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新创业的知识十篇创新创业的知识十篇

创新创业的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14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1

[关键词]知识创新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有关人士的普遍认可。相对于企业的其它要素而言,知识创新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生产力”因素;相对企业的要素结构来说,知识创新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特有功能;相对于企业组织形式来说,知识创新又是企业系统管理的内容。当我们需要进行企业知识创新活动时,必须要求企业中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素实行重大变革与之相适应,所以培育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管理。

一、知识创新的概念和特征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在知识获取、处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规律,创立新的学说,并将知识不断地应用到新的领域并在新的领域不断创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使企业获得经营成功。知识创新内容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其中,理念创新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前提;技术创新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支撑;制度创新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管理创新是知识创新的保障,文化创新是知识创新的环境。

知识创新具有以下特征:

1.独创性

这是知识创新最基本的特征,使它与一般的改良不同。知识创新是新观念、新设想、新方案及新工艺等的采用,它甚至破坏原有的秩序。知识创新实践常常表现为勇于探索、打破常规,知识创新活动是各种相关因素相互整合的结果。

2.系统性

传统的创新理论认为,知识创新是一个“线性模型”,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生产――营销。这种观点认为,知识创新是由基础研究驱动的,市场只是被动的。接受研究开发成果,只要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就可以直接增加产出。但事实证明,研究开发投入得多,并不能保证所产生的创新就多。只强调基础研究的投入,而对创新过程的组织方式缺乏考虑,缺少市场导向,就很有可能造成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被转化。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创新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在研发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生产如何进行,并且该创新是否能够适应市场。这就使得知识创新总是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反馈的网络中频繁发生。所以说,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创新系统”或称之为“知识创新网络”。

3.风险性

知识创新没有现成的方法、程序可以套用,投入和收获未必成正比,甚至有可能研究过后发现其成果并不能实现,所以知识创新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在知识创新实践过程中,创新者要周密地考虑和分析现有和未来的各种条件,但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所以风险不可避免。因此,知识创新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活动。

4.科学性

知识创新活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方法的应用以及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是科学的认识过程和科学的试验过程。所以,知识创新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践活动。

5.前瞻性

有些企业,只重视能够为当前带来经济利益的创新,而不注重能够为将来带来利益的创新,而知识创新则更注重未来的利益。

二、促进企业知识创新的管理体系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的知识创新,全面带动企业各个方面的创新步伐,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创新的需要,企业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运作方式和各项制度,使知识管理成为推动企业知识创新的直接动力,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牢固树立知识资本理念

要促进企业知识的明晰化,要充分认识知识资本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企业资本的增值是基于对拥有的知识资本资源状况进行分项评估,对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程度进行客观地综合分析和认识之上的。知识创新理论警示企业“创新则活,守旧则亡”,正是要求企业要不断创新知识,又要对知识资本进行创新运用。

2.营造激发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

建立激发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维系人心,改善知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励知识拥有者的潜能发挥,促进其知识的创造和超越,增加企业知识的资本积累,增强其运行机制,加速知识的创新。要从传统的“约束领导型”转变为“服务激励型”,通过更符合人性的管理方式,使公司内自生的、自下而上的隐性创造冲动得以显性化。公司应该形成一种价值观,鼓励创造性,支持那些创新的舆论和行动,奖励有价值的贡献,营造知识创新氛围,鼓励每一层次的雇员加入到创新进程中去。

3.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有利于知识创新:一方面,学习型组织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中的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促使他们进行一种“创造型的学习”,他们主动地对业务活动进行反思或对新思想进行实验,从而得到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型组织促进知识的传播,在传统的组织中,知识传播可能会碰到以下的两个障碍:一是知识垄断。知识代表着权势,与人分享知识就意味着削弱自己的权势。二是企业员工间缺乏信任。由于知识交易的互惠性是延期进行的,所以要创建企业内部的知识市场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学习型组织中,企业的共同愿景让员工有一种本位感,这是我们自己的公司,是我们自己的事业,使互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产生一体感。他们在知识传播时就会放弃对个人利益得失的考虑,员工知识得到共享将促进知识的创新。

4.构建知识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知识管理制度,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善于运用集体智慧来提高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明晰和默会知识共享寻求新途径。一方面通过强调知识创造者(每个员工)的价值和作用,集中群体的智慧优选方案,避免个人决策可能引起的失误;另一方面通过转换领导方式,让每个职工了解和参与决策,有效地统一员工的行动,从而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为了防止企业知识资本的流失,应切实改革企业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按知识资产、科技水平,对企业的贡献成果与经济利益的分配挂勾,拉大奖金等级档次或实行以效益为主的浮动工资等。

5.创建企业共享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是以精神激励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管理。企业文化是决定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有尊重知识的文化,高度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并且重视经验、专业知识和创新,企业有一种协和而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在工作中更为有效地发挥人力的潜能。企业要鼓励员工树立以顾客、以任务为中心的观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团队精神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营造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企业要培育研究新知识有重大创新行为并愿意与他人共享的良好氛围,对于企图坐享他人成果,有知识垄断倾向的,将被员工所排斥。企业应不遗余力地宣传创新、树立模范,一如既往地树立不断变革的企业形象。

6.建立知识创新的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在知识扩散与共享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贯穿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基础平台。这个基础平台的构建包括开发协同知识创新工作的应用产品,如相关的软件;构建完善的知识库系统,高效率地从各种信息源中挖掘知识并及时处理、共享及创新;建立与知识管理相配套的关系数据库,保证知识的有效积累;将不同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映射成一张统一的“知识地图”,建立团队和专家网络,使知识能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得到及时的共享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快速创新。

三、结论

企业知识创新是多种知识能力的互动过程,伴随着不同形态知识的转换、新知识的产生。因此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强调的是组织的学习,在个人、组织知识的转化过程中不断激发知识的创新。同时也要求企业在实施知识创新过程中注重理念、组织、制度、技术、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在加速知识转换的过程中不断加速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动力,组织学习与知识的积累是知识和企业发展的基础。总之,企业实施管理就必须重视组织学习,实施全员教育和终身教育,激发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不断创新、超越自我,这是企业效率之本、发展之源。

参考文献:

[1]郭晓君陈爽:“关于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研究的几个问题”,《企业经济》,2003(5)

[2]毕玉:“知识创新理论分析及企业知识创新‘房屋模型’”,《中国轻工教育》,2005(2)

[3]张振刚薛捷:“企业知识创新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4)

[4]刘宝发邹照菊:“组织学习的动态管理模式”,《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2

关键词:知识溢出;产业集群;集群知识系统

F26923a

袁敏,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绪论

企业之所以在特定同一区域聚集,最根本动因在于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分享集群知识系统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利用产业集群内部基础条件为企业服务,实现价值与利润最大化。产业集聚中知识溢出的传导通常表现为:从知识溢出源头对集群中企业的知识吸收,再到集群内企业知识产出的动态过程。由于知识逐渐累积,知识溢出动态过程使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存量不断增加,从而会有更多的知识溢出,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关于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知识溢出对集群知识创新的效应已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张秀武(2010)从生态学的角度指出如果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生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合作策略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激发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魏剑锋(2007)则重点探讨了集聚优势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以及集群规模的确定。企业集群与生物种群现象,二者有共通之处。集群企业之间、集群与环境常体现了竞争与共生关系。郭坤和马彧崧(2011)基于生物学视角,分析了产业集聚的演进规律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唐承林和顾新(2010)认为知识网络由多条知识链条形成,与生态系统中种群关系类似,而各条相关知识链之间也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

可以看出,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对集群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知识溢出使相关知识与技术低成本地不断复制,使集群的发展和创新不再仅仅依赖于资源,这让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成为可能;其次,知识溢出使知识作为生产投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知识投入替代物质投入有时比物质投入更为有效,从而促使集群中落后企业从集群内外寻求先进技术和新知识,这样逐步缩小了集群中落后企业与集群内外先进企业的知识差距,加快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提高。

二、集群层面知识溢出活动的均衡状态分析

(一)集群系统中的知识创新活动

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与共生关系并存的生态学特征。竞争与共生是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随着集群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加剧,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整个集群知识与技术水准的提高。集聚中合作共生关系下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是产业集群的一类重要的外部经济效应,集群内同类企业密集,企业之间空间距离较小,知识溢出和扩散速度更快,集群内如果推出某一新技术和新产品,有可能很快就会传播开来,这样集群的合作共生效应将帮助企业降低研发费用,加快创新速度,缩短开展创新活动的知识与技术储备时间,降低知识创新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创新效率。可以说产业集聚中竞争伴随着共生,在共生主导的条件下,企业会为了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灵活地调整研发策略和适时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前期会尽量避免与对手的直接对抗,在客观上形成互补协作的集群共生关系。这样也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稳定状态,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良性而又快速地发展。

(二)开放状态下所引致的共生关系

如果产业集群内部具备了知识溢出、吸收和共享的能力、渠道和机制,那么,集群知识系统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新力的开放系统,集群企业之间除了具有激烈竞争的关系之外,将出现更多的共生关系。

假定集群知识系统中存在两类具有一定互的知识1和知识2。在t时刻,具备知识1和知识2中的集群企业数量分别是、。而、则是知识1和知识2所能承载的企业上限数量,、分别是知识1和知识2的初始(或者是最充分的)增长率。表示消耗对方一类知识资源对另一方产生的影响系数。这里,将共生关系模型表示为

由于、,所以是产业集群知识系统趋利共生达到均衡状态所应符合的条件。

假设集群中知识1是主导型知识,而知识2是配套型知识,则两类知识在存量、渗透能力和扩散能力上往往具有一定差距,通常,很小而较大,这意味着在主导型知识产业集群中,配套型知识对主导型知识的依赖程度,大于主导型知识对配套型知识的依赖程度,集群中主导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溢出活动为配套企业提供支持。因此,主导型企业对有知识配套需求企业的促进作用会很明显。而配套型知识企业的相关产品市场专一、发展空间有较大局限,可以认为对主导企业的促进作用较小。故表示在主导型知识产业集群中趋利共生达到均衡状态的具体要求是:。

除去,还有一种情形是。此时代表了产业集群中两个相关知识行业生产同类产品的情形。此时集群中两个行业的贡献应彼此相当,与主导—配套型知识产业集群相比,虽然这类集聚状态也可以通过共享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进行专业化分工、知识溢出等行为来推动彼此发展,但是由于已在产品市场上相互竞争,因此对彼此的促进作用会很有限。

(三)封闭状态下集群知识系统的竞争倾向

相关的实证研究显示,集群知识系统中往往不限于某一类静态的单一知识,更多时候会体现为多类知识之间的竞合关系。与生态系统相似,在集群知识系统中,多类知识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竞争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集群中,知识的溢出和吸收行为会较少出现,集群知识系统被人为分割成相对隔绝的一个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竞争与倾轧的关系。下面将对这类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为简便起见,此处将集群知识系统分为新知识子系统和旧知识子系统。下面将借鉴生态学种群关系模型,就封闭状态下两类知识系统间的相互竞争关系作出简要分析。

假设集群知识系统中存在两类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新知识1和旧知识2。而在t时刻,新旧知识存量分别为和,由于一定时间内该产业集群的知识资源是有限的,故集群知识系统中新旧知识数量都会有一个最大值,令、分别为新旧知识系统所能承载的最大知识量,、则为新旧知识的初始增长速度。故可将竞争关系模型描述为

(4)

其中,反映了某类知识所消耗的有限资源,导致对其增长的阻滞作用;则解释相对于,单位数量的知识或企业所消耗的资源(设资源总存量为1)。当两类知识在同一集群区域争夺有限资源时,知识对资源的耗损会对知识i产生不利影响,而这种影响程度与知识j的规模成正相关,故可表示为。同样,表示消耗其中一方资源对另一方产生的影响系数。例如,当,表示在耗损知识的资源时,知识j的耗损多于知识i,故知识j对知识i的阻滞作用会大于知识i对知识j的阻滞作用,可认为知识j此时的竞争力强于知识i。

为了分析集群知识系统中两类知识相互竞争的结果,令当时,求解、的趋势,对方程平衡点作出稳定性分析,可设

显然,结果(6)中当、同时小于或大于1时,才位于第一象限,成为具有特定实际意义的平衡点。解读4个平衡点的结果,根据稳定性理论可获得此时知识竞争模型平衡点的相关含义。

下面依据、的意义,接着阐释平衡点、、的经济意义:①时,可认为在知识i的资源竞争当中,知识i的竞争力较为突出;而则是在知识j的资源竞争当中,知识的竞争力同样较强,故在集群知识竞争中,知识j处于劣势,而知识i将增加到最大值,此时、将向演进。②若时,情形与①刚好相反。在集群知识竞争中,知识i将处于劣势,而知识j将增加到最大值。此时、将向演进。③而时,对知识i的资源竞争中,将表现为知识j的竞争力明显;但在知识j的资源竞争中,则知识i竞争力较强。所以,两类知识此时会趋向于共存的稳定的平衡状态。

三、对于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启发

在产业集群的逐步发展过程中,实际上,集群内的企业也在长期的交易中进行着重复的博弈,相互之间更加熟悉,信任成本逐渐下降,同时,因为集群企业地缘上的亲近性以及相关基础资源的分享,企业在寻找合作对象时渐渐会形成一种惯性或路径依赖,并且利用这种合作共识,不仅进行着经济易还发生着社会易。产业集聚内的所有企业以自身核心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并在这种互动行为作用下交织成一个集群知识创新系统,既表现为产业链内部企业之间的垂直联系,又表现为产业链之间的外部企业联系。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网络将会成为一个整体,体现在全局性稳定和动态稳定上。

将以上开放式创新与封闭状态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后,可见,当集群具备了较好的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能力后,产业集群知识系统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将由一个较少活力、封闭的知识系统向充满活力、更有创新力的动态系统演变。

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而导致的市场集聚,竞争的本地化是难以回避的,但集群企业若过于强调相互间的竞争而缺乏合作共赢意识,将会给集群的长远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一种合作的心态还是竞争的心态对待知识溢出的受益现象,将影响集群内部的知识流动。因此,为有效推动知识创新,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在产业集群内部建立一种基于合作共享双赢的主动知识溢出机制,引导和鼓励产业集群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知识共享与合作创新是尤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和东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8)

[2]张秀武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的一个生态学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0(23)

[3]郭坤,马彧崧基于种群生态学模型的产业集群演进规律研究——以时滞为参数的动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3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基本路径

核心竞争力理论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首先提出以来,得到经济学、管理学和实业界的广泛认同。本文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能力。由于企业所面对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企业如何保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分析企业保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长效机制。

一、知识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在于企业是否拥有知识创新的能力,是否能通过对知识资本这一特殊的无形资本不断地进行积累、管理、更新和运用,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从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价值、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它是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发明和创造的源泉,是促进组织变革、管理理念更新的革命性力量和根本动力。

知识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在知识创新过程中,通过知识创造、积累和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实现技术的突破或创新,形成企业与众不同的技术和知识积累,进而为市场不断提供新的、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从而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知识创新的内在要求是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不进行制度创新,不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权责关系、运行规则以及管理规章等制度要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就无从谈起。三是知识创新推动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可以带来管理创新,使管理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竞争市场,从而保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顺利实现。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把企业的各种关系理清,使各种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整合起来,创造一种更新、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新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四是知识创新促使人力资源创新。通过员工培训,使他们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组自己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将员工的新知识融入到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之中,保证企业拥有不断更新的人力资源。同时,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的,作为知识和能力承载者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知识创新的基本路径

既然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长期优势,就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知识创新的基本路经。下面我们从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1.技术引进与创新。所谓技术引进与创新是指企业从外部知识环境搜索和获取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将其纳入自己的技术轨道或重建技术轨道,从而增强组织整体技术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企业的技术引进与创新都要经历初步模仿、创造模仿到自主创新三个阶段,每一个进步都是技术学习的过程,每前进一个阶段都是技术能力的一次飞跃。当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时候,也就大大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初步模仿的学习过程开始于企业技术引进,但这只是显性知识(操作步骤和方法),其学习机制是知识吸收;技术引进的工作一般是由少数技术专家完成,因此需要经过培训,这些知识才得以在企业内传播,为广大员工所接受,这个阶段的知识仍是显性知识,其学习机制是知识共享;当企业内多数员工接受了这些技术后,就开始运用并在实践中学会怎样有效地使用,于是逐渐形成使工作效率提高的隐性知识(诀窍、对原理的理解)。

创造模仿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以最新产品为蓝本进行重新设计和根据目标市场特点进行的创造性改进。创造模仿要求企业对国际最先进产品技术和对本企业目标市场需要有很深入的理解,对新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有全面的掌握。企业可以通过派出研发人员参与国外企业的研发、引入国外研发专家、以及用户知识直接参与研发中等途径,掌握必要的技术设计知识或市场知识,使自己站在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上。在此过程中,企业在参与研发中获得的显性知识开始其循环转化的过程,使知识被传播、交融和深化,最后常规化形成创造模仿能力。

自主创新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企业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站稳脚跟,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之后,开始在一个更广、更长远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框架中来考虑研究开发活动;学习建立更广泛、更密切的知识网络以获取和使用充分的信息、知识和资源;改变长期形成而现在不再适用的主导逻辑、核心能力和组织文化规范,实现企业战略逻辑的建设和战略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知识创造过程的知识循环源于企业内部知识的创造,能力提高开始于隐性知识的形成,能力提高过程的知识源于外部,能力提高开始于外部显性知识的获取。当外部知识进入企业后,沿着两条路径转化:一是知识在组织中共享,使知识被组织成员广泛掌握和使用;二是知识通过个体成员的实践得以深化,逐渐发掘出其中隐性的诀窍。然后由此获得的组织知识与个体的隐性知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最后通过常规化形成企业的内在能力。

2.市场创新。所谓市场创新,是指企业引入并实现各种新市场要素的商品化与市场化过程,是企业新市场研究、开发、推广及其组织管理的系统工程;创造性是市场创新的本质特征;市场化是市场创新的关键环节;开辟新市场以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是市场创新的主要目标和根本动力。市场创新按照创新活动的新度即市场创新度可以分为首创、改创、仿创三种基本类型。首创型市场创新是指首次引入某种新的市场要素并实现其市场化而开辟一种新市场的创新活动。就时序性面言,这是创新度最高的一种市场创新活动。例如,率先推出全新的新产品,率先开辟新的市场销售渠道,率先采用新的广告媒介,率先推出新的销售服务,率先采用新的交易方式,率先采用新的促销方式,率先改变市场销售价格等。改创型市场创新是对已有的首创市场进行改进和再创新,在现有首创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实力和创新条件,对自己或他人的首创市场进行再创新,从而提高首创市场的适应性,推动新市场的不断发展。仿创型市场创新是创新度最低的一种市场创新活动,其基本特征在于市场的模仿性。市场模仿者既不必率先创造全新的新市场,甚至也不必对于首创新市场进行改造。市场仿创者既可以模仿市场首创者,又可以模仿市场改创者,其市场创新之处表现为自己原有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市场模仿战略的目标是追随已经获得创新成功的新市场,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扩充能力,来实现本企业的市场创新。一般来说,市场仿创者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和市场开发成本都比较小。虽然市场仿创者不能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却可以通过自己某些独占的市场发展条件来获取较大的市场收益和市场竞争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创新度是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的,而不创新则是相对于自身而言的。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其创新实力大小,无论其创新水平高低,只要敢于创新,才有可能进步,有可能发展。在制定市场创新战略时,不同的企业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市场创新度,进行适度创新。所谓适度创新,就是既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状况,又要适应本企业的市场创新条件。只有这样,市场创新者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本企业的市场创新优势,尽量减少或避免市场创新的风险,提高市场创新的效果,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3.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企业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在长期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展开的企业在创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自我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与创新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形成的亚文化,具有社会性、继承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对全体企业员工具有激励功能、自控功能、内聚功能、导向功能和内外沟通功能。企业文化创新贯穿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对企业创新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

我国企业文化创新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我国几千年以来文明的积累所形成的优秀文化,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条件下,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的营造应涉及如下几方面: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观念。21世纪的管理核心是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时要十分关注人的志趣,注重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二是培育勇于进取的企业精神。企业创新精神是一种人格化的企业员工群体的心理状态的外化,是企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而逐步形成和确立起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培育、创造创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石。作为现阶段的我国企业的企业精神应该倡导这样几种共同的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共事合作的团队精神、务求实效的开拓精神和强化约束的自觉精神。三是设置和构建完善的创新制度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强制性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创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条例、组织结构等。在现阶段,我国企业设置和构建的创新制度文化应包括:创新组织体系的设置,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的管理制度,创新的激励制度,创新的考评制度,创新的约束制度等。

4.全面推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即对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以实现企业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全面推行知识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构造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特别强调通过将隐性知识沉积在制度及操作层面,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传递的环境条件,实现知识共享。企业可以通过构造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的获取、分类、筛选、共享、回馈、创新的整个周期,为企业各部门的知识创新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必须将全员学习任务作为制度固定下来,用完善、严格的制度来保证与规范;建立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实现组织结构的平扁化,提高上下层之间交流的质与量;通过构建企业共同愿景,促进员工自觉进行创造性学习。二是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企业核心利润源泉和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些高价值无形资产:品牌、商誉、知识产权、经营权、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客户、战略联盟、员工、供应商等。因此企业管理模式也会逐渐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越来越依赖无形的知识和经验,企业管理体系也必然以无形的知识资产为管理目标。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开发和利用。三是建立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企业应当建立由知识运行、知识明晰、知识绩效和知识奖惩四大机制组成的知识管理激励系统。

三、知识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展望

知识创新是企业在竞争市场建立和保持独特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企业只有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才能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运用到各部门各环节的实践中,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知识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技术、市场、企业文化的创新所引起的企业创新与管理变革,是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动力。在具体实践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因势利导,选择合适的知识创新模式和知识管理方法;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让员工最大限度分享企业的知识,激励员工创新。本文是基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目标的企业知识创新路径的初步探讨,关于创新知识的具体内容、应用机制以及形成科学有效的知识创新体系,还有待于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晶晶,邢宝君.知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9).

[2]易法敏.核心能力导向的企业知识转移与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4.

[3]黄恒学.市场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胡恩华.企业文化创新探析[J].价值工程,2001,(4).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4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1企业文化的内涵

国富民强在经济,经济振兴在企业,企业发展靠文化。企业文化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是反映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年展程度的标志;制度文化是指在适应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精神文化是指在适应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深层核心。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与环境相处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为整个企业群体所自觉认同和执行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实践与创新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行为准则、管理风格等的总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以知识创造力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创新。因此,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具有非常意义。

2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知识经济作为一场经济的新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管理方式、领导与决策方式等。从社会文化的整体视角看,知识、信息及知识化、信息化的过程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因而,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共生、互动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显重要。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较以往任何时代都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复杂,更为开放,更为相互影响和渗透。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文化背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不仅取决于一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实力和条件,更取决于全民族、特别企业界人士的知识、素质、文化态度、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从这个意义来说,知识经济时代也可以称为“文化时代”。

3企业文化创新的紧迫性和迫切性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在知识的生产、占有和有效利用方面的竞争。要提高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学习、研究和开发话动当作企业的核心活动,通过坚持不懈的企业创新,企业把己有和可以利用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西方企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不创新即死亡。”那些经受了知识经济浪潮的洗礼,在竞争中赢得了主动的企业,其秘诀就在与他们奉行永远创新的理念。企业只有真正地开展创新,才能创出具有时代节奏感的企业新文化。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知识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创新能力是竞争实力的最终表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机制关系着企业的市场地位并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的生命力源于企业的创新力。一个没有创新力的企业,是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正如伏尔泰所说:“谁不具备这个时代精神,谁将承受这个时代的全部不幸。”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良好内部环境,创造容忍失败的环境,建立稳固的创新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会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从而必然会不断促进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断走向繁荣。

4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创新的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必须从企业文化创新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批判为前提,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

4.1选择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将人视作企业运营过程中按既定规则配置的机器零件,忽视人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责任感等主观能动性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较多地依赖指挥和命令等外在的硬约束,缺乏凝聚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人的主体价值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旧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而体现人的主体性要求的自主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新模式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制度安排,实现员工在企业统一目标下的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进而形成企业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管理方式。

4.2即注重高科技同时又要“以人为本”

科技革命和人本身的进步总是相伴而行的,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企业创新过程离开了哪个方面都难以达到目的,企业的竞争力也难以得到真正提高。有学者指出:高科技可以在一个阶段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但更深层次的竞争最终应该是理念方面,“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就包括了这层意思。这一见解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人对生产和消费日趋强烈的人性化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创新只有把高科技与"以人为本"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提供既有高科技含量又充满人性关怀的新产品、新服务,才能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否则,企业即使兴盛一时,终究会因受到消费者的冷落而退出竞争舞台。很多成功企业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在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紧紧抓住了给予各层次的顾客送去真诚的关怀和温暖这个关键。

4.3提高领导者综合素质和能力

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来源和动力,而由于企业家在企业活动中的领导地位,企业家的素质又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一些企业家快速崛起又快速倒下的“企业家短命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体制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外,企业家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创新,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综合,需要古今中外多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综合;要打开国际市场,还需要有对各国生活习惯和民风习俗的综合性了解与把握,单靠哪一门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都难以胜任综合创新的任务。实践证明,企业家只有具备了融通古今中外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管理经验与民风习俗,善于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的智慧,才能具备不断创新的实力,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4.4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素质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将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正如著名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立者彼得・圣吉所说,企业要想在这场变革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要通过建设互动共享的学习系统,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因此,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十分重视员工的学习,在员工培训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努力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

(2)重新定位领导的角色。培养学习型组织,必须把领导者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领导者不再是单纯的企业管理决策人员,而是整个组织的设计师和教师。

(3)把学习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行为。知识型社会由于其知识密集性,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这就要求企业不仅重视短期培训,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行为,渗透于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

(4)树立企业共性与员工个性统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使企业上下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做到企业共性与员工个性的统一。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共性与员工个性的统一是在尊重员工个性的前提下,使员工的个性融入到企业共性当中,为企业发展服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5)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多种形式创建学习型企业。爱学善拼,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改变“学习是手段,工作是目的”的传统作法,确立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新思想。

因此,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未来唯一具有持续能力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企业成为知识型企业,企业管理就要成为文化管理。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只能是通过培养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来实现。通过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激发员工的责任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他们自愿合作并承担开发知识资源,完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任务,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和产生更好的效益,这种管理也就是文化管理。

5结论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只有建立了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有可能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以信息技术变革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重要变化,经济模式有工业经济过渡到知识经济,从而对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变化。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认识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性,成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根据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根据客观规律办事,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构建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我们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金胜,刘燕.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J].冶金管理,2004(4).

[2]李冬冬.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李述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创新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4(12).

[4]初蓓.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措施[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5

[关键词]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知识要素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

theKnowledgeelementoftheDynamicCapabilityofenterpriseinnovation

LiUJiayin

abstract:inthedevelopmentprocess,enterprisesmustconductmechanisminnovationandrectification.theimprovementofdynamiccapabilityforinnovationisespeciallyclosetotheknowledgeelementofenterprises.theknowledgeaccumulationintensityandinnovationcapabilityofenterprisesaresupplementarytoeachotherandmaybefortifiedatthesametime.theroleofknowledgeelementsinsupportingenterprisedynamiccapabilityisanalyzedfromdifferentperspectives,includingstrategy,management,andoperation.

Keywords:enterpriseinnovation,dynamiccapability,knowledgeelement

一、概念界定

知识是将资讯、经验、文化脉络相组合的综合体。它是对某个主体或主题的确信的认知,并且这些知识有相应的能力和方法被使用于特定的目的。从更为实用的角度来说,知识通常用来被人们或群体共享,这种情况使知识的操作和知识的管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企业创新是以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依据,为生产出、经营好配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使产品与市场所需相适应,同时对自身资源与社会资源配置进行管理,不断优化,并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的创建和改革。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改革措施,以促进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能够得到充分的政策支持。本文所阐述的创新包括以下方面:

(一)制度创新――战略层面

制度创新是指为了替代原有的企业现行制度,引入更为适应企业发展的制度,从而适应企业所面临的新情况,或者是应对企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一种产权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创新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经营管理者提供管理思路而设计的一种全套的利益机制。制度创新让企业能够保持时刻进步的状态,追求先进的理念,完善又适合的企业制度安排,更加可以调动员工与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推动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二)管理创新――管理层面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将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等新计划和呈现的管理要素进行融合,并加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之中。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经营等职能在质、量两方面进行组合和安排。以此创新出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可以被概括为三个创新方面:有效的整合资源,具体的资源整合,以及目标制定。使企业目标与责任得到更为合理的结合。创新的功能是增加创新者以及社会的福利收益。于企业而言,创新能够增加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市场增长率,并获得消费者认可等等的作用。

(三)技术创新――作业层面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运用新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新技术可以是一种创新科学,也可以是经营商品时创造的新方法,还可以是基本制作工艺上的革新。这种新形势的生产活动,从细节来讲,指企业从投入到产出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革命性”的创新。这种创新,可以是原材料、产品、设备、能源等硬件创新,也可以是工艺程序的设计、改进的操作方法等的软件创新。将产品创新中新产品改进程度不同,划分为全新、换代、改进、仿造这几种类型;按照工艺创新,划分为独立创新与非独立的工艺创新。

二、知识对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支撑总括分析

(一)知识是资源重新组合的关键要素

企业创新必须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知识资源的重新组合,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运用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市场中,知识产权通过交易的形式,提高其具有的价值。全球信息网,可以帮助企业源源不断地获得全球领先的知识与信息,从而进行对知识的积累、优化、重组和创新,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长足进步。员工能力素质与知识储备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发展相关业务,知识共享,互惠互利,不断发展更能创造出为企业服务的新的知识。

(二)知识是企业核心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

随着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会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整合自身资源、重新配置、不断创新。在创新动态环境的大背景下,外部动态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都应该进行多样化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整体水平,维持竞争优势,实现长足发展。企业随着外部环境的动态化及内部需求多样化,对核心能力进行更新,使企业克服核心能力刚性问题,促进企业动态创新能力的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外部因素的影响无法取代来自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知识创新,组织结构变更,以及战略调整,均是企业是否发展得当的决定因素。战略层、管理层、作业层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在创新成长中应当把握的发展机会。企业应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

(三)知识积累过程与创新动态能力的形成过程相统一

从企业知识积累对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角度看,企业自我改变的过程就是在更新知识。企业外部拥有的资源与内部的更新促进知识的积累,从而体现企业创新的动态能力,运用相关知识资源发掘出企业潜在的能力。尤其是具有异质性特征的隐性知识是构建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基础,知识带动着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知识的变化带动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变化。

(四)企业当前的知识存量与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强度

企业现有知识存量的管理过程也是企业创新、增强竞争优势的过程。企业通过结合外部与内部的知识,加强并丰富企业自身的知识存量。知识支撑是必然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活动组织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企业本体知识数量和本体知识质量是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核心要素之一。

三、知识要素对企业创新动态能力支撑的层次分析

(一)战略层知识支撑要点分析

战略层知识是企业最高层次之上的知识,它主要是按照当前具备的作业层知识和管理层知识基础进行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因为在企业创新战略决策主体中,企业领导占有重要份额,但是其面对的问题决策均具备不确定特质,此时企业领导者进行相关创新战略决策应用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种类多种多样,因此企业领导者自身所掌握知识结构体系,隐性知识内容占有较大部分。需要注意的是,隐性知识表现形式为个人化,要想达成形式化可谓难上加难。企业领导者隐性知识所占整体比重相对较小,在企业创新战略决策环节却能起到巨大作用,隐性知识主要表现特点为难以表达,被模仿几率相对较低,其是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来源,但企业领导者隐性知识会对最终企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企业领导者在进行决策创新阶段,通常会面临环境不确定、创新风险极高、信息不对称状态、最优决策不连续状况和对应跳跃性状况等问题。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体现离不开领导者隐性知识的合理推动。企业创新的战略层面的实现主要就是将企业领导者内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加以整合与转变,以达到知识支撑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目的。

1.重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环境变化,从企业外部影响着企业的战略管理决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来自跨国公司的挑战,这要求企业适应全球性竞争的趋势,制订并实践创新的管理战略。

2.调整组织结构。调整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动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层次关系,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加快创新进程,可以通过通讯网络技术,将实现企业目标必需的相关知识进行相互联系,使企业内部资源结合为一个整体,组织结构不再有固定的边界,加之企业可以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实现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最终实现企业目标。为此,必须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减少组织结构层次,加强管理力度,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从而提高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加快企业创新进程。有时可通过建立临时的组织,以新形式实现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二)管理层知识支撑要点分析

管理层知识是指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自身所提供的产品销售与服务销售,而产品推广知识和相关市场知识等也被包含在内。企业市场营销环节中,动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企业市场营销对象分为市场内容和顾客内容两种,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社会政治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以及社会文化要素等,市场和顾客存在的复杂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营销环节知识的隐性特点。隐性知识便是企业知识结构体系的要素,换个角度而言,也就是企业市场营销主要依托即为市场变化程度的理解与市场变化敏感程度的正规判断,此时需借助高超工作经验和隐性知识加以综合调控。企业营销人员知识能够进行显性知识优良转化,其结果会对企业成果最终市场化程度造成一定影响,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群体将自身隐性知识进行显性知识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企业共享模式,之后在此基础上对各部门进行积极协调,解除相关阻碍,通过企业知识互通来完成企业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以至完成支撑结构体系完美构建,产生新型隐性营销知识,共促企业长远发展。要建立健全职业竞争机制培育职业化的管理者、领导者人群,建立健全职业竞争机制,发展管理者人才市场,将人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合理配置。要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制度创新工作,提高企业创新效率。

(三)作业层知识支撑要点分析

作业层知识内容主要是指企业业务流程和作业基本要素,其负责进行产品知识完善与对应服务完善,主要涵盖了专业技术知识内容和专业产品知识内容以及专业工艺知识内容等。应该了解到,管理层知识是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自身所提供的产品销售与服务销售,而产品推广知识和相关市场知识等也被包含在内。

生产技术的更新、设备更新、原材料、产品甚至管理方法的变更等等均为技术创新。人口情况的变化带来市场机会。观念的转变影响消费偏好。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困难,会影响生产效率和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这些困难,可能是因为原材料的材质不合适,替代品不理想,某种加工的技术不到位,分配方式不合理等等。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市场的变化,消费者需求或是消费偏好等,都将影响技术的更新和产品的创新,产品随时面临更新换代。其表现在不同创新类型的先后顺序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催生新产品新工艺,企业创新更是为满足市场需求。因而,企业在创新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产品的创新,之后是考虑降低生产成本、品质及产品生产效率。集中精力进行技术创新。当生产处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阶段时,企业可将创新的注意力转移到营销上的创新,扩大市场份额。另外,还应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良好的综合技能,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符合企业创新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张林.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创新型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研究[n].经济研究参考,2015-07-01

[2]袁野.动态能力与创新类型战略导向的调节作用[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4)

[3]张林,谷丰.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探讨[J].商业会计,2014(3):77-79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6

[关键词]知识链;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知识更新

当前,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工业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中,将内在的制造能力转变成为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主流发展趋向。过去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往往是对企业的物质资料创造或者获取能力进行评估,这样的一种评估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偏颇性,并不能够非常客观地反映企业自身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知识链的框架和基础上,企业才能够不断地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获得发展的先机,从而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1.知识链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述

知识链实际上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知识框架。对于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而言,很多企业都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提升个别劳动效率这一基础的工业发展模式上,而是积极地探究新的生产技术,为企业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提供更为充足的知识支持。对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工业生产而言,只有将知识更新放在核心位置,才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很多企业实际上已经察觉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并没有真正把握住自主创新或者知识更新的真正方法。由于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软件并不能够真正应对好知识外溢问题,特别是业界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这些都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在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阻碍。

因此,当代的知识经济和知识的发展局面,已经充分表明了每一个知识点都已经不是一个纯粹孤立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互相之间都有密切联系的链条,所以这也是知识链的产生以及发展的基础。对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创新而言,只有真正掌握工业生产知识链条的结合以及创新的模式,才能够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真正调动出来,进而占有更多的市场比例,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2.知识链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形成的基础模式

知识链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当中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架构承担,分别是知识提供者、知识创新者以及知识应用者。三个方面的架构共同为企业的创新奠定动力基础。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的提供者是整一个知识链条的驱动器,因为知识链条只有在不断运作的过程当中获取原始的知识内容,才能够为企业的知识更新做好准备。这种知识的储备并不能够仅仅依靠原有的知识管理软件进行实现,而是应该由专业的人员或者部门,进行知识的更新以及引导,帮助企业进行知识点的选择以及基础储备。比如造纸行业虽然有一部分的技术是传承至今的,但是仍然要吸收当前新的造纸方式,配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促进企业造纸技术的发展,对知识的吸收成为了当前造纸行业的一个关键的知识链节点。

而知识链的创新部门,是工业生产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对于企业的日常生产而言,在同样的工业生产技术的支持下,大部分的企业都只能够不断地缩短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劳动生产率。从工业生产技术开发的角度上看,这也就是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通过技术研发部门的开拓,才能够将基础的知识储备逐渐转化成为核心的知识链条,从而为企业的生产部门提供足够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知识链条当中的知识应用部门,实际上也就是企业在工业化生产过程当中的生产部门。生产部门作为企业生产链条当中的首要部门,其主要的目标仍然在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企业的知识链条最终通过生产部门进行物质转化,如果生产部门无法将新的工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则没有办法将知识链真正运转、循环出来。如通信行业在拓展自身的网络时候,非常注重卫星式协同管理的作用,尤其对于知识链条的应用上,在通信行业当中有着非常顺畅的通信管道,以此将新的知识迅速地应用到日常的管理、生产以及服务过程中。

从上述三个部门的框架结构上看,知识提供部门,实际上是企业知识链条的原动力,对于整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知识创新部门,也就是工业化生产企业当中的技术研发部门,实际上是知识链运转过程中的核心部门,对于知识链条件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是起到核心转化作用。知识应用部门也就是一线的生产部门,这一类型的生产部门主要是通过转化技术,将知识创新的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将知识转化成为物质。因此,三个不同的知识链部门,对于知识的转化、积累以及研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在企业的知识链构建基础上进行机能和结构优化。

3.知识链下企业自主创新形成路径探究

首先,应该重视企业知识链条中每一个节点的价值性,提高企业知识链条当中各方面的价值运作。从企业的知识链条运作状况看,企业不能够仅仅依靠企业研究开发部门自身对于自主创新的拓展,更需要企业从实际状况出发,真正充分累积新知识、应用新知识,为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提供充分的知识层面支持。因此,为了解决企业知识链条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对于企业知识链中各个关键节点的效率考核,特别是围绕知识更新提出有效的激励以及淘汰方案,这样才能够将自主创新的效率更大程度地提升。

其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内部角度应该是通过强化组织学习实现的。组织学习实际上是帮助企业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增进企业知识链条运转效率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学习过程之中,只有坚持企业各个知识链条在学习过程里面的知识分享,才能够让企业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中不断传递到企业各个部门当中,提升企业的知识应用率。

最后,从企业知识链条外部运转状况看,企业知识内涵也应该体现在工业化生产后的产品上。自主创新实际上是一项非常抽象的能力,但是在工业化生产的时代当中,企业的知识链条更新,也需要紧密配合自身的产品进行有效调整。实际上,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企业的个别生产成本或者个别劳动时间,而是为了更大程度上增强产品使用者感受企业提品本身的知识含量。这从企业知识链条运转中可以得知,产品最后将成为企业的一张名片,也将会成为企业未来不断发展的―个重要起点和原始动力,既是企业知识链条的周期结束节点,也是企业知识链条周期运转的起点。这对于企业在知识陕速更新基础上的生存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决定作用。

综合上述三点分析,企业依靠知识链条的运转提升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通过内部强化组织学习,外部强化产品知识含量,并且提高知识链条的运转效率,才能够从本质上增强企业的内在动力,最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知识更新的层面给予最为充分的支持。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7

[关键词]知识创新高技术企业人才战略

一、高技术企业及其特征

高技术企业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形成的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1.技术创新是根本。国内外高技术企业经营实践表明,高技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是技术创新能力,它们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缩短研发周期,并进行二次技术创新,大量开发节能、高效、实用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凸显高技术企业较高的科技含量。

2.研发资金是保证。资金是高技术企业流动的血液,稳定的财务状况和雄厚的财务实力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基础。在高技术企业中,高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市场的开拓、生产规模的形成都需要巨额的资金作保证。因此,巨额研发投资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由国家扶持和企业承担的研发投资,以及各种风险资本和企业资本是高技术企业研发资金的主要来源。

3.人力资本是灵魂。高技术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高度密集型企业,是一个大量高科技人员的集合体,他们掌握先进技术,是高技术企业的重要资产。同时,它又是一个快速将高新技术转化为产品的企业,其员工运用其知识存量进行创造性工作。高技术企业往往通过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员工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实现知识高效转化。

二、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

1.知识创新是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科技的发展使物质形态的资源更易被替代,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对高技术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大量学者认为企业的知识和其创造知识的能力是企业拥有的最关键的竞争性资产。但是,知识是一个具有较强时间性的变量,其更新和淘汰的速度更快,特别是在动态复杂环境的竞争中,一个企业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却不一定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应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能力,表现为能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来创造竞争优势。

可见,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基础是静态的,要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决定于由企业知识基础所决定的知识创新。随着竞争环境不断凸显的动态复杂性,知识创新被视为企业所必备的竞争能力,是高技术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

2.人力资本是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源泉。通过文献回顾和思考,可以发现企业人力资本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关于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的产出影响,许多学者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因为拥有高技能、高知识水平员工的企业拥有更多的诀窍,有可能开发出新的理念及技能,并且企业高水平的人力资本能够使其更加容易地获取和消化新的知识和技术,解决新的问题。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本能使其拥有更多的知识、技术资源,能更加容易地获取和消化理解新知识,最终更加有利于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企业创新的源泉。

三、知识创新下的人才战略

知识创新是高技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不竭动力,人力资本又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在知识创新的背景下,高技术企业有必要采取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的人才战略。

1.提高人力资本的开发水平。企业中个人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越多,就越有可能产生新的知识和创新。高技术企业要通过建立和扩充具有高水平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员工队伍,使企业拥有高度专业化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并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知识。同时,企业不仅要对其人才储备库扩容,还要对人才库的存量资源的质量和流量进行监控。在创新人才甄选的基础上保证人力资本的稳定性,降低优秀人才的流失比率;在保证动态和静态人力资本存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的通过人力资本开发投资来实现企业知识的创造。

2.加强高技术人才的激励管理。企业员工的态度和价值观在企业创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实现知识创新导向的激励,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创新导向的考核与奖酬制度,经常进行业绩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对员工的职位、工资、福利待遇进行调整,企业还要充分了解高技术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的上升道路和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使其尽可能地施展才能和发挥潜力,保持不断的进取心。同时,还要设计有吸引力的长期契约承诺,构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塑造共同的使命感、认同感及价值观,努力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氛围,使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并通过加强企业学习来达到激励的目的。

3.重塑创新导向的制度结构。有效的制度结构安排是知识创新的制度基础,它为企业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必要的途径,高效的制度结构设计能够大大改进企业内信息交流的效率,减小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阻力,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促进企业的知识创造。因此,高技术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创新导向的有机式制度安排,实现工作设计的方式从序列式向同步式的转变,同时还要体现出对人力资本权益和地位的尊重。

4.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高技术企业中,知识型员工往往更看重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并非是其待遇的高低。这些企业都能为科研人员配备较先进的实验室,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后勤保障,这一措施能满足很多研究人员的科研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刘力钢隋鑫安曼:高技术企业知识创造与可持续竞争优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管理创新

一、知识经济对当前我国企业的影响

(一)以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来衡量中国企业的现状。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它对管理的要求就是反应更为迅速,决策更加果断,组织更加简化,效率空前提高。反观中国企业整体水平确实难以达到这种高标准和严要求,就像现代儿童吃了某些不负责任的保健品,开始生理上的早熟,也像现代很多青年得高血压、糠尿病、心肌梗塞,甚至脑供血不足等这些老年常见病一样。中国企业目前的一个主要病症可归纳为“小企业得大企业病”。这些企业有上亿或几十亿的资产规模,国内可称大,但相对世界500强却是绝对的小企业。这些相对大但又绝对小的企业,在形式上极愿“摆谱”。他们非常擅长按照政府机构的那一套来设置机构,管理企业。

(二)商品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工业经济时代,商品除农产品、工业品外,还拓展到一些服务领域,那么知识经济时代,商品的外延进一步拓展,知识、服务、信息、技术、时间都成为主要商品,也就是说与知识相关的无形商品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对象。同时,由于物质生产效率的提高,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大大增加,商品出现高附加值化和无重量化倾向,有形商品的内涵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人力资源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制度不断创新。

在物质资本占主要地位的工业化时代,决定商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企业拥有的资金,即物质资本。一个企业的物质资本越雄厚,它的发展就越有优势。这时的企业观是“股东至上主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地位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物质资本地位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一方面,由于商誉、商标、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介入商品流通的每个环节,信息系统技术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竞争力。人力资本地位的变迁决定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不再是专属于股东,而是属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公司的经营者不能只为公司的股东服务,而必须为公司的相关利益主体服务,这是知识经济带来企业制度的创新。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新思维

(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各企业逐步向知识型企业转化。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企业,社会知识存量的急剧变动使得知识和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创新活动逐渐成为知识型企业的日常活动。为了追求专业化分工利益和节省交易费用,专门从事创新活动的个体将从普通劳动者中分离出来。这样,在知识型企业中就存在四类参与者:生产者专门从事生产活动;经营者决定如何生产;而创新者则成为企业增量知识的创新者并决定生产方向;资本所有者筹集资金。在知识型企业中,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已经发生了分离,创新者成为知识型企业中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者,他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方向;而传统意义上的经营者已经蜕变为单纯的管理者,他仅仅负责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监督生产工人。

(二)知识经济有效地推动企业制度创新。

1.促进排他性制度的转变

在传统工业经济中,受地域、行业的限制,企业的市场角色相对单一,决定了同行业、同地域企业利益取向趋于一致,企业制度的疆界扩大到企业所在的行业、所处的国家和经济区域,企业间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竞争压力不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地区经济、国家经济都被纳人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的市场角色呈现多元化,利益取向呈现多样化,强大的竞争压力使企业对新的制度安排存在着较高的收益预期,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制度均衡和利益格局被打破。

2.促进企业内部制度安排更趋合理

第一,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的网络化改变了工业经济中形成的垂直一体化的内部治理结构,“委托--”关系摒弃了多余层次而呈现灵活多样,且责权利更加明确;第二,知识作为资本、权益和分配要素被纳入企业资本结构、产权体系和利益格局,使企业风险机制根据知识经济的现实进一步完善;第三,企业越来越重视制度长远的发展战略,实行战略管理,并依据智能化的政策支持系统制定战略措施,以及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对战略的绩效进行评价。

(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制度创新的有力措施--产学研合作。

1.增值冲动

增值冲动也就是对利润的追求,是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之源。而利润的产生源于不确定性。知识经济的发育过程,实际上是经济形态的深刻变革过程,从而造成经济发展的非稳定状态而具有明显的“动态经济”特征,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异常活跃,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机遇。因此,从理论上看,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有动力之源,而且,不确定性越大或者变革越深刻的地方,越易产生创新,同时也是产学研合作动力最强之处。

2.规模效应

产学研合作涉及较多的是技术向垂直方向的扩散,即技术成果从基础科学研究部门向应用科学研究究部门进而向工业生产部门的转移。由于专有资源的长期积累,使产学研各方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优势,而进入另一领域时则显示了其弱势,相互合作,便可以扬长避短,节约交易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也可以理解为资源有效配置产生的“剩余价值”。

3.剩余索取权的分配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9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知识管理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们的社会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前进,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环境,而企业也在这样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科学知识成为了企业最大的资本,它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知识管理的概述

1.知识管理的定义

一直以来,就知识管理的定义而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他们不同的立论角度给出了自己对于定义的不同理解,这些观点为后面我们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纵观所有观点,我们可以将知识管理定义的内容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知识管理的对象:知识、与知识相关的人、物以及活动。

第二,知识管理的目标:让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能够进行知识的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对于知识的创造力,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发展的知识,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

第三,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组织制度、组织文化以及组织结构等。

第四,知识管理的手段:信息基础设施,它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2.知识管理的内容

针对知识管理的内容,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讨论活动,并提出了诸多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内容:

第一,知识的获取管理:主要包含知识的获取、组织、检索、传递以及测评等等。

第二,知识的共享管理:通过一个好的环境的创设来促进知识的共享以及交流。

第三,知识的创新管理:在上文的定义中我们也介绍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的创新,知识在组织中的创新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转化过程,其中需要显性和隐性知识共同作用才能够达成。

第四,建立学习型组织:不管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对于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来说,都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自身的能力。这其中需要企业管理者发挥好作用,明确企业员工在不同环节中具体的学习要求和内容,懂得如何提升员工的学习效果、如何激励员工学习等一系列的问题。

3.知识管理的方法

(1)知识库

顾名思义就是指装载知识的仓库,用于存储与流通知识。知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呢?其实一般存在于人脑中的知识可以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我们在上文的知识管理内容中也有提到,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所谓显性知识一般是指较易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它也更容易使用诸如文件、报告书、录音、手册以及记录等具体的方式进行存储和流通;所谓隐性知识则与显性知识恰恰相反,它是一种主观的同时不容易进行形式化的,诸如一些习惯、经验、技术、印象以及文化等等,此类的知识很难进行形式化,顶多也只能够通过一些故事性的描述和条例式的原则来表现出来。在企业中最宝贵的知识通常是广大员工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所积累下的经验,因此企业应当尽可能的将这些宝贵知识归入企业的知识库中,对于实在无法归入的知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渠道的方式鼓励员工进行直接的互动。

(2)知识地图

经过长期的搜集与积累,企业知识也会十分庞大、繁多,因此上面提到了企业知识库的建立,这也是进行企业知识管理的第一步,而知识地图的建立则是为了在浩瀚的知识库中让知识的寻找者能够准确、快速的找到相应的知识。实际上,知识地图是知识库的目录,通过它可以将知识的分布进行合理的标识,帮助搜索人员找到知识的来源。同时,在知识地图上显示的知识来源可以是部门的名称、文件的名称、专利代号、专家名以及参考书籍代码等等。此外,企业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在企业员工中进行已知知识的搜集,并且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整理,同时将知识分为入门、基础、独特以及全球四大类,这样可以方便知识的分类查询工作。

(3)知识社区

知识社区指的是由企业员工组建的以分享知识为目的的团体,该团体是建立在成员间的信任、交情以及兴趣爱好之上的。同时,实体知识社区和虚体知识社区是知识社区的两种存在形式:实体知识社区顾名思义是真实存在的,运用开展培训班、企业知识讲座、印发企业刊物以及开展内部交流学习会等形式存在;而虚拟知识社区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的BBS,企业员工有登录权限,在遇到工作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登录来寻求相应的答案。

三、知识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1.知识管理促使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在企业中对于知识管理这一环节上,要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生产、传导、共享以及使用的规则制定。首先,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一定知识流转的保障制度、保障体系。其中主要包括知识投入、知识沟通等相关体系。对于知识管理方面要注重资金的投入,促进知识管理在企业内部的流转、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要做好企业硬件方面的建设,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全面的推进企业知识管理的建设,推动企业的全面的发展。

其次,为全面推动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建设,制定严格的知识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员工的所提交的知识管理方面的成果,要经过严禁的评审,知识绩效考核主要以知识成果为主。进一步提高知识奖励,促进企业对知识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的提高。

2.知识管理推动企业管理组织的创新

在一些传统的企业中对于新的知识结构、新的知识不重视,更谈不上与时俱进的思维,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社会、市场的变化,对于一些出现的新问题不能灵活的处理,至于那些更为复杂的前瞻性就更无从谈起了。依照知识管理的特征,企业只有实现本身组织结构的科学变化,才能符合企业自身发展。

首先,一个发展向前的企业确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的领导。企业确立知识管理的领导,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企业重视知识的力量,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知识型人才的发挥其才能,为企业知识积累、知识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促进新的知识出现,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更高的平台。

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学习组织,鼓励企业员工的自主学习,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学习氛围,在企业中减少阻碍知识传播的各类障碍,提高知识在企业中内部普及。知识管理需要采用扁平化,这样有助于缩减层级,为知识的在企业的推广提速提供方便;对企业内部之间的通过加强协作,平时在工作中注重彼此间的交流,排除种种不利交流障碍,互相借鉴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便利;增强企业对外学习的机会,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向一些在知识管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借鉴;另外,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要求做到决策透明化,民主化,进步推动企业知识管理发展。

3.知识管理推动企业管理文化创新

一个企业的文化将伴随着这个企业始终,也是决定企业特质的重要因子。在知识就是生产力的今天,个人通过其自身的知识与企业中其他人之间的知识融合,才能为其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保障。企业文化为个人的知识提供了企业本身基础,又为个人的在企业内部的学习和知识创新提供帮助。开放性的文化把个人的知识结构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结构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企业最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当前,在注重知识结构的今天,企业文化既要做到为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又要体现其自身发展完善的包容性,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企业文化有很多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为企业员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为其自身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又可以鼓励员工的知识创新;同时着种文化,还能在为企业在员工内部建立起较为直接的信任机制,为企业稳定与发展提供帮助,在困难时期帮助企业团结一心共同度过难关;企业文化在更为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尊重每一个员工,为每一个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从而达到增强每一名员工奉献的意识;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队伍建设尤其独到的地方,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精神凝聚力,保障团队协作,合理的利用企业资源,最大程度发挥企业员工想象力,为企业员工创新提供必要的帮助,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发现知识管理已经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在未来必定会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标准,与绩效管理一样,它能够代表着企业管理的主要思想,成为企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说,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大潮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孟丁磊,王宇.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J].理论探索,2008,7(8):15-21.

[2]祝新亚.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6):48-49.

创新创业的知识篇10

关键词:知识经济;旅游管理;创新

旅游管理企业综合性极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企业正面临一次血的改革、创新,多样化的产业链导致旅游企业在面对竞争时,需从不同角度考虑,才能在旅游产业长期生存。而知识经济的到来,便足以证明我国发展状态良好,人们具有较高的生活追求,更享受精神世界。由工业经济到转变成知识经济这一过程中旅游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为了迎接这一时期的到来,旅游行业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力争在满足现代人物资需要的同时也达到人们的精神要求。21世纪是信息时代,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也会趋向于信息经营的方式。

一、知识经济下旅游管理的变化

旅游管理市场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得到了有力的拓展空间,增加了新的消费理念和市场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旅游市场无论从规模还是容量上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加上知识经济的双重影响,已经毫无置疑的将旅游业发展上升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办公室灵活度与日俱增,工作也日渐轻松,人们的放松时间较多,生活质量和收入快速提高,无需被生活开支困扰,有更多的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两者相互结合使旅游事业出现了极强的发展契机。知识经济来临后,旅游行业转变了以往的竞争模式,竞争模式的转变给旅游行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往的旅游行业主要以客源、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然而知识经济的到来却将这一模式彻底扭转,旅游业竞争模式正在向电子商务方向转变,正因为此,旅游业也由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变成现在的服务竞争、品质竞争和营销竞争,这已成为旅游业的主要竞争模式。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旅游业资源结构有了很大改观,很多旅游企业也随时代的变化改变了经营方式。即使知识信息资源在旅游行业重要程度极高,但仍不能忽略钱财和物质对资源的影响。人是所有事物的主体,更是知识生产、使用、成就的主体,鉴于此,在企业发展中人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未来旅游企业发展中知识经营会成为主流,营销模式也会转变成网络营销,采用此种方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未来企业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式。

二、知识经济影响下旅游业创新方向

1.提高创新意识

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状态,知识作为拉动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创新是必然趋势,知识的灵魂便是创新。旅游业具有鲜明的产业特点,尤其是其综合性较强、竞争强烈等特点,必须时刻准备,具有强烈创新意识,才能具有充分、新颖、健康的方案维持企业的长久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很大程度的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鉴于此,知识经济是依存于企业资本存在的,其中品牌、人力、物力等都需加大审核并利用知识产品的夸大营销点,加上运营方式的改变,增加企业综合实力。例如:某知名企业认为知识是能够流动的,因此,在企业内部技能型知识流动方向和目标的实验,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利用竞争者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2.以人为本

旅游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是自然形成的特点,由于旅游业和生态环境间为辨证关系,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旅游行业除了对生态环境具有强烈要求外还出现了其它方面的需要。现如今,人们逐渐对南极、深海等极端旅游场地兴趣十足,这是一个膨胀的时代,人们对未知追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价值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生态环境管理才是旅游业实现长久发展的终极目标,生态管理不但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要遵循旅游者的要求和生产产品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相互结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

3.改变营销途径

由上文可知,旅游企业已经将传统的营销模式转变成现在的网络营销模式,采用网络营销模式的重点在于知识和传播信息,所有信息都去取决于知识,没有专业等级和方向的限制,只要关于知识点的任务完成便能结束此次使命。因此,我们在网络上将各种知识点重新整理、联合起来,增加网络营销应变性和开放性,创新知识交汇。而以往的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快速转向,具有企业性,是依附于企业所存在的。突出网络营销手段主要是结合知识经济,将网络营销依附于知识,减少对企业的依赖,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不影响企业形象。日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据统计我国上半年部分旅游业工资支出都是依靠电子商务完成的,随着运营方式的改变,跟在时代潮流后的企业纷纷获得了成功,无论是在生产、经营还是在营销上我国很多知名旅游企业统统获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青年旅舍和中旅,在该旅游企业中仅去年一年便有80%的员工工资是依靠网络信息支出的,也就是说有80%的人是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购票旅游的。

三、结语

有上文可知,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业管理的主体是人,其次便是知识。在知识经济影响下,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旅游内部管理、营销模式、竞争模式之间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经济在旅游管理中的改革方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创新意识等方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柏波.传统旅游企业现代转型的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郭宁.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79.

[3]乔思雯.浅析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J].商业经济,2012(,19):47-48.

[4]陈国元.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管理及其创新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