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十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十篇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7:18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1

近几年,我国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医学院校通过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启动了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则,来确保安全技能的掌握、安全意识及安全文明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验室的使用者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学习,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尚存在责任人的追溯不力,实验室管理评价体系宏观的管理平台建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还需高度重视。主要问题如下。1)目前没有适合于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价方法。目前,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为国外关于解决实验环境中风险的资料均集中于风险管理方面。而国内与医学院校实验室风险评估方面有关的资料尚很少。2)在评价体系的建设上,用于安全管理评估的具体安全管理方法不完善。目前,国内关于实验室管理的文献,其研究重点主要在安全管理方法方面。但其管理措施内容常宽泛,操作性很差。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因为管理内容太宏观而难以落实。3)许多医学院校目前实验室安全检查表检查项目不齐全,定量分析不足。大多数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目前没有专门的安全检查表。而现有的年度实验室工作检查表中所覆盖范围严重不足,评估标准也是以定性为主,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2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

2.1安全检查表法在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安全检查表法简便、易于掌握,是常用的分析风险的方法之一,目前也有打分的检查表法。可实现半定量评价。该检查方法的计分方法是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对安全检查表所有的评价项目分别赋予“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等不同的定性等级,同时对相关等级赋予相应的权重,对权重进行累计求和,得到实际评价值。然查询预先设定好的安全级别表,确定评价值在安全级别表中的位置,得到安全等级。检查表的内容在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还应该简明扼要,切合实际,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依据以下三点制定安全检查表[5]:1)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等。2)要根据以往国内、外相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经验来编撰安全检查表。在编撰安全表时要对国内、外的实验室的相关安全检查经验进行总结,详细分析已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总结和罗列出发生原因,力求将尽可能多的因素均列入到安全检查表中。3)在编撰安全检查表时尚需结合各自单位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采纳安全管理相关专家和本单位和实验室从业人员的建议,分析各种内、外部相关条件,在总结实际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出内容完善且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查表。

2.2安全检查表指标的纳入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原则是指标体系可信度和可操作性的基础。实验室安全检查表管理指标的选取、安全权重的设置都必须以安全评价理论为根据,分析国内相关安全检查经验为前提,总结本实验室的安全特征为根本,这样构建的指标体系才客观、可靠而具有评价效果。2)全面性原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应该是力求囊括尽可能多的多指标的评价体系,在制定安全检查表时,为了确保评价指标没有遗漏,一方面,应该全面查阅国内、外相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手册,同时,还要参考我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情况来编撰安全检查表。3)针对性原则:目前的安全检查表多用于工业安全评价方面,在编撰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表时,而应该结合医学院校实验室的自身特点编撰,使得评价指标更具有针对性。4)可操作性原则:在编撰安全检查表时,要使其纳入指标具有代表性,且概念清晰便于理解,同时也要考虑到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才能这样,才能确保后续应用中评价过程能顺利进行。5)可比性原则:在编撰安全检查表时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医学院校实验室之间安全风险的差异而使得纳入指标有普遍使用性。

2.3多因素分析方法的选择

由于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特殊性,安全评价检查表的制定中必须力求尽可能多地囊括那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这就涉及多因素指标的分析及其方法的遴选,因此,与安全检查表方法结合,选择一种合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来计算安全检查表各指标权重系数,定性定量地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对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就非常重要。目前主要的多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是一种能够保持原指标大多数信息的同时将多个评价指标简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6]。该方法强调了评价的客观性,具备实用性强和全面性、可比性的特点。其缺点为,当对多个主成分指标进行加权综合分析时,其评价函数的有效度将会降低,同时该方法还容易受到指标间的信息重叠的影响。2)人工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通过确定网络的局部空间结构以及被评价系统的指标的节点和权重,而建立以权重描述各纳入安全指标之间关系的非线性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自适应、自组织和实时学习的特点。但该方法的难点在于学习样本的选择和收集。3)层次分析加权法:所谓层次加权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该方法能够理清具有多条件、多指标的复杂系统的层次关系,同时能够把定量和定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高效地解决指标之间互相干扰和影响的复杂问题。层次加权分析法缺点有,评价的主观臆断性及其过程的随机性,从而使得结果的可信度降低。此外,当判断因素较多时,常常会因为层次分解和赋值的不一致而出现判断矩阵不一致的现象。4)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该方法可分为单层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7]。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法主要是利用诸如人工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加权法等其它方法来获取各指标权重或是模糊评判矩阵。然后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模糊数学法具有适应性广的特点。通过对以上几种多指标评价方法的介绍及其优、缺点的分析和对比,在实际选择时,我们根据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来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模糊逻辑理论对重点分析医学院校实验室危险物质或风险非常有用。医学院校实验室引发危险的因素有以下特点,如危险的不确定性,从事实验人员培训的不全面系统性,实验室化学药品等危险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因素造成的危险程度往往很难量化,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分数来描述,而需层次加权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等语言来表达模糊的概念,进而描述和分析这些因素的危险性。

3统计分析工具的应用

上述遴选的模糊算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计算过程,出于工作量和计算准确度的考虑,不可能采用手工计算。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借助matlab和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对繁琐的运算,对于相对简单的计算要求,也可以运用办公软件microsoftexcel进行,此软件使用起来相对便捷。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目前全国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硬、软件飞速发展与实验室管理体系落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建议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建立科学、全面、具有针对的可操作性的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对主成分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层次分析加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优劣点的比较,提出建立结合应用层次加权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探索。希望为我国医学院校的实验安全评价体系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64-167.

[2]赵庆双,李明,闻星火.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3]王森,汪进前,叶秉良,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0-192.

[4]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88-190,193.

[5]刘明礼,李明,周大为.安全评价中安全检查表的编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32(5):323-326.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2

关键词:生物技术;生物安全;生物废弃物;实验室管理;防护措施

随着生物、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开发、病毒研究等方面,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最近十年,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如SaRS、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禽流感疫情等疾病,甚至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使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也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而且是涉及到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问题。

1生物安全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不仅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涵盖了狭义生物安全的概念并且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方面:①指人类的健康安全;②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③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2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2.1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有待强化,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由于生物安全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多、涉及面广,而且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只是从近十年里才引起重视,所以有关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淡薄、自觉性不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关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有待加强,安全设施需待完备。另外,自从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后,各相关部门加快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三级实验室的建设),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统一的监督与管理,所以缺少建设与验收的标准,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2.2.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有关生物安全的法规、政策、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包括专门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和相关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但与生物安全立法较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法规级别较低,立法体系不够健全,远不能适应我国面临的相当严峻的生物安全问题。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除菌系统等,缺少生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装置等,缺少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成立生物安全管理组织

实验室所在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者,他要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应有的资源(人、财、物等),并根据情况制定实现生物安全目标、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具体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管理与监督实施工作。由于生物安全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还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实验室主任应为实施生物安全具体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另设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成立生物安全管理机构的目的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3.2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者往往忽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因此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应制定安全标准和健全生物安全法、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目标、基本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程序监督管理体制违法责任损害赔偿等条款等。制定和完善各类与生物安全有关的实验室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生物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

3.3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严格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培训。要学习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员如进修人员实习的学生的管理,全面掌握防止生物危害的知识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都能自觉遵守实验室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规定,通过教育培训使相关人员养成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习惯。

3.4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2)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性质各异,为减少交叉与重叠污染以及可能的直接机械伤害,不同废弃物应该分类储存,及时回收处理;(3)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4)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岗位培训。

3.5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由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常常是隐性的,为防患于未然,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如对相关人员定期体检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免疫预防措施等,使安全隐患或生物安全事故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给予解决和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全面掌握生物实验室的名称地点等级项目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各项工作并就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汇总以便更好地协助专家做好各项指导工作。

5小结

鉴于上述文献复习所分析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建议从成立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加强生物材料的检疫工作等几方面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3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3-02

实验室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置各种突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既是校准实验室管理中一项最系统、最基础、最专业的工作,也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日常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计量法》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等级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实验室管理经验。

1组织与机构建设是前提

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首先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必须依法设立,并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实验室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认证部门认可,并取得合法的计量认证证书,才能向社会出据公正的实验室检测数据与报告,这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其次,疾控机构的法人必须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三、实验室应成立部门齐全的管理组织,如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文件控制管理部门、环境条件保障部门、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检测报告管理部门、内审和管理性评审部门等等,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人员,各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发挥实验室的最佳效能。

2制度建设是保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承担多项技术支撑职能,它一方面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各种卫生执法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所以,实验室的各种硬软件要求很高。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涵盖齐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具体包括:①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②岗位责任制度。③考勤制度。④奖惩制度。⑤科研教学管理制度。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⑧事故分析报告制度。⑨信息管理制度。实验室在健全上述九个最基本的制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制度的有效监督执行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应有详细的执行记录。只有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养成一种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做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各项日常检测工作有法可依、有彰可循。

3仪器设备管理是关键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的种类和标准,是反映一个实验室检测技术手段和日常实际检测能力的重要评判指标。根据国家《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按标准配备有a类(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B类(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类(根据地域特点和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三类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参数各异。笔者认为,仪器设备配置到位,只能反映实验室仪器硬件要求到位,要想使配置的仪器设备真正发挥效益,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复杂而琐碎,根据本单位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要想做好该项工作,一、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种类齐全的检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二、实验室必须建立详尽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并按不同的种类和数量分类建档,一台一档,便于查阅。三、根据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属于计量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取得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保证量值准确合法:对于实验室内非强制性检定的和校准证书没有有效期规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员可结合实际检测的要求、使用频率、使用环境、检测的参数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采用标准的校准方式,对校准结果给予确认。四、各类仪器设备必须建立详尽的计量检定和实验室校准记录资料档案。五、仪器设备在有效检定周期和实验室校准期内,必须按标准的方法,对实验室开展各类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工作,并对实验室所有投入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维护和维修保养工作情况进行详尽的文字资料记录。六、对实验室内所有的仪器设备一一建立详细的身份标识卡,并按仪器的性能和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状态标识。

4质量管理是核心

质量是疾控机构实验室生存的基础,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真实、有效和合法的最根本的保障性措施。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实验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组织机构框图,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及其职责。三、实验室应建立包括其所有开展检测工作涉及领域的具体质量管理体系,并使管理体系文件化,该项工作具体为:编制运行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并对上述体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四、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管理性评审计划,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性评审工作,对管理性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跟踪验证,并对整个管理性评审工作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出据书面形式的管理性评审报告。五、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实验室每年必须进行二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对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有效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具体的人员认真落实整改,并做好详尽的内审工作记录,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标准的实验室内审工作报告。六、聘请实验室质量技术监督员对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并详尽记录日常检测工作监督工作情况。七、制订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计划与方案,认真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并做好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记录。八、实验室必须选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的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具体参数的检测。九、制订实验室样品采集、运输、接收、保存、处理的规范性管理程序文件,保证样品检测工作质量。十、规范建立实验室检验报告编制、发放、审核、签发、保存和各种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的程序文件,保证实验室所出据检测结果与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5安全管理是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很多常规检测项目为传染性很强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理学指标,这些病原学和化学毒物因子都会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法律法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要想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职责。二、制订详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以程序文件的形式规定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三、按标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准入、上岗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四、切实加强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样本、参考菌株、毒株和剧毒化学品的管理,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严格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加强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规范处理过程。六、制订严格的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理程序,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七、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火、防盗和计算机安全知识,并对实验室日常安全情况进行规范的检查,对安全检查情况予以详尽的文字记录。

6绩效管理是目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是实验室履行其职能的具体体现。实验室的工作绩效可以从工作量、检验项目数量、服务客户水平、实验室科研能力、实验室工作人员发表著作和论文情况、实验室科研教学情况具体来评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强实验室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应该不断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增加检验项目数量,积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检测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发表科研专著和科研论文,实验室多出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最佳发挥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实力,才能更好的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对各种传染病监测预警、处置突发疫情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具体工作,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研究它的特殊性、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有毒物品有害物品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3-0151-03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沟通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各种药品试剂等实验耗材和实验用动物、细菌、病毒等实验生物以及特殊辐射物质存放最为集中、最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应该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的充分重视。新时期下,高校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为重要培养目标,实验室面向多学科师生甚至社会开放。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疏忽,或对有毒、有害物品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实验基础设施保障不到位以及有毒、有害物品使用不规范等新的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从实验室安全事故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由于对实验室安全疏于管理,缺乏安全教育,因管理不当等因素而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2]造成实验室起火、爆炸、人员伤亡、[3][4]传染病、病毒感染等重大安全事故,甚至还出现如矿业大学学生“投毒事件”,[5]复旦大学学生“投毒事件”[6]等学生从实验室携带剧毒药品毒害他人的恶性刑事案件。种种触目惊心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引起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二)从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来看,应该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日益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今天,[7][8]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很多实验用品,包括药品试剂、水电、各种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特殊的辐射物等,很多实验用品都属于有毒、有害物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忽视对这些构成要素的安全管理,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需要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无小事,实验室的安全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随着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实验室基础设施、实验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使用、实验室创新项目实施、实验室开放运行等,势必造成实验工作量和参与实验的人员同步剧增,实验室的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防范意识穿插到各个环节。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级管理部门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的监督义务,指导和敦促各级实验室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上至分管校领导,下到具体的实验室专职管理员,明确权责、层层负责,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要常态化,规范化。在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师生中形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氛围,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二)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管理知识

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实验队伍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关键。对实验队伍特别是实验一线的专职实验员而言,通过自身学习和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以及交流等多种途径,熟练掌握各自负责实验室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有毒、有害物品的科学使用方法和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十分重要。因为专职实验教师是和接受实验教学培养的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主体,专职实验教师对有毒、有害物品有科学的使用演示和讲解以及对学生操作过程的监督,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因实验误操作形成的安全事故。而实验室管理部门分管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实验室安全特别是对实验室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熟悉学校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和标准等。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补充完善有毒、有害物品的规章制度

一般来说,高校各类实验室都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都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约束。然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弹性很大且常管常新的工作,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新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需要,很多高校都会面临新开实验项目,新增实验室、实验室开放等问题,在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中,肯定会面临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加强研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和修订以前的各种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制度,防微杜渐。

(四)严格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遇到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参与管理有毒、有害物品的情况。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实际要求,严格执行岗位责任追究制度,设有毒、有害物品专职保管员、委派专人负责,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等制度,考虑到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特殊性,可考虑每一项业务有两个岗位或两人参与记录和使用管理,要明确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各个环节的操作规则,强化运作程序和各项具体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和控制机制。

(五)规范有毒、有害物品的“入口”,从源头上遏止各类安全隐患

实验室对于实验耗材,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要规范申购、入库、申领、使用流程。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测算所需和库存量比较,在保障正常的教学科研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这类物质在高校实验室的流通。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管理标准及法规目录》等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分类指导标准进行科学的统一监管和入库管理,按照理化危害性、健康危害性、环境危害性等因素进行分级和科学存放保藏。

(六)监管有毒、有害物品的“出口”,杜绝危害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

高校实验室有近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9]特别是在实验室使用有毒、有害物品的过程中,师生未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知识、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引发了不少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有效监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要遵循危险物品储存的基本原则,建立有毒、有害物品安全数据资料,明确其物化性质、可能的危害特征、应急措施等信息,以供实验室使用者随时参阅。还应该特别注意普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基本常识、废弃物的处理知识、有毒、有害物品防护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通过过程管理,保障实验室中有毒、有害物质从库房“出口”后的安全使用。

(七)加强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研究学习,提高高校安全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同的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和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很难制定适合各个实验室情况的通用规范。这就要求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通过加强研究,充分吸取借鉴国内外优秀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目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10]可以实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包括有毒、有害物品在内的所有耗材、试剂、药品、生物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数据库。[11]高校可以根据需要,实现有毒、有害物品的信息化管理。

(八)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做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安全事故的危害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12]明确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各级实验室负责人各自的应急管理职能,按照应急等级,在制度上规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在应急行动、人员调配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应该组织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在真正遇到突发事故后,能够沉稳有序地按照预案推进现场指挥和解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损失,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

三、结束语

实验室面向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以及社会开放是教育改革日益发展的一种趋势,[13]这对高校实验管理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有毒、有害物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思考可能出现的突况,科学合理地研究相应的对策,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防控能力,使实验室管理朝着规范化、高效化、安全化的轨道运行。

[参考文献]

[1]郑巍.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防火墙”[J].科教文汇,2009(11):234-235.

[2]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5):179-182.

[3]管理现况及改善对策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1.

[4]梁宏伟,王玉兵,陈发菊.浅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研究生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7):92-93.

[5]赵延敏.拓展训练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6]李钰之.校园惨剧是一面镜子[n].检察日报,2013-04-19.

[7]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1-3.

[8]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186-189.

[9]黄凯,张志强,李恩敬.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闫瑞琴,林德忠.高校实验室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64-66.

[11]王青林,李新华.关于实验室试剂库房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2007(1):226.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5

关键词:6S;现场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02-03

为了加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各项实践活动能得到有效开展。对于实验室管理,一般是进行实验室安全、设备使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但对于实验室现场如何管理,研究得较少。实验室现场是学校开展操作技能实践教学和实习的场所,加强实验室现场管理对学校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当前先进企业所普遍采用的6S管理方法用于实验室现场管理当中,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一、6S简介

6S管理首先要从5S管理谈起。5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丰田公司的一种现场管理方法,形成于1995年,指在生产现场中将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其中5S是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的简称。日本企业最早将5S运动作为管理上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段,产品品质迅速地提升。于是人们从日本企业的管理实际中充分认识到5S管理活动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5S管理逐渐被各国管理界所认识。在5S现场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结合安全生产活动,增加了安全要素,形成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项要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推行6S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由于其优秀的管理效果,各行各业都陆续引进6S管理活动,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组织,在组织构架方面同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也可以采用该方法来进行管理。学校实验室若能有效实施6S管理,将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规定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有利于实验室的现场管理。

二、实验室现场实施6S管理的基本思路

6S的6个部分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6S管理中,各个S的开展也是有一定顺序的,它们是连环制约的,某个S没有开展好,就会影响到其他S的实施效果。第一,“整理”是6S管理的源头和开始,它是开展以后5个S的基础。它先将现场的物品分类,将不用的物品清走或处理掉,将常用的物品放置在现场,这样就只将必要的东西放在现场,腾出了现场的使用空间,为以后的整顿、清扫打下基础。第二,“整顿”是在整理的基础上开展的,它也是整理的巩固,是将整理留下的有用的物品进行整顿,包括重新规划、安排、定值、定位、定量、标记,使现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一目了然,为清扫工作做好准备。第三,“清扫”是在整理、整顿之后,对现场的地面、物品、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扫,不留任何死角,保证物品的整洁、完好,设备干净、良好,这一步是对教学质量和安全的保障。第四,“清洁”是对整理、整顿、清扫三项活动成果的一个保持,是将好的方法、手段和要求总结出来,形成制度化,长期坚持,并不断检查改进。第五,“安全”是在原来的5S上增加的一个S,是对5S的一个补充。从实验室现场出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安全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将它融入到6S中,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一起搞,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六,“素养”是6S管理的精华之处,也是开展6S管理方法的最终目的。前5S的开展,很多是靠制度来规定执行的,但要想长期保持,必须要将老师、学生被动的、强制的工作变成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行动,将制度、规定变成人们的意识、习惯,达到老师、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而能够将6S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三、实验室现场实施6S管理的案例分析

产品制造与质量管理实训实验室是一个全真模拟工厂实验室,是我校质量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利用率最高的实验室。自建成以来,由于其有很强的真实性,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参与兴趣,在做实验、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感受到了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影响力。由于该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实验室,因此按照常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来管理,显然无法满足管理要求,问题很多,比如设备仪器放置混乱,区域分布不明确,零部件放置无规律,想放哪儿就放哪儿的现象严重,设备、仪器、零部件没有标示来识别,并且一些需要明示的按钮或者开关都没有做标识,实验现场没有一目了然的感觉,这必然降低实验工作的效率,老师、学生也会养成随意、事后处理的习惯,这也给实验室现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将6S管理方法用于该实验室的现场管理,实验室的现场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举例给予说明。

案例1:整理。利用1S的思想,区分用与不用的东西,并将不用的东西清除出现场,只留下有用的东西。根据实验室建设任务书中的仪器清单,将实验室的设备、物品进行统计,将实验室需要用的设备、物品留下,并进行长宽尺寸测量,为下一步整顿做好准备。

案例2:整顿。将整理留下的有用的物品进行整顿,包括重新规划、安排、定值、定位、定量、标记,使现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一目了然,为清扫工作做好准备。物品的定制管理如图1所示。

案例3:清扫。清扫是在整理、整顿之后,对现场的地面、物品、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扫,不留任何死角,保证物品的整洁、完好,设备干净、良好。清扫之后的实验材料见图2。

案例4:清洁。清洁是对整理、整顿、清扫三项活动成果的一个保持,是将运动转化为常规活动,将好的方法、手段和要求总结出来,形成制度化,长期坚持,并不断检查改进。各种制度和检查表见图3。

案例5:安全。通过增加各种提示、警示标志等,对于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的地方进行改造,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的警示案例见图4。

运用6S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现场的实现环境,更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为学校的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提高竞争力。当然,实验室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做好6S管理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勇,肖大成.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借鉴5S管理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06).

[2]林勇,戴建华,华杰.高职院校实验(训)室5S管理的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3]刘旻溟.论6S管理在高职院校的适用性[J].科技信息,2008,(05):250-251.

[4]李学亮,杜岗坡,季香君,郭强.将“5S”理念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中[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04).

[5]颜忠娥.生产现场中“5S”管理的应用探究[J].消费导刊,2008,(09).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

引言: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是开展实验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专业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课堂。实验实训室的安全安全与否,不仅对学校,而且对健全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创建平安社会意义重大。实验实训室管理涉及人员(实验实训教师和学生)、设备(实验实训仪器装备)和重要资料(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和实验成果)等。安全管理作为实验实训室管理的核心和聚焦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防火、防水、防潮、防腐、防触电、防毒、防辐射、防盗以及其它灾害性事故的发生。结合笔者多年管理实验实训室的实际情况,探讨一下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20世纪50年代所建的砖木结构实验实训室,大多都是采用木质材料,楼道窄,防火设计不合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大幅增加,用电功率增大,原有的供电设备设施陈旧,线路老化,难以负荷。为防止计算机、投影仪等精密设备的失窃,各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为实验实训室加装钢筋防盗网,增设全密闭金属门等设施。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实验实训室财产的安全,但是阻塞了安全通道,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安全教育不够、安全意识缺失。首先,学校只把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进展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把教学和科研绩效作为考核工作的量尺,对教学、科研安全特别是实验实训室安全宣传教育严重不足或趋于淡化。仅有极少数教师会在实验实训课程准备阶段――实验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意有关的潜在危险和必备的安全措施;其次,实验实训者――学生和老师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甚至从未引起重视。一旦发生意外,出现不测,大多数教师缺乏相关的安全救护知识,紧急应对,难以尽快组织学生将事故消灭于萌芽或损失减少到最小,继而酿成大祸,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三)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管理“缺位”。安全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体制为: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院校长负总责,安全保卫处等下属职能部门具体运作,这种简单、粗放的管理结构,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内容丰富、种类广泛、专业性强,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防盗,大量涉及相应的专业技术防护、防范知识和技能。保卫处和实验实训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职的安检查,没有专业人员定期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查和整改,难以对实验实训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不能有效确保实验实训教学安全、无事故开展。

(四)安全管理制度较严格,制度执行不严谨的“错位”。绝大部门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都制定了较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但普遍存在执行不力、落实不细、权责不清等问题。随着应用型、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断加大,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实验实训“硬件”不断加大,但专业和专职管理人员缺口较大,只能临时招聘非专业人员或学生到实验实训室“顶岗”。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设备以及实验实训中潜在的事故无从知晓,使得相应的安全措施形同虚设,难于落实。这些都给实验实训室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创建平安校园氛围,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实践证明,创建平安校园氛围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让“事事要求安全、人人需要安全”的理念,“预防为主”的思想深入人心。上至学院领导,下至全体师生都应接受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开辟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栏,安全知识教育网页,不定期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系统地、科学地、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新建实验实训室投入运行前、新设实验实训项目开始前都要对指导老师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平安校园氛围不仅使教师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后更好地教育学生,也使学生接受熏陶,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培养安全行为的良好习惯。

(二)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坚持责任到人。首先,按有关规定和院校安全实际情况,成立以院校法人为首的、分管学院安全保卫工作的副校长以及各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安全工作。并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其次,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并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实训室管理细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掌握规范化的实验实训手段。第三,必要情况下,可在院校实验实训中心下设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科,全面负责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工作。

(三)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实训室建设。(1)实验实训室安全运行组织管理标准化。主要是要研究制订以实验实训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标准,并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认真贯彻和执行。(2)实验实训室安全条件标准化。主要要保证实验实训室的房屋及水、电、等基础设施规范,实验实训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实训室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实验实训室安全标志牌醒目直观,实验实训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安全事故抢救设施完备,依此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作为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检查的依据。(3)实验实训室安全操作标准化。主要针对各实验实训室所开设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制订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操作。(4)制订和完善激励机制。实验实训室日常工作尤其是安全管理不仅繁重、繁琐、细致和长久,且效应不易显现。因而,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在实验实训教学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四)定期检查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状况。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员责任重大,一定要做到警钟长鸣,学院实验实训安全管理科应组建安全工作检查小组,定期对实验实训室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抽查的重点要放在用电、消防安全以及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上。对检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实训室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相反对没有事故隐患的实验实训室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结语: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实验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是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需要。是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实验实训室管理的标准条例,加强基础应用设施的建设,制定出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探索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强化安全意识,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7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体验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从而有效地获得知识的一种综合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模式可以按库伯的构想构建。库伯认为:体验式学习要经历4个阶段:①具体体验。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活动,获得各种知识,产生相应感悟。②观察、反思。学习者回顾自己的经历,对体验进行分析、反思。③抽象的概念化。学习者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建构一种理论或模型。④主动检验。学习者在新的情境中对自己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体验式学习始于体验、感悟,具有内发性;悟于探究、反思,具有生成性;终于迁移、运用,具有实践性。因此相对于传统学习,体验式学习加强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一、《化验室组织与管理》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基本形态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化验室的建筑与实施、化验室技术装备管理、化验室安全管理。其单元达成目标十分明确,如化验室的建筑与实施,运用实地考察、学生讨论的方法,完成无机、有机及分析化验室设计及配套设计的任务。化验室安全管理,运用讨论法、案例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无机、有机及分析化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外伤的急救、中毒的救治及安全使用水电的任务。根据单元达成目标的差异,体验式学习模式可以有三种基本形态:

1.认知体验式学习

认知体验式学习是以真实体验为主要手段,以获得第一手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体验式学习。认知体验式学习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情境+现场观察+总结反思”。“化验室的建筑与实施”适合采用认知体验式学习。

2.情感体验式学习

情感体验式学习是以模拟体验为主要手段,以加深情感体验、形成某种态度为主要目标的体验式学习。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最为基本和有效的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式学习过程可以概括为“案例+研讨+实践”。“化验室安全管理”适合采用情感体验式学习。

3.行动体验式学习

行动体验式学习是以获得操作技能和行为经验为主要目标的体验式学习。任何实用技能,特别是动作技能,都必须依赖这种学习来获得。行动体验式学习也起始于对真实情境的体验,但这种体验不拘于认知或情感,而是聚焦于行动。这是因为,此类学习的核心目标是获得操作技能,而操作技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行动体验式学习过程可以概括为“实际操作+结果反思+行动修正”。“化验室技术装备管理”适合采用行动体验式学习。

二、《化验室组织与管理》体验式学习模式运行策略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教学,可根据单元达成目标的差异,灵活采用不同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不同的体验式学习模式运行中,需要把握以下三种策略。

1.基于实体观察的体验式学习策略

化验室的建筑与实施,要求根据化验室对环境、建筑结构、防震的要求进行化验室的选址、初步规划及各个专业工作室的内部设计,学会布置化验室工程管网。除了化学仪器设备知识外,涉及的大多数是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的化验室建筑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所以必须采用“认知体验式学习”,组织学生实体观察。

首先,教师选定企业,如当地的大型化工企业,最好是上市化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化验室一是功能齐全,二是设备先进,三是管理规范。

其次,教师认真设计能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如化验室设计:①生产企业的化验室通常分为哪几级?②中心化验室与车间化验室有何异同?③中心化验室有哪些专业工作室?④中心化验室的专业工作室对环境有何要求?⑤如何合理布置中心化验室专业工作室?⑥画出所参观的化验室的平面示意图等。在设计问题时,注意问题的逻辑性,尽可能与书本知识相一致。

第三,组织学生参观化验室,让学生在现场观察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四,参观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对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聚焦自己关注的现象或问题;

第五,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会参考书本,会对自己关注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会把自己的理论分析与所观察的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完成知识建构。

2.基于典型案例的体验式学习策略

没有安全事故的体验,也就不可能有安全管理的概念。一般的安全事故,学生亲历的比较少,尤其是化学安全事故,学生亲历的就更少。如何让学生掌握化验室安全管理知识,可以采用情感体验式学习。

首先,选择化学事故案例,如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通过情境复现让学生有一种视觉冲击。通过各种化学事故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化学火灾、化学爆炸、化学中毒、化学污染,明白化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对化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化验室的消防措施等知识的学习兴趣。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燃烧与灭火之间的关系,分析化验室中发生火灾的可能因素,讨论化验室灭火采取的救助方法。

第三,组织学生制定化验室的消防和安全管理措施,同时,组织学生走访企业化验室,要求学生将自己制定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与企业化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比较,分析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化验室消防、安全管理重要性的理解。

3.基于全程参与的体验式学习策略

“化验室技术装备管理”是化验室管理中的常规管理。如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原始档案,包括名称、型号、进厂编号、生产厂家、价格、合同单,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图纸、使用说明书、操作维修指南、备品备件明细表、出厂检验单),开箱验收、安装、调试、验证等所有记录说明及参与人员名单,与生产厂家联系方式、电话、地址、联系人等。二是使用档案:包括入厂后计量校正记录及合格证,安装位置,每年一次的使用记录情况书面汇报,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排除故障措施等记录,仪器设备书面操作规程,仪器使用的日常记录。这方面的知识需要采用“行动体验式学习”。

首先,安排学生去企业化验室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在师傅的带领下,做好普通实验仪器的清洗、保管工作,协助师傅维护大型仪器,体验化验室的“四S管理”;在师傅的指导下,查看某大型仪器的原始档案和使用档案;协助师傅做好化验室及设备使用的日常记录。认识实习的最大优势在于获取默会知识。所谓默会知识,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不教而会而且难以用语词表达的程序性知识。它有三个特征:①是关于“如何做而不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②通常不需要借助他人或外显的教学来获得;③对学习者具有个人意义。如“化验室技术装备管理”知识就是默会知识。

其次,要求学生每天记实习日记,反思师傅的言行和工作态度,反思化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备,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注意事项。

第三,要求学生尝试学习编制《化验人员手册》,通过《化验人员手册》的编写,使学生对化验室技术装备管理知识系统化,从而克服学生在体验中的认识偏差,真正理解什么是化验室技术装备管理。

三、《化验室组织与管理》体验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要善于创设体验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直接经验是体验式学习的首要特征。创设良好的体验情景是直接经验构筑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积极体验的动力,教师可沿两个方向创设体验情景。

(1)创设真实情境,构筑学生的真实学习体验。《化验室组织与管理》真实情境就是企业化验室,学生无论采用观察还是实际操作,所获得的都是原本的真实体验。教师对现实中的情境“创设”,本质上是“选择”和“指引”,即基于教学目标挑选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情境。在这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情境的典型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当地大型企业化验室:一是了解化验室的规模、功能、先进性,二是确定一到两个先进的化验室作为学生体验的基地。

(2)采用情境模拟,丰富学生的类真实体验。如果创设真实情境缺乏现实条件,可通过情境模拟来构筑学习体验。情境模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情境仿真,它是指人为地创设某种高度类似真实世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这种情境中的活动而进行学习。如合理处理化验室的废弃物,根据化学毒物中毒的程度及时救治演习等。二是虚拟仿真,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如录像再现化学火灾现场等,通过增加学生的替代性体验促进其学习。

2.要善于引导反思,加深学习体验

反思是指对直接经验的转换,它既包括对经验的概括、归纳与提升,也包括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经常引导学生学习反思,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引导学生对直接经验进行反思时,可以按照艾勒和吉利斯的“4C”反思模式进行,即:①连续(Continuous)反思:在直接经验进行之前、之中、之后连续进行反思,回顾并概括出自己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②关联(Connected)反思:把直接经验与学习目标关联起来,特别是把具体经验与课堂学习的抽象概念联系起来;③挑战性(Challenging)反思:以一种更为宽泛、新颖、批判性的方式审视自己的经验,提出某些理论假设并对其进行检验;④情境化(Contextualized)反思:思考自己的经验情境与实际应用情境之间是否存在有意义的联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8

【关键词】质量;体系;实验室;重要性

随着《食品安全法》和国家粮油质量新标准的实施,各地粮油食品检验机构都在逐步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加强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严格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粮油质量检验能力已形成共识。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检验工作,是通过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来实现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使体系有效运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实验室不但要建立和运作管理体系,而且要把客观存在于组织之中的管理体系编制形成管理体系文件,使管理和检验人员了解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体系相关要求,熟知各项管理或技术活动。经过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实践表明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指导思想应该坚持实用性原则,遵循安全性、功能性和扩展性的理念。

1.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

粮油食品检验实验室是一个靠技术提供服务的部门,其工作的目标就是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实验室所有管理和检测人员要为这个目标服务。实验室的管理可归纳为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和日常检测工作管理。

1.1实验室人的管理

实验室必须根据所从事检测工作的特点和工作量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均应满足要求,所有从事抽样和检测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且实验室应确定人员培训需求,并制定人员培训的程序和计划,培训的内容应与其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

1.2实验室物的管理

1.2.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管理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测量数据的基础。实验室要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必须配备抽样、样品制备、检测和数据处理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和相关软件。所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技术指标均应满足要求,量程应与被测参数的技术指标相适应。

1.2.2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管理

实验室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必须配置相应的设施和环境条件。首先应确保其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影响结果的质量,还应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不但要满足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要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1.2.3服务和供应品的管理

实验室的检测工作离不开外购物品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为保证外购物品和寻求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当对外购物品和相关服务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应制定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包括选择合格的鉴定和校准服务方、仪器设备和消耗性材料的供应方和对购买、验收、存储和不合格品的处理规定等内容。

1.3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管理

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主要包括:合同评审、抽样(接收样品)、样品的处置,检测方法和标准的确认、检测和分包、数据处理和控制、结果与报告。实验室为达到客户的要求,要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其需求,对自身的技术能力是否满足客户要求进行必要的评审。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对检测结果至关重要,应当从抽样开始对涉及样品的所有过程实施严格的受控管理。要求实验室对抽样及抽样后的运输、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清理建立程序规定,用程序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还应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检测方法和标准是实验室实施检测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资源。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实验室在样品接收、制备和测试等各个过程中应始终确保样品的原始性,未受污染、变质和混淆,然后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若需将检测工作分包时,实验室要制定分包工作的程序,评估和选择有能力的分包实验室。应对承担分包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工作条件、人员素质和质量管理能力等进行评价,确保分包方式符合要求。

2.粮油实验室的运行原则及理念

2.1坚持一个原则,即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保证质量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失去实用性也就失去了实验室存在的价值。如:某中心的实验室,分别设置了天平室、滴定分析室和电热室等几个功能性区域,地面为实木地板,墙面为高档壁纸,顶棚是天花板。但是在粮油检测过程中的加热试验在装有地板、壁纸和天花板的房间内进行,不利于防火,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样高投入的精心装修增加了实验室建设装修成本,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实用性”。

2.2遵循三种理念

2.2.1安全性理念要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划分各区域的危险程度,按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对强酸、强碱、有毒、易燃物质及高压装置的储存区域应将其设置在高危险带,远离办公区;对其他危险物质及设备设置在中危险带;而危险程度最低的区域,也就是离办公区域最近的安全地带。实验室要对各危险等级的区域施行准入制度,确定进入各区域的人员职责。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9

1.1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标本潜在危险性:

临床检验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各种标本,包括人体的血液、体液、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一方面,为了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很多实验阳性标本来自临床患者;另一方面,考虑到临床病理标本的危险性,也为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采血的机会,所以在临床检验实验室部分血液标本是学生间相互采集而来的,可能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学生提供的标本应该是安全的,但近年对新生体检中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0.08%,而且还有一些季节性流行疾病(如痢疾、腮腺炎等),因此学生提供的标本也不可能绝对安全,无论是临床标本还是学生的标本均有已知和潜在危险。

1.2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生物安全:

目前,由于开展生物安全教学未能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没有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我们通过对我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年制)201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仅有24.5%的学生知道医院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分为4级,但根据自己所做的实验来判断所在实验室应达到几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时,仅有10.2%的学生回答正确;清楚标准预防概念的学生不足1%;66.7%的学生在实验室经历过标本外溢、玻璃器皿破损、试剂接触皮肤、皮肤刺破或划破等意外事故;有70.5%的学生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如课本、书包等)进入实验室,25.6%的学生在实验室不束长发,39.8%发会在实验中使用手机,甚至有7.8%的人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令人担忧。

1.3实验室管理制度、设备不完善:

目前,学校实验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监督措施,已制定的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中多数条款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分工,未能责任到人,监管不力。实验室内预防感染的制度不健全,如对血液等病理标本的外溢、离心时离心管的破裂等缺乏具体的处理措施。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也不符合有关规定,如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淆不清,使得实验室的医疗废弃物无法得到合理科学的处理,学生随意处理临床实验样本和有害废物,而所有这些因素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和危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简陋,生物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等)和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等)配备不足,尤其是未能配备洗眼器等紧急冲淋设备。

2探索临床检验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

2.1提高教师队伍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生物安全知识,具有生物安全防范意识,首先应提高教师队伍的生物安全意识。对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认知水平,才能保证教师在授课和示教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特点,向学生灌输生物安全知识,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注意学生细节,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按检验流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如白大褂、口罩、手套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如课本、书包等)等应放在清洁区,禁止在实验室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吃零食、玩手机等);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接触任何标本要戴手套,使用后的实验室用品应放回原位并摆放整齐,保护实验室台面、地面及物品表面不被实验标本污染;离开实验室要求所有学生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消毒,禁止学生穿着白大褂去教室、操场、食堂等场所。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无菌操作观念。

2.3建立生物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事故,如:采血时不慎皮肤刺伤、临床阳性标本泄漏等。因此,应针对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可能发生生物安全危害的环节,制定生物安全手册和建立实验室事故处理制度,并且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以上实验室事故,应及时上报带教老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2.4规范处理实验后的废弃物: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篇10

关键词: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现况;问题;对策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命题[1]。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生物安全问题中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相关卫生组织与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新加坡、中国台湾、北京陆续发生的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对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2012年10月1日上海市卫生局出台了《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通过该规范的要求制定了量化考核表,运用规范差距分析法,对85个备案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推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规范健康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区域内经过备案的85个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个,二级医疗机构21个,一级医疗机构16个,民营医疗机构3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个。调查结果能够反映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现况。

1.2调查内容根据《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查内容包括四个检查大项42个小项,即生物安全组织管理、设施设备和环境、实验室管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管理。

1.3方法本次调查根据《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要求,自行制定调查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判定标准,使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调查组到被调查单位后,通过查看实验室现场、询问实验室人员和和查阅实验室档案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填写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机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建设指标各级医疗机构均比较重视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生物安全委员会。民营医疗机构在人员健康监测、培训演练等方面符合率较低。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生物安全柜使用率不高造成了在生物安全柜使用维护制度分别只有37%、36%。实验室生物安全演练各单位不能定期组织,特别是一级医疗机构和民办医疗机构,符合率仅63%、60%,见表1。

2.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设施设备和环境指标各级医疗机构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经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保障工作后,经过改建或者新建,在实验室布局方面逐步符合要求,能够做到三区划分,人流物流通道分开。能够按照要求配备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洗手设施、高压灭菌设备、空气和物表消毒等基本设施设备。主要问题体现在部分医疗机构的实验室门未安装可视窗,有的医疗机构实验室门虽然安装有可视窗,但是由于位置的缘故,无法透过可视窗观察到主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活动,这种情况视做不符合要求。有33%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存在墙面和地面不平整,甚至有墙面渗水发霉的情况,见表2。

2.3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状况调查显示,民营医疗机构在培训和健康档案的建立上与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相差较大,符合率分别为85%和45%,这与民营医疗机构人员流动性较大有关。实验室都能向实验人员提供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但除了疾控中心以外,其他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的个人防护尚不够理想,手套、防护帽和口罩往往在操作时三者缺一,不能做到有效防护。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因为实施了自动打印报告系统,检验报告直接可以在电脑终端进行打印,保证了检验报告不被污染,但在一级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无上述系统,导致了检验报告直接在实验室的污染区内打印,且打印后不能进行消毒后发放。各实验室均配备了生物安全柜,但一级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生物安全柜使用率不高,有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基本处于摆设,所以造成了生物安全柜使用记录不同程度的缺失。生物安全柜检测自2010年上海市卫生局下发27号文件以来,通过这几年的监督检查,检测率已经明显提高,除了个别民营医疗机构以外,均达到了100%,见表3。

3讨论与分析

3.1加强事前指导,提高设施设备和环境符合率。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因为备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许可,所以往往缺乏现场审查这一环节,管理相对人提交备案材料时,往往以承诺书的形式保证实际情况与书面材料一致,容易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故我区采取现场检查结合书面审查的形式,严把准入关,在备案初期即要求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不予备案。此次调查显示我区实验室硬件和基本设施设备都能满足二级生物实验室防护要求,说明事前指导的重要性。

3.2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相对薄弱。个人防护装备是保护实验室人员的最后一道物理屏障,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把可能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的威胁降低到最小程度[4]。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实验室配备了帽子、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但现场发现部分检验人员在采样或检测时未按要求穿带防护服、手套和口罩,自我防护意识较为薄弱。实验室应制定详尽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规定在哪些实验操作中必须使用哪些防护用品,如在进行微生物接种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

3.3民营医疗机构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亟待加强。本次调查显示,民营医疗机构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较二、三级医疗机构有明显的差距,空间上虽然做到能够合理布局,基本设施设备配备到位,但是在实验室内部材料使用上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有些实验室设置时间较长,墙面有明显的脱落和发霉现象,这与民营医疗机构投入有限,投资人的理念较陈旧有关。另外就是实验室内务管理较混乱,比如实验室工作区内放置有食品、生活用品,个人防护不到位,生物安全柜未按照标准检测,生物安全柜无使用记录等违规情况仍有发生,显示民营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混乱。其中,人员流动较大是主要原因,实验室负责人经常处于更换状态,没有固定的专职人员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

4对策与建议

4.1建议生产厂商对实验用冰箱加装双锁装置,方便实验室对菌(毒)种的双人双锁管理。本次调查显示许多实验室为了达到双人双锁的要求,不惜在冰箱上加装锁扣或者用链条将冰箱捆住,这样既不美观,而且可能造成冰箱的损坏,但是目前市场上所售的低温冰箱往往只带一把锁,无法从硬件上达到双人双锁的配备。

4.2加强实验室人员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是医学检验的重要场所,也是最易引发危险的地方之一,如感染性物质的扩散。如果在工作中不加最大程度的注意就极容易引发事故[5]。因此实验室设置单位要加强实验室工作日内院各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学习。明确指出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事件:如生物样本的泄漏、菌(毒)种被盗、锐器的划伤等。配备相应的设置设备,如吸水纱布、消毒液、应急联系电话、灭火设备等。积极开展实验室应急事件处置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而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隐患。

4.3建立退出机制,注销部分不开展相应检测活动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检查发现部分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际已经不开展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或者第四类的菌(毒)种(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来划分),仅仅开展BSL-1实验室的检测项目,如三大常规、血糖血脂等等,其他检验项目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所的兴起,将检验项目(如乙肝、丙肝检测等)送到临床医学检验所检测,导致了生物安全柜等设施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对于这一部分实验室,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退出机制,将这些实验室级别降为一级实验室,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评价结果数据的分析,发现CDC的整体生物安全管理情况符合率要高于医院的整体情况,二、三级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情况符合率高于一级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生物安全硬件和管理情况符合率相对最差。

参考文献:

[1]刘延,徐庆锋,黄毓文,等.中山市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2).

[2]normileD.infectiousdiseases:mountinglabaccidentsraiseSaRSfears[J].Science,2004,304(5671):659-661.

[3]王菊英,雷静月,陈丽萍.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