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十篇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十篇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28:22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1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岩土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改

我国已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总理也做了重要批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新创业,正是国家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种必然要求,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

目前,国内高校均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办学条件、办学层次不同,不同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侧重点均有所区别,由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较早,这方面教学改革进行得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各名牌大学,学生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网络、生物等专业。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条件限制,相当一部分院校才刚刚开始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对于岩土工程专业,由于专业实践性较强,综合性较强,在创新创业教改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早,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创新性人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国外模式中,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有代表性。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通过创新性课程教学,倡导创新创业精神,帮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升思维方式、冒险精神、进取心、创造能力。百森商学院非常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从初期的创业体验课程到后期的创业案例课程,非常完备。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工科学校,也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特点是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中心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斯坦福大学不断开展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并首创了“科技工业园区”模式,同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计划,不仅鼓励学校内部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商业化,而且还为企业提供不同等级和层次的教育培训服务,帮助传播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同时企业也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训练和实践基地。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为斯坦福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

我国自1998年以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前期主要集中在“985”“211”大学,主要以清华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建立了较完善的创业创业课程体系,并致力于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讲座,举办创业大赛、“校长杯”等系列赛事;设立“星火班”“启创班”等创新创业人才因材施教项目,同时重点打造“未来兴趣团队”“创客空间”“X-lab”“创+”等“三创”平台。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各大高校均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自身特色制订了行动方案,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地方本科院校岩土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岩土工程专业等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较为滞后。岩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主要有美国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主要是由社会和学校两部分组成,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先进行工科基础教育,学生毕业后则由社会提供具体化、职业化的专门教育,并且有各专业的工程师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在完成所有项目以后才能成为工程师。欧洲大陆教育主要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其培养过程主要在学校完成,大学生在学校要先完成与工程师相关的基本教育和基础训练,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在毕业时才可以取得工程师学位。我国岩土工程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岩土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学习,毕业进入专门企业以后,通过在企业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来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自此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岩土工程师,也设置了职业资格认证和考试。相对来说,我国岩土工程专业教育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设置了较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较少,这与以前的一些专业观念有关。由于一直以来岩土工程专业被认为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创新不易,创业也非常难(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服务类行业),因此造成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教学效果一般。

三、地方本科院校岩土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在岩土工程专业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岩土工程科技发展进步的内在需求。科学技术永远是要不断发展前进的,只有不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才能不断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推动岩土工程技术的进步,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二是解决就业需求。我国开设岩土工程专业的高校较多,毕业生人数极多,就业压力非常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乃至解决其他学生就业问题,_辟就业多渠道。做好岩土工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岩土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课程:①有关企业家精神的课程,学习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家需具备的基本素质;②有关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课程,把握国家未来发展动态,创新创业方向;③有关企业的财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课程,了解公司注册、运营的基本流程和手续;④有关企业股权结构方面的课程,新型的创新创业公司必定需要优秀的团队,股权分配直接影响团队的积极性和稳定;⑤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企业的运营和管理需要有专门的知识;⑥有关岩土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方向的课程,实际上在岩土工程专业有很多可以创新的领域,有了一定的创新后,创业就水到渠成;⑦有关创业的案例分析课程,选取典型成功的创业案例,进行讲解和代入,激发兴趣。以上课程的开设,可以基本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

2.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考核制度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增加设计类课程比重,以创新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开展开放式教学,多让学生讨论和互动,并成立不同方向的兴趣小组,吸纳本科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开设综合性设计专题与试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制作虚拟课件,开展虚拟情景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考核方面,可以增加答辩的比重,笔者在课程设计教学中,全部采用现场答辩,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其不懂的地方现场分析,更加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3.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校可与相关企业一起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共同推动高新技术的研发,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也可将老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同时定期派遣学生到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过程,并对工程技术的开发、运用和服务作相应的调查。

4.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制订完善的支持政策

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平台建设进一步强调学术交叉,对岩土工程专业而言,平台成员应包括土木、机械、信息、电子等专业的学生,可以建立创新创业交流讨论平台,定期组织研讨会。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建立创新创业园区或提供创新创业的用房,提供法律、税务等政策咨询服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创新创业团队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同时,可鼓励优秀校友设立创业孵化基金,对优秀项目进行投资。

5.积极开展学科、创业竞赛

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通过比赛锻炼动手能力,同时有利于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定期组织优秀校友的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进一步发挥朋辈影响作用。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工作。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要积极组织及参与科研工作,积极参加社会服务与实践工作,在社会服务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创新是基础,创新的源泉就来自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有了技术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发产品、提供服务,也能更好地为学生现身说教。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高低。为了提高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水平,可以进行专门化培训,聘请科研大师、优秀企业家进行授课,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校企联合研发。

四、岩土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湖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现已将学生创新科研项目、自主创业等课内外实践活动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设定为指定性选修课程。积极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了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教育,免费在毕业生中开展SYB\GYB创业培训。两年来,共有2862人参加了创业培训,有1609人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学生在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同时,凭证还可享受国家自主创业小额贷款及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2014年共计举办创业专题讲座12场、创业事迹报告会8场,参与学生达6200多人次。学生参与活动积极踊跃,各类创业竞赛活动获奖捷报频传。在2014年“创青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暨“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上,学校获得了2个金奖、1个银奖、7个铜奖和1个优胜杯奖,“华兴运动康复中心”湖南省项目直接现场签约,“湖南秦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荣获创业实践挑战赛银奖。创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激活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2014年,全校共有41名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在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学校下发了《湖南理工学院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实施意见》,构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服务体系和平台。学校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扶持工作中,加强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的建设。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申请和获得创业专项扶助资金,免费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了创业所需的办公场地和创业训练的实战场所,组建了创业导师团队,聘请了岳阳市创业专家志愿服务团,为进驻基地的学生及其创业项目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对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在商标注册、工商注册、专利申请、成果转化、法律咨询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2014年,共有16个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孵化基地并获得了学校的启动资金资助,成功孵化创业项目12项,帮助了36名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取得岳阳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了65名毕业生获取了自主创业证。其中“指尖上的小丽”手工剪纸、inG设计工作室等项目申请了工商注册,办理了营业执照。

可以说,在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改中,我校已经走在前列。除按照学校要求和统一安排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外,岩土工程专业也已经针对自身特点,按照上述教改方案进行了不断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建设,学院已具有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任教师除具有高教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外,7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土建类职业资格证书和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历史建筑保护已经设立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教师指导学生申报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剪计算模型及承载力对比研究”,被评为2014年度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应邀参加教育部举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八届(2015)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在会上交流;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的“电梯及升降机生命保障机构”获第十二届(201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指导学生申报的“低碳建筑技术在湘北地区的可行性研究”,被列槭〖洞笱生德育实践项目;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关于东洞庭湖区村庄整改调查研究”成果及“新余坪、新规划”研究设计成果,均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并获省级大学生“挑战杯”优秀作品二等奖;采用项目化运作模式,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方案”服务项目,免费为农民提供住宅建造技术服务,受到广泛欢迎与好评;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纵、横向项目,在学校周边及环洞庭湖区域的岳阳、常德、益阳、长沙、平江、汩罗等地,完成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公路桥梁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检测等多个项目。按照上述岩土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改步骤,并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必将岩土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推上新的台阶,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创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2

分析岩土工程专业实际教学过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当前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岩土工程专业面向工程应用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考虑本科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亟需提高的要求,阐述了目前岩土工程实际教学中需要提请专业教师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实验性、实践性和实战性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岩土工程高素质人才服务,以期满足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和时代性需求。

关键词:

岩土工程专业;实验性;实践性;实战性;教学改革

一、引言

如今,社会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明显的改变,为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中国高等教育也正处在变革之中,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的有限学习空间,使得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分析当前岩土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实验性、实践性与实战性教学改革,构建适合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综合型素质教学体系与模式,是所有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当前岩土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岩土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践教学管理松散、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激情不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偏弱,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基本概念的实验性教学日益淡化。岩土工程学科很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重要公式都是基于试验规律的发现上升为统一的定律与定理,如果不重视基本物理模型试验了解岩土工程的一些基本属性,很难做到理解性的熟悉与掌握。一直以来,国内的高等教育在感性引领与客观认知上倾注的投入严重不足,表现为实验教学课程的学时设置不够甚至没有、相应配套经费的投入偏少甚至缺失、教学质量管理的松懈甚至淡化[1]。再加上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一线青年教师特别是实验课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很难提高教学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懈怠心理也被突出地放大,对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模棱两可、对学科专业的前景认知难以把握、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要求缺乏信心等。

2.观摩实习等实践性教学逐渐压缩。亲临现场的认识实习、参与工程的生产实习是岩土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提升专业理解、增进行业认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工程建设的实效性,实习基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实习基地,这类基地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不变的,几乎每届学生都可以前往参观学习,主要用于基础性实习教学;另一类是临时(动态)实习基地,这类基地是在实习准备阶段联系的,教学内容随工程建设本身而变化,而且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度而变化,主要针对某一单项工程的实践教学[2]。由于野外实习时间安排相对集中且短暂,再加上路途与安全等问题的考虑,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全面仔细地观察到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及细节,而且学校管理人力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实际过程有效的监控,实习基地的偏少和时间的压缩,必然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各类工程项目,学生的见识也得不到有效扩展。

3.处理问题等实战性教学严重缺失。普通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对教科书中理论知识的反复考查,在了解最新学科领域和相关科技文献方面微乎其微。因此,当学生进入高校开始接触应用型基础科学研究时,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科研能力基础较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若要培养学生们的科研能力,只能从最初步和最简单的工作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一点一滴地积累。恰巧,我们的大学课程开始又是以最基础理论课开始,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又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种种不足,导致学生的第一认识本身存在很多的疑惑,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程相互之间的衔接被割裂。如参与科学研究时,研究的科学问题在哪里,什么是工程人员必须要把控的,研究出来的规律、结论等成果对现实有如何的指导意义,这些都是需要让学生去了解的,当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的学生往往脑海里是一片空白。

三、提出一些拟改革措施意见

基于目前普通高校中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及在教学科研中不断总结,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考。

1.基本概念、理论的网格节点化教育教学。与传统的结构、材料、力学等学科不同,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复杂体系学科,研究的对象如土、岩石本身的物理、化学与力学特性等就很多元,且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像房建、交通、港航、机场等实际工程中都有所运用。要让本科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运用技能和具备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本身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古树千年幼成苗。我们岩土工程领域有很多杰出的大师,没有一位不是对岩土工程专业学科基本概念高度重视,往往在谈论浩大工程问题的时候,都是从一个小小的基础理论为出发点,正所谓大海无边百川融,只要把基本的理解问题解决了,就能找到关键的科学问题,大事就成功了一半。可见,日常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吃透非常重要,从专业基础课程(如土力学、基础工程)开始,就把概念的由来给学生解释清楚,如讲解土的矿物成分、土中的水、黏土中的双电离层等要准备一些教学道具模型,演示给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再如讲到土的密度、含水率、饱和度等抽象概念时,演示给学生看土的状态与实物的对比定义过程。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是以学生接触一种新鲜事物的角度接收过程来进行课堂的组织。把基本的概念、理论作为整张铺开的网中的一个个节点来编织,形成一套认识、理解与掌握的全备知识接收过程的换位思考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普及开来,配合以规律性的强化记忆、重点性的理解和针对性的训练,学好一门课程。

2.实验操作、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具体细则化流程操作。新世纪,高等学校学生中的主流群体基本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个人经历只是简单地从家庭到学校,学习过程也仅限于从课堂到书本,缺乏生活历练,动手能力十分有限。而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和接收知识欲望也不强。同时,有的实践性教学从属于理论课,甚至是分开教学,实验过程中往往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学生只需完成整个实践过程的某几个步骤,缺乏全局的统筹和重点的把握。教学大纲中对实践性教学本身已经作了明确的课时、内容与目标要求,如果按照专业建设去执行,理应达到较好的效果。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差,毕业以后到了工作岗位角色适应能力不足。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各高校在实践教学的操作管理过程中虽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如实践经费不足、实习基地偏少、师生比例过高、仪器设备陈旧等条件限制,但最关键的还是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落实过程中缺失具体细则化的流程操作。举例说明,对于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两种考核,一般高校都是让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实习单位以章盖戳等证明,考核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思考,可以通过项目考核的形式来完成对实习过程与效果的鉴定,并以汇报答辩的形式进行打分,同时兼顾接收单位的日常考核与实习评价三者结合以达到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填补管理上的作假漏洞。这样学生有驱动力去执行实践课程的要求,并且得到的结果也能令人信服。

3.针对性研究课题的独立训练与团队协作。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岩土工程学科的特点,要让学生进入实战化的针对性课题训练。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不足,学生在进入高校开始课题训练时的科研能力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在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开始积极的引导,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工程活动相结合,专业教师和课辅老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科研教学平台、指导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的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思考,需要建立针对性研究课题的独立训练与团队协作的方式,充分利用一些公开或个人的师资资源,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团队,既要明确具体的负责任务,又要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合作。例如:学校或学院可以设立一些学生创新科技项目基金,选拔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以第一负责人或项目参与人的身份承担一些实践科研类的课题;或者,有明确研究课题或经费充足的教师吸收本科学生参加自己科研团队,分配学生协助查阅相关文献,参与进行相关试验工作;另外,给予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帮组学生自主地发现或理解一些科学问题,自主设计一些科学试验方案以解决提出的科学问题,教导学生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生产性的横向课题,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项目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四、结语

新时代下,对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高等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性工作,如何加强岩土工程专业实验性、实践性和实战性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其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能力,是我们基础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对岩土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的一些改革,必须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效性求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新时期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作者:吕伟华张永兴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3

“龙岩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需要项目的支撑,更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支持。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技工院校,我们坚持以‘根植红土、服务发展、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办学理念,全力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龙岩产业发展。”龙岩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生如是说。

主动对接产业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6年4月12日,在龙岩技师学院宽敞的运动场里,聚集着数千人,招聘海报、展板随处可见。这是该校2016年合作企业对接“服务龙岩产业兴市战略”专场招聘会的场景。据悉,当天,来自龙岩各地的130多家知名行业、企业提供了机械、电子、汽车等2600多个岗位,把2016年龙岩技师学院1800多位预分配毕业生“抢光”,其中,现场签约1300多人。因为看好该校的毕业生,来自北京、广东、福州、厦门的企业组成招聘大军,开出了优厚的薪资和工作条件。

其实,这只是他们众多优质就业成绩单中的一页。办学37年来,龙岩技师学院已成为福建省培养高技能人才规模最大的技师学院,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5万余人。近年来,龙岩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8%以上,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部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福建省文明学校,被誉为“成功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红土地上的“金蓝领”摇篮。

在大学生就业还成为难题的今天,为什么龙岩技师学院学生毕业生被“抢光”呢?这主要得益于他们主动对接产业的意识。

为了对接产业,学院分别与长汀县政府、武平县政府签署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这是该院为加强同地方合作与交流,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持之举。根据协议,该院助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方向发展,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训,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为两县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为扶贫对象推荐就业,并为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服务。此外,建立政、企、校三方合作机制,建立产学研中心,依托高新企业、先进制造业建立实训基地,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

5月9日,在该院举行的“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学院又与龙岩市邮政管理局、龙岩市残疾人联合会、龙岩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福建森宝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航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翔宇航空集团公司等六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同日,经龙岩市政府批准,龙岩市公共实训基地在该院挂牌成立。实训基地依托该院,面向全市城乡各类劳动者、企业和各类院校提供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创业孵化、师资培训、课题研发等服务。

一连串主动对接产业发展的大动作,彰显了龙岩技师学院正朝着建设成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创业基地、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训练院目标前进,它将成为龙岩市职业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专业调整对接产业转型

“必须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这是龙岩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龙岩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新要求。

作为部级重点技工院校,龙岩技师学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围绕福建生态区、自贸区建设和龙岩市主导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稳妥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紧密对接产业链,推进专业细分细化,以特色专业、传统骨干专业为牵引推进集群发展,为打造龙岩经济升级版和“龙岩制造2025”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该院着重优化骨干专业,着力服务于龙岩市主导优势产业发展;不断培育新型专业,着力服务于龙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点,完善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培养,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龙岩技师学院目前开设了涵盖机械、电气、汽车、光电、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六大类的39个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现有在校学生5600多人。为适应龙岩产业转型,该院科学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改进了机械、电气、汽车、财会、旅游等传统专业,在2015年开设工业产品设计(3D打印技术方向)、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飞机维修、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基础上,于2016年新开设现代物流、健康养老、家政服务、铁路客运服务、船舶驾驶、船舱轮机、家政服务、食品安全与检验等专业,形成了机械、机电、汽车、现代服务等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

除此之外,学院还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积极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扩大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规模,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与此同时,该院将精品办学融入“一校多企、一企多校”的对接活动中,促进学院与企业在五个方面的对接:一是招生与企业用人紧密对接;二是学院教育培训专业设置与企业工种要求紧密对接;三是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紧密对接;四是办学模式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五是毕业生与企业招工紧密对接。

学院的不懈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2016年,该院学生在参加龙岩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2人,二等奖16人,三等奖20人;教师在参加2016年龙岩市第三届中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4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3人。在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上,龙岩技师学院学生组取得了四项比赛中的三项第一,教工组取得了四项比赛中的两项第一的好成绩。该院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还荣获两个项目铜牌。

全面提升接产业能力

“没有对接产业的能力,对接产业是一句空话!”龙岩技师学院院长陈建生如此强调。为此,他们布了多枚棋子。

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龙岩技师学院于2016年8月31日开展了以“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有为青年”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并邀请学院优秀毕业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钳工高级技师李良为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李良是该院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在1998年、2009年两次荣获“福建省技术能手”称号;2003年荣获“龙岩市技能竞赛第三名”;2008年、2009年、2011年先后荣获“国家专利局授予四项专利(主持)”;200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入选福建省首届优秀人才;2014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李良告诫在场师生,大家不应该奉行“差不多精神”,应该做到精益求精,把正确率从99%提高到99.99%,这样才能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为了向更高标准看齐,学院还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2015年12月,澳大利亚墨尔本海狮国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JoshuaCheng一行到龙岩技师学院参观考察,双方就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了商谈。中澳职业人才培养交流将掀开历史的一页。

2016年1月26日,斐济共和国驻华大使约阿尼・奈法卢拉一行参观了该校机械实训车间、汽车实训车间和烹饪实训车间等,对该院产、学、研结合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斐济与龙岩技师学院举行的教育交流合作事项商谈中,双方确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在旅游、餐饮、汽车维修等专业领域技术人才培养的合作。2016年暑期,斐济选派20名在华留学生到该院学习中式烹调技术,该院派出教师为斐济教师培训相关业务课程,共同开展技能大赛观摩、企业参观、课题研究等领域的工作。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秦巴山区;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5-0081-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下工程应用领域已经越来越广,规模也越来越大,现今的21世纪已经正在成为地下空间发展的世纪,地下工程建设在水电、铁路、公路、矿山、国防等部门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工程界的共识。另外在新的专业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面大为扩展,淡化了原有的各专业界限。它是建筑、岩土、地下建筑、桥梁、隧道、道路、铁路、矿山建筑、港口等工程的统称,它的主干学科为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还有,全球高等教育和工程师注册制度的接轨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宽口径下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在学科定位上,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科特色,考虑岩土工程的学科特点,提出了突出建筑工程办学定位,创办具有自己特色的岩土工程专业方向,以此提高专业竞争力。

一、岩土工程方向设置的必要性

第一,宽口径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方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隧道工程方向等。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该领域的专业基础及某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果学生只具备一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不能满足新设置土木工程专业目录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对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土木工程的要求。第二,我校自1986年开办土木工程专业(初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来,近30年一直仅有房屋建筑工程方向,虽然开设的课程涵盖了道路、地下工程等方向,但这都是在原有方向基础之上改造而成,专业面相对较窄,缺乏灵活性,不具有系统性,也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目前这样的一个现实,必然造成岩土工程硕士的支撑作用减弱,对我院申请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产生一定影响,与省内同水平院校的发展也不一致,使学科发展受限。同时,对学生的择业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设置岩土工程方向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专业方向设置构建

(一)设置构想

鉴于我院岩土工程方向师资的实际情况,且专业方向设置初期需要一个过渡期,依托我校结构工程重点学科优势,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的条件,围绕秦巴山区建设有的岩土工程问题,在对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设置方案。即在我院原有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增设岩土工程方向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实现学生在学好建筑工程方向专业课的同时,掌握好岩土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实现我校创建省内外知名大学目标抢占学科制高点。新调整后的专业设置增加岩土工程方向后,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建筑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具有岩土工程方向的基础知识,毕业后不仅能从事建筑工程方向的各类工作,也能从事岩土工程方向的工作。1.设置原则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学科调整后的专业目录要求,实行大土木方向下的课程设置。同时,本着增强基础、淡化专业、注重素质培养的办学理念,一定程度上压缩有关专业课程的课时,拓宽专业课程的门数和涵盖面。结合我校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在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各专业方向基本按照教学计划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从第三学年开始适当增加岩土工程方向的教学课程,构建具有特色的我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岩土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获得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岩土工程行业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首先要具备岩土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应具备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成为土木工程宽口径专业内岩土工程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优化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和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应该采用统一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统一的讲授内容,统一的课时数,在此基础上,按照我院现有的课程设置原则,确定岩土工程方向的主干学科为:高等数学-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土力学、基础工程、地质工程、岩石力学、地下结构设计、边坡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高层结构基础工程等。特别是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增加岩土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这样做既可以发挥我校原有专业方向的特色,又能使岩土工程方向得到拓宽和改造。

(三)实践教学

随着市场的发展,土木工程各行业已经开始相互结合、共同完成项目,比如,建筑公司也能承接一些岩土公司的工程项目等。这就要求我们有侧重的综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对我们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是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对于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该环节应包括计算机应用(工程常用软件实训)、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三、结束语

通过专业改革探索,提出在土木工程专业原有建筑工程方向基础上增设岩土工程方向,依托我校现有学科优势及师资力量,提出适应我校专业特色的改革方案,促进我校办学特色实践的实现。而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要求有很多方面亟待我们去探索和改革。比如,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调整及专业方向的拓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拓宽所教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院应加强骨干教师的进修、深造和引进新专业方向的专业教师。为满足增加专业方向后的教学需要,学院应购买相关教学仪器及配套设备;教师应积极主动申请并力争获批有关科研项目等。

参考文献

[1]高大钊.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霍润科.土木工程专业中设置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可行性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119-121.

[3]姜秀英,俞亚南.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2,45(5):47-49.

[4]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张南.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的教学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1999,31(3):39-40.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刘西拉.21世纪的中国土木工程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1):95-99.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5

【关键词】岩土勘探,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1、岩土勘探工作及其重要性分析

岩土勘探是指按照建筑工程的要求,对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勘察、分析和评价,并编制相应勘察文件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测绘、勘探、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检测等。

岩土勘探工作需要按照建筑要求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以及地基处理等工程的具体要求,对岩土工程为题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并提出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为岩土工程施工提出指导性意见,作为设计和施工的依据,为整个建筑施工工程服务。

岩土勘探工作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要想做好岩土勘察的工作,就要进行验图勘察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理、完善的解决。岩土勘探是地基设计的基础,主要为建筑物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全面的技术参数,这和基础设计安全性、经济性密切相关。由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各不相同,建设场地也变化多端,所以设计和施工建设前按照程序进行岩土勘察非常必要,能够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并为整个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2、岩土勘探工作中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2.1岩土勘探工作中常见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岩土勘探工作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勘探方法还是暑假处理,无论是报告编制还是问题分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快速发的同时,我国岩土勘探工作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重视。如目前岩土勘探工作中普遍存在勘察依据不充分、测试取样分布不合理、勘察测试手段方法不适宜、岩土分类描述欠准确等问题。岩土勘察工作不到位将掩盖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给将来建筑的设计、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在此我们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岩土勘探工作中问题的成因,以找到解决岩土勘探工作问题的措施

2.2岩土勘探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首先,市场不规范是岩土勘探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加强对岩土勘察市场的规范,但从目前来看,市场中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如转包、分包、高额回扣、挂靠等问题也有不少。由于很多勘察单位外包、分包业务较多,兼之勘察从业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造成勘察工程完成程度差、记录质量低。

其次,岩土勘探技术不佳也影响了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型建筑对岩土勘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已越来越难以符合当前的需要。如户外勘测中勘测点如何合理布设、地质界面如何合理划分、岩土参数和地基承载力如何有效确定等,都需要勘察人员利用先进的勘察技术,综合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来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出结果,这方面技术水平的不足,也是岩土勘探工作发展受限制的原因之一。

最后,岩土勘探工作人员综合水平不高是上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从目前来看,迅速发展的建筑行业和岩土工程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这导致目前很多勘察单位承担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的员工并非专业勘探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并未受到过专业的教育,很容易造成操作不贵发等问题,最终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不准确,给设计和建设带来危害。

3、加强岩土勘探工作对策

针对我国岩土勘探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成相关对策,供加强岩土勘探工作参考。

3.1规范市场,完善审查制度

针对岩土勘探工作市场不规范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一系列手段,规范市场竞争。一方面,通过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肃清部分低水平勘察公司的存在,并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清理整顿勘察设计单位,规范市场发展。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管理的手段,来规范当前的勘察市场,进而促进我国岩土勘探工作水平的提高。

3.2重视技术,提高勘探水平

技术是发展的驱动力,岩土勘探工作中也是如此。为了加强岩土勘探工作的食品,应当在健全市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加强对先进岩土勘探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从而提高岩土勘探工作水平,如在岩土工程勘测中,可采用克里格规范勘探点布置,采用回归分析,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可采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等为提高精确度;在勘测资料的整理时候,采用最新计算机软件处理以保证结果和统计的正确等。

3.3加强培训,重视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是岩土勘探工作质量的保障,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的当前,岩土勘探工作从业人员更要有紧迫感和求知欲,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机会,应当尽量多参加国内外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和交流。在同一单位中,也应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技术交流气氛,技术人员应当市场进行岗位交流和学术讨论。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互相交流的方式,实现个人知识的与时俱进,提高岩土勘探工作人员的技术知识和综合知识,为勘探工作提供保障。

虽然我国岩土勘探工作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岩土勘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相关部门和全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并从市场、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行动,促进我国的岩土勘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明友.岩土勘探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2]谭耘.关于岩土勘探所出现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6

[关键词]岩土勘察常见问题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p58[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146-1

1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1)粉土划分问题。在粉土实际使用过程中,粉土划分实验非常复杂,疏漏情况出现比较常见,这样就会容易使得粉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划分规划工作。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岩土只是过渡体,加入少量的粉土,该粉土可以对材料的塑性指标有影响。如果判断失误,将出现更大的问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些地方只是出现了地质震动,如果粉土材料不在基础持力范围内,容易将其当成依靠塑性指数进行判断,从做出准确的判断。

(2)剪切方法问题。根据当前的土工试验,一般可以选择的实验方法比较多,使用该方式可以使得剪切方法使用更加得当。在实践中,快剪实验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从理论角度上看,快剪试验可以准确的检验出粉质粘土的渗透性参数。在一般情况下,快剪切试验使用比较勉强,尤其是在室内实验室,出现的问题更普遍。不科学的使用该方法,会使得岩土无法满足系数实际需求,甚至无法出现剪切实验效果。相对比而言,如果选择快剪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当相对于弱土强度而言,显然这个实验说服力还比较差,没有足够的可信度。因此,应该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对获得有效的实验参数有推动作用。例如:勘察和监督不到位、人员技能水平低、区域地质研究不深入及空间勘测技术使用不全面等。

(3)盲目勘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中,需要将盲目勘察和无用勘察杜绝。这是保障项目工程质量,保障项目工程获得完美建设效果之核心工作环节。进入勘察施工时,需要明确出勘察方向,不能进行盲目开挖和测量或者衡量,这样会容易导致浪费资源和时间,同时也会容易使得数据收集混乱,会出现差错。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勘测无用以及盲目勘测问题。而且,勘测工作不到位,忽略了土洞塌陷问题。一般而言,土洞的塌陷都是有现实原因导致的,因此需要调查其原因,需要掌握该土洞变化趋势。这是在规定范围之外要做的勘察工作,这是为了全面完成勘察工作开展的基础工作,当这基础工作落到实处之后,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岩土工程建设。

2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1)勘察和监督。在勘察中,强化对现场施工勘察,这是当前进行勘察管理工作一大重点,专门的现场理当有专门的勘察人员在场负责该现场勘察工作,勘察人员记录的数据应该准确无误,需要对勘察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基础型的工作也应该得到重视,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管理,重点关注粉土、地基以及膨胀土等基础问题,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出准确说明,向相关部门报告当前发现,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当进入塌陷、土洞地段勘察时,应该在已经开挖的位置布置上钎探。如果是一些负荷比较大的工程,可以在这个工程的槽底使用小口径方式进行钻探,从而实现检测工作目的。如果是一些大直径的嵌岩桩,勘探点应逐桩布置,勘探深度应不小于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m,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深。在勘察中,遇见岩溶场地,需要在这个场地上进行地质勘测时,应该严格遵守工程地质勘察规定之外,还应该对该内容做好调查工作。第一,岩溶洞的分布情况,形态和发育程度。第二,岩面起伏情况,形状类型和覆盖深度。第三,需要对岩溶洞的地下水分布情况也做了解,水位变化和运动规律。第四,岩溶发育出来的地貌特征、该地貌的构造和岩性,这个地貌和地下水运动之间的关系。第五,土洞和塌陷分布情况,塌陷规律和外表形态。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质是,对当前的工程地质进行有效考察,需要从第一次勘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总结经验,这才具备研究性结果。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执行的是统一规范的岩土工程管理方式,统一性管理对岩土工程开展有推动作用。但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岩土情况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岩土力学性质不一样,差异性也比较大。最常见的是,这些岩土的承载力不一致,如果是这样的实际情况选择统一标准方式进行研究,就显得不科学。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工程制定出合理的研究规范,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

(2)强化人员技能培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全面开展时,如果只是依靠技术人员执行,这个工作得以圆满完成显得比较困难。在拥有先进勘察技术基础上,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加以落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人员作业能力欠佳,在勘察过程中会容易出现纰漏和错误问题,无法完成勘察工作。这一现实问题在当前出现比较明显,需要做好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工作,对当前的岩土勘察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尤其需要对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技术作用,符合当前市场发展需求,还应该执行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这样可以确定出个人能力和双重资质保障,开展该管理方式,可以使得勘察工作更加规范化,勘察工作质量提升,提升工作效益。

(3)空间勘测技术。地质勘察工作中,优异地面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但相比于地面技术,空间勘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仍有着很大空间。空间勘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对于复杂岩土情况比较复杂,分辨率比较高,应该根据这一现实性能做出准确判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GpS、GpRS等技术在地质勘测中得到推广使用,成为岩土勘察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当勘测空间得到逐渐跨度时,观测范围会逐渐扩大。这在现实情况下,勘察人员应该拥有丰富的勘察知识,对该地区的岩土情况有所了解,能够准确的分析该地区的岩土动态。这样的分析方式,可以基于数据信息基础上,使得动态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相对于单一的观测点而言,连续性的分析结果具备参考意义,可以为今后地质勘测提供借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并非简单工作。尤其在当下,随着各类型工程不断发展,工程质量要求越高,而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质量之基础工作,所以,要求勘察人员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具备超强的作业能力,自身素质能力要强,这样对于开展岩土工程有重要作用。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应该对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研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使得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提升,这为更好的处理施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龚晓.对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的几点思考[J].《岩土力学》iStiCeipKU-2011年2期.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7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朝阳(1977-),男,陕西礼泉人,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讲师;唐亦川(1966-),男,四川泸州人,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5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75-02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直接服务于“岩土工程勘察”就业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现代城乡建设、交通、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条件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和实验手段,对勘察地区的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勘察评价,对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处理。“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前导课程主要有地质学基础、第四纪地貌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

通过“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客观世界,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目前我校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较好。因此,充分增强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总结国内众多高校开设“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1-3]结合自身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教学体会,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目前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知识内容多与课堂教学学时少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目前,现行的专业课教学时数已经大幅度减少,教学时数的减少,首先影响到的是教学质量,使得“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二是目前相应的课程教材未能反映本学科日新月异的变化,教材建设滞后于学科自身的发展。随着“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但是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上所能体现的这方面最新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

三是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部分学生面临毕业和考研,所以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对本课程的学习有所放松,因而在教学效果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上都不好。

以上本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几方面问题都不利于本专业地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1.选用合适的教材

国内各高校所开设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对“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毕业分配的工作去向,选用合适的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在选用课堂讲授教材上,要以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教材不仅要便于教师教,也要考虑学生的自学,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教材在选取上要以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的要求为基础,同时也要提倡在教学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和删减。

2.课程内容与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相关联

“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毕业工作后考取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也是许多地质工程学生学习的目标。

“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有其自身的课程特点,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与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相关内容结合进行教学成为这门课程的教学趋势。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深入到本科生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同时与实践工程应用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科学合理,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考核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通常考试一般是统一命题,集中安排教室考试,教师集中阅卷,优点也很明显,考试能够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足够重视,但不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这样知识面宽,知识点零散,涵盖面宽的课程。同样,考查的方式也会存在许多不足,学生对于重要的知识点不能识记、理解并加以重视。因此这门课程应该采取考试加考查的方式来进行,平时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点名、考勤,在学期授课中间让学生做一次课程作业,最大限度地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分数,把平时成绩的比重增加到30%。

4.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课内的理论教学和课外的生产实践的相互结合,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的相互结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产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生产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增加相应的课程设计的环节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与当地地质勘查单位联系,选取其2~3个正在进行的工程地质勘查项目的工地让学生进行现场实习,以提高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和内业工作方法的认识。

5.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同时也辅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的勘察工作片段,可利用文字和图像、声音、动画,将教师口述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清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得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增加课程教学的课堂信息量,直观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录像、图片等,将教材中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掌握的生动形象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枯燥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使得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相关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实践,同时也使得学生在较少的课时之内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要领,提高该课程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1.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注重吸收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技术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技术要求的原则和内容,从而能够达到正确理解和执行“岩土工程勘察”有关规范规程,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的目的,使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并不是让学生去掌握某一种实验或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去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及创新的能力。[4]

2.加强本学科的课程设计环节内容

课程设计指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本门课程,要选取满足教学目的的课程设计题目,题目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都是本门课程设计所要考虑的问题。本专业课程设计提供给学生一些房屋建筑、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基础资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资料自己学会撰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课程设计内容掌握较好,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四、结语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当中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引导并培养学生分析工程案例的能力,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和工程实践活动的参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建军,王运生,巨能攀.“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0,(4):35-38.

[2]王俊杰,赖勇,赵明阶.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82-87.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数据,对工程的实施建设意义重大。但是随着人们对建设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问题的影响因素中,既有主观的人为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客观环境因素。所以,对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因素进行实质性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我们才能制定出更为科学、更加合理的应对方案,从而促使工程的利进行。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岩土工程勘察就必须具有详细的布置和分析,而且勘察范畴也要严格遵照整个现场条件和结构。但是,在现实中,和整个工程费用相比,勘察费用具有很小的占比,而且其还受到工程工期、工程师判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就导致勘察数据不足,降低了勘察资料的精确度,更为严重的是,因为没有考虑岩土参数空间的变异性,这样所得出的勘察范围的有效性就受到了莫大的威胁。在实际中,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了获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土工参数,例如地质、强度等,根据这些参数,相关人员可以进行不同环境下土层的状况,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的原因

引起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2.1勘察市场的不规范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缺乏完善的市场规范,特别是对勘察工作的收费和业务划分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出现了不正常的竞争,导致了勘察工作的粗糙,进而使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2权责不明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必须要确保勘察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勘察队伍中,出现很大一部分的非专业人员,不具备专门的技术便承担起重要工作,降低了勘察的准确性。进而引发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3人才的缺乏和技术的落后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岩土勘察工作满足规定的要求。

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3.1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

针对上述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各种问题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基本问题就在于勘察和设计的分离,而且设计软件的功能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建立一体化的体系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一体化体系主要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其主要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勘察、设计等不同程序的作业。进行工程的勘察阶段,即为设计阶段,每一道工序都要为下一道工序提供接口数据文件,而且各种专业工种之间的数据要保证传递流畅,这样就能够实现设计阶段的数据共享,加快勘察设计周期,提升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换句话来说,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一体化,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整个操作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岩土工程建模技术、随机场理论等这些都属于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理论基础。其中,主要的系统流程图如下:

另外,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勘察方案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大多的外国学者利用一种概率方法进行研究,衡量岩土工程现场勘察是否足够,其中,最为著名的为whitman提出的搜素理论,指在合理已知条件下,通过概率估计的方法进行计算土层内的瑕疵或者缺陷。另外,还有一些学者首先根据地质统计学进行取样,然后再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取样,然后两者对比进行土体特征能力的探索。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许多中,但是上述方法均忽略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问题,例如仪器的不确定性、土工参数计算模型的误差性等,最终严重降低了测量资料的准确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勘探方案中都有专门的考虑岩土特性空间变异性的问题,例如,现阶段被广泛使用的估计土工参数计算方法。此方法主要是利用原位测试配合经验公式,这样增强了测试程序的标准化,降低了土体扰动,可以获取大量数据,真实有效的反应场地状况。

3.2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问题对策

对于岩土工程行业来说,其本质上的技术问题解决了之后,影响其发展的就是行业自身的问题,然而对与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来说,一方面要不断的改善内部机制,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扩展业务范围,进行科技研发工作。

(1)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要坚持立足与服务领域,紧抓工程建设,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分析多年的工程勘察资料,对主城区的城市进行勘察工作,在第一时间段内为各种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例如,城市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城市防灾灭灾问题等。

(2)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要及时引进到岩土工程勘察行业,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信息系统建立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然后综合管理各种勘察信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相关资料的调研和分析,帮助相关部门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准确性,强化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近十几年来,电磁波理论在工程物探专业被广泛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其利用电磁波理论结合电学原理和弹性波理论发展了许多工程物探探测设备,这些设备结合计算机技术,软、硬件相结合,具有信息量大、高速、低成本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勘察行业。

(3)在解决了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技术问题和单位自身的问题之外,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强化各种知识素养,实现全职或者专职的职业能力。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4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很多相关部门特别重视,很多商人也将目光转移到房地产等建筑行业。但是,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的发展。而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基础设计就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影响一个建筑物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为了让建筑行业的不断顺利发展,也是为了国家以及经济利益的不断增加,就要对建筑中的问题特别重视。基础设计可以影响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也会对建筑的造价成本有很大的影响,要加强重视,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光.浅谈提高岩土工程勘测质量的几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9

大学四年实践不断,每学年根据相应的课程进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主要设置了认识实习、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实训、专业实习、科研创新实践、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认识实习: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张家界本地的实际建筑,了解不同用途的建筑,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通过认识实习拓宽专业知识面,初步了解本行业的工作性质,增强本专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热情,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知识。土木工程实验:努力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已建立岩土与建筑材料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开设了剪切实验、静三轴实验、动三轴实验等土工实验和水泥实验、混凝土骨料实验、建筑钢筋实验、水泥砂浆实验等材料力学实验。通过开展实验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习作风,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课程实训:张家界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根据这一地理优势,张家界学院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而开设课程实训,开设了工程地质野外实习,例如张家界森林公园、张家界大峡谷、天门山风景区等野外实习,理解岩石的特性和鉴别方法以及工程地质分类,并写出地质实习报告。还开设有土木工程测量实训、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训、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训等。专业实习:进行校企合作,提高育人质量,企业具有真实的工程环境,而学院无法提供,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工程实际问题,了解本行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学院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按照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排名,在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选拔了8名学生,组成一个校外实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张家界学院附近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实习,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有个初步了解。毕业实习:学院根据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性,大四还安排有两个月的课程,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自行安排到土木工程企事业单位开展毕业前的专业生产实习,将实习到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到工程,参与有效的工程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能力,这样也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重视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完善实践教学,注重教学实效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有一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张家界学院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内容教学上,对课程进行了优化,通过课程与实践的合理搭配,达到学有所用。比如,在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时,除了完成常规的实验项目外,可以增加到施工现场进行控制测量、工程放样,了解仪器的在工程项目实际用途,使得实验内容更加立体化、综合化。

(三)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土木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更有利于培养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为保证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成效,张家界学院充分利用校园周边在建工程项目,为学生寻找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讲信誉的合作单位。在永定区内吸收了湖南五建、湖南智埔监理公司等优秀企业,让学生跳出课本,紧跟时展步伐,了解本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巩固。

(四)优化师资力量,提高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质量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新型教育机构,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吸收了大量优秀教师,在提高教师学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新进的教师大部分是刚刚走出校门的研究生,没有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土木工程很多专业核心课程需要资历丰富的教师,而中老教师具有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工程实践的经验对学科和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所以需要一支年龄层次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加大优质师资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张家界学院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让学生以更完备成熟的姿态迎接社会的挑战。

(五)转变办学观念,引入合作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岩土工程师专业培训篇10

关键词龙岩学院组织身份红土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2013年暑假期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12级教育博士生调研团来到地处闽西的龙岩学院。短暂的参观访问结合调研途中的“小故事”,以及学校网络媒体的呈现,构成了龙岩学院“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

1“社会认同”与“组织身份”

“组织身份”的概念在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探讨,各自有所侧重。社会认同理论对集体身份建构的研究,比较强调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对组织身份的塑形。大学作为社会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研究其“组织身份”应用这一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社会认同的英文是socialidentity。identity的原意是指“身份”,其相应动词为identify,可以解释为“鉴别、辨认”,也就是把某人或某物在众多人或物中辨认出来,社会认同论用identity定义“将个人与他人分辨开来的个人和社会特征”;也可以解释为“等同”,社会认同论认为“当某社群的成员资格来建立自己的社会身份时,自己的属性与该社群内典型成员的属性或会呈现相同关系”。tajfel和turner(1986)对个体认同(personalidentity)和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作了区分,他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行为主要受人格变量的控制,而在群际行为中,行为要受制于个体对群体的分类过程。个体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一定独特性的意识,由此,个体认同使个体在时空上确立自己是同一个人而不是其他人;而社会认同则是个体对自己处于一定社会群体、社会范畴的意识,由此社会认同是个体意识到进而强化自己在一定社会范畴上与其他一部分人同一或类似,而与另一部分人存在差异。社会认同理论的创建者tajfel(1978)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在群体成员所具备的资格,以及这种资格在价值上和情感上的重要性”。社会认同论特别关注社会身份的建构过程,及其对社会思维和社会行动造成的影响。

当我们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一个组织,组织也获得了一个“社会身份”。有关的研究多数把组织身份的本质看作是对“组织是什么”、“组织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类问题的解答。albert和whetten将“组织身份”定义为组织所具有的核心的(central)、独特的(distinctive)和持久的(enduring)特征。它是基于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识别或者认知的,在认知和识别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组织成员对共有的组织身份的清晰认识。组织的社会身份与个人的社会身份不同在于组织通常是有多个个人构成,其社会身份的形成不仅在其与外界环境互动中建构个体的“核心的、独特的、持久的”的特征,还在组织内部成员互动的过程中识别与建构。所以,组织身份应同时反映组织间交往和组织内部成员间交往的特征。

2龙岩学院的“前世今生”

龙岩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2004年5月,正式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龙岩学院校史馆前言:“红土地,创师专,白手起家,竭蹶艰难。惜哉!院校调整,四载停办。高考恢复,学子拨云重见天日。师专新生,选址建校凤凰山。”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龙岩示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龙岩学院的前身,是建国初经济条件最恶劣的时期举办的,正是靠着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传统,这所学校才得以生存,“红土地”血统与生俱来。“新世纪……师专升格……市委市府‘举全市之力,创建龙岩学院!’资源学校并入师专。二零零四年之春,实现升本建院!老区人民撷手称庆,革命先烈笑慰酒泉。”以上文字记载了龙岩学院的成长获得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政府和广大民众将学校作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象征,“闽西文化之重镇,老区学术之芳园”,学校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融为一体,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龙岩学院“根接地气”的办学宗旨和“实践育人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

3“红土地大学”是龙岩学院的组织身份

“红土地大学”,是龙岩学院院长李泽教授口中反复提到的用来描述龙岩学院特征的词汇。这一词汇集中反映了龙岩学院地处闽西丘陵红土的地质概貌、客家崇文重教团结互助的质朴传统、革命老区坚定勇敢的进取精神、还有海峡西岸闽台交流文化使者的特征。这可谓其独树一帜、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组织身份”。

“红土”的本意是红色土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等。在中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红色”代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红土地”即代表人民政权所覆盖的区域。闽西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央苏区在这里创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在这里形成,党和军队建设纲领在这里制定,《土地纲领》在这里颁布,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福建省龙岩地区地处闽西核心,以“红土地”进行自我识别,当地的电视台以“红土地视频网”来命名官网,不仅突出红壤地质地貌,更突出龙岩是革命老区的“政治身份”。而今两岸关系交好,加之闽浙赣交界客家祖地血缘、地缘的优势使得海西地区对台交流的政治和经济作用日益凸显。“红土地”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红土地”是打在龙岩学院上的核心的、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印记,在学校的建筑形式、校史展示、官方网站、公共活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红土地”是客家聚居地,体现质朴务实、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客家民风;“红土地”是革命老区,传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红土地”是对台前沿,肩负两岸血脉相连、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红土地大学”不仅集中了龙岩学院的区位特征,更凝练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是龙岩学院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乃至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身份”。

学校官网简介开宗明义,称“龙岩学院是根植并成长于红土地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坚持“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学校先后与地方政府、经济开发区、企业等建立了校地、校产、校企合作战略联盟,融入海西区域经济发展,为闽西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为地方培训各类基础教育师资、煤矿安全技术人员和其他各类技术骨干。学校虽然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但在科研工作中也不忘“红土地大学”使命,围绕客家祖地、革命老区、海西开发等主题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古田会议精神研究所、动物医学研究所、南方不稳定煤层开采研究所。

4龙岩学院组织身份的建构

龙岩学院“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虽是“与生俱来”,却不是“生而知之”。2004年龙岩学院创办之初,学校教师、管理人员谁也不能清晰、完整地说出学校未来定位如何、发展方向和路径如何。在近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的全体成员(特别是校领导)才在学校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在学校内部的交流和研讨中,逐渐明晰了“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确立“坚持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4.1自然生长――“红土地大学”的建构历程

在管理学领域,美国Gioia(2010)等研究者认为组织身份是通过八个显著的阶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陈述愿景――进行意义建构――经验对比――一致身份的形成――身份诉求的协商――获得最佳的独特性――实行阈限行为(liminalactions)――吸收合法性反馈。经过上述的过程(大概十年的时间),一个新的组织从最初泛泛的愿景陈述发展成为具有广为接受的独特身份特征的实体,这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上述八个模块只是简单地概括了这一过程的基本形态,模块之间其实是互动的。

龙岩学院2004年在龙岩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升格更名,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这三个时间节点是比较外显的,学校在各个节点之间跨越时都会不断明确和完善自身的组织身份内涵。而组织成员(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层)和外界环境对学校组织身份的认知变化常常是内隐的。龙岩学院李泽校长曾提起初到龙岩学院任职,也以厦门大学等研究型高校为参照,考虑学校的发展定位、内部管理决策。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学校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特征趋于明显,国内一流研究型高校的经验显然不适用于龙岩学院,领导层开始重新审视龙岩学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组织身份内涵,与省内三明学院、莆田学院,以及省外嘉应学院、赣州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相比较,逐渐明晰龙岩学院独特的组织身份,而“红土地大学”就是这一身份的凝练。

2005年,龙岩市政府成立龙岩学院董事会的通知。通知声明,2001年龙岩市政府即着手成立龙岩学院董事会,当地政府早已将学校的发展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董事会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咨询和建议机构,是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构成人员包括教育相关的政府领导、当地知名企业人士、区域高教专家等,每年召开董事大会讨论学校建设工作。2012年,龙岩学院在福建省地方本科院校中率先获得市政府承诺,按照生均12000元拨款,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对于地方财政紧张的福建省来说,此举足见地方政府对学校的重视。龙岩学院董事会建立了一种院校和地方紧密互动的渠道,区域社会发展信息直接进入学校管理层视野,学校的社会使命不断强化了“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

4.2实践建构的大学意象――“红土地大学”

大学作为社会中的一类组织,其“组织身份”既反映在其与其他社会组织互动过程中,也反映在其成员――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实践过程中。龙岩学院的组织身份是其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核心的、独特的、持久的特征。从2004年正式升格建校开始,龙岩学院的组织身份在学校与政府、当地大型企业、其他高校以及社会群众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也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互动中建构而成。

4.2.1专业教学与科研推动

近年来,龙岩学院根据已有办学基础,紧紧围绕本市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等多方面,立足闽西老区地方需求,服务老区经济建设。在专业设置方面,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装备制造业、稀土有色金属、旅游文化、畜牧养殖等产业,优先建设机械制造、新材料和矿业旅游、产品设计、动物医学等专业,形成了相关的专业群,大量优秀毕业生成为当地这些行业的骨干力量。此外,龙岩学院还与福建省煤监局、安监局共建“福建省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基地”,与龙净、福建能源、紫金等大型企业合作,与福建方圆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校企合作二级学院,与以上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战略联盟,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

学校客家学研究中心于2008年由省教育厅批准成立。该研究中心发挥原有区域优势,举办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客家文化与闽台文化关系”论坛围绕“客家文化与闽台文化关系”主题,发挥客家文化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闽台客家文化渊源、传承、发展的研究,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4.2.2校园建筑设计

龙岩学院2004年升格更名后,开始大规模建设新校区。新校区的设计不仅参考了其他高校的功能布局,还特别突出“红土地大学”的特色。学校的中心是依着原来地势节节上升的主教学楼群,呈弧状环绕成开放式圆形广场,白墙灰瓦大方素净。广场中心保留一棵原生古榕,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种设计融入了当地民居“客家土楼”围屋元素,兼具现代建筑风格。学校广泛征集了命名方案,最终确立中心广场为“同心广场”,教学楼群为“同心楼”。同样呈现土楼建筑特色的还有图书馆。龙岩学院的教师和管理者通过新校区建筑设计的研讨,将“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赋予建筑,力求呈现当地“客家”民风特质:质朴务实、团结互助。这些建筑从物质层面不断强化龙岩学院是“红土地大学”的身份认同,从它产生到未来,都会让学校的教师、学生,政府官员、企业人士,以及龙岩当地的社会民众,形成“龙岩学院与这一地区血脉相连”的认识。

4.2.3公众形象设计

学校官方网站是其公众形象建构的重要途径。打开龙岩学院的主页,可以发现龙岩学院新闻主页面以“红土地视点”冠名,有“奇迈新闻”、“红土情怀”等专栏,大量宣传报道闽西老区的“红色”历史与革命传统。将“红色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亮点倾力打造。2010年之后,学校选送的《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打造红色育人品牌――龙岩学院持续推进“古田会议精神”进校园》、《汲取红土地营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打造“红・土”特色文化高校的实践与探索》连续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奖项。通过这些成果的凝练,学校“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一致性逐渐形成,在学校内部和外部获得广泛的认同。

4.2.4与台湾地区的互动

2009年,龙岩学院与永定县政府合作大型客家风情集《土楼神韵》,作为福建省赴台文化经贸交流的重点项目几次赴台演出,台湾超过万名客家乡亲观看了表演。该演出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有力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

龙岩学院还与台湾地区高校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中华大学、大叶大学、岭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12年4月,学校“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正式启动,与大叶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明新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招生。奇迈学院是龙岩学院与台湾地区高校合作办学的教学部门,其挂牌成立标志着龙岩学院闽台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从根本上反映了龙岩学院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根植红土,服务地方”。这一组织身份虽然在政府官员的讲话中会有所涉及,鼓励学校积极响应地方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中根据龙岩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但是毫无疑问这种指导是笼统的,只有办学者主观上认同以上指导思想与自身教育活动的客观联系,才有可能形成具体行动。这一组织身份也不是仅由学校领导主观决定的,学校前身――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资源工业学校的办学基础(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组织文化、社会资源等),乃至建校后近十年的发展环境,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路径选择。而学校“红土地”精神正是在全体教职员工、社会各界互动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惟其如此,“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将长久、稳定地影响龙岩学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