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十篇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十篇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00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

关键字:煤矿机电,安装,存在问题,优化政策。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我们知道煤矿机电安装是进行煤炭生产的基础,煤矿机电安装的特别性决定煤矿机电安装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对煤矿产量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煤矿机电安装的作用就更加的突出。因为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好坏直接就决定着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良好的煤矿机电安装技术甚至可以帮助提高产量,但是倘若安装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由于煤矿机电设备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更新换代,对煤矿机电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煤矿机电安装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随着煤矿机电安装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使得我们施工的难度就增加了不少,所以,我们就必须对煤矿机电安装过程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在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就此制定一系列解决这些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煤矿机电安装的水平。我们只有认真的研究解决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完成安装施工任务。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帮助。

一、煤矿机电基础知识及安装知识简析

(一)煤矿机电基础知识

开采煤矿的煤矿机电设备主要包括通风设备,压风设备,提升设备,压力设备,排水设备,运输设备,支护设备,采掘设备,供电与供气设备,瓦斯抽放及安全监控设备。这些设备都是些非常精密的仪器,采用的都是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在安装方面都有相当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重大的事故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谨慎合理科学。

(二)煤矿机电安装基本知识

1、在煤矿机电安装之前,必须得认真查看图纸,熟悉技术资料,领会设计要领。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2、煤矿机电安装的时候必须仔细检查核实机电设备的名称,数量,型号,规格。清点设备的零件和各种附件。以免出现安装的时候缺少部件的情况。造成安装工期的拖延。

3、煤矿机电安装前得做好施工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煤矿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机电安装技术相对薄弱,在岗人员素质低。

1、由于煤矿机电的机械化与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对安装施工人员的要求就相对提高了,而我们的现有的安装施工人员学历不高,安装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过于薄弱。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煤矿机电的安装质量。影响了工作效率。

2、企业缺少安装施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并未引进一些这方面的高学历有经验的技术人才。

(二)煤矿机电安装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调度

1、在煤矿机电的安装过程中,普遍的是依靠安装工人的个人经验,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规章制度。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各种技术性能,产品说明和安装要求施工人员都不清楚。而煤矿机电安装又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仅仅依靠施工人员的个人经验是不行的。往往会在一些非常细小的细节中出差错,导致煤矿机电的非正常工作。这是很致命的。所以合理的安装施工规划是必须的。

2、在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安装前的合理安排指挥,将合理的人和物放到合理的位置上。然而现在我们的安装施工人员没有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施工人员之间互相的协调配合不好,缺乏合作精神。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下降和工作的积极性的降低。

(三)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与煤矿土建的不协调

煤矿机电安装工程是介于土建工程和煤矿生产之间的一个环节。由于安装过程中,负责煤矿机电安装与土建的往往是两个不同的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并且两者所掌握的信息可能不对称,这就给煤矿机电安装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可能因为双方的工作不协调,造成工期的滞后等负面影响。这是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最严重的一个问题。

煤矿机电安装的优化政策

(一)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并且引进有经验的技术人才

1、安装队伍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机电安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加需要良好的操作能力。所以必须加强现有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进行上岗前的强化训练,认真对煤矿机电的各种参数进行了解。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安装要求,产品说明,核心技术进行一定的了解。努力在设备安装前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操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圆满顺利的完成。

2其次我们的煤矿企业还更加应该重视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引进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这样就可以形成对普通施工人员的一个技术帮带。更有利于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快更好的达到安装效果,圆满的完成煤矿机电安装作业任务。

(二)科学合理的规划煤矿机电安装施工方案,合理调度施工人员

1、由于在煤矿机电安装是个很专业的工作。需要认真掌握其中的原理及操作细节。而我们现在的安装施工人员在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仅依靠个人经验,对设备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在没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为了避免因此造成的损失,提高安装的工作效率,我们必须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认真的摸索,认真分析。充分的论证安装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严格的按照施工方案一步步进行操作。并且在此基础上做成一套应急处理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提高操作的安全指数。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圆满的完成安装任务。

2、管理人员在煤矿机电安装的调度上应该做到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应形成老技术带新技术和技术互补。让每个人站到自己应该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机电安装的工作效率。达到资源的合理应用。

(三)做好煤矿机电安装部门与土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

土建工作是煤矿机电安装工程的一个基础,如果两者衔接的不好的话就会给煤矿机电的安装工作带来困难,所以在煤矿机电安装工作进行的时候,必须与土建部门达成一致,做好协调与沟通工作,做到信息的一致性。

结语:总之,我们应该了解,煤矿机电安装是很专业的工作。在煤矿机电安装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及弊端,亟待着我们去解决,如何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合理科学的制度各种安装施工方案,提高工作的效率。施工人员应该更加的学习煤矿机电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最基础的方面抓起,只有牢牢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加完美的完成安装的工作,提高安装的水平与质量。企业的管理人员们应该提高对煤矿机电安装的重视程度,与施工人员一起分析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按照方案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准则。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只有做好这些,煤炭企业才能够更加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为我们祖国的煤炭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郭建,纪辉。试论煤矿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风2012年1期

杨树成,浅谈机电安装在企业中的应有和可持续发展【J】山西焦煤科技2011年z1期

徐德春,浅析机电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验收管理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8期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报考煤炭类专业考生逐年减少,加上江西省乡镇煤矿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煤矿数量和产量都得到长足发展,而乡镇煤矿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并没有得到相应发展。地市、县、乡镇煤矿企业陆续改制,从国家、集体所有制煤矿企业转变为私有制煤矿企业,乡镇煤矿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这是煤矿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开展对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加快培养服务于乡镇煤矿的专业技术人才迫在眉睫。文章以江西省为例,探讨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一)数量与结构分析

据2006年底对全省736个乡镇煤矿的调查显示,矿长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许多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是文盲,具有煤炭院校中专以上学历的只有20%。具体情况如下:

1、数量。截至2006年12月30日,江西省乡镇煤矿共有736个,乡镇煤矿主要管理人员(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共计2132人,按地市分布,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学历层次如表2所示。

表2江西省乡镇煤矿主要管理人员

学历情况

3、年龄结构如表3所示。

表3江西省乡镇煤矿主要管理人员

年龄结构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较少,层次偏低。由于煤炭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几个煤炭集团公司和省属煤矿,其次是各级煤炭主管部门,在乡镇煤矿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从学历层次看,煤炭中专以上学历只有20%,明显偏低。

2、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增长与乡镇煤矿的发展不相适应。近十多年来,煤炭院校没有毕业生分入乡镇煤矿工作,总量的增加也只是从其他渠道进入乡镇煤矿工作,然而,5年来江西省乡镇煤矿的产量和经济总量都在快速增长,更凸显出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

3、知识更新慢,年龄结构老化。随着煤炭科学技术进步,新材料、新设备、新仪器陆续在煤矿强制使用,年龄偏大的技术人员明显感到吃力,许多技术人员凭的是老方法、老经验在组织生产和管理煤矿,知识更新慢,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

4、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上的技术人员占50%以上,老化严重,急需培养一大批年轻专业技术人才。

5、待遇低,稳定性差。由于大部分乡镇煤矿属于私有,技术人员只是打工,没有主人翁意识、没有发展前途、工作压力大、条件艰苦、任务重、工资低,加上职称评定受限制、两地分居、子女上学不便、居住条件差等原因,造成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人才流失严重。

(三)2010年乡镇煤矿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情况分析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赣府发[2005]18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准入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07]5号)的文件精神,省煤炭主管部门提出到2010年,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煤炭院校中专以上学历必须达到每矿4人以上,江西省乡镇煤矿现有736个,如果每矿按平均4人计算,届时煤炭院校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达到2944人以上。考虑到现有中专以上学历的429名技术人员中,到2010年因年龄达到55岁不得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还有约80人左右。

目前,江西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来源主要是江西省两所煤炭院校: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从2005年开始,乡镇煤矿选送到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共有采煤、地质、煤矿机电3个专业,共864人,如果这些人员全部回到江西省乡镇煤矿工作,预计到2010年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数应为:

缺额数=要求配备数量-已有数量-即将增加数量+到时将要退休数量=2944-429-864+80=1731人

考虑到煤矿数量的变化、人员流动等因素,到2010年江西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数应为1700人-1800人。另外,加上培养学习时间、回矿到担任职务的锻炼时间,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乡镇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江西省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结合江西省煤层特点、开采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要求,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当前乡镇煤矿实际情况看。中等职业层次教育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时间短,培养费用低,专业技术人员稳定性强,比较适应于乡镇煤矿使用。高等职业教育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乡镇煤矿人才梯队建设,高职大专层次人才培养也是必要的。因此,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层次应以中专层次为主,兼顾高职大专。本科层次教育虽然学科体系、基础知识全面,理论基础较深厚,但对动手能力要求不高,存在学习时间长,培养费用高,人员稳定性差,动手能力弱,过高的理论基础得不到发辉的缺点,不应作为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学历层次要求的重点。

(二)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

煤炭专业人才队伍是煤炭工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按照煤矿主管部门的要求,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必须立足现有省内煤炭院校加快培养。目前江西省煤炭类高校共有两所: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这两所院校都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其中,煤矿开采技术、煤矿地质与测量、煤矿机电等专业都是学院传统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成为江西省煤炭系统技术骨干。

按国家招考政策,现有以下几种学历培养方式:

1、初中毕业起点读三年制中专或五年制高职大专;生源可以是社会考生,参加普通高考统招录取,也可以是煤矿优秀青年参加三校生(对口招生)考试通过煤炭定向录取。

2、高中毕业起点转录读一年制中专。

3、高中(中专)毕业起点读三年制高职大专。

4、举办成人教育,有高中毕业起点脱产或函授的方式。根据乡镇煤矿生源和年龄结构的状况,应作为江西省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三、乡镇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专业设置――体现职业性和针对性

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以下3个方面的关系:

1、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江西省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西省乡镇煤矿井型相对较小,技术含量低,技术人员必须一专多能,如对于煤炭洗选、煤炭营销,作为人才培养知识能力要求是需要的,但作为专业设置就不必考虑。

2、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问题,设置的专业口径应适当宽广一些,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乡镇煤矿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要对煤矿相关专业了解和掌握,不仅要懂技术,还要会管理,因此专业口径必须宽广一些。

3、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关系。一个专业的成长需要时间、人力、物力上的保证。专业建设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未来的需要。

根据江西省乡镇煤矿地质条件、井型、煤矿单产和技术管理水平等实际,急需培养煤矿开采技术、地质与测量、煤矿机电技术3个专业人才。至于煤矿通风与安全专业,由于江西省乡镇煤矿井型小、煤层埋藏浅、通风网路简单,暂不急需。

(二)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

课程体系是指教学课程计划方案与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体系体现了学校“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体系强调的应该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例如,当煤矿巷道掘进遇到大断层时,就要运用到掘进与支护、地质与水文知识、巷道测量、安全管理等知识,在教学中就必须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综合考虑过断层的措施。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性的特点,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与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那些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既能保证传授最基础的内容、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腾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例如,《地质测量》这门课,不但要会罗盘测量,经纬仪、水准仪测量,还要学会使用最新的电子仪器测量。

课程体系设计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应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与“实用型”的特点。课程体系设计要考虑具有较宽阔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要以技术运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若干模块的课程。

2、以能力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是通过对煤矿职业活动的分析,了解煤矿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分为公共课、理论课、技术(实务)课和技能训练课4类。

以上两种课程体系设计的方式,既能满足社会职业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既能满足煤矿职业发展的需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又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职业技术课程的综合化。过去我们以学科知识为本,内容交叉重复多,应用性不强,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为改变这一状况,依据上述课程体系设计的方式,明确专业理论课为实训课教学服务,专业理论教学贯彻必需、够用为度,兼顾发展的原则,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例如,《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矿山机电维护能力模块,应该将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液压传动等知识精简糅合在一起,掌握常用采掘机械的原理和简单维修,掌握基本电工知识,能对简单的矿山供电情况进行处理。

2、实践性教学。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比较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制度。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现场进行。将理论教学课堂设在实训场,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有利于能力的培养,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分析问题与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是生产的实际问题。必须紧紧结合乡镇煤矿实际,从实践出发,为乡镇煤矿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很小。例如,乡镇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乡镇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乡镇煤矿通风阻力测定,乡镇煤矿落后采煤方法改造,巷道掘进支护方式改革等等,最多进行矿井采区(或盘区)改造设计。

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形式应以小组为单位。3人-5人为一组,先到乡镇煤矿跟班实习,边学习边锻炼。学生彼此交流知识、经验,互相启发,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产生主动的求知欲和更多的探索愿望;同时,养成听取、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和谐地与他人共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产学结合、定单式培养

产学结合是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实施职业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学校与煤矿建立产学合作关系,按着乡镇煤矿的要求培养学生,满足需求。第一,设立校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煤矿企业的技术领导、专家作为委员对学校煤炭类专业教学进行指导,争取最大的支持与帮助。第二,双方合作加强煤矿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培养学生熟练的动手能力为目标,与煤矿企业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学校和实训基地的权利与义务,以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满足煤炭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产学结合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乡镇煤矿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煤炭类职业院校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考核、提高学生素质、承担培养风险等是“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路径。煤炭类专业“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乡镇煤矿的意图,共同培养适合乡镇煤矿生产和管理要求的人才,其最大特点是专业设置与乡镇煤矿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乡镇煤矿的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乡镇煤矿用人标准相协调。“三个协调”有效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节约了煤矿的培养成本和时间,为煤矿企业储备和培养了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性人才,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人才基地。

“按需培养、企业录用”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于乡镇煤矿这一明确的教育目标、专一的教育内容、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主动适应乡镇煤矿对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为乡镇煤矿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J].教育研究,2002(3).

2、韩庆祥.素质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J].高等教室研究,2000(4).

3、张楚廷.素质:教育的沉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4、姚允柱.基于创新教育的知识、能力、素质关系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5、柳海民李伟言.析知识、能力、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3-03-13.

6、滕玉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与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3(3).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运行问题;管理措施

煤矿资源大多深埋地下,开采环境恶劣,致使煤矿采掘困难,传统的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煤矿采掘效率,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就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设备总体质量有所不足

现阶段,虽然我国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设备总体质量仍有所不足,仍需要加强和改善,主要体现在关键设备的功能、性能、适用范围等方面。由此可知,我国煤矿生产中基础理论仍存在不足之处,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在自动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方面与国际方面仍然相差较大距离。

1.2技术力量匮乏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中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大部分煤矿矿井的技术人员都属于无证上岗人士,具备专业机电知识,掌握专业机电技术的人员可谓是凤毛麟角。虽然一些矿管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是对于煤矿生产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对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的认识,运行原理以及运行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严重匮乏,许多人员对设备监管与指导更是知之甚少。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一旦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很难及时发现并有效进行处理,长期以往必定会对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的使用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煤矿生产效率。

1.3严重缺乏机械化采掘设备使用和维护观念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正常进行煤矿生产的重要基础依据,煤矿企业在使用和维护机械化采掘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但是不少煤矿企业嫌麻烦,在制定制度时直接搬用,根本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而导致这些制度缺乏合理性及针对性,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煤矿企业中不少员工机电技术和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又不愿自主进行学习,进而致使煤矿采掘中机电工作标准不断被降低,严重缺乏机械化采掘设备正确使用观念。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就必定是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运行,而企业员工严重缺乏机械化采掘设备维护观念,导致机械化采掘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机械化采掘设备使用性能,最终致使机械化采掘设备工作效率被降低。

1.4企业员工缺乏节能观念

在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运行管理中,节能管理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在实际中,管理人员往往将管理重点放在大型固定设备方面,由于采掘设备电机容量小,忽视了其节能效益。然而每一个煤矿矿井中会使用大量的采掘设备,若是忽视了采掘设备的节能效益,就必定会造成过多能耗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1]。

2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的运行管理措施

2.1提升设备技术水平

煤矿采掘设备属于机电产品的一种,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必定是煤矿采掘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得以应运而生,在不少煤矿企业应用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升了自身设备技术水平,获取了更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

2.2完善企业培训机制

完善的培训机制有助于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所以,煤矿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培训机制。企业应聘请专业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或是将员工送往专业培训机构进行深造,促使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得以提高,进而成为持证上岗的专职技术人员。企业还应定期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将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安全生产和设备安全操作等方面,从而提高基层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使用与维护设备的观念,从而为设备的安全使用、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2.3建立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一旦投入使用,通常其运行时间极长,加上煤矿采掘环境恶劣,就导致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损坏,进而导致故障发生,所以,为了避免故障的发生,企业就必须做好设备维护检修,而建立设备维护检修制度,能够为设备维护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高效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好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设备维护检修人员必须充分熟悉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设备维护检修知识,对设备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采取相应的方法措施。二是结合日常煤矿生产情况以及采掘效率,定期对采掘设备进行检修,并合理制定点检细则,从而为设备的检修维护提供便利。三是若是设备出现故障预兆,则设备检修维护人员必须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4加强设备节能管理

当前,大多数煤矿开采地区的供电方式都是采用同定式电所,具有明显的缺点,供电距离远,终端电压损失大,无功损耗高,供电安全性缺乏保障。不仅容易在供电和用电方面造成电能过多浪费,还由于其安全系统低引发安全事故的机率很高。所以,企业必须加强设备节能管理。企业应针对设备运行能耗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设备节能管理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设备节能管理效果,企业的领导层还应增强自身节能意识。企业通过加强设备运用管理和设备节能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设备工作效率,降低设备工作能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是当前大型煤矿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加强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的运行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设备工作效率,降低设备工作能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景瑞.论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的运行管理[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6(06):188-189.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4

中图分类号:t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302-01

摘要:由建国初的人背肩扛到有简单的机电设备再到高档普采及综合机械化采煤,使我国的煤炭生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安全生产大大改观,不管是人工结合简单的机械化生产,还是现代化的综合机械化生产,抓好机电管理工作,对于保证煤矿的安全正常生产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煤矿机电;问题;对策

从井上到井下,从采掘到辅助,一台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不同程度的引起各种事故的发生,甚至造成全矿毁灭性的重大损失。针对于地方煤矿机电管理,我们只有认真抓好机电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每台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设备的完好率,上水平,达标准,才能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以确保矿井机电设备安全性为中心,扎实地搞好管理工作,保证矿井机电设备可靠、高效、安全地运行。

一、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两种职能:机电管理和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没有专职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3.设备管理不到位。

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

4.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等。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相当普遍。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等。

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过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时有发生。设备故障率较高,因电气失爆而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

尽管地方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8.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机电职工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致使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二、改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的对策

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矿井领导重视机电管理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2.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采用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井型小、生产环节简单、设备拥有量少的矿井,机电管理科和机电工区可以合二为一,有利于减人提效。

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

4.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6.计划管理,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进行编制并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

7.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

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①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②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③做好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资料的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8.突出机电管理重点。

①安全可靠性。②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2个系统。③操作、维护、修理3个环节。抓好这三方面,矿井的生产秩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

9.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到位,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技术职称评定,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等。

10.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工作质量。

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最高。每个矿井都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逐步达到最高目标。

总之,提高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水平,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曾康生,胡乃联.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模型与组合预测[J].煤炭学报,2008,33(10).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煤矿机电;问题;对策

从井上到井下,从采掘到辅助,一台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不同程度的引起各种事故的发生,甚至造成全矿毁灭性的重大损失。针对于地方煤矿机电管理,我们只有认真抓好机电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每台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设备的完好率,上水平,达标准,才能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以确保矿井机电设备安全性为中心,扎实地搞好管理工作,保证矿井机电设备可靠、高效、安全地运行。

一、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两种职能:机电管理和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没有专职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3.设备管理不到位。

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

4.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等。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相当普遍。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等。

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过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时有发生。设备故障率较高,因电气失爆而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

尽管地方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8.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机电职工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致使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二、改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的对策

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矿井领导重视机电管理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

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2.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采用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井型小、生产环节简单、设备拥有量少的矿井,机电管理科和机电工区可以合二为一,有利于减人提效。

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

4.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6.计划管理,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进行编制并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

7.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

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①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②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③做好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资料的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8.突出机电管理重点。

①安全可靠性。②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2个系统。③操作、维护、修理3个环节。抓好这三方面,矿井的生产秩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

9.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到位,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技术职称评定,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等。

10.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工作质量。

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最高。每个矿井都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逐步达到最高目标。

总之,提高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水平,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曾康生,胡乃联.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模型与组合预测[J].煤炭学报,2008,33(10).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6

一、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存问题

1.管理理念滞后

一些煤矿企业,只注重产量,对井下机电设备重视不足,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视为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放到一个关键的位置,仅把机电设备管理当作一个辅助生产工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一些煤矿企业单纯追求眼前产量,管理理念落后,甚至抱着“什么时候坏,就什么时候修”的思想。正是因为企业对设备检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才使机电设备定期维护与检修工作不能落实,直到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故障后,才开始实施维修,导致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也使设备的运行周期大大降低。对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煤矿事故中,三到四成是因为落后的管理理念造成的。

2.设备存在较多隐患

在目前很多煤矿中,机电设备陈旧落后,通常带病运转,安全配套措施跟不上,与当前国家相关的煤矿安全规定要求相距较远。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湿度高,空气灰尘多,如果机电设备在矿井里实施存放、运输过程中,不采取防锈、防尘、防潮等手段,则会加速设备的腐蚀及损坏;再加上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经常会导致此类事情发生。例如提升系统缺乏托罐及缓冲装置,对电控系统和制动系统的保护手段不完全,井筒装备没有定期防腐,发生锈蚀现象,还有煤矿中绞车、防爆高压开关老化等。在这些设备中,存在的隐患较多,再加之对设备的检修不及时,检测技术落后,发现设备隐患的技术能力不足,都会导致设备存在较多的故障。

3.操作者的素质不高

据相关数据表明,在机电设备事故的责任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一半以上。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文化的业务素质不高,操作过程中不能满足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对于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掌握技术不够熟练,加上岗位变化频繁,也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在通常情况下,煤矿的工作环境差,不安全因素多,因此被人们视为又脏又累而且有一定危险的工作,这就导致了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工作。

4.对安全管理的投入少

因为种种原因,一些煤矿企业的生产设备自上世纪末至今都无大的投入,大量的超过服务年限的机电设备继续在使用,很多设备的工作性能已经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但仍然没有被更新替换。正是由于井下机电设备的老化,新的机电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导致了常常发生煤矿的机电事故。尤其在对煤矿进行深度开采时,超期服役的设备更显的力不从心,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当前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矿井机电管理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3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2.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

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3.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4.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煤矿;电工;技能培训

随着我国煤矿行业建设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电器类产品追风掣电的汰旧换新速度,说明了我国的煤矿机械电气控制系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使用,同时也促进了发展。但是,因为电气设备仍然有故障问题的存在,致使在施行煤矿安全和生产作业时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所以对与煤矿的安全工作和生产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有效的提高煤矿电工的技能培训,加强井下电工技术水平和素质,培养大量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同时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积极面对和解决新挑战,以达到煤矿的安全工作和生产建设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煤矿电工的观察,研究提高其技能应做到以下几点培训内容。

1.牢固掌握好电工基本理论知识

关于煤矿电工的技能培训,应先了解和掌握电工技能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其主要知识点有三个方面:①电工的电路、磁路和仪表仪器的基本知识;②电工的自动控制、机械拖动、模拟技术、微机原理、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③相应机械和液压的传动知识,以及提升劳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等[1]。以实践操作电气设备为例,应先采取部分停电或是全部停电措施,在实行检修设备工作,可确保能够安全的完成技术和组织的措施,而高压设备出现停电情况时,应立即做验电和装置接地线工作,才能够实施检修工作,在采取部分停电的措施中进行工作,技术人员应与带电的机械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允许在危险范围内进行工作,更不能在没有拉开刀闸的机械设备上实行工作。这些都应是煤矿电工在相关技能培训中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对最为基础的电工理论知识要有相当的熟识度,才能有效避免在提高技能培训的学习中出现盲目性,才能在实际的电工岗位中进行基本技术操作。

2.加强自主能力

电工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必须注重电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相结合,加强电工手动能力的培训。在培训课程内加入实用的生产知识点,让学员根据已设定好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动手设计,然后做出相应的设计报告,将接线图与布线图画好,由培训教师验收检查,检查合格后在让学员自己亲手动手进行制作与调试。在培训课堂中,培训教师可从旁鼓励学员自觉的实行试电举措,亲手将故障逐渐清除,这样的培训方式可以促进学员的独立性,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出分析、操作以及有效地进行解决,还可以提高学员排除机械故障的能力,同时纠正了学员不爱动脑的不良习性,阻止发生抄袭的情况。电工的培训技能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①关于安装调试、控制系统、排除故障、检修编制和仪表仪器等操作技能的使用;②仪器与仪表的使用情况和维护问题等。经过该课程的技能培训,学员的综合能力已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关于电器设备的设计、制作、调试、安装、检修等技能有着明显的提高。

3.完善师资队伍

不断完善和强化师资队伍,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快速的完善师资队伍,培训机构已将加强队伍的建设置于首位,因为只有教师优秀才可培训出具备实力的人才,因此,在提高煤矿电工的技能培训中,师资方面应不断的开拓新渠道,对于师资队伍里每位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智能结构方面进行更新工作[3]。对电工的培训必须要选择专业能力优秀和表述清晰的技术人员进行任教,逐步建立具有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同时逐渐完善师资队伍。此外,还要开展有关的教研活动,在技能培训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授课竞赛、教学课件对比、教学技能进修等丰富的教研活动,强化师资队伍里每位教师的授课能力,提高综合性能水平,从而有效促进技能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4.建立安全意识

通过相关技能课程的培训,使接受培训人员都逐渐加强安全观念,将各项工作的安全和技能措施都落实到位。电工职业相应的安全培训有电工安全、电子设备安全维修、电工日常维修等多个方面操作规程内容,在教育培训时,培训教师有义务不断提醒学员注重安全的问题,这是在电工安全上的一种责任,可有效促进经济效益发展,不仅要在生活中注重安全问题,还要注意工作安全,这属于基本的生存常识和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将安全问题置于首位,不能因一己之私而忽略安全,当个人安全和集体安全产生相互矛盾时,集体安全应属于优先地位。安全得以保障,是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经济基础的,因此会有个别人员将安全培训、监管和建造设施等资金投入费用转变成消耗资金,甚至是变化成生产资金,这同时体现了两种各不相同的安全问题。安全也可称之为经济效益,在确保无任何事故发生的前提下,也要注意控制事故的发生率,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造成安全问题的形成。培训人员要端正对安全管理的态度,了解其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安全培训意识,彻底的清除旧思想,逐渐向安全的生存意识慢慢转变。

5.规范内容和目标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煤矿电工的需求越来越大,适时的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电工技能培训,而这其中也会相应的出现各种各样投机盈利方法,以及只求经济利益得到迅速发展的培训行为。根据这种情况,应立即采取正确且有效地整顿措施,并且对电工实际所需的技能培训进行规范化管理,如实行有计划的培训,坚持其基本原则,逐渐将培训工作提升至生产的第一线上,而与此同时,还应努力完善煤矿电工技能培训机制,把培训技能、实践使用和薪资问题有机的相结合,可不断促进人才的培育和发展,使其在庞大的培训队伍里脱颖而出,特别是高技能的电工人才。并且为了使电工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策划和设计电工技能的培训课程时,应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开发新的教学题材,做到完整性的补充和教学质量的完善[2]。对于教学实际所需能否得到满足,就要实施对教学课堂和培训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从而可使技能培训质量得以保证,促进技能培训成效性和针对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方式不断深化,充实了电工技能培训,使其可得以完善,在进行拓展的道路中求发展,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最终达到提高煤矿电工的技能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毓强,李少纲.高校电类专业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实训方法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03):141-142.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机电管理途径发展

随着煤矿开采工艺的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显现出它的诸多弊端,从而为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机电管理发展的思路目前这个阶段要先从精细化管理入手。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在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是与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高效、节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耗费的资源,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实现决策科学化、精细化,推动建立现代煤矿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它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此,煤矿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实现管理理念的精细化,使企业的每个环节都精密有序,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自觉参与者。

2.企业科学定位,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企业要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科学、准确地给自己定位,牢牢把握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扩大经济社会影响,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3.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给员工讲清精细管理的科学道理,以获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奖惩机制。

二、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煤矿机电管理基本上处于粗放式的层次,存在诸多问题。

1.矿井机电管理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是煤矿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来管理好设备,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机电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权威不强,管理职能没有正常发挥。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工作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这一工作尚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设备购置和使用存在着部分脱节现象,设备的买、用、修、改造方面各单位存在互相扯皮,各行其是的个别现象,职能部门权威性不强,会造成部分设备闲置、积压,使设备利用率没有完全发挥。

3.设备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煤矿机电设备粗放式管理中,基础管理的总帐、台帐、明细帐部分为手工记帐,部分微机管理没有实现信息联网管理,工作量繁重,以物易物,帐、物不符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分析、汇总、统计均非常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4、随着矿井新型设备的不断投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矿职工的技术素质已不能适应矿井发展的需要。

5、机电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到位,制约机电管理。机电管理部门虽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还不够完善、全面。

三、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对煤矿机电管理来说,只要遵循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由部分到大局,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循序渐进,就一定能推动煤矿机电管理的创新性发展。

1.建立系统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流程。要推行微机管理,建立机电现代化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机电管理工作中,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设备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质量。对全矿各单位大小设备摸清家底、摸清资源、科学预算、高效使用,要通过“机电信息化”找差距,确保基础平台建设为以后机电管理现代化开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使设备购置、修理、资金结算都非常规范;做到设备数量清、状态明、属性准,账、卡、牌、物四对照,设备账、财物账两相符,规范设备进货、领用、库存的各个环节;使设备管理始终在有序、动态、透明的管理状态下,减少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确保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建立设备选购标准和规范。在订货前必须对订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认证;设备到货后要现场验收,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对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入库,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设备投入井下作业,降低安全隐患;建立规范、科学的设备和测验标准,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承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正常地运转。

3.建立规范精细的设备选型、淘汰制度。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煤矿机电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工艺技术的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建立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操作性、环保性、节能性等综合分析调查的规范流程,确保设备选型的科学、合理,消除因设备不适用、闲置等产生的浪费现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4、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5、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当前考核机电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一般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待修率、机电事故率、设备使用率、设备负荷率、电耗费用成本率、设备费用成本率、配件费用成本率、维修费用成本率、配件储备费用率、维修人员效率等。机电管理部门要建立机电管理奖励专项基金,通过旬、月、季、年组织进行严格考评,奖优罚劣,促进机电管理。

总之,目前煤矿的机电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以机电现代化管理系统为平台,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机电管理途径发展

随着煤矿开采工艺的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显现出它的诸多弊端,从而为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机电管理发展的思路目前这个阶段要先从精细化管理入手。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在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是与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高效、节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耗费的资源,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实现决策科学化、精细化,推动建立现代煤矿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它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此,煤矿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实现管理理念的精细化,使企业的每个环节都精密有序,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自觉参与者。

2.企业科学定位,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企业要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科学、准确地给自己定位,牢牢把握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扩大经济社会影响,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3.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给员工讲清精细管理的科学道理,以获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奖惩机制。

二、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煤矿机电管理基本上处于粗放式的层次,存在诸多问题。

1.矿井机电管理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是煤矿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来管理好设备,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机电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权威不强,管理职能没有正常发挥。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工作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这一工作尚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设备购置和使用存在着部分脱节现象,设备的买、用、修、改造方面各单位存在互相扯皮,各行其是的个别现象,职能部门权威性不强,会造成部分设备闲置、积压,使设备利用率没有完全发挥。

3.设备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煤矿机电设备粗放式管理中,基础管理的总帐、台帐、明细帐部分为手工记帐,部分微机管理没有实现信息联网管理,工作量繁重,以物易物,帐、物不符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分析、汇总、统计均非常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4、随着矿井新型设备的不断投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矿职工的技术素质已不能适应矿井发展的需要。

5、机电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到位,制约机电管理。机电管理部门虽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还不够完善、全面。

三、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对煤矿机电管理来说,只要遵循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由部分到大局,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循序渐进,就一定能推动煤矿机电管理的创新性发展。

1.建立系统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流程。要推行微机管理,建立机电现代化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机电管理工作中,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设备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质量。对全矿各单位大小设备摸清家底、摸清资源、科学预算、高效使用,要通过“机电信息化”找差距,确保基础平台建设为以后机电管理现代化开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使设备购置、修理、资金结算都非常规范;做到设备数量清、状态明、属性准,账、卡、牌、物四对照,设备账、财物账两相符,规范设备进货、领用、库存的各个环节;使设备管理始终在有序、动态、透明的管理状态下,减少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确保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建立设备选购标准和规范。在订货前必须对订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认证;设备到货后要现场验收,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对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入库,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设备投入井下作业,降低安全隐患;建立规范、科学的设备和测验标准,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承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正常地运转。

3.建立规范精细的设备选型、淘汰制度。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煤矿机电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工艺技术的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建立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操作性、环保性、节能性等综合分析调查的规范流程,确保设备选型的科学、合理,消除因设备不适用、闲置等产生的浪费现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4、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0

1.1课程定位、性质和作用

《电气控制与pLC》是高职矿山机电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按照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员、高级矿井维修电工和采煤机司机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需求,按岗设课;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基于pLC控制的电气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维修和技术改进等工作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的改革

本课程采取“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采取与煤矿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块项目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一体化培养。校企合作的途径一是与煤炭生产企业合作,二是与煤矿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合作。利用先修课程《专业认识实习》到煤矿企业生产现场进行专业认识实习的契机,引领学生参观基于pLC控制的煤矿机械自动化系统,通过感性认识煤矿工艺流程、pLC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观察工作原理与操作,调研和统计矿山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对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煤矿企业完成高级矿井维修电工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地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煤矿现场采用pLC控制和变频调速技术的设备,如矿山采掘、提升运输、大型排水设备、智能调度控制系统等,引入有关煤矿电气控制与pLC编程实训项目促进学生掌握煤矿机械pLC自动化系统的新技术应用情况,从而推动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使教学大纲内容更加贴近煤矿生产一线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需要。认真分析煤碳生产工艺流程和煤矿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特点,提炼出pLC在煤矿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场合和工艺控制上的异同,适用的公共内容必须介绍,而不同设备、不同工艺逻辑动作和被控参量另需针对性地从编程和应用上区别介绍。

2.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分阶段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随着矿山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政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本课程在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支撑下,以高级矿井维修电工或电气工程师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在先导课程《专业认识实训》时引导学生对煤矿一线的pLC控制系统与应用先进行感性认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先介绍实训装置结构、pLC的组成、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到介绍编程指令和进行pLC编程实例训练时,直接到tHpFSm型实训装置上进行通用基础编程能力实训,教学做结合,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得益彰;到pLC综合技能实训时,结合煤矿pLC自动控制系统,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项目任务驱动引领学生模块化设计或应用煤矿企业的pLC自动化系统。

2.3课程表现形式-教材及相关资料

优先选用部级高职高专适用教材,结合实际与煤矿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制作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或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理论知识介绍,避免枯燥的文字说明;选取煤矿企业pLC自动化控制案例和实训实习项目,为学生营造职业能力训练氛围和条件;建立健全习题库、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教学资料,丰富学生业余自学pLC课程的资源。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强,各高职院校纷纷新建了pLC实习基地和整齐美观的pLC实训实验台,标准的连接线和插孔,学生在实训操作时确实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实验台标准化的面板插接、调式电气控制线路,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对真实电器元件进行电气接线的能力往往会下降。为了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效果,需要双师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深入认识实验台面板内的电器元件铭牌、电气接线情况等。

3.1教学模式设计的改革

任课教师需精心设计不同教学模块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实验实训教学模式,需充分认识到高职专业按岗设课、按需办学,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先导课程实习、本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学习阶段,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模块化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2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煤矿典型的pLC控制系统进行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3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基于pLC控制的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4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丰富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使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课程网站应提供有该门课程的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建立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并附相应文字说明,建设课程教学录像或微课程录像。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