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画画的相关知识十篇画画的相关知识十篇

画画的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49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动画;高校;高校教育;困境

一、动画应用在高校教育中的不足

1.教师动画素养水平较低

随着动画与教育产业结合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上逐渐引入动画内容,用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从具体的应用结果来看,高校教师的动画应用水平较低。究其根本原因,首先是教师所引入的动画与所要讲述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仅有少部分动画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大部分动画都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情绪,让学生放下手机来关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1]。其次是高校教师除了上课之外,还要面临较重的科研任务,需要撰写论文、继续深造,所以无法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发展动画教学领域中来。再次是高校教师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动画知识方面的教育,其动画素养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动画在教学体系中的应用与发展。由于高校教师在动画上的素养并不高,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动画内容,采用动画教学,但是并没有发挥动画的教育功能。

2.动画应用水平较低

教师在动画的应用水平上直接影响动画在课堂上的展示效果,进而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现阶段,教师在动画应用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应用的动画不合时宜,一方面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的内容时,需要借助动画但是教师却没有应用动画,或者是滥用动画,只要能用动画来讲解的知识将全部采用动画,让动画充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是教师所选择的动画形式与教学内容并不相符,需要用到三维动画的情况下而应用二维动画,无法有效地讲解知识内容;二是应用的教学环节比较单一,通过观察多名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动画的应用情况,发现其普遍是在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中应用动画,动画的仅仅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思路,并没有用动画来传授知识。

3.动画的教育功能不足

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引入的内容丰富、情节有趣的动漫作品,还是为了工作开展的需要而引入的动画短片,其都含有丰富且专业的知识,然而,教师在引入动画的工作中,并没有凸显其教育功能。首先是我国的动画产业还处于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已经制作并推向市场的动画不仅无法跟上市场的需求,从美国、日本进口的动画不仅以盈利为主,而且其主要受众群体是儿童,无法满足大学教学课堂内容的引用。其次是我国虽然有多所院校开设动画专业,但是其培养的人才较少,而且有大量的人才在毕业之后并没有从事动漫相关的产业,更没有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从事动画工作。再次是高校的教育内容对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动画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其设计制作的动画内容较浅,无法在大学教育中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提升动画在高校教育中的主要策略

1.提升教师的动画教学素养

教师是传递知识的先行者,为了让学生以最合适、最前沿的方式来接受新的知识,就要做到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应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为了顺应动画产业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系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动画教学水平。首先是教师要认识到动画教学的重要性,从网络空间中大量地搜索动画作品,亦或者自行制作动画作品,进而让动画中所展现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就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2]。其次是要综合学习动画专业的相关知识,不仅加深个人对动画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也将动画专业的内容与教育相关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不仅提升自身的动画素养,而且业提升自身用动画作品开展教学工作的水平。再次是教师要暂时放下科研、论文、深造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加大在动画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力度,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掌握动画的相关知识,并且在课堂导入、情境设定、内容讲解等多个方面应用动画。

2.提升动画的应用水平

为了发挥动画教学的效果,提升动画教学的成果,让教育顺应时展潮流,教师就要将动画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提升高校教师的动画运用水平。首先是动画应用的内容要合乎教学内容,在合适的情况下运用合适的动画内容,例如作为动画专业的老师,在教授动画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专业的特点,自行制作动画作品,让学生以动画的方式来学习专业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动画来掌握软件中的各个功能、动漫的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动画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优秀的动画内容对学生具有导引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专业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而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方式来学习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师丰富动画应用的环节,让动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3.凸显动画的教育功能

动画产业蓬勃发展,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逐渐被引入到教育系统中来,主要是动画中内容丰富,能够让学生从动画中掌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引入动画,而且还要凸显动画所具有的教育功能。首先是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各大高校不仅要顺应潮流开展动画专业,更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让动画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艺术素养,同时在动画制作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其次是积极鼓励动画产业的发展,并且走动画与教育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国家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让动画企业以教育为基础,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作品,进一步满足动画教学的发展需求。再次是动画企业或者教师个人制作的动画作品要具有深刻的意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动画来学习其专业课程,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高考;漫画类选择题;观题;品题;解题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36-02

近年来,政治高考试卷的试题呈现方式日趋丰富,其中以漫画形式呈现的试题有很多。笔者对我国近三年的全国卷及各省高考卷的漫画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观题:雾里看花

通过对近三年全国各省共20道漫画题进行研究,分别从“考点”“设问类型”“选项语言类型”“选项设置”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发现,20道高考漫画题基本都是考查哲学知识,只有2015年的山东卷考查的是文化生活的知识。从考查的知识范围来看,19道哲学试题中有8道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知识,有6道考查认识论知识,有3道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有2道考查唯物论知识。从设问类型来看,主要有体现类和启示类两种,其中体现类有9道题,启示类有11道题。从选项语言类型来看,有13道题直接用哲学原理作为选项。从试题难度来看,由观察漫画到提炼出哲学观点,相对容易一些,如2016年江苏卷第27题。而另一类试题需要学生从观察漫画入手,提炼出哲学观点,然后再运用这个观点解释新情景。这类试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如2015年福建卷第36题。

二、品题:不忘初心

1.凸显价值引领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要求帮助学生确定思想政治方向,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漫画题以一种夸张、讽刺的表现手法,呈现直观、生动、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凸显出试题的价值引领作用。

如2016年天津卷第8题。

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此题以漫画中某人的纵身一跃来启示学生实践的重要性,即“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帮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另外的三个选项虽与题意无关,但其表述都是正确的,也给学生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

2.创设新颖情境

情境是知识和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将知识点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试卷中创设漫画情境,可以以更直观的方式传情达意,与单纯文字创造的情境相比,内容与形式都更为新颖,可以起到丰富试题呈现方式,调节学生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同时,因漫画中往往包含幽默的成分,可以在考试中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调控考试情绪。

3.培养学科素养

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漫画类选择题以其新颖的情境设置、灵活的选项设置,为培养、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提供了一个途径。

将漫画与古诗相结合,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2015年福建卷第36题。

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此题以古诗为选项,创设人文情境,让学生不仅要从漫画中发现哲理,还要从古诗文中品味出哲理,两者对应,体现出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解题:运用之妙

1.读漫画——提取有效信息

做好漫画题,前提是读懂漫画,能够将漫画寓意转化为文字表达,并联系漫画标题,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这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从漫画表象到漫画寓意,就是通过观察漫画的内容,发现其讽刺的或暗示的某个寓意;二是从漫画寓意到观点表达,就是看图说话,实现从漫画到文字的转变;三是从观点表达到理论表述,就是将漫画传达的内容与课本理论知识相联系。

2014年天津卷第5题,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此漫画的表象是一个人在制作板凳,当别人表示他没有创新时,他将板凳腿转换了一个方向钉。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漫画是在讽刺此人不会创新,创新的方法是错误的,他违背了板凳制作的基本规律。

2.思漫画——精准定位考点

思漫画,就是分析漫画,这是做好此类题的关键一步,要将漫画的观点与课本理论相联系,做到精准定位考点。精准定位强调的是一种准确的联系,不是错位的、缺位的联系。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要有知识的厚度,即知识储备丰富;又要有知识的深度,即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最后还要有知识的高度,构建知识体系,能够准确将漫画寓意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如2014年福建卷第36题。

漫画《闻过则改》告诉我们应( )

a.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与陋习

B.抓住时机,促使问题的解决

C.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统筹兼顾,抓住事物的关键

此题的四个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分别涉及了四个知识点:创新、量变与质变、矛盾的主次方面、主次矛盾。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漫画的主人公表面上看是出现错误后进行了改正,但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缺口仍然存在。由此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与之相对应的哲学原理就是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其方法论是要统筹兼顾,抓住事物的关键。这一思考的过程就是精准定位考点的过程。

3.辨漫画——排除干扰选项

辨漫画,就是不仅要知道漫画的寓意是什么,还要知道漫画与哪些知识有关,与哪些知识无关。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对知识脉络的掌握要格外清晰,不能够混淆知识。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时政常识和社会生活常识,以此来帮助判断,排除干扰选项。

如2015年浙江卷第28题。

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3

近年来,信息技术对我国三维动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及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不少高校开设了与动画相关的课程,如原画设计、maya角色动画等。我国高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影视动画专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三维动画人才,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重视重点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一些次要课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我国三维动画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摄影知识及其在三维动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摄影知识概述

通俗来讲,摄影就是人们利用专业设备记录影像的一种行为方式。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改变以及摄影器材的发展,摄影不再单纯地是一种记录影像的行为,而成为了艺术家心中的珍宝。经过艺术家不断地钻研和探索,摄影逐渐和艺术有了紧密地联系,出现不同种类的摄影,如抽象派摄影、商业摄影、写实派摄影以及人物摄影等。虽然摄影的种类各不相同,也不论是对人或物的摄影,其本质是不变的,只是摄影的方法和场合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2三维动画课程的设置情况

一般情况下,高校将动画类课程按照三个阶段来分:第一阶段为基础时期,即巩固基础的时期,设置的课程主要有素描素材类基础课程,还有一些相关的课程,学生的精力主要是放在提高自己的审美观以及强化自己的绘画功底,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第二阶段为提高手绘水平的时期,即重视训练学生的手绘能力,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手绘练习,并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并指导学生对运用第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地创作,以便能够为未来课程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阶段为软件的引入时期,即通过一定的思维过程中将软件合理地引入进来,学生不仅要学习软件知识,还需要能够合理地运用自己已经创作出来的作品,并借助软件为其制作相应的材质和模型以及一张张贴图,还要合理地设置动作,最终将这些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有目的地渲染,经过渲染之后,便会出来一张一张的图片,这些图片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拍出的照片性质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单张的静帧作品,然后再将这些图片导入到后期软件中进行合成,最终便可制作出相应的动态作品。

3摄影知识在三维动画中的重要作用

在三维动画教学中,摄影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引入软件的过程中,摄影知识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三维动画的制作离不开一幅幅静止的图片,每幅图片的呈现都需要借助软件中的摄像机来完成。事实上,这个摄像机是一个仿真的摄影设备,在呈现图片的过程中需要在摄影机适合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没有按照相应的条件,是无法呈现图片的,这种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真实的摄像机是相同的。可见,要在摄像机框中让我们的东西得到完美的呈现,并且使呈现的图片符合标准要求,掌握相应的摄影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在制作软件的过程中,灯光问题也需要用到大量的摄影知识。

二摄影知识在三维动画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摄影不是一种独立的技术,我们不能利用它一成不变地反映现实,而是应该将其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产品。摄影知识在三维动画中的应用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当我们对其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将会对三维动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人们对摄影知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三维动画事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但是因为受到了不少因素的制约,如技术因素等,致使一些想学习三维动画的摄影人士对复杂度、难度较高的三维动画望而却步,并且摄影知识在三维动画教学中仅局限于一些比较浅显的理论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很难将二者进行有效地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维动画作品的最终效果和水平。

在三维动画教学中,教师如何使摄影知识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促进我国三维动画事业的发展,并为我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三维动画人才,这是摆在所有三维动画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尽管在三维动画教学中,将摄影知识和三维技术进行有效地融合还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继续努力,终会取得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4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油画家,他们在学生时期都痴迷于自己喜欢的流派和大师,并因此获得了相应的油画知识和艺术知识,但最终,他们的油画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呈现出另外一派大家风貌。通过对油画教学知识系统各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比传统的教育理念更能适应油画教学中知识系统的特殊性、复杂性及获取的能动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观与油画学习的比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在油画教学中,无论是油画的基本功训练还是创作实践,都需要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会有收获。

美术科目的学习更强调个人情感价值的实现、个人操作能力的形成以及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中,从描绘对象的确定到图式、技法运用,都需要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选择。例如,油画学习一向强调写生,在写生过程中,学生时时刻刻都在锻炼自己的观察、感受、提炼等能力。而且这些锻炼都是极个人化,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油画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主动实践的过程,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于各种知识技法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反复练习、主动实践。教师向学生讲授某一知识点时,即使以各种各样的词汇向学生加以讲解,或旁征博引地进行启发性描述,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讲解都只是一些概念、描述或提示,尚不能成为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艺术感受。只有学生以个体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判断依据,亲自面对和处理学习中的知识,如对名家之作进行解读、对油画史的拓展性加以品评,从而进行选择性的吸取和消化,才可谓真正完成了学习。

总之,油画学习,不是进行各种知识点的简单积累,而是绘画能力总体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油画教学中,所教知识,往往是启发性、引导性的,而学生学习知识,则常常是以主动感悟的方式完成其知识的建构。这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非常契合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师生观与油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比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给学生提供问题,但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激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动性。另外,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

依照传统的教育理念,既为教育,那么油画教学的主体当然是教师。而学生是教学客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的教学主客体关系,或许在别的学科学习中是成立的,但是在油画教学中,往往并非如此。在油画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处于主置。因为教师的课程计划、知识讲解、练习科目的安排、甚至亲自示范等,不过是为教学活动得以开展搭建的一个学习平台。而教学成果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否真正领悟。可见油画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陈丹青在谈到教学体验时说,“我与每位学生不是师生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关系,而是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的双方。这‘双方’以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觉上,以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那是一种共同实践,彼此辩难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不断地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禅家的公案,修行的细节。”虽然陈丹青所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有些理想化,确也反映了当前高校油画教学的真实状况及对教学关系的诸多要求。油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画家。

画家的基本素质是有个性和创造力。学生是作为个体而非群体受到关注的,那么其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就应反映于教学活动中。油画教学要通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转化,即将老师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以主体身份来自我建构知识的,学生学习每个油画知识点,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能动性甚至创造性,这种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即便是在经验和技法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因为,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目标与追求、制约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等是各不相同的。统一的教学形式并不是指同一的教学标准,油画艺术是一门强调个性的学科,那么知识的主观性就应该渗透到任何一个训练阶段。实际上,许多优秀的油画教师对所谓“标准化”教学要求颇存质疑,相反,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往往是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同时还要强化这种差异、才能。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5

在纷乱复杂的20世纪各流派中,想要理清一个头绪是不容易的,整部西方艺术史从没有像20世纪那样拥有那么多的领袖,那么庞大的反叛群体。沿着反传统的道路一路走下去,很多流派譬如朝露,还没实践已经被“过掉”了,只剩下了忤逆者的宣言,而有的流派却是后人将他们集合在一起的,因为各个流派之间有着复杂的脉络关系,即使是同一位艺术家他一生也很难定义,他可能曾经或同时是四五个流派的成员。然而比利时人雷尼·马格利特的一生却被轻易地被钉在超现实主义门下,甚至毫无争议,直到米希尔·福柯用自己的理论讨论了马格利特的画作后,人们才发现对于马格利特一生作品的深度研究,不但是为他本人正名,更有助于把握西方20世纪艺术的脉搏。

一、不只是超现实主义者

超现实主义者,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萨尔瓦多·达利(SarvadoDali)为代表的,旨在表现梦境的潜意识过程,并鼓舞了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写实超现实主义”,然而他却被弗洛伊德本人讥笑为“以有意识描绘无意识”。这种情况在另一派恩斯特等人的创作实践中被局部地缓解了。马克斯·恩斯特(maxernst)的超现实主义,同样深受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的影响。他强调释放意识的所有约束,让潜意识自动浮现,被认为是纯心灵的自动主义。他强调无意识下的创造力,就像诗人在催眠的状态下写作,他想表达的是不受意识控制下的偶然形象,进而发明了拓印法,也被称为“书法超现实主义”。他的自动化绘画影响了无形象绘画,最后这种来自于无意识状态下的绘画为美国人波洛克所用并注入了绘画中的行动因素,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主力军。这些超现实主义者所描绘的是人类感觉的部分,是个人幻想力的自由表现,依持的是灵感而非规则,潜意识中的新世界而非真实世界。超越了美学和道德的关照,对理性思维和反应现实皆不感兴趣。

马格利特以他代表性的漫游的戴黑礼帽男人和荒诞的空间,及其所展示图像的魔幻效果,被归纳为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达利齐名。然而当你看到更多的超现实主义宣言,细读他的作品你就会越为马格利特是不是超现实主义者所困惑。马格利特一生的创作,与超现实主义的宣言所讲述的交集甚少,有的只是如海上浮木一般轻微的碰触,对于马格利特来说,超现实主义者是一顶太小的帽子。他是他的时代的思想者,这一点在作品《这不是一只烟斗》中凸显出来,艺术家醉心于所谓“语言结构”、“意向结构”的联系与区别,表达了词与物的分离,围绕着“语言的独立”展开讨论。其中马格利特与福柯关于resemblance(相似性)和similitude(对等性)的讨论,也是现代主义各个不同流派、风格的安身立命之所,有助于解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

二、《这不是一只烟斗》的问题

“这不是烟斗”马格利特早在1926年已经画过一次画,而1966年他又重新悬空画了一个大烟斗,与旧作同时出现。1926年的那张《这不是一只烟斗》,“画”着完全写实的烟斗,“写”着手写体法文,就呈现上并无可以含糊不清的地方;但这两方面呈现的“意思”是“相反”的,似乎在和观者开了个玩笑,画上明明是“烟斗”,为什么题词却写着“这不是烟斗”?按传统的观看习惯来看,不是文字出错了,就是绘画出错了,二者应该是统一的。通常我们都把画上的东西,理解为“实物”的“代表”。为什么这样说不太清楚,贡布里希把人们对于图像的这种迷思,理解为一种人类独有的心理状态。而语词同样也是“指示”着“实物”。将图像与实物对等,将实物与文字对等,推导出图像和文字必须对等,好像几何定理一样。这种画面上矛盾的情形就引出了关于resemblance(相似性)和similitude(对等性)的讨论。

马格利特在去世的前一年,曾经由于读了福柯的《词与物》而先后两次给福柯写信,向他提问《词与物》中最核心的词汇resemblance和similitude的区别,并附上了《这不是一只烟斗》的复制品,福柯没有回答,而在马格利特去世一年后写作了《这不是一只烟斗》来评述马格利特的作品,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福柯从图形诗的角度入手,对马格利特这组烟斗画进行解读,展现了图形和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认为这写画作正是“马格利特秘而不宣的建构,然后又精心拆解的图形诗”。“马格利特的画似乎是由一个被分解的图形诗的碎片组成。”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图形诗是字母文明中所特有的,以字母排列组成图像,是一种同语反复,文字与图像通常是一致的,于是图形诗有了补充词语的不足,通过两次抓住所说的事物,图形诗完成了对事物最完美的围捕。然而这种把词语安排在图形的空间里,使文字和图形尽量接近的情况,如果要想逐字逐句地了解文本的内容,图像将被戳破。“于是图形诗游戏般的凸显字母文明中最古老的对立:展示与命名,绘制与言说,重现与表示,模仿与意指,观看与阅读。”面对图形诗人们不可能同时“读”“诗”,又“看”“画”,“读”了就不能“看”,“看”了就不能“读”。马格利特外表看来是回到了合理的传统的布局,但目的却是颠覆它们,借此打乱言语和图像之间的所有传统关系——词语与表象物的对等关系。

三、《这不是一只烟斗》的内核与意义

福柯认为“有两大原则支配着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绘画”:第一个原则“相似性”该原则把造型表现(由此导致相似)与语言表现(由此排斥相似)区别开来。第二个原则是提出一种对等原则,即在事实的相似与对表达上的联系的确认之间有对等。第一个原则的中心是“相似性(resemblance)”,亦即福柯在《词与物》中所论述的16世纪前的认识型的构成原则。其知识组织的形式是对符号的译解,在“相似”从知识组织形式中消失之后,“同一性与差异性”成为新的知识构成原则,亦即福柯所谓的古典时代的认识型。变化的结果是曾经密不可分的表象与话语的分裂。强调与对象之间的确认性,集中表现着古典绘画的“相似性”原则——“油画模仿着空间”。而《这不是一只烟斗》的论述则集中围绕话语与表象的剥离而展开。

马格利特的第一幅《这不是一只烟斗》把文字引入画中,但起到的作用与古代严格确立形象与话语之间关系的图形诗截然相反。古代的(中世纪)图形文通过消除形象与话语之间的对立,编织严格的意义网络,“把形象固定在词的世界之内”。马格利特的画则是对此功能的扰乱,“把语言和形象的传统关系打乱。”形象与文字之间的联系通过马格利特的安排,变成了“非联系”。文字的图解意义和图画的言说意义都被取消了。马格利特把语言符号和造型要素结合起来的结果,是形象从与言语的确证关系中被解放了出来。

因此马格利特的意义在于他用可见的技术展示着使古典绘画产生张力的所有元素解体的过程。摒弃古典绘画确认性与相似性等同原则的人。在古典绘画的原则之下,对绘画的观看会归结于:“这是什么?”然后由相似而确认形象与经验的相关,由此获得对象的知识。马格利特的画把绘画从言说中解放出来,成为无意义的表象,取消对绘画深度解读的解读模式,从而使绘画停止确认的性质,凸显绘画形象本身的价值,画家并非忠实模仿对象的再现者,而是形象的制造者。而20世纪的绘画是反对寻找绘画的背后意义、或从绘画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对绘画进行解释的做法,而是要肯定形象自身的价值。

从马格利特分别在他28岁即迁居巴黎的前一年,和在他69岁即将离世的前一年,分别两次画了几乎一样的作品《这不是一只烟斗》,可以看出马格利特一生的研究热情从未改变,他关注着这种绘画知识型的转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一生中的很多作品无法归类,他曾经是立体主义者、未来派,尊崇过形而上绘画。然而在反对传统绘画原则方面,马格利特更为激进。马格利特绘画所体现反对传统的特点是将能既作“观者”,又作“读者”、“这不是烟斗”,以直观方式使“意象”与“题字”相背。

在20世纪众多反艺术,反传统的艺术流派中,马格利特最长被冠以的头衔是超现实主义者,事实上他从不曾真的属于任何流派,那些流派似乎贬抑了他哲思的光芒。不但和达利不同,与其他的超现实主义者也不同,他不以绘画表现个人的困惑或幻想,也非自我披露;而是以他作品的一种机智的论辩的精神,他把画作视为为解放的方法,知识的工具。马格利特敏锐的发现并且研究了这种绘画知识型的转变,而这种知识型的转变在20世纪各个艺术流派全体成员的绘画创造与传播活动中也显示出来。马格利特游戏于于词与物的分离,而关于未来世界充满的不确定,他也许会说:“关于这个不确定,我不能确定。”

*本文系[基金资助]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艺术研究——中国文脉与国家文化战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2YJC760020)。

参考文献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6

高校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基本相似,都强调动画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强调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大部分高校忽视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强调。目前我国动画专业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与动画职业的岗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高校动画专业培养目标不完善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理论思辨和重新定位,研究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诚信品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2000年以来,全国许多高校相继开办了动画专业,目前动画专业还属于一个新兴专业,教育形式比较多元和无序。因此,各高校在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及课程体系方面难以统一,尚未形成被广泛认可的动画教育和课程体系[2]109。

从目前各高校动画专业普遍采用的课程体系来看,本科和高职课程建设趋同化严重,除第一学年开设公共课和美术基础课外,第二至第三学年都是开展动画相关软件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建设只是简单地把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设为一般公共课和选修课,有些高校甚至直接取消了学生的人文学科教育。现行的高校动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偏向应用性与工具性,忽视历史、文学、哲学、心理学等人文性与普适性的教育。这样,培养的学生在进行内容需要较高文化内涵、主题需要丰富文化创意的创作时,常常力不从心。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得过于功利化,对于学习效果相对隐性的人文综合素质提升却重视不够。以黄淮学院动画学院的动画专业为例,在学生入学之初,学院就安排了16学时的专业学前教育和4场动画基础讲座,并让学生到基础、前期、中期和后期工作室参观,以使他们更为直观地了解整个动画的制作流程和需要准备的学习工具。但有些学生对这些没有什么兴趣,总觉得多学会软件中的几个命令更为实惠。这表明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学习较淡漠,忽视对自我人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知识匮乏,道德观念模糊,审美情趣低俗,哲学思维缺失,人文精神淡薄。

人文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个体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强动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转变其学习观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画艺术创作非常有意义。因此,加强专业课以外的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修养,对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向复合型动画人才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动画产业要求所需的人才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全面和个人品质良好,其中知识结构、个人品质以及专业能力中的团队协作精神、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与人文素养分不开。有些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创造力匮乏,创作动画作品时缺乏前期的调研和素材的整理,借鉴别人的东西过多,自学能力较差,对工作和未来也没有明确的定位等问题,就是因为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有所欠缺。因此,提升高校动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其专业技能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其职场能力发展。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参与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动漫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企业对动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动画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有利于其辨明动画职业发展方向,对职业道路有效规划。

高校必须坚持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3]52。潘鲁生曾针对高校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指出:“我们不能仅强调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艺术表现,更不能忽视了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艺术的根本宗旨就在于设计思维的创新,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求新观念的强化,它需要文化为基础、艺术为表现、技术为根本,这也正是‘艺’、‘匠’之分。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敏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也同样重要,是衡量一个设计师的标准的更重要一部分。”[4]由此可见,在高校动画专业培养目标中不应该只功利化地盯着技术层面的内容,还应该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学生在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应该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学会人文思维,掌握人文思想和培育人文精神,能够在影视动画、游戏美术、数字广告和网络传媒等行业中从事创意设计、制作和研究。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7

关键词:动画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教学法

一、国内外项目教学法研究现状

自从1990年开始全球均将创新学习方式当做教学改革的关键目标。欧美等国普遍倡议将“主题探索”和”设计式学习”引入具体教学工作。2003年7月德国决定在教育中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该方法通过将整体学校流程划分成多个细小而明确的工程或事件,并逐一有针对性地编制教案,最终使得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更能真正拥有职业能力。而丹麦教育部要求国内各高校必须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芬兰则彻底放弃旧有授课方法,而是改用主题学习法、知识讲座、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等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成效已有明显改观。瑞典教学改革的亮点在于将专业不同的学生集中起来共同探讨棘手的问题,这种方法被称为问题学习法。挪威则不但注重教学中大班教学与小班学校和辅导的交叉使用,还在社会科学、医学及诸多“交互式”课堂上引入问题学习法,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考过程转化成自身能力[1]。日本则在新的教学内容意添加了“综合学习时间”[2]。有效促进学生从更多途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方案。当前,国内许多高校正在对项目教学法积极探索,在注重教学时同步进行项目化实践,通过“学教并重”带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形成。例如浙江工商大学利用自身硕、博点丰富的优势,将项目实践教学施行学科制管理,在不同专业内,由导师—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科研项目梯队,充分结合了产、学、研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创新项目小组[3],将科研项目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使学生能够自发参与并完成实践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工程项目教学法”针对计算机控制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探讨了该模式下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自主开发了随动系统、直线吊摆、直线倒立摆、旋转倒立摆等多种控制实物对象,为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伺服系统、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现代控制系统设计开设了实验课程[4];西北政法学院“立法诊所”、西北政法学院法律诊所2001年在深化教学改革,将舶来的诊所教学方法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了立法诊所并开始了项目援助课程的新的教学方法。诊所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采用大脑风暴、角色扮演、模拟审判、发现式游戏以及小组活动等方法,对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5]。中国台湾则在改革后的教学中全面推广“十大能力”中的第九、十项能力,即“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和“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而当前国内教学创新则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旨在通过探索学习为学生打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再只能被动等待教师灌输知识,而是可以自主结合多种途径掌握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此外,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也基于自身情况对项目教学法展开探讨,尽管已经有所收获,但进步的空间还很大,依然可以在很多方面继续前行。

二、动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现存主要问题

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动画概论、动画美术设计、卡通技法、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摄影摄像及影视后期。主要传授和培养动画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动画造型与设计、镜头表达能力及应用二维、三维、后期软件进行动画作品、影视作品制作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动画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绘画、影视、表演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目前的动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理念往往把动画造型能力、动画设计能力知识化,把这些需要通过实践锻炼出的能力归纳成知识点,认为掌握了部分知识点就相当于拥有了动画设计的能力,而忽视了动画项目实践才是培养学生动画设计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内容乏善可陈,脱离实际应用

在实际操作课程中(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影视后期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软件、技术更新周期短)和专业针对性。目前的课程内容往往来自于老旧教材,任课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上传授知识,很容易落后于软件、技术发展速度,同时,一味地照本宣科,也容易忽视学生对学习的期望,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动画专业技能产生厌烦感。因此,唯有找到一种注重技术时效和实际体验的教学方法并贯彻到课程内容中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三)教学实践活动匮乏

目前,动画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活动还停留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滞后,课余时间缺乏对课程知识、技能进行巩固和发散的实践活动,造成“动画课堂知识支撑动画设计能力”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惰性。其实,应该是学生对动画能力的追求驱使其获取知识与技能,将学习拓展到课外。任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时间,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来应对动画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动画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教学法施行方案

动画专业固有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促使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动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在理论上有所收获,更要借助反复的实际练习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并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如何使学生通过参与制作实践项目,深入开发新时代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推动实践项目带动理论学习,拓宽学生的动画设计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动画的理解;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动画专业人才就业方向,进一步挖掘动画专业人才技术的“广度”与“深度”;这就需要引入“项目教学法”对目前动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法进行改革与探索。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整体社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手段,它将行业生产和社会需求融合到一起,其目标是为社会供应可用之才,即让学习者能够顺应当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动画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理解,采取国内外权威教程网站、论坛的最新案例;校内跨学科、创新创业项目;“大广赛”“金犊奖”“学院奖”“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创”等比赛项目;动画企业项目引进课堂的形式,形成逐级递进、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的递进机制。给予学生学习、改进、发挥动画实践能力的课程空间,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充分而完善结合的教学思想,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见图1)。

(一)更新动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理念

1.确定以“项目教学法”作为动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改革动画艺术设计传统“理论—练习”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工作融入于“动画项目”而开展,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根据动画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将创意设计作为整个项目教学的导向,增加创新项目动画设计课题(动画ip设计项目研发、关联商品项目开发等)。2.建立“创意引导—学生求知—教师解惑”的教学思路,突出动画艺术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特色,形成“分析项目—操作实践—总结经验”的教学模式,将教师提问转变为学生提问,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性,转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之旧有观念,深度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动画学习的热情。最终实现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教学模式(如图2)。3.将动画专业核心课程进一步细分,并将毕业设计创作课程纳入其中(见表1)。

(二)改革传统动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1.以“激发学习,寻找知识”为出发点,以培养“创新实用型”动画人才为目标,通过建立开放式网络动画设计工作室,开设网络校企合作视频课堂,在动画美术设计课程中将社会企业正在实施的实践动画美术设计项目导入到教学中,加入动画项目设计线上平台(猪八戒网),从该项目所涉及的ip和相关商品等方面入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动画设计教学的“广度”。2.转变传统动画创作流程的观念,逐渐渗透项目教学。在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摄影摄像创作课程中引入最新动画设计与制作技术(如人工智能交互界面设计、三维VR技术、全景摄影等),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意识,挖掘动画设计课程的“深度”(见表2)

(三)加强教学实践活动

1.打破传统的以统筹安排为主的封闭式教学管理,在三维动画技术和影视后期课程中建立开放式的网络动画设计工作室,让学生与企业直接对接,体验工作实习实践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2.将“大广赛”“金犊奖”“学院奖”“大创”等项目引入动画美术设计、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动画专业创作课程,在课堂中设计制作。在教学、实践、竞赛中切实提高动画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制作水平,形成“以赛促学”的课程体系,带动整个动画设计教学走向“启发—实践—探索—提高”发展的良性循环。3.设置创意课堂,针对剧情创作类课程(如微动画剧作、动画表演、微电影创作等)设置相应的情景教学内容,充分启发学生剧情创意、表演创意的能力。4.合理设计课堂互动,将动画专业核心课程课时安排划分成纵、横两个方向。在横向上打破设计类专业界限,引入广告、视觉传达、服装、表演等专业学生分享设计比赛、大创项目经验;在纵向上打破高低年级界限,鼓励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参与比赛或项目,提升动画专业学生知识面和适应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动画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法的提出目标在于以动画艺术设计教学为改革平台,在动画专业教师和专家的引导下,通过对该教学法充分的研究与有效的组织实施,创建一个以项目实践带动理论学习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学生主动求知”的良性局面,其意义有以下两点:(一)重新构建动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突破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模式,针对性地以项目学习为主线,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创新实用型动画人才,使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社会价值并存。(二)结合新时代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将“项目教学法”导入到动画教学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活动上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真正地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动画艺术。

参考文献:

[1]胡国南.国内外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反思[J].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1):23-25.

[2]单喜军.日本“综合的な学习の时间”の意义とねぅぃ[J].商情,2015(7):118.

[3]夏寒.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浅析[J].杭州科技,2005(1):49-50.

[4]袁少强,郭艳玲,张平,等.基于工程项目教学法的控制实验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425-428.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动画;分镜头设计;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在动画专业教学中,分镜头设计是所有课程中关键的一环,该课程在动画教学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剧本创作为基础,进行分镜头创作,将普通的文字赋予生命,是将文字转化成画面的重要一环,从动画创作的角度上,已经进入了视觉影像的层面,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基本可以体现影片的叙事风格,以及逻辑架构,影片节奏等等,动画的后续制作将会以分镜头台本为中心开展,所以“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非常关键。

一、“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伴随着政府对动画产业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快速发展,动画专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校组建,由于动画专业在设计专业中的特殊性,以及初期动画人才稀少,众多高校出现了注重软件技术,轻视思维创新,所以众多高校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了大量的软件教学,比如Flash、ae、premiere、photoshop、maya、3Dmax等等,加之动画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例如三大构成、人体素描、创意色彩等,以及理论基础课,例如美学原理、中外电影史、动画史等。由此导致在大学四年中留给学生自主创作的实践课程少之又少。同时理论课、软件课、实践课相对独立,几个课程的知识点无法串联再一起。众多高校在讲解“分镜头设计”课程相对独立,仅仅画几套分镜头台本,并没有将剧本创作和分镜头台本以及后续的制作工序连接在一起,做出一套完整的动画片。导致很多学生并不了解画分镜头台本的重要性以及对整部动画片的影响,由于最终没有做出完整动画片,学生做的分镜头台本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将分镜头设计课程脱离原有枯燥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与实践相结合,让该课程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以及创意思维,从而认识分镜头设计在动画影片制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剧本创作到分镜头设计再到逐帧绘制,最终渲染出片。将整个动画制作真正落到实践中去,让学生真正了解动画制作流程,不再拘泥于书本理论,为以后走出校门,走进工作岗位,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为动画专业学生毕业创作夯实基础和毕业论文提供理论。

“影视分镜头设计”课程教学分为三大部分,分镜基础、影片解析、设计技法、创新实践。分镜基础向学生介绍设计分镜头的基础知识,分镜基础是分镜头设计的根基,只有真正了解基础知识,才能实现创作。同时与学生一起解析经典电影,并找出片段提取镜头详细分析,让学生了解优秀的分镜头设计是怎样控制影片节奏的,最后实践创新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成果。

三、“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改革探析

1.加强对课程教学教师的素质培养。由于分镜头设计课程在整个动画专业课程中十分关键,在动画制作中,分镜设计直接影响影片的最终效果,所以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培养,同时也要提高鉴赏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我国的动画专业的教师不是很多,所以教学水平普遍不高。若要提高教师素质水平,首先要更正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摆脱单个课程单独教授的孤立模式,以实践为重,在实践的同时将整个教学课程串联在一起,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定制教学实践,让学生逐渐摆脱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让学生更好掌握动画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2.对课程安排予以改进并加强实践。动画专业与新媒体技术息息相关,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技术平均每两年到三年就会革新一次,而新技术通常会出现在动画公司中,不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都很难做到技术的时时更新,但是动画专业要求的技术储配依然庞大,毫不夸张的说,动画专业的软件难度不比计算机专业差,正是由于动画专业的这样的特殊性,以及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各大高校的动画专业忽略了思维创新,逐渐转化为干涩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在教学安排中大量的软件教学,加之动画创作需较长的制作流程,致使学生很难有时间创作完整的动画短片,而且软件教学与动画制作相对脱节,难以将新学的软件知识运用到动画制作中去。

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无时无刻都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通过各种途径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在学生仅有的大学四年时间中,高校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等思路创新课程中,以及引导学生实践活动中,通过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指导学生多制作动画影片,而不是把大量的教学资源放在软件培训上,高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信息查找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只有对课程安排进行优化,抛弃枯燥的软件教学,回到动画制作实践中去,动画专业中“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才能起到承前启后串联知识点作用,否则该课程还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

3.在教学中强调分镜头设计的重要意义。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非常多的学生不注重分镜头设计,不了解分镜头设计的意义,甚至很多学生在制作影视动画的时候,直接跨过了分镜头设计的步骤,只有一份单独的剧本就展开制作。为了避免学生不重视分镜镜头设计,要在课堂中强调分镜头设计的存在意义。

分镜头设计是对影视剧本信息的进一步提炼,同时也是将文字视觉化的第一步。在一部优秀的影视动画中,每个分镜头都十分注重构图与色彩,运用不同镜头语言,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产生不同的意义,在影视动画中,每个镜头都担负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使命。

4.在教学中解析大师电影。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汲取的。向大师学习,解析经典电影,对于实践经验匮乏的学生来讲,是最迅速也是最有效的知识来源。解析电影不是简简单单的给学生放映电影,而是在经典的电影中抽取片段,对每个重要镜头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分镜头设计,为什么这些电影片段会成为经典镜头,怎样做才能让分镜头设计更加精彩。同时带领学生解析不同种类的电影,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种类的电影中,分镜头所传递的不同的信息,同时又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四、结语

“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不应该仅仅是动画专业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的专业教学,应以引导学生创意思维为重点,“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的成果不应仅仅是一份手绘的分镜头台本,一份纸质作业,而应该是一部完整的优秀的影视动画。

参考文献:

[1]《剪辑的语法》作者:(英)Roythompson(美)ChristopherJ.Bowen世界图书出版社.

[2]《电影剪辑》作者:(美)Gaelchander人民邮电出版社.

[3]《动画分镜头设计》作者:刘辉孙文博清华大学出版社.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识图能力;学习能力

图画是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科知识教学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处在学习活动的初级阶段。需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画面或语言进行有效的刺激和引导。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对直观性、生动性的画面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能主动自主地参与知识传授活动。新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紧扣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识图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画展示。是小学数学学科教材的重要特色之一,学生在看图、读图、识图的过程中,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有效搜集有关数学信息,从而实现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弄清算理,顺利实现数学问题的有效解答。

一、抓住图画的直观性,让学生在识图中培养积极学习的情感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抽象性教学学科,在知识要点以及重、难点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有着抽象性的特点。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对直观、形象、生动的事物或知识:充满探索和学习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图画的直观性特点,设置具有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画而,在教师有效数学语言引导下,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图画内容,从而感知新知要点和问题内涵,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时,由于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及性质不能进行准确全而的掌握,教师在该知识内容讲解时,抓住现实生活中与分数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的生活问题,设置了“小朋友过生日,将蛋糕分成四份给其他小朋友”的生活场景,并出示教学挂图,展示某小朋友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分析挂图内容过程中,抓住了分数定义中的“平均”一词,从而对分数的定义和性质有了深刻的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生动、直观的画面,充分挖掘出了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有效激发了学生认知数学定义内涵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抓住图画的形象性,让学生在读图中有效开展探究活动

形象直观的数学画而不仅能够呈现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活动有效渗透到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认真分析知识点内涵以及内在要义,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复杂的知识要点,通过直观性的画而进行有效展示,揭示出新知的内涵以及问题解答的关键,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方法指导,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内涵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讲解“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教师抓住图画的形象性特点,有效运用画图这一有效手段。如讲解“两列火车相对行驶,在两地间的中点相遇,甲车每小时行驶76千米,相遇时行了5小时。乙车每小时行驶95千米,它比甲车迟出发几小时”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相遇类型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条件进行画图练习,找出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所找出的数学关系,进行问题的解答活动。

三、抓住图画的概括性,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有效提升思维能力

画图能力不仅仅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更是初、高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内涵丰富、关系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画图的形式进行内涵及其要义的有效呈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还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抓住数学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内涵,找寻出条件之间的复杂联系,指导学生通过画图这一途径,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从而有效提升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画画的相关知识篇10

关键词地理教学;培养;画图习惯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地图变成“意境地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填图能力的提高,还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

一、图形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不同渠道对知识的吸收比率是大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因而可以说,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中,极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绝对高的比例,地理知识更是如此。因而当遇到地理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的地理图象,使之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一致或相近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置身于地理情景之中,激活知识,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学习地理知识时穿插一些地图有利于活跃思维,提高思维的有序化程度,合理、协调地利用图象和图景,可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二、学生缺乏画图分析的习惯

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缺乏画图分析的习惯,究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地理课本文字传授,没有强调画图在地理课中的重要性,或只是简单画一下草图,使学生缺乏画图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看,大概有以下两类:一是学生怕画图麻烦,只注重对地理知识机械的记忆。二是有画图,但不规范,不能正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画等于没画。图画不清楚,不该画的画了,该画的却没画,从而引起对知识理解错误,久而久之就不爱画了。面对这些原因,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画图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

1.在课堂中设置画图活动

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技能。即使面对当今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化的形势,传统的识图、绘图在教与学过程中仍是很重要的,也就成为活动课程的重要题材。因此,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画图活动,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演示和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动手也就是手绘草图,通过绘草图的方式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以达到精确化程度。实践表明,学生对观察内容掌握了多少、准确与否,绘一幅草图就一目了然,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动口就是评图,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或者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运动,然后,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回忆刚才演示情景,并思考如何将立体图像变成平面图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草图。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拔和总结。此外,还可以布置学生经常做图文变换的活动。如讲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文字描述画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这样的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地理事物生动直观的勾画,加深认识,印记牢固,便于掌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态描述表达能力,发挥绘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意识;活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力欠佳、初学地理感觉枯燥无味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开发智力,效果更好。

2.设立一本画图薄

让学生设立一本画图薄,要求学生将课本出现的图形和教师布置的画图收集在这本画图本上,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并将好的作品利用墙报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结果,还会自然养成画图的习惯。

3.画知识联系图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利用地理图像理解知识、求解问题,地理图像能更明确直观地表达地理分布规律,还能从图像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如天体系统各层次的关系不易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由框图联系图可知,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属并列关系,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则属从属关系。

每一单元章节学习后,要求学生自已归纳小结,画知识结构图块,有助于系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画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的知识结构图块,这样学生能明确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联系。

4.在课外开展地图制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