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建筑的特点十篇工业建筑的特点十篇

工业建筑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4:54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1

关键词:工业建筑发展趋势注重形象

引言

工业建筑是建筑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它的平面设计和空间组织都受制于工艺较多。长期以来虽未正式被列入建筑艺术的,但在观念上,工业建筑一直被认为只是生产活动空间的外壳,建筑技术的同义词。

一、近代工业建筑特点。

以主体结构来说,近代的新结构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钢(铁)结构;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国近代第一个铸铁房架应用在1863年建造的上海自来火房。1913年所建的上海杨树浦电厂一号锅炉房当是中国近代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建筑。但是,由于近代工业生产品种的残缺而不配套,使得近代工业建筑的类型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近代工业建筑的一大缺点就是工厂总平面布置的不合理性。旧中国工厂的发展遵循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积累和扩充的规律。从工厂的总平面布置来看,近代工厂的扩大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增加分厂的形式;另一种是在原厂区内进行扩建的方式。近代工厂绝大部分均非一次建成,而是逐步扩大,不断增建。工厂随资本的增加而填建新的车间,不断增建的结果,使工厂的总平布置混乱,各工段分区不明确,工艺流程往返而不合理。厂区内既不留余空地,更没有绿化,厂房间距小,建筑密度大,交通运输不便,车间通风不良,这种状况为大多数工厂的普遍特征。如:1888年建厂,而后经过1920年,1921年,1930年三次扩建的上海恒丰纱厂就呈这般情况。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往往不顾及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一些小工厂条件差,不要说毫无降温通风设备,就连一般的采光通风条件也不顾及,迫使工人只能长期在高温和有害介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如纱厂车间夏季温度高达40~42度。常引起工人昏晕。许多工厂不顾周围居民的健康,工厂的生产区与居住区相混杂,厂内厂外均无卫生间隔地带,三废不予处理,工厂成为严重的污染源。

单层厂房是中国近代工业建筑普遍采用的建筑形式。尤其在近代工业建筑发展的初期阶段,不论外国资本所办工厂,还是中国资本所办工厂,也不论工厂的规模大小如何,绝大多数厂房均是单层厂房。早期的单层厂房全部采用砖木结构。较之中国传统木结构是个改进,自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之时既已引进,并由民用建筑扩大应用至工业建筑。规模巨大的汉阳铁厂,创建于1890年,全厂共有6个大厂,四个小厂,炼炉两座,其机器,厂房工料全部从英国和比利时订购,“烟囱高大过于大别山顶;屋做洋式,囱用铁铸”,除主厂房外,都是砖木混合建筑。进入二十世纪才出现全钢结构的工业厂房。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应用于近代建筑略迟于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屋盖形式,以两坡式,气楼式和锯齿式最为常见。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现楼房的形式。也多采用砖木结构,外部砖墙砌墩承重,内部木柱承重,木制楼梯,木屋架两坡顶或开气楼,结构与外形相似于一般民用建筑。砖木结构的多层厂房一般为二,三层,高者四层,因结构的整体性弱,抗震性能差,不利于生产,故而,随着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新结构技术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以后只有在一些中小工厂尚有部分采用。近代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多层厂房二十世纪十年代,即1913年兴建的上海杨树浦电厂一号锅炉间。虽然钢结构多层厂房出现较早,但使用的部门不广,局限于电力,煤气等少数几种工业建筑类型。大多数多层厂房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为普遍。其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发展的最高峰是二十至三十年代。多层厂房较之单层厂房在建筑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改进,但是由于旧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同单层厂房一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多层厂房的发展也陷于停顿状态而大大落后于前进着的世界技术水平了。

旧中国的工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到了发展的最顶峰,与此相应,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也以此时为顶点。在以后的二十年,实践水平没有继续提高,社会制度的落后,导致工业建筑发展的停顿,使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在原有的差距状况下更扩大了差距。

二现代工业建筑的特点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从无到有,并迅速的发展起来。在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背景下,林立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和大量的矿物堆场成为城市工业区描绘的独特地景。 由于受资金、材料以及传统设计思想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坚持“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这样工业建筑长期以来似乎总是没有条件和机会去考虑美观的要素。工业建筑的形象一直是砖墙、钢窗、钢门的老一套面孔。正是由于这种观念,使建筑师创作缺乏使命感,更谈不上创作激情。中国工业建筑屈从于经济和生产工艺的极端要求,建筑设计停止在只是简单的满足生产活动需要的基础上,基本采用的是标准化构件和建造模式,逐渐形成了当今国内流行的牛腿柱、大面积开窗、大型屋架结构体系为特征的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经济,技术可行,外观相似的简单“盒子”式工业建筑形式,工业建筑鲜有受到审美意识的关注,进而不受美学意图的影响。长期以来,工业建筑强调使用地方材料和施工简便快速,我们所做的工程中其形象多表现为:(1)建筑多为清水砖墙或局部水泥砂浆、水刷石饰面,布局多是条形平面;(2)结构形式以装配式预制构件,采用预制梁、板、柱为主,建筑形象过于单一;(3)厂前区、生活楼、办公楼建筑组合建筑形象粗糙,缺少艺术处理;(4)各建筑色彩灰暗单调;缺乏统一协调。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很少关注其建筑形式的概念,建筑形象、建筑艺术,把这些理所当然的搁置在一边。大多数工业建筑满足于平淡无奇,简单实用,从设计考虑到施工质量都有些粗糙。在我们多数人的设计认识中,把建筑仅仅看作为公共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等有权利用的高雅艺术;而工业建筑只是等于实用加经济、美观则可有可无,工业建筑没有受到过多审美意识的重视,这种观点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至今还占主导地位。

工业建筑在建筑学中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领域,这不仅在设计界本身,还包括在各院校的大学教授和建筑学学生以及建筑理论界的认识。目前,国内很少有建筑师染指工业建筑设计,同样各院校的建筑学毕业生对从事工业建筑设计工作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与自己所学大相径庭,对从事工业设计感到茫然。在我国,工业建筑长期受到冷落究其原因是人为的硬性的与民用建筑分开,认为工业建筑是完全由工艺流程和结构方案可靠而确定;造成许多建筑师对工业建筑缺乏了解,更少了兴趣。使得工业建筑设计水平滞后于社会观念、文化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制约了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

其实,回顾现代建筑的发展史,20世纪工业建筑的地位不亚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堂。在工业革命时期,作为一种公认的建筑形式,建筑师首先将当时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新技术运用到工业建筑上,改变了人们对建筑传统美学的看法。20世纪初工业建筑以崭新的技术以及玻璃、钢铁、混凝土等新材料展现于人们面前,产生了现代建筑美学的端弥。不仅如此,工业建筑的形成对现代建筑发展的三大贡献:促进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工厂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建筑理论起了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07年由建筑师贝伦斯设计的,采用了三折式的钢结构支撑,立面处理摈弃了古典主义设计手法的束缚,采用简捷的玻璃窗和反映内部真实空间特点的拱形屋顶山墙形象,被后人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那时,创立的包豪斯建筑学校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等组织,它们多以工业建筑为范例进行了新兴现代建筑理论的研究。工业建筑作为现代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设计领域占重要地位,建筑设计亦无工业与民用之区别,大多数建筑师从事着多样的建筑设计,工业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师具有主导地位。从方案形成到工程实施中,注重建筑本身个性的体现和设计风格的表现。同样,国外工业建筑理论也相当繁荣从不同角度探讨和研究工业建筑。

近年来,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社会环境认识的提高,人们不再认为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是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我国兴起工业区规划建设热潮,无论业主还是设计者,对工业建筑方案的优先选择不仅直接关系到工业建筑合理的使用功能、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和业主投资成本的高低,而且还涉及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的业主已开始注重企业形象,并对在建筑上体现企业形象产生了兴趣,如场区规划、注重绿化、加强环保,注重企业形象,展示其形体景观、建筑色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建筑的形象就源于自身的生产特点,工业建筑利用生产功能特殊要求形成独特的空间和结构,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与企业形象的结合,展示其形体景观,与自然地貌结合,形成全新的景观轮廓。随着新生产工艺的要求现代工业建筑有着明显的车间合并(如炼钢车间、连铸车间、轧钢车间的联合集中布置)、建立联合厂房、提高厂房的灵活性、通用性的趋势,超大和超长成为工业建筑空间的特征之一,大容器式的组合建筑给工艺生产带去理解工业建筑的创作并不断的努力,关注当今社会观念,文化动态、科学技术来方便,但这个大体系需要现代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工厂环境作为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还注重一个基本理念即“生产中人的行为”,体现人文精神,更加重视对工业建筑的艺术创造和满足人类工程学的要求。

高新技术的推动和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先进设计理念的加入,我们的工业建筑有了新的变化和进展,工艺系统与管理系统具有了智能性、结构清晰的特征,机械设备为主体,逐渐增加了可调整的弹性空间;注重结构的美学表现,采用新的结构形式,创造自由的空间,作到以结构单元模式延伸,便于工艺生产流程。厂房由厚重演变为轻薄,由分散变为复合式,对生产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大量采用轻型钢结构及压型钢板墙体和屋面体系,适应了工期短、变化快的生产要求。

结语

事实上,工业建筑与其他建筑类型相比,更能反映建筑空间的真实性,表现出功能的实用性、建筑的安全和建筑艺术的简约,最先实现消除装饰性元素的可能。工业建筑的特殊功能,丝毫不影响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也由于不同工艺加工过程,产生不同的建筑方案,将功能分析转换为空间组合的艺术表现。科技与工业总是形影相伴,科技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工业是科技进步的实践与市场。工业建筑空间与形式的科技化倾向、功能的适用性、合理性、建筑的经济性的体现。反映时代的精神达到技术、艺术、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这样的建筑设计创作,需要我们的设计者以及业主都应该以崭新的角度,改变我们对工业建筑设计的粗放状态,开拓思路,提高设计水平和技术含量,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艺术形象,能反映当今工业发展水平的新型工业建筑形象。当前,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观念已越来越不适应高科技时展的潮流.在反思过去的基础上,研究新形势下的科技、社会、人文思想的新特点,探讨工业建筑这一城市重要建筑类型新的设计思想及新手法,将推动工业建筑类型的丰富和发展,使其成为反映科技精神的先声和具有人性化的工作场所。

中国的工业建筑虽然还不是很先进,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形式上,颜色上,和材料的使用上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工业建筑必然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同济大学罗小末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控制;企业竞争力;经济效益;价值链分析;技术分析

0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

1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特征分析

1.1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一般特点

首先,建筑企业不同于其它生产性企业,其产品为建筑产品。建筑产品随设计图纸变化而无统一标准,导致建筑企业的生产非标准化,一个建筑企业可能在存续期间都不会生产两个相同的产品,而建筑产品所需材料成千上万。因此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尤其是制造成本(以下称成本)管理也就显得无序可循,非常困难。

其次,建筑企业是项目导向型企业,而且项目的周期较长,短则一年,长则数年甚至十数年。因此,建筑企业的管理突出的表现为以项目管理为载体,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成本集中地反映了建筑企业进行施工活动的经济效果,通过对工程成本的计算、考核和分析,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最后,进度、成本和质量称为建筑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目标,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工程项目控制的理想状态是同时达到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即实现总体价值最大化。因此,成本的管理必须要和进度、质量的管理密切结合,才能最终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1.2企业成本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相互对立管理的特点

建筑企业具有明显的双重成本管理的特点。建筑业的生产特点使得建筑企业普遍实行项目管理制度,一个正常运行的企业一般同时设立数个项目部,每个项目部都由于其针对的建筑产品的独特性而具备独立性,每个项目部都是独立的成本中心。因此项目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差异比较一直都是建筑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心。但是,建筑企业不仅仅是项目公司,项目有生命周期特点,而作为企业必须存续经营,因此企业层面的成本管理对建筑企业亦是同样重要。如果说项目层面的成本管理主要解决成本中心的成本管理问题,企业层面的成本管理则主要解决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问题。企业能否利用规模优势,如何连结战略与成本,如何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1.3企业成本管理的分散性和项目成本管理的一次性特点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心在各个项目部,而各个项目部的地点又因工程地点的不同而分散在不同的地点。这种分散性的好处是使成本管理中心与成本发生中心相一致,符合成本管理原则,但是也带来了集中管理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全国性的建筑企业由于项目分布广,为了有效对项目管理而不得不花费巨额的管理费用。

另外建筑成本管理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建筑企业的生产方式是:固定的产品、流动的生产线。每个建筑项目都有自己的成本发生机制,针对项目的成本管理方法和制度有可能随着工程项目的结束而结束,不再重复发生。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这种一次性不利于成本数据积累,不利于成本管理学习效应的体现。

2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特征分析

对于成本,不同学术机构也从不同的功能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概念。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人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这两个成本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我国的成本概念较为具体,而美国会计学会的成本概念更具有普遍性。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

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3我国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控制重点

3.1摒弃单一成本控制,重视价值链分析的战略成本管理

在市场上,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企业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因此,企业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尽管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降低成本的途径,许多企业都提出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而在成本管理的实际操作中,企业不应把降低成本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而应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项目科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应有充分的了解,没有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

3.2成本管理工作中经济与技术分析相结合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投标报价并没有将组织设计作为估价的依据。不管投标项目上应使用的设备、人力等情况,都是按照政府规定的统一定额和取费系数进行计算,这样的投标报价根本不需要考虑施工方案。由于在获得项目的过程中并不考虑施工方案,所以我们的项目成本核算中,往往不重视对不同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评估,这样使我们的项目成本管理失掉了技术的支撑。

3.3项目成本控制由引入作业成本法改善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具有劳动密集、自动化程度低、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等产业特征。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实际成本难以精确控制、企业内部价值链难以优化组合的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环境不好,供应链管理更是摆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详细、准确的成本信息做支持,需要企业作业分析、流程再造,需要建立与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的竟合机制,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作业成本法使成本信息更加科学。作业成本法解决了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同一种工序的单位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下,计算的结果常有差异。作业成本法可以保证每一工序成本的准确性,增强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有效性。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建筑企业目前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己发生很大的变化,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谋求生存和进一步的发展,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建立成本竞争优势,寻求降低成本的措施将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兴民.建筑企业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2.

[2]曾肇河.建筑业企业价值链管理探索[j].建筑经济,2004:6-7.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监理

近年来随着智能建筑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也日益成为工程监理的一个课题,成为工程建设的一个焦点。同时,智能建筑工程涉及管理部门多,跨专业多,新技术、新产品推出快,监理人员应如何应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工程监理经验及思考谈一下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几个重点。

一、监理人员应深刻理解智能建筑和智能建筑工程的含义。

1.智能建筑的由来

1984年1月,美国哈特福德市将一座旧金融大厦进行改建,实质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自动化系统。改建后的大厦,称之为都市大厦。智能建筑这一名称从此出现。从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到现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智能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什么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传统建筑技术的结合,使传统建筑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能够自动或智能化地实现和提高安全、便捷、舒适、节能、环保、美观等传统建筑要求的建筑物,以及提供传统建筑物所不能提供的服务。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结合的产物,是有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建筑。

3.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因为无论哪种建筑物都是供人使用的,而对安全、便捷、舒适等的要求内在的存在于建筑的使用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等内容中,并非智能建筑所特有。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根本区别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和能力的不同。

从理论上说,智能建筑是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建筑。若把智能建筑比作一个人的话,目前建筑中的信息中心机房就是大脑,综合布线是神经系统,各类监视系统和传感器类似于人类的感官系统,各类执行机构则相当于人类的手和脚。

4.什么是智能建筑工程?

智能建筑工程是使传统建筑具备智能化的的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GB50300-2001)中,智能建筑工程被列为建筑工程的九个分部工程之一,包含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共10个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又包含若干分项工程,共38项。其功能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或增加传统建筑所无法实现的智能化功能。

5.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区别

智能建筑工程和信息工程都包含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但智能建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一个与结构、装饰、安装等专业并列的专业,这是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根本区别,不具备这个特点的弱电工程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工程,而应当归于其它行业,如信息产业工程、机器人产业工程等。

二、专业监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1.要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涉及大量的弱电设备及软件,作为专业监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当然,监理工程师很难做到样样精通,主要应掌握各系统、设备和软件的外部特性,重点是功能特点、调试方法、安装要求、接口界面和安装环境、系统接地等内容。

2.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必然伴随与其它建筑专业的交叉配合施工,因此,要求监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

3.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4.要具备较强的工程综合管理能力。

三、监理人员要了解所监理项目的具体智能化功能需求。

智能建筑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通用工业建筑等若干类,就算同一类建筑对建筑的智能化需求也不尽相同。监理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所监理项目的设计意图、业主要求,掌握项目的功能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

四、监理人员应了解智能建筑工程的特点。

智能建筑工程有着与传统建筑工程不同的一些特点,工程监理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进行监理工作。

1.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一体化

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专业性强、发展快,一般设计院对此类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往往将此专业设计留待施工单位深化设计,施工招标也往往将设计和施工一起发包。因此实际施工时设计和施工经常是一个单位。施工单位有可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设计,这要求监理人员站在业主的角度对工程设计进行审核把关。

2.涉及管理部门多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除按照传统工程一样要接受建设主管部门管理、遵守相关建设法律法规外,部分专业还要接受一些其它部门的管理。

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消防局的管理,消防验收要由消防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公安局的管理,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要由公安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卫星电视按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第129号令)申请验收。

监理人员应积极协助业主按照相关要求履行建设程序,以免业主因不了解相关要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专业性系统功能检测多

智能建筑工程的系统多、功能复杂,且专业性强,其功能是否达标需要由专业人员并配备专门仪器检测。根据检测要求,一般将智能建筑工程大致分为以下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每一系统又可能包含若干个子系统。

监理人员必须通过对一个个系统进行专业化的检测来检验工程是否合格,不能仅凭感官认识来判断。

4.系统复杂,调试运行周期长,工作量大。

智能建筑系统往往功能复杂、涉及其它专业多,因此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调试运行。

监理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到智能建筑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调试周期长的特点对工程工期的影响,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以免影响整个工程的竣工验收。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4

关键词:工业建筑;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建筑学是应用科学,建筑的目的是以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预期的理想人工环境,使人类在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中得以舒适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建筑与社会、经济、历史息息相关。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因其使用性质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所以建筑的内涵也具有差异性。

由于民用建筑面对的是社会大众,更多的则是表现文化、美学的内涵;而工业建筑必须首先满足生产的要求,其外形经常超越大众所熟知的常规形式和固有类型,成为功能主义的典型,从而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经济性和高科技的特征。实际上,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使得相应的生产空间也不相同,因而所对应的建筑物(构筑物)大多数都没有约定俗成的建筑艺术造型、空间变化和建筑装饰的要求。根据工业建筑的这些特性,建筑师在设计中就应当从工艺流程、地域环境和使用要求着手,采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加以区别对待。

一、现代工业建筑的一般特点

建筑师要搞好工业建筑的设计,首先应明确对工业建筑形象创作的认识。工业建筑的空间形象一般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生产工艺流程对空间尺度的要求;二是规划部门的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三是社会对工业建筑的时代要求。其中第一点是最基本的,工业建筑是为生产服务的,它的艺术形象必须依从工业生产本身的功能,符合工艺流程的塑造。建筑对工艺只有绿叶配红花般地有机融合,才是建筑师创作工业建筑形象的正确态度。当然,这也不是说一切都得由工艺专业这个“龙头”拍板,而是各个专业都是在保证生产这个主题下共同塑造工业建筑的良好形象。其次,建筑师应当了解工业建筑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从工业建筑发展实践看,现代工业建筑大概表现这样几个特点。

1工业建筑发展史及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建筑也随之飞速发展;而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也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另外,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等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功能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之外,也与时展相适应,有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

2大体量大空间

大面积、大体量的联合厂房以其恢弘的气势,壮观的造型成为现代工业建筑的普遍现象。由于现代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工艺流程的进步,专业化系列设备的连续配置,厂房自然要长、要宽,尺度要大。同时多跨联合可以适应工艺流程的不断发展变化。

3形象个性化

现代工业建筑形象作为企业的外包装,是吸引人才、宣传企业产品、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愈来愈重视自身的形象。产品质量固属根本,而工业建筑本身同样是企业重视的广告形象。因此,要求工业建筑的形象创作要表现出生产特征乃至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内涵,通过耸立着的建筑载体告之于社会。如我院正在设计的合加环保生产基地,业主一再强调要体现环保企业的形象及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形象。

4环境人性化

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烟飞声噪、古板单调的工厂气氛不同,现在的工业建筑空间环境已大为改观。厂区环境的绿化,厂房外观的清爽,厂房内部空间的开阔,内部组成与设计的生活化,文化内涵的渗入等等,促使今天的工业建筑日愈人性化。工业建筑空间环境不只是创造劳动与生产价值的地方,也是才智发挥、心理和谐、生活快慰、文化互应等共生的天地。如我院正在设计的合加环保生产基地,业主一再强调高品位的景观设计,在业主的支持下,我们充分利用横贯生产基地的城市排洪明渠,使其成为该基地厂前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现代工业建筑的形象设计

了解现代工业建筑的生产要求与发展特点,是建筑师进行工业建筑形象设计的前提。现代工业建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的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应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此外,搞好形象设计还需要建筑师主动地发挥才智。

1简洁美

工业建筑本身的体型(基本为矩形)为简洁美提供了先天条件。建筑师可以运用其简洁的体量创造单纯的美。工业建筑在简单的体块中可稍加变化,如在单纯大色块中局部变化色彩(如勾勒水平连续的檐部线条;重点入口处变化色块等);又如在长条块体中进行节奏与韵律的变化等。今天,许多现代大型工业厂房大多集中建设在开发

区、城郊工业区,它们远衬山峦,近邻郊野,与自然景观相呼应。在表现简洁美的同时,借助于其他辅助建筑设施及环境因素的调整,沟通起人与机器尺度的联系,创造人与生产环境的整体和谐。

2特性美

各类工业建筑自身的生产特性直接关系着不同工业建筑的形象。如要求高洁净条件的生产厂房,可以做成全封闭式的无窗厂房建筑,大片墙体创造出实体美;而采光要求较高的精加工之类的机械厂房,可以夸张其窗户或幕墙,表现透明的建筑美。

3韵律美

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具有条理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现代工业建筑存在很多重复的因素,可有意识地对这些构图因素进行重复和渐变的处理,能使工业建筑形象给人以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三、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生态化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原则下,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理念。有关工业建筑的各种生态化建筑的探讨,已从建筑理论的研究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并与新建筑形式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对工业建筑区域的环境设计、节能、节地、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等问题给予了极大重视,并广泛应用。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生态循环方面,将是工业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高科技化

工业建筑在本质上应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其设计指导思想不能只局限在形式美、图形美上,而更要重视高科技的掌握及应用。

在科技应用方面,工业建筑设计的新动向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①采用高新技术及设备以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现代化管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生产产品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②采用新结构体现技术美,在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达到结构美和建筑与空间形象美的统一;③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合理设计物流、人流及信息流,特别在信息流方面,体现越来越充分;④利用高科技材料,提高工业建筑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多样化的要求等。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的建设的好坏程度,对于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更是依靠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技术为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关键内容。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探讨建筑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使其能够在建筑行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最终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实际上,本文在研究建筑工程技术的同时,也是对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

一、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本文主要建筑工程技术的总体特点、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以及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特点三个方面来说明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建筑工程技术的总体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建筑工程技术涵盖了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土木建筑、电梯以及消防这四个最主要的方面。而这四个主要方面不仅仅只单一的是其自身的知识,这里面还涉及了其它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些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对于这些技术的掌握需要掌握好其基本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是很容易接触到这些理论知识的,每所理工类高校都会设有专门的理论课程供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这些操作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以便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做出规划设计,让整个建筑过程变得完美,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也要求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建筑工程技术同样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它作为建筑工程的支持技术手段,要想掌握,需要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中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在实际的实践中所掌握的具体技术和技术经验做出精确和专业的判断。由于建筑工程自身需要科学并且规范的管理,因此建筑工程技术的实施也需要达到高标准的要求。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技术自然也要与时俱进,这也就意味着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技术也要提升,要不断更新自己掌握的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也为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建筑工程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改革开放加大了我国学习国外先进建筑工程技术的机会,同时先进的建筑工程设备和仪器也需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如何操作。随着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专业人才的大力度培养,我国在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会有质的飞越。

1.2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建筑业的发展的初期,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可以建造能够居住的建筑,因此建筑呈现单一化的特点,而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与建筑一样,建筑工程技术也呈现单一化的特点,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不管是人类居住环境,还是社会行业的发展程度,对于建筑工程需求的数量都不断增加。由于传统的建筑材料以及传统的搭建技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这种技术也不适合推广,于是传统的搭建技术逐渐向混凝土技术发展。在这一发展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仍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只是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于建筑的需求。这种建筑工程技术建造出来的建筑虽然使用寿命较长,但是这种建筑工程技术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进一步分析,这种建筑工程技术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一直沿用到了近代,虽然我国在古代也存在技术性较高的建筑,但是数量极为稀少,传统建筑工程的特点在主流上还是较单一的,因而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处在单一、较低的水平。

1.3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到了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和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现代的需求,建筑行业开始在建筑工程技术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对建筑进行了重新定位,使建造出的建筑除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外,还要让它满足人们的审美及其它需要。例如,现在很多建筑都具有娱乐功能并且呈现舒适度高、节能、环保等特点,这是传统建筑技术所无法相比的。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一些新技术的融入也使现代建筑工程技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具体说来,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建筑工程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减少建筑对于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的平衡性,促进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入其它理论知识,使建造的建筑具有更大的科技性,能够提升建筑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融入现代的智能技术,实现建筑的自动化管理,为人们创造一个更舒适、高效、便捷的建筑环境。

二、建筑工程技术的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要求以及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将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并且对于其中一些细节方面例如焊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建筑工程中更多的采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能够实现建筑工程实施中的实时校对、实时监督和实时控制,保证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达标。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也会朝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另外,集成化的建筑工程技术能够实现多种工程技术的有效结合,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总体水平,来满足人们未来对于建筑业的要求。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建筑需要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因此建筑工程的要求技术会朝着精细化、集成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建筑工程技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了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发展会推动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技术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社会需要。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展开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相关探讨。建筑工程技术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凸显自身的优势,营造良好的业内环境,促进良性竞争,使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争取在未来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里,大大促进建筑施工领域的持续与健康发展,并支持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2).

[2]何伟.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2).

[3]王大超.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魅力中国,2014,(10):351-351.

[4]吴永超.探讨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房地产导刊,2014,(28).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以及建筑的安全质量。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工艺投入到建筑施工中,如何对施工人员、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各种不同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已达到最优化的配置,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建筑施工中的管理工作展开分析讨论。首先论述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一般特点;继而分析目前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

管理作为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主题。由于建筑施工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涉及行业多等特点,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建筑施工周期较长。由于建筑施工的规模大、涉及行业多,而建筑自身对质量及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逐渐展开。其次,施工现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建筑施工场地由于高空露天作业较多,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大型施工机械等恶劣的施工环境;同时,施工作业现场具有施工作业面积小、人员密度大和作业交叉多等特点。最后,人员需求量大。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掌握特定操作技能的熟练施工工人,而且需要一定的管理人员、质检人员及监督人员。

二、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目前,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体制的发展却明细滞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仍采用相对落后的“分包”“转包”制度。这种管理模式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施工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二)技术工艺老旧

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多个行业,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同时也必将引起技术上的交叉。面对专业性极强的施工操作,需要各个专业的配合与交流,甚至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交叉工作的细节进行施工,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如果对这些交叉点的施工细节考虑不周全,必将引起建筑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进度。

(三)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中,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是一个共性问题。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也有很大的进步。但如前文所述,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

三、完善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可充分借用成功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对施工管理模式进行改善。具体来说,应建立明确的施工责任管理制度。依据权利与责任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协调体制。由于建筑行业涉及的行业很多,因此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项目经理以及各个专业的管理负责人对整个建筑工程都负有责任,从而形成有序的管理网络。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工艺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欲得到顺利有效的展开,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强施工员工队伍建设,应不断的提高施工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使之具备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操作技术手段优良的特点,使施工员工真正成为建筑企业的臂膀,在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7

关键词:工业建筑;建筑创作;个性化;

abstract:industrialarchitectureplayadecisiverolepositionintheeconomicandurbanconstructioninthecity.inrecentyears,therapiddevelopmentofindustrialbuildings,industrialbuildingsshowmanynewcharacteristics.Discussionontheimagedesignoftheindustrialarchitecturehasbecomeanimportantissueinreality.

Keywords:industrialbuilding;architecturaldesign;personalized;

中图分类号:U415.1

工业建筑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工业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规模与在城市建筑中的数量都是人所共知的。某些工业城市和近些年建设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基本上是由生产性建筑为主体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建筑不只是它本身的生产性质对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由于它用地之广,建筑体量之大,对城市面貌与环境景观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业建筑的形象就必须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予以重视。

1、工业建筑中建筑内涵的差异性

建筑学是应用科学。建筑的目的是以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预期的理想人工环境,使人类得以舒适的生活、工作和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同时建筑与社会、经济、历史相关,具有文化、美学的内涵。对于工业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生产要求,经常超越常规形式,超越固有类型,成为功能主义的典型,从而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经济性和高科技的特征。然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生产空间和建筑物(构筑物)都有约定俗成的建筑艺术造型、空间变化和建筑装饰的要求,对这个问题建筑师应当根据地域环境、使用要求,采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加以区别对待,才不至于落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之中。

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要求,建筑手法的应用和构思因功能要求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用于炸药爆炸威力试验的地下构筑物,是以结构强度计算,洞口密封的安全构造为主,表现功能建筑的特征。而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工厂,大面积、大空间的体量和密闭的无窗厂房,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表现现代工业建筑的特征。

2、工业建筑美的表现

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工业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建筑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并对现代建筑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学观点,也就是现在的工业美学。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复杂化,在历史上建筑师们就全力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协调。在改变建筑和工业的关系上提出新理论,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形式的理解,使建筑意识回归。实现建筑、工程、艺术、生产的结合。

面对客观世界,美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建筑,建筑群体形成了人类活动的人造空间,是构思的外在表现。工业建筑面对的是特殊要求的生产操作环境,与之密切相连的是工艺设备、动力管线和液体、气体传输管道、电力管网,成品半成品的传输装置。

工业建筑空间可能形成特殊的建筑造型,各种管线可能形成高架管网,有高耸的、有埋地的、贯穿于厂房之间,这一切有条不紊的布局配以优美,无公害的绿化环境,形成了工业建筑美的各种表现,对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型充分展示,要多高就多高,要多长就多长:

(1)巨大的体量美——现代工业建筑的综合厂房与自然地貌、山峦形成新的视觉平衡。

(2)超长的建筑美——满足生产线要求的超长建筑与绿色山坡的对比和协调。

(3)高耸构架的造型美——水塔或工艺生产要求的构筑物。

(4)无窗厂房的无窗美——表现了工艺生产的洁净要求的外实墙和一般办公室玻璃外窗的虚实对比。

(5)高架管线的流畅美——贯穿于建筑体块之间的脉络,配以绿化达到有机的和谐。

(6)架空连廊的流通美——高架长廊是功能的连接,表现人员的流动和半成品传输的有机组合,表现出动态美。

3、工业建筑创作的建筑手法

建筑手法的运用是建筑构思的实际操作环节。建筑师必须结合工业建筑的特点,了解生产过程,运用娴熟的建筑手法,来完成生产空间的建筑功能、建筑造型和建筑构造的设计。常用建筑手法有:

3.1.个性表现法

一个工业建筑群体经常是把生产部分放在后面,而把办公、经营部分(带有装饰、符号特征的部分)放在前面,承担者建筑群体与公共领域的对话,并且由于企业形象和建筑个性的表现,都要精心构思,采用夸张的处理手法。

3.2.符号法

把功能对象或人们熟知的特定形象(传统的和现代的)作为符号,或取其轮廓线性,或取其运作过程出现的网络图形,或取其色彩,演绎为建筑的特定平面、入口造型、立面形象、装饰色彩,通过隐喻,产生联想,并取得装饰效果以表现出企业的形象特征。

3.3.结构外露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一部分或钢结构支架,悬索的支撑体系或结点部位,外露于建筑空间,在外观上生动活泼,造成光影变化形成装饰效果。有些事假结构真装饰,如果结构本身仍然起着自身的功能作用则更显得有机、合理。

3.4.内脏外露法

大量动力设备和管线置于室外或屋顶,使建筑内部有一个完整的空间,利于工艺生产布局。

3.5.轴线旋转法

为打破工业建筑大面积沉闷的空间,将与其相连的办公室、餐厅、附属用房等作为另一空间的构成与原有轴线体系成角度旋转,造成新的建筑感觉。

3.6.形象法

在工业建筑中的小型建筑或构筑物,把建筑作为某些产品形象来塑造,但是切记防止过于写实,应当以抽象的建筑语言来表达。

3.7.色彩法

色彩设计业是活跃生产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建筑外表、室内设计采用不同色调展示企业的形象。材料有面砖、文化石、金属板材料和涂料等。

4、建筑设计与工艺工程设计

工业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满足生产要求的空间和环境,既要满足建筑一般概念要求,建筑艺术、空间和色彩、建筑环境,同时又必须满足工艺生产的特殊功能要求。建筑师在一个工程中主要进行功能、环境景观、造型、美学的总体构思,争取创作出高品位的工业建筑群体。科学技术无论如何发展,生产方式无论如何变化,工业建筑必须满足工业生产要求,这是基本原则,但对比又不能狭隘的理解,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包括主要生产专业及建筑、结构、水、暖、电气等各专业的综合努力。

5、结语:

在完成这一项创造性的优秀工程过程中,建筑师必须学习工艺生产知识,同时与各专业工程师之间保持密切的合作,加强理解和对话,反复研究,争取较为完善的实施方案。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许多工业建筑都保持着鲜明的个性,建筑手法和技术手法并用,创造了许多具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的优秀工程。近年来在我国也与踊跃出一批优秀的工业建筑设计,但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建筑师应当努力参与,繁荣工业建筑创作,使工业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史上有一个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黄兴元.工业建筑的文化表现.建筑学报,2005(12)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abstract:themoderncity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high-risebuildingforimprovingtheurbanlandutilizationrate,promotethecityconstructiondevelopmentofimportantstructureanimportantformofapplication.inthehigh-risebuildingprojectconstructionprocess,theconcreteengineeringinthe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servicelifeandusethesecurityofthekey.modernhigh-risebuildingengineeringconstructionenterprisemustbeincontrolofconstructiontechnologyandmanagementasthefoundationrealizehighbuildingtheconcreteconstructionqualitymanagementpurpose,achievehighbuildingmanagementpurpose.inthispaperthehigh-risebuild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strategyandmanagementstrategiesbrieflydiscussed.

Keywords:highbuilding;Concrete;Construc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特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特点开展技术控制与管理。运用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的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1、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重要性的分析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是关系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关系到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寿命实现的重点。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对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与管理。以基础控制与管理为基础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

2、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重点

2.1以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为基础,完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重要性,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应将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开展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以实现科学的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管理。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应以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为基础,针对企业管理流程、项目管理架构进行混凝土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与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使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能够在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下进行施工,保障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实现高层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目标。

2.2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技术特点开展技术控制与管理。现代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应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技术特点开展技术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标后的技术交底过程中,有技术部门与设计单位、投资单位进行技术沟通,了解高层建筑设计、施工的技术要点。同时施工企业还应针对工程实际特点进行技术文件的分析与探讨。对于技术文件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以此提高施工企业对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文件的了解与理解。在此基础上,高层建筑施工企业还应针对工程实际特点对技术文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此为基础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与编制。针对高层建筑设计文件的特点、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等开展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为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针对高层建筑技术要点,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以此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首先,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混凝土浇筑模板的搭建、清理进行技术控制与管理。以模板搭建的垂直线、水平线的控制为混凝土浇筑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高层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前的模板进行清理。以模板清理为混凝土脱模等工作奠定基础。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应在模板搭建后、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清理。通过模板清理工作为混凝土浇筑奠定基础。

做好上述工作后院,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应注重混凝土浇筑管理。以设备管理工作为基础避免设备因素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根据相应规范要求以连续浇筑为基本原则进行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对于不能连续浇筑的工程应通过伸缩缝、连接处的控制等保障混凝土的整体性,为提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奠定基础。浇筑过程中,应根据浇筑过程的气候情况对混凝土温度、含水量等技术参数进行控制。通过技术参数控制与管理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

作为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振捣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技术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以振捣器的充分准备为基础,保障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振捣器的安装中应避免振捣器对钢筋网架的影响,避免振捣器对钢筋网架的振动及振动造成的位移。通知根据预先试验科学的设置振捣时间与振捣强度。通过振捣工作的有效执行保障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2.3以科学的混凝土养护为重点,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工程建设施工中,混凝土工程施工后的养护对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混凝土养护工作重要性强化混凝土养护工作。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所选用的混凝土特性设计养护工作要点与管理重点。根据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时间、养护工作要点等开展养护工作,为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这一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应由专人进行掩护管理,同时注重质量监控人员的检验与监督。通过混凝土养护技术的控制实现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

3、以高层建筑所在地气候特点及混凝土施工季节特性为基础开展混凝土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中,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施工季节气候因素对混凝土施工技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高寒地区冬季施工为例,高寒地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需要根据相关技术文件进行添加剂的添加。而添加剂的应用对混凝土强度、施工过程以及养护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混凝土添加剂的特性进行相应的技术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混凝土强度及施工技术要求。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应从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入手,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开展技术控制与管理,以此实现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

4、结论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关系到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关键。其施工技术应用与技术控制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应将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以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作为基础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随着近年来水泥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企业也应针对混凝土技术特点与发展进行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通过针对混凝土技术特点的技术控制与管理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雷.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探析[J].建筑技术与管理,2010.2.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9

关键词:工业建筑;复杂性;安全性;结构设计

abstract:thispapercomparedtoindustrialbuildingandcivilconstructionofdifferent,expoundsthestructuredesignoftheindustrialarchitectureonthecharacteristics,andinthelightofthisinitscomplexityandsafetyanalysis.

Keywords:industrialarchitecture;Complexity;Safety;Structure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业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工业建筑,顾名思义与民用建筑不同的是,特指为了人们方便进行各类生产活动而特别建造的构筑物,例如厂房、水塔、烟囱等等。工业建筑的特点包括有:1、必须满足生产工作的要求;2、必须要有宽敞的面积、空间;3、建筑技术要求高;4、根据生产工作的内容不同而有不同的特征,构造处理较为复杂。

二、工业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原则

根据工业建筑的特殊性,其结构设计与民用建筑相比要复杂得多,而且会更注重和讲究安全性能。这一点我们从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原则上就可见一斑。

(一)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

因为工业建筑的用途,是为了生产生活的运作,因此结构设计的方案就必须以生产为基本出发点,在工艺上的要求如下:

1、注意生产流程,不能影响之后生产过程中,各工段的次序与相互关系;

2、注意结构类型,满足运输工具以及方式的要求;

3、注意进行防腐蚀设计,确保建筑物具备防腐蚀的卫生要求。

(二)合理选择结构形式的原则

工业建筑根据建造后的用途,会有不同的生产工艺、生产要求,因此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条件,要综合这些因素选择出一套最适宜的结构体系。目前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材料比较容易获得,施工便利,既能预制也能在现场进行浇注,而且耐火耐蚀,建造出来的建筑适应面较广。目前我国的厂房常用的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2、钢结构可以采用工业化体系进行建筑,既能节省成本,又能缩短工期,但是要注意防火和防腐蚀方面的设计。目前钢结构在我国多用于大跨度、大空间又或是振动较大的生产车间建造上。

(三)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的原则

1、根据工业建筑的用途,注意其采光与照明等是否能满足生产工作的要求;

2、设计出良好的排风通道,特别是针对一些散发热量的热加工厂房或是生产有粉尘的车间,更要重点解决通风的问题;

3、采取降噪措施或是设置隔声间,确保生产与生活互不影响;

4、必须在建筑平面、空间结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手段以确保一些具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车间,也能正常顺利的使用;

5、考虑到将来生产工作的压力,工业建筑也同样不能忽略舒适性,在内外整体环境的设计上,应更注意色彩的运用以及绿化的点缀等。

(四)空间合理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该是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环节,应结合生产工艺与生产流程,确定选址、布局和分区,特别是管道与运输道路的分布等,还要配置一些公用的设施。除此之外,在生产区还应注意划分经营管理用房、行政管理用法以及生产辅助用房,这些用房一般而言可以设在生产区内,以方便开展工作,但是针对一些较为特殊的生产行业,如一些带腐蚀性的或是不利于人体经常接收的元素等的情况下,就应该把这类用房划分到生活区内。因为总平面的布置还必须考虑到污染的问题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在生活区内的生活用房包括卫生用房、保健用房以及餐厅、休息室等。无论是生产区还是生活区,布置的关键是分隔与联系,应以发展的角度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另外也可以通过多方案比较,或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来选定布置的最佳方案。

(五)防腐蚀设计

由于在许多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或者是产生酸碱盐等侵蚀性溶剂,因此生产环境内的空气、水质以及土壤,都会含有侵蚀性物质,导致建筑物被腐蚀。因此,在工业建筑上要特别注意防腐蚀的设计。

第一,我们可以限制侵蚀性溶剂对周围环境进行腐蚀的作用范围。对于带有腐蚀性的生产厂房尽量集中、垂直的布置在下风侧或水流的下游,并建设足够的排队坡度以及布置排水明沟。厂区内,长期输送侵蚀性液体或气体的通道必须集中埋置在下层,避免影响到其他的正常管道。厂区外,排除污水的出口应与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能远离人群的聚居地。

第二,在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空间布置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防腐蚀的措施,从源头上制止或减轻腐蚀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敞开式或是半敞开式的建筑,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除了通风外,围护结构还应考虑到温度和湿度的情况。门窗的材质可以选择木质、塑料或者玻璃钢,其余的金属构件也应当在表面涂抹上耐腐蚀的涂料。至于地面或楼面,可以做成耐酸碱的地坪,如选取沥青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聚氯乙烯、玻璃钢、陶瓷、花岗岩等作为面层材料,另外隔离层的材料可以选用石油沥青油毡或是再生橡胶油毡等。其他的建筑部位,也都应该采取相应的耐腐蚀材料以及构造措施,尽量降低被腐蚀的可能性。

防腐蚀建筑一般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佳。在含有强腐蚀性气体且处于高湿环境中的梁、板、柱、屋架等钢筋混凝土承重构件,除提高混凝土的标号、密实性和加大钢筋保护层外,表面尚须涂以耐腐蚀涂料(如沥青漆、环氧树脂漆等)。如果建筑物采用钢、铝等金属结构,除加强节点构造和表面防护外,进行结构计算时要适当提高安全度。砖木结构一般仅用于腐蚀性介质影响不大的建筑物,承重砖墙宜用不含石灰质的砂浆砌筑,木材表面也要作防腐处理。建筑物的基础部分,为了防止生产过程中侵蚀性液体渗入地下造成腐蚀,防止杂散电流漏入地下引起钢筋的电化学腐蚀,防止含有侵蚀性介质的地下水和地基土壤造成危害,必须采取地面的防渗堵漏和排水设施,选用合适的基础材料,加强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对基础表面作防腐蚀处理并增加基础埋深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利用一些稀释手段对侵蚀性物质进行处理,然后排放。

(六)防震设计

我们都知道,现代建筑工程在结构上都反复强调防震抗震的要点,它占据了结构设计安全性的第一位。实际上在工业建筑中,结构防震抗震的要求更高,因为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生产方法和成品等的特殊性,如果没有做好防震抗震的设计,一旦出现意外所带来的破坏力很可能是毁灭性的,特别是一些易燃易爆方面。我国也属于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尽管发生大型地震的频率不高,但是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必须加强重视。

三、小结

随着目前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势头,对于工业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面临了不少新的挑战。但是,无论如何发展,在对工业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设计者都必须做到能够充分理解该建筑的要求与用途,根据其生产工艺流程多琢磨,并且要符合设计的安全性原则,如此才能设计出既满足生产使用的要求,又能保障生产安全的建筑作品来。

参考文献:

[1]周铁军,袁渊,王雪松.工业建筑中的可持续性设计初探[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1):8211

[2]GB500112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工业建筑的特点篇10

论文摘要: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讲,搞好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建筑产品的施工是由多工种、多系统互相渗透、密切配合、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建筑产品的这种系统的密集性、交叉性及最终的整体性,最主要的表现在高层建筑上。

高层建筑的显著特性是“高”,由于其“高”而引发出诸多不同于其它建筑的特点来。

1高层建筑的类型及施工特点: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类型多为宾馆、写字楼、商场综合楼、住宅等。从其建筑功能特性来看,高层建筑一般可分为以下几大部分:(1)地下室(设备层、人防);(2)裙房(公共场所);(3)转换层(技术层);(4)标准层(写字、客房、库房等);(5)非标准层(楼顶餐厅、屋顶机房等)。从工程特性来看,高层建筑有如下特点:(1)施工场地及作业面狭小;(2)专业工种多,交叉频繁;(3)预埋、预留作业量大;(4)吊顶、管井内施工多;(5)材料、设备吊运量大。

高层建筑的建设工程,一般由土建施工、装修施工、安装施工几大项目组成。其中安装施工主要由管道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空调通风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施工所组成。

2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从高层建筑的各种特点可以看出,高层建筑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离开各专业、各部门周密有效地协调与配合是不行的。这里的协调与配合可划分为内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前、后方协调与配合。

2.1内部协调与配合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一般涉及管道、电气、空调通风、设备四大专业工种,各专业施工又可分为若干阶段进行。要做好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

一般来说,管道专业阶段性较强、周期较长;电气专业阶段性较弱、系统性强、周期长;空调通风专业阶段性强、周期较短;设备专业区域性强、周期短。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现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2.1.1技术方面

首先,应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如在竖井施工中,管道专业有时与通风专业共用管井,各自所占位置、分支管开支位置、走向等在各自图上表示,并无一张综合设计图,所以须在图纸上先进行综合考虑,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考虑,把一部份图纸设计矛盾及不合理处在施工前加以消除和更改。按现行设计图纸,一般管道专业诸管路及设施均有较明确的纵横位置规定,通风专业管道一般体积较大,坐标规定不尽详细,而高层建筑为提高使用面积占有率,留给各专业管井、管廊、吊顶空间等位置极为狭窄,所以常常造成“水”、“风”专业管道“打架”。电气工种管路、托盘、线槽等在设计图中均未明确规定其坐标位置,且电流、电信号的传送不受高差变化影响,其走向自由度较大。也许正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设计中也常常出现与其他专业“打架”现象。另外,还有各专业内部系统间设计矛盾等。解决此类问题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图纸会审,仅此还不够,还须在施工前结合现场情况组织内部各专业交叉会审,对于专业交叉密集区域,绘制综合施工图(布置图),必要时,可做局部试验,以确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设计图纸、土建施工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损失。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2.1.2进度配合方面

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其作业面尤为狭窄,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即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2.2外部协调与配合

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

2.2.1技术方面

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内脏;装修则是为其着装打扮。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土建、装修施工阶段划分为:砼结构施工;砌体建筑施工;初级装修施工;二次装修施工。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土建、装修、安装各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联系难免有矛盾,所以对于安装施工必须了解土建、装修专业图纸,从中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结合本专业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之间的问题。

2.2.2进度方面

既然土建、装修、安装均作为高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其彼此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对于安装施工来讲,从整体看,其成品可以说是依附于土建的半成品或成品之上,它们之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且配合密集处主要在“暗”处,如砼结构、砌体内管井等;而装修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明”处,如墙面、天花板等。

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在砼结构施工阶段,安装主要是电气、管道专业插入配合,其他工种处于准备阶段。对于这两个专业来讲,此阶段与土建专业配合最为密切和频繁。

2.3前、后方协调与配合

前、后方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它对于各类建筑施工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个共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决定权是在前方,还是在后方?是在项目上,还是在大本营里?“项目法施工”运用动态管理原理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长期以来的前方与后方难以协调与配合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有共性必有个性。在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中,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必须紧紧围绕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各项特性来进行。为此,必须了解各专业施工形象进度计划,以便及时、合理地调配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各专业总量、插入时间及在各阶段的工程量均不尽相同,根据动态组合原理,结合各专业阶段特点,合理组合各生产要素,达到前、后方的有理、有序协调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