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产品行业报告十篇绿色产品行业报告十篇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1:32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1

[关键词]绿色广告;绿色等级;漂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1—0085—06

一、绿色广告分析框架

(一)绿色广告的界定

绿色广告的专业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正式出现在西方研究文献中,关于绿色广告的界定,学者们基本都是从广告信息内容特征上进行判断的。1992年,艾耶和本纳尔吉(iyerandBanerjee)首先提出了一条绿色广告的判断标准,即绿色广告本身是一种广告,并且还必须是强调星球保护、个人健康或者动物生命保护三个主题之一(或者全部)的广告。3年后,本纳尔吉、古拉斯和艾耶(Banerjee,Gulasandiyer,1995)又提出了一个扩展的绿色广告标准:(1)广告中明确或者暗示了产品或服务与环境的某种关系(如强调产品节能、可回收利用、低污染等等);(2)广告宣传了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3)广告展示了企业的环保责任形象。只要满足上述三条之一的广告,都可以称为绿色广告。基尔伯恩(Kilbourne,1995)提出只要广告主题是以生态为中心或者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就可以判定为绿色广告。

结合西方学者关于绿色广告内涵的观点,本研究认为只要广告中包涵环保绿色议题或绿色主张的广告都可称为绿色广告。绿色广告内容可以是宣传产品或服务与环境的某种关系(如强调产品节能、可回收利用、低污染等),也可以是树立企业或组织的环保责任形象,还可以是倡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理念等。

(二)绿色程度分析维度

对绿色广告进行程度分析,实质是对绿色广告概念研究的深化。一些学者认为绿色广告中“绿色”的程度是有“大小”或“深浅”之分的。其中,本纳尔吉、古拉斯和艾耶(1995)认为,根据环境信息在广告中被提及的程度,广告深度可分为浅绿、中绿、深绿三种。瓦格纳和汉森(e.R.wagner,e.n.Hansen,2002)用四组衡量指标则将广告的“绿色”划分为五个层次:深绿色,绿色,浅绿色,绿褐色以及褐色。这四组衡量指标分别是:重要的环境诉求、执行框架(看上去是“绿色”的)、产品生命周期、驱动力和着力点。

本研究综合以上程度划分,把绿色广告的绿色程度划分为单一绿色诉求、主要绿色诉求、次要绿色诉求三类。单一绿色诉求是指广告中单纯提到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动物保护中任一绿色主题的,不涉及企业和产品其他信息。主要绿色诉求是指广告中以绿色主题诉求为主,可以有少量企业和产品的其他信息。次要绿色诉求是指广告中的绿色信息较少或处于次要地位或绿色主题不明晰,主要诉求企业和产品其他无绿色信息特征的广告。

(三)“漂绿”类型分析维度

绿色广告中“漂绿”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判断绿色广告是否有明显“漂绿”特征,以及“漂绿”的类型很重要。1999年版的《牛津简明英语词典》对“漂绿”的解释是:企业或组织为了呈现具有环保责任感的公众形象而散播一些虚假的绿色信息。卡尔松、格鲁夫和康根(Carlson,GroveandKangun,1991)在业内首次进行绿色广告误导和虚假环保承诺研究,他们设计了一个三类型的分析框架,通过运用分类学方法对含有误导或欺骗性的环保承诺广告进行甄别与分类,这个三类型分析框架是:(1)绿色信息完全模糊不清;(2)遗漏了重要信息并不能说明其真实性和合理性;(3)广告信息明显错误或者撒谎。

第一次系统调查广告“漂绿”问题的是terraChoiceenvironmentalmarketing调研公司(2007),他们选取北美地区1018种消费品中的1753则环保诉求广告,这1018种产品广告中几乎每个产品都至少有虚假或误导嫌疑。调查归纳了6种广告漂绿类型:(1)偷换概念,这类广告一般都只宣传产品的某一个环保标志。(2)空口无凭,该类广告的环保诉求很难被验证,也没有可靠的第三方的认证说明。(3)语意模糊,此类问题往往体现在关键诉求定义含糊或者过于宽泛,从而导致消费者误导性购买。(4)枝节问题,此类广告虽然可能在内容上并不完全是虚假的,但由于过多地关注一些没有实际价值或者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影响他们寻找真正的绿色产品。(5)撒小谎,此类广告的虚假环保诉求往往很容易被查出,因为他们大多误用了一些独立专家或机构的认证说明或者撒下一些并不高明的谎言。(6)两类小毛病,此类广告热衷于宣传“有机”、“绿色”等标识。

本研究根据卡尔松等人的三类型分析框架判断广告“漂绿”特征,采用terraChoiceenvironmentalmarket—ing调研公司归纳的“漂绿”类型对广告进行分类。

二、广告样本收集分析

(一)样本选择

入选本次研究样本的是江苏省三大报纸《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和《新华日报》。选择依据:(1)媒体所属地区是江苏省;(2)发行量和影响力较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广告投放量大的报纸;(3)兼顾日报、晚报、都市报不同类别;(4)样本选择时间为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且在江苏省能够搜集完整的报纸。根据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公布的“2009—2010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入选都市报30强、晚报20强、省级日报10强的江苏省报纸分别是《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和《新华日报》,最终这三份报纸入选为本次研究样本。

(二)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搜集的广告进行分析。统计的内容包括绿色广告总体情况(分布、广告主特征、广告类型及表现特征),不同企业绿色广告特征,绿色广告等级和绿色广告漂绿现状。编码项目主要包括广告是否为重复(重复为0,非重复为1),广告主性质(国内企业为l,合资企业为2,外资企业包括港台企业为3,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为4),广告类型(产品/品牌广告为1,企业形象广告为2,公益广告为3),绿色广告等级(单一绿色诉求为1,主要绿色诉求为2,次要绿色诉求为3),绿色广告主题(环境保护为1,动物保护为2,人类健康为3,其他为4),诉求重点(产品导向为1,形象导向为2,公益导向为3),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设计、原材料、工艺技术、包装、产品品质、运输、用户使用、回收处理,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诉求心理(理性、感性,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版面大小(整版为1,1/2版为2,1/3版为3,1/4版为4,l/8版为5,其他版面为6),图文比例(以图为主为1,以文为主为2,图文并茂为3),色调(绿色调为1,非绿色调为2),核心视觉元素限选2项(人物、产品、景物、动物、文字、其他,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漂绿类型(无明显漂绿特征、偷换概念、空口无凭、语意模糊、枝节问题、撒小谎、两类小毛病,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

行业分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参照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进行分类,本研究将行业分为22类(见下文图2)。根据预调查分析,发现汽车和家用电器行业的绿色广告数量较大,因此特将这两类单独列出。

调查执行前,本研究根据文献研究确定调查规则与内容,制作调查表。抽取《现代快报》一个月的广告,进行探测性调查,修正表格。调查时统一了判断标准,广告类型、广告主题、诉求重点、诉求心理、版面大小等描述性特征一致率达到了0.9以上,可靠性高。调查数据使用SpSS18版本进行统计分析。

三、江苏绿色广告总体情况

(一)总体样本情况

在三类报纸媒体中共搜集绿色广告5591则,其中非重复广告1595则。在5591则广告中,来自《现代快报》的1249则,来自《新华日报》的2938则,来自《扬子晚报》的1404则。但从表1中可以发现,来自《新华日报》的非重复广告仅为99则,重复率非常高,平均每则重复了29.7次;来自《现代快报》的非重复广告为585则,重复率为2.1次;而来自《扬子晚报》的非重复广告为911,则广告重复率仅为1.5次。从广告的媒体分布上,可以看出《新华日报》上的广告客户非常稳定,一则广告的时间较长,重复分布频次高,容易形成记忆效果,形成品牌积累效用。《现代快报》和《扬子晚报》上的广告重复的频次较小,应该多为追求短期效益的广告。

(二)绿色广告的时间分布

对全部的5591则广告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图1),2007年至2011年5年间绿色广告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现象。2009年绿色广告总量达1440则,占25.8%,其中《新华日报》贡献823则,这也是广告总量在2009年凸显的原因。考虑到《新华日报》对重复广告的贡献率特别突出,本研究认为分析非重复广告数量的发展趋势更合理。非重复广告的数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虽然2011年相比2010年有所下降,但并不突出。

从月份上看,1月、3月和4月的绿色广告较多,分别占10.2%、12.0%和10.5%;6月和9月分别占8.6%和8.9%;5月和8月最少,都是6.2%;2月、7月、10月、11月和12月基本上都是7.0%—7.8%之间。而以一周为周期的数量变化较大。星期五的绿色广告最多达到586则,占36%;星期一到星期四分别占10.3%、12.9%、19.7%、14.8%;星期六和星期日的广告最少,分别占2.4%和3.1%。

(三)绿色广告行业分布

对绿色广告所属行业分析发现(图2),在非重复的1595则广告中,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广告最多,有838则,占52.5%;其次为家用电力器具及其他家用器具制造业,有177则,占11.1%;然后是批发零售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分别为129则和127则,占8.1%和8.0%;其他行业的绿色广告相对数量较少,可参考图2,不再赘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布在食品、饮料制造业、家用电力器具及其他家用器具制造业和纺织、服装皮毛制造业三个行业的广告,如果不剔除重复广告,那么三个行业绿色广告总量分别是1564则(非重复广告127则)、854则(非重复广告177则)、843则(非重复广告13则),重复率特别高,反映了这些行业重复广告的频率较高。

(四)不同广告主绿色广告情况

在非重复的1595则广告中,国内企业的广告最多,有943则,占59.1%;中外合资企业量为482则,占30.2%;外商独资企业量为131则,占8.2%;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及一些事业单位的广告为39则,占2.4%。非重复广告数量在年度的分布上显示(图3),国内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绿色广告趋势与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外商独资企业和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的绿色广告数量变化不大。

(五)绿色广告类型

在非重复广告中,产品/品牌广告数量多达1473则,占总量的92.4%;企业形象广告为92则,占5.8%;公益广告为30则,占1.9%。在三类企业中(表2),国内企业、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品牌广告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而企业形象广告和公益广告所占比例都非常低。反观政府和民间组织所的广告,一半以上是公益广告。

四、绿色广告内容特征

(一)绿色广告等级分析

在非重复的1595则广告中,以绿色为单一诉求的有61则,占3.8%;主要诉求的有604则,占37.9%;次要诉求的有930则,占58.3%。可以看出所调查的三类报纸广告中,单一绿色诉求的广告非常少,而次要绿色诉求的广告占到一半以上,说明企业虽然有绿色诉求意识,但实践中进行单一绿色诉求的却很少。

在与广告主的性质交叉分析中发现(表3),单一绿色诉求的广告中,国内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占到一半以上,而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但考虑到国内企业绿色广告量大,实质上其单一绿色诉求广告仅占其总量的3.3%。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单一诉求广告在其总量中所占比例也非常小。而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有近一半的绿色广告是单一绿色诉求广告。这说明企业的绿色广告,其绿色程度普遍偏低,而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广告绿色程度较高。

从诉求主题上看,环境保护主题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人类健康主题,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仅仅2则;其他主题不明,但广告中有绿色、天然、节能惠民等信息的有52则,占3.3%。

对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发现,有1372则广告提到了其绿色所处的阶段,占广告总量的86.0%。在这些广告中,绿色处于用户使用阶段的最多有889则,占个案总量的64.8%;其次是产品设计阶段有501则,占个案总量的36.5%;提到原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品质的分别为168则、163则和140则,数量基本相当;提到回收处理仅有36则,占1.9%;提到包装和运输两个阶段的仅有3则。因为每则广告可能会提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其个案百分比是138.6%,大于100%。对于个案中提到的绿色所处阶段,多为用户使用和产品设计阶段,可能与个案中汽车广告占绝大比例有关。

(二)诉求重点类型分析

诉求为产品导向的广告最多(表4),其次是形象导向型的广告,公益导向型的广告最少。考虑到广告主的性质,发现国内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广告诉求重点都以产品导向诉求为最多,而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广告诉求重点以公益导向为最多。

以产品导向为诉求重点的广告中(表5),理性诉求广告占绝大部分,感性诉求广告非常少;以形象导向为诉求重点的广告中,理性诉求广告和感性诉求广告数量差别不大;以公益导向为诉求重点的广告中,理性诉求较少而感性诉求占大部分。可见,产品导向的广告多为理性诉求,形象导向的广告理性和感性诉求比例相当,而公益导向的广告多为感性诉求。

(三)绿色广告的表现特征

从版面看,使用1/2版的绿色广告最多,有707则,占44.3%;其次是使用1/4版的,有552则,占34.6%;1/8版的广告有122则,占7.6%;1/3版的广告有74则,占4.6%;整版的广告有43则,占2.7%;其他不规则版的广告有97则,占6.1%。

从图文比例看,以图为主的广告有1025则,占64.3%;以文为主的广告309则,占19.45;图文并茂的广告有261则,占16.4%。在整体色调上,使用绿色调的广告有206则,占12.9%;而使用非绿色调的广告有1389则,占87.1%。在非绿色调中使用蓝色、红色及黑白色调的广告较多,这可能与报纸这种媒介纸质和印刷质量有关。

从核心视觉元素看,有产品图片的广告最多,有1082则,占67.8%;其次是以文字为核心元素的有564则,占28.3%;以人物为核心元素的有240则,占12.0%;以景物为核心元素的有104则,占5.2%;以动物为核心元素的仅有4则。

五、广告的“漂绿”现象分析

(一)绿色证明使用情况

在非重复的1595则绿色广告中(表6),大部分广告没有绿色证明。在使用绿色证明的广告中,使用中国环境标志的最多,其次是欧洲排放标准证明,再次是绿色食品标志,其他所列的绿色证明使用更少。在没有列出的其他绿色证明中,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是节能惠民标志、名牌及各种获得的奖项(如节油冠军、节能贡献奖、经济型奖、低碳企业奖等)。

(二)广告“漂绿”类型分析

1595则广告中有“漂绿”嫌疑的1320则,占82.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广告有“漂绿”嫌疑。在6类“漂绿”现象中,偷换概念的有142则,占广告总量的8.9%;空口无凭的有274则,占17.2%;语意模糊的652则,占40.9%;枝节问题的43则,占2.7%;撒小谎的4则,占0.3%;两类小毛病的205则,占12.9%。鉴于汽车广告在样本中占有的比例较大,对汽车广告的“漂绿”类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汽车类的837则广告中有92.8%的存在“漂绿”现象。偷换概念的占14.0%,空口无凭的占9.3%,语意模糊的占59.4%,枝节问题的占2.7%,撒小谎的占0.2%,两类小毛病的占7.2%。

国内企业79.3%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中外合资企业93.8%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外商独资企业84.7%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仅有23.1%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可以看出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存在严重的“漂绿”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三类报纸上的广告在“漂绿”现象上存在较大差异,《扬子晚报》上有90.9%的广告存在“漂绿”嫌疑,“漂绿”情况最严重;《现代快报》上有78.8%广告存在漂绿嫌疑;而《新华日报》仅有31.3%存在“漂绿”嫌疑。

(三)“漂绿”类型与绿色广告类型及诉求重点的交叉分析

在与绿色广告类型的交叉分析中(表7),发现产品广告中无明显“漂绿”特征的仅占14.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产品广告存在“漂绿”现象,而且以语意模糊最为严重;企业形象广告一半以上存在“漂绿”现象,其中两类小毛病的最多;公益广告中大部分没有“漂绿”嫌疑,其各种“漂绿”类型所占比例都较少。

在与绿色广告主题的交叉分析中(表8),发现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广告中,“漂绿”类型中语意模糊的最多,其次是空口无凭的,枝节问题和撒小谎的较少;以人类健康为主题的广告中,“漂绿”类型中空口无凭最多,其次是语意模糊的,其他“漂绿”类型的都较少;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广告仅为两则,不作分析。

六、启示

根据调研分析,从利于绿色广告发展的角度,我们获得如下启示:

对企业而言,首先要认识绿色广告的本质,并不是广告中诉求绿色、天然、环保等信息,消费者就能信服。绿色广告来自绿色产品和企业本身的绿色行动,否则就是一种“漂绿”行为。然后,企业应致力于产品的绿色制造,以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基础制定绿色战略,进行绿色营销、绿色广告传播。

对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而言,应加大绿色公益广告的宣传,营造一种绿色氛围,客观上影响企业的绿色意识,推动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2

   [关键词]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探索

   一、绿色营销的中心含义

   一是市场营销的观念是绿色的。它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强调污染防治、资源的充分利用、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再生利用。二是绿色营销企业的所属产业是绿色的。绿色营销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绿色的,其产业和产品应该有节约能源资源,或新型资源利用或促使资源再生利用等特点。三是绿色营销强调企业服务。它服务的不仅是客户,而且包括整个社会;考虑的不仅是近期,更包括远期。四是强调对大自然的保护。绿色营销不仅要从大自然索取,更要强调对大自然的保护,即企业从生产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采用、生产程序的制定、包装方式的确定,废弃物处置、营销策略的运用、直到产品的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体现营销过程方方面面的“绿色”形象。

   二、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

   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主要根据对消费者(Consumer)、竞争(Com-petitor)、企业自身(Company)和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4C研究”和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渠道(place)策略、促销(promotion)策略,即“4p组合策略”进行研究。因此,笔者尝试性提炼出一套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性理论——CiFC。CiFC是4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是Connectiondegree(联系度)、innovation(创新性)、Focus(聚焦力)、Consistency(持续性)。4个元素相互依存,形成一个闭环,指导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实践。

   Connectiondegree(联系度)是指导企业自身情况跟体育运动本身的关联度,这是一个企业做好体育绿色营销的关键所在。找到一个组织(企业)与体育的切合点,通过对企业及产品进行立体式的分析,提出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包括:企业产品分析、企业品牌分析、企业文化分析、体育载体选择性分析、预期效果分析等。本环节旨在为企业找到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定位,找到了定位其绿色营销策略已经成功了一半。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智者的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不是直接的推销实物,而是营销一种回忆,一种联想,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审美情趣。

   innovation(创新性)是指组织(企业)在我国体育市场实施绿色营销活动要从模式上推陈出新,运用别人没有用过的体育绿色营销策略。在进行联系度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企业将要进行的体育绿色营销活动进行全方面的策略,得出企业在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整体模式规划报告,而这个报告必须具有个性——也就是创新性。创新性的模式规划报告应该包括:体育载体的创新性分析(赛事选择要有新意),企业关于体育载体资源运用方面的创新性分析,企业借助体育载体进行绿色产品推广、具体方法上的创新性分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目标等创新性分析,即普及绿色知识、增强绿色意识、树立绿色道德、培养绿色行为、提高绿色技能,进而为企业找到创新的高校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模式。

   Focus(聚焦力)是指相关资源的系统整合,也是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主要特征。整合就是在模式创新性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报告将绿色营销过程中涉及的资金、人力、媒体、体育社会活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并提高市场影响力。整合的对象包括资金、人力、媒体、体育社会活动等;整合的核心是体育载体;按照时间的承接性、资源的利用率整合依据,进行体育载体和产品文化推广的整合、体育平台宣传和其他宣传渠道的整合、体育载体的前期培育和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的整合、社会绿色教育的整合。社会绿色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具有普及性、综合性、实践性三个特征,进而形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总体认识。整合的目的就在于选择最有效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手段,使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活动与企业的其他营销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

   Consistency(持续性)是战略价值的体现。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是一个长期战略,企业应有宏观规划。且长期的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战略应该是动态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具体策略。持续性体现的战术价值体现在广告周期不断保持、继续保持对相关我国体育赛事的关注,组织后续的品牌推广活动等。持续性要求企业进行长期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和不断围绕核心进行支持,起到绿色教育为主线的作用。社会绿色教育,是一个民族绿色意识的基础,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基础,也将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CiFC4个元素的正确运用是组织(企业)成功开展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关键,当然,由于企业所在领域、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等的不同,CiFC4个元素在各个企业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比例是不同的,但是通过CiFC这个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操作工具的原则和指导,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方案,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准、更易地开展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现品牌的迅速提升,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3

(一)绿色会计理论和传统会计理论的不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在修正和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为,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记账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由环境所引发的经济问题在此得不到答案。而绿色会计则着眼于高效利用资源,以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为出发点,围绕着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的问题,努力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作出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所以,绿色会计解决了传统会计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无疑是对传统会计的撞击。

(二)关于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绿色问题和环境问题,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思考,以解决发展市场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予盾。主要包括: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架问题;绿色会计的实务操作问题;有关会计信息报告;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架。绿色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以自然资源环境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开展。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绿色会计应当建立一个由目标、假设和原则组成的基本理论结构体系。www.133229.com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开展会计实务的具体工作。绿色会计的理论构架可以借鉴传统会计理论结构的思想,结合绿色会计的特点加以构建。

2.绿色会计的对象、目标。绿色会计的对象大大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资金运动,它所考虑的是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在绿色会计下,会计要素须重新界定,资产中应增加“自然资产”,即全世界所共有的“特定财产”:空气、水、海洋、矿产资源、臭氧层等;负债中应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加以确认;所有者权益中应将自然资本加人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传统的生产经营所得带来的收入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推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的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以及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信誉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

3.绿色会计的目标。绿色会计目标同传统会计一样,也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就是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绿色会计核算,充分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

4.绿色会计的原则。与一般会计原则完全相同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与一般会计原则不尽相同的原则有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核算时,应将环境、资源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列,选取对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的事项进行核算。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联合国设计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会计处理,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企业之间,进而国与国之间环境资源状况的比较,促进绿色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的可比性。与一般会计原则完全不同的原则有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政策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保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充分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评价应以企业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配比并取得社会利润为标准,站在社会的角度全方位地考虑企业的业绩,以便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充分披露原则要求绿色会计在公布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全面、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护或者污染、损耗等情况,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数据资料,使信息使用者发生误解。

5.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绿色会计的确认是将涉及环境的业务作为会计要素进行记录,并在会计报表中加以确定。传统会计的计量以在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原则,经济事项都能用货币计量。而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计价上,包括许多无法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实行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多种计量单位并用原则。

二、绿色会计的实务操作

1.绿色资产的会计核算。绿色资产是指特定个体或企业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其计量的依据为:(1)由产权变动购入资源性资产的,应以购入价格或评估价格计价入账;(2)由人工投入形成的资源性资产,应以累计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3)资源性资产消耗、转让、非常损失和其他损失,应按实际数额或平均成本数额削减资源性资产存量;(4)已入账的资源性资产,如有后期投入,应按实际成本入账。

2.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绿色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绿色成本应在企业会计账户体系中的“生产成本”账户中进行核算,并可在生产成本账户总分类账下设明细分类账户。当然根据绿色成本的不同情况,我们应当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分清影响环境的责任和承担的费用,合理、真实、准确地计算绿色成本。

3.绿色费用的会计核算。绿色费用是指某一主体(企业)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资产的转化形式。只要绿色资产能够计量,耗用绿色资产进行经济活动发生的绿色费用也就能够计量。有些绿色费用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可按财务会计的计量方法对其进行计量;而有些绿色费用虽然不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但对其计价,可以从数量方面客观地反映生态资源降级的代价以及恢复的代价。

三、绿色会计信息报告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现状和环境信息需要程度、现有的企业环境报告的缺陷以及财务报告体系的不足,建立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以下六个要素:

1.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使用者与目标。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目标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于那些充分了解企业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且愿意勤奋研究这些信息的人士,这些信息必须是全面和完整的。

2.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我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受环保政策的影响将日益显著,企业的环境风险将日渐增加。新的环境法规可能使企业产生潜在的环境负债,而企业一般倾向于低估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这说明,如果企业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应成为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

3.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应反映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如果把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定位为政府管理机关、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那么,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应考虑这三类主要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有关企业环境报告内容代表了这些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在保留原有有关环境影响信息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环境应增加企业的基本概况与环境方针、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业绩与评价指标、环境审计报告等内容。

4.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模式。我国企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环境报告模式呈报环境信息:一是补充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的具体要求如下:在现有会计核算中增加与环境信息有关的会计科目,资产类增设“环境资产”科目,负债类增设“环境负债”科目,损益类增设“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等科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增设“环境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并在财务报表的附注部分披露相应环境会计科目的会计政策和明细说明。在现有财务报告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增加有关企业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影响、环境业绩、环境风险预测等信息。在现有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环境会计报表,如环境成本与收益表、环境业绩表、环境效益表等。这些报表应采用连续期间编制,以反映一定的变动趋势。二是独立报告模式。独立报告模式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乐于采用的环境报告模式。这种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的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因此,这种报告模式可以弥补我国企业现行环境报告的缺陷,使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更加完善。独立环境报告模式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再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治理准备金、环境收入等)、环境业绩信息(环境治理与投资、奖励等)、环境审计报告。

5.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呈报。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应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年度财务报告一并呈报。我国应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企业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环境报告,加大企业环境信息报告的透明度。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由国家环保总局定期向中国证监会提供根据现行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确定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已判定的涉及民事案件的企业名单和已判决的涉及刑事案件的企业名单。中国证监会将根据这些企业名单监督有关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对于没有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该类环境信息的公司,中国证监会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罚。

6.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审计。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还应包括企业环境活动产生的财务影响和企业的环境业绩。这种新型的企业环境报告,无论采用补充报告模式还是独立报告模式,都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企业环境报告服务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可靠性。企业环境报告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企业对环境信息的真实和客观的反映,还取决于这些信息的可验证性。企业环境报告质量的可验证性特征要求由独立的第三方对该报告进行审计。环境报告审计的作用在于提供公证:将环境审计报告包括在企业环境报告中有助于保证信息的质量,使环境利益关系人获得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他们对于企业环境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了解和监督,有利于他们进行相关决策。

四、绿色会计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相当严峻。如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不注意资源的保护与环境的治理,资源和环境问题将会进一步趋向恶化,并且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措施。政府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加紧环境和资源立法,约束企业、促进企业保护环境,而建立绿色会计正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绿色会计有可能得到更为有效地运用。因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虽然其直接生产目的是盈利,但从整个社会生产的宏观目的来看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也存在着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差别和矛盾,但从根本利益上看,三者是一致的。因此,绿色会计更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显示其作用。

为了使绿色会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使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强化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广泛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和教育,以强化企业这方面的意识,促使其建立发展绿色会计。环保形势的严峻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开展环境保护,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的环境保护会计处于同一水平,而应选择某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或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企业,加强他们的绿色会计工作,并起到带头作用。尽管政府机构不能依靠制定统一的准则约束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政府的间接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只有形成对外报告的压力,才会研究环境因素,进而降低其经营对环境的影响。政府机构应尽快出台绿色会计应用指南,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环境业绩考核指标,使经济实力雄厚、环保意识较强的企业在尝试运用环境管理会计时有一定的依据。在推动绿色会计应用的初期,可以考虑在旧系统运行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绿色会计体系,让新系统与旧系统并行运转,如果运转效果良好,可以考虑两套系统长期并行,或合二为一。如果一开始就考虑修改甚至颠覆原有运行系统是任何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都不能接受的。目前,有关绿色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丰富理论,进一步完善理论。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可以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行业,如石油、电力、化工等企业,通过案例研究,提出可供同行业企业选择的应用方法。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学者深入企业,开展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案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继续加强。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4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产品绿色需求绿色促销

1绿色营销观念的提出

绿色营销是适应21世纪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绿色革命为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是把这种趋势推向了高潮。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已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

2绿色营销的特点

2.1倡导绿色消费意识绿色营销的核心是倡导绿色消费意识,让消费者意识到使用绿色产品、采用绿色生活方式,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在培养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同时,培养成熟的绿色市场。

2.2采用绿色标志在绿色市场发展期,使用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点。在企业的产品上贴上绿色标志,便于消费者识别绿色产品,消费绿色产品,保护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非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形成市场压力,有利于绿色市场尽快成熟起来。

2.3培育绿色文化绿色营销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绿色文化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绿色文化的建设中,企业目标与环境目标相融合;企业营销理念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在企业内部,要培养员工的绿色理念,建立绿色管理制度,形成人人具有绿色理念、人人宣传绿色理念的绿色文化氛围。

3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

3.1设计绿色产品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以绿色产品为载体,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满足绿色需求的绿色产品。所谓绿色产品是指对社会、对环境改善有利的产品,或称无公害产品。

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极大。在英国,目前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本国生产能力潜力,每年进口量占该类食品消费总量的80%;在德国则高达98%;在美国,在1990年就有26%的家用产品都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这种绿色产品与传统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下列特征。

3.1.1产品的核心功能既要能满足消费者的传统需要,符合相应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更要满足对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类身心健康有利的绿色需求,符合有关环保和安全卫生的标准。

3.1.2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包装的废弃物和产品报废后的残物应尽可能成为新的资源。

3.2刺激绿色需求营销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营销就是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并从不同层次的需求上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有需求才有市场,我国企业一方面要树立起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开发绿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调查国内消费者需求特征,引导我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才能为进一步的绿色营销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所谓绿色消费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而对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意愿。绿色消费需求是一种超越自我的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它不仅仅考虑自身的短期利益,而更注重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比如,人们在购买汽车时已经在考虑排放标准,无氟冰箱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开始关注服装对人体的健康等方面的安全保护。

3.3制定绿色价格绿色产品的价格因其技术、原料等原因造成绿色产品的价格普遍比一般商品高,而在我国目前,价格因素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因而降低经营成本,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是绿色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企业可根据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值”来定价。绿色商品的价格由于包含了环境成本,高于非绿色商品的价格本也无可厚非,但企业在确定价格的涨幅时,不仅要考虑绿色商品品质提高的幅度和环保费用支出的多少,还必须考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格的理解。有些产品的“绿色化”能直接增加消费者的个体和眼前利益,如无公害农产品;而有些产品的“绿色化”只能增加消费者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但对直接使用者的利益没有明显和直接的增加,如无氟冰箱、无铅汽油等。对前一种“利己型”绿色产品可以采用高价位的“撇脂定价”策略,对后一种“公益型”绿色产品应采用低价位的“渗透定价”策略。

3.4绿色营销的渠道策略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过的通道。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

3.4.1慎重选择中间商。中间商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在产品分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选择中间商时,要不断发现和选择热衷于环保事业的营销伙伴,启发和引导中间商的绿色意识,建立与中间商互利、互惠、共赢的利益关系,逐步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网络。

3.4.2注重营销渠道有关环节的工作。为了真正实施绿色营销,从绿色交通工具的选择,绿色仓库的建立,到绿色装卸、运输、贮存、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认真做好绿色营销渠道的一系列基础工作。

3.4.3尽可能建立短渠道、宽渠道,减少渠道资源消耗,降低渠道费用和绿色成本。

3.5绿色促销策略绿色促销是通过绿色媒体,传递绿色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绿色促销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方面:

3.5.1绿色广告。广告是产品促销最有利的武器之一,绿色广告的创意在于突出产品的绿色要素,可以有效地消除消费者的一些顾虑,并产生试一试的念头。绿色广告旨在推介产品的绿色因素,就有可能营造出一种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文化认同,在这样的文化认同里,消费者与生产者容易达到最好的沟通。人们在认同某一产品的同时,也会认同其企业形象,而企业形象一旦在消费者心里有了一定的地位,其产品也就不愁没有销路了。

3.5.2绿色推广。通过营销人员的绿色推销和营业推广,直接向消费者宣传、推广产品绿色信息,讲解、示范产品的绿色功能,回答消费者绿色咨询,宣讲环保主义,激励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通过试用、馈赠、竞赛、优惠等策略,使消费者产生消费兴趣,促成购买行为。

3.5.3绿色公关。企业通过一系列开放性公关活动,使社会公众与企业广泛接触,了解企业供、产、销各环节的绿色作业程序与制度,增强公众的绿色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为绿色营销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促进绿色营销的发展。

总之,绿色营销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更需要实践,只有坚持绿色营销理念,才能使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万后芬等著.《绿色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马俊平.实施绿色营销现状及对策初探,经济师,2000(2).

[3]魏玉芝.浅谈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战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

[4]王慧红.试论绿色营销策略,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2).

[5]王坤.浅谈企业绿色营销,商场现代化,2007(518).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5

一、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绿色环保为主导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环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比一般企业更加严格的环境要求,我国钢铁行业(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领军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不是将绿色环保作为负担,而是在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下,化压力为动力,于2010年提出“以‘环境经营’为导向来培育宝钢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于2011年提出“要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成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的战略目标。

为此,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在严格遵守国家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实行更严格的内部控制标准、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和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围绕“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三大任务,把“环境经营”全面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还建立了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LifeCycleassessment,LCa)。该体系不仅为“环境经营”战略提供了环境管理和核算工具,更重要的是为支撑“环境经营”提供了系统化的思想和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应用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强力推动重点节能环保项目建设。2011年吨钢综合能耗较年度计划目标低5公斤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较年度计划下降4.5%,同比节能量超额完成年度计划30%;So2和CoD分别较年度计划少排放19.6%和31%。在产品研发方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实现了第三代先进高强钢Qp钢的工业化生产;9大类24种超高强钢产品也已实现稳定生产。宝钢高强钢应用于汽车行业,每年可减少2186万吨Co2排放,相当于1个神农架原始森林。此外,宝钢集团下属板块纷纷拓展绿色产业。例如,宝钢发展完成矿渣微粉、磁性材料等产业化项目,使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被进一步深度利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宝钢工程技术集团则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开拓节能环保领域,“低碳排放的智能化工业炉技术和绿色经营模式创新”项目能减少吨钢能耗10%以上。

随着前瞻性环境经营实践的逐步深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绿色环保为主导而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鲜明,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2011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62亿元、利润总额182亿元,并在美国《新闻周刊》联合两家全球领先的环境研究机构公布的2011年全球500绿色企业中首次上榜,在2010年、2011年、2012年中国绿色品牌百强中连续上榜..

二、企业践行绿色环保的驱动因素: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企业是在同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首先,企业通过其活动对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构成影响;其次,在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构成影响的基础上,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生要求与期待;再次,企业为了回应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被动或主动地履行相关责任;最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进行评价与支持。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人类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导致自然资源急剧消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速,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企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权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客户、竞争对手、政府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和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雇员)开始对企业提出保护环境的要求。

(一)外部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政府监管部门是企业最重要的政府部门类利益相关者。面对层出不穷的环境事件,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必须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以强制性法律法规形式来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经营业务,例如对严重污染环境,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能耗高等项目不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也提供了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激励性法律法规来积极引导企业承担起环境保护责任,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客户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高涨,客户越来越重视产品或服务蕴含的绿色概念,越来越偏好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或服务,甚至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对于非环保的产品或服务则会出现抵制情绪。

供应商是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作为原材料、设备等的买主,加强同供应商的合作,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关系至关重要。随着政府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逐渐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不断高涨,供应商可能因顾及自己的声誉而拒绝向生产或销售非环保产品的企业供货。

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媒体在约束企业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和媒体虽然对企业没有强制性权力,但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他们期望企业推出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针对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非政府组织和媒体会通过各种渠道向企业施压,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二)内部利益相关者意识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股东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在宏观层面,受世界各主要国家大力倡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受世界著名企业纷纷开展环境保护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股东意识到环境友好型产品既能减少高耗能高污染材料的消耗,降低环境事故发生的频率、处罚成本,节约废物处理开支;又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企业产值,塑造企业良好声誉。

员工是企业最关键的内部利益相关者。根据分工的不同,企业员工分为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两类。管理者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权,能够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按自己的意志进行经营活动。管理者比较熟悉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益诉求,相对来说更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能够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采取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前瞻型企业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积极践行绿色环保

正是在与政府出资者(国资委)、战略合作伙伴、用户、员工、供应商、社区、非政府组织、媒体及社会大众等各利益相关者融为一体,创造“构筑共享价值”人文商业环境的过程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把“环境经营”全面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从而导致以绿色环保为主导而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鲜明,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前瞻型企业也积极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把对经济、环境与社会和谐统一的追求纳入自身发展目标,从经营理念、管理体系、产品、报告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开展绿色环保实践。

三、更多企业“积极践行绿色环保,掌握竞争主动权”的途径

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以低碳环保为特征的绿色时代,更多企业应该以睿智的思想和长远的眼光去谋寻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现阶段,我国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塑造绿色企业文化、实施绿色生产、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推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途径,积极践行绿色环保,掌握竞争主动权。

建立和完善内部环境管理体系。(1)实行更严格的内部控制标准,持续减少企业生产和产品使用过程的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2)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都应有明确的绿色环保职责。企业还应制定明确的环境责任考核与评价体系,并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根据职责和贡献对各级员工进行约束和激励。(3)减少自身日常营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包括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购买可再生资源生产的能源、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削减纸张消耗量、建立视频电视电话系统减少差旅活动、采纳可持续采购政策等。(4)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绿色认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积极塑造绿色企业文化。通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清洁生产等主题的员工培训,参与国内外节能环保交流和合作,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持续改善社区环境质量,把绿色环保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的各方面都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创造绿色生存环境、塑造绿色企业形象。

实施绿色生产,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或服务。(1)采用先进的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工艺与技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2)推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类项目、环保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等重点节能环保项目的建设。(3)提供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能够节省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且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的环境友好型产品或服务。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6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

美国孟山都公司,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榜上有名,但由于它从事化学工业并且浪费资源,不断遭到公众指责,企业形象严重受损。最近,这个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转向开发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实施绿色营销计划。该公司的董事长鲍勃·夏当罗说:“它包含着冷静的,理性的商业逻辑。”

一、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空前壮阔的绿色革命——不仅要求产品对人体无害,而且要求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无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绿色营销的概念逐渐被关注。

绿色营销的概念是在生态营销和社会营销观念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生态营销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受到关注。社会营销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提出。在此基础上,绿色营销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新闻、商务和贸易类文章中被提及,并逐渐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绿色营销是一种能够预期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得合理利润和可持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它以常规经营为基础,把消费者需求、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保护环境、为社会负责的目的。他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到使用的整个营销过程,充分维护环保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

二、绿色营销可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营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是21世纪企业经营的主色调,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是现代企业的新的选择。企业绿色形象的建立有赖于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确立绿色企业文化、开发绿色产品、制定绿色价格、实施合理的绿色营销策略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建立持久和谐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把环境保护、企业发展和社会利益结合一起,使企业在获得良好的形象的同时,持续地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绿色营销适应了绿色时代环境。随着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消费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责任。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绿色意识使他们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绿色产品,而抑制普通产品。在消费物品时,更多考虑该产品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是否破坏生态,是否污染环境,是否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绿色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四)绿色营销是企业拓展对外贸易的“通行证”。经济一体化使国际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但是许多发达国家构筑绿色壁垒,以限制无绿色标志产品的进口。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商品进行准入限制,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其主要内容有:环境关税和市场准入、环境标志制度、环保技术标准制度、环保包装制度、环保卫生检疫制度和环保补贴制度。绿色壁垒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它广泛冲击着我国农产品、医药、服装等的出口,许多国家还利用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来拒绝或限制进口。另外,为促进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wto有关协议中包含了许多环境条款。因此,绿色营销成为企业拓展对外贸易的“通行证”。企业只有通过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发展绿色技术,逐步提高产品的绿色含量,积极争取获得出口的绿色标志,超过“绿色壁垒”才能顺利拓展对外贸易。

三、通过绿色营销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绿色市场营销观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现实和前提条件来分析问题,其核心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绿色营销活动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途径来展开。

(一)通过企业内部途径开展绿色营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绿色产品策略。绿色产品是指从产品设计开始,其使用的资源、生产、市场推出、顾客使用、甚至报废的全过程都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及终生安全、社会接受和自然持续的要求的产品。绿色产品标准已得到社会公认。包括其生产过程节省能源和资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产品使用过程中也不污染环境而且能耗低;产品使用完后可以和易于分解、回收翻新或能安全废置长久无虞或自然分解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企业在实施绿色产品策略中,还应当重点执行以下四项策略:(2)再利用。企业应尽可能多次、多种方式使用原材料及副、废产物,通过延长产品服务时间,避免生产垃圾过早产生。企业应使用标准尺寸进行产品设计,并加强产品间的兼容性,从而使各种资源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对电脑组装熟悉的消费者之所以更喜欢使用组装电脑而非品牌电脑,除去价格因素,就是由于组装电脑中各部件可以轻松升级,而品牌电脑升级则会受到制造商的限制。试想,如果品牌电脑制造商也可以让消费者轻松升级电脑,那么品牌电脑的销售份额会更高。此外,部分企业可以承担市场补缺者角色,从事重新制造工业,专业化拆解、修理、组装用过的和破碎的东西,使其重新成为资源,并为企业赢得利益。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3)再循环。企业应将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废物回归和综合利用。再循环能减少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并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在发达国家,再生纸以被广泛运用到印刷、出版发行、办公等领域,采用再生纸印刷的报纸,不但成本降低,而且消费者出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更愿意选择。再循环的方式有两种: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如:报纸变成报纸);次级资源化,既废弃物被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在形成产品中可以减少20%~90%的原材料使用量。例如,中国的钢铁生产主要靠利用原生铁矿石,而美国主要靠回收利用废旧钢铁。

(4)推荐。广告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手段,但通过消费者选择性记忆、扭曲和注意,真正能产生作用的广告仅占全部广告的20%。因此,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保证广告绿色化——控制广告支出。笔者认为,培育忠诚顾客,利用消费者口传是企业绿色营销可以采用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消费者每年能成功说服几个潜在顾客成为企业用户,那么这个消费者的终身顾客价值十分可观。

因此,企业可以制定一些鼓励忠实顾客成为推荐人的营销计划,让老顾客确实以消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为荣,从而主动为企业义务宣传。美国直觉公司(intuit)在几乎没有广告宣传的前提下,市场销售额在极短时间达到数亿美元,其重要原因就是他有成千上万的满意顾客为他义务宣传,像推销员一样向别人介绍他的产品

2.消费者认可的绿色价格策略。绿色产品在生产、包装过程中,由于采用了稀缺的绿色材料,进行了绿色加工和包装,使用了绿色标志,增加了对环境进行监测、治理和保护等工作,无疑会增加其生产成本,绿色产品的高价位毋庸置疑。企业在对绿色产品进行定价时,一定要做好价格解释和产品预期价值的宣传工作,特别是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工作,以求得消费者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事实上,在消费绿色产品的群体中人们在意更多的是产品本身的预期价值高低,而非当前价格的高低。现在已经开始流行买健康、买环保,人们越来越注意生活饮食、房屋装修、家具配置、办公环境、办公设施等方面的安全、环保等绿色问题,在这些事关健康、安全、环保方面宁可花更多的钱,消费者也越来越能够理解并接受绿色产品的高价位。此外,企业可努力通过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来降低产品成本,调低产品价格,以扩大绿色产品的消费群体。4.与顾客有效沟通的绿色促销策略。绿色促销核心是利用有效的沟通手段选择具有绿色特征的媒体开展传播活动,通过充分的信息传播,塑造企业及其产品的绿色品牌形象,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为企业谋求更多的便利和竞争优势。要塑造企业良好的绿色品牌形象,企业在为社会提供绿色产品的同时,还要履行所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在进行广泛绿色宣传不断提高企业绿色知名度的同时,还要支持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此外,绿色产品的展销及引导消费者体验绿色产品,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取得良好的促销效果。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促销手段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络广告、站点宣传、网上新闻、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均可作为绿色产品及企业的促销手段。

(二)通过企业外部途径开展绿色营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合理界定与业务有关的各个组织和个人。如界定消费者、竞争者、供货商、环保管理部门、公共媒体等群体。企业应主动了解这些组织或个人对绿色议题或主张的关心程度,以及对绿色产品、原材料等的需求状况,以发现环保运动为企业可能带来的新机会及威胁,预测未来环境保护的发展对企业绿色市场营销的影响,加强和改善同对此有重大影响的组织和个人的关系,争取绿色标志,实施绿色管理。

2.企业要及时收集有关绿色信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者应及时收集有关绿色信息主要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资源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生产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文化和社会经济信息等,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利用绿色信息,并据此来指导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争取成功地开展绿色营销活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7

关键词:绿色成本核算成本项目传统核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69-03

一、“绿色成本核算”理念的提出

从成本的经济实质来看,成本应该是价值消耗与价值补偿二者的统一体,但当前会计实践中所使用的成本并没有体现这一实质,成本中只包含了被生产活动所消耗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生产性耗费,对于企业所消耗的环境资源等外部因素则没有考虑在内。其原因在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将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会计主体设定在没有生态因素的环境之中,会计核算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主体自身发生的各种成本。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利境况的出现是人类长期忽略环境因素与自然资源的必然结果。上世纪90年代初,吸纳了自然环境因素的绿色核算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就是将会计管理活动与各种环境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希望通过价值管理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优美的双赢局面。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今后的主流方向。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伴随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成本核算模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否则就不能提供及时、相关的成本信息,进而不利于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传统成本核算体系的弊端

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传统核算理念的产物,其核算范围主要局限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各种耗费,核算理念的滞后是传统核算体系的弊端之一。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中,企业发生的环境支出(主要包括:所支付的排污费、绿化费、环保设备的折旧费、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等),通常在发生时计入相关的费用中,以“费用化”的处理方式为主。环境支出是企业的生产活动引起的,应该由相关的产品来负担,但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并未将环境支出计入产品成本。产品成本中环境支出项目的缺失导致产品成本结构的不完整是传统成本核算体系的弊端之二。此外,因为我国的企业没有把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环境资源等列入成本项目,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导致我国的活性炭、皮革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屡次遭受倾销的指责,这是传统成本核算体系的弊端之三。可以看出,由于传统成本核算体系缺陷的存在,不仅扭曲了企业产品的成本数据,削弱了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而且也说明了我国成本核算体系的滞后性,不能适应新经济环境的核算要求。同时,也导致企业想方设法推卸其应该承担的环境责任。在逐利动机的推动下,企业决定生产时往往仅从本企业的角度考虑生产损害,不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行为,环境责任意识普遍缺乏。本应由企业来承担的自然资源损耗、环境质量下降等责任,却由企业以外的主体全部或部分地承担了,形成一种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的不合理局面。这是传统成本核算体系的弊端之四。

将环境资源的消耗计入产品成本,即成本化处理,有利于更加完整、准确地反映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环境支出的“成本化”处理将会促使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环境支出,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环境支出,以提高企业产品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把环境耗费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范围,通过会计手段来反映和控制环境等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让长期游离于会计核算体系之外的环境因素“回归”会计核算的范围,努力构建符合这一要求的绿色成本核算体系就成为一种必然。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将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而促使企业的个体经济效益同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相互协调、统一。

三、绿色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体系。”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将绿色成本核算体系定义为:“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为了达到绿色核算的目的,一定的计价单位与计量属性,一定的成本核算方法与核算程序相结合的核算体系,它是企业成本核算过程“绿色化”的整体要求与体现。其要素主要包括:绿色成本核算的目标、绿色成本核算的原则、绿色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成本项目设置、成本核算程序、绿色成本信息的披露等。”

(一)绿色成本核算的主要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也称会计目标或会计报表目标,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结果,或者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现行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出于决策有用的考虑,如何提高成本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成本信息能够辅助决策的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企业的成本结构应该符合成本的经济内涵且科学合理。因此,在绿色成本核算理念的要求之下,可以将绿色成本核算的目标界定为: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支出和相关费用进行有效的价值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的成本信息,最终实现企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绿色成本核算的主要原则

由于企业的生产类型与管理要求不同,以及企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其成本核算过程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但作为成本核算工作的结果――成本信息,通常应具备:相关性、及时性、可靠性、可持续等基本特点,这也正是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必须要满足使用者特定的信息需求,有助于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性原则是指成本信息的反馈要注重时效,在成本信息失效之前提供给相关的使用者;可靠性原则是指成本信息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没有人为降低或提高成本的情况;可持续原则是指绿色成本核算体系应该提供企业生产活动与环境要素之间的交换信息,为企业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绿色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

1.账户设置。除了基本的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外,为了核算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环境支出,应单独设置“环境支出”(或“环境成本”)账户。该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所发生的各种环境支出,贷方登记冲减数和分配转出数。该账户的明细账户可以按照生产车间、部门和环境支出的费用项目开列,账页以多栏账页为主。会计期末,该账户一般无余额。

2.主要的会计事项处理。发生的环保部门相关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计提各种环保设备的折旧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环保部门领用各种材料、物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企业支付排污费、绿化费等费用时,若受益期仅限于本期且金额较小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若受益期在一年以上且金额较大时,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相关科目,在摊销期内进行摊销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若本期并未发生,但从中受益,则需要进行预提,此时的会计处理为借记本科目,贷方为“预计负债”等相关科目;若某项环境支出发生时可以确定其受益对象,则在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月末,将环境支出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时,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绿色成本核算的成本项目设置

成本项目,也称为产品成本项目、产品生产成本项目,就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设置的成本项目主要包括:原材料(或直接材料)、工资及福利费(或直接人工)、燃料与动力、制造费用等。这种成本项目的结构是制造成本法的产物,主要说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性耗费。在绿色核算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对传统的成本项目设置进行改进,可在原有的成本项目中增加“环境支出(或环境成本)”成本项目,用来反映企业产品成本中应计入的有关绿色支出。

(五)绿色成本核算的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是指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各核算步骤之间的前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通常包括:以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设置成本计算单及成本明细账;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与一般企业的核算程序相比,实行绿色成本核算的企业成本核算程序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成本计算单的项目设置;第二,要素费用的核算,其内容将更加丰富与多样;第三,辅助费用的核算,尤其是当废弃物的处置由辅助车间或部门来完成时,核算的内容将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实行绿色成本核算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不断优化与调整成本核算的程序,从而获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信息。

(六)绿色成本信息的披露

为了提高绿色成本信息的有用性,还应该提高其披露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财务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绿色成本核算带来的变化也应当在其中有所体现。绿色成本信息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货币性信息也有非货币性信息。对于绿色成本信息的披露,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第一,在企业传统的信息披露方式下设置独立的绿色成本信息报告段;第二,编制独立的绿色成本报告。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可以选择第一种披露模式。对于特别重要的事项,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影响责任报告书”来披露企业的环境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绿色成本核算体系的影响

第一,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核算方式的改变会使企业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现有成本,但并不会对企业的长期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原因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图2可以看出,环境资源消耗的“费用化”处理会直接影响计入期间的利润水平,若环境支出金额较大,将会使企业的利润水平发生较大的波动;相反,“成本化”的处理方式则不会对企业的利润水平产生剧烈影响。从保持利润水平的相对稳定角度来看,企业更应该选择“成本化”的处理方式。从长期来看,这种改变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并不热衷于环保事业,根本原因在于环境保护有损于其经济利益。如果通过某种方式将本应由企业独自承担的环境支出进行“转嫁”与共担,并且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那么就会有效地改变当前的不利局面。同时,环境支出“成本化”也会使企业赢得“绿色比较优势”,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第二,对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将环境支出计入企业的产品、劳务成本会使产品、劳务的成本上升,进而会导致产品、劳务的价格升高,在短时间内消费者甚至难以接受,这种情况可能会对产品的消费者行为产生抑制效果。也就是说,企业的广大客户对于企业实施环境支出“成本化”处理之后的接受程度如何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广大消费者认识到:将环境支出计入产品的价格是对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的合理补偿,他们所承担的环境支出将有利于我们生存环境的改善。

第三,绿色成本核算体系的引入,对会计人员也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是,新的核算方式增加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内容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实施新核算体系的初期就可能会遇到阻力。因此,企业应该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比如对会计岗位进行必要的调整、重新划分会计人员的职责、对员工做好培训等,以保证核算体系顺利运行。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通过培训与宣传让广大的会计人员意识到,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范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环境支出由“费用化”转为“成本化”,只是一项简单的会计处理调整,但体现出的却是一种文明与进步。首先,它表明我们更加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力图采用补偿的方式来弥补环境资源的消耗,追求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合理的物质交换。其次,将环境支出计入产品成本,可以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资源无偿使用的状况,体现了“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成本原则,为环境状况的改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绿色”理念已被公众认可并逐渐深入人心,这必将会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最终产品与劳务提供者的广大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与手段实现“绿色生产”,从而迎合消费者的“绿色需求”,这样才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当广大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与广大企业的“绿色供给”相互适应并趋于一致时,社会的发展就将步入一种良性的和谐发展道路,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类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夏芸.论绿色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7).

[2]黄又青,李余生,史海霞.“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

[3]王健华.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核算模式构建[J].财会研究,2011,(7).

[4]王健华.工业企业成本项目改进:绿色理念[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2).

[5]王健华.企业环境支出成本化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2008,(3).

[6]刘洋,吴涛.绿色会计成本计量新构思[J].商业会计,2014,(1).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8

社会实践报告农村

一、实习时间及简介:

年月清晨,风和日丽,光阳明媚。我们管理系专业的64位同学在张主任和廖主任等系领导的极力联系和带领下来到了市县镇的各个村进行了分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两个半小时路途就到了达目的地,下车后受到了县领导助理,镇长,村委书记,等有关领导的热烈欢迎,他们还对当地的情况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县地处粤北部,市南端。是一个地广山多人少、自然资源丰富,宜林、宜牧、宜采的具开发性的山区县;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该县25℃以下可开发的坡地60万亩,特别是有众多海拔400-600米的高山小盆地,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无污染源、昼夜温差大,在这么好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该县人民开发山区资源,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加强品牌建设,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丰绿”牌蔬菜商标。该县先后被省批准为“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和“广东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其中奶白菜、佛手瓜、四季肉豆角和尖椒四种蔬菜经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小正镇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是奶白菜。

短短的10实习生活中,让我感受到了很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这里也是我美丽的家乡。乡亲们都十分善良,勤劳、纯朴、真诚、到处充满了客家人好客的风俗。我们三三两两的分配到生活条件和沟通能力较好的各个村的农户家去,跟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感受他们的艰辛,使我了解民情,对蔬菜知识有了一定收获。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感悟和深思。

二、采割:

在奶白菜在采割方面我觉得有些浪费,他们割菜时那些脱落的鲜嫩的绿叶片都是扔在田地里由它发霉,腐烂的。而不收集回来晒干、腌酸菜,喂鱼、喂牛猪牛等用。

三、包装和销售:

我认为在包装和销售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的。打包装比较随意,而不分等级包装,把优品和次品分开。应充分的利用当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设一个绿色食品包装厂,把蔬菜分好等级,打好小包装。最好有包装标志和统一规格,同时产品还要有质量标准认证。利用该县交通方便的优势(105国道纵贯县境,距广州150公里,距深圳180公里,其中小正镇就在国道旁边,离这从化广州一带最),可设立绿色食品专买市场,进行订单,再有目的的送货上门,而不要盲目性的大量的运往广州越秀市场、江南市场和东莞长坪,然后整车批发给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太单一化了,这样成品高费用大,可是在销售中价格又会低很多。

这里的绿色食品营销方式还是比较跟一般蔬菜营销方式没什么两样的,过于传统。可是当今绿色食品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绿色食品最终面对的是消费者,他们都喜欢选择最好的最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需要大力宣传发展绿色营销,推广绿色包装。“绿色营销”是基于绿色需求、绿色消费而产生的,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绿色营销”则突出其消费过程的“绿色化”;传统营销强调采用各种手段达到营销目标,但忽视了营销手段的负面影响,而“绿色营销”在管理上强调营销手段必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与协调,利于环境的良性发展。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应用绿色营销来适应绿色需求,推广绿色消费,拓展市场空间已时不我待。因此应该大量投资在销售上,逐步的向绿色营销这条好的渠道发展。

四、信息传递:

由于这里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信息的传达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令人值得深思的。虽然他们都会尽量的想点子,动脑筋,订了些南方农村农民报,看电视的农业新闻中得到一些的有用信息,但这些信息的渠道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导致他们对市场需求还不是很了解,他们告诉我,蔬菜价格有时候波动的很大,有时候本钱都挣不回来的,有一阵都没有心情去打理了。所以我觉得农业部门应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有用的完整的市场农业信息,改变农民的农业信息弱势。这样绿色食品的发展才会得到更快的提高。还有农村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好,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更应该花多些心思把他们教育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9

开通客运班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关于开通英德至佛冈客运班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英德现有人口105万,国土面积5671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佛冈现有人口约33万,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英佛一级公路的通车,两地往来、务工、经商的群众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出行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市英德-佛冈的客运班线没有开通,许多乘客更是无直通车可坐,要通过青塘或其它地方转车,费用高时间又长,群众热切要求开通英德至佛冈客运班线,以方便群众搭乘。班线客流概况英德与佛冈两地均为劳务输出大县,且两地毗邻,来往打工、探亲、经商的人数增长率十分之高,近几年业,众多商家纷纷在英德、佛冈开办工厂,设立公司。随着两地经济、文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及英佛一级公路(全程约45公里)的开通,两地旅客纷纷诉求开通英德至佛冈客运班车。据此我公司已初步统计调查每天往来两地旅客不低于300人以上,实载率可达60%,开通该班线路已迫在眉睫。运营方案为适应时势,方便两地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方便两地往来旅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拟购置两辆23+1+1座少林slq6792ce中型高级客车运营,以经营承包方式,承包者全额购置车辆运行英德至佛冈。每天约

(7:30、9:00、10:30、13:00、15:00)时发车,

(10:30、12:00、13:30、16:00、17:30)时返回,途经大站、下石太等地。效益分析

1、拟投入两辆20万元/辆左右25座/辆中型高级客车按公司6年承包期限计算,每辆每月成本支出为:上缴规费4538元,车辆全保险1100元,燃油费5400元,折旧费2780元,维修费1500元,路桥通行费6750元,司乘薪酬2300元,共七项合计共款24368元。

2、营业收入按中型高级座席客运班车计算,基准运价0.16元/人公里,最高上浮0.208元/人公里,公路客运附加费0.03元/人公里,车辆通行费45元/

(45公里x45%)=0.067元/人公里,计算得全票价13元,上限票价15元,预计平均实载率60%,执行票价为13元则每车每月总营收29250元,扣减客运站劳务费6%后,平均每车每月营收27495元,则平均盈利3127元,每年盈利37524元。按经营6年期限每车盈利225144元。同时开通英德至佛冈班线对促进两地的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旅游业将起至推动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它相关经营者产生的影响:英佛一级公路属新开通公路,与英德、佛冈县城相连,全程及途经乡镇没有开通客运班车。因此,开通英德至佛冈线路是与其它经营者是没有影响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新开通英德至佛冈的客运班线无论是市场潜力还是满足英佛两地群众出行都是必要的可行的。开通英德至佛冈客运班线势必会进一步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

XX年八月十日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二)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安全工作已经提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色浙江”的宏伟的目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和农产品安全工作及正在实施的浙江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绿色食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工作。对于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帮助广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进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发蔬菜、茶叶、酒类、罐头、鲜果、粮油、干果、海产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56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只。现标志有效使用权期内的产品40只。绿色食品产量10万多吨,销售额4亿多元,利润5000多万元,全省省内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超过4万多亩。还有28只产品已通过环境监测,正在进行初审。绿色食品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发展还比较迟缓,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截止XX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达到121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2400个,实物总量达XX万吨;年销售额500亿元,出口额4亿美元。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绿色食品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升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新形势为绿色食品事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创造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了逐步建立起绿色食品销售服务网络,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开拓绿色食品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发挥绿色食品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依靠市场机制大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我们准备利用丽水市莲都区浙西南农贸城现有硬件设施条件联合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一、目的意义

1、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是构建浙江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全省大部分农产品市场都以发展绿色市场为已任,开业在即的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更是高举绿色市场大旗。全省开发绿色食品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唯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尚未问世。从全国而言,目前也只有哈尔滨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城市建有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将绿色食品的展示展销与绿色食品的发展培育有机结合,可迅速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可以认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乃是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

2、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条件分析,丽水是部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9.1%,是华东乃至全国少有的“生物基因库”。丽水是浙闽六大水系之源(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交溪),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丽水是沿海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绿色生态是丽水的后发优势。从产业基础分析,在生态示范区环境中生产的农产品,从广义而言,均为绿色食品。以此这基础,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丽水完全可以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现代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绿色产业集聚谷地”,各种生产要素将向绿色产业集聚,产业结构朝着绿色经济的方向调整,经济战略重点向绿色经济倾斜。在培育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势必会带动绿色市场的形成,促进生态旅游业等相关的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3、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丽水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中共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建设浙江绿谷”的奋斗目标,并正在积极筹办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这完全符合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对丽水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丽水对外开放,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新亮点,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有此共识,全市特别是莲都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经营为载体,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已初步建成。到XX年6月,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柑桔、桃、稻米、蔬菜、茶叶、甜玉米、食用菌、禽、畜肉等九类主要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10个主要农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农药管理办法,并以此为标准,建立了30个总面积2万亩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6个总饲养量84.5万羽(头)的无公害畜禽类基地,生产出一批经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经省认证的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至XX年3月,全市先后取得7个国家认证的绿色(或有机)食品,2个浙江绿色农产品。仅XX年7月,莲都区就有6个产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到年底,全市将有更多的绿色食品通过认证。

二、建设内容与目标

(一期):

建设内容:

1、举办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展示展销会。

2、在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展示展销会的基础上,建设常设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常年开展绿色食品展示展销。

3、在因特网上建立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

预期目标:

完成这三项建设内容,可实现实物展示展销与网络展示展销相结合,可常年展示浙江省绿色食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和效益农业发展风貌,逐步形成以丽水为中心的浙闽赣皖毗邻地区区域性的绿色食品市场。

二期目标:第二期拟建设占地20-30亩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通过招商、招展,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的带动力、影响力将扩展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丽水市也将发展成这一区域的绿色食品消费、生产和交易中心。

三、申报单位与运作机制:

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协会(筹),是丽水市莲都区农业龙头企业的自治组织。主要职能为:农业产业化政策调研、龙头企业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企业项目招商引资等。

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是一家注册资金700万元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本公司总规划用地100亩,一期开发60亩,总投资8000万元,固定资产7200万元。建筑面积4.8万平米,商铺514间,仓储面积1.2万平米,冷库800号级。公司成立开始,就以建设绿色市场、网络市场、品牌市场为已任。将于XX年8月28日试营业,目前正积极筹备承办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展示展销会,市场正式开业将与12月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开幕同步进行。

本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由上述两申报单位组建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方案另报),承担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的建设任务。

四、经费预算150万元。其中:

1、展示展销大厅:目前以租赁方式,年租金约4-5万元。

2、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建设经费90万元(见表1),机房及办公用房目前以租赁方式,年租金约5万元。开办经费(办公设施与交通工具等)约50万元。

3、经费来源:

申报单位自筹100万元,要求省财政支持50万元。

表1: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投资预算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

合计

备注

服务器

ibm或hpXX

3

5

15

内外网数据库各一台

网管服务器

联想万全2100

1

1.6

1.6

网络系统管理

交换机

u-hammer24

1

1.5

1.5

网络系统管理含机架

2600路由器

cisco或华为产品

2

3.0

6.0

内外网各一台

防火墙

1

8

8

网络安全管理

系统软件

1

1.5

1.5

网络系统管理

网络管理设备

1套

0.6

0.6

磁盘阵列

hp9.1g

1

2.8

2.8

数据库使用

笔记本电脑

compaq或ibm

3

2.0

6

检修、演示使用

台式电脑

piv

2

1.0

2

信息制作与管理

台式电脑

联想

5

0.8

4

工作站

扫描仪

2

0.4

0.8

信息制作

打印机

1

2.0

2.6

绘图1台激光2台

ups电源

smart3000ux

1

2.0

2.0

后备电源8小时

投影仪

sony

1

4.0

4.0

演示与培训

续表: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投资预算

型号

数量

单价

合计

备注

数码相机

1

1.0

1.0

信息制作

数码摄像机

sony

1

1.0

1.0

信息制作

复印机

东芝a3幅面

1

1.2

1.2

信息制作

传真机

2

0.2

0.4

信息制作

一体机

1

2

2

信息制作

配套设备

7

含空调电脑桌椅沙发等

不可预见

7

硬件合计

78

网络维护费

12

含应用软件、电路租费、机器维护、技术支持及易耗品等

总计

绿色产品行业报告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的市场监督管理,规范企业用标,打击假冒行为,维护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力,根据国家《商标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及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是对市场上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市场监察是对绿色食品证后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和工作内容,是各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工作机构)及标志监管员的重要职责。各级工作机构应明确负责市场监察工作的部门和人员,为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工作;省及省以下各级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工作。

第四条市场监察的采集产品工作由省及省以下各级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完成。市场监察工作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相结合,在当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协调下开展。

第五条中心将各地市场监察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并作为考核评定工作机构及标志监管员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市场选定、工作任务及采样要求

第六条监察市场分为固定市场和流动市场。固定市场作为市场监察工作的常年定点监测的市场,由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选定。流动市场由各省级工作机构安排,在各省级机构辖区内选择1~2家市场,主要采购固定市场监察点未能采样的标称绿色食品的产品。

第七条标志市场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检查和规范获标企业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二)发现并查处不规范和违规、假冒绿色食品标志的行为;(三)掌握全国流通市场绿色食品用标产品的基本情况,为中心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第八条产品采样要求:

(一)固定市场监察点应对市场中全部标称绿色食品的产品进行采样(限购产品除外);(二)流动市场监察点作为固定市场监察点的补充,应避免对同一地区的固定市场监察点的同一样品进行重复采样;(三)应以最简易、最小包装为单位购买,单价不得超过200元;(四)同一产品的抽样不需考虑年份、等级、规格、包装等方面的区别,只采购一个样品即可;(五)各省级工作机构应尽量将本省辖区内监察市场上的获证产品采购齐全。

第三章工作时间、方法及程序

第九条市场监察工作在中心统一组织下进行,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原则上每年监察行动于4月15日启动,11月底结束。

第十条每次行动由各地工作机构按照中心规定的固定市场监察点,以及各地省级工作机构自主选择的流动市场监察点,对各市场监察点所售标称绿色食品的产品实施采样监察。

第十一条监察采样可采取购买方式。购买样品的费用由中心承担,先由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垫付,事后在中心的专项经费预算中列支。具体操作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对监察过程中的问题产品和疑似问题产品的包装应妥善保存,同时对产品相关图片和资料信息拍照、存档。

第十三条监察采样时应索取购物小票、发票等采样凭证,并尽可能要求监察市场对购物清单予以确认。采样凭证应妥善保存,以备查证。

第十四条市场监察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工作机构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产品采样要求对各监察点所售标称绿色食品的产品进行采样、登记、疑似问题产品拍照,将采样产品有关信息在“绿色食品审核与管理系统”录入上传;再将采购样品的发票和购物小票的复印件于采样后1个月内寄送中心。

(二)中心对各地报送的采样信息逐一核查,对存在不同问题的产品于6月底前分别做出以下处理,并通知省级工作机构:

1.属违反有关标志使用规定的,交由省级工作机构通知企业限期整改;2.属假冒绿色食品的,交由省级工作机构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三)各有关工作机构在接到上述通知后,立即部署本省辖区内相关企业的整改工作,企业整改期限一个月;同时有关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应联合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落实打假工作。

(四)各有关工作机构对本省整改后的企业进行现场检

查,核查整改措施的落实,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并将企业整改措施、绿色食品工作机构验收报告及行政执法部门的查处结果于9月底前书面报告中心。

(五)中心在对各地市场监察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抽查后,于当年11月份底将市场监察结果向全国绿色食品工作系统通报。

第十五条同一企业的产品连续两年被查出违规用标,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的有关规定,由中心取消其标志使用权。

第十六条企业对市场监察所采样品的真实性或处理意见持有异议,必须在接到整改通知后(以收件人签收日期为准)15个工作日内提出复议申诉,同时提供相关证据。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