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十篇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十篇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2:41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1

关键词:实验技术队伍实验室建设管理素质稳定规范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教学、科技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教学、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年来,实验技术人员默默地工作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同时也暴露一些不足,特别是实验设备不足以及实验设备管理混乱,存在盲目性,相互攀比、缺乏共享、好高骛远,得过且过、重复购置,不注重维修。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纠正不当做法,使学校实验室管理及建设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1实验队伍现状和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技术队伍中,由于他们不太被重视,缺少培训,造成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员老化,队伍不稳定。而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主要存在:

(1)盲目性。各系没有长远的科学规划和蓝图,缺少对整个实验室建设的调研、论证和计划性。

(2)相互攀比。由于承担的实验任务不同,接受学生实验数量不同,实验仪器价格高低不同,学校划拨设备、实验费也就不会相同,但各系之间相互攀比,硬要比出个高低来。

(3)设备共享性差。实验室之间,各系之间缺发设备共享意识,设备长期存放不用的现象特别严重,设备利用率低。

(4)好高骛远,得过且过。近几年,学校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仪器设备也购置了许多,但有些设备买回来后,多年也不用一回了。有的实验室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实验室建设走一步退两步,与学校的发展很不和谐。

(5)设备重复购置。各实验室之间信息不通,你有什么设备我不清楚,缺就伸手要、买,造成设备重复购置严重。

(6)不重视维修。一是维修意识差,致使小毛病不修成大毛病,大毛病不修设备报废;二是缺少维修人员,也缺乏较完善的维修设施;三是没有建立起相应奖励机制,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坏和流失。

2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自卑心态。在实验技术人员当中,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卑心态,其原因有:政策上的偏见: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看成单纯的教辅人员,不发放教师资格证书等等。工作分工的影响:有些人把这些工作看作“下手活”、“小工活”。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搞理论教学的人员比实验技术人员的水平高,地位高。

(1)领导认识上的偏见。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重理论教育,轻实验教育。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重教师进修,轻实验技术人员培养。实验人员不能和教师一样外出进修学习,面对新技术却无所适从,显得力不从心。

(3)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由于实验教学一直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造成实验技术人员人心思动,实验人员像走马灯一样,有的想法转为理论课教师,有的转为行政职员。

(4)实验室管理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是一门学问,只有管理好实验室才能使之发挥效益,而管好实验室的依据就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依靠管理制度建设。

(5)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方案。实验室建设应该广泛发动群众,让全体教师参与,只有集思广益才能使实验室建设形成一整套方案,也只有大家的参与才能建设好实验室。

实验室只有配备足够的实验人员,才能使实验课的准备,实验室的开放成为可能,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实验课的质量就不能保证,验证性实验就会成为演示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就只会停留在教材中,更谈不上开放性实验了。没有熟悉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将无从谈起。

3措施

(1)首先要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只有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实验技术队伍,才能管好、用好实验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实验技术人员的行为规范,管理水平和参与建设实验室的积极性。专业业务素质,就是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所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不仅掌握和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懂得一些实验室管理的基本知识。

(3)借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和实验人员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建立起一支敬岗爱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队伍。

(4)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按照学生数、实验数分组,合理地规划实验室,安排实验,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

(5)利用校园网,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合理调度,实现资源共享,所有实验设备都应按照规定上网查询,各实验室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各实验室之间的共享,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和利用率。

(6)鼓励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设计、研制实验器材和设备。这样既可培养和煅炼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动手能力,又为学校实验室建设节约资金。

(7)建立传帮带制度。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强,一定要建立由思想素质好、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指导和帮带年青同志的制度。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2

关键词:实验队伍建设语言实验室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92-01

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与师资队伍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共同构成高等学校建设的三大支柱[1]。在各种不同类型高校实验室中,外语类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有其显著作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各高校似更重视对实验室硬件设施和仪器的更新和改造,对实验室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则明显滞后[2]。随着近年来不同规模的实验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相继建立,作为实验室的核心——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要作用亦越来越突出,在现阶段,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却不容乐观。

1语言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现状

1.1语言实验室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

受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观念的影响,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一直不被重视,以致实验室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被各高校所重视。语言实验技术人员学历普遍偏低,而且很大部分是留校的本科生,高职称、高学历的人员很少,而且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差,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另外,语言实验室队伍没有形成合理梯队,目前专业技术过硬,受过专门管理训练的管理人员缺乏。

1.2语言实验室队伍岗位职责不明确,未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传统语言实验室管理工作主要包含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设备维护和实验室建设等几方面工作。随着数字化网络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语言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加语言实验室开发登记、网络资源库的更新与维护等方面工作。针对管理工作的不断多样化,实验技术人员往往需同时承担几项任务,他们的职责范围往往不够明确。另外,大多高校在设立和资助科研项目上,主要针对理论教学教师,即使实验技术人员在某一科研项目中做了大量工作,结果却依然榜上无名,大大削弱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1.3语言实验室队伍培养提高的措施落实不够、培养机制不完善

实验室队伍的培养是实验室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但由于高校的工作重心不在这一方面,领导思想上也不予重视,缺乏统一规划和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缺少经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实验室队伍学习进修的措施落实不够,影响了实验室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3~4]。学校往往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轻维护。高校并没有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就针对新仪器设备的操作进行简单培训,也并不涉及实验专业系统知识,以致实验技术人员只能完成常规性的任务,不能进行难度较大、较复杂的操作,通常也并不能使用该仪器设备的全部功能。

2加强语言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改革措施

2.1在根本上更新观念,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

要改变语言实验室队伍的这种现状,我们要将语言实验室队伍建设与课堂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到同一高度,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语言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现状,促进语言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在政策上,可以参照人力资源管理的“5p”建设模式,在实验室队伍的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建设举措,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实验室队伍[5]。

2.2提高语言实验室队伍整体素质,明确岗位职责

(1)提高语言实验室队伍的职业道德。只有高素质的语音实验室队伍,才能有效管理并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基础。所以要通过思想教育、素质培养等有效措施加强语音实验室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树立起事业心、责任感,正确的服务意识。

(2)提高语言实验室队伍的业务素质。语言实验室队伍是保证各种教学设备正常运行的技术保障。语言实验室队伍必须精通各类业务知识,每年应保证相应的培训资金,有计划地安排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研讨会、参观考察等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语音实验室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管理人员必须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以计算机技术和一定的外语水平做技术支撑,不断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并开展一系列工作:①充分学习,开发现有系统功能。②在语言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校园一卡通等积极开发,更新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手段。③具有一个完备的外语类资源库就成为外语语言实验室吸引学生的重要保障,同时如何更新、维护资源库则要求管理人员对外语水平、数据库技术、音视频采集,分类、资源库的架构等专业技术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

(3)明确岗位职责。在设置语言实验室岗位时,需与理论教学教师同等级别的正、副教授级实验教师,并明确其岗位的职务和职责;在岗位考核时,主要考查各方面的业绩和成果,而不是过多地要求他们论文的数量。

2.3鼓励语言实验室队伍参与实验室开发,调动积极性

实验室队伍的工作态度和素质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质量,要冲锋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言实验室的开放对实验室管理带来了管理任务重、学生流动大、管理人员人手不足等的困难,但同时增添了更多实验项目,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待遇。同时,学校要消除不重视语音室管理人员的旧观念,在晋升职称、外出进修、职务津贴、科研经费使用上要跟一线教师一视同仁。

3结语

高校语言实验室的专业特色十分突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也与其他类实验室存在差别。语言实验室队伍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多方共同努力。通过从根本上更新观念,从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桂玲,应安明.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实验技术队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142-144.

[2]李佳玮,刘志东,郝存江,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50-152.

[3]楼荣训.实验队伍创新与素质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4):12-15.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3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措施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和军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军队院校重点验室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队伍建设是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军队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

一、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重点实验室队伍建设是军队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军事院校改革的重点之一。虽然军队院校在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需求和约束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引进、培训机制不完善,未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实验室人员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尚未发挥好各自作用;缺乏激励机制,考核流于形式等。其次,实验室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实验室人才短缺,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和硕士作为实验人员者极少;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较少,职称人数比例不合理;年龄老化、中坚缺乏、后继乏人等现象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留校生较多,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影响着实验室队伍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和提高;专才少,一专多能的更少,知识面不够宽,知识结构不合理;仪器设备的维修人员缺乏等。第三,对实验室队伍培训的工作重视不够。对实验室队伍建设缺乏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教员队伍相比,实验室队伍的培训工作显得非常薄弱,无论从学校,还是各系都缺乏对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的规划和措施。因此,随着军事高科技的深入应用和军事院校的不断改革,要想占领军事高地,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军对院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措施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和对实验室实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的实验室队伍,不仅能推动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还能加快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提升军队战斗力。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我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争取建设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验队伍。

第一,更新观念,重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实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必须充分认识其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尊重实验技术人员,并为其事业创造条件,这是加强和稳定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先决条件。二是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在教学实验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智能素质结构上,实行梯次配备、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增加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的人员比例,以形成群体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健全体制,完善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军队院校实验室制度建设,是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一要尽快出台与军队院校实验室基本法规《实验室工作条例》相配套的制度、规章和技术标准。从宏观管理、职责分工、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建设标准等方面系统规范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活动,逐步实现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二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岗位职责和目标要求,使实验技术人员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从而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三要根据考评标准,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量化考评和业绩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同时,逐步完善军队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评估、作战实验室建设水平评估、虚拟实验室建设水平评估等分类评价体系和方案的建设,以此推动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的目的。

第三,加强人员培训和高素质人才引进,优化实验室队伍结构。一是将实验室人员的培训经费纳入到年度预算中,并在结合实验室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职责和实验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业务培训、学历培训、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等时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是给实验室人员提供考察其他兄弟院校或国外学习的机会,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提高自身的实验室管理水平。三是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进行合理分工,确定各职务层次在整个实验队伍中的比例,形成高、中、低比例合适的梯队层次结构;提倡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多进实验室,带领实验技术人员搞科研;要陆续引进不同高校和学历结构的人员充实到实验室工作岗位上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术结构、职称搭配更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队伍。

第四,加大实验室建设理论研究和交流的力度。依托军队院校实验室专家组,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院校实验室建设理论研究。一是适时召开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理论研讨会,交流建设经验。实验室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实验室层面的学术交流,给广大的实验室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实验室之间可以互派访问学者,联合申请课题,共享研究成果。二是注重创新,避免学术垄断。各类实验室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使用对象,开放搞活,建立方便使用、灵活机动的开放式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

第五,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科研创新水平。重点实验室在不断提高建设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营造协作、宽容、诚信的学术环境,良好而活跃的学术气氛不仅可以促进实验室成员学术思想的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能达到相互启发,激励创新的目的。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各种浮躁情绪,营造潜心研究的科研氛围,为实验室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通过探索和实践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以管理来促建设,才能使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浴辉,陈少才,罗文君.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9:p312-313

[2]夏为,张一品.对高职院校实验室资源管理的探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09:p85-87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4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场所,是计算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是学校进行计算机专业教育、科研、技能培训的基础技术力量,计算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实验室的功能开发及作用发挥。

1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1计算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科技成果的诞生,都离不开计算机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实验室的技术工作是任何工作都代替不了的。

1.2计算机实验室技术工作自身的特点

技术性。实验室建设处处体现着高度的专业性;实践性。没有具体的实践,技术性工作根本无法进行;角色多样性。不仅承担教学实验和管理任务,还为全校的师生提供课外学习、娱乐以及网络方面的服务;安全性。长期存在各种电气设备、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的丢失、损坏等安全问题,更有水源、电源、供暖管道等基础设施管理和使用的安全隐患。

2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现状

2.1学校对于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岗位的定位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岗位的定位是教学辅助。这就等于界定了实验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庸,而实验教学技术人员充其量也只能是教师的“助手”,挫伤了实验教学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的问题

专业素质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业务能力;思想品德素质待提高,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摆好心态,工作不分大小,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积极性待提高,工程技术工作长期被片面视为教学辅助工作,地位低,岗位技术工作不被重视,工程技术人员思想上不安心,工作积极性不高,心态失衡。

2.3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的问题

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的人员偏少,业务技术骨干不足,缺乏能够承担实验教学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少,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队伍不稳定。由于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相对的“弱势”,不少人认为从事实验技术工作低人一等,是处于“二线”的辅助工作,造成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正常流动,对保持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的相对稳定产生了负面效应。

2.4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管理的问题

资源分配欠合理。技术人员不仅要处理技术上的问题和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还得负责实验室环境卫生和门窗的管理工作;考勤体制欠合理。普遍实行坐班制,使得技术人员工作时间不能自由安排;日常管理欠规范。计算机实验室没有把每日开出教学实验的值班安排分配到具体的工程技术人员,部分的造成了一些技术人员“等”和“靠”的心态。

3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3.1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的原因

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处于一种不被正确认识的地位,使其产生了自卑心理,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有些人甚至自暴自弃,不注意自己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业务上以能进行正常实验教学为目标,只求完成任务,缺乏工作的主动性。

3.2学校管理机制的影响

学校管理机制中单纯强调学术队伍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制定了教师培养目标、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向教师倾斜的政策,却忽略了技术队伍的建设,严重挫伤了技术队伍的积极性。另外,学校管理体制也导致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收入待遇上的不公平。

3.3培养渠道和培养机会少

教师一般从事单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则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实验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等多项领域。学校内部政策上的倾斜,使得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很少能够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

4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对策

4.1明确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单位性质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实验室不同于普通的教学辅助单位,应明确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单位性质。

4.2改良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规定

实行灵活聘任,充分调动起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实验室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按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实验教学课的课时数折算课时,日常管理应按相应的实验任务统计。取消坐班制,合理分配资源,由计算机实验室统一安排实验教学任务,确保责任明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

4.3提高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资格标准

今后凡进入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的人员,必须严格考核标准,提高素质要求。同时加强现职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积极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进修条件,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要及时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进行分流。

4.4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学习

强化敬业意识,爱岗敬业,充分的调动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强化求知意识,重视知识更新,深化专业知识。强化育人意识,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作到表里如一,言传身教,时刻明白自己教师的身份,认真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

5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要求高,任重而道远。为了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高校各级领导必须重新审视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完善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的计算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

参考文献:

[1]冯洁.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4):10-13

[2]唐贵德.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室科学,2007,(4):3-5

[3]路贵斌.侯新春.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63-165

[4]马汉达.运用激励机制,加强实验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02-103

[5]周哲玮.实验是队伍建设的新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2):1-5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50-001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校实验室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以及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高校实验室发展。高校实验室水平成为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标志之一。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呈现出了功能多样化、管理信息化、实验内容动态化、实验技术复杂化、现代化等特点。这些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实验室急需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踏实稳定、团结协作的实验技术队伍。

一、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现状

由于历史及体制的原因,高校实验室在人们心目中一直被定位为教辅单位,实验技术人员属于教辅编制,由此导致高校实验人员长期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由于很多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加上没有一整套有效的实验技术人员培养和管理制度,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缺乏活力,与高校、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目前,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队伍不稳定,缺乏工作积极性

由于重讲课、轻实验观念的影响,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一直处于教学工作比较次要的地位,虽然工作较繁重,但其地位和作用被忽视,培训机会少,待遇相对较低,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发展,造成了部分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实验室工作产生厌倦怠惰情绪,同时造成了高校实验人员队伍的不稳定。

2.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端专业人才

就当下情况来看,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薄弱环节,目前普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女性比例偏高、年龄老化、技术职称不高等结构不合理想象,缺少对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创新研发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缺少对软件开发与改造升级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少熟悉电工学知识的维修人员。

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竞争氛围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有学历、论文、教材、奖励、课题等的明确要求,这些评定标准和考核指标常常直接由管理部门制定,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选拔、培养、考核及奖励机制。然而由于实验室技术人员一直以来处于教师队伍的边缘地位,在薪资、使用和培养,晋升、培训进修、研究经费、考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普遍存在明显差距。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使得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受限,不利于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实验室技术人员产生“熬日子”的心态,从而消磨了积极性和进取心,不利于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二、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策略

在教育为本、科技兴国的新形势下,为了增强实力和竞争力,高校应该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激发试验技术人员的创造力为战略目标,有规划地、科学地、系统地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优化整合,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实验人员队伍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1.改变观念,留住人才,稳定队伍

改变陈旧思维,摒除实验技术人员是“附属”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思想,从政策制度上把实验队伍的建设放到科学合理的重要地位,摆脱传统体制下从属及辅助的定位,充分认识高校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实验人员把实验室工作作为光荣的事业来追求;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使他们能安心、专心从事实验室工作。

2.明确岗位职责,加强队伍素质

高校应该针对本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任务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这其中,要明确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施竞争上岗,从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伴随社会的发展,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也对就职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不仅要宽,还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知晓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这就必然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理论、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开阔视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关注个体成长

高校应制定师资发展规划,建立长效培养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学校应积极引进人才,充实实验室技术力量,改变实验人员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此外,注重从企业吸纳一些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补充到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中,完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

4.建立科学的评价督导激励机制

队伍的建设离不开规范考核制度的建立,在科学人才评价体系上建立起来的人才考核制度,才是科学的考核制度。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才能有力推动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考核的结果应与薪酬挂钩,并作为竞聘竞岗时的主要考查依据。考核要产生两种效果,一是让实验技术人员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要能对实验技术人员产生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贵波.高校实验队伍的现状与管理措施[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43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6

科学技术发展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的日新月异,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专业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新学科新专业的增加,高校实验室的仪器和实验技术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对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使高校实验室能跟上科技高速发展的步伐,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重视实验队伍的培养和提高。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只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环节,这导致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存在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实验队伍的培养问题。现就加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谈几点思考。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现状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教学和科研实体,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乃至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设一流高校,必须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1]。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这导致了学校对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的不够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相对较低或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在教学中的作用常被忽视,从而使实验队伍出现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上,只是强调“使用”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培养;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规划、有力的措施和经费的保证,技术人员长期或基本上不能参与进修和培训。这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所以当遇到一些深层次、高难度的教学和科研项目时,技术人员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高校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适用,再加上岗位、职称和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实验技术人员长期流失,队伍稳定性较差。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全面、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成为当前搞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首要任务。

加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的思考

高校教育要适应现代化,要跟上未来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就要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

1.调整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实验室管理是计划管理、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管理、经费管理、信息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科研管理集一体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要实现规范化的合理有效的管理,必须要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敬业精神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要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重点考虑年龄层次和职称结构。做好实验室的梯队建设工作,使队伍在整体上年轻化,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高职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好对中青年实验技术人员的传、帮、带,提高实验队伍的业务水平[2]。要鼓励高素质的理论课老师参加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要引进一些具有较高层次的实验专家和技术骨干,学校在每年的人才引进计划里,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高学历毕业生定岗实验室。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要协调好教师、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关系,培养出一批当教师、科研人员“二传手”的实验技术人员,才能搞好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圆满完成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和维修技能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规范、完善;新的实验设计方案,需要实验技术人员不断更新、实施;仪器设备及实验室资源,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加强管理、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异常迅速,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迅速熟悉和熟练掌握新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利用现有的基础,申报各种科研课题和参与课题研究。在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实施中,我们实验中心除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外,还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在实验材料的计划,教学任务的完成,科技攻关的研究,仪器设备的维修,实验室的协调管理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中心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除了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还要兼顾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管理。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仪器的完好使用率,我们实验中心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除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外,还要学习仪器的保养和维修。为提高实验技术和维修技能,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并派出实验技术人员到生产厂家,进行一些仪器维修与保养的系统学习。经过近三年对实验人员的培养,我们实验中心基本能自己进行常用的仪器维修工作,既保证了实验课的正常进行,也为学校节省了维修费用,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3.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的质量,与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科研成果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验室的建设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我们应鼓励实验技术人员通过在职学习,提高实验技术业务工作水平。各学院应按年度上报需培训的实验技术人员比例,充分保证个人的培训机会。培训时间可以长短结合;方式可采取在职研究生培养、学术休假、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资格培训、考察学习、实验技术与研究讨论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3];还可指定讲师以上的老师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一对一的日常指导培训,逐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使他们在教学、科研上得到提高,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服务。为了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我们实验中心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制定自我提高培训计划,再由人事处、实验管理处、设备处、二级学院、教研室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外出进修和脱产学习计划。培训的方式、目标和考核的方法均列入培训大纲中,建立了定期的进修制度。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费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中,从而保证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得到实施。这样,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参与新的课题研究,不断地改善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管好实验室、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重要的是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多层次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出高科技成果服务,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的努力探索,不断的总结经验。参考文献

[1]李勇,李蕾.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602-1604.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7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实验师资队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on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Laboratory

teamforLocalnewly-establishedCollegeintransition

SHiSuGuang

(LishuiUniversity,Lishui,Zhejiang,323000)

abstract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laboratoryteamforlocalnewly-establishedcollegeintransition,findouttherootoftheproblems,andputsforwardsomemeasuresforstrengtheningtheteamconstruction.

Keywordslocalnewly-establishedcollege;teachers-teamforexperimentalclasses;teambuilding

2014年2月26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上特别提到“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而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看,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并存,其最主要原因即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从而出现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因此,以应用技术型大学为转型目标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出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那什么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呢?应用技术型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最大的区别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教育除了与普通本科一样强调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以外,还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即突出实验实践教学工作,要突出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必须配备一流的实验师资队伍。因为实验师资队伍是实验实践教学的桥梁和基石,这支队伍管理和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验实践教学的水平,影响学生各种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中实验队伍的发展现状

1.1实验技术队伍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够,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实验课从属于相应的理论课,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工作,实验室的地位与作用就很难受到领导的重视,使之相应的实验技术队伍也从未得到与理论教学队伍同样地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实验技术队伍就被定性为教辅人员,在培训进修、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都比同学历的理论教师机会少。而且,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待遇与绩效没有很好地结合,没有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造成的结果就是实验技术人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是差不多的待遇,甚至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加班(由于实验仪器紧张,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无法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剩余的只能被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等课余时间)也是义务。种种现象都严重挫伤实验技术队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工作提不起热情,从而造成队伍中一部分成绩突出、能力强的人通过各种渠道离开实验技术队伍,一部分安于现状的人则停留在应付一般性的实验室事务,没有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动力,这将大大影响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

1.2实验教学效果欠佳

在现有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时基本上都是穿插在理论课时中,很少有单独设学分的,实验成绩也只占课程期末成绩的一小部分,因此往往造成教师与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大部分教师除了要完成一定量的理论教学工作量之外,由于科研项目、论文和评职称的压力,根本无法将精力放在实验实践教学上。主要表现在:(1)实验开始前很少亲手准备和预做实验;(2)为了节省时间,减少实验批次。本可以单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也尽可能多地安排每组实验的学生数;(3)为了节省精力,不要求学生上交实验预习报告;(4)不按照教学计划随意调换和删减实验内容。种种现象都将大大影响实验效果。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很不自觉,既然老师没有要求学生上交实验预习报告,那很少有学生会去认真预习,有的甚至不去预习,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课前演示步骤或实验指导书操作一遍,或者是坐在旁边看同组其他同学在操作,课后将实验数据抄一遍,往往都是实验结束了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有的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实验,那这样的实验课根本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

1.3缺乏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指的是实验室的业务技术骨干,能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进行实验的设计,保证实验教学的高水平。①然而现有的情况是实验室虽然配备实验室主任,但是没有学术带头人。由于长期以来领导对实验室的不重视,在实验室主任的选拔上就较随意,因此实验室主任往往存在学历职称低、专业窄、年龄大的现象,还有的干脆就是兼职挂一个名号,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一概不知。这将严重影响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发展。

2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中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2.1转变观念,重视建设

实验室是实验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阵地。实验师资队伍则是实验室的主体,他们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承担着培养职业能力的重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地方新建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一方面,校领导应在注重理论教学及科研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队伍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其列入议事日程。②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不断购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验室将逐步朝着知识密集、技术集成的多功能实践基地发展,实验实践教学也逐步呈现出复杂、综合和跨学科的特点。所以,实验队伍人员应适时转变观念,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早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不断加强学习。使自己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掌握先进实验技术和精湛实验技能。只有这样,地方新建高校在转型过程中才能事半功倍。

2.2注重实验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目前,虽然各地方新建高校都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要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校整体师资水平,但在实验队伍的建设上还普遍存在投入低、队伍数量不足、学历和职称结构低等现象。因此,学校除了想方设法地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实验队伍和稳定现有的实验队伍以外,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现有实验队伍人员培训的同时积极培养新的实验人员。对现有的实验队伍人员学校应提供和其他教师同等的条件,提供多渠道的培训机会、学历学习、参观考察观摩、专项培训和实验操作交流、企业合作培训等,鼓励和支持实验队伍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加速他们的知识更新,提高综合素质。③考虑到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学校应每年一次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对与该仪器(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有关的教师开展技术培训,必须保证该仪器的管理员,实验教师以及要使用仪器的其他人员参加,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同学科的教师参加。这样不仅能提高仪器使用率,而且能更好地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还能使整个学科的教师对仪器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实验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还可通过自己的培养来提升实验队伍的水平。对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学校可制定政策要求他们在实验技术岗位上培养3年,从实验教学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要求3年中完成一定实验教学工作量,同时须全程参与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的日常保养维护和调试,实验仪器和物资的管理,实验易耗品的采购等),使他们全程参与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设立专项经费和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实验队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学校应通过设立专项经费,为他们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实验室开放提供平台,让他们把力气花在刀刃上,这样不仅能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实验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应建立面向实验队伍人员的奖励机制,每年定期评选实验室先进工作者、实验教学优秀教师等,在实验队伍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大大改善实验队伍的现状。

2.4建立建全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一直以来,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都是对一门课程的整体评价,鲜有单独对穿插在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来评价的。同时,教学督导一学期随机听课一次也很难抽到实验课。这就造成学校对实验教学工作很难实行质量监控,从而造成实验教师对实验教学工作很不重视,这将严重影响自身素质的发展。因此,学校在转型之际应及时建立建全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制定实验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教学督导、实验听课、学生实验技能抽测等信息反馈制度,对实验教学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与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相一致的实验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项目类型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2.5引进技术专长人才充实实验队伍

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验室发展的需要设立若干实验技术特殊岗位,④引进和聘用学科带头人和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职务,享受引进人才的待遇。也可长期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实验教学课程的具体教学任务或作为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逐步调整的方式,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和职称结构相对合理,有实验室技术带头人的金字塔型实验梯队。

注释

①涂廷亚,张寒.加强实验队伍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4):110-111.

②陈晶,肖洪彬,刘,程伟.注重内涵建设打造优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76-178.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8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技术队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c)-173-02

目前随着高校教育不断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医疗已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现阶段仍距要求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1],作为高校医学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实验室建设应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只有在学校学会并掌握技能技术操作,才能在以后的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前医学院校以不同的方式建立了多功能实验室,如机能学实验中心、形态学实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及模拟医院等,其目的优化实验室建设,使人、财、物能统一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有限的实验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利用。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应跟上时展的需要,把实验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实验技术队伍面临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成功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高等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正因如此,许多院校在校园面积、招生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医学院校已认识到扩招有可能影响到质的发展,在扩招的同时应注重质的变化,从而回归到内涵的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上突出现代化、多功能化。在人才引进等方面呈现高学历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硕士研究生进入高校的实验室,使高校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学历越来越高。

基于以上的变革,医学院校的实验室面临改革和大发展的需要,表现为需求量大、新组建的实验室多,管理难、教学质量难保证,实验人员缺乏尤其是高学历实验人员的缺乏,以及引进后如何留得住等诸多问题。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实质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中一个重大问题是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不能很好适应时展的需求,实验技术队伍人员学历较低,培训力度不足,领导重视不够,实验室投入不足等,这些都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2科学发展,重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动手实践的今天更是如此。学生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学习的,因此,我们应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2],用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解决这个问题,进而解决医学院校实验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稳定人才

目前医学院校现有的实验队伍比较薄弱,再加上有把实验队伍当作一个教学辅助岗位来对待,这给本就脆弱的人群更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好似做实验室工作就是低人一等,与上理论课的教师有很大差别,造成他们心理不平衡。因此,应对现行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系列的老师同等对待,在学时课酬计算、职称系列等与教师同一水平(实验系列的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为副高级别)。把实验技术人员当作学校一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制定各种政策,以便稳定这支队伍,使他们不再改行,终身从事这个行业。

现行的实验系列评审应给予修改,可否在高级实验师职称之上再设正高级实验师[3],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如果在科研方面突出的技术人员可报科研系列职称,来解决实验人员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以便稳定现有的人员。

2.2引进人才

高校有人才引进的观念,不但要引进科研教学人才,同时也要稳定现有实验技术人员,更要敢于引进高学历人才[4],甚至引进有国际背景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来担任实验室负责人,敢于引进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实验技术队伍,以提高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整体水平。由于没有解决好实验系列职称的“瓶颈”问题,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受到影响。一些在实验室工作的本科生考上研究生后不愿再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有的原来是实验技术队伍人员,干了一段实验室工作后提出重新回到教师队伍。以上说明实验技术队伍是不稳定的,是难于引进高学历人才的。因此,应重新审视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系列标准,对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应从高校实验技术队伍长远考虑出发,设立正高级实验师职称,也可向科研系列申请正高,也可向主任技师方面申请等,以解决实验高层次人才学历低、职称低的问题。

2.3培养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要有更新技术和知识的观念,以个性化、动态化、更新化的培养理念来实现医学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由于实验技术教师是教学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实验技术人员要有计划性培养,同时培养人才要有针对性,如对从事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技能培训、实验室负责人的管理培训、实验课程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有些新的现代技术,应派实验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部分同志可进行学历进修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理论水平。学校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统筹,引导实验技术人员合理、分期分批、分层次地进行技术理论、管理等方面的进修[5]。

对教育理论培训不合格或教学考评不合格的实验技术教师将下岗进修,进修不合格的将不得从事实验课程教学工作,不能申报或晋升教学系列职称。

2.4制度建设

为了保障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科学、严谨、民主、人性的方针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制订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要做到贯彻和创新相结合,应用以往行之有效的经验、制度,要创新解决教育教学发展给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带来的问题。

首先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逐步改革或替代旧的管理模式,根据创新的理念更新实验室工作条件、管理方法、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则、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加以贯彻落实。再通过对人员、经费、实验室资源的细化和现代管理,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高校实验室办学效益。

其次,医学院校应给实验室负责人更多的自,使实验室在不违背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前提下,允许实验室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各实验室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理念,通过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条例管理等手段,提高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水平,保障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再次,与时俱进地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人才培养、实验室的开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都需要新的制度建设来推进。医学院校实验室制度的更新要符合时代的潮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做到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投资效益,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同时也为创新人才、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3结语

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实验室。要建设良好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才。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而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则是首要任务。把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好,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潘雅玲,张伟新.实验室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98-99.

[2]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3]许琼军.对提高海南医学院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思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6):806-807.

[4]张建和,李思,贾振斌.加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的思考[J].右江医学,2008,36(3):359-360.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9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不断改革。本文对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7(b)-0062-02

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是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承担着学科的教学任务,还是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一所优秀的医学院校,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施,还必须具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先进的科研场所。实验教育与理论教育不同,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课堂,它在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随着当前社会对医疗和健康高度的重视,对医学教育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提高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视度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医学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够重视,以至于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上往往停滞不前。高校实验室作为高校育人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严谨的科学作风、团队的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综合性的中心集训基地[2]。并且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社会也更加注重科研人才的培养。因此,医学院校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创新管理,关注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2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长期以来,由于政策层面重视不足,实验教学附属于相应的理论学科,虽然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校在加大力度对理论课建设的同时,也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和建设,并公开招聘高学历人才进入实验系统工作。但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仍然得不到提高,致使高学历人员不愿到实验队伍中来,在实验队伍中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也想方设法调离实验队伍[3]。这造成实验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人员流动性大等现象。由于医学实验技术是几乎涉及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技术和方法,具有实验设备复杂、精度和准确度要求高、技术更新快、工作繁杂等特点,所以,掌握医学实验技术就需要一批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队伍[4]。然而,许多实验教师长期局限于单科实验,缺乏横向交流,造成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很难满足综合性学科实验的要求[5],实验教师学历层次难以适应要求日益增高的教学服务。因此,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以及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目前首要任务。首先,对新引进的实验人员进行双师型培养,使实验人员成为既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实验教师”,又具有较强实践与实验技能的工程师,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师资保证[6]。其次,制定具体的人才建设的方法。要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派优秀中青年实验人员到国内外学习研修,培养实验室队伍的中坚骨干力量[7];将学校发展和个人业务发展相结合;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最后,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地位,制定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对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历年来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是直接隶属于系或教研室,而大部分管理者又身兼数职,根本无暇兼顾实验室的管理,使得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职责划分不明确、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而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管理实践中,对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起着积极作用,使实验室的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8]。只有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才能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水平。①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将责任划分到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避免出现事故时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②制定实验室使用制度、管理条例、学生实验准则,并做好相关人员出入登记记录,避免因闲杂人等进出实验室引发的安全事故。③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制度,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校一再强调安全问题,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而近年来,学生将实验用品带出校外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屡屡出现,要做到防范于未然,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带习教师要认真负责,防止学生夹带危险物品出实验室。对于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心理辅导。学校要定期检查,采用“双结合”的方式,由国有资产处和保卫处进行全校安全工作的检查,各部门组织自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只有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

[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02-205.

[2]赖燕玲.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科建设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7-30.

[3]丁肖华,赵庆伟,朱琳琳,等.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关键[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3):1644-1645.

[4]汤军,王贵勤,陈勤,等.谈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226-227.

[5]郭志刚.对民办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2(9):134,182

[6]钱小明.新时期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03-205.

[7]黄黎玲.浅议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队伍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22-25.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本队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得到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

实验技术队伍的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进程。由于受体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数量严重不足、思想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1.数量严重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有数量充足的实验技术队伍。通过对比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与高职院校实验室任务及实验室人员2000年~2007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中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以及实验教学工作的专职高级实验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及其他实验技术人员等实验技术队伍严重不足。正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俞中文院长在《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中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

2.思想不稳定

由于实验技术队伍被视为教学辅助人员及政策上的不配套,导致实验技术队伍培养关心不够、进修提高的机会少以及评职、晋级难等问题。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衡量标准及其工作量计算办法可操作性差,实施起来困难,不利于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根据我们对东营职业学院等数十所高职院校问卷调查结果(如表),可以看出管理体制、工作评价等因素的不合理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的积极性,使这支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

3.结构不合理

由于旧的体制的限制及影响,有些院校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上无长远规划及短期实施计划,人员调进、调出很少考虑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不是按学科和实验室建设需要来考虑,甚至将其他岗位富余人员及工人调进实验室。教育部高教司对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5省30余所高职院校21658名实验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结果见图1~图3。由图1可以看出,具有学士学位的实验教师占有很大比例,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偏小,还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教师为专科及以下学历。这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优秀等级标准“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还存在一定差距。由图2可以看出,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教师在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50岁到40岁,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实验教师在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占的比例却较小。由图3可以看出,具有中级和初级职称的实验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级职称的实验教师比例较低,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优秀等级标准“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些调查数据虽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全国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实。

二、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的对策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思考分析其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基础上,必须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聘任制,完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人员精干、朝气蓬勃、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突出职业性的实验技术队伍。

1.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

在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追求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本性和归属感,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力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管理体制的合理化、规范化;创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人力资源的理性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其核心内涵就是充分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服务教师,提高教师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实现教师的满意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

2.制订和完善利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职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内各个部门通力协作。首先,国家应从根本上确定对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规范要求,以明确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不可替代性,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认为实验技术队伍水平低,“人人可教”、“人人能干”的错误观念,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和独特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其次,要建立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职称评聘制度。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职称评审与晋升主要是参照理论课教师的标准来实施的,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将技能考核和技术开发应用等作为重要指标。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聘任制

高职院校要根据各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社会科技服务量,搞好实验技术人员的定编、定岗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职标准。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原则实行和健全实验技术队伍岗位聘任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行岗位聘任制要注意教师的聘后考核,使评聘相分而又不完全分离,真正理顺评、聘的关系。推行岗位聘任制的关键是坚决地实行淘汰制,将不合格者淘汰出局,没有实行真正的淘汰制就不可能实行真正的岗位聘任制。实行岗位聘任制还要注意聘任与教师待遇相结合,只要教师达到了任职标准并通过对其聘任考核,就说明他履行了职责,就应当给予他相应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标准的权威性,达到一种“高标准保证高待遇,高待遇促进高标准”的良性循环。

4.完善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工作业绩评价体系

教师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关系到教师的聘用、晋升等多方面,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综合平衡,避免厚此薄彼;其次,考评过程要注意公开、公平、公正,在对教师工作业绩进行考评时,要将考评活动公开化,让教师熟悉考评标准、考评程序。再次,方法上应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把实验室建设、实验实习教学、设备维护、实验室开放等工作进行量化积分,把积分与考核挂钩。但是单纯的量化评价容易导致教师过于追求量的积累而忽视教学管理质量,因此,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评价中,应纳入一些质的指标,即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5.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改革现行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与岗位聘任制相适应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真正体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绩效优先的原则,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运用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设立实验技术开发基金,评选校级、省部级、部级实验技术成果奖,并与教学优秀奖、科研成果奖同等对待,作为评职、晋级的依据,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6.加大实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技能与管理水平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把实现教师的培训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职进修,为他们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的内外培训来丰富实验技术知识和提高管理水平。有条件的院校还要不定期地选派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到校外进修提高,把进修提高作为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这样将会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实验技能和管理才能,使实验技术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兴福:实验室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

[2]朱方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0)

[3]俞中文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