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能源技术特点十篇新能源技术特点十篇

新能源技术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2:15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已从对物质资本的竞争演化为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特点以及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成本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一、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智力性、创新性,高投入、高成长、高回报性,机动性强和风险性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有另一个重要特点,即具有高度知识化的人才。他们大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价值观。具体来说,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突出的自主意识。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基于鲜明的专业分工,有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勇于自我尝试,乐于挑战自我。因此他们更追求自主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团队氛围。(二)鲜明的价值观。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具有着强烈的成就感,他们从事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不仅仅是为了工资报酬,还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他们关注个人事业的前途和发展,并从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中得到满足。他们热衷于从事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把创造发明、攻克难关看作是一种乐趣。(三)流动性较强。高新技术企业中最稀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已经不是资金,而表现为员工头脑中的知识、技能及其不断创新的能力。这种无形资源是天然归属于员工本身的,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如许多高科技人才由于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碰到令自己不满的现象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遇到矛盾不愿意妥协,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灵活地选择公司或自己组创公司。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各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使得专用性和稀缺性很强的人力资源呈现出很大的流动性。(五)员工队伍年轻化。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是有闯劲、头脑灵活、精力充沛的雇员,所以年轻人的比例相当高,20~40岁的雇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且高新技术企业人员的知识层次都比较高,总体而言,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80%以上。这些员工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良好的领悟能力与接受能力,有利于企业研发新产品。但由于年龄原因,也会出现一定的骄狂、冲动和浮躁情绪。(六)富于创新性。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专业水平较高,他们不甘于现状和墨守成规,他们时刻保持着高度的创新欲望或创造冲动,喜欢富有新意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市场开拓中实现自我的目标和价值。他们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是企业价值增值的决定因素,能够创造出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七)人力资源具有层次性。企业人力资源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决策层、管理层、专业层和操作层,其在知识、技术水准及业务能力上具有明显差异,在新知识、新观念的吸收及开拓创新上也各不相同。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特点所谓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取得、开发和保全人力资源而付出的代价。人力资源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力资源获得成本,包括人员的招聘费用(广告费、设摊费、面试费、资料费、培训费等)、选拔费用(面谈、测试、体检等的费用)、录用及安置费(录取手续费及调动补偿费等)。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即要使员工达到符合具体工作岗位要求的业务水平和提高其工作技能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员工的上岗教育成本、岗位培训及脱产学习成本等。(3)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指在使用职员的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4)人力资源离职成本,包括离职前的低效成本和空职成本,即由于员工的离职而影响到某职位空缺可能使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受到不良影响而造成的损失。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资产是由拥有智力资本的员工,并且正是由于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高新技术企业才具有了生命力和竞争力。由于高新企业员工的特点使得人力资源成本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点:首先,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2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资源整合

一、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1.高科技行业的竞争特点

(1)技术更新快,竞争激烈

“快鱼吃慢鱼”是思科Ceo钱伯斯的名言,他认为“在internet经济下,大公司不一定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internet与工业革命(“大鱼吃小鱼”)的不同点之一是,你不必占有大量资金,哪里有机会,资本就很快会在哪里重新组合。速度会转换为市场份额、利润率和经验”。

在高科技行业中,竞争者几乎会同时了解新技术和新的市场机会,多个企业攻克同一技术,开发同一产品。与此同时,产品一旦被推出,其技术就会扩散,在不同的竞争企业中传播并得到采用和发展,使原有产品的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保持产品优势,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创新。只有持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持领先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不确定性

高科技产品企业对其技术产品所需要满足的消费者需求类型和服务程度、市场规模、市场成长速度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和预测。由于科技型企业往往是高新技术产业或新兴行业发展的开拓者,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或不清晰使企业在创立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经营风险增大。不确定性使企业的战略很难把握,存在较多的经营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技术失败风险、市场风险、投资回收方面的财务风险、人才流失的风险,以及国家政策支持变动方面所带来的政策风险等。

2.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1)技术含量高,有成长潜力

毋庸置疑,技术含量是科技型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主要特征,是科技型企业的本质特征。相对而言,科技型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利用新技术、新发明,它们可以很快开发出新产品,凭借科技型产品的新颖性和高技术的特性,使其能迅速地占领市场,企业只要能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就能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进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由原来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组织和管理日趋完善的大公司,就像有些学者所说的“栅栏效应”。

(2)投入大,收益高,融资难

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由独立发明的技术而创立的科技型企业,要经历研究开发、市场开拓、工艺开发与中试、进入成长期、发展期到规模化发展乃至上市前整个过程都要大量资金投入,其研究开发费用一般为传统企业的10~20倍。由于科技型企业所从事的是以新发明、新创造为基础的开发工作,一旦产品上市,以其新颖、没有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较少而迅速占领市场,甚至一段时间内可以享受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利润。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企业风险较大,无形资产价值量大,价值不好评估,企业急需的融资比较困难。

(3)人员管理和知识管理更加重要,管理难度大

科技型企业的员工多为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技术能力的创造者,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是独立性强、崇尚自由、劳动过程复杂、创造性强,研发的团队工作特点使知识容易扩散,人员管理和知识管理就变得更加重要。传统的物资激励已难以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更加注重精神激励和成就激励,建设高质量的企业文化,而科技型企业往往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合一,所以创业团队和管理者在专注技术的同时,要提高管理的艺术性。

(4)对环境敏感

科技型企业因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而且规模实力不强,因此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依赖性强。科技型企业往往需要外界在法律、资本市场以及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还需要已有的产业、技术基础设施的充分支持和中介机构的帮助,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对政策、区域产业环境等的依赖性也比较强。

二、科技型企业的资源整合

资源基础论(Resource-Basedtheory)是资源整合的出发点,为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搭起了一个过渡的桥梁,指明了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思路。资源是企业能力的来源,企业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要想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从企业的资源出发,识别关键资源,不断整合转化,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如图1所示:

图1科技型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式

1.核心关键要素资源的识别

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关键要素,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情况和企业的商业机会,要在不同的驱动下识别关键核心要素。可以根据科技型企业成长不同驱动因素将企业资源识别过程分为决策驱动型资源识别过程和机会驱动型资源识别过程。决策驱动型资源识别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管理者通过挖掘评估自身现有的资源禀赋来识别商业机会,其商业机会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机会驱动型资源识别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管理者对资源的识别和评价都是围绕商业机会来进行的,相对于决策驱动的识别过程来说,这种资源识别过程更注重机会开发所依赖的核心资源和独特能力,其它资源都是围绕这些基础资源来识别和利用。从不同的驱动因素出发,对已掌握的禀赋资源进行识别,并加以归类,确定资源的不同用途,然后进入资源获取阶段。

2.核心关键要素资源的获取

科技型企业很难同时具备所有其成长发展所需的关键要素资源,这时便需要企业寻求外部资源的供给。但是,由于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以及未来发展上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再加之外部资源供给者和科技型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外部资源的获取也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使得资源所有者不愿对科技型企业进行投资。

因此,需要科技型企业创新资源获取方式,并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的组合获取外部资源。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可以利用手中已有的优势资源换取外部资源,如资金,可以通过购买、签订期权合约等方式与外部资源所有者达成平等交易获得企业所需的核心要素资源;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一些无形优势资源获取外部资源,如社会网络资源,通过一些公关活动获取重要信息、展示良好信誉,从而与资源所有者建立良好关系并获取核心要素资源。

3.核心关键要素资源的转化

在识别和获取科技型企业成长所必须的核心关键要素资源之后,并不代表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同时支撑企业的健康成长。各种资源孤立存在并发挥作用会令资源的能量大打折扣,只有将各种核心关键要素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才能使他们形成合力,形成科技型企业的特有资源特色并达到规模效应。首先,需要将识别和获得的核心关键要素资源加以组合配置,将各种离散的资源整合成系统的资源,并对现有资源的能力加以提升;其次,管理者要有意识的将自身具备的其他资源与各类核心关键要素资源相结合,产生独特的竞争优势,并将其他资源向核心关键要素资源转化。如创业者及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即可转化为科技型企业成长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商机资源等等。可见,核心关键要素的组合是一种将离散资源系统化、组织化、一体化并形成合力的重要资源组织过程。

(1)有形资源整合

传统资源论认为,人、财、物是一切企业创立和发展的基本资源类型,是企业后续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成长的基石,没有有形资源,企业的成长就无从说起。因此,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以及核心关键要素向企业成长能力和竞争优势的转化过程中,必须将人、财、物等有形资源提前准备到位。其中,科技型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具有人力资源主导性和科技人员占比高的特点,人力资本是科技型企业资源整合的核心环节,不仅是重要的凝聚点,也是力量源泉。

(2)知识和技术资源整合

知识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特点,不仅决定企业的个体特色,也具有较强的增殖性,在动态扩张的过程中推动企业的成长。企业的知识资源主要包括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两大类,企业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对知识的吸收、选择、组合与再造。知识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挖掘企业内部的各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关系。尤其是技术资源的整合更需要不断汲取其他知识资源和外部技术资源的精髓,在与企业的其他资源有机结合下不断进步,才能使科技型企业始终保持持久的成长力和竞争优势。

商机虽然客观存在,但如果条件不成熟时不易被人察觉。商机的识别应该在充分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信息背后所反映的深刻内涵,挖掘其中蕴藏的商机。要积极创造条件,整合资源,努力将机会变为财富。同时,科技型企业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在抓住商机进入市场之后,应该不断扩大市场开发力度,迅速稳定企业客户群,提高企业知名度,打造良好的品牌声誉,并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获取最大的市场占有率,维护企业的市场地位。

(3)组织管理能力整合

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特性决定了科技型企业需要鼓励创新的文化。企业要鼓励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并对创新进行奖励以资鼓励。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还可以体现在管理的、组织的、文化的等各个方面。对于具有一定风险的创新活动要给与支持,鼓励员工突破传统禁忌。而一旦失败,则要以宽容的态度给予员工改过的机会,通过激发思想的碰撞和活跃程度,促进思想的多元化。

(4)环境适应能力整合

在我国,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外部环境因素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核心要素资源之一。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也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能力、商机把握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升自身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

社会网络资源中蕴含着信息、建议、政策、线索、经济资本、技术支持、道义援助等诸多方面的企业成长资源。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商机的不可确定性,科技型企业需要通过社会网络资源的整合获取外部资源以及提升内部资源的贡献度。

三、小结

总之,各种要素资源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科技型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是成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科技型企业需要有效识别企业成长的关键核心要素资源,并从内、外部努力获取这些资源,然后将各种资源组织化、系统化配置。一方面,资源整合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另一方面,资源组合之后必须推进其转化为企业的成长能力和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辉:科技型企业的管理特点和管理重点[J].经济界,2000,(10)

[2]程兆谦徐金发:资源观理论框架的整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07)

[3]任皓苏新宁孔敏等.论企业知识资源的组织[J].情报学报.2003,(4)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3

关键词:技术创新,分数阶Logistic方程,平衡点,稳定性

 

1.引言

所谓创新技术扩散,是指一项创新技术随时间通过某种渠道被社会系统成员所接受的过程(Rogers1983,p•5)。技术扩散过程由创新、传播渠道、时间、社会系统四个关键元素组成。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通过传播渠道,技术创新信息可以在一个社会系统内传播或传向另一个社会系统。信息传播渠道有两大类即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传播渠道在技术创新采用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了无语言的观察,它对技术创新扩散的范围和速度有重要影响。

技术创新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发展而来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technologicalinnovationDiffusionprocess),是指创新从扩散源向潜在采用者(技术吸纳体)扩散的过程,它包含两个重要方面,即技术创新与扩散,就是指技术在最初商业化之后的继续推广利用,即技术在其潜在采用者之间的传播推广,它包括更多的需求者采用它,并在扩散过程中还要不断再创新使其进一步完善。任何一项技术,只有在充分的扩散中才能发挥它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技术扩散的过程其实就是各技术系统在特定的环境里,通过技术系统网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技术的扩散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对技术扩散的模式研究主要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理论:一是“信息说”:即技术扩散是信息的传播和学习过程;二是“选择说”:即从潜在使用者在对不同技术的价格和相应的预期利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研究技术扩散;三是“积累说”即技术扩散是一种渐聚活动的结果;四是“需求(n)—资源(R)关系说”:该理论认为,nR不相适应是产生技术扩散的原因,扩散就是技术供需双方的nR协调过程。上述理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论述了技术扩散的基本原理。根据需求(n)—资源(R)关系理论,技术创新扩散能够进行,是因为存在着技术差距,供方(技术创新源)和受方(潜在使用者)的需求—资源关系相耦合,提供了扩散的外部条件,而一个技术使用方依据创新技术的生命周期制定不同的扩散战略,是为了谋取最大的商业利润,这是创新技术得以扩散的内部动力。因此,只要存在技术梯度和动力机制,以及适当的外部扩散条件,技术创新扩散就可能发生。同时扩散速度与普及率受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瓶颈约束(生产能力、资源能力、技术能力)的限制。由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创新技术的扩散是多层次、全方位进行的,一项技术创新可以在国家、部门、地区、行业、企业等不同层次间进行。毕业论文,平衡点。同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进化过程相类似,创新技术的扩散同样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和稳定共生的演化过程,因此本文在充分考虑创新技术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用生物学动态系统(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来描述技术创新的动态扩散过程,将创新技术的扩散模式划分成网络式扩散与辐射式扩散两种模式,再根据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对模型进行经济分析,以寻求技术与环境之间的最佳协调状态,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完善与扩散普及。本文的技术创新的微分扩散模型能有效地揭示出技术的优胜劣汰及更新换代的动态进化过程。

2.问题导入

本文考虑如下分数阶Logistic方程的稳定性

(1)

(2)

其中,表示Captuo分数阶导数。当时,方程(1),(2)源于文献[1],它描述的是互补型技术创新扩散模型。这里表示在一定区域内处于相同经济层次或拥有相近技术水平的两种创新技术,分别表示技术在不考虑环境作用时的增长率,分别表示的市场最大承载力,分别表示技术的相互影响系数(或称扩散强度),式(1),(2)中前面的正号表示两种技术是互补的。文[1]讨论了时,方程(1),(2)的平衡点的稳定性。事实上,分数阶微积分能更真实的描述实际情况,分数阶微分方程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熟知的如分数阶Lottka-Volterra方程,分数阶Chuas,Chen,Lorzen系统等[2,3,4,5]。

本文讨论当时方程组(1),(2)平衡点的稳定性,我们利用文献[3]得到了更简洁的结果。本文中函数的阶导数定义为:

3.平衡点和渐近稳定性

方程组(1),(2)平衡点(或稳态解)定义为如下方程组的解:

(3)

(4)

容易求出其平衡点有。平衡点是渐近稳定的,当且仅当Jacobian矩阵在平衡点附近的所有特征值满足[3]

(5)

下面采用线性化方法[3]讨论四个平衡点的渐近稳定性。

(1)对平衡点,这时,其特征值为:

于是对任意,平衡点不可能稳定。

(2)对平衡点,这时,其特征值为:

显然,由(5)知,对任意,平衡点是不可能稳定的。

(3)对平衡点,这时,其特征值为:

显然,由(5)知,对任意,平衡点是不可能稳定的。

(4)对平衡点,这时经过计算

其特征值为:

显然,对且,由(5)知,对任意,平衡点是渐近稳定的。

4.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对互补型技术创新传播模型,由于它表示技术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且扩散过程相互促进,平衡点,或都不可能稳定,即不可能出现那种技术最终完全占领市场,稳定状态只有平衡点,即双方一直共同拥有市场,又会分别开拓其他新市场。特别的,如果,即双方的影响力相同,则双方最终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各自的技术市场容量。对该问题研究有利于避免技术创新由于过度竞争而形成技术资源浪费,促进创新技术的生存和发展,合理配置技术资源。

此外,技术创新的扩散程度与环境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同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共存的技术,当处于竞争状态时,双方相互抵制,此时谁的竞争力强,谁就会最终赢得市场,实现技术市场的优胜劣汰;当处于互补状态时,双方相互促进,两种技术取长补短、共同完善。无论双方是处于竞争还是互补状态,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双方将共同瓜分市场,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若技术之间相互促进,则双方可以长期共存,而且各自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会远高于它们互相阻碍的情形。为了避免“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创新技术资源的浪费,双方应和平共处,并以最大限度和最优的资源配置去开拓新的技术市场,并对创新技术不断进行完善。毕业论文,平衡点。毕业论文,平衡点。另外,如果“新”技术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旧”技术完全淘汰出局,而扩散到整个市场。毕业论文,平衡点。毕业论文,平衡点。技术创新的互补微分扩散模型能有效地揭示出技术传播的进化过程。毕业论文,平衡点。本文的内容可推广到其它生产技术存在的情况,为技术创新的传播方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聂荣,潘德惠等.技术创新的反应扩散模型研究.运筹与管理,2005,95-100.

[2]e.ahmed,a.m.a.el-Sayed,H.a.a.el-Saka.onsomeRouth-HurwitzconditionsforfractionalorderdifferentialequationsandapplicationsinLorzen,Rossler,ChuaandChensystems.physicsLettersa,358(2006)1-4.

[3]e.ahmed,a.m.a.el-Sayed,H.a.a.el-Saka.equilibriumpoints,stabilityandnumericalsolutionsoffractional-orderpredator-preyandrabies,J.ofmath.analy.appl.,325(2007)542-553.

[4]a.akilbas,H.m.Srivatava,J.J.trujillo.theoryandapplicationsofFractionalDifferentialequations.elsevierB.V.,amsterdams,2006.

[5]i.podlubny.FractionalDifferentialequations.academicpress,newYork,1999.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4

关键词:西部;高新技术;发展之路

一、发展有西部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西部地区多草原、森林,石油、金属矿藏蕴藏量大,旅游资源较丰富,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畜牧业、矿产开采、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等为主,生产方式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产业较少,生产效率低,利润少,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在今天高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下,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已成为共识,要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当前西部的地域特点和产业结构进行高新技术优化和改造,发展有西部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1.用高新技术改造创建西部新的产业结构

在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上,要用高新技术对西部的原有产业的进行改造和创建,如用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改造西部畜牧业、矿产开采、加工业、能源等产业,提高其产能和效益;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改造创建西部的新制造业,打造西部产业特色的品牌。如西部有色金属产业包头铝业、新疆众和、云南铜业等公司,在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加工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新技术优化和创新,创出了西部的品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利润年年递增,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了高新技术优化的典型。还有广西的柳工集团等,正是注入了高新技术的,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中国知名的品牌,利润不断提升。这些都为当前西部更多的产业进行高技术的优化提供了很好的示例。还有西部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何提升这些旅游景地观赏层次,使其为西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对这些旅游景地进行包装、打造,使这些旅游景地,更具观赏性、娱乐性、按性,文化内涵更深刻,更具吸引力。

当前必须加大对西部更多的产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才能改变当前西部产业结构落后的状况,使其向高新技术型转化,提高其高新技术含量,才能创建更多的品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更好地走入国内、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发展有西部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在高新技术发展上,西部各省自治区根据所处的地区特点,发挥区域优势,发展有自身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可以发挥西部地理环境优势,利用西部区域广大,阳光辐射强,风力大,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等等特点,开发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水能发电等的绿色能源。这样,既可以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又可以给西部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又如西部石油、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化工、有色金属加工制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制品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园,由于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渗透性强,不仅产业直接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对于社会科技进步、产业现代化作用巨大,现已成为各国和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只有在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上,才能使为它的高新技术产业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发展有西部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如他们与克拉玛依市和库车县加强合作,探索建立高新区克拉玛依高新技术分园和高新区库车石化工业园,大力发展石油石化精加工及配套产业;在利用新疆风能资源方面,他们以天风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进一步开发达坂城地区的风能资源,现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当前云南省已培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新材料开发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精密机械、烟草机械、自动化物流系统、特种变压器、金融电子设备、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太阳能电池等制造业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先后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灯盏细辛注射液”在全国灯盏花系列药品市场中占有50%以上的份额;“远程可视医疗及paCS系统”覆盖全省各州市,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并进入南非、印度等国;“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技术”产业化进展顺利,国内外多家锌冶炼企业前来洽谈技术转让问题。这些具有云南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省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正成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还有内蒙古北方奔驰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闻名海内外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两年年销售收入均超过亿元。“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企业规模增幅超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有9家,超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有51家。

如果把这些大型企业比作一轮明月,那么分布于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则是璀璨的群星,从而形成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众星捧月”的格局。“十五”期间,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总收入、利税总额、出口创汇等项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7.64%、53.43%、25.37%和58.46%。新疆、云南、内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足以说明具有西部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发挥西部本地区的高新技术资源,带动西部高新技术的发展

在发展西部高新技术中,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和力量,加强对西部高新技术的重点帮助和扶持。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比较落后,高新技术水平很低,但有的地区已很有实力,象西安、成都、重庆三市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是中国科技实力较为雄厚的城市,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重庆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和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在发展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西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新技术资源,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如建立精细化工园、软件园、it产业园、生物科技园等,发挥西部发达地区的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优势,定点、定对地对根据西部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等等特点、建立设置相关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和开发,以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以科研转化为成果,促进西部高新技术的发展。

西部地区的国防科研、军工企事业单位在微电子及自控、遥感通讯、激光红外、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领域孕育了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科研成果,实现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国防科技工业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成功构建了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已覆盖西部70%的军工单位,使处于偏远地区的国防科研成果也能实现成果信息资源的快速扩散、顺利转让或产业化发展,为实现重庆、四川、陕西、贵州等西部省市提出的借助国防科技工业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构想提供了有力支撑。如重庆巴山仪器厂的“移动通讯卫星系统”分别实现向北京、重庆等重要部门的技术转让,签订的合同及协议累计金额9300万元。事实证明,西部的国防院所、军工企业不仅能在国防科技的发展中大展鸿图,在西部的高新技术发展中,也能大有作为。

三、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

1.加大西部与外部发达地区的合作

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西部的底子薄、基础差,区域广大,光靠利用西部本身的科研技术资源是远不够的,在高新技术发展上,西部还必须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包括海外地区的合作,利用这些地区的科学技术和资金优势,开发、创建一些高技术产业,与海内外实力雄厚的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展开广泛地合作,提升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层次。在高新技术开发上,西部可以在某些有条件的地区,学习借鉴东部高新技术开发的方法和经验,象东部发达地区的那样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高技术发展的规模。还可加强东、西部的高新技术发展的合作,对一些产品、项目共同开发、共同生产,以东带西,共同发展。

2.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

西部目前整体的高新技术的水平和规模都远不能跟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要大力发展西部的高新技术,必须要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西部的高新技术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高端的人才,更是奇缺。中央和西部各省自治区必须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中央要继续给予西部财政方面的支持,西部各省自治区要多种采取优惠政策,加大对东部发达地区,甚至包括国外优秀科学技术人才地引入,增强西部的高新技术力量。在20世纪50、60年代,许多留学海外的科技英才,在爱国主义的精神和强大祖国国防力量信念的感召下,他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个人科学发展的机会,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他们在戈壁荒漠、边疆草原,辛勤耕耘,奋力拼搏,用汗水和智慧,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迎来了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辉煌时刻。今天为了西部的发展,我们同样也要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为西部的发展争做贡献。

西部的经济发展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发展,西部的经济的增长点取决于高新技术发展。只有加快加大西部高新技术的发展,才能优化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使其形成规模化、品牌化,集团化,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才能加快西部现代化的进程,实现西部经济的真正腾飞。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赵京,韦苇.西部大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8-79.

[2]宋雨.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园发展模式[n]].证券时报,2006-10-26.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5

关键词:以太网;无光源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物理层;链路层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正以一种新兴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在该领域迅速崛起。多年来,无源光网络(pon)在光接入网的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让人们越来越不可忽视,也正因为pon技术对光纤资源的节省和对网络协议的透明化,才使得无源光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以太网经几十年的不断更新、发展,因其超强的实用性和实惠的价格,几近掌控了局域网的发展。而epon却又巧妙地将pon技术与以太网技术融合为一体,迅速成为光接入网领域中的热门技术。

1.epon拓扑结构

取代了传统点到点之间的网络传输结构,epon网络创建了点到多点的网络传输的拓扑结构。同时,epon为了减少中心局端激光器的总量,用无源网络设备代替了传统接入系统中的激光器、中继器和放大器。所谓点到多点的连接结构,就是利用无源光纤分支器将一个光线路头端连接多个光网络单元,在以太网的作用下,将oLt广播数据包,再由多个onU用户选择性分担。随着ip业务在城域和干线传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以太网也在通过传输速率、可管理性等方面的改进,逐渐向接入、城域甚至骨干网上渗透。而以太网与pon的结合,便产生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

2.epon的技术特点

近年来,随着ip行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干线传输中数据包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不断促进着以太网进行传输速率的提升和管理模式的精化。自以太网与无源光网络的结合,让人们对于网络技术又一次提升了热切的期望。

由于epon是一种新兴的光接入网技术,它在原始光纤接入网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技术特点,例如,它采取点到多点的传输线路结构,并运用无源光纤传输,通过以太网的强大力量,来完成多项业务。

又因为epon的发展是以太网与pon技术的融合,因此,在应用pon技术的物理层里,定义了一种新规范,而在应用以太网协议的链路层上,扩展了传统以太网链路层协议,形成新的、具有epon个性的技术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特点,实现点到多点连接结构pon中,以太网帧的tDm的成功接入。

2.1epon物理层技术特点

epon的新兴之处可以说是因为它仅通过单一的光纤接入系统便能实现数据包的接入。在epon的物理层中,通过单线波分复用技术,将单一的光纤进行双向传输,又同时定义了两种无源光网络的光接口,能够支持10千米和20千米的最大传输距离。不仅简化了传输结构,又能提升传输速度,扩增传输距离。

2.2epon链路层技术特点

因epon是在pon和以太网的相互融合下发展而来的,而epon的物理层应用了pon的技术,那么,在epon的数据链路层便凸显出以太网的技术特点。就如在epon的数据链路层中,多点maC控制协议的存在便是为了能够在点到多点的连接结构中实现点到点的仿真技术,实现支持存在多个maC客户层实体与对额外maC进行控制的能力。

3.epon在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新兴的epon宽带接入技术它可以通过单一的光纤接入系统施行双向传输,实现数据、视频及语音等综合业务的完成,因此,对于在广播电视网络中,也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实用的前提下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性。

因epon特殊的网络结构和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强大支撑,在于计算机完美的结合后使得epon成为了专家眼中最值得期待的传输媒介。又因为epon它同时传输tDm、ip数据包以及视频音频广播的能力强大,且传输质量堪称完美,使得它通过扩展相应波长便能进行广播电视网络的传播。

因为epon技术融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便凝聚了这两方共同的优点:成本低,带宽高,因与以太网的兼容性使得epon具有较强的扩展性,管理容易又便捷等。也让epon技术在广播电视网络领域中深受重视。

对于epon的系统设计,我们可以采取两个波长的设计方式,这种epon系统可以使用于数据、语音和ip相互交换的数字视频。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三个波长的epon系统设计,它可以为广电网络提供RF图像服务。

例如,对于HFC双向网络来说,它一般采用星型结构,而这种结构与epon又十分相近,在HFC双向网络中采用epon技术,那么也只是在原始的宽带网络中进行一些必要且简单的配置用以迅速的进行网络叠加。这样,在较低的配置成本下,便能享受到高带宽的条件。

4.结语:

总体来说,epon独特的点到多点传输结构、无源光网络光纤的传输方式以及无源网络设备的引入,在很大程度、很多方面上简化了网络结构。尤其是在广播电视网络中引入epon技术势必为该行业在新的光纤入网领域提供广阔前景和客观的经济效益。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它占用了宽带技术的丰富性开展各种业务及多方向的应用。例如,网络三重服务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三网合一重要目标的实现。同时,在epon物理层利用pon技术,以pon拓扑结构进行链路层以太网协议的接入,使得epon同时拥有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将为我国光纤接入网技术领域带来巨大变革。

参考文献:

[1]赵伶俐;epon技术特点及在宽带接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第31期

[2]李锁花;浅谈epon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第33期

[3]黄福明;epon技术特点及其在CatV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年第6期

[4]朱瑞杰,于昉,夏增极;epon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力建设》2011年第6期

[5]张建成,范路芳,李志军;epon系统中pCS层方案的设计【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1年第2期

[6]徐正一;基于epon技术的配网光通信组网模式【J】《农村电气化》2011年第3期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6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方法,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防范措施,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供借鉴。

一、前言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创新与进步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高新技术企业也就应运而生。高新技术企业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的产业,它是知识经济的标志。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是智力密集型企业,因此,人力资本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人力资本是其核心竞争力与价值增值的源泉,而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收益与风险并存,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就是尽量减少或规避其所存在的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帕纳斯在界定人力资源时,对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了严格区分:“资源一词的定义强调其作为手段的性质:即某种可加以利用,提供资助或满足需要的东西。因此,正如自然资源指的是那些可用来满足我们需要的诸如森林、矿山等自然界的馈赠一样,人力资源指的是其生产性贡献,也能满足这种需要的人。两者的重大差异之处在于,就人力资源而言,同样的个体人,既是生产的承担者,又是生产的目的,即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他们的福利和增补。”人力是人的劳动能力,人力的使用过程就是劳动。它主要是指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服务的劳动者。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体。知识型员工是“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智慧给产品带来附加值,他们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比较高的素质,他们比较注重自主性和创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成果难以准确度量。高科技产品是高智力产品,往往是团队人员集体努力的结果,因此,考核个人的业绩比较困难。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征:(1)具有强的成就欲望和成功动力;(2)愿意冒险并对不确定有高的容忍性;(3)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比较低,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高。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所受的教育程度比传统制造业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文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学历以上员要占从业人员的比率30%以上。而制造业这个比率在10%左右。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型员的职业承诺高于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是个人对特定组织的认同感和参与感的相对强度,由感情承诺、连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因素组成的。职业承诺是个人对特定职业的认同感和参与感的相对强度。康锦江等(2004)提出,知识员工由于具有特殊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的工作富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容易获得外部信息,造成他们比较倾向于劳动力市场公司内部化,容易将公司内部的报酬水平和外部劳动力报酬水平比较,比较的结果影响他们的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

三、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一)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引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完全靠自己来培养一支符合竞争需要的人才队伍,即使在财力、物力上做得到,时间上也是不容许的。因此,面临入世后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高新技术企业应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存量的同时,积极大胆地实施人才引进战略。通过人力资源增量的调整,优化员工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从而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不同于一般传统企业的人力资源,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具备高智商,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使高新技术企业谋求和网罗人才具有较高的难度。在人力资源的引进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要设法招聘到适合本企业的高级人才,同时也应加大开发利用“外脑”的力度。“外脑”引进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使后者具有商用价值和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和双赢合作的目标;也可以吸引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服务于企业,使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能跟上世界最新发展趋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资本,是公司创造财富的源泉。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广大员工素质的提高。对高层人员,企业培训目标应该是将其培养成综合素质强、职业化程度高的高级经理人。重点培养领导驾御全局的能力(如战略规划能力、领导艺术)、帮助公司快速增长的能力(如信息/资源获取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对中层经理,培训目标是培养成有较强团队管理技术能力及项目管理能力的经理人。重点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基本管理技能等。对普通员工,培训目的是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业务专长突出、工作高效的专才。在培训方式上,对高层员工,以外训为主,以内训为辅;对中层及以下员工,以内训为主,以外训为辅。公司可以从外部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业内被广泛认可的资深人士担任特别顾问,在企业内讲授一些课程,并对重点员工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跟踪辅导。企业应注重发展内部培训讲师队伍,鼓励员工创新、知识分享,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

(三)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激励

高新技术企业是一种智力密集型的企业,这一特性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在高风险、高竞争的环境中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期望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即报酬期望、成就期望、机会期望、工作期望等,因此,应采取多元复合性激励措施。

四、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企业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其成因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特性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复杂性;(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3)人力资源的动态性;(4)人力资源的流动性;(5)人力资源的时效性;(6)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复杂性。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来自于人力资源管理各个阶段,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风险、工作分析风险、招聘风险、绩效管理风险、薪酬管理风险、培训管理风险、员工关系管理风险和跨文化管理风险等。下面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特征,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

1.企业招聘的风险主要包括:招聘成本的回报风险、招聘渠道的选取风险、人才辨别的测评风险等。企业在招聘员工中的种种风险,都会为企业在今后的运作管理中带来无穷无尽的危机,而这些风险的产生都是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技能造成的。

2.企业培训的风险,企业要想吸引和保持住优秀员工,尤其是那些起到关键作用的核心员工,就必须进行培训。培训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任何投资在带来收益的同时,都存在一定风险,培训也不例外。培训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人才流失的风险、培养竞争对手的风险、专业技术保密难度增大的风险、培训收益风险。

3.企业人事变动风险。企业人事变动包括岗位轮换、员工职位的升降以及人员的辞职及辞退等。企业如果做出不恰当的人事变动决策,则会在很多方面给企业造成损失,形成人事变动风险。

五、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高新技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上述诸多风险,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一)高新技术企业招聘风险的防范措施

1.做好工作分析;

2.做好应聘人员的测评工作;

3.采用多种渠道招募人才;

4.以最快的速度给应聘者以回复。

(二)高新技术企业培训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目的,是希望提高员工知识技能,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企业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培训结果不偏离培训目标,减少培训风险的产生。相应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进行培训需求分析;(2)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做好培训的转化工作;(3)做好培训评估工作,完善人才档案制度;(4)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制度,改变培训不规范的现象;(5)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三)高新技术企业人事变动风险的防范措施

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人事变动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管理策略,将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主要有:(1)树立企业与员工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2)营造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环境;(3)招聘与组织相适配的员工,并配合以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4)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帮助员工自主进行职业生涯管理;(5)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做好人才备份工作;(6)实施内部流动制度,建立工作分担机制;(7)建立人才约束机制,完善企业保障体系。

六、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有许多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征,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先驱。高新技术企业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体,人力资源是最关键的资源。只有采取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尽量减少风险的发生,以达到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田毅.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J].企业活力,2002,(7).

[2]王爱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7

   在生产混凝土超塑化剂聚磺化萘甲醛的过程中,水污染严重,而且在半固体的滤饼中含有大量的最终产品,为了降低污染,减少浪费,生产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过滤过程中滞留水的回用,反应器洗涤水的循环利用,高压泵采用闭环冷却系统,控制原料、产品和水的跑冒滴漏,充分利用固体废物中的最终产品等。经过工艺路线改进,实现了清洁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29]。清洁的反应体系反应体系对反应十分重要,以超临界Co2、近临界水、高温液态水和离子液体等作为清洁生产的反应体系,可以获得良好的反应效果。徐明仙等[30]在超临界Co2中进行水杨酸合成,Co2既作为溶剂,又作为反应物,成为合成水杨酸的绿色原料。朱宪等[31]利用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提取黄姜中的薯蓣皂苷,发现其可以克服传统水解法需要加碱中和、水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张辉等[32]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与非色散红外法相结合测水质中有机碳含量,发现其反应快,氧化彻底,检测结果准确。Lv等[33]利用高温液态水的特性水解生物质资源生产化工原料,如木糖水解等,具有较好的效果。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反应介质,不仅可替代传统有机溶剂或酸碱用作化工反应和分离的新介质,而且具有作为新型磁性材料、纳微结构功能材料、润滑材料、航空航天推进剂等的潜力[34]。磁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液程宽、蒸气压低、溶解能力强等特性[35],在有机合成中可作为溶剂兼催化剂和模板剂,具有产物易分离、可回收重复使用等优点。超常规反应技术由于人们对物质状态和反应过程的认识有限,对物质的利用主要基于其正常状态下的物性。随着人们对各种物质处于不同极限状态的特性的研究,化学反应过程在极限状态下的特性受到化工界的广泛关注,于是各种超常规状态的技术不断涌现,如超临界流体技术、超重力技术等。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指的是处于临界点以上温度和压力区域下的流体,在临界点附近会出现物性急剧变化的现象。利用流体超临界状态特性的技术称为超临界流体技术,如超临界法制备微粒技术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利用超临界法制备微粒技术有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超临界辅助雾化法和超临界反溶剂法等。采用超临界法制备微粒,与常规的机械加工法、重结晶法、冷冻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相比,制备的微粒粒径较小,粒径分布均匀,而且解决了有机溶剂残留等问题,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36]。超临界技术是未来大规模制生物燃料的理想方法,特别是用于废油和脂肪制取生物柴油。

   与传统的生物燃料生产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反应快、生产率高、易于连续操作、而且不需要催化剂等优势,但操作压力和温度高,材料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37]。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流体所具有的超常规的溶解能力而发展起来的化工分离技术。与其它分离技术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适用性广、效率高、所得产品无毒无残留等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化工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处理常规法难以处理的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具有显着的优越性,在污染治理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38]。超重力技术在超重力环境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的应用技术叫超重力技术。与传统塔器相比,在超重力环境下,微观混合和传质过程得到高度强化,因此超重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39]。超重力技术在分离方面的工业应用比较广泛,如超重力脱氧技术、超重力脱硫技术和超重力脱挥技术等[40]。超重力技术在反应中的应用也比较多,如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在精馏分离和快速反应过程中的应用等[41]。浙江工业大学研发的折流式超重力场旋转床已实现工业应用,与传统的塔器设备相比,该设备高度降低1~2个数量级,可节省场地和材料[42]。其它超常状态技术除超临界流体技术和超重力技术外,还有其它极限技术,如超高温技术、超高压技术、超真空技术、超低温技术等。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这超些常规技术在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将越来越多[43]。催化技术催化技术是化学工业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在有机化工中,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目标产品,减少副产品和废物,除了采用合适的工艺设备和工艺线路外,非常重要的是采用高效环保的催化剂,如利用酶催化剂、手性催化剂和仿生催化剂等。酶是一种高效催化剂,催化选择性极高,无副反应,便于过程控制和产品分离。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羟基异丁酰-Coa的酶可以将直链C4化合物转化成支链,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前体,这意味着在常规的化学路线基础上有可能会延伸出一条新型的生化法工艺路线[44]。人们在利用酶催化剂时,也在探索研究模拟酶催化剂,如将分子印迹法应用于聚合物模拟酶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中,制备的模拟酶催化剂具有抗恶劣环境、高稳定、长寿命等特点[45]。在天然酶催化剂和人造催化剂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果能将固体催化剂坚固耐用、容易与产品分离、耐高温等特点与酶催化剂活性高、变构效应好、选择性控制精度高的特点结合,合成兼具固体催化剂和酶催化剂两者优点于一体的催化剂,则化学反应中的清洁生产又将有进一步的突破[46]。在化学工业中,特别是精细化工中,除了催化剂化学选择性外,催化剂区位选择性、立体选择性和对映体选择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7],如不对称加氢反应催化剂。目前,不对称加氢多相手性催化剂主要有固定化的均相手性催化剂、手性小分子修饰的多相催化剂和以天然高分子为手性源制备的多相催化剂等[48]。生物界有许多高效催化反应,人们可以根据生物界的反应特点研制仿生催化剂,提高催化效率。叶长英等[49]根据生物表面具有多层次微米和纳米复合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捕获光子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采用模板-超声-水热法制备仿生界面结构的二氧化钛催化剂微球,应用于苯酚光催化降解,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而且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沉降分离,有利于光催化技术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化工设备技术随着化工工艺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工设备技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化工设备逐渐专业化、系列化,并朝着大型化、微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化工设备向大型化、精密化、一体化、成套化和采用先进控制技术方向发展[50]。其中换热器趋向大型化,并向低温差和低压力损失的方向发展,压缩机向超高压方向发展,化工流程泵向超低温方向发展等。与设备大型化发展相反,化工设备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朝着小型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微反应器技术是把化学反应控制在尽量微小的空间内,化学反应空间的数量级一般为微米甚至纳米,化学反应速率快,转化率和收率高,并能解决强腐蚀、易爆、高能耗、高溶剂消耗和高污染排放等问题,具有清洁生产工艺的特点,在化学合成、化学动力学研究和工艺开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1]。目前已有微反应器用于工业化生产,产量可达几十吨到几千吨[52]。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融合,化工生产系统逐渐智能化。化工设备的智能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控制的智能化;二是设备设计的智能化[53]。设备智能化是提高产品质量、产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满足环境要求的重要方向。清洁能源现在化学工业的供能主要来自石油和煤炭,这两种能源在消耗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而且石油和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面对国际国内节能减排的重压,使用清洁能源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人们努力开发清洁的能源技术,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但开发和利用这些清洁能源技术并不一定清洁[54],因为尽管清洁能源利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但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实际上需要从其它环节获取资源或者将污染转移到其环节。生物燃料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是柴油发动机等的理想替代燃料。目前先进的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有超临界流体技术,包括采用酯交换反应利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通过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液化制取生物油。但目前生物燃料生产的成本比较高,难以推广应用[37]。目前,国内外有关清洁能源的研究热点除了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外,还有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随着常规天然气资源的逐渐减少,开发难度不断加大,以页岩气、煤层气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将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55]。我国第一部《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到2015年,页岩气将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年,到2020年,产量最高达到1000亿立方米。虽然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已是大势所趋,但伴随着开发的热潮,开采技术制约、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初期投入大、开发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方面仍面临争议。但毋庸置疑,随着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非常规天然气在未来化工领域中的应用还是非常有前景的。尽管关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很多,但在化工领域中利用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还极其有限,有关取代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推进燃煤工业锅炉清洁燃料替代,加强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上海市为天然气优化替代燃煤提出菜单式的技术指导以及余热深度利用技术,开发生物质气化气部分替代燃煤的混烧技术,为清洁能源替代专项工作提供支撑[56]。刘超等[57]尝试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为冶金生产提供能量支持,提出“风光互补非碳冶金”,以减少碳排放。通过研究,解决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与钢铁冶金技术相融问题,最终确立的系统单元之间,基本满足了能量的协调匹配,能够获得1600℃以上的冶炼高温。这种钢铁冶炼中的“风光互补”思路为化工企业中利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提供了借鉴作用。

   研究热点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途径,纳米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意义,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阔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要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对我国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应坚持以我为主,有效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对难以引进技术的产业领域,应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力争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调动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关键领域的突破实现技术跨越,一直是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方式,也应成为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既要看到现在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同过去相比有很大增强,又要看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为需要的发展领域。实施重点跨越,就要紧紧把握当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考虑,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选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9

【关键词】油气储运油气储运技术安全环保创新

油气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实现油气资源的安全存储和科学运输,是油气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始终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再加上油气储运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油气储运事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为了构建安全、环保、节能的油气储运体系,实现油气资源的高效安全使用,我们有必要在对现有的油气储运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利用并提高已有的技术研发能力,坚持吸收借鉴、自主研发与储运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方向,以推动油气储运事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1油气储运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困难

油气能源,是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油气储运事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和难度。这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是油气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特性,油气的主要成分为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易中毒等特性的烃类碳氢化合物。这使得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增加,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另外,油气如果存储不当还会扩散蒸发后,这既在无形中增加了经营成本,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二是油气储运的特殊性。油气储运需要在特殊的储存和运输环境中进行,输油管道是油气储运的主体构成,而为了实现油气在管道中的运输,要进行加热加压工作,但这又加大了油气火灾及爆炸的风险。同时,油气又对运输管道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运输管道的维护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油气储运一旦发生安全、环保事故,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不利的社会影响。油气储运技术是油气储运事业的重要支撑,应针对油气储运的特点、风险,加强对油气储运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构建安全、环保和节能的储运工程项目体系,为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当前亟待攻克的油气储运技术难题

油气储运对于整个油气行业及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油气储运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海洋油气储运、地下储油库和液化气储库、天然气水合物储运、吸附储气等。当前,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已经从最初的单纯靠国外引进逐步走向独立自主创新研发,但从研究实践来看,仍需要克服以下几方面难题:

2.1特殊区域的油气储运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在一些特殊区域中,受地理、温度等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油气储运技术亟待提高与完善。第一,海洋油气储运技术。海洋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我国对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油气储运也已经有所提高,基本实现了独立创新,并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第二,多年冻土地带长输管道敷设技术。我国西部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存在着多年冻土地带,在此类地区铺设油气储运管道就必须如何解决好冻土问题,避免因冷冻环境而出现管道的冻胀、翘曲,甚至拱出地面的现象。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仍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有:如何科学地评价地质条件并进行预报、提高管道地基的长期稳定性、如何监测运输过程中地温与管道位移情况等等。

2.2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不易存储、挥发快的特性。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研发部门在这一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亟待解决掉技术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促使水合物高效快速连续制成;二是如何实现天然气低成本存储及释放。我们应当加快研究步伐,加大力度,争取早日攻克这两个难题。

2.3油气混输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常常是相伴相生的,因此,攻克油气混输的技术难关,对于油气储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已经有两项关键技术从试验阶段付诸于工业实践:一是长距离管道混输技术。2007年挪威Statoil公司在挪威海域的奥曼兰格凝析气田建设了两条并列敷设、口径为750mm、长度为120km的海底混输管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水下多相流开采系统,主要由水下井口基台模块、自压混输海底管道、天然气水合物抑制系统,以及适应特殊海洋环境的水下变配电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等构成,且储运系统的设施设备都置于海底。第二项是海底混输增压技术。2007年英国Bp公司在墨西哥湾的King油田安装投产了2台单重达92t的海底多相混输泵来输送油气资源。而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这一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2.4油气存储技术

油气存储技术始终是储运技术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在地下水封洞库技术和吸附油气技术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第一,地下水封洞库技术。我国部分地区的地质与水文条件十分适合建造地下水封洞库,而与其他存储方式相比,这一技术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等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一阶段,我们应重点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库洞室合理布局技术、水幕设计与建造技术、水涌控制与注浆防渗技术等等。第二,吸附储气技术。这项技术应用广泛且具有较强的经济适用性,是近一时期国际上大力开发的一种天然气储存新技术,同样也是我国油气储运领域的研究热点。就目前的研究发展实际来看,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天然气吸附剂吸附与脱附的热效应问题;二是活性炭再生与更换的问题;三是进气净化处理的问题。

3推动储运技术创新发展的相关策略

油气是重要的经济生活能源。油气储运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民生都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协调、引领作用。能源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与发展,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必须在能源技术研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必要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促进油气储运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科研单位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是技术应用的实践基地,双方开展深入、有效的合作,将为油气储运技术研发创设更好的试验和实践环境,可将大大缩短储运技术成果投入工业实践的时间,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油气储运,即油气资源的存储和运输,是油气资源安全生产和高效利用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这也在客观上也成为促进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的动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和攻克的技术难题。有必要针对油气储运的特点,整合国内各方面力量,坚持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实现我国储运技术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宁.我国海洋石油油气储运回顾与展望[J].油气储运,2003,22(09)

[2]王志强.中海油挺进深海[J].中国企业家,2006(09)

新能源技术特点篇10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教学;直观性;交互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147-02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受科技快速发展而成的全新技术手段,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生活中也不断被应用,在教学方面,这种模式也随着新的课改需求不断地被推广。虚拟现实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它与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契合,通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来体现其科学技术的教学特点。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教育部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共同进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通过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1]。它以建立面向地区的高等学府为目的,将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相联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国家开放大学实行普职成渗透、职前职后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人才培养。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以下简称VR)具有多感官、可视化、三维立体空间和可交互等重要特征[2]。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家开放教学过程中VR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索,以期为相关教育学者提供一定的研究资料。

1虚拟现实技术的概述

1.1虚拟现实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技术也应运而生。作为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面世,但是受到当下计算机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的局限,VR技术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经作为热门技术成为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教育中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VR是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它涉及计算算法、计算机图形图像、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和物联网等技术以及人类行为学和工程学等关键技术。综合这些技术后向更高层次的渗透和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逼真的体验,克服了传统视觉技术不能直接观察事物和它们运动变化规律的问题,这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一直以来,人们在感知事物进行学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现实世界的实践和知识资源的学习。前者通过现实社会的接触进行感知获取信息资源,后者通过他人的经验间接的了解知识。VR技术从发展至今能够为人类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觉概念,即虚拟世界,它能够通过一定比例完全模拟现实社会的状态,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的接触和感知世界。

VR技术能够通过三维建模功能创建多感知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包含人体视觉、听觉、感觉、触觉等多重感知,通过相应比例模拟现实,从而让人们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产生同等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让人处在“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环境中。VR的交互设计需要人们VR技术能够具有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实时的人机交互环境,通过这些技术保证用户的沉浸感。

1.2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美国作为VR技术的发源地,从起源至今不断的技术发展使得他们在虚拟空间领域获得了遥遥领先的成绩。虚拟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虚拟校园、虚拟游戏和虚拟购物等多个领域。在教育方面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斯坦福大学很早就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了虚拟校园的教学方式,通过远程技术实现在线教学,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科技和建筑设计等专业方向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一批虚拟高校的教学教程。同样的在虚拟校园的建设中,通过虚拟漫游技术创建了多所虚拟图书馆的应用。研究这些VR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VR技术在目前大学教学中的使用,加速和促进VR技术在学校教学的普及。

1.3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internet互联网环境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化特征使普通用户的使用越来越方便,在此基础上加入VR技术,可以使其更加的具有可视化和交互性的能力,增加数字图书馆的在功能上的服务特色。数字图书馆没有传统图书馆的馆舍场地的限制。将图书馆与VR的人机交互、生成虚拟空间技术相结合并引入到数字图书馆中,让读者能够亲临其中[3]。VR技术能够模拟模拟虚拟的图书馆馆舍,使数字图书馆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更通过三维虚拟技术增加互动,给读者带了数字传统图书馆的亲近感。

在教学课程的过程中一个功能完善的虚拟漫游系统,不仅可以使用户通过平台在虚拟教室中学习,还可以获得直观的进行学习互动,了解教学内容的推进过程,充分体现数字课堂超越传统视频教学的优势。这也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视频教学在描述教学课程时真实性、形象性的缺点,目前采用的视频技术来对教学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展示,既存在片面性,又缺乏连续性。

2国家开放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2.1国家开放大学的计算机教学特点

传统教学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目前计算机技能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开放大学也认识到其专业的重要性,基于计算机课程特点,采取合理的方式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计算机课程特点:

1)计算机课程具有实时性,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

2)计算机课程具有工具性。作为一个工具,方便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3)计算机课程具有应用性。在军事、经济高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学科会与其他专业进行结合。

2.2国家开放大学的计算机教学的不足

在国家开放大学中,学生的来源是相对来说参差不齐,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知识储备具有明显的差距[4],这些差异性导致教学过程的可塑性较差。另外,计算机在很多国家开放大学使用普适度较低,理论基础相当薄弱。这就给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畏惧感,认为计算机的学习非常困难,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学生的特点。

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很多内容非常的抽象,理论知识较多,学生无法具体的理解学习的内容,在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时候存在困难。传统的专业课教学,通过模拟软件展示传授计算机专业知识,对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但是这些认识是片段的,只能通过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不存在整体的实践印象[5]。

3虚拟现实技术在开放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3.1虚拟现实与信息资源建设

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提供具有实操性基础文化知识,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演示作为大学教学体系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业务工作重点。而教学资源的演示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虚拟现实教学是创建了网络环境下新的教育行业形态,VR技术教学利用科学技术,对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形式化以及教学资源进行分布式存储和管理,利用VR技术友好、可交互的服务特点,让人们能够真实感官的获取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的建设一样,在三维立体信息资源建设也是VR教学的基础,缺乏信息资源的建设,VR技术的服务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3.2虚拟现实技术再现计算机教学的信息资源

教学资源的本质是将信息原始化,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方面,内容的原始性基于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表达,尤其是理论性的知识,文字成为两种原始性的重要方式。而对于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资源,虽然具有便于可操作性直观的特点,但其抽象化还是难以克服。目前已有一些技术可通过视频演示来还原内容的原始性,但需要学习教学资源方便的同时,希望能够提高资源形式的可交互性,使参与者能够身临其境复,与实体操作毫无两样。VR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三维建模实现仿真方便参与者交互。VR不仅可以在教学课程实现三维信息资源的建设,还可以与其他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一些实践练习提供方便的机会。从而将信息资源的内涵再现,开拓新的教学方式。

3.3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了计算机教学的实验效果

人类感知的主要来源是视觉,可视化技术将人类的感知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可视化在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就是提高主体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能力。计算机将可视化技术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现如今计算机利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复杂的可视化和虚拟化展示,VR技术结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多媒体、网络、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将人类带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改变了计算机教学生硬、枯燥、被动的状态。目前在部分的高校中已经在进行了教学尝试,通过VR技术可以在学科教学、练习等方面进行利用,实现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可视化能力。

4总结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以下简称VR)具有多视感性、可视化、三维立体和可交互性等重要特征,是一门已应用于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技术。VR技术能够通过三维建模功能创建接近现实的虚拟世界,结合人体视据、听觉、触觉等多重感知。虚拟世界按照相应的比例再现现实世界,从而让人们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产生同等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让人处在“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环境中。使人身临其境,改变传统计算机教学中生硬、枯燥和被动的学习状态。VR技术在学科教学、学科练习等领域的应用,将信息资源再现,实现了计算机教学的可视化。

参考文献:

[1]贺雪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强.商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3](美)张进(Zhang,J.),著.信息检索的可视化[m].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