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十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十篇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0:49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1

盐类的水解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体系。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盐类水解“活动探究”栏目的实验内容为:用pH试纸测定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几种盐溶液的pH。编写意图在于,从实验事实入手产生问题:观察部分盐溶液的酸碱性现象――通过讲解说明问题原因――归纳抽象,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列举其他例子扩大认识。因此,本“活动探究”栏目对整节内容的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栏目的引领作用,笔者采用问题引导式教法完成本栏目教学,即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呈现给学生,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自主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分析问题,从而自主发现、探究问题的本质,形成结论,最终获得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其具体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知识铺垫

教师活动:呈现问题、个别提问。(1)常见弱电解质有哪些?(2)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3)加酸碱如何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学生活动:回忆、感悟、整理。

第一,弱酸、弱碱、水。

第二,溶液的酸碱性由溶液中[H+]和[oH-]的相对大小决定:

[H+]>[oH-]酸性

[H+]

[H+]=[oH-]中性

第三,加酸碱均能抑制水的电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提问一部分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本节盐类水解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2.微观分析,预测溶液酸碱性

教师活动:(1)呈现问题。从微观角度分析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几种溶液体系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预测各盐溶液可能的酸碱性。(2)指导、答疑。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感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合作、交流、反馈,并综合各组分析的预测结果,由各组代表汇报。

溶质na2Co3na2Co3=Co32-+na+

na2Co3溶液

溶剂H2oH2oH++oH-

Co32-+H+HCo3-,生成HCo3-减少了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预测结果[H+]

溶质FeCl3FeCl3=Fe3++3Cl-

FeCl3溶液

溶剂H2oH2oH++oH-

Fe3++3oH-Fe(oH)3,生成Fe(oH)3减少了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预测结果[H+]>[oH-],溶液呈酸性。

其余:预测naCl溶液中性、CH3Coona溶液碱性、nH4Cl溶液酸性、Kno3溶液中性。

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展示na2Co3溶液、FeCl3溶液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从微粒观角度,建构弱酸根离子水解微观过程,理解某些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及书面表达能力。

3.规范操作,实验验证

教师活动:呈现问题。(1)可设计几种实验方案证明这几种盐溶液的酸碱性?(2)我们该如何判断各方案的优劣?几种实验方案各有哪些优缺点?(3)选择一种最优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并阐述选择该方案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操作流程,可能的实验现象。(4)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提醒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活动:

第一,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各方案优劣。得出相对于其他几种方案,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有现象明显、简单易操作等优点。

第二,分组实验:(1)单号实验组用pH试纸测定naCl、CH3Coona、nH4Cl溶液的酸碱性;(2)双号实验组用pH试纸测定na2Co3、FeCl3、Kno3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各组反馈实验情况:

单号实验组双号实验组

盐溶液酸碱性盐溶液酸碱性

naCl中性na2Co3碱性

CH3Coona碱性FeCl3酸性

nH4Cl酸性Kno3中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知道从哪些方面比较各方案的优劣,规范学生实验操作,落实学生实验基本技能。

4.观察现象,分析结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感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与预测结果一致,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是:当盐进入水中,盐电离产生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能够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电解质,溶质对溶剂的自身电离产生了影响,促进了水的电离。

设计意图:在引导分析中,逐步渗透“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的基本程序”,理解有些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解释盐类的水解。

二教学过程的解析

1.采用问题式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热情

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几种平衡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原电池、电解池溶液体系微观粒子综合分析的经验,为本节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定基础。从能力和心理层面来看,高二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素养,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实验探究的热情高,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不够,因此,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采用问题引导的学习方式,结合实验探索,模拟微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求答案的热情,达到分散难点的目的。

2.采用问题式引导,有效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将教材设计成若干个问题,由一个一个的问题向前推进,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沿着各个问题的线索,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此过程教师只是起引领、导航的作用。因此,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仿接受的知识,而是具有深刻记忆的、鲜活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怎样学习、怎样发现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对已学过知识的回顾训练,可以有效梳理以前学过的与本节相关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能顺利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随着问题的层层推进,学生的思维跌宕起伏,探索热情也不断高涨,在快乐学习与探索中完成了知识的构建,提高了课堂效率。

3.采用问题式引导,遵循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与科学探究过程的实质是一致的,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在各模块学习中都有分散渗透。在盐类的水解实验环节教学中,设置水的电离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问题来分析水解的实质。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对盐类水解的认识,而且将水的电离平衡也引入,进而指导学生总结电解质溶液体系中的分析方法――不仅要关注电解质自身的电离,而且还要关注水的电离,同时还应将两个电离综合考虑,从而有效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学生就可以对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预测,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并比较各实验方案的优劣,再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认识某些盐溶液具有酸碱性的本质原因,也是盐类水解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引导式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探究过程的基本程序。

化学是一门相对抽象难懂的学科,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探索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教学实践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将问题引导式教学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2

关键词:引导;方向;兴趣;有效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是核心,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引导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引导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学习。由于初中学生的独立学习还只是相对的,他们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引导上下工夫。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数学教师在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问题上产生困惑,这也是我们教师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引导学习方向

任何一件事只要方向明确就能很顺利地完成。学生的学习也一样,只要学习的方向明确,就能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少走弯路,能较顺利地达到预期目的,促进学生更有效学习。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引导全班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意义,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学好数学有什么用?”等一些问题;其次,教师还应向学生阐明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培养学生学习的目标意识;最后,在每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应掌握到何种程度,让学生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引导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设置疑问,创设悬念。例如,

在学习《圆》这一章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若车轮是方的或椭圆形的,车子行走时会如何?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许多数学课中都可以利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历史小故事等等来创设情境。例如:在上《黄金分割》这一节课时,可向学生展示许多有关黄金分割的图片以及实际生活中黄金分割知识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黄金分割的神奇,从而对黄金分割的相关知识产生兴趣,进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3)编写阅读的问题提纲,采用竞赛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自学,在自学中先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写问题提纲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测,让学生感到“我会学”,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常感到数学难学,其主要原因往往是学习方法不当。由于方法不当造成成绩下降,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各部分内容的方法,让他们会学数学。

(1)基本概念。对于概念,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真分析出关键字、词;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联系与所学概念相关的其他知识点并加以对比,深入理解其实质。例如学习“因式分解”概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多项式”“几个整式”“积”等关键字词分析,然后与整式的乘法加以对照比较。一个概念经过这两方面的深入,学生就很容易把握。

(2)公式、法则。在公式、法则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析公式、法则的特征,然后研究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及推导过程,最后举例说明公式、法则的用处,并进行应用推广。这样,学生对公式、法则就能把握得较为清楚。

(3)公理、定理。对于公理、定理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应从文字表述、定理的证明及用处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在文字表述中应注意关键字词,在定理证明中可引导学生思考新方法,并对公理、定理的用处进行归纳、总结、拓展。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时可引导学生归纳证明两线段相等的方法。

(4)例题。例题中不仅包括所学知识的应用、解题思路、技巧等,还有完整的解题格式。因此例题对学生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例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思路、解题中运用的知识进行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先解例题,然后与课本的解答对照比较,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解法,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练习、作业。练习、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及时反馈,及时纠错,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巩固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应用。

此外,针对课本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教师要提醒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引起注意;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逻辑顺序,总结每一章节所学的主要内容,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4.引导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学会在无疑处生疑,使他们获得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师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其次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提供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引导。①对基本知识的质疑,引导学生提下面一些问题:定义、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公式法则能否逆用?定理是如何发现的?如何证明?逆命题是否存在?是否有其他方法证明?能得到哪些新结论?等等。②对数学问题的质疑。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提问:已知条件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有相似问题?若改变条件或结论又会如何变化?你能提出新的特殊的或更一般的问题吗?等一系列问题。

5.引导学生思维

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只有在学生的积极思维中才有可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思维,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学生板演、学生讲思路等方法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究例题、习题,思考多种解法并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例如:九年级上册第82页做一做:顺次联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新四边形有什么特征?请证明你的结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本题进行改造,改变题设(结论),结论(题设)又会如何?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解题的策略,总结解题规律,提炼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反思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成功引导既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教师包办过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压抑的被动局面,又能防止教师无所事事,让学生无所适从导致学习质量难于保证。

总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现状并加以分析,讲究引导方法和策略,做到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协调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贾玉琢.数学学习中应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7).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3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引言: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在任何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发学生的灵感与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导学式教学法通过多元化的引导方式逐步启发学生,引领学生慢慢走入数学殿堂,在该中教学法之下,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人。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具体概述

导学式教学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利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完成教学,由此可见,引导和启发就是导学式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导学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利用提问、追问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进而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在导学式教学法当中教师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差异以及个性化发展需要,以导促学,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的好处

(一)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的就是教师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意味和引导特性的问题,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这与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导学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通过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教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要求学习,从根本上保障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

(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导学式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以导促学,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之下能够积极进行自主思考,主动汲取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思考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和教师的及时点拨进而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数学学习更加充满热情和欲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2]。

(三)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导学式教学法,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启发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由于教师不再统一按照标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拥有极大的自由,此时会有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方式出现,使得小学数学充满新意,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完成数学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的实例

(一)运用在课堂导入环节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在导学式教学法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完成课堂导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比如说在认识图形一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图形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找图形的数学游戏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教室当中存在的所有图形,例如黑板是长方形、时钟的圆形、小窗户是正方形等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最多图形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参与感极强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寻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追问:黑板的长方形和小窗户的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在该问题的启发之下学生能够快速明确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概念和特点,进而教师在正式进入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就会轻松许多[3]。

(二)运用在教学内容之中

导学式教学法还会经常运用在实际数学知识教学当中,比如说在三角形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许多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例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等,这些三角形排列规则不一,大小也各不相同,每一个三角形下面有有相应的编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归类,把相同类型的三角形编号写在一起,在归类的过程中教师就是在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三角形之间的特点与区别,在学生进行归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三角形的知识点,好比说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等等,学生在进行自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三角形的各个知识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运用在课后复习环节

为了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常数学教师会选择布置大量的数学练习题来达成这一目的,而运用导学式教学法后,在课后复习环节中教师则会让学生将本堂课学习的知识点列成树状图,或者解决教室布置的思考问题,比如说在连续加法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布置1+2+3+4+……+100=?的思考问题,既能巩固的检验小学生连加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掌握规律运用更加简便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4]。

结论

总而言之,导学式教学法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利用一步一步引导式的提问和启发,帮助学生逐渐消除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感,将疑难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拆分成一个个简单的小步骤,从而大大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极具引导性的导学式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保障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4

关键词:抽象性;直观性;引导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问题需要老师的巧妙引导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有的是生活实例的引导,有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引导,有的是观察过程的引导,这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引导策略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对所教授的内容游刃有余地为学生掌握知识搭建起理解的桥梁。本文就从动手与参与两方面,对“将数学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引向具体问题”策略进行探讨。

一、动手操作――数学家式的学习方式

对于动手操作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它的价值是引导学生在半引导,半探索的道路上理解相关数学知识。这里所谓的“数学家式的学习方式”,是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相应的数学公式,像数学家一样,在反复的实验后得出公式和结论。我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例,来谈谈如何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引导到动手操作中。首先,要求学生准备好五十张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纸。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一张卡片纸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第三,引导学生理解“长×宽=面积”的公式。具体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学生先摆出1张卡片纸,认识到长1厘米,宽1厘米的物体面积就是这样1平方厘米。然后教师不断增加到1×2,2×2,3×5,6×8等长、宽不等的卡片所摆出来的面积图形,引导直观感受长×宽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直观地体验到宽度不变,长度增加后呈现的面积形态;也能理解长度和宽度都增加后呈现出的面积形态。这样学生只要理解了长、宽为1,面积为1平方,其长度和宽度增加后的面积,就是这样的1不断增加的面积,从而引导学生很轻易地理解了长×宽=面积的公式意义。这样的动手引导,教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到引导的切入点。如果在上面这个引导中,换成长、宽2厘米(2×2=4)作为引导的基点的话,就没有选择好正确的切入点,学生就无法理解长与宽的增加就是同样事物的不断扩展。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时,一定要以简练的方式,准确把握切入点,才能让引导顺理成章,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二、参与活动――切身性的体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活动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平时再不愿意动的学生都会在活动中产生动一动的念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问题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来切身体验的,比如说,小学的乘法口诀的理解,路程速度问题。对于小学乘法口诀的背诵,很多学生很难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部分学生只是对口诀记熟悉,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含糊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式地学习,比如说在教学中运用学生“划牛背”的方式记忆简单的乘法口诀,具体的做法是五个同学一组,每个人出3个手指,根据口令一起伸到中间,然后大家一起数有几个3,数出总数,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三五十五的意义,同样学生也可以做一到九的乘法口诀。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伸出的3个指头是15中的一部分,对3作为一个单位量的理解。同样的可以引导学生以这样的方式理解15÷3=5;15÷5=3的意义。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5

目前,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临床课教学模式以LBL为主。LBL教学模式是授课教师根据医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组织教学内容,按照教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课堂讲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传授系统、完整的知识。LBL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由于发挥了教员的主导地位,教员可以对所教授的内容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但是,LBL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消弱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培养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及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更不利于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3]。

2CBL教学法的优缺点

CBL是通过病例分析及讨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由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原理发展而来,是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pBL教学。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问题挂钩,发挥问题对学习的主导作用,通过医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然而,pBL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需要学生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和准备[4]。CBL教学模式继承了pBL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优点,克服了pBL与临床实际割裂的不足。CBL以自行设计的临床典型病例为切入点,将pBL教学理念与临床教学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临床病例充分激发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在对临床病例分析和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掌握主要知识点,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CBL教学存在一些缺点。学生刚接触这一门课,难以跟上教员的思路,无法配合完成病例分析和讨论,部分学员缺乏参与能力,更习惯于LBL教学法[3]。所以,在CBL病例库建设中应充分注意到引导式教学法的重要性,在问题的设置中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医学院校较少将CBL教学模式应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

3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引导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引导方式,鼓励学生们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学员们在教员的引导下能够深刻领会和掌握知识,并能够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5]。在CBL典型病例的设计中,难点在于根据已知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结合学员已经掌握的知识,提出学员回答的了、而且有兴趣回答的问题。一个巧妙的设问可以唤起学生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利用设问、质疑等方式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6]。

4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0年起,我们在本科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鼻科学教学中采用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法,自行设计典型病例,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原则是在病例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医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建立临床思维,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鼻出血为例,以多媒体形式设计2个典型鼻出血病例,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涉及鼻部血管供应及静脉回流,鼻出血的病因,鼻出血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以病例为先导设计问题,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系统解剖、生理等知识融入病例中;以问题为基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突出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学中,根据病史的展示,结合图片和视频,引导学员如何进一步询问病史,如何做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复习鼻腔鼻窦血管供应的解剖知识,引导学员初步及准确判断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病因,如何治疗等。同时举2个临床中的误诊或失误病例,以加深记忆。教学过程中,医学生如同在病床旁跟着教员处理患者,思考并回答有挑战性的问题,极大调动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讨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医学本科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效果的作用,对32名结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鼻科学课堂教学的2010级五年制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自我评价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达到95.5%;对于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方法,30名(93.8%)学生表示满意,29名(90.6%)学生认为有助于临床思维建立,23名(71.9%)学生认为有助于促进学习兴趣,30名(93.8%)学生认为有助于关键知识点的掌握。

5CBL结合引导式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耳鼻咽喉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6

1、问题引导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问题引导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侧重于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而语文又是中学教学阶段三大主科之一,是中考重要的考察科目,一旦学生对语文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对学生未来的高中学习生涯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将问题引导法应用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充满趣味性的方式提问,将复杂难懂的课本知识巧妙的转化成几个精彩的问题,使学生既能轻易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点,又能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问题引导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逐渐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学习及长远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问题引导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步骤

鉴于问题引导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大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科学的应用问题引导法,进而将问题引导法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1、设计问题

中学语文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词、通假字、拗口的文言文,课程的难度、教师讲课速度过快等因素导致了许多中学生对语文产生排斥心理。问题引导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这一困境,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分析教学内容,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问题,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进行《石壕吏》的教学中,其中有一句“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就戍与戊戌读音问题展开话题,借此举办一场汉字听写大会,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充课外知识。

2.2、讨论解决问题

在利用问题引导法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分工明确,以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方式进行学习。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互相交流,这种思想的碰撞会使学生学会以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有效的应用问题引导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期间学会倾听不同意见,并培养善于思考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运用问题引导法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更加轻松。

2.3、总结分析问题

分析归纳是一堂完整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问题引导法在分析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发言,将学生提到的课程片段记录下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逻辑拼凑出一堂完整的语文课,整理出一份学习总结,在回忆中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记忆,理清学习思路。此外,通过总结分析问题,学生可以清楚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5]。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教师则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反馈来的内容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7

关键词:能力导向;思政课教学;教学方法

G711

一、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意义

以能力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及问题导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能力导向教学方式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其主要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式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继而可以提升学习质量。最后,能力导向的思政教学方式符合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的培养,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以能力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1.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实施实践教学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述为中心,以此来向学生灌输知识,,并试图以此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授课枯燥,导致学生的兴趣较低,难以达到教学目的[2]。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组织教学,以此来引导学生的素质提升,同时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在能力导向教学中,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提升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为首要教学目标。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实践性的教学安排。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大学生公德调查》实践,学生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访问、分析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制作ppt汇报或拍摄、评论感动人心的微视频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应有作用,还能增强学生对大学生公德状况全面、客观地的了解,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还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2.小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由教师进行讲述,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地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3]。而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通常采用4-6人为一组。教师设置合理的命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遵守道德规范,锻炼高尚品格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打造品行”的主题,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后,组织学生在课堂讨论如何“打造品行”,并引导小组在课后校内外进行实践,如打饭自觉排队,节约爱惜饭菜,遵守红绿灯的指示通行,帮助需要帮助的路人等等,并要求每个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闪光点。最后在课堂内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打造品行”的成就感,从而会从实践中体会到思政课知识,非常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社会能力。

3.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思政教学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讲述和总结的方式来完成,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4]。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分析课堂命题,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或者案例来进行问题引导,使学生在娱悦身心的同时,激发对思想政治问题的思考。最后,教师要在问题导向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珍惜大学生活的课题,可以设置适应与提升问题。在问题设置完成后,教师要通过案例的方式来进行问题引导,如小明是一个性格沉默的学生,在升入大学校园后,逐渐变得落寞和孤单,不爱与同学交往,请问为什么。学生在听到相关故事及问题后,会引发思考,部分学生会自发地想到不适应,教师趋势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适应性”,“适应性”的表现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适应与不适应的现象进行思考,归纳大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并帮助学生分析成因。引导学生建立包容及适应的心态,从而做到热爱大学生活,珍惜大学生活。总之,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堂、网络与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自不待言。在能力导向的思政教学模式中,教师将课堂、网络与社会教学相结合,形成出多元化互补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像化,同时教师将课堂、网络以及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达到寓教于生活的目的。例如在行使法律权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明确权利与遵守规则的相关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视频案例,如通过农民工讨薪的视频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法相关知识。最后,在学生社会实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签订劳务合同,通过社会实践操作,通过运用劳动法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总之,在思政课教学中,将网络、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可以发挥三者的最佳教学效能。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采用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符合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高职思政教师可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通过改变教学模式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珊丽.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五年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科技展望,2016,12:351-353.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8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倍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应用于药剂学教学,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药剂学教学引入pBL教学法的必要性

1.1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形成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等多门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加之受教学时间、场地等限制,药剂学以往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理论讲解占了很大比重,导致学习过程单调枯燥,学生由于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就需要改革“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而pBL教学法的引入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2pBL教学模式的优势pBL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将要学习的内容与问题挂钩,使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作为引导者,任务是设计出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启发,在于“设疑”、“质疑”、“解疑”。提出的问题要来源于学科的应用;质疑是学生对问题的怀疑,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解疑即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让他们掌握知识,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2pBL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提出问题问题是pBL教学法的核心,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是运用pBL教学法的关键。问题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引导性。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教学过程中可能派生出来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讲授“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章节为例,可以“欣弗事件”为原型设计问题,先介绍“欣弗事件”的过程:欣弗为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商品名,是一种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2006年青海、广西、浙江等省区陆续出现部分患者使用某药业公司生产的该药物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泻、呕吐、过敏性休克等临床症状,导致多人死亡。由此引出问题:患者注射欣弗后,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甚至死亡?欣弗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在哪里?如何保证灭菌制剂的安全?如此设疑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2.2分析问题对精心准备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把学生引入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带着疑惑去思考。如教师围绕“欣弗事件”,给出鉴定结果:该公司生产的欣弗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私自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的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经检验,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学生就会对灭菌技术的要求引起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2.3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师可请学生代表进行回答,并组织学生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作出评论,并由此引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还以“欣弗事件”为例,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灭菌与无菌制剂直接作用于人体血液系统,生产这类制剂时灭菌与无菌技术相当重要。灭菌参数要严格限定,不能随意改动,这类制剂对无热原及澄明度要求更高。学生因此对灭菌制剂产生深刻的印象,牢记具体的灭菌方法以及技术要求。

3运用pBL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3.1应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使用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应用于药剂学教学尚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例如,pBL教学法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计划学时数会产生矛盾。因此,应结合培养目标与学生特点,采用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如教师在讲授一些重点、难点内容的时候,适当运用pBL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pBL教学模式适于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2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身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问题的“引导者”,这就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arrows等[2]认为:“理想的指导者应该既是一个学科专家,又是一个指导专家;稍差一点的指导者,即便不是一个学科专家,也至少应该擅长指导;最糟糕的指导者,莫过于虽然是一个学科专家,但却拙于指导”。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多学习引导的技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还应具有“导演”般策划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者角色的能力。只有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才能使pBL教学模式顺利、有效地引入药剂学教学。

参考文献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9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方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调查、思考、讨论”的教学观念已经得到广大教育研究学者、一线教师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环节,其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不断上升,尤以“问题”较多的历史课堂教学为代表,讨论式教学方法更是得到普遍应用,有效提升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我们也看到,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由于应用方法、策略的不够科学还没有真正发挥讨论式教学方法应有的作用,取得的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笔者欲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并探索性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问题

(一)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存在着严重误解

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中应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部分还没有真正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有诸多的误解;如:有的教师认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就是所谓的“讨论”,不管哪怕学生“鹦鹉学舌”或者“照抄照搬”念课本上的答案,或者重复教师之前讲过的答案或者回答,都被认为是“讨论”。

(二)停留在问题设计、提出上,忽视讨论组织

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引入讨论环节,并且讨论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目的是引导学生可以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是部分教师在讨论实施过程中,过于重视对问题的设计、提出,主要以“提问题”方式进行,学生迫于教师压力只是在表面上、形式上“参与”,讨论的也都是一些表层、粗浅的内容;简言之,就是学生并不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组织。

(三)教师过分追求唯一、统一的问题讨论答案

新课程标准之所以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多元观点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多元、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过程中过于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习惯于讨论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

(四)教师的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指导经验不足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应用讨论式方法开展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一些较为简单“问题”的讨论能够做到较好的组织和指导较好;但是当遇到一个较难“问题”时,如大的历史性问题,教师就会在指导学生讨论步骤、应用的讨论方法、引导学生价值观方面表现得难以把握,最终导致讨论失败,甚至中途放弃讨论活动。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问题对策

(一)教师深刻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内涵

既然称之为“讨论式教学方法”,就离不开“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要求个别学生、少数学生发表看法,或者引导学生发表某一看法,这些形式上看像是讨论,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必须是大家的共同参与,发表的看法必须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并且讨论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互动的,如小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同交流、对话。

(二)精心设计讨论问题,科学组织讨论

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的是“问题”,讨论能否成功“问题”的影响很大;要求教师设计、提出的论题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并且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社会,这样的问题论题才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找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就让学生讨论。对于讨论的组织,建议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在小组成员内部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适应指导、帮助,最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共享讨论观点,老师做总结发言。

(三)精心准备,引发学生问题多元观点

为了保证讨论的成功,需要教师、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事先查找相关问题资料,做到对问题的充分理解与认识,学生则要相对历史问题、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变成泛泛而谈。讨论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与理解学生言语表达中的新观点或者隐含的新观点,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表达新观点,并对学生表达的新观点在进行必要的值判断后给予鼓励或纠正;以及在不同小组、学生共享自己的观点后,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多元看法;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之一。

(四)丰富教师讨论式教学方法指导经验

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是保证讨论最终成功的关键,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指导经验、方法。如: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将讨论引向深入,当学生觉得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或者没有什么意义、进展时,教师要能够巧妙点拨打开“尴尬”。在指导讨论过程中,针对学生表达的不同观点、看法应尽量启发学生说出理由,不能因为观点错误就否定学生观点,或者轻易的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样做只能会“凝固”、扼杀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多元观点的形成,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针对学生观点错误的情况,教师可以先表示“怀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最终对看法、答案做出调整。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形成的正确观点,要引导学生说出理由、提供证据,不能任性的认为某一观点正确;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不同观点进行权衡、评估、比较或者争辩,目的是让学生确定价值更大的观点,明白其观点价值大的哪里,为什么自己的观点需要改进、哪里需要改进,从而形成主动认知、思考、改进的习惯。最后就是讨论过程中不免会发生观点之间的“冲突”,要让学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理解“冲突”,保证讨论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石怀周.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教师,2014,(27).

[2]李晓梅.初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法浅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4,(19).

[3]程蓓蓓.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4.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篇10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引导文(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展现),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具有明确的任务和引导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找出完成工作的方法,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教师的工作重点在开发引导文、教学准备和评价阶段。这种教学方法适应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和进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

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阅读引导文、寻找相关资料(借助引导文提供的资源)、小组讨论活动方案、确定方案实施计划、学生评估成果、教师指导总结。引导文主要由几部分组成:任务描述、引导问题、学习目标描述、学习质量监控单、工作计划(包括内容和时间)、工具与材料需求表、专业信息、辅导性说明。

引导文教学法是培养关键能力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此方法变换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使得教师能解放出精力和时间指导学生,给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学生有机会从引导文独立获取信息,经过个体思维加工,动手操作,对比书面计划和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偏差,找到解决途径和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引导文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是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车辆检修规章制度及标准化作业程序,能按照标准化作业内容和工艺流程完成车辆检修任务,按照检修计划控制使用物料更换记录,熟练掌握电气安全操作技术,具备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故障处理、救援抢险的能力,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际岗位能力的理实一体课程。

该文以“受流设备检修”学习情境中的“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为例,探讨引导文教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课程中的具体应用。由于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工有其职业岗位需求,为达到教学的综合目标,采用岗位描述型引导文,帮助学生学习特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有关劳动作业组织方面的知识。

1.1获取信息

教师提供教材、学习任务书、信息资讯书、检修工艺卡片和图片、网络课件、设备结构图、电气原理图、电气布线图、牵引控制电气设备参数及结构图,并给出碳滑靴式受流器的flash课件和检修车间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视频。

学习任务单描述任务要求和学习目标。本节学习任务:完成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维护。

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素质目标详细阐述,让学生知道要本节内容要做什么,需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的岗位要求。

信息资讯书提出“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学习情境的引导问题及相关提示。引导问题如下:(1)受流设备分类?(2)碳滑靴式受流器的作用?(3)碳滑靴式受流器的结构)。(4)碳滑靴式受流器在SFm04型电动列车的分布?(5)碳滑靴式受流器日检范围和流程。(6)碳滑靴式受流器月检范围和流程。(7)碳滑靴式受流器高度检查和调节方法?(8)碳滑靴式受流器正常接触压力是多少?(9)怎样进行接触压力检测和调整?(10)怎样进行碳滑靴式受流器清洁和润滑?(11)如何更换碳滑靴式受流器碳滑块?(12)更换完碳滑块后还要做哪些工作?(13)列车有一个受流器故障时如何处理?(14)电动列车的碳滑靴式受流器故障时牵引电动机还能运转吗,为什么?(15)电动列车集电靴故障时如何切除?故障排除后如何回位?

在相关提示中还可以附带材料明细表、工具需求表、技术说明书等资料。

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获取所需信息并针对布置下来的任务拟定工作计划。学生在完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自学、搜索有用信息、如何分析问题以及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1.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制动工作计划,填写工作计划表。表格里填写完成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维护工作的步骤流程以及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计划成形的过程,是小组集思广益、积极思考、充分讨论的过程,小组成员通过这一过程,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能达到提高。

工作计划表完成后个小组展示计划,相互评价其合理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计划进行纠错,如生产的安全性问题、检修流程的合理性问题等等。计划阶段还需要核算成本及确定工具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

1.3做出决定

学生经过团队的努力,确定计划方案。教师和学生要对所做的计划书进行讨论。首先看引导问题的回答是否合理,补充知识缺陷。其次看学生所指定的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水平,解决方案是否可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如碳滑靴连接线烧损检测流程是否合理,碳滑靴前后是否有工序遗漏,如果没有扭矩扳手该怎么办等等。

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讨论,最终做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决策。

1.4实施计划

根据拟定好的计划,学生分组开始独立完成计划的每一个环节,小组之间又有分工。有的同学进行碳滑靴检查,有的同学管理工具和材料,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进行复检。一个工具完成后,调换工作角色,再进行一次工作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岗位能力的锻炼。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给予及时指导。

由于工作任务与企业岗位工作相同,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工作热情都得以激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比传统的课堂传授更加牢固。

1.5检查

计划完成后,学生有步骤地对计划的每个环节进行检验。比如对碳滑靴式受流器检查后的质量,工序和工艺,工具材料管理情况进行检验,然后填写检修记录单。除了组内检查(自检),还要小组互相检查(互检)。然后各组拍代表介绍、展示。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但要完成文字材料组织,还要口头描述检查过程,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在知识方面,不但要运用机械基础知识,还需要运用金属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内容,加强了各学科的横向联系。

1.6评价

最后教师和学生互动式评价工作任务以对话形式进行。教师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评价结果与企业标准比较,完成自我评价。然后小组互评、打分。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工作中的优点,找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偏差,并分析产生不足和偏差的原因。教师应该在整个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扮演咨询师角色。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关注学生独立学习的全过程,不能放任学生任意学习。在学生正常学习时,不随意介入,而是将记录学生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切实掌握“会学”本领。

2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意义和功能

2.1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取得进步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生源地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技能和目标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模式使学生或感到枯燥无味、或因为内容过难而失去学习兴趣。引导文教学法通过独立自我学习和分组学习的组合、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通过学生的多岗位角色,解放教师从而使其能有更多的时间来针对学生的差异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2.2缩短学生的职业工作适应期

技术工人要解决工作中的复杂问题,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当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引导文教学法将学习环境和职业工作紧密结合,学生从技术材料中独立获取信息,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

2.3对综合能力和人格的培养

引导文教学法不仅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统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各种关键能力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3引导文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3.1引导文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3.1.1对师资要求较高

要有效实施引导文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岗位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加工,要具备企业实践的一手资料和操作规范,在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的技能训练更接近岗位实际操作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同事扮演指导者、咨询师、评价员、班组长等多种角色,督促教师必须提高综合教学能力。

3.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精心准备各类咨询信息,要确定哪些信息是必须准备好的,哪些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自己查询到的。决策过程中要注意如何与学生讨论计划决策,使用怎样的方法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缺陷的计划学生还需要什么,哪些是已经准备好的,哪些是需要再分析讨论的。实施过程中要对示范内容有所规划,哪些是重点示范的内容,怎样示范能让更多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检测反馈时采用何种方式与学生讨论,能让本次工作的经验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内化到知识结构中。

3.1.3引导问题的设计要求

引导问题是引导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岗位描述型引导文问题应设计具体职业活动,要提示难点,激发学生思考。引导问题应当解决未知问题,不是简单的是非问答题。同时要满足小组学习的可能性,并且是可以独立解决的。引导问题也需要考虑到安全、成本损耗和环境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