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学的育儿观十篇科学的育儿观十篇

科学的育儿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24

科学的育儿观篇1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使他们的创造力获得提高。

 

一、从幼儿的特点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正处于初步对世界进行认知的阶段。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利用趣味性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探索掌握知识,促进他们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的探索中发现问题,引发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在趣味的活动中,幼儿把玩和学相结合,有效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大胆思考,创造性的完成探索活动。由于幼儿的自制能力不强,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被周围的人和事所干扰,对他们的思路造成影响,使他们不能有效解决教师布置的探索活动。

 

因此,在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对幼儿的参与情况进行关注和引导,使他们尽可能的保持注意力集中,促使科学启蒙活动的顺利、高效的完成。

 

二、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在幼儿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内容,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让幼儿通过学习了解天文、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把科学知识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探究,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让幼儿认识各种交通工具时,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初步接触到科学发明制作。

 

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让幼儿观看海底中动物生活环境,同时向他们介绍运用什么物品可以帮助人们潜入海底。通过学习,幼儿了解了要潜入海底必须穿上深海抗压潜水服,带上氧气瓶。在探究丰富的学习内容时,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主动探究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知识,让幼儿对科学奥秘产生了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

 

三、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掌握科学奥秘,使他们的科学意识和学习科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运用自然资源进行教学,使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树叶收集活动,组织幼儿来到自然环境中收集各种树木的落叶。在快乐的收集活动中,幼儿认真观察收集到的叶子,了解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收集活动完成后,教师让幼儿利用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创意组合。通过幼儿的充分想象,有的幼儿把树叶用针和线穿起来,组成一个树叶项链;有的幼儿利用树叶进行创意绘画,在一片树叶的基础上画出不同的小动物;还有的幼儿用胶水把大小不一的树叶粘贴成了一条小鱼。在幼儿自由自在的创作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用作品展示了他们的想法。完成制作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让教师和其他幼儿了解自己的创造意图时,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获得了提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四、创设浓厚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主动进行知识探究

 

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可以给他们创设浓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进行探索,通过仔细观察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1.设置科学图书角。在教室中开辟一个图书角,摆放上又饿喜欢的科技书籍,让他们积极主动的阅读这些知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家的故事,让他们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2.设置动物饲养角。学校专门开辟一个地方进行动物饲养,如饲养鸡、鸭、鱼、兔子等小动物。让幼儿给他们喂食,并进行认真的观察。掌握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特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在有趣的喂养过程中了解小动物。

 

3.设置种植角。学校在种植角中种上豆角、黄瓜、大蒜等蔬菜,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果实生长时间和果实的形状、颜色等。

 

五、结合实验进行教学,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他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认真观察和操作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能力。例如,幼儿都很喜欢不倒翁的小玩具。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不倒翁,让幼儿进行玩耍。在玩的过程中,教师给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用多大的力推不倒翁,它都能重新站起来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幼儿一边玩一边探索,他们发现不倒翁的底部很沉,推测出这是不倒翁倒不了的原因。

 

为了验证幼儿的推断,教师让他们用准备好的鸡蛋壳和沙子来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幼儿先把鸡蛋壳中装满沙子,然后推到鸡蛋壳,发现鸡蛋壳没有站立起立。然后他们把鸡蛋壳中的沙子倒出来一部分,再次进行推导鸡蛋壳的动作,这时,鸡蛋壳倒下后马上立起来。简易不倒翁的制作实验让幼儿掌握了不倒翁的原理,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对科学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不断探究各种科学实验,在发展他们科学意识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综合素质,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顺利进行,有效促进了幼儿综合全面的发展。

 

六、结合自然现象进行教学,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自然常识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把握时机,结合自然现象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自然常识。例如,在下雨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演示雨的形成过程,通过观看,使他们了解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点或小冰晶,小水点或小冰晶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就是雨。在出现日食时,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日食形成的原因,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让幼儿掌握月食的形成原因。通过结合自然现象进行教学,给幼儿创造了更多的和科学知识接触的机会,有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七、鼓励幼儿进行发明创造,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发明创造,让他们在课外时间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通过大胆想象和创作,幼儿能初步制定自己要制作的作品,通过家长的帮助找到制作材料,共同完成幼儿的发明创造。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制作出来的小发明能让幼儿对科学发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小发明作业。

 

例如,教师在让幼儿学过歌曲《小雨沙沙》的歌曲之后,给他们布置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的作业。在趣味性的作业中,幼儿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有的用纸盘制作手鼓,有的用雪糕棒制作木琴,还有的把矿泉水瓶装上沙子制成打击乐器……通过幼儿的大胆创作,让他们初步产生了进行发明创造的意识,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多的关注和科学发明相关的书籍,随时收集发明创造用的材料,使幼儿启蒙教育高效进行。

 

八、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激发他们的探究自信心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指导,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进行及时表扬,使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下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进行探究。在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多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在幼儿出现错误时,不要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而是要耐心引导,使幼儿消除畏惧的不良情绪,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幼儿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获得信心。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相结合,在对幼儿进行表扬时可以和多媒体相结合,如幼儿回答对某个问题后,电脑中会出现表扬的画面,可以是五角星、小红花,还可以是得分情况。另外还可加上语音,如你真棒、太好了等。电脑中的表扬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对幼儿也有一种激励作用。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参与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让他们养成善于探索和思考的好习惯。在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时,教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浓厚的科学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科学启蒙教育取得实效。

科学的育儿观篇2

流行语录1

“让胎宝宝听莫扎特音乐,可以提高他的智商。”

彤彤妈妈观点

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在肚子里的时候听莫扎特能不能提高他出生以后的智商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听听古典音乐也没什么坏处吧?反正在孕期我是买了不少古典音乐的CD,让宝宝熏陶熏陶,我也顺便陶冶一下情操,挺好的。

真相

莫扎特效应指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得出的结论“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作为胎教音乐,可以提高孩子智商。”从此被商家大肆利用。现在,这个结论已被确认为不实。当然,这并不是说孕期听音乐毫无益处,虽然音乐并不能直接提高孩子的智商,但音乐能够带给孕妈妈的愉悦感,那是更真实的胎教。(点评专家:洪兰)

流行语录2

“益智类电视节目可以开发宝宝的智力。”

松松妈妈观点

我赞同这样的说法,益智类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的节目,它们是经过创编人员研究摸索的。再说我也不太会带孩子玩,让他看看益智节目,得到一些知识,打发一些时间,难道不是对我们都有利的事情吗?

真相

2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要看电视。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家长们要慎重选择节目。有一些商家号称看了他们的益智节目可以增加宝宝的语言词汇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孩子来说,你的陪伴,和他在一起用最简单的道具做游戏,都比益智节目更益智。(点评专家:约翰・梅迪纳)

流行语录3

“古诗背得多的孩子更聪明。”

然然妈妈观点

记忆力好应该是聪明的一项标志吧。作为中国人,我是一定要让孩子背古诗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在诗词里,而且小时候的记忆力总归是比长大了好。就算小的时候不能理解古诗的内涵,但是背起来很轻松,我想先让孩子记住这些内容,长大了再理解也来得及。

真相

早期教育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究竟好不好?要看家长的目的在哪里。从研究的角度来讲,任何一种类型的记忆和学习都不要太过度。聪明不止一个维度,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除了花时间在背诵上,还应该将时间分配在交往、运动等其他领域。(点评专家:周新林)

流行语录4

“右脑开发的课程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西西妈妈观点

曾经有教育机构给我打电话,让我带西西去参加右脑开发的课程,其实这种说法我也拿不准,到底右脑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一定要特意去开发它?创造力是开发出来的吗?左脑就不管这事儿了?

科学的育儿观篇3

党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为幼教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为了使幼儿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创造新时代的主人,对幼儿从小实施科技启蒙教育势在必行。加强幼儿科学教育,开展科技活动,是现代化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小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科学的情感和态度、知识经验、技能方法必然有利于幼儿适应不断竞争的社会,也会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的整体素质必然要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只有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树立大教育观念,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科学技能的发展,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

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利用幼儿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1.时代的召唤。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先进技术不断涌现,高科技产品已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给人们带来便捷。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推动着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党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为幼教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为了使幼儿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创造新时代的主人,对幼儿从小实施科技启蒙教育势在必行。加强幼儿科学教育,开展科技活动,是现代化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小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科学的情感和态度、知识经验、技能方法必然有利于幼儿适应不断竞争的社会,也会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对幼儿进行现代科技教育,不仅要加强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更应该拓宽教育面,让它走向社会,联结家庭、社区,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联合体的作用。

2.家庭及社会资源的优势。

我园幼儿《家庭状况调查表》的结果显示我们面对的家长不仅是一个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教养素质的群体,而且是涵盖了各行各业的群体。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抱有良好的愿望,他们愿意为孩子的科学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付出他们的时间与精力。另外丰富的社会资源也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育儿大环境:毗邻的南山公园、养育我们的母亲河——淮河、科技馆、航校、海校、坦克学校、消防队,还有珍珠养殖场、蔬菜、花卉种植基地以及孩子们居住的生活小区等等,犹如一本本活的教科书一年四季向我们敞开它们的怀抱。

3.树立大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谁也无法把全部教育任务承担起来,于是“大教育观”应运而生。所谓大教育观,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从空间上看则是学校、家庭、社会有机配合的教育。大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学校与外界(家庭、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人为的割断这种联系,则会导致教育的自我封闭,导致教育主体——幼儿发展的片面性和矛盾性。幼儿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树立大教育观念,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科学技能的发展,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利用家庭、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1.重视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在我们与家长的接触了解中发现,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困惑:怎样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孩子爱拆卸东西怎么办?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等等。为了使家长们明确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向和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我们采取定期请幼教专家给家长讲课、和家长座谈、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明确科学教育的正确涵义,认识目前科学素质在人才素质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了解和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家长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并给予孩子耐心的指导从而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利用家访、家园联系簿及离园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并定期更换家园栏的内容。注意有关科学教育常识性问题的介绍及怎样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的介绍,使家长们惫受启发。同时还注重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科学活动情况,使其回家后能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提问,并鼓励幼儿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启发家长回家后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情况下了解有关此活动更多的知识。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对科学知识有所掌握,在兴趣、好奇心的驱使下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促进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极大地增加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在我园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中,科学教育的观摩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观摩活动使家长对幼儿科学活动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家长们在教学观摩活动的启发下开展家庭科学教育活动。

2.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程度。

以往,在我园组织的家园亲子活动时,家长主要是“看”和“听”,参与的程度很低。现在,我们充分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科学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极大发挥了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作用。

在“六·一”活动中,我园各班都组织开展了内容各异、丰富有趣的科学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其中,共同参加游戏,掌握科学知识。

我们还开展了“家长助教团”活动,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邀请部分家长到幼儿园当“老师”,直接参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家长是位建筑师,我们就请他来告诉小朋友,房子是怎么造起来的;家长是名飞行员,就可以向小朋友介绍有关飞机和国防知识;家长是个医生,他就可以告诉小朋友,人为什么会生病,怎么才会不生病……

我们还组织孩子参观家长的所在单位,如超市、图书城、气象台、邮电分拣中心等,并请家长做适当的介绍。在孩子有了初步感受后,再给他们讲这些工作的意义和各行各业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幼儿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情感。

家园配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把园内教育与走入社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突破了幼儿园教育的封闭性,大大增强了科学教育的效果。

3.挖掘社区资源,创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

我们在对小区幼儿居住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小区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幼儿和家庭的影响很大,我们就利用和借助社区教育的优势,与社区一起共同优化小区的教育环境。我们主动和小区居委会合作,开展各种活动,把幼儿园科学教育辐射到小区环境中。如利用小区的科普栏定期向小区业主宣传科普知识,展览小制作;在小区范围内请幼儿为大家表演科学小实验;小区的树比较多,我们引导孩子一人认领一棵树,开展“爱护我的小树苗”活动。活动使孩子们了解常见树的名称、特征和习性及保护方法,在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共建了社区环境;由于考虑到孩子在家看电视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情况,我们与小区居委会和家长合作,引导幼儿离园后去小区健身区玩耍并鼓励他们对健身器材创造出不同的玩法。

4.军民共建共育幼苗,开辟幼儿科学教育的新思路。

我园和消防队、海军士官学校、航校是军民共建单位,这就为我们把幼儿科学教育引向军营,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军事科学融入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中,又提供了一方教育新天地。我们经常把海军、空军叔叔请来幼儿园为孩子们传授军事知识、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做游戏,共同布置“我们爱海洋”“我们爱天空”的主题板报。同时也组织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去海校、航校和消防队军营参观,实地观看消防员和海军、空军叔叔的内务表演及实际操练。让幼儿亲眼目睹和感受消防员叔叔工作的辛苦,海军、空军叔叔训练的严谨,增强幼儿的国防意识、激发幼儿的良好情感,帮助幼儿积累不可多得的经验和感受。

5.把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有机的融入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科学的育儿观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幼儿教育;科学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是一个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过程,新知识也是在学习者的原有认知图式基础上逐步生成的[1]。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明确指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唯一主体[2]。

一、以培养科学兴趣为主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兴趣是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促进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的内部动力,浓厚的科学兴趣能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提高主动建构的自觉程度和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目标也明确提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因此,激发和培养儿童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是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纲要》的科学领域的目标正体现了建构主义价值取向。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颁布了将近十年,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忽视科学兴趣的培养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科学教育形式单一,注重讲解。二是科学教育资源有限。三是内容过于书本化,难以引起幼儿兴趣。幼儿教师要充分领会建构主义价值取向,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第一,以“形式”激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形式必须丰富多样。在每个学期,教师要根据内容确定不同的教育形式,观察、参观、科学小游戏、饲养、种植、科学实验、科学阅读等互相结合,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身边的事物,发现身边神奇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以“环境”激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来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一方面利用园所资源,在教室内设计科学角,提供大量的探索材料,供幼儿探索;在园内开辟饲养角,动植物角等,让幼儿观察动植物的变化,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另一方面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亲近大自然。将社区大自然作为课堂。带领幼儿去社区的草坪采摘野菜,去蔬菜基地观察无土种植,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第三,以“内容”激趣。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这些积极的态度和精神能引发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维持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除了利用环境资源,教师还可以从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精心选择科学内容,着眼于幼儿身边的科学现象,为幼儿选择可见、可闻、可触摸、可操作的自然物和科学现象,便于幼儿从周围物质世界中获取直接经验或生动形象的具体知识,产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第四,以“心理”激趣。建立一种平等的探究学习关系,为幼儿提供心理安全的探究环境也是激发和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一种方法。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出错,在他们出错时,不要急于批评和制止,而应该对他们进行真诚询问,耐心倾听,认真观察,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和做法,实行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平等的合作,评价,使幼儿获得继续探索和成功的自信。安全的心理环境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也促进了幼儿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以亲历探究为核心的幼儿科学教育过程。

探究亦称为发现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自己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过程。科学本身具有探究性的特性,就决定了探究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而且“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幼儿对他们周围能接触到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幼儿亲历探究作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方式和手段,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体验探索发现的全过程,也能够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力及批判思维,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相较于科学知识,“科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儿童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领悟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4]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应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主动建构科学知识、获得科学素养的过程。那么,幼儿科学教育过程如何实现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

(一)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源泉。“只有既适合于学生又有意义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5]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不会提问、不敢提问是教育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从幼儿观察的兴趣点、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或针对幼儿身边及时发生的现象或事情来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提问后,教师还要通过暗示、示范、建议、设问等手段来引导幼儿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支持幼儿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积极支持幼儿亲历探究。

亲历探究就是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是是幼儿亲历探究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亲历探究对幼儿学科学的重要意义,总是以自己的一家言抢占了幼儿的探索时间,或者以讲解代替探究,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以及科学教育的效果。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探究,幼儿有了“做”的机会,才有自主学习的空间[6]。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孩子关注科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获得正确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因此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少说,而让幼儿多做,支持幼儿亲历探究,为幼儿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引导幼儿多方面、全方位地探究问题,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法国的“动手做”

倡导“让儿童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进行学习”。这正是建构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充分体现。

(三)教师要积极支持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体验。

真正的探究是幼儿积极、主动、充分地与客观事物或现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幼儿亲历探究,支持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必要的环节和要素: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操作,进而发现问题。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进入了真正的准备状态。

2.猜想和假设。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它为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即主观原有认识与客观物体和事实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

3.形成问题的解释。儿童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学习推理、预测,找到事物的属性、现象的因果关系或其他的解释,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4.交流探究结果。幼儿通过图画、记录表等,与同伴或教师分享探究结果。交流是儿童探究后的自然流露。幼儿通过整理自己的记录,学会描述自己的发现结果。

教师只有支持幼儿经历这几个必要的环节,帮助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体验,才能真正实现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的幼儿科学教育。

三、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幼儿科学教育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学教育提倡的一种评价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最早是指对所确定的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的评价,为方案的制定者提供反馈信息,用于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7]。

教育领域中的过程性评价是指判断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朝着既定的目标方向顺利有效地进行,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过程,它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过程性评价既是评价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贯穿于幼儿学习的始终,其目的是诊断教学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幼儿的科学素养是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故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的看待幼儿探究活动的结果,而要将评价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尤其要重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幼儿园广泛运用的成长档案袋法也是一种可以在科学教育中借鉴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成长档案袋,融过程与结果为一体,描绘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记录了幼儿的科学活动轨迹,展示了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理解力、创新力的成就和进步,为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就幼儿的科学素养提供交流的平台和依据。

总之,建构主义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幼儿主体性,鼓励幼儿运用有意义的方式,在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中,通过探究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裴新宁。从学习理论的现展谈建构主义在科学教学设计中的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04(7)。

[2]陈琦,刘德儒。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J].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72.

[4]陈琴。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4(6)。

[5]罗兴凯,等。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25.

科学的育儿观篇5

关键词:现代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时代特征职业特征

什么是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科学。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科学往往指的是知识体系,更多的是自然科学知识。广义上讲: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素养主要是在广义科学的范畴内进行演绎,目前我国学者认为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有: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等。因此,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能力等。

从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来看,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具备基本的公众科学素养,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同时,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基本的常识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在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的科学素养。

一、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观是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幼儿教师从事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首先自身要有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即要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对科学技术予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态度决定一切,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态度是很重要的,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它就会以相同的态度给予回应。如果幼儿教师的科学价值观不正确,带有迷信色彩,那么其所教的幼儿又怎么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呢?此时的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是通过周围的人和事物了解的,这个阶段为幼儿灌输什么样的思想,其就会把世界想成如你所说的那样。

如,随着人们对科学教育目标和对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人们也越来越强调幼儿的探究,强调科学教育的过程主要就是让孩子亲历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已经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核心词汇。教师对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还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体验了、动手了,就是让他们探究了,“探究”就是所谓的“做科学”,而“做科学”又主要是动手的事情,因此将“探究”等同于动手的学习活动。事实上,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探究”要求孩子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而动手活动则不一定是能动的,能动与否关键在于孩子是否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可见,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就是要对科学有深刻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并且能够与时俱进,随时展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发现时不会局限于狭隘、陈旧的观念,才能正确地引领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二、一定的科学知识及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科学素养要素的载体。从广度上来说,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范围的科学知识,如: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心理活动,个体生长衰老,保护身体,身体健康的了解;对动植物的观察与了解;对生态与环境的了解;对自然科学现象的了解;对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的了解,等等。从深度上来说,幼儿教师不仅应了解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基本知识,而且应具备对常见事物、现象的深层次的知识,如,以自然科学现象来说,不仅要了解有哪些自然现象、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还应理解这些现象怎么形成、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一些专业术语,等等。更应该对自我的知识(包括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态度能力、经验积累等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幼儿的知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学科、课程结构等知识有专业化的学习和了解。

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外,还要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人们认识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接受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纠正传统习惯认为的一些错误观点,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科学知识观。

三、科学信息获取、利用的能力与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1.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社会日益凸显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特征,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同时由于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更需要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直观、具体、形象的学习和探索材料。因此,无论从教师自身发展,还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幼儿教师都需要具备获取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如利用电子图书馆、全文数据库、教学视频资源等,并能有效甄别信息,挑选价值性高的资料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植植物进行观察外,还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中有关农业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有效的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是科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步骤。教师应具备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这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应能正确把握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和班级特点,甚至是个别幼儿的特点,具备合理选用科学教育内容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能力,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层次性,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为要给孩子提供连续的对科学的理解和体验,而不是随意的、盲目的活动;层次性就是要注意活动的难易和重点,例如,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让孩子观察,有的活动就可能侧重于孩子对于科学方法的认识。

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科学启蒙意识和能力、反思能力等。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萌芽期,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具体地说,具有科学启蒙意识和能力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要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只有不断地对科学实践进行思考、反思,才能从中不断创新,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正确地把握科学教育的方向,不断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四、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是属于科学的精神本性。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幼儿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所在。

幼儿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教师的创造型人格对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不断学习培养自己创造的能力和品格,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现状,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手段上创新,做创新型教师。

科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因素构成的,稳定、持久的个体内在的结构,是调节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的中介因素。包括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弄虚作假;严谨踏实、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谦虚谨慎、乐于并善于合作;高度责任感;果断坚持性等方面。幼儿教师的科学态度对教师和幼儿都有积极的影响。一个具备良好科学态度的幼儿教师对他人对世界都会有正确的评价和认知,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事情,秉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物。幼儿总是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慢慢学到如何在社会中生存,教师也会利用自身的科学态度教会幼儿做事情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不是置之不理,传统地管教幼儿。

综上所述,现代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不仅能有效指导幼儿的科学活动,而且从奠定未来公民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基础的意义来说,还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参考文献:

[1]施燕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郭元婕.“科学素养”之概念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3]王素菊.我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分析综述[J].当代学前教育,2007,(05).

科学的育儿观篇6

(一)幼儿园在思想上明确科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课程,具有提升幼儿园自身实力和知名度的作用。科学教育是当前学龄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其重要意义更加明显,并且家长的素质不断提升,对幼儿的教育日益重视,早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学龄前儿童教育内容。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课程正好迎合了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味,有利于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

(二)幼儿园应当具备开展科学教育的基本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也表明,开展科学教育课程在硬件上要具备相应的数学教学教具,要具备到户外开展教学的条件,要具备一定的动植物教具。同时,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重点在于科学教育课程的师资。科学教育课程师资状况直接决定了科学教育课程的水平高低,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要配置专职的科学教育课程教师,并且要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二、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微观方法

(一)户外活动教育法

科学教育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因此,科学教育课程的开展应当多以户外活动的方法进行。幼儿园进行户外活动,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绝大部分身处城市的幼儿园在进行科学教育开展户外活动教育时,往往限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无法真正做到到野外森林进行科学教育,同时学龄前儿童的安全问题也是幼儿园开展户外互动时重点考虑的,但是也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不开展户外活动教育。比较可取的方式是,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组织学龄前儿童到动植物园开展户外活动教育,通过在大自然中与动物、植物的直接接触了解动物、植物的基本小知识,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户外活动教育法,在具体实施上应当注意合理安排户外活动中学龄前儿童的活动范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学活动,而不能演变成一个纯粹的游乐活动了。另外,当幼儿投身于大自然怀抱观察和认识事物时,启发他们提出问题。当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老师要正确耐心地给予解答,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二)游戏教育法

游戏教育法,是通过游戏的方法将科学教育的内容不知不觉中教授给幼儿。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让幼儿建立对数量的认知,初步了解数学知识。游戏教育法正好契合了此部分内容。科学教育中的游戏教育法通常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采取操练游戏法,即要求幼儿快速反应,培养他们首脑并用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操练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激趣性游戏,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启迪思维,多用科学课程中的新知识设计游戏;合作性游戏,让幼儿通过合作的游戏探索科学世界,树立基本的科学常识。

(三)实验教育法

科学的育儿观篇7

关键词:科学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干预行为

在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和教师是本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现在的科学教育倡导的是以幼儿自主探究为主,幼儿通过自主探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干预行为是否能落实到位是幼儿能否开展自主探究为主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教师的干预行为是否得当对幼儿在科学方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的干预行为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干预行为主要分为主动干预和被动干预。有时教师是根据幼儿的主动请求融入科学教育活动中,给予幼儿帮助、表扬或者赞同等;有时是协助其他教师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这样的都是被动干预。主动干预是指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操作,判断幼儿是否需要帮助,能否自主融入活动过程当中。通过走访、观察发现,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主动干预较多。

(一)集体性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干预行为

通过走访、观察、调研发现,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干预行为一般都用于强调规则、指导操作和评价等。一般的科学活动(非生成性的科学活动)教师都会提前做好活动设计,对整个活动有一定的预判,所以在随后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会提前介绍活动规则和活动的注意事项。对于科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启发式的发问和指导较少。对于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以书本和设计为主,忽略了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各方面的教育引导。

(二)区域性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干预行为

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干预行为多用在强调规则、引导和提问上。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活动规则,比如排队领取物品、不能打闹和共同完成等。由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己参与较多的活动,往往容易忽略区域活动规则,所以幼儿教师大多注重幼儿的活动规则建立。同时幼儿教师也会针对幼儿的一些操作引导已达到预期效果。区域科学教育活动需要幼儿教师对各个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在此过程中发现教育的“引导点”,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

(三)游戏及生活性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干预行为

此类活动幼儿教师一般的干预行为多用在评价、补充和解释等。在这个活动中一般还会以提问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并在最后展示成果的时候对幼儿的成品进行补充。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干预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干预时机选择不当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干预时机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是一个活动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干预就特别重要,直接影响幼儿在其中是否有收获。在观察中发现,发现教师干预时机出现滞后和衔接过于紧密的现象。教师的干预过于及时,没有给幼儿独立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打断幼儿的独立思考,也会导致幼儿对教师干预行为的排斥,失去科学活动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在教师干预后幼儿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用意,活动进展不顺利。由于教师的干预没有给幼儿留出探索的时间,渐渐地幼儿也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思维习惯,只是依靠教师帮助其完成操作任务,养成了依赖成人的不良习惯。

(二)教师的干预行为缺乏理论依据

在实际的走访观察过程中,幼儿教师当发现可以介入活动时,一般情况是介入后思考下一步的情况,干预行为缺乏对前期观察的判断,而这个是否需要介入是幼儿教师主观判断,并不是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所以在进行干预时并不是有据可依,只是凭感觉。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在旁观察时,侧重注意幼儿的安全情况、操作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充足等。由于观察上的偏差,幼儿教师在判断是否介入活动时仅凭主观判断,从而对幼儿的科学活动产生无效的干预活动较多并且干预方式单一。

(三)教师的干预行为存在敷衍应付的情况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有时会出现敷衍应付的情况,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会用总结性评价或简短的语言来反馈幼儿。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询问,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操作的用意和想法,以达到随后的精准指导。教师却多采用敷衍的词语进行干预、评价,这种的干预对幼儿的科学活动没有什么的帮助,甚至有些情况还会产生负面性影响。这种被动的干预行为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较为常见。

(四)教师对幼儿的引导与启发过于浅显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幼儿教师的干预方式,教师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的引导和启发不够深入,较为浅显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某一具体的与科学相关的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引导启发。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会出现教师的引导幼儿探索科学知识过于直接、直白的问题,这样的干预行不利于幼儿的理解掌握,大多情况是幼儿不理解教师的引导启发的用意,活动就会出现师生互动差的情况,这就会使教师的干预成为干涉幼儿自主探索的行为,对幼儿的科学操作活动产生了阻碍。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干预行为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教师实施有价值的干预的有力保障,其中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环境、班级的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师幼数量比例合理

现在的幼儿园都是大班教学,班级中师幼数量比例不合理。在此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难度很大的,在对每个幼儿实施干预时就会产生偏差,教师有可能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实施干预,这样就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且有些幼儿就失去了引导的机会。其实主要是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教师照顾不过来,像这样的教育环境,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也是很难实现的。这其实就需要幼儿园配置好班级中的师幼比例,这样就会减轻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压力,才能更好地兼顾每一位幼儿的科学探究情况。

2.建立完善的家园合作互助体系

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园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从两个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就需要建立家园合作的桥梁,提供沟通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优化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首先,选择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题要符合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并且要结合幼儿的兴趣与幼儿生活经验,目的要具体、有可操作性,目标的设计不能过难、过多,这样的主题会降低教师干预的次数和难度,幼儿参与度高,更好地激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其次,活动不仅在材料的准备上要充分而且在经验上的准备上也要充分,准备越是充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教师干预行为的价值就能够发挥得越大。再次,教师干预行为实施的主要环节设计要动静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设计要合理。最后,教师的反思要全面,这有利于优化教师之后教学活动中的干预行为。

(三)具体教学过程中干预行为的加强与完善

1.树立积极的干预意识与态度

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干预行为大多是针对幼儿的操作出现的问题以及幼儿的好奇心引导,教师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的干预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要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对于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操作活动都要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处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科学,这对教师的干预有着促进作用。只有教师建立一个积极的干预态度,才能更好地把握干预时机,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价值。

2.正确把握干预的时机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能否把握干预的介入时机决定了干预的成败。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对幼儿实施干预,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建立科学思维模式,拓宽幼儿的思路,给予更多探索的可能性。这对于之后整个干预行为的展开与实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可以以兴趣点为圆心引导幼儿,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及材料融入活动当中,更好地激起幼儿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其次,在实际操作中,幼儿教育是以幼儿自主探究为主的教育,我们的活动都是先让幼儿自己探索,当幼儿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与同伴交流无果后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来帮助幼儿,从而推动幼儿活动的进行。

3.适当运用的干预方式与方法

整个活动中教师要以引导与帮助为主,要善于提问引起思考,帮助幼儿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精准把握。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探索,不要着急干预,选取适合幼儿的方式去引导幼儿。以鼓励方式为主,对幼儿的探索过程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教师还应该以一个记录者观察整个活动,这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活动的进程的把握,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针对实际情况实施干预,还能对整个过程的安全问题有所防范。

参考文献:

[1]王振宇,秦光兰,林炎琴.为幼儿教育发现中国儿童,为儿童创办中国幼儿教育———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5周年[J].学前教育研究,2018.

[2]田灿雲,马文琴.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无效干预[J].林区教学,2018.

科学的育儿观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问题;对策

幼儿教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奠基性的重任,因此幼儿教育问题成为众多教育家和家长们关心的话题,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颁布,人们对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4年底发表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面向未来打基础的重要内容,已引起全国幼教界的高度重视。以下仅就这个问题的一点思考,以期幼教界同仁的进一步研讨。

一、从认识自然入手培养幼儿求知欲

幼儿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幼儿的发展就是在直接感知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促进手脑并用,并使其智能得到发展的。所以,从认识自然入手,培养幼儿求知欲,仍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任务。幼儿天生就是喜欢大自然的,他们喜欢玩沙、玩水、玩土,喜欢周围的花、草、树木,喜欢小昆虫……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幼儿专心地蹲着看蚂蚁搬食,追逐着蜻蜓或蝴蝶……正是通过幼儿看、听、触摸、摆弄等活动,培养了他们观察的兴趣、探索的愿望。从而发展了其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等等。

然而,我们往往发现有些家长和教师,却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有时表现出不耐烦,嫌孩子太好问,有时甚至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多事儿!烦人!”窒息了孩子求知的火花。有些家长和教师则忽视幼儿的认知特点,往往将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强加于他们,过早地向他们灌输抽象的科学知识和定义,把生动的科学启蒙教育搞得枯燥乏味。这主要是没有掌握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任务。要明确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在启蒙,主要任务是培养兴趣和求知欲。

二、正确处理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科学启蒙教育的现代化和教材内容的选择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发明、新成就不断涌现。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选用现代化材料,不断充实教育内容,这是应该的。以北京为例,立交桥已四通八达,家用电器走进寻常百姓家,现实生活中的新成果、新产品,幼儿又能直接感知的,那就理所当然地应补充进来。这里给我们提出了幼儿科学启蒙教材内容的选编原则,我认为以下三方面是最重要的。

(1)启蒙性。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此,以选择幼儿易理解的周围环境中较简单、粗浅的事物为宜。

(2)可接受性。由于幼儿的感知能力与思维特点,凡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幼儿就较易接受。所以,幼儿科学教育的材料应选自他身边的科学。

(3)科学性。科学乃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所以,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引导他们真实地认识客观事物,教师与家长力戒偏见与迷信。

2.处理好生物科学中的分类观念与日常生活中分类观念的矛盾问题

随着科学教育的深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科学教育应逐渐准确、科学、严谨。但这里有个幼儿的思维是逐渐发展、分化的过程,开始也许不太“科学”,不太严谨,但我们还是要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从生活中习惯的分类,逐渐过渡到科学的分类。

3.中国地大物博,科学教育内容是否要统一

经常有些教师提出说“我们在广东、海南几乎见不到雪。”“我们生活在黄土高原,见不到海。”……觉得许多教材上提到的内容,在他们那里看不到,即使用图片也很难找到,怎么办?如果对幼儿不传授这方面的教育内容,是否是缺憾?科学教育内容不可能完全统一,可以在教育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以补充各自的乡土教材。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着眼点不是放在教多少知识方面,而是放在智能的发展和求知欲的培养方面,这个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如广东、海南见不到雪,就不一定非要组织幼儿认识雪,可以利用海南的海、椰林的特点作为教育内容。又如现在有许多科技脱贫的实例,也许这些成绩就发生在孩子身边,这些更是幼儿能观察到的生动的科学教育材料。更何况通过电视媒介、录像带,可以看到在本乡本土难于直接看到的科学启蒙教育内容。简言之,我们要从幼儿自身的心理特点出发,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正确组织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把工作落实在“启蒙”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上,我们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就会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

三、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方法

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发现、实验、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等并与天气日记,描绘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结合。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也不是单科或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1.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10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3—4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经过在教师指导下的浇水、照料和观察,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自信心,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最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又如吃的蔬菜是植物的哪部分呢?南是变态茎,白薯是变态根,以及所谓茎则必然能长芽、有节这些简单的道理。

3.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独特的手段,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经常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等。

4.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至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结语

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是由幼儿教师与家长来进行的,因此,除了在对幼儿的认知特点要取得共识以外,还要特别注意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所以,一方面我们呼吁社会上的科普场馆要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设一席之地。同时,各托、幼园所要在人力、财力可能和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准备科学教育材料。希望能把环境建设与教育活动相结合,使环境设备能吸引幼儿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科学的育儿观篇9

一、幼儿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幼儿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的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使幼儿掌握初浅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首先,创造性教育应该尽早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与所拥有的知识量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知识多的人创造性不一定就强,知识少的人创造性也不一定就弱;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可以决定的只是一个人在创造中可能达到的层次与深度,而幼儿正处于形成科学兴趣的最佳时期,这也正是培养创新意识可以从小抓起的理论依据。因此,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

其次,知识更新速度快,对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当今世界知识量的急剧增长的直接后果就是知识老化且更新速度快。同时,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幼儿教育内容、方法带来了巨大变革,幼儿教师若不及时更新知识、改进方法,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见解和有开拓能力的人才。

二、幼儿科技活动目标和特点

我们的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幼儿科技活动的特点是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整个活动过程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同时在活动中应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让幼儿亲身实验、多次感知,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因此幼儿科技活动是幼儿创新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它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场所和空间。

三、幼儿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幼教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意识

开展幼儿科技活动和幼儿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和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首先,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转变为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幼儿作为独立的个性,要认知、要发现、要创新,必须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实现,幼儿活动主要指的是幼儿主动的有思维的、多样的活动,它包括外部操作实践活动和内部心理观念活动。要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其次,把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我们把幼儿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实现由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向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的转变。

第三,把“教学生学会”的教学方法观转变为“教学生会学”的教学方法观。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基本任务一直定位于让幼儿掌握知识的层面,对“怎样让幼儿学会学习”的“学法”研究不够。知识爆炸式地增长迅速地更新,要求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学会学习,学习创造,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的宽松氛围,培养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与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引发、支持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过程。

首先,从物质环境来看,教师要给孩子一个能自主活动空间,激起他们去发现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前提。

其次,从精神环境来看,营造创造意识和创造行动的氛围,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这样幼儿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就能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三)选择以“幼儿生活周围的事物为实践基础”的教学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于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来说,他们的生活实践更应是他们的第一性的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必须注意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即要使选择和设计的内容是在儿童生活的周围,是他们能够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是能使他们感兴趣,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他们乐意做的。例如蚯蚓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平时它并不能引起幼儿的多大兴趣,但是我在引导幼儿观察蚯蚓时便问孩子,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需不需要空气?蚯蚓爱吃什么?怎样将一条蚯蚓变成两条蚯蚓?从而又重新提起幼儿对蚯蚓的探索兴趣和欲望。孩子们便带着各种疑问和好奇去进行各自的观察和实验。因此,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要从儿童的身边开始,遵循其认知规律,进行适当地拓展。

科学的育儿观篇10

【摘要】幼儿教育逐步得到重视,由于社会发展迅速,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幼儿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幼儿园在科学水平以及教育理念方面进行优化提高,根据现在的教育情况制定合理的对策提高整个幼儿园科学教育水平,通过有效手段,为社会培养更多教育人才。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对策

根据幼儿教育情况,对教育科学教育水平进行调研。幼儿教育的观念逐渐清晰,因此对幼儿培养过程中,进行科学教育十分重要。由于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不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在幼儿教育方面达到步调统一,这样就会存在幼儿时期对科学教育手段忽视的现象,影响整个教学效果。通过进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培养其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常识,对传统教学内容研究分析,结合科学经验,提高整体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水平。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

1.科学常识引导

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科学教育,需要幼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准,在教育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科学素养,采用幼儿可以理解的教导方式进行知识传授,达到多元化的幼儿园教学效果。对科学教育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对教学环节中的知识点归类划分。根据水平类型进行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理的逐步进行渗透深入,将科学知识循序渐进的渗透到整个教学思想中去。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习相关科学知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问题的分析理解需要以客观的角度进行评价,借助相关书籍进行辅助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利用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好奇心帮助其阅读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在对书籍内容分析研究时,进行科学观念的渗透。将一些科学常识普及到教学课堂中去,将人是由猿猴演变出来的,以及鲸鱼不是鱼的理论常识纳入教学计划,进行思想启蒙教学。

2.科学的教学方法

对幼儿教导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幼儿的教育管理是十分重要,想要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计划顺利执行,就需要注意幼师和孩子们的沟通方式,培养其科学素养,如果将整个科学教育课堂化,模式化,就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一些调查数据表明,幼儿教师进行教学的工作时,教学理念和科学认识水平有限,幼师的回答也是让人喜忧参半。喜是幼师对工作态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幼儿也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整个科学教育工作进行时,也有忧虑的地方,幼师没有对科学教育理念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对教育概念和教育方式也有些模糊,这样就影响了整体的幼儿教学水平。

的确有部分教师掌握了科学教育方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达不到想象的效果,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这既是一种幼儿教育手段薄弱的体现,又是在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加强的突破点。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师,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进行人才储备。

二、培养幼儿园的科学发展关

从科学教育的观点出发,提高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水平,确立正确的教学方向,是幼儿园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的问题,科学教育的目的清楚,明确,保证教育者的正确观念,朝着好的教育方向进行发展,突出幼儿教育的整体重要性。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改善科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于幼儿的科学教学,分别对幼儿教育中的知识传授,科学启蒙制造条件,对科学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这些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必要准备,弥补幼儿学习时的漏洞,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条件基础,提高整体的幼儿教学水平。

三、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更好的掌控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幼儿的科学教育观念也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从教学者,被教育者,管理者以及改变环境者的角度进行研究,接受在整体教学中的问题,弥补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根据不同的教学领域对教学关系进行调节,实现以教师为出发点,采用发散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幼旱目蒲思维。在整个幼儿教育的角色中,扮演者的不同对教学效果影响不同。

和其他时期的教学相比,幼儿教学的互动环节更为重要。另外幼师对科学教学理念的理解出现错误,也会影响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效果,在执行教育工作时,幼师不是示范者,定义者。而是引导者启蒙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为了模仿教育者,学习教学者,而是加强自身的领悟能力,在接受科学启蒙的同时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能力,提高理解水平。

四、幼儿教学中的对策思考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需要敢于面对幼儿教学中的困境,对幼儿教育中的目标不断领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实践。时刻对科学教育观念进行学习,在整个教育中进行思想启蒙时,注意工作方式,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对整个教学计划仔细斟酌,让整个幼儿教学环节中的互动准确有序的进行。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