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十篇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十篇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39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没有到位。没有很好地摆正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位置,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普遍存在,有的地方甚至比较严重。在一些人的脑子里,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的抽象的工作,不像经济建设那样容易出成果出政绩出典型,即使是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上不去,也不会影响到干部的使用和提拔。甚至有人认为“吹吹打打、唱唱跳跳”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因此,在指导和实践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工作的主题。

二是缺乏创新意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场伟大革命。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不少人对于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如何把握新的机遇,破解新的难题,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业绩,如何提升文化的品位,把文化当作一种产业来办,如何利用文化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激活经济的增长,在这方面尚未取得成功的经验。

三是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利国惠民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与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的增长仍然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缺口很大。

四是用人机制存在问题。县乡文化机构进人不是根据业务专长和岗位需要,而是照顾关系,随意调入,因人设岗。评职晋级存在着严重的论资排辈思想,重资历轻成果,重工龄轻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中青年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们要把解决这个平台当作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要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实施。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建立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在摸清当地文化产品需求趋势及热点的基础上,有目的的组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要下决心抓好社会文化先进社区和乡镇“百强文化站”的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发掘、抢救、保护一批历史悠久、艺术生命力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总结、推广、宣传、打造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

(三)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是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督查工作,确保专项资金不被挤占挪用。加强对活动内容的引导和调控,在确保活动数量的同时提高活动质量,让农民群众在多看戏的基础上看好戏,在多看电影的基础上看到更好的电影,在多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对农民有启发、有帮助的文化活动。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经验教训,切实解决当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建设成为农村和谐文化的品牌。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0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对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1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目前,农村可供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形式也很单调,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另外,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乡镇行政区划撤并和城镇规划过程中,文化站的设备、物资、人员等一直在变动着,文化设施被随意挤占、挪用,致使正常的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

1.2文化需求旺盛,农村居民普遍期待健康的文化生活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劳动负担减轻了、再加上现代传媒的影响,使农民能够广泛地接触各类文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其二,文化观念发生变化,文化娱乐消费比重增加。其三,农村居民对文化载体的运用、文化内容的选择上也呈现多样化。由于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民文化视野扩大,在文化载体的选择上也开始追求中、高档商品。

1.3不良文化不断向农村侵袭,落后文化不断滋长蔓延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农村的风之所以多年来屡禁不止,与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息息相关。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大家认为“大赌是违法,小赌是怡情”。另外,农村乡镇集市红火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不文明现象。如一些江湖骗子沿街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各种盗版书刊、非法音像制品、色情光碟被大量出售和出租,严重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诱发了一些犯罪案件和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4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如村村通公路、最低生活保障、进城农民工培训工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等等,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关注和救助主要是物质上的,而对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注则相对不够。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让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就行了,至于文化发展好坏与否关系不大,认为这既不影响农民致富奔小康,又不影响干部的政绩。于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追求gdp的增长上,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基层文化的发展问题。对文化经费的投入也远远没有达到中央关于“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投入的1%”的规定,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严重“贫血”,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2.1树立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绩,除了其它方面的条件以外,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决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为某乡某镇办几件好事,不能当成临时性的社会文化福利活动,不能为文化而文化等错误观点。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工作摆在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同时,把文化建设工作列入领导的责任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2.2重视人才培养,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因此,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乡镇配套改革中不能改变。对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首先,要继续落实好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确保人员在编在岗,尽可能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专职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激发自身的活力和动力。要真正做到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切实增强文化事业的内部活力。

2.3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困难。目前大多数农村的经济状况,决定他们短期内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解决文化发展经费问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要调整资金投向,用好文化经济政策,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一是政府从财政收入中划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文化建设资金。文化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的建设,使之能正常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可以集中使用,搞一些规模较大的文化设施建设或其他文化项目建设。二是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增强农村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活力。市场机制的渗入,既使文化事业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投入,又为文化和经济的联姻提供了契机。让市场机制尽快进入到文化领域中去,强化文化系统人员的商品经济意识,使文化活动既创造社会效益也创造经济效益,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文化站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245-0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农民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一些地方终年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从多方面加强。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少数地方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近二年部分农村妇女流行跳排排舞,但局限于场地音响等设施,群众参与率受到限制。当前农村文化生活日趋单调匮乏,喝酒打牌成部分地区农村文化不和谐“主题词”,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天天喝酒、打牌。现在农民经济条件日益好转,基本达到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农闲时节没有良好的精神食粮,容易滋长喝酒等歪风邪气。每年到了冬天,风气更加盛行,少数农民沾上打牌习气以后,搞得家破人亡,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和谐。

2、青年群体同中老年群体分层明显,参与农村节日文化活动积极性不平衡。农村节日文化活动,青年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差,主要是部分老年人和少部分中年人参与。现在农村的青年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比较多,见识广,农村传统的文化节目无法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他们喜欢网络游戏,对传统的文化生活没有兴趣,而现在针对农村新生代农民创作适合他们的文艺节目在当前基本上都是空白,因此,农民对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呈现出年龄差异。80后、90后都争着往都市跑,不愿意在农村做体力劳动,一方面是城里能赚钱,更重要的是城里玩的地方比农村多、文化娱乐活动也丰富多彩。

3、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而且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趋势,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主导农村节日文化建设的文化能人缺乏情况严重。在部分农村,有兴趣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村民数量相对较多,但由于大多数农民没有相应的技能,同时又没有能够对村民进行组织和培训的农村文化能人,导致农村组织活动很难开展。

4、软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建设中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村向现代文明转化过程中,触及的深层文化心理要素处于悬搁状态,如家庭、祭祀、伦常、民间信仰等。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现代的文化建设显得步履维艰。

5、符合村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公益性投入大量集中在城市,对农村的投入相对不足。目前农村除农民书屋、少许健身器材的投入外,其他的文化投入几乎为零,面对新一轮村民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也不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当有限。村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一般是通过新闻媒体。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建议

1、完善农村文化活动网络。完善农村乡镇、村文化网络,在乡镇村都设立文化站,要充实稳定乡镇文化干部队伍,提高乡镇文化干部的待遇,确保乡镇文化干部有足够的精力抓文化工作,村级文化站站长由村民选举产生,文化网络对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八十年代的农村文化俱乐部曾一度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现在也可以在各村建立类似的文化阵地,组织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农民可以自编自导自演,既可发挥他们的文艺创造,又极大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发掘农村“文化能人”,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在当前农村文化激射中,一方面是人才匮乏,一方面是很多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农村文化不能单单认为是从外面请演员唱唱戏、跳跳舞,忽略本土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基层挖掘优秀文娱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

3、加大文化工作创新力度。农村文化创新是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各地政府部门应当在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时,重视对于各类活动从创作到组织到演出的创新,以便使农村文艺节目更多地受到农民的喜爱。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4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文化繁荣

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一、现阶段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现实困境。

(一)思想意识形态的落后性和认识不清是阻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根源

一是传统的农业文化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阻碍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思想意识具有保守的特点。当代中国农民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既体现出农业文化中过于保守实用而缺乏激情,也体现了斤斤计较、锱铢必争的小农意识。当传统文化中的腐朽因素与现代社会发展中不良文化相结合,扩大了中国农业文化中的腐朽因素,使得原有的小农意识益发突显,表现为盲目攀比成风、封建迷信盛行、等低俗文化泛滥。二是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农村,经济上的脱贫致富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参考,而文化建设尚未纳入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基层领导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

(二)城乡差异、地域差异使文化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一是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使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发展落后甚至与城市文化发展相脱节。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使社会文化不可避免出现了城乡差别,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农村文化发展脱节,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冲击乡村文化,使农民产生了与自身经济发展相异的文化,使农村文化出现盲目的仿效,势必造成农村文化与地方特色相脱节,出现“亮点不亮,特色不明”的混合局面。二是全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农村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在东西部农村发展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在优势经济后盾的推动下,使本地区农村的文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的文化水平、精神状态也得到相应提高,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个人收入的提高。而中、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因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造成农村文化教育的落后与无力,无形间又加剧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从而形成了文化发展中的“马太效应”。

(三)文化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影响农村文化的深入发展

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做支撑。而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的地区,文化设施就比较落后,农民接受文化的渠道有限,从而影响了农村文化的深入发展。据统计,我国个别乡镇存在图书馆、文化站,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过于老化而难以开展有效的文化活动。有些地方的图书馆常年不能保障购书经费,多年无新书入库;文化馆常年无业务经费,很难开展有效活动;一些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名存实亡,很多只有一块牌子,一间办公用房,没有图书和活动器材,成为“空壳文化站”。

(四)新农村文化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当前,政府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投资者,而文化建设既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又涵盖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形成多种主体共同投资的局面。二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专门文化管理人才。据了解,大多数乡镇文化站只有1名专职人员,且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偏低、专业知识老化,能挑大梁独当一面的业务人员少,对一些必备的现代技术的掌握比较欠缺。由于文化工作缺少人手,组织开展的活动少,对群众自发的活动又扶持引导不力,导致基层文化活动基本处于随意、自发状态①。三是村民的文化建设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和体现出来。在当前政府主导的文化建设中,村民被放到了从属地位,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没有被很好的激发出来。四是在全社会没有形成一套包括文化产业运营机制、文化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和文化建设效果评估机制等在内的农村文化建设机制和体制,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也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②五是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许多乡镇文化工作者待遇问题难落实,队伍不稳定。农科村和战旗村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设施,但用途单一、使用率低。

二、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思路③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一)坚持正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

一是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为。二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在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中既要重视以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要按照各地区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职业化教育,把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纳入到专业性教育中来,培养出一批能够联系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现化化的农业工作者。

(二)加大对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电影放映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一批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④。二是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利益趋动功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双向互动长效机制,使双方共赢发展。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管理的水平与效能

一是开展先进文化管理理念的人才协调管理文化工作,提高农村文化的建设水平。二是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农村文化事业、对农民有深厚感情、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善于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三是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文化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有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到农村和社区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为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四)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探索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领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详实完善、切实可行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新农村文化建设。二是促进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着重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实现向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个人的多元化投资主体模式转换,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三是呼唤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发挥主体积极性。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唤醒村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激发村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让文化建设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使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期进行、长期收效。四是完善新农村文化制度建设。要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探索“三下乡”支农活动等一些村外支农项目的运营机制;要完善农村文化骨干培养、培训机制,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培训工作;要建立文化建设效果的评估考核机制,将农村文化建设效果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官员将注意力投向农村文化建设。

注释:

①陈运贵.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

②王国敏.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R]2007.2.

③王艳梅.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上旬).

④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6-2-1.

参考文献:

[1]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n].光明日报,2006.2.16.

[2]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及途径[J].

[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上)[J].求是.

[4]鲍伯丰.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热点分析,2007.

作者简介: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5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 融合

基层文化建设,是完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它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水县农村文化建设新变化

近年来,合水县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五项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偏远村部搬迁改建、陈旧村部维修扩建、新建村部配套完善、重点村部提高标准”的建设思路,把村级活动场所与学校、卫生所、小康农宅、村办企业、文化广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紧抓不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存在若干问题。

1.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较好的。这些村镇一般经济基础比较好,文化阵地建设较好,文化干部素质比较高,大多数农民文化需求比较旺盛,文化娱乐活动比较经常。9月21日,“喜迎十?弘扬主旋律”——合水县第八届广场文化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声乐、舞蹈、器乐(曲艺)大赛、摄影艺术作品展、书法绘画笔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过足了“文化瘾”。二类是一般的。业务人员不齐,经费投入少,有阵地但很少开展公益文化活动。三类是较差的。这些村镇的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机构名存实亡,文化活动经费奇缺,常年不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2.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不足

近年来,合水县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的投入,使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与农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目前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且发展不平衡。高起点、高标准的文化设施不多;部分乡、村宣传窗、阅报栏、活动室等传统基层文化阵地仍不健全;部分乡村的文化设施陈旧老化,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有些村子即使建立了名义上的阵地,但有名无实,未能充分利用。除去一些经济基础较好、领导一贯重视的镇村以外,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导致了阵地设施明显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

3.农民文化生活仍然比较单调

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民文化生活质量仍然不高。主要表现:(1)文化生活消费偏低。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半以上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有些家庭除子女教育以外,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2)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所仍以看电视、听广播为主要形式。大多数集中在红白喜事和传统节目期间,平时的文化消费很少,文化消费的形式往往是请几支乐队,放几场电影招待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3)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打牌,一些地方腐朽落后的思想逐渐在群众中生根,道德危机日益显现。

4.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一是从事文化工作人员数量明显偏少。这些人员要担当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责任,又要搞好本地县的文化市场管理,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明显偏低。有的乡镇领导把文化馆(站)当做照顾干部的场所。盲目的把不适合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及家属安排在文化部门,影响了文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业务骨干流失严重。农村文化队伍专业骨干力量大量流失,由于受待遇差、发展前景受限、工作内容单调等影响,一些文化专长、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不愿意到农村来。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呈下降态势。

5.“不良文化”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市场

在调查中发现,垃圾文化向农村渗透现象日益突出,一些乡村黄、赌、毒等有所抬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还比较盛行,法师、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不时出现。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必须跟上群众的需求和时代的节拍。针对全县基层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设备落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前必须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实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吸引民间资本共建的多渠道投入体系。着重是以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文化建设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全县基本实现行政村文化网络阵地全面覆盖,村村都有一个可供开展文体演出的文化广场、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广播站、一个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地。

2.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首先要稳定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职的文化干部,保证他们享受正常的工资、福利待遇。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应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资奖励。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尤其是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乡村文化能人,通过能人带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第三,要加强业务培训。对县乡文化业务骨干,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外出参观,脱产进修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

3.加强新农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在农村,蕴藏着许多原汁原味的文化财富,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平台,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离开传统文化谈农村文化建设,无异于舍本逐末。立足于传统文化上的挖掘和创新,农村才会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对合水县来说,大力扶持香包、刺绣、民间剪纸、书画等民俗文化系列产品以及根雕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等,系统打造城县农村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刘志丹太白起义、包家寨子会议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为载体,积极发展农村历史文化寻根游、美食(节庆)文化游、农家乐游等活动,形成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结构较为完备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推进子午岭等“生态文化工程”建设,在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帮扶带动周边的农村地县发展旅游产业,将农村建设成广大农民向往的精神家园。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欠发达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措施

前言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农民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一些地方终年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从多方面加强。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喝酒打牌成部分农村地区文化不和谐“主题词”。当前农村基本上已经没有文化生活了,过年期间就天天喝酒,有时候一喝就是一整天。现在农民吃的、喝的啥都有了,就是农闲时候没啥事干,不喝酒、打牌还干啥?现在年轻人都争着往城里跑,不愿意干农活,一方面是城里能赚钱,更重要的是城里玩的地方比农村多。每年到了冬天,打牌风气就盛行,少数农民沾上打牌习气以后,搞得家破人亡,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和谐。

2、青年群体同中老年群体分层明显,参与农村节日文化活动积极性不平衡。农村节日文化活动,青年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差,主要是部分老年人和少部分中年人参与。现在农村的青年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比较多,见识广,农村传统的文化节目无法对他们产生吸引力,而现在针对农村新生代农民创作适合他们文口的文艺节目在当前基本上都是空白,因此,农民对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呈现出年龄差异。

3、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主导农村节日文化建设的文化能人缺乏情况严重。在部分农村,有兴趣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村民数量相对较多,但由于大多数农民没有相应的技能,同时又没有能够对村民进行组织和培训的农村文化能人,导致农村组织活动很难开展。

4、软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建设中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村向现代文明转化过程中,触及的深层文化心理要素处于悬搁状态,如家庭、祭祀、伦常、民间信仰等。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现代的文化建设显得步履维艰。

5、符合村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公益性投入大量集中在镇区,对农村的投入相对不足。面对新一轮村民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也不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当有限。村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一般是通过新闻媒体。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要完善责任体系,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意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尤其是乡镇党委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责任意识,始终坚持把它当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硬任务来抓。要明确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文化专干为直接责任人,在全县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农村文化工作责任体系。要将文化工作实绩与相关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要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时布置、同时考核、同时奖惩,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科学设置机构,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机构职能。这方面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宏观领导机构问题。针对目前县文化部门与广电部门既属党委又属政府管辖的情况,建议县委采取增设机构或不增机构的办法,尽快明确一个既有权威、又能务实的工作机构,以组织协调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二是解决文化站与广播站的合分问题。文化站与广播站还是以分为宜。因为农村广播电视这一块有稳定的市场空间,完全可以自负盈亏,应把它独立地推向市场。应保持文化站机构的存在,因为它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起着组织协调、建设队伍、规范管理等重要作用。其性质仍应为事业单位。三是解决文化站作用发挥的问题。根据目前部分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的情况,建议县里围绕乡镇文化站的机构职责、总体目标、班子配备、队伍建设、工资报酬、经费来源、具体工作要求与标准以及其考核奖惩办法等方面,尽快制订出台《乡镇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

3、拓宽投入渠道,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从县乡政府角度看,可从三个方面拓宽经费来源:一是加大县级财政划拨的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这里有两个标准:按有关政策规定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资金不低于当年支出的2%;按建设“文化先进县”的要求,县财政须按每月0.5元/人的标准建立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规定乡镇财政划拨文化事业建设资金。根据目前乡镇财力水平,可分上等、中等、一般三个等次,建议年划拨额依次为:15万元左右、10万元左右、5万元左右。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文化建设投资新模式,鼓励并引导社会各种经济力量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保证文化事业建设经费拨付及时足额、专款专用,可行的做法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县文化局、县广电局和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制订并审定通过《县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收缴拨付及开支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按规定予以实施。

4、推动工程建设,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引导力量。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从农民的需求与渴望入手,着力实施好“五大文化工程”,稳步推进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工程一:“无线广播村村通”工程。参与座谈会的所有村支书都认为,广播对推动全村工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救火救灾、惩恶扬善、传递信息、宣讲政策等。大部分干部群众认为,如今上级精神、会议精神在传达层面上出现“会议精神止于村支书”的状况。因此,完全有必要实施“无线广播村村通”工程。开展这项工程,每个村所需专项经费不超过5000元,可采取“政府拨一点、村里解决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来解决。

工程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广大农民群众反映电视节目“灯下黑”问题严重,即本地人看不到本地台,收不到县委、县政府的政策精神,听不到本县的发展声音。面对这一现状,县域应提出“全县联网、县网并小网、有线替代卫星接收器”的发展思路。首先要让乡镇有线站成为县乡有线联网的中介,乡镇有线村村通的“龙头”。其次要加快“有线”替代卫星接收器的步伐。要将原有的网络资产评估折价入股,原有债权转为股权,同时在优先原有线经营者经营的前提下,融集社会资金入股,进行好网络改造与发展。然后按照市场法则进行成本核算和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次序为网络维护运转经费,员工工资、社保、折旧等,利润部分按股分红。

工程三:“电影进村”工程。这是国务院“电影2131”工程的硬性要求。“电影进村”工程,首先要研究群众需求。调研中发现,农民群众对电影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科技、大片、爱教电影等方面。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为使电影放映工作经常化,建议建立县乡两级经费预算渠道,每年县乡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再次要突出“爱教”电影工作。要科学配置放映时间,安排电影放映单位深入各学校按规划放映,保证每期每人至少观看2次4场爱教片。

工程四:“民俗文化光大”工程。民俗文化来源于群众,具有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等特点。怎样光大民俗文化?应分四步走:一要摸底。即县域内有哪些民俗文化。二要区分。并非所有的民俗文化都是好的,都有发扬价值,如哭灵、说黄段子等就必须剔除。三要改进。要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内在价值,必须按照时代要求改造好民俗文化。四要支持。基层政府应从政策环境、优惠条件、组织推动等方面给民俗文化以支持。

工程五:“新农村文化示范村”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个什么样子,从哪些方面去建设?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作答,靠说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有条件的村庄先搞示范,每个乡镇搞2-3个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全县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此项工程由县委宣传部统一领导,县文化局、县广电局具体实施。工程试点可选择经济条件好的村庄,也可选择有特色文化活动传统的村庄进行。

结语

总之,农村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前沿阵地和发展基础。农村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千方百计地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文化面貌,平衡文化供需,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文化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晓江,国万忠,袁艳平.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万远英.落后地区农村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仇保兴.新农村建设思路的六大创新[J];城乡建设;2006年06期.

[4]熊义杰.李乐.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8期.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健全和完善新农村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是否能够全面铺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而新农村文化建设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农村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比较晚,发展模式比较单一。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消除思想上的障碍、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完善监督体制等手段来保障西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

西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除了在经济建设方面存在差距,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狭义的文化内涵,包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内容,正确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可以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能驱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生态发展。在当前西部大开发时期,除了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着手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保持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在21世纪以来,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对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新农村文化建设内涵

1.1文化产业的不同定义。

文化产业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就所提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济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定的制度环境中,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属性之外,还具有某些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

1.2本文文化产业的定义。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其外延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科学研究、新闻出版、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涵盖了文化财产、文化设备和传媒载体三个方面。

2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物质方面不断得到满足,而文化精神方面相对较薄弱。经济建设方面措施运行及取得的成果比较明显,而文化建设方面措施运行及取得的效果相对不够理想,致使目前西部农村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2.2西部地区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农村地区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设。乡村青年长期外出打工,乡村经典传统文化建设逐渐淡化,直接导致了乡村传统文化的断层,从而使西部乡村大部分经典文化失传。例如:广西浦北县和邕宁县的“舞春牛”,在当地又称“闹春牛”、“唱春牛”等,是起源于明朝末期,至今已流传了三百多年。舞春牛是一种汉族民间舞蹈,主要寄托蕉乡人民的新年祝福,预示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六畜兴旺。舞春牛这项庆祝新年的民间活动,在20世纪末在广西部分地区春节期间表演的热度比21世纪的热度高的多,据资料显示,目前在广西浦北大部分地区在春节期间几乎没有舞春牛这项民间庆祝方式,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老一辈已经年纪大了,没办法继续舞,而年轻一代又没办法传承,导致这项民间特殊庆祝春节的活动技术正在逐渐失传。经典文化的传承,唤起人民群众对新文化建设的重视。(2)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设施相对落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的物质硬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文化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该地区文化设施的配置情况。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器材等,它对农村地区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虽然西部农村地区农民收入增加很迅速,但相对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民温饱问题基本得解决,精神生活相对贫瘠。

3新时期背景下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策略

新时期条件下,农村建设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

3.1创新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理念决定思路,只有把理念转化为思路,才会产生推动实践发展的作用。对于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而言,只有转变工作思路,才会真正改变过去那种文化建设由政府统一包办的模式,代之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新工作模式。也只有把理念转化为思路,才会真正改变过去那种文化建设由政府包办代办的做法,代之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工作新思路。政府的主题作用体现在做好文化建设规划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做好民众的宣传引导、投资改善文化基础设施等。

3.2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建设人才,深挖农村文化优势资源。

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农村党员干部的组织和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结构建设科学合理,就能够团结群众齐心协力地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因此,培养一支为农村文化提供新驱动力、使广大农村群众得到实惠的农村党员队伍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西部地区正处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程中,而农村的文化建设则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实践性课题。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已的社会现状,这使得农村文化建设难度更大。因此,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上取得突显成绩,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长期发展和提炼的过程。但是我们坚信,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沉淀的基础上,在党和政府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强有力的政策制度的支持下,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必将迎来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崔巍.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24).

[2]王宝明.浅析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4(22).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建议

一、前言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培养农民主人翁精神,目的是在农村建立先进的文化体系,使农民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获得有益的熏陶,达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从目前新农村建设来看,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考虑到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农村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特征,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立足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制定具体的解决对策,使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目前来看,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促进农村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其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文化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决定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应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将农民素质的提高当作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

2、农村文化建设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从新农村建设来看,农村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效果,农村文化建设应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提高发展水平,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

3、农村文化建设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文化建设不但在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三、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出现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考虑到农村发展现状,农村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相对经济、精神相对物质一直处于次发展地位。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文化生活贫乏,难足群众之需。

2、农村文化活动太单一。多数农村的文化生活仍以看电视、打麻将、走庙子为主,不仅贫乏单调,还造成、迷信等不良风气漫延,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农村文化发展落后的现实因素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难以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农村文化活动方式始终绕不开农村现有的文化氛围,有时候还会被不良活动所影响。为此,要想取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就要改变农村文化活动单一的局面。

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人力投入太少。各个乡镇均没有独立的文化站舍,大部份镇文化站配置是“一块牌子一间房、一枚章子一张床”,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场地,加之乡镇财政状况都不乐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难度大。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宥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一是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处于“随意”状态。二是人力不足,没有专人负责。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在发展中难以取得积极效果,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亟待解决。所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夯实基础,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四、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文化活动形式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个方面。为了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立足农村文化建设实际,从这三方面出发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

1、改变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理念。从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来看,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足的现象确实存在,为了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理念,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应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农村文化建设,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由此可见,农村文化建设,应从观念转变做起。

2、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单一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立足农村文化发展实际,采取多种手段积极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首先,我们应在农村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并结合农村实际,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例如乐器演出和戏曲演出等,活跃农村文化气氛。其次,应充分发掘农民文艺,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季节开展交流活动。再次,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大力发展地方农村文艺,提高农村文化建设质量。

3、增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考虑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应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和资金人力投入上有所倾斜,使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在基础设施、资金和人力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效果,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基于这一认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可以采取政府投资和村民自筹的方式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使农村文化建设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五、结论

从目前新农村建设来看,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建设质量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应从农村文化建设实际出发,积极分析现存问题,从改变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理念、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和增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等几个方面做起,全面提高农村文化建设质量,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欣.我国将在六个方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J].共产党员,2008(07).

[2]江庆莺.扎实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J].大众文艺,2010(11).

[3]郑金侠.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群文天地,2011(09).

[4]肖剑忠.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7(09).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其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其顺利进行,本文就其问题与相应的对策做一简单探讨,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1、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意识上的误区

在新农村建设上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低热情、为难不配合的情况,而且在工作上也表现的不积极主动也没有创造性。同时也没有认清新农村建设过程所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艰巨性的情况只是盲从的将硬件建设、规划建设放在重点,忽视了软件建设和执行管理的重要性。新农村建设面对的是农民的农业生产及增收问题而非所谓的重点抓村容村貌的整洁。

1.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建设资金缺乏

进行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当前农民却面临着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和畜禽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让农业增收的空间变窄。因此资金的投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前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今的形式是:1、有限的政策支持,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提供的资金有限占总建设资金的30%,还有很大的资金有待补充。2、地方财政困难,对新农村建设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3、有限的自筹和社会筹资,在中国若要说自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就会有75%的农民说没钱,但是也不可能从社会上筹到40%的建设资金。4、信用贷款门槛高,很少有商业银行将款项放到农村,除非是政策性银行或者农村商业银行可能会提供部分的贷款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1.3农民担忧农业生产是否能稳定发展

当前农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不仅体现在从业人员素质低这一项,还展现在规模化和区域化难形成的问题。首先,小规模、雷同农产品的生产。当前的产业结构是由农民自主决定而非政府行政干预,结果就形成了无规模的雷同产品遍地开花,最终导致农产品囤积难卖。其次,低程度的产业化生产出劣质农产品。再次,农业科技含量低,从业劳动力的素质底下。最后,不健全的服务体系和落后的农业技术在科技农产品的生产上无法发挥作用。

1.4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

现在农民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其思想概括出来就是等、靠、要,没有所谓的市场经济意识,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迷信、、早育超生方面严重与现在的文明脱离,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农村的建设,制约了农民的收入。还有就是,农民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态度的冷淡和当前不佳的农村医疗卫生以及低下的医务人员水平也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2、解决对策

2.1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大力度的宣传

新农村建设全员的工作,而非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因为此项建设涉及的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通过舆论氛围将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深入人心的同时也要彻底的消除广大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宣传时要让农民知道他们的财产、自治都会得到尊重,而他们在建设过程中还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2.2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把好事办好

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倾听广大人民的心声,切实的结合乡村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彻底改变之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努力为新农建设制定出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目前急需要做的是根据所处乡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制定出一个利于掌控、操作和实施的方案来管理道路维修、水电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的资金筹措和农民集资、人工投入及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2.3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加强和物质条件的完善

可蓄可疏是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此工程的建设需要社会力量和大量资金的支持。在农村推行新能源建设通过改圈、改厕、改橱以及草堆的清除来建立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炉,这样不仅改善了农村的整体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环境还将农村的垃圾统一纳入城镇化管理。

2.4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因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队伍有着强大的推动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以乡镇为基地,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分批次的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再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其次,不定期举办三农问题村干部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创新思路;再次,提高待遇,先让村干部成为明理、会技术、会管理、消息灵通的领军人,让其凝聚基层工作的向心力改变对村干部不想当、不好当和不敢当的思想。

2.5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协调发展

通过深入的走访调查,建议相关部门对乡镇小学制定出合理的实施方法对贫困学生进行两免一补让他们实现上学的梦想,彻底让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得以全面落实。认真、规范的做好新农村医疗合作改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招聘专业人员、组织专业的医疗志愿队对现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解决当前乡村医院人员紧缺、设备闲置的现象。

2.6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培训学习让他们都能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同要吸引广的人才到农村搞农业发展。首先,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优秀的师资队伍和教育规划让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得到提高。其次,职业教育技术的加强,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培养创业型农民。再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超.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艺生活.2013(03):141-142

[2]王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9(6):117-118.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篇10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鱼骨分析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6-143-03

problemandSolutionsofRuralinformationizationConstructionBasedonFishboneanalysis

Jiwenjie

(anhu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Bengbu233030,China)

abstract:inthebackgroundofdeepeningthereformandrural,informatizationisanimportantpartofbuildinganewcountryside.Correctlygrasptherural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statustofindouttheproblemsexistingintheruralinformatizationisanimportantcontentoftheconstructionofruralinformatization.Byfishbonemethod,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informatizationandtheexistingproblems,andgave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forprovidingaguaranteeforfurtherspeedinguptheconstructionofruralinformatization.

Keywords:Ruralinformatization;Fishboneanalysi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目前顺应时展的首要任务,自从引进了互联网技术,信息化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其中农村信息化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农村信息化是指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1]。农村信息化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拉近农村与城镇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小康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1农村信息资源狭义来说,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对决策有用的数据,广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2]。“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资金和人等。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来,农民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量也有了一定提升。农业类的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也有大幅度的增加。例如中央七套就会经常播出一些贴近农民生活的节目,给农民介绍关于农业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不仅如此,还会请到一些“三农”领域杰出人才,给农民们讲述成功致富的经验。

2007年,农业部出台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2007~2015)》[3],为农业网站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农业网站再次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浪潮。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农业类网站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从十几年前的不足2000个,截至2010年3月,涉及农业类网站总数已超过32000个,农业类网站的日浏览量也在不断增加。

农业类书籍出版量也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不断增加。农业类书籍的出版旨在向农民传授实用农业方面知识,让农民了解掌握一门自己需要的农业知识或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农民实现丰产增收。并有针对于农业方面的出版社也随之成立,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目前拥有农业各项专业相关的图书10000余种,农业映像制品800余种。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农村信息资源给农民们带来好处是具有标志性的,可以帮助农民摆脱老旧的生产生活的方式,以一种全新的技术进行生产,这对于农村信息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农村信息基础建设信息基础建设是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农村信息化要想的到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农村的信息基础建设。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农村信息基础建设得到了加强。有线电视、电缆、光缆、宽带等多媒体开始走进农村的各家各户。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截至2006年末,全国9.6%的乡镇地域内有火车站,46.1%的乡镇地域内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81.1%的乡镇有邮电所,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全国95.5%的村通公路,98.7%的村通电,97.6%的村通电话,97.6%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平均每100户拥有彩电87.3台,固定电话51.9部,手机69.8部,电脑2.2台[4]。13.4%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但是,与城市相比还落后了不少,在信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的背景下,仍有2.9%的农村未能通上电话,并且,我国的网民在城市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确实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正在一步步改善农民的生活。农村的信息基础建设在日益完善,自2009年初,确立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开展信息下乡”三大目标以来,我国也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通讯的任务。但是,结合整体来看,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是远不如城市,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需要再努力。

1.3农村信息化人才在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在农村传播信息资源,对于农民来说,信息资源是个从未接触过陌生的东西,所以需要有人引导他们,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去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这就是信息人才。目前为止,农村信息人才处于一个相对短缺的状态,我国大多数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截至2005年,全国约5亿农民其中文盲半文盲占22.25%,再加上农村现在大部分处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资源对于他们来说可有可无,并且对于外来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抱有一些抵触情绪。此外,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科学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不能够满足于各类信息人才提供生活保障,所以他们不愿意下到农村去,这样更加导致的农村信息人才的流失。农村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对于所需要的信息人才培养不能够提供专门的教育,所以农村很难实现信息人才的自给自足。

2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鱼骨分析法及其应用鱼骨分析法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提出的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可以直观的表现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在研究农村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过程中使用鱼骨分析法,首先要找出农村信息化存在并要解决的问题,将问题写在鱼头,然后按照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找多可能的原因,将这些原因总结归纳成几个要素,对各个要素进行归纳整理,把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分析选取重要因素。基本步骤可以分为2部分,第一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二是绘制鱼骨图。鱼骨分析法便于全面地分析与探讨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找出问题的真因,确立一个大方向,针对于主要原因逐步的解决并改善。

2.2农村信息化问题分析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来虽然为我国日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发展不协调,仍然存在着很多如下问题:信息化意识淡薄、文化水平过低、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吸引投资利益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实效性不高、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信息处理方式陈旧、信息的传输缓慢、缺乏组织引导者、缺乏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化认识不全面、地理位置不利于信息化发展、经济发展落后、政策不能全面贯彻落实、政府主导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形式化、缺乏系统的规划、信息利用率不高、信息资源匮乏、信息服务模式单一、信息实用性不高、投入不足、信息获取困难等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可分为环境因素、个体因素、经济因素、发展因素、社会因素(图1)。

图1农村信息化鱼骨法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导致农村信息化落后的主要因素如下:社会因素方面: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吸引投资利益机制不健全、政策不能全面落实;发展因素方面:信息化基础建设落、信息化建设实效性不高、政策不能全面落实、政府主导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形式化、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处理方式陈旧、缺乏组织引导者、缺乏统一信息服务平;经济因素方面:经济发展落后、投入不足;个体因素方面:信息化意识淡薄、文化水平过低、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实用性不高;环境因素方面:信息获取困难、信息服务模式单一、地理位置不利于信息化发展、信息处理方式陈旧、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

导致农村信息化落后的原因中,发展因素占39%,社会因素占13%,经济因素占9%,个体因素占17%,环境因素占22%。发展才是硬道理,农村信息化只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前进一大步,同时必须密切关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发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优化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3.1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力度基础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第一步,各级政府应该在原有的信息基础建设上加大建设力度,健全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以方便信息主体利用为第一前提,杜绝形式化建设,从信息主体的角度出发,尽快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开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多听取意见,建设信息主体想要的基础设施。

3.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行有策略的宣传教育,适当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是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化建设想要得以发展,首先要得到农民的认可,其次就是让农民知道该如何利用信息去投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由于传统观念和文化素养,农民去接受新的事物一般会有抵触情绪,要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际效用,这有助于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

3.3加大资金投入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健全吸引投资机制,激励运营商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投资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要相互扶持。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可以相应的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来。

3.4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各级政府应多培育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各方面人才,重视农民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农民参与学习信息化的热情,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各级政府还要多培养村、镇一级的干部,在村镇一级中起到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化技术型人才的培育也尤为重要,可以在各村、镇一级培养出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下到农村,向农民介绍如何学习利用信息化成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的教育问题,给农村的孩子们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3.5健全完善农村信息化体系健全农村信息化体系,但不可盲目的发展建设。政府领导要有策略地发展建设农村信息化,给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注重改善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农业、农村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传播、信息反馈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中心,并加以宣传,有效的解决农民获取信息困难的问题。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时,政府部门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起到的作用,吃透农村信息化的实质,将国家的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建设工作中去。在信息化建设中要为农民着想,只有农民真正从心里接受了,才能将信息融入到生产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农村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占文,王继成,潘飞.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3(6):114-115.

[2]谷雨,武振毅.信息机构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信息技术,2007(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