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十篇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十篇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12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1

1 Q 孩子正常体温是多少,有几种测量方法?

a 孩子的正常体温随年龄、日常活动和每天的不同时间会有所波动。小儿体温往往高于成人,傍晚体温是一天中最高的,在午夜和清晨之间最低,但正常体温波动不会超过1℃。测量体温有3种方法,即腋温、口温、肛温。肛温比较准确可靠,一般适用于3岁以下孩子,用肛表测体温的正常范围是36.5℃~37.7℃;口温适用于5岁以上的孩子,但要注意如果孩子在测体温前喝了热水或冷水,至少在15分钟以后测体温,用口温测体温的正常范围是36.3℃~37.2℃;温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体温正常范围是36.0℃~37.0℃。不论用何种方法,如果体温超出了以上所述正常范围即为发烧。

2 Q 发烧持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病情就越严重?

a 发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可持续3~5天。发烧持续时间一般不作为预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即使及时正确用药,退热也要有个过程,只有小部分患儿1~2天退热。同时也不能以发烧体温高度预测疾病严重程度(6个月以下的婴儿除外)。有些家长认为体温高于39℃,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其实许多时候发烧是由病毒引起的,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要遵守能口服尽量不静脉用药。如果遵医嘱用药3天,体温仍有反复,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3 Q 发烧时如何做家庭护理?

a 一次热程中,体温会反反复复,在孩子服药基础上要加强护理,这一点至关重要。护理得当可以减少并发症如惊厥等的发生。应注意不要给患儿穿过多衣服,在服药基础上最好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直至体温接近正常。目前医学上认为温水擦浴对于小儿是最好的物理降温方法,擦拭部位主要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最好不要用冷水或酒精擦浴,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4 Q 孩子出汗体温就会下降,能不能捂汗?如出现抽搐如何处理?

a 患儿一旦发烧,有些家长错误认为只要让孩内发生,表现为僵直、抽搐和翻眼,呼叫没有反应,持续数秒或几分钟。一旦发生惊厥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损伤。首先将孩子平放在地板或床上,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其次,不要将任何东西放进孩子口中。一些慌乱的家危险的动作,不但帮不了孩子,反倒害了自己,高热引起抽搐的孩子并没有咬破自己舌头的危险。如第一次出现惊厥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2

4月6日18时左右,冉冉(8岁)、浩浩(5岁)和同伴顺顺(9岁)一起玩耍时,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情,玩起了“绑架烤羊”的游戏。冉冉和浩浩被绑在树上后,顺顺点燃了树下的树叶,由于当天风大,火一烧着便失去控制,顺顺无力救助,结果导致冉冉和浩浩被严重烧伤。

在村民的帮助下,冉冉和浩浩被救下后送到医院,后经诊断冉冉全身烧伤面积达40%,而浩浩更是严重到全身烧伤面积达80%。两兄弟病情稳定,后在相关机构的帮助下,冉冉和浩浩于5月7日被转到了北京的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截至5月20日,冉冉、浩浩哥俩儿已经做了第二次植皮手术,目前状态平稳。

动画制片方被告上法庭

5月16日下午,“被烧伤两兄弟”的父母在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正式向法院动画制片方。江苏云台山律师事务所的苗红伟律师向东海县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民事状》,正式向法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片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点火者顺顺的法定监护人,要求两被告依法赔偿受害人医疗费等,东海县人民法院当天已经受理此案。而截至5月20日,“喜羊羊”制作方对此并未多做回应。

孩子烧伤是不是动画的错

桃子米饭团:我是不让我的孩子看的,不管它多火,动漫产业不仅要发展起来,也要健全起来。

回忆埋葬青春:自从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我还在上幼儿园的小侄子就学会了咬人,现在又出现了两男童模仿其中情节导致80%烧伤悲剧,我还能说什么呢……不是我们不愿意支持国产动漫,只是它不给我们一个想要支持它的念头。

张烜昵称被抢:想当年我们这一代有《柯南》锻炼思考力,有《猫和老鼠》增加想象力,有《灌篮高手》助长坚毅精神,有《我为歌狂》培养情怀等,而现在小朋友看的,即使是比较优秀的《喜羊羊》,也无非一只傻狼整天抓住羊之后让其逃掉,难道广电总局就不该为模仿喜羊羊被烧伤的小朋友负责吗?

叉叉要努力还债啦:看了许多有关小孩因为模仿喜羊羊而重度烧伤的报道,看完后我想到80后90后当年看的都是什么动画啊,北斗神拳、圣斗士、恐龙战队,要说暴力一部比一部暴力,但我们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嘛,说白了就是父母的教育不到位,动画的确会影响孩子,但是父母的引导也很重要,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

崔芊(陕西九州同律师事务所律师):把男童被烧伤的责任全部推到动画片出品方,是不合理的,“我国现行法律,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检测动画片是否存在‘误导暴力’,是制作方要不要承担责任的根据,但教唆违法犯罪与言论自由之间的界限,从该案的实际案情来讨论,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从保护特定人群的角度来说,动画片未进行提示,属于没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所以我个人的理解是,动画片制片方虽然不承担全部责任,但要承担一定的补充责任。此外,点火男童的法定监护人,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9岁的孩子,是具有一定识别能力的人,不管他是不是在模仿灰太狼,点火去烧别的孩子,法定监护人都是要承担责任的”。

王钢(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漫学院院长):刚从国外回来,听闻此讯,真是无比痛心。因为模仿动画片里的镜头而致使小伙伴被烧伤,动画制片方还是有一定责任的。既然定位是低幼儿童受众,那么在动画片的情节设定中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故事情节虽说要讲求娱乐好玩,但一些暴力镜头必须要做一些处理的。尤其是动画制作者是成年人,大人觉得有夸张想象成分,不可能会有人实践的幽默镜头,但却难保小孩子不当真。像暴力镜头这种情况,这并不是个例,国外也有,但是他们都会对此做一些技术处理或是委婉地表达,还是希望动画制片方能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出发,与时俱进,多从孩子视角出发,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动画分级千呼万唤何时出

不光此次惨剧让人警醒,之前也曾经有4岁男孩模仿奥特曼“上吊”,5岁女孩撑着雨伞跳楼。这些孩子都是模仿了不该模仿的“动作”,诚然,恐怕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暴力镜头”是不该看的,更是不能模仿的。尽管模仿造成的悲剧数量并不多,但也足以引起高度警惕了。

动漫作为全民文化娱乐产品,对现代人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认知、价值观和行为,乃至个性和人格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尚未成熟,对于信息或自身举动的是非善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时促进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由此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动漫分级制度,再次引起业内关注。

《漫友》杂志社社长金城早在2006年就提出“动漫分级势在必行”的观点。他曾表示:“动漫分级有利于动漫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定位,锁定相关受众群,继而促进动漫市场的专业化和市场的细分,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引导。”

金鹰卡通卫视总编室主任向果也说:“国产动画应该分年龄段并有个明确的标准,目前国内电视台放动画片,只能靠经验判断,一般通过排播来体现年龄段的差别,比如白天在家里看电视的孩子,一般都是3岁以下,我们就放适合幼儿的动画片;下午6点孩子放学,家长下班,播放适合阖家共赏的片子;等到晚上9点以后,才是适合青少年、成年人看的动画片。”

然而原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片分厂厂长、动画导演,现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漫学院院长王钢则有不同的观点:“我感觉,国内目前还没有动画分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国产动画片的审查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国内动画荧屏上出现涉及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情节和画面少之又少。而目前,国内各个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不论是国产的还是国外引进的,不少是适合广泛的年龄层次观看。况且根据我国的国情,大部分的动画片还是针对青少年的,涉及成人题材的国产动画还是少数,既然如此,完全没有分级的必要。

从动漫分级制提出至今,可行与否,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业内争论就一直存在。动画分级制,千呼万唤,何时能真正推出?这里我们不能妄加断言,但动画片内容质量的提升,我们是可控的,如今少儿不宜的剧情与场景确实引发广大家长的担忧,面对我国每年几十万分钟的动画产量,如何实现由量到质的蝶变,这应该是所有动漫产业人所应思考的问题。

分级不出何以为方

家长当“陪看员”

现代都市生活中,很多家长大都忙于工作,继而把孩子交给了电视机,而至于孩子都看了哪些动画,哪些动画适合孩子看,作为监护人的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实际上,看动画是一个与孩子沟通的好机会,一起看然后听听孩子怎么理解动画情节和角色,通过交流把孩子片面、有危险性的想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导、纠正。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3

据查,公会镇双洋村27组村民谢庆岁组织原料,在杨会村1组杨万文家中,利用杨会村小学生课余时间非法加工爆竹,因意外打火而发生爆炸事故。在14名事故受害者中,除1名伤者为61岁的老人外,其余13名均为植杨小学在读学生,11名女生,2名男生。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为9时50分,两犯罪嫌疑人利用上学前的时间让一些小学生为他们加工“私炮”。主要是给爆竹插引信,每插一卷大海碗大小的爆竹能挣3毛钱,每次工作1―2个小时,约挣1元一2元钱不等。

事故发生后,警方迅速以非法危险物品肇事罪和雇用童工罪对犯罪嫌疑人立案,杨万文于11月12日下午投案自首;谢庆岁逃跑后,于11月14日下午被警方抓获。村里70%的青壮年在外地打工

杨会村党支部书记杨佑记说,全村70%的青壮年都在广东等地打工,小孩留在村里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照顾。

12日8时左右,村民杨春风老人被一声巨响惊醒,他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冲出家门。他看到邻居杨万文家两层半的砖混楼房火光;中天,一些村民拿着灭火工具;中进楼房,一些全身烧黑、面目全非的小孩被抱出来或自己慌乱地跑出来,“当时从屋子出来的小孩头发和衣服都被烧光了!”

村委会主任杨佑展回忆说:“8时45分后,死伤者都被救护车送到公会镇医院,我们还跟其他村民尽快与死伤者的家属取得联系。”

“我们出去打工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孩子放在家给老人实在没办法!”出了这么大的事,所有的受伤儿童的家长和家属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和医院身上,盼望孩子能活下来,治疗好烧伤。

伤者仍末脱离生命危险

“我们是当天早上8时23分接到报告的,8时27分,第一辆救护车离开医院并在全市所有救护车中第一个赶到公会镇医院,10时40分许派出的三辆救护车将4名伤员接到医院,11时全面实施抢救。”贺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贝光明说。

经抢救无效,一名烧伤面积达99%的女童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另外有3名孩子烧伤属于特重度烧伤,其中一名为呼吸道深度烧伤,生命垂危。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4

遇到孩子突然生病,38.46%的人会马上带孩子去医院。

面对医生,许多问题想问却张不开口。因为:84.24%的人担心问多了,医生不耐烦;26.86%的人觉得看病的人太多,担心后面的家长有意见。

带孩子看病过程中,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82.98%的人走出医院的大门之后,才想起来应该问医生的问题还没--有问;

60.40%的人在家已经想好的问题,一面对医生,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62.30%的人孩子生一次病,最多的时候去过2~3家医院或看过2~3个医生;

48.68%的人从医院开了一大堆药,回家后发现许多药家里就有;

39.09%的人以为孩子的病不轻,但医生却说没事,结果没有经过特殊处理,孩子自然就好了;

21.69%的人在医生告诉他回家后怎么给孩子吃药,怎样护理时,当时好像全都记住了。可回到家里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鸣谢/新浪网亲子中心)

带孩子看病,儿科医生导航

孩子明明烧了两三天,医生为什么还说不要紧?要不要换家医院去看看?是不是挂个专家号?输液会不会让孩子好得快一些……太多的问题,你都希望能找到正确答案。

带着家长的这些困惑,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保健科原主任刘纪平大夫,看看她是如何解答的。

刘纪平

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原主任、主任医师,特级专家,《父母必读》杂志儿童健康医学顾问。196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疗系,有着16年的儿科临床和21年的儿童保健工作经验。

Q1平时家长怎样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a孩子生病总会有一些征兆,可以通过吃、喝、拉、撒、睡来观察。比如观察孩子的尿是黄色的还是橘色的?拉的是稀便还是黏液便?这些都很容易观察到。但很多时候孩子大小便之后很快就冲掉了,家长可能也不注意。还有睡眠,孩子是嗜睡、烦躁、夜惊,还是不睡?这些都提示我们孩子可能潜藏着各种各样的疾病。很多时候孩子是跟老人或保姆睡,妈妈可能就注意不到。

这一点,日本妈妈做得很好。她们每天都要记录孩子的体温,吃什么、吃了多少,出去玩的时间多长,甚至穿多少衣服都要记录。这样,孩子一旦出现异常就很容易判断。但我们好像很忽略这种平常的观察记录,反正孩子能吃能睡能长体重,就觉得没事儿。其实,孩子一些微小的变化,有时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Q2家长自己如何判断孩子病情的轻重?

a孩子患急重症有一些特殊表现。如嗜睡,你解开孩子的衣服,他也没什么反应。吃的方面,小的孩子不吃奶,大一些的孩子不喝水,或者一喝水就呛。还有其他一些很容易观察的病症,如高烧、抽搐等等。

比如,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判断标准。

呼吸道疾病:在安静状态下数呼吸,2个月以下小儿≥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50次,1~5岁小儿≥40次,可能有轻度肺炎。重度肺炎由于肺部炎症较重,呼吸困难,会出现胸凹陷。观察孩子有没有胸凹陷,打开衣服,看看孩子吸气时胸下一巴掌的位置有没有往里凹陷。

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是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判断脱水有一个简单易记的小口诀:两口两眼一弹囟。两口是指口渴、口唇黏膜干燥;两眼是指眼窝凹陷,哭时没眼泪;一弹囟是指皮肤的弹性差(在肚脐旁大约3指的地方捏一下,马上放开,数1、2,皮肤没有展开)和囟门凹陷。这些都是脱水的表现。

Q3什么时候需要带孩子去医院,什么时候在家护理就可以?

a家长往往一见孩子发烧、拉肚子就急着上医院。其实应该静下心来先自己观察和判断一下。如果是呼吸道

Q4是去附近医院的儿科就医,还是去离家远的综合性儿童医院?

a这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一般的呼吸道、

Q5不知道挂什么号、看哪一科怎么办?

a家长要学会利用医院里的设施。比如很多医院设有初检处,那儿的护士一般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你到医院之后可以先去初检处问问,需要挂什么号、看哪一科。很多护士对哪个大夫哪方面有特长,哪个大夫什么时间出诊都很清楚。挂完号,到你要去看的那个科的护士工作台,把挂号条、病历先交给护士,需要做什么,在哪个诊室等候,都由护士安排。这样你会很踏实,不必拿着号到处乱转。要充分利用护士的就医引导作用。还有咨询台,你也可以随时去问。

Q6什么时候需要挂专家号?

a专家从医时间长,经验比较丰富,所以遇到疑难病症的时候还是要看专家。比如,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在没有神经专科的医院看一般的门诊,医生可能会很笼统地告诉你,孩子的大脑有问题。但是具体是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可能就不知道了,这样你就会很着急。

又如血液病,一般的医院要是不能做血液的专科血图片诊断的话,可能就会误诊。

再如,肾脏、内分泌等疾病,还是要去大医院有专科的门诊看专家。

但是,一般的伤风感冒、咳嗽、腹泻,普通的儿科医生都能诊断和治疗,就不必挂专家号。

Q7孩子夜里突然发烧怎么办?

a首先测体温,看看多少度。如果是小婴儿,看看是不是因为室温过高,包得太严散热不好引起的。如果是这个原因,可以通通风,解开被子或衣服,先解除物理因素。38.5℃以下可以喂点水,做做物理降温:用温水在脖子、腋下、腹股沟等散热快的部位擦一擦;要是烧得比较高,可以用75%的酒精加一倍的温水擦。如果体温下来了,孩子能够平稳入睡,就不要半夜三更去医院,因为看急诊的人往往病得较重,容易交叉感染。但是,如果物理降温半小时后还烧得很高,或者有前面说过的急重症表现,就要及时去医院。离医院近的话,可以不吃退烧药直接去;要是离医院远,可以先吃点退烧药再去,防止路上发生抽搐。

夜里发烧的孩子,往往白天就会有所表现,如吃饭不太好,有点打焉。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不要等烧得很高了才采取措施。

Q8怎样带孩子看急诊?

a一般地,白天你要是觉得孩子病情很重,比如体温在39.5℃以上,或者孩子特别小,都可以直接看急诊。到医院后,你可以先带孩子去初检处让护士看一下,需不需要看急诊。像儿童医院晚上10点之前有小夜班,可以按部就班地看;10点以后没有其他科,那就都要看急诊了。

最好平时对周围的医院有所了解。比如你家离医院有多远,医院里有没有儿科。白天急诊去离家近的医院看儿科就可以,半夜急诊还是去大医院比较好。因为一般的医院即便有儿科,也不一定有儿科医生值夜班。

Q9带孩子去医院,家长应

该做好哪些准备?

a门诊中经常发现,家长用被子裹着孩子就来了,该吃的、该喝的都没带,孩子尿湿了也没得换,搞得很狼狈。所以不管多急的病,还是应该给孩子穿好衣服,带上奶、水、尿布等必备的东西。因为到了医院,不一定能马上就医,可能还要耽误个把钟头。最好平时在家里,把带孩子出门时需要准备的东西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管生病还是出去玩,随时就可以带着走,这样就会从容一些。

如果孩子腹泻,最好把孩子最近拉的大便也带上;要是怀疑尿有问题,把尿也带上。这样到了医院就能及时作化验。

Q10怎样和医生沟通,有利于对孩子疾病的诊断?

a医生要了解孩子的病史。所以家长要清楚孩子平常是什么样的,出现异常是什么时间,什么表现。比如发烧多长时间,烧到多少度?发烧的同时有没有咳嗽、呕吐或腹泻?有时医生还要询问喂养史,孩子平时吃什么,最近一两天吃得如何?最好是让平常照顾孩子的人与医生沟通。如果平时是由老人或保姆照顾孩子,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去,医生可能什么都问不出来。

也有些家长知道了也不说,想看看医生的水平怎么样。其实,医生是在家长的介绍下,根据孩子的体征或当时的化验结果来诊断的。比如,你说孩子发烧、咳嗽2天,开始咳嗽没这么重,现在越来越重了,大夫就会顺着你说的过程来考虑这个病,然后再根据听诊、化验结果等来诊断。家长说得越清楚,医生诊断就越准确。

Q11输液可以让孩子好得更快吗?

a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输液。比如病毒性感染,一般都要有7天左右的病程,输液并不能缓解症状或缩短病程。其实输液的物质也就是水、糖、盐、抗生素等,或者加一点维生素,与口服药的成分基本上一样。如果孩子的消化道正常,吃药能起作用,就不必通过血液去供应药物。只有当孩子的全身状况特别差,或整个消化道功能都出现了问题时,才需要通过静脉输液。

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做静脉输液。盲目输液既增加孩子的痛苦和家长的负担,也增加了危险性。比如出现输液反应,输液的药物、用具有被污染的可能等等。

Q12在家护理生病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a学会家庭护理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儿童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病的控制中,制定了家庭治疗3原则。

1.继续给孩子吃东西。很多家长看见孩子又拉又吐,以为不能吃东西。其实腹泻时还要让孩子吃,只是要吃软的、好消化的食物。

2.注意补充水分。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增加喂母乳次数,吃配方奶的孩子可以把奶粉冲调得稀一点。腹泻的孩子要喝一点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具体方法是:2岁以下,每次大便后喂50~100毫升;2岁以上每次补200毫升。如果已经出现脱水症状,可以每隔两三分钟喂一小勺(约10毫升),这和静脉补液的速度差不多,有利于肠道吸收,大约2~3小时就能纠正脱水,然后再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预防。要是没有口服补液盐,可自制一些糖盐水或煮一点米汤加点盐。具体做法:约20克糖,1.75克盐(半啤酒瓶盖),加500毫升水;25克米,1.75克盐,加500毫升的水煮汤。

3.观察孩子病情的变化。比如肺炎,你要观察抗生素应用的效果怎么样,发烧、咳嗽症状有没有减轻。如果症状减轻,说明药物使用得当,可继续用到5天。要是没有好转,甚至病情加重,如咳嗽更厉害了,呼吸由不急促转为急促了等等,就要及时复诊。

孩子生病,父母能够做些什么?

孩子生病,我们常常感到很无奈,但很多事情我们却可以把握:观察孩子日常的状态,观察疾病的变化过程,做好疾病期间的家庭护理……总之,在医生触及不到的细微之处,恰好需要父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里,几位家长述说了带孩子看病的经历和一些经验做法。对你是不是也有一些启发?

许碧娟,儿子何一苇,5岁半

观察孩子,积累经验很重要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一生病我就特别紧张,赶紧抱他去医院。经历几次孩子的生病过程之后,我总结出来,自己平时多观察孩子、多积累经验比什么都重要。

一次,我儿子感冒后有点咳喘,到医院去看,医生说是哮喘,把我吓坏了。我开始到处去查资料,找有经验的妈妈聊,又注意观察孩子好一段时间,觉得并没有医生说的那么严重。后来去看中医,开了点中药,吃一段时间就好了。

可能医生面对的都是多数孩子的普遍性的情况,对你的孩子的具体情况他不一定了解。但是你自己天天和孩子接触,他的饮食、生活习惯、体质状况你都非常清楚,所以一旦出现异常,你也很容易观察到。平时,我发现孩子有点流鼻涕、咳嗽,就给他吃一点中成药,病情基本上就能控制住了,不一定都要上医院。

独家小窍门:每次孩子发烧,医生都要求抽血化验。但每次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等医生开单子。等你拿到化验结果后。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轮到你去看,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后来我发现中医门诊的人很少,就先挂一个中医的号,医生很快给我开了一个化验单。我先带孩子去化验,等轮到我孩子看的时候,我就直接把挂好的号、病历和化验结果交给医生。就这样,我节省了大约半小时时间。

李华,儿子赵福霖,2岁半

边看病,边积累经验

每次带孩子看病,都希望医生能够多告诉自己一点知识,比如回家后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给孩子吃点什么等等。但是看病的人很多,你要是问的问题太多了,医生不一定有耐心回答,你自己也担心后面的家长有意见,因为带孩子来看病的人心里都非常着急。所以,我每次在去医院之前就先列出几个问题,再从中挑一两个最让我困惑的、最想问医生的问题,事先想好怎么问。然后把每次医生告诉我的那些要点记下来,一点点地积累起来。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自己就知道怎么处理了。比如孩子发烧了怎么做物理降温,拉肚子的时候怎么样补充水分,孩子生病期间的饮食安排等等,我都是从医生那儿学到的。

独家小窍门:常常听周围的人抱怨说,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排队的人太多,心里很烦。我都没感觉。他们都说我运气好。后来我发现,可能是我去医院的时间比较合适。因为我爱人工作很忙,所以带孩子看病几乎都是下了班以后才去的,比如下午6点钟以后才到医院。没想到这倒成了优势。因为在儿童医院,下午5~9点可以照常看病,这时候人比较少,挂号、化验都不用怎么排队,医生也比较有耐心回答你的问题。

何强伟,儿子何天宇,3岁

小毛病不必找大专家

原来孩子一生病,我就去医院挂专家号。觉得专家经验丰富,只有让专家看了才放心,而且挂号费也多不了几块钱。几次下来之后,我发现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孩子的病无非是感冒、发烧、流鼻涕。这些小毛病专家可能也不太重视,也不需要什么特殊处理,所以专家可能也觉得没必要跟你说太多。你去普通的门诊看,那些大夫说的也并不比专家告诉你的少,有时甚至还说得更

详细。

还有一点,大医院看病的人太多,每次排队挂号、等化验结果都要很长时间。听同事说,去儿研所看病的人少,几乎不用怎么排队,医生的水平也不错,也比较有耐心。后来我就都带孩子去儿研所看了,而且在那里也是看普通的门诊。

高湘,儿子杨欣鑫,1岁10个月

寻找你身边的资源

有孩子之前,我就知道儿童医院的刘大夫住在我们楼里,平时经常打招呼。有了孩子之后,我就更是刘大夫家里的常客了。孩子有一点伤风咳嗽的小毛病,我就随时去请教她。这让我们少跑很多次医院,心里也很踏实。

前一段时间孩子拉肚子,我去向刘大夫请教。她看了之后说是轮状病毒感染,告诉我不用去医院,也不用吃抗生素,在家好好照顾孩子的饮食,注意不要着凉,特别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等等,大概一个多星期就会好了。有刘大夫的话垫底,我心里就很沉得住气。但家里的其他人看见孩子拉了几天也不见好,非常着急,就拿着孩子的大便去医院化验,结果还是刘大夫所说的那种情况。后来,真的是过了那么些天,孩子就不拉了。

我们小区里住的很多是台湾的妈妈,她们就很会打听周围的医疗资源,不知道怎么就打听到了刘大夫一家是儿科医生。平时在带孩子过程中遇到点问题,都会去找刘大夫咨询。周围有儿科医生这样的资源,感觉非常好。

更多妈妈窍门

亮亮妈:平时我会把孩子的病历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需要带孩子去医院的时候,我就不必翻箱倒柜了。

欢欢妈:每次去医院的路上,我会把孩子生病后的一些表现在脑子里过一遍,整理一下思路。这样,面对医生的时候,我就可以从容地回答。

青青妈:去医院之前,先看看家里都有哪些药。这样可以节省开支,也能避免浪费。有时候医生开的药比药店的贵很多,只要不是处方药,我就不在医院里交费,直接去药店买。

佳佳妈:每次医生说的怎么给孩子吃药,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很难记住。后来我就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笔,把医生的话记下来,避免回到家里就忘了。

周围,你可以利用的资源

很多时候,孩子的情况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比如脸上长了一个小包,每天早起咳嗽三两声,最近几天不好好吃饭……你又不像前面的那位妈妈那样幸运,和儿科医生作邻居。那么,我们还可以向谁求助呢?

让我们一起来搜索一下,看看周围还有哪些力量能够帮助你、支持你?

资源之一 社区保健部门

平时,你带孩子去社区保健部门做常规检查和预防接种的时候,随时可以向保健医生咨询一些小问题。

美中不足:保健部门没有夜班,不能随时诊断和治疗孩子的疾病。在孩子真的生病要作检查化验时,还是需要去门诊找儿科临床医生。

资源之二 长辈

老人的经历和阅历都很丰富,有些传统做法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长辈们所掌握的一些民间食疗小处方,常常能帮我们解决大问题。

美中不足:经验也会过时.而且,有些传统的方法很可能与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相悖。

资源之三 朋友

他们会非常热情地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你,在你因孩子生病而苦恼的时候给予你心理上的支持。

美中不足: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只能告诉你一些个人的育儿经验。当你问到具体病症的时候,朋友就无能为力了。除非他们是医生。

资源之四 育儿网站

这种新兴的媒体信息量非常大,查寻十分方便、快捷。有时还有专家咨询和在线聊天。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妈咪,她们经常在网上交流育儿经验,遇到问题的时候互相帮忙出主意。你要是在网上发一个帖子,很快就会得到回应。要是正好遇到一位妈妈的经历和你相同的时候,可能对你就更有价值了。

美中不足:网站上的信息往往没有经过筛选和过滤.同一种病症可能会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所以,它在带给你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在干扰你的判断能力。因此.当你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比如需要检查和化验才能确诊的疾病,你还是要带孩子去医院。

育儿网站推荐:

新浪网亲子中心:http://www.baby.sina.com.cn

摇篮网:http://www.yaolan.com

父母必读网站:http://www.fumubidu.com.cn

资源之五 育儿书籍、杂志

家中准备一两本儿科常见病的家庭护理方面的书,或者订一份专业育儿杂志,你可以很方便地随时查看。

美中不足:书籍或杂志不可能针对个人做出个性化的诊治方案。

育儿书籍崔大夫推荐:

崔玉涛: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有19年的儿科工作经验。多年来,他在《父母必读》杂志主持的“崔大夫诊室”专栏,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

西方很多国家都有家庭医生。家长遇到的有关孩子的健康问题,首先可以向家庭医生咨询,但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条件。

经常有家长在我治愈孩子的疾病之后,希望我帮助他们解决更多与健康有关的小问题。每当这时,我就特别希望有一本书能够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自己处理一些小问题。但目前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书籍,很多都是以疾病为主线的,专业性比较强。

后来,我在美国参加会议期间,发现了一本很好的书,我把它译为《宝贝健康从头到脚》。这本书按照婴儿的身体部位来编排内容,教家长怎样从头到脚观察宝宝的健康问题。比如关于胃肠道一章中这样写道:“胃肠道起自口腔和食管,历经胃部、肠道,最后结束于。”由于涉及了这么多部位,所以出现的问题就包括喂养、吐奶、腹泻、便秘、幽门狭窄、生长障碍等内容,而每个问题都从以下6个方面给予了细致的回答:

――婴儿体内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父母应该做什么?

――何时应向医生请教?

――应进行怎样的检查?其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有哪些治疗方法?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哪些?

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家长就非常清楚该怎样观察孩子,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如果去医院的话需要做哪些检查,有哪些治疗方法等等。

这本书已由北京出版社《父母必读》杂志出版。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5

冬冬白天有点发烧,医生说是感冒,开了一些药。服药后冬冬的烧基本退了。可是到了晚上,冬冬又发烧了,38.5℃,服药又不见效。冬冬妈赶紧给医生打电话。医生详细询问了冬冬的情况,基本确定没有其他疾病,建议冬冬妈给孩子用温水洗一次澡。可冬冬妈死活不干,说那样会让孩子着凉,病上加病。

医生的话:

给孩子用温水洗澡,实际上也是一种降温措施,医学上称为物理降温。类似的做法还有用湿毛巾敷头、枕冰袋、用酒精擦身等,目的是利用水的导烧作用,或冰溶化及酒精蒸发时的吸烧作用来降低体温。此外,洗澡还可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具体做法是,用低于体温2℃的温水浸泡20分钟,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温很低的房间内,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是不会着凉的。

误区二:用肉汤补充营养

豆豆感冒发烧几天了,一直在打点滴。豆豆妈看着豆豆日渐消瘦的面庞,心疼极了,特地去菜场买了些新鲜的猪肉回来煲了汤。豆豆尽管不愿吃,但还是在妈妈的软硬兼施下喝了一大碗。夜里,豆豆又发起了高烧,上呕下泻,哭闹不安。

医生的话:

高烧也可以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是对的。但用给孩子喝肉汤的方法补充营养的做法却是错误的。因为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这时应给孩子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另外,还要给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糖盐水。这样做一方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误区三:烧退病愈

涛涛因高烧、咳嗽而被医生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收住入院。打了3天点滴,涛涛没有再发烧,咳嗽明显减轻,涛涛妈认为孩子已不发烧了,疾病应该基本痊愈,嚷着要出院。尽管医生一再解释孩子的病并没有好,但她仍然带着涛涛出院了。

没想到出院后第二天,涛涛就再次发烧,咳嗽更加重了。

医生的话:

在生活中误以为烧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长大有人在,往往导致孩子再次发烧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误治疗。发烧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烧退只表明机体产烧与散烧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治愈。

误区四:发烧就是病

乐乐妈给乐乐喂完奶,发现乐乐面色红润,一摸脑门似乎发烫了,赶紧拿来体温表一量―37.5℃!连忙翻出家中的小儿感冒冲剂,准备冲给乐乐喝。恰好这时,乐乐当护士的小姨过来探望,及时阻止了她。小姨说乐乐发烧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穿得过多,加上吃奶用力导致的。经过松解衣被、温水擦脸,乐乐的体温很快恢复了正常。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6

中医上讲主要有外感、疫毒和情志内伤三个病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关系的复杂,饮食热量的增高,发热与情志和饮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且很多时候发热成为人体排邪的一种反应。

高热量饮食引起的发烧

一位女士,因发烧来就诊。自述可能受凉引起,这两天持续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头晕脑涨,感觉眼皮很重,眼睛睁不开,但身上感觉发烫,手脚却是凉的。患者坐下后,诊脉发现,脉枯、热、刚、敛,还有肝郁和食积的脉象。仔细平脉后,心中了然。于是问,“平常容易上火么?”患者答:“是,嘴上容易长泡,不仅如此,经常口干,多喝水也不能缓解。”再问她:“发烧前吃什么东西了么?”患者抬起头,说:“没什么特别,就是吃羊肉多,吃撑了。”到这里,我说:“你的发烧和你吃羊肉有直接关系。”患者听后,不解,困惑的问:“吃羊肉还能发烧么。”于是我解释道,在中医上讲,你是阳热特质,内火大,脾气急,火气大,身体干,经常口渴,喝水不解渴。本身血流速度快,基础代谢旺盛,产生的热量就高,这种体质成为发烧这个症状的良好基础。发烧了,手脚却是凉的,脉上又有肝郁脉象,说明平常情志不畅,心情压抑,存在阳热郁在体内,不能外发的情况。而脉上很明显的食积脉象就是导致这次发烧的导火索,加重了内热,就像在火焰中加了一把柴,所以导致高烧不退。患者听后,说是,这两天,一点胃口都没有,嘴里口气很重,打嗝时泛出酸味。

随后我在病人大椎穴的位置,刮痧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浑身汗出,自觉身体通透,眼睛轻快,且明亮了许多。最后开中药调理,很快就退烧了。

以后再来看诊时,患者自己感觉到,只要每次饮食不注意,饮食热量高,确实就容易出现上火、发热的症状。我嘱咐她以后一定注意饮食,还要及时补水,控制自己的急脾气。

急脾气的小孩先要疏解心理

小儿的发烧,我在临床上发现也是和心理情绪、身体缺水、食积有重要关系。曾治一小儿,发烧38到39度,用退烧药,但是有效,过后体温又反弹上来,反反复复。邀我看诊,小孩精神差,低着头,不愿意说话。诊脉后,发现由于使用退烧药发汗太多,导致体内阴液不足,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而且患儿有明显的着急脉象。随后问其父母:“大便干么?”,答:“干,大便困难。”随后嘱咐一定要及时给小孩补水,退烧药不能再用啦,孩子身体缺水,发汗退烧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我按揉患儿穴位,缓解她着急的心理情绪,穴位按揉过程中,患儿精神好转。又按揉患儿头部不通的经络,调理10分钟左右,体温明显下降,小孩活泼起来,主动要求到户外玩耍。最后开好药方递予患儿父母,两人都很惊讶,问孩子发烧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解释道,小孩脾气很急,还爱生气,这次发烧也是着急生气引起的,所以服用抗生素和退烧药都不管用,以后及时帮助她疏解心理情绪。二人听后连连称是。

现在很多父母都不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但情志治病,无论大人小孩,都是重要的病因。

邪热外发是身体的保护反应,不能强行退烧

有一位住院女病人,3年来,反复低烧,体温38度以下,每次发烧持续1月之久,并伴有臀部的湿疹,自觉奇痒无比。在各大西医院抗感染、过敏治疗后,均不见好转,遂来中医院治疗。诊其脉:细、黏、稀、热,并有肝郁和过度关注的脉象。脉象分析,患者发烧是由于肝郁化火所致。患者本就是过敏体质,并且从小体质不是很强,还有贫血的情况,心里有挂心的人或者事,心理放松不下来,而且容易生闷气,时间长了,肝气郁结,肝热不能外散,化火,出现了发烧症状。询问患者确实如此,有小儿子在国外,天天挂念,平常自己爱生闷气,说不出来。随后我对患者说,你的发烧是身体的保护反应,不能强行退烧,我给你开中药调理,帮助肝火外发,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体温升高和湿疹加重的情况,不要担心,继续调理,肝火发出去,病就会好。随后治疗过程中,第二天体温升高在38度上,全身范围出现湿疹,7天后,退烧,湿疹消失。可见这位患者的发烧症状,是自身邪热外发的表现,如果认识不到,强行退烧,就和真实病情相违背了。

所以,对于发烧,大家不要过度恐慌,力求迅速退烧,找到背后的根源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7

6月龄内的发烧,是紧急情况

哪类发烧是紧急的?方建培教授说有5类:第一,婴儿时期,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发烧;第二,如果发烧比较猛,也就是肌体的反应比较大,体温很快达到39、40摄氏度,我们称之为超高热;第三,发烧持续难以退下来;第四,更重要的是评估精神状况,发烧以后孩子是不是很没精神;第五,有没有一些不正常的伴随表现,比如呕吐、气粗、出皮疹、拉肚子等等。

但凡出现上述5类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是比较紧急的。方建培教授强调,特别是对3个月以内孩子,家长不要等待。因为一般情况下,6个月以内的婴儿,母亲给他的抗体还存在,大多不容易发烧。

紧急的发烧,需马上送医救治。方建培提醒,如果去医院的路程很长,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这样能避免小儿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出现。如果十来分钟就到医院,则不建议做任何处理。因为,无论物理降温还是吃药都可能影响医生判断。

不紧急的发烧,6小时内自行处理

如果完全没有不正常的表现,特别是3岁以后的发烧,精神状况比较好,正常吃喝,烧的高峰不超过39℃,这种是不紧急的发烧。不紧急的发烧,以及介于紧急和不紧急之间的发烧,6小时内家长可以先自行处理。6小时后继续加重,就要改变主意,送医院;好转了可以继续观察。

自行处理的方法,可以采用上述提及的物理降温法,还可以吃一些退烧药(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是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使用安全性高的两种经典口服退烧药)。一般来说,孩子体温到了39℃就要用退烧药。但下列情况在38.5℃时就要吃药了:第一,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第二,孩子发烧的时候精神状况相对不好,哭闹、烦躁。

手脚冰凉时,四肢得保温

用冰水敷等方法,目的是为了降低体温。若孩子在发烧的同时手脚冰凉,此时还该不该物理降温呢?很多家长有此疑问。手脚冰冷不意味着体温低。“冰冷是因为炎症刺激,大脑的自我保护形成的,我们叫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这种促炎性细胞因子有收缩血管的作用,所以四肢会冰冷。实际上,越冰冷,体温越不容易降低,因为把热量都掩盖住了。”

方建培教授建议:“此时应该用一些保温办法,让手脚变暖。但是在几个重要的部位:额头、腋窝、腹股沟,可以采用冰敷等办法降温。”给额头降温是避免抽筋。腋窝和腹股沟是大血管经过的位置,冰敷这些部位容易散热,体温容易降下来。

小儿感冒,对症用单药

大人感冒了,如果症状轻,可以不吃药,几天就能自愈了。若孩子感冒了,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方建培教授认为,国外人口密度低,城市绿化率比较高,空气微生物浓度比较低,完全不需要很积极的干预。但是在国内就一定要用药。

至于药物怎么选,方建培教授建议,用有otC标志的产品,即非处方药。在非处方药中,他又建议,用西药而不是中药。“中医的感冒有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你搞不清孩子的感冒究竟是哪一种,很容易用错中药。”有些感冒药功效多,又能退烧,又能止咳。但方建培建议,给孩子用药,最好用单药,即单一功效的药物。比如发热的,用退热药;咳嗽的,用止咳药等等。

抗生素不是必须吃的

那么,针对不同的症状,怎么选择西药的otC药物?方建培说,若主要症状是打喷嚏,可以选择含抗过敏成分(扑尔敏、苯海拉明)的药物。如果以发热头痛为主,选用有解热镇痛成分的药,比如泰诺林(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美林(主要成分为布洛芬)。

如果是咳嗽为主的,可选择以止咳、去痰功效为主的药物。“儿童的咳嗽通常有炎症,哪怕这个炎症不剧烈都会产生痰,我们经常建议用化痰止咳的药,而不是镇咳的药。”方建培说。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8

一般来说,腋下温度超过37.2℃定义为发烧。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来说,轻度发烧本身并不危险。腋下温度38.5℃以下的患者,如果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就没必要用药。此时,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

普通发热建议只用一种药。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必理通等)是首选的退烧药,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合理使用安全性高,但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脏损害。布洛芬(如美林、芬必得等)退烧作用较强,会导致大量出汗,因此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者,肾功能不好的孩子也要慎用。

如果一天只需要服用2~3次退烧药就能缓解高烧时,最好只用一种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就会使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也很难鉴别是哪种药导致的,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退烧药起效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服药后半个小时到2个小时内见效。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服布洛芬后开始出汗,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哭闹减轻(可能是头痛等症状减轻),说明药起效了,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加药或者换药。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9

也是妈妈,也会遇到孩子生病的时候。

孩子病了,

她们会怎么处理?听一听她们的故事,她们的建议。

放松过头的迷糊妈妈

我有孩子的时候就在重症医学科了,见多了急症重症的孩子,像平常的发烧腹泻这些小毛病都不入我的眼了!加上我儿子从小到大也就是头疼脑热的常见病,所以我不怎么着急,基本上孩子生病时我都是自己在家给他看,很少上医院。如果过了两三天还不退烧,我会让家里人带着孩子去附近的医院查个血,等我下班回去看了结果再做决定。

坏了,药吃多了

我儿子小的时候,他爸爸经常不在家,很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带他,有时候还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几个小时甚至半天,他很早就知道煤气、热水这些东西是不能碰的。

儿子大概3岁多时,有一次夜里烧得很厉害,快到40℃了,晚上他在自己的屋子里叫我:“妈妈,你快过来,那么多苍蝇在屋子里飞,你赶紧把它们赶走!”其实那时是冬天,根本没有苍蝇。

我知道他已经烧得厉害了,他爸爸又在出差,当时我真有点着急了,担心他会出现高热惊厥,赶紧找药给他吃,退烧的,感冒的,都吃了。

第二天早上我要去上班,之前就和他爸爸说好了,我7点出门,他爸爸多到家,这期间他有2个多小时要自己待在家。以前这种情况经常有,我走之前都会跟他打个招呼,可是这回我怎么推他,他都不醒,摸摸他的身上并不烫,而且他的呼吸正常,脸色也很好。儿子平时睡觉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沉,到底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呢?我仔细回想了给他用的药,有些药是复方的,都有抗过敏成分。这下我才反应过来,这些成分叠加在一起,就吃过量了,加上平时儿子对药就很敏感,所以才会睡不醒。

知道是这种情况,我心里踏实了,还是按原计划上班。忙完了手头上的事,9点多打电话回家,他爸爸已经到家了,问他儿子怎么样,他说回家时儿子正坐在床上玩呢。我一听,儿子醒了,没事了!

其实不光是我犯这样的错,我的同事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次,一个同事的儿子吐得很厉害,她当时住在医院宿舍,就带孩子去打止吐针。当时是半夜,她晕晕糊糊的,报体重时,把斤当成公斤报了,多了一倍的量,回到家才发现这个问题,她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幸亏是我自己的孩子,要是别人的孩子算错了可怎么办哪!

可能大家都会想,医生在给自己的孩子看病时应该更用心,但往往我们给自己的孩子看病时反而会粗心,更容易出些小差错,这样的错在工作中是不可能犯的。作为医生,我们在给别的孩子看病时,那是在工作,必须认真对待。而在家里给孩子看病,我们是家长,因为疲惫,因为天天接触,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反而没有那么仔细。而且,在医院里,面对医嘱,至少有三道关来核对,比如药房、护士、计算机系统等,都会一一核对,有很多途径来防止出错。但在家里就没有,家里人都信任你,对于给孩子治病的事,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就是权威,没有人给你核对,免不了就会犯错。

任晓旭支招

吃药是没商量的事

不少家长跟我诉苦:药太难喂下去了。没有孩子爱吃药的,关键是看成人的态度。

我儿子从来没有喂不进药的时候,因为他知道,这件事必须干,不干,后边跟着的就是处罚。很多住院的孩子不吃药,我们就会告诉他,药你必须吃,不吃的话,医生、护士也会想办法让你吃下去,那种方法会让你更不舒服。孩子都很聪明,如果你态度坚决,他知道这件事不能讨价还价,就会配合你。有一次我把药冲好了,很苦,儿子走过来看一眼,又看一眼,然后一咬牙,抱起碗就喝,喝完转身就跑!因为他已经知道,这药非喝不可!

药物敏感性靠家长摸索孩子对药的敏感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吃到下限就起作用了,如果吃到上限就会大汗淋漓,但有的孩子得吃到上限才起作用。

医生开的药物剂量都在孩子的年龄和体重范围内,但每个孩子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这和孩子肝脏代谢的水平、和人体的敏感性都有关系。医生不可能整天守着孩子,所以孩子对药物是否敏感,医生是不可能知道的,要靠家长自己慢慢观察、摸索。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篇10

退热贴是由高分子水凝胶配合薄荷等天然成分制成,利用特殊技术使其水分和药物渗入皮肤,并通过水汽化吸热的物理变化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使用方便,而且很快就能够感觉到额头凉下来。

一些家长表示:“退热贴又方便又安全,比退烧药好用多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低烧时会感觉好受些

如果宝宝只是有点发烧,温度不高,精神状况好。那么使用退热贴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退热贴使用方便,降温作用能持续4个小时以上。而且因为是外用,副作用比口服药物要少得多。

有实验证明,退热贴跟敷毛巾、用冰枕、酒精擦浴相比,降温效果差不多,但降温时间更持久,特别是在晚上,能够大大减轻孩子的不适,对孩子的干扰最少,睡眠情况要胜过其他手段。同时,使用退热贴能减轻家长的工作量,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并不是药,也不能治病

但是,家长忽略了一个问题。退热贴的原理是什么?它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冷觉感受器,产生冷感。其中某些成分,能够通过皮下渗透,减少脑部血液量,减少脑水肿,有宁神醒脑的作用,从而减轻发热引起的头晕头痛。

明白了这个原理,我们就得提醒自己:在孩子刚开始发烧时可以贴退热贴,但是切勿以为贴上之后就万事大吉——它只是起暂时的降温作用,它不是药,也不能治病,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脑部局部温度,使脑部代谢速度减慢,进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有的孩子发烧是扁桃体发炎引起的,仅局部降温更是无法解决问题,贴上退热贴之后,还是要不断监测耳温、肛温,继续寻找发烧的根本原因,以对症治疗。

高烧时加重病情

退热贴会缓解父母的焦虑,也会让他们放下戒心,但他们不知道,使用退热贴后,退的只是皮肤表面的温度,而代表体内温度的肛温、耳温却并没有变化,这就容易使家长麻痹大意。

孩子发烧,特别是发高烧时,最重要是要保证散热,但发烧时毛孔是收缩的,如果贴上凉凉的退热贴,毛孔会进一步收缩,体内的热量愈发散发不出来,危险性更大。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只是单独使用退热贴,那么很可能发生高温惊厥。最正确的方法是提高环境温度,使皮肤血管扩张散热,比如调高室温增加出汗机会,或是洗温水澡、用温水擦揉皮肤,使皮肤发红散热。捂被子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万一出汗太多容易引起脱水,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这样通过汗水、尿液也能带走体内的热量,同时又不会因为脱水引起其他症状。

退热贴的两个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