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十篇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十篇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1:24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1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问题;措施

广播电视播音节目是人民群众获取各类新闻信息和开展学习的主要平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言语不规范不仅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信息的获取,还会影响人民群众的认知,特别是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融媒体背景下,所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在主持节目时要时时刻刻规范自身的语言习惯,对于一些“网络用语”要合理谨慎使用,坚持以规范的语言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概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主要指的是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在主持广播电视播音节目时运用合理规范的语言对节目内容进行播报,主持人在使用语言时不盲目跟风,符合国家语言表达正确使用标准。尤其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播音与网络媒体相互结合时,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更需要规范语言的使用。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常见问题网络语言甄别使用能力有待提高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在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进行选择时只重视主持人的广播电视播音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往往忽略深入了解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缺乏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广播电视节目时可能会出现随意使用网络语言的问题,没能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缺乏语言系统化管理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在要求主持人规范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使用时没有制定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没有严格规定语言的使用标准用法,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使用语言时缺乏完善的拦截机制,这不仅仅会体现出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性不强,还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的看法。忽视对节目主持人的培训提高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没有对主持人定期培训,节目主持人可能会出现自身专业性跟不上时展的变化,语言使用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造成语言歧义的问题。

主持语言规范化对于播音主持培养的重要意义满足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目前融媒体时代的特殊性,播音主持行业不仅需要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需要重视主持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目前我国的主持人培训标准也需要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而进行提高,需要从完善培训的基础理论体系建设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角度来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确保主持人的高素质发展。因此,在进行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教育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从理论层面提高主持人的基础,还需要强化主持人的实践能力,进而充分发挥播音主持的专业才能,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涵养。提高主持人的独特鉴赏能力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通过进行融媒体背景下语言规范化研究,能够有效提高主持人的鉴赏能力,通过高频度的训练,能够让播音主持人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让主持人可以按照正确的思路对话题进行剖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主持人的创造力,形成独到的见解。信息资源海量增长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目前,呈现在广播电视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的信息资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之前,一些通信不发达的农牧地区,很多人只能通过收音机来获取媒体信息,这种现象较为普遍。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化,很多的受众获取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和网络直播等多种信息平台来获取媒体信息,这就对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挑战。主持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播音语言的规范,才能够提高评论讲解的精彩性和信息容量的丰富性,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特别是考虑到互联网融媒体时代下,本地的受众除了收听收看本地电视节目之外,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其他地区的电视节目,这就给传统媒体主持人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在过去的传统广播时代,电视台主持人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广大受众只能在电视上可以看到主持人,很难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与接触。然而,在目前互联网和融媒体的发展下,相关的受众能够利用微博、直播平台、热线电话等形式直接地与播音主持人进行互动,向主持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受众与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的互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也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较高的语言主持要求。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在对节目主持人进行招聘筛选时应该要严格筛选条件和流程,应选择出专业能力符合要求以及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持人。融媒体时代下新兴媒体层出不穷,除了改变以往的信息传播模式之外,还衍生出了一大批网络语言,例如“柠檬精”“酱紫“真香”等词汇,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若是缺乏正确的网络语言甄别和使用能力,在使用网络用语时可能会出现不当的网络语言引发热议的情况,还有可能会出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没有考虑到广大受众群体的年龄段,一味使用网络语言虽然可以拉近与年轻民众的距离,但对于一些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网络用语的受众来说,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只会导致这部严把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筛选流程关分受众的流失,所以严格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筛选流程可以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另外严格主持人筛选流程还可以避免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招聘人员收受贿赂现象的发生。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在严格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招聘筛选时可以从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这两个方面出发。

例如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从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出发首先可以通过该应聘人员就读的学校专业水平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还可以让应聘人员上交就读的高等院校成绩单和是否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类似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活动,有无获奖证书等,了解应聘人员对就读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舞台表现能力。最后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可以拟订一份现场考题,比如“如何在网络语言泛滥的情况下正确使用网络语言”,要求应聘人员在五分钟之内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主持,通过应聘人员的现场表现进一步了解应聘人员的应变能力。其次,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在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步筛选之后,还需要对应聘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方面进行了解,首先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可以通过一些模拟场景对进入复试应聘人员进行考核,之后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再安排相应人员观察应聘人员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例如是否有助人为乐,细心,随机应变和判断等特质。通过这两个方面了解应聘人员的基本情况,保证在招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时可以筛选出更为优秀的人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在严格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筛选流程之后还应该在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内部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通过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出现语言使用错误,并及时纠正的情况,实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使用规范化。特别是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融媒体背景下,一套合理科学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不仅仅可以提高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专业能力,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合理规范地使用语言,给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还可以及时拦截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出现的语言使用错误,并给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留出一定的时间及时纠正语言使用。

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想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时可以从创新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和借鉴相关媒体企业的管理机制这两个方面着手。例如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在创新自身的语言管理制度时可以发动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内部人员的创意,首先可以让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内部员工每个人对传统的语言系统化管理制度提出自身的意见看法,并对员工表明只要创新意见被采纳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之后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再统一收集广播电视播音各职员的创新表,最后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可以从中筛选出合理科学的意见,对传统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进行更新,制定出一份更为合理科学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其次,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还可以安排相关人员去与相关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学习相关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的语言系统管理制度来对自身的广播电视播音节目进行创新发展。比如可以使用节目时间延迟的方式,在受众与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之间留出十秒钟的时间,这十秒钟的时间可以让语言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审核人员及时发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使用问题,并提醒节目主持人,让节目主持人及时纠正。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不断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播音媒体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注重对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培训受众,提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的收视率。但在吸引受众方面,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不能一味迎合受众的需要,只依靠通俗的语言满足受众,要根据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找到属于自身的语言特色。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也要重视对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培训,让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可以认清自身的语言使用习惯,确保语言规范化使用。例如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在对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进行培训时首先要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进行精准定位,比如新闻报道节目需要主持人在使用语言报道新闻时要发音标准,语速适中,而娱乐节目主持人就需要主持人在使用语言时幽默风趣,可以放松观众的心情。之后广播电视播音媒体可以根据不同主持人的特点邀请不同方面的专家对主持人进行培训,比如对新闻报道主持人进行培训时可以着重培训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的结构,如何掌握标准发音等内容,从中提高广播电视播音新闻栏目报道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和语言使用的规范化。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明确指出,广播电视节目在选择主持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综合素质的考量,不能录用任何存在争议的主持人来主持节目,避免对节目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也体现出了我国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视。因此主持人的选拔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筛选。在进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选拔的过程中,需要改变选拔的理念,向主持人综合能力的方向进行倾斜,从而选拔综合素质更高的播音主持人,让播音主持人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依靠个人的素养和主持语言来提高节目的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进步。在原有的选拔过程中,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人选拔时,更重视主持人外表和形象的选择,而将主持人的语言规树立正确的选拔理念范能力放在第二位。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逐渐加快、信息传播途径持续丰富,这都进一步提高了观众的观看要求,因此对主持人的职业素养以及语言规范就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表形象,还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规范以及文化修养。这就要求各大媒体部门要树立正确的选拔观,在选拔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于主持人职业素养、语言规范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导向选择,让主持人具备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从而助力节目的高质量呈现。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在规范节目主持人的言语方面主要存在没有严格筛选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标准,缺乏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使用管理以及忽视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掌握能力这三个问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若想要在融媒体背景下规范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言语就需要重视并解决这三个问题。上文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对应措施,希望对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完善语言使用规范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荆.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4):81-82.

[2]崔晓峰.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创新路径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4):143-144.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2

关键词:大数据;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大数据融合背景下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严肃性和客观性,如何保证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广播电视行业在大数据融合背景下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这也就促进了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的进展,以期能够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

1.大数据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研究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编辑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虽然大数据融合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广播电视编辑研究领域还停留在比较低水平的阶段。在研究的内容来看,大部分的研究著作只是对广播电视编辑的工作经验的总结,还有的只是对广播电视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的总结,在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深度和思考,没有从大数据融合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编辑的表层现象出发,透过现象分析出其内在的精华和本质,缺乏对深层原因和本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这样的研究和创作方式使得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的成果表现出明显的高重复率的特征,深层研究的缺乏使得广播电视行业的很多工作人员在从事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时都选择从表层现象出发,对行业内部及发展情况的表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因而很多研究人员的研究内容都是互相重复的,仅仅局限于低层次的某些方面。因此可以看出,这样浅层次的研究方式是无法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的。一个领域,或者一个学科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一个比较深层次的研究平台上。简单地说,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研究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研究工作还局限在对工作经验和行业现象的描述和总结上,而通常这些经验和现象都是比较片面、不完整的,无法反映广播电视行业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这样得来的研究成果也无法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深化发展做出贡献。真正的研究工作要保证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保证研究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和深刻性。第二,从具体到抽象。一项理论研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要看其是否实现了从具体问题到抽象理论的升华。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在研究问题时要将涉及到的因素充分、全面考虑到,保证理论成果的得出是建立在大数据融合背景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保证该研究成果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就大数据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的情况来说,很多研究只是对现象和经验的描述和总结,并没有上升到抽象出其本质的高度,没有对广播电视编辑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因此,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编辑在研究领域还处于初步阶段,仍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水平。

除了研究层次比较浅之外,大数据融合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编辑的研究还表现出明显的低水平特征。这里的低水平主要是指当前广播电视编辑的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理论框架的约束,尤其是报纸刊物的编辑理论。大数据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编辑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报纸编辑在研究的问题、得出的结论等方面有着相似的框架,因此,广播电视编辑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报纸编辑理论的影响,所以就导致当前的广播电视编辑研究总是会局限于对工作现象和工作经验的描述和总结上。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广播电视行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的进展不光需要建立在对表象的总结和概括上,更需要在编辑的方式、编辑的内容和编辑的理论进行深层次的升华和抽象总结。简单地说,就是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深刻把握不同媒体形式在编辑方面的共性和个性,这样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但是现实情况是,报纸编辑的理论研究要比广播电视编辑开始得早的多,因此在进行广播电视编辑理论的研究时不免会受到报纸编辑理论框架的影响。比如,在广播电视编辑方针的确定和在新闻策划的过程等方面,都能够或多或少看到报纸编辑方式的影响。因此,要正视当前广播电视编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要保证各项研究工作从广播电视编辑的层面出发,充分体现出广播电视这种媒体形式的特征。同时,这种研究的低水平性还表现在广播电视栏目自身的定位方面,很多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自身本位意识,因此在相关研究活动的设计和选择方面也缺乏创造性和先进性。

在大数据融合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样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以广播电视传媒为主的大众传媒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在大数据融合背景下,大众传媒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也正是这种变化和需求引导着广播电视编辑领域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相关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更深的层次。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以及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前景,本文所分析的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的发展趋势。

2.1注重内部的联系和协调

在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编辑的研究中,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分析法的应用,首先是要将广播电视编辑的过程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和题目,然后展开分析。这样的研究方法虽然可以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性,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环节和部分之间缺少联系和协调,研究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相对独立的状态也不利于广播电视编辑整体项目研究工作的进展,这一局限性会对广播电视编辑研究成果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必须对分析法的这一缺点进行改进,加强研究过程各环节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注重在逻辑方面的联系。同时,要注重改进广播电视编辑的技巧和方法,重视对相关稿件内容的修改和整理,通过改进编辑方式来提升编辑内容的质量,保证编辑内容的时效性和实践性。要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出改进。研究人员要需要从以往采用独立分析的模式和习惯中跳脱出来,学会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来进行各种编辑工作,在编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做到编辑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合,重点突出编辑过程中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提升整个编辑过程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广播电视编辑研究成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2进一步充实研究内容

这一趋势主要针对的是当前广播电视编辑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研究层次浅、研究内容重复率高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充实研究内容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广播电视编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研究工作的成效和研究成果的质量。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辑的工作人员要融会贯通综合全面的知识,在原有的研究内容中加入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研究的深度和水平,进而开辟更加具有批判性和指导性的研究方向,充实广播电视编辑的研究内容。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媒体发展得越来越快,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媒体直面机遇和挑战,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不断做出改进和创新。

2.3进一步明确研究的价值取向

在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中,除了本身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的改进之外,广播电视编辑研究价值取向的确定也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满足时展的要求和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在价值取向方面做出科学明确的选择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首先,广播电视编辑的研究人员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先进的广播电视编辑的方法和理论,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并通过理论和实践和结合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要注重对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实践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把握,在实践中发现了不足之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和改进。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研究方法和经验,逐步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这样会逐步消除在广播电视编辑研究中受到的限制,便于开展更加深刻、更高水平的研究。

2.4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来构建

广播电视编辑云平台大数据融合背景下,要想更好的推动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开展,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来建设一个一体化、智能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广播电视编辑云平台,支持各种系统平台、终端设备、通讯网络的自由接入,并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城乡、自成体系、四通八达、面向全体成员的网络平台,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主要部分。同时还需要加大管理运营模式、信息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技术的探索创新,以更好的提升国家广播电视编辑的核心价值,更好的推动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开展。

3.结论

总的来说,大数据融合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编辑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研究工作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阶段。在今后开展各项研究时要正视这些问题,充分把握广播电视传媒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行业环境,从各个方面逐步做出改进,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编辑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康晓光单位: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刍议广播电视编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139.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3

【关键词】个人化时代;全数字化广播;DaB技术;DmB技术

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图景:“它为我们带来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观念,以及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统一的标准化方式重复生产的经济形态。信息时代虽然显示了相同的经济规模,但时间和空间与经济的相关性减弱了。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能制造比特……”

那么对于在数字化技术下的传统媒体――广播媒体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一、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的含义

“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带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广播媒体中的个别环节或者某个领域采用数字技术;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个广播媒介领域,确切的名称为“全数字广播”。

就目前来看,各级广播中心系统数字化程度平均接近50%。广播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分配、接收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节目制作环节来看,mD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编辑系统、数字录音系统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在播出分配环节中自动播出系统、播出资料库也已实现了数字化……

数字广播是信息服务的新领域,被看做是继第一代音频广播(电台)、第二代视频广播(电视台)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业务类型,结合了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的特点,让用户利用已入户的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用户利用个人电脑或电视机,加装相应的接收设备,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多媒体信息服务。只要家里已接入了有线电视信号,拥有个人电脑,和一个数据广播的专门接收设备,就可以接受中国数据广播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分析,可以说广播媒体的数字化基本上是遵循先易后难、先部分后整体的策略推进的。由于选择路径的不同,各地区在广播节目的播出和传输系统的数字化方面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二、广播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曾几何时,当电视出现以后广播便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无数的广播人对于电视冲击下的广播应如何突围一时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广播并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预计的那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反而以全新的方式找到了适合当下情境的发展出路。接着互联网、手机……新媒体接踵而来,广播在经历过与电视的竞争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慢慢的摸索出了一条在新媒体环境中生存的道路。然而我们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必须要认清形势,看到广播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才能针对这些挑战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一)广播面临的挑战

1、首先是广播自身的缺陷。第一、广播相比电视、网络等视听兼具的媒体而言有着与生俱来的劣势――线形传播和非实体的特点。由于线性传播的特点使得所有的广播节目只能顺序收听,无法倒检索,转瞬即逝、过耳不留。非实体的特点主要是指“受众只能听,而不能看到或触摸到它。”但是这些缺陷将随着传输和接收设备的数字化越来越容易得到克服。第二、广播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由于媒介间所享有的信息有限而媒体之间竞争压力又都十分的巨大所以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现象。第三、广播单位收入渠道单一,多数广播电台主要将广告收入作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故更多注意销售广告,而面对内容资源及其他经营性资源的多重开发和利用还远不够,电台的产业化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产业链并未得到有效的延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广播台的收入规模扩张和经营的稳定性。第四、广播节目需求还未放量式显现,广播节目的市场化进程缓慢。不少广播电台的直播还没有真正的分离,多以自制自播为主,很少从市场上购买广播节目,结果实广播节目的需求市场尚未真正的形成。

2、其次,推陈出新的其他媒体的压力。相比较而言,广播与电视、互联网、手机在市场占有率、受众影响力、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电视的图画符号具有声情并茂、多姿多彩的优势,另外现代城市中地铁电视、车载电视的大量使用无疑更是对拥有流动性强的优势的广播一大打击。互联网这一第四代媒体的出现更是以它海量的信息、超强的互动性、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特别是青年受众的青睐。手机更是以其便携性的优势而且价格的低廉满足了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3、再者,传受格局的变动。在传统媒体占据主流的媒介环境中,传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种由传者占主导的格局,受众的被动接收的地位因为传统媒体的特点得不到改变。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使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受众变成了具有自主性、主动性的“使用者”,这种全新的传受方式让一直以来广播媒介的传统单向传播格局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局面。虽然广播媒体也在不断的试图通过热线电话、短信互动甚至网络论坛的形式进行着互动,但是听众的主动地位并没有网络中微信、手机媒体等等那样的明显显现出来。

(二)广播的发展机遇

虽然上述提到了不少目前条件下广播面临的问题,但是事实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证明任何媒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广播也不例外。广播具有东山再起的四个资本:媒介资本――当电视夺走了大部分人之后,广播仍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远不及的优势发挥作用。受众资本--广播是一种个人的传播媒介,是“幻想着的乐园”,精神世界的天使。它可以让人戴上耳塞独自静静地收听、慢慢的咀嚼、自由的想象。收听资本-广播是一个“从不妨碍我们的朋友”,听众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收听。经济资本――广告客户的小算盘在某种意义上也帮助了广播,因为做广告的人发现,在电视上做广告花的钱多,相比之下,通过广播做广告可以少花钱多办事。

此外,广播在引进数字化技术之后也会给其发展带来第二个春天。数字广播不仅可以与CD相媲美,而且还可以充分的利用车载音响、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多媒体接收。这不但使传统广播超越了声音的局限,而且还极大的拓展了广播的传播功能。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4

关键词:媒介生态危机网络广播产业化经营

2008年的雪灾和地震,让消沉已久的广播再次显示出它的独特优势,这一年,也被学者欢呼为中国的“广播年”。而广告量的增加,频率的增多,似乎也在向我们证明,在这个互联网称霸的时代,广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也有冷静的学者对此保持谨慎的乐观,他们从更广阔的传媒生态视野来思考广播的生存危机和对策。这一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跳出了从广播节目、人才、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源频率等狭窄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广播媒体目前面临的生存困境,把广播媒体放在一个宏大的媒介生态系统当中去研究广播与其他媒体、广播与传播制度、广播与受众、广播与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广播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就能将已经失衡的生态系统转向新的平衡状态。”希望通过政府和市场手段建立有效的媒介制约机制,加强媒介的自律,完善媒介制度和政策环境,以达到平衡媒介生态的目的。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即使我们能够认识到媒介生态恶化的规律性问题,可我们能够通过调节外部环境来解决吗?如果媒介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广播媒体路在何方?

媒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而要探讨广播媒介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就必须从传媒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这三个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出发,去研究与广播媒体密切相关的受众生态环境、行业生态环境、广告资源环境以及媒介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复杂互动关系。

通过调节和改善外部生态环境,特别是改进传播制度,加强法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广播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这种强调和谐共生的理念,消灭不了现实竞争的残酷,而在现代传媒形态之下,商业化生存和利润导向更加剧了这种残酷性。

广播媒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竞争优势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互联网的产生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致命性的,它对传统媒体生存空间的挤压已经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样的形势下,广播是否还能继续长期生存?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回到广播媒体的自身特性和比较优势上来。汶川“5・12”地震发生后,首先发挥作用的是什么媒体?是广播,而后才是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的参与。回顾“5・12”地震媒体的参与,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

(1)发生了什么?广播来回答,因为它设备运用灵活,传播最迅速。

(2)现场状况如何?电视来回答,因为声画兼备,现场感强,此时单纯的广播报道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欲望。

(3)如何发生的?有哪些故事?报纸来回答。因为报纸解释性强、信息量大。

(4)除了官方报道,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互联网来回答。因为它最开放,信息来源更广泛。

广播为何能独占先机?因为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快、指向专业、穿透力强、覆盖面广、使用和收听灵活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广播在地震这类突发事件中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决定了广播的不可或缺性。

受众为王――营销学视野下的广播受众

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媒体的受众研究相当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媒介竞争优势不强(与电视互联网相比),在几大媒体中,广播广告投放占比较小,缺少商业推动力;第二,“内容为王,质量为本”的传统广播理念根深蒂固,重节目研究,轻受众研究。

麦奎尔认为,受众研究有三种类型:(1)结构性受众研究。侧重受众规模、媒介接触、到达率、流动情况等方面的量化研究。(2)行为性受众研究。侧重受众的媒介选择、使用、意见和态度研究。(3)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它不再遵从媒介文本或媒介讯息万能的观点,认为受众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从麦奎尔的划分来看,传统的广播媒体受众研究,偏重的是结构性研究。而在媒介产业化运作的大背景下,受众结构和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媒介对受众的了解必须跳出简单的量化分析模式,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研究受众。而现代营销学恰好提供了这样的视野。

在美国,“受众为王”的广播理念,就是在现代营销学发展的背景下被提出并确立起来的。在营销学的视野下,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在某一个观念的指导下从事其(营销)活动的,这些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和全面营销观念。而目前在广播行业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内容为王,质量为本”。这事实上是一种产品观念,它认为听众喜欢高质量、有内涵并且具有创新特色的节目,媒介只要提供优质节目,就能赢得听众。但是在媒介竞争激烈、听众结构和需求日益变化的情况下,仅靠优质节目是很难赢得听众的。而从营销观念角度来看,媒介不再是为节目寻找合适的听众,而是为听众设计适合的节目,强调“受众为王”。

当然,强调“受众为王”的理念,不意味着一定要迎合受众的口味而去降低节目的品质和档次,它强调广播媒体应当研究受众需求,了解受众变化,制作适合受众需求的广播节目。

“受众为王”理念的核心,是受众需求。而受众具有差异性、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广播媒体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针对有差异的受众群体进行节目定位。拿交通广播节目来说,私家车车主的需求和出租车司机的需求是不同的;同样是私家车车主,广州和河源的需求又是有差异的。而当前广播行业中节目同质化的现象泛滥,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内容为王,质量为本”的传统广播理念作怪,忽视了受众需求的差异性,从而导致行业内缺乏创新精神,产生恶性竞争。

从营销学的视野去考察受众和广播媒体的互动关系,就是要确立受众的中心地位,广播媒体必须要从受众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节目定位,再根据节目定位,制作适合受众需求的广播节目。

产业延伸――媒介生态危机下的广播经营

传统的广播经营,核心就是通过制作和传播优质广播节目吸引受众,然后将受众资源转卖给广告主(或广告商),获得广告收入。在这样的模式下,广播媒体对广告的依赖性极强(这事实上也是当前“坐台节目”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广播媒体生态恶化的背景下,对广播媒体的经营管理,必须要具备更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专业频率的激烈竞争,内容和节目的高度同质化,广告市场狭小,人才匮乏……这些都是广播媒体长期固守经营的恶果。广播媒体要想求得危机下生存,就必须从战略上转变观念――把广播当做一个发展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固守的阵地。

事实上,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在拓展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方面已经作出了有意义的尝试和突破。

2006年3月,北京交通广播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创立了1039汽车俱乐部,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北京交广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拓展广播生存空间的关键一步。它以1039汽车俱乐部为经营载体,深入汽车、交通服务市场,拓展了多种业务,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格局,把经营领域扩大到与交通相关的其他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拓展了生存空间,创造了新的赢利来源;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它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而利润的增加、形象的提升也有利于其引进人才、创新节目、改善广告环境,从而使广播的生存获得更好的条件。

交通广播因其受众群体相对明确、受众消费力较强、投入和产出比高等原因而率先起步,事实上其他的专业频率同样可以进行产业拓展。音乐电台可以向音乐娱乐方向拓展,如出CD、举办音乐会等;少儿节目可以向儿童教育和儿童用品方向拓展,如出有声少儿故事读物、举办教育讲座等。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专业频率拓展生存空间,一方面可以自建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产业联合,借助平台获得发展。

数字化生存――网络和新媒体时代的广播转型

互联网进入中国十多年来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示出了它强大的整合力量。传统媒体要拓展生存领域都将不可避免地要与互联网结合,发展新的传播方式。而传播方式的转变,对广播媒体的经营管理、节目和内容传播、广告和赢利模式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会出现一个移动便携的终端智能设备,它融合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的所有功能,并依托无线互联网络这一平台运行。

网络广播的优势。1995年4月网络广播诞生,从那一刻起,它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其自身的优势,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内容资源丰富,可信度高;(2)突破地域限制,传输质量好;(3)节目可以保存,选择性收听;(4)实时反馈,互动性更强;(5)突破声音局限,文字画面相辅。

网络广播的现状。我国网络广播自1997年出现至今,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它是传统广播在互联网胁迫之下的产物,是简单的嫁接,而不是完美的融合。(1)从内容上看,目前的网络广播只是把传统广播的内容放到了互联网上,没有根据网络受众的特点进行内容上的调整和创新;(2)从受众构成上看,互联网受众具有年轻化、知识化等特点,与传统广播受众在构成上存在很大的差异;(3)从赢利模式上看,现在的广播收入仍然是靠传统广播的广告收入,尚未创造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广播赢利模式;(4)从技术条件来看,实现终端设备的便携移动还需要时间,无线互联网覆盖范围有限,现阶段的技术水平限制了网络广播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广播的走向。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手机广播、车载广播等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广播形式也获得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们都将被整合到一个移动终端设备上来,所以它们的存在是过渡性的,本文不作详细探讨。未来的网络广播将会基于无线互联网络平台运行,专业频道丰富,市场更加细化,其受众群体更趋年轻化和小众化。

广播媒体的前景展望

广播媒体的生态危机已经出现,展望广播前景,有人认为美国目前所走的汽车广播之路将是广播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笔者个人看来,汽车广播也许是中国广播的未来,但不会是广播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广播媒体在利润的驱动下会向汽车广播转变,但是决定广播媒体未来的,不是汽车,而是科技水平。

综合目前条件,大概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

(1)广告收入仍是未来广播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广播媒体通过产业链的拓展,赢利点会增加;

(2)移动便携终端设备会取代收音机,电台仍将存在,但电台、受众都将移动化;

(3)传统广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会继续存在,受众进一步被细分,专业频率继续增加,内容向资讯化、娱乐化方向发展;

(4)基于无线互联网络的网络广播将是未来广播的主要形式,传受双方的互动性更强。

对于广播媒介的未来,如果悲观地看,网络将吞并广播(使广播成为其一部分);如果乐观地看,广播将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申启武:《广播媒介生态论》,《学术界》,2007(1)。

2.詹成大:《媒介经营管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12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侯迎忠:《数字化背景下广播受众接触行为的实证分析》,《传媒》,2008(5)。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5

关键词:微传播;媒介融合;广播电视;实验室;发展

一、前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场所。高校实验室的发展近些年普遍存在停滞不前,找不到发展方向,固守思想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影响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更好更有效地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时下流行通过智能手机、社交网站、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开心网、人人网等一个个社交圈关注和传播信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身移动设备随时可以刷新信息、事件,老百姓关注着新闻手机报、短信、视频、彩信、二维码、微信、微博里发的一个个信息,刷屏一族由此产生。高校本是教育教学的场所,新媒体不仅仅是技术层而或者物质层面的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丰富的教育理念[1]。科技的进步使大家把信息科技与教育教学相联系相融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新课堂。在当今微传播和新媒体与大众传统媒体相融合的背景下,作为自身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寻求出更实际更有效更科学的气候传播发展之道,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的情况,结合当前形势与背景,探讨“微传播”及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趋势

(1)高校实验室将呈多元化综合式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仍以自身资源的基础与学科特点出发进行的建设和管理,吸取他校经验与本校专业现状相互结合的发展方式。受到专业的影响与限制非常明显,高校实验室的很多优势没有开发出来。未来的发展中,由于当前移动智能科技与人们的工作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实验室与高科技智能技术的关系也将更加紧密,更加科学化在推崇“科学开发、合理规划、多元发展”的规划时代,我们清楚地感受到科技已经与各行各业联系密不可分。因此,随着实验室需要改革与发展被关注,未来高校实验室的开发将是多元化的,也就是集学校(本校与他校)、学生、社会需求、普通市民百姓、微传播、新媒体科技、移动智能技术、大众传播媒介等综合因素关注与利用一体的方向发展。

(2)随着文化传播的发展而发展

文化是也是学科、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一个有文化内涵和创意的专业,广播电视一直是走在前沿。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也是建设文化的好场所,当前文化传播的形势良好,在“微传播”及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家鼓励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员,广播电视专业发展需要高校培养出优秀的广播电视人才,而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很大部分需要实践课程的培养与锻炼。广播电视实验课不能总停留原有的一些功能上,要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实验室文化和实验室为学生、学校、社会百姓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一系列国家文化发展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完全可以支持学校、学生支持完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尤其是与广播电视专业相关的,视听出版、视觉艺术、广告创作、影视传媒、演艺娱乐、网络、体育、会展服务等活动。在发展活动的同时,实验室也会随着发展。

(3)数字媒介与“微传播”传播将成为使用实验室的预约渠道

当代传播媒介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以新媒体(电脑、手机电视电影、手机报、网络电视电影、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户外LeD显示屏等)为首的数字时代潮流频繁更新换代,引领当下潮流。在信息量方面,众所周知,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以及其信源广、更新快、大众意见集散地等特点是之前的许多技术所不能企及的。传媒业手段更科技化,运作更市场化,理念不断潮流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微博、微信、易信、飞信等微传播以及各种社交圈的建立拓展了对任何事物传播渠道,成为传统电视的外延传播手段。在过去,高校实验室都是有老师学生上课使用才利用了实验室,有的需要提前预约,有的需要电话咨询,实验室本身没有得到开发和作用的推广,而实验室本身的功能还有很多,未来的实验室也会随着数字移动化的发展而具有快速预约、便捷使用、功能宣传与查询、资产透明、易查易借、普及时尚等特点。

(4)交流推介与整合与共赢

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都都是“各扫门前雪”,在一般不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也只是少数关注实验室发展建设动态发展的专家及学者。在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想象国内、国际的交流沟通、研究、探讨会增加,各个高校和高校之间的相互学习推荐增加。区域性的广播电视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推介、竞争、共赢也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当前由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带来的信息爆炸的形势下,源信息为使受众便于接受而呈现出的娱乐化、生动化的态势,信息传播与接受主体已呈现出被动与主动逆转的趋势,由此影响而形成的大学生接受信息习惯,使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因此,及时探索和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借助新媒体手段重新占领学生们的“兴趣点”将对大学能否达成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外,学校可以通过与外界媒体进行合作来促进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与传媒合办节目、合作研究项目把校外传媒日常节目的制作引进到学校中来,利用学校实验室来进行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合作项目的制作过程都有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参与,这不仅使得师生都接触到最新的业界理念、节目形态和制作工艺,而且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锻炼了就业技能,这对于学生工作后很快的上手工作很有益处。而且这种创作使得学生将平时不同时期内学习的单个知识点与技能点串联起来,达到一种综合性的知识能力融合和素质集成。[2]在此问题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在整合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上具有优势。一方面,从学生易于接受的程度来看,多媒体格式不仅集合了影、声、文等表现形式,同时还能够跨地域、时段的灵活展现多种主题,更易与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类别;另一方面,从氛围营造和传承方面来看,多媒体方式能够通过影像、声乐的形式更好的渲染出特定氛围,同时也能够以便捷的方式实现网络共享和传承,弥补了现场活动时效性差、影响范围有限的不足[3]。

(5)“低碳实验”和“低损耗”形式的积极提倡者

低碳和绿色是近年来全世界公认的环保型形式,在许多行业的到推广。目前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仅承担广播电视类课程的实验耗材及其他实验损耗数量不小,主要以录像带、刻录盘、清洗带等为主。以此推算理工科类实验室更是损耗数量大。“微传播”及媒介融合背景下,许多新技术已经更新成熟,我们应该让各种类型的实验响应低碳、绿色的口号,使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提倡降减消耗、低碳实验。例如:高校的广播电视实验室里常用的摄像机在当前仍然是使用小磁带式的录像带进行拍摄的,每盒录像带的录制时间多在60分钟,反复使用后常有拍摄不佳的情况,而后作废更新。但在近年,多家知名摄像机器材公司推出了可以直接使用SD卡和CF卡等储存卡进行录制的摄像机,完全不需要录像带的使用进行录制,并可以一次性使用多张储存卡,又可以直接连接电脑导出生成视频,不需要倒带机进行倒带处理,还可以将SD卡和CF卡随意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实验耗材的支出与浪费,方便快捷。可见,实验室也可以进行“低碳实验”和“绿色实验”。

三、结语

人们常觉得世界变化太快,让人难以想象。只有顽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环境中运作自如。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对于高校实验室,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的整合众人之长集于自身之上,良性发展运作才是生存之道。在相互合作中能壮大自身,塑造核心竞争力是成功所要努力的方向。许多行业已经因为新技术的到来而彻底改变,正处于发展中的新媒体对高校实验室也将带来改变。高校实验室的发展本应顺应时代、科学技术、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百姓需求而进行建设,在新形势下符合时代的发展。当然,如何改革,如何适应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难题,需要进行考证、研究、探索。广播电视实验室作为培养优秀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要阵地,在新技术、“微传播”及媒介融合背景下理应走在实验室改革的前列,积极探寻创新发展之道。(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毛道生.新媒体与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J].四川教育,2013(2-3):49-50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6

旅游作用于大众传播媒介

人们外出旅行的增加以及旅游主题本身的大众化特征。催生了诸多专业期刊和报纸的面世。如《时尚中国旅游》《中国城市旅游》《旅游时代》《旅游天地》《中国国家地理》《环球旅游》《当代旅游》《商务旅行》《玩家旅游》《私家地理》《和谐之旅》《中国旅游报》等。这一批形式多样的报刊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详尽专业的推介,在给予受众信息的同时也增加和壮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互联网强大的普及性、渗透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使许多旅游网站应运而生,如携程、途牛、乐途、穷游、芒果、驴妈妈、马蜂窝、去哪儿等旅游网站以及各景区机构、各大旅行社的网站等等。此类网站的开通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反过来,大量点击率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收益更进一步推动了网站的建设。增强了其在受众中的知名度。

面对受众的信息需求,电视台也是不甘落后,纷纷开辟专栏或专业频道来关注旅游。如海南旅游卫视、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乌鲁木齐电视台旅游娱乐频道、浙江卫视旅游版、贵阳旅游生活频道、澳门卫星电视旅游台、南方传媒集团的邮轮旅游电视频道、CCtV-4的大型日播类旅游栏目《远方的家》、CCtV-2《美食走四方》、甘肃电视台《时尚旅游》、陕西电视台《快乐天下游》、广州电视台《快乐旅行》、江苏电视台《中国旅游》、南京电视台《旅游真好》、浙江影视娱乐频道《爱旅行》、云南台《走遍云南》、黔东南电视台四频道《旅行家》、山东台《走四方》和《新旅游》等等。这么多频道和栏目的加盟是受众市场强大需求的产物,并且它能够满足那些阅读能力低和不会上网的人群对旅游信息的需求,发挥了电视的传播优势。大众传播媒介作用于旅游

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了旅游要素的整合。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由于游客的需求多样性、个性化,旅游经营由粗放化转向集约化,这些特点要求旅游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不断完善规划、投资和产品供给,作出合理的统筹与调整,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而大众传媒很好地充当了这一角色,了解旅游者心理,把握市场动向,利用自身的优势快速准确地传递游客信息,达到了整合优化旅游要素的桥梁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提高了公众对旅游品牌的认知和态度。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上投放的旅游广告,生动全面地展现了旅游的形象和旅游概念,尤其是持续的信息传播,对受众的认知、判断、决定以及相关行为会产生有效的影响。如在诸多地方电视台播出的“登泰山保平安”“梦西子中国杭州”“人间天堂山东烟台”等旅游宣传片。这些形象的电视广告将旅游景区品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成功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对景区品牌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改进了旅游信息的传递。在大众传媒没有出现以前。由于条件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仅有的一点了解也只是限于别人的口头描述和个别书籍中的记载。再好的美景没有信息的传播,也只能是资源的浪费。时至今日,大众传媒与旅游的结合改变了人们认知旅游的方式,使旅游从先前的探测未知变为现在的验证已知,这里所说的“已知”。就是大众媒介传达给潜在游客的旅游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对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媒介借助形象的声画元素。以清晰逼真的声画还原让未体验过陌生旅游之地的受众感知旅游拟态环境,满足人们先睹为快的心理。

大众传播媒介扩大了原有景点的影响力并建构了新的旅游景点。无论是传统的印刷媒介还是后起的影视及新媒体,其传播的旅游信息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已知景点的了解,为准备旅游的人们提供了可供参考选择的信息。而大众传媒覆盖范围广的特性无疑让更多人的信息得到了累增,扩大了这些景点在人群中的影响力。《敦煌》《故宫》《颐和园》《美丽中国》等一批纪录片的播出更是加深了人们对相关旅游点的认知。另外,由于拍摄影片使得一些地方成为了著名的景点或提升了原来的知名度: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拍摄使浙江乌镇火了起来;电影《芙蓉镇》的拍摄使得湖南永顺县的王村为世人所熟知;《卧虎藏龙》的拍摄使得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成为千万人所向往的旅游地;《满城尽带黄金甲》使重庆武隆的天生三桥景区热起来了。以影片拍摄而带动的景区还有很多。并且一些专门为拍摄影片而改建的影视城也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如浙江横店影视城、长影世纪城、上海影视乐园、中山影视基地、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河北正定古城荣国府等等。这些影视城既是影片的拍摄地,又是众多游客选择的游览地,通过影片拍摄所打造的这些景点,为人们所迷恋和喜爱。

大众传播媒介强化了对旅游业的监管。旅游业繁盛的同时也伴随着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某些景区出现了环境不卫生,黑导游乱拉客、欺行霸市坑蒙消费者、低劣服务等现象。如江苏连云港165元的“天价炒面”,陕西华山一对蒙古夫妇被景区保安痛殴事件等等。众多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媒体借助自己的传播优势将其曝光,这对促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净化旅游市场和提高景区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媒体的积极参与使得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透明与规范。也使游客的旅游行为更加安全、舒畅。

大众传播媒介丰富了旅游推介的形式。旅游的宣传不只限于宣传册、海报、导游、户外广告等推介模式,而是利用更为广泛和灵活的期刊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介,进行更为方便和即时的宣传与信息供给。以视、听、感等多重体验方式让受众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资讯,实现旅游推介方式的多样化。

旅游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策略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事件营销。信息社会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资源,有效的注意力成了最为稀缺的资源。而如何吸引这种资源成为旅游业界竞争的焦点。事件营销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它充分借助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制造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以达到营销旅游的目的。“穿越天门”“蜘蛛侠挑战象鼻山”“阿迪力南岳高空走钢丝”、四川碧峰峡景区的“中国第一饿”绝食49天、张艺谋导演的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等都是典型的事件营销。大众媒介持续不断地对这些事件进行报道,挡不住好奇的受众在这些事件的感染下,成为了被营销成功的范例。

拓展跨区域、跨媒体的旅游传播。现代旅游在地域上往往会跨区域、跨国度,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具有非本地性特征。不同地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都有很大差异。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媒介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更大程度地综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杭州电视台的《城市旅游报道》就由16个旅游城市电视合采制播出,实现了一种地域上的协作。具有大信息量、大覆盖面的特点。而各类大众媒介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也可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上地扩大对受众的影响力。如一些电视播出的旅游信息可以拿来做杂志、报纸、网络的深入报道,详细地展现一些细节。反过来杂志报纸有关旅游信息的选题和撰稿,完全可以拿来做相关的电视策划。这样一种交叉和共同呈现的方式,壮大了旅游市场。加强了旅游地的品牌宣传,让其深入人心。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打造富有特色的宣传片,准确定位。每个地域的景点都有自已独有的特色,如何挖掘和打造富有个性的旅游品牌。成为在旅游市场中立足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先期,如何让潜在的游客认可你,受其感染、富有特色的宣传片无疑是一种绝佳的方式。云南的体验之都,杭州的休闲之都。大连的浪漫之都,香港的动感之都,无一不是旅游定位的成功典范。循着这种定位,人们按自己的喜好作出不同的选择,更加贴近旅游者的需求。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7

接近广电总局的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该“六项要求”的确存在,不过通知尚未下发。

此次的“新六条”均涉及到最近收视率高、比较受欢迎的电视剧品类,因此影视剧制作公司均受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喻国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这六条规定付诸实施,时下一些比较热门的影视剧可能将得不到播放许可证,一些制作公司及电视台因而不得不改变其规划。

电视剧娱乐性大打折扣

目前,广电总局还未对上述六条限制进行政策上的解读,其中“不提倡网络小说改编”一项提法引起较多争论。“不提倡是指禁止还是不鼓励呢?”喻国明认为,“不提倡实际上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一种

禁止。”

不过,他也指出,广电总局此次提出的六条建议,可能都有具体的针对性,比如说针对某些剧,不会以行政指令的形式来颁发,应该经过总体的调研与评估。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尚未接到广电总局的通知,相关文化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向广电总局求证时并未得到肯定答复。”

虽然相关制播单位均表示尚未收到通知,不过,据悉,相关政策已经开始陆续执行。而此政策一旦正式出台,对电视剧的娱乐性将带来巨大冲击。

事实上,近期湖南卫视网游改编剧《轩辕剑》播出的一波三折已经看出“新六条”出台的端倪。作为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网游改编剧,该剧播出前一度出现受阻,所幸最后还是播出了,但不在黄金档播出,推迟到了22点

播出。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记者,此次传出的六条建议对电视剧题材、类型做了很大的限制,电视剧的娱乐性也因此大打折扣。他举例,以禁止网游改拍为例,网游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完全可以通过内容审查对其中不符合影视文化传播要求的部分进行规范,而不是对网游改编剧“一刀切”。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旗下尚世影业制片人董浩宇告诉记者,此次网传的“新六条”中对古装历史剧的限制,相当于以后古装剧只能投拍古装正剧,古装剧投拍将大受限制。一些正在投拍的古装剧恐受影响。

目前,我国对影视剧的管理实行颁发许可证的方式,一般的审核流程是,一部影视剧开拍之前先需审核剧本,通过才能开拍,拍出来后还要进行审样片,然后才能颁发许可证,允许播出。

喻国明指出,在“新六条”出台之前拿到许可证的,已经播出的应该还会继续播出,但现在还在规划网络改编或在审剧本途中的,可能就属于被禁行列了。

唐人电影等受波及

那么,广电总局的禁令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影视剧制作播出行业的前景?

事实上,由于今年以来党中央及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及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文化传媒行业上市企业在大市整体弱势的背景下,还走出了好几轮逆市上涨的

行情。

不过,由于该传言“新六条”对电视剧的娱乐性大加限制,不利于电视剧可看性、走进海外市场等,影视投资热情恐大大降低,其中,网游改编剧尤其严重。

由于国家近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民间也掀起了影视投资热潮。相关政策一旦出台不少企业必然会受影响。业内人士指出,受影响最大的公司要数以投拍戏说古装剧、网游改编剧出名的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下称“唐人电影”),该公司由于拍摄网游改编剧《仙剑奇侠传》系列而出名,近期热播网游改编剧《轩辕剑》也由该公司制作,公司近期还在筹拍古装穿越剧《步步惊心2》。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政策出台只对未来有影响,此前已经拍摄好的电视剧诸如《轩辕剑》将不受影响,而对于《步步惊心2》的前景则存忧虑,公开资料显示,唐人电影制作方面,年产量大约有120集至150集,唐人电影制作方向恐需大调。

目前,网游公司涉足影视剧制作的冲动非常强烈。陈少峰表示,由于网游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其收视率更有保障,其次,电视剧的推广也可以带动网游的增长,因此,据中国的国情游戏改编影视剧有风险低、投资回报率也高,并且网游公司也具有较大的财力支持。当前,游戏产业越发多地涉足影视行业,无论是盛大、完美时空,还是巨人、金山等游戏巨头都尝到了影视剧的甜头。

陈少峰坦言,相关政策很难执行,家庭矛盾剧如何才算无限放大、网络小说的界定等都没有具体规则。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媒介管理学博士朱春阳副教授也表示,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六个条例语义在与实际操作的对接上还存在比较模糊的区域,操作的准则以及由谁来判定内容,这些有待商榷和进一步细则化。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8

但不管将来如何变化,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必须依循自己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进行适应性调整。广播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声音的积蓄、处理和营销,这是广播媒体进入与“视频产业”相对应的“音频产业”的本钱,这个市场空间广播媒体完全可以有所作为。面对滚滚而来的新媒体浪潮,只要广播媒体牢牢握住核心的声音内容,积极驾驭高科技之躯壳,与更多的媒体资源进行竞合,获取全新的渠道、受众、数据、内容及延伸、营销资源,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和阵地,就不仅能够在媒体竞争中应付自如,甚至可以所向披靡。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无论何时,媒体本身都是自身发展的主导者。归根结底,广播的受众是广播永远的生命线;出众的节目内容,是在竞争中胜出的一张永远的王牌。广播媒体在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精准营销等方面要牢牢把握自身的独特优势,不迷失、不盲从,坚持自身的主导地位和主体视角,以紧扣和突出媒体战略定位为指导,在战术上从渠道建设、用户挖掘和维系、内容生产和延伸、大数据精准营销等方面主动出击。

广播的出路在于数字化,这已经是广播经营者的一个共识。无论是广播内容本身的数字化,还是在数字化之后开展的包括声音产品变现在内的多种增值服眨广播电台均在积极推进。广播电台正在成为声音数据库、内容提供商、服务应用平台,从而在传统广播基础上打造内容和渠道交融的、可以实现价值增值的全新广播运营模式。这种全新的广播运营模式既包括从节目创意、内容生产、广告创收到受众接收,可以实现价值增值的内容价值增收模式;也包括通过网络、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新兴传播渠道,为客户定制个性化创意服务、与用户互动的渠道价值增收模式。电台为用户搭建制作、上传和分享平台,成为海量音频节目生产基地,用户可选择、收藏、点播节目;广播电台有直播、回放节目数据库,用户可以自由定制,近乎搭建了一个“私人电台”。有的电台甚至研制可穿戴的体验式广播,将广播收听点播、健康监测、听众互动、数据分析、产品营销、购买支付等集成到一起。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广播电台则开始与旅游景区合作,在景区为游客配备广播终端,当旅游者踏进景区,广播终端便自动根据地理位置推送广播内容和服务。

采用虚拟现实、导航定位、数字地图和推送等新技术构建声音场景,一定是未来广播的发展趋势。围绕用户需求来考虑和设计内容或服务,让用户置身于声音场景中,通过虚拟角色体验,引起注意力,加强对服务的认知,唤起情感投入,实现声音互动营销,产生市场价值。基于这种创意设计体验产品和服务,音频体验经济有待被广播电台进一步开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创新广播媒体运营模式,走上广播媒体二次崛起、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9

1.关于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首次提出“微电影”概念的是百年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2010年底,凯迪拉克推出由吴彦祖主演的中国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并大获成功。此后,微电影大放光彩,得到了众多行业的青睐。目前人们对微电影有不同的理解,对微电影概念的界定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微电影是借助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电影短片。随着微电影这一新事物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微电影营销应运而生。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是指旅游景区(点)将企业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入微电影,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

2.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理论基础企业营销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微电影营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其产生与发展和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营销理念密不可分。

(1)Consumer:瞄准消费者需求企业只有了解、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为其提品和服务。在消费者需求趋向多样化的当下,旅游景区(点)应以游客为中心,清楚游客想要什么,为其量身定制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求。对于广告宣传也是如此。生硬的广告灌输让人反感,所以微电影营销改变传统广告硬性宣传的形式,消除了消费者“被营销”的逆反心理,实现了在“润物细无声”的微电影欣赏中进行产品营销目的。

(2)Cost:降低成本经营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微电影不仅制作成本低,营销成本也非常低,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可以大大节约广告宣传投入,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对于受众而言,通过各种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智能手机等平台进行播放,同时可以免费分享、转发,使用成本几乎为零。

(3)Convenience:消费者操作便捷,传播便利4C营销理论强调企业要充分考虑消费者购物和使用的方便。旅游景区(点)在开展微电影营销时,首先要考虑受众观看微电影的便捷性。当前,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受众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和“碎片化”时间播放观看微电影非常方便,而且只需动动指头就可以轻松转发、分享,实现一键式的操作。

(4)Communication:与消费者互动、沟通4C营销理论改变以往单一的促销行为,重视与顾客双向互动沟通的重要性。广大网民对喜爱的微电影在观看之余,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评论、分享和转发,放大宣传效果,并且这种传播是自主自愿的行为,具有强大的传播威力。

3.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模式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模式,应以旅游营销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微电影的制作、传播,激发消费者的旅游欲望和旅游动机,产生旅游行为,实现旅游活动,进而实现旅游景区(点)利益最大化。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模式依托的旅游营销理论核心是4C营销理论。旅游景区(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取得优势地位,往往愿意尝试微电影营销手段,步骤是通过消费者需求调查,捕捉消费者即时关注点,制定微电影营销计划,并由传媒企业实现微电影制作,再于新媒体传播平台,被受众观看、分享、转发,以实现快速传播;潜在的旅游者在微电影观看中往往能获得情感共鸣,产生旅游动机,实现旅游活动。

二、国内旅游景区(点)经营中微电影营销现状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宣传形式,在旅游景区(点)经营中早已经出现,但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微电影营销手段的运用,特别是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还是“微时代”环境中出现的新鲜事物。2012年2月7日,四川省首部旅游微电影《爱,在四川———美食篇》以三对普通情侣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成都宽窄巷子、锦里古街等地取景,诠释四川小吃、火锅等美食和川剧变脸文化等元素,时长7分46秒。这部微电影在优酷网等多家网络媒体首映,截至2012年3月31日18点,仅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突破492万次。2012年03月15日,首部以武夷山旅游景点为元素的微电影《武夷源•武夷缘》在优酷网上公映。《武夷源•武夷缘》是武夷山本土团队第一次拍摄“微电影”,也是首次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宣传武夷山旅游景区,是武夷山旅游网络营销第一次尝试接触“微电影”这一新的营销途径。同样以爱情为题材,融合绍兴众多旅游卖点的浙江旅游首部微电影《樱为爱情》通过社会化媒体热播,自2012年3月11日首映截至3月31日18点,仅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近22万人次。上述都是国内在旅游景区(点)经营中成功使用微电影营销的早期案例。可以看出,短时间内在网络媒体上的轰动效应,是微电影在旅游景区(点)经营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必须指出,国内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学者对微电影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也处在探索过程中。王兆成(2012)针对旅游徽电影营销现状,进行思考,提出相应措施;邵隽(2012)指出成功的微电影,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能够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其说服力、传播力和营销效果更好。马素萍(2012)探讨了景区、城市、酒店等旅游微电影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霍艳霞(2013)从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对旅游目的地推广的影响,进而针对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付丽丽等(2013)探讨了北京旅游景区微电影营销现状,提出了北京旅游景区微电影营销策略。然而,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关于旅游景区(点)营销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有关微电影营销在旅游旅游景区(点)经营中使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与适用条件,微电影营销形式与实现途径,以及微电影营销效力的持续发挥等,都需要深入探讨,以便于形成系统的旅游微电影营销理论,为更好地指导旅游景区(点)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三、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的必要性

1.外部竞争压力催生旅游营销手段创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休假制度逐步建立,我国旅游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但旅游景区(点)之间,特别是同质景区(点)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营销是旅游景区(点)经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选择合适的营销手段使其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是旅游景区(点)经营尤其要重视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传统媒体营销手段难以满足旅游景区(点)营销的需要,亟需新的旅游营销手段发挥作用。微电影营销,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传播平台,以其独特的营销功能和特点,备受企业青睐。旅游景区(点)应及时抓住机遇,利用微电影这种新的营销手段开展营销,提高营销效果,增强自身竞争力。

2.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业利润2012年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施限广令,规定国内各地各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插播广告。由此,传统的电视广告宣传成本快速上升。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累计揽金158亿,稳中有升,同比增长11.38%。2014年央视广告招标总额超2013年,实现“稳中有增”。地方电视台的电视广告宣传成本也同样有所上升。有报道称,自限广令实施以来,企业投放电视广告的成本已经上升了10%至15%左右。微电影制作、宣传的成本较传统广告形式更为低廉。一部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微电影的宣传借助于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视频浏览器等“新媒体平台”,一旦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喜爱,就会迅速被以几何级数化的传播频率进行传播。并且,这种传播是自发进行的,无需成本且方便快捷,广大网友只需通过博客、播客、微博、腾讯QQ空间、腾讯微信、移动飞信、mSn等渠道进行分享、转发,就能实现。成功的微电影广告可以被大量网民以评论或者分享、转载的方式进行传播而无需宣传成本,相对于动辄一掷千金的传统媒体广告而言,微电影营销是一种省时省力省钱的一种新型营销形式,开展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可以大大节约旅游景区(点)营销成本,提高营业利润。

四、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的可能性

1.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盛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视频浏览器等“新媒体平台”风行,“微平台传播”为微电影提供了广泛的播放渠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中国,3G、4G智能手机逐渐普及、wiFi技术不断成熟,手机上网、无线上网已成为新的获取信息和娱乐方式,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微文化与大众“碎片化”需求高度契合如今,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业余时间碎片化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在此背景条件下,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被切成了微小的碎片,人们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安静地进行长篇内容的写作、阅读、浏览。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文化应运而生。微传播影响到微信息,微信息影响到微文化,微文化影响到微生活,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信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如此巨大。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了碎片化和快餐化状态。微电影广告一般时长在30分钟内,以故事为主,轻松愉悦、短小精悍,正好迎合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既满足了时间上碎片化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等车、坐车、排队等零碎时间),如借助于3G、4G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观看完一部“微电影”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浏览习惯。

3.低门槛、便捷性,微电影营销潜力巨大微电影制作成本低、网络进入门槛低,用户浏览、转发便捷。低门槛、便捷性带来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也打破了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模式,消除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从而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因为每个网民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并通过各自的社会化圈子进行网状扩散,从而导致信息病毒式的传播,企业借助于庞大的信息传播网能产生传统广告无可比拟的宣传效果。

4.“微时代”消费群体及其偏好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广告、微投资、微支付等新兴的传播方式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国旅游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也悄然发生变化,已由“60后”“70后”过渡至“80后”,80后的年轻的群体正在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80后”,善于将自己生活体验、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通过微信、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及时上传、转发信息,他们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在海量的信息中主动去寻找、、分享信息。充满草根气质的微电影登堂入室后,其短小精悍非常契合“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心理节奏,制作优秀的微电影对“80后”“90后”乃至“00后”很有魅力,旅游景区(点)开展微电影营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

五、旅游景区(点)实现微电影营销的主要途径

1.瞄准主流消费群,营销更有针对性要取得好的营销效果,任何营销措施都不能忽视其营销对象。开展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受众是其传播致效或广告致效的重要因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80后”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的领军人群。在我国旅游市场,“80后”正在成为主流消费群体,从教育结构来看,具有大专、大学、研究生以上文化的比例的人群所占比例非常高。“90后”、“00后”也是使用互联网的庞大人群,是潜在的主流群体。所以制作旅游景区(点)微电影,应迎合“80后”、“90后”乃至“00后”的个性特点、文化品位、消费喜好,网络传播满足其消费习惯,从情感上打动他们,赢得关注,达到营销的目的。2012年3月11日,绍兴市旅游集团推出了融合绍兴众多旅游卖点的浙江旅游首部微电影《樱为爱情》,通过各种新媒体热播。2012年清明小长假,绍兴市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火暴的赏樱盛景。绍兴市旅游集团营销部经理金燕指出,微博、微电影等营销方式比较新潮,因此,来赏樱花的游客大部分是年轻人。除了火暴的赏樱盛景,绍兴市区其他景点游客增幅也很惊人。

2.精心策划主题内容,讲述一个好故事好故事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成功的微电影犹如向人们讲述一个好故事,能够引起目标消费群体的强烈情感共鸣,给潜在的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其说服力、传播力和营销效果更好。从凯迪拉克“一触即发”的化险为夷,到雪佛兰“老男孩”追逐的青想,从橘子酒店“星座微电影”诠释的星座与爱情,到百事“把乐带回家”灌输的亲情无价……成功的微电影都是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如青春、爱情、友情、事业等展开,场景简洁流畅,剧情时有悬念却也在情理之中。具备好故事特点的微电影渗透出的是正面、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符合受众的审美和口味,也符合企业宣传正面、积极的品牌形象需求。微电影营销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产品的宣传,常采用情感营销的营销方式。旅游景区(点)微电影可以将企业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入影片,将电影情感赋予旅游景区(点)之中,力求主题内容契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口味,来讲述一个好故事。故事本身既要能够将无形的旅游体验有形化,体现旅游景区(点)的特色,同时叙述和表达也要制造适当的悬念,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其旅游动机,产生旅游行为,实现旅游活动。

3.拓宽传播渠道,实现最佳传播效果微电影营销的主要传播渠道是网络。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微电影营销可以充分利用微博、智能手机、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以及官网平台等及时微电影作品。运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可以省去昂贵的投放费用,只要制作的微电影有足够魅力,就能赢得受众的关注,就会被病毒传播似地下载、转发、分享。像《爱,在四川》、《樱为爱情》等都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成功的微电影营销案例。互联网的普及为微电影营销营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虽然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人(截至2013年12月统计数据),但传统媒体如电视等仍拥有非常广泛的受众群体,影响巨大。因此微电影利用电视媒体进行传播,仍然能够起到推介作用。如微电影百事可乐公司的《把乐带回家2012》在视频网站优酷网首发的同时,经过重新剪辑,在央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台播出。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首发同时,在中央电视台同步播出。这些都是取得较好影响效果的现代媒体宣传与传统营销方式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应选择合适的传播平台,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在高度重视、运用微博、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以及官网平台传播性极强的社会化新媒体平台等传播渠道的同时,结合传统媒体开展宣传,提高自身品牌传播影响力。

4.重视受众参与体验,巩固营销效果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微电影营销在短时间内网络媒体的轰动效应显著,但要发挥持续性效力,还需要在微电影播出的同时配合社会化媒体开展有奖评论、分享、转发等活动以及线下的节庆活动、促销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巩固微电影情感营销效果、吸引潜在消费者参与体验、最终赢得消费者有重要作用。成功的线上、线下活动配合的微电影营销成功案例不在少数,如“66号公路”在首映前一个月就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开始预热造势,先是图片、开展剧情有奖竞猜活动;此后又在微博上先后“66号公路”预告片、第二部预告片,都得到了广大微博用户的大量转发和评论。与此同时,各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及娱乐频道也都参与了报道,为“66号公路”造势。线上推广活动热火朝天,凯迪拉克在线下也开展了“SRX风范大使”招募活动,吸引许多SRX车主积极参与及广大网民高度关注。不仅如此,在“66号公路”热映的同时,凯迪拉克还邀请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汽车频道记者驾驶SRX在66号公路开启体验之旅,记者将沿途所见所闻和对SRX的体验撰写成文于各自的汽车频道,为凯迪拉克SRX的宣传锦上添花。凯迪拉克线上、线下推广齐头并进,使“66号公路”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旅游景区(点)微电影营销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做好与受众的沟通互动、跟踪反馈,巩固微电影情感营销效果,将潜在的旅游者变为现实的旅游者。

六、结束语

广播电视行业前景如何篇10

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国际资本将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灵活的经营方式和丰富的跨国经验,对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台也在积极探讨媒体发展新思路,加快媒体集团化发展步伐,以形成较强实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挑战和信息网络化对广播电视发展带来的机遇,县级广播电视如何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走出一条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新路子,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广播电视生存之本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负有社会教育使命。因此,它不可能象国外的广播电视一样全部推向市场,节目也不可能全部由市场来决定取舍。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我国广播电视生存、发展之本。但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来观察、考虑向题,就不能不考虑听众、观众的精神食粮的多样性。因为没有人听、没有人看的节目,肯定是没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持广播电视社会主义性质,遵循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文化思想的各项方针的前提条件下,尽量考虑听众、观众精神需求,研究广播电视消费市场的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办好节目。那么,如何在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广播电视节目既使大家喜闻乐见,又不"追风"、"媚俗"呢?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其一是政治性。我国的广播电视从它诞生开始,就是执政党打击敌人、教育鼓舞引导人民的工具。"喉舌"这种属性不是中国的专利,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必须牢固掌握这个工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播电视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传达贯彻到人民群众之中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怎样去遵照执行,又要将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和他们的呼声要求反馈出来,成为联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粱。对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导向正确与否,不仅仅影响着社会舆论,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影响着自身,广播电视在代表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就有了自身生存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其二是大众性和社会性。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体,从广义上讲,它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的人,广播电视的第一属性就是大众性。广播电视是社会化的产物,他的第一责任就是把人们引向正义的、符合道德与伦理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提高人们辨别是非曲直、邪恶和正义、真与假、伪与善的辨别能力。大众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广播电视要多宣传报道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倡导"三贴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对空》等栏目之所以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大众性和社会性这一关键。

其三是知识性和艺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有基础知识、科普知识等无所不包。同时,又是分层次的,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知识和艺术,什么样的知识和艺术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传授,很值得研究和推敲。现有多数地方台,缺乏对知识性、艺术性的整体构思,既无系统又少趣味,呆板僵化,枯燥无味。因而办知识性、艺术性节目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现在人们对广播电视的知识性、艺术性要求愈来愈高,粗制滥造的节目已越来越没有市场,再好的选题,再好的主持人,如果缺乏艺术的造诣和包装,也不会受欢迎。其四是服务性。广播电视的服务不是特定的专对一人一事的服务,而是一种对社会的整体务,它们有的以广告面目出现,有的通过制作的节目形式出现,已经形成了一种提供社会服务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形式,并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广播电视发展之基是"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

一是要有产业意识,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同仁所认识。如何经营好这份产业,就要求我们有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维。这就好比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其次要以质取胜,这样才能站稳市场;其三要有远景规划,适时开发新产品,才能永久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要多渠道探索创收途径,为广播电视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当务之急要与市场相结合,针对市场趋向,开辟相应的消费类节目。例如视频点播、股市行情等,一方面能增加创收,同时也给观众听众提供大量的实用信息和专业知识。其次利用广播电视传媒优势,以扩大广告、提供技术服务、创办实体等方式扩大创收。"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利用媒体优势跨业经营"已在很多地方成为现实。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管理,这是广电生存与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