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十篇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十篇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1:17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1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教师

培训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it人才,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着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然而就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表现在诸多方面如教师观念落后、数量不足、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技术水平。教师培训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是当前世界各国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极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二、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

关于教师培训问题研究从70年代起国外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系列培训模式,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微格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反思性教学模式、行动研究式培训模式、富创天智培训模式等。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采用与国外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引进先进的培训模式并使之本土化,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富创天智培训模式等。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及其特点: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teachfuture.com)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对一线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课程密切结合,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成效。英特尔公司与我国合作的“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验项目,又称扩展inter模式。该模式首先对一定数量的主讲教师进行培训,再由每一位主讲教师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一线授课教师。培训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进行结对交流、动手操作、教学实践的讨论。在培训中,指导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有大量的互动交流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课程设计由十个模块,每个模块四小时的文字教材以及一张配套光盘组成。课程主要基于微软公司的office专业软件套件,包括互联网的使用、网页设计和多媒体制作等,其中主要软件有:microsoftword2000、microsoftpowerpoint2000、microsoftpublisher2000、microsoftencarta2000、internetexplorer等。

该培训模式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参与式的教学策略,为我国教师培训工作在更新观念,开发课程、高效率的利用技术促进与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技术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归纳起来大体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

1.实用性目标:目标简明、具体,操作性强。

2.模块化结构:将信息技术按相关性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个模块,利于教案设计、制作与逐步修订。

3.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习者积极参与的活动为主,培训过程贯穿了交流、研讨、电子作品创作、教案修订、电子作品评价等项活动。

4.角色扮演:在学习中时常让教师扮演中小学生的角色,以加深对课堂教学情景和学习过程的体验。

但我们认为其也有不足之处:偏重于技术、教法的培训,忽视信息时代高效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师德修养、人文、艺术等方面的培养,相关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难以预测,不具备高效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甚至是一般教师来说,将难以在数字化时代中生存;关于创新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而是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创新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教师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缺乏创新能力的教师能胜任这样的重任吗?师德修养的培养有助于教师认清自己的职业使命、职业道德,尤其是对于今天的信息技术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者、闯路人,应充分认识到道路的艰辛与曲折,同时还有一个人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信息技术在为人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人类产生了各种威胁,如电脑黑客、计算机病毒的肆虐、大量泛滥的庸俗信息、网络安全、网络信息的共享与版权等问题,都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现代人,应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有信息责任感,抵制信息污染,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和法规,规范自身的各种信息行为,主动参与理想信息社会的创建,这又给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艺术的修养应也是信息技术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当前信息技术正在从教育手段上升到教育改革的核心,并领导着教育现代化的潮流,置身于这样一个重要领域,如果只懂技术而缺乏人文、艺术修养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诱惑面前,很容易成为短视的功利主义者,这显然无法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这些方面我们认为都应在培训的范围之内而且是不可或缺内容。

三、创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新模式

(一)创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新模式的理论基础

现代课程研究领域主要是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具有理性主义的“课程开发范式”,遵从四个原则: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内容达到这些目标(教育内容)、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内容(教学策略)、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达到(教育评价),由此主导的教育领域是一种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的封闭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及有效的预测与控制。然而这种范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移”,由“课程开发范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即后现代课程观,它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进一步的发展,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这种重复是不断螺旋上升的,每一个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布鲁纳的“螺旋型课程”是回归性课程的一个典范;关联性是指课程结构内在的联系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它赋予的课程是一个具有丰富联系的开放的网络体系;严密性是指对课程内容可供选择的关联有目的选择、是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解释性依赖于我们如何完善地发展不确定性所呈现的各种选择答案。它防止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陷入任意性,因此它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由此主导的教育领域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混沌之中的有序的开放体系------这一复杂的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超越稳定性以激发内在于不稳定性之中的创造性,建筑在这个范式基础上的课程模式是非线性、非序列性的、但它是由各种交叉点予以界定,充满相关的意义网络,课程越丰富,交叉点越多,构建的联系性越多,相应意义也就越加深化。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的结构是网状的而不是线性的,在细胞水平上,大脑每一个细胞拥有109个网络联系,大约总共有1010种这样的细胞,总共有1019个系统连接。因此非线性、超文本的课程结构和学习路径是最便于学习者理解和内化,也最便于迅速检索和提取,并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这一创造性的框架对教育与课程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教学---学习框架可以脱离学习是教学的直接结果或者教与学是高级与低级的关系这一因果框架,从而转向另一种方式即教学附属于学习,学习因个体的自组织能力而占主导,相应的教学从教导性转向对话性,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原因性的,而是转变性的;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道的过程自身;学习不是为了有效地获得正确的答案,而是更多的体现为一个群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意义创造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索。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基本上是以“泰勒原理”为基础开发的课程体系,更利于教师如何教,而后现代课程观更利于学生如何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真正转变,意义是重大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力图以后现代课程观为视角,在充分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创建新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力图运用当代信息技术实现跨时空—超文本—自组织—个性化的高效学习和培训。

(二)新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体系结构

我们认为培训模式体系结构应由培训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四部分构成。具体地讲,新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动态的、开放的培训目标体系——有教师指导的、学员自主制定的、个性化的、具有反馈调节机制的培训目标模式;

由于学员的基础、层次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用整齐划一、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是行不通的,因此采用前测加个别访谈,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目标,目标是阶段性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阶段性学习评价的结果不断动态的进行自我调节目标,形成螺旋式上升的个人目标体系。目标的制定最好稍稍高于学员的当前能力水平即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与实践双重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活动综合课程、师生共创多种媒体资源库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设计;

具体的课程主要由必修课,选修课构成:

必修课:专家讲座、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多媒体与网络技能训练、数据库技术与中学校园网资源建设与管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网络文化与教师素养等。

选修课:系统科学与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视听艺术欣赏等。

课程的学习并不是像传统授课那样进行分科集中讲授,而是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怎么教”、“校校通如何建设”大的任务驱动,在这个大的任务下分层次、逐步细化为若干个更为具体的任务,如以师生共同创建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网站、学习资源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等次一级的任务驱动。学员分成若干个组(一般5-7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结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员在协作、协商中探索,在完成所设定的任务中学习,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自组织的过程。

自组织、高效能的管理体系——培训班级管理和工作业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班级管理:与传统教育的班级管理一样,主要负责班级日常的一些行政工作。

工作业务管理:效仿企业的管理体系但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培训的任务驱动,全体学员及培训教师在考察每位学员以往业绩的基础上,集中评议产生首席执行官Ceo,再由其任命技术总监、教学总监、资源总监、艺术总监等,每位总监再招聘若干名组员,以此形成学员的工作业务管理体系。此外每组都配备专职辅导教师,以便师生大量的互动与交流。

首席执行官Ceo:负责整个项目(任务)策划、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包括人员的协调与管理)等。

技术总监:监督、指导项目(任务)技术支撑组的工作的情况,包括个人主页、小组主页、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网站、学习资源库建设及对学员进行个性化的技术辅导等工作。

教学总监:监督培训教师的教学情况,根据学员的意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网站、学习资源库等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等进行把关。

资源总监:负责培训过程中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等工作。

艺术总监:负责个人主页、小组主页、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网站、学习资源库建设中人机界面的设计、对人文、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把关,对学员进行个性化的艺术修养的辅导。

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是充分发挥群体及个人能动作用的有效保障,因此在培训期间施行学员自组织的培训班级管理、工作业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是培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评价体系——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总结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为基础、充分发挥反馈调节机制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自我评价:写出个人自我评价(学习总结),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创造、收获(每一点都要有依据),最后给自己一个综合的分数;

小组评价:对每一个人的个人评价进行集体评议,尤其是评价每个人在小组学习和协同工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帮助每个成员获得更加客观、全面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的集体自我评价,找出小组整体的成绩与不足之处,最后给个人、本组一个综合的分数;同时还要对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价、打分。

班级总结评价:各小组汇报与交流学习与评价成果,包括本组主要成就与收获、小组主页,个人优秀主页,尤其是本小组在协作学习与协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然后各组投票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并平衡各组的打分成绩。在班级总结中,各组同时还要对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对改进教学提出建议,在集体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打出客观公正的分数。

教师评价:教师在学员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总结评价的基础上,相应给出学员个人、小组、班级一个分数。

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均包含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价,其目的是为学员提供学习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的、动态的调整个人的学习目标。

基于上述四部分整合形成以工作——学习——创造一体化的学习与发展模式为核心、以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管理和评价体系相互渗透的信息时代新型教师培训模式。

(三)培训组织形式:

培训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培训前的远程教学、集中短期培训(三个月较为适宜)及培训后的远程教学。

培训前的远程教学:建设培训网站、培训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建立联系、交流协商、调查问卷进行学员学习需求分析等。

集中短期培训:大体上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专家讲座、介绍整体培训内容及学员所需完成的任务为主,其目的是更新课程观与学习观,浏览课程的整体结构,建立“知识树”。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初步树立学习的目标与信念。时间为一周。

第二阶段:教育类课程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习和体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高效学习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习《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初步掌握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创建个人学习主页、小组主页。小组交流回报,创建班级主页等。时间为二周。

第三阶段:根据学员的基础和需求,深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培训。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网站、学习资源库建设为大的任务驱动,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多媒体与网络技能训练、数据库技术与中小学校园网资源建设与管理等课程。时间为四周。

第四阶段: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其它课程整合为任务驱动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网络文化与教师素养研究等工作。选修课(系统科学与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视听艺术欣赏)及学员个人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的总结交流穿插其中。时间为四周

第五阶段:到不同水平的中小学(特指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实地调研、参观、实习和课题研究、实验研究,在实践中继续深化所学内容。时间为两周。

第六阶段:学习总结交流、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拟定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材编写大纲,与学员所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远程联系与汇报。时间为一周。

培训后的远程教学:短期集中培训后培训网站继续开通以便培训教师和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继续交流与深化学习,同时鼓励学员推动本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形成以培训中心为辐射点的全国范围内的天网、地网、人网三网无逢连接的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网络体系。

四、结束语:

我们提出的全新的培训模式放弃了传统教育下的培训方法,放弃了整齐划一、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而是让学员在任务驱动下、在开放的课程体系下自组织、自管理的高效学习,在混沌之中把握秩序,在不稳定性之中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潜能,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与人合作。在此我们做出了大胆的设想和有意义的探索,但该培训模式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深化,特别是需要实践的检验以进一步修改、完善该培训模式,并期待与有关专家、同行商榷。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0.10

2.《更新培训观》桑新民部级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专题报告2001.10

3.《技术—教育—人的发展》

桑新民《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二、三期连载

4.《后现代课程观》[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

5.《基础教育如何迎接数字化生存的挑战?》桑新民《人民教育》2001年第八期

6.《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著

海南出版社,

7.《信息技术课程导论》董玉琦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8.《中小学信息教育研究文集》董玉琦选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6

9.FUtUReKiDS-cn.com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2

一、夯实阵地,搭好党支部服务平台

第一,更新教学设备,备齐功能教室。我校始终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创建“空中课堂”、开展远程交互式教学。

第二,严密部署课程,针对不足补齐短板。针对乡村学校薄弱学科,请党员教师和骨干精英远程教学。制定周翔的教学安排,联系对口学校确定上课的固定时间、地点,让课表常态化。为缓解乡村学校专职艺术老师的空缺问题,我校依托“联校网教”,与通城上坳小学、崇阳铜钟小学、咸安区金鸡山小学、通山吴田小学等结对帮扶,委派音乐、美术等体艺学科教师上“空中课堂”、下乡送教。

二、精诚团结,提升党支部服务水平

第一,技艺精湛化。重在培育德艺双馨的党员队伍,提供担当教育重任的人力资源。一方面,加强我校党员教师的政治学习,提升服务意识。另一方面,狠抓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我校党员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机制,带动乡村教师来我校研修。

第二,?n程精品化。重在优化因地制宜的课程结构,塑造辐射优质教育资源的软硬件支撑。为做好远程教育,我校党总支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处等责任部门组织校内教师进行网教教室设备使用培训、ppt制作等培训,为塑造精品课程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咸宁市实验小学联校网教教室管理制度》等,让“联校网教”主讲教室管理制度化,着力打造边远学校薄弱的艺术学科精品课程,与对口网校互通互联。

第三,筹谋精细化。重在发挥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助推其他省市优质教育资源。党旗领航,我校持续加强“联校网教”试点范围,通过以点带面,借助我校“联校网教”典型做法的示范效应,带动其他省市学校推广各校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聚焦发展,做好党支部服务工作

第一,校总支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服务活动。就2016年而言,四月份,我校总支书记杜小清同志带领部分党员,在与通山县吴田小学的“联校网教”启动仪式上,为该校全体学生赠送巴乌、学具,多位校总支委员带领各科党员教师献上优质课、与该校教师教学交流。六月份,4位校总支委员分头率领各支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传递关怀。

第二,全体党员争做先锋,致力于服务工作。综合党支部钱琴同志虽身怀六甲,却强忍孕期不适,克服车路颠簸,放弃学校对她少安排支教课程的优待,坚持开展“空中课堂”和下乡送教活动……这样无私奉献的党员绝非屈指可数,他们用各自力量感染身边教职工。我校团支部青年团员也积极开展网教和下乡送教,6月份“主题团日+”对吴田小学的10个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开展爱心活动。

第三,“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更周到地服务师生。党支部在自查整改教学业务工作时,意识到之前单纯“网教”的局限性。为此,校党总支引领学校逐步建立虚实结合的数字化校园机制,既教授学生,也让外校教师分批次来我校研修,选派党员教师到对口的学校开展教学交流。

四、发扬品牌,共建服务型党支部

围绕“两学一做”主题,党支部着重发展服务品牌,丰富党员服务内容,让边远地区共享教育资源优势。

第一,借助“互联网+”,打造服务品牌。我校的积极尝试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专家对我校的做法喜出望外,高度评价我校“依靠交互式的电脑视频镜头同步互动,给68公里外的崇阳县铜钟乡小学的学生们上课”的做法。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我校“联校网教”的典型做法得到展示,并受到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的好评。几年来,由仅凭本校力量,拓展到影响兄弟学校效仿,注重模式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月由我校党总支牵头组织开展“联校网教”课多达20节以上,党员参与支教活动频次约80%,慰问、帮扶的学生人次超过2000。

第二,发扬我校的“巴乌”等的特色教学,让教育扶贫特色化。我校党员教师杨明同志,一直致力于解决边远学校学生得不到良好艺术培育的难题,开展巴乌网络教学,钱琴、徐小伟同志和其他团员,着重带动乡村美术、音乐、体育教学,助推乡村薄弱学科发展。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2-0055-03

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是整个农村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保证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体能素质,而且可以为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等基本能力做出贡献。然而,基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教学资源紧缺、相关教育部门重视不足、硬件设施不够等一系列原因,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相对比较落后,也导致农村体育的病态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进行整改和发展。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当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缺乏相关理论研究支持,导致其发展明显滞后。可以理解,没有一定知识的传承、没有国内外学者对此的深入研究,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举步维艰;其次是包括学校、家庭在内的相关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教学重视不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但对于体育教学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投入,例如农村小学体育老师的配备远低于实际需求、农村小学经费有限,没法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如相关的体育器材等等,政府习惯于搞形式主义,而并非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学的发展,难以满足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实要求;最后是对于体育教学的创新意识不够。传统的教育观念认定体育教学只是一门无关痛痒的“副课”,将所有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语、数、外、科、品”的学习上面,没有给予体育教学以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所创新。无形之中就束缚了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二、翻转课堂教学简介

翻转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全新的教育模式来激发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习成绩。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着很多细节的不同,以教师的角度来看,传统课堂上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的角色,而翻转课堂上教师则扮演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以学生的角度来看,传统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翻转课堂上,学生则成了知识的主动研究者;以教学模式来看,传统课堂倡导课堂讲解+课后作业,而翻转课堂上主要以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形式呈现;从技术应用来看,传统课堂只是将所总结好的内容加以展示,而翻转课堂将自主学习、交流反思作为学习的核心。

翻转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前的预习和课中的探讨两个环节。1)课前的预习: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坐在教室,等待老师的教授,而是提前预习,将自己理解的地方加以巩固,将不懂的地方加以总结,做到心中有数;2)课中的探讨:在正式课堂上,学生要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向老师加以反馈,与同学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从而提出问题、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最终进行自我总结和反馈[1]。

三、网络环境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促进方向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日益普及,网络向社会生活的渗透速度明显加快。网上学校、商场、图书馆、医院、银行、等快捷服务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扩展和大量增加,办公、娱乐、购物、教育等各种活动,都可以足不出户的进行。互联网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从最初的辅工具开始逐渐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如此,人们也渐渐的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中,试图通过网络来实现教育的长足发展。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会对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容易“偏离轨道”的阶段。首先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时刻充满着好奇,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自制力较差;其次,体育学习会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容易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对于初入课堂的小学生而言,很难集中精神去学习。但一旦融入网络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例如看视频、看动作回放等方法来学习,既保证了学习的质量,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也会提升。

(2)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现在很多小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已经驾轻就熟。体育老师可以利用网络的普及,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对于乒乓球的教学,乒乓球是一个很考验反应能力的运动,它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其中,除此之外,相应的动作训练也必不可少,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由老师来授,而且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动作都达到标准,这就会产生很大的学习阻碍。学生就可以自主去看一些有关乒乓球学习的视频,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然后带着问题学习。除此之外,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多互相讨论,为学生开辟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2]。

(3)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学习体育运动的核心技术要领。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讲和做,学生主要负责听,学生自己真正练习的时间很少。而体育运动恰恰需要的是反复的练习。再加上教师对于一些复杂的有难度的动作,也很难准确地做出来。小学生理解力和记忆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快速掌握要领。而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它可慢镜头观看,声形并茂的动画与视频,将技术动作肢解后的图片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会给小学生一股巨大的视觉冲击,从而有目标的学习,掌握相关运动的技术要领。

(4)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巩固体育运动的核心技术要领。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一定的技术讲解必不可少之外,还需要课外进行不断的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3]。传统的教师教授,练习的时候,没有过多时间去一一纠正每个人不规范的动作,可是等到学生熟练之后,已经养成了习惯,这种不规范又很难再去改变。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不断重复地播放,教师也能将教学中心放在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必要辅导和纠正上。就拿跳远这个体育项目来说,跳远的运动员对起跳点、助跑路线动作要求较高。学生很难掌握,而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示范动作可以根据个人适应放慢,可以让学生慢慢体会动作中的奥妙,同时给学生讲解跳远时对起跳点如何掌握。当学生对一系列动作有了自己的认知以后,可以让他们跟着多媒体做,反复修正,直到动作标准为止。通过进行重点纠正,可以让学生学起来就更有针对性,课堂效果十分明显。

(5)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规范体育运动的技术要领。在体育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自我满足感,以为自己所做的已经达到了标准,这样就容易使学生走进误区。但借助多媒体,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助修正自己的动作,与同学之间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

(6)借助信息技术,传承体育文化、培养体育精神。传统的体育课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动作技巧,忽视了学生文化、精神层面的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传播体育文化,感知体育精神,更为具体、生动、形象的阐明体育的真正内涵。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相应的国际性的比赛,相应的体育文化纪录片等等,引导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意识,努力奋斗,朝着梦想不断前进等等。

四、网络环境下如何实施农村小学体育课翻转课堂的教学

(1)以当前的网络环境为契机,丰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的更新和快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都愈加青睐,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已经充斥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先进。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来宣传和推广,以期获得更多人对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关注,或者吸引更多的投资,以此来为农村小学配置更多的硬件设施,大幅度地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如相关的体育器材和基础设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宣传相关政府政策,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体育教学者来到农村,帮助和扶持农村小学体育的教学工作,并且定期对现有的体育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更新自主体育理论知识以及促进新的教育理念的生成,为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2)相应的教育部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用国家的政策制度来保证小学的体育教学

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提升教育也需要解放思想。这是推广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要想发展和创新,必须要有一整套政策制度来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保证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根本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发展和学习。因此,对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政府提出和实施相关的政策来保证是十分必要的。

(3)充分利用网络,实施翻转课堂的学习

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包括摄像机、电脑、在线视频、网络书籍、在线网站、QQ、论坛等各种资源来帮助自己学习。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之处就在于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学生要课前预习,学会总结,课堂上与老师相互交流。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相应的课堂ppt,交给学生课下学习,学生通过老师制作的、网络上专业人士的或是有关的理论知识来提前了解和自主学习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总结,在上课之前,可以与老师同学把相关问题放在QQ群或是论坛里进行讨论,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解决,这样既没有浪费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的优势,也帮助学生颠覆了传统教育的教师一味教、学生只管学的错误的观念,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即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使学校、家庭、政府三位一体,帮助解决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止步不前的困境

学校、家庭、政府都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政府政策的支持、学校教育的关注、家庭学习的鼓励,都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将农村小学的体育课走出课堂、不局限于课堂、真正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4]。

(5)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环境优势,加大翻转课堂所需的科研投入,为农村小学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看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是需要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投入的,而且这一过程永无止境。比如说,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都以网络为主,网上看视频、网上看课件、网上进行交流、网上进行问题的解决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一定的科研投入,我们可以利用当前的网络环境,广泛招揽人才,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6)注重网上教学评价机制的推进

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对老师和学生都进行中肯的评价。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创建一个教学评价(包括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建议、学习心得)的平台,老师可以在上面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老师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互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活动参与、团队意识以及情感表现等多方面展示出来,以此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处于网络环境下的农村小学体育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丰富的网络资源一定要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网络、录像机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大胆创新;而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丰富的资源、教师与学生合理的分工再加上“翻转课堂”所带来的创新模式,相信在做到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更能传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明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特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4(05).

[2]钟红玉.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整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3]腾飞,闻又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2(04).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4

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文化建设个性化

我校创立于1912年,近百年的历史使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对本校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抓住“理念、精神、价值观”这个核心,努力打造更具特色的学校文化。

1.理念:追求和美教育,奠基幸福人生

教育是美好的事业,教师是让人幸福的职业,我们给教师的发展加油,为学生的进步喝彩!让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老师和学生享受和传承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成果,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乐,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四季如春的花园,文明有序的书园,健康成长的乐园”建设为载体,丰满“强身健体、明礼诚信、乐学创新”的办学内涵,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把我校建设成为观念新、队伍优、环境美、特色明、质量高的现代化学校,使之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航站,教师幸福人生的绿洲。

2.精神:以人为本、求实创新

河小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已的学校精神:即“诚实、守信、宽容大度”的仁爱精神;“团结、互助,协同发展”的合作精神;“自立、自强,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面对新的时代,我们融入“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等元素,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构成我校“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

3.价值观:笃学诚信、规范有序

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我们坚持“爱岗敬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规范有序”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做到忠于职守,学生做到热爱学习,为人讲究诚信友爱,处事力求公正有序。

数字与人文的融合:素质教育数字化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数字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地整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形成我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这便是我们在特色学校创建进程中的一种探索。在理清、认同、践行我校和美文化建设与数字化建设相互促进的基础上,需抓住有效整合做文章,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数字化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教导处和少先队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班会课、中队活动、家长会等常规德育工作信息通报。学校利用“校信通”平台,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家长、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信息互动与交流。班级建立“班级博客”展示班级及班内师生成长的足迹。

途径一:小伙伴电视台。学校采用“两网合一”的技术,省去了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将小伙伴电视台视频传输放到网上,既可用广播的形式传输电视节目,又可用点播的方式收看不同的节目,且观看班级不受限制,因而为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了物质基础。电视台除在教学过程中为教育、教学服务外,还设置了很多课外栏目,定期向学生介绍科普知识的科技博览,校园即时新闻报道,新闻追踪、学生点歌台,还有各类学术、时事讲座等等。这些栏目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又促进了学生的各类素质的发展。电视台每个栏目由小导演、小主持人、小编辑、小记者、小制作人、小摄影师等人策划,用童眼去观察,用童心去描绘,用童音去影响同伴,电视台成了红领巾们施展才华的一方乐土。

途径二:新荷校报。《新荷》校报每学期编辑四期,发行量较大,通过充满童趣的“稿件录用卡”让小作者得到习作发表的成功体验,从校报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批批小通讯员,小编辑们正茁壮成长。新荷校报采用动态网页形式,均实现网上投稿和网上管理。

途径三:新荷文学社。新荷文学社有自己的主页,也实现网上投稿和网上管理,组织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同的读书任务,指导督促学生记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使“读书工程”在学校全面铺开。新荷文学社有几十篇文章在各类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

2.数字化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数字化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途径一:电子备课――开放式的资源。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电子备课应运而生,它使教师从繁琐的手写式备课中解脱出来,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我校信息教育骨干教师徐金南老师自主开发了电子备课的整套软件,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如教学区、办公室、家里等)和不同的时间随时登陆校园网进行电子备课,上传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学校网站上已有教师自主开发制作的课件1300多个。

途径二:课堂教学――探究式的实践。为强化我校教师教学基本功,领悟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每个学期,我校都开展“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35周岁以下的教师根据提前两天通知的指定教材、指定年级,进行独立备课、独立制作课件,然后根据抽签的顺序进行上课。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评课老师在以前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特别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恰到好处。

途径三:网络评课――诊断式的研讨。无拘无束的网络评课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来,我们欣喜地在教学论坛上看到“拔根式”的多种声音的评课。每一节课都有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上课者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语言、课堂板书、教学应变能力、师生互动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公开评议,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优点、特色,也会客观地提出批评与建议。这一切都会促进教师们自觉地在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

途径四:教师博客――碰撞式的对话。鼓励教师撰写教育博客。目前,我校已经有十多位骨干教师在江阴教育上申请博客,并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使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教育博客作为我校优秀教师的成长平台,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加强与他校教师的联系与交流,与他人共享,形成学习型组织。

途径五:课题研究――导向式的探究。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的调查和研究》的子课题《网络文化对苏南农村小学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调查与研究课题方案》。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在计算机网络活动中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抓住教育的重点,开展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2、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计算机网络活动,探索网络环境中农村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形成的新途径。通过研究,从理论上探索网络文化与江阴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为农村小学生应对计算机网络活动挑战提供有效调控策略。进一步培养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兴趣和积极性,锻炼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养,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学校还申报并立项了两个“十一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网络课堂教学研究》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深切感受到课题研究要扎根于课堂教学之中,为教学服务,扎实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要培养一批课题研究型教师,教学要在研究中优化,质量要在研究中提高。

3.数字化与学校常规管理的整合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融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随着当代信息科技的进步和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也在经历着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力的教学模式变革。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十分普遍和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普及进程中的热点话题,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将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毫无例外地也会对高校小语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小语种课程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广西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对小语种人才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以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为技术手段,首先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以点带面促进东盟非通用小语种各专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而促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失为一条新路。

《泰语视听说》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开设在普通高校的泰语专业的高年级。顾名思义,可知该课程是让学生通过“视”(即看)、“听”的不断训练,以达到学生能“说”和“译”之目的。故教学内容本身来自影音媒体,多为电视台和网络的节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看懂听懂节目内容,掌握重要知识点,能运用泰、汉双语复述、归纳大意。该课程注重学生的听、译能力,以及泰、汉双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其前续课程为泰语听力、泰语口语,该课程在泰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核心地位的作用。

基于该课程的视听属性,与多媒体技术有着紧密的关联,授课教师有着很好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但又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所以该课程非常适合成为信息技术与小语种类课程开展深入融合研究与实践的切入点。

通过本文,笔者将总结自己在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中的经验,为今后小语种学科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构建信息技术教师和泰语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团队

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的融合建设涉及泰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科交叉、信息技术应用等诸多问题,若单纯依靠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对薄弱的泰语专业教师,或单纯依靠缺乏泰语基础的计算机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来开展课程融合建设,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组建既各司其职、互相依存、又紧密配合、通力合作的强有力的双向教学团队,方能达到目标。

团队通过集体听课、集体研讨、集体理论学习、专家咨询访谈等形式进行集体研究,共同探讨《泰语视听说》课程目前的授课模式的利弊,寻找课程信息化建设切入点和实现途径。团队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师组和泰语专业教师组的分工和职责:

信息技术教师组主要负责根据泰语专业教师提出的需求,依据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完成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实现。具体来说,就是与泰语教师探讨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即在课程网站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设计授课所用多媒体课件的问题,素材统一制作的技术问题等。

泰语专业教师组主要负责整理课程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收集课程所需的影音、课件、文本等资料,并对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料加以分析,研究课程授课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结出课程中哪些部分适合课堂讲授,哪些部分适合网络学习,哪些部分需要什么技术或媒体去展现等问题。

总体而言,信息技术教师组完成课程多媒体素材整理制作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泰语专业教师组完成传统课程模式分析和优化课程设计的工作,我们研讨得到的实现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融合的技术路线图和流程如下图:

三、课程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情境的构建

课程网站的建设和课堂授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深入融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我们深入总结了《泰语视听说》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网络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两者相互关联、紧密相扣的理念。具体做法是:泰语专业教师组提出,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中的“看”“听”设计到课程网站中,将“说”和“译”在课堂上由教师多媒体课件指导完成的想法。信息技术教师组按照泰语专业教师的需求,依据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和网络学习的客观认知规律,提出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主题单元,并进一步将原有的授课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细分和碎片化设计,这样便于学生针对某个细小的知识点进行网上自学。

经过讨论,我们将课程知识以“主题单元―总课―微课”逐级缩小范围的细分方式进行划分。微课是网上课堂中最小的教学单元,每个微课仅阐述一至两个知识点,几个相关的生词或短语的内容。微课中包含“引―讲―看―听―练”五个环节,“引”是在页面上罗列微课中所要学习的生词和短语或者相关的句型;“讲”是指录制教师授课视频微课,时长约10分钟;“看”是指看视频素材片段,每个微课的视频片段均截取自总课中完整影视素材的重要内容片段;“听”是指听视频片段中泰语的讲解、对话、发音等;“练”是指看完教师授课视频微课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并观看视频素材片段后,根据视频素材片段中的内容,完成微课网上小测验,检验自学效果。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微课完成课程教师要求的“看”和“听”环节,还可以通过做网上小测验,初步检验知识点学习的效果。总课包含完整的影音素材和网上测试题,但没有教师授课视频微课。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听懂看懂,能表达,会翻译,所以,“说”和“译”还需课堂面授,教师指点方可。若干个主题内容相近的总课的集合即为主题单元,通过多个总课的学习,能够训练学生和主题单元相关领域的听说技能和会话与翻译技能。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得到构建《泰语视听说》课程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情境课程体系结构图如下:

四、整合各种媒体,构建移动学习平台

语言学习贵在多看多听多说,重在日常应用。单靠教师课堂面授和网上学习,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终端设备,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认可生活方式。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课程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已经是大势所趋。

信息技术教师组在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开发了手机课程站点,方便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学习课程。建设手机学习站点的关键在于多种媒体的重新整合,将课程多媒体资源重新整合、细分、归类,制作成适合移动终端和3G网络浏览的格式。为了既适应传统互联网浏览,又适应3G网络浏览,我们不单将课程知识进行了微课化设计,还将每个教学视频微课、视频素材、图片素材进行了统一处理。由于受到目前3G网络流量的限制,我们在保证视频清晰度的前提下,将视频素材的大小限定在20m以下,图片素材限定在500K以下,所有网上在线测试题都使用Flash格式制作,很好地保证了手机在3G网络环境下浏览课程资源。学生也可以在学校内利用无线校园网将课程资源下载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进行离线学习。

课程媒体资源的再整合和手机课程网站的建立,提供了“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特点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的自主选择学习。

五、实践研究结论

通过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深入融合的实践探索,我们达到了以下几个目标:

1.建立了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自学―手机移动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环境下的全新《泰语视听说》课程体系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

2.提高了泰语专业教学团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研发能力。

3.泰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学生问卷、外教问卷、同行问卷等形式,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深入融合应用于教学都得到了各界的认可。泰语专业学生在迎接泰国留学生、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中,语言交际能力明显提高。

4.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将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融入计算机类课程中,通过计算机专业师生互相研讨和合作开发,完成了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资源的整合与处理、手机网站开发等多个项目,极大的激发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09(9):7-16.

[2]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05-30.

[3]李克东.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4]罗奕原.网络多媒体课件与泰国概况课教学初探.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1):212-214.

[5]章木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探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78-81.

[6]党雪妮.广西沿海泰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模式探析.钦州学院学报,2011.8(4):9-13.

[7]胡博巍.建立《综合泰国语》课程网络教学中心的研究与实践.现代阅读,2012(5):40-42.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6

我校自五十年代初创办,一九五八年正式被江阴县命名云亭中学以来,一直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校占地一直没有多大的扩展,至今仅有二万八千多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也不大,仅有一万六千多平方米,且各幢建筑都较陈旧,缺少现代化的气息,在这种办学条件普通、硬件不过“硬”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要使学校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只能在软件上做文章,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做文章,在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上做文章。为此,我们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提升办学质量的突破口,提出了“校园数字化、教学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目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先后通过了“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无锡市实验教学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着眼于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于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挖掘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既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应用,做到“硬、软件”两手抓,“配、管、用”一体化。下面从两个方面就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一个汇报:

一、以“硬、软件”达标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一)注重投入,确保物质基础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为基础和条件的。版权所有硬件重“硬”,是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保证,而经费和投入则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多方面筹措技术经费、不断改善物质条件、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相当困难、政府财政投入薄弱不足的特殊情况下,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经费,积极谋求厂矿企业、社会力量以及个人捐资,确保教育技术经费能满足教育技术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们通过社会捐助一点、镇政府补助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等几个一点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目前已经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现有两个多媒体阶梯教室;四个标准化的网络教室,每个网络教室配备54台电脑,保证学生上课人手一机;网络接点布及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目前所有教室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屏幕、音响、数字处理视频展示台等全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彻底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三机一幕”,可以说,在传统课堂中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物质基础我校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安装了“国之源”教学资源库,应用了“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每年更新添置各种教学支撑软件,如“阳光校园”视频资源、“英语口语练习与评测”系统、“数字物理”实验、“出卷王”电子试题库、数字图书馆等等,走添购资源库软件与自我积累相结合的道路,使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断充实、丰富。近两年我校又通过学校补助三分之一、个人出资三分之二的形式,已经帮助120多位教师购买了笔记本,到今年年底,将帮助所有任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到位。这样,借助电子办公平台,教师进行网络备课、共享网络资源的物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二)注重培训,确保师生素养到位。

硬件投入到位以后,还需要建立起一支能胜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师队伍。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技能较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我们分别选送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无锡市电教馆、江阴市电教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还安排他们到我市重点中学听课学习,邀请市电教中心专家来校当面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以及网络维护技术。与此同时,我校重视加强了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无锡市统一组织的三个模块培训考试和校内的深化培训,抓好了全校专任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另一方面,我校认真组织上好初、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并办好节假日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暑假网上读书活动、绿色网吧活动等,全面提高初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注重规范,确保机制管理到位。

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达标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章可循。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机房(多媒体教室)管理职责》、《机房(多媒体教室)操作规程》、《机房(多媒体教室)安全工作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维护保养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上机操作登记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管理条例》、《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考核细则》。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1)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学校领导、专职人员、普通教师联合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规划设计学校近3—5年的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2)学校教育技术室由校长室、教务处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制订教育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负责电教设备教材的管理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3)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务处直接领导和教育技术室的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三是加强检查考核,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项规章制度,由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息技术老师教学的备课、上课、辅导进行检查评估。对机房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由此确保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二、以“课程整合”研究为抓手,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配”好、“管”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也就是说,要通过研究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优化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02年10月,我校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组,同时,《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批准为子课题。2003年11月,本课题又被无锡市电教馆批准为无锡市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规划课题。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一轮教改背景下,学校尤其重视“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有效载体。近三年来,课题组紧紧围绕“加强师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按计划、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课研讨,选编教学设计集”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活动,<?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全体老师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创新设计、大胆尝试,不断对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的创新课型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课堂教学依托网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得以重组,教育时空得以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实验班级师生信息素养也得到较大提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制度,凸现管理功能1、课题分级网络管理为强化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施,学校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学科组教师"科研组织网络。处于组织网络最高层面的校长,是课题组组长,也是课题实施的决策者和带头人。教科室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具体管理职能,一名教科室主任专门负责本课题实施。学科组教师专题实践探索。这样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地运行。为加强课题科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研究学校成立三大课题工作组织,即课题研究专家顾问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协调小组和课题研究学科专题攻关小组。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组织学科课题科研实践小组,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学校领导小组协调下科研攻关。确立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体到整体、有分工有协作、有思想有操作的科研工作机制

2、课题过程管理(1)合作研讨制度:同一学科建立学科实验小组,协作进行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老师每月一次集中,交流研究心得与问题,相互帮助提高。(2)集中会课制度: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一次集中开课,展示各自创新课型,互相评点促进。(3)检查调研制度:教科室每学期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一次检查调研,检查内容包括课题进展情况,阶段成果与研究调整,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等等。(4)专家指导制度:多次请无锡电教馆、江阴电教中心、江阴教研室专家到校听课,请他们就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技术问题以及学科整合的实践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整合设计,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5)培训提高制度: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相关经验介绍,二是给骨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高科研基础能力。课题组成员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周边市县学校的一些课程整合研讨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6)表彰激励制度: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科研成果的评比活动,并对其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7

作为高中的政治老师,要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高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一:政治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外,更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增强教育效果。同时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迎接新形势的挑战。本人就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非常重视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近几年来,并写学习体会。认真学习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提高自己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学习等,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其次,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接受县教研室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通过观摩,听课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长足的进步。同时,积极听教研组教师公开课,并且根据学校要求,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和方法,学习现代教学手段和方式,完善了自身的缺陷。

第三、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有明确的教学计划。

为使各项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按步骤进行,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到计划在先,活动在后。每学期开始,在备课组讨论基础上制定出教学计划,然后再由教研组根据县校的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计划的实施,不让计划留于形式。

(2)能够坚持组内定期集中备课,并认真备好自己的每堂课。

坚持组内定期集中备课制度,一起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备课过程中,我坚持三个“联系”,即联系时政、联系热点、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做到既备教材又备人。十分注重资料的积累,把报刊杂志上有用的信息以剪报形式收集起来,作为备课资料。平时,又注意了解学liu_ue86.com生思想动态,走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备课能紧密联系实际,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并重视每次课后写好教后感,总结每次课的得失。

(3)更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导学式教学模式,通过抓课前预习、讨论交流、启发指导、巩固训练四个阶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还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进了教学效果。

(4)严格规范按照备课组来进行命题和阅卷。

考试、测验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情况进行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信息反馈和改进、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命题组卷应十分严格,保证命题的客观与公正。为此,每次命题组卷做到交叉,任课教师确定考试提纲,命题教师独立命题,做到命题所覆盖的知识面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明确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严格控制难易度,使平均分较为合理。阅卷过程实行流水作业,统一批改,然后做好试题讲评分析。

(5)作业精心设计并做到适量。

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根据内容精心设计题目,以达到进一步对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同时尽量控制题量,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并作好讲评,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作业问题。

由于重视了教学过程的研究,找到适宜的教育策略,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政治成绩也有了提高,实现德育和学习成绩双丰收。

高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二:转眼2016年已经结束了,回首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感觉有得有失,但更多的是对新一年的期待。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自觉学习党的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育教学方面,上半年先是承担了高二4班、8班、10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所带班级100%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下半年,我担任高一2班、4班和高三4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按照教学五认真的要求抓好教学每个环节。通过备课组活动、学科组活动、外出听课的机会,加强学习,取长补短。作为高三政治备课组长,积极组织备课组活动,有序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通过学、研、考促进备课组的和谐发展。2016年,在__市属学校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市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16年被聘为__市学校管理中心高中政治学科研究基地指导中心组成员,主要负责基地网站建设、学科资源分享和课题申报研究工作。在基地组织的高三政治教师暑期培训中作《高三政治学科有关重点和难点的复习建议》主题讲座,受到广泛好评。加入__市学校管理中心张伟婧、周晓岚中学文科名师工作室。

在教科研方面,加强对新课程通识和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集体备课、外出学习和自学等多种形式不断开拓自己的理论视野,加强课堂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方面,作为主持人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课题《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建设研究》。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的省级课题《学校“原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普通高中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的校本研究》分别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期立项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强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撰写的《生态伦理道德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四种方法》、《立足民族认同增强国际理解》等15篇教学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现代中小学教育》等省级以上期刊。论

文《学习时代楷模弘扬英雄精神》获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转变教学策略提高探究实效》获__市评比一等奖。

在网站建设方面,思想者园地网站目前已经拥有各类教学资源160000余条,资源点击突破4500万人次,在中学政治学科资源网站中名列前茅。2016年4月10日,《__日报》头版以《献智教育信息化网站全国称冠》刊发了思想者园地网站建设成绩的的新闻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10多家网络媒体纷纷转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2016年4月,在校学术委员会换届中当选为秘书长,参与组织了“原道讲坛”、暑期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青年教师座谈会、骨干教师考核、校本培训计划制定等具体工作。做好学术委员会相关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申报成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期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的校本研究》,力图通过加强学术委员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咨询、学术研究、学术指导、学术评估、学术交流方面的作用,为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学术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建设研究型高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扎实的学术基础。

2016年,我还获得了__市教育局首批“勤远教师奖”。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新的一年中,我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实践研究,争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高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三: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年级7个班的政治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根据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高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高一政治教学心得3篇

2.高中政治实习老师总结3篇

3.高二政治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4.高一上学期政治工作总结

5.2016教学工作总结

政治课教师

6.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心得体会5篇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8

关键词:网络教育课程开发应用

21世纪,充满着技术的神奇与活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带给人们的是“快乐学习”,是便捷和十分的个性化,是最佳效果。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促进了国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改善了教育的环境和手段。其效果绝非以往的常规教育。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完善。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将迎来灿烂的明天,甚至可以彻底改变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是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个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工具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育的构成

网络教育是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它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学习导航及工具: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5)开放的教学环境: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2、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1)个性化: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

(2)协作化:要发挥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

(3)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进步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动态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为此,在设计网络教育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5)共享性: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第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阶段,包括构架、分析和设计;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第四阶段为阶段。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都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它们的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设计过程、实际操作步骤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不同而已。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优劣。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一种介于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网络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或学习效果。我们理想的设计是重视学习目标实现、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

(2)课程开发

网络课程的开发阶段实质上是运用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将设计蓝图变为网络上虚拟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过程。它包括媒体的采集、信息资源的收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

开发网络课程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web开发工具(包括各种网页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及脚本语言),这种开发因为涉及到编程和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专业人员支持。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它一个简单易用的网络课程开发软件,可以为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

(3)课程评价

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而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或上网后,根据试验原型的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之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判断。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9

本学年我校以遵循教育局"抓质量,保安全,强素质,树形象"的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市教科所和学校工作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研与管理工作为基础,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生长点,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用“学校教育网、实验小学教科研博客”做园地,用课题研究作指引,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和优质高效的评价体系,以研究促改革,为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促使教育科研走向过程、走向实践、走向问题、走向合作,全面深化教育科研工作。

二、总体思路

20xx年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完善实验小学网站、实验小学教科研博客、小课题博客的管理与运行;充分发挥教科室、小课题主持人的管理与指导职能;做好小课题研究、校刊《实验小学教科研》的编印、规划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成绩的教科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科研专项工作制度

充分调动课题主持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专兼职研究员的引领、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科室、小课题主持人的管理、督导职能,以点带面,推动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实施程序》、《实验小学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

严格执行《理论学习制度》、《单元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制度》、《教科研检查指导目标考核制度》。按照市教科所下发的《关于完善和规范教育科研专项档案的通知》要求,对档案管理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做出具体规定,明确专人管理,组织专项检查,切实规范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完善并实施学校课题研究奖励办法,以保护广大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和积极性。

完善如下的教科研管理网络:“高效课堂研究中心──教科室──学科组──教师”与“高效课堂研究中心──教导处──年级组──教师”两线并行的四级教研、科研工作管理网络,使我校拥有一支能领导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科研、从事教育科研的队伍。

完善和落实教科研工作量化评估细则。首先,加大课题研究和发表、获奖论文的奖励力度;

其次,围绕“高效课堂”这个主题,本学年举行一次校级优质课评选、优质教学设计评比、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一次论文评选,促使教师不断加强教育科研的研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学年度评选出一批教科研先进个人、先进课题组,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

2、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以课改为龙头,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和优质高效的评价体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以教师培训为保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学校教科研质量再上个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1)督促教师开展业务学习。

本学年的教师业务学习要围绕课题研究这个中心:课题组的成员,要履行课题组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知道采用哪些研究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对研究成果运用何种方式展示出来等等;本学年要重点抓好几次比较大的教科研学习活动,通过听讲座、谈心得、写感受等形式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要求每位教师学年初制订个人业务学习计划、读书计划,鼓励教师写摘录卡、随笔,并纳入学年教科研考核之中,调动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本学年我们将继续组织实验小学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定期举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单元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让优质的教学课型带路。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全组的智慧,体现课题的思想,促进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成长。

3、大力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广优秀研究成果

认真指导好学校山东省和德州市级课题,特别是禹城市级小课题的研究工作,促进各课题组博客良好运行,及时积累研究资料和研究心得。召开课题研讨专题会议,交流研究经验,做好中期总结,明确深化方向,确保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往前推进。

继续做好20xx年到期课题的结题鉴定申报工作,在课题研究理论、中期研究检查、结题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指导,及时总结、提升本校典型教育科研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和先进教改经验。

以课题研究博客为依托,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化、过程化、网络化管理,丰厚教师教科研理论底蕴,深化学校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发挥“科研先导”作用,为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1)指导选题。要求课题主持人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观念,小课题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研究,为学校发展决策服务,为教师个人成长何提升学校品味服务。

(2)强化引领。加强培训和指导,坚持专家引领相结合,对课题方案设计、课题研究理论、中期研究检查、结题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指导。

(3)优化服务。一是课题研究知识的指导服务。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向教师传授课题研究知识二是指导教师利用课题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对课题研究人员参与网络互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努力营造网上课题研究氛围。三是周密策划主题研究活动,召开“课题研究主持人培训班”,组织研究人员到其它省、市进行实地学习考察,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4、探索校本课题研究

校本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无论在整体设计上,还是具体实施上,都比一般的校本研究要规范和有效得多。在这方面,本学期我校要做一些探索,他们把课堂改革当做课题来做,既有学校的整体目标(总课题),又有中目标和小目标(把总课题分解为子课题,再分解为小课题),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建设。

5、做好禹城市教科所和学校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四、具体安排

1、1月

总结上学年工作,制定新学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责任意识、明确研究方向、提高科研能力、创建优秀经验。

2、2月

召开各级课题主持人、研究成员会议,通报20xx年课题研究的情况、课题研究博客运行情况。明确各级课题研究的进程、状态,制定各级课题研究的时间表。

3、3月

编辑印发《实验小学教科研》20xx年第1期。召开“课题主持人座谈研讨会”,总结交流新鲜经验。编印《小课题研究资料汇编(1)》;组织每人一节优质课

4、4月

组织每人一节优质课,教学设计评比,开展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

5、5月

完善《实验小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小课题研究工作。争创“禹城市教育科研重点研究基地。”

6、6月

自查“德州市教育科研xx规划20xx年课题”过程资料积累情况。修订完善各项教育科研专项制度。编辑印发《实验小学教科研》20xx年第2期。

7、7月

召开校本课题研究培训会议,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建设。迎接教育科研工作学年检查。

8、8月

和教导处一起,做好禹城市名教师和禹城百名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对已到期的小课题组织结题鉴定。

9、9月

评选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各做好新一轮小课题立项申报工作。编辑印发《实验小学教科研》20xx年第3期。

10、10月

召开新一轮小课题研究开题及培训会。总结和推广我校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迎接教育科研档案专项检查活动。

11、11月

开展优秀小课题评选,教育科研工作先进级部、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小学体育网课教学总结篇10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学校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师生(家校互动)、信息化的校园文化”四维一体小学信息化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教育模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信息和通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目前我国小学校园网已经普遍建立,如何使这些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科技最大限度的融入到小学教育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性,更新广大师生的学习观念与教学模式,培养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高效学习的方法与能力。

然而,在当前小学中,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只是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信息意识、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层面较为忽视,甚至也较忽视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培养。这样并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教师还只是停留在用电脑做做课件、浏览网页、搜索下载资料的阶段。这样只不过是由过去的黑板、粉笔、挂图、教鞭变成了现在的电脑、投影等高新技术设备,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入校园就达不到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目的。

因此,我们认为信息化小学教育模式的建立应以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有利于学校建设为前提,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信息化小学教育模式的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作为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信息化小学教育模式的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信息技术水平更新速度快,而学校的办学要求不断变化等事实,学校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应当走“分步实施,重点建设,同步发展”的路子。第一阶段,许多学校都实现了“多机一幕进课堂”,即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幻灯机和投影屏幕等设施设备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时师生们真正感受到的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已悄悄发生了变化。但这只是一个现代化教学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一些学校开始进行所谓“教学系统”工程的建设,如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双向控制教学系统、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平台、电子音像阅览室等。在此阶段,教师技能培训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要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全新学校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的需要和热情,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在这场变革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信息化大教育时代浪潮的到来。可以说,这阶段是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和应用的基础阶段。第三阶段,信息化网络建设已作为现代化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要标志。该阶段也应当走“分步推进”的发展道路。首先,学校局部实现计算机联网,重点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学生接受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学习的种种训练,学校办公逐步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教学素材资库建设同步规划进行。其次,学校与internet全面接入联通,网络资源和网络化学习将对学校传统教学形成巨大的冲击。为此,学校应有重点地开展“立足本校实际,着眼未来发展”的重大教育项目研究,用于指导今后学校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工作,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培训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再次,学校计算机网络逐步联通到教师家庭、每间教室、学生宿舍等地方,全面实施集教学、管理、生活、文化、资讯等于一体的数字化学校工程,远程教育将不断尝试并运用于实践,这是一个全面普及和提高的过程。在此阶段,师生们将更加依赖于信息化服务,教学多边互动、影视化、数字化的学习和生活将成为现实。

2、师资培训

在信息化进程中,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关键。我们应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再辅之以政策奖励,激励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达到以下技能:

(1)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和维护;

(2)从互联网下载资料;

(3)引用网页上的图片、文字资料;

(4)信息加工、整理的能力;

(5)基本写作技能;

(6)从网络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7)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技能将成为现代教师的最重要的技能。

3、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学习和关注自身发展,这是一项相当迫切的教育任务。目前,学校的三至五年级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学生系统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电脑绘图、网页搜索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等内容,学生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创造新信息等能力的培养则成为根本的教学任务。我们也要求教师、学生每人都要有一个电子邮箱,并在校园网上公布了教师邮箱,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网上交流。每学年我们都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算机课外活动,先后组织过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程序设计比赛、班级网页设计比赛、电脑作品设计比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举办科技讲座、聘请专家教授前来我校讲学等,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此外,每天下午活动课、星期六、星期日、寒暑假,学校电脑室、音像阅览室都向学生免费开放,让学生利用网络更多地接触广阔的世界,获得更加宽阔的知识基础,并培养学生更加开阔的学习观和世界观。

二、信息化小学教育模式的构建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进入社会领域并产生了新的飞跃,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了新的冲击。学生必须学习信息技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把“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培养学生”教育思想作为依据,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手段,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工具,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和无限创意的学习场所,培养学生具有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我们构建“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家校)互动、校园文化”四维一体的小学信息化教育模式。

维度Ⅰ信息化的教学管理

计算机校园网络为学校管理、行政办公、校内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全面有力的技术技术支持和保障。实现学校的德育、教学、人事、财务、教务、校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其关键在于要有规范化、标准化和符合校园实际情况度身定作的适合于网上交流的校园网络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进行学校办公管理、教学管理、研究、交流和应用。学校各办大公室、科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处理诸如教务管理中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包括新生注册、学生基本信息、每学期评估记录、学习成绩、升级调班、退学转学、毕业去向等)、行政管理(公文收发、教师档案、综合档案管理、学校大事记、校务日记等)、图书管理、体卫管理、财务管理等,旧的工作方式都是由各班级教师在纸上填写好后汇总上交,最后由统一输入到电脑中去,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网页为平台,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由各班教师在自己的工作电脑上启动数据库终端自行输入本班或本人数据,最后交由服务器端汇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工作的重复性,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维度Ⅱ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随着网络化教学环境建设的逐步形成,教学管理手段将逐步自动化、规范化,教学资源呈现形式多样化,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则意味着教育资源逐步全球化,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过程模式也正在不断更新和变革,学校教育则将更加强调学习个体参与、学习自主性、合作协同性、模式多样性等特点。近年来,提出了“科研兴教,网络助学”的战略思想,开展了“中学计算机分层导学的实验与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元化学习模式构建实验”等多项教研,进行了基于网络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构建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交互式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远程教学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等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学科整合学习模式”、“基于专题学习式的课堂实施”、“基于自主探究式的课堂实施”“基于问题解决式的课堂实施”、“基于小组协作式的课堂实施”等的构建和实践。

1、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精心组织了课堂学习的网络资源,学生加强了自主学习,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形成了“目标导引——精讲启发——导学导练——复习释疑——分组实践——归纳迁移”教学六要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程序信息技术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标导引提供网络学习资源针对学生基础提出分层次目标要求根据自身学习条件和需要选定学习目标,在教师启导下拟定学习计划

精讲启发提供阅读学习材料简要讲述本课重点、难点归纳知识材料,提出问题

导学导练交流讨论、数据计算、记录工具个别或小组辅导,解答、收集疑难问题锻炼提问技巧和艺术,敢问、多问、善问、巧问

复习释疑交流讨论、数据计算、记录工具对问题进行筛选,详细讲解疑难问题感悟、巩固所学知识,引发新的思考问题

分组实践分组实践、协作学习交流工具依据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层次学习任务,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各小组的活动,加强学法指导结成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式学习活动。

归纳迁移反思总结工具组织指导、归纳总结自评、互评活动,形成智能迁移

在该模式下,学生作为学习个体主动学习,又作为学习小组的成员参与了协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始终得到了积极的鼓励和强化。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帮助者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引导、辅导和诱导的作用,这时教师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导师”。该模式进一步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基于网络的学科整合学习模式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的综合性、多元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单靠掌握有限的几门学科知识已很难解决许多重大问题了,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同时结合学科内容进行“网上作文”、“网上科技小论文写作”等渗透式教学。

模式程序信息技术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题目和要求及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情境导入,激发解决问题热情、调动学习利用网络的积极性明确问题、建立学习心理倾向

制定计划分组协作问题分析、掌握要点和要求,资料查找工具制定计划,合理分组,提供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制定信息检索策略,检索信息,收集素材

交流合作攻难克疑交流讨论、数据计算、记录工具答疑解难,提供辅导提问、交流讨论,获得、计算、输入数据

成果汇报讨论评价成果汇报、讨论、评价工具听取汇报、参与讨论,参与反馈、适时评价成果汇报,讨论评价

总结反思反思总结工具总结、引导反思总结、反思

在这种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探究性学习。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做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更多的帮助,更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3、基于专题学习式的课堂实施

模式程序信息技术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明确专题

确立目标情境创设、专题呈现目展示工具情境导入,激发解决问题热情、调动研究积极性明确问题、建立学习心理倾向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确定策略问题分析、要点展示、表征假设、资料查找工具鼓励、引导学生分析、猜想进行合理猜想,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收集资料

分组合作资源查找,交流讨论、记录工具提供信息资源,控制全局,帮助,引导信息查找,交流讨论,

讨论交流分析验证学习结果表现、讨论、理论验证工具提供验证材料,引导,帮助,监控评价参与在线测试,进行理论验证

整合分析

讨论评价

撰写报告成果汇报讨论、评价、专题报告书写工具评价、讨论,指导学生撰写专题报告汇报、讨论、评价、撰写专题报告

反省思考讨论工具评价、引发思考反思、讨论

4、基于自主探究式的课堂实施

模式程序信息技术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呈现主题情境创设、主题呈现的工具情境导入,激发解决问题热情、调动探究积极性明确问题、建立学习心理倾向

网上探索

自主探究问题分析、要点展示、资料查找工具提供信息资源,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查找信息、自主学习

网上协作

释难明理交流讨论、数据计算、记录工具控制全局,帮助,引导交流讨论,获得、计算、输入数据,归纳心得

在线测试

实时评价学习结果表现、理论验证、评价工具提供验证材料,引导,帮助,监控评价参与在线测试,进行理论验证

成果展示

总结反思成果汇报讨论、反思总结工具总结、评价、引导反思汇报、总结、反思

5、基于问题解决式的课堂实施

模式程序信息技术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情境创设的工具情境导入,激发解决问题热情、调动探究积极性明确问题、建立学习心理倾向

筛选问题

自学探究问题分析、要点展示、表征观点、资料查找工具提供信息资源,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查找信息、研究问题

合理猜想

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数据计算、记录工具控制全局,帮助,引导交流讨论,获得、计算、输入数据

验证巩固

实践探究交流讨论、学习结果表现、理论验证工具提供验证材料,引导,帮助讨论,整理学习体会、理论验证

明理升华

拓展探究成果汇报讨论、反思总结工具总结、评价、引导反思汇报、总结、反思

6、基于小组协作式的课堂实施

模式程序信息技术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明确目的情境创设、目的展示工具情境导入,激发解决问题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明确问题、建立学习心理倾向

制定计划

分组协作制定计划,合理分组,资料查找工具制定计划,合理分组,提供信息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查找信息、研究问题

竞争合作

攻难克疑交流讨论、数据计算、记录工具控制全局,帮助,引导交流讨论,获得、计算、输入数据

成果汇报

讨论评价成果汇报、讨论、评价工具听取汇报、参与讨论,适时评价成果汇报,讨论评价

总结反思反思总结工具总结、引导反思总结、反思

7、基于数字化作业的教学实施

既然多媒体课堂教学属于教学数字化,教学信息化重要一点还在于作业环节的信息化。首先,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做作业,教师改作业,既有教又有学。实际上教师和学生在作业环节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课堂教学少。

其次,作业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监控的主要手段。

再次,学生对作业敷衍了事,教师批改作业劳心劳力,因此传统手段下作业环节的质量和效率低下,问题突出。作业中包含的重要信息大量流失,使教与学双方面的工作均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还有,作业环节监督措施最为薄弱。课堂教学有评课、赛课、老教师听课等措施的监督,有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考试环节有教考分离和集体阅卷等措施的保证,有试题库系统的辅助;然而作业环节却几乎没有什么监督措施,而且手段也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通过邮寄作业的方法既影响远程教育的形象和声誉,又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最后,作业环节的工作方式与教学信息化技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学生做作业分散在各自的家庭或寝室,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作业就必须依靠网络。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作业资源,作业全部由计算机批改后又通过网络把作业信息回送中心网站(或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作业信息和学习状况,以指导日后的课堂教学和家庭教学,从而形成了教学产生信息、网络传播信息和教学又利用信息的教学信息化格局。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学校内部的教学工作而言,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课堂教学仍将以教师讲授的形式为主,不太可能让学生全部上网自学,那么作业环节将成为目前可以确定的最为稳定、最为系统和最为完整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在做作业时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作业由计算机批改完毕之后,学生可以从网上查询作业批改的结果和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和问题,并根据要求对作业中的错误和问题进行订正和修改,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掌握不断完善。

一个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非接触式、智能型、开放式、多科目和跨层次的网上作业系统工具平台已经研制成功,它能够实现题目设计、学生答题、批阅评分、评讲总结、错误跟踪、作业管理和网上讨论等环节的全程微机化和网络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组合题、计算题和证明题在内的各种题型均由计算机自动批阅,从而实现网上作业与传统作业的无缝对接。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学信息化,校园网的第一职能应该是教学,失去了教学工作这块主阵地,那么教育信息化和校园网的建设将失去根本的和持久的动力。因此,在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总体部署和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借建设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和中小学推广实施新课标的契机,把教学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向高潮。

维度Ⅲ信息化的师生(家校)互动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信息的内涵表明信息的普遍性,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挖掘对学生合适的信息,让学生在教室、课堂、书本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媒体、网络、社会中获取丰富的信息。信息的内涵又表明信息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对一个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必须精心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信息的环境,教会学生提取、加工、传递、交换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树立“教学主体――信息化教学”,屏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构建教师处理、整理、加工信息,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与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寻的、合作学习,交互学习的行为,实行双向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究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学生“被动”为“主动”,媒体由“教具”为“学具”,教学过程由“描述”为“流程”。采取运用课件和开发课件相结合的方法,充实教育资源,提供大量信息资源支撑教育与教学。研究信息的多媒体化。使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

1、主体性:教师以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指导实验。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主动创新精神。

2、开放性: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教学互动型重在教学开放性,只有在教学开放的情况下,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社会延伸。

3、师生互动模式设计:信息化环境――创设情景――问题导学――随机进入――自主寻的――交互协作学习――归纳落实――教学反馈。

模式程序信息技术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信息化

环境师生互动工具建立信息化环境学习使用信息化工具

创设情景

问题导学情景创立的工具情境导入,激发解决问题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明确问题、建立学习心理倾向

随机进入

自主寻的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指导通过信息化工具随机进入,寻找问题解决方法

交互协

作学习讨论、信息互相交流、协作、评价的工具适时参与交流,引导正确方向进行讨论,交流,更快地解决问题

归纳落实

教学反馈总结汇总归纳的工具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进行

总结,反思

4、家校互动模式设计:可利用inteRnet网络强大的通讯功能,通过学校主页进行家校互动,使学生在家里就可以方便与教师进行交流,随时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进行解答。具体见如下流程图:

维度Ⅳ信息化的校园文化

随着校园网络的出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内容、教育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已逐步体现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特点。同时,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信息高速地传输,网络交互性、实时性日益增强,网络已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逐渐成为广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积极的、消极的网络资源都对学生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有鉴于此,学校应进行以体现信息化、人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活泼的、信息化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自觉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和能力较强的现代人。

1、校园广播站,是由学校德育部门管理,大队部负责,由大队辅导员负责,有一支相当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播音员队伍。每天中午和傍晚,校园广播站都会准时播音,内容有时事新闻、校园新闻、校园生活、校园歌曲点播、热点评论等,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贴近生活、安静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校园文学网站:我校文学网站是面向学生、辅导写作、发表学生作品、讨论交流的文学性网站,网站作品立足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设有“校园万花筒”、“古诗茶馆”、“好姐姐心语”、“芭蕉树下”、“香香小说”、“精点时刻”、“幽默笑话”、“投稿信箱”等十多个主要栏目,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交流心得很有帮助,深受学生的喜爱。

3、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学校主页,栏目可设置“焦点新闻”“校园快讯”、“学校概况”、“教学科研”、“教师园地”、“学生天地”、“校友风采”、“友好往来”、“校园论坛”、“教育文摘”、“教育导航”等,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主页利用网上教材学习,家长及其他关心学校的社会人士也可以登录学校主页,查阅学校新闻、教学情况、学生情况等资料。学校主页进一步扩大了学校与兄弟学校或社会的沟通渠道,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4、学校鼓励科组建立学科主页,以扩充学校教育资源,并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和学术交流。

5、学校校园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主页空间服务,支持一些有条件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个人主页,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联系得到了加强。还可以每个班级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班级主页,使得班级管理网络化、规范化,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6、举办了班级网页设计比赛,建立了环保、旅游等知识性以及趣味性的资源网页。通过竞赛、评比,选择一些优秀的班级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班级多,影响大,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