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十篇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十篇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1:28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1

人类疾病,不仅表现为机体的生理机能障碍,同时,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即精神状态:如痛苦体验、内心矛盾、对疾病的忧虑、对周围环境的猜疑等。这些反应必须借助精神疗法,通过语言和词的作用,予以解释、说服、开导劝慰,才能得以消除。因此,精神疗法不仅是精神疾病的基本疗法之一,同时也是躯体疾病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措施。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精神治疗。《景岳全书》指出:“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内经》提出说理开导式的精神疗法,主张以“告之以其败,语之与其善,寻之与其便,开之与其苦”的方式进行精神治疗。在临床医疗实践及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知道精神因素与身心健康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精神因素同样也可以导致疾病;不仅药物能治疗疾病,良好的精神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躯体的或精神的疾病常常也能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康复的作用。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其中就包含精神调养的内容。

疾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生物、物理、化学等致病因素;还有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对以上几种致病因素产生的病理过程发生影响:或促使病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好转迅速,或转机缓慢,或日趋恶化。祖国医学之病因学,其中就有七情致病,即:喜、怒、忧、思、悲、惊、恐。指出这些情志的过激或不遂可导致人体气机失调而发生疾病。喜怒哀乐的变化,也即神经精神活动的变化;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活动(大脑皮质)产生精神活动,精神活动不仅能够改造自然,适应社会,而且反过来又调节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活动。

在日常治疗活动中,不论各科医生愿意或不愿意,无疑地他们在与病人的接触中都已应用了心理疗法,进行了精神治疗。如对病情的解释,开导性的交谈,安慰剂的使用等都属之。从广义而言,医务人员亲切和蔼的服务态度,精心细致的诊断治疗,良好的医疗环境都具有心理治疗的意义。忽视和轻视心理疗法的作用,不相信精神因素对疾病过程的影响,对疾病的治疗都将事倍功半。

由于一些患者缺乏医药卫生常识,更不懂得心理学及心理治疗学,往往盲目地听信他人的谈论,加重思想负担,使疾病难以治愈。也有医务人员出言不慎,态度粗暴,作风轻率,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压力,使病情恶化,或导致医源性疾病事例也并非罕见;或有部分患者及其亲属,信巫不信医,上当受骗致使疾病的恶化甚至丧生者也屡见不鲜。也有把精神作用使疾病好转的结果误认为是“神灵大仙”的作用,给一些骗子造成可乘之机。

心理学及心理治疗学并非深奥难懂,它是存在于我们的临床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只要我们去接触它,认识它,是完全可以掌握它的。

常用的心理疗法有:

1、精神支持疗法:是通过医生对病人的指导、保证、劝解,培植兴趣、调整环境等方式,帮助病人认识发病的原因,解除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痛苦,促进健康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身心疾病、神经官能症及重型精神病的恢复期。

2、暗示疗法:是医生通过语言诱导病人的思想活动,使其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达到治疗目的(巫医实际上是利用了病人的迷信心理,采用骗术来治病的,由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愚昧无知,相信巫医,有意或无意的接受了这种暗示,故也可使一些非器质性疾病和部分癔病患者获得治愈,实质上是心理疗法的结果,只是被巫婆神汉利用了,并加上了迷信的色彩)。暗示疗法有语言行为暗示,药物效应暗示和催眠术暗示。但暗示疗法必须在病人对施治者和医疗方法确信无疑的情况下方能奏效。主要用于各种癔病的转换症状,如癔瘫、癔哑、癔聋、癔盲等。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2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状况。方法采用随机访谈式方法,对400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探索性调查。结果就业、经济状况、家庭监护、医疗保障是精神疾病患者突出的生活问题。结论应当尝试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建立精神疾病的自我管理模式。

【关键词】精神疾病基本生活状况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自我管理模式

theessentiallifeconditionsurveyofthe400casesofmentaldiseases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lifeconditionofthepatientswithmentaldiseases.methodsitwasaadoptwayoftherandomisedblockinterview,to400casesmakeagroupinginvestigation.Resultstheemploy-ment,economiccondition,familywardshipandmedicalsafeguardareoutstandinglifeproblemofthepatients.Conclu-sionitshouldtrycommunitymentalhealthservingonconstituteaself-supervisemodeofthepatientswithmentaldiseases.

【Keywords】mentaldiseasesbasiclifeconditioncommunitymentalhealthserviceself-supervise

精神疾病危害着人民的健康,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显现,从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类严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终身患病的患者在不断上升[1]。本文拟从精神疾病患者面临的切身状况:就业、收入来源、家庭监护、医疗保障等问题进行调查,旨在阐述:尝试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建立精神疾病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入组对象为2003年4月~200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400例患者,均符合CCmD-2及CCmD-3诊断标准。男240例,女160例;年龄6~72岁,平均(31.65±5.34)岁。精神分裂症255例,心境障碍4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1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1例,分裂样精神病11例,其他35例。

1.2方法采用随机访谈方法,对经过治疗后精神症状缓解或基本缓解,能够做相关检查治疗的患者357例和有家属陪护开放治疗的患者43例,进行就业、经济来源、住院状况、家庭监护、医疗状况调查,并进行百分比统计分析。

2结果

2.1就业状况见表1。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就业困难。400例患者中就业困难人员92例(分流人员61例,无业31例),占23.00%。

表14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状况调查略

2.2收入及收入来源见表2。精神疾病患者收入偏低,家庭生活负担重者偏多。400例患者中个人收入低于300元/月或无业人员,家庭生活困难,低保人员共140例,占35.00%。

表24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收入和收入来源调查(略)

2.3患者收入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见表3。精神疾病患者个人收入对家庭生活具有一定影响。400例患者中分别有96例(24.00%)和253例(63.25%)患者的收入是家庭生活的唯一和主要经济来源。这无疑加大了患者的生活压力,患者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家庭生活状况。

2.4住院状况见表4。精神疾病患者再次住院率偏高。400例患者中因病情复发再次住院治疗的有170例,占42.50%。

表3400例精神疾病患者经济收入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略

表44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状况略

2.5家庭人数组成状况见表5。400例患者中有61例(15.25%)是独居,这对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和监护是十分不利的,这也是一部分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

2.6医疗状况见表6。精神疾病中自费治疗者偏多。400例患者中有186例自费,占46.50%。

表5400例精神疾病患者家庭人数组成状况略

表6400例精神疾病患者医疗费用支付状况略

3讨论

长期以来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问题和防止疾病复发问题一直困扰着精神卫生工作者,患者家庭、单位和国家医疗保障部门为精神疾病患者所支付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增加。通过对本文调查不难看出精神医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就业,经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维持治疗,预防,监护,医疗保障每一方面的压力都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巨大影响。是否有患者同时具有上述压力本文未做分析,但防止疾病复发,降低医疗支出是改善患者生活状况不争的事实。目前许多国家已在开展和循证研究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chronicdiseaseself-managementprogram,CDSmp),这是一种新型的自我管理模式,它和传统的单纯的疾病治疗和病人收容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由专业人员在社区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使患者通过系统地学习后能够明确其行为方向,增强对健康的信心,监控疾病症状,情感变化,提高自己对疾病状况的适应能力。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实质上是建立了一种经科学验证的适应慢性病管理的保健模式,它强调真正以患者为核心,通过医患协作来保持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的健康状态。从我国上海开展的CDSmp随机调查试验证实:这一新型的教育干预模式是一种较好的社区保健模式[2]。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的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非常重要,反复发病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家庭致贫,返贫的因素之一。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人享有精神卫生保健,是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努力的方向。因此应当尝试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自我管理模式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形成以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的工作体系,延续巩固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承接患者出院后的维持治疗和康复训练,并把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传授给患者、患者家属、社区人群,通过家庭、社区的力量关心、关爱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疾病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3

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精神病患者至少已达到1500万左右。根据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上发表的数字,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每年以113%的增长率逐年递增。中国目前约有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而前不久公布的一组数据则是,中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从70年代中后期的3.2‰~7.3‰上升至目前的15.56‰。

尽管人类的科研探索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遗憾的是,对于大脑功能为什么会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异常至今仍未弄明白。由于病因不明,对精神病的诊断还做不到病因诊断,只能通过现象加以判断。治疗也仅仅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不能做到完全治愈。由于疾病反复发作,损害患者人格,给社会、家庭带来很大负担。

虽然无法从根本上制服精神疾患,但随着科技发展,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精神药理学家们不断发明更新的药物,希望获得更好的疗效。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新一代治疗药物用药方便、副作用小,有利于病人常期服药,不仅可以治疗认知功能的损害,对情感淡漠、被动退缩等阳性症状也十分有效。

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精神疾病的分类

精神疾病粗略地可分为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以下几种: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怖症等。

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轻型精神疾病主要是表现在出现了感情困扰(如焦虑、忧郁等)以及在强烈情感支配下的片面地思维和判断。但患者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

而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现焦虑、强迫观念等表现,但此类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变得很差,自知力也几乎全部丧失。对由于大脑病变所导致的器质性精神疾病,或中毒性精神疾病需与一般的功能性精神疾病加以区分。

精神疾病的诊断

对精神疾病的诊断,目前精神科医生主要还是用“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并与病人沟通,来了解病人内心世界的想法,从而来判断病人的思维,认知能力,还有自知力等,再判断病人的病情如何。除此之外,医生有时也会让病人去做一些生化检查或x光、核磁共振等检查,通过对病人血液里某些生化指标和对脑成像等检查,以判断病人的病情。

精神疾病的治疗

目前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的方法,一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心理治疗为辅。有时对于一些病情较为顽固且严重的病人,精神科医生也会选择一些物理疗法,如电抽搐疗法;激素疗法,如胰岛素疗法;或采用神经外科手术,破坏大脑额叶上的某一个病灶,以达到缓解患者病情的效果,但此种方法在国内已经比较少用。

精神医学:发展中前行

从我们目前的专业队伍来看,我国精神科医生的绝对数似乎不少,但按人口计算则比例很低,仅为0.8/10万;而英国为10/10万,美国约为20/10万。

在发达国家,精神科已进一步专门化:以服务对象划分有儿童精神科、青少年精神科、成年精神科、老年精神科、酒精依赖、药物依赖科等;以服务内容划分有临床评估、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康复等。他们的服务和研究范围广,不但包括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传统对象,还包括自杀、酗酒、犯罪、离婚和婚姻危机、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等。他们和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身医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

而在我国,绝大多数精神科医生属于“普通精神科医生”,进一步的分工和专门化才刚刚起步。应该承认,我国的精神科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

国际上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脑”的世纪。世界卫生组织也在积极倡导和推进全球性的“脑10年”研究计划,其中包含了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及老年医学等的共同性研究。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4

通讯作者:刘瑛琦

【关键词】耳穴;治疗;瘙痒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70

皮肤瘙痒症状病因复杂,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耳穴疗法治疗皮肤瘙痒理论依据确凿,疗效可靠,是治疗皮肤瘙痒安全有效的途径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升高,人们盼望能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没有任何痛苦和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来解决现有的病痛。尤其对于皮肤瘙痒性疾病,病程长,病因复杂,少有特效药物[1],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见效较快,但不宜长期使用。针对这种情况,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皮肤瘙痒性疾病的方法,成为皮肤科医生和患者探寻的方向和目标。目前,作为生物全息疗法之一的耳穴疗法,成为治疗皮肤瘙痒的手段之一,也成为人们追求绿色医疗的一个途径。为此,笔者进行此课题研究,以期能为临床治疗皮肤瘙痒寻找安全有效的途径。

1耳穴疗法的理论基础

耳穴疗法源远流长,用耳穴疗法治疗皮肤疾病也早有记载。其作用机制在于耳穴与经脉、脏腑、神经均有密切联系[2]。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但未查及更多的关于耳穴治疗的内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内经》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而且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所以,《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由此可见,耳穴与经络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3],并且在临床实践中,针刺耳穴或做耳压治疗,其得气感传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说明耳与十二经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故而刺激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皮肤疾病的目的[3]。从另一角度讲,耳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如《灵枢•脉度》曰:“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厘正按摩要术》进一步将耳背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证治准绳》亦云:“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这些论述,体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在临床实践中,针刺或耳压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疾病,对其功能改善和机能恢复具有明显作用。因此,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从而对疾病具有治疗作用[4]。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耳穴的代表区与神经密切相关,耳廓内脏代表区由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耳支支配;躯体代表区由耳颞神经、耳大神经及枕小神经耳支支配。此外,耳廓皮肤尚有颈外动脉发出的耳后动脉及颞浅动脉耳支分布,丰富的交感神经末梢亦随小动脉分布于耳廓。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从耳廓神经分布可以看出,耳廓与全身有密切联系。从耳廓神经分布的显微方面观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神经进入耳廓后,从表皮至软骨膜中,会有各种神经感受器,如游离丛状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神经感觉末梢及环层小体;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单纯型和复杂型丛状感觉神经末梢、高尔基型腱器官、露菲尼样末梢及肌梭。由于耳廓含有浅层和深层感受器,在耳穴治疗中,如手法行针、耳穴按压、电脉冲、激光、磁力线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现的“得气”,可能是兴奋了多种感觉器,尤其是痛觉感觉器,接受和传递各种感觉冲动,汇集到三叉神经脊束核。然后,由该核传递冲动至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对各种内脏活动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重要的影响。综述以上文献资料记载,笔者得出,耳穴与脏腑经络及神经相关性确凿[5],耳穴疗法具有可靠的理论依据。

2皮肤瘙痒症状

瘙痒是皮肤病特有的自觉症状,绝大多数皮肤疾病都会在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并且由于瘙痒的反射性反应,搔抓可以引起许多继发性皮肤损害,导致病情加重。到目前为止,瘙痒的病因病机众说不一,既有禀赋不耐的先天因素,又有多种后天因素[6],如外感六淫之邪、饮食不节、内伤七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等。现代医学研究将皮肤瘙痒病因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首先,皮肤瘙痒常常是某些疾病在体表的一种症状表现[7],常见的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肝胆疾病、内脏肿瘤、血液病、甲状腺疾病、变应性疾病、肠道寄生虫、习惯性便秘、月经不调、妊娠、精神焦虑、神经性疾病等。研究表明,瘙痒可能由中枢机制引起,也可能与某些代谢失衡有关。其次,皮肤瘙痒的外因常与皮肤状态、功能异常及气候改变相关。另外,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粉尘、纤维、尘螨,食用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某些药物、某些贴身穿着的衣物均可致皮肤瘙痒。

从古至今,皮肤瘙痒研究甚多。春秋战国时期,《内经》即对瘙痒性皮肤病有了记载,称为“苛痒”。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于“瘾疹”的记载。两晋南北朝时期《甲乙经》中已有许多关于针灸治疗皮肤疾病的记载。中医学认为,内因是瘙痒发病的基础,外因是发病的条件,所谓“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即是此理。现代医学将此类疾病之病因统之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有实验证明,犬的皮肤存在痒感感受器,并通过神经末梢传向大脑。患部组织胺的释放能促进痒感。抓痒或压痛有止痒作用,但又促进释放更多的组织胺,加重痒感,形成痒-抓的恶性循环[8],导致更为严重的皮肤损伤和炎症。由于该病症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导致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关于其治疗方法,各家说法不一,且各有所长,选取患者容易接受的耳穴疗法用于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几种常见病的瘙痒治疗,疗效确切[9],发挥了中医廉、便、验的优势,取得较满意效果。

3耳穴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由于耳穴与神经、经络、脏腑都具有密切联系,故应用于内外妇儿许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疗效都非常确切,本文旨在探讨其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3.1取穴原则

3.1.1辨证取穴法中医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所谓辨证取穴,就是根据中医理论,对各种瘙痒症状患者进行辨证,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例如,藏象学说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瘙痒、疼痛、疖疮等皮肤病[10];又如治疗皮肤病,藏象学说认为,“肺主皮毛”[11],故取“肺”穴治疗各种皮肤病,诸如此类。

3.1.2部位取穴法部位取穴是根据现代医学全息疗法的内容,将耳廓看作一个倒置的胎儿,根据皮损所在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取穴。如下肢瘙痒,取耳部下肢穴位区域,或取耳部反应点,这种取穴方法,是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3.1.3循经取穴即依皮损所在部位、形态、色泽,辨其所属经络,根据经络学说取穴的方法。

3.1.4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12],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如交感穴,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又如肾上腺穴,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肾上腺的功能。因此,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耳穴。因为皮肤瘙痒症状与植物神经功能有关,可取“交感”穴;又如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可取“肾上腺”穴来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

3.1.5经验取穴根据临床实践中发现的某个穴位对治疗某种皮肤疾病有效,取而用之。

3.2影响耳穴治疗效果的因素皮肤瘙痒症状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症状,饮食、环境、生活习惯、体质状态等各方面因素均可对其治疗产生确切的影响。耳穴疗法的效果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与疗法本身关系密切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3.2.1诊断明确正确诊断是提高耳穴疗法疗效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耳穴治疗疗效的第一个环节。

3.2.2辨证准确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熟练、灵活地辨证取穴是取得预期疗效的保证。

3.2.3穴位精准穴位准是提高耳穴疗法疗效的另一个基本因素。在治疗前,仔细用压痛法寻找其压痛点,或用肉眼观察法寻找其阳性反应,或用良导法探测其敏感点,然后再准确地施治于敏感点。在临床治疗疾病时,不论是耳针或是耳压,取准反应点[13],提高疗效,这已为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所证实。

3.2.4手法适度手法是指耳针手法、耳压手法等,重点从针刺方向、针感和刺激量3个方面加以论述。(1)根据不同的穴位和不同的病种选择针刺的方向,临床经验证明,按这样的方向治疗效果较好。(2)耳针与体针一样,要求获得一定的针感,疗效才好,针感最好能到达病所。若无针感,则应调整针尖方向,或拔出针另寻敏感点针刺或捻转针,以获得预期针感,达“针到病除”的良好效果。(3)刺激量是刺激强度与刺激时间的乘积,各耳穴的刺激量就是指对各耳穴给予多大的刺激强度,以及刺激时间和留针时间的长短。对皮肤病进行临床辨证后,正确决定对各个耳穴的刺激量[14],是耳针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诊断明确、辨证准确、穴位精准、手法适度是提高耳穴治疗皮肤瘙痒症状疗效的基本因素。只有认真抓住这四个要素,并且注意避免其他影响因素,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耳穴疗法应用于皮肤瘙痒症及其继发的慢性湿疹等病的瘙痒症状治疗,从古至今都具有确凿的理论依据,并且疗效确切,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是可信赖的绿色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小琴,丁燕琴,陶云英.耳穴针刺加中药药浴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1):62-63.

[2]伦新,荣莉.耳针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症25例[J].新中医,1999,31(9):23.

[3]袁欣,晓颖.耳穴埋豆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1):35.

[4]闫丽萍,李恒.耳神门的临床运用浅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9):28-29.

[5]李丽红.耳穴割治疗法治疗皮肤病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2):46.

[6]莫绘.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荨麻疹12例[J].新中医,2003,35(3):60.

[7]芮海荣,林为民,沙建平.针刺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8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4):235-236.

[8]印利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63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2,24(3):19.

[9]蔡红,许筱云,宋北友.耳穴疗法治疗皮肤病[J].皮肤病与性病,2007,29(4):21-22.

[10]蒙艳,杨涛.耳穴注射治疗皮肤病47例报告[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6):59-60.

[11]张京峰,孙国胜.耳穴刺血治疗面部皮肤病4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15.

[12]胡智慧,蔡红.耳穴治疗皮肤病近况[J].江苏中医药,2003,24(6):59-61.

[13]刘巧云.王寅老师针灸治疗皮肤病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6):56.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5

“我们拥有对精神病有特殊调治功能的新颖仪器。”

……

在咨询及专家门诊中,不时遇到这样的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十分明显,家属轻信报刊及电视台、电台的医疗广告,多年来辗转全国各地治疗,或者是相信所谓“秘方”“新颖仪器”的宣传。花费了大笔钱不算,还耽误了疾病早期的治疗机会,致其发展成慢性状态。家属常常痛哭后悔不已,听其经历甚令人同情。这里特把常见的精神疾病方面的广告剖析一下,以免患者走弯路。

广告语:我院是一所由老中医创办的专门治疗精神病的著名医院。在我院医生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已攻克了精神病的难题。精神病不再是让患者及家属绝望的疾病,通过我院研制秘方的调理、治疗,精神病完全可以得到根治,而且副作用很小。

剖析:中医治疗精神病有悠久历史,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而言,现在尚无突破性进展,只能消除部分精神症状。因此有的医疗广告声称能达到“根治”效果,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虚假宣传。

广告语:我院经过潜心研究,搞清了精神病的病因,从而攻克了21世纪医学上的重大难题。根据病因,我们精心研制出了药效显著的复方制剂,患者服用3~6个月即可痊愈。

剖析: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大多数精神病,病因迄今还是个未知数,药物治疗最时髦的理论是中枢神经递质学说,虽经积极治疗,仍有一部分病人治而难愈,还可能残留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药物本身还会带来不少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还很严重。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水平尚未解决的问题,都是事实。因此,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而信誓旦旦地声称如何发现了精神病发病机制,或者发明了某种特效疗法可以根治精神病,这类说法即使广告做得再大,也是令人怀疑的。

广告语:我院张大夫是国家一级专家,治疗精神病有40多年的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几年来我院共治愈患者数万例,疗效高达98%,受到了家属的好评。我们收到的感谢信也数以万计,您可以到我们的网站查看。

剖析:社会上所认为的精神病有许多种类,有的疾病如情感性疾病、心因性疾病等有一定病程规律,发病时精神紊乱,但有自限性特点,在一定条件下,病情会自动缓解。尤其癔症的发作性更加典型,打一针蒸馏水就可以使严重紊乱烟消云散。因此,必须经过精神专科医生的严格诊断,才可使治疗效果的真实性站得住脚。所以,自称治疗有效率很高,是值得怀疑的。此外,社会上对精神病患者治疗痊愈的评估与精神专科医生的标准是不一致的。社会上一般认为,病人不吵不闹就是毛病好了。而专科医生不仅根据精神症状消失(例如有妄想幻觉的病人,不一定外观上有吵闹表现,但仍属不正常),而且还要求病人恢复自知力(即病人认识有病,而且表示愿服从治疗)。所以有的医疗广告宣传治好了多少例精神病患者,这些病人是否真正治好了,还有待专科医生证实,不是单纯根据家属的几封感谢信就能说明问题的。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6

【关键词】氨磺必利;脑血管病;精神障碍;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93―01

脑血管病指的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者形成血栓,造成脑部出血性或者缺血性的损伤症状,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发病急,严重的患者会导致肢体瘫痪或者意识障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2]。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主要的并发症就是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3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90例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0年03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90例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占59例,女性患者占31例,患者的年龄在64~80岁之间,精神病史在2~18天之间。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以下纳入标准[3]:患者近期没有使用其他的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在60分以上;没有精神障碍史,但是有脑血管疾病史。对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高血压疾病、心电图异常、内分泌系统疾病、硬脑膜下出血、哺乳妊娠期等患者进行排除。从患者的脑血管疾病类型分析,脑出血患者占3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占54例,急性期患者占2例,其他疾病患者占4例;从患者的病变部位分析,皮层下发病患者占14例,皮层发病患者占69例,皮层和皮层下发病患者占7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

1.2方法

1.2.1所有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均给予氨磺必利(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230)治疗,开始的使用剂量每天为50mg,之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逐渐增加使用剂量,每天的使用剂量通常在50~150mg之间,一共治疗12周。

1.2.2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panSS减分率在50%以上;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panSS减分率在30~49%之间;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panSS减分率在30%以下。

1.2.3观察指标对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治疗前后panSS评分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2.4统计学方法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使用x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

2结果

90例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经过治疗显效患者占48例,有效患者占25例,无效患者占17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panSS评分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氨磺必利作为一种新型非典型性抗精神疾病药物,属于苯胺替代类的精神抑制药物,能够选择性的和边缘系统多巴胺能受体进行结合,小剂量使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高剂量的氨磺必利能够阻断边缘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显著的精神抑制作用[4]。氨磺必利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中疗效确切,起效快,能够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较轻微,不需要给予处理均能够自行缓解,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5],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上述结果显示:90例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经过治疗显效患者占48例(53.3%),有效患者占25例(27.8%),无效患者占17例(18.9%),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panSS评分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口].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429-429.

[2]徐瑞娟.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J].药物研究,2012,9(1C):61-61.

[3]邝云航,李小芳,钟琦,等.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4o例临床疗效初探[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3):180-181.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7

关键词: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湖北省汉川市350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社区工作相关治疗进行分析,研究中为辖区内64例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社区卫生服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32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16~80岁;精神分裂症46例,抑郁症13例,老年痴呆症5例。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社区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则进行社区康复护理,护理过程中由社区指定护师对患者进行上门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并且采用网络等进行全程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6个月,在6个月末评定两组的社区康复效果及复发率。

1.3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资料进行SpSS16软件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将得到数据通过t方法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采用n表示,并进行χ2检查,实验结果p

2结果

两组社区康复护理结果评定:干预6个月末,研究组显效19例(59.38%),好转11例(34.38%),无效1例(3.12%),复发1例(3.12%),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5例(46.87%),好转7例(21.88%),无效7例(21.88%),复发3例(9.37%),有效率68.7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56,p

3讨论

3.1患者自身原因精神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也比较高,其复发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不能坚持用药。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需要长时间服用抗精神药物继续维持治疗,这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患者思想上不够重视,出院后不遵循医嘱,认为自己没有病而停止用药,部分患者用药后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药物剂量不能及时调整,从而使得患者擅自停药、减药,造成疾病反复发作。

3.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也至关重要。但是,部分家庭由于经济相对比较困难使得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部分家庭缺乏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存在疑惑,患者出院后不知道如何对患者进护理、照顾;部分患者家属对患者态度比较冷淡,照顾不周,并且对患者缺乏理解和支持;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偏见,患者重新回到社会后处处冷嘲热讽、排斥等均可导致患者病情的再次复发,从而影响其康复。

3.3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对策

3.3.1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社区康复干预护理中,护师必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性的护理措施,正确的评估患者用药情况、病情变化以及患者用药后可能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

3.3.2心理护理精神疾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更加应该加强其心理护理,它对于患者治疗预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排除心理因素对治疗产生的影响不是药物所能够奏效的,它能够帮助患者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和对待精神疾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把握主动权[2]。

3.3.3安排合理日常生活社区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躯体情况及家庭生活条件等,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作息方案,并引导患者自觉遵守,家属督促执行。例如:按时起床、就寝,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和读报、听广播、料理家务等力所能及的活动。

3.3.4发挥社会支持以及网络功能患者出院后相关部门可以加强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增加社会对患者的支持,加快康复过程。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精神卫生相关知识普及,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了解精神疾病常见的护理及其预防措施。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尚未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要求,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是精神疾病的防治任务繁重,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社会康复干预护理为每个精神疾病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既解决患者讳疾忌医的思想负担,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显示,干涉6个月末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能有效控制或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复发率,使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措施落实率得到显著提高。这对促进患者精神康复,改善生存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8

摘要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医疗体育疗法,使学生学会利用传统体育疗法,身体力行地为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服务,这对医学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职业实用价值。结合实践,对中国传统医疗体育疗法在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医疗体育疗法应用

医疗体育不但能促进很多疾病的临床治愈,而且能加速各种功能的恢复。当前很多国家提出了“运动处方”来解决中老年人及某些慢性病患者的合理运动问题。研究发现太极拳、气功、按摩等中国传统医疗体育方法对治疗疾病有着明显的效果,通过锻炼可使疾病症状得到改善,用药量得到减少。可见,结合医学特色在医学院校开展中国传统医疗体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医疗体育疗法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到医疗体育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应用体育运动治病的记载。传说在唐尧时代,人们已经应用舞蹈活动治疗关节活动障碍的疾病,比瑞典要早一千多年。

二、我国传统医疗体育疗法的特点

我国传统医疗体育不但强调局部治疗,而且重视整体治疗和提高人体的功能系统,同时把养生保健和治疗融为一体。中国传统医疗体育在治疗方法上丰富多彩,有导引,有行气,有按摩,有拳术。

广泛流传至今的气功、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不但吸取了的前代导引术的精华,而且强调“意念”的锻炼,要求“意气合一”,“意体相随”,它强调意识和呼吸、体操相结合,“法天地,重人为”的保健思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预防原则,“节阴阳、调刚柔”的动静原则和医疗体育风格。还与按摩相结合,形成我国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三、我国传统医疗体育疗法的应用

(一)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传统医疗体育疗法,对神经衰弱、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溃疡等病都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它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完成的,它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而其它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从而使内脏器官的疾患也获得修复和改善。此外,还调整了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紊乱现象。

(二)心脏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传统体育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对心脏血管系统疾病起着非常大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加深呼吸有效改变了胸腹腔内压的变化,使血液快速流回心脏,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腹式呼吸可以使肺毛细血管与肺泡换气面积增大,提高血氧含量。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人,心脏搏动有力,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面色红润。经研究,经常练太极拳的老年人血压平均值为134/80mmHg,而普通老年人则为152/82mmHg。

(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传统体育疗法中气功、太极拳、导引术都要求呼吸配合,意气相随,吐故纳新。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人体的最大吸氧量,使肺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网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增加.使血液和组织中的碱度上升,从而改善机体的内环境。在所有的肺部疾患中,几乎都出现病变部位的机能障碍、患病区血液循环紊乱、癌血等现象。传统体育疗法对消除这些后果具有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肺组织中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涣过程,使炎症尽快得到恢复。

(四)消化系统和物质代谢疾病中的应用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精神抑郁、忧虑或情绪过分紧张,消化液的分泌就会减少,胃肠蠕动也不正常。胃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发生与人的情绪不正常有直接的联系。我国传统体育能有效地调节大脑皮层机能。腹肌和盆肌的运动,会使腹腔内消化器官保持正常的位置,加强平滑肌的蠕动功能,以防止内脏下垂和便秘等疾病的发生。传统体育能改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使消化系统的腺体分泌正常。

中国传统医疗体育具有完整的医疗理论方法体系相独特的民族风格,它不但在古代占有特殊的地位,而且有现代医药学所不能取代的医疗价值。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国传统医疗体育的方法在对疾病现象、健康机理、生命本质的认识上,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上更加显示了其优越性。现代人“防重于治”的思想已经深人人心,所以选择中国传统医疗体育疗法则成为一种必然。

参考文献:

[1]倪自全.中国传统医疗体育疗法的应用分析[J].体育科学.2002(3):62-63.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9

关键词 陈熠 调神解郁 癌症 自然疗能 本体疗法 医案

在《陈熠调神解郁法临床应用撷菁》Ⅲ一文对陈熠主任医师“调神解郁”的临床思路进行了整体概貌性探讨的基础上,笔者将研究的中心选定在“调神解郁”的核心之一――“神”的研讨上,并梳理其与祝味菊、陈苏生等所倡导的“自然疗能与本体疗法”的渊源。

1 《素问》中“神”之状态的分类

“神”,历代中医书中所言甚多,这里不一一详述。本篇所谈的“神”是笔者研读《素问》后,以体内“神”运行的状态为主要标准,遵循陈师关于“神”的论述,并结合《素问》原文,将人群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1 神守者:所谓神守者,指机体自我调节能力处于非常良好状态的人,他们一般精、气、神等体内精微物质内守,不恣意耗散。古往今来,此类人群较少,一般称为“真人”、“至人”、“圣人”。《素问・上古天真论》日: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形与神俱,尽其天年”,“独立守神”,“积精全神”,“精神不散”,都是说明此类人群首重养神。

1.2 神劳者:因为各种原因而过度用“神”之人,或过求嗜欲,或过度劳累,或情志偏颇,或饮食起居不节,以致过度耗散体内精、气、神等精微物质;或者体内精、气、神等物质郁遏,不能正常流转。总之,他们是劳神(御神)过度之人。人群中大多数属于此类。不过神劳者的情况又有分别,仅有少量为精气神耗散者,大多为健康者。精气神耗散较多,但是还没有达到患病状态者,为亚健康者。但若“劳神”持续加剧,最终将酿成病患。《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此段文字举常人为例,与“真人”、“至人”、“圣人”等对比,常人易于衰老乃至生病、死亡的原因,在于“不时御神”所致。

1.3 神乱者:神明失常、神志错乱之人,即精神类疾病患者,一般多属于此。《素问・脉要精微论》日:“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主要描述了神明错乱者的表现。由此可知,“神”对于机体从生理到心理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一旦“神”的某方面的功能失常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1.4 神不使者:“神”已经不能正常实施监控机体工作之人。包括肿瘤患者在内的各类恶性疾病患者一般多属此类。《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帝日: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日:神不使也。帝日:何谓神不使?岐伯日: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指出了恶性疾病患者使用各种手段治疗却久治无效的原因,是因为“神不使”。关于“神不使”,陈师的《论调神解郁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一文中有很详细的论述。

1.5 失神者:人体正常控制机能已经完全丧失,精、气、神等体内精微物质也大量亡失之人。临终前的患者一般多属此类。《素问・移精变气论》日:“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阐明了人之性命得失的关键在于“神”。

从传统意义上而言,神守、神劳、神不使、失神者之神,主要指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神乱者之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关于“神”,陈师曾经指出:“还应当进一步补充一个概念,即神也是人体各种抗病的能力,使机体保持健康的总称。”这是从病理生理角度对“神”的精辟论述,为临床通过“调神解郁”治疗恶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从这个角度来探讨“神”,即机体对于各类疾病的应变及对抗能力、机体自身的保护能力。陈熠倡导“激发机体自身能力抗击肿瘤”这一学术思想与“自然疗能与本体疗法”学说有着内在的联系。

2 自然疗能与本体疗法

自然疗能与本体疗法学说是祝氏流派的理论核心之一。何谓自然疗能?何谓本体疗法?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指出:“病原繁多,本体唯一,病原之发现,随时代而变迁,人体之自然疗能,历万古而不易。”“彼鸟兽无知,患病而不死者,有自然疗能也。……吾人无时不受外界之支配,所以仍能维持其健康生活者,以其有调节机能也。……病而亦可以不药自愈者,以其有自然疗能也。”“夫邪机环绕于人体,而人体不即病者,以有保护机能也;及其侵入人体,而人体不为所困者,以有自疗机能也。…‘医者既知病源之所在,审察体工之趋势,随时匡扶其自然疗能,控制其疾病,缩短其过程。”

陈苏生指出:“外来起病的‘因’,加以助长疾病的‘缘’,再加上适应疾病的‘本体’,就等于各种不同的‘后果’,说明疾病是‘人’与‘病’在斗争中的和合产物,而体力却是决定最后结果的主要因素。治病的方法,如果不能直截了当地祛‘病’,就不得不回头来治‘人’。人体对于病邪的侵害,本来具有天赋的自然疗能,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整个体力,就等于能够掌握整个病变。”“本体疗法的基本精神,就是拿人体做医疗的对象,所有增加资能,排除障碍,调节偏胜,缓和痛苦等种种不同的努力,都是想以控制体力来达到控制疾病。”

陈熠适应时代的变化,并根据疾病谱的改变,将祝味菊和陈苏生所倡导的“自然疗能与本体疗法”之医学思想,创造性地应用到癌症的防治上,他提出:“治疗癌症等恶性疾病,关键在于重视人体自身的防病、抗病机能。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医药疗法激发、修复、调动人体的各种积极抗病因素以战胜肿瘤。最终真正能有效战胜癌魔的是人体本身”。具体治疗方法,请参看《陈熠调神解郁法临床应用撷菁》¨一文。这种“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不但使患者保持较高的生命质量,还可带疾延年,且在抑制和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上有较为明显的疗效。3体用相合,乃调神机

我们将神之变化调控的能力,称之为卒神机;将神物质性的一面,称之为神质:“神”病理生理的主要表现为机体依循自然规律对自身进行调节控制的能力,具体到疾病的话,即机体自身识别病邪、抵抗病邪的能力,此即神机,但这神机的灵敏也依赖神质的充盈,二者不可偏废。神质为体,神机为用,临床之法在于“调其机,充其质”。

今将神机与神质所处几种失调状态及进行调整方法介绍如下:①神劳者:只需稍加调理,使略有偏差之神机复正,稍有损耗之神质充盈即可,故治疗当理气填精,潜阳养神。②神乱者:其神质基本正常,而神机变化失常,调控处理能力混乱,故治疗当以调整

神机之变为主,宁心安神,舒畅气机,使神机顺畅即可。③神不使者:其神质与神机均失常,神质难以骤补,故当先调节神机之变,同时辅以补充神质,待神机渐复,再逐步加大填充神质的力度,治疗当调神解郁,回神复正。④失神者:关键在其精气神大量亡失,唯有通过温阳补气,大剂量骤补精气神,以回阳救逆,以期出现奇迹。

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根据神的体用表现,运用相合之道以调神机,则可激发人体的自然疗能而使病愈,即使是恶性疾病也并非无计可施。

4 病案举例

4.1 例1:何某,男,58岁。2008年8月12日初诊。患者4月前出现胁痛,后经某肝胆医院确诊:①转移性肝癌,肝癌病灶2.ocm×2.ocm。②结肠癌。行横结肠肿瘤切除术,转移性肝癌已经弥散,无法手术,行化疗3次,患者反应较大,拒绝连续化疗。症见:纳呆,大便干结,夜寐不安,偶有头晕头痛。舌红、苔薄腻有瘀斑,脉沉细。证属肝郁气滞。治拟调神解郁、疏肝理气。处方:柴胡、制川朴、赤芍、丹皮各6g,白术、当归、连翘、广藿香、制香附、川楝子各9g,忍冬藤、鸟不宿、半枝莲、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夜交藤各30g,茯苓、合欢皮各12g,红藤、生苡仁各15g,炙甘草4.5g。1周后胃纳好转,再经月余治疗,患者自觉精神状态良好,已无明显不适。继续治疗半年后,身体逐渐复原,遂于2009年2月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并继续中药治疗。3个月后在某医院检查,各项肿瘤指标均正常。患者无明显不适,服药至今,带病延年。

4.2 例2:孙某,男,77岁。2006年7月10日初诊。患者2004年1月中旬因腹痛,大便带血,经上海某医院检查发现结肠恶性肿瘤,于1月30日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示结肠腺癌Ⅱ级。2006年5月发现肺转移,再次行肺转移灶切除术,术后因身体虚弱无法进行化疗,来陈师处就诊。症见:腰酸背痛,纳呆口干,夜寐多汗,入睡不安,大便干溏不调。舌红、苔薄,脉弦细。有糖尿病史。证属肝郁气滞.湿热内蕴。治拟调神解郁、清热化湿。处方:柴胡、白芍、制川朴、丹皮各6g,红藤15g,生白术、鸡内金、当归各9g,茯苓、生黄芪、生地各12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煅龙骨、煅牡蛎、糯稻根、蒲公英各30g,炙甘草4.5g。治疗月余后,患者诸症渐消。多次Ct等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均良好。后由于搬家,患者在当地医院中药治疗。2009年3月再至陈师处就诊,诉2008年9月检查中发现骨转移,经治疗数月无效,而赴陈师处就诊。症见:左膝疼痛,头痛,大便干,多汗,面目红赤,夜寐不安。舌红、苔薄。在上方基础上去丹皮、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蒲公英、生地、鸡内金等,加人珍珠母(先煎)、淮小麦各30g,怀牛膝9g,油松节、川芎各6g,大枣7枚。又经月余治疗,患者全身疼痛逐渐缓解,之后一直在陈师处中药治疗,无明显不适情况。2010年5月骨扫描检查,多发性骨转移情况已经改善,未见明显新病灶,原有病灶也逐渐钙化愈合。

5 小结

“调神解郁”是注重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通过刺激机体的自然疗能来抗击以癌症为代表的各种难治性疾病。“调神解郁”与“自然疗能和本体疗法”中的内在精神相契合,是原有医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适应新时期疾病谱变化的产物。“自然疗能与本体疗法”理论在演化过程中,不断发展,注重对临床效验之内在精神的探究,而不仅仅只关注临床应用,并且不断推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理论与新方法。陈熠主任医师创造性地运用“调神解郁”理论治疗癌症等恶性疾病,并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正是这一精神的最佳体现。

6 参考文献

[1]杨枝青,王新华.陈熠调神解郁法临床应用撷菁[J],浙江中医杂志,20]0,45(1):8―9.

[2]陈熠.论调神解郁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60.

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篇10

【摘要】脊柱相关的疾病主要是指颈部、胸部、腰部的骨关节、椎周软组织以及椎间盘等由于受到伤害或者退行性的改变,发生椎间盘突出、脊椎关节错位、骨质增生以及韧带钙化的情况,从而引起对椎动静脉、神经根部以及脊髓等部位造成压迫或者产生刺激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治疗脊柱相关的疾病方法也越来越多,中医的正骨推拿也是临床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下面就进行研究正骨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作用以及正骨推拿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正骨推拿;脊柱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一正骨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

正骨推拿疗法是以中国医学传统的伤科正骨、内科推拿法为基础,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根据脊椎小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研究出的治疗脊柱关节错位,椎间软组织劳损,关节滑膜嵌顿和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采用本疗法进行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脊柱错位的情况以及病情进行选择手法治疗,比如患者出现脊柱前后滑脱的情况,采用指压法进行性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棘突左右错位的情况则可以采用旋转复位的手法,具体正骨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如下:

颈椎相关疾病:正骨推拿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病因分型中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型的主治法。颈部正骨推拿治疗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治疗时操作要谨慎,注意在牵引力的基础上做正骨,手法应该轻巧、柔和、力度到位,不可强求弹响声。治疗后患者应加强颈项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的稳定性,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目的。全晓彬等[1]采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并与口服西药组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此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史林辉[2]采用龙氏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每天1次,疗程3-18次,平均14次,结果治愈26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通过正骨推拿手法使椎骨错缝得以纠正,骨正筋自舒,筋脉得以理顺,气血畅通,“通则不痛”,头痛自然缓解。

胸椎相关疾病:胸椎错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引起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疾病的原因之一。正骨推拿疗法对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较好。雷永平[3]认为在对胸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使患者保持俯卧位,根据患者的胸部情况进行治疗,在检查患者胸椎是否出现病理性弯曲之后,再进行决定患者的前胸部是否需要垫软枕,医生把手掌放于患者需要调整的脊椎一侧,并作适当的渗透力定位,然后再进行作向内向外的旋转,如果手有触动感或者有弹响声,则治疗完成。在治疗的过程中,定位应该准确,手法渗透力好。

腰椎相关疾病:正骨推拿疗法为非手术综合治疗,是腰椎相关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在对腰椎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保持侧卧位,根据患者的腰部情况进行治疗,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腰曲情况决定下肢的伸直或者弯曲程度,然后医生一手放在患者的肩前部位,另一只手用肘部抵于患者的臀部,然后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用力,在此时应该进行旋转腰椎到最佳的位置,进行扳动,若出现弹响声,则治疗完成。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旋转点的准确,医生的手、肘以及心要一致,并且手法的力度适中,不宜过大。对于腰肌及韧带损伤伴有关节错位,正骨推拿可以纠正关节错位,解除滑膜嵌顿,使肌肉恢复正常状态。梁伍等[4]治疗急性腰扭伤129例,分为正骨推拿治疗组86例,对照组(局部痛点封闭治疗)43例,观察期间两组均给予三七片内服,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p

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疗法,临床上正骨推拿手法的治疗过程中也可以结合牵引、理疗、针灸、水针以及小针刀等辅助疗法。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达到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的损伤。理疗、水针、小针刀不仅可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解痉止痛作用,还可以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和内固定作用,稳定脊椎。针灸具有调整机体功能状态、镇痛、促进神经系统运动、感觉功能损伤及患处的恢复。丁明晖等[7]通过对比旋转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1周为一个疗程,分别6周和1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旋转手法配合牵引组6周和12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0.95%,明显优于单纯牵引组(p

二讨论

通过众多学者运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可以得出,脊柱相关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脊柱肌力不平衡导致的脊柱错位,扭伤等,从而刺激或者压迫神经系统、脊髓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正骨推拿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正骨手法按摩以解除对脊神经、血管的骨性压迫。这种手法既治骨又治软组织、具有准确、轻巧、无痛、安全及有效的特点。临床上结合采用水针、理疗等疗法治疗患椎的软组织劳损和无菌性炎症;加强颈腰背肌锻炼,促使脊椎恢复其稳定性,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各种病症得到较好治疗效果。

不足与展望:目前很多的学者研究脊柱相关的疾病,主要是以临床疗效为主,缺乏统一标准,很难选择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法,并且在很多的文献中,都是一些临床观察,缺少科学的研究成果,从而没有把正骨推拿手法的潜力发挥出来。因此,笔者认为,根据中医正骨推拿学的特点和理论以及人体经络穴位的生理[8],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下,采用大量的、多因素的对照分析观察,进行有效手法的筛选,选择出疗效好、可重复性强的最佳方案,同时深入探讨正骨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机理,进一步提高本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疗效是今后的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正骨推拿的治疗方法不断的完善、不断的研究发展,将成为一种无创伤、无痛的一种自然的科学疗法。

参考文献

[1]全晓彬,木荣华.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9):6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