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检验的好处十篇医学检验的好处十篇

医学检验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5:06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1

[关键词]检验科;感染;管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6(b)-0127-02

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越来越被重视,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以及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检验科发生医院感染往往被忽视[1],检验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患者,并且直接接触患者的血、尿、痰、粪、组织等,在检验过程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发生感染[2],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因此,要加强对检验科的管理,预防检验人员感染。本文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预防策略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1.1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

检验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不强,对检验标本所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或者抱有侥幸的心理,检验员处理标本后,对使用过的废弃物不予处理,检验血液标本后,微生物气溶胶散播在实验室内,废液未加处理后直接排放,对检验员造成一定的损害。

1.2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检验员在工作中未佩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穿着工作服进入休息室,在实验室吃食物、饮水等;工作台面以及地面未及时消毒,标本随意放置。

1.3交叉感染

检验员经常与患者接触采集标本等,未及时清洗消毒,与其他人员相互接触后发生交叉感染,或接触检验单时,使检验单表面带菌,其他人员接触检验单后发生交叉感染[3]。

1.4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检验科的废弃物主要为固体以及液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要经过消毒后放入医疗包装袋内,运送至指定地点处理;液体废弃物经过严格消毒达到无害后排入下水道。有些工作人员对预防感染的意识不强,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放在一起,或直接将液体废弃物排入下水道。

1.5实验室的工作环境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标本采集区、仪器设备区、办公区、医疗废物处理区、更衣间布局不合理,不能达到清洁区、半污染区以及污染区的合理划分。

2预防措施

2.1健全制度

院内感染涉及医院各个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完善制定有关制度和方法,制定可行性计划,做好监督、检查、指导,预防措施落实到个人,相互监督,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坚决落实相关制度和法规,使检验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自觉提高防护意识,将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对紫外线消毒灯、生物安全柜等配置配备齐全,对检验科的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要布局合理,详细合理的划分[4],在工作区内禁止存放私人物品以及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将感染概率控制至最低。

2.2加强人员素质

定期组织检验科人员进行培训,定期进行考核,提高对感染的认知水平,加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提高人员的责任感,自觉做好预防措施,控制发生感染的各环节,同时也要做好自我防护,日常工作中佩戴好帽子、口罩、穿好工作服和防护衣,在使用刀、针等锐利物品和接触体液、排泄物时要戴手套,避免赤手接触,用过的锐利物品要立即放入利器盒内,一旦伤及皮肤立即挤出损伤处血液,清洗伤口,用碘酊和酒精消毒,并作相应的处理,注意日常工作中的清洁和消毒,在操作中被检验标本污染的地方要立即用消毒剂擦拭,每日对空气、地面、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化验报告单经过消毒后再发出,防止出现交叉感染[5]。

2.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无菌技术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具有侵袭性的操作做好器械消毒灭菌,加强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使用前检查一次性用品包装有无破损、失效,棉签、棉球、纱布开启后在24h内使用,接触患者前对手部清洗或消毒,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做到“一人一带、一针一带”,避免交叉感染。

2.4检验人员手部清洁

检验人员每日都要接触不同的患者,手上带有较多的病原菌,手是各种细菌病毒的传播媒介,所以检验人员要注意手部清洁,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在接触患者以及标本前后都要进行手部清洁,一般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15s左右冲洗,对手背、手心、指腹、指尖、腕部要仔细清洗,最后用流动水洗净。用七步洗手法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用消毒毛巾擦干,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5医疗废物的处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因此,医疗废物要严格消毒,分类收集,贴好标识运送至指定地点,避免回收物流向市场。对于液体废弃物以及血、痰、粪等标本用漂白粉搅匀,2~4h后倒入厕所或粪池内,对于传染病患者的标本,应在6h后倒入厕所或粪池内;盛标本的容器煮沸15min,用含氯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高压灭菌。废弃的标本以及容器置于黄色塑料袋内,运送至指定地点,检验仪器的废液放置于指定的容器内,集中消毒处理后再做废弃处理[6]。

3讨论

医院大量聚集着易感人群,尤其是检验科。检验科是较为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场所,因常与患者以及患者的标本接触。因此,对检验科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增强检验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操作要规范化,做到“一人一带、一针一带”,预防感染[7],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加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手部的清洁,防止交叉感染[8];对医疗废物正确处理,避免传播疾病,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

总之,对检验科医院感染要有足够的重视,规范化管理,提高检验人员的预防意识,减少检验人员和环境的污染可能性,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将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朱庆华,金雨琦,范秋萍.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处置与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7(16):852-853.

[2]时玲.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人员预防感染措施的见识[J].江西医学检验,2007,4(25):369.

[3]王文平,周敏,杨进波.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9(7):7025-7026.

[4]王菊英,雷静月,陈丽萍.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6(17):710-711.

[5]周渊,郑萍.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消毒管理的探讨[J].中华当代医学,2006,4(4):109.

[6]朱小燕,崔江龙,王四利,等.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4(28):408-409.

[7]宗浩杰.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7(24):853-854.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2

【关键词】 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临床应用

医院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接到医技科室关于病员“危急值”的报告,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医院层面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做保障,难以保障“危急值”报告的准确、规范和及时,临床在接到报告后是否及时处理、怎样处理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在"危急值"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性质的医院有不同的危急值。同时,由于检验样本的分析前段并不都能由临床实验室所控制,故有时出现的"危急值"并不是患者的实际检验结果,患者并无相应危急症状,故必须灵活处理。

1 医学检验“危急值”有效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要以制度和职责的规范做为基本保障,尽量避免个人因素造成的差异性管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医院层面的“危急值”管理制度正是顺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是规范“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措施。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第二征求意见稿)》已新增并完善了“临床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卫生部《医院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2009版)也要求医院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医院医疗业务主管职能部门,应该会同临床、医技科室一道,在相关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框架内,完成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工作。

1.1 做到准确及时报送检验检查结果

医技科室(临床实验室)是发现“危急值”的地方,应该对检验检查结果负责,并承担向临床通报“危急值”的责任。制度建立应指导医技科室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检验检查科室在完成“危急值”的报告后,对“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情况要专门造册登记,并明确规定必要的登记项目,以利于对“危急值”报告工作的事后监管和随访跟踪。

1.2 及时处置“危急值”报告并作好记录

临床科室在收到医技科室关于“危急值”的报告后,应当履行必要的查对措施,制度应明确规定需要查对的项目和查对的执行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的“危急值”项目制定程序性的应对、处理建议,规范处置行为,进一步提高处置水平和能力。另外,处置建议还应当包括复查和随访的具体要求,以证明和保障病员最终脱离生命危急状态,为“危急值”报告和处置的结束。同时要求负责查对、处置的医生在患者病历记录中作好详细记录,以此作为后续工作处理的重要依据。

1.3 规范医院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管理

明确规定医疗业务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对各科“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临床、医技科室执行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管,定期和(或)不定期开展分析总结,持续性改进“危急值”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危急值”管理制度,是规范医院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措施。

2 医学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的意义

首先,增强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检验工作者对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复查,并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减少了懒散情绪,加强了检验工作者的主动性,责任心。同时通过危急值制度提高检验工作者理论水平和临床实验室的学科地位,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信息。当出现危急值后,检验人员将结合临床诊断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审一个学习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会提高检验工作者的诊断水平扩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意识,由于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临床医生大大减少了对检验工作的抱怨。增加了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临床实验室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检验医学提到了发展。

其次,加强与护理中心的沟通:标本留取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些标本的危急值的出现,是由于标本留取过程中存在问题造成的。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检验科必须加强与护理中心的沟通,护理心中每周都会到检验中心了解上一周标本留取的质量问题,从源头解决标本质量问题。同时,临床实验室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和培训护士如何正确留取标本。增强了服务临床的意识与沟通,当出现危急值并复查无误后,检验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临床科室联系沟通,增加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了对危急值执行的监管力度,最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及时沟通使一些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求治。

总之,医学检验是医学疹断的必要依据,建立健全医学检验“危急值”制度,有效管理了检验“危急值”的处置,能更及时地对患者给予准确的抢救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贵芳.王树辉.周湘红.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年08期.

[2]柴淼,罗晓慧,郭晶,孙权业.试论临床检验中危急值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12).

[3]黄海云.检验科危急值的设立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3).

[4]袁春雷,王冬娥,任伟,陈健峰,彭建明.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危急值报告、追踪制度[J].现代医院.2009(06).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3

1生物防护概述

1.1生物防护概念

医学检验实验中经常需要接触一些活体病原微生物、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标本。生物防护就是对这些能够将疾病传染给人群的微生物进行安全防护,将致病微生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传染。在医学检验实验中要对病原生物进行具体的化验,实验的操作者要避免直接感染或间接感染,防止致病微生物外泄。安全防护涉及到实验的方方面面,正规的实验都离不开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将生物安全防护重视起来。

1.2生物防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意义

在具体的医学检验实验中生物安全是保证整个实验安全的最基本要素,一旦病原体外泄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多要根据教师的指导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接触细菌、进行血清使用操作、接触动物实验,在实验中如果不妥善进行操作病原体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在检验实验中如果致病细菌外泄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生物防护在检验实验教学话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将该项目重视起来。㈤在实验中按照步骤谨慎操作,严格要求学生。仔细处理实验用品,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2中国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现状

2.1中国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生物防护管理

中国的医学检验实验教生物安全防护起步较晚,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将生物;防护重视起来了。中国的生物防护在本世纪才被重视起来。由于人们对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薄弱产生了一些医疗危机。在非典、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疾病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生物防护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生物防护工作的监管力度,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防护被人们重视起来。实验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对学生的安全越来越重视起来。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物防护

  目前在我国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当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在我国沿用多年,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在课堂中教师首先将课程中需要进行的操作讲授给学生,学生再对教师进行的实验进行观察。最后由学生动手开始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是检验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用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教师会首先讲解该实验需要注意的生物防护项目,一些教师会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讲解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一些教师会在课程的结尾讲解生物防护的重要性。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讲解将生物防护重视起来。

2.3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细节众多

  在实际的医学检验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众多。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导师与学生需要进行的项目众多。在进出入实验室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在实验器具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仔细的消毒工作,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步骤进行操作,马虎不得。学生在教师讲解时需要仔钿听讲,按照指导进行具体操作,谨慎对待病原体样本。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仔细监督,注重实验中的生物防护。在实验后需要对实验样本进行妥善处理,避免细菌外泄。在众多的实验步骤中每一个步骤都有妥善科学的完成。

2.4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对生物防护的新要求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生物防护的作用被人们重视起来。良好的生物防护对师生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护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创新,新型的生物防护工具被从业者研究并投入使用。生物防护涉及的范围更加全面,防护手段更加有力。具体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操作 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变革促进了生物防护工作的变革,教学理念的变革对生物防护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3当前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生物防护问题

3.1学生没有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学生大都处于医学检验实验中的初级阶段,对医学检验实验的危险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刚刚开始医学实验的学生对新的课题都充满了探究精神,但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没有建立明确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处在了解阶段防护意识薄弱。大多数学生认为穿上实验服,戴上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工具就可以安全的进入实验室了。这种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一些致病细菌不是通过基础的安全防护就可以完全的避免感染的。一些学生完全没有生物安全意识,甚至在实验室食用零食。在实验之后随意堆放实验器材,没有对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学生在实验项目结束之后没有对自身进行安全消毒。

3.2教师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生物防护问题不重视

  由于目前学生进行的医学检验实验都是最基础的实验,教师的对实验的生物防护问题重视度有限。实验指导教师都有着多年的执教经验,指导过多年级毕业生。每一个实验项目教师都进行过多次指导,早已成竹在胸。教师的生物防护的重视程度有限,对学生的生物防护指导有限。教师没有完全为学生树立起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指导,不能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指导。学生得到的教师指导都是统一的,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失误。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进行不够精细。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一些病毒、细菌的变异没有学习了解,不知道如何防护。

3.3医学检验实验教学设备与医疗垃圾处理

  在现有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现有的实验设备落后。学校对医学检验实验的资金投入有限,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就会延续使用多年。在设备的具体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设备的操作不当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实验的结果与实验的生物安全。对检验设备的养护不当也会造成生物安全隐患问题。学生对设备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到生物安全防护。在医疗检验实验操作中会产生一些医疗垃圾,如废弃的实验样本,一次性的实验工具等。在实验之后医疗垃圾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与处理规定,教师对实验垃圾的处理也不够重视,学生对实验垃圾按生活垃圾进行随意处理。学生在处理医疗垃圾是疏忽了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4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措施

4.1加强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在学生的医学检验实验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重点对学生讲述对医学检验实验的危险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危险性。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既要保留学生对新的课题的探究精神,又要充分保证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生对安全性。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严格要求学生穿好实验服,戴上好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工具。在实验之前对该项实验的生物危害做出明确的讲解,向学生讲述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教师要提前向学生讲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式,如果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进行紧急处理。加强学生对致病细菌的全面认识,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中的规定进行操作,不要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学生在实验之后一定要及时对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后将实验器材妥善摆放。学生在实验前后需要对自身进行严格的安全消毒,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4.2加强教师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生物防护问题的重视

虽然目前学生进行的医学检验实验都是最基础的实验,但是教师依然要将实验的生物防护问题重起来。不要泛经验主义的错误,教师对待每一次的医学检验实验的指导都要像第一次指导学生一样认真。在进行实验项目时教师需要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以后的检验生涯中将生物防护重视起来。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起科学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校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尽量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减少失误的出现。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教学工作的力度。教师本身要参加国内、国外有关生物防护知识的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一些病毒、细菌的变异学习了解,知道如何防护。

4.3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设备与医疗垃圾处理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4

[关键词]检验科人员;血液标本;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073-01

多种病毒性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中HBV和HiV对检验人员的威胁最大。HiV与HBV的感染途径相似,检验人员与HiV或HBV阳性的血样接触,时刻有被血液感染的危险,这给检验科人员在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因此检验科人员在血液标本检测中安全与防护非常重要。

1HBV和HiV在实验室中的传播途径

主要有针刺损伤、操作擦伤、黏膜接触。针头刺伤常常是在采集血液标本后针头误投垃圾桶,捡回时碰伤手指;或者抽血完毕拔出针后被针头碰伤;操作擦伤主要是操作检验设备时离心杯或从离心杯中取出,被硬物擦伤。黏膜接触主要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HBV或HiV的全血、血清或血浆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接触,或者皮肤或黏膜与带有HBV血液污染的物品长时间接触感染[1]。

2血液标本检测中的防护措施

2.1加强组织管理,完善防护制度

检验科要在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的领导下,建立检验科感控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负责科室感染工作,督促科室人员平时认真学习各种感染知识制度,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加强劳动纪律,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制定书面安全规定,并监督实施,增强自身防护意识,树立安全管理理念。

2.2血液学检验用品要安全、优异

采购检验科用品时要选择信誉好、有品牌、符合国家标准的厂家产品,不得使用三无产品,有效减少检验人员在采血、标本处理、上机以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各个环节被感染的机会。

2.3检验设备的消毒管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检验科的设备越来越多,但血液检测过程中很多实验过程还需手工操作,检验相关物品还要回收,如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的消毒;一次性注射器、免疫血清学反应板等塑料制品的毁形、消毒;贵重仪器如显微镜、离心机、细胞计数器械、生化分析仪等表面污染;钳、镊、接种环等用后均应消毒清洁处理[2]。

2.4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与血液标本样接触后,一般用肥皂及自来水冲洗,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5必要时要戴医用乳胶手套

当检验科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必须戴乳胶手套,乳胶手套可以起到阻挡、封闭作用,降低感染的可能。检验人员手如有皮肤破损,又遇上明确的HiV或HBV感染患者采血时,应戴双层乳胶手套操作[3]。

2.6针头的使用与弃置

检验过程中,原则上应尽量减少对针头的操作。使用传统注射器、试管方式采血后,如不摘掉针头,将血直接推入试管,标本质量不能保证。如用手将针头摘掉后,危险性很大,建议条件好的医院或血站使用真空采血系统[4-6]。

3意外处理

3.1预防

检验科人员上岗前均做乙肝五项检测,对无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人员或表面抗体水平较低的检验科人员均应常规注射乙肝疫苗,疫苗最好选用基因疫苗[7]。

3.2伤口的处理

如意外出现损伤或皮肤沾血,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的创面和暴露的黏膜,然后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最大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0.9%naCl溶液反复冲洗15min,碘伏消毒后包扎,伤口严重时请外科医师处理[8]。

3.3严格报告制度

受伤后要马上向科室主任报告,必要时上报单位领导,以寻求进一步更大的帮助和治疗。

总之,职业安全是检验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检验科人员在血液检测中要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感染HBV、HiV问题,绝不可大意,以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要注意环境清洁卫生,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把好操作和消毒质量关,避免和减少病毒对检验科人员的侵害。

[参考文献]

[1]连福炜,魏可林,迟延庆.检验人员在血液学检验中的安全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66-67.

[2]韦惠如,陈志坚.浅谈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S1):14.

[3]刘景梅,刘启臣,朱兆生.加强检验科血液检测中安全防护的重要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34.

[4]郭瑾.商丘市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31.

[5]张霞.影响Sysmex-1800i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因素复检原则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34.

[6]刘景梅,刘启臣,朱兆生.加强检验科血液检测中安全防护的重要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B版,2006,10(1):34-35.

[7]廖友芝,胡慧欣,金淑敏.基层医院检验科医技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12):46-47.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5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相关分析

1.引言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数据信息存储应用技术,以及快速化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化应用技术形态共同建构形成的,以医学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硬件和软件应用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验室内部各类分析性实验仪器的相互链接,借由建构和运行以医学实验室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性应用系统,遵照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指导理论,应用建构发展于计算机设备基础上的数据库应用处理技术,建构形成系统完备的医学实验室日常业务质量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检验性数据指标信息的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载体记录以及办公传输、数据信息资源与应用技术设备运行状态管理,医学实验室内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状态考核等工作任务目标。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背景下,能够促进医学实验室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发生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为我国现代医学实验室基础业务的优化发展创造支持条件[1]。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2.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况

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流程是:处方医师借助电子计算机设备下达针对特定患者执行临床检验项目的申请,待系统接收到处方医师下达的检验申请之后,由护士打印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以及身份证号码等属性信息的条形码标签条,并将打印形成的条形码标签条粘贴在对应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瓶上,并在完成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环节之后,将检验标本瓶迅速送交到对应临床检验项目的检验医学实验室,完成后续的检验技术环节[2]。在门诊医学领域,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是:处方医师下达检验申请后,门诊患者接续完成门诊医学检验项目的缴费环节,待医院内部的财务业务管理系统,确认患者的缴费信息之后,由护士确认患者患者已经缴费的临床检验项目,并针对性完成条形码粘贴条的打印环节,将其粘贴在检验标本采集瓶上,待完成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环节后,结合患者实际进行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将采集获取的检验标本,送交相应的检验医学实验室,完成后续的检验技术环节[3]。

3.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3.1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控制

医学实验室在开展日常检验业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本身具备着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质量水平控制管理理论,且这控制管理理论在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过程的管理工作实践中,已经逐步被转化为一系列的具体业务行为。在此基础上,为切实形成针对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质量管理工作的真实化和完整化记录,确保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具体开展环节都有记录可查,应当切实建构并投入运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4]。并在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具体涉及医学检验实验室室内工作质量水平控制、医学检验实验室室内质量评价指标数组记录及处理、实验室内部应用仪器或设备的保养维护记录、检验应用化学试剂的定期更换和标签粘贴状况、定标记录工作开展质量以及标准质量备注状况等指标项目,确保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日常检验工作的业务开展流程,实现系统化和完整化控制。

3.2急诊管理

危急值或者是急诊医学检验结果,是揭示基站患者生命危急边缘状态,或者是临床中继续获取的检验医学指标结果,在获取危急值或者是急诊医学检验结果基础上,针对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对于及时挽救和保证急诊患者或者是重症住院患者的生命存续状态和预后生存质量,具备深刻的临床影响价值,避免上述患者发生不良临床结果。在患者的检验标本出现危急值临床指标条件下,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当借助院内信息数据传输系统,及时通知对应患者的临床处置医师,针对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项目,和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展开关注和干预,要基于医院检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医院检验实验室日常业务开展流程中获取的危急值指标和急诊检验结果指标展开系统完整记录,并借助系统中配置的实时性数据传输功能组件,确保临床医师能够及时接收和获取系统准确的危急值和急诊检查结果数据指标,为临床患者获取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生存质量创造支持保障条件。

3.3临床检验标本的管理

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的检验标本的接收、检验,以及检验结束后的保存处理等具体实务操作环节,要针对临床检验标本的的检验日期、检验时间点、检验实施地点、具体检验项目以及检验样品的实际数量等指标展开系统性的记录[5],并针对检验标本的标记、传递、保存以及检验后处置等环节展开系统化的流程干预,确保检验标本临床流通过程的科学性。

4.结语

针对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问题,本文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况,以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两个基本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崔红伟,王全哲.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探讨[J].包头医学,2008,32(03):186-188.

[2]姜瀛洲,朱军,吴燎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策划[J].日用电器,2010,1(12):42-45.

[3]王鸿梅.医学院校实验室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问题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01):62-64.

[4]程琳琳,王旭,程延俊,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在实验室科学管理中的应用[J].热带农业工程,2014,38(01):16-20.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6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43-01

检验科工作的主题是检验质量,质量保证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检验科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飞速的发展,知识、技术不断的更新,检验项目越来越多,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也对检验科的服务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新形势下医院检验科的改革管理提出以下看法,现报道如下。

1.加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1)鼓励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例如目前每年都有很多先进的检验单位组织各种继续教育学习班推广先进的检验科相关技术,这对于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水平,掌握国内外和本专业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很大的帮助。(2)鼓励每个人多参加学术交流,有目的、有计划采取学术交流、外地进修、项目培训[2]、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一些有稳定专业思想的业务技术骨干(3)加强科室的研发能力,鼓励和引导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2.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检验科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完善的工作制度使检验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检验科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标本的处理、每一种试剂的更换、每一项操作技术的变化都直接影响检验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包括检验科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种仪器操作手册、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它贯穿于临床医生开检验单到拿到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单整个过程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全面质量管理,涉及临床医生、护士、工人、检验科工作人员,每个环节都应有一套严格的措施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无误,且责任明确位职责。

2.1分析前质量控制[3]:对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前确保(1)检测仪器维护良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有足够量的、高质量的合适试剂(3)选择国家统一的定值质控品(4)准备好各种必要得消耗用品(5)实验室环境条件(如温湿度、电压、其他干扰等)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2.2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室内质控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前提,也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4]。检验人员每天均应对每台仪器进行室内质控实验,做好室内质控的标准化、程序化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加强对室内质控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对失控情况进行及时地处理。每月末均应对室内质控进行评价。

2.3分析后结果的质量控制:(1)检测结果合理解释及其临床分析:检验人员对每天的测试结果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将测定结果的变化与室内质控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每项结果是否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是否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3)检验人员要对报告结果负责,并作好医务人员的咨询工作。

3.加强与患者、临床医师的沟通

建立完善的沟通制度,深入临床科室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的发现检测上的一些问题。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临床医师与检验医师的协作与交流能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检验科人员意识到自己与临床医生是一个整体,二者的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的寻求最直接、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实验指标和方案,提高检验质量[5]。

4.加强医院检验科的安全管理

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风险很大,历来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对象。因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承担患者血液、尿液等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有很多临床标本和医疗垃圾中富含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生物传染性,检验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如果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预防感染的措施不到位,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对社会造成公害。因此应做到如下措施防止感染的风险。(1)上班时间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工作帽、手套等。(2)对于无菌的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要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放置24小时后不得使用。(3)使用后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和废弃物品、废弃标本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更不得随意丢弃。(4)各种使用的检验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再经消毒或灭菌后使用。检验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5)检验时必须无菌操作,不得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都要洗手消毒。(6)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对各种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7)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和实验室消毒管理,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

5.讨论

临床检验是一项复杂的(它涉及到各个不同专业及不同检验标本的分析前的管理,也受许多患者生理因素及外界因素影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以大量检验数据向临床医生提供对患者病情诊治和预后的科学依据。检验结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在工作实践中让我们体会到,检验科科学的管理不但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也会带来科室的进步,让技术人员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各科室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自己的管理模式。如何用科学的管理,促进检验科的良性发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不断的实践,总结创造出新的经验,保证检验科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敖必蓉.加强与临床沟通,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2):50.

[2]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1(26):649~651.

[3]杨振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82108..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7

1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0

2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4

【摘 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用于改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检验科样本不提供pDCa循环(对照组),同期检验科样本提供pDCa循环(观察组),比较两组检验样本中健康体检、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检验合格率,分析其质量控制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通过提供pDCa循环,检验标本检出的不合格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标本上,不合格份数占比分别为0.26%、0.29%和0.21%,对照组未提供pDCa循环,其不合格例数相对更多,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标本上,不合格率依次为1.07%、1.45%和1.00%;两组相比,观察组不合格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医院临床检验过程中提供pDCa循环模式,有助于规范临床检验程序,提高检验样本的合格率,从而有效控制检验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在我国,临床医生通常根据临床检验结果及相关指标,来诊断和治疗某种疾病。

可见,临床检验质量关系到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需建立起完善的管理系统。pDCa循环,是美国休哈特博士于上世纪初率先推出的管理模式。

凭借其高效、可靠和时效性等优势,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pDCa循环,即通过数据采集、管理技术以及实施等,服务于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笔者将p临床检验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应用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2年2月-2014年2月,对我院检验科1200份检验样本提供pDCa循环,以保证其临床检验质量(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共470份,门诊、住院检验样本分别为385份、345份。另取同期我院检验科1000分检验样本,未提供pDCa循环(设为对照组),健康体检共300份,门诊及住院患者样本分别为375、325份;比较两组检验样本中健康体检、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检验合格情况。

1.2方法

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检验科1200份检验样本提供pDCa循环,观察其质量控制效果,另取同期1000份检验样本予以对照,比较两组检验样本中健康体检检验标本、门诊及住院检验标本的合格例数、合格率,探讨pDCa模式实施的效果,及其对医院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检验样本分开进行检测,并统计两组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标本的不合格率。

1.4统计学处理

根据Sp14.0软件统计本研究相关数据,用代表计量数据,并样本t进行检验,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通过提供pDCa循环,检验标本检出的不合格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标本上,不合格份数占比分别为0.26%、0.29%和0.21%,对照组未提供pDCa循环,其不合格例数相对更多,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标本上,不合格率依次为1.07%、1.45%和1.00%;两组相比,观察组不合格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表1。

3讨论

pDCa循环,是美国休哈特博士于上世纪初率先推出的管理模式。之后,美国戴明博士(统计学家)对该模式展开深入研究,并予积极倡导,从而形成“戴明环”[1]。

该模式,凭借其高效、可靠和时效性等优势,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充分认可了pDCa循环模式,pDCa的由来,包含下列几层意义:p表示plan(即策划),主要涉及医疗方针、目标制定,整个活动计划的落实等;D表示Do(即实施),具体是指执行某些操作步骤,从而完成计划中目标;C代表Check(即检查),具体为归纳和总结整个执行计划及其结果,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执行效果,并找出其中问题;a代表action(即处置),也就是最后核实和处理检查结果。若检测结果准确,则应予以肯定、推广;而若结果失败,则应予以认真总结;针对本循环无法处理的问题,下个循环应继续重视和处理。

(1)策划。即有效部署临床检验程序,结合检验项目来设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包含检验前、中及后等环节,为检验做好准备。

同时,应细化检验目标,并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确保各个检验员、护士等均能落实到位。

(2)检验实施。这是检验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与样本的检查结果、临床疾病诊断有很大关联,同时还可体现出医院检验水平的高低。

(3)检查。临床检验中,我们需结合具体的检验标准,控制好检验前质量:如认真填写检验申请单;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测项目,合理采集检验标本,并标注好姓名、床号及时间等;采集到的标本,需于2h内进行送检,若无法,则需行低温保存;送检标本需足量,且不可回收,如有必要,需重新予以取样。

(4)检验处置。检验步骤结束后,应对样本数据进行核实,并观察剩余血清。检验科可实施有效的签发机制;待报告生成,由审核检验师予以评定,并逐一予以签发。

(5)效果评价。认真记录检验过程并做好检查,依此评估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2,3]。

现阶段,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患者的疾病诱因日益复杂,对检验结果的要求也在显著提升。临床检验指标,如血清钙、papp-a浓度等,对临床医师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基于此,临床检验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判定,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检验科样本不提供pDCa循环(对照组),同期检验科样本提供pDCa循环(观察组);结果发现:观察组通过提供pDCa循环,检验标本检出的不合格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标本上,不合格份数占比分别为0.26%、0.29%和0.21%,对照组未提供pDCa循环,其不合格例数相对更多,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标本上,不合格率依次为1.07%、1.45%和1.00%;两组相比,观察组不合格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上述说明:通过对临床检验工作提供pDCa循环,有助于减少检验不合格样本,降低不合格率,使临床医师、患者能拿到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帮助医生做出科学诊断,进而有效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总而言之,医院通过应用pDCa循环,可实现临床检验科学化、程序化,降低检验样本的检测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1(04):564-565.

[2]吴海峰,杨青杨,王群.pDCa循环在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1,29(05):466-467.

[3]陈洁,李淑君,李燕妮,秦建,翟智超,董海蛟,王聪.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771-772.

[4]罗明达.药剂科pDCa循环发现问题及计划实施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05):466-467.

[5]朱剑武,陈宇,任春霞,陈客宏,李勇.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医院专利申报与授权的管理[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3(05):72.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8

【关键词】沟通;规范性;服务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检验科在医院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检验科工作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服务,一直以来,检验科只注重其内部的工作,包括各个小科室之间的联系,却忽视了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无形之中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就产生了距离,从而导致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关系不协调,处理事情不全面,易发生问题[1]。结合我单位的一些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经验感受。

1检验科和疗养科室存在的问题

1)检验人员与护士之间的问题。护士采集标本时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①采血时抽血不当导致标本溶血。②知道所要检查的项目但是血标本打错管子,如要求做血沉,却把血打入生化管子中。③采集完之后未取下针头而导致溶血。④抽血量过多或过少。⑤抽血时间掌握不够标准,尤其是餐后血糖的检测。⑥未及时通过网络审核。

2)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临床医生所开化验单项目不全,漏开或少开,网上申请和化验单项目不符合。检验人员漏做或少做,项目回报张冠李戴或报错。

3)开展的检验新项目没有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检验参考范围的调整未与疗养科室沟通完全。

4)检验报告单未能及时回报和送出,标本采集运送及保存不当,标本被污染、标本溶血、脂浊时未做处理。

5)网上申请项目与检验化验单不一致,包括少申请,多申请,没申请。

2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临床医生应主动与检验人员进行交流,由于检验医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更多新的检验项目将开展起来,临床医生应对新开展的检验项目标本的要求、临床意义、参考值、影响因素等进行讨论与交流,使各科室间的工作能够协调发展。

2)检验人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及解说,建议增加护士到检验科轮转,了解检验科工作流程,掌握凝血管子及抽血用量等等。

3)检验科人员应适当参与临床实践,熟悉疗养科室工作流程,掌握所做的常规项目和特殊检查项目。

4)定期向临床科室发放征求意见书,依据临床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改进工作。同时争取时间,搜集临床信息反馈给检验科。检验人员一有问题马上反馈给疗养科室,并记录在案。

5)加强临床合作,检验科的每一个新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临床,一个新项目必须得到临床医生的支持,必须使疗养科室医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检验科有必要把新项目的各个参考参数及优缺点告知给医生[2]。

6)加强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建立适当的奖罚机制,减少人为的误差。

总之,疗养科室与检验科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通过双方的沟通,相互理解,认真仔细分析问题所在,紧密配合,建立起一系列的疗养科室的信息反馈系统,以便更好地配合开展疗养工作,检验科和疗养科室才能更好地和谐发展,更好地为飞行员、老干部服务。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9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员;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中国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2)02-0513-01

1.前言

医学检验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其为临床诊断提供坚实后盾,然而检验人员的健康问题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资料显示,我国各大医院检验科每年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关注检验人员的健康,进一步提高检验人员的防护能力,加强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是各大医院应的首要任务。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时间经验,对本院检验科检验人员自我感染情况以及防护情况做如下探讨。

2.引起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要了解引起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相关因素,必须要了解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人员对职业暴露方面的处理、对消毒技术及灭菌技术的应用情况、对医院感染概念的了解情况、对标准预防内涵掌握的情况等。检验人员感染的因素具体可以归纳为:(1)职业暴露。在检验科室中,针刺伤或是被各类钝器割伤,这些均是最为常见的职业损伤,多是由于在采血过程中或是接触生物因子时发生。职业暴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检验科室内的基础设施以及装置不齐全,或是安放管理不当,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高。(2)接触传染。检验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医疗环境,通常较多物体的表面极易受到污染,例如检验报告单,由于各类送检标本在来回检验的途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污染,而这些受到污染的检验单又反复经过不同检验人员的手里,检验人员若在完成各种后不仔细做好消毒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感染。(3)环境污染。检验室里各种送检标本以及医疗用品在检验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差,存在戴手套用手机等现象;各类废弃物造成的危害,例如,血液污染体、废弃的一次性检验用品、血液标本等,这些废弃物含有许多病毒、微生物以及有毒成分,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导致检验室的环境受到污染,也极易造成检验人员自身感染。(4)粘膜受损。检验室是病患的体液、血液以及分泌物的集中地,是复杂的传染源。若检验人员在皮肤破损的情况下,在无隔离措施下接触患者的这些体液、血液等,极易造成自身感染。(5)相关的预防感染制度不完善,督查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医院内部若未能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制度,会直接导致医院难以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展开预防工作。监督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直接造成检验人员预防意识低。

3.预防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措施分析

3.1验收检验室的规章制度:检验室内的每一种送检标本均应假定其含传染性物质,因而在采集、接受以及检验标本的每一个环节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自身与室内环境受到污染。在操作时,应戴好手套、口罩等,在检验过程中,若出现被细菌污染到其它工作容器,则应立即进行消毒工作,一般可应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消毒,时间为30分钟即可,将容器侵入有效氯中亦可,时间较长,约为3小时。消毒完成后,还应再进一步清洗干净,最后烘干。整个检验室应时刻保持清洁,各类检验器材均应放置妥当。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每日结束工作后,工作台必须及清洁干净,有助于预防交叉感染。

3.2规范各项操作的程序:检验室内德各类医疗废弃物要进行分类放置,在经过消毒后,卫生清洁人员方可取走。需特别强调的是对损伤性废弃物的及时处理,以避免致病因子发生外泄,造成污染外部环境。检验人员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检验室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卫生防护制度。例如,在检验室内禁止吃东西、吸烟以及接听电话;进入检验室必须戴好口罩以及手套等,以防止皮肤受到各种液体的飞溅。若受到意外污染时,必须立即进行消毒,将液体冲洗掉。

3.3注重手部的清洁:医院感染病原体多是通过手部的传播。因此,在检验室内,最基本的规定是,检验人员必须戴好医用乳胶手套,其虽不能避免针刺类的机械损伤,但其可尽量避免皮肤和血液、体液等的接触。再有,乳胶手套可在遭受针刺意外时,其到封闭和阻挡作用,减轻手部受到的伤害,进而降低了感染。临床上,规定医护人员在洗手方面,应用普通肥皂与清水混擦20s以上,可有效减少手部的细菌。通常,搓洗20s,即可使手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79%,洗1分钟则降低88%。搓洗20。便可使铜绿假单胞菌下降82%,搓洗2分钟,便可去除98%。

3.4重视消毒工作:检验室内废弃物及各种化验单的消毒要求较高。一般微生物类的检验类用品要进行高压灭菌,废弃液体则应放进密闭容器内。剩余的其它污染物品则应用消毒液浸泡2h,浸泡后才可送往医疗废物收集车内,做无害化处理。而化验单则应进行紫外线照射,半个小时后即可发放使用。此外,由于检验室属Ⅲ类环境空气消毒,按照我国卫生部《消毒法》的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检验室内的物品表面的细菌总数≤10cfu/cm2,对检验室进行日常的紫外线消毒时间应控制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内。完成消毒后,要打开门窗,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臭氧浓度,减少对人的危害。

4.结束语

总之,医学检验人员极易受到各种自我感染的危害,要切实做好防护工作。防护工作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检验人员自我感染多是缺乏防护意识,操作技术不够规范、对各类针刺损伤不重视等。因而,检验室应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检验室内的消毒管理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璧岑.医学检验人员个人防护及医用废弃物消毒管理[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08).

[2]胡颖,石华.医学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06).

医学检验的好处篇10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98-01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高科技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临床检验医学的科技含量及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落后的检验科管理体制与高科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成为检验技术发展的阻力[1]。

1基层医院检验科面临的主要问题

1.1人员结构不合理:基层医院检验人员从文化程度来说,多数为中专生,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很少,而且检验专业毕业的中专生也不多,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几乎没有,大多数为中级和初级技术职称.还有部分招工来的检验士。而且在检验队伍中,许多人都是转岗过来改行现学,只重视操作过程而不重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学习钻研风气较差,主动与临床取得联系得更少。

1.2科室发展受限: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基层医院大部分处于中小城市,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业务信息交流不畅,外出学习机会少;当地患者对医疗消费承受能力低;科室设备投入不足,科研经费缺乏;高学历人才引不进来;诸多因素制约了科室业务发展。

2我们的几点做法

2.1加强人员培养提高业务素质:新世纪的检验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必须确立“大卫生、大服务”的指导思想,着眼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检验工作体系,坚持方向性、整体性、开放性、素质性和渗透性的原则,强化思想政治、科技意识、管理意识的“生命线”作用。形成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特殊的专长,“精业务、懂管理”的整体复合的优良检验人才素质结构。可以根据科室实际情况:①选派事业心强,认真负责,年青有为的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一段时间,掌握现代医学检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科的带头人。②分期分批参加各种学习班,掌握国内外医学检验的新进展,并接受理论和技术培训,使检验专业垒员的业务能力都到进一步的提高;③请有关专家教授到医院传经送宝.指导检验人员应用先进的自动化仪器和特殊检测技术操作;④外出进修学习的检验人员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之后,在实践中进行传帮、带.使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⑤订阅有关专业期刊.针对科内存的技术难题,定期组织专业学习讨论,以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率和稳定性。⑥培养出1-2名既懂检验又懂临床的高素质检验人员,架起检验与临床的桥梁,开展更多的检验项目。⑦充分利用卫生行政部门支援农村。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和造就基层医院检验专业技术人才。

2.2更新检验方法、搞好检验质量控制

2.2.1选择经过评价合格的实验方法和检验仪器,要求实验室配置合理,实验环境达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选择技术有特长、工作认真细致、操作熟练、掌握仪器性能和各项试验原理的人员为带头人。

2.2.2搞好检验质量控制

2.2.2.1分析前质量控制:从标本采集到标本的送检、存放等各步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项目操作规程。

2.2.2.2分析中质量控制:采用可靠的检验方法,合格的检验试剂,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开展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及时排除各项干扰因素,得出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2.2.2.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得出分析结果应当认真计算整理检测数据,作好登记,及时把数据转化为临床信息。工作中,检验人员虽各有分工,但更重要的是合作,把握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团结协作,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不断改进基层检验事业发展,使检验医学真正成为集检验及诊断为一体的“临床检验诊断学”。

3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回报准确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生命线,是科室建设的根本,是科室管理的重点。科室要以质量求生存、求信誉、求发展[2]。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质量控制是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用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也是考察一个实验室、一名操作者或是一台仪器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检验工作虽不象临床工作那样为病人所看重.但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却直接引导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以及如何用药及药量的调整。开展质量控制,不仅要求检验人员对所用的试剂、吸管、加样器、仪器等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校准。标本采取的正确与否也是一个根关键的问题。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度的重要一环。当然检测方法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提高检验质量减少实验误差,需要有统一的操作方法。因为有了统一的操作方法,才能提高实验室之间的可性,缩短实验室之间因方法不一致而造成的结果差异。只有统一了操作方法,才会有统一的结果和判定标准,也有利于提高各科室之间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不仅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展望:虽然工作在基层县级医院,但我认为开展新业务和科研对于促进科室的业务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素质、仪器设备、资金的贫乏,开展此项工作确有诸多困难。所以,今后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特别注重“可行性”的论证,克服跟风走和好高鹜远的倾向。根据现有知识、仪器、资金能力量力而行。应特别注重把开展新业务和科研工作与提高服务质量,解决工作中难点,节省成本和为临床服务结合起来,把科室和临床需要作为选题。脚踏实地地从“小”处做起书到了较好效果。只要从“小”处着眼,实事求是,小科室同样可以有大作为。

参考文献

[1]杨运昌.检验科的管理体制必须改革.临床检验杂志,200l,1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