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新思维的特点十篇创新思维的特点十篇

创新思维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1:20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1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来源:文章屋网)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2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成才;竞争

当今社会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挑战,产生了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激烈的变革。在今天,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人们要求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此人类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人才应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具有善于创新的思维能力。人才具有创造性,这是人才与一般人最本质的区别。而创造性思维是人才创造的核心。它是创造性成果的花朵。其表现形式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若离开它,人类的生活也就没有朝气了。因此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人才,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所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其规律,对于开发人才的创造潜力,提高人才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述

1.概念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创造性问题的活动中,提供独特的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开拓人类认是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特殊表现,是探索未知、勇于开拓、富有新成果的进取性思维。所以创造性思维最突出的标志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创造性特点。“新颖”是指不墨守成规,破旧布新,前所未有。“独特”是指不同凡俗,别出心裁。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待征。它除新颖性这一特点之外,还必须富有效用性。它是指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创造性成果,而这种成果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意义的。创造性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比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它在认识和实践中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广义的创造性思维,面广,量大,是经常可见的普遍的和有实效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决不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绝不是仅少数天才具有的东西。

2.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待征和品质

(1)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素

有的学者对创造性思维提出以下观点:①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这个特征贯穿于创造性活动的始终。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对常见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性理论持分析的、怀疑的、批判的态度。求异的实质在于创新。②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知的知识或假说联系思考,分析相似性、待异性、重复现象,发现其必然联系、本质待征。此外,还有十分注意意外现象和新线索,独具慧眼、敏锐观察、洞识其潜在意义,抓住机遇,作出创造。③创造性的想象,创造性思维自始自终伴随着创造想象。高度的抽象和准确的判断是思维深化的标志,创造性想象在新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类比联想也是创造性想像的一种形式。④独特的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邻近学科的知识,科技发展新成就的知识。⑤活跃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综合性的突破的心理现象,是创造性思维和其他心理因素协同活动中,人脑以最优越的功能,加工处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状态。⑥新颖的表述: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在表述上必然表现出来新颖性:一是要提出一套新的概念、范畴、原理:二是要形成表现新的思维形式的结构体系;三是要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和文字,赋予表述以优美的形式等。

(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造性思维究竟具有哪些基本特点或基本心理特征?对此目前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一般来说,很多学者们共认的特点有:①具有非常新颖性和独特创造性;②具有待别生动性和主动性;③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综合性;④具有极其深刻性、全面性和广阔性;⑤具有明显发散性和聚合性,亦具有高度抗压性和反向性等,还有实践性、开放性、飞跃性等特点。

二、创造性思维与成才

1.发展创造思维是成才的根本途径

第一,现状要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教育中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呆读死记,必然窒息人的智慧,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不了具有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来。没有一大批具有科学思维方法的勇于创新的人才,我们无法在经济上实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智力革命是要开发人的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大学生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把思维训练贯彻到教学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

第二,创造性思维是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人的学习活动很难顺利进行。

2.青年期是开发创造思维的最佳时期。所谓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指优秀人才出创造性成果最多的年龄阶段。创造活动需要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技能训练。大学阶段属于求学期或创造的准备时期,可属于创造的最佳年龄时期。然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一生的创造活动有极其重要意义。事实表明,不少杰出的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动在大学阶段已初露端倪,已有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奠定坚实基础的条件下,尽早让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是有很大好处的。

从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来看,进入大学深造的青年,经过了中小学教育,学习过各种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观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及学习理论揭示各种知识结构内在联系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这时期正是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等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好时光,大学生思维日愈活跃,想象更加丰富,正处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大好时期。

参考文献:

[1]高鸽.如何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

[2]徐云生.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2(12).

[3]刘道玉.论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21).

[4]张楚,朱洁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误区与应对策略[J].中北大学学报,2011(2).

河南省卫生厅项目(编号:201203074)。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3

【关键词】创新素质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性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精髓。虽然人人都能够进行思维,但是有的人一生事业平淡无奇,有的人一生硕果颇丰,关键在于他们在思维上有不同,后者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程度越高,事业的成就也就越大。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这是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两个特征,能够打破常规,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是非常规性思维。,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并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应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一)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的相关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和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打造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己解题方法的冷静系统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够不断对解题思路及结果进行不断完善,以便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进一步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以及解题思路的系统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的新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者判断题等题型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数学客观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即使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也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能够越过中间环节,直觉思维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和英语中所谓的“语感”一样。在数学考试中,通常需要强烈直觉思维,因为只有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更能节约考试的时间,从而体会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重要;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没有准备的前提下突然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应用启发式教学手段,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四)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式,间接的去寻求解决方法,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反证法去解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试题,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作用。

(五)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训练,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多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一定都具有价值,还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终点,两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用。

创新思维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求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4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简言之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创造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根据己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可能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特点。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

1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己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参与创造思维之后,能够结合过去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

一是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例如在《火烧云》一课教学中,针对文中火烧云动感性极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火烧云升上天空的情景。同学们十分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同桌之间互相演示,然后纷纷到前面表演。最后大家一致赞扬一名同学用双手滚动的方法来演示火烧云升上天空最为贴切。再有像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针对宋诗说理性强的特点,我仍采用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一起,先横后竖,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名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就具有创造性。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方法。

二是重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全过程的培养。具体而言,既有发散,从多角度寻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过分析从中找出最佳答案。在《赤壁之战》一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你认为东吴和曹操哪一方应该获得胜利?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去佩

2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5

一般来说,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思维

如何去获得形象思维,设计者就应该将自己投放到生活和自然当中去,在广阔的环境中用心感受和捕捉具有深刻特点和意义的形象事物。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它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形象性、非逻辑性以及想象性。

2.抽象思维

在很多时候抽象思维也称为逻辑性思维。其内容主要是指通过科学的概念对在发展过程中事物的本质进行动态的反映,通过对其本质作出概括与思维后,再对其部分特征进行提取,从而使其由感性认识的阶段向深层次的理性认识阶段进行过渡。由于抽象思维不仅可以对事物的外部状态作出有效反馈,而且还能够让人对事物进展的动态预见提供更好的依据。在工艺美术设计中,抽象思维的应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同时又称为求异思维、扩散思维核辐射思维等,也是属于创新思维中的一种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以事前已确定好的出发点或目标为基础,通过不同手段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思维的过程内对不同信息进行收集,最终通过各类方式的比较来寻找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工艺美术的设计者而言,其创新能力往往体现在他们对发散思维的应用过程当中。只有能够对发散思维作出转化或加工,才能保证发散思维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发散性思维往往因其变通性、独特性以及流畅性等特点而占据了重要地位。

4.逆向思维

一般来说,逆向思维所体现出来的状态往往和我们正常的反应完全相反。作为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手段,此类思维模式富有创新内涵,所以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对不同事物进行处理往往会收到许多意料之外的结果。相比较上述三种思维方式来说,逆向思维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当大多数人对某事物极为追求时,一小部分人则会选择放弃一些与大众不同的思维。通俗点讲,逆向思维就是指与大多数人想法不同的个人想法,它常常会给人们带来不符合常规、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工艺美术设计中,运用逆向思维可以使思路更加宽泛、清晰,也能够给受众不一样的思维感受。所以设计者应该要学会运用和深刻认识逆向思维,遇到事情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这样就会给广大受众带来更加新鲜的感受,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二、创新思维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对于工艺美术设计来说,创新主要的思路模式就是表现在怎样向受众表达它内在的含义和内容。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还需要将其和其他元素加以创新渲染,以达到更完美的视觉效果。

1.图形的创新

图形对于工艺美术设计来说,是它的灵魂。我们见得最多的产品设计,往往是以造型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它的加入倾注了设计者对创作的全部感情,从工艺美术设计的层面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2.色彩的创新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6

关键词:戴夫•托罗特;创意思维;视觉效果

感染力广告创意与一般性的创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广告属于商业性艺术,因而广告创意的制订则必须要依照市场的需求、产品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心理状态而不断地完善。正如詹姆斯•韦伯•扬(JameswebbYoung)曾说过:“广告上的创意,是把所有广告的商品对消费者特殊的知识,以及人生与世界各种事物之一般知识,重新组合而产生的。”而这就决定了创意思维在广告设计中不仅是一种综合性和开创性的意识活动,而且它也是广告创意的本质及灵魂所在。基于此,英国当代著名广告创意大师戴夫•托罗特(Davetrott)(见图1)曾在接受2015年第四期《广告档案》(见图2)(该杂志英文名为“Lürzer’sint'larchive”,于1984年由walterLürzer在奥地利创刊,是全球创意人士一直公认的顶尖广告杂志)的访谈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新的观点,即“创意的诞生往往并不是源于说出创意的人,而是源于发现创意的人”。本文以托罗特在该刊物访谈中就其新作《一加一等于三》(该书英文名为“onepLUSoneeQUaLtHRee”,该作品是由麦克米伦教育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其主要内容讲述了作为一名创意人员应当如何以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并且如何去面对挑战)中的理论为切入点,并结合本人在翻译中文版《广告档案》过程中对其访谈的体会,来进一步论述创意思维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广告创意性思维。

1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误区

从戴夫•托罗特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这样一种普遍的认知,即人们往往认为广告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意在为人类创造惊喜。相反,托罗特却认为这种说法有待思之,因为在广告设计中,没有人会意在用创意来为观众创造惊喜。从我们的理解角度而论,托罗特的观点是值得当今广告设计师所思考的。正如近几年所看到的那样,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人创作的广告都是在不断地重复之前的获奖作品,难道这会为观众带来惊喜吗?所以在这样一种趋势下,现如今很难有广告能够以新颖的形式脱颖而出,也没有什么作品能够显得与众不同,原因在于很多广告都是在原有的创意形式下模拟而成,特别是各大视频网(如:优酷、土豆等)中的数字广告,很多都是模仿于Youtube上的作品,然而也不否认的是,Youtube网站内部的广告也会存在创意雷同的现象。因此,创意在广告设计中不能由于商业因素而单单作为其风格精炼的火种,相反,设计师应以创意在广告新颖的变革上多做文章。

2如何构建广告设计中的创意式思维

培养广告创意思维,则需要学习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最为重要的是要捕捉那些荒谬、不同寻常、和使人感到叹为观止的事物,而且还要敢于去接受自己之前不能够认同的东西——这就是广告创意的灵感所在。总的来说,在磨炼创意式思维的过程中,人们必须要学会抛开自己的个人观念,去接受大众所认可的一切。结合戴夫•托罗特在《广告档案》访谈中的观点,该部分将从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2.1从哲学的原理把握创意式思维

戴夫•托罗特在他的新作《一加一等于三》(见图3)中曾对史蒂夫•乔布斯的创意思维作出过高度的评价,他认为乔布斯最值得广告创意者学习的方面就在于他能够将自己的全新体验转化为新奇的事物。当然,要效仿这位大师,或许人们还要走很长的一条路,使得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在于要学会构建创意性的思维模式。创意式思维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创造性,根据哲学原理:“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所没有的理想世界”。从哲学原理的定论来看,创意式思维一般浮生于多个灵感气泡中,并之后由经大脑构思的加工而逐步形成。由此而论,当一个人的大脑中构想出了多个创意点时,则必须要学会将这些内容有序地罗列清晰,包括:想法、个人体会,以及认知等;因为当思维一旦容纳如此之多的想法时,大脑必定会处于凌乱的状态,而且一个好的创意,往往都是新旧两种构思相结合而成的产物,因而把不同的创意点紧密相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创意,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戴夫•托罗特十分欣赏乔布斯的原因。

2.2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

转变思想是突破思维模式束缚的第一把钥匙。这是一个循环性过程,就像音乐的演奏一样,一开始乐曲会以一种强烈的节奏迸发出来,之后逐渐使得听众随着这种曲调感觉到音乐的柔美;渐渐地,音乐又会随着这种曲调朝一个低音旋律线逐渐过渡,从而使观众感觉到了一丝困倦,但随后音乐在最后一个低音旋律线过渡完毕之后,又会以一种强烈的节奏再一次进行循环性演奏。基于此,托罗特在访谈中也在反复强调广告设计师应把思维意识更多地集中在转变思想上,而不应当以固化的思维模式去创作那些早已过时和老套的东西。总体来说,如果一个广告设计师不能尝试从普通的思维模式中解脱,那么他们可能永远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被束缚,反而会认为人类的思维本应如此。相反,如果一个广告设计师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思考(如新的思维模式,或新思维与旧思维相结合的模式),不仅他可以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过去的思想,而且还可引领后来的年轻设计师朝正确的创意路线航行。

2.3灵活性地遵循思维公式

托罗特在访谈中就《一加一等于三》中的理论谈到了思维公式对创意构思的意义。他认为,任何人在构建思维法则之时,都需要设定相应的思维公式,而该公式的设定则必须要与创意思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一般来说,思维公式是针对于记忆而设定的,而并非针对于思考,因为在公式的引导下,人类的思维并不需要去飞跃和创新,仅仅只需要去记忆;此外,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思维往往也会像机器一样存在着某些问题,而且大多数人都很难认识到他们并不是自己的思想所在。所以,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人类的行为举止往往就如同机器人一样,只能够按照大脑的思维指令去行事。因此,设计师在思维公式的引导下应以激发创新灵感为根本,而并不是将其公式以教条式的原则单纯地记忆下来,正所谓学以致用。

3广告创意的火种之源

“创意的诞生往往并不是源于提出创意的人,而往往都是源于发现创意的人”,这是戴夫•托罗特在该访谈中所提出的核心理念。对设计师而言,用创意激活广告的生命力并不是天方夜谭,而往往最困惑的是如何探求广告创意的火源。该部分将以此为主线,进而论述如何在生活中为创意灵感铺路。

3.1用多样化的思维捕捉身边的创意

创意的火种往往并不是生成于刻意性地思考,而是燃于对身边小事的真情表白,而托罗特在访谈中也以他与同事约翰•韦伯斯特(Johnwebster)在一起创作的经历论述了这一真理。通常在工作过程中,韦伯斯特经常会对托罗特无意中所说的话语留意,并刹那间觉得他的言语中蕴含着新颖的创意,相反托罗特却对此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不知自己刚刚所云何话,而令他更为感到吃惊的,则是韦伯斯特把从他言语中所获得的创意充分融入到了广告设计之中,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托罗特提出“创意的诞生往往并不是源于提出创意的人,而往往都是源于发现创意的人”。鉴于此,广告设计师应为此追求一种多样化的思维模式,因为所积累的思考方式越为丰富,就越能具备一种能力把多样的思维模式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别人提出某种观点之时,多样化思维模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大脑对某件事或某个观点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但是,如果一个广告设计师不能在不同的形式状态下构建思维模式之间的联系,那么就表明他的思维模式并不是很丰富,而且也不能足以对多样的形式状况作出快速及明确的判断。

3.2构建创意灵感库

在最需要创意之时去推敲好的创意对广告设计师而言是很困难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并没有学会在思维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灵感库。就该方面而论,广告设计师必须要学会不断地积累灵感素材,并且始终将这些素材印记在自己的心中,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当一个人及需创意点之时,这些素材能够在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来。然而,每个人并没有必要刻意性地从一个新起点去学习做这件事,因为创意都是在其不经意的条件下自然而然生成的,而每个人所积累的创意素材也都是从自己的脑海中孕育而生的。此外,创意灵感库的构建并非仅仅成形于积累的过程,而更为重要的则在于一个设计师本质的内涵——知识——一个有创意的人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要敢于尝试去学习一切,甚至包括如何栽培花草、如何管理股市、以及如何修理汽车等。总的来说,如果想成为一名创意者,就必须要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因为在未来,我们所学习到的一切很有可能在某个方面就能得以应用,我们无法把握当今发展的趋势,也无法把握未来发展的大局,但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因为在构思创意之时,这些知识都会在我们的思维中有意识地与创意形成一股共鸣。

4实践是广告创意的根本

以英国学者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所提出语义三角学(Semantictriangle)见图4论之,思维意识中的概念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概括而成的,而创意则是客观事物在头脑反映后经思维辩证的二次加工而转化而成的抽象物质,并随之用符号(注:符号在艺术门类中应指草图)来加以表达。基于此,托罗特在访谈过程中认为,将抽象的创意构思转化为客观实在是广告的艺术使命,因为广告设计师不同于纯艺术家,他必须要使其认识重归于实践,并完成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即所谓将创意应用到创作之中从而来获取经济效益,并使创意由无形走向成形——正如美国著名广告设计师乔治•路易斯(GeorgeLois)曾说过:“不要向我展现你的创意构思,因为那都是空旷的,如果你不按照你的构思去尝试创作的话,那么它们永远也不可能转化为具体性的广告”。

结语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7

(巴东县民族实验中学湖北巴东444324)

【摘要】正创新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很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http://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学生思维;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性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数学教师;思考能力;内在要求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胡锦涛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1.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2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2.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2.1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2.2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2.3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2.4针对性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兵法上强调迂回,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亦如此。当一个问题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视,间接求解,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这一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功能。

2.5有机地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与发散思维训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价值,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3.借助设疑质疑释疑,再设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指学生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探究问题实质及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思维品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问题发展的顺序构思设疑,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启动学生思维的开始.当学生从第一次认识中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把第一次认识中的矛盾鲜明地地提示出来,让学生陷入重重谜团之中,迫使学生不得不进行深思.通过释疑,使学生豁然开朗,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的体质.由此可见,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生.例如,如果抛物线y=-x2+2(m-1)x+m+1与x轴交于a、B两点,且点a在的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x的负半轴上.

(1)求m的取范围;

(2)若oa:oB=3:1,求出m的值和此时抛物线的关系式;

(3)设(2)中的抛物线与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m,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的面积等于BCm面积的8倍?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学生在解完问题(2)后,得出m1=2,m2=-,教师要鲜明地指出,其中m2=-是否符合题意?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8

一、人的创造性思维结构及特征

创造性思维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往人们的思维过程,而是以“新、独、特”的差别来产生新事物的、思维主体独到而新颖的思维活动。故此,人们也把创造性思维称为求异性思维。“异”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创新的目标导向。认知理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认知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的精华是同中求异,是一种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离不开创造想象的参与,并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征。从原以为没有联系的两个或多个的事物中发现联系,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所在。

服装设计等艺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在教学中以大自然或身边的点滴引导同学善于观察、总结,把美的东西保留在脑海中,体会、琢磨其中的奥秘,从而产生形象思维或逆向思维,并从形象中抽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系列作品,最后选择能得到认可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和使用功能的作品,遵循作品结构、功能和谐统一的原则,竭力追求形式的突破,创造出别出心裁的作品。

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识圈,打破种种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思考问题为中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答案。

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设计构想,把已经明确或被限定的因素作为发散思维的中心,据此展开想象。整个思维过程呈散射状,具有灵活、跳跃和不求完整的特点。

“灵活”就是要寻求变化,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能把思维局限在一个思路上,去钻牛角尖;“跳跃”就是要让想法和想法之间有较大的差别;“不求完整”就是对每个想法都不过早地加以限制或评价。不管想法行不行要先想出来再说,反对求全责备和乱加否定。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项思维为多项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比如,在以“荷韵”为题的仿生设计中,最常见的想法是以荷花中最典型的花瓣为设计原形,根据服装结构和人体的运动规律,进行大小重复、方向重复等服装款式的造型设计。荷花、荷叶装饰在臀部的成为裙子造型,果实莲蓬和生长在泥中的藕等可作为腰带、项链等服饰。这些几乎完全是荷花的自然造型,在设计上缺少新鲜感。而运用发散思维则可以将荷花抽象化,将荷花荷叶漂亮的色彩和摇曳多姿的风韵神采与服装造型设计结合,同时根据人体的特点进行服装的空间造型设计,形成自然的协调美和次序美。这样更能表现出“荷韵”的主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外,还可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的各种思维。例如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以相同的款式、外型设计出不同款式的服装,以此拓展思路。

在结构设计中,以原型样板为基础,进行转换的设计训练,寻求结构对服装的立体装饰。要注意的是,学生需要有扎实的结构基础,否则结果将大相径庭。由此可见,发散思维极为注重想法的数量,因为想法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质量也就越高,创造力也就越强。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就是创新,关键在于“新”和“异”。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创造性地设计出服装款式来。作为服装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思路,鼓励学生“与众不同”。

在服装设计的主题表现上,鼓励他们对已有知识做出独特、新颖的转换和组合,可以鼓励学生寻求新颖的切入点。例如,笔者曾经以“未来世界”作为设计主题,大多数同学便想到了低碳、环保、计算机、克隆、飞船等。也有少数同学把“战争”作为构思切入点,用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装、刺刀、硝烟等形态来体现服装,从而抒发了自己向往和平、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着实爆了一个冷门,赢得了大家的注意。

在工艺结构上,也可以寻求与众不同的处理。例如,打破常规的位置,以面料的反面卷边为装饰,缝边外露为点缀等。这样的“标新立异”可以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从而构想出一些出乎人们意料的新方案,思维不会落入俗套,效果新奇独特。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服装设计中,很多人注重于追求灵感,认为灵感一来,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不然,一个成功的服装设计师,还应该熟知结构、工艺知识。灵感往往只能解决某方面的问题,但一件服装的设计,要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伴随不同形式的“灵感”出现。那么,最初的灵感设计目标出现和确定之后,怎样才能通过相应的服装表现形式,为后发的灵感提供一条通道呢?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质疑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运用表现手法,形式对称不对称,采用什么面料,给什么人穿着,用在什么季节和场合等方面,一一把问题搞清楚。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说过,设计师要在平时培养自己制作的眼光,才能准确捕捉形态。在复杂的制作实践中,特别要注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服装设计中的一个难点。

学生在实践中不但要能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有自己为自己寻找答案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某个限制种类的服装设计中,自己可以在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中设疑、解答。例如,要设计一款女士西装,可以自己提问:可以是双排扣吗?答:可以,单排扣和双排扣各有各的款式和风格。可以和其他材质的面料拼接吗?答:可以,但要考虑拼接的部位和选择合适的拼接材料,从而让服装的款式更丰富、更新颖等等。从提问和解答过程中,不断开拓设计思路。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9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流畅;灵活;

一、创造性思维的提出

对于什么是创造,著名教育家吴全愈认为:“创”与“造”两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独特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是提高本科美术学专业基础美术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课题。但从基础美术教学现状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师讲绘画的基础知识,学生听绘画的基础知识;老师板书绘画的技能要点,学生抄写绘画的技能要点;老师示范作画步骤,学生观看作画步骤;老师示范画结束,静物一摆,学生便开始操作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极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又是最需要学生主动发挥其创造性的,现代美术教学应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从以传统的讲授知识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教学莫过于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互动和提高,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在视觉中感受,而且全身心的融入教学的创新思维活动中。这需要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快速进人全新创新思维活动中,教学也就进入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就是一条达到这种教学境界的有效途径。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从事创作活动的根本动力。创造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史。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透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因此,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美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艺术活动主体,把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语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创造力挖掘出来,让学生置身于创造的时代潮流和艺术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从而增强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一)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将创造力分解为边界推移、边界突破、发明与美学组织。边界推移就是扩充材料与工具的固有特性,创造性的运用造型因素。边界突破就是在传统观念与传统技法中发现缺陷,提出新观点、创立新技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美术教育开始有意识的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在思维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选择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开拓。为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创造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以特色课程为创造平台,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拓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拘一格,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从而产生超常的构思,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

德国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皮乌斯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基础美术教学的训练,只给学生题目,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意识的课题设计。如图形创意中形象的发散思维造型、借形想象、借迹造型以及创作中的反常规思维、逆向思维等,这样的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每块教学领域上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三)打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创造性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它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的基础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将技能技巧的掌握看成是创造的理念,而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

技能是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在文化教育上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力是不能教的。但创造力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良好的创造环境,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这是创造性思维最高层次的境界。

为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鼓励他们对已有的知识作出新颖、独特的转换和组织,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的特点篇10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新闻工作者?职业教育

创新和学习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创造已成为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对身处于信息化时代前沿的新闻媒体人来说,跟上时展的步伐,用创新和创造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常处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各类媒体日益关注的问题。新闻报道需要反映百姓关注的社会现实,需要有价值的独家题材吸引受众,但是,更需要通过新角度挖掘新闻题材中的新意,编辑报道出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新闻。因此,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创造性思维。[1]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编辑采编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采编出具有创新视角的新闻,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体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开创性地发现或提出问题,并以新颖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特别是新闻采编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智力劳动,无论是取材还是编辑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新闻工作者完成采编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同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创造性思维能力决定着新闻采编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工作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要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发散思维、发展形象思维、引发灵感思维、头脑风暴和创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等途径进行培养。

一、培养创新意识

新闻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不受定势的束缚,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勇于从“确信无疑”的答案或结论中发现破绽,提出疑问,独创己见,独树一帜。人们所说的“标新立异”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土壤,新闻工作者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新闻工作者创新意识的途径很多,限于论文篇幅仅介绍两条。

第一,创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工作氛围。在新闻采编中,单位领导或负责人要鼓励新闻工作者提出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或看法,不要轻易否定他们异想天开的设想,不抹杀瞬间的闪光点,让新闻工作者大胆捕捉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第二,鼓励独创己见、坚持己见的自信心和勇气。领导要鼓励新闻工作者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观点,引导他们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找证据,千方百计论证自己的观点,想方设法证实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不要随大流,要有敢于坚持真理、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开发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新求异,而求异性是新闻工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2]编辑在选题和选稿时必须有自己的独创性。在同一题材面前,发散出多个方案和设想,扩大选题的范围,能够超出常规地进行思维活动。[3]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一般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或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来开发新闻工作者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发挥想象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工作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个人创造欲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自己有机会奇思妙想或异想天开。通过发挥想象力,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发散”。发散主要包括用途发散、功能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组合发散、方法发散和因果发散等。新闻单位可以通过组织“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大会,有助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这就超出常人的想象了。思维定势能使人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但是,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

第三,开展反省思维和反向思维。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反省思维是一种冷静的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给予完善的过程。反向思维又称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

三、发展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形象思维主要有歌曲训练、模仿、想象等方法。

第一,歌曲训练。歌曲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并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歌曲在培养丰富情感和、联想力和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歌曲训练法由三部分构成。首先,通过倾听或学习歌曲培养个人丰富的情感。其次,要敢于用歌曲表现自己的情感。再次,通过加强歌曲记忆来促进形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思维要依赖记忆才能进行,而歌曲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追踪和理解音乐,要依靠记忆来完成,当歌曲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即内心的歌曲。因此,歌曲或音乐的倾听学习对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很有帮助。

第二,模仿。原型启发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以某原型为参照物,再加以变化或重组产生新事物。许多发明创造和创造都是原型启发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莱特兄弟模仿雄鹰发明了飞机;鲁班模仿锯齿状植物的叶子发明了锯子;西蒙·莱克模仿鱼发明了潜水艇;物理学家们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第三,想象。想象就是依据新获取的信息和记忆中储存的信息,主要借助表象资料对创造出的新信息或事物。在想象过程中,一般要抛开脑中原有的某事物的信息,而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和理想化的形象。

四、引发灵感思维

具有创新能力的新闻工作者思维能力的优势在于能突破常规思维和功能固着,富有灵感性,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这主要表现在在解决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能突破经验定势、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和方法定势,显得具有远见卓识。[4]

灵感思维是人们的创造活动达到高潮后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飞跃思维。灵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引发灵感的客观规律。第一,善于思考问题。一般情况下,人都比较懒惰,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并且对显而易见或未知现象他们不产生疑问。这种具有惰性的人是无法产生灵感的。成功的创造者都喜欢独立思考,善于提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爱因斯坦认为,他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积极思考问题原来就是创造者成功的秘诀。第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是产生灵感的基础,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灵感产生的几率要高。第三,积极投身于工作和社会实践。实践是创造的阵地,是灵感产生的源泉。第四,启动自由联想。自由联想能够丰富表象资源,由原有的信息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灵感就有可能诞生。第五,引发激情冲动。一般认为,激情和冲动是感性负面情绪,其实,激情往往起到了灵感导火索的作用,激情冲动可以引发灵感。

五、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激发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法,是为了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采用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形式,来获取更多相关主题信息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一般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简称头脑风暴法,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又称反头脑风暴法,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5]

头脑风暴法的主要有5个步骤。第一,提出目标,确定需要探讨的主题或解决的问题。第二,依据主题或问题预约邀请有关专家或参加者。第三,集中有关专家和参加者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第四,做好专家的发言记录或录音。第五,分析整理出有价值的观点或信息。

头脑风暴法组织规则:第一,禁止批判(不许批判他人意见)。第二,自由发挥(要大胆想象,自由发挥,越自由奔放、越新奇越好)。第三,踊跃发言(不拘一格,越多越好)。第四,集思广益(能兼收并蓄,在他人意见基础上提出更新更好的想法)。主持人要注意掌握两个原则:第一,延迟判断。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以免束缚参与者的想象力,甚至熄灭参与者发散思维的火花。第二,量中求质。奥斯本认为,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期提出的设想往往不太成熟,但越往后提出的设想越完善、越深刻。因此,主持人应鼓励、启发参与者尽量多发表意见。[6]

六、创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要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应为他们提供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不仅包括提供一种积极的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营造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即使新闻工作者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当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他们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性水平。为此,社会及其舆论应该给予新闻工作者一个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新闻单位应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闻工作者创设一个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宣进.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J].新闻爱好者.2010(7):75-76.

[2]沈世纬.探析记者的创造性思维[J].新闻战线.2003(11):35-36.

[3]张斌.编辑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培养[J].青年记者.2004(8):25-26.

[4]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0.

[5]谭绍锋.浅谈头脑风暴法在中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交通职业教育.2011(4):35-36.

[6]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