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老年人的感想十篇护理老年人的感想十篇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4:56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1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需要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339.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34-02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将急剧上升,同时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从治病先治心的原则出发,心理护理显得特别重要,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经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将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老年人心理表现

1.1孤独感和失落感离退休的老年人失去了与同事共同学习的机会,而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特别是当老人生病时,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俱增。

1.2焦虑和抑郁症老年人离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程骤然改变,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此外老年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以至于难以解脱,对生活失去兴趣。

1.3自尊心强、固执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体会、事业上成功,公私、多疑、孤僻或像老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原始的幼稚的行为,自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住院后希望医护人员每天围绕他一个人,只关心他。

1.4控制力下降、易怒老年人的性格的改变,同老年人的闹退化有密切关系,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的程度不一致,如大脑额叶比其他区域退化,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故老年人性格已发生改变,出现控制下降,易发怒。

1.5自私、多疑人的行为受感知、思维、情感、性格、智能等影响。因此,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致行为异常。

2护理措施

2.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并及时向老人及亲属详细介绍院内环境及各种护理措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同时向家属了解老人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患者出入院后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并使老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1]。

2.2密切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由于老人离开家庭、亲人感到孤独、失落,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同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是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缩短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护理人员应谅解多疑患者的异常行为,应主动关怀体贴他们,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他们,如带领全体医护人员给他们过生日,是他们感受到亲切、温暖,犹如在家的感觉。

2.3尊重、关心、体贴老人老年人思维相对缓慢,语言表达较迟缓,记忆力也有所下降,又是一个问题要交代还几遍也听不清,记不住。遇到这种情况应耐心解释,不急不躁,态度和气,语速要放慢。遇到他们要主动打招呼,言语间要尊敬,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2.4注重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注意房间清洁幽静的基础上,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老人安排在一病室,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心灵容易沟通,保持心情舒畅。

2.5注重出院心理护理根据老年患者不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做事得到同事们的尊敬,退休后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提出的意见和想法不能被采用和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不再表达自己的意愿拒绝与他人交谈。护理不间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总之,护士担当着老年人生命周期中专业健康维护的角色,只有结合身心特点,运用自身的心理护理技巧,才能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全方位整体护理的表现。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2

1临床资料

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疗养的军队离退休干部1965人,其中男性1459人,女性506人;平均年龄67.8岁(55~89岁);团职121人,师职1174人,军职以上670人。

2军队离退休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特征

2.1自尊好强军队离退休老年人在职时大多是领导干部,职务高、级别高,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人生阅历丰富,所以自尊心理明显,高层次的需求比较多。尤其是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更为明显,表现为不服老,担心被冷落嫌弃,猜疑多虑,对是否得到尊重特别在意。

2.2保守固执老年人人生经历漫长,特别是不少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一生功名显赫,保守和固执的心态表现尤为突出。常常表现为我行我素、固执己见,对自己充满自信。

2.3孤独伤感通常表现为怀旧、恋友和失落感。尤其是那些老伴或是以前的老战友、老朋友刚刚去世的,更是沉默寡言、表情冷漠,对人不理不睬,不积极配合诊疗。

2.4悲观消极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有良好的医疗保障,能定期体检,身体稍有问题就能及时发现,多半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由于老年性疾病的长期性和顽固性,加之病情反复,稳定性差,极易产生悲观失望和消极心理。临床表现为神情恍惚、情绪低落,有的无故发火,自暴自弃。

2.5抑郁寡欢时时害怕自己病情恶化,特别关注诊断结果,容易产生忧虑和紧张心理。表现为抑郁寡欢,身体稍有不适就胡思乱想,害怕得了什么绝症,有的总认为大家在隐瞒其真实病情,产生猜疑心理,对医护人员的言行特别敏感,不信任和猜疑他人。

2.6焦虑恐惧感到自己日落西山已快走到人生尽头,常怀无用感、老朽感和濒死感。特别是有的老年人身体器官明显衰老,听力视力减退,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等,一想到自己不但要受到疾病的折磨,还要面临死亡的威慑,不免时时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此焦虑绝望、恐怖偏执、睡眠不安、惧怕死亡。

3心理护理对策

3.1医务人员应掌握心理护理方法对于这些较高层次的老年疗养员,简单或泛泛而谈为其提供心理服务是不够的,在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应学会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技巧,如细心观察他们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注重他们的言谈举止和身体状况,在了解掌握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再以晚辈尊敬长辈、下级尊敬上级的态度取得他们的信任,用良好的语言、态度、表情和行为去积极影响老年人,这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基础。

3.2认真制定心理护理目标老年人心理问题较多,只有确定了主要的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得以逐一解决。方法:按照护理程序认真收集资料,从老年人大量的心理需要信息中,选择最主要和关键的需要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然后确定最佳护理干预手段,也可以说是从心理学角度给每个老年疗养员作出相应“护理诊断”,进行护理实施及适时反馈评估,使得整个心理护理过程得到有效进行。

3.3建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主动热情服务,尽量满足疗养员的每个合理需求。鹿瑞云等[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病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临床护理中,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他们一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许多人还功名显赫,不仅是科室医务人员,全院每个工作人员都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思想,关心、体贴、尊重他们,使他们在疗养院处处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身心愉悦。

3.4合理安排疗养生活疗养院不是单纯的治疗场所,而是通过综合利用自然疗养因子、理疗、体疗、心理、营养、药物、中医等综合措施来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和促进伤病康复[2]。为了提高疗养康复效果,我们根据老年人特点制定了周密的疗养康复计划,如入院初期召开介绍会认真介绍疗养生活安排,给疗养员之间提供一个相互认识的平台;院领导、科主任、责任医生护士分三级分别看望疗养员,使老年人尽快适应疗养生活,并且感受到倍受尊重和重视。整个疗养期间还安排较多的医务人员参与的集体活动,如游览、、体疗、晚会、座谈会等等,在活动中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另外还设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随时为疗养员提供心理服务。

3.5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根据老年人需求和学习特点,采取集中上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方面健康教育指导,讲解养生保健知识、疾病防治及心理问题对身体的危害,帮助老年疗养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疗养期是有限的,我们应努力通过有限的疗养时间让疗养员获得最大受益。

参考文献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3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护理人员

1认识老年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1.1孤独与失落感。老年人由于独居、丧偶、人际交往减少,行动交往不方便,加上住院期间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心理上也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而有的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寂寞,这种担心进而会感到烦躁无聊。部分离退休人员因觉得自己资历老、贡献大,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和地位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所以脾气就比较暴躁,配合性较差,希望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恭顺。

1.2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那些病情较重、“自我诊断”不清的病人,心情更加焦虑。尤其是急性喉炎、急性厌炎或者是气道异物所造成的气道阻塞的病人,窒息感明显,致使有濒死的恐怖感,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生活方式方面难以适应,此类患者心里处于恐惧和焦虑的状态,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睡眠质量不佳、不思饮食。

1.3容易敏感和猜疑。大多数的患者处在刚进入患者角色阶段,行为退化、感情脆弱、依赖心理较强、自我控制力下降。处在这个阶段的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加上医患之间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容易造成老人自己去推测猜想,如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很严重?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是不是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有时候,当患者自身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有相似症状时候就会联想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病,产生疑心,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发脾气。

1.4沮丧和抗药心理。老年患者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如果再加上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悲观与自责。此类患者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沮丧、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的去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归宿”。对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由于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容易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2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2.1老人心理上容易孤独,尤其是丧偶老人,在情感上更需要人给予更多的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在生活起居上多给予帮助和关注。同时,鼓励家人亲友常探视,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适当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锻炼。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交往,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从而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使其永保良好愉悦的心理状态。

2.2护理人员要以美观整洁的仪表,亲切的微笑与问候,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气氛,这对病人焦虑、恐惧心理能起到安抚作用。患者病情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如心血管门诊的病人,疾病的变化常常很快。所以,要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主动了解病情,准确分诊,协助就诊,且态度要和蔼,以消除病人焦虑的心理。要多与老年人交流,了解老人的“心所想”我们才清楚“如何做”。

2.3做好交流,增进感情,增加信任度,减少猜疑。常言道“交流是开心锁”,良好沟通的交流,不仅可以给患者以鼓励,使患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消除恐惧感,而且能增进与患者的感情,增进信任度,打消患者猜疑敏感的心理。护理人员要多与他们交谈,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进而对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对于好猜疑的老年患者,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一味的隐瞒,只能事与愿违,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和误会。在交谈中方式要灵活,谈话要把握分寸,要考虑到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思而后答,该解释的一定要解释,需要保密的不能直言相告,但要给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使患者能接受。尽量多鼓励,让他们放松心情,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4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增加患者战胜病情的信心,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是打消老年患者沮丧和抗药心理的“良药”。

(1)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对于一些沮丧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调整心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2)增加患者的信心。“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患者有了信心才能产生顽强的意志,才能挖掘抗病的潜在能力。护理人员应引导老年人树立坚强的信念,正确的生活观,保持坦然处之的态度,乐观的情绪,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这样可以使患者摆脱沮丧感。

结束语: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医护人员要依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护”,满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4

经过三年紧张而艰苦的护理专业学习,并顺利通过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后,我心中喜滋滋的,这标志着,从今开始,我将不再是实习生的角色。多年的专业培训,让我如愿以偿地穿上了这身雪白的护士服,戴上了美丽端庄的燕尾帽。细细审视镜中那张年轻靓丽的面容,我信心满满。那时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对今后的护士生涯充满了期待。当时有人问我,作为一名护士,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啊,面对今后的护士职业生涯,我的护士梦是什么呢?刚毕业的我,有着年轻人的热情,接受能力很强,遇到不懂不会的地方,只要老师稍稍点拨,我就能很快领悟。但我也有不少年轻人的毛病,比如,老师交给我的任务,只要自己感兴趣,我会很快认真完成,可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有些抗拒,甚至拖延,同时做事有些毛躁,老师交给我的任务,多少会遗留下一些小尾巴没处理好。当时我的梦想有很多,比如毕业后去读本科,比如在工作中积极努力,争取当一名优秀护士,比如n年后自己也能像科室的护士长一样,头上多一道杠杠,梦想很多很多……时光流逝,不知不觉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白班、晚夜班的交替中,我走过了花季少女,走进了年轻母亲的行列。

9个年头过去,曾有的职业新鲜感已经褪去,经历过许多事情,看过太多的生老病死,我感觉自己有了很多变化。刚毕业的时候,当我走进病房,看到的是病人憔悴的面容,听到的是丝丝痛苦的呻吟,耳畔萦绕的是小孩的声声哭闹,这令人沉闷、甚至沉重的环境让年轻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心情也变得灰暗。当我满心欢喜准备好所有的用物,来到病人床前准备为病人穿刺输液时,病人用怀疑的眼光扫视我后,蹦出的一句话“我的血管不好打,你可看准了再打”会让我顿时心情低落。有时候运气不好,遇到病人的血管的确难打,没有一针打进去,某些素质不高的病人家属会用难听的言语责怪我,甚至加上肢体动作,这时候我委屈和困惑。 有时候我觉得我很努力地工作了,可因为毛躁的性格,没有做好份内工作,遇到同事及领导的质疑时,我的心中会很难过。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的梦想变得晦暗,我的护士梦想变得飘渺难及,我曾经觉得,选择做护士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一位护理前辈,她的专业知识丰富,护理操作技术也很过硬,是我们科室每位护士打心眼里佩服的老师。她和我们年轻护士一样,打针发药换床单,每天忙碌在病房。如果我们遇到操作上的困难,只要找到她,她绝不会推辞,会尽快结束她手头上的工作,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帮助,有她在身边,我们会增加很多信心。不光是我们喜欢她,病人也对她充满依赖。记得那时在科室里面有一位住了5个多月的瘫痪病人,只要换床单,病人家属必定要找到她,点名要老师换。我有些疑惑,曾偷偷跟着去看老师的操作,我心想这换个床单有什么蹊跷,还非得要她换。跟着老师身后,我看到老师在更换床单过程中,动作非常轻柔体贴,不时轻声和病人交谈,询问病人的感受。老师那专注的眼神,体贴的动作,温和的话语,让人感觉老师不是在简单地完成一个护理操作,而是在用心为病人解除痛苦,哪怕是换床单这件小事,她也是非常认真地对待,力求让病人感到舒适。燕尾帽下老师那明亮的眼睛中,反射着天使的纯洁与对病人的关爱,整个病房的人都对老师投去赞许的目光。我向这位护理前辈倾诉了自己的困扰,讨教前辈是如何在繁重的护理工作中保持凡事认真的态度,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护理操作中做到这般优秀。她浅笑着,说了一句非常朴实的话。她说“从小事做起,每一秒、每一分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让困惑的我找到了答案。是啊,每个人都曾拥有梦想,可有的人能够实现,而有的人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失去了梦想,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忽视了日常工作中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事。护理工作看似简单,每日无非是重复着做不完的护理,治疗,发药,病情观察与记录,对病人的宣教等等,只有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成功才会离自己越来越近。相反,如果好高骛远,认为护理工作过于简单,职业没有前途,每日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起来将是漫不经心,单纯的应付了事,那随之而来将产生职业的倦怠和不自信,这样下去,又如何能在工作中做得优秀呢?其实我们不必想着以后的事情,只要想着今天怎样做好,明天我该如何做得更好,这样不断的努力,成功就会如春雨,悄无声息的渗入我们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很多,我醒了,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会坦然地告诉她:每一天每一刻,认真努力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5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老年期又面临重大的生活改变,如退休、丧偶、由子女照料等,这些变化使老年人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1孤独感和失落感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等原因,人际交往减少,家庭及社会地位改变,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突然有了被轻视、被抛弃的孤独感或失落感,或沉默寡语,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易发脾气,。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

1.2焦虑和抑郁症老年人离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骤然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易造成心情低沉,悲观失望。这种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与失调,容易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随着身心逐渐衰老,此外老年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

1.3多疑和健忘老年人身体日渐衰老,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致行为异常,自私、多疑、孤僻,或像老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原始的幼稚行为;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希望身边的人围绕他一个人,只关心他。而有的老年人智力水平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如出门忘记是否关门,经常忘记吃药等,健忘使老年人经常怀念、唠叨过去,多疑和健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情绪。

1.4固执、易怒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事业上成功、工作时得到同事们的尊敬,退休后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意见和想法不能被采用和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对新事物难以适应甚至看不惯,固执己见。老年人性格同老年人的脑退化有密切关系,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的程度不一致,如大脑额叶比其他区域先退化,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故老年人性格易发生改变,同时皮质的退化,对皮质下的控制减弱,造成皮质下原始冲动占优势,出现控制力下降,易发怒。

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老年人机体衰老严重,有的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这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以下因素:

2.1社会角色转变进入老年期,将面临离退休这一人生的转折点,生活规律发生极大地变化。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地位、社会联系和生活重心的巨大变化,导致社会角色的重大转变。从而产生无价值感、不平衡感,甚至茫然、颓丧。

2.2家庭角色转变退休老人的生活范围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结构、成员彼此间的关系以及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都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心理状态。在老人和子孙三代同居的家庭,老年人与子女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存在差异与矛盾。另一方面,"空巢家庭"的增多,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再加上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3经济状况经济是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备,医疗服务费用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等原因,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3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社区心理护理以健康为中心,旨在促进和维护社区内个人、家庭和人群的心理健康。而对社区老年人群的心理问题,社区护士更应加强服务,促进老年人适应老化过程,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帮助他(她)们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具体措施如下:

3.1建立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中心社区成立老年人健康服务中心,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老年的自我保健。如饮食的烹调,营养的搭配,娱乐活动的具体内容等。建立保健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组织专家进行老年保健讲座,订阅老年保健杂志,建立老年健康宣传栏,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组织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社区护士要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

3.2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由于疾病,老年人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护士应加倍耐心,热情,更加体贴,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就能增添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社会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3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4鼓励老年人适度脑体劳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让其了解社会变化,更新观念,丰富自己的生活。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6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生命和创造的总和[1]。老年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的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医护人员如果能通过人文关怀和病人交流信息,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使老年患者提高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对他们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存质量有很大地帮助。

1在护理工作中各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1.1良好运用首因效应原理体现人文关怀首因效应可以使老年患者产生信赖心理和安全意识。我们要热情接待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差,需详细反复介绍科室的一般情况、负责医生和责任护士,耐心细致地做好接诊工作。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士通过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只有处处为他们着想才能成为患者的知心朋友,患者才能对你倾吐真情,以减轻心理压力,尽量要做到耐心解释,阐述手术及其目的、必要性,尽量消除其紧张情绪,争取患者积极有效的配合,为以后的治疗护理打下基础。

1.2营造人文关怀护理的环境与氛围人文关怀要落实到每一个护理行为中,如:一个称呼、一个微笑、一个搀扶、一句问候、一声致歉,都使患者心情舒畅。人文护理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面,而我们要把爱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表达给每位老年患者,通过护患双方互相尊重和信任,让病人的合理需求获得满足,让病人的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可以大大促进病情的恢复,温暖病人病态心理,增进护患感情。

1.3在各种操作及治疗中使高龄病人愿意接受和配合在做侵袭性操作前,护士应适当使用解释性语言,让患者明白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时应使用鼓励性语言,树立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操作结束时我们应使用安慰性语言,使病人感到温暖和体贴,减轻心理压力,增加病人的依赖感和安全感。同时在护理操作时应注意细节,在老年患者输液时,解释药物的作用,告知不良反应的症状,如有反应及时按床头铃,顺便把床头铃放在老人容易够到的地方,并告知会常来看他,老人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给老年患者吸痰时,告知吸痰的目的,操作时注意沟通让患者了解操作时会有不适的感觉;给老年患者肌肉注射时,注意一边操作一边交谈,既了解病情,又分散了病人注意力,还减轻病人的痛苦;如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需较细的尿管,以保证置管的成功;对年龄较大亦无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因尿道肌肉松弛,可选较粗尿管,以防止尿液溢出;而对有血尿的患者,我们则尽可能选择较粗的尿管,以防止血块堵塞,保证其通畅。我们科曾经有一位青光眼的女患者,入院前由于与家人生气病情加重,并自我感觉不能治好,不配合治疗及护理,经常发脾气,胡思乱想,经护士耐心细微地针对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多关心、体贴患者,以聊家常的方式经常询问患者哪里不舒服,有什么想法,需要帮她做什么,使患者感到亲切,并把护士当亲人,同时采用疏泄的心理护理方法,让患者把心理压抑的痛苦、感受、苦闷和不幸遭遇倾吐出来,并配合药物治疗,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病情趋于稳定,渐渐接受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老人出院时对护士非常感谢,家人也非常满意。

1.4沟通时体现人文关怀与高龄病人的交流沟通是人文关怀的基础,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例如:说话态度要和蔼、诚信,语言要通俗易懂,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及注意倾听病人诉说,这样能较好地解决病人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绪和心理需求,了解患者心理,拉近护患距离。特别是工作比较忙,更应注意要耐心细心。通过沟通交流提高护理质量,指导疾病的饮食情况,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手术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如何有效地咳嗽排痰等,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根据不同病种,指导早期离床活动,适当锻炼促进康复,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地沟通提高了病人的知晓度,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及自我调理,如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积极锻炼,充足睡眠与适量运动,戒除不良的习惯。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大大提高了健康宣教的效果。

1.5每天晨晚间护理是人文关怀的桥梁每天晨间护理是医、护、患三者相互沟通的纽带。医护人员真诚对待病人,让病人敞开心胸对医护人员讲真话,病人提出的问题能解释给予解释,能解决的尽快解决;晚间护理时,护士到老人病床旁边巡视时,给老人一个微笑,为老人盖一盖被子,取得老人的信赖,老人心理得到安慰还能促进睡眠加速病情康复,并理解配合和支持护理工作。

1.6对病人出院的关怀对病人出院后的健康维护,更能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制备出院健康教育医患联系卡片,健康卡的内容为:(1)温馨爱心祝福,病人姓名、诊断、急救电话、科室电话。(2)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休息、复诊时间,注意事项、药物指导等。(3)科室特色,医院介绍等并定期电话随访。让每位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在其出院后仍关注着他的健康,使其感受到人性化服务、增强了病人院外自护能力和保健意识,通过一系列连贯性护理,使患者充分感受充满关心、爱心、责任心的护理文化氛围。

2人文关怀对护理

工作有促进作用密切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当护理人员满面笑容走进病房,轻声的问候,及时开导患者,会在患者心中种下一粒友谊的种子,第一时间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更有助于我们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实施,这便是人文关怀对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在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也有利于我们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

3小结

通过探讨分析在高龄患者中实施的人文关怀,从做好每一个细小环节起,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及人际关系、帮助患者接受患者的角色。注重护士职业形象和礼仪,细微之处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满足患者的需要和合理要求,使其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开展高龄患者的个性化服务,加强人文关怀的教育和业务培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重视患者的评价,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思想理念,做好高龄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真心实意地帮助患者,彰显人性本色,把方便留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把爱心留给患者,这是我们人性化护理服务追求的理念,并且要以仁爱人性的博大胸怀来赢得社会的信赖和赞誉[2]。

参考文献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7

【关键词】护理;带教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34-02

1护理带教时常见问题分析

1.1学生方面

1.1.1对职业不热爱

近几年来,大多数护生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校接受了专业思想教育,对护理工作充满美好憧憬,但是在接触临床后,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繁琐、繁重。有时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和操作不过硬而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挑剔、指责,甚至阻挠,于是对自己选择的职业发生了困惑或者动摇,产生了职业自卑感、失落感。

1.1.2学习态度不端正,被动学习和不主动工作

一些护生在思想上认为学校不负责任分配,由个人联系就业单位,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就可以了,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在实习中出现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

1.1.3角色冲突、知识单一

护生从课堂走向临床,是想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可在实习中却发现在校所学的理论和技能操作与临床存在一定的差异,感到理论与时间脱节。例如:输液操作规程背得很熟,在工作中却不能照章行事。

1.1.4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

实习护生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不能简单通俗的向患者作相关知识宣教。

1.2带教老师方面

当前青年教师的思想现状:一个不断发展,开放,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社会中,青年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1.2.1对带教缺乏热情和兴趣

部分青年带教老师认为带教护生会增加自己的麻烦和负担,甚至带来压力,易出差错,对带教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认为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差而对她们失去信心。对工作学习不主动的学生,不及时指出教育,对学生态度生硬,缺少人文关怀。

1.2.2自身素质不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专院校逐渐缩减,来院实习的护生大多数是大专学历,而青年教师学历偏低,而且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导致授课能力差。随着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青年带教教师如不加快提高自身素质将不能满足护生的要求,且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1.2.3传统的带教方法

一部分青年教师只根据工作实际进行教学,而忽略了有效运用教学目标,使护生在实习中应该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不明确,以致不能最好的达到临床实践的目的。一部分青年教师只注重操作上的示教,而少给护生实践机会,使得护生动手机会少,且常常是要求多,检查少。一部分青年教师带教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使得基础差的护生跟不上教学步伐,而基础好的护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1.3社会方面

1.3.1分配制度的影响

由于国家分配制度的取消,取而代之的双向选择分配,加之择业的激烈竞争,一部分护生进入实习期,自由散漫,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青年带教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反而对教师提出意见,在评教表内对教师表示不满。

1.3.2市场的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医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不让护生进行技术操作,也是造成护生动手机会少的原因,不利于其临床操作能力的提高。

2提高青年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的建议

2.1提高带教老师素质,树立老师良好形象

一生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带教老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教学医院在配备带教老师的工作中严格把好思想素质关,同时也要求学院和医院尽最大努力为教师的业务进修和深造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2打破传统,将带教水平与职称评聘结合起来,给老师施压。

建立健全教研组年度考核制度,学院和医院在评聘临床医疗和教学职称的过程中,从政策上做硬性规定,将老师的带教水平和带教实绩与职称挂钩,资历只作为出参考,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晋升评优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度。即在晋升职称、调资晋级、评选先进、劳模等活动中,对具备带教资格及能力而不愿从事带教工作的同志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度,综合评定其医疗、教学、科研能力。

2.3带教考核与奖金分配挂钩

医院在奖金分配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带教老师的实际工作量,将平时的带教考核进行量化分析,实行政策倾斜,对直接带教的老师适当增加奖金系数,从有利于临床教学出发,以保护和调动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带教抓管理。

2.4评聘兼职职称、提高教师声誉

由于带教工作是高付出、低收入,反差较大,因而教师的光荣感、使命感淡化。因此,可由学院聘用一批兼职教师,放宽助教及讲师比例..使直接从事带教工作的高年资教师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又不增加经费开支。

2.5建立带教奖励基金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普遍存在着注重实惠的思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付出的精力和代价与所得报酬不成正比。在现有条件下,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建立带教奖励基金,来鼓励在带教工作中成绩显著的临床老师,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奖励基金来源由学院和医院共同筹集。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8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呀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而对率挛锊桓行巳ぃ荒芙邮埽枷肜匣?/p>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得他(她)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社会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对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志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3.4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安慰开导家属,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志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3.5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她)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

3.6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社会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3.7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3.8抑郁的护理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工应治疗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她)们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她)们,比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使他(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在尊的基础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她)门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谐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他(她)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她)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他(她)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愉快。

9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回将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10老年人应“仁慈”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认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学的贫困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善良友好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确实会起很大的帮助。

正确对待死之,消除对死之的恐惧

死之是生命历程终结,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忌讳死亡,由于人们长期对死亡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对于一个人因疾病的发展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是看作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看作是医疗的失败,生命可能回被放弃。其实现代护理观念认为---死之理解为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死之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是临终阶段为患者提供了完美自我和个人发展的最后机遇,因此人们不应该对死之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人们对死之的种种恐惧不是来源于死之的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之的恐惧和焦虑,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之恐惧的旋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5]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之的到来,纵然活着,也将会把生命的乐趣剥夺。

人生必有死,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报纸乐观豁达的情绪,这样便可以使人摆脱恐惧感和忧虑感,使人心情安静,延年益寿。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年老真言老,人老心不老,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青春活力。面对死之,心理状态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各项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运行正常规律,就会硬朗,福寿永存,反之,则会激起神经系统的功能,必然导致许多身心疾病的发生。

“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人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人的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才能产生自身的抗病的潜在能力,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老年人进入晚年并不意味着等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5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参考文献

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王青杨代红,军队离退休干部社区保健需要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89-490

张小玲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及预防保健,护士进修尽修杂志,1998,13(5):19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9

目前,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还未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现对75例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谈谈我们在护理临床实践中的体会与心得。采取以安慰、支持、劝解、疏导和环境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护理方法,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10~2008.3,我院共收治75例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男性58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48岁。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的护理,康复效果明显,近期治愈率24.6%,远期治愈率71.2%。

2心理特征

2.1自尊心理由于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受其自尊心的驱使,往往不承认自己是精神病患者,来到特殊的医院后都希望医护人员对其格外的关心及爱护,希望自己是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不受歧视,和“正常人”一样接受治疗

2.2害怕孤独寂寞的心理病人入院后,由于半封闭式的管理,自由活动也受到一定限制,感觉生活在这狭窄的空间,所想所做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来完成,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从而引起生理上、思想上的病变促使体质衰弱、精神不振、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往往会引起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异,形成诸如性格孤僻,少言寡语、感情脆弱,焦躁不安,易怒多虑等不良心境。

2.3疑虑猜疑心理有些老年患者,患病后变得非常敏感,常有怀疑和疑虑心理。怀疑护士发给他的药是否错了。对医生护士所介绍的病情总猜疑是否讲真话、听到别人低声私语觉得这是在谈论自己,怀疑医护人员在谈自己的病情是否加重。这样心事重重、自寻烦恼既影响药物治疗、心理上也产生压力。

2.4执拗抗拒心理遇到执拗抗拒的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常表现为对自己病情丧失了治疗信心或对外界某些事物的要求不仅无反应,反而表现出抗拒行为。

2.5怀旧思亲心理大多数老年病人都有怀旧思亲的心理,由于思想上的束缚、心理上的空虚,对外界接触的新鲜事物也随着有限的活动空间而减少。常常想起儿童、青年时期所发生的美好故事或对以前所做的每件或大或小的事。甚至望着窗外飘零的枯叶,也陷入深深的记忆中。来到这特殊的环境,与亲友的见面机会也受到限制,亲友隔几天未来或说好再来而未来时,病人则表现为坐卧不安、烦闷孤独,最明显的则是天天去门口张望或向护士询问。

2.6依赖心理老年性精神病人一般在思想上、体力上、行为上有退行性和懒惰性变化。同时,产生强烈的依赖别人的心理,特别需要别人的安慰、同情和理解。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3各期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3.1首先以诚恳的态度,和蔼可亲的语言来对待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真诚地向其自我介绍再详细、认真地告之病人,病房的大体设置情况及住院的规章制度,将病人送到病房,向同室的患者作介绍,使其认识到我们很重视他。总之,护理人员要以仪表端庄、热情待人的态度,使患者有种亲切,温暖,与欣慰之感,取得病人的信任和依赖。为接受医护人员的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2主动和病人谈心患者希望在得到他人的关怀照料下得到超出常态所需要的安慰与同情,以幽默的语言或朋友身份谈其心,交其心做到相互明心。使其感到人生路上充满快乐和爱心,以消除患者紧张、孤独、恐惧、寂寞的复杂心理与戒备心理。

3.3摸清患者心理变化根据不同病情表现,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①积极乐观地对待病人,开导病人,如对病情解释。鼓励病人参加集体生活及简单的劳动操作和文娱活动,使其心身受到磨炼。②与患者谈话时尽量避免谈论其它病人的不良预知,治疗效果欠佳的语言,以免给患者留下不良影响及精神受到刺激。③指导病人正确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马克思有句中肯之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病楚。”由此可见,是否有和谐、爽朗的心情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3.4针对执拗、抗拒的原因作出相应护理:①坚信无病拒服药的患者,应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劝说疏导。帮助病人驱散烦恼和忧思。②猜疑食物中有毒的患者可邀请病人自己参加配膳和分发食品工作,并让其任意挑选一份,以消除其执拗,疑虑的心理。③对不思饮食或拒食者,应劝导和鼓励进食,可少量多餐,提供富有营养,平时喜欢的食物。

3.5适当组织文娱活动,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适当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如下象棋、打乒乓球、定时播放电视、听音乐等其他可行的活动,以调节生活,陶冶情趣,来丰富其内心生活,开扩其思想活跃。有规律、有秩序地安排家属和病人见面,避免今多昨少隔三差五等情况,以免患者产生胡思乱想。

3.6争取建立亲人般的护患关系在不影响基本的药物治疗和一些正常的文娱活动外,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使其与医护人员彼此建立一种依赖感、信任感、安全感。这样,有利于配合治疗。要鼓励病人多劳动、勤思考、多增加锻炼机会,并进行功能训练,以促进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和提高其独立活动能力,加速身体生理功能的恢复。

4体会

通过对75例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我们体会到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有其特殊性。其护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依据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耐心、认真、全面、深入的心理护理。只有用最佳、最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才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KatzmanR,KanasC.Riskfactorforalzheimerdisease,neurosciencennw,1998,1:2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90

[3]沈文娟关奇志.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健康教育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13(6):39

[4]沈渔.精神病学[m](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4-439

护理老年人的感想篇10

当代医学模式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护理工作也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①角色转变: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②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不佳的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且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③家庭环境: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亲友亡故、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④身心衰老: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然而,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社区便于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

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

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

由于老人个体的特征不同而存在着对疾病的不同态度,所以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可以按其个性特点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漠不关心型。 针对不同的个性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

1 护士要做到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可亲。对患者和家属都要尊重,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特点、不同个性、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2 一个人病前的个性结构可以影响到病后的行为和反应,一个人对疾病的态度和反应也往往表现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的最真实的侧面。理智能力差的人会“一头栽在疾病之中”而老年人患病还会想到死亡的来临。对待虚弱抑郁型的患者应在轻松的环境中,使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即不盲目乐观也不惧怕疾病,放松自己、愉悦自己、从疾病的阴霾里走出来。 

3 对待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应是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讲解与之疾病相关的情况,但必须详细具体的了解这类患者的病因,通过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确定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4 对疑病型的病人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要对病人耐心细致,这种耐心的表现不单是诊查方面认真负责,而且在诊治过程的开始到结束都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消除他们的疑虑,使他们对医护人员充满信服。 

5 歇斯底里型的病人、如果安慰他们时说:“你的病不重,不要过分担心”等,不但不会使他们安静,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歇斯底里的反应。为了适应每个患者的个性对于疾病的反应,在与病人交谈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要把各种心理的病态当做病人的痛苦一样去给以理解和帮助,让他们正视现实,按实际情况制定生活计划。不能牵就和毫无根据的鼓励,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6 有些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其原因大部分是患者不能忍受现实状况和不可能认识自己已患了严重和危险的疾病。对待这类患者应该极端体贴,要从病人的兴趣出发有策略地进行治疗和护理,通过复检等手段用事实让患者及家属相信科学、摒除杂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7 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说明,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8 态度决定一切,把热情对老年人多倾注一些,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多说几句话多几个搀扶的动作,都会使他们感到温暖。 

9 护士必须注重护理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价值。要不断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改进和完善护理工作。这需要我们日常细心的观察、不断地分析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