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保基金投资比例十篇社保基金投资比例十篇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1:45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1

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建立的背景为了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合理分摊社会保障转型成本并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政府于2000年9月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其机构挂靠在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它肩负着化解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中出现的历史债务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高峰的重要职责,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持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建立的背景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1.1资金缺口大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先前没有任何积累的社会保障基金,从而在完全没有积累的前提下,由“现收现付”(实际上,改革前中国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筹资制度也不是现收现付,而是“无收现付”的制度)制度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就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社会统筹账户里的资金既要保障在职职工,又要为之前没有缴纳过社会保障资金的退休人员提供退休金。但是,各个支付渠道都没有积累,所以,资金缺口很大。

1.2提高缴费比例难度较大现行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占职工个人工资的比例已经很高,按照比例,企业本身的负担已经很重,无法再采用提高缴费比例的方式,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问题。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保障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资金就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在不宜提高缴费标准的情况下,国家只有采用多种渠道筹集和积累资金的模式,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

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投资管理成本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管理费用的支出是社会保障基金本身,而不是一般预算支出。从社会保障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覆盖面还是比较窄的,并不是全民性质的。如果以一般预算支出来支付这一制度的管理费用,对没有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人们是不公平的。二是若从社会保障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用,也会导致了其他的一些问题,如产生地方利益驱动机制,并由此导致高昂的管理费用,而且由于地区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其管理费用也不能统一。现在,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费用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费用是较高的[2]。

2.2投资管理不规范由于缺乏专门的机构,我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主要还是政府部门分散管理,这不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而且投资风险和经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没有明确与政府分离,所以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还是在政府的间接影响下操作的。由于政府职能的局限性,导致资金管理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2.3投资政策不合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主要是以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为主的,这种稳健、保守的投资方式,是难以弥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从历年的投资收益中可以看出,如果考虑到社会保障基金受通货膨胀和物价总体水平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将银行利率、社会商品零售价上涨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后,就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政策,是难以让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保值增值,甚至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已出现了“隐性贬值”的现象。

2.4投资收益率较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结余绝大部分集中投资于无风险或者低风险的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投资品种。社保基金2001年、2002年、2003和2004年投资于银行存款及债券的比例分别为98%、99%、76%和57%[3],虽然这种投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安全性原则,但同时也造就了投资收益的绝对低下。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政策,难以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2.5委托投资比重过小2003年引入基金管理制度以来,我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的投资比重过小,而政府直接投资比重过大。例如2003年政府直接投资比重高达76%,而委托投资比例仅为24%。2006年直接投资比重占62.63%,委托投资为37.37%。2007年直接投资占52.94%,委托投资为47.06%。2008年直接投资占54.38%,委托投资为45.62%[4]。世界各国的养老金运行的实际经验表明,由竞争性的非政府部门经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普遍高于由政府部门经营的养老金收益率。由于政府职能的局限性,权责不统一,导致基金在运用过程中不仅出现的挪用和侵占现象,同时,基金运作收益率也非常低。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委托投资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委托投资比重仍然较低。

3中国特色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政策的合理取向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过程之中,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和我国的特殊国情,建议采取以下积极的基金投资管理政策措施:

3.1积极有效地开展投资组合,实行多元化投资战略我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础薄弱,缺口较大,因而需要通过基金的“保值增值”以达到增加积累的目的,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如果一味的为了规避风险而放弃效率,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在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各种风险时,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投资的风险,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收益。为此,必须有效地开展投资组合,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战略。

3.2加强投资工具的创新,逐步加大高收益项目的投资比例投资限制的放松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之初对于基金投资的限制往往较为严格,随着投资条件的逐步成熟,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限制将会逐渐放松。目前,我国将较多的社保基金投入于银行存款与国债,投资回报明显较低。分析中国市场的状况,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债券品种己较为丰富,应逐步扩大债券市场的投资比例。直接投资各类债券或通过购买债券基金投资组合,将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组合中的重要部分。在经济相对稳定时期,可以尝试创新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投资品种。由于我国证劵市场的不完善,投资的风险过大,所以在短期内,银行存款、国债的投资比例仍占主要部分。而投资于金融创新工具的比例更应该在短期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3.3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发行特别国债的投资政策制定与发行特别国债的政策,是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承担基金保值增值责任的重要方式。在目前社保基金存银行收益过低、直接投资风险较大、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要确保基金安全增值,应明确社保基金以投资国债为主的基本政策,并向全国社保基金发行特种国债。在我国发行特种国债是根据我国国情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环境。在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各种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广泛存在,决定了我国全国社保基金不应当在证券市场投资。更不应该加大全国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发行特种国债就可以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使全国社保基金能够稳定快速的增长。

(2)收益稳定。购买特别国债虽然也有可能贬值,但买特别国债依然是最佳政策选择。因为即便购买特别国债出现贬值,它所遭受的风险,也比在证券市场投资的风险要小得多。况且购买特别国债并不必然贬值。许多国家公共养老基金购买国债并没有贬值。

(3)购买特种国债比银行存款更好。特种国债的收益率一般比同期银行利息高,保值增值的空间更大一些,虽然特种国债比银行存款的风险要高一点,但是特种国债也是风险特别低的一种投资方式。可以说,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还是多购买特种国债为好。

(4)有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取向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地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如果社保基金过多的进入资本市场,就会导致政府强化对经济的直接或间接干预,还会导致资源误置,可能为腐败打开大门。那样无疑会使中国经济又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从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2

1.市场风险

(1)利率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为了刺激需求,2008年央行曾四次降息,第四次下调利率108个基点,受银行利率的影响,国债利率也大幅下调,当银行利率和国债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全国社保基金存于银行、购买国债等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的部分就会面临着风险。

(2)汇率风险

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大跌近500点,创汇改后的最大跌幅,人民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通货膨胀,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国债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同时,汇率下降将导致投资境外汇回的收益下降,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的风险加大。

2.投资组合风险

根据《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条例暂行办法》规定,银行存款、债券(国债、企业债与金融债)买卖、进入证券市场,其中银行存款与国债投资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超过40%[2]。由此可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仍比较狭窄,资产投资过于集中,各部分资产投资比例变动幅度较大,银行存款占社保基金投资由2001年的64%一直下降到2006年的34%[3],而股票投资比例从2003年的5.1%,提升到2008年的最高限的30%,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比例在股票市场的激增,使其难以在金融风暴中全身而退,2007年全国社保基金净收益1354.86亿元,而2008年净亏损393.72亿元[4],巨大的差幅显示了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不能有效地防控风险。

3.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主要是由受托人和托管人目标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基金投资管理人道德风险可以通过约束激励机制进行防范,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投资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难以有效规避。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在去年前一年度已成功逃顶,但却在短期内大幅加仓,基金管理公司按照基金资产的净值以一定的比例提取管理费用,基金公司通过后期加仓获得两个多亿的管理费用,巨额的管理费用的诱惑不能不说是基金投资管理人投资决策失误的原因之一,虽然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巨额亏损,但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费用却从2007年的6.2亿元上升到8.6亿元,这种基金投资管理人收益与基金投资收益脱节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剧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道德风险。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在基金投资操作过程中因基金管理人对经济形势、证券市场走势以及资产价值等判断有误或者因获取的信息不全、研究不够深入而导致投资失误,从而造成基金资产价值受损或收益下降的可能性[5]。社保基金投资运作需要大量的具备专业投资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动荡不安的资本市场,对基金经理人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阶段,这样的人才并不多,基金经理人往往只擅长某个单一的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兼备,专业基金经理人的缺乏使得社保基金投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难以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国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策略

1、适当拓宽投资渠道,合理调整投资比例

社保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但社保基金投资同时贯彻上述三个原则是很困难的,往往安全性与收益性相互矛盾。社保基金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某一阶段选择最主要的投资目标时,考虑是保证安全,还是取得收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股票市场曾一度惨淡,所以,现阶段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应改变以往激进的投资策略,适当增加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谨慎投资股票市场。积极拓展其他投资渠道,寻找保障基金安全和获得收益的最佳结合点。

(1)保证一定量的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保基金存于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相较于其他投资手段来说仍是比较小的,在现阶段保障一定比例的社保基金存于银行有利于降低基金投资的风险。我国还可以根据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支出规模、支出时间、流动偏好等特点发行特种国债,以国家信用作担保,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给社保基金投资国债带来的风险。

(2)投资股市需谨慎

股票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所以,全国社保保障基金投资股票时应坚持“分散风险、谨慎投资”的原则。早在2004年,全国社保基金就在股票市场投资失利,该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证券资产减赢增亏9.19亿元,冲抵其他投资实现的收益45.91亿元后,经营业绩下降为36.72亿元,以此计算的收益率为2.61%,拉低整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0.71个百分点[6]。现阶段社保基金投资应更加严谨,适当缩小投资股票的比例,投资时应进行多种产品的投资组合,在控制好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3)增大实业投资的比例

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形势下,我国的出口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可增大实业投资的比例。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时不仅要考虑保值增值的目标,还要兼顾社会发展的目标,而保值增值是其基本的目标。从整体上看,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元化投资目标会导致收益率低下,但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目标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如果通过其他目标部分的满足了成员社会保障的需要,而没有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其他目标就是可取的[7]。扩大社保基金实业投资的比例,尤其交通、电信、能源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内需,社会保障基金不仅能够弥补经济建设的缺口,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还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拉动全国经济的增长。由于实业投资期限较长,所以在投资前一定要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做好风险评析,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2.建立健全的约束激励机制,有效防控投资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加大市场“筛选”投资管理人的力度,受托人具有决定投资管理人去留的最终权利,受托人可以委托多种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相互竞争的机制有利于约束投资管理人的行为,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对投资绩效不理想的基金管理公司予以惩罚或淘汰,迫使其将受托人的利益作为其首要的追求目标。基金管理公司应部分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风险,按基金管理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以预防投资风险,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报酬应与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挂钩,禁止“旱涝保收”的情况出现。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为基金投资管理人提供完善的薪酬、社会福利、收入提成制度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有效的预防投资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3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具

   自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养老保险投资工具范围不断拓宽。从一开始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到现在可以进行委托投资、实业投资以及海外投资等。就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保险投资还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存款我国对养老金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做出了限定:银行存款不得低于社保基金总资产的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银行存款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但是由于利率低,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影响,导致其贬值。所以在投资时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不宜过大,其规模可以控制在支付相应养老金规模的范围。2.债券债券具有流动性强、利息固定、收入稳定、安全性较高等特点。而且,投资债券的可选择性较多,投资适当比例,可以利用投资组合充分分散风险,符合养老基金安全性的要求。但是2011年,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不到10%,其原因是由于其收益率较低。在增值需求迫切的形势下,不适宜将资金过多的投资于债券。3.股票一方面,股票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尤其是我国,股票市场涨跌幅较大,风险较高。另一方面,股票投资又是确保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选择。改革初期,鉴于股票的高风险性,股票投资比例被严格限定,尤其是企业年金股票投资比例被限定在20%的范围内。但是近些年,为了保证养老金的增值,逐渐放宽对股票的投资比例。股票的投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0增长为2011年的32.39%。4.委托投资5.实业投资实业投资是指通过基金投资得到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可以通过长期持有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以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社保基金已投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大唐控股等九家企业,截止至2010年8月31日,实现增值1030.11亿元,获得了巨大投资收益。可见投资于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可以达到基金增值的目的。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结构分析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日益迫切,改革初期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具比例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整体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而股票、委托投资、实业投资等资产的投资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里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和债券。在改革初期,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比例一度达到98%以上,近几年才稳定在50%左右。通过以上对投资工具的分析可知,银行存款和债券的安全性较高,但是收益率较低。为了保证投资收益,将银行存款保持在足够支付的范围内即可,而债券则可以进行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所以,固定收益类资产有逐年降低趋势。股票近些年来其投资比例整体呈增加趋势,直到2009年开始,稳定在30%左右。股票一直都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重要的投资工具,尤其2007年的牛市,更是让社保基金获得了43.19%的收益率。委托投资的比例逐年增加是由于委托投资机构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但是近两年,委托投资比例稳定在41%左右,主要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所以不能盲目的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将委托投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符合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要求。另外,实业投资逐渐成为近几年社保基金投资的重点,我国社保基金尤其是在2010年,更是达到了20.90%的投资比例。据2011年社保基金理事会年报显示,2011年社保基金实业投资的比例占总资产的16.31%。而由于金融危机后股市低迷,2011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近70%都来自于实业投资收益。所以,适当的增加实业投资的比例,有利于养老金的增值。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分析

   (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有总资产一半的份额,体现全国社保基金长期以来坚持稳健投资的风格。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2003年开始投资股票,历年股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9.22%,占全部投资收益的46%。可见,股票投资一直都是养老保险收益的主要来源。但是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股票资产首次出现浮亏。所以,对股票投资上要始终坚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近些年来,实业投资在社保基金资产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股市低迷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社保基金也逐步增加了用于实业投资的比例。据推算,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用于实业投资的最高规模可达到2500亿元。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分析

   尽管我国对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目前的投资收益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三)去除异动点的对比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历年平均值是8.4%,减去通货膨胀率之后是5.97%。但是这个高收益率主要得益于2006年和2007年的高收益。2006年、2007年,我国股票市场急剧上涨,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股票市场泡沫破碎,股票价格一路下跌。相应地,这一年的社保基金收益率达到了最低值。所以说,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是不能持续的。为了能更准确、真实的反应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情况,去除2007年的最高值和2008年的最低值后得到的平均收益率更为可靠。去除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异动点后,得到社保基金的实际平均投资收益率为4.04%。这一实际平均投资收益率仅比2001年以来这11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高一些。2008年及2011年,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由此可见,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过低,有些年份的收益率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率。养老金资产没有实现增值,却在无形中贬值。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4

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商业银行和购买国债,可以保证基金的安全,但基金投资渠道受到限制。一般地,在名义利率高的年份,往往通货膨胀严重;而在物价稳定的年份,往往伴随名义利率不断下降,这两种情况下社会保险基金都很难实现保值增值。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改变投资方式简单、投资效益不高的局面,纷纷通过放松管制和加强政府协助等方法,积极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推进养老基金(即我国的社保基金)私有化和运营的证券化进程。

发达国家社保基金发展现状

拓宽投资渠道在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很有特色。美国的做法是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将社会保险基金聚集在一起,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由投资专家操作共同基金的营运,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使基金获得了较高收益。加拿大为保证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也成立专门投资机构,配备或聘请投资专家来专门从事基金投资。为降低风险,基金的50%委托政府投资或购买政府债券,另外50%分别投资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并把银行存款视为没有办法的办法。英国于1980年专门成立国民投资与贷款办事处,接受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经营社会保险基金,一部分按国家规定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投资,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另一部分用于短期信贷,特别是借给政府作短期用款。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银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动产投资;(4)有价证券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在金融市场健全的条件下,普通股票是真正能够抵制通货膨胀影响的投资方式之一。1999年初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他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今后15年内,将从联邦政府预算盈余中拿出2.7万亿美元用于社会保障计划。而其中的25%即6750亿美元将投入股票市场以提高投资收益。

养老基金运作私有化养老社会保障的私有化改革是有关国家在面临人口严重老化、传统的现收现付式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日益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对本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的一种战略性的调整。它实际上是将提供退休收入的责任由政府部门全部或部分地转移到职工个人身上。以美国为例,美国社保基金管理局的预测表明:到2019年社会保险税收本金利息和开始不能满足当时的支付需求。

私有化的基本方向是推行个人帐户制,并给予个人以一定的投资选择权以提高养老基金的服务水平。以下给出几个养老基金运作较为成功的案例。

案例1:最早实施私有化改革的是智利,主要措施是,加入私人养老保险计划的职工个人可从21家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中任选一家开立自己的个人帐户,养老基金之间是竞争关系,类似于美国的共同基金。这些基金按法规要求对股票和债券进行组合投资。投保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自己的帐户挪向另外一家公司。由雇主每月按其工资的10%代其向个人帐户缴纳保险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职工个人帐户养老储蓄的投资,职工退休后可将本金和投资收益一次性,

或者按月从个人帐户提取。

案例2:新加坡的私人退休体系和智利又有所不同。新加坡的私人养老基金体系初步建立于1955年。居民必须为自己的各种未来可能的消费需求进行储蓄:退休、医疗费用、教育甚至房屋购买等。雇员和雇主各支付相当于工资20%的资金。

其他国家如意大利、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玻利维亚、乌拉圭等也纷纷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推行个人帐户制的好处在于:(1)有利于应付日益严重的人口老化问题。(2)利用个人退休帐户的强制储蓄功能,可提高国民储蓄水平。(3)通过在养老基金的管理方面引进竞争机制来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养老基金运营的证券化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养老基金涉足证券市场,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养老基金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已经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者之一;也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稳定力量。

举一组数据来分析,这种趋势是确定无疑的。20世纪60年代养老基金掌握的股票比例,伦敦证券交易所为10%,纽约证券交易所低于10%;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都已超过30%。除新加坡、比利时和法国外,表中其余15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投资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股票投资比例最高的是香港(83.08%),其次是英国(79.02%)。另外股票投资比例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挪威、丹麦与荷兰。资本趋利的本性必将引导资本流向收益高的金融资产。据统计,美国完全用于购买政府特别国债的养老基金的年收益率只有7%,而主要投资股市的养老基金收益率为12-15%。智利的21个养老基金在1981-1995年间的年平均收益率达13.5%。大大高于同期国债的收益。

养老基金的证券化还体现在海外证券市场投资的比例不断增加。在养老基金大举向证券市场投资的同时,为分散风险,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放宽养老基金海外投资的比例限制。如在欧洲,过去养老基金的80%实行“户内管理”(即强调投资国内证券市场),现在则在管理方式和投资政策上强化“户外管理”,越来越关注海外股票市场。发展中国家也存在这一趋势。比如,2000年8月底,智利养老基金在境外的投资额占这类私人企业养老金经营总额的11.45%。该国中央银行人士近日透露,政府已向议会提交法案,准备把目前对养老金在境外投资的比例限制由现在的15%逐步放宽到35%。

我国社保基金与证券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保障基金与证券市场可以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的减持实现国有资产的变现,为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资金,解决社会保障基金转型期的资金窘迫;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各种证券、债务组合或金融创新帮助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大量滚存资金可以托起证券市场,成为活跃和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在欧美的经济体系中社保基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其资金的60%-70%由社保基金充实。这一点很值得我国在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基金改革中予以借鉴。而且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已开始发展的情况下,提及由社保基金充实证券市场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社保基金的投资要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原则。在银行存款、国债安全但不能满足保值增值要求的今天,社保基金急需一种收益比国债大,风险比股票小的金融工具,开放式基金恰好满足了这样的要求。而且,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固定,投资者可以随时追加或收回资金,这既可以满足社保基金流动性的要求,同时又可以适应社保基金结余额下不断变动的需要。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管理水平低下,致使基金行政管理机构与基金投资营运机构分设的呼声日益高涨。据悉,相应的政策即将出台。一旦管理与运营分离,将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交付基金管理公司,利用基金管理公司专业人员的知识、经验降低管理价格和管理风险无疑是最为明智之举。

在国外成熟市场,不仅基金品种丰富,保险公司还通过委托外部专业机构管理、由控股公司的投资子公司管理等多种方式进行保险投资。

保险资金入市既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随著我国中央银行多次降息,保险公司的传统产品发展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受限制过多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障碍。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对于我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保险公司认为,保险资金入市还存在投资品种单一和渠道不畅的问题,更希望进一步开放保险资金入市的投资范围,特别是能让保险公司参与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5

1.1收益性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原则可以有效确保投资的保值,收益性原则可以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增值。社会保障基金想要获得增值,其投资运营就必须要盈利。而收益性原则可以有效降低社保基金的运营困难,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增值。可以说安全性原则与收益性原则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1.2统筹安排原则。

统筹安排原则要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员对基金的支付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基金的有效运行。具体情况就是,对于流动性较弱的基金则可用于投于资本市场,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可以投放于货币市场或者储蓄存款等。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不同的国家及地区都采用不同的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模式以获得投资最大收益,根据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主体,可以将社会保障基金分为三种投资模式。

2.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自有的投资机构。

建立专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机构,由投资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优势进行分析,有利于降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确保投资有效增值。同时,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机构可以将社会保障基金事业与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联系起来,例如可以将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福利待遇的投资,如福利设施、教育、住房等。

2.2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权利交给国家相关机构。

通常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参与国家财政投资,二是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然而无论是直接参与国家财政投资还是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其优点是可以有效确保投资收益、操作容易、无投资风险等,缺点就是这种投资虽然没有风险,但收益却是很低的。随着物价的上涨,即使国家对国债实行利率补贴,但不能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增值。

2.3委托专业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委托专业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例委托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以及信托公司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为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获得最大收益,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将社会保障基金分成几部分,委托多家金融机构进行投资,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投资的收益性。

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3.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大多数都是采用委托专业金融机构的投资方式,也有一部分投资是通过直接参与国家财政投资或者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例如股权资产投资、债券投资等方式,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社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是委托投资与直接投资相融合,也就是二种投资模式并存的投资方式。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国内投资范围包括买卖国债、银行存款、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托投资等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国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票据、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债券以及货币市场产品等具有流动性的金融工具。截至2009年,我国社保基金指定了南方、博时、华夏、鹏华、嘉实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会保障基金在不同的资产中其投资比例是不相同的,其在不同投资资产中具体的投资比例限制为:国债投资与银行存款的比例要高于社会保障基金总额的50%,其中银行存款要高于社会保障基金总额的10%,但在多家银行的存款要低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此外,企业股票投资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要低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40%。

3.2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投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几年投资收益不稳定,呈现跌落起伏之势。我国2009年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很高,这与我国2009年证券市场环境有关,当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着高风险、高收益的环境,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受证券市场的影响也面临着高风险、高收益局面。此外,由于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证券市场投资收益率为负数,加上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高于市场通货膨胀率,也是社会保障基金面临高风险、高收益的因素。2011年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收益率迅速下降,远远低于通货膨胀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受市场证券的影响呈现大起大落之势。

四、借鉴国际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经验

4.1追求投资收益时兼顾社会效益。

由新加坡社会保障基金强制储蓄计划以及社会保障基金成功的投资方式可以看出,有效利用国民心理与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可以使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有效成为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智利实行的养老金体制的改革,建立个人积累账户,也极大的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例如智利的证券市场,是从1984年资产市值由零起步,经过长达十三年的发展历程,智利证券市场从1984年的零市值到1997年资产市值高达800亿美元。此外,由于建立个人积累账户,增加了民营机构账户,增长了抵押债券市场的资金,为国民的住房提供了有效支持。因此,我国社会保基金投资可以有效借鉴新加坡、智利等国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目的,所以在能够满足国民的保障需求时,兼顾社会收益,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收益,还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2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海外市场。

由于世界上每个国家制度与市场经济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上存在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例如阿根廷与智利的社

会保障基金,将一部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到国外市场,并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爱尔兰与英国将社会保障基金总额的30%投资到国外市场,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国外市场,可以有效避免与控制投资风险、有效拓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对缓解国家外汇储备压力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在投资方式上可以选择与国际投资机构合作或者委托的投资方式,有效促进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

4.3鼓励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降低投资风险。

实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投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安全性。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大多数是采用投资固定收益的金融产品,投资金融产品种类过于单一,影响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2008年社会保障基金总额约为2.5万亿元,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率却不足2%,这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与安全隐患。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可以借鉴美国与智利等国家成功的投资经验,根据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行情,逐渐放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条件,拓宽新的投资领域,增加新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工具,例如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等投资方式,有效提高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

五、结论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6

东方证券渠道已拓宽效率待提高

利率敏感性资产降低幅度较大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大大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和运用范围,除了明确无担保企业(公司)债券的投资比例外,还规定保险资金可以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产业基金,投资不动产,提高了债权投资计划的投资比例,并且不对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资各自做出限制。

从新规定可以看出,保险资金对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产业基金、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的投资比例大幅度提高,再加上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例,对非利率敏感性资产投资从26%提高到了45%,债券和银行存款等利率敏感性资产降低到55%,并且这其中还可以投资20%的收益率较高的无担保企业(公司)债券。(见图)

利率敏感性资产投资比例降低,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将不再单单受利率波动的约束,大大提高了利差收益。

一般情况下,加息将增加投资部门的压力。在银行渠道,居民对寿险保单的认识更多的是储蓄理财的替代品,在利率较低和银行渠道销售的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率较低时,银行渠道的保单销售良好,银保保费收入增长幅度较快,但随着利息升高及金融市场的火爆,保户的逆向选择将必然造成银行渠道保单的退保和保费收入的下降。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与利率及基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利率提高,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也在提高。这无疑增加了投资部门的压力。

另外,加息会分流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在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率提高的情况下,银保的万能、分红产品的优势将减弱,将会出现资金分流。从保费发展的历史趋势上看,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的涨幅与利息及股票型基金净值的涨幅是负相关的。

利率敏感性资产投资比例降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减弱,相对于负债成本,将更能获得相对稳定高效的投资收益,对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和利润构成将有更多的正面贡献。

另外,放开对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产业基金、不动产的投资,提高债权投资计划的投资比例,这些投资渠道受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也不受股市涨跌的涨跌影响,而且投资期限较长,符合保险资金安全长期的投资要求。

投资渠道的使用效率需要提高

从资金的性质上看,保险资金与社保基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都有资产负债的匹配要求,都需要进行长期投资,对投资收益都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从投资渠道上来看,保险资金与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也有较强的类似性。

按照规定,社保基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比例不得低于40%,投资股票的比例不超过30%;200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投资产业基金和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的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的10%。

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的资金性质和投资渠道具有较强的类似性,但与保险资金相比,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要高很多。2001年以来,社保基金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9.75%高出保险资金5个百分点。说明社保基金的投资能力和资金利用水平大大高于保险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在2005年以前,这两类资金投资收益率相差不多,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在有些年份甚至高于社保基金。但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大大提高,并与保险资金拉开了距离,说明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使用效率高于保险资金。

在股票投资上,社保基金的投资采取市场化运作。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股票的投资主要是采用委托投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在证券市场中选择最适合的投资管理人来投资运作。从成立至今,社保基金会选择了十家境内投资管理人,包括九家基金公司和一家证券公司。截至2009底,十家境内委托投资管理人管理了40个投资组合。每个投资组合分别由不同的基金经理按照既定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进行独立运作。

在股权投资方面,社保资金的投资能力较强。截至2008年底,社保基金投资了中比基金、渤海产业基金、弘毅投资基金和鼎晖投资基金等4家股权投资基金。2009年,社保基金又完成了对中信绵阳基金的投资。投资金额达到数百亿元。

各家公司在股权及不动产投资方面的优势

目前保监会还没有推出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的投资细则和投资指引。不动产、股权投资隐含的风险大,需要保险公司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项目选择能力。比较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中国人寿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权投资方面有优势、中国太保在上海的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平安主要通过平安信托进行股权投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平安信托是平安集团进行项目投资的主要平台,随着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办法的出台,平安信托在人力和项目方面都为保险资金的股权投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平安集团的保险资金可以接手平安信托下信托资产投资的项目,进行项目投资,以缩短项目投资的程序,提高投资效率。目前平安信托下的信托资产投资项目是将来保险资金项目投资的蓄水池。

保险行业投资策略

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放开,保险资金的利率敏感性资产投资比例降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受利率涨跌的限制减弱,相对于负债成本,将更能获得相对稳定高效的投资收益,对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和利润构成将有更多的正面贡献。

另外,放开对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产业基金、不动产的投资,提高债权投资计划的投资比例,这些投资渠道受利率的涨跌影响较小,也不受股市涨跌的波动影响,而且投资期限较长,符合保险资金安全长期的投资要求。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开,投资收益将会大幅度提高,保险股的业绩将会有较好的表现。新会计准则也改变了新业务亏损的局面,使新承保业务在前几个保单年度也能在财报中确认利润。

清科集团险资开闸2200亿涌入pe市场

《办法》明确险资可以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按照截至2010年6月底4.52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规模计算,预示着将有2,260亿元的庞大资本量涌入中国pe市场,为饱受资金匮乏之苦的Lp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险资终获Lp资格具有“里程碑”意义

保险资金具有资本量庞大、投资周期长等特性,与pe一般5-7年的投资周期以及相对较低流动性的特点相适应,是仅次于养老基金的最适合投资于pe的机构投资者。从国际上看,优质企业股权是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领域,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是国际通行做法。在我国,早在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未上市优质企业的股权,尽管细则尚未出台,但这一举措无疑为保险公司增加拓宽投资渠道、乃至未来投资pe提供了契机。此次保监会出台的《办法》作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领域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正式为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开闸放水”,也意味着保险资金将继社保之后成为pe市场生力军。此次Lp群体再度扩展,合格机构投资者队伍继续壮大,对我国pe市场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亟待《保险资金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实施细则》出台

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已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相关金融产品,但《办法》中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严禁保险资金从事创业风险投资。对于此项规定的执行,存在概念界定的问题,即创业风险投资(VC)偏重于早期投资,而所谓“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则主要指中后期、pre-ipo阶段投资(pe)。保险资金特点不是以追求高收益为主,而是追求合理的资产负债匹配和稳健的保值增值,因此法律对于险资投资也一直持稳妥态度。考虑到创业风险投资存在流动性及各种风险,险资将更加谨慎地推进这一领域业务的展开。对于相应概念的明确界定,还有待具体实施细则的出台。

保险资金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希望能够选择国内一些经营管理规范、投资能力强,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保险机构开展这方面的试点,但此次出台的《办法》中尚未对准入门槛做出具体限定。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如何开展pe投资业务(投资上市公司股权)或以Lp的身份投资于pe基金(投资上市公司股权相关金融产品)也依然没有具体操作细则作为指引。因此,《保险资金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实施细则》亟待出台。

可以预见,一旦相应细则出台,pe市场必将成为保险公司的投资新领域。然而,选择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流程,投资前期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因此险企参与股权投资在政策上允许只是一方面,现实情况是很多中小保险公司应在投资风险评估实力方面有所加强。此外,pe专业团队的建立,以及具有增长潜力的优质项目资源储备也都将是其pe业务拓展的关键。

长江证券分红险准备金评估利率或将提升

保险公司长期预期收益率将得到提升

基础建设投资和不动产投资将是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有效替代。基础建设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的收益率比固定收益类投资(如银行存款及债券投资)高,不论对公司的自由资金还是准备金对应的投资资金都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不动产投资还同时具有预防通货膨胀的功能,对于分红险,万能险及公司自有资金的投资都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假设固定收益类投资(银行存款及债券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并以10%的基建投资和10%的不动产投资替代固定收益类投资,则预计其对总投资收益的增加在25Bp到65Bp。

目前银行5年以上贷款利率约为5.94%,而2007年5年以上贷款利率曾达到7.83%的高位,由于基建投资的收益率与银行贷款利率具正相关性,因此,在目前加息周期的情况下,预期未来新增基建投资的收益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分红险准备金折现率或将升高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7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渊源及文献述评

   干预主义奠定了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基石。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论证了通过国民收入总量增加来增大全社会的福利,主张举办社会保障事业,发放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养老金等;瑞典学派和凯恩斯则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收入平等。这些成为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西欧和北欧很多国家实施了普遍福利政策,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路德维希。艾哈德在《大众的福利》中指出实现大众福利的根本办法不是如何分配现有收入,而是如何将现有收入增大的问题。只有增大现有收入,才能使每个人的所得有所增加,才会增加社会福利。这孕育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投资运用来实现保值增值的思想。伯尔丁研究了养老基金的投资,认为在金融市场多样化投资有利于分散风险;而彼得。戴蒙德和吉拉科普诺斯建议将其投资于股票市场,扩大基金的规模以应付未来的支付问题。阿扎伊。沙赫与科沙马。费尔南德斯深入研究了指数基金投资在养老基金股票投资中的作用,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对指数基金的运用,并建议发展中国家构建股票市场的市场机制和市场指数,提高指数基金的生存能力。

   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用来看,其主要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市场与政府两大主题展开。

   1.公平与效率。美国学者阿瑟。奥肯曾在其代表作《平等与效率》中说过:“源于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不均等,比机会均等时的经济不均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社会保障基金的安排要做到机会均等,最大限度地使个人努力和个人收益具有正相关性。如果机会不均等,就会导致“寻租性非效率”和“内耗性非效率”。因此,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发放、管理体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应尽量做到机会平等,即基金筹集按个人能力和收入水平征收,发放过程中兼顾能力差异和互济原则,基金管理增加透明度,基金投资要尽量做到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兼顾效率,真正的公平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2.市场与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的改革,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保障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以及政府的作用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触及的地方,需要政府介入才能有效运作。从各国实践来看,政府的间接作用日益渗透到私人养老金计划中,如通过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监管,实施强制性的私人养老金计划,对私人养老金资产比例限制等。此外,政府还要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控并提供信息以弥补市场失灵。在社会保障基金运用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要想发挥二者的作用,还须寻找一个有机结合的均衡点。

   二、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

   国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主要是指将其资金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一般侧重于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一方面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各国又把其投资安全放在首位,对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都有严格的限制,目的是在控制好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在美国,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主体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投资渠道主要是购买美国政府特种国债。根据社会保障法案,信托基金只能投资于政府发行的债券或由美国政府对其本金和利息担保的债券。其投资范围具有强制性、投资决策强调科学性和投资品种的流动性。为安全起见,政府还规定,信托基金至少要保存受益支出总额的20%-30%作为盈余储备。

   美国比较推崇基金指数化投资。指数基金的巨大成功使得指数化投资的概念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以其低管理成本低系统性风险、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和较少的“寻租”机会使其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早在1997年,美国加州、德州、纽约州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50%以上的股票己经指数化,tiaa-CReR(美国tiaa-CReRRetirement)持有的国内公司股票指数化比率高达80%.到2004年底,美国共约有12.9万亿元退休金,投入指数基金的总额为3.1万亿美元。它们在投资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许多养老基金因此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美国政府还针对个人账户管理推出了一种“节俭储蓄计划”,由政府挑选出几个市场指数,这些指数跟踪国内外的股票市场。然后,政府与一些合格的基金管理者签约,由他们来负责建立和管理相应的指数基金,作为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金投资工具。职工可以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在这些指数基金中进行分配。这里,职工所选择的是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策略。

   另外,养老基金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基金开始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在指数化投资战略下,养老基金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力,他们还有责任确保美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公司表现出色并取得成绩。

   三、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及其问题

   2005年期初全国社保基金余额1659.86亿元,期末总额为1954.27亿元,净增加294.41亿元,其中:财政拨入资金净增加228.70亿元,投资收益转入增加52.90亿元,社保基金投资入股交通银行产生的股权资产准备12.80亿元。而其直接投资资产1387.58亿元,占比65.52%;委托投资资产730.29亿元,占比34.48%.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但实际上收益率较低,投资效果较差。虽然近几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2.61%以上,但如果加进通货膨胀及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比较低,2004年甚至为负值。

   1.社保基金规模不够大,资金不充裕。由于基金的筹集主要是依靠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不足,规模不够大,而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又受到严格的比例控制,使得最后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少之又少,这样,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就变弱了。

   2.投资工具有限,投资收益率偏低。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以2004年的一年期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为例,二者的利率分别为2.25%和2.68%,远远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而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较大,无法保证收益的安全性。另外,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过高,影响了基金的盈利。以2004年为例,我国社保基金中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9%和43%,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债和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那么社保基金中国债投资至少为33%.银行存款与国债在社保基金中占到72%,而其投资回报率无法抵御当年3.90%的通货膨胀率,这是造成2004年社保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3.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不完善。一方面未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也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效益性作出科学的预测;也缺乏更加全面、科学的投资法律、法规的约束来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低效率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股票市场的市场也有待规范,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还需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

   4.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监管混乱。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缺乏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对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也不健全,使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监控非常缺乏,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挤占、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9]

   四、基于安全视角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相关制度安排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方面,要在保证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较高收益。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切实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有效促进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鼓励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多元化投资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和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多元化投资能最大限度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降低基金积累制度的成本,保证基金的实际安全性,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以及产生良性的外部效益。

   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投资范围有所扩大。除在传统领域中进行投资以外,还要涉及金融创新工具。金融创新工具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主要包括:

   1.指数化投资。首先,其管理费用低,投资管理人只需按照指数的成分复制组合,避免了市场分析、公司调研、证券组合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指数化投资的交易成本很低。指数化策略不做个股和时机选择,股票的换手率很低,从而节省了交易成本。最后是风险较低,指数化组合经过广泛的分散化,非系统风险(个股价格波动对组合的影响)已基本被剔除,主动式投资中通常会出现的基金经理操作失误和道德风险,在指数化投资中也得到了有效降低。正是由于上述优点,而国外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也都对其青睐有加。

   2.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对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住房抵押贷款(按揭)是所有资产类别中最优质的资产,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20%以上的贷款坏账率而言,住房抵押贷款平均坏账率仅0.52%.加之一些信用增级措施,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极小,从收益上看,它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利率,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保基金新的投资工具。2005年12月15日,建设银行发行了金额为30.16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据估计,其年收益率在4%以上。这正是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大好时机。[10]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8

内容摘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储备基金。该基金成立十年来,已经实现了投资的多元化,且获得了比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但在投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对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进行探讨,以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以应对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的养老金支付危机。

关键词: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现状

(一)相关政策沿革

2001年5月18日,《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

2001年12月13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对社保基金的投资作了详细规定。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2003年6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全国社保基金将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2004年2月9日,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开启了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战略的序幕。

2008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按成本计)的10%。

(二)投资渠道及方式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已逐步实现了多样化,包括委托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以及经国务院或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指数化投资、股权投资、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产业投资基金等。

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有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两种方式。委托投资的比重2003年为24.07%,到2009年则为47.06%。虽然委托投资比例至今没有超过50%,但其发展趋势却是连年上升的。

(三)投资收益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自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其投资收益率均为正值。基金成立十年间(2000年至2009年),累计投资收益额2448.59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已远远战胜年均2.01%的通货膨胀率。但是,仔细分析数据不难发现,由于在成立之初投资渠道比较狭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2005年以前都相对较低。放宽投资限制之后,2006年收益开始增加,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更是增加至38.93%,可是这多取决于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牛市,而当我国证券市场在2008年转入熊市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降至5.2%,这说明我国社保基金在实现高收益的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地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虽然社保基金的收益从公开数据看基本上能跑赢通货膨胀,可是加进通货膨胀对货币价值的影响,再考虑物价水平上涨和利率、汇率波动影响,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的收益就显得不是那么的让人满意。再加之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凸显,全国社保基金在国外市场寻求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

全国社保基金没有充分运用科学的投资组合配置。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将收益率、到期日、流动性、风险性均不同的,甚至相差悬殊的几个品种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在市场化投资运营情况下,现资组合理论能够更好地对庞大的社保基金进行优化配置,把基金充分调动起来,在各个领域科学而非人为的配置资产,使基金的投资运用平衡安全,以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缺少有效的避险工具。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机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各种制度还无法对所有市场行为进行很有效的约束,这样的金融环境面临着非常大的信用风险。我国社保基金亟待建立风险对冲机制,其中以回避市场风险的股票指数期货、回避利率风险的国债期货尤其需要运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开发以套期保值为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基金的风险可以有效地进行规避。

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缺乏灵活性。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基本上都是采取政府集中管理的模式,对于投资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和管理,而且这种管理似乎只是一种粗放而家长式的管教,重在“管”而缺少很好的“理”,有时候只是绑住了基金的双脚,可是却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全国社保基金的管理还显得僵硬,不够科学与灵活。全国社保基金不仅要在投资工具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还要在投资工具配置等方面进行灵活的指导。

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模式多元化拓展

1.金融衍生品投资。指数化投资除了能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还能降低管理费用、交易费用。我国社保基金明显已经意识到指数化投资的好处,近几年通过etF、LoF等指数型市场开放基金参与了指数化的投资。但是,笔者认为社保基金还应该更加广泛地进行指数化投资。现有的etF、LoF毕竟选取的跟踪指标还显得范围较小,无法真正地覆盖指数。但鉴于我国现在的指数种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指数化产品还是比较少的情况,笔者建议扩大指数型基金投资规模,相应降低其他类型股票投资在投资配置中的比重。

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购买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我国社保基金会是最早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其按成本计总资产的10%可用于股权投资基金,现在可用投资额度近500亿元。在pe投资成熟之后,社保基金还可以适当关注风险投资基金。

2.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融资压力,而我国社保基金积累了大量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的需要。而且基础设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所提供的都是与人们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们的使用需求都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而持久稳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回收和盈利给予了保证。特别是由于基础设施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可产生巨大的外部正效应,能够满足社会公益性的要求。

3.房地产投资。社保基金是否应该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这似乎是一块“禁地”,因为目前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也已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了必要的干预,但是我们是否就此判定社保基金不能进入这一高成长、高回报的领域,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笔者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排除其他非市场因素,根本原因还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是购房者多而供房少导致了房价大幅上涨,从这个角度看,旺盛的需求正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较好的机会,所以要实事求是的回答“要不要做”、“怎样做”、“如何防范风险”三个问题,既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又有效的防范了投资风险。

4.资源储备投资。从经济角度来看,资源作为一种消耗品,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格从长期来看是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如石油、黄金等资源,在每一次经济周期过后,价格都会上涨很多。从历史考查,储备类资源在长期中很少出现贬值的情况。而且,资源类产品受到经济动荡冲击或突发灾难危害时也具有很强的保值性。而大型的储备资源类投资具有开发周期长、可储存、资金量大的特点,不是一般小资金能够染指的。社保基金作为国家的储备资金,完全可以分流出一部分用于资源储备的投资,这样,既为国家的资源储备做了贡献,同时也能使基金的投资分流到更多的领域,增强基金的安全性。

(二)灵活运用现代化投资组合理论且重视投资组合的科学性、有效性

现资组合理论研究的是有关对多种资产进行选择和组合的问题,即投资者在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如何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以及由此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简单地讲,投资组合就是在一个投资行为中选择投资工具的类别并确定其比例的过程。当投资者面对多种资产,考虑应该拥有多少种资产、每种资产各占多少比重时,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便开始了。由于各种资产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历史统计也显示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它们并不总是同时地反应或同方向地反应,因此当某些资产的价值下降时,另外一些却在升值。这样,就保证了基金在长期中的安全。将基金按不同比例投资于合适的品种,尽量选择相关系数小的投资品种进行组合,使所选择的各类投资的风险可以部分地互相冲抵。

(三)加强全国社保基金的比例限制和收益率控制

出于对社保基金安全性的考虑,许多国家对社保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程度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与划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其社保基金投资工具的控制比例。而这种比例控制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多元化投资的要求。对于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资工具投资比例的控制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要严格限定高风险投资工具的投资比例,同时要对收益相对安全稳定的新的投资工具及时地进行调研,快速反应,把新出现的符合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尽快纳入投资组合中进行测算,并多给予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使其能早日加入投资的比例控制中。

同时还要对全国社保基金进行收益率控制。比如可将投资收益率与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数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客观地监测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水平和效益,以便对投资组合等进行相应调整。

(四)加快培育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我国的资本市场形成的时间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学者反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帐户资金等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原因之一。虽然全国社保基金已经可以在国内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但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及其密切性,这从全国社保基金2008年投资收益率陡转急下即可看出。因此,我国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进行真正投资的环境,保证基金安全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五)加强对各类投资主体的监督

政府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各类机构的监督。信息披露是保障监督有效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信息披露应该进一步加强透明度。基金管理人定期通报基金运营情况,目的是将基金管理人置于基金持有人和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管之下,防止基金管理人违规操作,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还要建立各类投资主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严格甄选优良的投资公司参与社保基金投资,及时淘汰不合格的机构。各类投资主体在接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等监督的同时,要强化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审计,以保证社保基金安全运营。

综上所述,我国的全国社保基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投资运营能力不断提高,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壮大了我国社保基金的储备。但全国社保基金要想持续保值增值,真正起到应对我国未来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作用,必须要在坚持多元化的前提下,不断拓宽社保基金投资的渠道。同时在现资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投资管理,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增大收益。

参考文献:

1.2003年、200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

2.社保基金2009年收益率达16.12%,finance.省略/roll/20100511/12367913676.shtml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社会保障;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问题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加剧,社会保障相关制度也开始逐步改革,完全积累和现收现付有机结合的社保制度也开始逐步建立。在国内的社会保障方面有了基金的积累后,这种储备较久、规模较大的基金在保值乃至增值方面面临着各类问题。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效管理社保资金,促进资金的增值,使国内社保制度的缺口得以补上非常重要且必要。

1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社保基金在投资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的简要概述

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逐步蔓延到全世界,我国也因此次金融危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一,国内的出口额开始逐步下降,出口的增速逐步放缓。其二,国内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此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千万以上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失业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大。其三,金融危机的蔓延促使海外资金逐渐紧张,部分在国内投资的海外资金从中国撤出,严重影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等资产市场。

(二)金融危机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

(1)市场风险。此种风险也成为系统风险,即外部因素的改变使投资者及企业出现损失的风险。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社保基金的投资带来的市场风险往往体现在通货膨胀风险及利率风险两方面,前者是因为大量的货币供应造成货币的贬值,物价上涨不断的情况;后者往往因为市场上的利率改变引起。

(2)投机风险。此风险极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资产的损失。投机风险往往以股市风险为主,因为在股票的购买中既可能得到收益又可能受到损失。全球的经济状况受金融危机影响巨大,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世界经济濒临衰退,股市严重下跌,资本市场出现低迷状况,股票投资占比较大的国家社保基金的损失也相应较大。

(3)道德风险。此风险即投资成员在资金的运作中为了使得个人收益增加而做出对基金投资利益造成损害的事,以致做出损失基金资产的决策风险。

(4)操作风险。此风险即在针对基金的投资进行操作时因为管理者对资产实际价值、证券市场的走势与整体经济形势等没有获取全面信息或判断出现错误而造成投资失误,进而造成收益减少或资产受损的风险。金融危机时期怎样将资产有效配置以使风险得到规避,对投资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而现阶段国内的此类人才并不多。

2国内社保基金在应对金融危机是投资管理乏力的原因

(一)没有适当的社保基金管理体制

在金融危机发生期间国内社保基金投资的失利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国内的投资政策较为保守,这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造成了限制;其二为很多地区挪用或挤占社会保障基金,进而带来了经济的损失。在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较为混乱、分散,而且没有分清资金的运营管理和行政管理。部分地区没有针对社会保障资金做好管理工作,出现社保基金的挪用及挤占状况时却无人过问。

(二)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比较窄

首先,滞后的立法严重地限制了国内社保基金进行投资的范围。根据国内相关法律规定,基本养老金在对两个月的支付金额进行预留后,结余款项要勇于国债的购买或直接存入银行。国内即使允许企业年金以及全国社保基金投资与资本市场,然而针对投资的比例限制较为严格,国债投资与银行存款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然后,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选择形成了制约。现阶段的资本市场普遍缺乏对风险的防范能力,社保基金缺乏投资工具供选择。

(三)投资比例没有合理搭配

现阶段国内的社保基金投资比例并不合理,在该项基金的个人账户部分存在一定的资金积累,它通过工作期间内职工缴费的方式完成延迟支付基金的建立,因此该项基金有着增值及保值的要求。然而因为对安全过于注重,很大一部分基金用于国债的购买或存入银行,很多社保基金以迫于基金增值及保值压力为理由被挪用、被挤占。

(四)公司治理的结构有缺陷

现阶段国内的基金公司已经着手建立将权力的相互制衡作为理念的治理结构,然而由于没有充分发挥监管的作用,以致基金在管理、投资运营等方面并不完美,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1)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现阶段国内在激励基金投资的管理人员时,往往采用经济竞赛的方式,即委托人将投资管理者的投资成绩进行排列,为收益较好的投资管理人员支付更多的报酬,为收益较差的投资管理人员支付较少的报酬。这样的措施在国内很有必要性,然而效果却并不明显,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已然存在。某年某省的社保基金有接近30亿元的亏损额度,然而支出的费用却出现了三倍的增长,由1.3亿元逐步增长到3.9亿元。其中,管理人员的报酬从原来的的0.68亿升到了0.88亿,交易费用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基金管理机构变成了赢家。

(2)托管人员没有将基金的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就法律角度而言,基金的托管人员、受托人员均有对投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然而只有交通银行和国有四大银行是托管社保基金的机构,这些机构竞争不足,为了拿到更多的托管收益,漠视投资管理人的各类行为,只针对社保基金进行保管而不积极承担责任,监督效果并不好。

(3)基金投资方面没有水平较高的管理者。即使资本市场的波动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社会保障金的投资状况有较大影响,投资管理者的操作能力也影响着社保基金的收益状况,社保基金的运作及投资离不开专业化人才,而国内这样的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五)资金管理没有健全的立法体系

(1)立法方面较为滞后,现阶段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立法很难使得基金增值、保值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对社保基金在投资方面形成了约束,滞后性非常明显。而且现阶段法律预见性较差,制定的法律条文往往是针对基金管理的问题进行弥补的措施,缺乏全面性和权威性。

(2)立法的层次比较低。从劳动部及财政部颁布的相关规定到国务院文件,再到社会保障相关部门、中国证监会、银行业监督相关机构等的试行办法,种种法律可以看出国内在针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及管理时立法的层次并不高,各类立法往往呈现暂行规定为试行办法、等形式,立法机构也往往是劳动社保机构、财政部风,全国人大没有审议通过任何一部社保相关法律,这也让法律的约束效果很难发挥。

(3)立法的内容较为空泛,国内在制定社保基金相关法律时常常制定开放性较强的政策,除了在投资比例与社保基金的投资领域有了较为详细的限定外,很多法律有诸多模糊不清之处,例如没有明确规定参与主体的各种责任,针对社保基金采用什么样的具体管理形式也没有在立法中看到较为详细的规定,执法也并不严格。

3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面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一)理顺投资管理的体制

将国内社保基金管理的体制理顺,务必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分离社保基金的营运管理权和行政管理权;管理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时将其分开。国内在管理社保基金时没有分清营运与管理以及混管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账户的状况,导致了社保基金被大量挪用,也降低了基金的投资收益,当出现金融危机时,有了更大的贬值风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应根据基金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针对统筹账户的基金可以由政府对其进行集中式管理,针对个人账户的基金可以选择委托运营的模式进行管理,此外还可以建立纵向监管体系,将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机构与监管机构分开。

(二)投资策略方面的改革及创新

一般情况下收益往往与风险并存,要想确保收益较高,务必积极承担相应的风险,然而基金投资风险较低的产品,也无法确保基金能够安全,因此在针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时务必要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处理妥当,其中最重要的是秉承这样的原则: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收益。要想既确保基金安全又获取较大收益,就要适当进行投资的组合,使用投资组合的方式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因此,社保基金在进行投资时除了要选取合适的投资工具,也要确保投资比例合理,确保基金安全管理及使用。

例如,可以针对投资的工具进行创新,如发行特种国债、将社会保障基金应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等,还可以利用社保基金进行绿色投资。某地区将社保基金应用于医疗、教育等服务性较强的基础设施,既使人们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又创造了更多的岗位供人们就业,还有效地扩大了内需,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基金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也很高。

(三)对基金管理公司加强监管

首先,要建立高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积极约束、激励投资管理相关人员,以有效规避道德风险;其次,针对托管人员的监管责任可以积极进行强化,在投资管理者与社保基金的托管者之间可以建立相关机制以确保权利得以相互制衡;再次,对基金公司还要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除了受托人积极监管基金公司之外,社会相关部门还要积极加强监管基金投资人员的力度,将社会监督工作做到位。最后,要培养高素质的投资管理相关人才,有效降低操作中遇到的种种风险。

(四)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建立风险预警相关机制,在投资过程中积极识别风险,以确保风险一旦来临,国内政府能够及时针对投资政策进行调整。第二,针对社保基金可以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一旦无法防范基金投资风险而造成损失,建立补偿机制能缓解风险对制度带来的影响。

(五)针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可以根据基金的发展状况对法律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也可以将立法的层次积极进行提高,还可以细化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管理方面的立法。这三项措施的积极采用可以通过法律监督基金的运营状况,使违法成本得到有效提高。

4结语

笔者针对金融危机状况下设备基金在投资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展开了研究,从法律、体系、机制等角度阐述了相应的措施以解决问题,希望本次的研究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轩.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陈丽娜.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的思路和方法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胡寅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吕国良.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主要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篇10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衡量

一、研究背景

社保基金是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生存、发展和发挥功能的重要保证。因此,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永远是第一位的,必须控制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水平,在安全性较高的前提下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自从我国的社保基金入市以来,每年的投资收益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从2001年到2005年的社保基金收益率扣除当年的物价上涨率后收益率相当低,有的年份(如2004年)保值的目标都没能实现。2006年的收益率陡增到29%,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从资产结构配置情况看,2006年以市值计算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45.86%,股票类资产占34.24%。股权类资产占10.45%,现金及等价物占9.45%。以调整前的资产配置比例来看,四类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低于资产配置比例低限近10个百分点,股票类资产占比高于配置比例4.24个百分点,而现金及等价物则高于理想水平(全国社保基金会认为现金及等价物占比的理想水平为0~5%之间)。从2006年的收益情况来看,620亿元的经营收益中,400多亿元的股票浮盈贡献最大,这也直接导致了股票资产投资超过了年初计划的比例上限。因此。2006年到2007年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其投资股票市场的贡献率功不可没。这两年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固然可喜,但也潜藏了较大风险。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和股市表现不佳,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从2007年43.19%暴跌到-6.79%。

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这类风险较高的领域,对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提高其社会保障能力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完全可行的。但由于社保基金的性质所决定,对其进行证券投资时,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应更加注意控制风险。

二、风险度量模型

本文将应用国际上通用的估计风险的var方法,对我国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的风险水平进行测量。var是风险估值模型(valueatrisk)的简称,也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旨在估计给定金融产品或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可能的或潜在的损失。目前,该方法已经日益得到国际金融界的重视和应用,部分国家已明文规定银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必须定期公布自己的var值。围绕var的测算,国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jeremyberkowitz(1999)提出新的评价var的方法,在此基础上jean-philippebauhausandmarcpotters(1999)提出如何利用金融资产波动的非正态分布特性去计算非线性组合的var;同时dowd,kevin(1999),提出了var计算的极值方法。在国内,叶青(2000)用garch-m模型和半参数方法度量了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马超群、李红权(2000)介绍了var方法的实质和优缺点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王美今、王华(2002)比较了正态分布和t分布下garch模型的上海股市险值,结果表明正态分布可能低估风险,t分布可较好地拟合股市险值。以上方法虽然为估计资本市场的风险提供了有力工具,但用于对社保基金的风险衡量却不多见。

基于大量实证表明,误差的正态分布假设可能低估风险值,本文是用假定误差服从t分布的garch模型估计社保基金的风险值。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假设误差为正态分布风险值的低估,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出我国社保基金的风险程度。

三、统计检验及险值分析

为了更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保基金的风险情况,本文采用大智慧公司编制的社保重仓股指数(993405)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社保基金的证券市场风险进行测量。社保重仓股指数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全部上市股票为计算范围,选择社保重仓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采用派氏加权进行编制的指数。它能够客观地反应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收益和风险情况。样本选取的范围是2006年8月30日到2010年3月1日,交易数据为850。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的

经过比较滞后期的不同的赤池信息准则,本文选定garch(1,1)作为计算var值的模型。

(二)garch(1,1)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各个置信水平下的vail值

由garch(1,1)得到的参数估计(见表5)和在1%、5%、10%置信水平下的var值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置信度的增加,在险值var在减小,在险值的波动性也在减弱。

为了更好地刻画社保基金的风险变化情况,本文将分析在5%的置信水平下,各个年度的风险值和其统计特征。其统计结果如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在险值var呈现倒v字的形态,从2006-年的56.12增加到2008年的-98.18,而2009年社保基金的在-险值则下降到71.60。可以看出,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和股市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也能够看到社保基金的管理能力逐渐提高。社保基金风险规避的特征,要求对风险的控制更加严格,一定要谨慎地对待老百姓的“养命钱”,力图实现在安全性要求下的保值、增值目的。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全国社保基金2006年以来的整体趋势和年度风险的测量,得到以下结论:

1.社保基金收益率与证券市场的风险程度相关,更加与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相关。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投资比例的增加是风险增加的重要来源。从年度数据分析可知,2004年和2005年社保基金在险值及其波动性都很低,到了2006年和2007年其风险值和波动性却成倍增长。这与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的投资结构比例和证券市场这两年的“牛市”行情是分不开的。而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股市的剧烈下降,使社保基金亏损和风险增加。

2.从2006年到2008年社保基金的风险逐渐增加,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高于2006年的在险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