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十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十篇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0:24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1

首先,作为高中体育班,首要目的是培养输送体育院校的后备人才。那么进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基本战术就很有必要:同时也需要为高三学生在身体、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打好基础。所以选材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要针对高考的实际要求,一是选一些文化课成绩符合要求,身体素质较好且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八队,这样既能保证术科成绩过线的同时,又能保证文化课成绩达到高校录取的要求。二是选一些能够吃苦、意志坚定的学生入队,这样才能使训练任务顺利完成,保证训练课的质量和实效。三是要选一些遵守纪律、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使训练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四是要选心理素质较好、身体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五是要选到好苗子,就必须深入到课堂及训练实践中去,仔细观察,全面了解普及训练,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高考体育训练中来。

二、合理安排训练和学习的方法、时间并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作为高三学生,本来自身学习压力就大,一个月休息不了几天,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合理地安排训练和学习时间。以免给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带来恐惧,怕进教室等负面影响。在我所带的这两届学生中我就采取了以下方法:

术科训练方面:训练计划的制订是关系到整个训练成败的首要问题,所以合理地制订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非常重要。在把握整体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强度的情况下,我坚持以周为循环周期。周一、周三、周六坚持“四练”,主要表现在早操以心肺功能为主(30分钟);中午铅球技术练习(45分钟);下午以专业课练习和柔韧为主(120分钟):晚上以简单力量为主(30分钟)。周二、周四坚持“三练”,主要表现在中午的铅球技术练习,下午速度耐力练习和晚上的简单力量练习。在整个冬训中我重视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技术练习以及力量素质训练。同时,强调训练后的放松练习和平时饮食营养,以加快恢复。在临近考试或比赛时,集中专项训练,在把握好量和训练密度的同时增加训练强度。帮助学生模拟考试气氛或比赛气氛。比如让陌生体育老师当裁判,或邀请别的班级的同学来当观众,从而提高学生在赛场上的应变和心理素质。

文化课学习方面:在严格要求班上有整体良好学习风气的同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对文化课稍好点的同学要求他们不能把眼光放得太低:文化课不太好的同学,我一般采取鼓励的方式,对他们不打不骂,帮助他们找出自己问题的所在,克服困难加以改进。同时注重培养全班同学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并在班上实施1帮1或2帮1的活动,让文化课好的学生1个或2个帮助1个文化课差的学生。同时利用空闲时间检查学生的作业,认真督促他们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平时,我还经常和本班带课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找出班上的问题并加以处理。

三、注意协调好文化课学习和术科训练的关系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2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通过这些具有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力量、肌肉、心肺功能等方面进行训练,可以更加多样化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文化知识的正常学习提供基本条件;同时也丰富了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增强了高中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此外,通过高中体育训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发掘具有体育天分的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潜能,从而帮助他们为以后的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与措施

1、教师要改变训练观念,对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创新教师在体育训练中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这是进行体育训练方法创新,保证体育训练科学有效的基本条件。在体育训练中,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认真负责的帮助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同时,还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真正能够让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以提高。要改变传统体育训练中单一的训练方式,采取多种训练项目并加以合理安排的方式,让学生的体育潜能得以挖掘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得以提高。2、重视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就是在体育训练或体育比赛前,为正式运动做准备所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而整理活动则是体育训练后所做的一些可以使肌肉紧张酸痛感消失的身体练习。重视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以及整理活动,是保证体育训练科学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各个关节以及肌肉得以舒展,防止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拉伤等伤害,同时也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以活跃能够更快的投入体育训练中。另一方面,通过整理活动,可以使学生消除或降低在体育训练后出现的肌肉疲劳和酸痛等状况,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恢复体力。3、深化循序渐进的体育训练过程在高中体育训练中,技能和技术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体育训练科学有效的重要保证。在这个体育训练过程中大致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教师通过体育训练中的动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体会动作要领,从而粗略的掌握体育训练中的动作。第二阶段是改进提高动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以及动作质量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体育训练的动作更加连贯、准确,以此来达到体育训练的目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动作更加熟练和完善,进而提高了体育训练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循序渐进的高中体育训练过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方式,它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促进其体育潜能的开发。4、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高中体育训练并不与专业运动员的体育训练相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进行体育训练。只有学生自己主动进行体育训练时,其体育的潜能才能容易得到发掘和培养。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体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竞技性,学生通过比赛可以很好的激发斗志,提高训练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可以使体育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体育成绩。

调节与控制高中体育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障碍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3

1.开设器械力量训练方法课程的必要因素。

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上,内外因素都很重要,考生对于力量训练还是很愿意学习的,学业问题和锻炼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学校每天都会给体育考生一定的训练时间来保证其体育项目的成绩,而外在因素来看,所有学校都会有一定的场地和器材,即使有限也是可以正常训练的,主要方面就是教练的原因,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运用良好的训练方法来引导学生增强力量素质。针对每个项目和学生的特点训练,制定一个科学的力量训练计划,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2.中学体育队教练员对力量训练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在对20名中学体育队的教练员进行访问中了解,力量训练大多都是要使用重器械或者其他体育器材,训练过程中极易出现危险,且在训练中因教师本身也对力量训练了解较少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靠感觉对学进行力量训练,而不是科学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长期不变的老方法,效果事倍功半,且受伤的事件频频发生。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很多教练都是让学生用小重量的器械,导致了体育考生的力量严重不足。

3.部分高中体育考生力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跳远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训练主要采用杠铃的高翻、深蹲起、硬拉等手段,采用与专项起跳动作结构爆发力练习。其中10名学生均为跳远专项,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身体情况身高和体重均正常,若他们的技术相同,则影响这些考生跳远成绩的只有最大力,力量素质强的学生成绩更好。在此看来,力量素质的好坏对于体育运动显得尤其重要。

二、体育院校力量训练的探讨与分析

1.体育教育系学生对力量训练方法的认知调查。

我专业的学生,对力量训练方面的知识储备显得比较匮乏,获得这方面知识的渠道也是比较混乱的,未必科学真实,专业院校的学生不能完成科学系统的力量计划,会影响到自身的力量训练,从而影响到对各项技术完成的质量。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学生对力量训练方法这门知识的看法。

大多数学生都了解力量训练的知识很重要,对将来从事体育教育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都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又没有良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因此我们需要开设这门课程。

3.力量训练与运动损伤。

每天在专项时都有发生损伤的隐患,可能因为专项力量的不足再加上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更加提高了损伤的概率,尤其是人体核心力量的腰部,踝腕关节和膝关节都是力量训练的薄弱点。在上进行力量训练时,方法不正确是导致发生意外的主要因素,而在技术练习中发生的意外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身体的力量不足而造成的。如果我们进行力量训练时,运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保证训练安全性还可以快速的提高成绩。

4.体育教育系专业课程分析。

专业理论对运动训练只是概括和实验理论分析,缺少与实践结合的环节。在各项术科的学习中,每科都是针对技术教学,缺少专项力量训练的时间和课时。每个体育项目费对力量素质的要求都不同,要发展不同的力量素质就要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如篮球课程,教学的内容是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等理论与实践技能,但要知道篮球运动是一项高速而又有激烈身体对抗的项目,不仅是技术的含量,而且体现着身体的绝对力量。

5.现代力量训练方法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砝码。

根据训练理论关于疲劳与恢复的原理,采用双腿训练,是动用了两腿的大肌肉群参与运动,双腿的肌群会很快产生疲劳,所需的恢复时间也较长,如果单替进行练习时,可以有规律的交替歇息,能很快解除疲劳,这就是生理学上称之为的“积极性休息”。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导致体育考生力量薄弱的重要原因是教练员的训练方法不当,缺少力量训练方面的知识,教练员很少能够学习到科学系统的力量训练知识。

(2)我系学生对力量训练方法知识了解不足,获取这方面知识的渠道杂乱,且不能保证科学性、系统性。

(3)力量训练指导思想和指导方法不正确是我院学生和中学生力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二者相辅相成,若想发挥良好的技术,达到优秀的成绩,就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基础,而力量训练做为强化身体素质的必要手段,在此问题中更是关键所在。

2.建议

(1)我系学生的运动损伤,增强运动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应提高教练员的力量训练水平,并将力量训练方法课程列入我系的必修课程。同时要求我院毕业生强化这方面知识。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科特点;训练学;研究发展

针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口号的提出,中国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增加学生体育的宣传力度,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人民对运动健康认识的深化,社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据调查,现在中国的体育教育体系不是很完善,教学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整个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水平较低,一些大学更注重体育训练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注重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训练强度。另一方面,一些学校重视体育训练,加强学生的运动强度,但缺乏专业体育训练学的知识储备。最后,体育训练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很不协调,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体育训练学是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整个体育训练培训计划进行优化,培养出体育训练学的知识储备丰富,又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的学生,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寻求。

1.中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

1.1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内容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这门学科在2003年提出并应用到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但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传统理论对体育教学指导和运动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活力学术型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的二级学科,它与体育学科的其他二级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它更注重体育训练的发展和体育教育的精神培养,更是体育科学的精髓。体育教育训练学不仅保留了传统体育教育学学科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重视,也注重运动实践训练,研究体育运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而去发掘训练和运动中的一些规律,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种综合科学与实践的体育教育学科,在社会的应用中非常实用。

1.2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

体育教育训练学最初出现的时候,被定义针对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训练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学科,换句话来说,体育教育训练学主要包含:“体育”、“教育”以及“训练”,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应该是体育学、教育学与运动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研究教育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伴随着教育和研究的深入,教育学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教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吸收各个方面的自然科学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顺应时代的要求,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使教育更实际、更全面、更明显。高校体育学是研究体育项目、体育科学体系、体育教育以及体育发展的方向的学科,体育学非常注重体育的推广,完善体育科学体系,优化体育学科结构。综合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更侧重于教育学。通过体育等手段达到学生教育组织的目的,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专业课程指导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强学生对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的目的。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具体内容就是把体育学、教育学和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和规律运用到体育训练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和偏好,设置适当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的运动,以此达到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培养目标。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是高校体育和自然科学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包含体育的本质。

2.中国体育教育训练的研究发展趋势

2.1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服务

自从中国的运动员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获取成功以后,国家教育部门和广大观众回顾了国家体育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机制,更提出了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从“精英”向“大众”转变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的核心是体育教育训练的机制、体育训练具体办法以及体育部门组织形式的改革。世界首号体育强国———美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奖牌很大一部分由大学生获得。这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体育教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在国家体育战略调整中,需要为高校运动员提供辅助训练服务和发展模式的一些学科,改变其服务功能是体育教育训练的主体。传统来说,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总体是为培养日常体育教学训练人员提供服务。但是伴随着国家对高校培育高水平运动员要求的提出,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研究发展将往辅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方向靠拢。纵观世界上的一些体育强国,比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他们在高校中设置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业,主要是为了本国或者本校运动员服务,这些专业为体育训练提供了必要的科研支持。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美国春田学院以及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等,它们都发挥了本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优势,充分地为竞技体育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随着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逐步转型,中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也将有很大的变化。中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从以前的单一培养体育训练员逐步转变体育科学和技术支持。体育教育与训练课程在转化过程中,首先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持,提高运动员水平。体育可以转化为真正的表现,实现生产的同时。运用体能训练的各个环节对高校运动员进行学科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高校运动员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平台,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真正把体育训练学和教育学联系到一起。

2.2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性

作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大趋势以及科学进步的重要表现,教育学科的综合化性越来越强。这种大环境对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化发展是由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自身优化和社会环境需求共同决定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可以与心理学、生物学等其它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它的研究发展将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其包含内容非常广泛,是其他体育教育学科不能比拟的。在中国各个领域全面发展、与国际紧密交流的今天,体育教育训练学必须要扩大自己覆盖的领域。综合延展的方法是强化学科竞争力非常有用的手段,对于本来就是综合其他学科而设置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就要进行更多方面以及更深层次的学科综合,以增加自己的活力。

2.3强化关于生源选拔制度研究

生源质量直接影响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质量,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均具有直接影响。在各高校均积极扩招的环境下,想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则需要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冷静面对扩招问题,学校在对自身师资力量以及就业需求等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切合实际制定相应招生计划,真正做到重质不重量。同时学校在关于学生入学选拔过程中,也需要提高选拔自由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将其作为是我国体育教学训练学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学生选拔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依照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入选标准,那么并不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成才及就业。在目前招生考试过程中存在重文轻武问题,则需要结合考生及社会实际需求,对目前的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选拔力度,在进行生源选拔过程中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选拔,同时也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免出现“纸上谈兵”问题的出现。最后在实践能力中,运动技能则最重要,属于基础技能,不管是教学还是健身均属于是技能知识经验的传授,强化训练主要目的也就是提高竞技运动成绩,教学、训练以及指导均能够促进促进运动技能发展。所以在生源选拔过程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学生运动技能考核制度,以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满足运动技能方面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均具有真才实学。同时严格的学生运动技能考核,也能够为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招生考试制度设计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真正做好学生质量控制,选拔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样突出的学生,提高生源质量,促进体育教育学的健康发展。

2.4强化培训方案研究

学校在进行人才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以能够为国家及社会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基于目前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则需要对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及学分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免出现课程重复开设问题,合理提高选修课课程数量,以能够为学生选择提供更大自由度,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大一些实践课程或实践培训课程,以促进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业务能力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观念。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增加专业技术教学训练课程,同时也需要基于专业训练课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现代技术和比赛实践经验结合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技术训练课程,不但要进一步提升本专业水平,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他相关专业的技能水平。在选修课程开设过程中,其中需要加大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学习,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学位论文;研究生;选题;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19―03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其在校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论文的选题是研究的起点,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对于是否具有应用性,能否指导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自1960年我国开始自己培养研究生起发展到现在,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人数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但由于各高校对研究生论文题目没有统一的分析,致使研究生在选题时重复选题不断增多。本文对1982―2003年我国部分体育校、院系硕士研究生的996篇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试图从整体上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情况、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水平进行分析,从而较客观地反映和总结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学位论文选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和选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全国体育校、院(系)1982―2003年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996篇。

1.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年代分布从统计的历年学位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自1982年到2003年我国所培养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分布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变化(表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各方向的论文数量不均衡,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大项,在我国开展的较为普及,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居各专项的首位;篮球作为普及性、娱乐性较强的集体项目,学生论文研究也较多,数量居第二位;体操专业论文数量位居第三,其涵盖了健美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研究方向,大众健身运动的发展对于体操运动的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对来说,我国的水上与冰雪运动的科研论文数量较少,研究生论文中涉及冰雪运动中的更是不多见。在近20年中,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研究生论文选题仅有16篇,可能是由于该运动具有地域特点,对场地、气候等有特殊的要求,在我国开展尚不普遍的原因。

从柱状图(图2)显示出,以每四年作为一个时间阶段,其中以2001―2003年这一阶段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为最多,其次为1986―1989年时间段,以1998―2000年时间段为最少,2000―2003年三年时间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超过了1998―2000年时间段,显示出我国研究生培养力度的不断增大。

近20年来,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学位论文的数量均呈现波浪式变化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看都呈上升趋势(图3)。说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数量均呈现上升势态。

2.2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生论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可信程度和可推广程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大部分着眼于竞技体育,对运动员开展的研究题目数量远远高于普通人。所统计的近20年来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位论文,多以体育院校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而以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具有更高应用价值的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研究较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生的实验条件有限,经费较少,很少有机会能直接接触国内外的优秀运动员进行直接研究。相信随着更多国际赛事在我国的举行和我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大赛,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将会逐渐具有更强的代表性。

在所统计分析的这些研究生论文中,针对普通人开展的研究较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群也会愈加重视体育锻炼的效果,群众体育也将成为体育事业中的一大发展领域。如何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针对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体育运动,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纳入具体的日程之中。

2.3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统计发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中大部分研究中能够做到选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如上表所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为调查访问、文献资料等,多属定性研究。

测量评价法在进行训练、恢复和技术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做到客观、定量分析,但由于测试仪器的配备限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难度,故在学生论文研究中采用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研究采用了数理统计法,这表明研究者在综合研究中力图更科学定量地描述研究成果,揭示各变量之间地数量关系,也反映了我国体育科研在方法学上的一大进步。一些专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学的支持。

增加实验法等实证性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可靠性和准确性。虽然目前测量评价及高新技术的科研方法被利用的仍然比较少,但已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

2.4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务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及其特点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论文选题领域逐步扩大,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等特点。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分布来看,各专业的研究方向科研选题格局已趋于稳定。选取教学理论与方法、训练与比赛及运动心理方面的课题占50%以上(表3)。表明大多数研究者在选题时会选取和自己专业特长贴近、接触相对较多,相对具有较好研究条件,符合自身知识结构的课题。

在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经研究发现,与运动心理相结合的论文呈现增加趋势。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承受巨大的训练量,承受疲劳、艰苦、单调、枯燥等方面的心理负担,又要克服学习某种技术或动作时产生的恐惧、紧张情绪,还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不利因素,为比赛提供可靠的心理保证,更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地表现出其动作的高、新、难、和其流畅性和完整性,所有这些只有通过心理训练才能实现。所以,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论文选题中对心理学的研究保持在10%左右。对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上,因为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此外,对运动员智能、认知和反应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研究。

在体操和田径运动中,与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相结合的研究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于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其百分

比达到40%左右。完成高质量的动作,必须对其动作技术进行深刻、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现代竞技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中,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定律,运用多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对动作作出有价值、精确的分析,能使运动员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动作的创新。此外,对于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表明对运动技术的分析诊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等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已成为研究的一中普遍趋势。

在与冰雪运动相关的14篇研究生论文中,关于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有9篇,约占64.28%。这在体现了动作技术重要性的同时,也提示我们冰雪运动研究不仅数量较少,其研究涉及的领域也过于狭小,一些对于训练监控至关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研究较少,涉及到运动损伤的研究也显不足,关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各项运动技术中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社会学问题、体育产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高科技探讨运动规律的课题较少,这些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2.5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选题方向从总体上讲,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能与教学和训练时间紧密结合。但在研究的内容上、方法学的运用上、研究的视角等方面仍缺乏创新,对于一些急需的前瞻性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同时,选题中还存在题目过于宽泛,研究内容的内涵过大、研究重点不突出的现象。

2.5.2研究水平1)论文的研究水平不均衡。研究成果总体水平不高,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部分论文的研究结果实用性不强,研究结果难以转化。

2)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一状况,一方面反映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研究生知识面狭窄,掌握某些新学科知识不够,难以深入去探索某些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研究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脱离实际。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不敢涉足体育运动的训练和比赛的前沿性问题研究。这一状况也反映出我们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的不足。

3)一些论文在探究内容、方法上、观点上没有突破,“小题大做”者有之,“无病”者有之,对很简单的问题“故弄玄虚”者也有之,缺乏创新性思维是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关键所在。

2.5.3论文的研究方法从学位论文所采用的科研方法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集中于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等,一些前沿的科研方法应用较少。

1)以调查访问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比重过大。运用这种方法的论文大都以对专家调查的意见作为科学依据。而在使用中往往忽略对专家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与特长的了解,仅以对专家意见的统计分析作为科学论据,必然带有许多主观片面性。

2)采用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课题,由于疏于对问卷信、效度的质量控制及填写问卷调查对象的认真程度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3)研究问题采用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研究较为深入的选题较少;定量研究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选题较少;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少;方法学上有所创新的研究选题较少。

4)统计方法的应用有误,在很多论文中,较普遍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但有不少论文却忽略了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简单套用,从而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对统计结果解释时,往往又脱离专业知识经验,使结论绝对化,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3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较广泛,以体育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居多,结合体育实践,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较少。

2)从研究领域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集中在对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各种现象与矛盾的研究上,对国外的训练、比赛、教学中的问题也有涉及。

3)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普遍选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但采用前沿科学技术、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尚需进一步创新。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警察体育;警务技能;临界关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151-03

1警察体育的界定

1.1警察体育具有体育科学的属性《中国公安百科全书》释义“警察体育学是以公安人员的体育训练,即为发展其体力,增进警察体质,提高军事素质及其规律为对象的科学。”这一释义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明警察体育学是一门科学;二是说明警察体育是研究警察体育规律的科学,同时还证明了警察体育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研究警察体育教育的教育科学。就体育的科学基础而言,它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当我们把这些科学基础理论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属于体育科学。警察体育科学也不例外,警察体育本身并不是科学,只有当我们透过警察体育活动的现象,遵循人体发展的规律,找出发展警察体育的正确途径和客观规律,揭示警察体育活动的本质特征,指导和研究警察体育科学中的各种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时,才能称之为警察体育科学。警察体育与警察体育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是有区别的。警察体育科学是研究警察体育活动现象,揭示警察体育内部和外部活动规律的一个有系统的学科群。它能为各类警察体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因此,在确立警察体育科学时须要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严密的层次结构的特征,发展警察体育科学时须要探索和认知警察体育整体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目前,警察体育科学体系是在体育科学和警事科学的基础上由警察体育的基础科学与警察体育的应用科学两部分构成的。警察体育的基础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和管理科学等。警察体育的应用科学包括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战术指挥学等。这些学科群之间既有独立科学的一面,又有交叉综合性科学的一面。加强警察体育科学建设,符合警察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只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就能为增强警察的体质、体能、技能、战术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同时还能为制定警察体育计划和建立管理警察体育制度及发展警察体育事业提供科学保障,对丰富警察体育文化生活具有促进的作用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1.2警察体育具有体育教育的属性警察体育是培养警察的身体教育活动。是公安教育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警察体育特征而言,警察体育的过程是警察体育活动的表象形式,它包括警察的身体运动、教学训练、竞技比赛、群体活动,以及健身、娱乐、休闲、康复体育活动等。这些以增进身体健康和提高身体效能的体育活动,充分地显示出警察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是符合警察体育运动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警察通过自身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提高心理活动的承受能力,还可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生活的质量及延长寿命,达到愉悦身心健康的目的。警察体育教育是指体育在培养警察全面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警察的身心素质、运动能力都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警察体育不仅研究了警察体育活动的现象和过程,揭示了警察体育教育的本质和特征,又丰富了警察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伴随着警察体育教育机制的引入、应用、发展和研究,警察体育已渐趋地成为警察学习掌握警察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在对警察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教育过程中,警察体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提高警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最有效措施。在全面培养警察身心素质和生存、健康、体力、个性与智力等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总之,警察体育发展到今天,已不再仅仅是增强体质的教育了,而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培养警察身心全面发展,从事警察生涯的整个过程。

上述,在探究警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揭示了警察体育科学与警察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警察体育在促进警察体育科学领域成果的传播及其在警察教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将实践性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警察体育实践之中。但诠释的仅仅是警察体育的基本涵义和外延,以及警察体育的主要任务和作用,若要推进警察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终身警察体育的目标,尚需努力进一步地深化研究。

2警务技能的界定

2.1警务技能具有警察职业的属性警务技能可分为警察专门技术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使用能力和协作能力等4种类型。这些专门技术的能力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各种警务活动,具有应用科学和职业技术手段的基本特征。当前,公安机关要求警察在实施警务活动过程中,须要掌握的警务技能可概括为:一要、二增强、六会、五掌握。所谓“一要”是:1)要严格树立依法执行警务的观念。“二增强”是:2)增强安全防范意识;3)增强警务规范意识。“六会”是:1)会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2)会使用警械;3)会搜身带离;4)会使用武器;5)会通讯联络;6)会现场急救。“五掌握”是:1)掌握警务战术的基本动作;2)掌握盘查嫌疑人的方法;3)掌握查控嫌疑车辆的方法;4)掌握搜索建筑物的方法;5)掌握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方法。上述这些专门技术凸显了警察职业的特点和要求。然而,由于各警种之间,如刑警、治安警、交巡警、消防警、边防警和武警等,在担负或实施的具体警务工作有所不同,因此在掌握共通的职业技术前提下,还须要根据各“警种”的实际需要掌握一些与其警务活动相关联的专门技术。总之,对于执法警察而言,警务技能的应用目的和行使范围非常之明确,是警察职业技术理论、方法和行为在警务活动中的直接体现。实践表明,警察因警察职业的性质而产生了警务活动,又因警务活动的需要而产生警务技能,警务技能的功能性对警察自身和行使警察职务有着“动必量力、举必量技”的作用。

2.2警务技能具有应用教育的属性针对当前刑事犯罪活动呈现的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和智能化的特征,2002年公安部政治部在《公安教育发展“十五”规划》中将“警务技能开发训练工程”列入公安教育发展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并指出“十五”期间,要加大警务技能的开发的力度和实战训练的比重,力求取得一批有质量的开发和训练成果。之后,全国各公安院校、培训机构和公安机关联合攻关,引入了一些科学有效的警务技能开发训练内容和教学体系,并将警务技能及战术训练列入职业教育技术的必修课程和必训课目,加强了警察查辑、防卫、射击、格斗、攀登、泅渡、驾驶等警务技能的综合训练,同时还开展了处置突发事件、和暴力恐怖活动等的战术研究及模拟演练。建构了一批现代化的训练基地和场所,编制出了一些战术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研制出了一批新的训练科目和器材。《规划》中要求各“警种”须要围绕着警务活动展开实战应用的强化训练,强调基层警察须要提高熟练掌握和运用警察专门技术的能力和协同作战的能力,进而达到“平安社会”和“警务高效”的目的。这种以加强警察专门技术的能力而开展起来的警务技能“练兵”举措,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警察队伍和提高警察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已成为发展公安教育训练和开发警察职业培训的一项基础工程。例如,2004年江苏公安干部管理学院(下设派出所长学校、刑警队长学校、交巡警队长学校)建立后,迄今已培训了5期900名学员。其中,警务技能训练约占总培训课时22.2%。这些一线的公安基层领导干部经过3个月的集中强化训练后,不仅发展了体能、强化了技能、了解了战术,同时也辐射带动了组织指挥能力的提高。

如上所述,警务技能为警务活动的需要提供了物化的现实,客观而具体地反映出警察职业技术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之间建立了一座可操作性的桥梁,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警务活动。这些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技术有的是用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有的是用于遏制或制服犯罪嫌疑人的,还有的是用于救助困难灾害的。但是,无论哪一种警务技能都须从最基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最基础的职业技术和最急需的实战技能练起,只有将这些“工作技能化、技能工作化”了的身体训练和技能训练转化为可能或现实,作用于警务活动中去,才能使警务技能更加贴近于实战、服务于实战。

3警察体育技能与警务技能的临界关系

3.1警察体育训练与警务技能训练的基本特征警察体育是人脑与肢体的结合而产生运动。具体表现在各种运动有其自己的符合体育特点所需要的内容、形式、方法的体系。警务技能是智慧与技巧的结合而形成的技术。具体表现在各种技术有其自己的符合职业特点的内容、形式、方法的体系。就表象特征而言,两者接受训练的对象同是警察,也都包含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但由于两者的本质特征有所区别,因而在教育的形式方法上和训练的目标要求上并非完全一致。例如:警察体育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增进警察的身体健康,强悍体魄,提高机体机能,全面发展身心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预防伤病和延长生命为目标。如一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既可以采用专门训练,也可以利用工作、生活之余,采用简单易行的身体运动就可以达到健体强身的目的。而警务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则是确立和强化战斗的指导思想和战斗的意识,强化和提高战术心理素质和战术应变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警务技能为目标。如徒手或持械追捕与抓捕技能、搜身与押解技能、盘查与搜查技能、查控与堵截车辆技能、解救人质与反恐怖活动技能等。这些职业技术须要经过专门训练或综合模拟演练,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由此可见,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警察体育并非能代之于警务技能训练环节的,反之,以掌握和运用职业技能为目的的警务技能也不能代之于警察体育训练的环节。所以,在训练实践中,警察体育训练通常多采用“综合运动素质”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凸显的是警察体育活动的一般性、全面性和群体性,旨在推动和普及“全警健身”的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而促进警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而警务技能训练则多采用“专业技术分流”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凸显的是警务技能训练的特殊性、综合性和职业性,旨在开创和提高“岗位技能练兵”活动的开展。进而促进警察战斗力的提高。

3.2警察体育训练与警务技能训练的基本模式警察体育训练是以全面发展警察身体过程的基础教育活动。其设计训练的程序和实施训练时的各种控制措施都是按照警察体育规定的训练目标,来实现身体教育活动的。通过学习人体和运动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进行科学锻炼,促进身体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警察自我锻炼的能力提高的教育目标。其最根本的特点在于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身体运动,强身健体,促进警察身心全面发展。目前,现代警察体育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体育活动既可以在户外或室内进行的健身锻炼,也可以进行休闲娱乐运动,还可以个人、结伴或群体竞技运动等,更多地凸显了体育的娱乐性、余暇性、生活性、竞争性、规则性的身体运动。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和身体运动,促进了警察体育的生命力。既解脱了警察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又维护了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生气勃勃地保持着充沛的精力、体力和斗志。

警务技能训练是以强化警察职业技术能力过程的应用教育活动。其设计训练的程序和实施训练时的各种措施都是按照警察职业规定的训练目标,有针对性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各种职业技术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运用“杜渐防微”的训练手段和技巧,进行科学训练或演练,促进警务技能发展,进而实现警察运用职业技术的能力提高的教育目标。其显著特点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警务活动中的防卫、控制、侦查、抓捕、带离,以及处置突发事件、、暴力恐怖活动和应急救助、救护等方面的专门技术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促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使用能力、应变能力的提高。这种以强化警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同与一般的身体训练,它既涵盖了综合运动素质,又突出了综合实战演练。出神入化的运动形式和艰苦磨砺,既娴熟了简捷、准确、流畅的应用技能,又达到了习武练精兵的功效,多谋善断地施展着过硬的本领和战斗作风。

综上所述,虽然,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参与活动的主体都是警察,构成身体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条件也都是自然条件(人体)、社会条件(各警种)和自身条件(素质状况)的综合元素,但是,从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训练的本质特征和训练目标来看,前者主要是以培养警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和满足自我愿望或需要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后者则是以完成警察专门技术和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能力。两者既有共通点,又有各自的特点。在训练的形式、方法上及目的、要求上,警察体育主要以培养警察体育态度和行为,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警务技能主要以培养警察专门技术的能力,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以满足警务活动的需要。按照运动中形成动作技能反馈的信息,只有当身体运动作用于警察技能时或与警务技能训练发生关系时,才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双向互动的作用,进而促进警察身体训练与警务技能训练的同步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警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提高。透过种种警察身体活动和警察职业技能活动的现象表明,警察体育活动的多功能性对发展警务技能具有明显的作用。警务技能的提高需要警察体育厚实综合身体素质的根基。实践表明,警察体育科学理论和体育教育方法与警事科学理论和职业技术教育方法之间已逐步地建立起了一座可操作性的桥梁。在实践研究中,两者有时会呈现出一致性的特点,也会呈现出不一致的现象。只要加以正确区分,即可用于有效训练。

4结束语

1)警察体育教育是人体运动和自然科学的产物,而警务技能并非是纯运动和纯科学的产物。目前对警察体育教育的认识和训练手段的采用及对警务技能训练的理解和训练手段的择选都源于警察警务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验,而并非是警察体育科技在实验基础上所带来的科技革命。也就是说,无论是警察体育训练方法,还是警务技能训练方法的实效性远没有得到科学的论证或证实,究竟采用什么样形式的练习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警察运动的能力和警务技能的能力,还需广大警察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科技工作者进行不懈地探索和研究。

2)唤醒警察对体育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观,发展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对逐步建立、开发,充实和完善警务技能训练体系,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对各级公安机关开展和普及“全警健身”活动,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强化警务技能训练,构建适应或贴近警务实战需要的训练机制和练兵方法,对加强警察依法执法的警务观念,增强安全防范和警务程序意识,以及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服务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警察体育物化了人的本质,体现的是人的自然因素;警务技能物化了社会的本质,体现的是警察职业因素。透过极其复杂的警察职业和警务活动现象,探索警察体育教育规律和警务技能训练规律,对加强警察科技练兵、实战练兵、技能练兵,增强警务工作的效率、提高警察战斗力和延续警察职业生涯等,有着极其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4)生命在于运动,练兵永无止境。普及警察体育基础教育,强化警务技能应用教育,积极地引导广大民警持之以恒地坚持体育锻炼,不断地凸显警务技能练兵的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性和时代性,不仅能够提高“警力”质量和效能,同时还能够促进警察整体素质与战斗力同步、协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政治部.公安教育发展“十五”规划[J].公安教育,2002,(7):3-6.

[2]王海源.21世纪警察体育教材的价值取向[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86(1):184-187.

[3]田雨普.新世纪我国体育的功能与作用[J].体育学刊,2004,49(3):5-8.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高考生;体育训练;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61-01

一、认识高考体育

1、性质

参加高考体育的考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科考生,也有别于专业训练队队员,他们除了要在训练中提高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学好文化知识,只有体育和文化科并进,高考才能取得成功。

2、考生特点

(1)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身体素质和文化科成绩都较为理想;(2)仅凭文化科考取本科院校难度较大,而身体素质中等想通过突击训练顺利进入大学;(3)一直在运动队训练,身体素质较好但文化科成绩不理想;(4)文化科成绩较好,身体素质一般,但内心爱好体育;(5)体育和文化科成绩均不理想,仅是报着侥幸心理选择体育统考途径的学生。

二、严格的科学选材

若想做到科学选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需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寻找符合体育高考要求的学生,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育素质与文化科成绩,从源头上提高成功率。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文化课成绩符合要求,且有体育特长的考生加入队伍,如此以来既能保证体育成绩过线,又可以确保文化课成绩达到高校录取分数线;2、文化课成绩较好,且对体育训练存有兴趣,关键能够吃苦、意志品质较强的学生;3、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不过有专项基础且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只要加强他们文化课的管理,就可以实现他们术科、文化科双过线。

三、训练计划的科学制订

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应该以保证训练质量、提高学生体育成绩为目的,对整个训练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由于高考体育考试的项目较多,而学生的单项水平又参差不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测验情况、身体素质、临场发挥等因素来具体制订每个学生的训练计划。使每位学生的身体潜能都得到激发。教师可按照训练周期,制订出阶段性的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

1、训练适应期

训练期为高考前一年的9月份到11月份中旬,这个时期应该重点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由于学生的体能水平和技能水平有所不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训练尤其重要。高中期间部分学生为了追求文化课成绩,与体育锻炼相对疏远,因而存在体能储备差,无法承受大运动量体育项目的问题。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训练周期,从提高学生的体能状态出发,合理控制学生的运动量,使学生的体能得到逐步的提高。

当学生的体能具有一定基础后,可适当增加速度和力量训练的强度。在技术方面,教师可以将训练的重点放在跑步练习和技术动作上,通常跑步技术训练是最基本的技术训练方法,它可以说是其它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基础,通过跑步技术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协调性、速度以及力量等综合素质。另外掌握了正确的跑步动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百米跑步水平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也能为下一阶段训练的进行打好基础,教师应该在每堂训练课的开始部分,进行定时的跑步训练。

2、冬训期间的训练

冬训期通常是指11月中旬到2月中旬,这段时间的训练周期较长,是体能储备和技术训练的关键时期,其训练质量的好环,对学生体育成绩的影响较大。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运动量会相应提高,是学生体育成绩可能突飞猛进的阶段。在学生的基础耐力水平得到保证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速度和力量。这一训练阶段的训练时间最长且运动量最大,是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负荷,在力量方面可重复进行负重的练习,并逐步增加训练的重量和次数;在速度训练方面可在距离和次数上相应增加。进而使学生的体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在整个冬训期间,在教师正确规划和指导下,学生的力量水平会得到明显进步,对于大运动量的体育项目也会逐步适应,虽然在运动成绩方面没有得到具体的体现,但已经为成绩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3、考试前期的训练

从2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学生考试前期的训练阶段。学生在冬训期间的力量和耐力训练已经基本完成,并且也已经为进行高运动强度和运动难度的训练做好准备。体育教师在这个阶段便可根据高考需要,制订科学的运动量和运动方法。教师可逐步将力量训练从全面的身体训练转到专项的训练上来,使力量训练的重量适当降低,而动作的速度和运动强度则逐步增加,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技巧。在技术方面教师可全面进行距离延迟、比赛跑、计时跑、下坡跑等练习,使学生的速度得到逐步提高;在无氧耐力方面,应该使训练的距离更接近高考长跑距离,并在跑步强度和节奏上进行强化训练。这一期间的高效训练,能够显著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成绩。

四、注重放松练习及饮食营养

疲劳与恢复贯穿于训练始终,也是决定训练成效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训练后缺乏适当的身体恢复,很容易造成过度疲劳,致使考生训练效果下降,严重的会引起伤病,因此,训练结束后要有目的地完成放松练习,帮助机体从运动转入安静状态,促进身心得以恢复。在放松练习的基础上,要注重大量营养元素的补给,尤其在大运动量和高强度训练之后,更应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

参考文献: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原五省20所体育运动学校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

(二)访问调查法

采用专家访谈的方式,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三)研究方法

1.访谈法。就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监控开展状况,访谈了中原五省20所运动学校管理人员及体育局部分领导。

2.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教练员共200名,运动员共600名,科研人员共40名,做问卷调查。在发放问卷前抽取新乡市与郑州市两所体育运动学校的4名管理人员,10名教练员,4名科研人员以及40名运动员进行信度检验。

3.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青少年业余体育”“科学化训练”“训练监控”等关键词,获得了本论文所涉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使得本研究有了一定的坚实理论基础。

4.数理统计法。对全部数据的整理及检验都采用SpSS10.0软件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训练监控的涵义

监控(monitor)是一个组合词,本研究对它的定义是: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为了保证科学化的训练过程、实现训练预定目标,采用以教练员为主对运动员训练过程实施调控的活动过程和以科研人员为主对运动员训练过程实施监测和评定的活动的统一。

(二)影响训练科学化监控的因素分析

1.教练员因素

教练员对待训练监控的认知态度以及自身的专项理论素质、文化水平和利用监控指导训练的能力决定了科学化监控在训练中运用的程度。

据统计,从运动学校教练员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为75人,占总人数37.5%;36-45岁为60人,占总人数30%;45岁以下教练员占总人数的67.5%,,这部分人对竞技体育的新动向和前沿理念比较敏感且易于接受新思想,他们是教练员队伍未来的发展希望。

从教练员学历结构上看,硕士为10人,占总人数5%,,本科生为84人,占总人数42%,,可以看出教练员本科以上学历基本占到50%左右。数据反映出目前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学历水平偏低,非常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学历进修,提高整个教练员队伍的学历水平。

从教练员培训调查来看,培训主要内容以政治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是快速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一个途径,也是提高教练员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应该尽快制定教练员培训计划,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培养教练员,从而加速年轻教练员的成长。

从采用训练监控结果指导训练方面来看,教练员依靠科技训练意识普遍淡薄。由于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限制,部分教练员不会使用高科技设备,不会运用高科技方法来指导训练:再加上传统观念和科技服务效果等原因,部分教练员存在着科研就是纸上谈兵的思想。

2.科研人员因素

科研人员主要服务方式:一方面是提供各种监测数据,然后对运动员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教练员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在进行科技攻关方面,目的是解决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各个学校科研人员数量少,学历低。在科研方面,自身科研诉求低,研究结果对训练的针对性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与学校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有关,使科研人员为了评职称而去搞科研,服务意识差: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对自己服务的运动专项内在规律、训练方式、比赛特点不了解,提供的科研服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3.教练员与科研人员关系因素

据调查,在训练中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之间信任度较低,相互沟通合作较少:两者的关系失衡。

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合作失衡的原因:一方面,过去的科技服务没有解决好训练的问题,教练员对科研有些偏见,认为基层科技条件差,科学化训练是多此一举: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用科技结果主导整个训练过程,结果适得其反,不仅干扰了教练员的正常训练,还失去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信任,使科技服务工作陷入困境。因此,在训练中科研人员,一方面应加强沟通,多和教练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提高训练过程中科研服务的质量,提高教练员对自己的信任度。

4.经费因素

根据对学校管理人员的访谈得知,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渠道是政府的投入。训练中支持科学化训练的科研设备陈旧,科研经费短缺。

应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投入保障制度。在资金来源上,一方面,建立政府专项资助项目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另一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在资金使用方面,建立专项资助和服务购买制度,保障体育科研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的资金投入以及科研服务的购买。

5.制度因素

目前,青少年体育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校、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具体表现:科研保障和激励制度不健全,限制了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科研投入保障制度不健全,限制了资金在科研上的投入,客观上也限制了科研人员对训练的服务能力:竞争制度和考核制度不健全,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相关体育管理部门需要进行制度改革,完善和建立相关制度,从而保障体育监控的科学化实施。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9

一、信息技术在科学选材方面的功用

在体育领域中,要想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除去科学合理、系统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外,以严肃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选拔出与运动项目相适应的优秀运动员则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科学选材无疑成为当今体育训练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结合生物化学、遗传学、数学和生物力学以及生物技术,定向定量地建立理想目标的模型,科学制定训练对象的各项选材标准,最终达到科学选材。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对学生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学生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功用

信息技术可以高效地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组合在一起,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直接传达给受教育者的感觉器官,从而在体育训练中实现了教育信息高效传输,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想、创造(建模)、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教学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训练教学,激发学生体育训练动力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直观逼真地反映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功用

传统的体育教育训练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师道尊严”,以传统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只有在体育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去吸取知识和锻炼方法,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把各种不同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体育教学软件,给学生观看、讲解、学习,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训练,使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训练方法不断改进,即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训练方法,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篇10

【关键词】高中阶段;课余训练;解决策略

高中阶段体育课余训练的宗旨是针对擅长或爱好体育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开发他们的身体潜能,为国家输送优良的竞技体育人才,虽然是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但也属于正规体育训练的一种,是不同于体育课程的存在,这类学生主要以考取体育院校为目标,进行系统化的体育课余训练。

一、对影响体育课余训练的问题归纳

(一)构建意识较弱

目前我国部分高中学校开展体育课余运动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德育教育,这就导致了高中阶段运动队建设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没有对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严格的执行。在高中时期,因为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过重,体育课常常被文化课所占用,课余训练的实践得不到最基础的保障,导致无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训练的相关设施与专项经费极为匮乏,这些问题让体育老师在训练时缺乏积极性,对学生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1]。

(二)体育设施与师资紧缺

我国目前的课余体育训练条件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十分简陋,严重缺乏师资力量,相当一部分高中学校体育老师的数量满足不了教学和训练要求,体育课余训练得不到良好的进行,在硬件设施方面上也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观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课余体育训练与标准的体育硬件设施是相辅相成的,而我国学校的标准体育场严重不足,每百所学校标准体育场不超过五个,而欧美发达国家将近四分之三的学校拥有标准体育场,与我们同是亚洲国家的日本,几乎每个中学都拥有标准体育场。由此可见,我国学校因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对课余体育训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生源稀缺问题严重

培养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前提是招到合适的生源,高水平的运动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经过长期的系统性训练才能达到这一标准,高中的体育训练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但是,部分学校为了自身的荣誉,不惜在招生过程中给降低分数标准,但效果并不理想,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招生标准,对运动员的升学成绩要求偏高,因此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因成绩问题不得不面临辍学或选择其他的层次较低的职业院校或专科学院,也损伤了体育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积极性,加大了业余体育训练的难度[2]。

(四)基层管理不规范

“音体美”在学校被大家称为小三科,因不涉及到高考,导致存在感很低,相关的教师在学校也处于弱势地位,与其他文化课老师在各个方面的待遇都有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了教师敬业精神的流失,丧失积极性,工作上不负责任,不为运动员今后的发展与未来的训练工作做打算,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应试化教育已经在我国民众的内心根深蒂固,在运动队成立以后,教师对其不重视,也缺乏管理,这导致了运动队的纪律散漫,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的严重下滑。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很多学校的训练方法仍是传统的老一套,没有与时俱进的科学训练方法,导致训练效果不尽人意。在学校间举办的运动比赛中,时常出现弄虚作假的恶性事件,破坏体育运动的良好风气。

二、改变高中阶段课余训练现有问题的策略

(一)无为无位,加强自身素质

不同与其他文化课老师,体育老师只有精于自己的专业才能在学校占有一席之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进行深入探究,巩固自己的能力,取得优秀的成果,切实提高成绩。在我国,成绩才能真正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为学校赢取荣誉,得到学校的认可与赞赏。目前高中阶段课余体育训练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中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一味的等待机会来临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目前窘迫的处境才是上上之选。体育老师要做好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在岗位上有了一定成绩之后,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体育老师应将自己的运动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将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3]。

(二)坚持改革,优化环境建设

坚持对环境的建设优化,优化环境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教师的薪资待遇以及住房条件,体育教学训练需要的场地、设备等等。二是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指教师的在社会中的地位、教师通过劳动获取的尊重以及激励教师工作的奖励制度等等。目前要以优化环境为首要任务,将优秀的体育教师人才吸引到课余体育训练岗位上来,同时淘汰一些不适合做高中阶段体育训练的老师,从真正意义上进行一次大换血。通过上述措施,切实优化教师团队,科学的引领未来体育训练的发展[4]。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需要一定的物|基础,通常来说,课余体育训练的费用有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一是体育行政部门的投入,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三是社会与企业的赞助,四是学校自己来筹集基金。但是政府部门的投入极为有限,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学校自身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软硬件设施进行改善,通过多种途径来自力更生。例如工厂里的废旧齿轮,可以将其作为杠铃片,废铁球当作铅球。由此可见,想要快速改善课余体育训练的环境,通过等待别人来帮扶是行不通的,要主动地思考解决方式,争取改善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竞赛活动,协调好训练时间

训练和比赛作为一支高水平运动队的两大支柱,二者相辅相成,运动员的水平高低,在于他的训练时间是否充足,训练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因此,课余训练时间能否得到保证是高中能否培养出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必备条件。通常高中的几种训练方式为隔日训练,一周有一到两天进行训练,每日安排训练等,还有一部分学校无法保证训练次数,只能采取临时通知的方式。针对此种情况,体育老师应多和班主任进行沟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来得到理解与支持,其次,应对队员的上课时间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训练计划。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保证每周有一到两次的训练次数[5]。

提升训练水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竞赛,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直接反映出训练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运动水平的重要措施,运动竞赛的次数对运动员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民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也是培养未来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来源。在高中阶段,管理者应对体育课余训练问题权衡利弊,对于其中发生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使得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科学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全宝.高中体育课余训练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6,04:483-484.

[2]刘尧.拓展训练引入吉林省高中体育课的审视与考量[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侯景明.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n].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0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