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冶金科学技术十篇冶金科学技术十篇

冶金科学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59

冶金科学技术篇1

[关键词]冶金史;再建制化;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设有“冶金史”硕士点的高校有两所:北京科技大学与郑州大学;设有博士点的只有北京科技大学(以2007年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为准)。当然,从事冶金史研究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还有许多,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博物馆等以及著名的冶金史专家华觉明先生等等。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史研究起步较早,它是目前国内从事冶金史研究的最早机构与权威机构之一,现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前身为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冶金史组,它成立于1974年,1982年更名为冶金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先生担任顾问。该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冶金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冶金史研究博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综国内目前的冶金史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取“实地考察、抽取样品~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的研究程序,即科技史研究领域所谓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从其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说,按科技史研究界的通俗分类,处于内史的研究阶段。

实践证明,在科技史研究的历程中,内史的研究首先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首要关注点,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总是从认识其本身而开始的。浏览一下目前国内唯一的部级的科技史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从其创刊伊始直至1999年,该刊所公开刊登的科技史学术论文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内史的研究范畴,即驻足于史料的收集考辨或论证的阶段,特别是在其20世纪80年代所刊登的科技史论文,几乎概莫能外,而对于与科技史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的因素则很少涉及。这是我国国内科技史研究初创时期的研究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所以这也必然影响到冶金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众多的犹如冶金史研究一样的其他科技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而最终形成了当时国内科技史研究的现状。其实,目前国内科技史的研究的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仍然还裹足于内史研究的阶段,还处于蹒跚前进之状态。然而,放眼国外的科技史研究同行,他们早已走出内史研究的圈子,而关注于和科技本身密切相关的一切外在因素——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哲学等等。例如苏联物理学家赫森1931年发表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默顿于1938年发表的《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实就标志着科技史研究之外史研究的转向。前者后来发展为以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学,后者发展为以默顿为代表的在西方有着重大影响的科学社会学。这两者都把科技的发展作一种外在的、社会学的理解,从而开创了科技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的伟大的研究成果。例如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等,成为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之作,并形成了所谓的贝尔纳学派;而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或称之为默顿学派,除默顿本人的成名作及其《科学界的规范结构》和《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外,其他代表性研究人物及其著作还有本·戴维德的《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戴安娜·克兰的《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以及科尔兄弟的科学界社会分层研究等;同时,从其中还发展出了所谓的“后默顿”传统,即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它的出现,不仅在科学社会学领域取得了话语霸权,而且在科学社会学界、科学哲学界、科学史界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外史研究的转向,能给科技史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其实,国外除了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科学技术之外,从哲学的视野来研究科学技术也是硕果累累的。从逻辑主义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思潮;从石里克、卡尔纳普波普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劳丹、夏佩尔这一连串如雷贯耳、耳熟能详的“主义”与名字中,我们确实感到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滞后。于是乎,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刘钝先生提出了新世纪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再建制化”问题,按笔者的理解:“再建制化”问题除了是科技史研究机制的继续提高与完善之外,更应该是科技史研究方法的再建制。

事实证明,作为一门连接文理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科技史研究,在经历了目前萦绕于科技史研究界的那种“目前中国科技史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再搞”的梦魇之后,我们的研究视野、研究领域必须跨出内史的门槛,走向与科技史密切关联的社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等一切相关的领域,从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寻找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领域,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开创新的研究思路,走向与外史研究相结合之路、走向外史的研究之路,这也许是目前国内科技史研究也包括冶金史研究在内的研究方法“再建制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冶金史研究的学术论文,还大都遵循“矿冶遗址考察、抽取样品一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之研究范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是冶金考古(archaeometallurgy)的研究范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冶金史(historyofmetallurgy)研究],不能否认,这种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曾为国内冶金史研究的进步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而且受到了国际冶金史研究同行学人的高度赞誉。然而,作为对人类文明三大标志之一的冶金技术的研究却抛开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因因素而进行纯冶金内史的研究,视野确系过于狭窄。因为科技史本身发展的历程表明:任何一项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思想等密切关联。因此,今后开展冶金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目前还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研究,或许是其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研究成果的研究新领域。

笔者认为,今后国内的冶金史研究除继续从事所谓的内史研究之外(这种内史性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随着国内科技考古遗址的逐年发掘、新的矿冶遗址或者新的冶金文物的出土,都需对它进行内史性的研究与考证),还可以而且是必须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研究:

1.中国古代冶金史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关系冶金技术的发明作为人类文明出现的三大标志之一(其他两项标志分别是文字的发明与城市的出现),它在促进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冶金技术不断迭进的历史。从早期的铜、铁、锡、铅等的冶炼而造就的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文明到今天现代化的钢铁冶炼而形成的钢铁文明等,一直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聪明才智。在此期间,中华民族冶金技术的许多次世界领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的独步天下的豪气。因此,通过冶金史的研究,有利于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形成、发展与兴盛的历史进程。

2.冶金史与各个朝代的社会生产力之关系

人类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青铜农具特别是铁制农具,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这不仅使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足,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本领。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冶金技术的发展,所以冶金技术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因此,如果割裂这种联系而只是单纯地研究各个朝代的冶金技术的发展情况,确实有一种历史的单薄感。

3.冶金技术思想(史)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浓厚哲学思维与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度,一部中国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作为时代中人,不论之于达官贵人抑或是从事被称为“雕虫小技”的如从事冶金技术操作的卒与徒,都不能不受到社会思潮或思想的浸淫,而这种影响的结果,便是体现于他们劳动产品或技术产品中的各种各样的技艺或工艺。例如常见于商代中晚期及西周早中期青铜器上的饕餮与夔龙纹饰,这一方面给人以威严恐怖之感,另一方面又仿佛是沟通人神的化身,含有巨大的原始宗教力量,体现出超越现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但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纹饰从那些威震一时的饕餮、夔龙等种种神灵,已经变成了人兽搏斗、武士刺虎、妇女采桑、弋射飞雁等形象,充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题材开始大量涌现,这其实表明了人的价值开始被认识,社会生活的内涵成为青铜器纹饰的一个重要母题。这种变化,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代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价值思想观念的变化。此外,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道教、宋明理学等等传统思潮都曾对中国的冶金技术有着深厚的影响。例如灌钢技术的发明,就与中国古代“和”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工开物·五金·铁》记载:“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在这里,作者用“生熟相和,炼成则钢”这一简洁有力的语言,不仅是对这种灌钢工艺所作的生动描述,同时也是用“和”的哲学思想对冶炼技术所作的精辟总结。推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通晓了生铁与熟铁的各自属性,同时又受到“和”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通过多年的亲身实践后,发明了“灌钢”这一工艺技术,这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冶金史与社会政治之关系

综观中国古代冶金史的发展历程,冶金史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高潮也有其低迷的时期。这其中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及其所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宋代的矿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这就得益于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的国家政策,例如宋政府对矿冶业的鼓励开发的告发政策、矿产品的售卖政策以及对矿冶业的管理政策等,都为宋代矿冶业的兴隆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但在清末,由于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矿冶管理政策的失误以及当时国外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等原因,导致了中国冶金技术在清末的逐渐衰弱与萎缩。

5.中外冶金技术交流史研究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其同类其他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交流与联系一样,中国的冶金技术也必然与国外的冶金技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流。不论是驼铃声声的塞上古道之丝绸之路,还是碧波荡漾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曾带去了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同时也捎回了国外先进的冶金技术。科技交流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同阿拉伯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确实存在着冶金技术的交流。例如梅建军教授认为:由砷铜的存在及铜器的特征,可以初步肯定,甘青地区在齐家和四坝文化阶段同新疆及欧亚草原地带存在文化上的联系及相互影响。所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澄清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问题。

6.多学科多视野的综合研究之路

因为科技史本身就是一个边缘性、交叉性的学科,这也就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必须采取多学科多视野的综合研究,而“冶金史的研究涉及到采矿、冶金、材料、历史、考古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物理及化学组成分析研究手段与方法,因此这不仅要求冶金史研究者本身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改进知识结构,同时多学科的结合,更是开展冶金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冶金史研究与考古或者说是科技考古结合得较为紧密,依靠这种结合,冶金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对古代铜镜表面“黑漆古”生成原因和机理的研究成果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其实,从更广泛的学科综合来看,冶金史研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即除了传统的“矿冶遗址实地考察一实验分析一文献考证一结论”的研究思路之外,我们还必须吸收或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方法,例如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法,融冶金史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之综合取向,从而拓展我们的研究领域与研究空间。例如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冶金史就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在此方面,对西南民族地区的铜鼓研究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对铜鼓的研究,也还处于铜鼓制造技术、铜鼓金属成分分析等方面,从民俗学的视野进行研究尚待来日。

7.对国外冶金技术进行研究

由于语言的限制、文献的不足以及金属器物的缺乏等原因,目前国内冶金史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对国外冶金技术的相关研究,然而在国外,却有相当一批冶金史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进行研究,这除了与中国古代的金属器物流失海外而给国外的研究者提供了实物考证之便之外,还同他们有着充足的研究经费密切相关。所以,目前国内冶金史研究的这种现状,也就决定了国内的冶金史研究者很难与国际同行进行高水平、全方位的对话与交流,这种状况其实也是国内目前整个科技史研究的窘境。

8.对近现代的冶金技术进行研究

“厚古薄今”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贯传统,也是其研究特点,所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几年来力倡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史进行研究。例如从2000年底开展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综合研究”,其研究成果已以《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丛书》的面目出现,但其中缺失中国近现代冶金史研究这一环节,因此作为冶金史研究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一历史性任务,从而补上这一缺失的环节。

9.对冶金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即冶金史基础理论的研究或冶金史元研究。从而建立起冶金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冶金科学技术篇2

一、与行业对接,尽力做到产学研结合

昆明冶专由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云南冶金集团是以铝、铅锌、铁合金、钛、硅五大产业为主,集采选冶、加工、勘探、科研、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内外贸易、物流以及冶金高等教育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8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和省属企业前列,这是昆明冶专冶金技术专业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强大后盾。

通过与冶金矿业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师到厂(矿)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制度、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大冶金行业企业参与我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各项工作的力度,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办学机制。

针对冶金行业属高危行业以及生产流程各岗位操作关联度高、企业承担的生产风险和安全风险大等制约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问题,依托云南冶金矿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协商机制,通过为企业按需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承担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承担企业科技研发、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等形式赢得企业对学校办学尤其是对学生顶岗的支持,破解学生到冶金工矿企业顶岗实习中的一系列难题,确保毕业生100%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针对冶金矿业企业招聘人才难、留住人才难、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贷款难和就业难等一系列难题,我校探索了“校、企、学生三方两款协议,学生入学后随时可以签约,签约即免(退)全部学费,企业进行学费事后补偿”的覆盖招生、培养和就业全过程的“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贫困家庭考生和冶金工矿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建实训基地,尽力体现做学教一体

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平台。冶金技术专业相比较其他的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又更具有其特殊性,即学生在生产现场的实践活动受到环境、安全、生产组织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针对这一特点,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职业成长的规律,围绕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各个冶金单元过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载体,设计适当的学习任务。运用虚拟、仿真等手段开发了氧化铝生产工艺仿真、铝电解生产工艺仿真等理实一体的教学项目,应用信息手段把冶金工厂搬到了学校,使学生在校内即可完成大部分原来需要到生产现场才能进行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节约了经费,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虚拟仿真技术还有着现场实践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事故的设置和处置训练,这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快速、高效的途径。

已经完成了《氧化铝生产工艺仿真实训》《金属铝电解虚拟仿真实训》等仿真实训项目的开发,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也获得了行业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

当然,虚拟仿真的手段还是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到生产现场去实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冶金技术专业与云南铜业集团等国有大中型冶金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作为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其中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实训基地、昆明冶专冶金材料实训基地、昆明冶专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实训基地分别于2008、2011、2012年年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校(内)外实训基地。

三、营造现场氛围,尽力设计情境化教学

通过构建培养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实训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尽力设计情景化教学并组织实施。通过虚拟仿真或真实职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岗位化的教学环境。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和真实设备营造现场氛围。实训中,教师从知识准备、操作规程、工作态度等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以较快速度掌握相关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纪律观念、敬业精神、安全责任意识和生产质量意识。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生活学习,接受企业统一管理,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发展。

“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两个领域体现了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的特色,涵盖了有色金属冶金生产过程的备料、焙烧、熔炼、精炼、浸出、净化、沉积等典型生产单元,是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的根本方法,是冶金技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

以双领域为特色构建的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有色冶金的生产过程的各个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出40多项典型工作任务,再以此为基础划分行动领域,将原有传统的冶金专业学科体系的课程按照冶金生产工艺过程进行重新的整合,转换为火法冶金——备料与焙烧技术、熔炼技术、火法精炼技术,湿法冶金——浸出技术、净化技术、电解技术和金属熔盐电解、氧化铝制取等学习领域,通过对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的设计,形成了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好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编写,精品课程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全面构建了冶金技术专业“双领域”的课程体系。

通过实践检验,以上冶金高级能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双定生,火法湿法双领域,理论实践双平台,学历技能双证书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引领着冶金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冶金行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冶金科学技术篇3

冶金工程是一门研究从资源中有效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学科,培养掌握现代科学和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冶金环保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进行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工程设计和科技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冶金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新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原冶金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3个二级学科。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方向的学习内容包括冶金新理论与新方法、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制备物理化学、冶金和能源电化学等。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方向的学习内容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现代冶金基础理论和冶金工程软科学、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等。近年来,由于能源与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冶金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备受关注,该方向的学习内容包括冶金工程环境控制、燃料的清洁燃烧与能源极限利用、工艺节能与余能回收、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验工作,等。这些分支领域构成了冶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

一、上海高校冶金工程专业建设及产业发展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工业化量大面广,基础建设任务繁重,冶金产业发展强劲,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旺盛状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市场需求是该专业实际毕业生人数的10倍,如此大的需求为该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3]。目前,全国已有30多所高校开设有冶金工程专业。上海地区开设冶金工程专业的高校有上海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大学以培养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型人才为主,学科优势体现在钢铁冶金材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冶金工程专业以培养钢铁冶金方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主要课程包括黑色和有色冶金基本理论、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多年来形成了“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冶金工业一线工程师”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上海“十一五”规划把重点发展产业分成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三大块,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钢铁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从12.38%下降到7.51%。近几年来,上海金融业、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文化产业等的飞速发展,从客观上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上海由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现代服务业”再次被推向首位[4-5]。钢铁产业链主要指从生产制造为主的上游行业,到贸易流通为主的中游行业,再到消费使用为主的下游行业,形成钢铁产业主链。围绕着产业主链,又衍生出物流配送、融资担保、交易市场(包括现货交易、中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工程设计、结构安装、科研教育、节能环保、信息资讯、咨询管理、会展旅游以及企业信息化等产业支链,也就是围绕钢铁产业衍生出来的钢铁服务业。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钢铁制造业,也包括与钢铁相关的制造业,如钢铁制造业的下游产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产业、家电制造业等,还包括钢铁制造业的上游企业,如铁矿石企业、生铁企业、废钢铁企业,等[6]。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的必然,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控制总量、提高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已大势所趋。产业集中度提高后,上海地区钢铁冶炼企业仅存宝钢集团一家,上海钢铁产业特征转型为以钢铁服务业为主。对定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上海来说,钢铁服务业作为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延伸和支撑,成为上海钢铁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突破的重要载体。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又决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因此,在上海地方经济发展和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之际,本文于2011年初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6届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为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信息支持。

二、冶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由原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原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原上海轻工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历史已有50多年。合并建校之初,冶金工程专业是学院首批建设的一级学科本科专业,2007年调整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冶金技术专业方向(以下仍称为冶金工程专业)。从合并建校至2010年,已培养了6届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172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及座谈的方式,对6届毕业生的就业和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所回收的96份有效调研问卷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单位属性调研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冶金工程专业6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性质分布情况可知,有35%的毕业生在钢铁冶炼、铸造等生产企业工作,有8%的毕业生在政府机构、党群组织工作。值得关注的是,有47%的毕业生就业于钢铁服务性行业。其中,有21%的毕业生在商贸企业工作,有15%在学校、科研单位工作,从事it与计算机、物流业、自主创业等的毕业生占11%。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学以致用,主要从事的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在钢铁服务业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也符合上海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上海钢铁产业的变化特征。对毕业生就业企业的单位性质调研情况表明,本专业毕业生进入国企的占38%,工作与专业对口。进入民营企业的占39%,进入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的占16%,其他占7%,包括自主创业、考研及进入行业协会工作的学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较灵活,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客观上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多的灵活就业岗位,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民企逐渐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单位。

(二)毕业生工作现状调研结果表明,本专业的毕业生有43%在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一线工程师的工作。有17%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已走上管理岗位。另有25%在行政岗位工作,有14%在供销岗位工作。从对毕业生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与专业对口情况的调研结果可见,53%的毕业生实际工作与专业基本对口,47%的毕业生觉得自己的实际工作与专业不对口,说明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待完善,以使知识结构更加符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冶金科学技术篇4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放性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鲁路(1972-),男,四川成都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工程师;王超(1969-),男,陕西韩城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0212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29-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是从1958年建立的炼铁、炼钢、有色冶金等专业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和省级、校级名牌专业,作为西北地区办学最早的专业,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其中冶金物理化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现开设与“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冶金学”、“钢铁冶金原料处理与工艺”、“特种冶金和冶金实验技术”等课程配套的本科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12项。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学校从培养多层次的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战略角度出发,积极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讨会,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咨询专家组,结合学校与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与企业共同制订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及专业培养标准,同时大力整合校内资源和实验设施,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以及实践探索。

一、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与模式

冶金工程专业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批获准开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冶金背景和冶金工程专业知识,满足冶金工程领域的需要,并且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能够掌握冶金工程基础理论、生产设备原理、生产工艺及冶金工程设计方面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分析、解决冶金生产中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冶金科技研究与管理发展潜能和国家竞争力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科阶段作为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和工程师培养共同的基础层次,按照“3+1”的模式组织教学,即学校培养阶段累计约3年,企业培养阶段累计约1年。学校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班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每年从新生中按照自愿、择优、考核的原则选拔学生入试点班。试点班的课程体系、进度安排总体上与现行体系并行、互通。对于试点班中不适应的学生,允许转出试点班,到现有的本专业继续学习,保留已取得的学分。根据冶金工程领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冶金工程领域需要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设计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冶金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养的教育阶段,完成对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二、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类课程建设与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形式多样,总体分为实践教学和实践训练两部分,且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25%。

(1)实践教学分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四大类。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有课程设计、专业基础、专业技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环节与实习环节;独立的实践教学有开放性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在校内进行的实验,充分利用校内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完成;企业实践要达到35周。

(2)实践训练包括书面写作训练、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网络模拟炼钢竞赛、社会实践等。

实践类课程训练加强了学生了解工程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及仪器装备,通过实验、分析研究、计算等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体系的结构组成如表1所示。

三、开放性实验的定位及规划

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是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参与的学生具有冶金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可运用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独立且优化完成实验设计、操作、结果分析等环节,为产品开发和质量提升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持。

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分基础部分和综合提高部分,并突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这部分实验的考核成绩是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报告撰写情况综合给出。部分实验课题的内容结合科技工程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编制冶金生产工艺、制定冶金企业标准、调查分析冶金企业实际生产、优化实际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实验以及数据分析、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解决冶金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冶金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冶金实验室和生产实践环节常用检测仪器与设备的名称型号、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护等,以及掌握在冶金实验研究和生产工艺过程中常用的分析研究方法的原理与操作等。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技术的讲解和归纳,实验课题除安排基本部分外,还应有不同深度的选做内容,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所有实验均要求学生独立操作,选做内容和带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课题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进行探索式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能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1.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在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为提高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已经开设的“冶金专业实验”(12个综合性、设计性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实验,共计48学时)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8个全新的综合性开放专业实验(32学时),实验学时增加到80学时。

冶金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利用基础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加强和巩固了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的实验基础与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程实践能力;利用开放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开发的综合性开放专业实验项目有:

(1)铁矿粉造球与球团矿抗压实验。球团矿是除烧结矿外另一种为高炉提供“精料”的造块方法。球团法是将细磨精矿制成能满足冶炼要求的块状物料的一个加工过程。通过实验掌握铁矿粉造球的原理,研究影响造球过程的诸因素,确定最适宜的因素;成球机理与固结机理的研究;掌握球团矿抗压强度机理。

(2)精密火花直读光谱仪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metaL-LaB75/80J型精密火花直读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试样的制备、维护保养知识等。

(3)红外测温仪和红外热像仪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3i-2mSC型红外测温仪与VSt-H型便携式工业红外热像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等。

(4)煤粉爆炸性测定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高炉喷吹煤粉长管式煤粉爆炸性测定仪测定机理。

(5)煤的着火温度测定。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高炉用喷吹煤粉的着火温度测定机理及试样制备等。

(6)氧氮氢分析仪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G8GaLiLeo氧氮氢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试样的制备等知识。

(7)同步热分析仪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Sta449F3综合热分析仪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试样的制备等知识。

(8)岩相显微镜观察与耐火材料荷重软熔点测定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岩相显微镜的矿物观察方法,以及耐火材料荷重软熔点测定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课程为实践性环节,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冶金传输原理”、“钢铁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冶金原料处理与工艺”、“冶金实验技术”等课程后,巩固了所学的冶金理论知识和冶金工艺流程等知识,掌握了冶金工程技术的基本实验研究技能,培养了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工程意识,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冶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冶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制定冶金生产工艺、制定冶金工程相关标准、调查分析冶金企业实际生产、优化实际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实验以及数据分析、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软件解决冶金工程实际问题等的能力。例如铁矿粉造球与球团矿抗压实验教学环节从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到实验操作过程都是生产工艺的模拟,可以使完成实验的学生掌握铁矿粉造球的原理,针对物料特性研究制取生球团的方法和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研究影响造球过程的诸因素,确定最适宜的因素;成球机理与固结机理的研究;掌握球团矿抗压强度机理等。以提高学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

2.实验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知识讲授、实践操作、研讨与分析和实验分析报告四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课程,学时分配见表2。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冶金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等,掌握在冶金实验研究与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实验研究技术。

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任务、要求、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学生根据各个实验的任务,10人一个实验小组,在规定时间内依据课前预习相关实验指导书的情况独立完成实验测定、数据处理与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中的各参数、实验方法、仪器操作规程、条件控制以及安全问题等。这些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勤于动手、细心操作、敏锐观察、全面的思考分析钻研问题,准确记录原始数据。教师要对出现的异常实验现象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提高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与理论课程、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校内进行的实验要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完成,这样既可以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又可以节约大量的实践教学经费,同时还可以面向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其他年级的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多元化开放实验室的作用。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课的内容以紧跟时代、紧跟现代化的生产实践为目标,更多地开发出现代实验、设计性、开发性实验和综合性研究实验。

四、结束语

冶金生产工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冶金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是把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在实践教学上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卓越工程师”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还可吸收部分其他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参与,给学生一个开展科学探索、增强创新意识的实验空间,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新引进的各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还可以提高设备使用率、为学校节约大量资金、降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成本。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开放性实验教学注重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技术实验并重的举措,增加了学生接触生产实践检测仪器设备的机会,加强了应用实践的操作能力,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放性实验的开设在校内实践环节的培养模式上实现了突破,也必将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大纲[Z].2012.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Z].2010.

冶金科学技术篇5

2004年,为了发挥学校整体优势,更好地为我国钢铁行业服务、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换代服务,北京科技大学整合校内资源,专门成立了进行冶金行业相关技术研究和工程化服务的实体――冶金工程研究院。

冶金工程研究院由冶金、轧钢工艺、设备和自动化等方向的技术人员组成,现有正式员工100多人,平均年龄35周岁,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充满朝气、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年轻队伍。研究人员以专职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主要由北京科技大学各学院及行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还聘请部分校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专家。

研究院以冶金前沿技术研发、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为方向,以构建市场需求竞争机制、大型项目整合机制、以人为本激励机制为体制创新目标,以形成人员交流平台、研究开发平台、性能检测平台为主要特色。下设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冶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鞍钢-北科大冶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首钢-北科大汽车用钢联合研发中心等若干以工程或研发为核心的研究中心。她的成立,有效整合了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内资源,实现了学科交叉。这是北京科技大学集中优势力量,发挥综合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我国冶金工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更好地为我国钢铁企业服务的一种重要探索。

自建成以来,研究院以进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对校内钢铁冶金,轧钢工艺,轧钢自动化和轧钢设备等领域研发资源的整合和合理调配,借助国家以及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力量,瞄准冶金技术前沿,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开展具有前瞻性、应用性、工程化的科学研究,注重成套技术集成、关键工艺装备开发,建成了集应用技术研究-新技术开发-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构建了能够对冶金行业相关领域重要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深度开发的研究平台。

近年来,冶金工程研究院瞄准国民经济主战场,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道路,把机械、控制、工艺材料等新成果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建立面向全国和世界的钢铁生产企业的紧密合作和技术辐射模式,增强研究院在国内外的竞争实力和市场表现程度。实现将工程化成果向钢铁企业转化,把学校的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同时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促进与学校科研的互动及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内部组建了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以企业化的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且以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为纽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另一方面,冶金工程研究院集中各学科优势承接企业重大课题的研究,或者是与企业设立联合研发中心(与鞍钢成立“鞍钢-北科大冶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与首钢成立“首钢-北科大汽车用钢联合研发中心”),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和钢铁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进行项目研究,建立起双方合作、优势互补、共同科研、利益共享、互促互进的高新技术开发机制。这种创新的机制改变了过去高校以学科专业为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方式所存在的供需两方的矛盾问题,使优势的科研人才资源更直接地为国民经济的一线服务,为钢铁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更大的支持。研究院在成立不长的时间里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例如:

――管线钢是热轧钢材中生产难度最大同时也是国民经济急需的钢材品种,两年前鞍钢的管线钢生产几乎还是零,但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日前鞍山钢铁集团首次试制出国内最高等级的X100管线钢;

――首钢-北科大汽车用钢联合研发平台成立刚刚一年多,但校企双方的科研人员并肩作战,以饱满的科研热情和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围绕着首钢的汽车用钢项目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材料收集工作,并做了大量的试验,为首钢下一步在曹妃店和迁安的生产线进行汽车钢生产做了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此项工作受到学校领导,首钢总公司领导以及北京市领导的高度好评,这种厂校结合探索出来的全新模式被教育部大力宣传,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项目。

――研究院还在冶金技术,钢材新品种开发与性能优化成套技术,轧钢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带钢、中厚板和棒材在线冷却和热处理生产线成套技术与装备,高精度型线材、板带轧制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冶金生产过程的相关检测技术与成套装备,冶金厂生产一体化管理与控制技术与系统开发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进展。

冶金科学技术篇6

[关键词]生产实习;质量;冶金技术

中图分类号:tF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258-01

一、冶金技术专业简介

冶金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对矿石加工钢铁或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研究是科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培养。推广和应用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新技术。高层次人才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冶金企业。

新的组合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阶段是冶金技术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优质冶金材料行业的相关要求。二是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这也是先进专业的主要方向。考虑到中国冶金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因素是低和复杂矿产资源的多元化特点,专业不仅致力于研究减少废物的过程。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也是评价和指导的环保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复杂矿石的冶炼技术,根据这一原理复杂矿石的利用,最终实现中国优质冶金材料生产生态。

根据上述特点,冶金技术专业主要有三个分支: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除了一般的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冶金技术专业主要包括内容:冶金和材料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冶金和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能源;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技术的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冶金资源。高质量、高附加值制造业冶金产品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

冶金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技能,和冶金和金属加工和毕业生,广泛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新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冶金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目前,一年中只有20多所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是非常有限的,但市场需求特别高。冶金国家快速施工技术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钢铁冶金,有色冶金企业是一个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技能的好地方。

二、明确生产实习目的

冶金企业生产现场高温、高压的特点,化学用品和噪音,因为不熟悉环境,对生产和管理系统缺乏了解,并在七月温度高的生产实践,导致学生不敢进入实践领域,不想学习甚至缺岗现象,从而影响练习效果,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明确的目的和生产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核心。学生实习动员实践之前,向学生讲解实践内容,实践和管理措施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同一时间!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计划等于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多种实习方式相结合

主要生产实践包括跟班学习,实地考察和研讨会。显然,最好是跟班学习实践模式,但由于冶金技术专业进行了为期4周的一般实践,很短的时间,需要在这段时间学习的学生包括生产氧化铝,电解铝生产的碳电极材料的生产。因此,为了解决太多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内容的矛盾,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的实践,提高实习质量。

跟班学习结合小组讨论。针对氧化铝生产过程的特点,长期的过程,学生不可能在每个过程的实习期短周期的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参观学习现场基于植物,被分为几组,分别到各车间跟班实习车间,根据实践,重点了解,并安排在实习阶段结束时的小组讨论,由相同的学习问题和回答其他学生!集体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整个工厂的情况。知识和学习重点。与对方沟通,实习结束后学生。

专题讲座与跟班学习相结合。熔熔盐电解铝行业相对于氧化铝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短。因此,为了提高实习质量,确保培训效果,采取专题讲座与研究相结合,讲座的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安排,并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学生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实践,听讲座的问题。

专题讲座与现场参观相结合。作为附属单位铝冶炼企业和矿山的炭厂,实习时间的限制,使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因此,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确保培训效果,实践两单位座谈和现场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使用。与感性认识的植物学生主要设备,用于铝冶金生产的一个完整的概念。

四、综合评定考核

生产实践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的实践结果,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还涉及到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其他方面的内容。因此,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实习任务,制定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包括劳动纪律,组织纪律,技能等。实习报告,包括完成!写作的标准报告,和综合素质,探讨和总结知识的改进。理论试验和生产实践,主要内容应该是实践的重要内容;综合评价将进行几个成绩按3:4:3的比例,最后的结果是实践。

参考文献

冶金科学技术篇7

绿色技术以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目标,是减少环境污染,使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以及保护环境的一种合成,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钢铁行业的耗能量是比较大的,并且所造成的污染也比其他的行业要大,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存在着废气排放和噪音的污染等现象。冶金机械的绿色技术集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等现代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的实现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化的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促进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1.冶金机械绿色设计的概念

冶金机械指的是在进行冶金工业的冶炼、搬运以及包装等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冶金过程十分复杂,那么相应的对于冶金机械的要求也就越大,冶金机械一般都是在灰尘较多,温度高并且有腐蚀性等条件下持续的工作,还需要满足安全可靠、节能耐用等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冶金机械绿色设计归纳为一种基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这一设计理念是将机械产品的环境资源属性作为核心的,不仅应该考虑机械产品的寿命、功能和成本等技术,还应该考虑到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冶金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产品的环境资源属性[1],再对产品的经济属性进行考虑,在设计阶段应该充分的考虑机械产品的回收利用性和可拆卸性,并且,企业应该主动的承担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2.冶金机械的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使冶金机械成为绿色产品的关键所在,获取绿色产品需要将绿色设计作为根本,绿色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产品性能质量以及成本,更重要的是决定了产品的绿色程度。在进行绿色设计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产品自身的使用,以及生产工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将危害的程度降到最低甚至是消除,那么这就要求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环保特性、资源特性等。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尽可能的使产品具有最大程度的贴近度和绿色特征,要充分的考虑产品整个周期目标的设计,环保方面的设计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设计,在选择能源方面要选择洁净的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2],还要保证设计的绿色产品是可以拆卸的,以方便产品的回收利用或者是在维修过程中方便拆卸。关于产品绿色技术的相关系统的设计,可以考虑到动力装置和液压系统等方面,动力装置是冶金机械的一种耗能装置,并且也是最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3],所以需要在能源选择方面要整机配套选用清洁能源,并且采用轻质材料来代替铸铁或者其它的金属材料,还应该使用较大容量的消声器来降低噪音,使用全塑封的罩壳等来缓解机器的震动。由于传统的液压系统具有的效率低、耗能大的缺点,所以在用绿色技术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要坚持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的原则来进行,采用无毒的液压油用纯水作为介质[4],在对冶金机械液压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简化技术、工作介质的绿色化和防噪污染等相关因素。

3.冶金机械的绿色技术的应用

绿色制造是绿色技术中的重点,那么就要求不仅要对产品寿命进行绿色化,还应该考虑到冶金机械的生产应用过程中的绿色程度,绿色技术的应用将环境因素和资源消耗因素都考虑在内,使得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并且极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许多的工艺都可以采用绿色制造技术,但是绿程度却有一定的差异,比如适当的对某些工艺进行调整,可以增加其绿色属性,还可以为减少零件的重量和节约材料,尽可能的使用压铸、锻造等工艺。在制造业中,将制造资源转变成为产品以及产品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是难以避免的,也就是说废弃物是目前制造业对环境污染的根源,那么绿色制造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制造业的资源进行合理化的流动,尽力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减少废弃资源的产生。在冶金行业使用绿色技术必须要对冶金制造过程有全面的熟悉,了解在冶金机械制造过程中哪些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并且结合运用新型的绿色技术,设计更加合理、绿色的工艺。

4.结语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绿色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绿色设计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这一技术将会凭借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而得到长久的发展。冶金行业由于耗能大并且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所以必须要尽快的将绿色技术投入冶金机械的设计中,全面的考虑造型和性能等的绿色设计,减少冶金机械制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邓蕊,赵士明.冶金机械绿色设计应用关键问题研究[J].河北冶金.2014(02).

[2]韩军霞.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36).

[3]陈海英.冶金机械的液压系统污染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冶金.2011(01).

[4]韩风麟.粉末冶金一一公认的绿色制造技术[J].现代零部件.2010(11).

作者简介:

冶金科学技术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72-02

经济全球化使各行各业的国际交流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需要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对人才的外语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冶金专业人才来说,如果缺乏专业英语,要想了解世界范围内冶金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是十分困难的。冶金专业英语就是为冶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提高英语应用技能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自如地运用冶金专业英语知识,熟练地交流和获取专业领域的前沿资讯和信息。

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高职教材建设,对于推进高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缓慢,存在问题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加强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编写体现高职教育特点、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冶金专业英语教材迫在眉睫。

一、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匮乏。市面上的专业英语教材主要集中在商务、旅游、酒店、计算机等专业,针对冶金领域的专业英语教材十分稀少,而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更是凤毛麟角,且难易程度悬殊较大。有的是国外英文原版教材,让学生可以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但学生感到难度太大,技能训练较少。有的教材是在行业日常用语培训教材的基础上添加内容,但所选材料过于简单,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材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

2.教材编写缺乏工学结合。大多数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从编写到评价缺少行业专家的参与,一定程度上造成教材的实用性减弱。编写人员主要来自各高等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有些是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有些是个别专业教师自行编写。其中又以英语教师为主体,较少一部分是由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编写。多数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者较注重语言用法,而忽略了语言在实际工作场合的使用。冶金专业英语的实践性内容少,理论性太强的内容较多,也缺乏企业中的实例。

3.教材编写缺乏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尽管实施教学时也在强调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但多数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都缺乏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效衔接的内容。

二、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编写的建议

1.应与时俱进。如今冶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冶金专业英语的教材已出现逐渐落后于实际技术发展的情况。一些教材属于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版本,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应该力求知识新颖,内容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将新工艺和新方法等编入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2.应与就业岗位相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高专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和企业接轨,与就业岗位相结合,根据企业所需来编写,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如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将主要服务于云南锡业集团,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区域特点。因此,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可以紧密联系云南锡业集团的生产实际,如加入澳斯麦特炉的工艺说明和操作说明等,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能直接用于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冶金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更符合高职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3.应体现高职特色。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在保持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高职特色,认真遵循应用性、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原则。注重以应用为目的,以适用为主,以够用为度。应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英语水平,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选择教材内容。

4.教材编写人员应多元化。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决定了教材编写人员应当多元化。教材内容涉及英语知识和冶金专业知识,因此教材编写人员需由了解教学规律,熟悉教材编写规范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和工作经验丰富、熟知冶金行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应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编写教材时可以去企业调研,也可以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选用企业中的实例来融入教材,并适当加入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效衔接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教材的实用性。

因此,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既要考虑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考虑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接受性。在编写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内容与形式上突出能力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真正体现高职冶金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毕丹.关于高职高专汽车专业英语教材改革的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2]陈滢.冶金专业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1,(8).

[3]李飞.对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8,(6).

[4]李慧.高职教材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5,(1).

[5]连卫钰.高职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6).

[6]林晓红.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7).

[7]刘世芝.编写职业院校特色教材,培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J].交通职业教育,2005,(12).

[8]唐智朝.技工教材必须立足岗位需求满足学生需要[J].交通职业教育,2008,(8).

[9]熊觅,曾玉林.如何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6).

[10]张联,张汉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现状研究[J].职业技术,2010,(9).

冶金科学技术篇9

关键词:冶金机械;设备维修;状态监测;经济效益

站在客观层面上进行分析,冶金机械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可以被细化,对临时故障进行处理,对相关数据进行精确化监测和计量等。通过这些方式,防止今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之后,科学技术项目逐渐更新,很多机械设备均能在相对专业的监测系统支持下得到精确提炼。

1冶金机械设备面临的全新挑战危机

1.1自然环境方面

企业内部投入使用冶金机械设备的时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创新,应用模式会发生延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空气元素氧化腐蚀现行,机械零件同步面临老化危机。这会对今后各种正常生产活动造成限制。

1.2设备自身性能质量方面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在技能和职业道德上均存在着一定限制。通常情况下,施工技术人员对机械老化关注度较低,并且对大规模化生产计划过于推行,与国家所预设的高科技生产要求之间存在着相对严重的冲突,最后造成所提供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上均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在全程使用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均相对落后,导致经济效益均有所下降,冶金机械设备自身性能逐渐劣化。同时,伴随着时间的逐渐增长,冶金机械出现了较大的磨损,难以承受任何生产活动,并逐渐报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绝对劣化问题。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解决,必须针对这种机械设备作出绝对的升级和改造。

2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

2.1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主要指的是,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对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维修。对于冶金设备而言,预防维修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和补救性特点,对于冶金设备安全使用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在冶金机械设备维修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重视日常的检查和维修,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促使冶金机械设备处于相对良好的运行状态。②进行预防性检查,如果发现冶金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异常,要对其进行精准检查,然后定点检查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冶金机械设备开始出现故障征兆,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和解决。③要充分落实定期维修计划,充分实施维修性工作。④对相关记录进行详细分析,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运行状态等作出详细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对预防性维修方案进行科学编制,最终将冶金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2.2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主要指的是当冶金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再对其进行适当的维修和管理。这种维修方案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为了使冶金机械设备故障隐患得到消除,需要准确定位故障位置,与冶金机械设备具体故障类型之间进行结合,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维修。例如,一些重型轧钢机械设备具有高负荷和重载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油膜损坏、轴瓦结构产生扭曲和变形,甚至导致轴瓦出现损坏,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机械设备运行时所处的状态,对其进行科学检查和事后维修。

2.3预知维修

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事后维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进行预防性维修又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机械设备的长期使用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预知性维修,主要是指在冶金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对冶金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进行有效检测,对故障进行自动报警,让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相关故障,并且能够进行联系检测。这样就能帮助工作人员查明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而对机械设备故障进行有效的养护和维修。

3状态监测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3.1选择受控设备

针对机械设备实施状态监测,对受控设备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相关厂家往往希望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从而降低机械设备巡查次数。但是,实施状态监测主要结合厂家生产的需要,对将要检查的区域进行排列,同时对受控设备进行选择。开始检查的时候,要对重要设备状态进行充分检测,然后对这些重要设备进行适当的跟踪。这样做不仅可以对责任的范围作出明确,同时能够充分掌控故障的发生。针对那些不在这一范围内的机械设备,维护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跟踪调查。

3.2整治设备缺陷

实施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主要目的是对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整治。在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结合检测结果和相关建议,站在实际的角度进行考虑,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3.3出示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指的是对信号作出详细和准确的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和现场实际情况相互结合,最终作出诊断。无论是离线检测设备还是在线检测设备,均需要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维修人员将故障排除,将这一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因此,检测结果是较为重要的技术性文件。此外,还要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诊断所得出的结论,对故障进行处理的建议等。为了帮助维修人员对其进行轻松辨认,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区分报警等级。

3.4评估经济效益

评估经济效益主要是对炼钢设备的状态监测情况作出适当的衡量,结合检测结果建议采取相关措施对其缺陷进行整治。整治结束后,对经济效益进行科学评估。经济效益的评估主要有尽可能地降低可能发生的故障损失,促使停机时间得以降低,减少检修周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促使机械设备运行情况得以提升,并且使设备的使用期限得到进一步延长。

4结束语

在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测的过程中,结合机械设备实际情况,可以对其实施预知性维修。此外,将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方便今后的检测和维修。

参考文献

[1]王跃峰.冶金机械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有限元软件及其在冶金设备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23.

[2]张剑锋.冶金机械设备现代维修技术探讨[J].广东科技,2014(24):143-144.

冶金科学技术篇10

英文名称:Henanmetallurgy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院

主办单位:河南省金属学会;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安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3129

国内刊号:41-1199/t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