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十篇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十篇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34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1

一、对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之间关系的理解

目前,LX集团的监督职能主要由纪委(不设纪委的单位配置纪检委员)、监事会、职代会(工会)、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和风险管理部、监察审计部(与纪委办公室合署)等机构和岗位行使,其中纪委(纪检委员)侧重于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在企业中履职行为的监督,监事会侧重于对企业治理机制、决策机制以及董、监、高履职行为的监督,职代会(工会)侧重于对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事项决策行为的监督,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侧重于对企业资金活动的监督,风险管理部侧重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运行维护,而监察审计部(纪委办公室)承担了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两大监督职能,一方面作为纪委的办事机构,履行党纪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这些机构虽然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总体目标一致,都是为了通过识别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来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监督的角度看,全面风险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监督,是通过对各种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种经营管理行为是否管控有效的监督,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具有不确定性的各种风险行为及控制环节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并采取行动来保证企业处于安全运行的过程。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本质上也是一种监督(包括纠正与预防)机制,监督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和有效手段。

二、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一体化”监督机制

(一)夯实“一体化”监督机制基础

发挥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严肃开展党纪监督。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发展中发挥着“堡垒”、“先锋”的关键性作用。为防范党员的履职风险,保障党员队伍的战斗力,LX集团纪委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严肃开展党纪监督。逐步建立了纪委书记述职制度、纪检监察工作例会制度、单位领导人员廉洁档案管理制度、党风廉洁从业建设约谈制度等,研究制定了《巡察工作办法(试行)》,组织召开了巡察培训暨动员启动会议,组建党委巡察组到权属公司开展巡察工作,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畅通监督渠道,维护职工权利。推动实施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和民主监督制度,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监督体系。创新运用“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设立协同办公系统移动客户端,建立信息QQ群或微信群,公司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等,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好职工的民利。研究制定了《公司管理岗位人员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及报告说明制度的暂行办法》,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加强对应聘人员社会关系的分析与研判,严格落实回避制度,防范出现“裙带关系”。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人员的轮岗交流使用力度,对各权属公司财务总监进行了轮岗交流,同时积极推行业务岗位与综合岗位、中后台岗位与前台岗位的交流任职,防范因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任职时间过长而出现的廉洁风险。

(二)抓住“一体化”监督机制构建的重点

多措并举,狠抓“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监督。聚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集体决策,强化对议事程序的监督,凡涉及“三重一大”的事项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聚焦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问题,研究制定了《关联交易管理k法》以及《关于严禁违规经商办企业的意见》,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自查自纠,广开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定期监督检查,对置若罔闻、顶风而上的,严肃处理。组织力量对集团业务决策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制度等文件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与修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规范程序,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国资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五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根据业务工作的变化,持续开展廉洁风险点的排查,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同时,结合集团经营管理实际,研究制定了《反舞弊与投诉举报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防止舞弊、违法违规以及其他有损企业形象的行为发生。针对集团以高风险金融投资为主业的特点,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风险防控,扎实做好考察调研、前期论证等工作,强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防止因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促进“一体化”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LX集团围绕转型创新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监察与审计结合、管理与效益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促进规范管理、依法经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制定下发了《内部审计暂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等基本审计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计算机审计暂行办法》《工程量清单编制暂行办法》等专业性审计制度,夯实了内审工作的制度基础。定期开展对权属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内部控制情况的例行审计、绩效审计,单位主要领导人卸职调岗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定时开展对投资项目的股东审计以及各种专项审计等,比如目前正在对权属公司的费用支出、存续信托业务和自营业务的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通过《内部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风险提示函》等手段督促存在风险隐患的部位整改。制定下发了《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定期组织协调人力、财务、风控、纪检审计等力量,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履职行为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情况实施效能监察,促使监察对象尽责履职、勤政廉政,查纠各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发现管理缺陷,提出改进建议,防控廉洁风险,促进公司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2

第二条镇内部审计机构依照本暂行规定,可对镇下级经济组织、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及集体资产占控股地位的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实行审计监督。镇内部审计机构对上述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及其他按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条我镇的内部审计机构为镇审计办公室,镇审计办公室在本镇行政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接受区审计局的业务及工作的指导、培训、检查、考核、交流和监督。

第四条镇审计办按照规定的职权、程序,行使审计监督职能。

第五条镇审计办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六条镇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兼职审计人员7~8名。

第七条镇审计办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遵守审计职业道德。

第八条镇审计办人员依照本暂行规定履行审计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第九条镇审计办人员对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机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对所办理的审计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条镇审计办公室负责人的任免报区审计局备案。

第十一条镇审计办公室主要职责:

㈠对本级所辖管理(职能)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村级管理部门资金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㈡对本级所辖企业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㈢对本级及下级集体资产占控股地位的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监督。

㈣对本级及下级单位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

㈤对镇各类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以及财务收支、收益分配和遵守财经法规、政策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㈥对镇所辖企业和农民的负担情况进行审计调查。

㈦根据本级党政组织的要求,对本级所辖部门、单位的党政领导和企业领导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发生调离、调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根据管理权限,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㈧对镇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交办、委托的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二条镇审计办公室的主要权限:

㈠根据工作需要,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提供财务收支计划、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财务报告、基本建设预、决算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鉴证报告以及其他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

㈡进行审计时,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审计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

㈢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财经法规和侵犯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提出制止、纠正和处理的意见。

第十三条镇审计办公室内审工作的主要程序:

㈠成立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

㈡通过审前调查,完成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由审计小型业务会议讨论审定,报审计办公室主任批准。

㈢拟定审计通知书,在实施审计3日前由镇纪委或组织人事等有关职能部门会同审计办送达被审计单位,自审计通知书发出3日后开始实施审计。

㈣在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由审计组长做好审计底稿的复核,拟出审计报告初稿,按审计复核规则审议通过后送达被审计对象并征求意见。

㈤被审计单位在10日内反馈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最后形成包含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审计报告,形成最终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并将审计报告报镇人民政府审定。

㈥自审计报告送达之日起3月内,审计组对审计报告中提出问题的落实情况、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进行回访。

㈦审计项目结束后,内审人员认真整理审计工作底稿资料,建立审计档案资料,装订成册,配合及时归档。

第十四条镇审计办公室办理的审计事项应当建立审计档案,按照规定管理。

第十五条年终,镇审计办公室应写出审计工作总结,报送镇政府和区审计局。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3

为做好我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青财会[**]18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关于做好**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青财会[**]19号)(以下简称《工作通知》)有关规定,现就做好我区**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关意见通知如下:

一、继续教育培训业务的申办

各培训点于**年8月25日前向区财政局提出申请,提交符合承办条件的相关资料及《**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授课教师登记备案汇表》,经确认符合条件的,方可开展**年继续教育培训业务。

二、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各培训点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要按**市财政局《工作通知》中规定范围、且须报区财政局核准后方可使用。

三、继续教育培训程序

经确认符合开展**年继续教育培训业务条件的培训点,每期培训班之前7日将培训人员名单、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情况报送区财政局,培训结束7日内将培训班总结、学习效果自评情况及考试合格人员的有关信息报送区财政局。

四、继续教育培训考试

继续教育培训考试由区财政局负责统一出题、阅卷工作。

五、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在经区财政局登记备案的培训点举办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且经考试合格的,由各培训点上报区财政局进行学时登记。

六、继续教育收费管理

根据**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年**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鲁财综[**]75号)文件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收费应缴财政专户。培训点收取的继续教育培训费应全部上缴属地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将费用拨到培训点账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收费,要严格按照**省物价局《关于**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iC卡工本费等收费标准的批复》(鲁价费发[]246号)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收费票据使用《**省非税收入缴款书》。

七、继续教育监督管理

1、区财政局对区内培训师资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要求聘任师资的培训点按《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2、由区财政局在各培训点重要场所处设《会计培训监督箱》并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各培训点在开班前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员意见反馈表》发放到每个学员,由学员直接寄送区财政局或投递到《会计培训监督箱》。

举报电话: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4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初见成效

监督机制日趋完善

——调研报告

2006年以来,地区财政局国资中心不断加大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工作力度,认真贯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资委3号令),在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和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初见成效,产权交易程序进一步规范。

一、落实制度抓好监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进场交易”制度为核心的统一制度。地区财政局国资中心通过抓好贯彻落实,使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逐步发挥。

一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文件陆续后,地区财政局国资中心及时转发了相关部门和县市以及个企业。使各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明确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的制度要求,并对操作规则和政策要求有了进一步认识。

二是对产权交易机构的选择确定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虽然地区国有产权交易中心至今没有成立,但是,我们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资委3号令)的要求,制定了《××××*地区国有产权(资产)处置实施意见》,要求所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国有产权的处置必须在财政国资部门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拍卖公司进场交易,截至目前,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在由地区经贸委、监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等单位全程监督和资产评估、公开产权转让信息的前提下,对两家地直企业国有产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有效发挥了社会监督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产权交易存在的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等有关规定和中央纪委关于严格执行产权交易制度的有关会议精神,根据阿地国资[2006]7号《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委〈关于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地区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监察局、发展计划委员会、工商局等五局委组成专项检查组,于2006年5月15、16日共同组织开展了对地直39家企业中的16六家占有国有产权的地直企业(单位)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自《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公文写作的专项检查和抽查。检查发现,少数企业违反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的规定,对转让标底不进行评估审计、不履行相关手续或者不完全履行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处置转让国有产权。例如,地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产权分别于2004年5月25日、2005年3月25日被地区××××*集团以630万元、114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有限责任公司和××*。没有履行相关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以及产权登记等手续,没有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批准手续,绕开了国资部门的监督;分公司国有股权转让行为,也没有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和国有产权变更手续。

三、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对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国有产权转让有关规定的宣传力度不够。地县两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虽然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转发给了所属企业,但是没有进行进一步深入宣传。企业本身也没有认真学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国家有关国有产权转让的政策法规,影响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

(二)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和单位由于各种原因错误的认为企业的国有资产和国有产权只要有了本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党委会的决议就可以自行处置。而忽视了国有产权转让的相关程序和应该履行的手续。

(三)地县两级没有设立专门的国有产权交易中心,也没有要求企业或者行政事业单位在转让国有资产、国有产权时必须在某产权交易所公开信息、竟价转让,多年以来许多企业和单位的产权交易都是自行与受让方协议转让的。这应该引起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国资管理部门职能、责任不明确。地区国有资产的监管还没有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全方位监管体系,仍然处于多头管理旧体制,结果是谁都管,但是谁都管不好。企业也非常厌烦国资部门对企业的违规行为横加指责,处处说企业的某些行为违反国家规章制度的婆婆式的唠叨。

七、建议

(一)地县(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要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阿克苏地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加大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领会精神,严格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促进国有产权的依法、有序流转。

二、认真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各项规定的组织实施工作。《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和操作程序,明确了相关监管职责。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明确职责、规范运作、严格把关、监管有力”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要落实负责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管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明确工作责任;要加强对各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审计、评估、价格确定的监督和审批工作,并对进入市场后各个工作环节实施跟踪监管,切实维护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严格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进场制度。国资部门将在对全地区产权交易机构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选择确定从事地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活动的产权交易机构。在此之前,暂将××××××*拍卖公司作为试点,负责地区所辖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并由其组织相关产权交易活动。地区各企业要充分认识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的重要意义,切实执行进场交易制度,促进企业国有产权“阳光交易”制度的建立。

四、建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审批报告制度。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地区各企业要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有关情况,按分级管理原则报地、县(市)财政、国资部门审查、批准和备案。未经同级政府和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企业擅自转让国有产权行为一律无效。

县市财政、国资部门在每年1月份将上一年度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情况统计汇总后报本级政府和地区国资部门;要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产权变动登记管理,强化产权变动监管力度。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5

2005年,国资管理围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着眼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突破。特别是中央企业的管理改革破题,信心坚定。

一、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规章建设

出台规范了中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管理层收购的有关具体办法,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简称96号文)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简称3号令)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修订和完善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企业国有产权界定、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监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更好地落实依法执政和依法指导监督的要求,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与地方国资委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以明确指导监督的内容、程序和要求。各地国资委在认真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和所监管企业的实际加快了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体系建设。同时,研究制定和了国有产权登记、国有资产评估、境外投资、不良资产处置、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启动央企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8月19日,中央企业负责人2004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正式对外公布。这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第一次考核。成绩单显示,在纳人国资委2004年度考核的179家企业中,a级的有25家,B级和C级的有141家,9家被评为D级;4家为e级,3家被降级。考核是国有企业过去没有的制度。作为出资人,国资委希望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业绩考核体系,使企业增强利润和资本回报意识,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为此国资委2003年底专门制定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央企业负责人从此开始了业绩考核与收入分配相挂钩、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按照暂行办法规定,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都分为基本指标与分类指标。李寿生说,出资人当然关心资本回报,所以是基本指标。按照利润最大化、效率最优化、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每个企业的基本指标不超过四个。其中年度考核基本指标包括年度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余期基本指标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二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分类指标则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来确定。

由于直接与奖惩挂钩,按照办法规定,考核结果为a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将拿2至3倍的绩效年薪,B将拿1.5至2倍,C将拿1至1.5倍,D为0至1倍,e为0,但年度考核的绩效年薪的40%都将延期到任期考核后兑现。

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监管的中央企业本来就行业不同,规模大小不同,资产质量更是千差万别,当初在制定暂行办法时国资委就曾经做广大量调研,并六易其稿才出台。尽管通过业绩考核初步解决了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绩效脱节、薪酬只能升不能降和自定薪酬等问题,同时通过突出对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强化了企业薄弱环节的管理,但国资委进行考核是第一年,带确一定的过渡性、起步性。下一步,国资委将完善考核办法,优化考核指标,抓紧制定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中长期激励办法。据透露,国资委还将结合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完善董事会的考核。

三、全球选聘国企总会计师

十六大构建的新的国资管理体制一一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国资委选聘国企经营者,是新国资管理体制下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考察得出一个结论:发达国家的大企业都是面向全球选聘经营者,国外董事会中,40%以上都是外国人。因此,国资委开门纳才,全球选聘经营者。招聘总会计师,是今年全球选聘的一个大头。在招聘总会计师的12家央企中,许多是典型的“老国企”,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过去没有总会计师,“只有丰管财务方面”的领导,而且是“由总经理任用”。推行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乃至董事会,不难看出国资委管理央企的深意。不过,国资委研究中心一位人士表示,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他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为例。孙在2001年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之前,是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杰在香港,对市场化的游戏规则和理念很熟悉,但他做了中建总公司的总经理后,在国内推行香港的市场化通行理念时,中建下面的企业很难适应,时有反弹。”该人士说。此次竞聘总会计师的一位资深人士也说,国企里的总会计师,很多时候要靠职业判断。外籍总会计师,对国际规则很懂,但对中国国内情况不是很了解。

四、加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力度

继续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重点检查了国有资本权益和国有资产安全情况。坚持和完善监事会制度,修订了《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积极探索分类监督的有效形式,研究监事会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经济审计工作等更好形成合力的途径和方式,改进监事会工作方法,提高监督时效,促进成果运用,加强队伍建设,保证监事会开展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

进一步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制度体系,全面开展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和改进对中央企业财务预算、决算管理,在建立企业不良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建立和完善了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体系,做好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企业财务动态监测、企业会计核算监督、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内部审讣管理及中介财务审计监督等工作;积极推进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在省属国有重点企业中积极开展了总法律顾问制度试点,建立健全了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经国务院同意,2005年第三季度,各地依照有关规定继续开展了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止的自查自纠工作,第四季度国务院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对部分地区开展了督查,以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工作。

五、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

实施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和《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中央企业查找日常管理中的不是和漏洞,促进了企业强化产权转让管理和规范运作。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6

二、本规定所称“管理层”是指转让标的企业及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直接或间接持有单位负责人以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是指向管理层转让,或者向管理层直接或间接出资设立企业转让的行为。

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已经建立或政府已经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地区或部门,可以探索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

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划型标准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规定的分类标准执行。今后国家相关标准如有调整,按照新标准执行。

五、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应当严格执行《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委托中介机构对转让标的企业进行审计,其中标的企业或者标的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参与受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二)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应当由有管理职权的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进行,管理层不得参与。

(三)管理层应当与其他拟受让方平等竞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必须进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并在公开国有产权转让信息时对以下事项详尽披露:目前管理层持有标的企业的产权情况、拟参与受让国有产权的管理层名单、拟受让比例、受让国有产权的目的及相关后续计划、是否改变标的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否对标的企业进行重大重组等。产权转让公告中的受让条件不得含有为管理层设定的排他性条款,以及其他有利于管理层的安排。

(四)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不得将职工安置费等有关费用从净资产中抵扣(国家另有规定除外);不得以各种名义压低国有产权转让价格。

(五)管理层受让企业国有产权时,应当提供其受让资金来源的相关证明,不得向包括标的企业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融资,不得以这些企业的国有产权或资产为管理层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

六、管理层存在下列情形的,不得受让标的企业的国有产权:

(一)经审计认定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直接责任的;

(二)故意转移、隐匿资产,或者在转让过程中通过关联交易影响标的企业净资产的;

(三)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或者与有关方面串通,压低资产评估结果以及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

(四)违反有关规定,参与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的。

(五)无法提供受让资金来源相关证明的。

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有关工作程序、报送材料等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后仍保留有国有产权的,参与受让企业国有产权的管理层不得作为改制后企业的国有股股东代表。相关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派合格人员担任国有股股东代表,依法履行股东权利。

九、管理层不得采取信托或委托等方式间接受让企业国有产权。

十、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后涉及该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十一、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过程中,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确定列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范围的企业,需向管理层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按照《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及有关配套文件规定办理。

十二、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02]48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深化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2003]9号)的规定实施股权激励试点工作,需向管理层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报经省级以上财政主管部门或相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十三、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监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工作的监督管理,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切实维护出资人及职工的合法权益。

十四、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加强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涉及管理层受让相关事项的审查,认真履行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责和义务。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7

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7〕2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重点动物疫病国家强制免疫补助、强制扑杀补助、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国家建立强制免疫、强制扑杀补助病种动态调整机制,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定期评估并适时做出调整。

第三条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共同管理,按照政策目标明确、分配办法科学、支出方向协调、绩效结果导向的原则分配和使用。

第二章资金支出范围

第四条动物防疫支出包括强制免疫补助、强制扑杀补助、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等。各省在完成各项动物防疫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可在本专项支出范围内统筹使用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

第五条强制免疫补助主要是用于国家重点动物疫病开展强制免疫、免疫效果监测评价、人员防护等相关防控措施,以及实施强制免疫计划、购买防疫服务等方面。

允许按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实行强制免疫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对目前暂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强制免疫疫苗继续实行省级集中招标采购,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施强制免疫。

第六条强制扑杀补助主要是用于预防、控制和扑灭国家重点动物疫病过程中被强制扑杀动物的补助等方面。补助对象为被依法强制扑杀动物的养殖者。

第七条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主要用于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按照谁处理补给谁的原则,补助对象为承担无害化处理任务的实施者。

第八条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不得用于兴建楼堂馆所、弥补预算支出缺口等与动物防疫无关的支出。

第三章资金分配和下达

第九条强制免疫补助、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相关畜种饲养量、年度工作任务(任务清单)或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

各省应根据疫苗实际招标价格、需求数量及动物防疫工作实际需求,结合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据实安排强制免疫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确保动物防疫工作需要。

第十条强制扑杀补助资金根据实际扑杀畜禽数量,按补助标准据实结算,实行先扑杀后补助。

各省级财政部门可会同兽医主管部门根据畜禽大小、品种等因素细化补助标准。

第十一条农业部根据国家动物防疫补助政策确定的实施范围、畜牧饲养量和各省份申请文件等,提出年度资金分配建议,会同财政部根据资金管理需要,制定实施指导性意见,细化管理要求。

第十二条省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15日前,向农业部和财政部报送本省上一年度3月1日至当年2月28(29)日期间强制扑杀实施情况,报送内容包括各级财政补助经费的测算。

第十三条财政部于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根据年度预算安排和农业部分配建议等,审核下达当年动物防疫等补助资金,抄送农业部和各地专员办。资金分配结果在预算下达文件印发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

第十四条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的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第四章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五条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推进信息公开,做好政策内容、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受益对象等信息公开公示,认真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加强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的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将作为重要因素与下一年度资金分配挂钩。结转结余的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按照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核实补贴资金支持对象的资格、条件,督促检查工作任务(任务清单)或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为财政部门按规定标准分配、审核拨付资金提供依据。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分配、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各地专员办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任务清单)或区域绩效目标,加强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监管,根据财政部计划安排开展监督检查,形成监管报告报送财政部。

第十九条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绩效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各省兽医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应于次年1月31日前报送项目实施总结,内容包括政策落实、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等方面。

第二十一条各级财政、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资金分配、审核等工作中,存在违反规定分配资金、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个人(或项目)分配资金或者擅自超出规定的范围、标准分配或使用资金等,以及存在其他、、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资金使用单位和个人滞留截留、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以及存在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按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送财政部和农业部,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所称省级、各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员办是指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8

一、教育倡廉,以反腐倡廉教育为重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部署,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实施。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制度,要求各级党委理论学习要将反腐倡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每年至少安排两次专题学习。县委党校充分发挥宣教阵地作用,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分批次对全县副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对全县拟提拔的后备干部和新上任的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同时,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廉政教育,20**年组织全县200余名村支部书记,20**年组织全县200余名村主任集中进行廉政教育。完善了廉政谈话制度、诫勉教育和回访教育等一系列反腐倡教育制度。县纪委、监察局制定了《新闻会工作暂行办法》,积极发挥新闻宣传及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促进作用。

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深入开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活动。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为主题,投入大量资金制作廉政公益广告,举办廉政故事创作、征文、演讲比赛,反腐倡廉书画作品展及反腐倡廉歌曲演唱活动,并组织全县科级干部家属召开创廉洁家庭‘贤内助”座谈会,举办“知荣辱、树新风”文艺巡演活动、细算腐败“七笔账”警示教育活动、“唱响红歌”文艺晚会、师德师风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及党纪政纪知识测试活动等,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认真办好县有线电视台“廉政提醒”、“百姓聚焦”政风行风在线节目,做好《活力**》、《**政务信息网》的反腐倡廉宣教工作,办好《**纪检监察信息》,加大对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和进家庭“六进”工作,在廉政文化进机关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制作廉政锦句格言和廉政宣传图画悬挂在机关办公楼显眼的地方;以清理全县农村财务为着力点,以新农村建设为为促进点,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以“创建省级教育收费示范县”为契机,对全县各中小学“一费制”落实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成立“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进一步规范“校财局管”,并且举办了评选师德师风标兵、收费行为规范校长典型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以召开科级干部家属创廉洁家庭‘贤内助”座谈会、举办廉政故事创作、廉洁家庭征文等一系活动促进廉政文化进家;通过举办“知荣辱、树新风”文艺巡演活动、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动”、开展服务企业“开门接访周”活动、办好“百姓聚焦”政风行风在线节目,切实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进企业。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层层召开动员会和专题集中学习会,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传达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今年12月份,定为学习十七大和的宣传教育月,组织2个宣讲团深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巡回宣讲十七大和《》,社会反响强烈,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

二、制度规廉,以制度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找准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规范权利运行机制,着力从管人、财、物等方面完善各项制度,从源头堵塞产生腐败的漏洞: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将保留的305项行政服务全部纳入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强化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责任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全面推行“乡财县代管”、“村帐乡管”改革,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中心建设,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并严明单位“一把手”一律不得直接分管财务,对财政惠农资金全部实行“一卡通”发放,目前,我县91549户农户已领取了财正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存折,通过“一卡通”发放的惠农财政补贴金额达4000余万元。在人事制度改革上,狠抓了对换届期间执行人事组织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和纠正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行为,以确保全县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今年11月,我县继“一推双考副科级干部”、“公推差选乡镇长”之后,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推出“三推、四考、两票决”的新举措,实行县委全委会以“公开推荐、差额票决”的方式,现场票决县人大政法办副主任、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等8个副科级岗位。不断规范四项制度建设工作,继续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进入有形市场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县招标投标中心规范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各类招标交易活动的实施意见》、《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招标交易中介市场规范管理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据统计,我县招标投标中心自**年7月运行以来,累计开展交易的项目达到416项,总成交额为5.39亿,其中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234个,交易额达2.71亿元,节约资金为1756.99万元;产权、土地交易项目182个,交易额达2.68亿元,增加收入资金为1.**亿。此外,**年以来我县还制定了《关于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行为的暂行处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考评办法》、《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及廉政宣誓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先后组织对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招标投标法》、《规定》情况等开展了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向全县发出通报,纠正违规违纪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三、监督护廉,以党内外监督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了党内监督。各级党委严格执行《中国共产程》,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坚持党内民主制度,切实建立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诫勉谈话制度等制度。**年以来,全县有20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述职述廉,有10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报告了个人重大事项,对新提拔的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和廉政宣誓,切实加强了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加强了党外监督。进一步加强纪委与人大、政协的联系,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党风廉政特邀监督员和行风评议员。与司法部门、审计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案件移送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了举报工作,完善了实名举报奖励制度、办事公开制度,积极探索集中接访和定期下访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深化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在强化考核的础上,今年实行“点题公开”改革,在办好县电视台《廉政提醒》栏目的同时,全力办好“百姓聚焦”政风行风在线节目,切实畅通百姓咨询、投诉、求助和建言献策的渠道,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惩治保廉,以惩治腐败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9

一是围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建立决策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是一个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必须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作保障。依据法律法规,借鉴外地经验,制定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对重大事项的范围、内容、决定程序、落实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规范作出重大事项决定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决定、决议的贯彻落实。通过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定期对决定、决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推动决定、决议的贯彻落实;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在规定的时间内如实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其执行决定、决议的具体情况,并提出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具体措施,人大常委会根据有关国家机关的汇报情况提出审议意见;对不执行、不办理决定决议的有关国家机关,人大常委会通过询问、质询等手段追究责任,切实保证人大审议通过的决定、决议实施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二是围绕提高监督实效,加强监督工作制度建设。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加强监督工作,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2007年1月1日实施的监督法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贯彻实施监督法工作方案》、《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办法》、《市级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监督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工作流程》、《组织执法检查工作流程》、《监督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工作流程》,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渠道不断扩展,监督效果不断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选举法》、《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人事任免工作办法》,健全和完善了对干部的监督制度。拟任命人员经常委会表决通过之后,要进行履职承诺,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

三是围绕发挥代表作用,健全和完善代表工作制度。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工作是人大常委会的基础性工作,人大工作的潜力和能量在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工作,着力从四个方面加强代表工作制度建设。一是完善联系制度。制定了《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闭会期间,建立代表小组活动机制,使代表小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坚持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定期集中走访代表制度。二是完善代表履职制度。制定了《代表工作办法》、《关于市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若干规定》。拓宽了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渠道,建立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制度,保障代表知情知政权,提高代表工作的实效。三是健全代表建议、议案督办制度。制定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办法》,实行了常委会重点建议跟踪督办制度,增加了常委会工作机构重点督办制度,将代表建议的督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促使议案、建议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四是完善监督制度。稳步推进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代表辞职的机制,以此增强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代表充分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

四是围绕会议程序,完善相关会议制度。召开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主任会议,是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基本形式。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权,基本上都要通过召开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主任会议的方式加以实现。为了保障“三会”依法、高效有序举行,并使之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会议的服务工作,常委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工作程序》、《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工作流程》,《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常务委员会会议工作程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工作程序》。这七项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及流程,从“三会”的筹备、举行到会议的组织协调、责任落实以及会后事项处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比较详细具体的规划设定。“三会”工作程序及流程的制定,标志着“三会”的筹备和会议的运行将有章可循,有助于提高会议的筹备工作质量,有助于规范会议的服务工作,保证“三会”依法、高效、有序举行。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常委会机关制定了《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关于提高常务委员会会议质量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处理办法》。

五是围绕提升办理水平,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人大常委会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先后制定了《关于办理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办交办事项的暂行办法》、《常委会办公室向市政府、市法院、市检察院交办事项暂行办法》、《常委会办公室向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机构交办事项暂行办法》、《常委会机关内部协调处理事项暂行办法》、《常委会室工作规程》,修订了《常委会工作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强了人大制度建设,把人大工作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了解民意的窗口、为民解困的渠道,加强了督查,畅通了群众渠道。

工会财务监督暂行办法篇10

最新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具体内容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路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公路建设监督管理,维护公路建设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公路建设的单位和人员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路建设是指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和公路渡口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竣(交)工验收和后评价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交通部主管全国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监督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公路建设实施监督管理。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公路建设监督检查,并给予支持与配合,不得拒绝或阻碍。

第二章监督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第五条公路建设监督管理的职责包括:

(一)监督国家有关公路建设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执行;

(二)监督公路建设项目建设程序的履行;

(三)监督公路建设市场秩序;

(四)监督公路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五)监督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

(六)指导、检查下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七)依法查处公路建设违法行为。

第六条交通部对全国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依据职责负责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和交通部确定的其他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施工许可、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安全管理的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

除应当由交通部实施的监督管理职责外,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交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在履行公路建设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要求:

(一)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公路建设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三)对发现的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以及其他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第三章建设程序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

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制,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职责权限审批或核准公路建设项目,不得越权审批、核准项目或擅自简化建设程序。

第九条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

(二)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四)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项目招标;

(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征地拆迁等施工前准备工作,并向交通主管部门申报施工许可;

(七)根据批准的项目施工许可,组织项目实施;

(八)项目完工后,编制竣工图表、工程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办理项目交、竣工验收和财产移交手续;

(九)竣工验收合格后,组织项目后评价。

国务院对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建设程序另有简化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十条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规划,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组织投资人招标工作,依法确定投资人;

(三)投资人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按规定报项目审批部门核准;

(四)根据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其中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应当按项目隶属关系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查;

(五)根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六)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项目招标;

(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征地拆迁等施工前准备工作,并向交通主管部门申报施工许可;

(八)根据批准的项目施工许可,组织项目实施;

(九)项目完工后,编制竣工图表、工程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办理项目交、竣工验收;

(十)竣工验收合格后,组织项目后评价。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职责权限负责组织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制设计文件、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人招标、竣工验收和项目后评价工作。

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招标文件、项目申请报告等应按照国家颁发的编制办法或有关规定编制,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质量和深度要求。

第十二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依法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监理单位,采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办理施工许可,组织项目实施,组织项目交工验收,准备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

第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任何单位和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已批准的公路工程设计,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设计变更的,应当按照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分为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对各合同段进行交工验收,并完成项目交工验收报告报交通主管部门备案。交通主管部门在15天内没有对备案项目的交工验收报告提出异议,项目法人可开放交通进入试运营期。试运营期不得超过3年。

通车试运营2年后,交通主管部门应组织竣工验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可转为正式运营。对未进行交工验收、交工验收不合格或没有备案的工程开放交通进行试运营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试运营。

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应当符合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规定。

第四章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对公路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查处建设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对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情况应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公路建设市场依法实行准入管理。公路建设项目法人或其委托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应当满足拟建项目的管理需要,符合交通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从业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有关部门许可的相应资质后,方可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公路建设市场必须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公路建设市场实行地方保护,不得限制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依法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第十八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从事公路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承担公路建设相关责任和义务,对建设项目质量、投资和工期负责。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必须依法开展招标活动,不得接受投标人低于成本价的投标,不得随意压缩建设工期,禁止指定分包和指定采购。

第二十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公路工程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在其核定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无证或越级承揽工程。

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必须按合同规定履行其义务,禁止转包或违法分包。

第五章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的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公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根据交通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法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并对监督工作质量负责。

第二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合同文件和监理规范的要求,采用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形式对工程实施监理,对不符合工程质量与安全要求的工程应当责令施工单位返工。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二十四条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具备与质量监督工作相适应的试验检测条件,根据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交通部制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鉴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或阻挠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鉴定工作。

第二十五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应当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负责。工程实施中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落实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第二十六条公路建设项目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项目法人应在24小时内按项目管理隶属关系向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质量事故同时报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受委托的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调查处理一般工程质量事故;交通部会同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特别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对于使用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公路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必须对公路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合理安排和使用公路建设资金。

第二十八条对于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依法对资金到位情况、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严格执行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不准侵占、挪用等有关管理规定;

(二)是否严格执行概预算管理规定,有无将建设资金用于计划外工程;

(三)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及时到位;

(四)是否按合同规定拨付工程进度款,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情况,工程预备费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五)是否在控制额度内按规定使用建设管理费,按规定的比例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有无非法扩大建设成本的问题;

(六)是否按规定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办理财产移交手续,形成的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帐管理;

(七)财会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并配备相适应的财会人员。各项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凭证帐册、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等基础性工作是否健全、规范。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二)按规定审核、汇总、编报、批复年度公路建设支出预算、财务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

(三)合理安排资金,及时调度、拨付和使用公路建设资金;

(四)监督管理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年度投资计划安排与调整、财务决算;

(五)监督检查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及时纠正违法问题,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

(六)收集、汇总、报送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信息,审查、编报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

(七)督促项目法人及时编报工程财务决算,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八)督促项目法人及时按规定办理财产移交手续,规范资产管理。

第七章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开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工程进展、工程质量情况、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处理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二条公路建设施工现场实行标示牌管理。标示牌应当标明该项工程的作业内容,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和主要负责人姓名,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三条公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路建设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都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检举和投诉。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公路建设活动和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第三十五条对举报内容属实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八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拒绝或阻碍依法进行公路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责令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越权审批、核准或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序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可给予警告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项目法人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未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视情节可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修改工程设计,责令限期改正,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组织项目交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责令改正并停止使用,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对收费公路项目应当停止收费。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项目法人指定分包和指定采购,随意压缩工期,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承包单位弄虚作假、无证或越级承揽工程任务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或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承包单位转包或违法分包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监理酬金的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履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职责、不承担质量监督责任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责令整改或者给予警告。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监理单位将不合格的工程、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按合格予以签认的,责令改正,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施工单位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未经监理签认的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责令改正,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忽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造成质量或安全事故的,对项目法人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资金拨付;对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取消其2年至5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的处罚;对情节严重的监理单位,还可给予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期限的,给予警告处罚,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项目法人侵占、挪用公路建设资金,非法扩大建设成本,责令限期整改,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有关人员,具有行贿、索贿、受贿行为,损害国家、单位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20xx年8月1日起施行。

公路管理的技术分级高速

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25000辆以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连续行驶,全部设置立体交叉和控制出入,并以长途运输为主的公路。

一级

能够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5000~25000辆,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要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快速行驶、部分控制出入和部分设置立体交叉的公路。

二级

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算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xx~5000辆,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型工矿区以及运输繁重的城郊公路。

三级

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算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xx辆以下,沟通县与县或县与城市的一般干线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