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课程标准笔记十篇体育课程标准笔记十篇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7:06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1

笔者发现有时一些年轻教师在听课时就是手持教案和听课记录本在旁边一坐就是一节课,听完课后记录本就是寥寥几笔关于教学组织流程的笔记,笔者认为这样听课的话既达不到促进自身教学技能与专业成长的听课目的,又错过了通过借鉴对比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的宝贵机会,甚为可惜!为此,建议各位年轻教师在评课时要善用备、走、看、听、记五个结合。

1、备

(1)备心态:评课者应摆正位置、端正心态,以平等交流、互相促进提高、切磋学习的态度来看课,不因为授课教师的资历深浅而预先影响评课的公正性。

(2)备随身教具:听课前应准备好听课记录本;准备多一支红笔以记录课上出现的亮点、要点;测量心率和时间的秒表、记录运动量与运动强、密度的表格,这些有利于课后准确判断课上的运动负荷与后续的数据分析。

(3)备教材:听课前须充分钻研该节课教材,把握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明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所授内容在本教学单元中所处的位置,这样才能在听课过程中迅速准确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点。

(4)备提纲:本节课的优缺点分别在哪?本课的主要特点、特色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探讨的问题?我可以有什么建议?等等。

2、走

听课时,听课教师可以在不影响授课教师上课和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适当地移动自己观察的位置,以便达到最直观的听课效果,如果一节课在场地旁边从头坐到尾,会错过若干观察教师语言组织能力、师生互动或学生学练情况的细节。

如授课教师在教学常规部分布置学习任务时,听课教师可以走到学生队伍最后一排的排头(尾)的稍后方或者侧后方,在这个位置既可以从学生角度感受到授课教师的音量是否足够洪亮,又可以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反应并把对上课师生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又例如在教师布置学生以合作探究或自主学习的形式进行系列练习的时候,听课教师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深入场地中间,近距离地去观察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学习氛围以及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采用探脉搏、随机询问等形式去掌握课上的运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况。

听课教师走动时应注意:1.以不影响教师正常上课和分散学生注意力为准;2.进入场地的时间不宜过多,获得足够自己需要的信息即要离开;3.勿越俎代庖对学生进行技能示范讲解和纪律教育,听课教师只是旁观者。

3、看

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看设计、看教师、看学生

(1)看教学设计:看设计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可行,有无体现课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有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是否恰当;课堂结构安排是否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运动量是否适中、效率高低等。

(2)看教师:一要看教师的教态是否端正,声音洪亮、语言表达能力顺畅;二要看教师的基本功,包括:口令响亮清楚、讲解简明扼要,术语准确;示范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以及示范时的时机、方法、站位;对队伍的调动和变换队型的能力;三要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理念是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目标是否指向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组织课的能力,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是否衔接紧密、自然过渡;教学设计有无突破、创新,方法手段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场地器材的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最后则要看教师能否发挥自身特长、体现教学个性使得课堂教学多样化,体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3)看学生: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能否在教学中体现出他们的发展和健康是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志。

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活动时的神情、兴趣、注意力、自信心、好奇心、进取心及积极性等;看学生学习的态度——观察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看学生学习的状态——是否表现出持续专注而有兴趣的学习状态;看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什么方式学习,在学习中是否有收获?学生能否在学习中提出有意义的或有个人见解的问题?看学生学习的效果——观察学生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否按正确要求进行练习或改变方式、方法进行练习。

4、听

善“听”也是提高评课能力的重要一环,笔者在工作室的一系列听课活动中发现个别教师存在语速快、普通话不标准、讲解能力不强、语气生硬等口头表述能力差的特点;所以听课时应注意授课教师在运用体育教学语言时是否逻辑清楚、条理分明、声调抑扬顿挫、速度快慢适中、音调洪亮清晰并富有感彩,这样才能让学生心生亲切感并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表象和形成动作概念,而“听”主要可以归纳成以下这几点:

听声音——听教师口令与讲解时的声音是否宏亮、清晰、准确、果断、有力?

听教学布置——听开始部分授课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的讲述是否流畅以及对学习目的阐述是否明确,有没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听教学讲解——听基本部分授课教师在讲解分析技术要领、学习重难点和在进行示范、纠错时的术语规范程度、把握重难点的细致程度和语言讲解能力是否准确到位。

听课后小结——听结束部分授课教师的课后小结有无准确掌握学生的学练情况、对主要出现的问题有无点评、以何种形式激励学生进一步进行后续发展练习。

5、记

记录是看课时的一个良好习惯,及时地记录课上的亮点、难点以及自己霎时的灵感火花对于课后的评课和教研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记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记亮点、疑点——亮点多数看教学设计有无突破、创新的方法手段是否得当;疑点则是听课教师根据自身经验或见解对课堂教学存在某个方面的质疑;第一时间便能记录亮点与疑点对于课后的总结反思与点评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学生具体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身体素质的提高程度,都是在单元教学课次中明确说明的,听课教师要分清例如运动技能的“了解和明确”、“掌握和运用”、“复习和提高”的具体含义,而课中重点发展哪项身体素质,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也应明确掌握,教学目标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记组数和次数——记录课的密度和各项活动、练习时间的分配,分析各部分是否依据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有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置,有助于测定学生的运动负荷。

记自己的见解——做好课堂实录的同时一定要在每个环节旁边记录自己的评点意见,这样既可以促进自身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也能在课后的评课交流中进行参照。

参考文献:

[1]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9

[2]石冰冰.看课、评课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国外小学科学学科学习笔记研究现状。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的学习笔记主要是体现在教材的设计上,它通过细化教材,将指导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详细体现在教材的安排中,让学生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的活动,清楚地了解探究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同时,从科研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体会科学家进行每项“科研”的全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各项技能。而日本小学理科课程学习笔记主要是以卡片形式呈现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可根据卡片,详细系统地记录自己的学习体验,以便教师能够更准确的支援学生活动。(二)我国科学学科学习笔记的研究现状。从2001年开始至今,我国已经有七套小学科学国标教材。吉林省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与教科版教材相适应的《科学学习实践活动与评价》手册。此手册在内容上与教科版《科学》教材一一对应。呈现方式是以装订成册的手册方式,每一课需要学生填写的内容很多,增加了学生的书写负担。而且教科版《科学》教材还在不断更新改进当中,这种装订成册的方式不适应教材的更改,比较死板,但是对我们学习笔记的开发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二、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及价值

(一)有助于体现“面向全体”的课程理念。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学习笔记旨在为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提示追求探索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支援帮助,从而为学科活动提供载体,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体验。因此,推动学习笔记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全体参与,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二)有助于推进个性化教学研究进展与学科发展。在个性化教学初步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笔记的前身--学习卡片是推进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有效媒介。不同种类的学习卡片在个性化课堂教学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如学习指南卡、提示卡、提高卡、计划卡等等。科学学科学习卡片确实推进了学生对科学课的认知,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学习笔记则是在学习卡片基础上的又一提升,它将原来已经完全设计好的、固定的学习卡片发展成为允许学生广泛参与、自主设计的“率性”学习笔记。因此,学习笔记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更好的开展科学学科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率性教育”的教育理念。(三)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课程各项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应包括对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和多个主体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拟开发的学习笔记类型有知识点概要类笔记、实验计划类、实验记录笔记、汇报类笔记、学生自我评价类笔记等,结合评价类笔记,有助于实现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时机全程化,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展望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3

摘要: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及时复习反复练习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归纳指导法对比指导法解答说理法启迪思维法讨论活动法。

关键词:学法;英语;高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规律,使教师乐于教,学生轻松地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4

关键词:课程考核;科学化;考评体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对人才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解读。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而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实现与时俱进,人才培养过程必须科学化。课程考核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继而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与过程,更重要的是课程考核体现了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水平,承载了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力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今天,检讨传统的学校课程考核理念,反思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反省当下的课程考核内容,紧密跟随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更新高等教育考核理念,明确课程考核目标,创新课程考核内容,合理课程考核过程,是当代高等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方向。

一、高等学校传统课程考核模式反思与检讨

(一)课程考核目的定位不当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下,课程考核在教授者看来,无非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甚至被视为不得已的一个过程;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将课程考核一方面看作是否授予学生学分、奖励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作为教师教学能力、质量评估的评价根据。在学生看来,课程考核等无非是为了获取某一门课程的成绩与学分,最终顺利毕业。课程考核的目的似乎局限于得学分、评奖励和拿文凭。学校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继而将学生区分为三六九等,并依此作为资源优化的依据:“三好学生”、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免试推荐”资格甚至“入党资格”与课程考核分数息息相关。课程考核目的急剧功利化导致学生将考试看作获取某种资源、资格、名誉的手段,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考分不注重能力培养,学习、考试目的就是获取“高分数”。课程考核被寄予“厚望”,考核分数功能异化,考核目的严重扭曲。

(二)课程考核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考核内容过于注重原理化、结构化的记忆性知识,大多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以知识性考核居多,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测试比重较少。[1]课程结束前“画重点”已然成为高校公开的秘密,教师在考试前给学生指定考试范围似乎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结课“程序”。考核内容刻板僵硬,使得学生:一方面,多倾向于对知识、原理的死记硬背,但对原理的运用能力非常差,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不同学生对记忆性知识的掌握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运用原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上,学生间的差距非常明显;而对上述不同学生进行全体考察,与对记忆性知识掌握情况相比,学生整体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差。笔者曾作过类似的试验:在一套百分制试卷中,记忆性知识占70%,而运用性知识占30%,结果显示,全班36名学生在记忆性知识部分得分率平均在90%以上,该部分最得分者与最低得分者相差不超过10分;但在案例分析部分,36名同学的平均得分率为38%,该部分最高得分者与最低得分者相差竟达24分之多。另一方面,由于考核内容固定化、考前指定考试重点又成为必须环节,容易引发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或者干脆不去上课,或者上课时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或者上课睡觉聊天看小说,上课与不上课一个样、认真听课与不认真听课差不多,只要在课程结课时来听一下考试重点、考前“开夜车”突击一下同样可以拿高分,不上课的学生甚至比认真上课的学生期末考试卷面分数还要高,最终误导学生形成“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时默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学习态度。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当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论文写作或其他方式少;理论知识考试多,能力、综合素质考试少;总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2]基本延续着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上述考核方式意味着“一考定性”,考察过于形式、定性过于片面,课程考核很难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也根本反映不出教师的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只要期末考试成绩突出,便可“一俊遮百丑”、“一卷定乾坤”,这明显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3]在闭卷考试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教务管理部门往往要求老师提供“标准答案”,在自然科学领域作上述要求或许可行,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强行要求教师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许过于外行。在笔者看来,在社会科学领域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值得肯定,因此,在该领域或许只有合适与否、合理与否之说而并不存在对错之别,“标准答案”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是强人所难。

二、课程考核理念革新与思路创新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5

关键词:简笔画;英语课堂;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42-01

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以及时络等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绘画是儿童十分喜爱的视觉艺术,教师一旦把生动有趣的简笔画描绘在黑板上,立即会形成学生的视觉兴奋点,课堂气氛因而变得十分活跃,这种轻松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熠熠生辉,魅力四射。

一、简笔画的定义

所谓简笔画,是一种运用简洁概练的手法,简略概括地状物造型,简明扼要地表情达意的绘画形式,是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艺术。简笔画英文名叫StickFigures,所谓Stick,就是木棒,StickFigures就是用木棒样的小直线去组合成各种木偶形象,这些图形可以表示静止和活动的物体,可以表示和活动的情景,可以表示音、单词和句子,也可以表现文章和故事。它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形象化手段,简单、快捷、达意。寥寥数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或概念。

二、简笔画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简笔画操作简便,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多媒体不能替代的

现在很多老师尤为重视和普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作为教学手段。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时间久,在精力和时间上投资大,一旦完成,有新的创意就很难在课堂上体现而做修改。把传统的简笔画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则效果便会大相径庭,会使课堂教学熠熠生辉,魅力四射。

简笔画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不可取代的教学手段,运用时边讲边画,虚实并举,视听结合,生动具体,还可以随时修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2、丰富教学语言,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把简笔画引进入课堂教学,能丰富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表达方式,在课堂上教学边讲边画,口手并用;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说,视听说结合,这种复合式的教学方法,既拓宽了教师传递信息的渠道,也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同时也避免了“中国式”英语。要学习地道的英语,在学习的时候,必须忘掉母语。当英语输入时,用英语思维,立即用英语输出。减少中间用以过渡的汉语环节。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教学曾经有人做实验发现:儿童从视觉获得的信息3小时后只能80%,从听觉获得的信息3小时后只能记住60%,3天后只能记住40%;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3小时后就能记住90%,3天后也能记住75%。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倘若单单靠老师的领读和录音磁带的帮助,是很不够的。学生往往只是当时能强记下来,课后不久便会遗忘。而简笔画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情景性的特点,能充分发挥艺术的视觉优势,把重点难点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为浅,把抽象隐晦的理性化知识转化为具体明了的感性图示,并与趣味性容为一体,成为刺激学生观察和思维的兴奋剂,寓教于乐,高效率地接收知识,通过赏心悦目的绘画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简笔画教学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一重要部分,其所培养的创造精神和鉴赏能力是造就素质性人才的重要条件,同时美育所使用的艺术形式是进行智育教育的生动材料。而简笔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和掌握基本的构图、绘制、色彩的搭配等一些简笔画技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对事物的鉴赏、取舍能力,从而培养审美情趣,帮助形成自身的审美观。

总之,简笔画丰富教学语言,推进复合式教学。教学中教师边讲边画,语言信息、图像信息同时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视听结合。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左右脑并用,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

现在,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配以传统的简笔画,使他们相得益彰,各取所长,既发展自己,又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魅力无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6

关键词: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过程评价

学业综合评价是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对参加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考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量化考核,并评定课程成绩的一种多元化评价方式。即通过课堂面授、网络助学等助学方式,考生可以取得占该课程总分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这种过程性考核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自学考试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的学业评价方式向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的发展。通过实行学业综合评价,全面提高考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改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能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本人长期承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学,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考课程的学业综合评价。

1、助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重要组成部分。助学方式包括课堂面授、网络助学等。我院的自考生主要是在校学生,所以《电力企业经济管理》采用课堂面授的助学方式,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统一考试与过程评价结合的方法。统一考试与过程评价在课程总分的比例为7:3,也就是自考生通过课程面授的助学方式,可以取得该课程总分的30%的平时成绩。

2、过程评价的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

实施学业综合评价的课程,其过程评价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其中:课程学习40%;平时作业30%;综合测验30%。

2.1课堂学习成绩的考核

课堂学习成绩满分40分,课堂学习成绩评定主要从到课率、课堂纪律、回答老师提问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到课率占15分,分为6档:到课率90%及以上记15分;到课率80%及以上记12分;到课率70%及以上记10分;到课率60%及以上记8分;到课率50%及以上记6分;到课率不足50%记0分。

课堂纪律占15分,做到以下每项得3分:着装整洁,认真听课,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随意聊天或大声喧哗,如需发言,请举手示意,老师准许后再起立发言;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如特殊情况下需在上课期间进出教室,应走后门,并轻手轻脚,尽量不影响他人;上课前自觉将手机设为震动状态或关机,上课期间不允许在教室接打电话,也不允许出现抽烟或吃零食等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保持教室卫生,下课后自觉将废弃物送入垃圾箱;认真配合老师进行课堂点名。

回答老师提问占10分,根据提问次数的多少,有不同的分值。

2.2平时作业的考核

平时作业满分30分,主要从课堂笔记和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课堂笔记占10分,考核内容:是否有课堂笔记本;笔记记录是否完整、齐全。

评为好得10分;较好得8分;一般得6分;较差得4分;差得2分。不做课堂笔记或没有课堂笔记本为0分。

课后作业占20分,从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它方面进行评定: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单元作业并达到合格要求得20分;完成作业量80%,或有20%作业达不到合格要求得16-19分;完成作业量70%,或有30%作业达不到合格要求得12-15分;完成作业量60%,或有40%作业达不到合格要求得8-11分;完成作业量50%,或有50%作业达不到合格要求得4-7分;完成作业不足50%,或60%作业达不到合格要求得0-3分。

2.3综合测验

课程在面授结束前测验1次,综合测验试卷按100分计算,综合测验成绩占30分:测验成绩90分以上者得26-30分;测验成绩80-89分者得21-25分;测验成绩70-79者得16-20分;测验成绩60-69者得10-15分;测验成绩50-59者得5-9分;测验成绩50分以下者得0-4分;未参加测验的考生,其综合测验成绩得0分。

3、过程评价的日常管理工作

任课老师按主考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编写授课进度计划,按教学计划完成规定的学时,实际授课进度与计划进度做到基本相符。

考勤记载要详实,具体内容包括专业及课程名称、准考证号、姓名、考勤记录等,作为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任课教师根据学科要求、按照教学进度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要有批阅的原始记录;课堂笔记由任课教师组织班委会干部和学生代表进行检查,依据检查的结果进行评定,评定的结果要在班级中公示;课堂提问发言要有详细的记录。

综合测验由主考学校统一命题,题型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试题的题型一致,助学单位协助主考学校按照统一考试的标准和要求负责组织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实施。测验的时间、地点由助学单位负责确定。试卷由任课教师负责评阅,评阅试卷严格按评分标准执行,测验成绩要在班级中进行公示。

开展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课程学业综合u价,加强学习过程的指导、管理、考核和评价,对于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提高通过率,探索自学考试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学业综合评价应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特点,坚持质量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规范。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7

(一)试卷由问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组成,问卷卷头标识为:“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或“年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名称“试卷”+“(课程代码)”;答题纸卷头表现为“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名称“答题纸”+“(课程代码)”或“年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名称“答题纸”+“(课程代码)”。问卷和答题纸分别标记页码,问卷页码标为:课程名称+“试题第页(共页)”或课程名称+“试卷第页(共页)”;答题纸页码标为:课程名称+“答题纸第页(共页)”。考生作答时必须严格按照试卷的作答要求,按试题顺序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作答。不按规定作答,答题无效。

(二)考生在考前20分钟凭准考证、身份证进入规定的考场,对号入座。考生不得穿背心、拖鞋进入考点和考场。考生中的军人、警察和其他纪律部队人员不准携带武器和穿着*进入考点和考场。

(三)考生进入考场除必要的文具,如2B铅笔、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直尺、三角板、圆规、橡皮擦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严禁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如寻呼机、对讲机、移动电话)、电子计算器(可以使用计算器的课程除外)、电子记事本、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照相机、电子摄录设备、涂改液、修正带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可以使用计算器的课程,计算器不得有程序储存功能。

(四)考生入座后,应将本人准考证、身份证放在桌面左上角,以便监考员核验。

(五)考生领到试卷后,要先检查核对问卷和答卷上标明的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是否与自己当次所报考的课程名称、课程代码相符,检查有无缺页、缺题和字迹不清等现象,如有,应立即举手向监考员报告;因考生未按要求检查上述内容或发现问题未及时向监考员报告,由此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凡涉及试题内容的问题,不得向监考员询问。考生作答前必须先在每张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正确、清楚地填写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等信息,并在规定位置,按要求贴好条形码。凡错写、漏写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等,或不按要求粘贴条形码,答题无效。

(六)开考信号发出后考生才能开始答题。

(七)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准进入考场。考生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课程考试结束前30分钟,出场后不得再进入考场,不准在考场附近逗留、谈论。已到考生,必须在点名卡其签名框内签名确认,未签名者,视为缺考。

(八)考生必须严格按试卷要求作答。试卷发放后,按照要求在答题纸指定位置认真抄写“考生笔迹确认”部分规定的文字,不抄写者不予办理省际转考等业务。在答题纸“选择题答题区”,考生必须用2B铅笔填涂,其他区域的书写或作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必须在答题纸规定的答题区域内按要求作答,严禁在规定答题位置外的地方作答,否则作答无效;作答时需要画表、作图或作辅助线的,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为确保答题纸扫描清晰,可先用铅笔进行画线、绘图,再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答题纸禁止使用涂改液、改正纸、改正带;在答题纸上书写的内容,字体务必端正、清楚;答题纸要保持清洁,不能折叠、污损、弄皱、弄破,以免影响正常扫描。不准在答题纸上作任何标记,不按规定作答,答题无效。

(九)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考试期间,考生在考场内不得相互借用文具;不准随便说话,不准随意离位走动,不准吸烟;不准夹带、旁窥、抄袭;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不准换卷传抄;不准冒名顶替。

(十)每课程考试允许考生离场时间以前,考生除因突发疾病经主考同意可离开考场外,不得以其他理由离开考场。经同意离开考场的考生,按交卷离场处理。

(十一)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并把问卷和答题纸分别按页码顺序整理好,并按试卷问卷在上,答题纸居中,草稿纸在下的顺序整齐地放在桌面上。经监考员清点整理无误同意后方可有秩序地离开考场。严禁带走试卷和草稿纸。违反规定者,按违规处理办法处理。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可平行性分析

在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是指在汉字教学中一方面教授汉字知识,另一方面把中华文化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进去。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可行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与汉字的构造特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汉字的构造是一种意象性建构,“立象以尽其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汉字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文明之母。“‘汉字通过仰观俯察’、‘近取诸人’、‘远取诸物’的取象构形,深刻地总结和概括了汉民族亿万年社会生产和认识发生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将它凝结在静态的字形、读音中”[1]。

如“家”,从“宀”从“豕”,会意字。上面的“宀”像个房屋,里面有一只猪(豕),表示“豕”生活在这个房子里。“在古代,‘豕’是财富的标志,养的猪越多,就表示家庭越富有。那时能有栖身之处者未必有‘豕’,能养得起‘豕’者必然会有固定的居所。后来人们就用既有房子‘宀’又有‘豕’的‘家’字表示现在我们所说的‘家庭’‘住所’的意思。另外,我们从‘家’的形体还能发现一个更深层的意思,那就是用‘豕’表示家庭财富时,‘豕’已从野生发展到家养,这也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标志,也可以证明人类养‘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2]。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汉字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色彩斑斓情趣盎然的抽象画。“象”先而“形”后,“形”是对“象”的最高抽象,而“象”是立体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观察和理解,因而具有多义性。小小的方块汉字像魔方,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运用汉字本身的文化特性进行合理教学,从字形入手,追根溯源,分析部件,以形释义,相信学生会牢牢记住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的,从而不但从不同程度上解决汉字学习中难认、难记、难写、难懂等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提升文化涵养。

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识字心理特点。

我国识字心理学家刘廷芳、艾伟等经过长期研究认为:“汉字是由形、音、义三个因素组成的统一的方块图形。这些图形是以式样不同的基本笔画,按一定数量(如几点几横),一定度量(如笔画长短、出头与否、封口或不封口),一定空间配置(如左右、上下、内外)构成一些偏旁部首或其他结构单位,再由这些形形、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的布局组合搭配成字的。”[3]“汉字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学习者对汉字字形的观察辨认的难易,跟字的笔画数目、笔画种类和结构有重要的关系。后来有的研究表明:识了相当数量汉字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汉字笔画的多少对于字形的辨认和识记影响不大。辨认合体字形的难度与构字部件的熟悉程度有关,若构字部件为儿童所熟悉,辨认较易,反之就难。对那些难以分解为单元部件的字,笔画虽较少,亦难辨认。学生辨认字形的完整性与精确性的水平,是随着他们所掌握的汉字知识,用言语分解汉字的构成部分,以及对不同字形进行相互比较的能力的发展而提高的。”[4]

心理学还告诉我们,机械记忆的效果远不如理解记忆、想象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汉字理据性强,有着据义构形、以形示义的特点,这不仅为人们运用理解识记、想象识记等多种手段学习汉字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且要求人们学习汉字时必须紧紧抓住它的特点,弄清每个汉字的内在依据。

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形象直观,是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识字心理特点的。

三、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总目标部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5]“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6]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感悟,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正是这次课改要达到的目标。所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渗透了关于汉字文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如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口耳目》①一课,是按象形字归类识字。这一课生字结构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字,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汉字的演变,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识字二《日月明》一课:“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采用韵语的形式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能让学生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认识了常见的象形字和会意字,学习的形声字数量逐渐增多。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触类旁通呢?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的编写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如一年级下册教材八个“学习园地”,就有六个在“我的发现”这一板块,把形声字按不同的方式归类,引导学生思考、发现相同形旁或声旁的字的特点,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则是这样引导学生发现的:“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并且教材上还有学习伙伴的提示——“‘泡’字的左边跟字义有关,右边跟字音有关……”

从象形字、指事字到会意字、形声字,从图字对照、形象体会到归纳分类、引导发现再到结合语境、体会多义,教材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渗透了丰富的汉字文化。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面的扩大,教材在渗透汉字文化的形式上更加丰富。从四年级开始,教材里出现了“趣味语文”这一内容,或者介绍成语故事,或者是历史名人运用汉字的有趣故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体会汉字的无穷魅力。

特别是在五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了“遨游汉字王国”的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有介绍汉字诞生的知识和传说(《仓颉造字》),有典型字的来历(《“册”“典”“删”的来历》),有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书法作品赏析和美文诵读,还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汉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师生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汉字的魅力和有趣,了解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这一方面的目标要求到教材发生的变化,可见,在汉字教学中渗透文化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注释:

①本文中所列举教学案例使用的教材版本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参考文献:

[1][3][4]胡家才.现代语文教学论.京华出版社,2001.3(1):228-230,262-263,265.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9

【摘要】草笔记也可以称为“源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原始的记录。学生用草笔记记录课堂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重点知识、学习思维、引发思考以及解题思路等。草笔记法通过简单纸笔记录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从注重结论记录到关注思维过程的一种听课模式。草笔记法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听到认真参与课堂,课堂上学生要调动多种感官记忆,提高记忆效果。笔者从课堂实践总结常见的问题。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提炼出“草笔记教学法”理论意义;同时根据实践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关键词】草笔记;教学方法;高中课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高中理化课堂用“草笔记”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3]-JKGHD-0566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改进方式,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高效课堂,也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完全放弃。教师讲解学生聆听记录的教学一直是不可减少的教学环节,即使我们使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等都离不开听说的交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课堂?

1.问题的提出2011年笔者受学校领导的委派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申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课题“高中理科'自主建构、深化剖析'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2012年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的课题研究是结束了,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而增多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又发现许多课堂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高效课堂就很难实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即使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生时间观念太弱。学生在进入课堂后总是要用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笔者在多个班级观察发现,这些是与学生的习惯和课堂管理有关。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提前进入课堂的方式、反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但是仍然得不到解决,大多数学生只有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慢慢的走进教室,然后翻东找西的准备教具。我们为了改变他们的习惯,曾经通过处罚迟到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疏远师生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耗费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长期以往就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

(2)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连续集中精力可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能做到。笔者原来一直认为是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后来笔者发现即使把课堂设计的很精彩还是有很多学生分神。甚至来讲,如果课堂设计太多精彩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对活动有深刻印象,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有时间同样一句话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次重复,期望学生能记住,可是提问、检查等反馈方式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堂提问效率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指定的学生回答,没有回答任务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是在观望,认为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提问这个学生,进而把时间浪费掉。笔者也对这方面经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群体近行口头回答,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同时回答的就是活跃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随声符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课热闹,但是没有效果。这种假积极的场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误导,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

(4)学生学习习惯得不到矫正。学生在初中、小学时依靠机械记忆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同这种方法,在高中课堂迁移此法的时候,会导致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学生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反而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开始否定自己,长期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5)课堂笔记成为负担。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录上,成为一个“书记员”。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被动的听讲也导致成绩的下滑,这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低,很努力也没有提高成绩,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由于他们学业的繁重,一般很少会再抽时间阅读笔记,没有及时的复习,记忆效果也比较差。

(6)重答案轻过程。学生做题时和回答问题时仅仅追求答案。这些学生在课堂只是追求答案,而不管思维过程,题海战术使他们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

这些问题的发现再次促使笔者思考,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著作后,笔者利用课堂“草笔记”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草笔记”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2.理论假设“草笔记法”是用纸笔的方式把学生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的一种听课方法。草笔记这个名字很熟悉,草笔记虽然说和我们原来用的笔记类似。虽然说同样是笔记,但是一个草字就有新的含义。草笔记是把草纸的功能和笔记的功能合并在一起的记录方式。草笔记是学生用散装纸进行记录的方法,用草笔记时不能用完整的本子,而是用单张纸。因为完整的本子容易保存,学生记录后不会再进行重新整理。草笔记不仅仅用来记录获取的信息,更需要记录自己的思维、疑问。也可以说,草笔记是学生用来记录信息,也是用来和自己内心交流的平台,是用来自我检验试卷;学生把单一听觉学习的方式变为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学习的平台。草笔记与普通笔记的区别:草笔记的重心不仅在记录信息,更是在自我交流,师生交流;普通笔记是简单的记录。

美国莱曼・斯泰尔(LymanSteil)认为学生大约70的课堂时间用于倾听。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发现“听讲”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低下的,高效课堂也是无从谈起的。草笔记的使用就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聆听变为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听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听到的信息写在纸上,需要他们调动内听觉和内视觉进行转换,同时写出来又变成视觉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信息经历:听觉讯息外听觉器官(耳朵)内听觉(大脑)内视觉(大脑)内感觉(大脑)外视觉器官外部动作视觉讯息纸张上文字或图画经过这一系列的感知加深学生的记忆。

草笔记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解答。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就是我们当堂检测,能够明确学生是含糊的记忆还是清晰的理解。对于难题,草笔记成为学生的草纸,可以记录他们思维过程,在教师讲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出思维的漏洞,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他自己可以立即改正,留下的疑问又可以记录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下去后和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问题,把问题留在行为阶层,不至于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能力阶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草笔记要求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否则他们不知道教师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回答。这也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上课分神的问题。

草笔记是散页纸张,不好保存。学生记录的重要信息也在上面,他们必须经过再次整理转写才能保存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也就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

草笔记在下课时教师及时的收集同时进行批改,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理解差距。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法的改进和学情的把握,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3.课堂实施建议根据笔者设计的意图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草笔记教学法的课堂:

(1)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同时要求他们写上姓名。

(2)在学生准备纸张和教具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标准告诉学生;基本知识要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安排的课堂活动,进行的课堂程序,以及分配给他们时间。

(3)要求学生对草笔记分区使用,按照课堂程序,每个程序的记录思考写在一起。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补充或修改。

(4)要求学生不仅记录知识点而且要进行回答解释,甚至要简要记录思维过程。

(5)教师不能急躁,每讲一个知识点后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记录,提问时根据难度适当调整等待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及时检查学生回答记录情况,对于错误可以当场纠正。注意此时师生交流不能影响其他人。

(6)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综合性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攀登到最终问题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才能回答完全。

(7)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练掌握但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的知识可以进行群体性回答,就是说对于仅需要提示、回顾的知识不用再草笔记上回答。

(8)重要的概念、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笔记上独立回答,然后分组校对、讨论,最后再有老师总体纠正。

(9)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简单表示出思维过程,写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误区,最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反思总结。

(10)课堂时间不能全部用于讲解,而是要留下四到五分钟让学生再总结、反思、补充。是否需要讨论就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结构水平实际安排,笔者在操作时这个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讨论。

(11)草笔记教师一定要在下课离开教室之前收起来,就是不能全部批阅,也要进行部分收缴批改。

(12)最后一项活动必须由教师完成。要告诉学生下课铃是给教师的提示而不是告诉学生下课,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指令后才能下课。课堂的最后一道指令一定是教师说“下课”。

参考文献

[1]YvonneGentzler.新教师最佳实践指南[m].贺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黄邵裘,黄露丝玛丽.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李中莹.重塑心灵[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

[5]乔治・J・波斯纳,艾伦・n・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法指南[m].赵中建,肖玉敏,李丽,吴瑞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DavidLittle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邱永忠,林,江琴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7]RandallSprick.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m].王勃涛,刘文琴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8]LindaCampbell,BruceCampbell,Dee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霍力岩,莎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保罗・基尔希纳.综合学习设计[m].盛群力陈丽王文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

体育课程标准笔记篇10

论文摘要: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课改的深入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提出了“把握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两大环节”的做法,也就是要进行“前思后想”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世界发展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也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成为我们每个英语教师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各个环节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两大环节,也就是要做到“前思后想”。一般来说,课前备课,写出教案和课堂讲授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的过程,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在课前准备得不充分、不到位、不全面。课后总结更是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要么总结得不认真、不详细。尤其是年轻教师,由于对英语教学整体认识不足,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若要提高教学更需要在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以下是笔者在“把握课前、课后两个环节”方面的一些看法及做法:

一、“前思”——课前准备(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案。因此,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思考。

1、思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体现了具体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通过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来实现的,教材在教学中所形成的关系为“教师——教材——学生”,只有当三者和谐融为一体,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佳境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孕育了“新”的教材,教材之“新”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功能上。新教材不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复制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而是凭借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思维与创新。因此,新教材要求教师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所阐发的道理,所讲述的知识,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师要不断开发教材内在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在课前准备环节中,教师要掌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掌握课程标准。理解课标的实质,把握指导思想。二是掌握教材内容。弄清教材结构,明确教学任务。三是掌握重点难点。分析教材,理清重点、难点,着重讲练。四是掌握教材特点。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五是掌握教改信息。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促进教学。

2、思学生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指导下,若要达到师生双赢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班级基本状况,整体基础水平,学生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充分掌握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女生擅长记忆单词、语法规则,男生擅长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擅长书面表达或笔试。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就要考虑到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3、思教法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所以教师首先要熟悉各种传统教法,如讲授法、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其次要根据英语学科特点,改革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趣味教学法、诱导教学法等。在准备环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英语情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思资料

背景资料。英语教学是外国语言教学,因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英语背景知识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储备相关知识,如国家的历史、地理、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交际习惯以及广为人知的风俗传统和经典故事等。课前准备的相应文字、图片、影象或声音资料不仅可以补充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一举多得。②阅读资料。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学生准备阅读材料,开展课上的限时阅读,课后补充阅读,兴趣阅读,或任务阅读等形式的阅读教学。

二、“后想”——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也称教学笔记,教学心得或教学后记,是关于教学得失的记录,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及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课后总结的重要性。

那么,课后总结记什么,如何发挥其作用呢?

1、记所得

每一节课都有闪光之处,课堂教学中的收获所得是教师今后教学的宝贵经验,是以后教学的借鉴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实施课前准备的教学计划,而且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此,讲解教材重点内容时所选择的深刻生动的例证,突破知识难点时所引用的巧妙鲜活的比喻,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灵感,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独到见解,都是课前无法预料的,教师在课后回想时要仔细进行推敲,整理归纳,并及时记录。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2、记所失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同样,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忽失误之处,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记所失就是把课堂中发现的不足,问题处理不当之处,或内容安排不妥之处记录下来,及时总结教训,并认真思考,进行矫正,补救,调整,优化,以便今后引以为戒,逐渐提高教学质量。

3、思效果

课后教师应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及是否取得了教学效果。比如说,一方面要记录学生对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运用得较好,另一方面要分析同一类知识哪些学生掌握得较差;同时要分析所准备的资料是否适合,评价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和安排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效。教学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作业,验收测验和对部分学生的询问调查等手段来获取。对获取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教学效果方便我们扬长避短,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依据。

4、想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