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十篇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十篇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1:40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1

一、高度重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县气象局、各相关单位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落实雷击风险评估等管理制度,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依法开展雷击风险评估

县气象局、各相关单位必须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的原则,严格履行法定职责。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要作为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行政许可的技术依据。评估范围内的业主单位要严格履行法定义务,主动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申报评估项目。要强化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对于在雷击风险评估中没有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义务,造成雷电灾害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雷击风险评估的范围

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要遵循科学方法,依据国家和省、市雷击风险评估等技术规范开展评估工作。雷击风险评估范围包括:

1、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2、油(气)库、加油(气)站、液化天然气、炸药、火药、起爆药、烟花爆竹、火工品仓库、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等爆炸危险环境场所;

3、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旅游景点、酒店、车站、大型商场、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等人员集中场所;

4、建筑高度35米以上的高层建(构)筑、金融证券、通信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其它不可移动文物等;

5、涉及公共安全或者环境安全的建设项目。

四、雷击风险评估的内容

根据我县雷电灾害的气候特点以及国家和省、市雷击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雷击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风险识别、项目防雷公共安全评价、项目防雷环境安全评价、雷击概率模拟、雷击人员伤亡概率模拟、雷击经济损失概率模拟、雷击爆炸火灾概率模拟、公共设施及文化遗产损害概率模拟、雷电防护对策、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等。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2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和思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企业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为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78年,当时主要为国际各大远洋船舶运输公司培养专门的“船舶电气自动化”高级电气管理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初期,实践环节还停留在原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框架内。本着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以港航电气控制工程为特色,紧密结合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对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确定改革思路,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和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新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实践模式,切实提高实验和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环节等固化到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中,以保证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制订了一套较完整的适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安排见表1。

实践教学环节实施

1.实验设备开发。由于模块化实验教学设备的引进,使实验误差减小、实验时间缩短,可开展的实验项目数大大增加,较好地满足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实验的开设;但同时这种模块化的实验设备使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乏感性认识等,创新性不够,综合性实验内容单一。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课题组教师先后到振华重工等多家单位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如课题组针对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大纲和规范2010》大纲中对75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船舶电站操作”项目的评估内容的要求,设计、制作船舶电站实训评估装置,以此创新船员培训评估体系、提高船员培训的效果。船舶电站实训评估装置作为半实物仿真装置通过实物设备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船舶电站在正常情况和常见故障状态下的运行,使学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训练,加强对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的认识。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3

关键词:闪电;风险评估;监测数据;应用

中图分类号p4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12-0132-03

theapplicationofLightningmonitoringDataintheRiskassessmentofLightninginHeze

Chengmeng1etal.

(1meteorologicalBureauofJuye,Juye274900,China)

abstract:thelightningmonitoringdatafromJune2014toJuly2006inHezearea,whichisacquiredbylightninglocationsystemofShandongprovince,isusedtoanalyzethevariationlawofthelightningdensitywiththetimeintherangeof5km,andtheparametersoflightningamplitude.theresultsshowthatthelightningdensityacquiredbythelightningmonitoringandartificialobservationdiffersgreatly,theformerismoreaccurate;lightningactivityhaveobviouschangeovertime,weshouldmakearrangementforproductionandoperationprocessreasonablyandavoidriskaccordingtochanges.itisconcludedthattheintensityoflightningcurrentandcumulativeprobabilitydistributionaccordingtotheanalysisoflightningcurrentintensitychanges,inthecalculationoftheimpactofcurrentvalueforeachprotectedmodeofsurgeprotectiondevice,themeasuredvaluesismorereasonablethantherecommendedvalue.

Keywords:Lightning;Riskassessment;monitoringdata;application

雷击风险评估是根据雷击大地导致人员、财产损害程度确定雷电防护等级、类别的一种综合计算、分析方法。有利于建设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确定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提出雷灾事故应急方案、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近年来,一些学者针对雷击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8]。例如,赵军等基于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总结了雷电灾害的作用机制和雷击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1]。问楠臻等利用广州市雷电监测网数据,按1km2的网格进行区域划分,通过加权得到地闪密度[2]。钱强寒等根据在以ieC62305―2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实践中时的一些经验,介绍了各雷击风险分量的鉴别方法[3]。樊荣等从落雷密度的概念出发,利用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计算任一经纬度上的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并使用C#语言编制出计算落雷密度的软件。还有些学者通过对各地的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和多年平均雷暴日的分析,总结出了符合当地特点的两者的关系式[5-6]。以上研究,部分涉及雷击大地密度,但均没有综合研究闪电监测数据得出闪电时空分布规律并运用到雷击风险评估中。目前尚未见到针对菏泽市雷电监测数据的处理,并将其应用于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因此,对该地区评估对象附近的地闪密度、雷电活动时间变化、雷电强度分布的研究,有利于评估参数的准确取值,得出科学的评估结论。

1利用闪电监测数据确定地闪密度(ng)及其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1.1利用人工观测资料计算ng的局限性雷击风险评估的传统方法中,通常采用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所在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td)来计算评估点的ng值,即ng=0.1td。该年平均雷暴日来源于观测人员的观测数据,1d内只要观测到1次或1次以上的雷声就算是1个雷暴日。但由于人工观测的局限性(人的监听范围通常半径为8~12km),以行政区域为代表的雷电参数并不能代表该辖区的雷电特征。因此,在进行年雷击次数的估算时,应以在评估对象所在区域测得的地闪密度为准。

1.2利用闪电监测数据确定ng

1.2.1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简介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是LD-ii型闪电定位系统,主要由13个分布在全省各地的闪电定位仪、一个中心数据处理系统和图形显示终端构成,采用磁定向时差遥测法进行闪电定位,各个定位仪将接收到的闪电信息和GpS时间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送至中心站计算机,通过中心数据处理系统的计算,得到闪击的时间、位置、极性、强度等参数。该系统时钟同步精度可达到0.1μs,山东省内大部分地区闪电探测效率理论值为95%,定位精度可达到300m。

1.2.2以具体评估对象为实例确定ng根据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的含义即一年里某一确定地区的地闪次数,通过闪电定位系统提供的一年中某地区的地闪次数再除以该地区的面积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为

(1)

其中:D―一年中的地闪次数(次/a),S―面积(km2)。

菏泽市辖区内某化工企业中心点经纬度为:e115.530778,n35.09000,在山东省闪电定位监测数据中提取8年来(2006年7月―2014年6月)距离该点一定距离之内(以方圆5km为例)的闪电数据,期间共发生地闪1406次,平均每年176次,根据公式(1)计算出雷击大地密度为1.76次/km2・a,而根据观测的雷暴日计算出的雷击大地密度为3.06次/km2・a,两者有较大差异。根据地闪的分布,利用surfer8.0绘制出地闪密度分布渐变图(图1),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方圆5km内各位置雷击密度的大小,为雷击风险评估结论提供参考。

2利用闪电监测数据分析闪电月变化规律及其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该区域发生的1406次地闪中,负地闪1377次,占总地闪的98%,正地闪29次,占总地闪的2%(表1)。

由图2可以看出,该地域地闪月分布呈单峰状,始于2月,结束于11月。峰值出现在8月,地闪总数为723次,约为其余11个月的总和。雷电主要活动期为6、7、8月,共1260次,占总闪数的89.6%,1、2、9、10、11、12月基本没有地闪发生。该地区闪电月变化规律,为雷击风险评估的指导意见提供了参考依据。该化工企业每年6月份前需对化工户外装置、罐区、楼房、机房、配电室等进行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企业的集体户外活动要尽量避开6、7、8月,可以安排在防雷设施完善的建筑物内。每次雷雨天气后,安全人员要检查防雷接地装置是否损坏,电源和信号系统的浪涌保护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如有异常,要及时整改。办公人员使用电脑等电器时也要避开闪电多发期,降低闪电电涌侵入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

3利用闪电监测数据分析闪电时变化规律及其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该地区的地闪时分布呈多峰状,2个最大的峰值出现在00:05和11:00左右,地闪数占总闪数的44%,16:00和19:00左右雷电活动也较频繁。雷电活动随时段的不同有明显变化,企业施工运行时应根据日变化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可将潜在雷击危险显著降低,建议6、7、8月份的00:05和11:00不安排施工。

4利用闪电监测数据分析雷电流强度变化及其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由图4可知,该地区雷电流强度在5~10ka的地闪数为412次,占地闪总数的比例最大,为29.3%,其次为10~15ka的地闪402次,所占比例为28.6%,0~35ka的地闪所占比例为98.9%,大于35ka的地闪只占1.1%,没发生过大于55ka的地闪。负地闪的雷电流强度分布和总地闪的吻合度很好。

在进行雷击风险评估时,电源线路上电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和选型将直接影响评估因子的取值。而雷电流幅值是确定电涌保护器雷电流参数的一个重要的依据。电源总配电箱处所装设的电涌保护器,其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电源线路无屏蔽层时宜按式(2)计算,当有屏蔽层是宜按式(3)计算[10]:

式中:i―雷电流,取200ka、150ka、100ka;n―地下和架空引入的外来金属管道和线路的总数;m―每一线路内导体芯线的总根数;Rs―屏蔽层每km的电阻(Ω/km);Rc―芯线每km的电阻(Ω/km)。

给定的首次正闪击雷电流的幅值参考值,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对应分别为200ka、150ka、100ka。如果评估中采用上述推荐值,得出的计算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评估对象所需要的电涌保护器的雷电流参数。由图5可以看出,雷电流大于5ka的累积概率为81.9%,大于10ka的累积概率为52.6%,大于50ka的累积概率为1%,大于55ka的累积概率为0,也就是说此区域内8年来未出现过大于55ka的地闪,若采用推荐值150ka(该企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计算,需要安装的SpD通流容量偏大,鉴于雷击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寻求最低雷电灾害事故率、最少的雷电灾害损失和最优的防雷安全投资效益,i取55ka较为合适。

5结论与讨论

利用由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获取的菏泽地区2006年7月―2014年6月闪电监测数据,计算得到评估对象周围5km范围的雷击密度,地闪月分布规律、地闪时分布规律以及雷电幅值参数,分析发现:(1)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的雷击大地密度为1.76次/km2・a,而根据观测的雷暴日计算出的雷击大地密度为3.06次/km2・a,两者有较大差异,前者更符合实际。(2)雷电活动随月份和时段的不同有明显变化,评估对象应根据月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运行进程,并在闪电高发期前进行防雷装置安全检测,规避雷电灾害风险。(3)通过闪电监测数据分析雷电流强度变化得出雷电流强度分布和累积概率,此区域内8年来未出现过大于55ka的地闪,计算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时,i取55ka较规范推荐值合理。

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在全省范围内有13个闪电定位仪,随着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闪电定位仪的增加,该系统同步精度和定位精度将进一步减小,闪电探测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为雷击风险评估的各参数的选取提供更准确的监测数据,评估结论也更科学。

参考文献

[1]赵军,郭在华.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综合应用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22(8):48-50.

[2]问楠臻,高文俊.基于ieC62305雷击风险评估计算方法[J].建筑电气,2008,27(7):34-37.

[3]钱强寒,陈勇斌,杨磊.强雷击风险评估实践中各风险分量的鉴别[J].浙江气象,2006,28(3):41-46.

[4]樊荣,肖稳安,李霞,等.基于GB/t21714.2的雷击风险评估软件设计及参数探讨[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4):343-349.

[5]马金福,冯志伟.雷击地闪密度与雷暴日数的关系分析[J].气象科学,2009,29(5):674-678.

[6]钟颖颖,冯民学,周曾奎,等.闪电定位资料与目测雷暴日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10,30(8):851-855.

[7]陈家宏,童雪芳,谷山强,等.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J].高压电技术,2008,34(9):1893-1897.

[8]易高流.雷电监测资料在雷击损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江西气象科技,2004,27(4):45-47.

[9]张日高,张良春,余建华.利用监测与人工观测数据计算的雷击大地密度比较[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0.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4

一、评估环节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1.评估有利于优化探究的方案

例:为了研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与支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小明同学选择的实验器材是:3节干电池串联作电源、两只标为2.5V字样的小灯泡、一只电流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他的实验设想是:首先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然后用电流表选择恰当的量程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分析这一次测量中三点电流的数据,就得出干路与支路的电流的关系。

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存在哪些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参考答案】该实验存在三个不足:①电源的电压与电灯的额定电压不匹配;②只选择了一组规格相同的灯泡;③只根据一次测量数据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改正措施:①选用2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②应选用多组不同规格的灯泡做实验;③应分析多次测量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从本例可以看出,通过探究方案的过程和结果评估,不仅使本探究方案直接得到改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评估过程中,培养应用研究方法、实验器材选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意识,提高了相关技能,为今后类似课题探究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评估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评估是探究行为和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从严密角度重审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从探究方案是否真正科学,探究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探究结果是否合理等方面,全面多角度多层次来思考和认识问题,这种科学知识观是需要学生经历无数的猜想、假设、验证等探究活动才能逐步形成的,久而久之这将促使学生用严谨的态度进行探究。所以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该从科学性、可行性、准确性三个方面考虑。

3.评估有可能引出新的发现

在关注探究结果和探究假设的差异的过程中,在关注探究过程未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涉及探究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将可能引发新的探究问题和获得新的发现。

科学史上,由于理论预期与实践测定之间存在着差异,并围绕着这个差异进一步探究而导致新的发现的事例是不胜枚举。在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空气中取得氮的密度是1.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m3,虽然多次重复测量,仍然存在这个令人奇怪的差异,后来他在化学家拉姆萨的合作下,于1894年从空气中取得的氮里分离出一种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这个谜才解开了。

4.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是指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作合理决策的能力。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创造质疑诱思之境,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作为学生应该不迷信权威和书本,用批判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和现象,对待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新的发现,这是评估过程中必需的,这就有利于发展学生批判思维。

例:在验证“玻意尔定律”的实验中,针对实验数据的测量方法可以提出以下质疑:

①测量活塞面积的方法,以注射器的最大容积除以长度是否可信?注射器的标称容积可靠吗?②这个实验可否不使用活塞面积的数据?如果不使用的话,可否实现验证的目的?③如果只是验证玻意尔定律的话,为什么不利用水银槽和玻璃管来做呢?这样读数不是更方便吗?而且不存在摩擦力引起的误差。

二、培养学生评估意识的途径

1.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评估意识

历史可以启迪人,事实可以说服人,利用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事例及当今科学发现的一些事实,培养学生的评估意识。如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结合“光的色散”,介绍17世纪物理学中对“颜色之迷”的争论。从亚里士多德最早主张各种颜色是由白与黑相互交遇渗透而形成的,到胡克认为当白光受到折射时,由于其波前对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斜,因而产生了各种颜色,以及牛顿关于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些事例都体现科学家的评估意识,敢于对前人的学术进行评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培养学生评估意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现实学习生活中学生探究活动得到新发现,更能培养学生评估意识。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挑战权威,认为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而是有自己的发声器官。她设计了粘翅膀、剪翅膀的方法进行了40多次的实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通过事例和事实教育学生用评估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新的发现。

2.利用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评估意识

在探究活动中,对于同一个探究问题,往往有很多的解决途径,这些途径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些问题,实施培养学生评估意识。例如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有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探究过程:首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在空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最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针对这一实验步骤,引导全体学生对此评估,评估探究过程是否合理?所测定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如何改进?再如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有的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透过镜子可以看到两个像,为什么?还有的同学无论怎么做实验,都无法使物与像完全重合,问题出在哪里?引导各小组探究评估,找出原因,如何改进?强化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估的意识,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利用猜想与结果间的差异,培养学生评估意识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所探究的问题,有的已被前人所研究过了,有了明确的结论,有的是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新问题,先前没有人研究过或没有明确的结论。对于后一类问题,结果与猜想若有差异,要让学生关注差异,进行评估。如,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冬季路面上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尽快融化,有时往路面上撒盐,有的同学猜想“撒盐是为了使雪的温度升高,达到其熔点,使其熔化。”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发现撒盐并没有提高积雪的温度,即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引导学生评估交流,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评估猜想与结果之间的差异,关注这个差异,这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奏,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4.利用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的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评估意识

探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留心这些问题,并思索分析这些矛盾,提出新的研究性问题。如“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三次,发现每次测得小灯泡的电阻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测量错误,还是小灯泡的电阻受其它因素影响?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评估和反思。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探究的评估,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将可能导致更有意义的新一轮探究过程的展开。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5

沈阳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雷电灾害预警和防御、防雷装置检测、雷击风险评估以及对雷电灾害研究、调查、鉴定和应急救援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防御雷电灾害的工作。

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本市行政区域内防御雷电灾害工作。

各区、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御雷电灾害工作。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御雷电灾害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防御雷电灾害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防御雷电灾害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防御雷电灾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防御雷电灾害经费的投入,提高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

第六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防御雷电灾害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防御雷电灾害技术,宣传普及防御雷电灾害的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防御雷电灾害意识。

第二章 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

第七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组织编制本地区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第八条 市和区、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监测、预报,及时向社会雷电灾害预警信息。

第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或者擅自移动雷电监测和预警设施,不得危害雷电监测的探测环境。

第十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对下列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一)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场所;

(二)体育场馆、影剧院、大型商场、宾馆、医院,学校、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

(三)供水、供气、供电、供热工程;

(四)高层建筑、各类发射塔、高耸观光塔、通讯枢纽工程;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工程项目。

第十一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收到雷击风险评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规律和地理、地质、土壤、环境等状况;

(二)雷电灾害可能造成危害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三)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建议、对策和措施;

(四)雷击风险评估结论。

第三章 防雷工程和防雷产品

第十二条 下列场所或者设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安装防雷装置:

(一)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场所或者设施;

(二)重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电力、广播电视、通信设施,以及易遭受雷击的其他重要公共设施;

(三)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安装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防雷装置的建设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十四条 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范围内进行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应当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禁止将防雷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

第十五条 安装防雷装置使用的防雷产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二)通过正式鉴定,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测试合格;

(三)经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四章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第十六条 防雷装置实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审核制度。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防雷装置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

(二)防雷工程设计单位资质证;

(三)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图;

(四)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有关技术评价意见。

本条例第十条所列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第十八条 气象主管机构受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审核合格的,颁发《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对审核不合格的,出具《防雷装置设计修改意见书》。

经审核不合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修改后,按照原程序重新申请审核。

第十九条 防雷工程的施工应当按照气象主管机构核准的设计方案进行,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和修改设计的,应当重新履行审核手续。

第二十条 申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

(三)防雷工程施工单位资质证;

(四)防雷工程竣工图;

(五)《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第二十一条 气象主管机构受理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工作。对验收合格的,颁发《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对验收不合格的,出具《防雷装置整改意见书》。

经验收不合格的,整改完成后,按照原程序重新申请验收。

第五章 防雷装置检测

第二十二条 对已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

第二十三条 防雷装置检测,必须由具有相应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

第二十四条 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并按规定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公正。

第二十五条 防雷装置的产权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或者发生故障,应当及时修复,并向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机构申请重新检测。

第二十六条 对防雷装置检测不合格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章 雷电灾害应急救援

第二十七条 发现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有关单位和人员对雷电灾害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接到雷电灾害报告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启动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关单位展开应急救援。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雷电灾害救援工作,为实施救援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二十九条 雷电灾害发生后,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对灾害发生的情况迅速展开调查,对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况进行登记、鉴定,查明灾害的性质和责任,提出整改措施,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受灾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调查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三十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雷电灾情和年度雷电灾害情况。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毁坏或者擅自移动雷电监测和预警设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二)不具备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三)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活动的;

(四)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五)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六)拒绝进行防雷装置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七)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防雷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气象主管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防雷装置,是指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线、接地体以及其他接连导体构成的具有防御直击雷性能的专业系统,或者由电磁屏蔽、电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网以及其他连接导体构成的具有防御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性能的专业系统。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xx年11月1日起施行。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类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分为项目预评估、方案评估、现状评估三种。

1、项目预评估是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的建筑物参数、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分布,结合当地的雷电资料、现场的勘察情况,对雷电灾害的风险量进行计算分析,给出选址、功能布局、重要设备的布设、防雷类别及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方案等建议,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核准、总平规划等提供防雷科学依据。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6

摘要:现阶段气象科普评估主要是气象科普管理机构自上而下的自我评估。文章通过解析气象科普评估的内涵,从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气象科普成果和气象科普组织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梳理现今气象科普评估现状。以期对气象科普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气象科普;评估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评估内涵界定。目前学界对气象科普评估还未做出明确的界定。结合科普评估定义①和气象科普的特点,本文对气象科普评估初步界定为:借助系统科学,确立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组织能力、效果等一级指标),参照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由参加者(指参加气象科普活动的各类人群,包括各级管理者、组织者、受众等)②对气象科普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科普能力等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从而促进被评估单位提升气象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和科普效果的一系列科普管理活动的总称。

气象科普评估分类。依据评估主体类型,气象科普评估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科普机构对自身活动开展的自我评估;二是请外部专家对科普活动的绩效开展的外部评估;三是评估者吸收受评对象和科普目标群体共同成评估小组。我国现阶段的气象科普评估主要是通过气象主管部门网络平台、热线电话,一些社会媒体、教育部门对社会公众和学生的调查访问,来了解公众对气象科普单位的组织以及气象科普知识接受程度的反馈信息,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自我评估,处于评估的初级阶段。依据评估内容,可以分为发展规划评估、组织能力评估、效果评估。文章梳理出我国气象科普评估一级指标,进而为构建气象科普评估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是气象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部分,应作为气象科普评估的一级指标。中国气象局、河南省气象局、海南省气象局先后编制实施了《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中国气象局的规划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率先提出到2016年基本实现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和品牌化发展,实现气象科普融入气象业务服务之中,形成科学有效的气象科普业务流程,提出新增20个专业性较强、现代化水平较高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气象科普场馆(展区),每个县至少建成一个标准化的校园气象站,全国建成约2000个气象科普示范社区,培训万名农村气象信息员等。为了更好的落实和呼应中国气象局编制的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河南省科协、省气象局制定的《河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提出到2016年河南省气象科普场馆(所)覆盖全部省辖市,覆盖70%以上的县城。全省新增部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建设或升级3-5个省部级和市厅级科普教育基地。全省乡镇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站和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70%以上建成气象科普宣传站。

全省配置或新增气象科普大篷车3辆。河南省气象科普展教资源开发总量达到20种,科普读本发行总量达到20万册。气象科普知识培训40万人次。专兼职气象科普服务人员达到5万人。此后不久,海南省气象局印发《海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年)》,提出包括气象科普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大部分内容。

二、气象科普成果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的成果主要指的是为开展工作而进行的科普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总体经费投入,以及因气象科普工作而产出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下几点是成果指标下的二级指标现状:

1.气象科普基地等重点工程的认定和运作指标现状

经各地气象局、气象学会推荐,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参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办法》负责制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和认定工作。通过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确定各类科普工程的建设和认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推荐单位承担对其日常活动和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责。通过向推荐单位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来汇报工作,并获得相应指导和支持。

2.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指标现状

目前我国气象科普人才队伍主要包括气象学会会员、科协部分会员、气象科普宣讲员、气象服务中心等业务有关人员,多为兼职,未经过专业培训,成员少且不固定。因此,为了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中国气象局《气象部门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明确提出气象人才总量、队伍规模、学历等具体等级指标,指出统筹科普宣传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气象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和柔性流动机制、岗位管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投入机制。

3.气象科普经费指标现状

随着气象科普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气象科普经费的来源渠道逐渐得到完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制定《气象科普业务发展规划》,提出建立稳定的多渠道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气象科普经费投入机制。将气象科普工作列入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将气象科普项目建设、科普活动、运行维持和科普研发经费列入气象事业经费预算,统筹安排,并确保稳定增长;在中国气象局及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各类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和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中加大对气象科普设施建设的投入;从科技服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支持气象科普工作。在组织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时,争取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冠名等各种形式的赞助和捐助;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探索气象科普设施和科普活动收取少量成本费作为气象科普设施运行维持的经费补充。探索和建立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合作机制,拓宽气象科普经费投入渠道。我国现阶段对于经费投入的评估现状就是对经费的来源渠道的拓展渠道以及监督所得经费的使用。

4.气象科普产出评估指标现状

气象科普产出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气象科普产出的评估具有长期性和宏观性的特点,定量性评估比较难,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气象科普产出评估。但气象科普作为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已经渐成系统,许小峰等编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③,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志敏曾《科普展览巡展的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④,文中关于社会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可借鉴到气象科普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估。

三、气象科普组织能力指标现状

组织能力是一级指标,指的是各级气象科普单位的架构和组织方式、以及组织所取得的绩效。组织架构和组织方式是二级指标,指的是气象科普单位或者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组织如何开展工作。

1.各气象科普单位间的架构关系指标现状

中国气象局负责联合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协会等制定气象科普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气象部门及行业有关单位、高校积极响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的气象科普活动。各级气象学会接受所在地气象局的领导,并得到地方政府、科协的大力支持。

2.各级气象科普单位的活动组织方式指标现状

各级气象学会是气象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是科普活动的主要执行单位。主要的科普活动:组织观看气象知识展览、参观气象科普基地、气象科技园等主题公园、举办讲座、放映纪录片,利用新媒体定期气象科普知识,同时也负责组织召开全国气象科普年会和其他科普单位进行交流等。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是气象科普组织的新方式。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08年9月起正式启动运行,其中专门设有“科普与服务评价室”,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参与气象部门科普宣传发展规划的编制,牵头组织气象科普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组织制作等。此后,各省、市气象局成立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借助公共气象服务的平台,气象科普组织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是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的纽带。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2012年8月正式成立,中心的职责是为了促进气象业务服务与科普宣传之间的良性互动。承担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与业务指导,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规划、计划的编制,组织气象宣传与科普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等职责,并承担部级媒体和境外媒体的联系、服务和协调等相关事务工作。该中心的气象科普宣传层次比较高,主要负责规划和指导。

各级气象部门、所在地政府把气象科普工作政府化。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工作考核、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包涵到公共服务范畴、纳入到公共财政预算。

组织效果指标是指各级气象科普单位通过科普活动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利用气象科学普及的最佳时机,在每年定期设置的“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相关主题活动期间,展开主题活动,促进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及时准确的预警信号并被公众接受。

第二,能打开气象科普作品创作的新思路。关于气象文化建设和气象文学创作的研究已经有相关成果⑤,“气象文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对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有实践意义。⑥气象科普机构应该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为社会公众所喜爱的气象科普读物、手册等科普产品。

第三,能推进气象科普网络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时间短、获取便捷、互动性和交流性强等优点。气象微博目前主要用于解决气象灾害性突发预警等。”⑦基于现代媒体的气象科普创新形式,更便捷、高效地推广气象科普工作,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推进资源共享共用,提升气象科普业务化水平。

总结分析中国气象科普评估一级指标的基本内涵和相关事实,可以得出:中国现阶段开展的气象科普评估工作,评估指标的设计较为粗糙、宽泛,并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很难做到对气象科普进行客观、合理、公正和定量的评估。因此,分析气象科普评估的指标现状对构建气象科普评估体系提供一些借鉴和新思路,也为我国气象科普的深入推进添砖加瓦。

引文注释

①张风帆,李东松.我国科普评估体系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3):69.

②刘彦君,吴晨生,董晓晴,李小燕.英国科学节效果评估模式分析及思考[J].科普研究,2010(25):61.

③许小峰等编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方法与分析研究[m].气象出版社,2009:57-72.

④张志敏.科普展览巡展的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普研究,2010(12):45-49.

⑤赵超“.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4.

⑥初清华.气象文学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1):150-160.

⑦杨春红,巨传友.浅谈基于现代媒体技术的气象科普创新形式[J].华章,2012(36):353.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企业并购公司估值评估体系

一、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率持续而稳定。在1991年至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总体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增速正在放缓。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的生命周期进入了成熟期,在依靠单个企业无法实现更快增长时,企业并购就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式。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国内需求大规模扩张,单纯的小型私营企业的规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生产的需求,企业并购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约瑟夫・施蒂格勒有经典名言:“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这在一定程度说明企业并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国企业并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国美并购永乐等,但是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多,其中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的案例尤为著名。我国的企业并购,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并购方式趋于多样化,如上市公司为了夺得控制权而进行要约收购,非上市公司为了上市而选择壳公司进行收购等。企业并购日趋活跃,且企业并购动机逐渐成熟,并逐渐从规模经济效益方面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保密原则在企业并购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失败案例中,其中一个失败的重要教训就是没有对收购行为进行适当的保密,以至于消息一度走漏,致使优尼科股价一路飙升,收购也失去了最好的时机。很多企业间的并购,由于会造成对政府部门利益的再分配,所以经常收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或者是阻挠。上汽收购南汽是一个典型的在政府支持下完成的收购。2006年12月20日,国改委《关于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上汽集团工业总公司与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随即顺势而上,从2007年上汽向南汽发出合作意愿到12月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虽然一度在控股权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最终都还是在政府的协调下达成共识,这反映了我国企业并购独有的政治性。同时,涉及到与外国资产进行合并时,政治因素亦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失败案例充分表现了政治因素在跨国并购中所处的地位。我国企业所得税一直以来按属地原则缴纳所得税。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地区跨财政隶属管理的并购的进行,意味着除央企国企之外的企业想要谋求并购,可能会受到被收购方财政隶属机构的阻挠。一些进步型的并购方案被当地政府否决,不仅会造成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实现,长期下去,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信息沟通失灵,危害经济的健康成长。融资渠道缺乏创新是我国金融环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银行贷款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的周转,且银行的贷款条件十分苛刻,所以银行贷款始终都无法成为并购项目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国外的一些金融创新有些又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在我国现实案例多为以股换股差额现金补偿的方式来进行收购。我国建国初实行的是国有制,大锅饭思想让市场难以发挥自身机制。这种状况的后遗症在当代表现的尤为严重,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谋求发展,要不断深化改革接受新技术并淘汰冗员,而过度的更新换代又会使职工失去安全感,可能造成企业内部失去稳定,这也将不利于企业招贤纳士对未来发展。新时代的企业并购,不仅要考虑到并购后的各种未来现金流,还要考虑对收购企业的更新换代所需付出的代价,如果涉及到员工遣散,那么企业竟会在短期内付出大笔资金,不利于资金周转流动,很可能“出师未捷”就背上“包袱”。

二、电力行业现状及并购理论与案例分析

(一)电力行业现状目前电力建设发展快速,特别是风力发展;中国清洁能源发电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1.96亿千瓦,总容量为世界第一;核电装机容量为908万千瓦,占总容量的2.1%;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三年实现成倍式的增长。光伏行业2011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增长30%。以目前世界各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光伏装机目标推算,全球太阳能行业在未来5-10年能保持25%-30%的复合增长率,而中国的累积装机10年可翻26倍。太阳能电池、晶硅电池企业业绩提升,薄膜、聚光电池阶段性行情可期。由于国内晶硅电池产能扩建加速,光伏设备的新一轮需求爆发,所以光伏设备及其辅材的市场日益扩大。虽然我国电力发展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发电能源结构不合理,2009年底,火电装机占全国装机总量的70.5%,水电装机站内总量的22.5%,核电装机为1%,总体上看,我国发电能源依旧依靠传统能源,对新能源的开发与掌控还不到位。其次,电力行业缺乏规划的统一性,协调性与科学性,开发难度大,随着人民群众对电力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电力企业也将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如水土保持,拆迁问题等。

(二)并购理论及案例动因效率理论。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协同作用,即财务协同、经营协同作用和管理协同。被并购方和并购方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财务协同的性质,收购不相关产业是从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角度考虑的,收购同类型企业是从公司规模和市场占有程度角度考虑的,收购上下游企业是从谈判筹码的角度考虑。企业并购若能在降低公司营运资本等方面对收购方产生积极影响,则经营协同发生作用。而管理协同注重公司的计划能力、监督体系和战略目标,一旦企业并购使以上几条收益,那么我们可以说企业并购达到了管理协同的目的。垄断理论。并购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公司的市场力量。一般通过三种方法达成:产品交叉补贴意味着产品在一个市场的利润可以补充其在另一个市场上相对薄弱的状态;实现有限竞争,竞争对手相互牵制,相互允许对手进入自己占优势的市场,并进行互惠交易和职能整合;通过并购获得垄断经营,产生较高效益。(1)入侵者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或经理人通过并购可以从顾客、目标公司股东、国家那里实现财富的转移,如规避税收等。(2)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并购方的决策者可能拥有私有信息,这些私有信息使他们有理由相信被并购方的公司价值被低估,此时并购方将对被收购方进行收购。(3)扩张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是为了实现经理人效用最大化而非股东效用最大化。经理人往往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断并购其他公司以求达成自己做大做强的目的,而这种做法往往会损害股东的权益。(4)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对战略决策过程的研究影响着并购决策,而战略决策又受到公司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有限性,组织的规范性,和部门之间的博弈的情况的影响。(5)波动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引起了并购浪潮,并购活动与经济周期有密切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并购动机理论可以分为以上几条,但一次并购事件并不能由任意一条单独的动机来解释,现实中的并购决策都是由各种原因交叉融合,最终促成的。在本案例中,国家电网与许继电气之间的关心是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关系,此次并购为纵向并购,主要是供应商和需求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次并购,国家电网可以向上游产业延伸,在对变电设备采购中,对价格也有更强的话语权;在税负考虑方面,交易的内部化可以避免在中间阶段支付营业税,这对国家电网来说也是税负节省。既形成了经营协同和财务协同,又实现了入侵者理论、价值理论和扩张理论所带来的好处。

(三)收购流程中国电科院成为许继集团的控股股东,持有许继集团60%的股权(许继集团曾经的控股股东是中国平安的全资子公司――平安信托)。见表(1)及图(1)。

三、国家电网收购许继电气案例绩效分析

(一)估值思路运用2000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对每一年的公司自由现金流进行计算,根据已经存在的增长情况和宏观经济的预测,对2012年至2022年间的增长率和2023年之后的增长率进行预测,根据基本数据对未来资产负债率进行预测,根据电气行业的贝塔值来估计RS,最后运用两阶段模型,得出估值结果。因为估值中变量较多,所以拟定三种情况,分别是悲观,正常,乐观,以此得出三种结果进行比较。

(二)计算并预测现金流量2001年到2011年的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及增长率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虽然现金流量的线性拟合较好,但是增长率的波动较大,最好取平均计算。正常情况下,可用0.06作为2012至2022年间的现金流增长率,悲观情况取较小值,若假定偏差30%,则增长率为0.45,乐观情况下为0.84。见表(2)、(3)、(4)。

(三)估计折现率RwaCC计算中存在B/S,RSRB等未知量。贝塔值的计算。贝塔值计算一种是历史回归法,另一种是Capm法。本次计算选用历史回归法,以2010年日为始点向前推移两年的时间段为样本时间段,样本选取上证行情的收益率和许继电气自身的每日收益率,对这两项进行回归,得出贝塔值为0.31,B/S为2001年至2011年平均值,Rf为一年期国债利率,见表(5)。公式有

(四)价值评估这里使用两阶段模型来对企业进行估值。假设三种情况下的增长率,则可得出的企业价值分别为表(6)所示。

(五)偿债能力分析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2009年以前,许继电气的利息保障倍数一直都是下降的趋势,而2009年之后许继电气的利息保障倍数一直稳中有升,此次收购对其偿债能力有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主要是因为在利息费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公司的利润实现了大幅增加,但大幅的利润上升来自于营业外收入,所以应当关注这部分收入从何而来。

(六)营运能力分析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2000年到2007年间,许继电气的总资产周转率在2008年到2011年有了较大的提升,每单位总资产对应的营业收入变大,说明其营运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周转能力在经历2000年至2006年间的瓶颈之后有了较大进步,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七)盈利能力分析图(5)为2000年至2011年间,销售毛利率的变化情况。销售毛利率在2005年达到了历史最低。主要是因为这一年的营业外支出过高,拉低了整体的净利润。从图中看出,并购行为对销售毛利率的影响不大,这可能是因为公司的产品固定,并购初期并没有开展更多的新型业务,在协调利润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中没有突出的发展。但是如果撇开比率,直接从净利润的增长方面来看,并购后的许继电气从2009年的102834968.61一路飙升至2011年的304182644.36,说明并购的影响仍然很显著。

(八)综合影响分析(1)国家电网与许继电气技术产品上存在协同效应,有利于技术进步。中国电网下属中国电科院在电网领域和发电领域都有技术研发,例如电力系统分析与规划技术、高电压设备以及安全运行技术等,而许继电气的主要业务与产品包括城网供配电装备、控制保护自动化装备。技术的创新有利于许继电气的不断发展,而许继的发展又反过来作用于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鞭策中国电科院开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技术与产品间的呼应使得合并后的企业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都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国际市场方面讲,由于技术创新使成本降低,这次合并也有利于控制境外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造福消费者。(2)对于许继电气而言,筹资变得更加容易,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这次收购使许继电气由国家电网控制,反过来,国家电网也成为许继电气的坚强后盾。国企与普通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国企在资金和政策上都相对有优势,这次收购对许继意味着强大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投资者也会看好许继的未来增长能力,对许继的投资会有所增加,许继电气可以以筹资能力加强为依托点,释放更多产能,并稳固吸引技术人才,静下心来做新产品研发,不断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实现突破,更好的维护电网的高效运行。许继依靠多年来在大功率风力发电变流器、继电保护及其它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经验,开发出的适合不同光伏阵列及功率等级的GBL系列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多项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中得到应用,且产品运行良好,现如今许继电气被国家电网收购,未来将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研发成果出现在众人面前。(3)许继电气在将来的原材料采购和招标等事宜中,话语权可能会增强。许继电气被收购意味着它已不再是个单纯的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使它的地位变得与以往不同。短期内,国家电网因避嫌或其他种种原因在招标事宜上不会给予太大的倾斜,但是从长远意义上讲,许继电气很可能拥有相对优势。这种优势在近两年尤其明显,在2010年8月的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智能电网主设备批招――智能电网2010年第一批项目主设备集中规模招标采购中,许继电气成功中标了9台无源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且在2011年,许继中标多个大型光伏逆变器项目,其中就包括国家电网在河北的张北风光储示范工程的30兆瓦光伏逆变器设备采购项目。同时,在原材料采购问题上,许继电气也将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与更高的议价能力,这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利润增长。

四、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例两方面对价值评估体系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在价值评估方式中,公司现金流折现法从理论上和实例验证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在现实估计中,很多数据都存在变数,但是也不能否认其总体上具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完善的评估体系不仅仅是收购时点的价值评估,还包括评估后续对价值的不断重新评价,在价值评估中同样应当关注后续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当前的预估和后续的跟踪调查都是密切不可分的。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传统的即为现金流量贴现法,股息折现模型,比较新式的有实物期权定价法和eVa经济增加值法。我国企业并购时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其实质就是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评估,我国目前大部分收购都是协议收购,协议转让定价以每股账面净资产为依据,实际转让价在每股净资产值上有所溢价。重置成本法是一种相对静态的评估方式,而现实社会中的企业是在不断发展的,真正的意义上的企业价值评估关注的是市场中竞争中的获利能力,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那部分不确定的收益或损失,与企业的预测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了重置成本法的不足,但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并购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价值评估的体系还没有形成,所以仍然要延续重置成本法。现金流增长率估计误差。估值方面存在误差公司现金流法注重的是以后年份对现金流量的预测,人为规定每个年份的现金流增长率,然而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各种外在非经常性因素的影响,使得估值结果偏差较大。B/S的假定具有可变性。在公司现金流折现法下,B/S应为一恒定量,但是现实中这一数值往往是变化的,我们只能通过分析来确定一个最有可行性的值。电气行业的贝塔值也是变量。行业的发展受整个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每个阶段都有区别,但是在现金流折现法中,由于Rs是由贝塔计算得出,所以若贝塔值估计得不够准确,Rs也会受到影响。首先,数据是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为了能使估计结果更加符合现实,易得和准确及时的数据就成为了一切分析的基本要求。国家权威机构应该定期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更新,为价值评估提供权威的基础资料。而目这类信息不止是一些原始的统计资料,还应有许多研究成果供市场参考。应动态的认识估值。须知估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企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价值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定期对信息进行更新,才能使实际与理论得出的数值相接近,不断缩小误差。对于无法看清未来发展规律的收购活动来说,对赌协议是一个可以考虑的解决方式。收购双方可以就某一指标进行对赌,在规定年限内,规定指标达到不同数值区间,收购价格也将不同。这种方式适用于因估值分歧而造成的并购僵局,如果运用得当,并购双方便能顺利的继续并购进程,收购价也能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价格。注重后续指标的跟踪观察。价值评估的结果是经过以后的估计现金流折现得到的,但是未来的现金流量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客观因素而产生较大偏差。完成并购并不意味着估值的结束,在后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都应该对财务指标进行跟踪观察,对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现金流进行评判,若存在较大误差,一旦发现与预期的现金流不符,公司管理层可以马上做出反应,提出应对措施,帮助企业尽快的改变策略,防范危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国明:《兼并收购中对目标企业战略价值的评估和分析》,《经济学家》2007年第1期。

[2]朱冰冰:《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文献综述》,《商业经济》2008年第11期。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8

关键词:电气节能;评估;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节能降耗”备受关注,已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其中涉及到的节能评估,则是对投资项目根据节能标准、法规等进行其科学与否的评价。结合相关的规定来看,年电力天然气消费量大于500万kw或综合能源消费量大于3000t标准的固定资产项目,应结合其具体使用情况及规定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本次研究中的项目其年用电量为907.3万kw・h,在此基础上,笔者按照相关标准对其可行性报告进行了评估。

一、项目工程概况

本文研究中涉及到的项目为某市公安机关,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35631.9m2,总用地面积为98302.6m2,其中地上、地下部分的面积为81868.9m2和53763m2,另外,业务技术用房建筑面积为49056m2,笔者将对其节能评估及后续改进措施进行研究。

二、电气节能措施评估

结合此项目的报告书,有关设计方在电气节能措施方面的措施如下:

(1)充分考虑电压降影响,为了最大化减低线路损失,此项目单位采用了负荷中心设计思路,这样便能满足照明负荷、电动机负荷及照明负荷的要求。

(2)采用节能干变实现三相负荷平衡,此外,采用自动功率补偿措施,对功率因数进行补偿,而对于其中涉及到的非线性负荷,则应遵循对就地补偿原则的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抑制谐波。

(3)公共区域照明满足建筑照明节能要求,项目的实施中,注重对节能型灯具的使用,此措施外,对荧光灯等采用就地补偿的方式,促进了节能方面运用。

综合来看,上述项目的在实际的照明运用中略显简单,且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基于此,在编制节能型电子补偿的荧光灯方面,经进行电气节能评估,我们对此项目-单位的电气节能措施进行了以下完善和修改:

①专项计量非大功率设备,如加装电参数表措施等。

②为有效减少无功损耗,应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具体的措施如采用电容器补偿等。

③设计电量管理系统,借此对相应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如低峰值、功率因数、负荷率等数据,为了达到节能的效果,还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④为减少电量损耗,应尽可能就近负荷中心配电。

⑤对光源如荧光灯采用细或超细管,除此之外,并对其节能方面配备了高效电子整流器。

⑥设计楼宇自控系统,对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及空调系实现有效监控,进而实现节能效果。

上述节能措施中,①、③、⑥项为补充内容,②、④、⑤项为在原基础上修改的内容。

除上述措施外,为了节能得到好的效果,应从以下方面对电气设备的选择方面进行管理,进而达到节能的相关要求。

①光源和灯具的选择。在项目原有灯具的基础上,让其全部采用紧凑型节能灯和t5荧光灯,具体实施中,选用光效大于70Lm/w的长支三基色高效能t5荧光灯,参与的标准为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管效能标准,要求均高于有效限定值及效能等级值,最基本的为节能评价值为国内先进水平,能效等级达1级。综合来看,相比于白炽灯,节能灯可节约70%~80%的电能;另外,基于节能的需要,在选取整流器时,应选用当前较为高效的电子整流器,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其其能效因数不小于2.4,而且在实际运用中,相比于传统的电感整流器,其了节约90%以上的电能,这种布置下,以28w的荧光灯为例,每套荧光灯,可节约电3w~4w,显然这一数据可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

②变压器的选用。结合评估的情况来看,要求选用SCB-10/0.4kV型S环氧树脂干变压器,就其使用情况而言,其噪音小,负载损耗低,且该变压器空载损耗低,我们可以以其中的SCB-10/0.4kV型1000kVa变压器为例,对其使用中,负载损耗为5126w(120C),而其空载损耗则为1547w,按照《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中的相关规定来看,此1000kVa干式变压器的负载损耗要求为8130w(120C),其节能评价值及能效限定值及下的空载损耗要求为1770w,SCB系列变压器在F120℃习的对应标准见表1。

从上述数据等可看出,变压器的节能评价值及能效限定值-均可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也是电气节能方面的一大成功措施,

③水泵、风机及电梯所用电动机选择方面,根据节能方面的需要,要求其用YX2-280-4型2.2kw-90kw系列,总体来看,YX2-280S-4型有体积小、震动小、重量轻以及寿命长、温度裕度大、噪音低等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YX2-280S-4/75kw电动机为例,其额定的功率因数为0.88,额定效率为94.7%,显然这些数据均高于中小型电动机评价中的相关数据要求,包括2目标效能限定值94.7%的要求,3级能效限定值93.6的要求。相比于普通标准电动机,YX2-280S-4型高效节能型电动机可节约电1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良好的节能效果。

三、整体评估总结

通过节能评估,评估小组在后续的发展中,对于此项目采取了楼宇控制系统,配合电气节能措施,完善了对此项目下建筑物内各设备的系统管理,进而在此基础上确保各系统可以高效经济以及安全地运作。此外,并结合运用情况的需要,采用了能耗监测系统,这样,可形成对水耗量、燃气量、集中供冷耗冷量等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将其通过数据接收站接收并缓存,并在后续处理中上传至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该数据中心对其进行接收并存储在管理区域内,继而对建筑内的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监测,这样,就可以将所有数据上传至数据中转站,最后则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及等,实现对此区域内用电设备的有效管理机节能控制,促进此项目的良好发展。

本文研究的项目执行《公共建筑技能设计标准》,且按照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相比于未采取想用的节能措施前,以一年为单位来看,采用节能措施后的供暖、通风、照明、空气调节的-总能耗减少了53.4%,这样显然达到的节能的相关要求,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的节能起到了很多的节能指导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给予新时期我国资源能源的浪费现状,采取有效地节能措施极其重要,本文以节能评估中涉及到的电气节能为例,从对项目工程的相关介绍出发,继而采用节能评估的方式,对此项目涉及到的各项技能措进行了评估,并在后续发展中,提出了相应的补充及节能措施,通过合理选用变压器等方式,有效地达到了节能的效果,为相关设备的后续运用提供了有效地参考。

参考文献

[1]郭若颖.太原和易达公司节能措施分析与合金铸件项目节能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2.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9

关键词:雷电灾害分析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p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178-02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的一各自然天气现象,在气象学的范畴内称之为雷暴,是指在大气中伴有雷声的放电现象。雷电的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危险性大,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现象。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通讯和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在各行各业得到日益广泛应用,因此雷击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也将越来越大。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的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雷电灾害也是我国目前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间接损失,对社会影响极大。[1]因此,对雷电的研究是防御雷电灾害工作者目前最重要工作之一。广西是我国雷暴活动较强的省份之一,王义耕等人利用广西2006―2010年雷灾资料对广西雷电灾害特征做过统计,广西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6人死于雷击[2],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河池地处广西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雷暴常出现在春、夏、秋季,冬季较少出现。据统计,河池市年平均雷暴日数64.2天,属于强雷暴区。近几年来,河池市雷击事故频发,给当地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分析河池市200―2013年出现的雷电灾害事故,根据出现的雷电事故原因提出相应防御措施,以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1雷电灾害资料统计分析

本文利用河池市2007―2013年各县气象部门上报的雷电灾害事故进行统计。2007―2013年7年内共出现105起雷电灾害事故,各年年雷灾变化如图1所示,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8.89万元,其中出现人员伤亡10起,平均每年因雷灾死亡人数达1.4人。如罗城县小长安镇民族村上施屯农民冯某,2007年6月4日上午10时半钟左右在自家甘蔗地里犁地,刚收工走到地头时,人和牛同时遭受雷击死亡,死者当时手握铁耙,防雷技术人员通过调查,此次的雷击事故是由雷电流通过铁耙放电造成此起的。

2雷电灾害现状及成因分析

2.1雷电灾害现状

农村地区雷击死亡人数多。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3年河池市范围内共出现9起人员伤亡雷电灾害事故,共造成人员伤亡13人,其中死亡人数10人,每年人员死亡人数变化如图2所示,死亡人员集中出现在农村。死亡人员中,有8人是在雷雨天气时,在野外劳作或是活动遭雷击。

弱电系统遭雷击事故多。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3年共出现86起办公电子设备、家用电子电器等弱电系统雷击的事故,弱电系统出现的雷击事故占85%,如图3所示。

引起雷电灾害事故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直击雷;二是雷电电磁脉冲。直击雷是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上,大多数建筑物的受损和人员的伤亡由直击雷造成的。

雷击电磁脉冲,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的损坏大多也是由此造成的。从2007―2013年的雷击事故中看出,直击雷引起的雷灾占23%,雷击电磁脉冲引起的雷灾占76%。

2.2雷电灾害成因分析

2.2.1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

河池市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受经济水平及文化水平的限制,人们对雷电认识不够,防雷意识较为淡薄,不能科学的防雷、避雷,因此,造成一些较为严重的损失,如人员伤亡。在雷击事故人员伤记录中,农村地区是主要集中区,农民在遇雷雨天气时,往往会选择到附近大树底下或是窝棚里躲避,这些地方往往处于空旷的野外,是遭雷击率最高的地方。2007―2013年的雷击人员死亡的事故中,有5起是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或是劳作时遭雷击身亡。其实多数的雷灾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就是缺乏对雷电知识的认识,连基本的防雷知识都不清楚,因此,也就不能科学的防雷、避雷,才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7年7月23日下午17时左右,河池市天峨县坡结乡龙茶村坪上屯两名小学生在雷雨天气到大树底下躲雨,被雷电击中,造成一死一伤。如果这两名小学生当时懂得一些基本避雷知识,这样的事故就可以避免发生。

2.2.2防雷装置设施不完善

从雷电灾害事故看,防雷装置设施不完善是导致雷灾事故最主要原因。雷灾事故中,主要是建筑物无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和无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内部防雷装置或是内部防雷装置不合格。建筑物无防直击雷外部防雷装置,在雷雨天气,这些建(构)筑物就处于暴露的危险范围内,容易成为雷击对象,易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给人类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雷电电磁脉冲是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器或电子系统中,从而产生干扰性的浪涌电流或浪涌电压。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雷电产生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电磁脉冲、高电位反击等。[4]其产生的高电位主要损坏电气设备及电子设备,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或者产生电弧、电火花而引起火灾。在雷电天气,雷电电磁脉冲可沿着低压电源线路、网络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住房的外墙或柱子侵入,给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危害。通常,雷电季节影响家用电器安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入而引起。目前常被人们忽略的是雷电电磁脉冲入侵的第四个途径,即家用电器的安装未与建筑物的外墙及柱子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当住户所在的建筑物发生直击雷或侧击雷时,强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及柱子流入地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外墙或柱子有强大的雷电流流过,便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电场和磁场,如果家用电器与外墙或柱子靠得太近,则可能受到损坏。

3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3.1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

加强防雷减灾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可有效提高全社会防雷知识的水平,增强防雷减灾意识,达到科学防雷、避雷。加强全社会防雷科学知识的宣传,尤其要加强学校、农村的宣传,学校和农村对防雷知识的认识是薄弱环节,政府和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的重要性,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手机短信等多渠道进行宣传防雷减灾相关知识,还可通过专题和讲座等形式,全面、有效的推进全民防雷减灾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3.2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监管

各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防雷安全隐患。各类新建建(构)筑物因严格执行防雷报建,严格执行图纸审核、跟踪检测、竣工验收制度,确保新建(构)筑物的防雷设施从设计、施工、验收都能得到监管,从而保证防雷设施的质量。

3.3完善防雷装置设施

在各类建(构)筑物上安装防雷装置设施是预防建筑物和建筑物内部人和设备免遭雷击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安装的防雷设施包括防直雷和感应雷设施。防直击雷设施包括在建筑物外部安装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防感应雷措施包括在电源线、网络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入户端安装电涌保护器,在电子设备端安装电涌保护器,并做可靠的等地位连接。改、扩建建筑物或新增加设备时,应考虑对原有的防雷装置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如:重新铺设计算机网络线、室外天线的移位和加高等,都应该对原有的防雷装置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安装防雷设施时,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产品,避免使用伪劣的防雷产品。

3.4做好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是雷击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雷击风险处理和灾害防范的前提和基础。雷击风险评估可为评估对象提供雷电防护的科学设计、灾害风险控制、经济投资、应急管理等方面服务,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工程项目应当开展雷击风险评估,雷击风险评估的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各类化工企业、石油、天然气、炸药、雷管、烟花爆竹、化学危险品等生产、销售和存贮场所;(2)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高层建筑、通讯枢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以及从事国家事务、经济建设、教育教学、网络服务等场所;(3)各类体育场馆、影剧院、大型商业场所、宾馆酒店、医院、学校、汽车站、火车站、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4)法律法规和国家防雷规范要求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其它场所和设施。

3.5定期检测和维护防雷装置设施

定期检侧是防雷装置后期维护的必要措施,每年至少应该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由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对防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对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能作出评估,以供使用单位制定相应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单位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装置的定期检则,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等制度。雷雨过后,如发现防雷装置损坏时应及时更换。

3.6加强雷电监测预警预报

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是防雷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各级气象部门应做好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社会宣传媒体,向全社会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信息,为当地民众提供避险防护信息,以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4结论

(1)河池市出现的雷击事故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为低,对防雷知识认识不够,防雷意识较为淡薄;(2)办公电子设备、家用电子电器、通讯线路等弱电系统出现的雷击事故大多数都是由感应雷引起的,对于完善弱电系统的防雷设施就显得非常重要;(3)雷电防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做好雷电知识的科普宣传,完善防雷装置设施,加大防雷监管力度,定期维护防雷装置设施,加强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能最大限度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稳安,张小青.雷电与防护技术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2]王义耕,韦卓运,黄文高,等.2006-2010年广西雷电灾害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4):78-80.

[3]王宛表,龙振兴.广西雷电和雷电灾害时空分布[J].科技资讯,2011(30):151.

[4]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1):91-92.

[5]黄海平.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之我见[J].广西气象,2005.26(1):48-50.

电气自动化学科评估篇10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网调度;管理工作

0.引言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大量间歇式、随机性的光伏接入电网与风电接入电网被实践应用到了智能电网大环境当中,电网的运行方式与调度管理工作逐渐成为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电网调度管理工作进行探究与分析,为我国电网调度管理工作今后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合理性参考。

1.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需求分析

影响智能电网故障的位置、概率、形态等因素具体包括电网运行的设备健康状态、外部自然环境、设计参数以及设备的地理位置等,通过对这几类基础信息进行确认,能够更好地提升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与科学性,有效降低电网出现故障情况的几率[1]。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电网故障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讨论与记录,例如,在具体案例情况的调度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对规划基础信息的采集范围进行完善与确定,在具体区域环境电网故障情况的调度管理工作中,应结合电网设备的地理位置与设计参数,在确定电网运行故障情况后,使用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防控手段来进行工程调度与管理。

在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电网故障概率的在线评估、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评估以及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控制辅助决策,这三点是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能够显著的提升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为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创新提供可行性参考[2]。电网故障概率的在线评估具体指的是对异常电网运行情况和设备的运行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准确判定电网故障概率的途径、特点以及概率模型,并为之后的电网调度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评估是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一种应用效果显著的评估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结合在线评估的智能电网故障概率信息,为智能电网运行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条件[3]。

2.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电网调度管理技术实施基础

(1)气象监测

在我国当下的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部门在开展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气象监测方面的工作内容,通过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以气象部门等单位的数据源作为基础,结合区域环境内电力自动气象站的实际情况,有效提高电力部门电网调度管理工作中的气象监测质量。在气象检测的实践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向电网单位及时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具体包括天气现象、气压、风向、湿度、风速、降水量等,其中工作人员在对风速、风向、湿度以及降水量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应按照特定的周期进行采集,逐时次地对区域环境的气象情况反映给电网调度管理部门,为智能电网的调度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2)雷电监测

雷电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雷电定位、雷电统计分析、雷电监测,这些工作内容能够有效地为电网调度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实施基础,并且进一步提升电网设备的防雷性能。电网雷击活动告警能够有效地分析出电网线路周围的雷电活动情况,并且计算出电网线路的雷击风险级别,为电网调度管理部门提供当前雷电活动的区域范围及名称。在雷电监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获取到电网线路区域环境内的雷电数据,其中具体包括雷电流峰值、极性、位置以及时间,通过对电力线路范围内雷电的回击次数、线路跳闸情况以及电压等级情况进行记录与管理,以此提升电网调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分析决策支持

分析决策支持具体包括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评估基础以及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在线控制辅助决策的基础。在我国当下的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自身运行安全风险的控制与调度,在对电网线路与使用设备进行安全风险检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分析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程度,通过数据资料的比对与研究,准确查明安全稳定隐患的位置,并且给予相应的预警防范。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来实现对电网故障隐患情况的预警与调度,从安全稳定水平降低的角度来有效控制电网线路与使用设备的管理工作。

3.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3.1电网故障概率在线评估

电网故障概率在线评估是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一种电网调度管理优化措施,该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为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和风险在线控制辅助决策提供必要的概率信息,对电网运行真实情况进行有效说明,有效探究电网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因素,为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在实施电网故障概率在线评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自然灾害情况进行准确说明,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可能对电网设备造成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拓展信息采集的范围,工作人员应该逐步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固有的管理与调度工作基础上添加全新的理论依据,使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先进评估模式能够被实践应用到工作当中,进而有效确定电网故障概率在线评估的相关因素。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防控应用在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中的定位,如图3.1所示。

图3.1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防控应用在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中的定位

3.2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

安全风险的在线评估是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当中的优化创新工作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基于当前电网运行的方式,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准确分析预想故障情况的原因,将预想故障情况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后果进行明确分析,结合电网线路及设备预想故障概率信息,对风险值超过不可接受的情况进行准确预警。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是技术人员在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对电网线路及使用设备进行准确预警与风险评估的工作内容,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反应电网实时运行状态的稳态数据、二次系统运行的信息、动作逻辑模型、电网运行的动态参数以及安全稳定考核标准等情况进行在线评估与记录,根据这些数据资料进一步提升电网线路及使用设备的调度与管理工作质量。

3.3电网调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针对我国传统电力行业工作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进行分析,在电网调度与管理的实践工作环节,风险问题的检测与控制是电网安全性的主要保障因素,而电网线路及使用设备的管理与调度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网项目建设的可靠性。前者的工作方向是风险降低的最大化,而后者的工作方向是电网线路设备安全稳定性的最大化,因此,相关管理部门理应在传统电网调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展制度优化项目,通过提出基于智能电网大背景视角下的安全稳定预防控制体系,使电网调度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智能化的处理模式下得到提升与强化,有效降低风险问题情况发生的概率。

4.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调度管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我国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在我国今后的电力行业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秦山,刘华伟,鲍颜红,等.基于静态和暂态安全稳定模式的大电网在线预防控制方法[J].河南商州科技学院院报,2013,12(0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