌舞晚会《情聚柴达木》开演之前这样说。《情聚柴达木》歌舞晚会,以歌舞、呼麦、说唱、京韵大鼓、马头琴齐奏等丰富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示了海西州干部群众喜悦的心情、充足的干劲及良好的精神风貌。歌舞诗剧《彩虹儿女》以土族姑娘和小伙凄美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土族灿烂的民俗文化。平弦戏《魂系金银滩》以一名身患绝症仍奔波在新牧村建设各项工作上的村党支部书记卓玛措为主角,讲述她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xxx员形象。一位市民在看完《魂系金银滩》之后动情地说,太感动了,今晚的平弦真是感人,这个书记真是太不容易了!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孔占芳每场演出都来看,10场演出结束之后她感慨地说,青海文艺表演的水平高、立意高、感染力强,这样的作品应该走进校园,让大学生观看、感悟。

参观“向党汇报、向人民汇报”美术书法摄影展后,观众李先生说:“这一幅幅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现的是青海人的精神面貌,汇报的是青海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西宁市民武艺伦仔细欣赏着一幅幅展览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艺术性强,内容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能引导更多群众投入到歌颂祖国、建设新青海的行列中来。”这是近年来青海省举办的高规格大型美术书法摄影展,展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700余件,分为“立党为公”“气壮山河”“习语春风”“元老情怀”等板块,摄影作品以生态建设、民族团结、精准扶贫、先进典型人物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艺术地再现了筑梦中国的青海成就。

“为你捧出红火的青春,英勇去追求,为你抛洒奔腾的热血,奉献我所有,千里万里我也没回头……”《迎风飘扬的旗》喜迎十九大颂歌献给党合唱音乐会用混声合唱、男女领唱等形式歌颂xxx、歌颂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非凡历程和辉煌成就,充分展现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感恩祖国》《忆秦娥·娄山关》《长江之歌》《把一切献给党》《光荣与梦想》等经典曲目带领观众重温峥嵘岁月,回顾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的难忘历程。西宁市民宋卫民在听完整场音乐会后心情激动地说,音乐会既是对党和国家的伟大歌颂和盛世礼赞,也全面展示了青海高原的奋进旋律,让人心潮澎湃,深受鼓舞。

各市州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为抓手,围绕中国梦主题,以喜迎和宣传十九大为内容,近百支队伍组织开展了326项群众文化活动,受益群众达200多万人次。西宁市结合创健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组织动员100支文艺团队深入四区三县农村、社区、厂矿、军营、学校等,编排演出宣传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家风家教等为内容的文艺节目,历时三个月共演出2541场,惠及群众200万余人次。全省组织160支放映小分队开展“喜迎十九大万场电影下基层”工作,为农牧民群众放映主旋律和爱国主义电影4万多场次,惠及观众320多万人次。在藏区重点维稳地区,组织动员群众举办“花儿”会、赛马会、那达慕大会、民俗表演、歌咏比赛、锅庄大赛等活动,群众自发参与,自娱自乐,凝聚了人心,巩固了团结稳定。

青海文艺工作综述范文第四篇

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是对十九大系列文艺宣传活动最好的注脚。一系列文艺活动,无论是内容编排上,还是形式方法上,都充分体现了我省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吸引力和无穷魅力,彰显青海文化的自信与从容。

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在巧妙的剧情设置和主题中,将凄美婉转的爱情故事、青海地方特色元素与现代舞蹈语言完美融合,让观众欣赏到别具一格的唐卡艺术。该舞剧入选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作品项目,并列入2017年度青海省重点创作剧目。该剧的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音乐等都在突出民族特点的同时,加入很多现代元素,让观众有全新的感觉。谈起舞剧看点,导演邢时苗说:“这部剧既在舞台美术设计中表现出唐卡本身的金碧辉煌,也要为剧情服务,表现唐卡传承和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每一分钟都是剧中的亮点。”富有现代的舞蹈语汇,通过融合民族文化符号,让观众有了全新的感受,台下掌声不断。“原以为是青藏高原民族的舞蹈,但看到了现代舞蹈的动作。原以为表现的是草原的辽阔,但还欣赏到了现代音乐。”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现任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二级演员的男主角彭措索南的出色表演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人通过《唐卡》认识并关注了这位优秀的藏族舞者。《唐卡》演出结束后,观众陈丽娜说,我们在剧中能看到青海深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看到剧中唐卡大师冲进大火抢救唐卡的时候,更是让我们看到年轻一辈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民族风情歌舞集《热贡神韵》把唐卡、雕塑、堆绣、藏戏、石经、於菟等古老艺术形式复活在现代舞台上,为观众展示了一幅流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式风情画卷,正如《热贡神韵》执行导演增太吉所说,我们想全面地展示热贡文化的传承力、生态吸引力、艺术感染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观看后评价说,这部剧充分展现了“黄南魅力,青海特色,西部风格,中国气派”。

“十九大精神放光芒,中国梦,指定了前进的方向,扶贫助残地奔小康,xxx,时刻为百姓着想……”

花儿漫在山间地头,民间曲艺家把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千家万户。经过民间曲艺表演者们不断学习、领会和创作,一大批诸如歌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平弦《一江清水向东流》,道情《循环经济更长远》,打搅儿《青海蓝中华蓝》,小调联唱《南北山上彩云飘》等十九大精神宣传曲目亮相在基层舞台上,十九大文艺宣传真正地走进了老百姓心中。

青海文艺工作综述范文第五篇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宣传活动理当以人民为中心,极大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我省开展的宣传十九大精神系列文艺活动,最大的特色是突出了群众性、广泛性。据不完全统计,10台专业文艺院团调演剧(节)目,约5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观众约6000人次。12场民间文艺团队展演,参与演出团队21个,演职人员800多名,大都来自农牧民和离退休人员,观众达7万人次。“向党汇报,向人民汇报”美术书法摄影展截止十月底观众达2万人次。为深入宣传十九大精神,省委宣传部组织青海省花儿艺术团、民间曲艺演出队、德吉民间艺术团、“心中的歌”民间艺术团文艺小分队,编排以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分赴基层演出。海西州以“理论+文艺”百姓宣讲大篷车宣传方式,互助、都兰、民和等县组织创作花儿、戏曲、曲艺等深受农牧民喜爱的文艺形式,门源县以“理论+文艺+扶贫”方式等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把十九大精神融入欢乐喜庆的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帐篷边,让曲艺、歌舞成为理论最好的“翻译”,使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有了更多的“芳香气”“泥土味”。观看巡演的孔家庄村老党员孔宪库说,平时我们都是通过报纸、电视学习十九大精神,今天用花儿、眉户戏、宴席曲宣传十九大精神,都是家乡话,像拉家常一样,听了以后对十九大有了更多的了解,印象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