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产业化现状十篇建筑产业化现状十篇

建筑产业化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0:39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1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62-02

装配式建筑又称工业化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较之于传统工业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环保”“快捷高效”等优点。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但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提高建筑化水平,完善相应标准,提高整体建设能力。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史

我的装配式建筑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其构件的生产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开始研究到快速发展到投入使用再到发展停滞等。2014年麦俊明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中指出:20世纪初,北京多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京建发(2010)125号)和《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京建发(2010)141号),并采用2年的时间为试点期和推广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B3#、B4#、D1#楼,长阳半岛11-4#、11-5#、11-6#就是初步成果。尽管目前pC住宅的建造不会带来太大的利润,但综合来看,装配式建筑确实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效率,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长久的利益[1]。

2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以及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2.1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

2.1.1国内分析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态势良好,成功解决了现场施工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拥有施工成本低、施工速度快、施工受气候影响小等优点。2014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顾泰昌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提到了首都北京、东北沈阳、上海、合肥等城市发展较好且走在了前列。但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国内的建筑发展体系不完备,装配式建筑的基础性研究不足等[2]。2016年薛明凯在《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中谈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就当前的国内建筑业发展态势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不能得到有力的扶持;其次是该方式所需的预制构件缺乏规范化;最后,生产预制构件的技术问题也是抑制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的一个方面[3]。

2.1.2国外分析

对于国外的装配式建筑发展,2012年王茜在《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阐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对装配式建筑做了尝试,其中包括有砌块建筑、大板建筑、盒子结构等,主要工程如下:前苏联是重视预制装配式的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预制构件厂4500多家,目前其硅预制构件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美国在丹佛市曾用砌块建造了一座17层的公寓,该墙体做法是采用了双层粘土实心砖,每层厚8.3cm,并采用了纵横配筋做法[4]。

2014年顾泰昌也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给出了全面的总结,美国的配件化施工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其城市发展部给出了严格的规范标准。法国从1891年开始实施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使其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而日本则是从1968年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到20世纪末期时已采用了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其体系完全符合了日本的住宅市场需要。新加坡也开发出多层单元化装配式住宅,通过平面布局及重复安装节点实现了较高的装配率[1]。

2.2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遇到瓶颈,就拿我国的技术研究来说就远少于国外,技术研究不完备,且在框架结构、剪力墙住宅及其他房屋类型方面发展均不平衡。2016年赵广军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中表示,抑制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是预制构件的设计及施工等没有得到完善,现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5]。2016年吴昊在《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情况》中提到目前国内部分预制构件不能保证在生产、运输及使用的过程中规范操作,从而导致建筑质量的不达标,施工方与管理方不能协调一致,导致问题重重[6]。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装配式建筑根据建筑的需求不断完善建筑需求,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特点,达到提升施工效率的作用。随着世界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如今的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则是世界建筑行业的一大重要体现[7]。装配式建筑的推行及应用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改革,推动了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创新。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使得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建筑模式低碳环保,提升建筑的抗震减压效果,其环保节能的高效式生产施工模式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节能概念,在这种高效的建筑体制下,人们可更加易于接受这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模式[8]。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要求,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相关规定,即申请评价的工程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本特征,明确了参评项目的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9]。所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发展。目前,中国的建筑领域不断引进国际上通用的建筑施工技能,但是要想创造出更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在造价控价方面、技术体系方面、模式管理方面进行突破改进,只有整个领域的整体改动,才能使创新效果更明显、更准确。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10]。

4结语

笔者认为受传统住宅建造模式和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现场施工模式的限制,效率不高、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等缺点是当今建筑行业的共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当今固有的建筑装修模式,立足于技术创新,建立新型住宅建造模式――装配式建筑建造,并加大该模式建造的技术研究力度,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检测标准,对预制构件的生产企业进行合理布局,让生产更安全、质量更可靠。

参考文献

[1]麦俊明,杨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J].广东建材,2014,30(1):72-73.

[2]顾泰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8):48-51.

[3]薛明凯.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D].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16.

[4]王茜,毛晓峰.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2(21):354.

[5]赵广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工程质量,2016,34(7):16-18.

[6]吴昊.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情况[J].江西建材.建筑与规划设计,2016(10):45.

[7]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271.

[8]张静怡.建国以来北京市pC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D].北京建筑大学,2016.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2

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也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从中国当代建筑经济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了公有制建筑经济和私营建筑经济两种模式,且现状下这两种经济模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本文结合青海地区建筑业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希望以此为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凭据。

关键词:

建筑经济;建筑企业;经济模式

中国当代建筑经济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当代建筑经济,有必要从小的范围出发。近年来,青海地区建筑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建筑经济也呈现了显著的特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从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良性发展层面而言,本文结合青海地区建筑经济发展现状,重点对“中国当代建筑经济及建筑企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一、中国当代建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以青海省为例,在“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建筑产业规模达至历史最高水平,建筑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均5年累计突破千亿元。当中,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980亿元,年均增长约为11%;建筑业增长值达到1180亿元,年均增长约为18%。在青海全省GDp中,建筑业增加值年均所占比重高达11%左右。此外,从全身工程勘察设计业角度来看,所完成的勘察设计任务超过50亿元人民币,与“十一五”相比,增长了1.5倍。从现状来看,青海省无论是公有制建筑经济,还是私营建筑经济,对整体建筑业的经济发展均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一)公有制建筑经济问题

公有制建筑经济即国有建筑经济,其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其一,在建筑企业管理层中,有些管理者存在“损公肥私”的行为,从而使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受到阻碍。其二,部分建筑企业领导者存在贪污状况,从而造成建筑经济经营混乱,进而不利建筑经济的发展。其三,在建筑企业内部,存在不合理的经济改制,从而造成了建筑经济资金的大量流失,进而使建筑工程开展受到延期或无法有效进行的情况,最终阻碍了建筑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私营建筑经济问题

对于私营建筑经济来说,主要存在两大非常明显的问题:其一,有利的法制环境匮乏。从现状来看,国内建筑行业经济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尚且不够健全,在私营建筑企业当中,时常性会遭遇建筑相关部门或机构乱收费以及乱罚款等状况,在法律保护上尤为缺乏。其二,私营建筑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在经营规模偏小的情况下,还存在经营模式单一化以及防范风险能力低下等问题,并且私营建筑企业在融资能力上也较为薄弱。上述种种问题均会制约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待及时解决,以期促进私营建筑经济良性发展。

二、中国当代建筑企业发展趋势探究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中国当代建筑经济的契机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无论是公有制建筑经济,还是私营建筑经济,均有必要从经济的良性增长出发,进而促进建筑企业的整体发展。结合近年来青海地区建筑企业的发展,总结出中国当代建筑企业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在经营范围上呈现全球化趋势

对于经济全球化来说,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建筑企业便面对这全球化市场,当建筑工程建设参与到国际当中,便能够使国际建筑市场得到有效拓展。早在2013年,我国国家主席同志便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提议。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在经营范围上朝全球化方向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全球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体现,能够使建筑企业在国外经营文化交流中学习到更多的宝贵经验,进而为促进本国建筑企业营业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建筑工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对建筑行业有了全新的目标,即做好改革转型方面的工作。从当代建筑企业的发展来看,朝向工业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在建筑工业化的思想变革下,建筑业必定注重现代工业制造水平、运输水平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还注重建筑产品质量的提升,比如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强等。总之,建筑工业化发展势在必行,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其一,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其二,必须做到科学管理;其三,必须依技术创新为基础。

(三)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显著

在《建筑业发展二十五规划》当中,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特别重视,要想发展绿色建筑,必须从多方面加以完善,包括:一方面,注重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使用,确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不但符合建筑施工需求,而且还具备低能耗、无污染的优势。另一方面,注重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注重节能型、环保型建筑结构的设计,综合利用好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各方面能源,遵守“开源节流”的资源利用准则。此外,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需注重周围环境的保护,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噪音,从而避免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并且,需加强人性化建筑设计,满足业主设计需求,使建筑设计尽显绿色、人性化的特点。总而言之,发展绿色建筑是当代建筑业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有必要对这一趋势加以重视,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为基础,进一步促进我国整体建筑事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从青海地区的建筑经济现状出发,了解到了现状下青海地区建筑经济发展潜在的一些问题。从宏观角度上而言,为了促进中国当代建筑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公有制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建设,进一步了解中国当代建筑业发展趋势,努力朝向全球化方向、工业化方向以及绿色建筑方向发展。相信在国家和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注重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中国当代建筑企业将能够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为推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王晓虹

参考文献:

[1]崔秀瑞.周笑言.李晓霞.中国建筑业价值转移及发展趋势分析——基于建筑企业视角[J].价值工程,2016,04:254-256

[2]陈伟.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102-104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3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以建筑结构的预制化作为技术基础,产业住址的集成化作为产业基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产业结构的分化、整合速度明显加快。然而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阻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我国目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筑工业化的内涵

建筑工业化即用大工业规模生产的方式生产建筑成品,也就是住宅构件生产工业化,现场施工工业化,组织管理科学化。是建筑业从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逐渐的发展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房屋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标准的结构构件,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先进工艺,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最后在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化安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带给了建筑业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贯穿于建筑业施工的整个过程,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效率水平和工程的建筑质量,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建筑工企业的管理。

二、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1.房屋设计标准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目的,也是做基本的前提条件,房屋设计时整个建筑工程的第一步,设计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后续工程的进行,建筑工业化,由于是以技术为先导,采用的都是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使房屋的设计更加的标准化。

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必要条件。生产工厂化,可以将相关构件成批生产,这样一来,生产的各个环节将更加清晰明了,有效的缓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更加易于管理。

3.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建筑施工机械化,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减少了建筑成本的花费,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各环节的生产更加趋于标准化,规范化,避免了手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误差。

4.管理科学化,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手工业生产使整个工程项目进度缓慢,需要的工作人员较多,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发生频繁,给管理人员的管理带来很多的不便,很难将整个企业的各部门协调管理。

5.墙体的改革,就是对普通的实体砖心墙加以改正,将墙体的材料改为轻质材料。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自重,节约建筑用地。

三、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提升经营效率

对于建筑业的评价是消耗巨大,收益甚微,虽然建筑业的规模足够的大,却很难以体现出巨大规模应该有的效益。同行业的恶性竞争,让房建产业深陷危机。建筑工厂化生产,使施

工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保证了个构配件的质量要求,工人的技术更加熟练,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指数,施工效率和建筑工程的质量。这样便可以有效的脱离恶性竞争的困境,以超脱寻常的质量优势,在竞争中能够取得最佳优势。

2.缓解劳动紧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工作的各项要求都逐渐提高,尤其是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加之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建筑企业对廉价劳动里的寻找将越来越困难,多数建筑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即使建筑业的施工薪酬在不断的上涨,可还是难以招到足够多的工作人员,建筑行业的劳动精确程度可见一斑。建筑工业化的兴起,使得现场施工主要采取机械化操作,对于人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很大程度的缓解了劳动力紧缺的现象。

3.促进节约资源

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超级耗能的建筑企业成为重点变革的对象。传统的建筑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很好的实现了建筑工程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完全符合时展的要求,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保障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取得更大业绩

建筑工业化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建筑成本,而且建筑工程的质量比传统的建筑质量更甚一筹,这样就使得建筑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回报,取得更加丰厚的业绩收入,促进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发展。

5.改善质量,保证安全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限产更加的自动化、机械化。从而使建筑施工的过程更加趋于规范化、精准化,减少了施工过程中认为带来的误差,不仅是施工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无误差的施工带来的是更好的质量和更多的安全感。另外,由于机械化的兴起,就减少了大量的人力,那么,也就简化了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只需要相关人员操作好相关的机械就可以了。

四、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

1.经济效益低下

由于建筑工业化建筑还处于寻初级阶段,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其经济效益必然比较低下。经济效益低下,必然导致投资不足,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搞相关技术的研发,不利于建筑工业化的大量推广。再者,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不断重复的手工业操作反而要比机械化的技术成本要便宜,使很多的施工产业不愿意改变目前手工作业的现状。但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重,必然会出现劳动力紧缺的现象,手工作业的现象必然会被社会淘汰。最后,我国对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这样一来,就对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建筑工业化建筑材料可以有木材、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材料。木材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建筑业对木材的需求;钢材的建筑成本相对较高,防火处理较为复杂,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主体抗震结构可以现场浇筑,附属构件可以通过工厂预制,这样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整个项目的施工时间。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

3.民众对建筑工业化的认识偏见严重

我国建筑工业化主要专控结构组合的多孔预制板,在几次强震中由于砖混结构的自身缺陷和施工质量的问题,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使得人们对建筑工业化进行全盘的否定。但是现代建筑工业化和之前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有着质的区别使用的都是高质量,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砖混制板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众的认知度得不到提高,对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障碍。

4.范畴狭隘

建筑工业化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只要是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施工,并且能够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条件就属于建筑工业化的范畴,但是,传统的建筑工业化生产,仅限于建筑工厂化,认为只要提高构件预制的效率就达到了建筑工业化的要求,这无疑会使得建筑工业化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五、结语

建筑工业化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要努力克服阻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将建筑工业化生产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4

作者:石圆圆冼宁单位: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设计手法一般借用园林中的对景、框景等,利用空间的虚实塑造出独有的意境,传统历史建筑空间的设计是建筑的物质性、空间的功能性、民族的审美性的高度和谐统一,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思想特点一般是注重个性、不规则、以人为本。这成为了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再现的最主要矛盾。现在国内的历史建筑空间再现的设计方式主要有两种:形的再现与意的再现。形的再现主要体现在从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中提取部分形的元素,再将元素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进行重新设计运用,从造型上或其他方面继承传统文化的标志,又符合现代社会潮流的审美观念。意的再现主要以隐喻设计手法为主,传达一种情感,给人们以联想。历史建筑空间再现不仅要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能提供人们产生感情共鸣的空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西北部的延寿寺,使建于1640年,在“”期间灭迹,直到1998年政府对其整体的复建,无论是形状,还是图案,由于施工的水平不同和缺乏年代的文化沉淀,复建与原貌有一定的差距。如今这座赝品色彩鲜艳,但是没有历史文化的深厚味道。

历史建筑空间再现的功能改造再现传统建筑空间,不能只依靠视觉效果上的感官来体现,还反映在对传统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创新,整合历史建筑空间的实用性和历史的文化性,实现使用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融合。再现设计的主要原则是尽量尊重历史空间的原有状态,新的功能与原有的主要功能保持一致,最好能发挥它的经济效益,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状态。将历史建筑空间的重新诠释下,又保持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也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如果原有功能已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可以根据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沿革赋予新的功能,重新组织建筑内部空间结构,塑造符合现代建筑使用功能的空间,在产生实际功能的同时,又能展现出传统高层次有深度的文化氛围。主要原则是尽量保留原有风格特征,修缮建筑结构的构造,充分利用原有材料形成的整体质感和沉淀历史感觉,使历史建筑空间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的沈阳铸造厂始建于1939年,充分体现了当时年代的“工业文化”,2007年,铁西区企业开始“东搬西建”,铸造厂完成了它的生产使命,已经改造成的铸造博物馆,基本保留了车间原貌,各种各样的工业元素点缀其间,还展示了许多当时生产的场景,参观其中,好像当时的那个红火的生产年代就在身边,使老一辈的工业情结得以寄托,让新一辈的年轻人牢记那个奋斗的年代,东北老工业区的工业文脉得以传承。

历史建筑空间再现的材料运用人们往往认为现代建筑要用新型材料,越新越奇越好,才能体现出建筑的时代感,把传统材料运用于现代环境装饰,认为是过时的。材料作为建筑空间表现的载体,除了物理性能,更直观的是给人视觉上的感受。工业革命以后,金属玻璃类的人工材料所覆盖的建筑大量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它们的质感缺乏亲切感,尽管可塑性强,但始终替代不了传统建筑材料给人们文化韵味和自然气息。传统材料能给人艺术情感上的传达,尤其表现在视觉上和文化感知上。传统建筑材料的肌理往往是表面肌理粗糙的材料,会产生漫反射,给人以自然,亲切,甚至原始粗犷的印象,使人觉得返璞归真,有浓郁的历史传统韵味。传统建筑材料体现地域性,突出地方特色,也成为人们追寻历史文化情感的介质。比如我国传统的建筑材料石和木,石来自自然,可造形状多样,从块状的、片状的到粒状的形状大小不一,但给人最自然的感觉。木一般是加工过的,其的自然的美丽纹理和亲切的触觉一直都是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历史建筑空间再现要求运用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相结合,在技术、视觉、内涵上相融合,使他们的组合方式达到历史建筑空间再现的理想状态,即保留了传统的历史建筑空间,同时又产生了时代感,体现了地域特色。例如沈阳市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71号的汤玉麟公馆,一栋始建于1931年的欧式别墅,9•18事变后被侵华日军占领变成关东军独立守备队司令部,新中国成立后,曾为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驻地,法院迁走后,该楼逐渐无人管理,已经荒废多年成为危房。

现在改造为汤公馆食府,主入口与小阳台用玻璃幕墙罩起来,内部装饰已经是一派现代餐厅模样,内部还保存有汤玉麟公馆老照片陈列,沈阳老地图展示等。玻璃属于工业化后的材料,光滑、冷漠,但是玻璃最显著的特征是透明性,能被光线穿透,但仍然有物质感。通过玻璃罩幕墙,可以轻易的感受到内部大厅现代欧式的浓浓风韵,同时外部轮廓在透明和半透明之间给人以遐想,好像穿越到了民国,淡化了现代材料与别墅的传统材料之间的明显隔阂。历史建筑空间再现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文化,也不仅仅是对传统的设计方法简单的模仿,而是对其的精神意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技术,再现出既符合现代社会人的审美又符合地域传统文化的建筑空间。这也是保护传统特色,延续城市传统文化肌理的有效途径。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5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工程质量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85-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91

建筑工程施工自身属于十分繁琐的工作,周期较长,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对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施工现场管理是为了把施工项目合同目标良好完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工作属于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系统工程的问题,安全管理中风险防控最为关键,减少安全风险,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性问题,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予有效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提出了一些意见。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概述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下,城市的规模在持续扩张,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安全生产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为了可以达成预定的生产目标与经济效益,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提升现场安全管理能力。如此才可以掌控好安全生产的状况,预防建筑安全事故的产生。

1.1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项目可以顺利完成的根基,也是审查施工现场管理能力的主要方法。假如施工管理当中存在安全问题,会提高项目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到施工从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削弱建筑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严重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名誉及效益。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专业作业技术,能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2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1.2.1国内现状。我国政府与施工单位均十分注重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可是在国家经济的繁荣下,建筑企业逐渐增多,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达到承建项目的标准,让未参与过正规安全教育培训、不具备安全防护意识的务工人员担任建筑施工现场作业的一线人员。

1.2.2国外现状。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创建了多元化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理念。

建立严谨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条例,以免建筑企业追求最大化利益,忽略安全生产人员的利益,确保安全生产可以依照程序操控。安全生产法规融会于整个建筑施工生产当中,为安全生产的执行给予法律保护。

根据各类施工作业人员的特征,建立专门的培训方式,从而进行现场技术操控。

政府和安全生产相应部门应当创建全面的工伤保险制度,监管工伤制度,强制性要求建筑企业对所有从业人员参与建筑工伤保险。需要所有建筑企业均应针对预防工伤事故,制定出具备针对性与指导性的安全生产技术制度,对工伤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工伤事故的伤残人员给予妥善赔偿。

1.3建筑安全的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施工当中的安全事故时常出现,政府、安全主管部门以及建筑行业对安全生产需要更加重视,提升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安全事故的出现率与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结合,创建层次结构清晰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事故的责任主体,从而达到全面细致的管理。

通过现代化智能体系给予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把最新的安全管理信息融会到建筑安全管理当中,通过建筑安全平台中大型的生产数据,创建一体化安全综合

管理。

2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

2.1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透过经验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诸多相关法律法规随之出台,可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在当前现场管理工作当中,检查不到位、违章办事、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十分普遍,这些均不是透过制度、法规实施工作的结果。并且有些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当前安全管理制度均趋于形式化,有些地区政府太过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忽略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2建筑市场紊乱,分包、挂靠状况普遍

透过分析能够看出,当前建筑市场秩序十分紊乱,诸多无资质单位与承包团队为了获得不法利益,挂靠在具有资质的单位中,以此完成越级承包工程,在这一状况中,会产生一些偷工减料的现象,还会酿成各类安全事故。最为普遍的状况则为把大型工程项目分别进行转包,欠缺安全管理机制,诸多各自为政的状况为建筑施工留下安全隐患。对于挂靠小承包队而言,其不具备施工专业管理团队、技术较差、制作粗糙,比如施工当中的钢索、缆绳不符合标准,安全防护网质量较差,在运用塔吊、升降机时,会酿成安全事故。

2.3建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大部分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均源于农村的农民工,这些人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地缘、血缘、业缘等原因汇聚到一起,透过其亲友介绍而跟随包工头进行工程的承接,从而无法谈及高素质、专业施工技能等方面,对如此特殊群体而言,不但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并且就业状况也不够稳定。对于传统理念而言,农民工具有较差的安全防护能力,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所以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通常会威胁到生命。

3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3.1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的规范化

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规范化,则需做好以下工作:

3.1.1运用好pe线,由于pe线通电当中的漏电电流通路,是确保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的硬件。如果pe线欠缺或出现问题,则较易产生触电问题。

3.1.2将二级漏电保护工作做好,通常漏电保护设备均设定于总电箱或开关箱当中,其与pe线相互配合,一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给予保护。

3.1.3将三级配电工作做好,最关键的为确保布设线路层次的清晰度,不但对后期维护与修理工作十分有利,还可以确保发生线路故障,从而确保其他分路的安全运转。

3.1.4将四大保护功能做好,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电施工工作做好,对建筑工程临时用电的体系尤为关键,确保内核功能的正常运行,保障施工人员与用电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将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做好

透过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分析,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并未有效规划和掌控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运用时间,这是因为档案不够完善。通常来讲,对于建筑工程内的施工设备而言,需要归档的方面包含了工程机械设备的设计使用时间、机械设备在平时养护与工作操控是否符合标准、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的运用强度、机械设备的级别乃至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拆装是否符合维修标准等方面。以上均会对建筑工程内的施工设备使用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忽视了这些数据的采集工作。对于以上问题,需要强化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可以通过选购一台全新的机械设备,建立安全管理人员的档案,档案中需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购销合同、制造许可证以及产品合格证;其次,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养护记录、改造运行问题乃至做好定期维修记录;再次,生产安全问题的记录与隐患排查问题;最后,机械运转的次数以及使用方法。

3.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工作

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强化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控制。首先,对一切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均需进行严格把控;其次,依照实际所需,创建较为全面的可行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控体系与制度,从而在施工当中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最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监管现场的状况,且对监管记录以及汇报工作做好。可以通过设定条例的方法,提高对安全事故的惩处力度,从而有效控制违章状况,降低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通过科学的规划,在施工现场危险处设立警示牌,将安全防护工作做好。

4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安全属于尤为繁杂的技术管理工作,在当前具有较大的安全管理难度,技术风险持续提升,在人员数量有限的状况下,将建筑安全施工工作做好,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在工作方法中投入较大的力量,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突出重点,加快安全施工整体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去除行业内落后的传统施工管理方式,把经济利益与安全管理相融合,令相应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重视,打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以此防范安全事故的产生,加快企业安全管理目标,为企业打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家展.关于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研究[J].大观周刊,2013,(2).

[2]孙文泽.浅谈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日常管理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6

关键词:铝合金建筑型材,国家监督抽查,GB5237

一、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2004年至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共组织了7次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工作,总共抽查了644家企业的644批次产品,产品平均合格率为88.3%。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抽查合格率有大幅度攀升,2006年至2010年,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合格率均在86%以上,整体质量状况较稳定。

图12004-2010年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合格率变化趋势图

(二)主要不合格项分析。

(1)化学成分。铝合金建筑型材是以铝为主要元素,添加Si、Fe、Cu、mn、mg等微量元素经熔铸、挤压、表面处理后的制品。al、Si、Fe、Cu、mn、等元素对铝合金建筑型材的力学性能、表面处理有最直接的影响,GB5237.1中明确指出,同一建筑结构型材同时选用6005、6060、6061、6063等不同合金(或同一合金不同状态),采用同一工艺进行阳极氧化,将难以获得颜色一致的阳极氧化表面。

虽然在历次国家监督抽查中,化学成分合格率在96%以上,但每年都有生产企业化学成分(Cu、Fe、mg、Zn)不合格,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企业在熔铸工段技术不成熟,对镁锭、铝锭等化学成分调质控制不到位。第二,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故意掺入大量杂质铝、废旧铝的铝锭,这样虽能大大降低成本,但会导致铝合金建筑型材化学成分不合格。

(2)尺寸偏差。铝合金建筑型材是由铝锭经挤压机和模具挤压成型,模具空腔的尺寸性质直接决定了型材壁厚尺寸。尺寸偏差过大或过小,将影响到铝合金建筑型材在门窗及幕墙的组装或其他工业型材的装配。

在国家监督抽查中,表现为最小公称壁厚尺寸不合格。GB5237.1-2008中明确规定“除压条、压盖、扣板等需要弹性装配的型材外,型材的最小公称壁厚应不小于1.20mm”。[1]生产中,型材尺寸偏差若按照普通级,公称壁厚≤1.50mm时,型材壁厚应该在1.05mm~1.35mm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膜厚度。主要是指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处理膜的厚度。膜厚不合格,直接影响到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的品质及使用寿命,膜厚较薄的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首先被腐蚀掉,也会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和装饰性。

GB5237.2规定铝合金建筑型材氧化膜平均厚度应不小于10μm;[2]GB5237.3规定了a级电泳涂漆型材氧化膜局部膜厚应不小于9μm。[3]膜厚度不够,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易锈蚀、腐蚀,产品使用寿命降低。据专家估算每减少1μm氧化膜厚度,每吨型材可减少电耗成本150多元。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氧化膜氧化时间,造成氧化膜膜厚不达标。

(4)力学性能。铝合金建筑型材的力学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和硬度两项指标。其中,拉伸性能包括抗拉强度,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断后伸长率;硬度包括维氏硬度和韦氏硬度。铝合金型材力学性能达标与否直接影响到门窗、幕墙等建筑构件的结构安全。

GB5237.1中明确规定了力学性能中的拉伸性能是强制条款项。铝合金建筑型材拉伸性能作为工程验收检测中必检的常规项目,主要包括抗拉强度、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断后伸长率等主要指标,拉伸性能优劣决定了建筑型材使用效果,影响到建筑门窗幕墙工程的安全。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和热处理状态,在工艺上体现在挤压铝合金型材热处理温度处理是否按照工艺参数进行。

(5)封孔质量。封孔是阳极氧化型材经过阳极氧化后,为降低氧化膜中的孔隙度和吸附能力并提高耐腐蚀性能而进行的化学处理方法。封孔质量好坏影响到阳极氧化型材耐腐蚀性能。对于封孔工艺而言,减少封孔时间,减少了化学试剂损耗,成本降了,但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的耐腐蚀性能也大大降低了。表面处理工艺技术不稳定,尤其是阳极氧化型材氧化工艺,粉末喷涂型材、氟碳漆喷涂型材的铬化处理工艺,将会直接导致后续的表面处理不合格,进而会造成阳极氧化型材封孔质量不合格几率大大增加。

(6)盐雾试验。铝合金建筑型材的盐雾试验主要分为nSS(中性盐雾试验)、aSS(醋酸盐雾试验)、CaSS(铜盐加速醋酸盐盐雾试验)。盐雾试验是衡量铝合金建筑型材耐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一个综合指标,盐雾试验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斑点、脱落、腐蚀等缺陷,影响铝合金建筑型材的正常使用。[4]

(7)耐磨性。阳极氧化型材及电泳涂漆型材的耐磨性主要反映了表面处理层的抵抗大自然风沙吹袭的一项重要指标。阳极氧化膜属于多孔性结构,电泳涂漆膜较软,很容易因碳化硅磨料磨损造成膜层破损,造成膜层使用寿命降低,进而装饰性用途大打折扣。

二、结论和建议

铝合金建筑型材行业在我国已经跨越了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进入了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依靠综合实力参与竞争的新阶段。[5]但结合近七年监督抽查结果来看,其质量安全状况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铝合金建筑型材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1.加强企业生产管理。在监督抽查中,出现的主要不合格项是因为生产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许可证及生产企业制定的操作流程、检验标准组织生产。因此,建议各地质监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针对中小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企业质量意识不强的现状,建议地方职能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强化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加强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2.倡导社会使用国标铝合金建筑型材。在抽查中,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最小公称壁厚不合格对企业来讲,是“硬伤”。迫使企业冒违规的原因,部分源自生产成本过高,更多是社会对于该产品的需求,因此劝导社会环境使用合格铝合金建筑型材,为了自身的安全,更能使行业驶进良性发展的新航道。

参考文献

[1]GB5237.1-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S]

[2]GB5237.2-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型材[S]

[3]GB5237.3-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S]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与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是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话题。近年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对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对于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以及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都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及保障。虽然近年来随着安全施工频发,安全管理工作较之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仍然很不完善,甚至存在很多缺陷与问题。具体体现在:

1.1.1部分管理制度缺失

比如权、责、利等方面的划分与规定上,大多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中都没有相关的内容来明确这一问题。

1.1.2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实

虽然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文件,但是安全责任则很难得到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1.2施工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基础差

施工安全意识是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施工领导施工安全意识不强,过于考虑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重速度和效益而轻安全管理,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投人不足,相关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是建筑行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缺乏一定的施工安全意识和知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违规操作等问题大量存在,给施工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3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不到位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由政府主导逐渐向企业投资体制转变,建筑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政府对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约束作用也逐渐减小。虽然国家一直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仍然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并没有实现标准行业化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漏洞较多,监管力度不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众多。

1.4井工作疲劳与作业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较大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环境都比较复杂,施工强度也较大,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工作疲劳和作业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很大的。首先,建筑施工现场中,对施工人员来说,单调、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造成疲劳感,施工人员一旦出现工作疲劳,所形成的安全隐患是可想而知的。其次,为了提高建设进度和效益,建筑工程施工往往都比较紧凑,这就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建筑施工作业环境条件较差,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大量存在,对施工人员造成正常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形成的施工安全隐患也是很大的。

2、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探究

2.1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规范安全行为

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首先,建筑企业要设立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部门,指定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并明确施工安全管理各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认真落实好每一项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工作。其次,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制度文化宣传工作,让所有施工人员都熟悉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操作规程、规范标准等,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并在施工人员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逐渐形成自觉、习惯性的安全施工行为。

2.2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观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因此,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一个关键。首先,建筑企业应该定期的召开安全施工工作会议,尤其是在新工程开始的时候,通过动员的形式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管理意识。其次,建筑企业在选拨工程施工人员时,尽量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既要施工技术过硬,又要责任心强。此外,建筑企i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通过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系数。

2.3建立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系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首先,在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市场的独立行为主体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更加应该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监管职能,认真贯彻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违规施工的建筑企业,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惩处。其次,建筑企业也要形成自己的监管队伍,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机制,认真做好施工安全监管工作,把安全隐患彻底清除。实行共管和责任分担原则,形成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体系,做到全面监管。

2.4改善环境条件,实行人性化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及施工工作的强度给施工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施工过程过,建筑企业应该尽量改善施工条件,实行人性化管理,降低安全隐患信息数。一方面,建筑企业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管施工人员的状态而持续工作,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还会带来更大的施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天气、施工环境、工作强度等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实行人性化管理,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是全社会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建筑企业应该在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和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变动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好各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世怀.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2011,05:028.

[2]韦丹特,刘颖.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材料;节能

建筑行业是一个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和突出的行业。据统计,在美国建筑业占能源总消耗量的36%、耗电量的65%、温室气体产生量的30%、原材料使用量的30%、废物产生量的30%、饮用水消耗量的12%[1]。在我国,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因此,有效地降低建筑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将建筑业这个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

国外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70年代,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90年代之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40多年来,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2]。

2我国建筑业的资源消耗现状

我国建筑的建造在资源利用率和再生利用率上远低于发达国家,建筑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建造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我国建筑业的资源消耗已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资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破坏[3]。

因此,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

3绿色建材的概念和性能要求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应满足的性能要求包括:材料使用应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同时开展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在材料生产、使用、废弃以及再利用等过程中耗能低,充分利用绿色能源。符合环保要求、降低对人类健康及其生活环境的危害

4现代绿色建筑保温隔热材料

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种类和数量很多,不能一一研究,在此选择其中的绿色建筑保温材料加以分析研究。

4.1绿色保温材料性能要求

根据其在围护结构的使用部位不同,可分为内、外保温隔热材料;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分为板块状、浆体状保温隔热材料。

保温隔热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压缩强度、尺寸变化率、吸水率、水蒸气渗透系数、粘结强度、氧指数。

板块状保温隔热材料,具有使用简便、能保证保温隔热层的厚度要求,性能比较稳定。优良的板块状保温隔热材料有:发泡型聚苯乙烯板(epS),挤出型聚苯乙烯板(XpS),岩棉板,玻璃棉板等不同材料。

浆体状保温隔热材料有两种类型,以胶凝材料为主的固化型和以水分蒸发为主的干燥型。其主要成分是由聚苯粒、矿物纤维、硅酸盐为主的多种材料,经一定的生产工艺复合而成的轻质保温材料[4]。

此外保温隔热材料还包括其它一些常用材料:空隙性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块等。

4.2超低密度高强度的泡沫混凝土

4.2.1材料主要物理指标

超低密度高强度的泡沫混凝土(也称硅酸盐泡沫),强度与同密度等级泡沫土相比强度高出1-2倍,泡径1-3mm,所有的泡径大小一致。属不燃材料、无毒、环保、低碳材料,其防火性能达到达到a1级。抗压强度高(与塑料泡沫比)、导热系数低、与混凝土粘接牢固,膨胀系数一致,使用年限一致。主要用于屋面保温板、内外墙保温板,粘接砂浆直接用水泥砂浆粘接,作外墙保温板涂料面,可直接用防水抗裂砂浆和玻纤网格布做保护层即可。

泡沫混凝土主要物理指标如下:

密4.2.2XY泡沫混凝土防火隔离带专用板产品性能特点

(1)高耐火性

属于a1级防火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耐火度达到1000℃以上,完全满足了防火隔离带以及公安部、住建部公通字[2009]46号,[2011]65号文件的要求。

(2)高保温性

闭孔率>95%,高闭孔率减少对流传热,是高隔热的先决条件。XY泡沫混凝土防火隔离带专用板导热系数与聚苯板的导热系数基本相当,可满足建筑保温隔热的需求。干密度一般在150m3/kg、导热系数在0.045w/(m.K)、抗压强度在0.4mpa。

(3)无毒无害

在高温下不会燃烧且不释放有毒气体,属于安全、环保的建筑材料。

(4)寿命长

使用寿命大于50年,与建筑的寿命能保持同步。

(5)耐水性好

属于硅酸盐类材料,所以耐水性非常优越。

(6)节能环保

生产、施工及使用中无有害气体排放;避免重复保温拆除的废料给环境造成污染;不会造成传统保温材料燃烧给环境及人身安全带来的威胁;无矿物棉类材料飞尘对人体呼吸道及皮肤造成的伤害;建筑物报废拆除后,该材料经过粉碎可再次填充利用,实现可持续生产。

5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前景与建议

要发展现代绿色建筑就必须发展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呈现良好的态势,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型、高质量的绿色建筑材料被开发和使用。

但在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此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5.1应确定现代绿色建材及制品发展的主导产品,加强建筑材料结构调整的导向工作;

5.2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做好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

5.3加强产品在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快现代绿色建材及制品的应用步伐;

5.4建立和完善建材业技术标准,加强政府监管,加快实施现代绿色标志认证制度。

参考文献

[1]杨艳,吴三江,苏凡.美国的绿色建筑评级体系[J].建筑,2003,(7):53-55.

[2]publictechnologyinc.USGreenBuilingCouncil,王长庆.绿色建筑技术手册:设计、建造、运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

[3]王立雄.建筑节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韩喜林.新型建筑绝热保温材料应用?设计?施工.中国建材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9

关键词:装饰装修材料;建筑工程;现状;趋势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当前建筑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也更加关注装修的质量和美观度,同时也开始注重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的不断推出冲击着传统的装饰装修材料市场。

1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发展现状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外观、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等是装饰装修行业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材料本身是影响装饰装修工程的最核心部分,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办公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给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行业的起步较晚,很多方面都不够成熟,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也落后于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速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生产规模普遍不大

我国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生产企业规模普遍不大,这样会导致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每一批次产量过小导致单位产品的生产过程会消耗相对更多的资源,增加生产成本,从而导致材料的市场价格过高,与进口材料相比价格优势很小,在性能和质量无法达到进口材料水平的前提下性价比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第二,随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使得一个工程施工所要用到的装饰装修材料的量很大,与此同时由于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局限性材料生产厂家只能通过多批次的生产才能达到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而各批次间材料很难保证质量上的一致性,这会严重影响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和美观。

1.2产品结构不合理

受到生产规模的影响,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往往在定位产品方向时只以一种或几种材料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而对于与主打产品相配套的产品涉及不多,导致种类繁多的装饰装修材料间相容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同时由于对设备更新换代的投入不足,导致我国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较为低端,不能满足高端场合的使用要求,长期以来装饰装修材料的高端市场被进口材料垄断,随着人们对建筑装修标准的提高,传统的低端材料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低。

1.3产品质量欠缺稳定性

由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相对落后,再加上生产企业内部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不到位导致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不仅影响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也会影响生产企业的市场口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1.4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随着市场对装饰装修材料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而国内生产厂家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要不断更新生产工艺和设备,但自身的研发能力又不足,因此就必须通过引进国外生产工艺和设备,不但投资会大大增加,而且还导致很多方面受制于人,不利于对市场的竞争。

2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发展趋势

由于传统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装饰装修市场,随着人们对装修质量、外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健康、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无害化、节能化、环保化成为未来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主旋律。

2.1高端化

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主打低端市场,而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以及对质量的关注,使得这些低端的建材越来越不受欢迎,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质量更好、观感更佳的高端材料成为人们的首选,而高端市场长期被进口材料所占据,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国产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也将向着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2.2无害化

传统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甚至交付使用后可能会向室内环境散发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在材料中含有大量胶粘剂的胶合板等对甲醛的释放、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具有一定放射性、有机溶剂涂料、塑料制品中含有苯、油漆中含有大量的甲苯、二甲苯等,这些有害物质在室内环境中会在较长的时间内难以消除,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这些有害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会逐渐淡出人们的选择范围,取而代之的将是无害化的装饰装修材料,如当前正在大力推出的水性涂料、水性漆将大范围取代溶剂型涂料,而胶合板等粘接板材会逐渐被无粘接的板材所取代,传统塑料制品被新型无毒害树脂产品取代等,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无害化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将不断涌现。

2.3节能化

传统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以满足装饰装修工程使用要求(如装修质量、美观程度等)为目标,为达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要求,很多时候要借助于空调、暖气等的调节,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不但能够满足基本的施工使用要求,还能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节约更多的能源,例如窗户是建筑物室内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而采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可以很好地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们对暖气、空调的使用量,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4环保化

传统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会在使用过程中向外界环境排放有害物质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通过国家和行业内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标准的提升,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这些会导致环境污染的装饰装修材料会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会是环保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如环保型饰面砖,不但本身没有放射性,而且还具有杀菌的作用,对于改善居住环境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装饰装修工程的要求,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生产规模太小、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产品质量稳定性欠缺以及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等使得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远远落后于国外进口材料,随着相关法规的制定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传统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同时向着无害化、节能化和环保化的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叶禄新.浅析我国建筑装饰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学,2013.

[2]刘茜茜.浅谈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4.

建筑产业化现状篇10

目前,我国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期间,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结构越来越复杂,工程风险也随之加大。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完全适用于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为尽快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施工现场危险隐患快速反映机制、不断完善动态管理手段,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监管通系统等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是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在工程安全管理中能及时了解人员在岗情况,对发现现场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等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施工企业自身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起到一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现阶段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随着工程数量增多,工程规模扩大,建筑从业人员成倍增加,施工企业从原有管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变成纯管理型企业。大量的一线职工没有经过职业培训,就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加之人员流动性较大、项目操作人员不稳定,建筑安全管理会产生诸多问题,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或不可控状况,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提升。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建筑市场竞争不规范,安全生产费用得不到保障。在投标、议标过程中,多数采用低价中标的方法。建筑企业在招标、议标过程中,将临时设施、文明施工安全防护、职工教育培训等费用暗中减少,以确保中标;投标保证金、项目垫资、工程款拖欠等情况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再加上违法分包等现象,造成了一部分工程项目人员配备不足,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而不管、管而难管的局面,施工现场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很难达标。其次,建筑企业缺乏主动管理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每个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但在工程项目施工时,企业领导及安全管理机构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不能很好的落实责任。对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的评定与检查,依据项目资料员经验填写评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放任自流,没有做到严管严控。再次,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安全风险认识不足。从业人员中的一线作业人员多数是农民工,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又没有经过职业技术培训,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如何加强自我保护都不清楚。单位项目承包人安排工作时,也不考虑相应的作业情况能否施工作业。最后,“三违”现象普遍,跟踪督查不够。由于某些工程抢进度、赶工期,在施工现场工作环境没有很好的交底、现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部分作业人员因为经济利益冒险作业,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建筑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针对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存在诸多不足,而行业也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人力、物力等不足。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处于可控状况,必须借助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施工企业和项目安全管理行为已势在必行,这对政府、企业都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是强化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脸识别系统首先要对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员、安全员、监理、总监代表等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在工程项目开工后可以对上述人员起到约束作用,督促责任主体单位在项目施工时履职尽责。行业管理部门打开计算机就可以了解项目管理人员到岗情况,避免传统的纸质文件人名众多、容易混乱,出现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并没有到岗的情况。行业管理部门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对于少量项目人员不到岗、缺岗现象,可及时通知企业进行整改,确保项目管理在可控状况,真正实现“质量安全、预防为主”。

(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有效控制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工程项目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及时将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作业情况传输到管理部门监控中心。中心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项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章现象。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对施工企业抓好项目管理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项目部通过安全会议、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告知所有项目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违规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要文明施工、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适时通过监控中心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对出现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可大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监管通系统促进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力度。安徽省建设信用平台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安全方式。监管部门通过对施工现场检查,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分部分项工程达标情况传递到监管通信用平台。通过网络,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分部分项工程的缺陷都将一目了然,增加了企业自我监管的压力,达到促进施工企业、项目部日常安全管理的效果,全面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四、目前建筑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不足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