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十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十篇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13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1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三农”工作方针,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按照“两个趋向”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市综合实力强、工业经济强、镇村实力强等优势,遵循“农民乐意、企业愿意、政府满意”的工作原则,因地制宜、创新实践、顺势而为,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9650元,同比增长13%以上。

(一)引导工商资本直接投资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引导“三资”开发建设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农业。20*年以来全市“三资”投入农业累计达23.24亿元,其中工商资本10.43亿元、民间资本7.48亿元、外商资本5.33亿元。今年“三资”投入达6.37亿元。全市农业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54.6%。一是引导企业集团发展规模农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鼓励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投资建设规模农业。江苏阳光集团投资4亿多元,建成2万余亩的阳光生态农林园、澄丰生态农林园、绮山生态园,成为全国最大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和江苏省林业产业十强企业。华西集团规划投资5.5亿元,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完成投资2亿多元,初步建成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园艺展示中心。

目前全市已有10多家大企业进军农业领域,兴办农业项目。二是吸纳民间资本建设特色农业。发挥大企业集团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发展特色农业,已有40多家中小企业兴办农业项目,全市已建、在建的投资超500万元的农业项目有90多个。“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全市已建成4个专业特色镇、100多个专业特色村、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15个面积超千亩或产值超千万元的种养生产基地,涌现出江苏大娘食品生产基地、璜土果品基地、申港江鲜养殖基地、邓阳蔬菜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园区。三是引进外商资本创办高效农业。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资高效农业。台资XX巧集园艺和日资未来青叶农园生产的蝴蝶兰、食用蔬菜等全部销往美、日等市场。总投资分别为2998万美元、700万美元的XX真仁堂药业和协和食品去年均已达标投产。

“三资”大规模直接投资开发农业,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推动了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维护和发展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二)导入工业理念创办经营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用现代工业的经营方式管理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转型。一是推进市场农业建设。以主导产业、优势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经纪人队伍,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搭建一头联农户、一头通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平台。目前,全市拥有无锡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共带动农户1.8万户,农民从“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中获得产品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获得劳务收入7000多万元。

全市已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8家,经纪人队伍达2000多人,带动合作组织成员和周边农户增收1.8亿元。二是推进科技农业建设。坚持资本和科技相结合,切实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阳光农林生态公司现已建成高科技育苗中心、组培中心、全光照扦插育苗基地,拥有7个专利产品,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九州果业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新品种,基地高科技创制中心已经启动建设。申港江鲜养殖基地已相继攻克了河豚、鲥鱼、刀鱼人工繁育技术。三是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全市已制定各类农产品生产标准71个,拥有“璜土”“澄禾”、“游圣”、“霞客”、“母亲缘”等涉农注册商标200多件,2个农产品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15个农产品被评为无锡市名牌农产品。建成无公害农产品45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16.67万亩。有14家企业的3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绿色食品生产面积21.86万亩。

(三)推动村企挂钩联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实施以富带穷、以强扶弱,推动村企发展联动、利益互动、合作共赢。一是村企联动。发挥骨干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利用村的土地、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组织村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努力促进发展共谋、文明共建、成果共享。目前全市265个村均实行了村企“联姻”。二是强弱联合。大力推广华西“一分五统”的创新经验,采取以富带穷、强弱联合等方式,组织工业强村帮扶经济薄弱村。全市先后有100个经济强村兼并联合了180多个经济一般村或薄弱村。三是上下联手。坚持推行结对帮扶制度,组织市机关部门、驻澄单位与60个经济薄弱村挂钩结对。全市第五轮36个薄弱村年内全部脱贫转化。创新扶持政策,启动市、镇两级出资建造标准厂房,帮助薄弱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鼓励优秀人才引领农村,增强发展活力。农村的发展既要有资本依托,更需要人才和科技支撑。一是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农村一线。发挥华西村、三房巷村、长江村等一批经济强村负责人村企“一肩挑”的示范作用,积极探索“能人治村”的新路子。近年来,先后选拔近200名优秀人才进入基层领导班子,全市有98个村书记由企业家担任。二是实施“三百工程”带领群众致富。大力培养农村勤劳致富的明白人、组织创业的带头人、共同富裕的领路人,深入实施“三百工程”,从今年开始化3年时间,把100个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100个致富能手培养成农村党员,把100个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三是引导科技人才自主创业。加强人才引进和体制创新,鼓励优秀当家人和技术骨干在农村自主创业。孟淑花、朱建平、张亚平等一批科技人员带动本地农民,走出了一条农业创业新路。全市目前以科技入户、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引领或参与创业的科技人才超过1500人。

(五)利用工业化成果惠及农民,积极构建长效增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造福百姓的理念,积极探索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就业富民。坚持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20*年全市共新增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16000多人。二是创业富民。大力创办各类市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配套的民营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搭建创业平台。20*年全市共新增个体私营企业8900户,累计达到5.52万户,注册资金新增80亿元,达到380亿元。三是置业富民。加快推进农村“三集中”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20*年全市新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70家,累计185家,农民成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东(社员)的人数达到178985人次,其中经济股份合作社股东94578人,土地股份合作社股东成员涉及25743户、84407人,逐步实现农民增收向增强财富积累能力方向转变,全市农民资产性、转移性等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比重较2005提高了五个百分点左右,达到20%。四是保障富民。进一步健全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五道保障线”,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20*年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8.12万人,12万名老年农民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近22万人享受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六)发挥工业力量推进农村建设,创造农民美好家园。工业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体,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我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政策,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快推进农民居住集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愿意、农民受益,加快推进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目前已形成七种模式,即以城镇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以园区开发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以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以中心城区扩张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以富村带穷村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以中心村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以老村为基础统一规划逐年改造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目前全市农民集中人口63.99万,集中居住率达54.69%。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坚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实事抓起,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使城乡优势互补、共同繁荣。三是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村庄整理、环境整治、村容整洁为重点,积极实施全民绿化造林工程,加快建设绿色家园、生态村庄、特色田园,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今年全市共组织近40个行政村(自然村)开展以“拆违章、清河道、穿新衣、披绿装、增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理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被基层干部群众誉为“99%的群众拥护、120%的人受益的民心工程”。

二、今后工作打算

虽然我市在工业反哺农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民收入也有了较快增长,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矛盾:一是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还没有充分体现,农业龙头企业还不强,农业园区特色还不明显,农业效益还有待提高;二是城乡二元体制还没有彻底破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人居环境还亟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村级经济缺少有效载体和发展空间,对薄弱村的“造血型”扶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城乡之间、贫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今后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将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XX”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和谐、创新、幸福、可持续”的发展主题,坚持以民生为本、以民富为纲、以民享为先、以民安为基、以民强为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事关全局的战略工作,重点是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完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上下功夫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推进农民就业、创业、置业,加快建立完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重点要落实“三权”。一是保护企业职工劳动保障权。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使职工的工资性收入与消费水平、物价指数、经济发展、企业效益挂起钩来;加大劳动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保覆盖范围。二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在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现代高效农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规范土地流转手续、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建立土地流转费的合理增长机制,使农民的土地流转收入与全市农业综合效益的增长协调起来。

农村公共设施项目建设需要占用集体土地的,要尽量采用租赁制并合理确定租金标准,逐年有所提高。三是尊重农民的自主发展权。搭建农民自主创业平台,对农民依托第一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农家乐”经营模式,给予政策扶持。继续加大“六放”政策落实力度,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房东经济”,引导和组织农民从单独创业向合伙创业、联合创业转变,多方位探求低成本创业之路。进一步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大力推进“三大合作”组织建设。以产业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组建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并把这两大合作结合起来,组建统一的村级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社,按股享受固定分红,集体资产按人量化,按股实现浮动分红。

(二)在推进提升工业反哺农业机制上下功夫

工业反哺农业关键是要建立起工业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不断丰富反哺模式,拓展反哺领域。充分发挥好、转化好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优势,不断丰富工业反哺农业的模式,率先探索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先进路径、鲜明特色和高效机制。大力推进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改农的创新实践,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回报农民,鼓励工商资本直接投资农业,实现工农要素相互渗透,把工业理念传递给农民,在工农互动中培育新型农业企业,尽快实现和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鼓励组织富裕村兼并薄弱村,以富带穷、以强扶弱、共同富裕。鼓励骨干企业帮扶薄弱村,按照利益互动、厂村共赢的原则,加快企业发展,促进村级增收。鼓励企业家兼任村书记或村主任,实现村企发展共谋,党建共抓,文明共建,成果共享。

激励骨干厂村参与农民居住集中建设,对由骨干厂村出资组织农民迁移、宅基地整理复垦后增加的土地,按照“谁投入、谁得益”的原则,使用权归骨干厂村,允许将土地置换到集镇规划区或工业集中区进行开发建设,允许在全市范围内有偿调剂。二是落实促进工业反哺农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工业反哺农业的财政、金融、税费、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和各类工商资本反哺农业、支持农村、扶持农民,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建立和落实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投入政策。政府反哺是工业反哺农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哺。

要贯彻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按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的要求,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努力建立政府对农村投入持续增长的机制、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引导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民真正得益、真正满意。进一步扩大投入规模,突出向农村环境、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倾斜,向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文明建设倾斜;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打破单纯或主要依靠财政的思路,广辟投资渠道,广开投资市场,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创新投入机制;着力提高投入的有效性,确保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群众受益一个。

(三)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上下功夫

工业反哺农业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应当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感,善待农民、回报农民,让农民感到自身利益实实在在的增加。要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证他们当前生活不降低、长远生活有保障。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理确定缴费基数和缴费标准,提高农民的养老参保比例。要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坚决守住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三有底线”,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在确立多方协同推进实事工程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发展问题,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实事工程。一是以整治、整理为主要内容,加快农村村庄整治。按照科学规划、丰富内容、强化标准、务求实效的要求,立足更高起点,着眼创造特色,科学组织推进以村庄整理、环境整治、村容整洁等为内容的村庄整治,加快建设绿色家园、生态村庄、特色田园,实现村庄“住宅实用美观、道路硬化亮化、河塘水清岸净、环卫设施齐全、功能设施配套、线路架设有序、绿化景点美化、管理制度健全”的整治目标,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要深入总结我市推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实践,不断丰富七种模式,进一步落实政策,积极推进、创新推动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同时,要努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理念,着力从乡村治理的层面来研究探索新农村建设。

二是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中心,加快为民综合服务社建设。建设农村社区为民服务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积极作用。坚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相对集中,结合村级经济条件和农民居住集中的规划情况,按照“以村为主、社会参与、条线指导、市场运作、市镇支持”的原则,与村级其他社会功能一起规划、一起实施,扎实组织推进为民综合服务社建设。三是以增强农民就业、创业本领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民培训工程。围绕“守法有道德,就业有技能,创业有门路,生活有品位,持家有本领”的新型农民要求,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落实免费技能培训等措施;创新培训方式,坚持基地项目建设与专业培训相对接,大力开展科技入户、科技引进、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等活动,努力提高农民增收本领,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五)在构建落实村级增收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2

按照《中共__县委__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委发〔2015〕8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乡2015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2015年,县委、县府下达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为8455元,增长15.5%,增速任务排在全县前十位,这是县委、县府根据近几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偏低的实际情况下达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由乡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并迅速组织召开了专题研究会、工作落实会,将增收任务、工作责任层层细化,分解落实了到村,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乡政府也按时将任务分解情况和实施方案上报县委督查室。

我乡把农民增收工作与主要业务、帮扶任务、发展要务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农民增收薄弱环节、突破了农村常规发展模式、创新举措强力推进了农民增收工作。一是突出助农增收工作的精准性。针对炭河村、光辉村贫困村、上游村整村推进村农户重点帮扶,对照考核要点,着重在培育产业上花力气,把就地创业和外地务工有机结合,落实救助帮扶政策,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大力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乡政府投入20万元资金;实施了炭河村300亩核桃示范片建设;整合扶贫资金20万元;投入到全乡种养业产业发展,兑现民族乡村产业发展奖补到户资金4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对农业增收条件和环境进行了改善。三是积极宣传惠农政策,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机补贴等工作任务,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今年各驻村干部严格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切实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增收渠道,强化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增强其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五是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乡农业和统计部门加强了对各村的增收进度统计工作,分阶段对农民增收项目进行了如实统计,以此作为增收考核依据,做到了应统尽统,并如实上报相关表册。乡政府按要求定期(每月10日前)向县农业局农经站提交上月的统计报表,经统计核实,截止7月份,我乡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实现5056元,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3

这次全县促农增收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省、市的要求,全面部署我县促农增收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卓有成效地抓好促农增收工作,切实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开展促农增收工作的重大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题,从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一是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我省作为试点省份,直接取消了农业税。二是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从粮食风险金中拿出不少于的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种良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农民还可以获得良种补贴。三是对农民培训进行补贴,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农民工的培训。四是进城农民可以享受城镇市民的社会福利待遇。五是对农业机械化给予资金扶持。六是免除农村流动小商贩的税费。七是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资金扶持。八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的补贴。可以说,中央一号文件既是一个亲农亲民的文件,也是一个富农富民的文件;既是一个放宽政策给实惠的文件,也是一个减负担增效益的文件;既是一个具有战略前瞻性的文件,也是一个体现农村工作新思路的文件。这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据匡,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仅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取消农业税这三项政策,农民人均就可以获得元以上直接利益。此外,今年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也十分有利,去年雨量充足,今年墒情较好,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路走高,而且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回落。所有这些都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全县各级干部必须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要按照上级部署,深入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对此项工作,全县各级干部要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中央一号文件涵盖面广,理论性强,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农民消化、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尽快理解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另外,为把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措施落到实处,省里出台了实施意见,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实化。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让大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把中央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及省里制定的实施意见送到农村,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个农户,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农民尽快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把政策变成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实际行动。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帮助乡村解决备春耕生产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县委、县政府对今年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实现粮食生产大丰收。按照大丰收的目标,农民在春耕中,仍然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和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去年我县农业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手中持币量减少,今年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又普遍涨价,这必将影响农民对备春耕生产的投入,一些农民对高标准搞好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在认识和技术标准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今年地怎么种,钱怎么挣,农民现在需要了解哪些政策,哪些市场信息,哪些技术,哪些方面还需要帮助。而我们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所需,解决好他们的燃眉之急,帮助农民种上地,种好地。只有这样,才能不违农时,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今年春耕生产。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解决农村社会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应该说,当前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势头是好的,但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的门路还比较窄,农业结构调整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各种优势主导产业还没有充分发育起来,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还面临着缺门路、缺资金等问题;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还很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三是农业抗灾、减灾的能力弱,加之去年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贫困户数量增加;四是农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农民对土地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种地不但不交钱,相反国家还给补贴,所以,二轮土地承包中一些没有得到土地,包括过去一些弃耕的农民都纷纷回来要地种。在春耕生产之前,把土地问题解决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我们组织干部下基层开展促农增收工作,就是要帮助乡村谋划发展思路,帮助农民调整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和空间,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组织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土地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四,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促农增收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锻炼提高干部的有效途径。这次促农增收活动,省、市给我们派来了名优秀干部,指导监督我县开展好促农增收工作,特别是指导监督我县按政策要求搞好粮食直补的发放工作。县里也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了名干部,这些干部都是县委掌握、部门推荐的优秀干部。这次把大家安排到乡镇和村屯,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这是组织对大家的一次考验,也是大家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通过农村工作锻炼,使大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作风,增强群众意识,提高经济工作能力,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同样,通过大家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也将增加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突出重点,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贯彻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找准政策落实与农民增收的最佳结合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⒈要加大宣传力度,迅速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要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必须首先学习宣传好文件精神。因而,我们要把学习宣传一号文件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第一任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逐条逐项学习领会,了解政策,把握实质,使宣传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要采取举办专题学习班、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抓好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通过印发公告、致农民一封信等方式,把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政策措施送到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要采取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印发资料、集中宣讲和入户宣讲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强大舆论氛围,使一号文件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⒉要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落到实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对扶持粮食生产和种粮农民增收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执行政策,切实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要严格落实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今年我省对农民直接补贴总额为亿元,占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按××××年全省农业税决算面积计算,平均每亩补贴元,并出台了补贴办法。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要抓紧工作,快速启动,力争×月×日前兑付补贴总额的,剩余补贴资金将于×月×日前全部兑付完毕。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严肃认真,决不允许打折扣,决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必须确保直补资金足额、及时补贴到位。二要严格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从今年起,我省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县、乡、村三级组织减少的收入,由国家和省级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省委、省政府已印发了免征农业税的公告,省财政厅正在制定免征农业税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要按照省里出台的免征农业税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免征农业税后出现变相收费等问题,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对敢于顶风上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三要严格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从今年起,我省良种补贴由大豆、小麦扩大到水稻和玉米。我县仅有水稻这项良种补贴,每亩补贴元。我们要在×月×日前预拨部分补贴资金,剩余部分月末前据实补贴到位。四要严格落实其他优惠政策。为了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省里还制定了“实施意见”,我们要一并抓好贯彻落实。此外,我们还要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落实好土地政策,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好土地纠纷问题。关于土地纠纷问题,市里近日要出台一个意见,各乡镇要按此意见认真处理好有关问题。在市里的意见尚未出台前,各乡镇和工作队要多做化解和劝导工作,坚决防止出现集体越级上访案件。

⒊要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一号文件要求,我们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从研究增收结构入手,也就是说,什么来钱快就往啥上调整。就我县情况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畜牧业生产、绿色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一要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在我省试点率先取消农业税,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而,我们要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本着“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原则,推进粮食生产向优势品种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要紧紧抓住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看好、农民养畜积极性高涨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绵山羊、大鹅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推动畜牧业生产上规模、上水平。要突出抓好总量扩张。进一步落实整村整屯推进的措施,培植一批专业户、专业大户和家庭牧场,千方百计上规模、扩总量。要突出抓好品种改良。要从基础抓起,加强标准化配种站点建设,培养繁改技术人员,加速繁改进程。力争在三年内实现畜禽良种化。要突出抓好科技推广。要加大畜牧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先进养畜技术注入到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水平。在配套技术的应用上,要先搞一批典型,带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突出抓好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更好地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三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要坚持把绿色产业开发作为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推进绿色食品开发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初加工向精加工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特色产业开发,要下大气力解决有特色没规模、有规模没特色的问题,努力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新突破。要强化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以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思路,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要大力开展“定向、定点、定单”培训和“特色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要努力拓宽输出渠道。要加强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搜集和劳务输出信息,乡镇要组建工作站,每个村都要有名信息员。要发挥劳务中介组织、经纪人和在外民工的作用,千方百计扩大输出。要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在劳动力过剩、劳务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劳务输出要抓特色,着力打造具有明水特点的劳务输出品牌。要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点的规模型劳务输出,靠壮大输出规模促进品牌提升。要认真抓好维权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时要帮助农民工签定规范的劳务合同,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县直有关部门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严厉查处。要全面清理对农民工的不合理、不合法收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⒋要坚持标准质量,切实搞好备春耕生产。应该说,今年备春耕生产的有利条件很多,政策优惠,墒情较好,投入增多,群众积极性高涨。因而,我们要引导农民高标准地搞好备春耕生产。今年全县备春耕生产,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保证种子质量;要鼓励和引导群众大力施用农肥、生物肥,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要提高各类农机具检修质量,坚决达到标准;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集中一切机械力量搞好抢墒整地,加快播种进度,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三、强化领导,为促农增收提供有力保证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的第一位工作任务,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措施。因此,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对促农增收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⒈要建立组织,靠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农委、财政局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促农增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促农增收工作的指挥和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指导、考核、督查等项工作,又从县、乡抽调精干力量,与上级督查工作组一道驻乡、驻村指导工作,确保每个乡镇有名市里干部和名县直机关干部,每个村有名乡镇机关干部。各乡镇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促农增收的第一职责,集中主要精力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促农增收工作。促农增收工作队的同志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开展工作,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农业技术的“指导员”、解决问题的“办事员”、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和促进农民增收。

⒉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当前,农村备春耕生产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落实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宣讲政策与农村当前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一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指导备春耕生产相结合。在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搞好备耕耕生产,指导农民调结构、上项目、找市场,鼓励引导农民向绿色食品和高油大豆、专用玉米、粳稻补贴优质品种生产上靠拢,向标准化生产上推进,向标准化生产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二要做到宣讲政策与扶贫解困工作相结合。要通过宣传中央扶持农村和农业的各项政策来坚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扶贫解困工作来深化农民对中央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要不断加大包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力度。特别是县包扶贫困村的部门,要组织干部下基层,帮钱、帮物、帮思路。联系贫困户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也要经常深入到所联系的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雪中送炭,切实解决贫困户备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确保贫困户都能种上地、种好地。三要做到宣讲政策与发挥部门优势相结合。促农增收工作组的同志在搞好宣传、指导、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所在部门的职能优势,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农业部门的干部要在技术服务、种子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优势;财政、金融部门的干部要在涉农财政资金争取和信贷投入上发挥优势;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能特点,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技能培训、信息提供和劳务输出等方面发挥优势,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⒊要协调动作,凝聚合力。各部门要站在全县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认识促农增收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促农增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搞好技术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结构,促进增收;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把农民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其他部门也要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4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主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是工业化、城镇化大势所趋,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今又出现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热潮,人数在迅速增加。到2015年底,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约占农民工总数的2%;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数有70万人左右,比例达到1%。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加以肯定、鼓励和支持。

第一,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生力量。自两年前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已经成为一项国策,目前鼓励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仍在不断强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力度继续加大,舆论、文化、社会氛围正在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释放,已经有效地激发了经济活力。2015年当年新增企业443.9万户,比上年增长21.6%,注册资本金29万亿元,增长52.2%,两项数据均创历年新高。今年以来,新登记企业继续保持高位,上半年日均新登企业1.4万户。正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激发了像农民工这样草根一族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业热情,他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利用多年在城市打拼积累的市场、资本和经验,以及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坚韧执着、头脑灵活等突出优势,回乡创业,开辟新天地,成功率还相对比较高,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动能。

第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必然选择。当前就业任务非常重。从供给看,就业总量压力大,总量矛盾仍然存在;从需求看,受经济增速换档、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等多种因素影响,去劳动、去岗位、去聘用趋势明显,劳动力需求在减少。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和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从无限供给阶段到了有限供给阶段,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的变化,使农民工的就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一部分农民工等人员主动返乡下乡创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以创业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开发和更多价值的创造。现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已有450万人,带动就业的人数已经达到2000万人以上。

第三,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当前农民这个庞大群体增收乏力,特别是粮食价格和外出打工收入上不去,导致消费不足。农业虽然连年丰收,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丰富多元、优质安全的需求,品种结构失衡、品质不够高的问题凸现出来,导致进口大量增加。还有农村存在的“空心村、三留守”问题。所以,农业农村仍然面临着谁来种地、谁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谁来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问题,面临着衰退、凋蔽的危险。因此,既需要继续向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合理的收益;同时也需要向外吸纳各种优秀资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添新动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开展创业,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应该怎么抓?

首先,要明确工作的着眼点。要着眼于服务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着眼于服务就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发挥创业创新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创业带动就业;着眼于服务增收,促进创业创新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其次,要明确工作的着力点。一靠发展,要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景气程度总体上决定着创业创新的活跃程度;二靠市场,要完善市场体制机制,真正让市场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三靠开发,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创业创新者的能力素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提高市场认可度和项目匹配度;四靠政策激励和帮扶,用政府有形的手,发挥助推作用,便利返乡下乡创业创新。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5

为期两天的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座谈会经过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完成了预定的议程和目的效果,马上就要结束了。会上工委委员、郊区工作办主任、农林局局长王铁同志代表工委、郊区工作办、农林局对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作了总结,对明年工作作了初步的安排部署,各镇、村和局属各单位从各自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了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畅谈了对明年工作的思路和打算。市委常委、宣传部郭成录部长、市政府石建明副市长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制定措施,组织和动员农口各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这次会议既是今年农村工作的总结会,又是明年农村的工作的安排会,同时也是一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促进会。这次会议的特点,一是会议准备比较充分。会议之前石副市长带队对农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又陪同市政协各位主席、委员对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视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月-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明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月中下旬工委组织名干部对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户农民的收入情况及构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为开好这次会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领导重视,会议形式多样。既有市上和工委领导讲话,又有科技单位、镇村领导发言;既有分组讨论,又有集中交流,会议畅所欲言,民主气氛浓,会议为农村三级干部规模,这在近年来是属首次。三是会议主题突出,目的明确。主要是分析研究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总结了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部署了明年的工作。四是会风好。会议始终充满热烈向上的气氛,发言积极勇跃,不讲怪话,不发牢骚,直奔农民增收主题。其效果和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号和省委号文件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经过农口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从前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洋葱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通过党组织带动、行政推动、科技服务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以洋葱、蔬菜为重点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洋葱、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二是农户家庭规模养殖基础进一步夯实。在三镇全面实施了暖棚养畜建设工程,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以蔬菜、制种、林果、养殖等为主的“双千元田”、“万元院”建设稳步推进,已占到种植总面积和农户总数的%左右,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四是非农产业不断发展。三镇从事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等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多名,占农村总劳动力的%,二、三产业已占农民增收的%;五是项目促农效应进一步凸显。今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个,实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个,完成招商引资万元,争取国投省补资金万元,启动民间资金万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项目带动作用;六是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完成造林面积亩,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七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三镇在进一步完善镇区道路、绿化美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基础设施建设由镇向村一级延伸,完成了新城村洋葱交易批发市场、冯家沟村农贸市场、文殊、塔湾个村委会办公楼、团结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实施了魏晋墓-观蒲村、魏晋墓-新城村道路路基铺筑工程,为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搞活农村经济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八是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组织农口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号、省委号、省委办号文件和两个《条例》、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程,完善了《农口综合管理制度》和村级管理制度,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廉政承诺制,加强镇村班子建设,基层组织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党员的带头致富作用进一步凸显。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党员户人均纯收入高出一般农户人均纯收入%以上。新城镇各村成立了洋葱协会,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积极帮助农户选购优质洋葱种子,协调发运销售洋葱,确保了洋葱种植的顺利进行和及时销售。其它两镇及各村立足实际,千方百计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技术、销售和非农产业劳务服务,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二,实事求是、客观实在地分析了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前段时间,工委组织名干部分三组深入三镇农户,就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二、三产业总收入的比重为::,农业内部农、林、牧总收入的比重为::,粮经饲面积比例为::。今年农民人均增收可望突破元,新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快,可望突破元。从调查和同志们的讨论发言中可以看出,今年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一产业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一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其中种植业占%,养殖业占%,林果业占%;二是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部分农民脱离土地创市场,走出家门办三产的愿望日益强烈,非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农民在二三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已占到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是中央省市的减负政策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环境。今年市上一次性在全省率先全部取消农业税,同时落实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补贴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轻松上阵,休养生息,提高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元。

第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分析了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在座谈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不回避矛盾,不隐瞒问题,实事求是,各抒己见。通过座谈讨论,市、镇、村三级干部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还需加强研究,力争予以解决。在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薄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增收中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在行业中建立组织,在产业中建立协会,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发挥组织的作用,并通过这些组织和协会规范管理、带动促进,是今后农村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三是农民增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其中亩收入在元以上的“双千元田”占%左右,以家庭养殖为主的“万元院”达到%左右,就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水平,依靠农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的突破困难较大。四是农村干部、农民群众的知识更新和劳动技能培训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再教育、村级干部的培训相对滞后,科技服务水平与城郊高效农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培植镇级财源和村级积累的问题尤显突出。五是农口基层干部传统管理小农业与大农业的思维定势跟不上新时期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镇、村、组干部发展竞争意识不强。六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差距较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发展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口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切实抓好明年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根据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村工作实际,在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组织保证上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

⒈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精心部署明年的工作。这次会议之后各单位、各镇、村要立即在干部职工中传达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和这次会议的精神。在传达学习中,一要认真研讨和落实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张书记、马市长对农村工作的要求,今天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石副市长、郭常委的讲话精神,石副市长提出的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在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引导农民多渠道致富;加大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土地优势促进增收;帮助农村贫特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统筹规划,协调好各镇、村的用水;加强村积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农村深层次的问题;搞好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小城镇发展改革十二个要把握好的方面。郭常委提出的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一产增收;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村小城镇建设方案相结合;镇政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建立严密的考核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干部队伍服务“三农”工作力度六个方面的意见。张书记、马市长在×月×日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要求和指示,以及农民在建筑业劳动技能的培训,花卉与蔬菜制种业上的突破,小康样板村试点等。通过认真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重点,力求突破。二要各镇村进一步认真分析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三要按照工委已确定的工作思路抓好落实。工委下半年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了明年及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定位、思路和措施。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狠抓“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狠抓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着力发展两品高效经济开发区、镇区商贸聚集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交通沿线“三区一线”经济,努力增强镇财政、村积累、户收入三级经济实力,在具体措施上要实施工程,“”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和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就是强推调研政策、谋求发展项目两个重点,全面贯彻发展是硬道理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就是服从“农民工作抓增收致富,农村工作抓面貌改变,农业工作抓高效科技”三农目标,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就是抓好班子建设、集体积累、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使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所办事、有章理事的标准更上一个层次;“”就是提高蔬菜、畜禽、林果、花卉与蔬菜制种、运输等非农经济五大支柱产业效益,在指导思想上要牢牢把握“五个不放松”:一是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二是始终抓住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放松,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元以上的目标。三是抓住农业增效不放松。通过改革农村行政、科技工作和管理体制,加强规模养殖基地、优质洋葱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四大基地和高科技万元院、室、田、园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效中的比重。四是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不放松,促进村镇建设,提高农村面貌的档次和水平。五是抓住二、三产业为主的非农产业不放松,不断增强镇村经济实力。在目标任务上要力求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在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上要有新突破。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贸经济,鼓励农民在城乡从事运输、商贸、餐饮等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二是在家庭规模养殖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大养殖业的工作力度,做大做强以家庭暖棚规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使农村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一个较大速度的提高。三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要有新突破。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者、本市农民在农村发展生态休闲娱乐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多形式发展农村经济。四是在抓项目、促发展上要有新突破。在重点抓好已立项建设项目的同时,切实抓好三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等项目,以项目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项目拉动农民增收。五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储藏运输业,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这些思路我已在农口科级干部会议上几次讲过,并以工委文件下发,在这里再重申一遍,希望局属各单位、镇村两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工委已经形成的思路,按照各自的实际,安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以确保农业和农村工作顺利有效进行,农民增收目标得以实现。

⒉进一步加强领导,真抓实干,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基本思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双下乡”工作,近日,工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从××××年×月×日起,局属农、林、牧、农机各事业单位至少保证%的职工、镇事业单位至少保证%的职工驻村工作;在农口处、科级干部中实行联系工作点责任制;镇科级干部每人挂一个村,帮助村上抓经济结构调整、抓党建、抓管理、抓村积累、抓科技推广、抓公益事业建设。对科技单位和人员实行科技单位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科技项目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效益相结合;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作为对单位、个人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指标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使领导在农村服务,干部在农村创业,政策在农村落实,问题在农村解决,形象在农村树立。这次会议之后工委还要专门召开会议总结两年“双下乡”的经验,安排新赴村工作人员驻镇挂村工作,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服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局,广大农村干部要切实树立市场经济意识、项目意识和科技意识,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村级工作的基本目标;把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农村工作的主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村级建设的紧迫任务;把全面落实党的政策作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根本举措。将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各项事务时时想在心中,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⒊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执政能力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是保证,归根到底体现到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提高上,体现到各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提高上。×月×日,市委召开了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就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我们要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作为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工作任务来抓。这次会议之后,工委、三镇、局属各单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基层组织保障工作:一要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要组织农口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和项目投资意向,增强政策意识、发展意识和项目意识,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要从等钱、等物干事向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转变。二要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真正使政治思想、作风过硬,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促使农口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始终不忘第一要务,始终不忘强抓机遇,始终不忘抓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始终不忘提高农民收入,始终不忘维护社会稳定,始终不忘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打破传统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维定势,真正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发展上,把本领用在促经济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三要抓好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村“两委”班子是村级建设和发展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弱,直接决定着村级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当前村党支部换届已接近尾声,村委会换届工作正在进行,要真正将群众拥护,政治合格,懂经济、会管理,自己致富且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型能人选进村班子,切实提高村级班子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推广科技、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五种能力。四要抓好党员冬训和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在此期间,在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要将学习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和本次座谈会议精神作为主要内容传达贯彻,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广泛地讨论镇、村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五要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五个一”工程的落实。即开展每个党员掌握一项过硬技术,创建一项优良业绩,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输送一名非农产业经营带头人,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通过抓落实,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勤劳致富的能力,不断发挥党员在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六要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要按照×月×日市委常委会议精神,认真部署,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三镇党委、各党支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进一步提高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认识,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宽松的投资环境,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抓好党建促经济的能动作用。

⒋再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

()乱开荒的问题。年以来,中央、省上已明令禁止乱开荒,但近几年在新城镇又出现乱开荒苗头,我们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我市草滩和湿地面积很小,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必须珍惜和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必须严厉禁止乱开荒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行为。何时开荒,何方式开荒,也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划,绝不能无政府主义开荒。

()乱移民的问题。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市上为增加村积累,在有些退化草场和农场集中开发移民,郊区工委于年以移民扶贫解决了若干移民的落户问题,在年--年农村小康全面建设中,因建房困难,计生困难,普教困难,郊区工委、公署报吴宝真副市长,停止落户和严格落户,但近几年又出现了反弹和移民问题,给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提前十年率先完成小康带来了困难和影响。年以来移民户、人,%以上未办落户手续。对移民的问题,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祁永安同志已有明确批示,工委、郊区工作办已将意见报市政府,郊区工作办主任王铁同志已在讲话中提出了严格明确的意见,再移民要追究责任。

()居民点后院环卫、安全、防火问题突出。要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万元院”建设,大力发展暖棚养殖项目,前院住宅卫生区,后院生产经济区,×月×日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马市长讲,这次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石副市长讲,马市长昨天又找我谈样板村规划和动员建设,“一池三改”都是结合的好项目。今后要进一步调研各镇收入较好的村组,都要高度重视这一项目。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问题。今年农民从二、三产业收入虽然占%,但多数属运输业收入,劳务输出主要属蓝领工,白领工很少,灰领工更谈不上。劳动技能培训紧在眉稍,农村三镇在近年的城市建设中未发展起来象样的、有规模的建筑队伍。镇财政、村积累的问题十分突出,小康镇基本属财政全额补贴镇,小康村集体收入很少,只能减干部%,且工资又低,今后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能行吗?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力量确属应考虑。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状况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066-02

从2004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开始,农民收入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再只是事关我们国家国计民生的基础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对于地处辽西,以种植业、畜牧业和矿产资源加工业三大产业为支撑的建平县来说,大部分农民仍然面临着增收方面的困难和制约。

一、近年来建平县农民收入的变化

建平县位于辽宁西部,总面积4865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其中农业人口40余万。从矿产资源加工业角度来看,该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膨润土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被誉为“中国膨润土之乡”,铁矿石产量在中国县级铁粉产量中名列第6位。县内拥有矿产资源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农民生活相对富裕;从种植业角度来看,全县总耕地面积21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亩左右,居辽宁省首位。作为辽宁省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这里的小杂粮、马铃薯等产品享誉全省乃至全国,但是如何将产业真正推向市场,如何切实地以此为契机促进当地农民持续有效增收却仍是难题。

通过从农经站、统计局等渠道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地农民1996―2006年收入变化比较明显:首先是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65元,与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69元相比,基本属于停滞状态,略有0.24%的下降;1998年农民收入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比1997年多了300元;而从1998年一直到2000年农民收入则存在一个不断下滑的趋势,尤其在2000年最为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到737元;从2001年开始,随着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来看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2001年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增长59.02%和32.94%;而2003年农民收入增长又出现了一个变化不大的时期。2004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对于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建平县农民收入在这一年有了47.56%的上涨,而在此之后,应该说近两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正在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显著减少,这就是我们研究该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及其制约因素的目的。

从以上数字中可以看出,建平县农民收入的变化与全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还是较为一致的。2000年之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处在一个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很小的阶段,此时农民往往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而总体来看,从2001年开始,农民收入每年都有所增加,2001年的增长幅度从数字上看之所以很大,达到59.02%,主要是因为与其对比的2000年的收入过低所致,这可能存在着统计口径调整的问题。随着2004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给予农民很大的实惠,包括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减免农业税的“三补一减”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行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外,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有所增加,这些都导致了2004年开始农民收入开始逐步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然而,随着这一阶段的进行,我们可以看到,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有限,农民持续增收后劲有所不足,这些都为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必须有所重视。

二、建平县农民收入持续有效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利于收入增加。建平县由于地处辽西,与内蒙古接壤,气候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降雨较少,风沙较大,这些客观上的自然条件给农产品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当处于干旱年景时,该地的农作物种植和生长更是面对困难,这使得农民增收甚至保证农民起码的生活所需都成为问题。

2.产业结构不完善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呈现南部以矿产资源加工和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北部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中部以种植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为主的格局,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由于耕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资源和条件的限制,该产业增收空间较小,已经不能作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应该是该县未来发展的重点。

3.家庭经营收入比重过大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农民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组成结构可以反映农民增收的空间。农民收入由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家庭经营收入的提高属于农业内部的增收,是依靠家庭经营,挖掘农业生产内部的增收潜力从而形成的增收能力,一般表现为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产量、改善管理、降低成本等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而工资性收入相对而言无疑属于农业外部的增收动力之一,它的提高通常是由转移的农业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或经验得以累计实现的。应该说对于农民增收而言,只有内部和外部动力相互结合,且逐步增强外部动力,才能建立起农民增收的一个长效机制。从建平县来看,无论是农民总收入还是人均纯收入,占据主要地位的始终是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尽管有所提升,但仍未代替家庭经营收入成为“主角”。我们可以预见,家庭经营收入的提高在未来会随着土地等资源的有限而逐渐减慢,其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是有限的,那么就意味着必须有种收入替代其成为主导性收入。因此,应该探索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持续地促进农民的增收。

4.外出务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现。近年来,该地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增加,从1996年的2.3943万人到2006年的8.0731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增加了2倍以上,其务工主要选择本地的工矿企业以及沈阳、大连等周边较大城市。虽然从目前来看,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近年来外出务工收入增长幅度并不大,从2000年的人均883元到2005年的1212.2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63%,且绝对数量偏低。之所以外出务工收入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面临了一些障碍:首先,外出务工农民对于一些劳动法律法规不是很熟悉,这就导致了相当多的农民工在实际劳动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而未经过任何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难以进入现代工业部门工作,大多数农民工盲目外出或者在低技能行业形成了激烈的行业竞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出务工农民工资的提高。

5.农民种地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农民增收难。虽然近几年取消了农业税等费用负担,但不容忽视的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与日俱增,种子、化肥、燃油、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增加使得农民种地的成本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来说无疑是一个“绊脚石”。

6.农民素质相对低下、科技投入不高使得农民致富门路狭窄。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与美、法、日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占农村总人口的75%,未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在本文提到的建平县也是如此,农民多是小学和初中学历,虽然每年都有县乡政府、科协等部门进行的种养技术培训,但由于次数、覆盖面积以及参加培训的人员有限,导致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大多数农民仍使用传统方法进行种养殖业,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能力比较差,获取销售信息的途径比较少,因而致富门路比较狭窄。

7.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低、精深加工较少,让农民在增收过程中很难占据主动地位。农产品产业化生产是实现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从我国总体情况来看,农产品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品牌化等诸多方面还相对薄弱,与发达国家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加工深度在90%以上,而我国只有不到30%;发达国家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劳动力是从事农业生产的5倍多,而我国还不到1/5。在建平县,农产品产业化程度也比较低,作为优势项目的杂粮产业其精深加工程度不高,大多数杂粮产品仅停留在初级加工水平,此时增值空间较小。

三、促进建平县农民持续有效增收的对策

针对建平县目前的情况,建议采取以下的对策促进当地农民切实增收:

1.进一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产业化链条的形成和发展。适时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挥当地引进的优势项目,充分调动农民种养积极性,依托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同时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协会”的形势,使龙头企业与农户订立供销合同,帮助农民投产,保证销售环节从而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2.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吸纳劳动力就业。充分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发展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务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民通过务工收入来增加人均纯收入,通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3.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科技培训。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对农民进行初等和中等职业技术培训,通过科协和有关部门的指导,教会农民运用新知识,采用新技术,应用新品种,以此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加大义务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对务工农民给予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安全、有效率的生产。

4.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对于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生产资料,其价格的上涨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应使其上涨幅度不大于农民收入上涨幅度,这样才能减轻农民购买原材料方面的负担,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朱述斌,等.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7

(一)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在农业连续丰收的好形势下,一定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对农业,在思想上必须始终重视而不可有任何麻痹,在工作上必须切实加强而不可有半点放松,在投入上必须不断增加而不可有丝毫减少。当前,顺利实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各项经济工作,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自觉地重视农业。要着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继续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和粮棉收购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有利于粮棉产销协调发展的新的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强化农业的科技基础,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促进农业增值增效。

(二)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稳定和加强农业。1999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下大力气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这两个突出问题。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广泛开辟农村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减轻农民负担,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同时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三)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会议要求,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抓紧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会议还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业投入、扩大以工代赈、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四)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件大事来抓。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应当大力推进和扶持。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继续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相对稳定。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财政供养人员,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还提出,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业,需要继续增加投入。

(五)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进一步扩大退耕规模,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要继续抓好水利、公路、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多搞一些小型基础设施。今年出台的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对于健全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2002年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粮棉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保证农村教育和基层政权运转的必要开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不能刮风,不能下指标,不能强制推行。继续抓好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六)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国债资金使用要向农村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要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

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提高使用效益。其中要求: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调整区域布局,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七)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必须坚持“四个始终重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要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八)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8

××县是农业大县,总耕地面积85.8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5.2%,人均7.6亩。其中山地73.39万亩,占85.4%;原地5.3万亩,占6.2%;川地7.2万亩,占8.4%。共辖3镇12乡,111个村,646个村民小组。总农户2.46万户、11.33万人。

20xx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40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工资性收入1072元,占总收入的39.1%,家庭经营收入1098元,占总收入的40.1%,财产性收入211元,占总收入的7.7%,转移性收入359元,占总收入的13.1%。从收入的类型看,家庭经营收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和××县是农业大县分不开的,在粮食增收和草畜产业建设更加完善的情况下,家庭经营收入肯定稳定增长。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共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2%,这突显了××县农民增收是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相结合稳固增加农民收入为特点的,财政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逐渐的增加说明了国家的强农、惠农和各种农业补贴政策成效显著,对××县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县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农民增收。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我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看,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做为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二是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大凤川的白瓜籽产品的精深加工,既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又吸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三是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新的产品。

2、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为78%,中等收入国家为49%,世界平均水平为46%,而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2%,我县还不到25%。这说明,我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其主要途径是:①积极发展小城镇,尽最大可能地把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转移到城镇,同时,不断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加速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新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式的户籍制度,尤其是在县级城镇更不应受地区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应允许自由迁移及定居。③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应该享有长久居住权,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④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乡镇劳动力转移指导站或劳动保障事务所,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窗口,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小城镇,同时,合理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加强对境外劳务合作的服务与管理,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3、积极创办乡镇企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加农民工业化收入。乡镇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终端,也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乡镇企业的基本作用有三个,一是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实现农民的生产目的;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纳剩余、闲余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为此,各乡镇应依托本乡镇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没有条件的,要主动依托社会上已有的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生产。通过乡镇企业,发挥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4、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增加农民流通收入。发展合作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发挥农产品信息中心网络的作用,建立农产品信息和跟踪制度,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大宗农产品做好预测预报;加强同国内外、省内外农产品大网站的联络,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准确、及时把农产品的销售信息传播到农户手中,真正帮助农民了解市场、参与市场、掌握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市场流通中介组织、专业队伍、农民营销经纪人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不断搞活农产品的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千方百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会、订货会、品尝会和促销会等活动,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支持营销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赴省内、外参加全国性的农产品展销活动,推销农产品,搞活市场流通。

5、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科技收入。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的作用,从强化科教兴农、知识兴农入手,继续推广和创新科教兴农模式,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是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健全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开发,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围绕大宗农产品及名特优农产品,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力度,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积极推行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品牌战略,促进名牌产品产业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我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6、激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农民资本和经营性收入。创业是富民之基。浙江的农民之所以比较富裕,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是全民创业,有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老板。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致富,就必须尽快把生产性农民、务工性农民向经营性农民转变,把农民以劳动收入为主向资产性、经营性收人为主转变,努力走出一条让民众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得到更多实惠的创业发展之路。

7、实施和落实好国家扶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国家每年为“三农”问题出台许多政策,然而在某些方面总会出现政策与实际操作有差别,因此加强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更好的保护农民利益是我们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和任务。而我国农业的弱质、弱势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了它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是需要加以保护的产业。政府要在wto规则下,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①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由农户承担费用转向政府财政补贴。②建立农业收入保障体系,由农产品价格补贴转向农民直接收入补贴。③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开展农业用水、用电、农机服务等农业生产性项目价格和收费专项治理,对农民建房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实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查处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和。④对农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进行适度的政策性补贴,每年农业生产资料需求旺季,除要出台一些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政策外,还可根据农民购买的数量给予统一直补,切实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8、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交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经过我们对邻边陕北几个县的考察发现,陕北的市、县几乎都是高速,乡、村基本都是油路,而我县目前乡与村通油路的不算多,交通不仅仅代表着运输业,更是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经济交流的枢纽,只有交通的大力和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引导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

9、利用自身天然优势发展。××县属于产油大县,全县15个乡镇几乎都有石油,在这个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时期,利用各乡镇的暂住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的增加,由乡镇政府带头组织农民搞一些副业和服务业这也是农民增收的一条路子,在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我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安置于油田单位和石油工人一样为国家做贡献,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二、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中农民是根本,只有农民富了,农村经济才能够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才能够上新的台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政策上要走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实施。产业上继续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科技上加强科技兴农的培训力度,保证农民的现代科技知识充足,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及各乡镇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调查了解到,今年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喜人,一、二、三产业全面振兴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已初具雏形。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各乡镇都突破了以粮食为主体的单一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稳产的同时,特色农业唱起了主旋律,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畜牧养殖发展势头好。调查中发现,各乡镇在产业化畜牧业发展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势。20xx年全县生猪、肉牛、肉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5.94万头4.97万头和36.26万只,增长速度分别为1.7%、88.9%、91.4%。特别是各乡镇的特色养殖也已经悄然兴起。

2、农业科技示范效果好。各乡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建成了一些农业示范园。就对全县全膜双垄玉米的调查,今年××县全膜双垄玉米播种19.11万亩,产量达到79499吨,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74.9%,在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目前××县农业发展现状,预测今后农民增收情况,总的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农村种植粮食品种较为单一、农作物价格起伏较大,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虽然“政策刺激”给农民收入带来了一定增长,但农作物品种单一及粮食价格的不稳定仍制约着农民增收问题。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大,农产品获利空间不断缩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始终在高价位运行,加重了农民生产成本,进一步限制农产品获利空间,在目前的生产和流通格局中,农民增收的难度也将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难以持续增收。大部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打工,收入和福利水平并不是很高。并且绝大多数转移劳动力保留着农民身份,职业稳定性差,难以持续增收。

三、建议和意见。

做好明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证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县是农业大县,从近期看,农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基本保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势在必行。一要在提高单产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力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培养种植能手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增加粮食总产量。二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优势、专用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通过提高质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2、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增收的最好形式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兴办民营乡镇企业和龙头企业。要积极大胆吸取外地好的经验,好的办法,鼓励广大农民艰苦创业,兴办企业。同时,各乡镇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一镇一业”,保证产业链条完善。如白瓜籽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畜牧业养殖规模也逐步壮大,体系不完整、产业不配套,没有相应的龙头企业做后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后市危险,因此,鼓励兴办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回归分析;农民收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057-03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5%,但二元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农村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不发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势必成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障碍[1]。正确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其中,农民收入增长是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力图运用适当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贵州省有关农民收入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其根源,探讨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相应的思考。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农民收入水平的度量,通常采用人均纯收入指标[2]。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矛盾因素,又有体制因素。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水平。目前农业收入仍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产品收购价格水平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状况。二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中国的农业目前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比较效益低,尽快地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是有效改善农民收入状况的重要因素。三是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中国多数地区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四是农业产业结构状况。农林牧渔业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率是不同的。五是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水平是影响劳动力的就业适应性、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民综合素质水平低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六是农业投入水平。农民收入与财政农业支出、农村集体投入、农户个人投入以及信贷投入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农业投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保证。但考虑到农业投入主体的多元性,既有国家、集体和农户的投入,又有银行、企业和外资的投入,考虑到复杂性和可行性,所以对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本文暂不作讨论。因此,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把农民收入与各影响因素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4]。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选取2000—2008年贵州省9年来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时段,选取的变量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贵州统计年鉴(2001—2010)》及历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一)指标的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影响农民收入的五大因素中引入6个解释变量(考虑到资料的可得性,仅利用2000—2008年的数据)。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x1),①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x2),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x3),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x4),农作物播种面积(x5),农用机械总动力(x6)。因篇幅有限,在此数据略(《贵州统计年鉴(2001-2010)》)。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

1.模型设定。根据已假设的设定,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2000—2008年贵州省,农民收入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设定下面的模型等式:y=C+а1x1+а2x2+а3x3+а4x4+а5x5+а6x6+μ(1)

其中,C为常数,а1、а2、а3、а4、а5和а6分别代表了解释变量的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从而建立一个六元线性回归模型。

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即可得到农民收入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检验(见表1)。从表1中模型一的回归估计结果来看,存在多重共线性(即ViF>10);模型中的影响因子通不过显著性检验,无意义,所以此模型不理想。采用stepwise法,通过逐步剔除影响不显著的解释变量来修正模型,得出新模型:y=C+а1x1+а5x5+μ(2)

基于《贵州省统计年鉴(2001—2009)》贵州省农民收入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方程(1)式,得出回归模型:

y=-6402.839+85166x1-16.897x5(3)

2.相关分析。为了解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先进行农民收入与制约因素的相关分析,各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x1、x3、x6)对其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较显著,相关性较强。

综上所述,利用贵州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选用回归模型进行演算,得出在贵州省2000—2008年间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影响因子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x1)和农作物播种面积(x5)。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

根据本文上述分析,要快速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率,切实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应着实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农业收入的增长率,确保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主体地位

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占了绝对大的比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切实有效地提高农业收入的增长率是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措施。考虑到农业生产资源的有限性,提高农业收入的增长率的措施是:(1)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在农业生产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提高农业收入的总量,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向质量好、收入高的种植物转产;二是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科学农业、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的单位产出,增加农民收入。(2)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切实、有效地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业收入。(3)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在农业收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业人口的减少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其措施:一是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减轻农业人口过剩的压力,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打通影响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阻碍,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

(二)大力发展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非农业项目,提高非农业收入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

1.大力发展农村地方性工业企业。在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是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带动力,在工资性收入结构分析中,地方企业组织的工资性收入平均值较大,它的缓慢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工业收入也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因此农村地方性工业企业是保证农民纯收入稳定增长的可靠保障。大力发展农村地方性工业企业的措施是,加大扶植农村地方性工业的力度,因为农村地方性工业一般都是农业加工企业,主要是集体或私人投资的企业,一般规模都很小,资金不足是困扰它们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农业加工企业是将农产品转换成商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一环,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因此,农村地方性工业需要政府的政策、财政、投资资金扶植,帮助企业走出发展的困境。

2.大力发展农村的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措施:一是要转变观念。使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观念淡化,代之以市场经济意识;二是实现农村服务的专业化。专业化的服务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大力发展农业服务。农业的科学化发展需要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大力发展农业服务既可以增加服务业收入,又可以提高农业的产值,快速增加农业的收入。

3.大力开发农村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措施是,尽快出台一部有关农村资金融通的法律法规,规范农村资金市场,促进资金在农村畅通无阻地流动,形成合理的资金使用成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一部分资金转移到农村金融市场上来,活跃农村金融市场。

(三)进一步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

进一步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要做到:一是取消城乡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二是国家应从法律制度上保证民工收入的真正实现,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应得到有效遏止。三是保证在城市就业民工的各项合法权利、利益和待遇得到实现。民工在城市生活难、孩子上学难、劳动保护差等情况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改善,解决民工进城务工后顾之有忧,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的待遇。

参考文献:

[1]洪业应,安和平.基于粮食安全与化肥投入的协调发展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5).

[2]罗发友,肖国安.农业产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3).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篇10

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应该说,当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不仅仅是处在两个“五年计划”转换时期,也是年度转换时期,更是农村季节转换时期,这是农村工作的收获季节。如何认识当前农村工作形势、预测农民增收趋势,显得非常重要。刚才,吴志元副县长对全县农民增收形势作了分析,指出了农民增收的三个积极因素和四个方面制约因素,对如何做好秋季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六项措施,非常重要;近湖镇、恒济镇、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庆丰镇朱港村、方圆禽业公司等五个单位分别从全民创业、农业产业化、劳动力转移、结构调整和龙头企业不同角度作了发言,各有侧重,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现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如果不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议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下面,我在吴县长讲话的基础上,再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当前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

当前,全县各方面发展形势很好,按年初县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六个更加突出”的要求,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形势很好。更加突出增强县域竞争力方面,今年1-8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7%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30%以上,全年预计可以实现8个亿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等工作形势也比较好。更加突出工业主体经济方面,今年全县工业形势很好,工业增加值、技改投入、利税在全市都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面,无论是农村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还是城乡统筹发展都比较好,特别是文明城市创建,经过全县各层各级的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和艰苦努力,已通过省级文明城市验收,文明集镇、文明村创建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也取得新成效,事业单位改革、一些大而难企业改革、建筑企业改革,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最近我们组织近百名村支书赴韩国学习考察,还组织机关和企业负责人到台湾、香港及国外进行考察和招商活动,三外工作、对外开放的水平都取得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是去年的十多倍,自营出口居全市前列,外经工作连续多年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方面也有了新进展,万事民为先,富民优先的一些措施得到落实,特别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经过全县上下特别是各镇、村的共同努力,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83%,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实事。构建和谐社会、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平安建湖、稳定建湖、和谐建湖的局面正在形成,特别是8月份在全县政法系统开展了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击犯罪、共创和谐”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整顿活动,提高了全体政法干警的素质,增强了政法队伍的的战斗力,使全县各类刑事、民事、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老百姓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昨天召开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听取了这方面的汇报,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战果,为全县经济“倍增”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四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争取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四连冠”工作正有序进行。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民增收工作也取得突出成绩。今年我们经历了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和考验,4月份遭受了台风和强龙卷风的袭击,5月底遭遇了灰飞虱大面积发生,6月初遭受了连续干旱,7月份连续阴雨,8月初和9月初两次遭受了台风袭击。在这样多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夺得夏熟丰收,秋熟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应该说,今年农民增收的目标是能够完成的,要充分认识到今年取得的成绩。但现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的隐忧很多,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要引起我们各位同志的高度重视。我县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多、资源相对偏少的县份,在农业的发展上,存在着特色经济培植不快、结构调整进展不快、劳动力转移推进不快、全民创业致富不快和农村面貌变化不快等五个方面问题,总体看,今年农民增收的形势比较严峻。现在时间已下来四分之三,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还没有完成序时进度。各镇、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一条线的干部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拿出对策,狠抓落实,组织指导全县人民,发展项目,全民创业,一定要实现今年农民增收10%和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目标。这是当务之急。

二、进一步明确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责任

做好“三农”工作,不仅要抓好当前,而且要抓好长远。今天上午,省里在盐城召开“十一五”规划调研座谈会,我谈到建湖“十一五”发展战略目标,就是要基本实现小康。到那时,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要达到20亿元,全县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要达到全市一流、全省上游水平。为此,要实现八个“两”。一是两“衔”。“十一五”发展规划要与“十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既要总结“九五”、“十五”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又要能延续到“十二五”、“十三五”。二是两“高”。高点定位,高速发展,在“十五”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必须翻一番以上。三是两“转”。转变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九五”、“十五”是粗放经营,大投入低产出,“十一五”要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两“先”。富民优先,科教优先。五是两“环”。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重视生态问题、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六是两“大”。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七是两“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八是两“保”。建立健全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机制和制度不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应成为动力和保障。就农村工作而言,各层各级也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要做出特色,做大特色。我认为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精”水。建湖的特色主要在水产养殖、水生作物上,要做大品牌。二是“精”养。主要是禽畜和特水养殖,向

名、特、优转化。三是“精”米。在“十一五”期间要打出建湖绿色大米品牌,同时,做大做强制种业,提高比较效益。四是“精”面。我县自行培育的“建麦一号”弱筋小麦,已经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效益也超过正常小麦品种,要很好的加以利用,做足深加工文章,提高附加值。五是“精”蔬。当前,我县蔬菜规模小,品种少,质量差,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以帮助农民增收。六是“精”果。要引进优良的果树、药材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七是“精”加工。发掘我县资源优势,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外,还要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争创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对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要达到4880多元,到2010年要达到8000元左右,每年要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难度之大,要求之高是显而易见的。各镇、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一条线的干部,要充分认清自己身上的担子,要切实把农民增收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来。

三、当前落实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

落实各项增收措施,是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关键。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全力实施“六抓促增收”措施,咬定目标,确保今年农民增收10%、人均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具体抓好以下几点:

1、全力引导农民创业。首先要使家家效益最大化。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研究、协调,指导农民闯市场,将秋熟果实卖出去、还要卖出好价钱。各支农单位要让企业放开来收,让农民放开来卖。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当农产品处于一个合理的价位时,要引导老百姓不能惜售,该出手时就出手。其次要使全民创业特色化。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靠实地做好工作,把老百姓全面发动起来,全民创业,创业促增收。在农业内部要做好结构调整促增收、上短平快项目促增收、兴办农业龙头加工企业促增收。在农业外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特别要摸清我县企业对用工的需求情况,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季节性用工,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动员有钱的老百姓走出来,干起来,能工则工,能富则富,变冬闲为冬忙。第三,要使家家挣钱普遍化。各层各级要把对老百姓的关心体现在每时每刻,把增收目标落实到每家每户,把全民创业推进到每家每户,把农民增收的项目、农民增收的资源调查、农民增收的规划做到每家每户,对农民增收工作督查到每家每户,真正达到户户忙创业,人人挣大钱。

2、全力控减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加法”“减法”一起做,坚决控减农民负担。最近,有关部门抽查了全县15个村的农民负担情况,发现村村都有招待费,有些村报刊费用超支严重,甚至存在会务费、审计费等等,五花八门。全县村平三项经费开支约6.9万元,而村平收入只有6万元左右,如果再用于其他开支,就会变相增加农民负担,这是十分危险的。县纪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这15个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查问题,查原因,追责任,坚决严控支出,减少支出,给干部一个清白,给老百姓一个明白。

3、全力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各镇、各部门都责无旁贷。要切实加强对老百姓的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执法服务。在资金服务上也要加大力度,县信用联社是扶助全民创业的主力军,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最近,县农业银行将在颜单镇召开会议,表彰百名信贷用户,这是很好的,希望在全县各镇都开这样的会议。各涉农金融部门都要象农业银行一样,为全民创业,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