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十篇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十篇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10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1

(一)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现状

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尽管对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学术上还有不同理解,但至少有如下四点共识:一是特定供应对象;二是限定户型面积;三是优惠租金;四是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不同城市在以上方面可能有不同的规定。

2009年,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竣工了约23.67万套;2010年,各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0多万套,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用工比较集中的城市和一些内地大城市。2011年,在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中,提出新建公共租赁住房220万套,较去年增加约180万套。“十二五”期间,为达到国家规划目标,各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模将会有大幅度提高。

(二)公共租赁住房的政策指向

2009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2010年6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2011年3月14日,总理在记者会上指出:保障性住房除了棚户区改造以外,主要用于公租房和廉租房,这个方向必须明确。2011年3月16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

从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的一系列领导讲话、文件和规划中,可以清晰地分析出未来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指向,即公共租赁住房将成为未来保障性住房的主体。

(三)公共租赁住房的长期趋势判断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存在是长期的,但其建设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时期面临的发展任务不同。在发展初期,以大量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在发展后期,当公共租赁住房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则以维护改造以及部分出售为主。住房保障形式也将逐步由新建转向补贴。这是综合分析国际经验得到的关于公共住房政策调整的大趋势。实际上,公共租赁住房发展的周期长短取决于城市结构,包括城市化水平、人口结构的调整。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求量将趋于稳定。从我国现阶段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重点仍然以建设为主,以满足城市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

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作模式归纳分析

我国现有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模式按照不同分类依据,可以归纳如下:一是按布局,分为园区型和城市型公共租赁住房;二是按投资和建设主体,分为政府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企业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三是按建设方式,分为单独规划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和配建公共租赁住房。

(一)园区型公共租赁住房

园区型公共租赁住房指主要布局在城市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住房需求的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来说,根据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不同,又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 园区统一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

由开发区、工业园区组织实施,解决外来务工和新就业人员阶段性住房问题的公共租赁住房。结合各园区拆迁复建点和产业功能聚集区,由开发区或园区管委会自筹资金(其中也包括部分财政资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共享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并统一出租给企业,不对个人。如合肥高新区、南京开发区等。

2 园区企业自建的公共租赁住房

由园区内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企业自行组织建设,并用于解决本企业职工住房需求的公共租赁住房。企业按规划要求,利用自有工业配套用地自建宿舍,用地比例不超过企业全部工业用地的7%。这种类型公共租赁住房的土地多以挂牌方式取得。如格力公司、美的公司等自建职工宿舍。

3 开发企业建设并运营的公共租赁住房

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园区内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并负责出租运营。这种模式目前并未普及,其原因是如果完全由企业按市场机制运作,投资回报很难实现平衡。

(二)城市型公共租赁住房

城市型公共租赁住房指主要布局在城市市区及周边,以满足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住房需求的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来说,根据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不同,又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1 由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公共租赁住房

这种类型的公共租赁住房一般由城市政府委托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部分城市还专门成立了保障房开发公司)实施,其资金来源以财政资金和贷款为主。按具体建设方式,又可分为单独规划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和配建公共租赁住房。

单独规划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其土地取得一般采用划拨方式。以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为例,在主城区一、二环线之间的21个大型聚居区布点的公租住房,建设用地占整个聚居点的4%~5%,居住人口占聚居区总人口的17%~27%。实行先租后买,承租人在租赁5年期满后,可选择申请购买所居住的公共租赁住房。

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包括在保障房小区中配建(划拨土地)和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回购或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如南京市目前在建和“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全部采取配建形式。

2 由企业投资建设并长期持有的公共租赁住房

这种类型的公共租赁住房目前主要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些地方正在准备做这方面的尝试。根据土地取得方式不同,有两种类型。

一是出让土地。由政府拿出土地,规定其用途就是公共租赁住房,由各类企业(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通过市场方式取得这些土地,然后建设和运营公共租赁住房,并拥有这部分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

二是划拨土地。对企业投资建设经营的公共租赁住房土地也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但企业不拥有公共租赁住房的完全产权,企业可以在运营若干年后交由城市政府回购。

三、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主要思路

《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和经营公共租赁住房的积极性”。但企业如何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经营,仍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由此,在分析和比较现有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如下三种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基本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从单个项目角度:企业投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并长期持有

该思路的主要内容是:由企业(包括开发企业或机构投资者)开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并负责出租运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完全由企业

按市场机制运作,投资回报很难实现平衡,特别是就单个项目而言,很难做到资金平衡。因此,需要政府在土地、租金、贴息、税收和规划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以支持。

1 土地政策。一是划拨土地。企业不拥有公共租赁住房的完全产权,在合同中约定运营结束后交由城市政府回购。其优点是企业在土地方面支出减少,有利于降低财务成本。二是采取土地出让方式。由各类企业通过市场方式取得土地建设和运营公共租赁住房,并拥有这部分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其优点是企业拥有公共租赁住房完全产权,能够以此进行再融资。三是采取土地年租制。即企业取得土地产权,按年支付土地出让金。其优点是既降低了企业一次性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资金压力,同时又拥有土地产权。

2 贴租政策。对于由企业来投资(包括购地和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企业为尽快收回投资成本,这类公共租赁住房有可能以略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于等同于市场价格,提供给保障对象。但是政府对支付能力不足的保障对象,应该提供必要的租金补贴,即由政府对市场租金和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之差进行贴租。目前存在的主要政策障碍是,需要中央政府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纳入财政部门预算,即允许财政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

3 贴息政策。除发展与公共租赁住房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长期性贷款外,由政府对企业建设和运营公共租赁住房的贷款进行贴息,也是减轻企业运作资金压力和财务成本的较好措施。

4 税收政策。2010年9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公租房用地的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包括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建造购买公租房免征契税、印花税,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房产税等。目前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落实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税收优惠的具体政策,同时保持优惠政策的相对稳定。

5 规划政策。在公共租赁住房小区规划中,允许建设一定比例的商业配套设施,利用商业配套溢出效应弥补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回报缺口。

(二)从城市角度:由城市政府解决资金平衡问题,企业单纯参与建设或运营管理

该思路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受政府委托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或运营管理,并获得合理比例的利润,而不考虑各项目的资金平衡问题。其优点是发挥企业的专业化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体来说,可以做如下工作。

1 承担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企业承担城市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包括单独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房中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方式有Bt制(即“建成一转让”)、代建制等;承担商品房项目中公共租赁住房配建,建成后由政府回购,或在土地出让条件中约定,建成后移交政府,其投入通过商品住宅和商业项目综合平衡。

2 承担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运营管理。如负责回收租金、物业管理和维护保养等。

(三)从国家角度:由中央投资,委托国有大型开发企业建设、地方政府负责运营管理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2

一、总体目标

以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农村贫困家庭房屋安全问题为总目标,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组织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年度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套数达到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家庭户数的以上,市区不低于,县城不低于,为到“十二五”期末,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奠定基础。

(一)廉租住房制度建设

年全市继续采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方式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实施住房保障。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收入线最低标准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以下,各县区可根据年度保障责任目标适当调整收入线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实物配租主要面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孤老病残和其他亟需救助的家庭。全市全年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户,新建廉租住房套。

(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年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收入线标准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线倍以下,具体收入线标准由各县区根据实际确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全市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套。

(三)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产业园区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政府组织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线1倍以下的家庭,具体收入线标准由各县区根据实际确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产业园区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本单位、园区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全市全年组织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套。

(四)限价商品住房建设

加快发展限价商品住房,确保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全市全年组织建设限价商品住房套。

(五)棚户区改造

积极推动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煤矿)棚户区、林场危旧房和垦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全市通过城市棚户区改造解决户居民住房困难;通过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解决户居民住房困难;通过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解决户居民住房困难;通过林场危旧房改造解决户居民住房困难;通过垦区棚户区改造解决户居民住房困难。

(六)农村危房改造

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全年解决三种贫困程度(五保户、低保户、其他农村贫困户)户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居住安全问题。

各县区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具体责任目标详见附表。

二、工作要求

(一)继续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县区政府绩效考核目标。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各县区人民政府是住房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年继续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年度工作实绩考核评价内容,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对住房保障工作实行“一票否决”。此项工作由市委、市政府两办督促检查室会同市住建局负责。

(二)完善住房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按照“财权与事权一致”、“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市级住房保障部门负责协调、督导全市城市住房保障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总体目标落实,县区政府负责年度责任目标的具体实施。各县区政府要按照住房保障工作总体目标要求,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年度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用地要达到当年住宅建设用地的25%以上,并落实到具体地块,供应计划实行单列,并优先供应,未按规定落实用地指标的,不得进行土地“招拍挂”。保障性住房采取集中建设和配建相结合,以配建为主,凡新出让的住宅建设用地,须按照项目总建筑面积(为廉租住房、为公共租赁住房)以上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并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具体配建比例,由住房保障部门会同国土、规划等部门确定。配建的廉租住房产权归政府所有。确实无法配建的特殊开发项目,要经当地政府审批,并报上一级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备案。未按规定落实配建的项目,不得进行土地出让,不得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商品住房预售许可等手续。

严格按照规定渠道,足额筹集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达到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1%时,当年不再提取住房公积金风险准备金。自年起,直接按宗提取土地出让总收入的5%以上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要认真研究国家、省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支持政策。发挥住房保障投资融资平台作用,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加大融资力度。要积极组织做好中央、省级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确保足额争取到位,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落实项目建设现行税费优惠政策。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回迁安置楼建设一律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并享受国家现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税收优惠政策。林区、垦区和国有工矿(煤矿)棚户区,要坚持居民个人出资,政府、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适当补助的原则,充分考虑职工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个人和企业的出资比例。

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由市县区国土部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的筹集、管理由市县区财政部门负责,审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机构建设由县区政府负责。

(三)抓好项目落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各县区政府要尽快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落实到位、落实到地块。凡列入本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已经开工的,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未开工的,要抓紧完善各项建设手续,要在月日前完成土地审批手续,争取8月底前开工建设;新谋划项目必须在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形成明显的实物工作量。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按要求开工建设。各县区要确定个保障性安居住房项目示范工程,市中心区要结合新城区建设,在新城区内确定个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最大限度的争取省级示范工程奖励。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各县区政府要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经营公共租赁住房,用工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住房困难职工较多、有闲置土地的大中型企业及单位,可以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利用符合城市规划的自有土地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园区内或企业就业人员出租。对当地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各类在租、空置房源及集体宿舍进行排查摸底、统计建档。按照谁有产权谁受益的原则,将其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发挥既有房源的公共属性和租赁作用。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标准建设的人才家园项目,纳入公共租赁住房规划和年度计划。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以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要控制在平方米以内。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要认真落实《宿舍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应适当低于同地段同档次市场价租金,一般不低于市场价租金的,以确保建设资金在合理周期收回,使公共租赁住房实现良性发展。

(四)组织做好住房配售工作。各县区政府要合理确定当年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家庭收入(财产)具体标准,并于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进一步完善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核制度,健全住房保障、民政、公安、金融机构和社区协作配合的家庭收入(财产)审核机制,认真履行责任,加强日常管理,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确保配租配售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应当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财产和住房状况,提交住房和家庭资产查询委托书,并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规范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合同管理,明确承租对象的权利和义务,载明租金水平、租赁期限、转借或转租的处罚以及其他违反使用规定的责任等事项。公共租赁住房只租不售,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为年。租赁合同期满,承租人要退出住房。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续租。公共租赁住房不得进行土地分割登记,不得按套、按户进行房屋登记发证。各县(区)要制定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施方案,于年5月底前完成,报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提高保障性住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障性住房档案,并对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住房和经济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住房保障部门应及时受理廉租住房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理申请两个月内须提供保障,并及时、足额、按月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对象因收入提高、另行购置或租赁其他住房等原因不再符合保障条件时,应通过停止补贴、退出保障性住房等方式实现退出;对在规定期限内未退出的,可通过提高租金的方式实现退出;对骗取住房保障、恶意欠租、无正当理由长期闲置的,以及违规转租、出借、调换和转让保障性住房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且年内不得申请任何形式的住房保障。

低收入家庭认证工作由市县(区)民政部门负责。申请人申请保障性住房时,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的县区民政部门出具低收入家庭认证书(证),认证书(证)中要明确标注被认证家庭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金额及资产情况等相关信息。

(五)明确部门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住房保障工作综合、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市住建、市国土、市规划、市发改、市民政、市国资委、市林业、市农牧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做好相关工作;县区政府负责住房保障各项工作具体实施。各县区政府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健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管理人员,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要定期对项目建设进行调度,落实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制度,加强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3

【关键词】公共租赁房;保障住房;夹心层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045-01

一、公共租赁房概念界定

(一)公共租赁房基本含义

公共租赁房(简称“公租房”)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按市场价提供的住房,同时,政府对承租家庭按月支付相应标准的租房补贴。

(二)公共租赁房保障对象介绍

公共租赁房需要面向的对象是三类人群。

第一类是本地户籍中低收入、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第二类是新引进的人才与高校毕业生;第三类是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有一定年限、有专长的外来务工人员。

(三)公共租赁房的房源要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联合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公共租赁房房源要求如下:

1.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通过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以配建为主,也可以相对集中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同步做好小区内外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2.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

3.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应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

二、我国住房制度的现状

对于我国来说:住房保障法制化建设比较滞后,有关住房保障的政策和制度基本上是由国务院或建设部等相关部门以通知、指导意见或办法的形式。

公共租赁住房发展和完善了现今保障性住房结构体系,形成了我住房市场城乡多层次的供应格局,实现了综合配套形态的多目标。2015年初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放宽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的通知》,内容规定:职工连续足额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可按夫妻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职工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按照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租住商品住房的,各地住房公基金管理委员会根据当地市场租金水平和租住住房面积,确定租房提取额度。提供无房证明就能提取,并且要求3个工作日内办结。

当前,各地公租房主要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来建设来建设,第一种形式是由政府下属的国有企业投资建设或收购房源,面向社会供应,主要针对符合经济适用住房条件,但无力购买的“夹心层”住房困难家庭,以及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等。第二种是企事业单位自己组织建设,面向本单位职工供应。第三种是在开发园区、工业园区建设,面向本园区就业人员供应。

三、对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建议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

中央层面应制定《住房保障法》,住房保障法律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各部门管办分离,责权明确,分工合作,避免互相推诿,减少重复劳动和管理成本。逐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明确以收入而非身份、职业为主界定保障对象,实现制度的公平性。

(二)培育公租房的金融扶持体系

虽然近年来我国住房金融发展较快,但目前尚未建立起直接面对公租房建设的金融财政政策,对公租房支持力度有限,缺乏系统性的公租房开发金融支持。所以,为了加大公租房的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拓宽公租房供应主体的融资渠道,允许供应主体通过上市、信托、投资基金、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长期性资金发展公租房,激励各类基金投资经营公租房租赁业务,进而培育我国的公租房金融扶持体系,为公租房供应主体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性融资支持,缓解我国目前公租房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建立公租房多元化供应的保障机制

激励和引导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捐款捐物,拓宽公租房资金来源渠道。成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平台,对于捐赠物资要做到专款专用、公正、透明,建立起平台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信任纽带,让社会各界自愿捐资建设公租房。

(四)公共租赁房种类多样化

公租房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在城市近郊或新城市住房用地开发项目形成的用地上建造公租房小区,批量供给住房。虽然可以节省建造成本,扩大供给量,却存在离公租房入住对象――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据点较远的空间错位(Spatialmismatch)问题。为此,政府应推出以低收入群体生活据点为中心供给租赁住房的购入多住户住宅再租赁政策。

购入多户住宅再租赁政策,主要采用购入住宅后再配租的方式,帮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低收入层居住在当前生活圈内,分为普通家庭型、单身住房、新婚夫妇等,由国家财政预算负担45%,国民住房基金、项目施行房、入住者分别承担40%、10%和5%。

参考文献: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4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完成城市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逐步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三)基本原则。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机制相结合,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供应政策;住房保障既要尽可能满足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要,又要与财政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与社会保障整体水平相协调;立足*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解决;严格把关,狠抓落实。

(四)注意事项。合理界定城市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以家庭作为住房保障对象的基本单位;每一个住房困难家庭只能享受一(次)种住房保障方式(包括配租廉租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发放购房补贴、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五)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将廉租住房制度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将保障对象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7年底前,对符合规定的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8年底前,对符合规定、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10年底前,对符合规定、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城市低保无房困难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以货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保障方式。一是逐步对低保无房家庭及其他特殊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实物配租;二是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三是对购买其它住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购房补贴;四是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经济适用住房。

(七)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的对象为符合有关认定条件及标准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详见附件一)。实物配租的廉租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m2以内。租赁补贴保障面积标准暂定为人均建筑面积17平方米,不足部分按有关标准发放租赁补贴(详见附件二);对于自愿放弃实物配租而选择租赁补贴保障方式的,可再上浮20%计发补贴。对购买其他住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原有住房和保障标准面积差额部分的购房补贴。

(八)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

(九)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区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设立区财政住房保障发展基金专户。一是区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进入财政专户,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五是鼓励社会捐赠。财政部门应每年向社会公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

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每年应向政府提供下年度保障资金需求情况,经政府批准后,由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负责筹集,并于下年度初将保障资金划转至区财政住房保障发展基金专户。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确定,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向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

(十一)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的可以转让,未满5年不得转让。确需转让的,由政府住房保障部门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符合上市条件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向符合申购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转让,转让价格不得高于届时全市经济适用住房政府指导价,受让的经济使用住房产权性质不变。经济适用住房上市,政府也可优先回购。集体土地上被拆迁户所取得的经济适用住房,在5年后上市时不受此限制。以上规定应在有关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二)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区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房源。政府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三)全力推进和加快危旧房改造步伐。危旧房改造坚持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引领、节约用地、新老政策衔接、结合实际安置”的原则,明确规费减免、规划支持、市政配套、就近安置及资金平衡等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规划、政策扶持、强化保障、分类改造、依法征收、标准化建设,分步骤实施,分年度完成。2008年全面启动重点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力争“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全区重点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对旧住宅区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开展综合整治的旧住宅区,所在街道、社区必须加强组织、强化协作,必须先行对整治范围内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并制定和落实好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十五)着力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规划、土地、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开发园区、工业园区、大型企业等农民工集中的单位制定好农民工住房建设长远和中短期规划,统筹考虑并安排好本区域、本单位农民工居住问题,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条件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组织集中建设的农民工宿舍,应按照不高于廉租住房租金的标准收取房租。享受政府优惠政策集中建设的农民工租赁住房,只能面向农民工出租,不得向农民工以外对象出租和按商品房出售,不得改变使用用途。同时,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城市保洁员公寓,享受农民工住房有关优惠政策,并按照廉租住房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五、落实和完善住房保障规划及配套政策

(十六)编制并认真实施我区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设立城市住房保障发展基金。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我区住房调查成果,会同区相关部门编制我区住房保障规划,向社会公布并报区政府备案。明确“十一五”后三年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方式、建设规模、项目布局、相关政策及实施步骤,于2007年底前向社会公布。抓紧设立并充实城市住房保障发展基金,此基金实行专户管理、财政监督,专项用于住房保障工作。

(十七)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优惠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享受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等有关优惠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六是按照“政府主导、社区牵头、政策扶持、综合治理”原则,加强制度化建设,对已建成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管理,探索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争创和谐共赢的文明小区。

六、切实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八)成立工作机构,建立住房保障工作网络。成立“*区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区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增挂“*区住房保障办公室”牌子,核定行政编制,其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中的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确保在2008年底前全面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建立全方位的住房保障工作网络,建立各街道、社区联络员制度;严格开展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确保住房保障准入审查公开、公平、诚信、透明。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者轮候制度,引入社区评议、媒体公示制度;健全退出机制。要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得以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5

一、房地产市场呈现平稳运行态势

20__年,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去年基本持平,市场供给萎缩,住房需求减弱,商品住房平均售价小幅增长,二手房交易量同比有所增加。截至10月底,市辖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14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为684.3万平方米和371.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8和19.6;房屋竣工面积12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3;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为154.3万平方米和3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6和21.9;商品房累计空置面积为20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0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3.7,其中,商品住宅平均售价2177元/平方米,同比增加2.8,办公写字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平均售价为3040元/平方米、4226元/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0.1和39.2。预计到年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施工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可达700万平方米和400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与20;房屋竣工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约为180万平方米和50亿元。住宅平均售价同比去年将略有增长。

二、主要行政工作及做法

(一)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开展房屋普查和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根据“国八条”、[20__]37号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多次组织相关方面进行座谈、分析和研究,坚持“因地制宜、面向百姓”的原则,结合本市实际,以供给和需求双向调节为主,以培育发展市场和规范市场秩序双向调控为目标,自6月份以来先后两次起草了具体贯彻落实意见上报市政府,提出了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针对我市近20年未进行过房屋普查的现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市第五次房屋普查工作,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不足,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摸清了我市城市规划建成区内各类房屋的底数,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建立了房屋普查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动态更新,达到了“一次普查、多年适用”的目的,普查结果显示,全市规划建成区共有各类房屋3877.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类房屋2388万平方米、28万套,占房屋总量的61.61,非住宅类房屋1488万平方米,占房屋总量的38.39。三是完成了《__市城市住房建设规划(20__-20__)》的编制,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我市住宅建设的发展规模、时序和布局空间,保证中小户型住房供应占总量的70,对逐步解决我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建设,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一是及时通报房地产市场形势。今年已召开两次新闻会,做到按年、季、月定期房地产市场数据分析报告,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消费。二是成立了局信息中心,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三是召开了市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完善数据的采集、监测、分析及,加强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数据报送。四是加快房屋普查成果利用,不断完善房产图文网络信息系统,加快建立全市电子楼盘表,截至10月底,楼盘信息归统已完成4500余幢。五是一级市场已经实现网上即时交易备案,《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备案及时率为100,二手房网上挂牌制度正在制定。

(三)强化房地产市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一是出台了《__市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管理暂行规定》并修订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文本,加强了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动态监管。二是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审批,截至10月,共发放预售许可证450个,预售总面积170.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37.11万平方米、非住宅33.38万平方米。三是与市工商局联合了《关于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广告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广告的内容。四是进行了商品房预(销)售专项检查,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3家违规企业下发了处罚告知书。

(四)培育和繁荣房地产市场,完善市场体系。一是进一步减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服务水平,房屋二次交易办证时限由过去的1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一次办证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他项权利办证100万元以上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100万元以下办证缩短为1个工作日,租赁办证实现了立等可取,《房屋所有权证》发证准确率达到100。二是严格各类房屋交易、产权登记工作程序,积极应对因房屋交易税费调整等引起的蜂拥办证情况,截至10月,交易中心共受理新建商品房、存量房交易登记20862件,初始登记628件,他项权利登记23942件,租赁登记4719件,发放房屋权属证书29625本。三是进一步活跃住房二级市场,在去年开展二手房交易资金免费托管的基础上,主动联系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商行,又开展了二手房交易资金差额贷款托管业务,截至10月底已办理25笔,托管金额达625万元。四是举办了以“和谐__宜居湖城”为主题的第九届房博会和中国房地产西部论坛,推出了集新建精品楼盘展示、特惠房展示、人居知识讲座、文艺晚会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活动,规模、档次和影响达历届之最,得到建设部领导、专家及西部十二省市房地产同行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地刺激了住房消费,活跃了市场。五是加强了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扩展房地产金融服务,协助企业融资,减少房地产信贷风险。六是进一步规范中介市场,完成了《__市房地产中介管理办法》的起草和我市评估机构资格重新核定及房地产估价师续期注册工作,制定了诚信房地产中介机构评选办法和评选标准,与市工商局联合对我市房地产中介机构进行检查,注销4家违规经纪机构资格,开展了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培训工作。七是加大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扩大了房屋租赁业务范围。八是协调解决了银河仪表厂住宅办证计税标准和芙蓉花园等小区住户长期不能取得房屋产权证的问题。

(五)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工作进展顺利。一是不断加大公有住房出售工作的力度,积极稳步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截至目前累计出售公有住房建筑面积为710.71万平方米、104518套,涉及产权单位572个,今年截至10月审核出售公有住房建筑面积为25.21万平方米、2873套,收回房改公共维修资金和物业储备金2280万元。二是严格房改维修资金的管理使用,委托宁夏正业通工程咨询公司对申请使用公共维修费的单位进行预算审核,对已使用维修资金的单位分年度建立了维修档案,截至10月,共动用公共维修资金167万余元,维修房屋面积3654平方米,更换管道5325米,受益职工3512户,有效改变了企业单位因改制、破产、兼并等造成房改房无人管理、无资金养护维修的被动局面,保障了职工的合法利益。三是全面完成我市(包括三区)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住房档案建立工作,做到逐单位逐人进行审核,累计建档25000余人。四是认真扎实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的审核工作,目前有387个单位22527人金额2.01亿元已录入货币化分配补贴软件管理系统,9月1日起全面启动了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审核发放工作,目前已发放47个单位、2976人、2865余万元。在发放过程中,努力做到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并加大宣传力度,耐心做好政策咨询解释,同时积极研究解决有关单位房改中的遗留问题,重复房改问题已处理376户,其中收回房屋5套,完成总量的94。五是积极指导市自来水公司发放货币化补贴试点工作。六是召开了住房公积金管委会会议,批准了归集使用计划,20__年计划归集住房公积金4亿元、年末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达14.35亿元。

(六)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一是继续加强直管公房管理。截至10月共审核直管公房房改资格3516户,符合房改资格的已出售2682户,建筑面积155978.13平方米;控股公司移交我局公房1131户、53333.89平方米,已接管838户。二是市公积金中心利用公积金增值收益委托代建12套住房拟作为公积金风险房。三是全市先后共有1137户最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其中租金补贴401户、实物配租67户、租金核减669户,今年新增廉租户80户,其中租金补贴53户、租金减免24户、实物配租3户;购买经适房公司“五里水乡”17套住宅、市公积金中心利用公积金增值收益委托代建96套康居房作为政府廉租住房。四是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截至10月份,市辖区经济适用住房施工面积为20.3万平方米(其中公开销售10万平方米、集资建房6.5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3.75万平方米),竣工5.6万平方米。五是完成了“高新二区20__—20__年社会保障性住房”开发银行贷款支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评审工作。

(七)加大房地产行业管理力度,促进行业发展。一是加强房地产行业主体准入资格的管理。完成了房地产开发、物业企业、中介机构的资质年检工作,全面摸清了我市房地产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对未按时报送年检资料无故不接受年检的公司做出了注销企业资质的处理决定。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9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40家,三级企业48家,四级及暂定级企业99家;物业管理企业158家,其中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8家;中介机构140家。二是建立健全房地产信用信息系统。对20__年度房地产市场重大不良行为进行了通报,对未按规定执行报送制度的企业给予了批评处理,拟订了报送责任追究制度,促使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开发经营水平。

(八)规范和发展物业服务,构建和谐住区。一是完善了物业管理配套政策。二是加强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7家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备案率达80.26,从事物业管理资格的人员1653人。三是规范物业管理市场行为。建立了物业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定期检查,及时通报;下发了《__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费政府指导价实施意见》,全市已有七成住宅小区推行了政府指导价;完成了全市物业服务检查和指导,新建住宅项目全部进行了前期物业管理招标,办理物业管理前期介入手续的共有51个住宅项目、150万平方米。四是在风华小区和锦绣园小区开展了构建和谐住区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行业部门指导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相结合的规范服务管理模式。五是强化培训,确定标准,加大指导监督,提高我市物业管理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六是对全市已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追缴,清理面达100,已追缴1350万元。新建商品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实收666万元、十强企业缓交1343万元、房产抵押99万元,收缴率100。

(九)强化供热服务协调管理工作,推动全市供热工作顺利发展。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关心下,今年全市供热工作做到了早安排、早动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自进入供热期以来运行平稳,未出现大面积停暖的现象,11月1日仅有22万平方米区域未按期供热,占全市供热区域的0.65,供热形势明显好于往年。一是继续从加强供热规划、加快供热体制改革、加大供热行业监管力度入手,做了大量工作,为今冬供热打下了坚实基础。完成了《__市城市供热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开展了不同能耗住宅建筑及不同热源的热计量测试工作,指导供热单位完成20__户旧有住宅供热系统分户控制改造,对供热单位的管网维修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对供热遗留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解决方案,先后召开了30余次协调会议,使30处供热遗留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二是市领导高度重视供热工作,白雪山市长、陈银生副市长于供热期前后3次对供热工作进行了检查和现场指挥、协调,研究解决供热难题,白市长于11月5日亲自接听“12345”供热专线电话后,立即召开供热专题会议,对供热企业和热用户提出了6点具体要求,保证了全市供热工作的正常进行。三是由局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5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按区域对全市供热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和协调,现场解决难点问题,将做到供暖期不结束、检查督促工作不结束,人员不撤离,确保今冬正常供暖。四是对全市供热单位供热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和抽查,截至目前对35家供热单位夜间供热情况进行了突查,对160多户居民室内温度进行了抽测。五是开展了“欠费清缴年”活动,力争在本采暖期内基本解决陈欠采暖费问题。六是加大供热查处力度,对表现突出的11家供热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对23家未按时供热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4家擅自向用户停止供暖的供热企业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

(十)加强房地产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一是加快立法步伐。《__市房屋租赁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已起草上报市人大即将进行审议;《__市新建住宅配套设施交付使用管理规定》、《__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强制执行程序规定》已颁布实施;《__市商品房套内面积销售管理办法》、《__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2部规章已起草进入讨论修改阶段。二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审核,共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7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15份。三是加强了法制宣传和培训工作。四是完成了“四五”普法的总结、验收工作,获得“20__-20__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五是完成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清理工作。

(十一)全力以赴完成三大战役工作任务,进一步规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面对三大战役时间紧、任务重、困难重重的局面,我局迎难而上,全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一是有证房屋已拆迁50处(套)、建筑面积9471平方米。其中货币补偿10处、建筑面积1339.13平方米,支出补偿款226.89万元;待安置拆迁户162户,安置面积9194平方米,全部为期房安置,折算资金1763万元。二是直管公房已拆迁940户,建筑面积46797.46平方米,占总户数的78。三是开发企业建设房屋已拆迁96套、建筑面积3881.08平方米,支出补偿安置资金294万元。四是22处、28栋楼、7万平方米拆除煤房后已纳入集中供热,其中直管公房和房改房3.9万平方米、散居房屋3.1万平方米。五是完成直管公房小区整治41处、占地面积43.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65.3万平方米。六是对191处、约866栋楼、36750户、227万平方米经整治和整合的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七是全力配合三区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抽调3名业务骨干派驻三区,进行政策解释和沟通协调,义务提供了870份房屋档案的查询、调阅和近13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的实地勘测工作,提供相关拆迁政策咨询3000余人次,起草下发政策指导性文件3份。八是以做好三大战役各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全市房屋拆迁规范化管理工作。截至10月,全市新批拆迁项目17个、21.4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5.49平方米;完成拆迁面积11.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2万平方米;受理拆迁纠纷144起,召开拆迁调解会34次,下达拆迁行政裁决书98份,向法院申请司法强制执行27起、执行23起,向市政府申请强制执行13起、执行12起;重点解决了北京东路原玻璃制瓶厂住宅楼等拆迁遗留项目。

(十二)争创中国人居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我局把“人居”工作作为一项正常职能常抓不懈,做到组织机构、制度健全。20__年,进一步强化了组织管理,加强了对人居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综合协调,建立了重大工作局长亲自抓、日常工作由分管局长负总责的工作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全面督促指导各责任部门开展争创人居奖工作,以“三区”人居工作为重点,以创建“和谐社区”为抓手,通过开展具体扎实的创建活动,使“三区”人居工作,特别是社区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完成了市直20个部门(包括三区政府)目标责任书的拟制和签订工作,根据新修订的人居考核指标,将目标责任进行了重新分解。二是确定我市人居工作年度创建计划和宣传计划,开展了广泛的人居宣传活动。三是组织人居组责任部门分层次召开会议,及时对各阶段人居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四是“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开展了系列宣传,《__市申报联合国人居奖行动计划》通过区、市两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获“__市科技创新二等奖”。五是邀请北京大学专家学者,联合市委组织部共同举办了“__市人居环境建设”专题讲座。六是指导协助市湿地办完成我市宝湖公园申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阅海和鸣翠湖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及“湖泊湿地的恢复与保护”项目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工作,鸣翠湖已正式挂牌命名。七是完成了“最适宜居住”城市建设的资料报送工作,牵头制定了__市宜居奖评选办法和考核细则。八是组织开展了第三届__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奖评选工作。

(十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按计划进度完成了星光华住宅区、丽子家园、四季园的建设任务以及房地产交易大厦项目的开工准备工作。全面完成了艾依河宝湖路至南环高速路段5.6公里、58公顷的园林绿化工程和秋季乔木补植任务。完成了公建巷、富宁街拆迁改造项目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的报批工作。初步建立了__市住宅产业化政策、制度和相关技术保障体系等基础性框架;实施了对住宅性能及住宅产品、部件的评估和认定工作。开展了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认定工作,共对4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节能认定意见书57份,建筑面积161.82万平方米。年内市政府成立了建筑节能领导小组,下设住宅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设在我局。我局积极申报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建筑节能与供热体制改革示范项目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试点应用国内成熟的建筑节能先进技术并逐步向全市推广,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按需供热、热计量收费,探索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建设标准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目前,已按世界银行及建设部要求按时上报了项目建议书及城市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被列为自治区和__市科技攻关项目。

(十四)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为突破口,全面落实市政府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一是认真传达学习了白雪山市长在市政府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干部作风的整改意见》,在局系统事业单位中进行整改,查摆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落实。二是把作风整改与正在落实的工作相结合、与“三大战役”各项任务的完成相结合,克服个别干部存在的精神不振、责任心不强、抓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各单位领导深入拆迁一线指挥协调,“五一”假期,全局没有安排休息,广大干部职工牺牲节假日时间,坚持在拆迁工地和艾依河绿化工程现场,用行动落实整改措施,体现整改成效。三是每两个月围绕一个整改重点,组织对各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督查。四是把纠风工作与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相结合,狠抓效能制度的落实,切实推动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此外,还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和争创“节约型机关”活动,以局机关和房改办为试点开展了绩效考核。

(十五)诚信__建设工作。一是成立了建设“诚信__”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指定专人负责。二是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组织局系统及房地产相关行业近300人召开了建设“诚信__”动员大会,下发了指导意见和工作安排,制定了房地产行业建设“诚信__”的实施方案,发出了诚信建设倡议书,积极倡导全行业营造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三是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局系统和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不同特点,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立诚信建设信用档案体系,对搜集整理到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记录将适时予以公示,披露失信行为,弘扬诚信风尚,保证信用档案的有效、及时、客观、权威。

三、20__年工作安排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两宜”城市和争创“人居奖”为目标,以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为突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努力建设诚信房管、和谐房管,致力于繁荣市场,规范行业,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住宅,规范和发展物业、供热、中介服务,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诚信__”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将“诚信__”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效能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大力改进机关作风,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公务员素质,塑造房管部门的新形象。

(二)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房地产法治建设。以做好局系统各单位行政许可行为的规范、监督工作为重点,推动局系统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将依法行政体现在房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统筹兼顾,体现公平公开公正,杜绝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继续加强房地产立法步伐,建立完善我市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重新修订《__市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条例》和《__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起草上报《__市在建工程抵押管理办法》、《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管理办法》、《__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__市集体土地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和《__市供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5部规章。全面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强对局系统和房地产行业的法制培训工作。做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提高行政效能。

(三)善始善终打好“三大战役”,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好服务。全力做好三大战役拆迁、安置等后续工作,认真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各项工作上台阶。加强全市房屋拆迁规范化管理工作,严格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建立健全拆迁政策,加强拆迁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加强房屋拆迁评估机构管理和指导,建立拆迁评估机构信用考评体系;定期公布不同区域的二手房上市交易价格,并以此为依据审核拆迁计划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加强拆迁行政裁决的执行力度;下大力气继续解决历年遗留的拆迁难点、重点问题,保护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加快争创“中国人居奖”,推动“两宜”城市建设步伐。根据人居新标准,督促落实我市人居环境建设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工作,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全面督促落实“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完善我市“湖泊湿地的恢复与保护”项目申报范例奖的后期评审工作;启动我市范例奖获奖项目申报“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资料的准备工作;开展广泛的人居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人居环境建设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做好“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按照“两个最适宜”工作要求和人居奖考核指标内容,重新修订“__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奖”评选办法和标准。

(五)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市政府的决策,结合__实际,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正确引导,坚持市场化方向,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努力实现“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总目标。扩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范围,将市辖两县一市房地产市场数据指标纳入统计内容,全面反映我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定期编制城市房地产住房价格指数,更加准确地反映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依据产权数据对房屋普查数据进行更新,调动各成员单位积极性,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收集体系。

(六)加大行业管理力度,优化行业结构。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行业主体准入资格的管理,加快房地产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规范企业的开发经营行为。加大对优势骨干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加强诚信中介联盟建设,开展诚信中介评选,完善二手房交易挂牌制度并加以实施,全面提高中介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七)繁荣和活跃房地产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力争出台有利于二级市场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放宽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年限。完善和强化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加快房屋普查成果利用,建立全市楼盘表,为房屋所有权证验证工作做好准备。全面解决各类集资建房及原郊区建房的产权登记问题,进一步规范房屋产权登记行为。对房地产开发、中介、物业、供热、拆迁评估等行业、市场行为进行执法大检查,重点治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秩序。结合条例的出台,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管理,提高出租住房的备案量,积极争取房屋租赁税费。

(八)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落实和完善我市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各项制度措施,提高发放的准确率,加快完成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发放工作。建立企业职工住房档案,推动和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尽快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加快__市住房保障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销售审批和监管工作。加大廉租住房的建设力度,建立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稳定规范的资金筹措渠道,确保廉租保障住房房源,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扩大保障面。

(九)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物业和供热服务水平。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坚持物业、供热服务的市场化方向,进一步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加大遗留问题的处理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指导监督企业提高物业、供热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物业服务收费价格体制改革,扩大政府指导价的推行面;加强业主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指导;继续开展构建和谐住区工作;加强供热组织机构建设,加快供热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煤价、热价联动机制,开展供热特许经营试点工作;继续做好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清理欠费年”活动,维护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6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制约新市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一)就业创业艰难

新市民大多缺乏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据统计,进城新市民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很少,多数人只能从事低端行业,大多数人急需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由于缺少就业技能,无法进入企业就业。有些新市民愿意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创业,但又缺乏创业知识、风险意识和管理经验,影响了创业的顺利展开。他们在创业中,碰到种种困难和风险,审批环节繁多使他们感到就业难创业更难。

(二)居住条件很差

有关部门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真正拥有自有住房的外来农民在城镇中不到1%。很多新市民大都租住在城市的农夹区,住在简陋的农民房屋或工棚,往往几个人住一间,不仅拥挤不堪,而且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由于这些新市民们大多没有稳定的工作,所以只能选择条件较差的生存环境。直接造成这些新市民的幸福指数难以提高。

(三)子女受教育难

很多地方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要收取高额费用。学校以各种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借读费”和与就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大多数新市民的子女不能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而且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新市民子女学校,造成这些新市民的子女不能很好地受教育。

(四)缺乏社会保障。目前,由于现有的用工制度不健全,使得新市民进入城镇、企业后,参与社会保险的比重非常低。有资料显示,进城新市民加入城镇社会保险的比重大约在20%,还有80%左右没有参加保险。新市民往往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就业、培训等其他公共服务。

(五)难以融入城市。新市民大都来自欠发达地区,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来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生活质量差,又由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本地人对外地人有排斥心理,新市民缺乏归属感和城市认同,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群体。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高新市民幸福指数的对策

(一)全力推动新市民享有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1、强化新市民就业服务。应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在城市所有社区、村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终端设备,方便新市民自助完成求职报名、打印推荐介绍信、查询各类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信息等。实时招聘岗位、技能培训等就业信息。

2、扩大新市民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督促用人单位按照《社会保险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为新市民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在对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实行工伤保险单险种参保政策的基础上,对流动性较大的服务行业外来从业人员探索实行工伤保险单险种参保。

3、切实维护新市民权益。应全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免费为新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督促企业按月及时支付职工工资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企业职代会制度,保障新市民平等享有评定技术职称、晋升职务和评选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等各项民利。

(二)全力推动新市民不断改善住房条件

1、扩充公租房房源并执行统一的租金标准。按照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对公租房的筹集做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各镇(区)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型企业自主建设一批等办法,多渠道筹集公租房。对在当地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新市民,按照条件逐步纳入公租房保障体系,租金与当地公租房保障对象执行同一标准。

2、提供租房便民服务。建立出租房屋信息制度,整合房屋中介机构资源,建立出租房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报纸和电视等媒体,定期信息。规范房屋出租手续和出租行为,简化登记程序,加强考核监督,促进租赁登记工作有效开展,保障新市民租房合法权益。

3、提高新市民住房消费能力。持续推进企业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抓好新市民的扩面建制工作,尽快将其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对象。探索简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流程和模式,加大新市民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力度,鼓励通过公积金贷款购房。

(三)全力推动新市民子女享有优质平等的教育

1、解决新市民子女入学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的原则,扩充、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实施新市民子女按积分入读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政策。新积极推进多元化办园,通过名园办民园、民办公助等方式发展民办幼儿园;依托现有民办学校附设幼儿园,更好地满足新市民子女的入园需求。

2、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各镇(区)按照不低于民办学校教师总数一定的比例,选派专业对口、素质好的公办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到民办学校支教支管。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民办学校的自聘教师,可参加教师职称评聘,纳入教育系统考核范围。

3、重视新市民子女素质教育。应加强未成年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教育。全力查处、取缔“黑网吧”,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推动新市民家长学校建设,指导民办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少年宫”活动,组织新市民子女赴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参加实践体验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全力推动新市民逐步接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1、创新新市民子女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方式。参加积分管理的新市民,积分累计达到一定分值后,其政策内生育的未成年子女可申请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标准、市镇财政补助标准与本市户籍居民相同。通过将新市民未成年子女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切实解决新市民未成年子女看病贵等突出问题。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7

1995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快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5]18号)以及之后省政府、省直机关房改办、省教育厅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云南省高校“95”房改工作全面展开,原高校公有住房先后以部份产权过渡到全部产权由职工住户购买。住房政策从实物分房向住房货币化方向转变。1998年12月1日,全省城镇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并于次日起计算并发放教职工住房补贴。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主体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云南省在昆8所高校已售公有住房的现状作对比。找出已售公有住房对学校发展及职工利益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

研究小组分别走访8所高校。调查内容共8项:学校名称、已售公有住房套数、房屋占地面积、房屋分布类型、是否引入物管、是否办理土地使用权证、非本校人员居住情况、改变住房用途从事经营活动情况。根据调查走访结果,分别对各高校已售公有住房基本情况及对学校发展和职工利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整理,提出解决办法及对策。

三、结果分析

1、不同高校已售公有住房的数量、占地面积和校园分布类型

云南省不同高校已售公有住房的数量、占地面积和校园分布类型各不相同。已售公有住房在校园中分布情况主要有三种类型:校外集中型、校内集中型和校内分散型。校外集中型是指已售公有住房与学校相连或与学校有一定距离,独立于校园以外的住房类型;校内集中型是指住房虽然在校园内,但与教学区可明显区分开的住房分布类型;校内分散型是指呈几个住宅片区分散分布于校园内不同区域的住房分布类型。不同高校已售公有住房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显示,不同高校已售公有住房占用校园土地面积在60―600亩之间,从高校办学最基础的土地资源角度看,各高校已售公有住房不同程度占据着学校的办学资源,且影响学校办学资源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对于已搬迁高校园区的高校而言,因目前具有相对充足的发展空间,短期内对学校办学不会出现明显影响。但对于未搬迁高校园区的高校而言,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已日趋临近,存在学校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项目无土地安排的问题,土地资源匮乏矛盾日渐突出。在走访调查的8所高校中,未搬迁高校园区的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和云南财经大学三所高校不同程度存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2、已售公有住房三种分布类型对校园管理的影响

从已售公有住房在校园中分布情况看,不同分布类型对校园管理工作的影响不一样。其中,校外独立型和校内独立型易于管理,能有效和教学区分离,使之相对独立于校园教学功能区而成为单一管理主体存在,易于实现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因此,校外独立型和校内独立型对于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影响不明显。

校内分散型则不一样,因该类型住房交错分布于校园,与校园教学区不能完全独立,此分布类型与教学区使用共同的公共道路系统,使用共同的水、电路系统和公共弱电网络及通讯线路系统。因此,无论从校园功能区还是公共管理功能系统都难于从校园管理中独立出来。这就为校园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表2为不同类型已售公有住房办证管理情况。

表2显示,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双证办理齐全的已售公有住房,从校园分布情况看,都是校外独立型和校内独立型。在走访的8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办全了两证;仅办理房产证而未办理土地使用证的学校共两所,即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开放大学。由表1可见,未能办全两证的上述两所学校已售公有住房在校园内分布情况都是校内分散型。这从单位在土地使用权属的管理角度分析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作为高校而言,所使用的土地须具有独立性与完整性,如果校内分散型已售公有住房同时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则势必产生在一宗完整的校园国有土地中包含若干宗私有土地的混乱局面。由此,校内分散型已售公有住房“两证”不全的原因已显而易见。从表2中还可看出,在走访的8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有物业管理,还有4所未引入物管,引入物管与不引入物管的高校各占50%。除云南财经大学1所高校以外,其余7所高校已售公有住房都有对外出售情况。非本校职工住户最高达70%。8所高校中,出现改变住房用途从事经营活动情况的有4所,占50%。

3、已售公有住房的属性及定位

对于已售公有住房(含房改房、空置公有住房和集资房三大类),基于绝大多数职工住户通过评估价缴纳购房款,取得公有住房房产证后并认为所购房屋为商品房的错误认识,这里有必要进行必要的阐述。

首先,公有住房的出售并不是一种市场行为,其出售过程不体现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因此,已售公有住房实质上是我国住房福利性政策的延伸。

其次,公有住房的出售对象为原房屋居住者或本单位取得购房资格的职工,而不是对社会公开出售,这和商品房是有本质区别的。真正的商品房是有政府组织完成的土地一级开发过程,然后有开发商介入,房价包含各种税和费,出售对象为全社会。

为此,对已售公有住房而言,其属性为我国住房福利性政策的延伸。其定位为非商品房。因福利来源主体为学校,故住户应有自觉服从学校管理的义务。

四、校内分散型已售公有住房存在的突出问题

1、“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两证不全给职工住户和学校带来的影响

从住户角度看,两证不全首先缺乏私有财产的完整性而产生不安定因素;其次,在房屋依法上市交易时受到阻碍,须通过较繁琐的程序才能完成交易过程,有的甚至无法进行上市交易,仅能私下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利益。从学校层面看,已售公有住房办理产权证后,所有住房成为私有财产,导致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丧失管理资格,住户在获取房产证的同时,也脱离了学校对原公有住房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约束。这就造成了有执法权的政府机关不过问或者管得少的现实状况,原因是已售公有住房在各高校校园内,理应属于校内事务。而无执法权的学校无权管理私有财产,这样便形成社会管理的真空地带,在此局面下,少数住户甚至出现不利于学校和危及多数住户利益的不规范行为。

2、“职工住宅”的概念逐渐淡化、治安形势严峻(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云南农业大学共有已售职工住房1161套,其中,校内分散型886套,据2015年初调查统计,已有160户住房出售,未出售房屋中,绝大多数由原教职工房主的子女及亲属居住或对外出租。非本校职工居住人员占住户总数的65%,这些住户与学校既无组织人事关系,又无经济关系,因此教职工住宅区的概念逐渐淡化。在物业管理缺失、住户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的背景下,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3、未引入物管的学校公共设备设施管理部门缺失(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因多种原因,云南农业大学已售公有住房一直未引入物管。95房改至今,云南农业大学已售公有住房的水、电及公共维修事宜一直由后勤在权责不清晰的状态下,以代管形式维持至今。95房改办证时缴纳的维修基金总额72万元,经多次申请维修,已全部用尽,目前无公共维修经费来源。同时面临着公共给排水系统、电路系统老化严重,屋顶漏雨现象普遍存在,防雷抗震、消防安全等诸多领域亟待实行统一管理的问题。从其它高校情况看,凡未实行物业社会化管理的高校已售公有住房都面临着以上同样的问题。

五、解决已售公有住房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全面实行已售公有住房物业管理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

正如上文中所述,校外集中型与校内集中型两种分布类型已售公有住房容易实施社会化物业管理,这里着重论述校内分散型住房物业管理问题。

第一,鉴于物业管理与后勤工作联系密切的实际,学校可在加强和细化后勤工作的基础上,将校内分散型已售职工住房纳入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基础上,后勤部门与业主委员会共同制定管理办法,完善住宅区统一要求的行为规范,制定有效约束机制,实行正规化物业管理。此模式基于房屋产权属于私人,但房屋占地和公共设施属于学校的实际考虑,学校后勤完成校内分散型已售公有住房物业管理符合学校实际。

第二,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物业管理经验丰富、实力强的物管企业,对分散在校园内的住宅区和教学区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分别明确教学区和住宅区管理的职责范围、管理目标,在学校相关部门和业主委员会的配合下,由一家企业统一部署、统一管理。此模式实质上是校内教学区物管工作范围的延伸,优点是方便统一,可有效避免多家物管交叉管理、协调困难的现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校园内住宅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可大幅度减轻学校负担。

2、借旧城及城中村改造项目解决已售公有住房存在问题的利与弊

第一,有利方面。通过参加改造,可大幅度提升学校办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校园社会治安和消防隐患问题,使学校与周边现代化城市自然融合。彻底消除少数住户的不规范行为现象,解决已售公有住房因给排水系统、供电路系统、屋顶老化等问题形成的资金压力和由此给学校带来的一系列负担。对于学校改造范围内有房的住户而言,参加改造后,可实现旧房换新房,另有一定面积的奖励,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

第二,不利方面。一方面,参加改造后,校园土地面积减少。对于校内分散型已售公有住房的学校而言,需重新选址,重建改造范围内被拆迁的在用公有建筑物、构筑物,教学科研设施设备的搬迁难免产生巨大的损失、损耗。这对学校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范围广,而且程度深。另一方面,改造后土地不再是学校的,学校的地产和房产已和土地一级开发机构实现账物两清。由此带来的不利结果有三方面:一是因改造后房价高,容易引起对旧城改造政策和程序不清楚的教职工对学校决策层的误解。二是在改造区内无房的职工,特别是年青教师因未实现低价购房的目标而失望。三是改造过程中可能存在项目风险。

通过利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借旧城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来解决已售公有住房存在的问题虽存在有利的一面,但不是最佳的办法,因此须慎重对待。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8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以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改造(简称“三改”)和园区、新区、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政策资源,通过公共租赁住房这一新的住房保障品种,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创新,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

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1围绕省定目标,狠抓住房保障工作。2010年我们实施提标扩面,对人均月收入56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4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应保尽保。全年发放租赁补贴13000户,筹集公租房1048套,筹集廉租住房1698套,竣工经济适用住房1756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800余户,工矿棚户区改造4000余户,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2千方百计筹集公租房房源。国有公房清理工作全面展开,黄石市财政负责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公房清理工作,预计将有4000套闲置公房、3575套在建廉租房和已配租的廉租房转为公租房,加上新建公租房3720套(含200套外来高级人才公租房),届时,全市可筹集公租房1万余套。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调动企业、开发区等运营主体的积极性,开发区15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已动工建设,新冶钢、东贝、美尔雅等大型企业正在积极谋划建设3300套公租房解决企业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湖北师范学院、黄石理工学院正在办理公租房建设手续,解决青年教职工和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

3以“三改”为载体,推进公租房建设工作。2008年来,全面启动了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20余个(城市棚户区改造1800余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4000余户),配建共有产权公租房1300多套,可解决7500户家庭的住房困难。“十二五”期间,将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重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70万m2,解决9670户(其中约8000户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城市棚户区面积约33.86万m2、4734户;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面积约36.24万m2、4936户。

4严把商品房项目配建关,加快新建公租房建设进程。按照《黄石市商品房项目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我市从国土、规划、建设、房产等四个部门严设关卡,在商品房开发项目中坚决按3%的比例无偿配建公租房,使公租房筹集既有稳定的来源,又能实现公租房合理布局。

5依托平台,整合各项政策和资源,打通公租房发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在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补助和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同时,我市把多种住房保障资金等打捆,以资产向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融资,融资能力大大增加,继获得一期贷款6亿元后,二期贷款6亿元已进入申贷程序。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编制《开发性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研究规划》,黄石市还将获得国开行40亿元的融资规模。另外,通过众邦公司加强与其他运营商、投资商合作,已吸纳社会资金近亿元。

六大创新机制

在借鉴和总结新加坡、香港和国内一些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黄石市以公共租赁住房整合住房保障资源,构建全新的住房保障制度设计。

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住房保障公益性为基本取向,以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为核心,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政策保障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思路,采取“五个一”(一个篮子归并、一个口子保障、一个通道转换、一个平台引导、一个杠杆调节)的办法,扩大保障范围、强化保障功能、增强发展动力,努力解决“住有所居”并向“居者有其屋”转变。

创新供给机制,实行多项产品一个篮子归并,做大房源蛋糕。对全市原国有直管房(含财政切块投资住房)、已交付的廉租房、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自管住房等,全部清理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公务员公寓、外来务工人员周转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和社会、个人闲置的住房愿意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出租房也统一吸纳、转化为公租房,从而简化政策、规范管理,扩大房源。

创新配置机制,实行多类群体一个口子保障,扩大覆盖范围。我市通过住房保障中心一个口子对各类人群实行住房保障全覆盖,在确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求的前提下,将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城市夹心层家庭等不同住房困难群体统一纳入保障范围,进行实物配租,然后由住房保障中心按照申请人的收入确定其补贴金额,就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口子的标准化程序来解决。

创新流转机制,实行多种需求一个通道转换,满足产权要求。我市提出了“共有产权”概念,打通了由“租”到“有”的产权通道。公租房建设初期,主要是“以租为主、先租后售”,着眼于解决多数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到中后期,则是“可租可售、租售并举”。同时,通过共有产权的方式解决租售难题。一方面稳定公租房建设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保障对象的积极性,把各级政府在公租房管护中的无限责任转化为有限责任,有效解决政策性住房“退出难”的问题。

创新生产机制,实行多股力量一个平台引导,强化投入支撑。我市以“两个试点”为契机,尝试利用金融产品支持公租房的建设。由政府出资1.3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货币资金0.65亿元,经营性资产0.7亿元),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投融资的专业平台――众邦城市住房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通过两大途径进行融资。一是向金融机构争取优惠贷款。该公司把原来的各种廉租房、国有公房、经济适用房及其他保障性住房全部放进该平台进行整合,把多种住房保障资金打捆,向金融机构争取长期、低息贷款。二是多方筹资。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参与投入公租房建设、营运。目前,已通过融资平台,为棚户区改造争取贷款6亿元,吸收企业投资近5000多万元建设公租房760套,吸收工业园区资金6800多万元,建设公租房1300套。三是通过创新公共租赁住房流转机制,建立建设―收益良性循环机制,加快公租房建设资金的回笼,促进持续发展。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9

一、去年城建口各项重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城乡规划扎实推进。《万盛区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准实施,“一大两中四小若干居民点”的城镇体系逐步建立;“四规叠合”工作务实推进,完成了年度城乡规划管理目标责任考评;积极服务于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有效满足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一是“三区并进”效果明显。提升旧城区:通过滚动实施城市建设“十个一”工程和“十大楼盘”,加快万盛老城区、万东片区、东林片区等危旧房改造,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万盛大道二期建成通车,扎实推进该片区房屋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园林绿化提档提质,万盛老城片区焕然一新。拓展新城区:六井坝片区征收土地389亩,完成投资4000万元,规划的行政中心地块正有序实施场地平整和路基挖填等。改造棚户区:截止目前,全区签订棚户区房屋拆迁协议5043户、房屋面积40万平方米;已动工南桐八一、东林两个片区棚改安置房建设35.28万平方米,完成主体工程面积约23万平方米,片区学校、医院、小区道路、生化池、管网等配套公共设施有序推进;工程完成投资3.56亿元,筹集到位4.25亿元,其中市财政和市能投集团到位1.7亿元,向国开行、市农行融资贷款到位1.5亿元,群众缴纳结构价差8507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二是集镇发展步伐加快。争取资金建设村镇简易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农村集居点人行步道、市级农村康居示范村(点)和中心镇基础设施等;启动青年镇中部片区开发建设,有效改善集镇面貌,拓展集镇空间,增强集聚辐射能力。三是配套功能逐步完善。万盛国际大酒店启动建设;文体中心项目于去年6月启动建设,年度完成投资5900万元,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投入1100万元,城市道路“白改黑”三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累计投入资金760万元,万盛森林公园提档升级取得初步成效等。年度开工城镇房屋96.98万平方米,竣工47.08万平方米;城市建设投入12.3亿元,是历史上投入最大、建设最快的一年;主城区建成面积达10.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0%。

(三)城市管理得到推进。坚持“分工协作、市政局负总责、相关镇街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不留死角”的原则,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完成了年度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万盛大道通过“市容整洁一条街”验收,福耀玻璃(重庆)配件公司获得市级“园林式单位”称号。城市入口、干道、广场等重点部位粉尘、噪音污染有所整治;主次干道及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城区固定及临时停车场点管理、户外广告设置监管、园林绿化管理、排水设施管理、占道经营管理等得以推进;延伸路灯范围,基本消除城区“无灯区”;启动城市森林工程建设,新增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6.8万平方米。全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

(四)国土资源管理得到加强。一是耕地保护成效明显。通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抓好执法监察,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全区耕地资源实现占补平衡;同时,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4.4176公顷,完成重点项目土地征收1460.86亩。我区被列为全市0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较好、成绩突出区县的第二名,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二是土地整治取得实效。我区土地整治工作规范运行,在08年度全市土地整理工作会上作交流学习;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既确保新增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又有效促进财政增收。三是矿管秩序不断规范。积极帮助乡镇煤矿增划资源,切实加强对乡镇煤矿越层越界违法开采行为进行清理和查处;积极开展重点项目资源配置及勘查找矿工作,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四是地灾防治更加有力。地灾防治坚持“避让搬迁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原则,积极组织实施避让搬迁,既一劳永逸,又节约资源。大力实施“地灾防治金土工程”,08年完成36个高危地灾隐患点139户、530人避让搬迁。

(五)房地产开发和管理力度加大。一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三管齐下”狠抓商品房预售管理和预售款监管,确保购房者合法权益;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科学引导住房消费与住房开发建设,促进我区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适时组织举办我区第二届房交会,成交商品房、二手房共1295套,建筑面积11.3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85亿元。二是住房保障深入推进实施。制发《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万盛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暂行办法》,兑现廉租住房租金补贴879万元,发放首批廉租住房150套,切实保障“居者有其屋”。三是鼓励实施危旧房改造。及时制定《关于加快主城区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旧城区危旧房改造,平稳实施1748户、14.85万平方米旧房拆迁。

二、当前推进相关工作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一)国发〔2009〕3号文件对抓好城建工作,促进地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文件包含十大类38项政策措施,为我们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提供了保障,其中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国土、房管的政策信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读、消化和运用,用于指导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建工作,促使相关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独具三个方面的利好消息:

一是有利于创新建设模式。万盛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重庆市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过去为国家和重庆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当前主城区与周边区县发展迅猛、差距拉大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国家、重庆市更多的政策倾斜照顾,借助市级有关部门或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在我区探索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共建共享模式,有效破解地区发展瓶颈制约因素,促进地区长远发展。

二是有利于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文件中提出“加快南桐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进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给我们争取上级系列政策、项目、资金,获得更多支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可能。我区积极策划的采煤沉陷区土地整理复垦项目,通过实施该项目将获得项目资金支持,有效改变矿区地质环境。尤其当前我区有望于近期纳入国家支持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名单,将给我区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政策血液和发展契机。

三是有利于争取住房保障政策。文件要求“加快采煤沉陷区棚户区和城镇危旧房改造”。我区于去年初启动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其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已获得去年底新增中央投资支持范畴,基于增强重庆城乡发展能力的考虑,国家支持重庆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将空前加大,而我区有全市最大的采煤沉陷区,获得国家支持、重庆扶持的可能性更大。

(二)城建口各部门近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发展后劲增强。万盛城市规模不断拓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28平方公里,为有效集聚城市资源、整合要素资源创造了条件;通过大力实施惠民基础设施等民心工程,全区城市道路里程、市政管网不断完善,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气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市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按照“三区并进”思路,大力实施旧貌换新颜,切实提高建设档次,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

二是土地管理积累经验。在国家宏观调控从紧的前提下,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既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又保障了发展用地需要;通过规范运行管理,土地整理实现了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贡献地方财税的多喜局面;通过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兑现政策,“地灾防治金土工程”赢得了广大受地灾威胁群众的一致好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是住房保障起步良好。我区住房保障工作在起步晚、经验欠缺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国家、重庆的资金支持,通过大力实施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实物配租两种方式,有效弥补了辖区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去年已基本实现“双困”家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为今年全面推进实施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明年实现住房保障制度“全覆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影响我区加快发展的最大政策因素。在信贷、环保闸门适度放开的当前,国家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在中央新增4万亿元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各地用地矛盾将更加突出。虽然国家鼓励开拓创新国土管理体制,但今年要求提出试点的地区必须做到“局部实验、封闭运行、结果可控”。尤其是去年6月正式实施的土地违法违规行政问责,更使相关用地行为受到有力约束。这给我区城市提档升级、拓展空间和运作土地资源、筹集发展资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三、通力合作,抓紧抓好今年相关重点工作

(一)围绕“一大两中四小若干居民点”城镇体系,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为打造宜居万盛完善硬件设施。

一是继续加大“三区并进”推进力度,做大做优主城区。加快推进万盛大道二期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完善过境公路形成完整的城市运行体系;加快城市西区开发建设步伐,年内完成片区骨架路网,有效拓展城市空间和发展环境;有序推进棚户区房屋拆迁,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棚改安置房建设进度,同步完善小区各项基础设施,让棚户居民早日住进新家。

二是优化老工矿区市政设施规划,争取支持改善环境。贯彻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通过优化规划、策划项目、争取支持,将东林清溪桥—腰子口—鱼田堡片区约7平方公里打捆为“老工矿区市政基础设施完善项目”,按照城市总规和控规,重新规划布局道路、管网、供排水、路灯、行道树及园林绿化等,有效解决区矿分割严重、历史欠帐较大的问题,打造主城区崭新城市环境。

三是帮助指导有关镇进一步促进集镇建设。围绕“两中”扶持集镇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城镇、边贸集镇;围绕“四小”各自发展定位,扶持石林、黑山旅游景区开发,同步完善垃圾收运体系、镇级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首先要给予规划指导。各镇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贪大求全;要突出特色,避免千镇一面。其次要推出激励措施。只要方案可行、资金有保障、群众热情高,区委、区政府就给予大力支持。再次要引导群众转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全区重点工作,加快农村居民聚居点建设,引导群众集中居住,促进群众梯次转移。

四是切实加大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有关部门要善于研究经济运行规律,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其通过转变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产品,不断适应新的市场、新的挑战;要切实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和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善于运用土地、财税政策资源调控房地产市场,促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根据全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实现“三创”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明确创建目标。按照“三提”会议精神,进一步提振精神,自加压力,确保本届政府实现创市级“卫生、园林、文明”城区。切实加快城区硬件、软件建设,今年达到市级卫生城区标准,明年申报验收;明年达到市级山水园林城区标准,后年初申报验收;后年达到文明城区标准,本届政府完成“三创”工作。

二是充实队伍力量。在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部门、执法部门、爱国卫生组织、文明宣传主管部门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根据工作需要抽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人员作为政府在未来几年里的常设机构,专门从事“三创”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调度等。

三是抓好专项整治。当务之急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广泛宣传、集中整治,用2个月时间重点抓好城区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各类市场经营秩序、户外广告灯饰、煤烟噪音污染、扬尘污染、生态环境、城区养犬等方面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实现“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市容市貌干净整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文明有所提高”的目标。

四是打造城市绿岛。按照区委、区政府既定的城市森林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加快方案研究、规划设计、资金筹集、工程进度,重点实施塔山路、子如广场及周边改造,在城区干道、转盘、标志性建筑等节点实施“大树进城”,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加快建设森林城市,切实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三)根据国家、重庆市的总体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探索新经验。

一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要深入研究、细化、拓展国发〔2009〕3号文件,充分利用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措施及对南桐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政策倾斜,积极主动争取与市国土房管局共同开展“采空影响区生态恢复及农村宅基地复垦治理试点”,并将南桐镇作为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综合治理整镇推进试点镇予以强力实施,争取市级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确保我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同时,在矿产资源勘探、地灾避让搬迁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市级有关部门共建模式予以推进实施。

二是对接争取市级支持。去年,我区作为全市开展建设用地复垦试点的15个区县之一,在国土整治利用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市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同时,积极实施“地灾防治金土工程”,群众得到实惠,社会反映良好,得到市级有关部门的肯定,这些都为我们争取上级支持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要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土地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研究,按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创新用地模式,利用好上级政策措施,既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要,又为地方经济发展筹措建设资金,促进城镇建设探索有益举措。

(四)着眼改善民生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大廉租房及“城中村”改造力度,为尽快改善城市形象创造条件。

一是继续落实住房保障制度。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确保上级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足额支持到位。广辟筹资渠道,精心组织实施,抓好二、三期廉租住房建设。同时,抓紧确定四期廉租住房建设方案,尽快组织实施,确保2010年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

二是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深入开展万盛老街、新田片区等“城中村”的摸底工作,认真研究政策和改造模式,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按照“先易后难、土地运作、严格规划”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实施“城中村”改造,着力寻求重点突破。在改造模式上务必因地制宜,精心谋划,通过市场开发改造、群众自主改造及政企合作改造等多种形式予以推进。

(五)按照区委“三提”会议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干部队伍建设,为实现廉洁高效从政提供组织保障。

一要提高综合素质。新形势给各职能部门和单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机关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学习上适当超前,政策上全面把握,工作上全力跟上,切实满足岗位需要,满足服务需要,为群众更好的服务打好基本功。各职能部门要从干部成长、队伍活力、团结协作等方面,督促个人加强学习锻炼、强化组织协调联系等综合能力,提升个人素质。

园区住房公积金政策篇10

在政府出台新政支持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的消息传出后,致使众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增加了新盘上市的信心,导致11月京城楼市有逾30个新盘将争相面市,形成“淡季回暖”的市场行情。

市场观望情绪严重 致使新盘定价谨慎

根据统计,2008年11月期间,新上市的楼盘数量为32个,虽然赶不上“金九银十”的新盘供应量,但也创造了淡季中新盘加速面市的市场新行情。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受到奥运会和市场趋冷的影响,不少开发商推迟了开盘时间,而是把精力转放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上,以此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在这种背景下,还有30多个新盘将亮相11月,不仅说明了市场上的购房刚性需求已经开始释放,也预示着开发商依然看好京城楼市的发展前景。

虽然,11月出现了新盘扎堆面市的行情,但由于市场观望情绪严重,致使众多项目并没有最终确认开盘价格。为此,《楼市》记者电话咨询了合生・麒麟社、远洋・沁山水、复地国际公寓、金澳国际、前门前等项目,得到的答复基本上都是开盘价格尚未正式确定,但目前登记购房信息或申办置业卡的客户,在正式开盘时都将享受较大的优惠措施或置业礼包。

虽然,众多新盘的销售价格尚未正式确定,但据记者多方面了解到,11月仍有77%以上的新盘售价在万元以上,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10月份新上市的项目均价都达到了10000元/平方米以上,而青年汇、学院派C座、龙湖・唐宁one、国悦府、正源・金融世家华苑等精装修公寓,售价则有望突破20000元/平方米。此外,以合生・世界村、鲁能・顺义新城、花涧溪为代表的售价在7000~8500元/平方米左右的价格适中楼盘也将于11月面市,无疑为普通购房人提供了购买新房的选择余地。

购房人可关注北京三大新城的新兴楼盘

从整体上看,11月新盘的分布区间较广,其中朝阳区成为11月新盘供应的集中营,约有9个新盘将陆续亮相市场,占到新盘总供应量的29%,而且朝阳区在10月份上市的新盘售价均在10000元/平方米以上。此外,平时供应量较小的城四区,在11月都将有新盘上市,如宣武区的信堡水岸公馆、崇文区的前门前、西城区的德胜嘉苑、正源・金融世家华苑等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

同时,11月新盘供应依然呈现出向五环以外分布的供应势头,约有35%的新盘位于五环以外的位置。由于城区内新盘供应数量持续减少,也导致位于优越地理位置的新盘售价随之再创新高。以擎峰、合生・霄云路18号为例,由于这两个项目都位于京城的核心地段,如擎峰位于华贸中心的对面,而合生・霄云路18号则位于有“京城富人区”美誉的第三使馆区,加之这两个项目都将目标人群锁定在顶级人士,采用了豪华精装修大户型的产品特色,致使两个项目的售价预计都将在40000元/平方米以上。

虽然在众多购房人的心中,五环以外的住宅和城区内的房产相比,交通条件以及生活配套设施条件相对较弱,但在北京奥运会后建设顺义、亦庄、通州三个新城的背景下,上述三个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却存在着巨大的升值潜力。因此,对于购房人而言,可以重点关注以上三个区域的新盘供应情况。据记者了解,11月份顺义区将推出鲁能・顺义新城、仓上家园两个项目,预计售价在7000元/平方米左右;通州区会面市龙湖・蔚澜香醍、合生・世界村、花涧溪等三个项目,基本都将以低密度的花园洋房为主要产品形态;而位于亦庄核心区的林肯公园,则拥有轻轨和北京第三大城市公园――BDa国际企业文化公园的配套优势,无疑将吸引众多购房人关注的目光。

精装修公寓供应量上升幅度明显

11月新盘的供应类型呈现出公寓类产品数量增多的新趋势,占到了总供应量的59%。此外,普通住宅、别墅和花园洋房则分别占总供应量的28%、4%和9%。

据记者了解,除了公寓类产品供应量大幅上扬外,公寓采取精装修也是11月新盘的一大特色。如合生・麒麟社、青年汇、复地国际公寓、融华世家、学院派C座、金澳国际、国悦府、正源・金融世家华苑、前门前、林肯公园等公寓项目都采取了精装修,而擎峰、合生・霄云路18号、龙湖・唐宁one等高档公寓,还将不惜重金用在内部装修上,以此来吸引顶级客群的关注。

对于精装修公寓大量面市的市场情况,业内专家指出,宏观调控之后,住宅建筑的综合品质被空前重视,大势所趋的精装修公寓到了集中释放的临界点。

此外,随着精装修公寓的市场认知度与行业氛围趋于成熟,有两类消费人群已成为精装修的强力支持者:一是生活节奏紧张的年轻白领,希望得到可以实现提包入住的精装公寓;一是国外生活背景的终端客户习惯于居住在装修舒适的成品房之中。而随着消费理念的进步,有更多的购房者愿意接受品质可控的精装修房。

11月新盘以优惠政策吸引购房人目光

“虽然政府近期出台利好政策,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但对于我们这些营销总监而言,销售业绩就是一把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市场行情没有转暖前,购房优惠成了我们吸引购房人的制胜法宝。”东区某新盘的营销总监向记者表示道。

毋庸置疑,不少房地产开发商面对2008年以来的“楼市低潮”都在积极采取应对政策,主要以打折的方式促进项目销售。“买房送车”、“买房送精装”、“特价房优惠”……购房优惠措施,已经成为近期京城楼市的“主旋律”。

以11月上市的新盘为例,位于广内大街广义街5号的信堡水岸公馆,目前办理Vip卡开盘有总价3~5万元的优惠。位于望京阜通西大街与望京街交会处的合生・麒麟社,采取第1~200名开盘时认购Lomo公馆户型,开盘总价优惠28888元,认购LoFt总价优惠38888元,第201~400名开盘时认购Lomo公馆户型,开盘总价优惠18888元,认购LoFt总价优惠28888元,第401~600名开盘时认购Lomo公馆户型,开盘总价优惠8888元,认购LoFt总价优惠18888元的优惠措施。位于马驹桥中关村科技园部级环保园区的合生・世界村,作为11月精装修花园洋房的代表,也推出了目前在售楼处登记为意向客户的可享受18888元的优惠政策。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大多数房企都选择在奥运结束后入市,而原有的楼盘为了保证销量,也改变了原来“保价减量”的销售策略,开始走“薄利多销”的营销路线,而消费者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打折楼盘,还是应该选择“货比三家”,通过自己的实地走访,了解楼盘的地理位置、产品特色、交通环境、周边配套等情况,选择那些具有“抗跌性”的优质楼盘作为置业首选。

地产新政出台扭转楼市局面

2008年下半年以来,西安、长沙、重庆、南京、杭州等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了包括购房入户、减税、购房补贴等在内的政策,以期扭转房地产市场的颓势,提高持续低迷的成交量。

在地方政府积极促进楼市回暖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也相继推出新政。2008年9月16日,央行宣布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自2004年以来央行首次降低贷款基准利率,也是2003年以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距离9月“双率双降”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央行于10月8日“二度出手”,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则做相应调整。紧接着又出台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虽然,央行连续三次出台金融新政希冀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但对楼市的刺激作用并未显现。对此,全国工商联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由住宅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提出的房地产市场新政即将推出,方案内容包括部分取消对第二套以上购房提高首付比例和利率的限制,下调相关税费以及延长个人房贷偿还期等。

在聂梅生会长透露政府将出台新政的话语,刚刚给楼市带来曙光之际,10月22日,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同时,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新政的出台,不仅是对房地产行业稳步发展的利好消息,更是缓解当前市场消费低迷的一场“及时雨”,而买房人更应该趁新政出台后,楼市尚未回暖之际,及时出手购买物业,以免错过购房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