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十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十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培养方案;改革;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王晓刚(1976-),男,吉林长春人,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副教授;王清(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主任,副教授。(广东广州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31-02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领域有以下两个发展特点:一是随着我国年发电量和总装机容量的逐年增长,未来20年,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工制造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二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能源技术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领域,出现了微电网、智能电网等新事物,这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教育部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高校都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作出修订。[1-7]广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的培养方案已经不适合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从2011年开始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经专家评审通过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新培养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电力电子等技术开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在新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相应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行业、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行业,或者工业自动化设备集成制造行业、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行业从事电气、电子、自动化产品的研究、开发、集成、管理、安装、检测与维护等技术工作。

二、新版培养方案介绍

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设置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此基础上,第二层次设置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选修课、工业自动化方向选修课、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选修课和跨方向公共选修课。第三层次设置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允许在七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的总学分不少于164,且各层次课程应满足相应模块的修业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包括通识类必修课和通识类选修课,分别要求达到36学分和11学分。学生至少需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多余学分可申请以50%的比例折算抵免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要求毕业前必须选修不少于38学分的课程。通识类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全体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按学校文件规定,必须重修。所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第三学年开始选修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或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的课程,在相应方向所选修的课程要求至少要分别达到12、9.5及10学分。

另外还建议学生每学期至多选修2学分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并选择适当的经济管理类通识课程,以丰富自己知识结构。学生应特别重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开设的课程具体包括:

1.通识类教育课程平台(通识类必修课)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政治类课程以及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共36学分。

2.通识类教育课程平台(通识类选修课)

分为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体育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六大类别,要求学生跨学科选修两类以上(含两类)课程,且要求在精品通识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学分,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总学分。通识类选修课要求修满11学分。

3.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专业导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C程序设计、电路等,共30学分。

4.专业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共17学分。

5.专业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课)

电力系统自动化模块包括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度、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配电网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等,要求修够12学分。

工业自动化模块包括电机拖动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装置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电梯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物流自动化技术等,要求修够9.5学分。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模块包括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智能变电站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智能电网技术、微电网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等,要求修够10学分。

6.专业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跨模块课)

这部分课程3个方向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要求模块课和跨模块课的总学分至少达到38。包括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磁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子电路CaD技术、专业英语、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DSp系统设计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学科研究方法论等。

7.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军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此外,3个方向的学生还要完成相应模块的课程设计,分别为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智能电网技术课程设计,为期均为1周。实践课的总学时为28。

新培养方案各类课程的学分数、学时数及其所占百分比见表1。

三、新版培养方案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1.专业方向改革

与原培养方案相比,专业方向作了很大改动,这样做的原因有三:

第一,原培养方案并不分方向,所有学生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专业课程平台的26门专业选修课中自行选课,且要求毕业前修够至少36学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这是因为学生对专业方向的把握能力不够,所选的课程不够系统化,导致学生毕业时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内涵仍不明确,从而直接对考研或工作造成影响。

第二,原培养方案的课程侧重于工业自动化方向,电力相关课程较少。然而从近几年我系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进入电网公司和发电厂等电力企业就业的学生每年都占据一定的比例,迫使我系对专业方向进行更合理的设置。

第三,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信息技术以及能源技术与传统电工技术不断融合,丰富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方向。例如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微电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要求本专业应及时地调整专业方向。

综上,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将学生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3个方向,学生必须选定一个方向,并在相应的模块课程中修够一定的学分。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实现个性化发展,毕业时有更好的专业素养,也为学生在电力部门和新能源产业就业打下更好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要选修一定学分的跨模块课,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2.课程结构改革

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与原培养方案相比,新培养方案的学分数略有减少,而学时数减少的幅度较大。这是因为学校规定1学分由18学时减少至16学时,如电机拖动技术由原来的3学分64学时(含10学时实验)改为现在的2学分32学时。而专业课总学分的要求几乎不变,从而要求学生修更多门课,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原则。

另外,新版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至少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所谓第二课堂,即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第一课堂以外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课外参加学科竞赛项目获奖、获得专利、、成果技术转让、完成科研课题和社会调查、获得技能证书等均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成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3.课程设置改革

由于专业方向的改动较大,因此课程设置上也有较大变化。改动较大的是专业课程平台,增设了多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的课程。工业自动化方向增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装置及应用、物流自动化技术。在跨模块专业选修课程中,删去工业控制总线、电子电路故障诊断技术、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课程。

另外,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求紧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向,对每门课的教学内容都做了优化,保证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理论和技术。

四、结论

电气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渗透而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及时做出修订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本文对新培养方案做出介绍,从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新培养方案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文超,张德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7):29-31.

[2]王玉华,陈跃,雷必成,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9-20.

[3]胡福年.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11-12.

[4]戴宪滨.工程类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53,67.

[5]楼冯梁.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J].机电信息,2011,(21):221,22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继电器

当前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持续进步,电气工程获得了明显的发展,人们对继电器也设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在使用之前需对继电器实行全方位、客观和高效率的检测,并应用合理的方式对其实行有效的运用,切实提升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成效。

一、继电器的运行原理及其发挥的作用

继电器属于一类可以针对电路系统实行控制的设备,在电路系统中具备关键的转化和保护功能。通常情况下,继电器由触点和线圈共同构成,可以进行回路彼此的输入输出控制操作,属于运用微小电流对更大电流实行控制操作的开关。且继电器的运用范畴非常广,通常能够应用在在遥控遥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装置之中。因继电器具有控制性能,现实的应用内容为:综合信号控制、放大信号控制和自动化。

1.继电器的运行原理

继电器属于电力系统中一类电子控制设备,由控制与被控制系统所组成,通常在自动控制电路中能够利用很小的电流,就可以对更大电流进行闭合或者断开控制的开关设备。由于继电器具有隔离与断开的能力,所以,在遥控遥感、自动化控制以及机电一体化的电气装置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成为十分重要的装置。现实的运用过程中,继电器能够借助感应设备把电力系统或电路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的各类因素均进行反映,且能够针对处在控制状况下的电路实行闭合与断开的控制操作,在电路中的继电器实行输入输出的情况下,也需针对输入量实行耦合和隔离,则需具备实行处置的中间驱动设备。

2.继电器所发挥的作用

继电器属于电力系统中进行电力自动化操作的主要设备,其在电路中的作用为如下几方面:第一,切实提升了可控范畴,比如,运用多触点式继电器的情况下,当继电器中控制系统满足了一定的控制值,则能够基于触点式控制的系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在系统中进行断开、转接和连接电路的功能;第二,增大可控制电流量,在部分相对灵敏的继电器或者中继

器中,利用非常微小的电流就能够对更大电流的系统电路实行控制操作;第三,更强的信号综合性能,多控制信号经过固定方式传送到继电器之后,继电器能够针对此类信号实行综合对比,以达到针对电力系统或者电路系统实行控制操作的要求;第四,能够满足自动远程遥控监视的要求,在继电器和自动化工程中别的电气设备共同进行加装之后,就能够利用智能化编程或应用程序对远程线路实行闭合与断开控制操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动化运行操作的要求。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继电器的检测

(1)触点测试方式

继电器触点的功能与继电器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息相关,现实中,继电器应用在控制电路的时候,较高的运行成效具备非常关键的的作用。触点测试的方式通常借助对继电器触点中的作用实行检测,借助对继电器触点的监测,分析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成效。因此,针对常和常闭开关的工作情况为实行判断的方式是基于阻值和多用表的运行原理,针对继电器触点实行检测,借助多用表对继电器的开关与阻值进行检测,当阻值显示0,触点和动点的电阻值为最高。

(2)线圈测试方式

借助线圈在继电器系统中电阻值的显示情况,针对继电器实行相关检测。通常情况下,应用多用表对继电器线圈实行测试,反映出线圈的工作状态是否为开路状态。另外,运用多用表针对线圈的阻值进行检测,继电器触点阻值可以应用调试模式实行检测,且线圈中电阻需基于被测阻值的方式实行有次序的测试,最终取得测试的结果数值。

(3)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的测试方式

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测试方式的机理和电流吸合电压检测方式几乎没有差别,其差异是在现实的测试阶段,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的测试方式需针对电源电压实行逐次增加,通过对声音的分辨,针对产生声音的种类实行评判分析,且实时将电压电流值记录下来,最终实现继电器测试任务。另外,实行继电器测试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需遵循反复实验的要求,进而降低检测误差。因检测过程中存在误差的情况难以消除,因此,尽可能实行多次反复的测试,进而取得更加精准的测试结果。

2.电气工程中继电器的应用分析

电气工程中继电器获得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其作用在电路系统中,具备对低电压电气实行辅助的功能,且控制电路系统稳定正常的工作。而继电器包含的固态元件可以转换成可控的元件,和半导体式继电器的远离几乎没有差别。仅需继电器包含的线圈经过一定标准的电压值就能够形成电磁感应,促进继电器动触点和继电器静触点彼此的吸合。如果电力系统中开关断开之后,电磁彼此的电磁感应力就会消除,衔铁便会回到此前的部位,导致继电器动触点和继电器静触点重新吸回。继电器中通过动静触电的吸回和吸合,满足了对电流的闭合与断开。以电气工程本身进行分析,属于一类综合性很强,且关系到的专业范畴很广的科目,并且包含了电子模拟、微电子、信号系统和电路技术等技术专业的运用。

3.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分析

当前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自动化技术获得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关装置和设备的研发上具备十分关键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优化革新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阶段,其基于社会中自动化技术设定的标准,且和自动化电器自身的特征相结合,针对电路综合触点录入的数据实行实时监控,避免了人为控制操作不够及时的情况,保证了电路系统控制操作的稳定性,并提升了自动化技术在现实工作过程中的转化效率。一般情况下,继电器控制标为为直流电压1500伏特、交流电压1200伏特,能够满足目前低电压继电器的规格要求。不难看出,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推动了继电器系统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完善和优化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具备非常关键的意义。

总结:如上述,继电器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国防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继电器被更多的运用,社会各界对继电器也更加重视,并对其运行的质量与可靠性设定了更严格的标准。若想更加了解与运用继电器,则需学会充足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技术,研究继电器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且持续健全,保证继电器可以越来越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宏斌.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剖析[J].门窗.2015(02):79,8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3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气自动化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电气自动化是研究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一门学科。实现机械的自动化,让机械部份脱离人类的直接控制和操作自动实现某些过程是电气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交汇点。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的新成果无疑有利于电气自动化学科特别是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电气设各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对改造电气设备系统,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加快生产效率都有重大意义。

1、人工智能应用理论分析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自从1956年“人工智能一词在Dartmouth学会上提出以后,人工智能研究飞速发展,成为以计算机为主.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医学和哲学的一门学科。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的工作。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编程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自动化生产,运输传播的快速发展。人脑是最精密的机器,编程也不过是简单的模仿人脑的收集、分析、交换、处理、回馈.所以模仿模拟人脑的机能将是实现自动化的主要途径。电气自动化控制是增强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关键一环.实现自动化,就等于减少了人力资本投入,并提高了运作的效率。

2、人工智能控制器的优势

不同的人工智能控制通常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讨论。但al控制器例如:神经、模糊、模糊神经以及遗传算法都可看成一类非线性函数近似器。这样的分类就能得到较好的总体理解.也有利于控制策略的统一开发。这些al函数近似器比常规的函数估计器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些优势如下:

(1)它们的设计不需要控制对象的模型(在许多场合,很难得到实际控制对象的精确动态方程,实际控制对象的模型在控制器设计时往往有很多不确实性因素,例如:参数变化,非线性时,往往不知道)。

(2)通过适当调整(根据响应时间下降时间、鲁棒性能等)它们能提高性能。例如模糊逻辑控制器的上升时间比最优piD控制器快1.5倍,下降时间快3.5倍,过冲更小。

(3)它们比古典控制器的调节容易。

(4)在没有必须专家知识时.通过响应数据也能设计它们。

(5)运用语言和响应信息可能设计它们。

总而言之,当采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规则库和隶属函数在模糊化和反模糊化过程中能够自动地实时确定。有很多方法来实现这个过程,但主要的目标是使用系统技术实现稳定的解,并且找到最简单的拓朴结构配置.自学习迅速,收敛快速。

3、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就人工智能在电气设备的应用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如将人工智能用于电气产品优化设计,故障预测及诊断、控制与保护等领域。

3.1优化设计

电气设备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仅要应用电路、电磁场、电机电器等学科的知识,还要大量运用设计中的经验性知识。传统的产品设计是采用简单的实验手段和根据经验用手工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很难获得最优方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气产品的设计从手工逐渐转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人工智能的引进.使传统的CaD技术如虎添翼.产品设计的效率及质量得到全面提高。用于优化设计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有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优化算法,非常适合于产品优化设计。因此电气产品人工智能优化设计大部分采用此种方法或其改进方法。

3.2故障诊断

电气设备的故障与其征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具有不确定性及非线性.用人工智能方法恰好能发挥其优势。已用于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神经网络。

变压器由于在电力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而备受关注,有关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多。目前对变压器进行故障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对变压器油中分解的气体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变压器的故障程度。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在发电机及电动机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较为活跃。

3.3智能控制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在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广泛展开.但在电气设备控制领域所见报道不多。可用于控制的人工智能方法主要有3种: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由于模糊控制是其中最为简单、最具实际意义的方法.因而它的应用实例最多。

4、结语

人类智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而人工智能是指由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人工智能主要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人工智能的应用体现在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机器人学等方面,而这诸多方面都体现了一个自动化的特征.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提高机械人类意识能力,强化控制自动化.因此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将会大有作为,电气自动化控制也需要人工智能的参与。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4

abstract:Relayisakindofelectricalequipmentcontrolingandchangeingthecontrolledvariableaccordingtothecorrespondinginputandoutputvariable.therearesomerelatedproblemsinrelay-application,andtheseproblemsinvolveapplicationofrelatedcomponentsandprincipleofrelay.

关键词:继电器;电气工程;自动化;低压电器

Keywords:relay;electricalengineering;automation;low-voltageapparatus

中图分类号:tm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038-02

————————————

作者简介:张唯一(1982-),男,北京人,助工,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以自动化为主。

0引言

继电器是一种进行电路控制的器件,能够在电路上起到保护、转换等作用。继电器包括有线圈和触点两个组成部分。继电器能够做好输入与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作用,是一种以小的电流控制大的电流的安全开关。继电器运用的范围十分的广泛,包括各种器件遥控、测控、电器工程以及自动化等各种电子设备中。继电器作为一种控制元件,在具体的运用中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放大控制;综合相关的信号;组成自动化程序。继电器的分类也十分广泛,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继电器有电磁、固体、温度以及微型、小型、超小型等各种类型。

电气工程是现今高科技领域中的主要学科之一,电气工程的发展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以及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电气工程在如今已经涵盖了包括所有跟电子、光子有联系的工程,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经济等研究价值。而自动化则是指的相关的生产、管理过程在少量人的控制下,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检测、分析、操纵等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地被运用于军事、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低压电器在电器工程和自动化中是一种负责相关电路控制、保护的一种电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电器相关的工作原理被不断的运用到其中,从而更好的促进相关元件的运作,保障设备运作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同时进行。

1继电器的组成部分、分类以及作用

1.1继电器的组成部分一般的继电器主要由线圈以及触点两个部分组成,在不同类型的继电器中会加上不同的相关器件来保证相关电路工作的顺利进行。继电器的电路符号主要由一个长方形以及一组触点符号来表示。在继电器的线圈增多时,就增多相应的长方形,并且要在长方形内部或者旁边标上相应的字符:“J”。触点在跟线圈相组合之时,可以直观的画在长方形的一侧,也可以将触点具体的画到相关的控制电路中,并且根据继电器的不同类型要标为不同的符号,这些符号包括有:H型、D型以及Z型。H型是一种动合型的触点,在通电之后触点闭合;D型是一种动闭型的触点,在通电之后触点断开;Z型是一种转换型的触点,分布又包含了一个静触点以及两个静触点共三个触点,能够在通电之后达到转化的作用。

1.2继电器的分类继电器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有多种的分类,这些分类方式包括了按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类,按照其外形、负载、防护类别、动作原理原理分类等等。具体来说,工作原理分类的继电器有电磁类型的继电器、固体类型的继电器、温度类型的继电器、舌簧类型的继电器、时间类型的继电器、高频类型的继电器、极化类型的继电器以及其他类型的继电器。而微型、超小型以及小型则是按照继电器的尺寸来分类的。继电器的功率不同也具有了不同的分类别:微功率、弱功率、中功率以及大功率的继电器。继电器的种类类别很多,但都是在运用相关的原理上来进行相应的运用的。

1.3继电器的作用继电器是一种起到安全控制的开关元件,继电器通过相关的感应机构来反映相关的输入变量,并且对相关的电路实行具体的通断控制,驱动部分也是继电器进行相关工作的一个重要枢纽部分。在继电器的相关作用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控制多路电路;扩大控制能力;综合控制信号;以及实现电路的自动化运行。

2继电器在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

2.1继电器测试

2.1.1触点测试法触点是继电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稳定对电路控制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测试触点时,用万能表来测量相关的开关和电阻,其电阻值应该为0,而触点和动点的阻值应为无穷大。通过这种测试,可以判断出常闭开关以及常开开关。

2.1.2线圈测试法线圈主要是要测定其继电器的线圈阻值,一般采用万能表的10倍的欧姆档来判断相应的线圈是否是完好的,有无开路现象。

2.1.3吸合电压及电流测试法在对相关的吸合电压及电流进行相关的测试时,需要用到一个稳压电源和一个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相应的电压,通过串入电流表进行相关的监测。之后渐渐调高电源的电压,通过听觉判断继电器的吸合声,记录下具体的吸合电压以及电流的数值。通过多次测验求平均值可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2.1.4释放电压及电流测试法测试释放电压及电流与测试吸合电压及电流方法基本一样,电路连接相同,只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是要渐渐调高电源的电压,通过声音判断释放的声音,记下相关的电压以及电流数值,完成相关的测试。

2.2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具有广泛的运用,能够帮助电气工程低压电器更好的实现电路运作过程。半导体继电器以及固态继电器的相关器件一样,固态的器件是一种可控硅器件。当线圈中通过了特定的电压之后,产生了相关的电磁效应,相关的衔铁会由于相关的弹簧拉力而回到铁芯,使得相关的动触点和静触点相互吸合。在断电之后,电磁之间的作用消失,衔铁回到最初的位置,动触点和静触点吸回。在这种吸回和释放的作用下,达到了对相关电路中电流的开和闭的作用。这种控制作用,在电器工程的相关低压电器中运用得尤为广泛。由于电气工程是一门十分杂揉、综合了各个门类的学科,这其中就包括了相关的电路技术原理、模拟电子的技术、微机的运用和原理、信号系统等等与电气相关的技术领域,电气是影响到人类社会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电气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是一种时代的要求,也是技术发展带动的结果。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运用的不断完善,能够不断促进电气工程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变革。

2.3继电器在自动化中的运用自动化提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效率,实现了人类改造和创造世界的能力。自动化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自动化的相关设备和装置的出现改善了人类从事相关劳动的过程和方式。自动化中的低压电器能够根据相关的信号和要求实现开合电路的目的,从而提高自动化的整个运转效率。低压电器按照工作电压的高低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一般以交流1200V、直流1500V为标准,可以分为高压和低压控制电器两大类。在我国,自动化的低压电器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契机,国内不断推出了几代产品,中国的低压电器从单纯装配、模仿到自主研发,经历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改变了我国低压电器生产的相关企业规模小、效率低等的现状,新一代的产品在不断更改着我国继电器在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运用和发展。

3总结

继电器具有相关的输入、输出以及中间的枢纽部分,在实现相关的控制目的时需要用到相关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部分。继电器在相关的电路工作中具有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元件的作用,通过对继电器的相关工作原理以及在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中的运用过程的探讨,能够更好的了解继电器的实际运用过程,从而改进相关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彭波,陈俊武,周志成,袁小娴.基于无线传输的不良绝缘子检测系统研究[J].高压电器,2007,(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5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及似乎;电气工程自动化

在目前的自动化领域之中,最为先进的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也标志着社会又前进了一大步。目前,各个领域中都有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应用,要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就必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来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反应速度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1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实际上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独立分支,人工智能是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而且人工智能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种较为尖端的技术。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要使得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来对于相应的事物作出反应,然后再借助于计算机较快的处理速度,更快地作出反应,并且使其结果保持和人类相似。人工智能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而且在人工智能领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分析和识别模拟景物、理解并生成自然语言等,都在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之内。人工智能就是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来打造出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思维并且做出与人类相似的反应的机器,而由于计算机拥有着比人类大脑更快的运行速度,所以将人类的智能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大大地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同时对于一些过程进行更为人性化的控制。人工智能的目的并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来达到和人类一样的处理效果。

2电气工程自动化

电气产品的优化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设计和知识有机融合,才能使产品的设计实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采取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产品进行设计,使得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实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是电气信息领域一门新兴的学科,电气工程自动化属于连续生产流程性的产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设备密集型、管理军事密集型等特点,而电气工程自动化又主要是由电力企业来进行掌控,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的效率。电力企业的核心是经济建设,并且电力企业与国家能源的安全是息息相关的,电力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保障着国家的安全,为国家的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可持续的电力,这些电力企业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3应用人工智能的优点

(1)提高效率,计算准确。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各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项英明的决策。为了加快对电脑输入设备送来的数据及时的进行记录、整理并计算,在将这些信息有效地进行处理之后,就能够使其变成更加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说通过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大大地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更加准确、高效地进行信息的转换和处理,而且即使是较为复杂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也能够有效地加以处理。(2)人工智能发挥的作用。人工智能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有着科学导向的作用,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转型,充分发挥系统管理的作用,为电力企业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而且还能够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偏差有效地进行计算,通过这一功能,就能够使得企业避免因为预算安排不周而导致损失。并且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电气工程自动化是辅助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检测市场营销状况、制定生产结构等过程中,往往都会对于人工智能加以应用。所以要想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就需要将人工智能与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上的成功应用,为计算机辅助技术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研究与探索,计算机辅助的工程、制造和设计都已经实现了最优化设计,而且在目前,相应的工作和处理系统都已经得到了有效地完善,对于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信息其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处理,由于其运行逻辑和操作机构相对复杂,所以能够更好地对于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应用了由优质软件和硬件组成的整体设计系统。这种系统的成功应用符合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对于推动我国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控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应用人工智能策略

(1)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国家应积极引导企业改革创新,将人工技能与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在企业上,加大对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技术设备质量,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同时,企业要坚持跟党走特色社会主义创新路线,遵循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的环保原理,提高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在生产经营中要注意节能减排,将污染降到最低,爱护环境,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收集数据信息上,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和分配资源,对企业的资金、风险等做好预算,公司的体制要向集约型经济体制发展,运用清洁无污染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加强人工技能化的发展。(2)培养人才。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时候,还必须要重视响应人才的培养,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专业人才还较为缺乏,而研究和探索人工智能离不开科研人员,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所以,国家要为所有的企业与学校做出引导,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指定方向,注重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和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引导科研人员加大对指纹、人脸、虹膜、视网膜、掌纹识别等识别技术研究与探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提升人工智能的价值,更新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为促进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5小结

对人的意识与思维信息的过程进行模拟,我们将这种技术称为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各个各业的工作效率和节省工作时间。只有不断地提高技术能力,才能成功的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

参考文献:

[1]曹玉臣.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05):86-86,87.

[2]吴尉伟.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32(17):98,10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6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气自动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电气自动化是研究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一门学科。实现机械的自动化,让机械部分脱离人类的直接控制和操作自动实现某些过程是电气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交汇点。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的新成果无疑有利于电气自动化学科特别是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对改造电气设备系统,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加快生产效率都有重大意义。

二、人工智能应用理论分析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是一门边沿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三大尖端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它是哲学,认知科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仿生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应用于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更不会超过人的智能。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也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效率更高的技术密集型生产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产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生产效率不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已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自动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能模拟人脑的机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交换、处理、回馈,拥有对生产判断、处理的能力,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人工智能控制器的优势

不同的人工智能控制通常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讨论。但ai控制器例如:神经、模糊、模糊神经以及遗传算法都可看成一类非线性函数近似器。这样的分类就能得到较好的总体理解,也有利于控制策略的统一开发。这些ai函数近似器比常规的函数估计器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些优势如下。

它们的设计不需要控制对象的模型(在许多场合,很难得到实际控制对象的精确动态方程,实际控制对象的模型在控制器设计时往往有很多不确实性因素。例如:参数变化,非线性时,往往不知道;通过适当调整(根据响应时间、下降时间、鲁棒性能等)它们能提高性能。例如:模糊逻辑控制器的上升时间比最优piD控制器快1.5倍,下降时间快3.5倍;它们比古典控制器的调节容易;在没有必须专家知识时,通过响应数据也能设计它们;运用语言和响应信息可能设计它们;它们有相当好的一致性(当使用一些新的未知输入数据就能得到好的估计),与驱动器的特性无关。现在没有使用人工智能的控制算法对特定对象控制效果非常好,但对其他控制对象效果就不会一致性地好,因此对具体对象必须具体设计。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

在电气自动控制领域中,如何确保电气化系统实现高效的运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复杂棘手的问题,其涉及到许多领域以及众多学科知识,因此,只有高素质、高责任感的人才才可能驾驭。人工智能技术借助于计算机编程技术及其相关操作,实现了人类复杂脑力劳动的代替,进而实现了电气设备自动化地运作,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同时还实现了工作效率及其精确度的大幅提高。

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控制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作为电气领域中的一部分,电气控制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若实现了电气控制过程的自动化,即可实现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以及工作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多集中在如下方面,如专家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模糊控制等方面。例如对于模糊控制而言,此过程主要是电气传统过程中直流及交流传动的作用而实现的。通常而言,电气直流传动控制过程中模糊逻辑控制主要包括了mamdani和Sugeno。而对于具体应用时,前者多用来进行调速控制,后者则属于前者的例外情况。对于交流传动过程中的应用等相关问题而言,则多以模糊控制器取代常规调速控制器而实现功能的发挥。

3、人工智能技术在事故以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通常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像神经网络、模糊理论和专家技术,对电气故障和事故诊断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特别是在发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方面的事故、故障中。在电气领域中,事故和故障出现的频率很高,原因也不尽相同。而这些事故和故障都是特别棘手的,不及时诊断处理或者诊断处理的不当,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尽管如此,传统的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不高,而且步骤和方法都很复杂,例如,如果变压器出现故障,传统的方法为先收集并提取出变压器油产生的气体,然后分析气体,最后依据对气体的分析来判断故障是否存在。此方法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还非常费力,所以在诊断中非常的不便。另外,一旦诊断分析的不准确,出现错误诊断,相对来说,后果还是损失很大。有效的结合了神经网络、模糊理论和专家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问题,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进而大大的提高事故诊断的效率。

4、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操作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对于传统电气领域而言,其操作过程通常要求相当严格,具体操作过程的步骤也相当复杂繁琐,一旦出错就可能引起重大的故障问题,导致重大损失发生。由于电气领域通常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因而如何实现此领域中日常操作过程的简单化,不断提高其操作效率是如今摆在相关研究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实现了日常操作过程中操作流程的简化,还实现了对电气系统的远程控制及其操作,通过对界面进行简化界面,可对某些重要信息或资料进行及时地储存,以方便日后进行查阅,此外,通过此技术还可自动进行表报的生成,大大节约了时间。

结论

人工智能是指由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主要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三个方面。其中自然语言理解,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机器人学等方面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体现。这诸多方面不仅体现了一个自动化的特征而且还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一提高机械人类意识能力,强化控制自动化。因为电气自动化控制需要人工智能的参与,这充分说明了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将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7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气自动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8-0134-02

1人工智能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扩展人的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化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提出后,一直以较好的状态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哲学、医学、生物学、心理学、自动化、控制论、信息论与数理逻辑的综合性科学。它是通过对人工智能本质方向的了解,生产出一个与人类大脑做出雷同反应的智能化机器来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的工作。电气自动化是研究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一门学科。早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缺陷,引进了人工智能化技术,不仅弥补了电气工程在早期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缺陷,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智能化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就是为了加强整个劳动分配过程,实现了计算机智能化,这样一来减少了人为劳动的投入,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减少工作中出现的人为差错。

2人工智能化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的优势

人工智能化控制是计算机的分支学科,主要是依赖计算机程序内设定好的函数公式和计算法则自动对机器进行操作。与传统的人工控制技术相比智能化控制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

2.1减少人力劳动的投入

传统的电气操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涉及到很多的电气设备,同时对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和实时数据分析需要外接很多线路。因此在复杂的电力系统中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人工智能技术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类复杂脑力劳动,并且在不需要外接大量线路的同时实现实时有效开展信息收集与传输,并能够自主的完成数据分析和处理,省去了很多繁琐的工作,所以人力资源得到了解放。

2.2限制人为误差

电力系统每年都会因为人为操作失误导致事故或故障。而人工智能化系统是计算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控制系统运行,不会发生变动,并能完成实时数据监测分析,且基本都有自动反馈调节,系统运行数据将基本追随理论上的数据。整个过程中很少有人参与,所以操作工程中如果不是机器出现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实际运行数据和理论数据相差太大的现象。

2.3设计无需建立控制对象模型

电其设备和系统越来越复杂,运行过程中不可控因素也较多,例如。参数变化、非线性时等,利用传统的控制器来进行控制时,很难得到实际控制对象的精确动态方程,而传统控制器都是根据实际控制对象设计控制器的模型,所以设计出来的模型也就不可能精准,最终自动化控制的实际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人工智能化控制器不需要对被控对象设计模型,因此它在源头上避免了那些不可控因素的出现,使自动化控制器的精密系数得到了提升。

2.4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在实用人工智能化技术生产电气产品的时候,由于智能化的技术是依靠机器设定的同一个程序进行重复生产的,所以保证了产品的规范化和性能的一致性。在人工智能化控制系统,由于负反馈的存在,针对扰动引起的变化能做及时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致性。

另外,人工智能化还有能很好的适应新数据或新信息、容易扩展和修改且十分便宜等优点。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力无限大,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智能化,有效增强控制系统稳定的性能,是生产技术又一次巨大的革新。

3人工智能化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很多研究人员已经展开针对人工智能化在电气自动化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极运用这些新成果无疑有利于电气自动化学科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应用人工智能化的常用的方法有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等。

3.1人工智能化应用于电气优化设计中

在设计电气类设备类的工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作,传统化的方式是采用简易的实验方式方法和具有经验的老师傅用手工方式来完成的。这不仅需要会电气、电路等专业的知识内容,还要将长时间积累的设计中的经验运用在里面,即使这样也很难达到最优的效果。随着智能化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发展,电气逐渐由手工设计向计算机辅助设计不断转变,使开发产品的周期大大减少。人工智能化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设计系统也在不断的更新,整体产品无论从研发、设计到成品等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人工智能化常用方法中,遗传算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优化算法,对于产品的优化设计是很适合的,因此对于电气设计往往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方法或加以改进。

3.2人工智能化应用于电气控制中

在传统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其操作过程往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日常的操作过程步骤也十分繁琐,需要很大的人力投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人为差错。而人工智能化技术是依赖于计算机的先前设定好的程序的控制来进行正常的工作。在智能化的机器内部会由于各个环节的要求,同时有几个不同编程的程序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人工智能化能实现对各个环节的严谨控制掌握,并能及时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与理论情况对比,最大限度限制差错的出现,而且还能对出现的差错及时警报。综上,人工智能技术,在改善电气自动化的操作效率,简化操作流程,降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力工作量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果。

3.3人工智能化应用于电气故障诊断中

所谓电气故障诊断,就是通过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相关信息来识别其技术状态是否正常,确定故障的性质与部位,寻找故障起因,预报故障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它以故障机理和技术检测为基础,以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为其基本理论与方法。随着现代电气设备和系统日益复杂化,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与安全性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促进了人们对电气设备故障机理及诊断技术的研究。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化诊断技术在电气故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专家系统、模糊理论在人工智能化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应用比较广泛。变压器作为电设备中最为常见的设备,其出故障时传统的诊断方法是利用变压器分解出来的油气体,具有较低的准确率,而人工智能智能化监测把专家系统、模糊理论两个系统结合起来,综合诊断变压器的故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消除故障隐患方面效果比传统诊断要好得多。

4结语

电气工程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自动化程度直接关系着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人工智能化是人类制作的机器表现出类人的智能,体现了自动化的特征,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引入人工化智能技术,构建起一个能完成类似于人类判断活动的系统,改善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将会有效的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我国电力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不断发展。另外,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多地电力研究人员投入到研究中来,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技术,相信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化能够更好的应用到电气自动化中。

参考文献:

[1]王洪钟.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2]叶干洲.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8

关键词:电气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反哺教学;综合实践基地;国际化视野

电气工程学科是一个传统领域,但具有与其他学科领域新技术交叉融合的特点,已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行业发展热点。为此,国内外电气工程学科的教育专家们一直致力于电气类学科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建设成果[1-10]:文献[1]提出了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形成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格局;文献[2]针对电气类专业“电机学”这一主干课程体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学习难点,提出应完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提高实验和实习质量等教学方法;文献[3]通过分析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阐述了如何将“学习产出理念”贯穿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文献[4]分析了培养电气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奇思妙想型”“优秀SRt型”“专业知识型”“综合能力型”等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文献[5]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举措,通过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由教授和博导开出创新研修课来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以及通过建立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文献[6]提出了高等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举措,包括制定专业通识教育平台和个性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金字塔”型的三级实践教学平台和多层次应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文献[7]提出了一种用于学习数字电路设计的VerilUoC教育和模拟仿真系统;文献[8]以澳大利亚某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通过改革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措施和硬件条件,学生满意度增加了32%;文献[9]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策略的电力传动课程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了较大的提升;文献[10]提出了开展“科研反哺教学模式”研究应该具备的条件,介绍了实践"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实施效果。上述教改研究成果积极推动了我国电气类专业的建设发展,已取得了一批部级和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及优秀教学成果,但均是针对人才培养某一方面进行的教育改革,在电气类专业建设的系统性、前沿性、创新性和特色化方面还不够。

针对上述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新举措,包括: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建立以“创新实践”课程和“大学生科技竞赛”引领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和建设“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上述举措在南京师范大学电气类专业的特色建设中得到了积极的实施,取得了理想的实践成效。

一、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主导的电气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本科专业,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并在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此,电气类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制订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先导性工作,需着力做好其顶层设计研究,应重点考量如以下五个关键要素: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化。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充分体现高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明确所属电气工程领域的重点行业背景。据此,首先确立能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纲,再进行教学培养计划专业方向及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构建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实施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的“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培养体系,以彰显“宽口径、厚基础、展个性、重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优势与特色。有电气工程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高校,应制定“本、硕、博”一体化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应确立“富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中,“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应用型和国际化”4个关键词中的前3个关键词,可作为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共性要求,最后1个关键词可作为已获批电气类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高校的提高要求。电气工程是最具国际化特质的学科之一,各高校应积极推进电气类学科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是特色专业方向的前沿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典型的大类专业,所设置的专业方向不仅要充分考虑所在高校的办学传统,形成各自高校的特色,而且要充分吸收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及其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所设特色专业方向的课程资源。电气类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也可作为特色专业方向之一,应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先进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使之更加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高新技术人才特色培养的迫切需求。

四是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教学培养计划宜按“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和自主发展”四大类课程模块进行设置。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设置公共课程和博雅课程,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情操、文化艺术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设置电气工程学科必须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以实现“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等特色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以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的;“自主发展”课程模块设置新技术应用选修课程,以实现“展个性”的人才培养目的。

二、构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学科综合实践基地

先进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工科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必要条件,应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育理念。为此,应构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学科综合实践基地新体系,将教师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新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在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应重视如下三方面的特色建设工作。

一是按课程类别构建实验室建设新体系。根据教学培养计划中所设置课程的类别,我们将校内实验室分为三大类:(1)以课程实验教学为主的专业基础及专业主干类课程实验室,如电磁场、电磁兼容、电工、电子、电机、电力电子、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实验室,主要是开展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验证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2)以工程实训为主的专业方向类综合实验室,如智能实验变电站、智能楼宇仿真中心、控制工程综合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模与新能源发电实验室等,主要开展相关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综合设计与实习实践教学;(3)以工程创新研发训练为主的创新训练类实验室,如创新实训室、科研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主要是用于学生开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科创实践活动。

二是鼓励教师自研实验设备,新建实验室。目前,高校实验室设备大多采取购置方式,存在设备雷同、科技含量低、建设及维护成本高、缺乏特色等问题,不利于电气类高新技术人才的特色培养。为此,鼓励教师自研体现“科技性、综合性、开放性、工程性和研究性”的综合实训平台是提升高校实验室特色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有利于实现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新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可以采取“自研设计与自研开发”和“自研设计与委托加工”两种自研建设方式。其中,自研设计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须在充分的校企调研和方案认证基础上确定,最适于以工程实训为主的专业方向类综合实验室建设。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建设综合效益高的综合性工程实验室,推进相同和相近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改工作,真正实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高素质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的特色培养。

三是校企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构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学科综合实践基地,不仅要着力建设比较完备和富有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还要着力建设一批基于“校企联盟”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的企业实习基地,两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从而使得电气类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断吸收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及其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突破传统的、仅以“集中式企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传统的“集中式企业实现”在第四学年按班级安排学生集中到一企业进行毕业实习2~4周。由于现代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已很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实习效果非常一般。为此,我们提出实施“分段式企业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将大四的毕业实习根据专业课程实践性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共3次的企业见习实践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新生一入学就有机会接触企业,增强对电气类学科专业工程应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保证学生在大四开展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时间,提升毕业设计效果。

三、建立“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工科特色专业建设的共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般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享受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实践课题研究和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为此,我们提出将所有本科生作为一般创新人才进行普及培养,将优秀本科生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教改目标,着力建立一套富有成效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

一是开设“创新实践”必修课程。在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设置1门“创新实践”必修课程(2学分,36学时),通过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度化执行,将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定位为一项必修的工程研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2~3人一组在“创新训练实验室”完成一项小型电气产品的研发,使所有本科生在校期间都能得到一次系统的科技开发工作训练,以实现将所有本科生作为“一般创新人才”进行普及培养的教改目的。

二是开展多样化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以学生自主创新研修为主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多样化创新实践活动,并作为第一课堂“创新实践”必修课程的拓展。通过开放“创新训练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鼓励学生跨班级、年级和专业组队,每年常态化地申报国家、省、校、院四级自主创新研修课题,以及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以实现将优秀本科生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的教改目的。

三是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政策。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和学院应给予经费资助,并制定校、院二级突出成果激励政策。针对教师,将教师指导学生取得的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成果与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同等对待,不仅给予经济奖励,而且在职称评定中予以优先考虑。针对学生,学生取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成果奖,在学生奖学金评定、入党、推免研究生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四、建设“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建设一支“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双师型素质的教学科研团队”的电气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必须兼具“双师型、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三项综合素质。“双师型”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既是高水平教师,又是科技研发能力强的工程师,教师可通过承接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工作来培养,这是作为工科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精神”要求教学团队成员须具备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应用研究的科研素养。教师可通过承接国家和省级纵向课题研究工作来培养,这是工科教师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提高要求。“国际化视野”要求教学团队成员须具有1年以上的出国研修经历。教师可通过申请公派出国项目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研修,从而能及时把握电气工程学科新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动态。

参考文献:

[1]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2):44-46+50.

[2]虔生,胡敏强.试谈电机学课程体系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3):6-8.

[3]晓波,黄学良,胡敏强.以“学习产出”理念制订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S1):1-4+12.

[4]重庆,董嘉佳,董鸿,孙劲松.电气工程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32-137.

[5]立欣,康玲,王明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S1):65-69.

[6]化冰,翟子楠.高等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J].大学教育,2013(18):18-19.

[7]a?eres,ClarisoR.,JorbaJ.,etal.experiencesinDigitalCircuitDesignCourses:aSelf-StudyplatformforLearningSupport[J],Learningtechnologies,ieeetransactionson,20147(4):360-374.

[8]ikolicS.,RitzC.,Vialp.J.,etal.DecodingStudentSatisfaction:HowtomanageandimprovetheLaboratoryexperience[J],education,ieeetransactionson,inpress.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9

【关键词】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电气工程;应用

引言

通常来说,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理论牵涉的其它理论内容有虚拟人工智能、开发等各个方面。由于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应用科学中的一部分,因此此技术能较好地诠释智能的根本含义。能够基于此制造出同人脑功能雷同的机器。而对人工智能的研究通常包含着语言的处理和识别。而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为对电气工程有关技术、信息处理以及自动化的控制等不同内容的研究。

一、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理论

人工智能概念是在上世纪中叶提出的,其通常被用来模拟拓展和延伸人类的智能,具体牵涉到控制论、计算机、心理学、哲学以及数学等各相关学科,能够使机器具备同人类类似的能力和智慧,并代替人类做需人完成的工作。正因为智能化的技术经过在机器制造中的运用,让这些机器有了某些和人类差不多的能力,而进行此项研究的主要成就为语言与图像的识别技术,专家系统与机器人。另外电气工程属于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的重要活动内容,同它具有紧密联系的有计算机应用、自动化控制、信息处理和系统运行等各方面的不同功能。虽然同精密的人脑相比人工智能并非完美,但是它可以使用计算机编程来仿照人脑的活动,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分析与反馈,这些功能对促使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进步非常有利,可以有效到将人力资源节省出来,代替人类做一些危险性教强的工作,因此保护了人的健康和安全,增强工作质量。

二、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优越性

人工智能的种类有所差别,那么所使用的控制办法也就有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控制和开发,可把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以及遗传算法都看成是近似非线性函数的内容。通常的函数估算器是没有这种优势的,而且控制和把握精确函数和动态方程难度较大,进行控制方面的设计方面有很多难确定的因素,如非线性和参数变化都需要按照鲁棒性能的下降同响应时间上具有的不同,进行智能化的控制设计方面,对象模型能经过自身的适当调整进行性能的提升,如下降时间因素等,同最优秀的piD控制器比较之下模糊逻辑的控制要快了4倍多,显然是普通控制方式不能比拟的。但是上升的时间因素上,一定要比最优秀的piD控制人员高了两倍多。而跟一般的控制器比较,就算专家没有进行系统指导,此系统仍可用有关的数据进行设计,还能经过语言和信息法调节自身,而智能化的控制器调节就更方便了。智能化的控制器系统有很强的一致性,在未知数据录入时,智能化的控制器能够进行很准的估算。那既然效率很高,对于驱动器产生的影响能够忽略一下,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器还要解决正常方法下所不好或解决的问题,而普通的神经控制器里的学生拓扑已经学成,可能要很久才可恢复。且智能化的控制器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当成个重要的大事情来做,自然为在出问题时再干扰。

三、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应用

(一)对于模糊逻辑和相应的控制系统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内包含比较丰富的模糊控制器,可以替代piD型的控制器,还能够用在别的任务中。模糊控制器的发明单位是英国的阿伯丁大学,比较常用的是m型和S型,到现在只有m型的控制器得以在调速的控制内应用。但是m、S这2类控制器都有自身的规则库。模糊化的作用是对变量进行量化测量和模糊化处理,隶属其上的函数形式众多;而推理机属于模糊控制器最为关键的内容,能仿照人对模糊的控制作出决策和推理;但是知识库通常被语言控制的规则库和数据库构成,所以规则库进行开发的方法是:把专家的知识同经历置于控制和应用的目标中,对于操作器的控制行动,在建模实施的过程中,要使用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推理机进行操作;而反复的模糊化主要指的是中间平均和最大化的反模糊相关技术。

(二)神经网络的控制与应用

神经网络通常用在电气工程驱动系统和交流电机诊断和监测中。神经网络相关的反向转波的算法比较梯形的控制法性具有性能更佳和时间更短的优势。还能更好地对非初始的速度以及负载转矩的大范围变化进行有效控制。神经网络具体的系统结构是多层前馈性,能使用常规反向学习其算法,处于2个子系统内的一个系统通过机电系统参数能够分辨出制转子的适合速度,而另一个系统在通过电气的动态参数判定后控制定子电流。目前的智能神经相关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信号的处理上。由于智能神经的网络系统是含有非线性一致函数的估算器具,因此要有效应用在电气的传动控制方面,她所具有的优势在文中的前部分已提到。不但具备很强的一致性,而且还不用背系统抓取当数学模型。如用在诊断系统和条件监控里能让其决策可靠性获得的加强神经网络常用学习技术为误差反向的传播技,当网络包含足够多的隐藏和隐藏与激励函数时,通常通过尝试法来解决的反向传播的算法为最快的下降法,结点误差反馈到网络可用来调整权重,用反向传播技术可快速得到非线性函数的近似值,对网络具有较大影响优化设计与故障诊断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设计是项复杂工作。

(三)需要应用到电磁场#电路及电机等有关学科知识,也需要运用经验知识,原来的产品设计一般是运用实验方法与经验手工方法,其所得方案并不是最优化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产品设计已由手工方法转变为CaD设计,这有效减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在此基础上引进智能化技术,可说为CaD设计添上了翅膀,使其设计质量与效率得到了更大提高为进一步优化电气设计,

(四)遗传算法为种先进的计算方式,其计算精度很高,在电气工程中常用,另外,当做怎么可能又是在故障电气工程,铜山找到征兆间具有的错综复杂的练习,具有非线性与不确定的特点,应用智能化技术恰好发挥了自身优势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中用的技术有神经网络等方面逻辑模糊与专家系统,在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的故障诊断内容中,智能化的诊断技巧获得了很广泛的使用,而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大型电力企业里的辅助系统,其继电控制器却由pLC相关技术内容的所代替,再就是用pLC这个系统能够辅助系统某工艺流程控制,而且可以逃离个人企业,生产在电力企业当中。它的输煤和储煤上配上煤以辅助系统等所构成,并经过了现场传感器主站层他那个远程的i/o站各种组成输煤的控制系统,其中,主站层由pLC及人机接口所组成,设立在集控室里,集控室中以自动控制系统为主#手动控制为辅,并通过显示屏监视及控制系统,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供电系统中应用pLC技术,有效实现了其自动切换,且实物元件被软继电器所取代,极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四、结语

概而言之,电气工程属于我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需要的重要工程,电气工程具有的自动化生产的程度对其工作的效率同安全性能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以及电气工程的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实现同自动化控制的应用中,既具有提生企业利润绿和竞争力的作用,也可把我们人自繁重或危险的某些工作解脱出来,从而使人类社会的科技文明程度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娅.有关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9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别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65-01

电气工程在现在高新科技领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作为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进行整改,随着我国电气工程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开始普遍的应用起来,因此,要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探索和研究。

一、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以及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时至今日,许多的生活用品与高新科技产品,都建议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帮助其进行改造,但是无法避免的是会涉及到创新新工艺、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工程维护控制等问题,所以电气工程的技术人员在对电气自动化方案进行安排与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不同型号的电器部件有充分的了解,保证施工现场是安全可靠的,还要对人工智能操作以及维护进行掌握,这样才能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为电气工程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电气工程的向着新方向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的为电气工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向着智能化、一体化的方面发展。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在电网调度方面的应用

传统的电网调度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度不是很高,电网的感应敏感度也不是很高,因此电网在出现问题的时侯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些会导致电网系统出现故障,从而造成大范围的停电,需要维修人员对其进行大范围的检修,以保证供电质量;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自动化技术对电网中的电压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整,让电网的稳定性可以得到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发现电网调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其进行检修,保证电网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

2、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中的变电站工作主要是通过技术人员来完成的,因此非常容易在工作上出现误差,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并且变电站的工作需要技术人员全天二十四小时值班,这样虽然可以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但是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大量劳动力的浪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相关的技术,让变电站中的大量检测和调整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程序来完成,不再需要员工每天二十四小时工作,这可以有效的降低劳动力的浪费,还可以提高变电站中的数据的精确度,减少误差。

3、在工程管理方面的作用

电气工程管理还没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之前,都是通过后台操作进行工程管理的,对于机械设备的问题检测也是通过后台操作进行检查的,而不是直接就能找到发生问题的地方,这造成了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的时候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对机械设备的保养检修等相关问题都需要技术人员亲自操作,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电气工程管理应用了电气自动化以后,可以利用自动化系统对电气工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其他的配件进行监测,如果机械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的出处,并针对故障点进行充分的分析,节省问题的检修时间,及时的恢复供电,自动化技术还可以为机械设备做定期的护理,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4、在发电厂方面的作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中有一项分散控制技术,它有效的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等高科技结合在一起,分散控制系统具有分散、显示、操作等功能,可以对电气工程中的多方面内容进行自动化控制,适合在发电厂中应用,并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电气节能方面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的主要问题就是节能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节能问题是最为明显的,从整体上可以看出,没有真正的消除输电线路的电阻,这样容易造成输电线路有电流通过的时侯,线路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这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还会导致功率的无端消耗;除此之外,电气工程中的用电设施非常的多,规模比较大的设备中输电线路是非常的复杂,有的呈现网状结构,这严重的消耗了线路中的无功能量,造成能源的浪费。

2、h境方面的问题

气候与环境因素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受到气温、气压、大气污染等一些环境问题的关系,容易造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时会出现结构损坏、运行不稳定,同时对电气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

四、完善电气自动化的主要措施

1、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节能问题

在对电气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电气工程的节能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它不但可以促进电气工程的各个方面上的节能,同时还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能源的浪费,所以在对电气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其设计原则,采取与之相符的措施来实现电气工程节能的目的。

2、做好防护工作,减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

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的时候,环境问题是非常容易对其造成影响的,其中气温和气压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气温低的时候,环境中的湿度比较大,这会让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外层结霜,时间长了会腐蚀设备内部的零件,让设备不能安全的运行,容易发生漏电,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电气自动化设备受到损坏。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将其解决,电气工程的技术人员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维的转换,不断的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促进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启雨;浅析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