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十篇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十篇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23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开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新局面,提高专业技术干部素质,为实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结合我市“*”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551工程”)实施办法》,计划“*”期间,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项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1000人次,五年培训5000人次。全面落实我市“551”工程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培训原则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专业视野。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视野,不断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步伐。

(二)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紧跟世界领先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围绕市“551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突出重点,带动整体。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先培训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以培训促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充实培训内容,带动整个专业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

(四)整合资源,发挥各方积极性。按照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自愿的原则,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加强培训基地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551工程”实施。

四、培训实施对象

我市的市、区(县级市)、镇三级从事水利科技推广、规划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培训内容

(一)开展公修科目为基础的继续教育活动。以市人事局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和组织的“551工程”公修科目培训为知识更新基础,重点培养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期间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等公修课培训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与国家基本政策、*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现代水利与信息技术、水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公共科目培训。

(二)开展专项“四新”(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继续教育活动。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训工作的实际,针对我市水利发展,培训内容:一是现代水利理论;二是标志现代水利的信息技术应用,即网络技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电子政务;水利工程安全监控,数字化水利等,重点培训科研、设计和水利信息技术领域各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实用技术应用培训,如自然灾害预测与减灾、三防(防汛、防旱、防风)、节水抗旱等技术应用。

(三)与生产实际结合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依托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课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通过生产实际锻炼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才干和技能。

六、培训方式

(一)每年举办一期水利论坛、高级研修班。推进系统内高层次人才的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创新研究能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二)举办普及性地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是一种参与广、时间短、见效快的继续教育形式,围绕“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着眼点,每年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举办5期不同主题、面向全市水利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讲座。

(三)其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1、集中短期培训。主要结合本行业和本单位实际,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形式多样的短期集中培训,并适当安排境外培训,优先安排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2、开展岗位培训。各单位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采取专项考察、业务进修、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3、网络远程教育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参加远程继续教育培训。重点依托*市继续教育网,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

4、自学。一是以单位倡导、个人参与的学历提升,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各类提高现有学历教育;二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有关行业、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自学的组织、指导、监督和考核工作,确保自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市水利局成立以局行政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551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水利系统“551工程”总体方案;审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协调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局科教规划处负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期间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全面落实。

1.行业牵头。按照市“551工程”的组织实施办法规定,市水利局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领域“551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适应本行业特点的专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本行业领域的专业教材和课件,指导培训实施培训任务。

2.条块互动,分级实施。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在当地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指导下,负责与本地区和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市水利局在业务上给予积极指导和协调。

3.落实教育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和依托在穗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市继续教育基地,组织安排好短期和集中培训,保证各培训计划的组织落实。

(三)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和健全评估检查制度。为保证各项继续教育活动达到如期效果,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对“551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估,及时根据评估情况指导和改进工作。

2.建立和健全培训保障制度。相关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551工程”的各类继续教育活动,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市水利局直属单位要按照《*市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实施办法》,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内容,并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聘用结合起来。

3.实行证书登记制度和统计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参加“551工程”的学习情况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记录相应学时,其培训学时等同于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课培训的学时。对各区、县级市、各行业领域和继续教育开展的“551工程”项目,由市继续教育协会负责统一登记管理和统计。

(四)落实经费。

1、各单位要切实落实职工教育经费,按照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严格执行局制定的《关于教育培训费使用的若干规定》,保证专款专用。

2、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干部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专项资金。

3、选择部分选题新、层次高的高级研修班和知识更新讲座,纳入市继续教育项目整体规划,争取市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支持。

4.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551工程”投入。

八、实施步骤

本实施方案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从*年起到2010年,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一)启动阶段(*年上半年)

*年上半年组织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广泛开展“551工程”的调研工作,制定符合我州实际情况的行业实施方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

*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大规模开展5个重点领域的“551工程”活动。在“551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每年的培训工作开展之前,要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并将每年的执行计划报市局。市水利局将对各基地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每年的培训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互相学习交流和分析研讨,不断改进培训工作,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2

一、总体目标

1、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2、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3、加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

4、加强公司员工的学识培训,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员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加强公司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

5、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行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加快规范化工作步伐,进一步规范管理。

二、原则与要求

1、战略性培训与适用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相结合。

2、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3、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责任明确。

4、盘活资源,注重实效。

5、坚持自主培训为主,外委培训为辅的原则。

6、坚持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三落实原则。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

(一)公司领导与企业高管人员

1、中央、国家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的学习,国内外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分析,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与解读。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调训。

2、开拓战略思维,提升经营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参加著名企业高级培训师的高端讲座,开阔眼界,明确奋斗目标。

3、学识培训、扩大知识面。邀请方略公司总经理莅临我司培训,组织参加著名企业管理讲座学习。

(二)中层管理干部(主管以上者)

1、管理实务培训。生产组织与管理、成本管理与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与沟通、领导艺术等。请方略来公司集中授课与公司自我培训相结合;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场讲座。

2、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培训。系统学习相关公文写作常识的学习与练习。

3、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掌握信息、汲取经验。组织中层干部座谈讨论生产经营情况,总结成功经验。

(三)专业技术人员(生产、销售、客服、财务、仓储、配送)

1、由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专题业务知识讲座,并充分结合公司新产品及市场、客服质量管理知识等专项培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研发水平。下半年内培训安排少少于15次:

2、组织现有员工座谈讨论、总结学习彼此经验,开阔视野。下半年内计划安排五次大型培训

3、加强培训人员的严格管理,培训后要写出书面材料报培训科,必要时对一些新知识在公司内进行学习、张贴、推广。

4、对会计、监核、统计、仓管、化验等组织专业培训,通过计划培训和考核等渠道提高会计、监核、统计、仓管、化验人员业务水平。

(四)员工基础培训

1、新工入职培训

年下半年继续对新招收的员工进一步强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培训。每项培训年不得低于8个学时;

通过实行师傅带徒弟,对新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各部门的新员工师徒达标率必须达到100%,不定期期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新员工予以辞退,考核优秀者给于一定的奖励。

2、转岗员工再培训

年下半年要继续岗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团队精神、择业观念、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形象、项目进展等方面的培训、每项不得低于8个学时。

四、组织领导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3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农业技术人员以培训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介绍给农民,由农民在生产中应用,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推广的内容主要是良种、良法,技术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推广的手段也比较简单,多为发放和宣讲技术性文字资料、挂图,并进行技术应用示范。因此农业推广教育方法以集体指导和现场指导为主,主要是集体教学法和技术示范法,这种教育法注重技能的教学,忽略了人文和地理的实际情况,对培训的内容一般也是先入为主,单方面的灌输,造成与农户的交流通道阻塞。

2传统农技推广教育方式的缺陷

推广方式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前提条件是作为传授的对象要有学习的积极性,并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凉山州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民以小学和半文盲为主体,加之近年来年轻、有文化、比较富有冒险进取精神的男女青年外出务工情况较多,留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以妇女及年龄较大的男性比例较大,这部分人员一方面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存在较多的不利影响因素和自身的缺陷,因此采用传统农业推广教育方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3凉山州农业推广教育效果主要影响因素

3.1受教育因素

从推广理论来讲,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农民对新技术的判断、学习、理解、掌握、参与及贡献。只有当受教育者判断新技术对自己有较大好处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一定文化基础才能较好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从而能积极应用于生产,收到良好效果。凉山州总人口415万,其中彝族47万人,占总人口的47.5%,由于历史原因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凉山州的经济、文化、科技在整体上落后其它地区。目前,凉山州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79.98%,初中文化程度占13.6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6.37%,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1%。由于全州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较快地学习和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3.2文化差异因素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而且全州彝族主要分布在山区,彝族群众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和文字,特别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彝族群众主要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而彝族文字的掌握和使用目前主要还限于专业人士中,多数彝族群众没有掌握彝族文字,这与目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主要以汉语言及文字进行记载、交流、传播的现状形成了较大的文化差异,直接增加了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与彝族群众沟通交流的难度。

3.3环境因素

由于凉山州地处国家较为偏远的西南山区,交通、通讯不便,特别是在农村和山区,还有不通公路,不通电的地方,在凉山广大的山区,长期受环境的限制,农民群众接受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机会和对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较少受到新的知识和观念的冲击,因此思想观念相对较为封闭和落后,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较为严重,思想行为方式总体上难免缺少长远性和开拓性,缺乏接受和追求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全州在农技推广中相当部分农民是被动地由政府督促参加农技培训和以行政的半强制的手段推广农业新技术是很普遍的情况。由于被动参与,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4农技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培训人力资源匮乏

全州现有县级推广机构86个,区乡推广机构589个,县级农技人员756人,区乡专职农技推广人员1019人。以凉山州现有的610个乡镇来计算,每个乡(镇)仅0.97个农技推广机构,每个乡农技推广人员平均不到2名。同时,凉山州由于幅员面积大,交通不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服务半径很大。以安宁河流域的德昌县为例,该县有县乡农技推广人员75名,幅员面积2284平方公里,每个农技人员的服务半径30.45平方公里;较偏远的山区盐源县,幅员面积达8398.6平方公里,农技人员仅106人,每个农技人员的服务半径达72.4平方公里。

4农业技术推广教育的新思路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提出了适合凉山民族地区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教育的新思路。

4.1树立农业推广教育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

农业推广是一种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工作,推广目的是满足、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水平。原有的农业推广教育中关注的重点是推广的技术本身,考虑的是推广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而新的主题思想力图在农业推广教育中把以人为本纳入其中,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的目的,运用人类行为科学的原理,通过关注与农民的沟通交流,认真了解农民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学习使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方面的困难,充分顾及人文及环境对农民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影响,强调增强农民学习和使用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的信心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传授农业生产先进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4.2新型农业推广教育的培训重点和手段

4.2.1精心选择一批科技示范户,作为新型农业推广教育培训的主体,通过组织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主体教育培训,传授生产技能,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推广教育的长效机制。

4.2.2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在凉山偏远山区、民族聚居乡镇由于存在地理、人文的独特性,以人为本的农业推广教育思想应充分体现对人文地理环境差异及独特性的关注、照顾和尊重。为此笔者在农业教育培训中引入了彝汉双语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手段。

4.3新型农业推广教育的主要目标

4.3.1提高培训主体科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较全面的掌握应用先进实用技术。

4.3.2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其不断学习使用新知识、新技术,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以增强示范作用,从而增强新技术的吸引力。

4.3.3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利用示范户的示范作用和他们天然的与周围父老乡亲的亲近感和互相间在时间空间上的近距离等因素形成的易于沟通交流的优势,有意识地将其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传授给周围农户,实现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新技术普及推广目标。

5新型农技推广教育方式的具体做法

5.1选择好科技示范户,按生产阶段实行对示范户的定时走访指导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较少,服务半径很大,不可能对所有农户经常访问指导,而采用重点联系培训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对周围农民的辐射带动的方式,可扩大有效服务范围。具体方法是通过推广工作者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定时、定点与农户的密切接触,实现充分的沟通交流,集中精力充分了解农民在学习、掌握、使用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和有利的经验,并发现推广者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促进推广者自身的知识更新和学习,达到双向提高的目的。

5.2定时对科技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开展田间示范法指导

在生产过程重要环节和重要阶段,定时开展对示范户及辐射带动户的田间示范指导。通过关键阶段及环节的集中现场示范指导,可有效帮助农户掌握使用新生产技术,发现并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效弥补示范户因自身知识技术经验不足造成的技术传导中出现的偏差。

5.3集中提高教育

在农闲时间、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集中提高培训,巩固并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提高培训,使其更好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民主动学习新知识使用新技术。

5.4农业推广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更新培训

我国农业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农业工作者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技术推广者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的要求不断加快,必须加强对推广者的知识技术更新培训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阶段性的组织农业推广工作者的知识更新培训,是新型农业推广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此全面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群众不断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科技不断提高。

6新型农业推广教育方式在普格、美姑的试点

6.1科技示范户的筛选

新型农业推广教育方式以科技示范户的能力建设为中心目标在试点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科技示范户的选择,在充分考虑凉山的独特的人文环境因素情况后,选择了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群众公认、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在普格五道箐乡8个村,选择了100个左右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0个左右农户,确定了2000户辐射带动户;在美姑的井叶特西乡确定4个村,选了40户农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0个左右农户,确定了辐射带动户800户。

6.2普格县试点基本情况

五道箐乡全乡有测洛洛博村、洛果村、沙合莫村、特博波乌村、拿马俄久村、特尔果村、洛脚俄补村、古木洛村八个村,有耕地1029.33公顷(人平0.153公顷),耕地均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是典型的高寒彝族聚居乡。全乡农户1651户,总人口6667人,现有劳动力3811人,占总人口的57.2%,均为彝族;其中,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100人,占劳动力人数的81.34%;全乡总人口中能听懂汉语的人有2795人,占41.9%,劳动力中能听懂汉语又能说汉话的有1802人,占47.3%,

6.3美姑县试点基本情况

井叶特西乡有11个村,有耕地808.07公顷(人平0.47公顷)耕地均分布在海拔2400米以上地区,是典型的高寒彝族聚居乡。全乡农户1600户,总人口7547人,现有劳动力3358人,占总人口的44.49%,均为彝族;其中,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271人,占劳动力人数的97.41%;全乡总人口中能听懂汉语的人有3255人,占总人口的43.13%,劳动力中能听懂汉语又能说汉话的有1720人,占总劳动力的51.22%。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4

中等职业教育毕竟不是短期培训,既要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又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现在大家最倡导又最担心的技能问题,其实不是核心问题,也不是学习难点问题。简单的操作技能是很快能学会的。有人对福特公司20世纪20年代流水线操作工的培训情况分析,发现近一半的工种只需一天时间工人就可学会并掌握其技能,只有三分之一的情况下需要一周时间,极少数情况才会超过一个月或一年培训时间。这些流水线企业对工人能力的要求只有六个字:“服从、忍耐、勤奋”。从这个结果来看,也就不难解释今天不少职业学校不需怎么教学和培训,学生照样“就业”的原因,也不难解释前段时间媒体广泛披露的“学生廉价工”问题,更不难解释中职学校95%以上就业率还缺乏吸引力。花三年的学习时间,起到的作用只相当于甚至还低于培训机构短期培训的效果,拼命与农民工抢饭碗,这样的学校职业教育又何来吸引力呢?

目前我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对技术工人特别是知识型工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简单的技能型人才让职业培训机构承担即可,中等职业教育应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形势的需要,着力培养符合新时期特点的知识型、技术型工人。新技术是知识型工人学习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创新与变革周期缩短。有人对现代技术“半衰期”的研究发现,50%的技术知识几年后就会内容失效。iBm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小学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半衰期”为20年,技术行业的知识“半衰期”为3年,计算机知识“半衰期”只有1年!也就是说,1年后所培训的计算机知识至少有一半就陈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既要重视专业教学中技术内容的更新和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既要适应当前岗位就业的需要,又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果不顾技术发展,不顾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不顾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味地重技能轻能力,那么职业学校只能为社会不断地培养新的下岗工人。因为,除了流水线作业,一旦企业技术转型升级,这些毕业生将失去技术知识更新学习的能力,自然失去岗位竞争能力,而被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所淘汰。长此以往,中等职业学校只会自断门路,被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取代。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5

上半年工作小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培训中心在学院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原则,面向市场,努力拓展多元化办学途径,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安全评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技能部和学教部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思路如下:

综合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共收入8万元(主要是房屋出租费、复印费、古泉校区食堂款),做好培训中心协调与管理工作。协调开班,服务到培训单位。

综合办下半年工作思路:

做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开发,配合各部门办好培训开班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技能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收入方面

上半年(1—5月份)收入约43万元(实际入帐38万余元,另有4万余元6月份入帐),基本做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较好完成年度计划细化的经济收入计划指标。

二、开拓培训市场方面

1、注重广告效应,先后在《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等南京市主要报刊及有关咨询活动中为培训鉴定做招生宣传,引起较大反响。

2、注意与企业单位保持联系,把握合作机会。先后与南京市维管处、南京雨田汽车公司、武警消防士官学校、江苏小天鹅空调南京服务公司、尧化门职业高中、上海梅山钢铁公司、南京钢铁公司、大丰职高等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3、为了贯彻年初制定的培训中心发展方向——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把握尽量多的市场机会,技能培训部在做好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进行项目开发。对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汽车经纪人等在沿海等大城市已出现的培训项目,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为今后开发新的项目、抢占市场先机做前期工作。

4、为了完成今年交通技师学院富贵山培训分校的招生计划,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到中学中考的英语、体育加试现场,进行招生宣传,取得良好效果。

三、培训、鉴定方面

1、技能部在培训、鉴定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配备了消防器材,做到安全培训、鉴定,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了培训教学计划和技能鉴定方案,采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的专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教材,认真组织理论和技能教学。

3、1—5月份培训技师95名,高级工41名,中级工340名;鉴定高级工39名,中级工340名,初级工68名,并办理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超过同期培训人数,基本完成年度计划细化的社会效益计划指标。

4、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认真组织培训教学,注重培训鉴定质量,做到既符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标准,又令学员满意。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能培训部在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也意识到有些问题限制了前进的

步伐。场地设施不足。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凸现培训中心技能培训设备设施陈旧,

与其他培训单位相比,场地设施也处于落后状态,这无疑将影响技能培训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在院领导的关心下,目前正在努力解决。

技能部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开拓培训市场,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增大市场份额,争取多招生;积极与企业单位合作,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重点是高级工、技师培训;积极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合作,培训中、高级工。目前已落实的培训业务有:上海梅山钢铁公司100人左右的高级修理工培训、南理工40名学生中级修理工培训、金陵职大47名学生高级修理工培训,南京钢铁公司300名高级工培训正在洽谈中。

二、做好本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1、组织好2002级驾驶(3)班、检修(4)班的中级修理工培训、鉴定工作(7月—8月完成)。

2、组织好2002级学生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古泉校区7—8月份完成。

3、与各系部一道组织好学生第二专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根据培训要求完善技能培训场地、设备。

四、积极参与学院招生,做好招生及新生军训工作。

五、做好技校生教学计划、师资、教学场地、教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有关工作,确保新生入学及教学有序进行。

学教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学教部的工作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这半年,有开发市场的艰辛,也有有成功的喜悦。认真总结上半年的成绩与不足,对进一步完善今后的工作很有必要。

一、学教部办班及创收情况

上半年继续教育(截止6月1日)先后开办了“多媒体课件、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危险品货物运输、公路施工和养护、交通工程设备质量控、电子商务基础、普通话班(两期)等多个培训班,举办了“公共关系知识讲座、公文写作知识讲座、科学论文写作知识讲座、创新能力知识讲座(已开两次)”5次讲座,成高辅导班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成高辅导班在册人员42人,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培训两期共78人,教育培训总人数1278人左右。

上半年截止5月31日,学教共收入约16万元,其中约6万元安全评估费将在6月份入帐。

二、学教部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中心办学影响:上半年在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新职业资格项目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在市艺术中心“职技证书展示会”进行各方面的宣传;到市各技校、职校、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及大明路汽车一条街进行学历教育宣传;利用登报、咨询电话加强宣传力度。

2、开拓市场,开发新的培训项目:经过努力,获得多项办学资质。获得市劳动保障局鉴定中心的“秘书、营销、物业、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项目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资质。“企业信息管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资质已报省劳动保障厅鉴定中心待批。

在学历教育方面,力争与南大等多所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的洽谈,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受南京市普通话辅导站的委托开展面向社会的普通话的培训;受系统委托开展道路违章人员的培训工作;承办校内外的多项讲座。

协助学院进行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申办工作、狮麟技术学校的更名等。

3、加大内外部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本着“诚信办学,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每个班或讲座开办前,相关人员都认真做好开班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各个班正常开办。开班时做好考勤和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以及结束工作。积极热情的工作作风,受到系统内外合作单位的好评,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4、学教部的人员除能完成本部门的工作外,也能努力做好培训中心临时布置的其他工作。彼此间能相互协调,分工不分家,主动配合完成各项工作。

三、安全评估工作情况:

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狮麟实业公司安全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评估中介机构的申报资料,并顺利通过省、市安监局的专家现场评审,狮麟公司获得南京市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企业、不受级别限制的安全评估资质。5月18日狮麟公司“安全评估认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省交通厅市交通局领导和省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到会祝贺并讲话,院领导到会致词并剪彩,扩大了实业公司的影响,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评估认证中心”人员,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先后走访了大厂、浦口、高淳、溧水及市内的有关企业,严格按照省安监局的评估要求抓好评估质量关,完善的评估准备资料和积极的工作,得到了被评估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已与近16家达成了安全评估的意向,其中7家已签定评估合同,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为公司创造了8万余元的收入。

目前已顺利完成杨子石化运输分公司危险品运输、华孚客运的评估。现在正进行对中北客运、南京长途客运公司、高淳县客运、联运、捷利客运公司、中嘉旅游、金蓉旅客、杨子石化运输(普货)、江浦经营危运等公司的评估。

将努力对省外事、公交总、利亚旅客、市液华公司经营部、江南小野田(危运)、华润液化(危运)等公司进行安全评估的市场开发。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今年是我们进行学历教育的第一年,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知名度还不够高。在招生方面感到压力大与经验的不足。

我们向交通局系统所有单位、市各技校、职校、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大明路汽车一条街及社会做了进一步宣传、招生。制定“外出招生计划”,先后去了金陵教培中心、港口职业学校、莫愁职业高级学校、南京市公共事业技工学校、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宁技工学校、南京职业教育中心等多所学校,并在金陵教育培训中心(新街口校区成高辅导班)的家长会上进行了宣传,效果仍不明显。

主要原因分析:(1)南京大专院校太多,生源竞争激烈,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第一年招生,知名度也不够高,招生宣传力度不够。(2)现市技校、职校大多早与高等院校挂钩,定向培养,现想进入很难;这类学校的学生想工作的多,想读书的少,仅有的一些已定向;

安全评估的市场出现收费价格战,目前评估收费处在低谷,市场竞争激烈,评估比较难做,目前,评估中心总结前一段工作及市场开况,制定了下一步安全评估的工作计划及开发计划,力争在货物运输企业的评估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加强招生宣传的力度,提高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的知名度;成考填报志愿时到报名现场进行招生宣传。

2、重视已开办成高辅导班的工作,加强管理和思想工作,引导学员报考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成人班;同时在南京周边地区做进一步招生宣传。

3、在普通高考落榜生和单招落榜生中进行招生宣传。

4、在本院在校生中宣传,开设成人高考辅导班,引导学生报考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

5、安全评估的收费标准,按市场收费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评估时不唯价格,把好评估质量关,做出狮麟评估的品牌,占领市场。

学教部、评估中心的工作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从年初的专业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扩大到现在的多项办学资质,但形成规模尚须时间。我们将不懈地努力,在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将在不断努力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善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做好各项工作。

学教部下半年工作思路:

1、学历教育:力争完成重庆交通学院三个专业的招生任务;做好与南大联办电子商务大专班、钟山学院的联合办学的招生与组织工作;

2、继续教育培训:立足行业内部的继续教育,继续办好普通话培训,并努力向行业外扩展,扩大办学范围。

3、安全评估:使安全评估工作上一个台阶,努力增大市场份额,做出品牌;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6

论文摘要:根据国家整体规划,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圈已经进入快速建设期,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在本地区也将迎来一个高峰期。本文对其专业人才需求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本校及本专业现有的师资力量,提出了建设“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方案。在本文中,确定了三个专业培养方向,总结了“1.5+0.5+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双证融通”式课程教学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也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随着山东省大力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暨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建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以及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业集群均进入了快速膨胀期。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提升,最显著的标志是采用大量的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取代了传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式。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有机结合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食品、医药等行业。可以说,任何产品只要投入工业生产,就必须采用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否则将没有市场竞争力,而自动化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因此加速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www.133229.Com但一方面,企业难于招聘到合格人才,另一方面相应毕业生感叹就业困难,工作难找。分析原因是供非所需,高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应依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服务地方经济,并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根据半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对山东省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和胶东半岛大中型机电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半岛经济发展急需的三种职业特色鲜明的机电类就业岗位群,分别是食品灌装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生产与维护,电子组装工艺操作。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包装和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带动了食品灌装、包装设备的飞速发展。自从我省做出重点发展食品产业群的重大决策以来。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对灌装生产线人才的大量需求早已初见端倪。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的核电和风电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山东在半岛沿海地区规划了海阳、荣成、乳山三座核电站,并计划在“十二五”末全部投产发电。同时山东地处东部沿海,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各大发电集团竞相在山东沿海地区修建风力发电厂。这使得山东省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山东核电、风电产业发展的推进将需要大量掌握核电、风电相关知识的装备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现代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子应用技术发展的不断需求,电子组装技术在真个电子整机装配加工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胶东半岛在发展电子信息与家电产业集群的同时,电子组装技术备受关注,据调查分析,电子组装技术产业的人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在未来需要众多电子组装技术人才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我们通过以上市场调研,制定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分三个专业培养方向:食品灌装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生产与维护、电子组装工艺操作。

2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胶东半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构建“1.5+0.5+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施“2.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中两年半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最后半年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我们所需要的为地方企业量身打造而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化人才。因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1.5+0.5+1”正是贯彻分方向教学并实施产学研合作办学的一种教学新模式。1.5是指在新生入学后在第一到第三学期,学习基础类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技能核心模块,在这样一个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机电类岗位的基本能力。0.5是指在第四学期进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的学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自行选择三个就业方向的一个,进行该方向一系列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学习。1是指在最后一年,学生根据各自选择的专业方向到对口的企业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并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2.2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分方向教学的课程学习中,部分课程专业性强,如没有合适的实训载体,学生难以实际掌握该专业技能,因而在合作企业的帮助下建设了两个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在这里实现了部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实际操作为载体。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得到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并有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的部分授课任务,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实现了“零距离”接轨。

2.3实行“双证融通”式课程教学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而国家在长期对各行业生产一线和生产过程职业技能的总结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各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所以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课程内容的重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以“双证书”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可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证书和机电一体化技能认证。

3结语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通过对胶东半岛人才市场需求的深入调查研究,培养特色鲜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不仅契合高职院校的服务定位,而且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参考文献:

[1]李宏.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4,12.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7

1装表接电工的重要性

装表接电是业扩报装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标志着供用电双方关系的确立,是客户用电的开始,也是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的开始。而装表接电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切身利益。

2针对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设计

在技师考评之前电力行业培训部门会组织相应的鉴定考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因地区差异和培训师水平等因素使得各地区培训单位之间有很大差异,现就我单位组织的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来进行探讨。

2.1明确培训目的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使提高参加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顺利通过技师鉴定;另一个是初步淘汰与技师水平相差甚远的人员,节省人力和财力的支出。

2.2确定培训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只有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才可申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装表接电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并在装表接电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2)取得装表接电职业高级资格证书2年以上,并具有装表接电职业的中级资格;

3)取得高级技术学校毕业证书并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以上;

4)取得相同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并从事装表接电职业工作3年以上。

通过培训对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都是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及以上的专职工作者,其本身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但也可以看出总体的参加鉴定人员重实践,但理论相对薄弱。

分析可知,对于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的培训应该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培训上。

2.3选取培训内容

技师的考评方式分为技能鉴定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是对日常工作表现和实际贡献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潜在能力,技术革新、传授技艺等方面,这是平时工作的积累,不是几天的培训可以提升的,培训中只需了解鉴定时如何应对考评员的提问即可。技能鉴定是按照技师资格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核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参加技师鉴定的人员大部分是一线工人,多年从事该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但总体理论水平不是特别高,所以对于参加技师鉴定人员的困难点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考核。由此决定技师鉴定前的培训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上。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目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准确度等级;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原则;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等。

2)供电营业规则。供电营业规则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联的内容包括: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电压;窃电的制止与处理;窃电量的确定方法;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等等。

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有:作业现场的基本条件;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等等。

4)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能表的型号含义;电能表基本参数的含义;电能表的基本结构和电能表的转动原理等。

5)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作用、型号规定、主要参数、误差和接线方式等。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作用、主要技术参数、接线方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6)三有功电能表的计量原理及接线分析。三相有功电能表的接线和三相有功电能表与互感器配合使用时的接线;三相四线电能比较错误接线分析;三相三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和退补电量计算方法等。

2.4选定培训教材

通过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指导书也就确定了,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的考前培训使用的指导书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书涵盖了装表接电工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2.5确定培训的组织形式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采取脱产集中培训的形式。

培训的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等。

1)讲授法。对于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供电营业规则、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等内容,因为多是基础知识,而且多而散,所以一般采用讲授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与装表接电相关知识部分提取出来,给参加考评的人员进行串讲,以理解为主。

2)讨论法。通过前面分析可以了解到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大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涉及到计算题部分,所以该部分主要是由培训师讲解解题思路,学员举一反三,采用相互讨论的方法加深印象,掌握解题方法。

3)案例法。理论考试部分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教材中的内容,所以要求整本书里技师及以下的内容全部掌握。技师鉴定考前培训主要讲解该指导书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题型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介绍。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参加鉴定的学员大部分是现场工作者,而考评时多数采用的是实训设备,所以在考前需要学员对考评实训设备进行了解。所以对于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一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培训师先讲解进行该操作的原理、步骤及方法;然后亲自示范;最后学员练习,培训师指导。

培训结束时要进行培训后考试,该部分考试占技师考评理论成绩的百分之十,考核方式采用闭卷。

2.6确定培训周期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基本是在技师鉴定前一个月进行,周期一般为五天。其中一天时间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两天半时间讲解题库,一天时间进行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最后半天进行培训结课考试。

2.7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一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对该次培训过程中培训设施、教材、时间安排、培训师素质等方面的评估;一是二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最后考试试卷成绩的分析,评估本次培训的培训效果。

最后的技师鉴定通过率也是一个评估参考。

3总结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是一个周期性培训,开发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有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参加技师鉴定学员的理论水平,还能使其掌握的知识更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和职业技术鉴定中心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5-9.

[2]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文件汇编(1998-2011).技师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试点办法[G].电力行业职业技术鉴定指导中心,1999:26.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8

第一条为检验公司各岗位人员对岗位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核定各岗位人员的任职能力和任职资格,评定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绩效,营造企业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推动企业职工与企业共同进步,形成企业岗位知识积累,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职工(含公司车间员工、管理人员、中层干部、分公司领导、高层领导)。

第二章细则

第三条岗位考试

(一)岗位考试的内容

1、列入岗位考试内容的应知部分包括岗位应知的行业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知识等;

2、列入岗位考试内容的应会部分包括岗位应会的作业方法,工作流程,专业知识等。

3、应知应会知识由各部门依据各岗位性质和实际需要,编制科学、详细、对岗位技能提高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并依据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和修订。

(二)岗位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

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培训,采用公司人力资源部以及部门对入职人员进行岗前入职培训、岗位再培训、专业培训、自学等方式。

(三)岗位应知应会知识考试方式

1、为检验岗位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程度,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对各岗位应知应会知识的考试。下一级岗位的考试题目由直属上级(部门)依据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建立试题库,人力资源部从试题库中抽题编写具个性化的试卷。

2、常规性的应知应会知识考试每年不少于一次;检验培训效果的考试一般在培训结束后半月内依据培训内容,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考试。

3、以作业为主的普通员工、技工考试以考察对应知应会的专业技能掌握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辅以基本理论考核;

4、技术人员考试内容以岗位应知应会的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考察为主、辅以前沿技术动向了解;

5、基层管理人员考试内容以考察对所管理工段或部门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为主,同时考察对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6、中层管理人员考试内容以考察对管辖部门专业知识、专业理论掌握情况为主,同时考察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案例的剖析;

7、高层管理人员考试内容以考察对行业信息、行业知识、前沿信息掌握为主同时考察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的考核。

(四)岗位应知应会考试结果的处置

1、岗位应知应会知识考试为岗位入职的必要程序。

2、公司所有新员工入职都必须经过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并学满规定的课时后,接受人力资源部安排的考试。只有经过考试合格方可入职。考试不合格,在规定时间内可补考一次,补考合格可办理入职手续;补考不合格取消其入职资格,一年内不得报考或应聘公司同类工种(职务)。

3、公司安排的专业培训或自行申请的外出培训,在培训完后半月内接受人力资源部安排的考试。

4、公司安排的专业培训考试不合格,可申请补考一次。从考试日起到补考合格日止,拿岗位80%工资。补考不合格,由人力资源部酌情调换岗位,重新核定其工资标准。

5、自行申请的外出培训和公司安排的外出培训,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外出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6、对拟任职人员除进行岗前任职公示外,必须对任职人员进行任职前综合能力进行培训和考试,考试不合格可补考一次,补考不合格,取消任职资格。

第四条岗位考核

(一)岗位考核时间:岗位考核结合半年、年度述职工作进行。

(二)岗位考核方式:岗位考核采用360度方式进行,必须包括同级、上级、下级(服务对象)对其的考核评定结果。

(三)岗位考核内容为:任职资格(20分)、应知应会知识掌握(40分)、半年或年度的工作绩效评定(40分)。

(四)人力资源部负责岗位考核体系的改进和维护。

第五条岗位考评

(一)岗位考评包括基层管理人员考评、中层管理人员考评、高层人员考评、部门职能履行情况考评四部分组成。

(二)员工工作绩效考评由各部门依据岗位实际自行编制。

(三)岗位考评由网络中心将考评条款列入电脑软件,实行不计名方式针对部门、个人,依据考评内容(主要是部门职责以及岗位职责)和评分标准进行不计名的打分评定。人力资源部每半年对考评结果进行一次汇总。

(四)考核结果报公司管理组、被考评对象的上级部门领导。

(五)对于考评结果影响任职条件的,由部门领导、人力资源部综合拟定处置措施。

(六)对于考评结果中反映道德品质不良、有腐败行为的,报送公司问题处理小组查实后依据公司管理制度进行处置。

第六条方案制定与实施

(一)岗位应知应会的考试、考核、考评具体执行方案由人力资源部以及公司管理组共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督促各单位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对各单位的执行结果进行跟踪考核。

(二)公司人力资源部、管理组根据考试、考核、考评的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考核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第三章附则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9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状;建议

1农村妇女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不少剩余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多数农村妇女成了留守妇女在家一方面照顾老人和孩子,一方面留守家中的包产地,在后方固守着农村这块大本营。农村妇女坚守土地,服务家庭,发展农业,成为农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广大妇女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文化水平整体偏低,致富能力不强,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不适应。长期以来,受封建意识“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农村不女,只读到初中或小学就走向社会,再加上绝大部份地区农村生产条件比较落后,还需要妇女们肩挑背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去辛勤劳作,加之沉重的家务活又都压在妇女们身上,致使她们日渐思想僵化,行为俗化,学习科技、用好科技,参与发展经济的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致富能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极不适应。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农村的妇女真无奈”这句话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二是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还很薄弱。在农村普遍存在着妇女不参与或不愿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等体现民利的事情。

2措施及建议

2.1建立健全培训服务体系

把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培训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妇女素质培训工程”

2.1.1组织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因地制宜的要求致力于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使每个农村妇女劳动力都能掌握一至二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增强农村妇女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引导她们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农产品。

2.1.2组织对那些具备一定经济基础、不甘于现状的妇女进行创业培训。对那些在当地小有规模或名气的小作坊生产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技术上给予指导,使这些妇女由传统的家庭小作坊生产逐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由单一的生产技术向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转变。

2.1.3组织对有能力走出家门的农村剩余妇女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妇女特点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烹饪知识等培训,以提高农村妇女就业竞争能力。同时,还要面向各个层面的农村妇女同步开展法律法规、现代文明知识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和文明习惯。

2.2畅通渠道,不断加快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步伐

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妇女经营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建议:

2.2.1加大帮扶力度。组织农科专家、支农人员与农村妇女结对子,为她们增产增收、科技致富提供面对面的帮助。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普及推广信息知识,充分借助信息网络资源,向广大农村妇女提供政策、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女能手、女农民企业家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呼吁政府部门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妇女从事的农业开发、科技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2.2.2搞好示范带动。及时发现、树立和培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妇女带头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各种评优活动,通过评先选优,利用先进典型的声誉和影响力,激发广大农村妇女群众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2.3提高农村妇女参与政治建设和民主管理的程度

妇女参政是实现妇女权利的重要标志。而占农村人口半数的农村妇女进入村委的比例偏低,这与她们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极不相称。因此,要引导支持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和村里公共事务的管理,提高综合素质和参政能力,在村级事务管理中依法行使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除了需要广大农村妇女自身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外,更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引领,出台向农村妇女倾斜的政策,在支农项目资金投放上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政策措施,真正让农村妇女从传统的家庭妇女转变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充分地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作者:何成平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王鲲.浅谈女工如何在企业建设中发挥半边天作用[J].神州,2013,(18):181.

[2]杨飏.撑起新农村建设”半边关”——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6):14-15.

[3]甄敬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妇女当撑”半边天"[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1):57-59.

半导体行业技术知识培训篇10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教育;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胡方卉(1991-),女,吉林敦化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商学院本科生。(江苏 常州 213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常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求实证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CZ20110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136-02

一、调查研究背景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45亿农民外出务工,其中大约有1亿人是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总数的60%以上。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日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科技信息技术等的进步,新生代农民工又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明显的差别。

现今,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问题无疑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中的首要问题,我们认为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点:其一,新生代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其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就业技能。因此,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需求在当前显示出了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希望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求对比的调查研究,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愿望,并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来探求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匮乏、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等问题的原因,最后将结合调查分析结果给相关部门及企业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的可行化对策。

二、新老农民工职业教育需求现状分析

1.研究对象分析

从过去近30年的工业化、城市化历程来看,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为工业发展、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务工中逐渐接受了城市文明,使之能更容易、更自然地融合到城市之中。这种通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推进城市化的进程,是目前切实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方式与途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不仅制约他们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权益享有和实现能力,而且也制约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政府、工会、企业、社会各方都有责任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本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尚处于底层地位,是城市社会的边缘群体,具有农民与市民的双重特征。他们多数出生于60、70年代,属于第一代农民工。而且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72%的受访者为初中级以下文凭。而且大多数被调查者多从事社会较底层的职业,如:驾驶员、贩卖蔬菜的商贩、工厂普通职工、电焊工,也存在个别职业为公务员、小餐馆老板等。

他们作为第一代农民工,大多数人有务农经历,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少人愿干脏活、累活与收入低的活。绝大部分是真正的农民,他们的“根”是在家乡的,他们年纪大了后,大部分人是要回到家乡去的。在从事职业类别的选择上,城里人不愿从事的职业,多由第一代农民工承担。第一代农民工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中,更偏向就业于城市非正规部门,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中担任雇主的较多。

2.新老农民工自身职业需求分析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目前职业状况基本满意,但偶尔感觉在工作上还存在一些知识上或技能上的不足,他们想有更好的发展。

大部分人对生活状况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90%以上的人希望自己在事业上能有更好的发展。一半以上的人觉得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将限制自己在职业上的发展。大部分人感觉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仍有不足,约四分之一的人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似乎对生活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然而,与上一代农民工比起来,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显然有更大的期望。从数据上看,90%以上的人谋求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真正在城市中立足。然而,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局限,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未来的发展。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无法让他们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希望自己有发展,然而却受到自身条件的局限,那么打破这种局限就成为了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心诉求。所以,对这些人进行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也就成了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可是,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对于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在受调查人群中,从未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所占比例竟然高达66%。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获取知识或信息的66%是通过看电视,47%来自报刊,35%来自书籍,29%来自网络。可见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化,途径也更为便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的受访者从未参加过所在企业或社会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24%的受访者仅在上岗前参加过一次。而且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即使有相关培训也会由于时间原因而无法参加。电视仍是他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渠道。相对于其他方式,对于网络的运用还很不普遍。这些人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渠道十分有限,机会很少,三分之二的人甚至从未参加过职业培训。

约一半的人偶尔会给自己充电,但总体来说,能经常主动给自己充电的人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班,但由于费用、时间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参加培训班的意愿。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明显侧重于实际运用。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他们缺少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其中一部分人虽然接受过职业培训,但也仅仅在上岗前接受过上岗培训,这样的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无法满足他们需求。于是,我们就产生一个疑问,现在不是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吗?为什么不能起到作用?通过了解,得到以下原因:培训机构重叠;培训内容单一、缺乏时代性;培训缺乏层次性;培训手段落后。传统的培训手段忽略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的特点。更有甚者,利用农民工培训机构可以得到政府补贴这一政策,搞虚假培训,骗取财政补贴谋私利。

二是即使有机会,新生代农民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职业教育,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可能并不愿意去接受职业培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没有空余的时间,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们“有时间”,这也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三是严重阻碍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费用问题。尽管大部分人都希望可以得到职业教育,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并不希望花太多费用在职业教育上。当问到是否愿意投入一定的资本加强职业技能时,44%的人并不是很愿意。这也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谁来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买单?就这一点,如果都让农民工本身承担,无疑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企业一般也不会愿意为农民工来买这个单,所以,目光自然就转向了政府。就农民工的想法来说,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更多地承担农民工培训所需的经费。

4.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求问题

绝大多数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当代工人的职业技术教育仍旧缺乏资金及政策方面的扶持。这也是我们进行此项目的原因之一。相比较之下,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当代工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由政府投资或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高校能够直接参与到当代工人职业技能教育中,向社会开放相关的培训班。也许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有近一半人(44%)似乎不愿意为加强职业技能投入资本。

那么,如何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问题?如何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需求?这其中的关键一环在于政府。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来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同时更要做好对现有的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整合相关的资源,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农民工职业培训系统,并将整个这个培训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同时,政府应更多将农民工培训的相关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之中,减轻农民工因此产生的在经济上的负担。

实际上,如今,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以常州来说,从2009年下半年起,常州市总工会全面推进万名农民工援助行动,在华利达服装、老三集团、洛克电器等农民工较多的规模企业中,建立10个农民工培训基地,并依托各级工会教育培训阵地和组织网络,广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培训。同时,各地政府也在给予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免费的培训机会。然而,较之农民工的整体的人数,从这些措施受益的人数有限,另外,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存在免费培训这回事,可见,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仍显不足。

除了政府以外,我们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也希望高校可以在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中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从受访者的态度来看,他们希望高校能够直接参与其中,开设相关的向社会开放的培训班。那么,面对他们这一人群的需求,高校是否要采取应对的措施或者说高校应该如何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起到自己所该起到的作用也就成为又一重要课题。

最后,还了解到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常州高校应在当代工人职业技能教育中担当倡导者(以自身的理论知识向企业和政府大力倡导加强当代工人职业技能教育)、协助者(协助企业或政府为职业技术培训提供师资与设备)和实施者(创造性的开设特色的当代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并向社会全面开放)的角色。

三、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佳,赵宝柱.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综述[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