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十篇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十篇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9:42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1

[关键词]隧道施工管理要素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交通工程技术不断提升,隧道已经成为铁路、公路建设穿江河越山岭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长大隧道方案的采用,加大了隧道施工的技术难度和风险系数,对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也是一个严峻地考验。现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探讨隧道施工管理的三个关键要素。

一、.隧道施工条件管理要素

1、施工方案要素

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隧道施工的关键要素之一,包括劳动力、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机械设备、质量安全的制度和技术措施。优质,安全,快速,经济以及均衡生产是施工方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施工方案是隧道施工的指导性文件,设计工程师这必须在重点勘查隧道所处地理位置的地质、水文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隧道长度、开挖断面大小、衬砌类型、工期要求等因素,合理设计工程施工的进度、劳动力与机械设备的数量、工程成本、工程质量标准以及现场施工安全要求等等。

2、机械设备要素

机械设备是隧道施工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要素之一。机械设备类型的选择应该遵循现有设备利用原则、适应工程原则、匹配原则与低成本原则。一般而言,工程量和工程进度是选择机械的重要指标。工程量的大小与机械设备型号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大工程量采用大型机械,小工程量采用中小型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费,如燃料费、维修费、老伯设施费等,确保机械设备的损耗与投资成正比,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效益。

3、风水电要素

水、电以及通风三个要素对隧道施工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在事前应予以重点设计。

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通风,宜采用强制机械通风,特别有利于长大隧道。主要是压人式、混合式、巷道式三种方式,根据污染源的特性,避免成洞地段的二次污染,利于快速施工。注意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养护通风管道,防止事故发生。供水方式最好能采用无塔自动供水,利用山地泉水、河水或钻井取水。供电及照明应选择合适的设备,以安全、节省为原则,线路设计尽量接近高压线,减少损耗。选择低压卤钨灯、高压钠灯、钪钠灯、钠铊锢灯等,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明亮的作业环境,保证操作质量。

二、.隧道施工技术管理要素

隧道施工的技术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质量安全和计划预算、技术方案、工程调度、计量试验等等。确保为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在技术管理中应注意把握两个要素,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案要素。

1、技术管理制度要素

技术管理一般包括主要包括设计文件审核,施工调查,施工技术交底,变更设计管理,技术文件管理,工程测量,工程试验,竣工文件,施工技术总结等内容。在隧道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管理制度体系,如技术责任制度,施工图纸熟悉与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材料和设备检验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制度,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等,从制度层面规范技术管理工作,为施工质量安全提供制度保障。在施工中,由技术管理人员根据技术管理制度对每道工序实施监督,确保施工质量,避免返工带来的损失。

2、技术方案要素

隧道工程建设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条件复杂、质量要求严、成本控制难、施工风险大等特点,对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这种要求,最为有效的途径即设计合理的技术方案。应观照施工的全过程,充分考虑每道工序潜在的危害,明确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技术预防措施,制定详细的技术应急预案。由于设计勘察手段有限,隧道施工中面临的可变因素较多,特别是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岭隧道,隧道施工中常面临涌水、突泥、瓦斯突出、塌方等安全隐患,在技术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手段,以探测隧道前方地质条件并指导施工,合理规避灾害风险。

三、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要素

1、质量管理要素

隧道隧道质量的优劣是由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的。隧道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质量建设,要求管理者必须严格执行iS09000标准,使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化、规范化、模式化、程序化,并实施过程管理,要充分认识隧道施工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树立强烈的环节质量意识和整体质量意识。在具体操作层面,应结合实际制定创优规化和质量计划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工艺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质量管理效果。如,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消除原材料因素对工序质量影响;定期标定、检查计量仪器和设备消除和预防检验、测量和试验因素造成的质量缺陷;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设计及工程地质情况,选择安全、稳妥的施工方案,提高光面爆破质量,有效控制开挖断面;提高锚喷支护的质量,按规定检查锚杆的抗拔力和锚喷层厚度,做到断面尺寸符合设计,按规范要求用同级混凝土,回填密实隧道超挖部分等手段,确保工程质量。

安全管理要素安全与质量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要素,相辅相成。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分两部走。一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制定安全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坚持持证上岗,并抓好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化施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从具体的施工环节中防微杜渐,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早闭合,紧衬砌”的方法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施工管理是一门具有复杂性和艺术性的的系统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隧道工程的进程与造价、质量与安全。特别是目前国内施工的长大隧道逐渐增多,尽管施工技术越来越先进,但长大隧道施工通风、隧道岩溶的预报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在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中,采取高度的责任心,从环节、技术、安全角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控制隧道施工的质量,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2

1.1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发展至今,广义上的含义指的是未来结果的未知性,或者指的是对未来期望结果与未来真实结果所出现的不一性。受不同行业领域就风险侧重点不一致影响,使得社会对风险含义存在各式各样的理解,当前相对而言较为普遍的风险理解包括以下内容:

①风险指的是造成损失形成的未知性;

②风险指的是潜在的损失隐患;

③风险指的是形成损失的可能性;

④风险指的是人身财产损失;

⑤风险指的是未来期望结果与未来真实结果所出现的不一性等等。不同行业领域对于风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理解均有着两个基本特点,分别为损失性和未知性。风险管理属于风险的衍生物,风险管理是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根据过往的历史经验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探寻风险控制技术及风险引发规律的一门管理学科。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1.2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在隧道工程中,风险指的是安全事故引发的可能性与安全事故引发所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安全事故指的是在隧道工程中出现人员伤害、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经济损失等不利情况;安全事故引发所造成的损失指的是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存在的、潜在的不利后果或者负面情况,好比人身财产受损、社会不良影响等。基于上述含义,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隧道工程施工方经过对施工安全风险展开计划、识别、评估、预测及处置等,对各类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优化调配,就隧道工程开展针对的风险控制、风险处理,有效缩减由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实现通过低成本取得高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2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隧道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

①对隧道相关资料进行采集研究,为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第一步应当组建专业的咨询专家队伍,队伍成员应当包括隧道专业工程师、隧道工程项目总工程师、隧道专业教授以及隧道专业工程师等,经咨询专家组对隧道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采集,并展开充分的研究,以实现对隧道工程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把握,提升隧道风险识别准确程度;

②由咨询专家队伍成员展开头脑风暴,评估预测隧道工程的首要潜在风险,可事先设立头脑风暴的主要目的,即对隧道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关问题由咨询专家队伍成员进行讨论作答,问题内容是:预测分析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存在哪些风险;预测分析造成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等。经过咨询专家队伍成员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得出隧道工程潜在风险情况。

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事故中,塌方事故约占其中的50.0%,导致隧道工程引发塌方风险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基于新奥法相关原理,隧道工程塌方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①隧道工程施工环境地质条件不良,围岩自稳水平不足,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支护方式便出现塌方;

②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相关条件差地质体开展超前支护、注浆支护等预防处理,开挖爆破效果不足,使得围岩应力集中,引发滑塌情况;

③隧道工程规划环节并未对隧道区域地质环节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未就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展开实时分析,使得在开挖进尺、支护参数设计内容等不规范。

2)导致隧道工程引发瓦斯风险事故的因素多种多样,引起瓦斯爆炸有三种必要条件,分别是一定的瓦斯浓度、一定的温度或者冥火、一定的氧气浓度。瓦斯爆炸事故必须要有一定的氧气浓度,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但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不得不供给充分的氧气。相关风险管理研究指出,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施工行为、施工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施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情况等,均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3.1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对风险进行接受,指的是承受风险的主体对风险进行自行承担,同时采取相关的应对工作。隧道工程施工方应用风险自留策略过程中,要求施工方能够对风险有着全面的了解,并组织安排科学合理的风险应急解决计划,实施有效、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最大限度的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值,缩减潜在的风险损失。采取风险自留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情况:

①主动风险自留情况,即通过评估预测得到风险引发可能性较低,风险出现所导致损失较小,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还有一种对于风险评估预测没有十足把握,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

②被动风险自留情况,即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转移、回避,只能够自行承担风险的情况。隧道工程施工方不管是选择哪一种风险自留情况,第一步都应当开展好风险评估预测工作,通过对各式各样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预测,对于风险引发概率、风险损失程度做到心知肚明,尽可能防止受风险评估预测不合理影响,而造成对风险认识不足,最终只能够毫无计划地选应用风险自留策略。若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预测,认识到风险引发概率较低、风险损失程度较小,隧道工程施工方就可对风险展开计划性自留。同时,隧道工程施工方采取风险自留策略后,还应当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手段,全阶段对风险展开监控,一经发现风险出现转变,应立即更新风险控制手段。风险控制不但能够对风险源、风险因素引发进行防范及缩减,还可以将涉及风险的人、物与风险源及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剥离,尽可能降低风险导致的损失。

3.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的是原风险承担主体经采取相关方法把风险转移至另一主体。风险转移不仅转移了风险,还转移了风险可能产生的收益。现阶段,风险转移策略得到广泛应用,其被认为是当前最行之有效的一种风险处置策略。隧道工程行业通常应用的风险转移方法有:

①采取担保方式,由担保人作为风险转移的主体对象,例如,在相关双方签订合同时,一方要求另一方必须履行合同要求的保证金;

②找寻合作伙伴的方式,受人属性优劣特征有别影响,使得每个人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尽相同,即一些风险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损失引况,例如,隧道工程施工方可将一些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施工项目通过邀请专业的施工队伍得以完成;

③购买保险的方式,由保险公司作为风险转移的主体对象,例如,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强调,施工单位必须要为从事危险职业的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并支付保险费用。

3.3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指的是风险承担主体对风险源、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消除,防止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回避属于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时风险回避会使得风险造成的收益丧失。由此可见,在应用风险回避前,应全面分析风险实际情况,就风险引发的概率及风险引发的损失程度有着十足的驾驭能力。自另一方面风险管理角度而言,风险回避属于一项负面的风险处置策略。

3.险利用

风险是存在两面性的,一方面风险会给人们造成损失,另一方面风险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即并非任何风险都会使人遭受损失,人们通过对风险的有效利用,同样能够化风险为收益。隧道工程施工方可采取风险利用策略,但不是任何风险都能够被利用,风险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利用的。隧道工程施工方采取风险利用策略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风险展开严格密切监控,隧道工程施工方风险管理人员须对风险展开严格密切的监控,对风险损失、收益两面的转变情况进行第一时间反应,实施应对策略,顺着风险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获取收益的方向加以引导;

②实事求是,隧道工程施工方应客观认清自身实力,并对外界和寻求的实力展开整体评价,只有对自身实力、外界实力有了明确的认识,才不至于在对风险进行利用时力不从心,此外还应当认识到风险利用策略不但要求要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而且还要求要有十足的驾驭水平;

③科学合理应对,采取风险利用策略前,应当进行全面充分的前期准备,制定好风险利用成功或失败的应急防范预案,不至于在风险利用失败后没有后路可退。

3.5建立安全管理控制体系

建设单位应当协同施工单位到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技术交底程序,并结合施工现场相关危险因素,对规划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辅助规范应急预案,制定监控策略,避免引发安全事故。隧道工程相关方结合自身切实情况,做好严谨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引发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所涉及的内容务必要全面、规范,同时要具备目标性、针对性以及合理性等特征。加强对隧道工程主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强调指定要求、考核,经指定人员贯彻实施,提升隧道工程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为了确保安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方还应当将施工建设相关的各个单位部门统一收纳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在隧道工程施工全体人员参与、不同侧重的实施模式,促进隧道工程施工全面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显著。

3.6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隧道工程施工存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施工环境存在复杂的特征,而我国很大部分隧道工程施工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所拥有的专业技术并不能满足风险管理需求,使得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从现阶段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问题出发,隧道工程施工方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整合风险管理技术框架,注重科技创新,逐步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施工方还应当组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对隧道实际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在隧道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按照隧道工程特征进行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施工实用的技能,包括混凝土常规知识、配比准则、混凝土拌合方法、施工缝隙处理以及钢筋正负筋调节等,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防范、风险规避等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开展工作职责教育,加深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塑造其良好的责任心及道德素养,以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4结束语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3

关键词:隧道建设;安全;管理措施

太佳高速公路吕梁段,全长119.55km,共有隧道18座(其中:石质隧道2座、土质隧道16座),单洞长45133m,占总里程的19.24%,宝塔山、架梁山、临县3号隧道为特长隧道,难度最大,且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由于本项目地处山区,地形地貌地质非常复杂,建设工期又短,因此,如何安全组织管理好全线隧道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培训,落实责任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建设符合工程实际的安全生产文化;提高安全生产认识,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包括光面爆破技术、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黄土隧道分部开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知识。建管处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多次通过会议、文件及现场督导等多种方式,促使各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做好了隧道塌方、涌水、瓦斯、交通事故等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按规定报监理单位批准并报建设单位核实,并进行了多次预演;各施工单位组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了隧道开挖、喷锚支护、二次衬砌施工的岗前技术、安全培训,建管处组织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将地质超前预报、洞内通风、钻爆设计和爆破器材的管理、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及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水堵漏、临电管理等工作作为主要控制点,通过巡检、专检、旁站、指令、专题会议等手段进行监控;对预防坍塌、漏水、突泥、瓦斯爆炸事故措施的落实以及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演练情况进行监控。

2 强化组织,规范现场

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把安全生产、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应急救援预案等作为主要内容。对穿越断层破碎带、软岩变形、膨胀土、富水黄土等不良地质地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共同组织编制,经监理部审核、建管处审查以及专家评审论证后实施,并由施工员、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现行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对隧道的开挖、锚杆施工、钢筋网加工及安装、钢支撑的加工及安装、喷射混凝土、仰拱全幅施工、二次衬砌、隧道防排水以及隧道辅助措施等各分项工程进行了逐级交底工作。施工中,严格工序管理,规范作业流程,加强对进入隧道人员的管理,建立出入隧道登记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火工品进行管理,火工品专库存放专人管理,雷管、炸药、导爆索分库存放,严格执行火工品的出入库登记和使用登记制度。对纳入合同的安全生产费用,必须保证足额投入,绝不允许挪作他用。

3 超前预报,实时监测

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预报的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配备符合信息判断、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的先进仪器和能够胜任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技术人员。同时,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实施。超前地质预报显示地质条件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在上述前提下,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制定详细的监控量测方案。配备监控量测专业人员,并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建立最大日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的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布点量测,确保监控量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支护参数。并及时反馈量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设计验证后及时根据量测数据调整设计参数,随时调整开挖轮廓、支护参数,根据量测数据指导施工生产。

4 严细程序,稳妥进洞

隧道进洞前,由建管处组织设计单位、技术专家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参加,详细调查洞口地质、地形特点,对洞口段100m范围内每2m实测横断面,对洞顶冲沟发育情况进行掌握,并查看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结合隧道洞口的实际情况。每一个隧道洞口均进行了大管棚超前支护,短进尺、强支护、预留核心土、三台阶开挖支护的进洞方案。进洞施工专人负责监控量测,逐榀开挖,及时支护,进洞15m后仰拱封闭成环,并且在进洞前衬砌台车进场,对洞口段尽快施工衬砌,确保了安全进洞。

5 严格工序,均衡推进

隧道施工既不能盲目追求单工序的超前,也不能单单把开挖进尺作为隧道进度的考核指标,而是应科学组织、严格工序。均衡推进。我们一是做好了开挖支护断面上中下分部施工之间的工序衔接及质量控制,确保在各台阶分部转换时隧道沉降、收敛变形受控,保证开挖支护安全顺利进行;二是坚持以新奥法指导施工,开挖后立即初喷混凝土封闭,及时进行初期支护施工,缩短岩面暴露时间,充分发挥围岩自稳能力,保证洞身稳定;三是坚持“仰拱超前,衬砌紧跟”,V级洞口段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30m,二衬距掌子面不大于40m,不留隐患。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4

关键字: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隧道工程是一个有许多学科门类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还具有资金投入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建筑安装实物量大、项目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由于隧道建设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多变、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勘察资料的局限性和相关设计理论的不完善性,所以使得一些意外事故在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同时,地层、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都会由于工程施工的干扰造成直接影响,且由于工程施工避免不了要与环境发生关系,所以使得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不仅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内部因素,也有层次性、综合性的外部环境因素。此外,由于隧道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涉及到的人员多,也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在工程建设中由于人为的疏忽,工程风险也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偶然性,目前隧道工程中施工过程风险的研究还很不完善。由于我国面积广阔,所以有着多元化和多山的地形。大量的隧道工程需要在交通建设工程过程中来进行。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需要加大建设,这也使得隧道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因素的研究。本文主要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

一、隧道施工风险所具有的特征

在隧道施工中的地下作业、照明通风、岩爆塌方等问题都是地下施工中所具有的特有问题。此外,由于非常局限的地质勘探、复杂和多变的地质条件,它的好坏以及准确性直接影响隧道了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因此,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既具有一般的风险特性外,并且还具有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隧道施工风险高度依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隧道施工风险的隐蔽性和随机性的风险发生。与此同时,隧道施工风险的后果非常严重,除了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还会在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增加风险性。此外,隧道施工现场的环境与其风险也有一定的关系。通过隧道风险的各种特点,结合现成的研究和经验积累,得出包括施工风险(如可能造成重大风险事故的塌方、岩爆、突水等),技术风险(如施工技术不合理、爆破控制不当等),自然风险(如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管理风险(如管理人员不合格等)和设备风险(如设备安装事故等)在内的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由于隧道施工风险所具有的这些独特性,应该充分认识与了解这些特性在隧道施工过程风险管理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不同的隧道施工风险,以达到隧道施工风险的有效管理。

二、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隧道工程是一个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但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的因素在建设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因而更多、更大的风险因素存在于隧道工程建设中。为使危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必须要将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用在隧道工程施工的实施上。通过风险规划、风险分析和风险监控,来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办法、技术手段对项目涉及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主动进行系统地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及监控,以降至项目最低风险。

三、进行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估

隧道施工前,应该组织专家对隧道不良地质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实施隧道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安全有效的计划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机制演练,并主动进行必要的安全监控和防护措施,继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重大技术安全问题的隐患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发生,我们应该通过组织专家来进行研讨和咨询,建立专家研讨和协商制度,努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利用科技手段、成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以及可靠的经验,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和施工风险系数。

四、控制隧道施工风险的措施

1、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工作

为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应对风险管理进行理念的树立,要进一步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责任。施工建设单位按照设计文件进行防范措施的制定,监理单位要进行审查防范措施,并检查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施工单位是隧道施工安全的责任主体,我们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并且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危险源的监控,加强风险调查,特别是增加风险排查和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进行立即组织整改,有效防范、遏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2、要做好地质预报的工作,落实地质预报的责任

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指导,明确隧道地质预报的方案、预报的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提出设备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断、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要对能够胜任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的有效性。

3、加强施工安全培训,落实施工安全责任

要增强安全的意识、教育和培训,根据各企业的情况来建设安全文化。负责隧道施工安全的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进行认真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做好安全生产的措施,并且做好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按规定报监理单位批准并报建设单位核备,并定期进行演练。隧道开挖、喷锚支护、衬砌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单位对地质超前预报、洞内通风、钻爆设计和爆破器材的管理、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及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水堵漏、临电管理等工作作为主要控制点,通过巡检、专检、旁站、指令、专题会议等手段进行监控。对预防坍塌、漏水、突泥、瓦斯爆炸事故措施的落实以及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演练情况进行监控。

我们要把隧道施工安全作为重大课题,着力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机制,确保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投资、工期和环境控制。

结语

风险管理是隧道工程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涵盖范围广,问题复杂,工作量大等特点。如何使这个复杂的隧道工程的诸多风险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对我们来说有着很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中应用风险管理有些晚,所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我们将继续加强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评估及相关技术措施实施。文中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隧道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并且进一步的完善现有的施工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工程完成质量,为我国隧道工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峰.嘉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9.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5

关键词: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04-01

最近几年来,我国日益增长的国内外贸易需求不仅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对交通物流行业的需求。为了确保我国现代化经济的稳步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建筑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城市各种交通公路和桥梁隧道项目逐渐增多,这也使得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山地丘陵众多,为了完善我国各地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我国建筑施工队伍就必须要深入研究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工艺和工程科学管理水平。然而就现阶段我国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工程状况来看,一些较长隧道或者是施工难度大的隧道工程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建筑施工队伍必须要克服当前相关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为当地交通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1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项目,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问题。很多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项目前期工作都没有做好,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客观夸大交通量和经济指标,对施工数据论证工作不严谨或者是对工程项目前期地质勘查不足等等。除此之外,也有因为是施工队伍管理不善,缺乏专业的监理队伍,在隧道工程施工设计阶段存在审查不严的现象。

第二,隧道工程防水问题。作为地下工程,隧道建筑项目防水工作很重要,基本上隧道施工单位都会把其工程防水体系作为施工项目中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施工队伍要充分考虑工程防水设计、防水材料选择、防水施工技术、防水施工管理等等元素,建立完善的防水施工体系,目前我国大多数隧道工程项目防水工程都不甚理想,就当前隧道防水工程发展装来看,复合防水效果较佳,应当重点加强。

第三,施工工艺问题。隧道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难度大,工程量多,如果工期紧张,隧道设计队伍就很难对隧道围岩地质状况进行仔细研究和勘察,基本上都直接参考前人经验和设计图纸,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不少隧道工程开挖后要更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或者也有因为勘察队伍不谨慎,技术力量不足或者是经验水平不够,导致地质勘查不到位,资料不齐全,很容易造成边勘察边设计图纸的现象,从而容易找出施工工艺出现问题,如:深竖井施工工艺、防火救灾防护工艺等等,一般这类问题都会引起极大的浪费。

第四,施工质量管理问题。隧道工程项目周转负责人过多,会使得隧道工程资金不足,从而导致施工出现偷工减料或者人为制造塌方等引起工程变更的事故,这对后续工程建设管理造成及为不利的影响和困难。此外,也有隧道施工单位因为技术和利益等因素,无法严格按照新奥法和相关施工操作规范来进行施工,或者虎头蛇尾,只在洞口两头地段施工比较认真,对于洞内施工则较为轻忽,这样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2解决措施和对策

要想确保公路桥梁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就必须要从各方面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做好隧道施工前期质量管控。一般隧道施工前期工作包括对工程地质的勘察,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以及隧道施工方案的制定。这些前期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是否顺利施工,对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采取科学的、先进的地质勘察探测方法和预报方法来确保其勘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清晰性,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数据误差从而影响后续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和制定。当然施工队伍事先也要对隧道做好测量和实地考察工作,确保相关仪器设备和施工工具能够良好运转。除此之外,洞内控制点设置工作和洞轴纠偏工作也要严格小心,这样才能确保后续施工能够顺利完成。

其次,科学选取隧道开挖方法。隧道施工项目中,开挖质量对整个工程的顺利施工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规范来操作,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确保施工不会出现失误和误差。如果隧道开挖实际状况与施工设计方案有异,也要及时派遣相关负责人员现场考察核实,并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及时修改变更。开挖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都要进行质量检查,要确保每步工序质量过关才能进行下一步,从而有效避免欠挖或者超挖现象。当然隧道开挖围岩类型较多,因此施工队伍也要合理根据其自身设备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

最后,做好隧道工程支护和防水工作。一般为了确保隧道能够长久稳固使用,都会做好相关支护和防水工作。隧道支护是为了降低隧道荷载,防止隧道围岩变形,目前隧道施工支护项目普遍采用锚喷支护,对此施工人员必须要对锚杆的质量、加工和安装过程留心注意,确保锚杆焊接质量,支撑强度、刚度都符合标准。此外,对施工原材料也要进行严格检查,如喷射混凝土强度和厚度,施工粉尘等等。隧道防排水系统是为了预防隧道出现漏水现象,导致地下隧道积水过多,从而使得隧道不可用。一般隧道防排水系统必须要保证其水管质量和规格过关,尤其是安装期间,其弹簧软管安装间距、与围岩之间的紧贴程度,防水材料外形、接头质量、吊挂等过程是否达标。完工之后也要对工程进行不定时抽检,一旦发生问题就要立即解决或者上报,避免出现质量隐患和重大安全事故。

3结语

一言以蔽之,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项目是结合项目当地环境及其地下结构特点来进行的,由于我国地下结构的多样性,因此隧道施工的技术难度和安全也较一般建筑施工项目要高。对此,隧道施工队伍要想顺利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管理质量,就必须要科学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并尽可能缩短施工线路长度,提高隧道交通体系的标准规范性,并不断提升自身施工素养和水平,才能够使得其施工项目符合交通应用标准。与此同时,施工队伍也要做好隧道质量管理工作和后续保养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隧道工程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陈久生.灌浆技术在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6).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6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现阶段隧道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不仅影响到整个隧道工程质量水平的高低以及工程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广大社会民众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但是,目前我国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施工管理方法不科学的现象,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管理工作发展还不成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提高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水平。

一、现阶段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现阶段隧道工程施工建设中设计环节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设计人员往往过多虑隧道工程的美观以及造型新颖,经常忽视设计环节中抗震设计、隧道工程建设的实际环境制约因素以及工程建设整改的难度系数等。此外,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设计环节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设计变更的频率不断加大,而隧道工程后期的工程建设设计变更工作中变更要求相对繁琐,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隧道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1]。因此,在实际隧道工程设计工作中,要尽量强化监督管理,在隧道工程的设计工作前期就要及早发现施工建设中可能会对隧道工程施工建设质量造成影响的安全隐患,从而杜绝后期发生的隧道工程质量事故。

(二)隧道工程施工建设中忽视隧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隧道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隧道工程正式施工建设前,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人员往往忽视对施工前必要工作的监督管理,给隧道工程的正式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比如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技术核定签字盖章速度相对缓慢、检测报告结果的显示不及时、隧道工程施工材料的实际供应速度相对缓慢以及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资金周转管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施工建设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隧道工程施工建设中忽视隧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仅浪费了工程建设的财力物力,也造成了隧道工程建设工期的延长,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获得。

(三)隧道工程施工建设中配套设施管理不科学

隧道工程的竣工验收环节,相关部门对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安全等问题进行检查过程中,往往针对工程建设土建方面的具体问题,对于隧道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水电、卫生方面、防火设备以及供暖等的配套检查管理力度较小,这就导致在隧道工程建设的正式施工过程中,隧道工程的施工单位忽视工程建设配套设施的控制管理。比如,工程施工建设中电线的超负荷工作从而使其寿命缩短,水压控制不合理导致实际工作中供应不足,保温隔声效果不好等,这些不合理的配套设施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后期使用,严重影响到用户的日常生产生活。

二、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一)隧道工程施工管理中关键控制点的质量管理

隧道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隧道工程的建设全过程,不仅需要隧道工程的施工企业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问题,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而且还需要隧道工程的施工企业高度重视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细小环节,做好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控制点的质量管理,从而实现整个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安全。比如,隧道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区域山体爆破操作环节,施工企业需要对山体爆破的具置以及支护位置等进行规范化控制管理,尽量实现爆破实际结果与预想结果的一致[2]。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施工企业不仅要制定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还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关键控制点的质量监管。比如,隧道工程施工建设施工企业要采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正确测量隧道围岩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力学信息数据,并按照规范化操作程序将信息数据传输给隧道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使其能够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为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选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二)隧道工程施工管理中新技术的规范化使用管理

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涉及较多的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安全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管理以及施工设施设备的监督管理等,这些管理工作实际工作量较大,不仅需要大量的施工管理人员,也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因此,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施工企业要学会利用新技术来解决隧道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实际管理问题,尽量简化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督管理流程,降低施工管理成本。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新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比如,在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横截面尺寸、形状以及平整度等技术指标的测量过程中,可以利用激光断面仪进行准确测量,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施工。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施工企业在对锚杆的压浆密度以及长度进行测量时,可以利用声波仪技术准确测量。在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山体空洞情况检测过程中,可以借助地质雷达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对山体固化混凝土之后的实际情况有效检测,确认是否存在空洞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塌方以及山体滑坡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正确使用新奥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确保隧道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隧道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新奥法主要是通过实践检验的方式对隧道工程施工建设进行有效管理,现阶段新奥法在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科研方面、设计管理方面以及正式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新奥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对隧道工程项目建设中每个施工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严格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流程的规范化[3]。其次,隧道工程施工建设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在山体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会随着空气状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若施工过程中不注意这个问题,就难以确保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新奥法规定在地质勘察的操作过程中,隧道工程的地质勘察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管理,及时发现质量变化问题,并采取科学解决方案进行控制管理。最后,在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支护岩体施工环节,新奥法采用规范化的干喷法,对灰尘以及可能形成的化学损害进行严格防护,重视隧道工程施工人员眼睛的有效保护。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施工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需要隧道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人员高度重视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借助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采用科学隧道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在专业化理论知识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管理效率,推动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敬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239.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7

关键词:盾构隧道;既有线路;线路交叉施工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盾构穿越既有地铁线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的盾构施工中有很多的案例,但在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约2.07m)下穿施工仍无相关经验,且本工程下穿位置位于交通主干道正下方,一旦失控,后果极为严重。目前,武汉地铁2号线在试运营期间,施工的地铁3号线王家墩北站~范湖站盾构区间需要下穿地铁2号线范湖站~汉口火车站区间,是武汉轨道交通网络首个“地下立交”,在未进行加固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下穿,亦属首例。

1.下穿段相关参数:

1.1下穿段地质:2号线位于3-4粉质粘土夹粉土、3-5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中,3号线全断面位于4-1粉细砂层中;地下水位根据现场实测,约为地表下9.8m;

1.2位置关系:3号线王~范区间隧道埋深约为18.1m,隧道底板为地表下24m,2号线范~汉区间隧道埋深约为10.1m,结构底约16m,隧道间净距为2.07m~2.5m;

1.3线路关系:王~范区间左线隧道在里程右DK17+210.790下穿2号线范~汉区间右线隧道,在右DK17+224.730下穿2号线范~汉区间左线隧道;王~范区间右线隧道在里程右DK17+217.760下穿2号线范~汉区间右线隧道,在右DK17+231.920下穿二号线范~汉区间左线隧道;平面交叉角度约114度;

1.4地表环境:交叉段位于青年路范湖转盘下,为青年路与常青路交叉口,为江汉区交通主干道之一,车流量极大;地表有10Kv高压电缆、直径600mm自来水管、中国移动通信光缆群等重要管线。

2.下穿既有隧道施工的关键性技术

由于下穿隧道离既有线路较近,在施工中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技术措施,确保既有地铁2号线运营安全,必须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细节:

2.1高水头承压水粉细砂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掘进参数尤其是土压力、出土量、同步注浆压力注浆量、二次注浆压力及量的参数控制,以及渣良技术;

2.2对既有线路隧道进行的补充加固体系及相应参数,主要为软弱基底上的隧道二次注浆加固和隧道内钢结构整体加固两大部分;

2.3既有线内沉降监测及隧道结构收敛监测技术,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3.风险分析

本工程需进行既有线的下穿,其最大的难点是对既有线的保护(主要为运营线路列车轨道沉降控制、隧道结构收敛控制),在实际的盾构掘进穿越过程中存在如下风险:

3.1由于盾构机刀盘到达下穿影响范围后对周边土体的挤压,可能造成既有线的偏移;

3.2穿越中盾构掘进参数如:土压力控制不当、原状土扰动过大,可能造成既有线的隆起或沉降,穿越后同步注浆(或二次注浆)不及时,亦可能造成既有线的隆起或沉降过大;

3.3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承压水粉细砂层中掘进本身存在的盾尾、螺旋漏水漏砂风险;

3.4其他因操控不当,造成既有隧道结构拉裂、变形、导致地铁线路停运、地表道路塌陷等重大工程风险。

4.下穿既有隧道技术工艺原理

下穿既有线隧道,是采用常规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对已加固或者未加固的隧道进行穿越,并保证既有线隧道结构安全、线路列车轨道沉降受控的地下立体空间施工技术。

5.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顺序及准备

5.1施工顺序

既有隧道注浆加固―既有隧道钢环加固―既有线内监测点及检测系统布置―盾构试验段掘进(确定掘进参数)―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及监控测量―下穿完成―补充注浆加固及监控测量―稳定。

5.2施工准备重点

5.2.1盾构机准备:盾构机进入下穿影响范围前,按照论证后的专项方案进行停机检查,主要包括:

主机工况:推进系统、液压系统、拼装机、同步注浆系统、盾尾密封、测量等系统设备正常运行及检修管理;

掘进参数复核:土压传感器准确性复核;推力、仓压、扭矩、刀盘转速等数据的匹配性;类似地层出土量与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与地表沉降的关联情况;渣良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

后配套设施:编组列车工况及轨道;龙门吊工况及故障排除;拌合站检修。

5.2.2既有线路准备

既有线路准备主要包括既有线路隧道的相关调查及预加固。

(1)既有线注浆加固

武汉地铁2号线范~汉区间隧道在设计及施工时未考虑后期有隧道下穿,因此,被下穿段地层为原状土(主要为3-4粉质粘土夹粉土、3-5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软弱地层),考虑到隧道内已铺设了道床,隧道底部的5个点位注浆孔已被0.9m高道床覆盖,不能注浆。

因此,在2号线隧道内对与三号线相交范围的管片靠近道床的左右两侧共4个吊装孔进行二次注浆,对3-4、3-5软弱地层进行加固,提高地层密实度、整体性和承载力,减小后期施工影响隧道沉降。

加固范围:2号线左线49环到70环,右线44环到66环,左右线共计45环;每环如图5示4个点位。

加固参数:双液浆水玻璃使用模数2.4~2.8,浓度35~4°Be,与水泥配合比为1:1.15。

注浆压力:控制在1.5~2.0mpa。

单孔注浆量:1~2m3。

(2)既有线型钢加固

由于设计为3号线下穿既有的2号线隧道,因此,2号线隧道会因3号线施工对周围承载的土体扰动造成局部应力集中而产生管片或结构破损,因此应增加2号线隧道整体稳定性来抵御盾构施工产生的应力变化,减小管片或结构变形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螺栓检查及复紧。

②防止环与环间错台的管片环向加固:2号线左线40环到70环(31环),右线45环到74环(30环),左右线共计61环,采用25mm钢板制作成内径为2.7m,长、宽为0.5m的弧形钢板,分成26块进行拼装(每块重65.84kg),安装在相邻两环管片的接缝中间,防止管片不均匀沉降使管片螺栓拉断。

③防止隧道轴线方向拉伸的管片纵向加固:2号线左线41环到78环(38环),右线36环到74环(39环),左右线共计77环,利用管片的吊装孔固定槽钢将受影响区域管片拉结为整体。根据隧道内管线的安装情况,可有6个螺栓孔(管片一周16个点位)进行16b槽钢管片拉结,可使得出现沉降较大位置的管片的沉降在相邻的管片的拉结下能均匀沉降,以减少隧道管片出现变形较大及破坏的风险。

5.2.3监控测量准备

为保证地铁3号线王~范区间隧道下穿地铁2号线范~汉区间隧道时,能及时掌握隧道变形监测数据,考虑到地铁在试运营时人工监测将受到限制,采用隧道纵/横向沉降(电子水平尺)自动监测+隧道收敛(激光)自动监测。

6.易发问题及应对措施

6.1既有线沉降超过控制值

6.1.1盾构机到达预警区

(1)调整盾构掘进参数(如上升则适当减小土仓压力、增大盾构出土量,沉降则相反)。

(2)掘进过程中向土仓内加量注入泡沫剂、膨润土等提高碴土的流动性和止水性,也可确保停止掘进时的保压性。

6.1.2到达风险区及危险区

(1)在盾构机盾体通过二号线过程中,如监测显示二号线有沉降,则说明盾体周围空隙处气压消散,此时需要迅速使用二次注浆机通过中盾上的径向注浆孔注入na基膨润土。注浆压力不超过土仓压力,如土仓压力明显升高,则立即停止注膨润土。具体注入膨润土的注浆参数还要根据实时监测反馈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整。

(2)组织快速推进,盾尾到达沉降较大位置后进行同步注浆补浆。

6.1.3盾尾脱离危险区后

(1)提高同步注浆压力,加大同步注浆量,使管片背后尽量填充饱满,

(2)沉降速率相对较大时,则要迅速通过管片上预留的注浆孔进行双液注浆,同时根据监测数据随时调整注浆参数。

(3)加大对二号线监测频率,随时观察变形动态,并以监测信息指导应急措施。

6.1.4漏水漏砂

(1)合理控制盾构机姿态,防止尾刷破坏,同时,加强盾尾密封油脂注入的管理和监控,尤其是在4-1粉细砂层中,防止盾尾与管片之间漏浆、漏水漏砂。

(2)对长期用于砂层掘进的盾构机,下穿前检查舱门及密封情况,防止砂性土长期对仓门板磨损导致螺旋舱门关闭不严的而漏水漏砂的情况。

(3)结合试验段及以往施工经验,注入膨润土等改良材料对土仓内土体进行有效改良,形成良好的土塞效应后合理控制螺旋出土口回转压力,防止出现喷涌现象。

6.1.5意外停机

(1)除在计划停机期间进行设备隐患全面排查外,在下穿期间机械设备人员跟班分别负责地面设施(龙门吊、拌合站)、轨道运输(编组列车、轨道)、盾构机进行实时保障,确保影响盾构掘进的因素第一时间排除,减少意外停机时间。

(2)领导井下带班,在地面、井口及洞内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对盾构施工循环内各环节进行监管和疏导,减少影响时间,确保连续。

(3)结合掘进情况,确保不增加盾构机负荷的情况下建立实土压,防止意外停机后仓压损失过大。

7.效果检验:穿越完成隧道稳定后监测数据

王~范区间左线隧道2012年9月10日始发,2012年11月24日至11月28日盾构机成功下穿通过2号线隧道,经电子水平尺监测2号线隧道沉降最大为-2.74mm。

王~范区间右线隧道2012年10月3日始发,2012年12月25日至12月29日盾构机成功下穿通过2号线隧道,经电子水平尺监测2号线隧道沉降最大为-3.2mm。

8.效益

克服了高承压水、砂层、深埋隧道盾构接收的地质困难,地表管线、交通影响大的施工环境困难,提升了既有地铁二号线安全系数的同时,缩短了施工工期。

通过对特殊地质条件及环境下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探索了穿既有隧道加固及保护的施工方法,总结了盾构掘进相关施工参数、过程控制要点、重难点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技术水平,并在国内地铁市场增大知名度,为后续类似施工积累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开拓了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标GB/t19000标准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范(tB10304-2009)

(4)建筑工程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0)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J417-2003)

(6)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7)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8

关键词:公路隧道高瓦斯瓦斯监控超前预报

现代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以地质条件为主要依据,结合工期、建筑物长度、断面尺寸、结构类型以及施工技术力量等综合考虑。同时,要考虑在地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变换施工方法的可能性。

1、工程概况

丹景山2号隧道位于在建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东段第JK1合同段,隧道左洞起讫桩号ZK102+177至ZK105+548,长3371米。隧道右洞起点桩号K102+174至K105+578,长3404米。隧道最大埋深约365m。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缝水,处于同一构造带上已建成的隧道中,有部分出现过瓦斯溢出,本项目隧道围岩级别为iV级、V级,单洞按三车道隧道设计。

2、丹景山隧道瓦斯概况

在丹景隧道进口端施工初期的监测中,瓦斯浓度高达8.5%,进行电焊作业时发生燃烧现象,符合高瓦斯隧道的标准。此外,根据四川静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隧道天然气专项勘察报告》,隧址区处于龙泉山天然气溢出带,在丹景2号进口端见天然气气苗1处,隧址区钻遇砂体储集性能较差,具有明显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但在低孔低渗背景下局部发育孔渗好的储集砂体。根据野外调查、隧道钻孔资料和油气勘探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隧址区浅层及地表区域断层不发育,但喜山期节理缝发育,贯穿能力差,气藏形成的保存条件差,不具备形成规模气藏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浅表裂缝如与断层连通可作为气源通道,将天然气运聚到储集砂体中形成小规模气包。因此,按设计图将本隧道定义为高瓦斯隧道。

3、瓦斯监控技术方案

瓦斯隧道施工是极其复杂的,我国大量瓦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都遇到了诸如瓦斯窒息、燃烧、爆炸事故和瓦斯突出的危险。目前国内公路系统对高瓦斯隧道监控的研究较少,公路隧道施工规范中对瓦斯的监控还没有详尽的阐述,尚未形成相关的技术规范,只是提到了对瓦斯隧道应加强注意。通过对以往隧道施工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分析,超前预测预报和瓦斯监测是确保公路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3.1超前探孔预测预报

高瓦斯隧道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的超前预报手段探明前方天然气的储气情况,以便及时制定或调整施工工艺,提前采取安全措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超前探测既能探测前方的天然气分布状况,还可以同时预测前方的岩性、断层和地下水等地质状况,能够提供相关的地质参数。

在掌子面上按设计要求打四个探测孔,每次约60米左右,探孔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有没有地下水、断层、煤层、天然气包、软弱层及天然气顶钻现象,并做详细记录。钻孔完毕封孔测瓦斯压力或涌出速度及有害气体检测。当瓦斯压力超过0.74mpa,或涌出速度超过4L/min时,表示有瓦斯涌出或突出危险,需增设瓦斯排放孔。在钻孔及瓦斯排放过程中,要保持通风,并确保风量足够将瓦斯气体稀释。

3.2瓦斯监控系统

瓦斯的监测,主要以《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矿瓦斯突出细则》、《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为主要依据,并参照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根据上述规程采取自动监测与人工检测相结合,对瓦斯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和控制。

人工检测采用光学瓦斯检测仪器配6米左右长软管由专业瓦检员进行检测。在自动探测浓度小于0.2%时,可每隔4小时检测一次,超过0.3%时宜每2小时检测一次。超过1.5%时,隧道内自动断电,禁止瓦检员前往检测,作业人员全部撤出。此外,实行“一炮三检”制度(钻孔前、装药前、起爆前),放炮后进行续监测,直到回风巷中的CH4浓度低于0.5%方可进行后续工作。检测数据分类别做记录,并由各负责人签字后存档。此外,各作业小组均配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随时检测工作位置及通道的瓦斯浓度,以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性。

自动监测方面,由于隧道内具有较多的监测点,若采用有线方式传输,则节点数量较多,面临布线复杂,安装维护困难的问题;因此,瓦斯自动监测系统采用无线网络传输。丹景隧道瓦斯监测系统数据采用470mHz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整体采用树形结构进行布线,以中继桥为数据传输的主要通道,隧道内部每一个监测点作为支点,将采集点瓦斯量信号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到中继桥,由中继桥将瓦斯信号传递到洞口以RS232串口协议输出,同时输出的RS232信号分作数份,分别送至LeD点阵显示屏和视频编码服务器,在由视频编码服务器将串行信号分别送至现场监控指挥中心和互联网中心服务器,为远程瓦斯监控用户提供服务。这样一来不但减小了工程量,而且利于监控设备随着施工进度不断向隧道内推进。

4、穿煤隧道瓦斯防治及施工通风技术

钻孔释放瓦斯,保证了隧道掘进安全,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是防治瓦斯的重要手段,而合理的通风系统既能稀释和防治瓦斯,又能满足其它施工工序的需要。

4.1瓦斯释放

不按防爆方案施工的隧道,以0.5%作为瓦斯自动报警断电的控制浓度。随水平超前探孔的钻进,瓦斯也随之涌出或喷出,瓦斯逐步释放,使隧道开挖时瓦斯涌出量减少至安全量,确保了施工安全。水平超前探孔起钻点应保证有足够的岩盘,又能尽快钻出瓦斯,达到安全排放瓦斯的目的。钻孔安全释放瓦斯必须具备下列条件:钻孔掌子面至瓦斯涌出点的岩盘稳固并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布置钻孔前要对掌子面及附近围岩进行必要的加强支护;钻孔直径不宜大干130mm;从钻孔释放出的瓦斯在进人工作面空间时,必须有足够的新鲜风使瓦斯释放至安全浓度;应使释放的瓦斯在进入全断面后不至于造成局部聚集。

4.2施工通风系统

按一般经验和要求,大断面隧道施工,洞内最低风速可为0.15m/s。瓦斯隧道中通风防治瓦斯的关键是尽快排出瓦斯和降低瓦斯浓度,防止出现空气静止区,产生瓦斯积聚。根据施工经验,洞内最低风速为0.5m/s。

瓦斯隧道的施工通风与煤矿通风有所区别。设计应合理划分无瓦斯含量工区和含瓦斯工区。全线设防投资过大,一般不应考虑全线设防。通风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抗瓦斯灾害的能力,既能满足过煤段防爆施工要求,又能适应后部大型非防爆机械的施工。只要搞好施工通风,坚持瓦斯监测,将瓦斯浓度控制在不大于0.3%以下,也可以采用内燃机械进行隧道揭煤和穿煤施工。

5、结束语

在煤层瓦斯段施工作业中,只要把握好煤层瓦斯段的减压和通风措施,密切监视瓦斯浓度,就能保障施工的安全。本文总结了一套过煤层瓦斯段的施工工艺流程,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真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宇.隧道工程的技术进步[J].体制改革,2010,16(4):11~12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9

隧道四队安全技术交底

为加强项目隧道工程施工的管理与控制,进一步规范隧道施工的标准化与精细化,确保隧道工程各工序有序进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工程技术部于2020年6月5日组织隧道四队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此次交底邀请到了监理王健、张伟金,地点选在隧道四队营地,主要围绕隧道洞口洞身开挖施工等内容进行交底,交底人许新尚详细介绍了隧道开挖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检验项目及标准、围岩台阶法开挖爆破参数等。许新尚将枯燥的标准规范用自己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便于施工作业人员理解,现场有了很热烈的反响,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交底,强化了隧道四队施工人员各工序施工作业理论知识,提高了隧道四队施工作业人员实际操作技能,为隧道四队顺利进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篇10

设计水平

自2002年初机电系统开始招投标以来,许多具有设计资质,但设计力量薄弱的单位都加入隧道机电设计行列中来,在针对隧道的设计中,忽视隧道的特点,仅靠模仿、照搬其他隧道的布置、功能需求等.甚至分包给个人设计。此外.设计能力较强的设计单位,虽能较好地抓住各隧道的运营特点和管理需求.并灵活掌握标准进行设计.但在隧道机电方面仍缺乏深入研究.创新意识不强,缺少与国外在隧道方面具有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只能在原有水平上灵活应用,起不到带动整个国内隧道机电设计水平的作用,也很难适应我国高速公路飞速发展而急需短时间内提高设计水平的需求。

设计界面

隧道设计一般涉及到主体、监控、安全通风、消防、照明、供电、房建等部分,各部分一般由不同的设计单位、不同的设计部门、不同的设计人员来设计.这就需要合理划分设计界面,避免重复设计或设计遗漏。但现在隧道设计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界面划分,如隧道电力监控一般由供配电设计单位负责.而交通监控一般由机电设计单位负责.经常出现电力监控与交通监控分威两个系统设计,甚至出现因供配电设计单位人员不熟悉信号采集、控制、传输和处理等而遗漏电力监控设计。

设备选型

隧道机电系统实施好坏与采用的设备质量关系很大,这就要求设计中应细划设备性能标。明确设备应达到的功能,最大限度防止一些质量不好、未被正规检测单位检测的设备应用到工程中。但现在很多承包人为降低投标价或在工程实施中为提高工程利润,选用的设备参差不齐,有很多甚至是刚出厂的实验品,给隧道后期运营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关键设备在异常事故情况下影响检测或救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隧道机电研究问题

近年来.已制定了一些隧道机电系统方面的标准规范,如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等.一些省份也在隧道机电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如某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隧道机电控制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某长大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成套技术研究等,但总的来说.隧道机电系统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隧道事故固然可怕,但在事故发生后,如果没有相应合理的应急预案实施,那后果更可怕。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正在积极投入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各科研设计单位对设计施工当中的课题投入的精力有限.而对于隧道的后期运营关心就更少了,对于隧道事故应急预案很少有机构进行研究,即使一些隧道管理单位在实际运营管理中形成了一些事故处理方案,但是否合理、是否可推广使用却没有机构对此做调查、分析的工作。

软硬件设备大部分依靠进口

纵观国内已经通车的隧道,隧道或隧道管理站的绝大部分设备都是国外品牌,如一氧化碳/能见度检测器、风速风向检测器、光强检测器、火灾检测器、监视摄像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光端机、本地控制器、监视器等,仅仅情报板、信号灯、车道控制设备、标志灯、车辆检测器等一些科技含量低的设备为国产品牌。国外设备价格非常高.如果在国内没有维修点.还需将设备寄回到国外维修,成本高、周期长。

隧道软件开发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停留在实现简单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要完全满足隧道管理的需要仍需时日。

隧道运营管理问题

隧道运营管理对于确保隧道安全运营以及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隧道投八运营之中,国内隧道在运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普遍存在问题.特别是隧道事故数量有所增长。由于隧道特殊的环境.一旦发生交通、火灾事故将导致人员伤亡、设施毁坏、交通中断、甚至环境破坏.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

隧道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在隧道事故中,有许多事故是由于隧道设施配置不合理、不完善引起的。一般有如下原因:

隧道内路面材料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各种环境下的使用情况,如:水泥路面在雨天或路面灰尘多时,路面摩擦系数减小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隧道内避难设置与路线衔接处的棱角易引发撞击交通事故,如:路面滑、刹车失灵等车辆易撞到棱角处,引起严重的车毁人亡事故:

隧道内主体工程的材料使用不当,如:易燃、抗温不高、有毒、抗暴烈不强的材料:

隧道内坡度过大,对于长隧道或特长隧道而言坡度不易过大、过长。对于上坡段行使的车辆尤其是大货车将释放大量的烟和有毒气体,对于下坡路段的车辆尤其是大货车易造成超速或刹车失灵:

横洞、避难通道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如:横洞无防火卷帘门、避难逃生通道无指引设备等:

隧道内设备位置不合理,如:紧急电话应考虑在紧急停车带增设摄像机应考虑在横洞、避难逃生通道等处增设:

隧道内设施不完善,如:横洞指示标志、避难逃生指示标志、设备

指示标志等不完善:

隧道内通风、照明设备不完善,如:风力不够、照明亮度不够等。

运营管理不完善

隧道运营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部门协作、各种型号的设备、先进的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隧道运营管理的好坏对于减少隧道事故发生、防止隧道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隧道的运营主要由监控(分)中心或隧道管理站进行实时监控.由公路管养机构负责救援及维修养护。对超速行使等违规行为的执法由交警部门负责.与消防、医疗部门的联系依靠报警电话。各部门之间相互关系松散.界面不清晰,如果洞内出现事故,公路、交警部门均可拖走损坏车辆,有时还发生纠纷.不利于迅速清理现场、恢复正常交通运营。

应惫救援逃生预案不完善

目前.我国现已开通运营的隧道除个别省份开通较早的隧道已有一定的运营管理经验外。多数隧道部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善、成熟、有效的运营管理办法,更谈不上成熟、可行的应急救援和逃生预案。有些隧道管理部门制定了复杂、烦琐的救援预案不利于紧急情况下使用于,毫无经验的过路司乘人员,救援人员也会因现场混乱不能很好地实施预

案,鉴于国外和国内经验,预案应简单可行。

自救宣传教育不够

隧道事故、火灾时应贯彻以防为主、消防结合、自救为主的原则,但对于如何自救的宣传工作与国外隧道管理单位相差很多。由于对过路司乘人员没有宣传手段,大多数人员在事故时没有隧道遇险的自救知识,因而延误或失去了脱险的机会,造成的损失本可以避免或减轻。

常规维护不到位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日常维护不能坚持按照规章执行,由于缺乏定期维护、维修,很多设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尤其在交通事故、火灾发生前和发生时不能及时报警或执行控制功能等,造成本不应有的损失。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

隧道设计和运营管理的综合研究

隧道(特别是特长隧道)的交通防灾、通风、照明、消防、安全等综合性研究是目前急需开展的课题,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发挥的效益将非常显著。在研究开展之初可以结合部分已开始或完成的课题.也可以对已通车运营的隧道进行广泛调查,吸取运营单位的成功经验.缩短研究时间。

制定、修订标准规范

我国隧道已建成很大规模,隧道标准体系急需建立。根据现有设计、施工、运营的经验并结合国外最新的动态,对已实施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避免在工程设计、实施和运营当中出现已被证实错误的条款再度使用。随着我国道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修订,一些已制定的标准规范也应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此外,在如下方面应加紧标准规范的制定:在设计方面,应解决设计方法、设计规模、设计深度的问题,既避免功能不足,又避免功能过剩在产品选型方面(目前已对部分设备制定了标准),制定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技术要求或产品指南,既满足工程招标的需要.又可使产品逐步标准化、通用化在施工方面,制定施工规程与规范,工

程严禁无资质的单位施工,减少分包层次:在运营管理方面,制定隧道机电养护和救援规范,制定隧道使用手册(包括隧道构成、设备配置、设备功能及使用、异常情况司机、乘客的正确行动方式等制定隧道通行车辆管理规范等。

研究并制定紧急预案体系

根据目前已通车隧道的运营情况并结合国外成功经验研究并制定适合我国的隧道防灾、救灾紧急预案体系,预案体系应详细规定灾害应急救援标准作业程序、健全救援组织机构和设备、健全灾害应急救援演习计划、制定隧道管理人员训练计划、制定隧道使用者应急手册、建立隧道设施机电系统备用材料程序、制定隧道机电设施养护手册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科学方法,建立合理的灾害事故救援预案,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管理水平,避免由于事故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导致的二次事故发生.达到简单易行的目的。

建立监测和研究中心

目前国内隧道科研课题并不少,但非常分散、研究力量不足。为避免国内目前科研课题重复、科研成果分散、科研力量薄弱、隧道事故运营管理经验缺乏交流等问题,建议在隧道较多的省份(直辖市)设置省内隧道监测中心。在力量雄厚、条件卓越、便于交流的科研单位成立全国性隧道交通工程监测和研究中心,监测包括隧道的设计、施工、运营各个环节的技术应用、问题解决、成功经验等,并建立数据库,以便行业内部人员查询,实现研究成果共享。

建立研究中心有利于固定研究队伍、综合研究成果、长期观察研究效益,避免在研究道路上花冤枉钱、走冤枉路,便于技术交流,很多发达国家都采取该方式。

规范设计市场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设计市场开放,吸引了大量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设计。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很多设计单位由于自身技术力量薄弱采取不合理、恶意竞争方式,甚至行贿受贿,导致设计质量下降,有的设计项目出现设计过程中变更单位的现象。相关部门应出面规范设计市场。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

近年来,国内许多企事业单位组织了隧道设计、运营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有部分人员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着隧道的设计和运营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的力度。

另外,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很多设计还处在不断地照抄、照搬中,很多问题还处在探讨、摸索中,很多国外成熟的新技术、新方案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因此,我们应在国内选择经验丰富、实力强的科研单位长期和发达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派出技术较好、接受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去学习,交流经验,并规范学习检查验收制度,避免一些打着学习交流的口号出国游玩的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