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管理需求十篇实验室管理需求十篇

实验室管理需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8:11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1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选型

1数据录入人员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系统再好,如果没有基础数据的支撑,那也只能是个空壳子,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而实验室不同岗位的分析员就担当着数据录入人员填充基础数据的重要职能。对于一个分析员来说,LimS系统数据的录入工作既要方便快捷,又要记录明确。随着现代化实验室建设脚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仪器制造厂家为自家的仪器提供了数据导出的功能,因此衡量一个系统数据录入是否方便快捷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该系统能否方便、快捷地获取仪器导出的数据。就目前而言,分析数据的导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通过串口的形式将原始数据直接输出特定格式的文本(如海尔潮的馏程仪)。(2)通过网口将原始数据以文本或pDF格式导出到网络中的指定位置(如美国培安的中红外分析仪)。(3)通过添加网络路径的方式手动将需要的数据导出到指定位置(如安捷伦的色谱类仪器)。因此,一个成型的LimS系统,它的数据采集模块必须能够支持这三种导出方式的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解析。除了这些可以应用仪器自动分析的试验外,还有很多分析项目的实验数据现阶段是无法依靠仪器自动生成的,因此这部分实验数据需要我们手动录入到系统中。为了提高录入的效率,尽可能地降低人工录入时产生的错误,这就要求LimS系统必须要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进行数据的录入,并且这个界面既能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对录入的错误数据进行实时的检查又能根据录入的中间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最后的计算结果,降低数据录入人员的工作强度。

2数据审核人员

实验室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分析数据,而这些数据是否准确有效,就需要由各级审核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审核。而不同的实验室有着不同的审核层级和审核规则,因此所选择的LimS系统必须能够灵活的配置不同的审核层级和审核规则,并形成完整的审核记录。在审核功能的实现上,由于不同的审核层级对数据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对于一级审核者来说最关注的是每个分析的具体数据,所以他的审核界面中需要包含每个分析的具体数据信息,并能够灵活的在不同的分析间进行切换;而二级、三级审核者更关注的是整个样品分析的最后结果,所以他的界面中需要有整个样品的一个报告,并且需要在不同的样品间进行灵活的切换。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的LimS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审核人员配置不同的审核界面。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移动办公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因此数据的审核也要实现移动化,让审核人员随时随地可以对数据进行审核。在针对LimS系统的选型中,如何安全又方便的在手机这类小屏幕上实现对数据的审核也是我们在针对LimS系统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地方。

3综合管理人员

前面两点讲的重点是LimS系统对样品的流程进行的管理,它是一个LimS系统的核心。但是LimS系统作为一个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系统,不仅仅要实现对样品流程的管理,还要实现对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五大维度的全面管理。相比较样品的管理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外,其余的管理大都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因此在这方面的选型上要考虑LimS系统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和内聚度,一个好的系统它的不同模块必定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这样才能在保证核心完整的情况下实现灵活的功能组合,从而达到适用不同实验室对人、机、料、法、环的管理需求。作为一个实验室的综合管理人员,想要实现对实验室的全面管理,必定需要一个综合的管理界面。如何以最少的操作,实现最多的管理功能,这就需要LimS系统内的设计厂商在系统交互上下足功夫,提供一个友好的系统交互界面,让实验室的综合管理人员可以在打开系统时就能够看到实验室的基本运行情况,通过简单的点击就能够实现对大多数业务的处理工作。

4系统运维人员

对于系统运维人员来说,在针对一个系统选型时,必须要考虑该系统的稳定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稳定性是系统最重要的方面,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是绝对无法应用到生产环境中的。在整个智能工厂的建设过程中,LimS系统作为智能工厂的主要数据来源系统之一,它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智能工厂的稳定性,因此在针对LimS系统进行选型时要必须考察它是否具有完善的容灾机制,是否能够在出现重大问题时在主备系统之间进行无缝切换且快速的定位问题所在,并提供详细的问题描述和修复方案。易维护性也是系统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实验室的业务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实验室的各种基础数据也会随着工厂的生产和国家的标准的变化而变化。在业务和基础数据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否给系统运维人员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来实现这些变更是非常重要的。可扩展性不仅体现在系统自身的可扩展性,还体现在系统是否能够同其他系统进行交互性对接。当一个系统运行半年后,系统自身功能已经趋于稳定。这时候就需要针对系统进行一些功能上的扩展。一个好的LimS系统在设计之初必定会考虑到这种情况的存在,因此会给运维人员提供一个可以进行二次开发的功能,尽可能使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实现功能的扩展。而LimS系统作为一个基础系统,除实现自身的功能外,必然会与其他多个系统进行对接,因此它必须能够通过当前主流webservices、api接口等方式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并进行简单的交互,而且还要具有完善的配置文档。

5外部数据查询人员

相比较其它几个方面,外部查询人员对系统的要求相对简单。只要在查询界面上进行优化,能够在电脑和手机上清晰明了的查询到自己要查询的数据,并且对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就可以了。这一块的功能对于一个纯LimS系统来说并不是最擅长的地方,因此在选型时针对这一方面,可以与LimS提供商一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市面上比较成型的报表类软件,进行查询类报表的制作。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2

关键词:网络化;虚拟实验;管理工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化学实验室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对高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如何在网络时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对如何合理使用网络技术管理实验室做一些探讨。

一、传统高中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特点

对化学实验仪器设备、药品、实验数据、实验开出情况等方面的管理既繁杂又琐碎,因此,有必要按照国家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建设标准的要求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但是目前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从教材上说,现阶段高中化学课本存在多种版本,学校又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以及选修课等,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加之专业实验教师的严重缺乏,高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低效而混乱。很多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比较重视实验现象,而忽视反应原理的探究,缺乏数据筛选和甄别,往往强调具体的操作步骤,轻视实验的设计思路。如果完全按照高中课本来准备实验,重复多、效率低,而且实验管理人员非常辛苦。

由于高中化学实验室教师多是“半路出家”,缺乏完整的化学知识,在管理手段上略显滞后,在仪器的保养方面也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储备,导致化学实验室仪器的损坏率居高不下,还有大量的新式仪器没有被很好地吸纳,为本校所用。从管理和创新实验室手段方面,没有汲取先进优秀的“养分”,开拓新的思路,也缺乏与物理、生物实验的有效整合。

二、网络环境下实验室管理的模式

1.实验室管理网络化

实验管理人员负责把设备药品、仪器、设备、出借、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及时在网络上登记、更新,反馈到网络上,供各位教师查看。这样做到办公无纸化,有需要的教师就能及时了解情况。近段时间有准备实验的教师可把《实验准备单》(《实验准备单》包括时间、药品仪器的要求、数量等)上传到网络上,这样实验管理人员就能第一时间准备好实验用品,等待教师去领取。

化学实验室办公室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各实验室与仪器、药品储藏室的情况,对各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汇总,汇报给化学教研组长、学校总务处及教务处,让化学教研组长、学校总务处及教务处领导及时了解实验室管理运行情况,了解实验课教学情况,以便进行教学管理。

2.实验教学管理网络化

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和学生等可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及时了解目前实验室的状况,包括实验所需的药品、设备、仪器等情况。这样教师和学生能对开设的实验课所需要的设备、仪器、药品及时了解掌握,以便实验课教学正常进行。

3.增加虚拟实验的内容

高中有些化学实验对环境污染极大,对师生的健康也有较大的威胁,因此可以通过虚拟实验的开设来满足教学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节约资金。

三、运用管理工具优化实验室管理

高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是艰辛而复杂的,每天要应对大量的师生,还要忙于实验器材的清洗、保养,实验数据的登记、统计,药品仪器的进出,还有实验的优化,还要应对上级主管部门的督查。如何快速有效地管理实验室?我们需要运用网络技术。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简称LimS)是由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组成,能够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LimS基于计算机局域网,专门针对一个实验室的整体环境而设计,是一个包括了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内的高效集成系统。

各种LimS的实际设计技术和特点差别较大,但基本的设计思路是要满足特定的需求。设计从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开始,系统的需求包括对数据的需求和对应用功能的需求两方面内容。这要根据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针对本系统,要求能对化学实验室的日常事物进行管理,包括实现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实验情况的查询、对实验室器材的管理等功能。

《宏达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为实验室提供快捷而科学的管理模式。而对于化学药品的管理,《化学品电子手册》比较适用。

此外,比较适用的软件还有化学之窗Chemwindows、ChemLab2.5.1、实验室管理系统labman2003等。这些软件都能直接运用于备课、化学教学以及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都比较容易学会使用。

总之,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能不断创新高中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条件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模具制造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1中职学校模具制造实验室建设的需求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模具设计制造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用人企业对模具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懂模具结构和制作,还要懂利用数控技术进行模具制作。中职学校开办模具制造专业必须准确把握模具专业的这一市场需求,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等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具体要求来培养模具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中职学校在模具制造教学活动中需要重点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和具体平台,对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职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建设中需要特别重视模具制造实验室的建设,科学确定实验室建设在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加强建设具有模具制造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并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实验室的优势。

中职学校模具制造专业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模具制造专业的发展变化,现有的模具制造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管理模式与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模具制造实验室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实验室主要是依托专业和教研室建立的,但随着近年来专业领域的发展变化,相关专业和方向之间的联系和依托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实验室建设中一些相近专业的实验室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设以及相互封闭的现象,造成了实验设备和资源的浪费。第二,模具制造实验室存在运行机制滞后以及运行效益不高的问题。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实验室在管理体制方面还不够顺畅。现有的管理模式一般采取学校、系以及教研室的三级管理体制,导致实验室管理条块分割,实验室之间相互缺乏协调、各自为政,封闭管理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由于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与模具制造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布局分散,搞小生产和小作坊建设的情况严重,造成实验室器材分散配置,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实验设备利用率低,规模效益不足,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第三,模具制造实验室存在设施陈旧以及设备更新换代慢的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职学校的模具制造实验室存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仪器设备陈旧等问题。尤其在近几年学校招生数量普遍递增的情况下,模具制造实验室建设以及改造的步伐相对缓慢,在教学条件和实验内容上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2加强中职学校模具制造实验室建设的主要途径和建议

中职学校模具制造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面向当前模具专业的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等实践能力为牵引,面向生产一线的要求来加强模具制造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可采用以下几方面的途径进行。

第一,基于系统集成的需求建设综合性的模具制造实验室。在模具制造实验室的总体规划上和建设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把功能相近或相似的系统有机整合,充分利用比较成熟的系统集成技术,最大限度的为模具制造实验室的后续应用提供方便。功能完善的综合实验室不是将原有分散的几个实验室的功能简单合并,而是各同类实验室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融合与升华,是实验室硬件建设的一次质的变革。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明确各个相对独立的硬件系统的分工,使之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硬件系统之间的联系,使之能够互相配合、有机协调。对于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共同完成一项功能的情况,要有意识的平衡各个系统之间的投入比例,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优化资源配置。针对目前市场对模具制造工要懂模具结构和制作以及还要懂利用数控技术进行模具制作的技术需求,将学校模具专业与数控专业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加以系统的综合集成,以“系统、综合、高效”的总体设计原则来建设模具制造实验室。

第二,基于教学效益的需求建设开放型的模具制造实验室。模具制造实验室的建设要以提高实践教学的综合效益为基本目标,提倡共建公用,建设开放型的现代实验室。首先,通过对模具制造实验室体系进行优化组合,逐步建立结构合理、设备先进、管理高效、开放共用的开放性实验平台。其次,要依据不同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来恰当地确定实验室标准和制定计划,要根据专业特性、特色和特点以及轻重缓急,进行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分批建设。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大利用率,改变目前单一实验室分散配置和各自为政的问题,使之成为复合型实验室。再次,要建立“专管共用”或“统管共用”机制。打破专业和单位之间的界限,建立学校和系中心实验室,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学校和系里的统一调度,合理安排、协调一致,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益。

第三,基于优化重组的需求使实验室管理向精干、高效型转变。首先,要注重建章立制,加强实验室法治建设。随着实验室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仪器设备越来越多,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必须加强实验室正规化建设,对教学设备器材建设的管理体制进行规范,营造依法管理的氛围,把实验室工作逐步引上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发展轨道。其次,注重优化组合,加强实验室规模建设。将专业相近的实验室进行重组,形成规模化的实验体系。进一步探索系管实验室和建立中心实验室的改革方案,实现院、系、室三级管理体制向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转变,确保实验资源合理配置和实验管理运行顺畅。再次,注重技术保障,加强实验室维修建设。随着实验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实验条件的现代化,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日益成为影响教学科研质量和保障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适应现代实验仪器设备维修保障专业化、市场化的新形势,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推动教学保障全面建设,需要建立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组,实现统一维修、统一采购、统一核算。立足以自修为主,外修或厂家来修为辅,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瞄准维修服务保障前沿,逐步建立起新型维修服务保障体系。

3结论与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制造业在近年来正在面临深刻的变革,模具制造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社会对现代中职学校培养的模具制造方面人才的需求是具有比较熟练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这就要求现代中职学校在模具制造设备仪器以及模具制造实验室的规模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钱应平,刘小鹏.数字化模具实验室构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4.19(3):62-63,71.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4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标准化;管理

学校化工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化工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而化工实验室的安全操作问题一直都是人们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近年来学校的化工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生产性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实验室建设及投入经费的逐年增加,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化工实验项目也要求尽可能模仿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相对于之前的粗放式实验室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挑战,寻求一种新的方法进行化工实验室管理,对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提高化工实验室使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1-3]企业按政府的政策来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以来,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4]因此,本文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12个模块要求,结合学校化工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1实验室安全目标管理

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实验室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有了科学、规范、健全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是化工实验室高效、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接着必须制定一整套在校内可行的、严格的安全目标管理办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化工实验室管理部门和专业教师根据实验项目安全操作规程、管理方面的评价结果、实验项目生产化成果、生产标准化评价系统的分值,改进实验项目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实验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过程管理,征求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意见后由学校领导批准实行。

2实验室组织机构与职责

严格规范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全面落实开展各个实验生产项目的责任主体,配合学校各部门对化工实验室安全的具体要求,划分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制度的适用范围,建立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和各人员职责,并悬挂在实验室醒目的位置上。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人,协助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支持、指导检查和监督作用;实训中心责任人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员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开展实验生产项目的专任教师负有安全生产操作的指导责任。

3实验室安全生产投入

化工实验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中的各项规定,结合学校化工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每年提取一笔经费作为实验室的安全费用,这项费用主要是在改进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生产环境的。实验室根据学校的制度按要求支出,在教学成本中列支。并且安全生产费用优先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生产项目的整改措施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实验室在安全方面投入费用的台账,具体有支出收入计划、数额大小、使用规范、变更计划项目等明细。

4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

为了达到开展化工实验生产时的安全标准化要求和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学校有义务、有责任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教工与学生的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教育和考核,教学课堂上的安全生产教育,现场教育,事故案例教育等内容。实训中心负责编制各类教育培训计划,并负责实施,学校提供资源条件,协助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5实验室设备设施管理

为了加强实验室设备设施的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实验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各组设备监控,确保在安全、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运行。(1)实验设备“一台一档”,从购进到报废都有详细记录,包括各设备参数、安全检查、运行、维修等。(2)实验设备需专人管理,并在旁边悬挂实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生产操作。(3)实验设备需及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保障在开展生产实验时正常、安全运行。(4)实验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设备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保证人员设备安全。假如设备管理人员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6实验安全操作管理

为了确保实验操作现场安全,实验室必须悬挂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制度;[5]各化工实验室场地和设备旁要有明显的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牌;消防设施做到定期检查、更新。根据标准化的要求需做到以下规定:(1)化工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需设置在醒目的位置,方便实验操作人员观看;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在危险设施、设备和场地旁设置。(2)化工实验室的安全警示牌和标志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无特殊情况和审批,不允许移除。(3)化工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实验室场所的检查,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悬挂的制度、规程、安全警示标牌等进行确认是否完好无缺。(4)化工实验安全生产操作时,需在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操作,并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设备运行记录。

7实验室隐患排查和治理

为了加强学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操作,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必须消除化工实验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实验室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实训中心对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整年度的计划,根据年度安全目标、岗位职责、安全投入、设施设备、安全教育等做好相对应的表格。明确各人员的检查职责,做到应检尽检。从不同检查周期的角度做好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不定期排查等。所有记录归档保存,完善制度所规定的安全隐患排查。化工实验室安全隐患需进行闭环管理。从发现安全隐患到整改排除,动态跟踪、复查监控,整个过程有始有终,实现闭环管理。

8实验室重大危险源管理

化工实验室经常会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有的实验项目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操作或者高电压、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所以加强对化工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大危险源的规范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的采购、出入库、使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建立使用台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验室显著位置进行风险告知,应包含危险源类别、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安全责任人和有效的应急联系电话等,在实验室的相关部位应有安全警示与安全标识。对化工实验室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可以提高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力和识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大或者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了社会和学校的稳定,使教师和学生能在非常安全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9实验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学校必须制定实验安全生产时的职业健康规章制度,防止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安全生产方面受到伤害,消除职业病,保证职业健康。化工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地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非常清楚明白该职业的一些危险和不安全之处,能熟知一些危害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或减少职业性危害。学校按规定向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教师和学生按照使用规范穿戴。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实行清洁化实验生产。

10化工实验室的应急救援

为了能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目标,必须要有化工实验室应急救援管理办法,这样能大大提升应对事故救援的能力,统筹事故救援方案,平时还能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有效的排除化工实验室的危害,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保证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减少财产的损失。所以制定化工实验室的应急救援方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必要环节。

11化工实验室的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实验室发生的大小安全事故,处理结束后都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台账。安全事故台账应包含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的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等内容。实验室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和安全应急救援方案。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化或者二次事故的发生。现场人员立即撤离并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领导责任人,不欺上瞒下,拉好现场警戒线防止事故的蔓延。对事故懈怠的相关责任人将追究其相应的责任[6-7]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对排除事故隐患有重大贡献的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方面有表现优秀的人员,学校需根据具体情况在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度下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2实验室安全持续改进

为验证化工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化工实验室安全目标制定的可行性,进行年终实验室安全管理会议。会议需提出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的纠正、预防、持续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学校和实训中心需对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好各个项目的评分工作,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能持续改进,使得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13结语

学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大课题,我们需要不断深入了解、学习并持续改进。从学校开始建立并实施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以来,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化工实验室实验项目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改善了开展生产实验的环境,完善了化工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提高了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广大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熊顺子,门妍萍.阿德莱德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26-129.

[2]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3]何泳.高校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5,32(11):241-243.

[4]国务院.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Z].2011.

[5]GB2174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S].

[6]武晓峰.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4.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5

关键词:高职实验室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作为高职基础设施之一,其中涉及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项目,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多出高水平的人才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职实验室属于教研室管理,各系对各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实验经费等未能实现统一管理,管理手段仍然停留在凭经验管理阶段,尤其在实验教学经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落后更为突出,往往造成实验经费未尽做到专款专用;在缺乏一套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下,各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亦存在着互相攀比、力求平均、争相花钱,致使有限的资金未能用在最急需的项目上。另外,实验室易耗品出入库的管理混乱,经常出现库存物资积压现象,以致浪费了实验资源和经费。

2.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经费不足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软件的运行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出了初始大额资金的投入,还需要不断地资金保障实验室的更新和维护。

实验室的投入主要是构建实验室的场所、仪器、设备、易耗品。一方面,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实验室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针对基础课教学实验而言,缺乏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经费来源单一,这些都大大地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3.实验室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传统观念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实验使得实验从教学到相应的实验技术人员都小被重视,因此在人员配备、评职晋级等方面都有别于教学系列,导致实验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造成实验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大大削弱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也就削弱了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以及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4.实验室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比较陈旧

计算机实验室大多都是全天候的对学生开放,机器每天的运行时间较长,计算机的常用部件如鼠标、键盘特别容易损坏。

高职实验室中的计算机大多是成批购买的,一般使用周期都较长,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配置跟不上实验室的需求。而当前的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硬件设备日新月异,软件更是一天一个变化,而由于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导致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长期得不到更新,使得实验室的教学内容不能紧跟当前最新技术,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方法的改进

1.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是管理好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对保障正常的试验教学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高效地利用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就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上作不仅涉及对各种人员的管理,还涉及对各种非人员(包括固定资产、实验耗材、实验运行文件、仪器设备等)的管理,因此各项管理上作都要有全面和明确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才能保障上作的顺利进行。

2.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实验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非教学的科研、研究生和外向协作经费不得在实验教学经费开支。实验经费的管理实行经费统一包干使用,并由实验中心负责管理经费的使用。实验技术人员根据每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详细填写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需要的申请计划,实验中心根据库存情况统一审核,集中购买。

3.加大实验室师资力量的投入

目前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两大问题:数量不足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解决的途径有:一是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深造。在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客观上要求不断地及时更新实验室的相关仪器和设备,而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则是实验室日常管理的主体。他们的知识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奖励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要不断地学习、创新,提高业务水平,钻研新技术,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及管理。二是积极鼓励引导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上来,引导一部分具有硕士或本科学历的教师投身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引进人员时,既要考虑理论教学力面,也要有科学研究,还要注重实验教学与管理合理的人员分配,将使得学校在各方面都能均衡发展,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办学氛围。三是要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力面应该与理论课教师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安心于本职工作,并在其职位上干得出色。这就需要学校制定有关政策、制度,调动广大有志于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教师和毕业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工资、福利、待遇、科研机制、奖励等各项制度上,增设相关的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引进人才的政策和规定。

4.及时对计算机软硬件环境进行更新

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计算机实验室所用计算机通常是在不同时间分批选购的,导致硬件在性能上也就不尽相同,加之应用软件的升级换代对硬件要求的提升所以,对软件系统进行优化,特别是对操作系统的定期优化不失为可行性办案,对于需要淘汰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更换,以保证正常的实验室工作。另外,各计算机实验室间构建局域网,对现有的软硬件设备资源进行网络共享也是种不错的尝试。

三、结束语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高职教育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教学上的要求和对实验室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地研究探索新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设想,研究新形势下教学要求的具体特点,认真总结和探索,将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才能使计算机实验室达到更完善的规划和建设,满足高职教学、科研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从而体现最大的利用率和价值。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开始积极追求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以及物质生活的高标准,对检测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建立有效的质检实验室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一般而言,实验室主要是将检测的结果或数据准确提供给社会,确保质量运行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水平,有效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本文就关于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点及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添加剂和新技术在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基于这种现象,社会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1]。目前,我国检测市场已经对外开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质检实验室必须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从而强化实验室的管理与监督,促进检测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保证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1质检实验室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概述

对于质检实验室而言,其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主要是为了对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达到质量的目标和方针。这样才能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指导,协调好信息和设备等相关活动,实现成本的降低,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其实际需求。一般而言,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实施核心就是质量管控体系,质检实验室只有将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的作用与功能加以充分发挥,才能不断健全和完善质量管控体系,有效实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实现质量目标的相关要求。

2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要点分析

2.1准确的检测数据

质检实验室要想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是检测方法的要求。检测工作的技术依据就是检测方法,只有对检测方法进行正确选择,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检测工作的随意性加以规范化。在选择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实验室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检测依据,并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有效制定,保证方法的本地化[2]。检测方法可以利用动态管理,如收集、跟踪变更、确认备案、受控发放等,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依法性和时效性。其次是检测设备的要求。实验室在开展检测工作时,应配备齐全的设备,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灵敏度以及技术性能的仪器设备,使其能够满足检验要求和标准。耗材、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要经过合格的验证和鉴定、校准/检定,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环境条件的控制和监测以及检测样品的特征性和代表性能够决定数据的准确定,因此实验室应保证环境条件和设施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安全防护实验室、保护环境的目的,创造检测必要条件。最后是控制的要求。质量控制作为一种作业技术活动,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式,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避免不符合工作的出现。实验室可以采用不确定度评估、统计学技术、方法对比、人员比对、留样再测、盲样考核等方式进行内部控制,也可通过能力验证和实验间比对等验证检测能力进行外部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2.2科学的档案管理

实验室档案在内容性质、记录方式以及形成过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档案需要保证溯源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一般实验室档案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业务档案,其包括客户处理和投诉情况、检验报告发放台账、名录供应品和合格供应商评价、分包合同以及合同评审等[3]。二是技术档案,其包括内务管理检查表、环境监测记录、原始记录、检验报告、检测标准、计量合格证书、设备档案以及作业指导书等。三是体系运行档案,其包括人员培训计划、内部质量控制记录、质量监督记录、文件修改通知、文件审批表、档案借(查、复)登记、文件总目录等。四是组织档案,其包括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人事任命文件以及实验室法律地位文件等。实验室档案应由专人管理,需要进行定期整理和检查,防止档案材料的丢失和损坏,并且需设立专门固定场所对档案进行管理,保证电磁、湿度、稳定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有效预防失效、潮湿和火灾等情况的发生。

2.3质量体系文件化管理的改进

质量体系具有模式化、规范化和文件化等特点,其可分为质量与技术记录表格、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其中作业指导书是对活动进行的文件加以规范,并利用编制的作业书来对检测工作加以规范,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实验室程序文件则是要求全员参与,做到工作执行和分工编写;质量手册则是对认可准则的所有要素加以覆盖。在改进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利用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等方法定期审定体系,保证其具有适宜性、有效性和符合性。实验室质量体系可利用自我诊断形式,对问题进行发现和分析,实施纠正措施并加以验证跟踪,防止问题发生或再次发生。

2.4实验室检测管理建设的信息化

检测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其具有高效迅速、无纸化和自动化特点,能够有效满足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要求。要想实现实验室检测管理建设的信息化,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满足考核需求,对财务报表、样品、资源、检测过程和结果等进行闭环管理[4]。此外,由于报告编号、样品号、任务号等都是系统自动生成,难以修改,因此在检测的每一环节都有需要具备相应的流转记录,严格按照流程转移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样品的唯一性,提高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确保检测管理建设信息化的实现。

3结束语

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检测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目标,在创建质检实验室时,必须要保证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档案的完整性、技术的精湛,从而实现质检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满足产品质量监管和社会相应需求。

作者:何海单位: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参考文献:

[1]余方方.探讨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要素[J].科技传播,2013(11):123-124.

[2]王嘉滨,李月梅,宁月辉.浅谈质检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黑龙江科学,2013(03):85-86.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7

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要素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实验室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设备,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开放教学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实验室的开放也给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实验室开放管理水平成为高校实验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开放主要是指学校正式建制的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实行对外开放[1]。实验室开放主要包括实验时间的开放和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时间的开放主要是指灵活进行实验安排,尽可能满足师生不同的实验需求;实验内容的开放是指进行具有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意识[2-4]。目前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1重复建设严重重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1)实验室重复建设。很多院系单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学校的经费问题,总是要建新的实验室。实际上很多专业相近的院系,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软件实现实验设备的共享,通过不同时间的安排共享同一个实验室。(2)实验室设备重复购买。不同学院相近专业的实验室重复设置相同的实验内容,并各自购买相应的实验设备,既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又造成实验设备的浪费。重复建设,一方面造成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低,很多实验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还未充分利用便已老化报废,另一方面挤占了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使需要更新的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造成经费使用紧张的状况。

1.2设备损耗率提升实验室开放之后,学生的实验基本都是自主实验,形式较为零散,使实验设备损耗率增高。(1)由于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对仪器设备的熟练程度参差不齐,不规范操作频繁出现,而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无法随时在实验室照看仪器、纠正学生的操作,这些造成开放后实验设备的损耗率大大提升。(2)随着实验室对外开放增多,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损坏的仪器设备零件难以及时更新,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3)由于开放后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延长,很多实验设备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容易降低设备使用寿命而提升实验室设备的损耗率。

1.3实验人员紧缺一方面由于实验室的全天候开放(星期一至星期天;8:00—22:00)时间远超过8小时,每天要安排多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造成实验室工作人员数量紧缺,上班负担重;另一方面,实验室开放之后,由于开放时间的延长和学生自主实验的零散性,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不可能同时在岗,单个工作人员或教学人员需要能够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对单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具有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能够及时解决实验设备运行出现的问题和对学生自主实验过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但是现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要么偏重软、硬件知识,要么偏重专业知识,符合实验室开放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较少。1.4实验室管理跟不上开放的要求实验室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求实验室设备、资源的集中和共享,要求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实现管理上的共享。但是现有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初级管理阶段,难以满足实验室开放的管理要求。主要表现在:(1)很多领导未认识到实验室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把实验室当成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2)多个院系共享同一个实验室,使同一个实验室面临多头领导的状况,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经费支出等问题上容易引发重叠和推诿的情况。(3)实验室管理缺乏激励机制[5]。现在很多高校在管理上采取相同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如对实验人员和一般学校教学人员采取相同的工作计量方法和成果评价机制,未能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实行相应的激励制度,影响了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不同种类实验室(如文科类实验室和理工科实验室)开放运行具有不同的特点。现在很多管理制度往往忽视二者的差别,采取“一刀切”做法,造成有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抱怨,影响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水平。

2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型的构建

要解决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水平,可以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经费支持、设备保障、人员保障和监督4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经费、设备、人员是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监督则是经费、设备和人员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2.1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点。高校的存在就是为国家提供需要的社会人才。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无疑是为国家提供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开放管理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包括2个方面:(1)培养具有一定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这是高校实验室开放培养的主体。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为以后走出社会积累相应的技能。(2)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高校教师是我国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放实验室,为教师提供自由的科研实验环境,有利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2.2经费保障经费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基本保障。充足的经费是高校实验室开放顺利运行的前提。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明确实验室开放运行的经费来源和使用途径。实验室开放运行的经费主要包括设备更新与维护的经费、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劳务经费和津贴补助以及实验室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其他管理经费[6-7],如实验室实施开放增加的耗材经费、对实验室开放成果的奖励等。(1)在经费来源上,一方面,要明确实验室的经费项目从哪里支出,特别是实行院校二级管理的学校,要明确学校与院系各自承担多大的比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室科研、社会服务开放、仪器设备共享使用费来使实验室自身具有“造血”功能[8],以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所需的经费需要。(2)要对经费的使用制定明确的规则,防止经费的浪费。每个学校的经费都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是高校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最大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要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从整个学校的角度对实验室的设置和实验设备的购买进行统一规划,防止重复建设的出现,以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2.3设备保障设备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物质支撑,只有拥有良好及充足的设备,才能支撑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设备既要能够满足实验室开放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又要防止闲置浪费现象的出现[9]。(1)要不断根据学校师生对教学科研设备的需求,更新实验设备,购进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新设备。(2)要对实验设备经常进行日常维护,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发现出现损耗的设备,要及时维修,需要更新软硬件的设备要及时联系经销商派遣工程师解决。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要实行预约登记制度,要求师生必须至少提前一天预约登记,以保证仪器设备既能得到充分利用,又不会造成过度使用,出现问题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在师生使用完之后要做好检查登记制度,保证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有序、合理。(3)对于已经老化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2.4人员保障人员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主体。只有拥有良好的人员队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实验室开放的效果[10]。实验室开放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1)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的处理。一方面可以不定期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既懂管理又懂业务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来充实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2)为实验室提供高水平的教学人员。高素质的教学人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研指导,既能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又能激发学生进行实验创新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要进入实验室的师生不定期举办仪器使用培训班。培训师资一方面可以通过让经销商免费提供培训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请有过使用经验的师生作为培训师,并提供一定的报酬来解决。从而既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能降低仪器的损坏率,提升仪器使用效率。(3)制定实验室人员激励制度[11-12]。实验室开放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负担,学生零散的自主实验使指导教师需要不定时地解答学生遇到的实验问题,这些都增加了实验室人员的负担。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如通过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赋予更高的计算值、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从开放实验室的收费中分成、增加实验指导教师的津贴补助等途径来激发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室开放的积极性。

2.5监督监督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开放顺利进行的剂[13]。监督主要是由学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来进行。(1)要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保证经费的正常合理使用,保证经费能够及时到位。对于不合理使用经费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保证经费的最大化使用。(2)通过监督各个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了解学校各个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功能,及时保障设备的更新和维修,同时防止设备的重复购买和浪费。(3)通过实行与各类实验室相符合的通行绩效考核制度,考量各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效果,奖励具有良好效果的实验室,以激发他们开放实验室的积极性[14]。(4)要通过衡量学校每年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评价,来评价学校各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成果。根据这些培养成果的反馈,来调整学校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2.6开展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监督可以通过建立基于网络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来实现。已有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类似的系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实验场地和设备的利用情况,达到方便管理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8

无论学校怎样将实验室建立起来,初衷一定是满足教学这样的单一要求,而为了新专业而建立的实验室,也是为了满足新专业发展和科研要求。但随着设备的老化、技术的淘汰和管理方式的落后,实验室管理人员也需要进行及时的学习。高校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有的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到单位任教,缺乏大量的实践经验。如果在此期间,学校能将其调配到校外学习、与岗位类似的充电,来发展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整个实验教学的人员素质和整个学科建设的发展。

2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1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

现在,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日益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了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为了适应不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计算机都安装了windowsXp或windows7操作系统,或通过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的需求;并对应课程情况安装了office2013、photoshopCS5、SSpS、matLaB、VisualBasic、aftereffects等教学软件。

2.2完善网络化功能

实验教学中心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各实验室交换机柜连入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器中心机房,再由服务器中心机房交换、路由、防火墙等设备,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将计算机接入校园网或internet,为网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3完善软件的使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多和总量的不断增大,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实验室的系统和软件安装是采用网络GHoSt的方法进行,当一台或数台计算机的数据被破坏或无法启动时,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并不会影响正常教学。每台计算机也应该安装系统还原卡或还原软件,有条件的还可以安装网络版的病毒防火墙并保持自动更新,以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使用的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使用的FaronicsDeepFreezeServer版本还原软件,可以进行集中式解冻和冻结管理,方便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调整;杀毒软件则采用360企业版的360杀毒软件,是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永久免费的杀毒解决方案,不限制终端数和功能,特别适合大批量部署实验室计算机。这样将还原和杀毒进行结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移动设备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4完善管理,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

2.4.1制度的完善

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制度才可以规范工作的行为。结合学院和该实验教学中心自身的特色,建立了如《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本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服务器中心机房管理员职责》、《启点•创新应用开发工作室成员守则》等,让使用实验室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能自觉地遵守这些制度,从而让实验室安全、高效地运行。

2.4.2人事的改革

多数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是聘用或劳务派遣形式,与学校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相差较大,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只有管理人员工作积极上进,权益得到保障时,实验室才能正常地运转。因此,学校在转编、培训、晋升、工资和福利等方面,应该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在该岗位上得到应有的保障。

2.4.3完善职能服务

该实验教学中心的职能服务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对外服务。①教学任务。该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学服务,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合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务科下发的教学任务安排,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设备。对在计算机上无法运行的软件,提前部署虚拟机环境。每次实验课前,保证开好门、用好设备、上好课。现在实验教学中心的5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4个外语语音室的周学时的总和大约为150,所以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②科研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老师和学校科技处的要求,提前与该实验教学中心协调,提供场地和适合的计算机软件环境,以满足科研的需要。③对外服务。为了提高实验室使用率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和学院增加创收,本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卫生技术专业资格考试等大型考试。随着学校的对外宣传,今后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培训、比赛和考试任务。

3总结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9

摘要:现行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片面追求功能效果,忽视成本、管理等因素,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必须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模式、管理体制、专业学科设置、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基本依据,本着满足需要、便于管理、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理想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框架应该包括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场景模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三个类型,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修改式或再造式进行构建。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economicmanagementlaboratoryinlocalcollegegoexclusivelyafterthefunctionandeffect,regardlessoffactorssuchascostandmanagement.thereexistseveralproblemsthatshouldnotbeneglected.

theconstructionofeconomicmanagementlaboratorysystemmustbebasedonthecollegeorientation,trainingmode,managerialsystem,establishmentofdisciplines,managerialabilityandstandardofthelaboratory.theplanandcon—structionshouldbebasedontheprincipleofmeetingthedemand,beingconvenientinmanagement,economyandefficiency.anidealframeworkofeconomicmanagementlaboratoryshouldincludethreesorts,namely,computeranaloglaboratory,contextanaloglaboratory,andrealpracticallaboratory.Localcollegesshouldadopttheformofalterationorreconstructionaccordingtotheirownpracticalsituation.

1引言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应重视和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是高校扩招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经济管理实验室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很不充分,往往按照理工实验室的思路套用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造成许多问题。加上各校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专业结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不全、体系混乱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深入分析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现状,认真梳理并构造完整合理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框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2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对全国高校实验室情况统计资料,以及我们对全国近20所地方高校的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基本上是按照二级学院(系)设置,少数高校对各院(系)经济管理实验室进行了整合,设立经济管理类各院(系)统一使用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下按专业、学科甚至课程设置实验分室,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证券投资、电算化会计等,这些实验室基本上采用计算机房形式,其实验设备主要是计算机与专业应用实验软件。一些学校还有手工会计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手工会计实验室为场景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介于计算机实验室与场景实验室之间,近年来逐渐兴起。经济管理实验室现行体系模式的主要优点是结构清晰,针对性强,每个需要进行实验教学的专业学科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实验室,师生实验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明确,有利于培养其责任心;同时可以充分显示专业学科实力,对于专业学科评估甚至整个学校评估中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项目等级的提升,都非常有用。近年一些学校乐此不疲建设经济管理类专业或学科层次的实验室单元,就与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进行的教学评估有密切关系。但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低成本高质量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理所当然的目标。而现行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模式片面追求功能效果,忽视成本、管理等诸多因素,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2.1实验室规模庞大,经费投入大,学校不堪重负

由于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加上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硬件的要求相对较低,投入产出效益较好,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很快。按照学科或专业建设实验室单元,势必造成实验室规模庞大,经费投入大。除了少数财力特别充裕或者接受有关部门或基金资助的学校,大多数地方高校很难依此规模筹集建设完整齐备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通常是根据专业重要性和评估需要优先建立几个实验室单元。既影响了非重点和待评估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也造成各专业之间的不平等,增加了工作难度。

2.2资源共享不足,使用效益低下

每个实验室单元只为本专业或本学科实验教学提供服务,而各专业学科的实验教学在时间上、数量上并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均衡安排。不同的专业学科,同一专业学科的不同年级,其教学计划规定需要实验的课程、实验项目、实验学时、实验时间进度安排也是不同的。而且,各专业学科的学生人数也不同。在现行实验室体系模式下,除非每个实验单元都按最高需求量配置软硬件,否则必然会造成高峰时期实验室设备无法接受学生实验。如果按照最高需求量配置软硬件设备,且不说财力上是否可能,其设备使用率也往往很低。而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在体系上是不完整的,是需要待财力许可时补充或扩建的。在资源不能共享的情况下,往往是实验高峰时期实验室爆满,平时则实验室设备闲置无人使用;甚至同一时间不同实验室同时存在人满为患与门庭冷落的两极现象。实验室从总体上看使用效率不高。

2.3实验室单元类型不全,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其功能也不同,计算机实验室通常用以进行专业软件应用、经济活动模拟以及信息处理等;而场景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具有实习性质的操作、体验活动;此外还有一种目前尚不多见的全真实验室,可以使学生真实地参与现实的经营活动。可以看出,计算机房、场景实验室、全真实验

室这三种类型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是学生逐步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模拟走向仿真直至全真实验的过程。它们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基本上是以计算机类实验室为主,甚至只有计算机类实验室,较少建有场景模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几近于无。这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缩短走向社会进入实际企业工作的适应期非常不利。硕士生就业率低于本专科生,大学生回炉读中专这些现象,与我们对实践教学的片面性做法,与我们实验室体系类型不全,不能提供全面的实验形式有着密切关系。

2.4缺少科学划分与合理归并,增加了管理难度

除少数财经类或以财经类为主的高校外,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在高校扩招后逐渐增设起来的,随后才相应地建立起一个个所谓的专业实验室。由于新专业设置审批的不可预见性,加上学校管理体制、经费来源等多种因素制约,很难在事先有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发展规划,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往往是获批一个新专业,第二年或第三年才有可能为其配备一个专业实验室单元,并自然地归口于专业所在院系或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管理。随着专业数量的增多,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组织结构上仍处于二阶层级状态,没有进行科学划分与合理归并。这种分散的实验室体系结构,无疑增加了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数量,提高了成本费用开支;而从各个实验室单元的工作量和节约支出要求出发,每个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可能太多,通常只有一两个人。实验室管理过分依赖一两个人,回旋余地小,一旦有管理人员因特殊原因不能到位,往往会影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而且由于同一实验室的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3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的基本依据

实验室体系是实验室单元及其结构的总和。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实验室的原始单元,即完成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任务所必需配置的硬件软件项目;二是实验室本身的组织级别,即由学校统一管理还是由各二级学院管理;三是实验室原始单元的划分归并与分层,即确定实验室内部的组织结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的这三个方面必须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模式、管理体制、专业学科设置、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基本依据,本着满足需要、便于管理、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

3.1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办学定位可分为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三种类型。通常全国性重点高校定位于研究型,地方重点高校定位于教学科研型,而普通地方高校基本上定位于教学型。也就是说,地方高校主要培养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应用性人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模式上,地方高校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高校扩招前,各高校都非常强调“通才”、“通识”教育,以培养宽基础、厚口径的所谓有潜力的人才,区别于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的中专中职教育。高校扩招后,随着竞争的激烈,地方高校的生源素质下降,师资紧张,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各地方高校先后纷纷提出了更务实的具体培养目标定位,依次有实用型人才、适用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模式对实践教学以及支撑实践教学的实验室体系有着不同的要求,高校尤其是创业型人才目标导向的教学型地方高校应该更重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

3.2专业学科设置与学校管理体制

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就是为专业学科实验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因此经济管理实验室单元设置的直接依据,只能是专业学科设置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规定必须进行的实验环节,都应该有相应的实验室单元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有基本的保障。而学校管理体制则决定了经济管理实验室在学校中的组织级次,通常实行一级管理的地方高校单独设立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甚至可以与其他相关的二级学院共同设立诸如社科实验室、文科实验室等。实行二级管理的地方高校可以按二级学院分别设置实验室,但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二级学院规模有限,分别独立建设实验室会造成资源浪费。考虑到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室设备设施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其管理要求和方法相似,从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用出发,设置全校统一的经济管理类实验中心是理想的选择,这也是近几年来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趋势。

3.3管理效率与经济性

管理效率与经济性是确定经济管理实验室内部结构的基本要求。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归类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与经济性的有效方法,经济管理实验室原始单元,必须进行归类使其成为独立运作的基本单元,通常的归类方法有:(1)将实验设备设施相同或相似的原始单元归为一类;(2)将实验过程或实验管理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原始单元归为一类;(3)将由同一人或同几个人进行管理的原始单元归为一类。归类的规模决定着一个组织的结构层次,亦即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程度,而确定归类规模的标准是管理信息传递处理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基本上可以实现信息化,但其信息量也呈暴发性增长趋势,因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信息处理能力强,则可以有效地管理更多的实验室单元,归类规模可以较大,相应地会减少内部组织结构层次。否则,归类规模应该缩小,相应地也会增加内部组织结构层次。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管理实验室设置两个层次已经完全足够。

4基本框架及其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给出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体系完整,结构清晰,资源共享度高,能有效进行管理。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可以按此进行构建。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场景模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三个类型。所有以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为主要设备的实验室原始单元,组合成一个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承担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科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实验与计算机专业应用模拟实验。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多个机房,但实行统一管理,让资源在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范围内共享。场景模拟实验室根据专业学科课程特点和使用情况设置,对于实验内容重要、主要设备设施共享度低、使用效率较高、运作成熟的实验,如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企业经营沙盘实验等单独建设,设置实验室单元;而对主要设备设施共享度高、专门设施少、实验次数少的各种实验,合并设置一个经济管理场景模拟综合实验室,将共享设施建成后,专门设备器材在实验需要时摆放布置。场景模拟实验室由于使用过程中维护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少,通常安排固定人员分别管理。全真实验室应根据专业学科和师资情况,选择与专业相关、有合适的指导师资、业务经营风险低、业务流程清晰规范、能够以学生为主或完全由学生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类型,学校提供场地和必要设施设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工进行真实的经营活动。目前较为可行的主要有实验商店、会计服务公司、营销公司等形式。地方高校在构建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修改式或再造式。修改式是对现有实验室体系进行整合与扩展,使其尽可能与目标体系框架相符。修改式的优点是重构过程较少影响原有实验室运作,人为阻力小,费用相对节约,但体系的完美性不能很好保证。而再造式是指一切推倒重来,从零开始建设,其最大优点是可以构造出所希望的完美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但构造费用较大。通常是经费充裕且原有实验室单元较少的高校采用再造式,而经费紧张或原有实验室单元较多的地方高校一般采用修改式。

参考文献(Refefences):

[1]李文龙、韩兴国.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Q6(4):529.531.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1293-1295.

[3]李志荣.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95.96.

[4]刘宝库.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研究[J].经济师,2006(7):117.

[5]王玉潜.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6):105—107.

实验室管理需求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21-02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与其他技能型人才培训机构的区别在于,高职院校更注重系统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厚技能而非轻理论,培养的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机电实验室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训练场所。机电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管理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水平,创新机电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模式,对推动高职院校机电人才的教育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现状,提出改革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路。

一、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特点与运行现状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经历了从了解、模仿、探索到特色发展的曲折过程。与体系日趋完善的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实训是高职院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1]。我国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目前有如下特点。

1.实验室规模日益扩大。几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下发后,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高职院校也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建立了具有服务课程、专业、技能模块等功能的各类实验室。机电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技能训练场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pLC、单片机、电力电子等实验设备装置。机电一体化布局日趋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有所提高。实验室技能培训容量从过去的数十人到上百人,投入资金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机电实验室投入和规模的增加,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2.建设模式多元化。目前,机电实验室通常采用分散型、集中型以及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所谓分散型模式,是指基于课程设计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如机械测试实验室,实验设备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配合课堂教学和验证课堂理论而提出。而集中型模式是基于学科层次提出的实验要求,通过组合多种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或者为满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需求而建立[2]。集中型模式可满足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还同时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要求。机电实验室作为综合实验室,除了完成机电传动课程的实训外,还可以进行机电结合的实训。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是基于多个实验室的功能组合,通常情况下各实验室在科学规划前提下按照分散型模式建设,但各实验室在学科提出的实验要求下,又可集中相关的功能块,提供集中型模式的训练要求。该模式灵活机动,增加了实验实训中心的利用效率。

3.多种管理模式并存。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在经历了过去的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基础上,逐步转变为院、系(部)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调整,对于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节省投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加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仍然延续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一种补充,但也带来了实验设备重复购置、管理人员增加、大型设备使用率的矛盾。

4.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日渐突出。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从过去的迎合、适应社会需求向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方向迈进,如新型加工技术的革新,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零部件加工,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日渐彰显。基于实践教学设计的各种部件、模型等实训作品,表明高职院校的机电实验室逐步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教师参与的各种课题试验及研发,使机电实验室技术特点越来越明显。

二、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体制仍然沿用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模式,即按课程设置实验室,并依附于教研室管理。尽管教育部在实验室评估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实验室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但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仍然按三级管理模式运行。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统筹协调管理,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由于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实验室实际上仍然隶属于教研室。各实验室为了满足课程需要,追求“配置到位、自成体系”的目标,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仪器和加工设备的重复购置,浪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同时,实验实训需要的一些大型加工设备无法添置,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各实验室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大大降低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浪费。

2.实验室多元化开放程度偏低。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生命力的源泉。这里指的开放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两个层面。良好的开放环境对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开发项目、增强学生实验参与度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讲,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多元化开放程度普遍较低,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实验教师或能够操作固定仪器设备的教师数量匮乏,缺少教师现场指导,难以满足开放的需求;二是实验室容量有限,在应付实验教学需求外,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或空间;三是没有建立实验室开放的激励机制,教师缺乏积极性。

3.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加强。要提高机电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离不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机电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是实验室管理优化的重要保障。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度、实验教学资料、实验设备资料、实验教学资源与安排以及仪器使用和维护等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平台,教师、学生可以动态了解或申请实验项目,学校管理人员也便于管理、监督和控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试行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水平上。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报告、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仍由实验教学教师个人掌握,延续传统的封闭型管理模式。

4.安全培训措施不力。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小而全”的建设布局,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利因素。机电实验室安全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验财产安全;二是学生人身安全。动力线布置不合理、用电负荷的增加、大型复杂仪器设备维护不规范、操作使用不当、防范措施不配套等都会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造成财产损失。学生操作不当、防护面具和防护服穿戴不正确、事故处置培训不到位等,往往成为人身安全的隐患。加强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亟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改革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路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对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种改革思路。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强化系部管理职能。尽管高职院校逐步放弃了三级管理模式,但教研室本位主义及部分教师依赖实验室独自开展课题的原因,使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依然存在。因此,强化系部管理职能是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的当务之急。系部实验室建设要从长远规划和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带头人,统筹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改善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投资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有条件的系部可建立实验中心,统一调配系内设备,协调实验人员的交流,统筹实验耗材,整合实验内容,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2.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采用信息技术管理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是规范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的根本保证。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学生网上查询实验室、申请实验、预习实验、提交实验结果等,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教学档案、安全等均实行标准化管理,以信息管理替代人工管理模式。

3.加强多元开放,提供实验室运行效率。传统机电实验室采用固定时间、固定设备、固定对象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和毕业设计以及教师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降低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科学合理的多元开放是提高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可采取的开放方式有:(1)基于学生开放,可在课程实验、各类大赛以及毕业设计时,实行完全开放,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基于专业教师的开放,在教师课题、综合实验设计、兴趣小组以及“青蓝”工程等方面及时开放,满足专业教师的业务需求,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3)基于管理人员的开放,实验室定期向院系实验管理人员、督导开放,不断加强管理交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4.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尽管诸多机电实验室配备了安全设施,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以下方面值得深入关注:一是设备运行与维护台账的建立,可以直接或间接了解设备状况;二是设备的增加应考虑线路的承载能力;三是设备的布局对设备之间、对学生操作有无干扰;四是学生实训前有无充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五是极端条件下安全措施的预备方案;等等。总体来讲,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机电实验室最重要的职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