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十篇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十篇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1:29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1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根据上级行的部署,2011年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要继续以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账户服务质量和效率,扩大适合“三农”经济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和支付系统在农村的覆盖面,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组织实现多元化发展。在巩固县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乡镇、村为主战场,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向乡镇及以下农村地区延伸,努力消除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区域。

(二)具体目标。2011年,实现全县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量比2010年增长25%,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基本建成完善的内部清算网络,能够以电子方式办理跨行支付业务;支付系统覆盖率比2010年增加15%;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不少于1.2张,持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不低于18%;atm、poS机具在农村地区的布放数量同比分别增长25%和45%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制定“强力推进年”实施方案,及时传达贯彻

结合上级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强力推进年”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强力推进年”实施方案》。召开辖区银行机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全面进行传达贯彻。(2月底前完成)

(二)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协调政府部门、银行机构贯彻落实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相关文件,推动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要求各银行机构要根据文件要求,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作,为农村地区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3月底前完成)

(三)推动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创新

1.组织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积极做好通过poS、转账电话或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设备利用借记卡助农取款业务和汽车移动金融服务工作,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够办理小额取现等业务。

2.组织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利用新农保、新农合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并以此为抓手与利用银行卡助农取款结合,实现新农保、新农合费用的银行代收、代付,提高农民手中银行卡的使用效率。

3.探索通过发展网上支付农村示范户,向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农村居民推介手机支付业务等措施,让新型电子支付在农村地区逐渐扩大应用。继续拓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保持、巩固和扩大特色服务业务量。

以上工作贯穿全年,力争2011年末取得较明显成效。

(四)扩大支付系统覆盖面。

涉农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要全面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夯实基础、畅通渠道,拓展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的具体要求,发挥跨行支付清算系统的核心作用,完善内部清算网络建设。2011年将督促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增加两处网点加入支付系统,使辖区银行机构支付系统覆盖率达到50%以上。(8月底前完成)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建立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宣传长效机制。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站宣传县域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成果。统一组织县域支付结算宣传、培训。研究制定面向涉农金融机构业务培训的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队伍素质和业务技能。继续到各乡镇开展支付结算知识巡回宣讲,进一步普及农村群众支付结算知识。(8月底前完成)

(六)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

1.摸清辖区每个银行机构现金使用前5名的大户,组织其开户的银行机构有针对性开展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对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效果进行跟踪调查,确保措施有效。

2.充分利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探索在县以下区域农村企业中推广使用商业汇票,拓展农村企业融资渠道。摸清电子商业汇票在辖内使用情况,确定1-2户商业汇票使用量较大的重点企业,尝试使用电子商业汇票。

3.加强对空头支票的处罚力度,维护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秩序,要积极引导并支持辖区内银行在自愿基础上,稳妥、有序地开展支票授信业务。

以上工作贯穿全年,力争2011年末取得较明显成效。

(七)着力防范支付风险

1.各银行机构要加强各类支付终端设备的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农村支付终端特约商户的检查监督制度,定期进行巡检。

2.提高电话转账业务的安全程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支付权益。

3.完善农村地区支付业务信息报告制度,加强风险案件信息的交流沟通,认真做好农村地区支付风险信息的搜集和风险预警,协调、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支付领域各类违法活动。各银行机构出现风险案件要及时报告人民银行。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2

关键词:支付清算;系统;成效

一、当前海南省资金汇划渠道的基本情况

目前,海南省已初步形成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各家银行机构行内系统为基础,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外币清算系统以及银行卡支付清算系统等并存的支付清算网络。

1.现代化支付系统职称论文

现代化支付系统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是为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之间的支付业务提供最终资金清算的系统。2003年4月21日,大额支付系统在海南省成功上线运行;2006年2月20日,海南省又成功上线小额批量支付系统。这些系统覆盖了所有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是支撑各种支付结算工具和社会资金运动的大动脉,实现了资金实时到账以及全国跨行支付清算每日零在途,一笔资金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内实现多次划转,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经济效益。

2.银行机构行内系统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营水平的逐步提高,海南省各商业银行经历了由传统手工联行过渡到电子联行再向现代化支付清算体制的转变,相继建设运行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行内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据集中,实现了行内各项业务与支付清算业务的整合。如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于2004年7月投产了新的资金汇划系统RtS系统,以开户制取代联行制,取代了原电子联行系统的功能,并与中国银行其它系统如会计、零售、收付、国际结算、网上银行、大额支付等系统联动,实现资金汇划实时入账,达到了汇划资金的零在途。

3.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2007年6月25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海南省成功上线运行。目前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主要处理金额50万(含)以下的同城和异地支票委托收款业务,并运用影像技术将实物支票转换为支票影像信息,通过网络将影像信息传递至出票人开户银行提示付款的业务处理系统,它是继大、小额支付系统建成后的又一重要金融服务系统。目前海南省与内地做法差异是取消了同城支票概念,将异地和同城支票全部放在一个平台上处理。该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使支票全国流通变成为现实,“一票在手,走遍神州”的梦想得以实现。

4.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

从2009年4月1日起,海南省取消了同城票据交换所的资金清算功能,所有同城跨行资金全部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进行清算,提高了资金到账速度。2008年7月,海南省启动了建设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项目。经过近十个月的筹建,2009年4月27日,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在海口市各家银行机构上线投入运行,该系统定位于处理银行机构间跨行贷记业务,将纸质票据转化为影像或电子信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票据影像和电子信息传递至提入行,实现纸质票据的截留。

5.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2008年4月28日,海南省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该系统主要用于清算商业银行资金头寸调拨、企业或个人投资、商品及劳务交易引起的外币资金结算,使金融机构在降低外币支付清算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外币资金的清算速度,便于金融机构集中管理外币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银行卡支付系统

银行卡支付系统是专门处理银行卡跨行数据的信息交换系统,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统一运营,是我国零售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各家银行数据集中处理的需要,提高银行跨行网络的服务水平,中国银联于2004年调整了支付网络架构,建设了新一代跨行交换系统,集中处理资金清算业务。2004年11月,银行卡支付系统实现了与CnapS的连接,通过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特许清算账户实现资金实时划拨,进一步提高了资金清算效率。

7.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业务

目前,海南省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以省级机构一点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接入tipS中心,各商业银行网点通过其总行接入tipS中心,实现了全省财、税、库、银等部门之间的联网,开通了电子缴税业务,实现了数据共享。海南省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业务已成为海南省税收征缴入库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多的纳税人通过网上申报、电子缴税来依法纳税。纳税人在纳税申报之后,通过横向联网系统直接从银行户头中扣缴税款,不再需要前往银行排队进账缴税,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同时,横向联网缩短了入库流程,将以往需要3至11天的税款在途时间减少为仅需1天,极大地加快了税款入库速度。

8.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2009年10月,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海南省部分银行机构上线运行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实现了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存储、发送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服务和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商业汇票市场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对推动票据市场发展、改善支付结算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海南省经济欠发达,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海南民众不太习惯使用商业票据,该系统在海南省至今尚未发挥效益。

9.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开办本票业务

2008年5月8日,银行本票业务正式在海南省开办。跨系统银行本票和系统内银行本票均可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系统内银行本票也可通过各银行行内系统办理,这是为推动海南省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减少现金使用,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水平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但本票业务与商业汇票业务一样在海南省发展十分艰难。

10.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海南省部分银行机构于2010年8月上线试运行了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该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继大、小额支付系统后建设的又一人民币跨行支付系统。从过去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办理支付业务的情况来看,当收付款人不在同一家银行开户时,由于支付指令需要商业银行人工干预处理,业务处理时间较长①,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支付业务的处理结果。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上线后,客户在线发起业务后资金可以实时到账,及时了解业务的最终处理结果,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海南省资金汇划取得的成效

海南省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银行机构行内系统为基础,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海南省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外币清算系统以及银行卡支付系统等并存的多种支付清算网络,为客户资金汇划提供了极大便利,为社会资金流转和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绩效。

1.为客户资金汇划提供了便利

支付系统的建成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汇路畅通,确保资金安全,可支持汇兑、委托收款、工资、实时缴税、实时扣税、通存通兑、公用事业费收缴、支票截留等多种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尤其是小额支付系统上线后,可以保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能够满足居民在节假日和夜间支付活动的需要。即使是在农村,也可以享受到支付系统建设带来的便利。

2.支付清算系统的发展大量释放了流动性

海南省的多种支付清算网络实现了资金的实时清算,在途资金大为减少,提高了资金清算的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的速度,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对银行体系来说,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意味着与过去同期相比,有了更多的短期易变现存款进入银行体系,在银行体系贷款规模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银行体系流动性趋多。同时,由于支付系统实时清算,原来由联行占用的在途资金被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了巨额的流动资金,被释放的联行在途资金可以用日平均发生额和平均在途时间的乘积确定[1]。例如,2007年海南省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机构行内系统及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32660.25亿元,以手工联行办理一笔业务平均在途一周、电子联行平均在途时间1.5天计算,支付系统与手工联行时期相比,2007年日均释放流动性626.36亿元;与电子联行时期相比,2007年日均释放流动性134.22亿元①。

3.丰富了支付清算系统应用对象的内涵

支付清算系统是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银行利润的新增长点。现代化支付系统上线前,各商业银行通过电子联行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办理的跨行业务种类主要是贷记业务。商业银行行内业务系统与大、小额支付系统连接后,可办理的跨行支付业务种类大大增加,除可办理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定期贷记等贷记业务之外,还可办理定期借记业务、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业务、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开办本票业务、支票的异地通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业务,丰富了支付清算系统应用对象的内涵,吸引新的客户群体,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2]。

三、海南省资金汇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海南省在资金汇划便利性方面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公众认知度低,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清算系统资源浪费

虽然现代化支付系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以及丰富的结算方式,但由于海南省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度低,参与意识不强,个别业务的业务量很小甚至没有发生,支付系统的很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由于直接面对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银行本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业务宣传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依赖性较高,但由于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宣传仅局限于公告、柜台解释或集中宣传活动等,宣传力度不够,而且缺乏长效机制,宣传效果不明显。通过对部分营业机构和银行客户问卷调查,多数客户对小额支付业务、支票的异地通用、银行本票以及电子商业汇票方便快捷的清算方式缺乏足够的了解,很少有客户主动要求使用这些支付工具办理业务。随着业务推广的不断深入,在业务推广和实际管理中出现了覆盖面不高、业务量小、系统利用率低、业务量增长缓慢等问题,客户尚未充分体验到系统的优势[3]。

2.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现状不太理想

虽然非现金结算工具丰富了支付清算系统应用对象的内涵,它的广泛使用可以便利居民的资金汇划,增强交易的安全性。然而,目前现金仍是海南省居民使用最多的支付工具。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居民喜欢使用现金,支付结算习惯难以改变,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积极性不高,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特别是在农村、农民中;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的、持久的、长效的宣传机制,居民对支付产品了解不多,影响了新支付产品的推广,例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转账电话等支付手段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还非常陌生;再次,一些新的支付结算工具推出后,银行一线员工乃至有关业务主管对其功能不了解、不熟悉,对新的支付结算工具的推介就更是纸上谈兵了。

3.广大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服务欠佳

一是由于农村支付服务机构缺乏,使得农村地区支付清算业务缺乏竞争,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支付品种的动力不足。例如,海南省的农村信用社虽然已经发行了自主品牌银行卡,但是开发的网上银行系统目前只能实现省内的农村信用社系统内的转账,尚未实现跨省跨行的转账。二是虽然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基本上遍布全国各乡镇,但个别地区农村信用社未加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系统,影响了异地资金往来,而且农村信用社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尚未开通,同城范围内现金搬家的现象仍然存在,支付清算系统的优势难以惠及农村广大客户。

4.同城票据影像系统的使用覆盖面还不够广

目前,除海口市外,海南省其他各市县的同城跨行票据的传递仍继续采用“定时定点、集中交换、直接传递、当场签收”的手工交换模式,业务流程未能实现电子化,这种模式与当前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高效、快捷不相适应,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推动海南省资金汇划便利性的建议

针对海南省资金汇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挥支付清算系统的先进性和优势,从而便利社会公众、加速社会资金周转,使海南省社会经济良好健康运行。

1.加强宣传推动,提高宣传效果

通过正面引导调动金融机构的宣传推广积极性,建立业务宣传的长效机制,丰富宣传方式、宣传内容,保证宣传效果。加强柜面宣传,编印发放宣传册或宣传折页,在营业厅张贴宣传画,播放宣传视频资料;组织大型联合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现场宣讲、现场办理等各种方式,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支付系统应用的优势,逐步提高支付系统对社会的影响力。

2.加强客户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

一是各金融机构应重点向个人客户推介各种支付工具,尤其是银行卡的使用,帮助客户逐步建立自助服务意识,从软硬件两方面措施着手,切实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二是对单位客户大力推广电子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的应用,丰富票据种类,增加公众支付选择,引导收费单位接受小额定期借记支付业务,充分发挥支付系统社会资金汇划主渠道作用,培育人们的非现金支付习惯,减少现金的使用。

3.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服务环境

一是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网点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进程,拓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功能,便利广大农民的资金汇划;二是引导农民将水电、电话费等共用事业收费的缴纳通过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代办,逐步培养农民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习惯;三是鼓励和支持尚未开通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的农村信用社开通此类业务,利用支付清算系统为企业快速办理资金汇划。

4.全省范围内推广同城票据影像系统,充分发挥支付系统服务社会经济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海关、财政、银行机构等各单位,争取在2010年年末逐步扩大推广到全省各市,以解决票据手工传递的风险隐患及人工投入成本等问题,充分发挥现代支付清算系统服务社会经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景.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现状与改进途径——基于亳州市古井镇的调查[J].金融会计,2010(7):44-45.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3

文章立足“互联网+邮政+农村电子商务”的集团发展战略,剖析了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搭建通道、运行机制、能力建设、激励机制、服务领域等方面探讨了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渠道;模式;能力;平台

中国邮政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历经百年,一直扎根农村,充分利用实体网络站点,积极开展服务“三农”系列工作,为农民配送农资农具,提供农村缴费、金融等便民服务,得到了百姓称赞和政府认可。2014年,中国邮政开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对接商务部“万村千乡”计划。在此背景下,邮政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快速激活庞大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走出一条独具邮政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1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

1.1摸索出邮政独特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自2014年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业务以来,中国邮政已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即线上基于邮乐网和邮掌柜系统,线下依托邮政农村窗口资源、农村邮乐店等实体渠道,打造一个集“网络代购+平台批销+农产品返城+公共服务+普惠金融”于一体的邮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农村用户提供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的“五不出村”服务。

1.2全国邮政积极探索

湖北邮政结合邮掌柜系统,创新开发以访销为重点,抢滩农村市场;浙江邮政依托村邮站,打造开放平台,加快“圈地”;安徽邮政依托邮乐农品主打农产品进城,线下线上运营,确立特色运营模式;山东邮政融入地方社会经济,政府将邮政综合服务平台纳入社区服务体系规划;贵州邮政与供销社签订战略协议,依托供销社农家店快速布点。

1.3农村电子商务初具规模

自2014年7月启动农村电子商务以来,邮政坚持以打造平台为理念,不断探索与金融、分销等专业的业务叠加,实现与邮政各专业的协同发展。截至2015年4月,邮掌柜系统已在全国21个省推广上线,累计安装5.82万个,实现交易金额5.94亿元。相比阿里、京东等社会电子商务公司,中国邮政的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在站点数和交易额方面,都已占据较为明显的规模优势,初步搭建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为中国邮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1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不顺畅,需进一步融入各级政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整体布局

邮政电子商务平台功能不强,竞争力较弱。平台流量小,对政府和商家的吸引力不够。各级政府未将邮政纳入农村电子商务的整体体系。外部对邮乐网、邮掌柜较陌生。邮政电子商务平台在农村“买进”和“卖出”方面没有商品品类和价格优势,乡镇到村的投递成为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

2.2围绕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进行电子商务重构,运营和赢利模式还需创新,运行机制需进一步理顺

农村电子商务整个体系运作大多以产品、职能、平台为中心,没有按电子商务特性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组织构架、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平台运营不够专业,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外力的步伐还需加快,赢利模式还不明晰,基层企业和终端网点短时间内看不到收益点和价值,内在动力不足。

2.3围绕人才队伍、信息技术、硬件软件、仓储投递、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电子商务专业队伍势单力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严重不足,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整合的人才更是稀缺。在适应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还需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障机制停留在浅层。与农村电子商务相适应的仓储几乎是空白,乡镇到村和村到乡镇的投递力量、投递硬件还刚起步,需巨额投入且要在全国统一步调,快速推进。

2.4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宽,平台功能需进一步提升,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

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核心之一,便民金融功能单一,制约因素多,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的平台产品需进一步丰富,农产品的引入需加速且要有竞争力,结合社会热点的服务还需增加。要进一步强化客户入口,快速提升平台流量和价值。

2.5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还应进一步鼓励

创新,加大放权力度与农村电子商务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不明确、不系统,对下级企业的平台运营还未下放权限、开放接口,基层企业不能参与自主运营。在调动基层企业和末梢网点积极性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还需加大投入。

3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

电子商务进农村,其核心是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农村经济新业态。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围绕农村居民离土不离乡、离乡不背井,以居民为中心,帮助居民实现创业不出村、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便民缴费不出村和便民金融不出村,从而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为实现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1搭建双向通道,争取政府支持

围绕农村电子商务要解决的“买进”和“卖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各级党委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邮政企业要紧紧抓住。

3.1.1积极融入各级党委政府战略,争取支持

一是主动汇报,争取将邮政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布局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力量,写入规划、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二是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找到其与邮政企业共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结合点。三是将邮政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政府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的载体,与全面建设小康的帮扶组织部门、团委、妇联等进行深入合作。四是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如与供销社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3.1.2打通“买进”通道

一是立足平台商思维,畅通工业品下乡通道。着力提高代购网点和客户的购买体验,把握正品和价格这两个核心因素,引入更多的供应商或合作商,老百姓通过自己或农村邮政电子商务代购平台,均可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尤其是农资产品。二是立足管道思维,解决送达通道问题。着力解决县到乡镇、特别是乡镇到村的投递问题和仓储问题,结合邮政快递包裹改革的契机,打造邮政更加凸显、竞争对手短时间无法超越的竞争优势。三是解决“最后一公里”村到户投递的问题。在农村邮政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依托该末梢网点,给予政策补贴或以奖代补形式,通过网点自身或请人捎转的物流方式,将商品送到户。

3.1.3打通“卖出”通道

一是搭建平台。通过邮乐农品、邮掌柜平台等搭建线上自有平台,提升掌柜代购积极性。二是引入商品。可与农业主管部门、供销、各地龙头企业合作,直接通过生产商引入标准化、无公害、原产地、有机等指标的地方特色商品,将获取的价格优势让利给客户和代购商,取消中间商环节,同时注重质量把控。三是以买促卖,引导各地能人、邮掌柜店主和优秀企业在邮政平台销售商品,可利用邮政分销全国一盘棋等优势,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促进更好的“卖出”。四是通过四种模式解决“卖出”实物传递问题。模式一:零星订单可采取订单-村-乡镇-县城-全国各地的模式寄递;模式二:邮政在县级与第三方合作建仓或要求合作第三方建仓,实现订单-县城-全国各地的模式;模式三:生鲜、冷链物流、智能温控投递等可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进行保管、运递;模式四:大宗商品交易订单结合传统物流方式予以解决,邮政企业主要把控信息订单、资金结算、服务质控等关键环节。

3.2理顺运行机制,创新运营模式

邮政发展电子商务意味着要重构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抢占客户入口,建立邮政特色的运营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赢利模式。

3.2.1重构运行机制

一是要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和各地落地规划。规划涉及目标、步骤、配套等,这一系统工程的指向都是客户,包括购买的客户、销售的客户,客户体验才是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规划落实过程中,统一步调,形成一盘棋的整体优势。二是要理顺流程,围绕买和卖两个双向行为,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和优化流程,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强化客户体验。三是实现转型。现行邮政运行机制均以职能制和专业来划分,精力分散,不易聚焦,不能形成合力。要改变现状,出路在转型,可采取事业部制模式重构企业资源,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立渠道客户中心、产品和项目中心、管控中心和支撑中心。渠道和客户接触的界面只是渠道客户经理,界面明晰,产品和项目中心主要解决流程优化和产品引入等问题,管控和支撑各负其责,四个中心形成良性沟通协调机制,通过事业部将渠道和客户紧紧抓住。

3.2.2创新运营模式

一是以经营平台为主。邮政的优势是拥有综合服务平台和通过综合服务平台聚集的客户,这一秉性和资源秉赋决定了邮政要走的电子商务之路是平台商。二是引入外力参与运营。充分发挥邮乐网的平台、技术和电子商务优势,与其他主流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可就某一领域进行合作运营,或考虑商业布局和竞争等因素,与社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全方面合作运营。

3.2.3创新赢利模式

一是抓住核心赢利目标。如以寄递收入作为赢利点,将金融即平台流量账户资金的运作收益作为赢利点,以聚集客户形成的客户流量销售即广告收入为赢利点。另外,产品仓储、物品和农业产险、信贷融资、销售差价等都可作为赢利点考虑。二是牺牲部分赢利打造客户入口。平台建设和推广前三年,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产品可无销售差价甚至给予补贴奖励等,形成巨大的价格优势,可免费为客户提供物品和农业产险,可全免邮费,平台民生缴费第三方结算的佣金全部给予奖励和补贴,可免费为农村客户提供便民金融服务且给予邮政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补贴,可对入驻商家免收平台费和流量费。三是打好转化牌。邮政农村电子商务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邮政企业的优势是巨大的客户资源和客户数据,在发展客户方面要做的核心工作就是转化,将现有客户转化为电子商务客户,将客户流量引流到电子商务平台。邮政的客户资源包括全国通过车证业务发展聚集的车主客户,邮政金融客户,通过邮政送达的电子商务购买客户,海量的邮政便民缴费客户等,若将转化文章做足,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就会事半功倍。

3.3加大资金投入,夯实能力建设

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这就需要从规划预算开始将农村电子商务投入纳入硬指标,强化硬落实,方能实现抢滩登陆。

3.3.1加大投递、处理、仓储、运送能力建设

邮政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是农村投递,因此必须做好农村投递并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农村电子商务会派生海量的包件,且进出末梢都在村和乡镇。一是按照国务院加快“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的意见,2020年要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的目标,邮政企业要抢占先机,在2017年前完成布局。一方面,要迅速在人口聚集的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依托邮掌柜系统实现全国及本地缴费、商品代购、火车票机票订购、进销存管理等便民服务。另一方面,打通乡镇邮政支局(所)与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站的相互传递,可将邮政支局和农村电子商务网点作为社会快递公司的投递末梢承接商,在承接业务的同时,将所有到乡镇、到村的客户牢牢抓住。二是提高快速处理能力,按照传送带的思维保持邮件处理和运输不间断,将邮件视为客户,将区域视为渠道,改变按邮件种类处理邮件的传统模式,以渠道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处理运输邮件。三是提升仓储能力,采取自建加合作等方式建仓,自建仓可积极争取政府配套政策和资金,合建可采取多种方式完成。

3.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模式的竞争、数据的竞争、客户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一是制定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增加信息技术人才在整个人力资源队伍中的比例,快速培养和引入既善管理又会营销、既懂业务又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专业化团队运作农村电子商务的局面。二是培养带头人。注重骨干人才、核心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3.3加大信息技术投入

一是平台信息技术的投入。通过对标平台商,结合农村电子商务客户需求,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独具特色、差异化竞争、反应快速、友好互动、创新价值的电子商务平台。二是注重在数据方面的投入。邮政电子商务需在数据方面大力投入,将客户数据模块化、价值化,建立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向线上和线下客户推送与需求相匹配的信息。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合作,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开展硬件投入、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处理、云存储与云计算、物流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将前沿信息技术资源为我所用。

3.4丰富平台产品,拓展服务领域

平台需引入政府关注、企业有动力、客户有需求的服务,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

3.4.1构建客户入口

电子商务企业都在极力争夺客户,主要方法是通过构建自己的入口获取客户,比如微信通过手机社交活动获取客户,滴滴和快的打车通过软件入口获取客户。邮政同样要考虑定位电子商务的目标客户并构建客户入口。一是打造以车主为核心的入口,通过车证罚款、处理违章、办理保险等增值服务,将车主这一庞大的存量和增量客户尽可能抓住。二是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构建民生客户入口,在政府转型进程中,主动切入,承接民生服务。三是挖掘现有内部客户资源,以现有客户手机号等相关指标为关键字,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关联数据,结合农村电子商务的买卖需求,为客户转化提供依据。

3.4.2做优平台促流量,提升平台价值

一是运用大电子商务的思路运作邮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营运中心推动、线上营销活动、线下体验店展示带动,传统批销拉动,微营销联动等,实现平台交易流量的快速提升,促进重复购买转化的持续提质。二是结合热点提升平台价值。可结合国务院出台的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回乡创业、融资难等问题,开展依托邮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大众创业竞赛活动。三是引入更多非商品类服务。例如:旨在解决发达地区招工难问题的务工招聘中介服务;解决留守儿童的线上教育扶贫及心理关怀;解决空巢老人的公益捐赠和照料服务。四是以金融为本创造价值。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问题,邮政企业可通过普惠金融、便民金融抢占农村金融市场,从给农村电子商务提供血液和良性循环的角度,向政府监管和主管部门汇报,将便民金融嵌入电子商务平台。五是将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原生态旅游相结合。可与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或旅行社合作,包装各地农村原生态旅游上线邮政电子商务平台,并在游客聚集地建设原产地名优特农产品展示中心,将城市客户引导转化为旅游客户和农特产品购买客户。

3.4.3健全品质保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一是建立统一的质量管控体系,针对上线产品,做到价优、全正品和可追溯,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二是建立全方位立体培训体系,包括对内团队的培训,对外合作渠道和商家的培训。三是围绕客户体验快速反应。围绕客户从咨询、促成购买、支付、发货、投递、验货、退货、售后等环节,受理和解决实现流程化。建立开放的客户评价体系,构建一套与产品和服务相对应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内、对商家都有约束。四是建立快速响应的赔偿机制。要快速解决问题,必要时启动赔偿绿色通道,先行赔付。

3.5完善激励机制,实施典型带动

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须鼓励创新,下放权限,激励先进,方能各显其能,快速见效。

3.5.1加大政策投入和配套,鼓励创新落地

一是各级邮政企业要结合实际出台补助、支持和试点政策,鼓励各级企业和相关团队发挥主体责任,做到责权利对等。二是充分放权。在集团制定规则、把控核心资源的前提下,鼓励各级运作平台,给予下级企业接口作二次开发和在本区域内运作农村电子商务的权限。三是做好推广复制。在广泛放权试点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总结和提炼先进做法,统一复制和推广。

3.5.2奖励先进,典型引路

一是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制定对内奖励办法,奖励标准可参照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和价值按比例奖励。二是制定针对合作企业和个人的补助或奖励政策,可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阶段性达标的交易量或交易额给予奖励。三是重点扶持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典型做法,加大投入和奖励力度,一旦见成效,快速复制。

3.5.3万众创新,助推发展

中国邮政的100万名员工是企业的源头活水,全国30多万个便民服务站业主和众多的报刊亭、收发室、捎转点是邮政的资源,全国数以亿计的客户资源更是邮政的宝贵财富。一是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众创计划。整合平台资源,包装项目,让员工、渠道和客户依托企业平台和产品创业,开展微营销。二是集众智。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进程中,充分征求员工、渠道和客户意见,聚集众智助推发展。三是突破政策局限开展众筹。将农村电子商务项目以半开放形式向员工、渠道和客户征集,让其参与投入,以奖励和分红的方式给予回报,参与者势必会对项目理性分析、评估和反馈,并以极大的热情全力推广,必将激活农村电子商务。

3.6整合内外资源,实现快速发展

互联网思维中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合作思维、迭代思维,注重社交思维和客户至上。邮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须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方能实现快速发展。

3.6.1充分发挥央企优势和行业优势

一是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邮政业发展的基础上,争取将邮政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责任主体或主渠道之一。二是充分发挥邮政百年品牌优势,利用邮政一盘棋,集中优势兵力,聚合人、财、物等资源,聚焦聚力农村电子商务。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汇报与合作,找到最佳结合点。四是加强与向电子商务转型的传统企业的合作,它们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力军,邮政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过程中要充分与之合作。

3.6.2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互补

一是与主流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合作。它们有大量的电子商务资源,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邮政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与其合作互补,定能实现多赢发展。二是针对人力成本逐渐增长、严格控制用工增长现状,可利用商会思维,将与邮政合作的渠道为我所用,强化培训,引导他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的相关工作,帮助其发展。同时,将邮政农村电子商务的事务性工作交由渠道完成,给予不同的代办费,共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4结语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战略,必须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先机,相信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依托邮政强大的资源优势,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定能走出一条邮政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牛禄青.邮政农村电子商务,站在“互联网+”风口.新经济导刊,2015,4

2赵一倩.农村电子商务热邮政机会大.中国邮政,2014,12

3薛全唐,赖辉智,张瑜瑾,徐效江.略论“4w”农村电子商务开放服务平台建设.中国邮政,2015,4

4方怀银.成为农村电商的主导者.中国邮政报,2015-02-11(03)

5罗焙文.产业链模式促发展.中国邮政报,2015-02-11(03)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4

关于督导重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2021年海兴县供销社在省、市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创新组织构架,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现将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综合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海兴县供销社销售总额25582万元,增长率39.37%;连锁销售额18594万元,增长率56.36%;农副产品购进额8550万元,增长率69.54%;消费品零售额4874万元,增长率65.39%;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1420万元,增长率68.85%;售给农民的农资额8264万元,增长率39.08%。

二、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进展情况

根据省、市、县《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海兴县供销社在搭建为农服务平台、构建农民合作社经济服务体系、产权交易体系、农产品电商和销售体系及推进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基本完成了年初预定的改革进度目标。

1、全面提升为农服务组织发展

根据省市文件,成立了由主任姜元荣任组长,各股室和重点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提升为农服务组织发展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了全县的为农服务组织建设,至今已建成十个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2、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主的服务“三农”活动

一是制定了《海兴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就供销社承担的消费扶贫工作中农副产品销售工作的目标、路径、方法等,进行了详尽、具体、全面的确定。二是积极进行宣传引导。我们在省农电商网站、《网上河北农业博览会》、国家扶贫832平台、县供销社农村产权交易网站平台上积极海兴电商宣传视频及海兴县农副产品宣传图片,扩大海兴农副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借助农村电商平台优势,在全县84个脱贫出列村及人口5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共计183个村设立了爱心超市,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授牌、统一制作消费卡、统一经营模式的“四统一”,推行贫困户定点爱心超市购物九折优惠。目前,已建成以冀海供农副产品商城为线上平台,以张常丰鑫鹏农业种植合作社、基层社网点、鹏程超市专柜为线下销售渠道的线上线下农副产品销售网络新格局。目前共计培训了7个乡镇2个农场,165个行政村(包括全部84个贫困村),培训人数3682人次,依托鹏程商贸有限公司,建设村(店)级电子商务平台174家,销售农副产品2000余万元。四是与建设银行海兴支行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进一步促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金融助农打下了良好基础。

3、不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功能

海兴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从县供销社搬迁至三栋楼交易大厅,人员、软硬件设备设施落实到位,使供销社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县供销社领导班子带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分别去石家庄市栾城区供销社和河间市产权交易中心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使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共计完成乡镇级标准化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9个,完成率达到100%,建设村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点120家,完成率达到61%,已经全部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

4、构建社有企业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以福瑞棉业有限公司闲置的场地吸纳社会资金力量盘活资产,充分利用福瑞棉业有限公司闲置的15000平方米企业土地资产,引入资金2000万元,正式建成了海兴县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年可实现农副产品交易额3000余万元,为全县扶贫农副产品销售搭建了一个优良的现代产业销售平台,同时也解决了老企业职工就业等问题。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谋划

1、已经分别与省社供销商贸有限公司和海兴县鹏程商贸有限公司协商,计划合作建设覆盖全县的综合服务中心,达成初步意向,建设包括较大村的a类综合服务站和较小村的B类综合服务站。

2、进一步加强产权交易中心服务设施功能健全并继续推进海兴县农村产权交易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努力达到197个行政村服务网点全覆盖,为更好服务“三农”,全部落实到基层。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5

一、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据团县委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我县农村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0.62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一倍;2013年,我县农村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1.33亿元,比2012年又增长了一倍多。电商大军异军突起,2013年已有网店数215个,从业人员1451人,电子商务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农民掌柜”。

(二)电子商务县域特色鲜明。县已被列入“中国电商百佳县”之一。现在网上卖简易衣柜的商家,百分之八十来自的大东坝镇,其中最为集聚的西山村进入全国首批授牌的14个典型“淘宝村”之列;我县支柱产业--茶叶进军电子商务,同时带动了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打造‘网络绿茶第一市’,再造一个线上的‘浙南茶叶市场’的目标”;丰富的名特优农副产品也已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打产品。

(三)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一是出台《实施意见》,在财政资金、税收、用地、金融等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如加强通信及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网络支付和金融体系,构建信用和认证体系等;三是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在“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引导下,推进“物流配送进农村”子工程。四是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职业化培训、技能化培训。

二、电子商务统计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迅猛发展的新兴行业,目前其综合数据由团委、经商局为主在统计,而统计部门的电子商务统计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其统计范围与统计口径与其他部门是不一致的。但总的来说,由于电商企业运营方式的特殊性,统计部门要把电商企业的销售收入数据纳入统计,在制度设计上还需进一步的探讨,要结合电商企业的特点在统计指标设计上有所突破,避免多、全和繁的老路。

(一)电子商务统计指标设置简单笼统,不能全面反映情况。今年上半年,仅在规上批零住餐业商品销售额统计中对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作了分项反映,并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电子商务统计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造成了只有“规上批零住餐”单位可以粗略反映,而其他行业的规上单位、全部“规下”单位和个体单位无法反映的局面。

(二)我县电子商务主要分布在个体工商户中,统计上难以客观反映其数据。比如我县的西山淘宝村有40多户卖简易衣柜的电子商家,2013年销售额超1800万元,虽然其行为也是直接销售,但在统计上由于其属于个体工业登记,所以只进入工业统计抽样框反映在工业环节上,但无法在商贸环节反映。又如我县茶叶市场个体商户,网络销售只是作为其中一个销售渠道,其销售额已经包括在传统商贸统计中,而不单独记录电子商务交易额。还有我县目前许多以网络销售为主的个体经营户为无照无证经营,无固定经营场所,隐蔽性强,导致无法进行统计。

(三)电子商务的规模企业“上规”难。“规上”企业在统计上是全面反映的,不像规下或个体是抽样推算反映,所以各级政府对企业“上规”工作都非常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今年年报开始,批发、零售企业“上规”申报条件除了基本的“三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还需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加盖税务部门公章的企业增值税申报表及附列资料。在目前,大部分电商企业都没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没有执行严格的会计制度,而且电子商务行业税收方面的政策还没完善及落实,因此电商企业在税务部门基本都是零申报,这就影响到纯电子商务企业的“上规”申报工作。

三、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统计制度方法的研究。统计制度的制定权在国家和省一级,实施是自上而下的,但意见反馈是自下而上的,这需要一个互相对接和交融的过程。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抓紧完善电子商务的统计制度,基层有关职能部门结合本地电商行业管理的需要,加强研究,多提建设性意见。

(二)完善县域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团委、经商、统计等部门都有各自不同的统计口径,彼此需要加强沟通和衔接,明确职责分工,综合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源,协同开展电子商务统计工作。建议:团县委重点负责全县个体户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收集、汇总和提供;经商局重点负责全县限下单位电子商务经营情况和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情况收集、汇总和提供;统计局重点负责“四上”单位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情况的收集、汇总和提供。统计部门作为综合核算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的衔接。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6

一、建设目标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构筑多元化的信息渠道,让农民快速、高效、便当地获取致富信息,促进农民继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实施网络教育,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实施电子农务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证;实施农村电子政务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内容

(一)搭建农村信息管理平台

以及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依托现有的政务网络和网通网络。以方便、高效、实用、节约为目的连接各镇办、村及农业服务组织。根据各行政村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利用现有网络设施,包括电话、光缆、村村通宽带、有线电视等。完成全区30个行政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面向各行政村延伸建立农村基层政务管理系统、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水务资源调配信息平台、实现在村本级直接处置包括农业人口数据、农村经济数据、计划生育等系统的线办理、查询等功能,利用现有的区协同办公系统。让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直接贯彻传达到最基层,农村基层政务信息直接回馈到区政府决策部门,并根据《市区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要求,进行村务公开,从而整体上提高农村政务处置的透明度。

(二)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网站

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服务型网站,依托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整合涉农服务信息,为农村提供相关的新闻、政策、法规、规范、实用技术、市场、劳务、培训及相关的信息服务,推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及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涉农信息化培训,积极鼓励特色涉农信息产业发展,培养现代农民意识。

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通过网站面向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信息化管理的产品和技术。以农业科技专家远程顾问、农作物市场发展预测等栏目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激进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拓宽涉农产品供求市场,利用网站推行以涉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让农民快速、高效、便当平安地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适时掌握涉农产品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涉农产品生产结构,实现产销对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建立农村人口基础数据库

包括区30个行政村和1个新成立的晨曦社区;其中峡窝镇23个行政村;济源路街道办事处1个行政村;新安路街道办事处1个行政村;中心路街道办事处2个行政村;工业路街道办事处3个行政村,建立全区的农村人口基础数据库。及其所在行政村的企业及外来务工流动人口。

(四)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平台

为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平安、高效、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建立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管理科学、操作规范、监督有力、补助便利、资源共享”目标,实现卫生政务电子化、医疗服务信息化、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和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化;实现卫生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卫生服务单位三级的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适应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建设任务

(一)区广电局要针用户分散的现状。进一步扩大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接入能力,完成全区30个行政村光缆铺设,25个村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90%宽带入户率达到30%

农村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可依托现有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本着“节约本钱、满足需求”原则。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通过完善原有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系统,建设符合农村现状的信息管理平台。

(二)区信息办负责搭建农村综合服务网站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结构与框架并提供技术支持;区农经委与各镇办负责搜集整合所有涉农服务信息。

(三)人口基础数据库做为农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基础。拟订抽调各镇办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一名,总体负责辖区内各村工作进度及安排;信息员一名,负责信息传送、数据统计及报送。各镇办派出所抽调一名警员协助入户调查工作。区公安局外来办抽调3人负责流动人口的调查及统计工作。区各镇办计生工作人员协助完成各村人口采集工作,并汇总审核该辖区采集数据的真实性;每个行政村村委会布置5名工作人员,负责人口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录入等工作。

负责制定农村人口数据采集的总体规划,农村人口数据采集由区信息办提供技术支持。协调解决农村人口数据采集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推进我区农村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负责组织协调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农村人口数据采集的管理体系。区农经委、计生委、公安局、民政局、卫生局、统计局等单位参与保证项目实施。

(四)由区信息办对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相关单位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我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

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局委的负责人担任,成立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依照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

造福农民的惠民工程,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网络、黑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增强广大农民对农村信息化的认知度,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保证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三)确保前期调研

各镇办于年10月10日之前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化项目进行布置,为确保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上报辖区内各村组拥有计算机情况、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人员情况、已掌握村组人口基础情况等相关信息。

(四)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发展壮大特色农村信息化培训机构,重点培养农村基层信息化工作队伍。积极开展信息化培训,实现村村都有信息化专兼职队伍。平台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对工作人员有计划地组织阶段性培训,总结工作中遇到问题,交流经验,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以便更好地在采集、审核、汇总、录入等过程中圆满地完成任务。

(五)重视审核汇总

定时由各镇办信息员对各镇办辖区的采集信息进行审核、汇总工作,平台的信息采集过程中。确保采集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并及时汇总到信息化领导小组,以获取最新的采集动态,布置下步工作安排。

(六)建立例会制度

加强对平台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要加强沟通,建立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通报机制。相互通报,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形成例会制度,每周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总评比。

五、工作要求

(一)年10月15日。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完成相关工作人员的抽调和动员工作。区信息办、统计局、农经委负责完成抽调人员入户调查前期培训

(二)年10月20日各镇办抽调3名工作人员。

(三)年10月30日区信息办负责完成农村信息管理平台系统软件搭建工作。区广电局和网通公司、移动公司等网络运营商完成农村信息管理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四)年11月10日完成数据采集并由信息办组织对各行政村信息员进行数据录入培训。

(五)年11月15日区信息办负责完成农村综合服务网站顺序框架建设工作。

(六)年12月10日前完成农村人口数据录入工作。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7

关键词:金城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做法

1加强领导,合力推进

2014年7月27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确权登记工作推进会,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财政、农服中心、稳定、纪检领导任副组长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党政、农服中心、国土、财政、公安、综治、监察部门负责人组成。相关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指导督促村业务工作开展,汇总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2宣传培训,助力推动

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发放“金坛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相关政策问答”、“给农民朋友们的一封信”,通过大力宣传,营造“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的浓厚氛围。镇领导组织专人到各村对操作人员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政策和业务培训,并与国土所人员一道逐村带领工作人员完成一个村民小组的外业勾图、内业数据整理和图表衔接工作,为全面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抓好试点,典型示范

他们在工作中坚持抓好试点,打造示范典型。选择后阳、庄城2个村作为试点村,和镇国土所业务人员一道,到村进行工作、业务指导,帮助外业勾图、内业信息录入、外业与内业信息的核实,做到图、调查表、信息表即图属一体。图、承包关系表、家庭关系表完成后交镇国土所和农服中心初审,初审后的图、属性电子表交市测绘所,建立图形和属性关联关系,导入系统调试,建立图属一体数据库,让市测绘所勾画出土地承包示意图,一组一图、一户一图以村民小组进行公示。最后农户签字认可登记基本信息、签订家庭土地承包合同。

4规范操作,科学登记

一是前期准备。1、每个村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登记工作组。成员有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组成。2、每个村搜集全各组确权依据资料。3、每个村取得现有的户籍资料。从公安部门取得经商定时间结点的最新户籍资料。

二是清理核实。工作人员对当前土地承包面积、合同签订、经营权证书发放情况逐户摸底调查。

三是外业勾图填表。外业操作前,国土所与农服中心人员逐村对全体工作人员重点培训。让全体人员了解确权的意义、任务、怎么确权、这次确权起始时间如何界定、具体业务如何操作,要求各村与各工作人员签订责任状。

四是内业数据录入。各村依据《金城镇村组家庭承包土地调查登记表》及相关资料完成68个指标土地承包关系表的录入,依据农户户籍资料整理完成农户家庭关系表,再将两表对接,做到图、调查表、信息表图属一体,形成电子文档。

五是审核修改。各村将完成的图、承包关系表、家庭关系表交镇国土所和农服中心初审,再将初审后的图、属性电子表交市测绘所,建立图形和属性关联关系,导入系统调试,建立图属一体数据库。市测绘所对调试中出现问题返村,农服中心及时会同国土所人员下村指导问题修改。

六是信息公示确认。村委从市测绘所拿回完成数据化整理后形成的农户信息公示表,指导村信息公示,公示在最大的村民小组处,通知每户均要看公示情况,公示时间为七天,公示时拍照留存,公示期间问题汇总交各联组组长,公示结束上报村。对公示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商量解决方案,并送测绘所修改确认。

七是图、表、合同签字。公示结束后,由村干部任片长,联组组长具体负责,各村民小组抽出1-2名熟悉情况的同志配合联组长上门签字,同时记录上门签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集体商量后解决。

八是完善表、合同签字。村将各村民小组签完字的公示结果归户表、合同,进行村干部签字盖章,公示结果归户表上记事人统一盖村会计章、审核人统一盖村书记章,合同统一盖村委会公章、村书记私章和农服中心公章。

九是资料整理归类存档。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资料之一至之九,分别为检查验收材料汇总、集体土地确权情况汇总、各组原始资料汇总、各村民小组会议纪录(实施意见)、调查公示修改意见、矛盾调处情况、承包合同汇总、会议公示照片、委托签字汇总。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资料汇总:土地调查草图、地块调查登记表、发包方调查表、承包方调查表、地块调查表、信息公示表、地块分布图、公示结果归户表、农村集体土地家庭承包合同。让各村按目录结合本村实际整理归档。

5跟踪服务,督查指导

由分管领导带队,到各村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指导,政策宣传和解答,矛盾调解和问题解决,确保理解政策不偏差,执行政策不走样。各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遇问题及时沟通,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赶赴各村最短时间、最快速度解决,一时不能解决汇总商量和请示上级帮助解决,力求指导、服务和督查到位。

参考文献

[1]黄亮,扈传荣有关土地确权的几个思考,中国土地科学,2004.06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8

一、政策扶持农业电商,示范带动全面发展

为全面推进黑龙江省省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创建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和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县(区)为载体,带动全省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使电子商务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形成了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提纲及调查报告。区域内的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示范性的成功案例,而黑龙江省先后有15个县被国家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其中第一批(2014年度)示范县(市)分别是:明水、尚志、庆安、肇源、富裕、集贤、拜泉7个县,第二批(2015年度)示范县分别是:泰来、勃利、桦南、延寿、方正、海林、克东、嫩江8个县(市)。这些示范县(市)可以获得由中央财政资金拨付的部分专项款,待商务部组织对示范县绩效评估后,合格县(市)再下达其余的财政补助。

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商务部门围绕示范县的电子商务环境设施、农村电子商务的组织与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带动企业社会效益等五个方面,在全省15个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各示范县抢抓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机遇,加强领导、寻求突破,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电商氛围日趋浓厚,15个示范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基本建成,依托邮政部门、供销社、“万村千乡”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网点,示范县在各类平台开设各类网店1995个,新增电商网民15.5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5.29亿元。截止2016年4月末,15个示范县已经建成县域经营中心15个,物流配送中心15个,改造、新建乡(镇)、村服务站点2159个,覆盖150个乡镇、844个行政村,开展各类培训294批次,受训人员涵盖43083人次之多,入驻运营中心的企业150多家,带动就业10296人,其中农村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4064人,留守妇女1689人,残疾人161人,贫困人口1144人。示范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普遍滞后,是资本投资的洼地,通过综合示范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极大地带动了社会资本下乡,促进产业链向下(如生产、物流、设计、包装等行业)积聚发展,增强了农村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可见出台政策扶持农村电商发展对带动农业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示范区域、示范部门、示范企业的带头影响力也是巨大的,积累先进发展经验,找出政策不能完全覆盖的个性化问题来进一步解决政策缺失问题也是黑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需要重视的环节,利用江浙沪地区电子商务村的优秀发展经验,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1]。

二、培养跨境电商品牌,扶持平台体系建设

黑龙江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出台了黑龙江省“互联网+对俄贸易”专项工作方案和黑龙江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等政策方案。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全国最大的对俄沿边省份,与俄罗斯有近3000公里边境线,对俄边境口岸15个,对俄进出口额全国第一,累计对俄投资占全国对俄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因此要着重发展省内对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一要助推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壮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新主体,加大同国内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2]。协助本土优质企业开展贸易新途径,将线下品牌打造成线上品牌,重点利用Come365、迈远、中机网、绥易通、绥芬河购物网等本省对俄跨境电商平台品牌形成对俄跨境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公共政策的推动力加强品牌后台保障[3]。

第二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动重点口岸城市尽快建成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以实现清单核放、汇总申报“单一窗口”综合服务方式,以及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数据纲入外贸统计[4]。

第三要充分利用部级新区、保税区、边合区优势来探索开展对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依托哈尔滨新区和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对俄贸易优势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平台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第四要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链条,巩固和拓展哈尔滨对俄跨境电商航空货运大通道和绥芬河对俄跨境电商陆路货运大通道,辟建黑河跨境电商通道,支持俄速通、哈尔滨银行、绥易通等提供对俄跨境电商物流、支付服务企业发展[5]。

三、营造良好电商氛围,抓好专业人才培养

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重点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电商平台、电商服务企业的发展,带动电子商务应用,除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外,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指导性文件,为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并在政府背景下积极推动省内知名电商企业“走出去”学习江浙沪及广东等电子商务发展省份的先进经验,组织举办电商平台况销比赛活动,邀请新闻媒体对电商政策、活动等进行宣传报道,利用多方面、有效率的手段来推动电子商务由省内向全国乃至世界发展。

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各地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电商企业、传统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应用培训,培养一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带头人,创新培训工作方式,建立移动电商课堂,利用国内参加电子商务展会的机会,对参会人员进行实操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6]。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其强,丁斌.农村电子商务与新型城镇化建设[J].中国国情国力,2016(1):22-23.

[2]王宸圆,俞伟广,何士产,陈丽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5(9):12-12.

[3]上海市工商局课题组,杜贵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监管对策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10):38-42.

[4]倪宁.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平台的探索和研究[J].江苏商论,2014(5):13-18.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9

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主动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湘潭市委统战部和湘潭市工商联《关于组织开展“百家民企帮百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自7月__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村企结对帮扶活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所取得的成效

(一)共兴农村经济。一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共建。如__市__蚕桑有限公司、__山水人家、__永兴良种猪场等非公企业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开发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积极投资发展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二是帮助发展村级经济。各帮扶企业帮助结对村理清思路、谋划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如__市燕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泉湖村农户用闲置多年的荒山或自留地作为资本投入,与公司签单用地和利益分配协议,建立起对口帮扶关系。三是围绕农村旅游开展共建。全市有20多家非公企业积极投资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休闲旅游,如__市明月山庄、茅浒水乡等农村生态休闲农庄。

(二)共谋发展思路。企业帮助结对村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帮助共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科学谋划共建村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二是帮助共建村农民群众不断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激发农民群众干企业、创农业的活力,增强闯荡市场的本领,提高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三是解决就业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如__蚕桑公司,现种植桑树林面积5000亩,农业示范基地涉及到到虞塘、潭市等9个乡镇的22个村,涉及农户680户,共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了800多人;山水人家在大旗村建立了广菜种植基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10人。

(三)共办社会事业。一是鼓励企业参与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如湘潭恒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入27万元支持东郊乡向韶村4公里的村组道的硬化和防洪堤的维护;湘潭水利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对棋梓镇和平村投资6万元,架设了村级有线电视网络,使村民们看上了清晰、丰富的电视节目。二是帮扶农村弱势困难群体。如__市盘峰水泥有限公司近3年来共资助帮扶村贫困学生和五保户、困难户8人;步步高商业连锁(来源:文秘站)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项目带动与人才培养,凡三迁村考上本科的大学生每年资助元,并与该村企业利华粘胶厂签订销售、合作协议,同时收购本村的农产品。

(四)共建优美村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是村企共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如__市鹏辉化工肠衣厂和石桥村村支两委的共同带领下,修通了石桥村6、7、8组共2公里的水泥路,修复1、5、6组的水塘各一口,修复4、5组的水渠共850米;__市燕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出资50多万元,帮助泉湖村整修道路3.8公里,绿化造林50多亩,硬化水渠1500米,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尽己所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环境面貌焕然。

(五)共育村企党建。根据省委组织部、统战部文件(湘组发1号),今年3月份__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在开展“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中推进构建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村企党组织通过共上党课,共过组织生活、共同帮扶困难党员、共同培养党员骨干和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多种方式,实行结对共建。建立了村企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共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大事互商、难事互助。如__市鹏辉化工肠衣厂为帮扶村石桥村投资6万元改造村部,促进了村级组织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企业党组织支持村上成立了老年协会,建好了“老年活动中心”,使村上221名老年人老有所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此外燕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__省怀其皮革集团制革有限公司、__市盘峰水泥有限公司等13家非公企业建立了村企党组织联系会议制度,共同帮扶了一批困难党员。村企党组织建设形成了“村企合作、齐抓党建、共谋发展”的新局面。

到目前为止,全市有102家企业结对帮扶96个村,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7600多人。村企联手共建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一些效益好的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成果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村企联手共建新农村,不仅为工农互动发展提供了双向共赢的商机,而且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出一条好的途径。对于村企共建活动的先进非公经济企业,在今年年初市委给予了通报表彰。

二、下步工作设想与建议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好“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全面实现工作目标。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三点设想:

1.以全面掌握双方需求为前提,适当调整充实结对的村企。要通过发放调查表或电话、走访等形式,对原参与共建活动的企业和村,特别是他们的产业项目发展需求作一次全面调查汇总,对通过做工作、共建积极性确实不高的企业要撤换,同时也可以增加有参与共建意愿的新企业,对有合作契机的村企对子也可以重新搭配、或新增共建对子;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强工作力量的配备,相关分组人员作好适当调整,在活动中坚持深入发动、强化指导、优势互补、项目带动、互利双赢等原则。

2.以产业项目与基地建设为核心,强化整项工作的指导与促进。在9月份,计划要召开一次村企共建活动促进大会,重点部署下一阶段的共建任务,强调要遵循市场规律,引导非公企业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捐赠帮村、智力扶村,要努力实现由资金直接支持的初级阶段向产业项目合作带动的高级阶段转变。对于重点项目或产业基地,主要领导要亲自联系协调,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情况,争取政策支持和农办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以进一步激发村企共建双方的合作热情。

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汇报篇10

【关键词】支付结算农村支付需求农村支付体系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近几年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当前,农村支付环境存在金融网点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支付结算工具单一等诸多问题,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支付结算工具也是商品,同样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因此,只有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才会有市场。对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来说,我们要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的实际支付需求,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支付结算体系,满足农民需求。

一、农村支付需求分析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户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主体,通过观察农户的收入支出情况来准确定位农村的支付结算需求。

(一)农户收入情况

农户收入的50%来源于农副产品销售,具有生产季节性特征,多发生在农副产品收购点,一般采用现金结算方式。40%来源于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有的是进城,有的是在乡镇企业,以银行卡和现金方式结算;剩余10%主要来自财产性收入和政府的各种补贴,主要是现金结算。

(二)农户支出情况

农户支出分为四部分:一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支出,消费地点为田间、经销点等;二是食品、服装等生活资料支出,食品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不需要额外购买食品。服装受本身经济条件影响,购买档次较低,价位较低,购买地点多为集市或地摊;三是房屋、农机具等固定资产支出,农民建房的水泥、钢筋、砖等主要建筑材料,一般是从个体户处购买。其他还要支付人工劳务费等。购买农机具的农民较少,此类支出多为现金支出,消费地点为商品经销点;四是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人情往来等不确定支出,多为现金结算。

二、农村支付供给现状

(一)目前农村地区主要金融机构为农信社及邮政储蓄银行

而且邮政储蓄银行只能办理个人结算业务。农村地区电子支付设备较少,在结算品种上一般以普通的行内系统汇兑、支票和现金存取为主,汇票和银行本票业务未开办,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支付工具更是空白。

(二)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发展滞后,银行卡受理环境差

目前农村地区银行卡主要是邮政储蓄银行发行的绿卡,农村信用社由于银行卡业务推出时间较晚,目前借记卡发卡量还很少。农村地区在银行卡业务发展和推广上,存在严重滞后现象。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银行卡用卡环境差,而且银行卡收费高、农户承受难。

三、从农民的实际支付需求着手,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支付结算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农民日常支付具有支出金额较少、支出地点不确定且多发生在田间地头、集市、摊位等固定地点,主要以现金交易方式为主,鉴于此,笔者认为低成本、快捷灵活、安全是农村支付需求的一般特征。只有符合农民需要的支付结算工具才能在农村市场扎根、得到发展,具体说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大力推广使用银行卡,增加和完善银行卡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在农耕期间刷卡消费,鼓励金融机构在小商品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银行卡转账等业务;增加和完善银行卡服务功能,开发富有特色的农村银行卡,如农民工银行卡等,结合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工作,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医疗补贴报销相配套,推进银行卡的广泛应用。

二是试点开展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目前农村地区手机和电话的普及率较高,基本达到100%,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具有方便、安全、快捷等特点,符合农民的实际支付需求,因此提高农村非现金支付水平,可以以此为契机,在农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年龄结构相对较低的人群先行使用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以产生正向的“示范效应”。以点带面,逐渐全面推广使用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业务。

三是增布atm机、poS机等离行式金融自助设备。在现有机构网点设置前提下,为减少成本投入,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在种子、化肥等销售点摆布一些离行式自助设备,有效补充固定网点设置不足的问题。同时,政府要适当对金融机构在乡、镇布放支付机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通过减少金融机构投入成本等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增加atm机、poS机、转账电话布放数量,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

四是降低农村支付服务价格。农村居民收入偏低和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成本较高的“一低一高”现象,抑制了农村居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愿。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城乡差异,适度降低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收费水平,人民银行可以考虑减免农村地区的电子汇划费用,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全部加入支付系统,并确保其不将接入费用转嫁给客户。积极引导银联公司与各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共同研究制定农村地区银行卡利益分配机制,降低特约商户的手续费标准,特别要考虑农村地区中小商户的利益。

五是形成旨在转变农村居民现金偏好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长效机制。由于农村家庭收入偏低、大宗消费较少、留守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等因素,农村地区形成了使用现金交易的传统习惯。转变农民的交易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立足于长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支付服务氛围,以银行网点宣传为基地,通过摆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咨询台或配备大堂经理等多种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案例,引导和帮助农民使用各种支付工具,构建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宣传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惠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户层面的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8(6).

[2]刘明东.探寻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突破口:以吉林扶佘县为例[J].金融会计,2009(10).

[3]张颖,徐海明.当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9(8).

[4]谭溥,李琼.对县域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现状的调查[J].区域金融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