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十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十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11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117-01

医学上把未满月婴儿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它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于皮肤、粘膜及巩膜出现以黄疸为特征的病症。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57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症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均称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分感染性黄疸和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又分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及先天性疟疾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和遗传性黄疸1]。现对我科2010年1―10月收治的5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新生儿黄疸病患儿54例,其中男婴28例,女婴26名。患生理性黄疸29例、溶血性黄疸2例、感染性黄疸12例、阻塞性黄疸4例、母乳性黄疸7例。针对黄疸发生的原因,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54例患儿中1例因溶血性黄疸出现核黄疸,经治疗无效死亡,53例患儿经1-3周治疗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96.1%(见表1)。

表1五组患儿病因比较

X2=9.6,p<0.05

1.2护理方法

1.2.1定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随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部位和颜色的变化,以观察黄疸病的严重程度,若黄疸从头面部和巩膜逐渐扩散到四肢,并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病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若黄疸患儿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应警惕新生儿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粪便和尿液颜色的变化,也可反映新生儿黄疸病的轻重,若尿液呈酱黄色,应考虑到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若粪便由浅黄色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观察患儿喂奶量,也可诊断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2.2新生儿黄疸病的治疗,对生理性黄疸采取静脉输入葡萄糖液,补充维生素等治疗;对大便内无胆红素患儿,应使用维生素a、D、K肌肉注射,或口服其水溶性制剂,如维生素K3、K4等。积极纠正缺氧、失水、酸中毒,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重视人工喂养,对母乳性黄疸应及早用牛奶、米粉等人工喂养,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常用方法是输血浆,每次25ml或白蛋白1g/kg,以降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病的处理,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天内,立即用压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患儿水肿,2-7天降低患儿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做好保暧,避免低体温,纠正酸中毒;采取光照疗法降低新生儿胆红素[3]。

2结果54例黄疸病患儿中,1例溶血性黄疸患儿因发生核黄疸,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他53例患儿经过2-3周护理治疗均健康出院,治疗有效率96.1%。

3讨论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在一般情况下很多新生儿可在出身后2-5天内出现黄疸,但一般情况良好,经过输液等治疗后,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内消退,诊断为生理性黄疸。但黄疸出现在24小时内;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57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症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均称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分感染性黄疸和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又分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及先天性疟疾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和遗传性黄疸。对新生儿黄疸病根据黄疸发生的时间顺序、黄疸发展速度、婴儿大小便颜色、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中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巩膜和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尤其是在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很多都会因为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进入体循环,从而进入皮肤、巩膜及粘膜,因此引起黄疸的发生[4]。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在医院适当用葡萄糖水输液或口服,黄疸就会逐渐消退,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查明病因积极进行治疗,以预防黄疸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114.

[2]蒋胜,张敬.临床医师[m].新世界出版社,2008,2(2):127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2

[关键词]社区产后访视;新生儿黄疸;干预作用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4(a)-0180-0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院内护理服务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活动已经逐步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出生会使产妇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影响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新生儿死亡中,有70%左右发生于出生后7d内[2-3],因此,保证新生儿健康十分重要。新生儿黄疸是产后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但为了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目前我国分娩后产妇和新生儿住院时间在逐渐缩短[4],致使大多新生儿黄疸均在家中发生,只能借助产后访视跟踪新生儿黄疸的情况,而随着对产后访视工作的逐渐开展和重视,产后访视率也逐渐提高[5]。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产妇产褥期康复,确保新生儿健康意义重大[6]。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分别在产妇分娩后7、14d进行上门身体检查、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服务,30d新生儿和产妇回院随访检查,笔者在访视过程中发现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并予以及早处理。由此可见,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能有效地干预新生儿黄疸的进展,保证新生儿健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住院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历资料,将经过产后7、14d访视,30d回院随访检查等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经过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体重2.5~4.5kg,平均3.50kg,孕周38~42周;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体重2.3~4.6kg,平均3.45kg,孕周38~42周,所有患儿的apgar评分为8~10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产后7、14d进行上门家庭访视,访视时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7]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属,让家属了解黄疸的初步判断。医护人员经皮测量黄疸指数,观察分析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询问家属新生儿喂养情况,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黄疸的加重和消退情况。询问产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8],判断生产过程有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等。若黄疸指数超过12mg/dl或未达此标准值,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差者应转诊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黄疸指数低于12mg/dl者,教会家属怎样进行阳光照射、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如何观察判断黄疸消退或加重的情况。

1.2.1游泳护理在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中,可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选择吃奶后1h在特定的游泳圈和游泳池中游泳,水温38℃,分自主运动和游泳操两部份,游泳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伸展活动四肢,游泳10~15min/次,1次/d[9]。游泳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脐带未脱落者游泳前脐部贴好防水贴,游泳后做好脐部消毒处理以防脐部感染。

1.2.2抚触护理抚触一般在沐浴或游泳后进行,护理人员双手取少量婴儿润肤霜涂抹双手掌,对新生儿做全身皮肤轻柔抚触,抚触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

1.2.3阳光照射法选取挡风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把衣服脱下露出皮肤直接阳光照射,做好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可以先露一个部位照射完毕包裹好再照另一个部位,照射时把新生儿眼睛用小毛巾遮盖避免阳光刺激损伤眼睛。一次照射1~2个部位,每个部位照射20~30min,轮流照射,2次/d,早上7~9点或下午5~6点的阳光最佳,不要在阳光猛烈的中午照射,以免晒伤皮肤。照射完毕,如果新生儿出汗比较多应给予更换衣服防止受凉,再给予喂食少量温开水。

1.2.4药物治疗黄疸指数相对高且没有超过12mg/dl,一般情况相对好的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各项护理及阳光照射治疗,按家庭医生医嘱给予退黄药物口服。

1.2.5健康教育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向家属告知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治疗和护理,解除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全心全意照顾护理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让家属掌握各种护理的注意事项,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和口服药物后的正常反应。如果判断是母乳性黄疸应嘱暂停母乳喂养,观察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及粪便的性状、颜色、次数。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是产后7~10d,高峰期过后黄疸渐渐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现拒奶,黄疸不消退或加重,或者黄疸消退后再出现应回院检查。

1.2.6产后14d访视时目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消退程度,询问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果新生儿皮肤红润,无黄染,一般情况好,表明黄疸已消退,皮肤微黄或深黄经皮测胆红素,黄疸指数高者应回院检查治疗。30d一般是新生儿回院常规体检,黄疸未消退应经皮测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应按医嘱做相应的处理。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住院5d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值,肝功能无异常;显效:住院7d黄疸未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未恢复到正常值但较入院时降低,肝功能无异常;无效:按医嘱治疗7d后黄疸消退不佳,血清胆红素下降慢,肝功能反复异常,或转归核黄疸遗留后遗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出现,4~6d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10]。产妇分娩后顺产3~4d出院,剖宫产6~7d出院,住院期间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可及时发现,出院后由于家属医学知识缺乏,肉眼观察判断的错误性而延误就诊时间,使病情加重或发展为核黄疸,由此可见,产后访视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大多是母乳性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大多属于迟发性黄疸,多在出生后7d左右出现,黄疸持续3周以上[11]。一般产妇顺产3~4d出院,剖宫产6~7d出院,有很多新生儿在住院的这段时间未出现病理性黄疸,出院后渐渐加重发展成病理性黄疸,社区产后家访是产后7d和14d,这时上门家访能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及时转诊治疗。30d回院随访检查可发现复发性黄疸及黄疸延迟消退要治疗的新生儿,在访视的过程中,指导家属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解释病理性黄疸的严重性,让家属认识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性,加强家属重视,可及早就诊治疗,避免引起核黄疸遗留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教会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家属放下心理负担,解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全心全意照顾新生儿,让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黄疸早日消退。家访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其他异常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处理,降低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保证母婴安全[12]。西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增加、肝功能低下、肠肝循环的特殊这3个主要的特点导致的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所致[13]。游泳时的导热性比空气大,人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量大,肠蠕动增强,粪便排泄增快,有利于黄疸消退[8]。抚触是一项重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增进食欲、排便量,加速胆红素的排出[14]。病理性黄疸危害很大,如延误诊治会引起严重后果[15],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产后访视护理服务可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患儿,使其得到及时治疗,减少核黄疸给患儿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减轻由患儿核黄疸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精准的数据和结论。

[参考文献]

[1]李淑杰,肖祺.产妇产褥期的整体护理140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22-123.

[2]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3]白雪林,陆敏.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498-3501.

[4]张宝芸,郭秀静,王玉琼.医院开展产后家庭护理访视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57-58.

[5]黎月仪.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临床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0):91.

[6]龚满英,龚丽芬.社区护士开展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92-93.

[7]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8]黄艾艾,邓建平.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189-191.

[9]陈丽芳.游泳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9):2418-2419.

[10]金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1,32(8):1343-1345.

[11]李翠萍,李桂英.产后访视的最佳时间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2,8(1):87-88.

[12]曾果花.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36-37.

[13]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14]农志飞,吴要伟,潘利忠,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09-311.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3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48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黄疸尽早消退。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3月-2011年1月对收治2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黄疸250例,其中男137例,女113例;黄疸出现时间12h~25d,平均(8.51±3.21)d;体重2250~4850g,平均(3650±550)g,均为足月新生儿,胎龄在37+1~41+6周,平均胎龄39+3周,血清胆红素水平211.1~312.21μmol/L,平均(257.32±19.5)μmol/L;以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25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性别日龄(d)体重(g)胎龄(周)血清胆红素(μmol/L)

男(例)女(例)

观察组(n=125)68578.47±3.323600±50040+2245.33±21.50

对照组(n=125)69568.59±3.153550±55039+5238.41±17.13

t或字2值0.01610.29320.75210.01851.2527

p值>0.05>0.05>0.05>0.05>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对症治疗、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

1.2.2护理干预措施(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黄疸色泽变化并采用经皮黄疸仪(宁波JH20-1H经皮黄疸仪)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2次/d;治疗前、治疗后24、48、72h抽血检测胆红素,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有否吮乳困难、精神差、嗜睡、烦躁、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能及早发现重症患儿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呼吸和肝脏大小变化;保持患儿皮肤、脐部及会阴和臀部清洁;(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抚触护理: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在55%~65%间,于患儿进食后1h左右进行,患儿抚触部位,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2次/d,每次抚触时间为15~20min;②加强喂养护理和扩肛处理:密切观察患儿皮肤情况,是否有干燥脱水,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尽量喂母乳,实行按需喂养而不是定时喂养,争取每天喂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对于在出生后36h内出现黄疸的患儿采用扩肛处理以促进胎粪尽快排泄干净,方法为将无菌橡胶尿管插入患儿2~3cm,轻轻转动10min;③加强光疗护理,保持体温稳定,光疗期间除抚触外其他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每2h给患儿翻身1次;④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要及时更换尿布,如皮肤出汗多应及时给予擦拭,防止皮肤破损,光疗可以引起患儿稀便和排便次数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大,要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涂于或西瓜霜喷剂喷于臀部及会,使会阴和臀部能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或尿布疹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自拟)观察患儿72h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情况。显效:72h内黄疸完全消退;有效:72h内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171μmol/L;无效:72h内皮肤仍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205μmol/L。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见表2。

表2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黄疸消退时间(h)胆红素下降幅度(μmol/L)住院时间(d)

观察组(n=125)49.12±12.28127.13±9.364.82±2.53

对照组(n=125)56.13±13.1182.56±10.795.71±2.12

t值4.363134.88563.0146

p值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见表3。

表3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组别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总有效率

(%)

观察组(n=125)106(84.8)15(12.0)4(3.2)96.8

对照组(n=125)91(72.8)20(16.0)14(11.2)88.8

字2值5.38745.9866

p值

3讨论

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能出现黄疸,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d会出现黄疸,4~5d达到高峰,足月儿7~10d消退,早产儿2~4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多种,特别是在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下黄疸会加重。部分病理性黄疸病情发展快,若不能有效迅速治疗,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该病病死率高,少数成活后均会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故要加强对病理性黄疸处理,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实践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黄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1)抚触护理:抚触能促进新生儿胃肠道蠕动加快,其机理是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反射性的引起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胃泌素、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2-3],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使进食量增加并促进食物的吸收和排泄。同时也能促进淋巴系统发育,提高患儿免疫力、应激能力[4]。患儿进食量增加还可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了尿胆原的生成,使结合胆红素减少,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了肠肝循环,阻止了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的目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的病情[5];(2)喂养护理和扩肛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进食情况,如临床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则根据医嘱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同时用扩肛方式或药物促进肠道内胎粪排出,达到尽快排出留存于体内的胆红素与胎粪同时排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推荐每日喂哺10次以上,有利于减轻黄疸;(3)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角质层不完备,表皮是单层细胞,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少、缺乏弹性,容易被外物渗透,也可因摩擦免疫力低下等原因而出现皮肤糜烂、脓疱疹、臀炎等,因此加强皮肤护理可防止以上病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皮肤感染;(4)光疗护理:蓝光照射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痛苦少。但也有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发热,严重者可患青铜症等。本组患儿均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本观察组患儿通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以抚触和加强喂养、促进排便等综合护理措施,使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缩短,胆红素下降幅度快,缩短了住院时间,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洪普,曾玉贤,陈亚璇,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影响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51-52.

[2]孙铭晓,董崇林,曲迎姣.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消退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6):722-723.

[3]张群瑛,房翠英,李春芳.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2008,19(5):510-511.

[4]刘燕,王文华.新生儿抚触在临床中的作用与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07.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抚触;水疗;光疗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33-0131-03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等黄染的症状,是新生儿最常出现的情况之一[1]。有研究指出,接近60%的足月产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1周会出现黄疸,10%的母乳喂养婴儿在出生后的1个月中依然存在黄疸[2]。尽管大多数婴儿存在的黄疸基本上是无害的,但是一些病理情况下出现的黄疸会导致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3]。因此,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及科学、恰当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对预防新生儿黄疸并改善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对2010年6月~2011年8月我院1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潜在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并比较综合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消除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在本院出生的1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给予系统的护理措施;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护理。详细收集新生儿围产期的相关信息,包括孕周、胎次、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及产妇一般情况等。

1.2新生儿血胆红素检测及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1.2.1新生儿血胆红素检测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型号:Jm-103;日本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对新生儿面颊、前额、前胸三个部位进行检查,取最高值。对经皮检测血胆红素超标的新生儿进一步查血清胆红素(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Rochemodular;瑞士罗氏公司)。

1.2.2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5]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102μmol/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μmol/L,早产儿>25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4μmol/L;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1.3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给予早接触、早吮吸,同时进行母乳喂养、按需喂养。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水疗、抚触护理和蓝光照射护理干预。

1.3.1水疗护理新生儿在出生2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脐贴进行保护,选择专门为新生儿准备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到26~28℃,水温保持在38~41℃,每日1次,每次15~20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协助新生儿伸展四肢)和婴儿自主游泳。

1.3.2抚触护理抚触护理时房间室温26~28℃,湿度50%~60%,光线柔和,抚触时间为正常分娩后6h,剖宫产后24h。抚触的方法和要求包括: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在抚触室进行,每日1次,每次10~15min,采用国际通用的抚触方法,抚触新生儿头颈背部用指揉法,四肢用挤捏法;抚触者将双手温暖后用婴儿润肤乳双手,按头、面、胸、腹、四肢、背部的顺序有序进行,每个动作重复3~5次,当婴儿疲惫、饥饿、烦躁、哭闹时停止抚触。

1.3.3蓝光照射护理干预脱去患儿衣服,同时用黑色眼罩罩住患儿眼睛,避免视网膜受损,调节箱温至30~32℃。以490nm蓝光为光源进行照射,平均每人3~5次,每次10~12h,给患儿带上会阴罩,男婴注意保护阴囊,每2小时更换一次,持续照射治疗4d。同时轻轻抚触患儿,消除其恐惧心理。在光疗过程中关注患儿皮肤状况,避免患儿脱水,还要注意患儿呼吸、大小便、有无皮疹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1.4观察指标

收集护理干预后第1~5天内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胎便排出情况,干预前后两组新生儿体内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水平,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连续性变量采用K-S检验分析其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新生儿观察期排胎便情况。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患儿及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为保证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之间的可比性,对两组患儿和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在孕期、性别、出生体重以及apgar评分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母亲在既往怀孕情况、分娩出血量、产程以及分娩类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新生儿之间存在较好的可比性。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干预后排胎便情况比较

经过比较发现,在观察组中,婴儿在接受系统性护理措施的第1天和第2天排胎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自第3天开始,两组婴儿排胎便次数逐渐趋向一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

研究发现,两组新生儿干预前血清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婴儿体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游离胆红素水平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阶段,由于肝脏结合胆红素生成不足,加上红细胞破坏较严重(在早产儿中尤为明显),导致血液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引发新生儿黄疸[6]。除生理性黄疸外,遗传缺陷[7]、巨细胞病毒感染[8]和细菌尿路感染均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生及时间延长。在病理情况下,血胆红素浓度过高将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核黄疸,导致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黄疸治疗的目标在于降低循环中的胆红素浓度或阻止其升高。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手段[9],采用光能改变血清胆红素的结构,增加其水溶性,加速从肾脏排出[10,11]。ebbesen等研究发现,在早产儿中使用绿光和蓝光照射均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异构体以及Z,Z胆红素水平[12],而在相同照度之下绿光更为有效,提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在早产儿中可尝试采用绿光照射。然而有研究显示,新生儿胎便含胆红素80~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产生的胆红素的5~10倍[13]。因此,除了增加血胆红素排泄以外,阻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对于防治新生儿黄疸有重要意义。

水疗和抚触疗法是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新兴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研究发现,水疗能够有效帮助患儿排出粪便,阻止新生儿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同时游泳过程中,患儿消耗了一定的体力,能够增进患儿食欲,加快代谢过程,从而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14]。抚触疗法主要是通过对患儿全身感觉神经的刺激,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新生儿在接受抚触的同时全身的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尿胆原的生成,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肠肝循环,阻止胆红素重吸收[15]。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水疗、抚触疗法以及光疗综合护理之后,观察组新生儿在第1天和第2天排胎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能够刺激患儿排便,有效地增进胆红素的排出。在干预后4d,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游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说明护理措施主要影响患儿结合胆红素水平,可能是上述措施能够促进胆红素排泄到肠道内,同时加快粪便排出,阻断胆红素肠肝循环所致。

在本研究中,采用水疗、抚触和蓝光照射综合干预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系统护理措施可以增加胎便排除,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但是上述的综合护理措施中,尽管光疗是常规使用的措施,并且可能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蓝光照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长期效果上可能会增加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16]。因此,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当加强水疗和抚触疗法的研究和探讨,开放更多安全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不仅如此,在护理工作中,还需关注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早期筛选和发现高危人群。研究指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如高龄初产妇会增加产妇妊娠期合并症的风险,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17],增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18]。妊娠期糖尿病会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加17.1%,特别是在低、中等收入家庭中,也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9]。母亲为o型血时,新生儿发生黄疸较高[20]。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对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索,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措施,进一步完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SureshGK,ClarkRe.Cost-effectivenessofstrategiesthatareintendedtopreventkernicterusinnewborninfants[J].pediatrics,2004,114(4):917-924.

[2]RennieJ,Burman-RoyS,murphymS,etal.neonataljaundice:summaryofniCeguidance[J].BmJ,2010,340:c2409.

[3]ahlforsCe.predictingbilirubinneurotoxicityinjaundicednewborns[J].Curropinpediatr,2010,22(2):129-133.

[4]Hansentw.preventionofneurodevelopmentalsequelaeofjaundiceinthenewborn[J].DevmedChildneurol,2011,53(Suppl4):24-28.

[5]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9.

[6]maiselsmJ,mcDonaghaF.phototherapyforneonataljaundice[J].nenglJmed,2008,358(9):920-928.

[7]YusoffS,takeuchia,ashiC,etal.apolymorphicmutation,c.-3279t>G,intheUGt1a1promoterisariskfactorforneonataljaundiceinthemalaypopulation[J].pediatrRes,2010,67(4):401-406.

[8]GoedhalsD,KrielJ,HertzogmL,etal.Humancytomegalovirusinfectionininfantswithprolongedneonataljaundice[J].JClinVirol,2008,43(2):216-218.

[9]KapoorR.phototherapyforneonataljaundice[J].nenglJmed,2008,358(23):2522-2523.

[10]mcDonaghaF,LightnerDa.phototherapyandthephotobiologyofbilirubin[J].SeminLiverDis,1988,8(3):272-283.

[11]邹书婵,邱菊,沈小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9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6.

[12]ebbesenF,madsenp,StovringS,etal.therapeuticeffectofturquoiseversusbluelightwithequalirradianceinpreterminfantswithjaundice[J].actapaediatr,2007,96(6):837-841.

[13]金汉珍,黄德珉,良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4-315.

[14]孙红赞,陈鸿.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317-318.

[15]陈尚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315.

[16]Dennerypa,LorchS.neonatalblue-lightphototherapycouldincreasetheriskofdysplasticnevusdevelopment[J].pediatrics,2007,120(1):247-248.

[17]KennyLC,Lavendert,mcnameeR,etal.advancedmaternalageandadversepregnancyoutcome:evidencefromalargecontemporarycohort[J].pLoSone,2013,8(2):e56583.

[18]杨恢才.影响新生儿黄疸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5):2222-2224.

[19]李红梅,郑军廷,贾承英,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黄疸与围产因素的调查[J].河北医药,2010,32(19):2713-271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5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60-02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两类。

1临床表现生理性黄疸表现为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巩膜黄染,4-6天后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病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可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持久不退,或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其他疾病表现,如核黄疸:黄疸明显加重,开始有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继而出现、尖叫、抽搐,若治疗不及时,部分患儿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也可出现智力障碍、脑瘫等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不容轻视,现就其护理总结如下:

2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和生命体征,可评估黄疸进展情况、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若有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2促进胎粪排泄

2.2.1尽早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排泄[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粉,增加摄入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减轻黄疸[2]。

2.2.2使用肛表测量体温,即可准确测量体温,又能刺激和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2.2.3增加新生儿游泳次数,通过游泳全身运动,可增加摄奶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

2.3病室环境适当通风,室温适宜,注意保暖,保持室内安静,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配备吸氧装置、急救车及急救药品、病室每日消毒一次。

2.4用药护理生理性黄疸患儿可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也可遵医嘱给予口服苯巴比妥那、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促进排便,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黄疸;病理性黄疸,除给予一般的退黄处理外,还应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及时纠正酸中毒,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2.5光疗护理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3]。蓝光治疗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蓝光治疗的意义。蓝光治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同时保护好会阴,按时哺喂,以防脱水。光疗结束后,除去眼罩,用消毒纱布覆盖眼睛3-5min,以适应光线,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

2.6心理护理及时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小结

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对早产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应高度重视。做好健康宣教,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更好地配合治疗,是预防核黄疸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6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

出生未满月的新生儿出现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1]。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其中光照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2]。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24例,研究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新生儿黄疸124例,所有新生儿均符合蓝光照射指征。将这些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2例。其中男74例,女50例,出生时间为24h~10d,平均出生时间(51.23±14.52)h。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新生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这种方式安全有效,并且操作简便。运用蓝光双面连续照射的方式,照射光谱范围在420~475nm之间,照射距离为25~40cm。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10~12h,连续照射2~4d。

1.3护理方法

1.3.1常规光照治疗护理在光照过程中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观察新生儿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定期巡视并做好记录工作。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给予新生儿苯巴比妥片等药物治疗,以干扰胆红素的代谢途径,增强肝细胞中微粒体的活力,促进胆红素排泄。

1.3.2综合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进食或者淋浴后进行抚触训练,促进肠胃蠕动和新陈代谢。适当增加新生儿的喂养次数,以增加排便次数,加快血清胆红素的代谢。向新生儿家长讲解相关护理知识,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合理用药。综合运用音乐疗法和游泳疗法,刺激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1.4统计学方法使用采用SpSS18.5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经过蓝光治疗后哭闹、发热和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又被称作高胆红素血症[3]。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疸[4]。控制和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能够有效缓解黄疸症状,并且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生1周之内的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该立即进行治疗,避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严重的后果[5]。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其中光照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胆红素的吸收光谱为400~500mm,并且在420~440mm的光照下最容易分解,蓝光的波长正好符合这一条件[6]。蓝光治疗运用高效率的蓝光,让没有结合的胆红素进行分解和转化,形成水溶性的异构体,然后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以此降低人体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达到改善黄疸症状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在经过蓝光治疗后哭闹、发热和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新生儿出现黄疸运用蓝光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菁.126例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0(10):78-79.

[2]刘晓燕.89例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护理体会.甘肃医药,2011,11(4):65-66.

[3]杜翠云,刘世芬,姜红伟.100例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5-36.

[4]于艳.125例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护理体会.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9(5):47-48.

[5]李福珍,周红亚,陈建玲.164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吉林医学,2011,7(12):68-69.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33-0085-03

theobservationoftheefficacyofearlynursinginterventioninChildrenwithneonatalJaundice/ZHaoJian-qiong.//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5,13(33):85-87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earlynursinginterventioninneonataljaundice.method:86casesofneonataljaundice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3toDecember2014werechosen.86casesofneonataljaundice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earlyinterventiongroupandtheconventionaltreatmentgroup,and43casesineachgroup.theclinicalrelatedindicatorsweretakenforcomparisonandresearch.Result:(1)thedifferencesofthelevelofinterventionafter1dayoftheneonataljaundiceofthetwogroupswer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theinterventionof2d,3d,4d,5d,theleveloftheroutineinterven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earlyinterventiongroup,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p

【Keywords】earlynursingintervention;neonataljaundice

First-author’saddress:the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nanchong,nanchong637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3.040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是属于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1]。既往文献[2-3]报道中显示:针对新生儿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对于改善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促进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对相关护理方案和措施进行了尝试,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对其临床护理干预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选本次研究的患儿共计86例,男66例,女20例;平均体重(3.64±1.34)kg,最重5kg,最小2.5kg;患儿母亲平均(26.45±5.44)岁,最大34岁,最小21岁。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将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两组均43例。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性别(例)

平均体重

(kg)患儿母亲平均年龄(岁)

男女

早期干预组(n=43)33103.66±1.3526.35±5.55

常规干预组(n=43)33103.55±1.3226.55±5.33

字2/t值0.00000.38200.1704

p值1.00000.70340.8651

1.2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常规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实行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并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干预[3]。

1.2.2早期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早期干预措施和方法:(1)当新生儿黄疸出现之后,应嘱咐产妇或亲人让婴儿晒太阳,来消退黄疸,与此同时,还应观察婴儿的大小便,若有问题,及时制定治疗方案;(2)反复评估,尤其重视喂养这一方面,应采用科学、适宜的喂养方式;(3)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游泳、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喂养方法等;(4)为产妇及家人进行演示、讲解,并发放图片资料,其内容包括科学的育儿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卫生指导等。同时,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若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则应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其甘油灌肠;可进行适度的光照来消退黄疸[4]。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2)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上午洗澡后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测定。测定的部位均选择在新生儿前额正中右眉上方0.5~1cm处。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工具均为pemS3.1forwindows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不同时间的黄疸指数比较

干预后1d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2、3、4、5d,常规干预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显著高于早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比较,早期干预组患儿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h

组别第1次排便时间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

早期干预组(n=43)5.27±1.7128.34±1.11

常规干预组(n=43)18.77±3.2260.43±2.33

t值24.280981.5332

p值0.00000.0000

3讨论

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严重影响[5]。所以,对于医学领域而言,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指数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既往文献[5]研究和报道结果证实:早期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指数,从而有效的消退患儿的黄疸,并且相关临床护理操作方式极为简单,并无任何不良反应,效果极为显著,值得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来说,胎便当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是正常新生儿的10倍。如果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那么则会增加患儿的胆红素,从而出现黄疸。早期干预组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让新生儿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与充足的营养,快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从而排出胎便。据相关临床研究和调查研究显示:与常规干预组相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第一次排出胎便及胎便转黄的时间更早,(p

进一步总结临床研究和报道结果后,发现,新生儿可通过游泳来消退黄疸。水温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加速胎便的排出、促进新生儿肠胃蠕动[8],增加其食欲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指数。

按照临床相关报道和文献[9-10]研究的结果分析:抚触是一种有效且简单的技术,通过对新生儿感官与皮肤进行良好、温和、科学的刺激,来增加新生儿神经的紧张性,来增加胰岛素、胃泌素以及肠道激素的释放量,加速肠胃蠕动及人体的吸收能力,降低胆红素指数。此外,通过对新生儿抚触,可促进其肠道菌群正常生长,增加尿胆原,来降低胆红素水平,消退黄疸。

综上所述,在临床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干预的相关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相比较,采用早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可显著的改善患儿的黄疸现象,是临床应用于护理实践的理想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朴梅花,张慧.重视新生儿黄疸出院前评估及出院后随访[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11):641-643.

[2]徐双云,王洁洁,郑武田.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218-219.

[3]柳文菊,黄娥,谢良才.新生儿黄疸尿液与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配对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206-5207,5213.

[4]胡江,李晓原.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研究进展[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16(4):385-388.

[5]朱桂兰.新生儿黄疸178例中医抚触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6):38-40.

[6]袁坤,孙静.外科弹力网状绷带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1790.

[7]施旭红,林海芳.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62-3763.

[8]高宗燕,钟丹妮,刘义,等.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G71R基因型对广西地区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46-649.

[9]刘义,杜立中.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91-69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8

(8.79±1.32)mg/dL、(13.29±1.10)mg/dL均高于干预组(6.08±1.76)mg/dL、(8.24±1.24)mg/dL、(9.06±1.20)mg/dL,第1天与第3天黄疸指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黄疸消退用时较少,一般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治疗效果;黄疸指数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5-88-03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ectofearlynursinginterventioninneonataljaundiceanditsimpactintheictericindex.methods46neonateswithjaundic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5tomarch2016wereselectedasthestudyobjects.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theadmissiontimeofhospitalwith23casesineachgroup.patientsingeneralgroup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therapy.onthisbasis,patientsininterventiongroupweretreatedwithcomprehensivenursingcare.theclinicaleffect,ictericindexandthefamily’ssatisfactionwereobserved.Resultstheeffectiverateofgeneralgroup65.21%waslowerthanthatofinterventiongroup86.96%(p

(8.79±1.32)mg/dLand(13.29±1.10)mg/dL.andtheictericindexesforinterventiongroupwas(6.08±1.76)mg/dL,(8.24±1.24)mg/dLand(9.06±1.20)mg/dL.theresultswere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firstdaysandthirddays,p>0.05.thedisappearancetimeofjaundiceforgeneralgroupwaslongerthanthatofinterventiongroup(p

[Keywords]neonataljaundice;nursingintervention;Clinicaleffect;ictericindex

新生夯起阋庵噶俅采铣錾后未满28d的新生儿出现黄疸情况,是指患儿体内血胆红素出现异常,呈升高表现,机体呈现皮肤及巩膜黄染特征[1]。新生儿黄疸可划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意指新生儿机体出现短暂胆红素升高,一般在10d之内可自行消退,且无合并其他症状;而病理性黄疸一般发病时间较早、多在出生后24h内,胆红素呈持续升高表现,血液检查中每日血清胆红素指标升高超过5mg/dL,超过2周以上不能消退,甚至表现为病情加重等情况[2-3]。本研究针对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及患儿黄疸指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黄疸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一般组与干预组,每组包括患儿23例,一般组包括患儿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5.02±0.15)d、平均体重为(3.04±0.01)kg,患儿经检查发现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为(290.20±34.01)μmol/L;干预组包括男14例、女9例,年龄(4.78±0.20)d、体重(3.11±0.10)kg、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87.20±33.46)μmol/L。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产妇在分娩时无出现感染、窒息等情况,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受早期母乳喂养、将幼儿与母亲尽早接触,增加感情交流,实施抚触护理,指导家长新生儿护理要点,早期训练新生儿的吸吮能力,做好皮肤护理措施,为一般组患儿提供常规治疗措施与疾病护理,包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常规对新生儿做好皮肤护理,与患儿家长进行深入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常规用药。干预组:(1)护士应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告知黄疸疾病知识宣教工作、观察其内心紧张感及其他不良情绪状况、需及时开导患儿父母,对其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告知其疾病相关表现、后续症状及治疗基本过程、普及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及蓝光疗法的治疗作用。嘱咐家长多与新生儿进行接触,进行皮肤抚触、母乳喂养,促进情感交流[4]。(2)护理人员需对患儿进行全面病情监测,及时记录基础体征变化,如体温、呼吸及清醒状态等。应仔细询问家长患儿出现黄疸的时间、观察皮肤黄染程度、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情况等、遵医嘱进行及时治疗,观察并记录黄疸是否消退。嘱咐家长记录患儿排泄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包括粪便及尿液的颜色与性质、护理人员及时记录,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3)遵医嘱为患儿进行蓝光疗法,首先治疗前应将幼儿衣物去除、将重点部位进行保护,使用眼罩将眼部遮盖以保护视网膜、下身与会阴、男孩等部位均使用尿布完全遮盖,露出其他部位皮肤,调节好光疗箱适宜温度后,将新生儿置于其中,根据需要采用单面光或双面光进行照射,遵医嘱规划照射时间,一般不建议光疗超过4天,停止治疗以胆红素指标是否恢复正常为标准[5-6]。(4)遵医嘱进行服药,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药物剂量、浓度等,监督幼儿服药,服药时指导家长将幼儿抱起,头部抬高,缓慢进行喂药,避免出现呛咳症状。(5)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抚触、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每日为患者进行皮w抚触2次,注意保持力度轻柔,按照标准抚触流程实施[7]。(6)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告知其新生儿生长发育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嘱咐其按照适宜时间为幼儿进行疫苗接种、告知新生儿家庭护理要点、如饮食、抚触、洗澡、促进神经发育等知识,协助家长科学性的照护幼儿。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指标划分为痊愈出院:新生儿全身黄染症状全部消退、各项血液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儿黄疸皮肤症状基本消失、血液检查胆红素呈明显下降表现;效果不明显:经治疗与护理后,患儿皮肤黄染情况消退不明显、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胆红素轻微下降[12-13]。计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观察患儿接受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后1、3、6d的黄疸指数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正常值最高范围在51.3μmol/L(3mg/dL),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观察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比较

一般组治疗有效率为65.21%,干预组为86.96%,干预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黄疸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一般组病发后第1、3、6天时黄疸指数均高于干预组,但第1天及第3天的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黄疸消退用时较少,一般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一般组满意度为69.57%,低于干预组9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出现黄疸病因较为复杂,需要接受及时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护理人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提供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控制胆红素水平,给予疾病早期监测[13]。临床针对黄疸患儿疾病治疗过程中全面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帮助患儿在较短时间内减轻黄疸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需为患儿提供关键性护理措施,如为幼儿进行用药时,注意调节输液速度、时刻观察幼儿生命体征变化,协同家长协助观察,行蓝光治疗时注意皮肤关键部位的保护工作,执行任一操作必须坚持无菌原则,告知家长应多与幼儿接触、增加皮肤抚触护理,及时告知家长幼儿治疗现状,缓解家长的不良心理并提高配合度[14]。通过健康知识宣教,让家属积极理解临床护理操作意义,并积极配合,为幼儿提供蓝光治疗,促进黄疸消退,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大部分患儿临床疗效均较好。

有研究显示称[15-16],对于新生儿黄疸在院内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患儿治疗情况较好,且发病后第1、3、6天的黄疸指数较低,黄疸消退时间较短,家长对临床服务表示满意。本研究得出,一般组接受临床常规新生儿黄疸蓝光疗法及药物治疗,提供普通护理措施,患儿治疗有效率低于干预组,且家长满意度不高,患儿黄疸指数均高于干预组。干预组在一般组基础上增加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家长满意度较高且治疗有效率较好,黄疸指数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一般组。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除做好一般疾病基础治疗工作,如蓝光照射疗法、口服药物等,同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提供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与家长进行疾病现状与治疗过程等知识宣教、缓解家长不良心理、指导进行新生儿喂养、增加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近度,进行皮肤抚触工作,做好皮w护理。大部分黄疸患儿治疗情况较好且黄疸消退时间较短,黄疸指数不高,幼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较好,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有效治疗患儿黄疸表现,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aydinD,KaracaCiftcie,KaratasH,etal.identificationofthetraditionalmethodsofnewbornmothersregardingjaundiceinturkey[J].JournalofClinicalnursing,2014,23(3/4):524-530.

[2]倪敏洁,陈斌,斯奇,等.多因素预测在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8):725-728.

[3]王存艳.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39-240.

[4]HarrisonS,nowakm,DevineS,etal.aninterventiontodiscourageaustralianmothersfromunnecessarilyexposingtheirbabiestothesunfortherapeuticreasons[J].Journaloftropicalpediatrics,2013,59(5):403-406.

[5]王亚珠,贾少军.新生儿黄疸50例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内科,2014,9(6):766-767,744.

[6]扈秀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09.

[7]wellsC,ahmeda,mussera,etal.Strategiesfor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aliteraturereview[J].mCn:americanJournalofmaternal-Childnursing,2013,38(6):377-382.

[8]孟庆艳.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208-209.

[9]李茂莲.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8):942-943.

[10]张芹.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91-92.

[11]Fei,ShalinLeewan,abdullah,etal.effectofturningvs.supinepositionunderphototherapyonneonateswithhyperbilirubinemia:asystematicreview[J].Journalofclinicalnursing,2015,24(5/6):672-682.

[12]李棚,高海燕.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142-144.

[13]赖丽芸.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黄疸指数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4):477-478.

[14]仇苗苗.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4(9):2549-2551.

[15]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26-2728.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9

【关键词】黄疸;早期喂养;游泳;抚触;护理干预;新生儿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inreducingneonataljaundiceindex.methods:130casesofnormalfulltermnewbornsdeliveredbycesareansectionwerep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65cases)andcontrolgroup(65cases)accordingtobirthorder.Bothgroupsweregivenbreastfeedingandroutinecaremeasurements;additionallytheinterventiongroupwasalsogivenmilkpowder,2.5%glucoseplusswimmingcareandmassageuntiltheyweredischarged.transcutaneousjaundiceindexweredetecteddaily,timeofthefirstneonatalmeconiumexcretionandtimewhenitstartedtobecomeyellowwerealsorecorded.Results:neonataljaundiceindexoftheinterventiongroupwere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tdischarge(p

[KeYwoRDS]Jaundice;earlyfeeding;Swimming;message;nursingintervention;newborn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我院产科对13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将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顺序,单号为干预组(65例),双号为对照组(65例),出生体重2.5~4.0kg,apgar's评分≥8分,男婴69例,女婴61例,外观无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母亲年龄21~33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干预组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喂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并增加游泳和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新生儿出生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节在26~28℃,水温控制在37~39℃,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后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早上6点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测定,取额部及胸部平均值并做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

2结果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见表1。表1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h(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

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见表2。表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mg/mL)(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

干预组新生儿第2~6天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素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发生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3d出现,4~5d天达高峰,1~2周逐渐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增加喂养量及喂养次数便可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但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秦学玲等报道[2],临床上即便是实施早吸吮、勤喂哺,产后48h乳汁不足者仍占19.81%以上,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一般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10~12h内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d开始排黄便,如果早期乳汁不足,喂养次数减少,肠蠕动减慢,胎便排尽时间延长,可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异常增加,我们观察发现,干预组采用在母乳充足前添加配方奶,增加早期摄入量,每次添加均在新生儿充分有效地吸吮母乳后进行,不但能让新生儿获得初乳的高营养和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能量,而且可快捷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加快胎粪排出。观察结果表明,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据报道[3,4],新生儿游泳与抚触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因为水温具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生儿全身新陈代谢,且游泳过程活动消耗能量增多,消耗了一定体力,促进食量增多,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以及结合胆红素的及早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抚触能使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5],中医学理论认为[6],急摩为泻,通过摩腹,快速推下七节骨,且能健脾和胃,行滞消食,通过抚触,新生儿食欲增加,从而加速正常菌群生长,促进尿胆原生成增多,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肠肝循环,胆汁分泌增多,胆红素排泄增多,也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目的。我们的观察也证实,随着护理干预的实施,在同一时间段干预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确实能够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7],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植之,钱家萍,李勇,等.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不允忽视[J].新生儿科杂志,2000,15(5):254256.

2秦学玲,刘秉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J].护理研究杂志,2004,18(6):10761077.

3詹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4.

4张桂芹,孙晓娟.抚触对早收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6970.

5孙琳,于晓玲.婴儿抚触的国内研究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5):10911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母乳喂养;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严重的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严重的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我院2011年211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如下。

1新生儿黄疸发生原因分析

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或通过产道被感染,例数16例;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由于细菌毒素的侵入加快红细胞破坏,例数11例;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例数8例;胆道闭锁:与宫内感染有关,例数3例;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例数0例;药物性黄疸:由于维生素K1、维生素K4新霉素等药物引起,例数2例;母乳性的黄疸:由喂养母乳引起,例数171例。可看出:我院2011年1至12月份211例新生儿黄疸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1%,发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母乳性的黄疸的发病率有所升高。

2母乳性黄疸

2.1定义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根据其血清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早晚分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

2.2母乳性黄疸的分类及临床特点

①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原因:由于喂养不足导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单纯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间:多见于初产妇、喂奶次数少早期出院,对早发型认识不足;生后3~4天(7天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达12mg/dl。黄疸高峰时间:生后5~7天。黄疸的程度:黄疸以中度为主,有的可达重度。预后: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重度,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发生例数142例,发生率为83%。②母乳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原因:可能是母乳中未识别因子使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临床特点:单纯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下降较慢,于生后10天左右血清胆红素增加达第二个高峰,浓度达12mg/dl,大约2/3的母乳喂养的婴儿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至第3周,其中半数是临床黄疸。黄疸高峰时间:生后2~3周。黄疸的程度: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预后:一般良好,很少引起胆红素脑病。发生例数29例,发生率17%。从上可以看出:母乳性的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主,占83%。

3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原因

由于早期奶量摄入不足,而使体内热卡比人工喂养要少,摄入不足,肠蠕动减少,肠道菌群建立晚,也可使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少,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早期奶量摄入不足的原因很多。

3.1母乳的产生不足

①由于有的初产妇没有喂奶的信心,自认为母乳不足致母乳的产生不足。②未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喂养次数少,开奶时间晚,影响乳汁的分泌。③新生儿吃奶前后添加葡萄糖水,对母乳需求降低。④母婴分离时未做到按时挤奶,致使母乳产生不足。⑤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母乳产生少。

3.2母亲问题

内陷或扁平;疼痛或皲裂;长;肿胀;母亲认识不足,未认识到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母亲信心不足,自认为奶量不够;母亲由于疾病奶量分泌不足。

3.3婴儿问题

婴儿的吸吮、吞咽差,如早产儿、患病的新生儿。拒绝母乳喂养,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新生儿产生错觉。生病或疼痛,新生儿患肺炎、口疮。母乳喂养技术上的困难,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使新生儿得不到更多的奶。

3.4医护人员的原因

健康指导不足,使母亲未认识到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含接姿势不正确,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未及时得到帮助、解决。个别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母乳喂养指导不够。

4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护理措施

4.1母乳喂养的护理

主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奶量的摄入。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有助于增加泌乳量。每天吸吮10次,吸吮时间30分/次。在分娩室、母婴同室区助产士或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一小时内吸吮母亲,促进乳汁的分泌。鼓励母亲按需哺乳,按婴儿的需要,不分时间次数。鼓励母亲,让母亲建立喂奶信心,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再泌乳都有可能,无论停止多长时间,再泌乳都有可能。保证母亲有足够的摄入量。做到合理营养,每日多摄入汤类。让新生儿与妈妈在一起,充分的母婴接触。指导母亲与新生儿同步睡眠,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姿势,放松哺乳。鼓励夜间哺乳。教会使用匙子而不用奶瓶喂养。婴儿拒绝吸"空",用滴管或母乳喂养辅助器给婴儿加奶。扁平和内陷,责任护士教会母亲纠正扁平和内陷的方法,2次/日,每次一侧5分钟。帮助母亲用不同的喂奶,挤出或吸出喂孩子。痛和皲裂,指导母亲先喂未受累的一侧,每次喂奶采用不同的。肿胀,指导母亲在两次喂奶之间热敷、轻轻按摩,挤奶。婴儿吸吮差,用滴管、吸管、鼻饲管喂养。责任护士加强责任心,做好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4.2黄疸的护理措施

观察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注意皮肤、巩膜的色泽。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精神状态,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皮测胆红素Q6h,根据皮测胆红素的值评价病情的进展情况,足月儿如果皮测胆红素>12mg/dl可行光疗,如果皮测胆红素20mg/dl,未成熟儿皮测胆红素>15mg/dl且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作好抢救的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必要时可灌肠,促进粪便及胆红素的排出。保暖,合理喂养,在光疗时保证足够的水份和营养的供给。对光疗的患儿注意观察和处理光疗的副作用,如发热,腹泻、呕吐,皮疹。光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眼、会阴。记录光疗的时间。光疗前后及光疗期间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责任护士在光疗前、光疗后应了解、评估患儿,估计光疗过程中患儿常见的护理问题。

5结论

通过对211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其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1%,而在母乳性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多见,为83%。针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明显减少或已患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