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十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十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6:35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1

关键词:污水处理;方式;工艺

一、前言:

城市污水厂建设规摸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分期分批地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要根据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分期实施,逐步到位。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区管渠改造,污水的收集、输送(包括泵站),污水处理和排放利用,以及污泥处置等问题在。

由于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一般规模小、技术性强,工艺组合灵活,结构通常为钢制,即使内部管线穿插较多,运行维护也不太困难。工业废水处理在技术上是与城市污水处理类同的,但是如果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思路简单地套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会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

二、技术开发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沿革,经历了从单一工艺到组合工艺的过程。从是否需氧的角度考察,则沿着“厌氧好氧厌氧+好氧厌氧+缺氧”的轨迹发展。从去除对象来看,早期技术仅能去除SS物质,而现在的工艺还具备脱氮除磷功能。下面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2.1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兼备两者的优点。其主要构筑物为生物接触氧化池,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经被其浸没的填料,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由于池内具备适于微生物栖息增殖的良好环境条件,因此,生物膜上生物相丰富、食物链长、微生物浓度高、活性强,不产生污泥膨胀,污泥生成量少,且易于沉淀。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多种净化功能,除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外,如运行得当,还能够脱氧和除磷。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关键部位是填料。传统的蜂窝状塑料管较易堵塞,现在常采用吊挂式软性填料和悬浮或半悬浮球形填料,能有效地防止堵塞,且面积较大,处理效果好。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较早的采用的技术之一,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初沉池、二沉池均为竖流式沉淀池,上升流速分别为0.6~0.8mm/s和0.3~0.4mm/s。采用梯形直管填料,池中心廊道式射流曝气,气水比为10:1~12:1,停留时间为2.5~3.3h。设计进水平均BoD5=200mg/L,出水BoD5=20mg/L。

2.2两段活性污泥法。

两段活性污泥法,简称aB法。该法把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厂视为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其工艺特点是:不设初淀池,a段高负荷,B段低负荷,a、B两段污泥分别回流,充分利用污水管道中的微生物,为不同时期生长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格栅顶曝气调节池a段曝气池a段沉淀池B段曝气池B段沉淀池排放。该类设备,采用自吸式射流曝气机、无支架的污泥悬浮型生物填料、侧向流坡形斜板沉淀池等先进技术。BoD5去除率为90%,CoD去除率为80%。

2.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法。原则上,SBR法的主体工艺设备只有一个间隙反应器,在一个运行周期中,按运行次序,分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SBR法的关键设备滗水器的研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滗水器,有虹吸式、旋转式和套筒式三种。SBR法工艺简单、节省费用,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没有污泥膨胀,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调节池SBR反应池消毒池出水。采用该工艺流程的上海某污水处理站设计平均流量750m3/d,进水水质BoD5=200mg/LSS=250mg/L,tn=40mg/L,nH4+=20mg/L,出水水质达到黄浦江上游污水排放标准,即BoD5<30mg/L,SS<30mg/L,nH4+<10mg/L,tn<20mg/L。

2.4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内部装有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厌氧生物膜法处理装置。厌氧微生物附着载体的表面生长,当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过载体所构成的固定床层时,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厌氧分解,并产生沼气。厌氧生物滤池有多种变型,填料的发展迅速,其工艺流程为:进水沉淀池厌氧消化池厌氧生物滤池拔风管氧化沟进气出水井排水。污水经沉淀池预处理后进入厌氧消化池进行水解和酸化,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在拔风系统作用下,生物滤池处于兼氧状态,阻止了污水中甲烷细菌的产生,使整个系统仍处于酸性阶段,而氧化沟内溶解氧一般可稳定在1.5~2.8mg/L,污水在此进一步好氧处理。该工艺的实质类似于a/o法,但兼性厌氧生物滤池使厌氧段得到强化。拔风系统是处理过程的关键。

2.5氧化沟法

氧化沟法于五十年代由荷兰人巴斯维尔所开发,主要有卡鲁塞尔(Carrousel)式、三沟式、一体化式、奥贝尔(orbal)式等几种技术形式。氧化沟法是一条闭合的生化反应沟渠,以转碟或转刷为充氧和水流动力,流程简单,对运行管理要求较低,多用于延时曝气,产生污泥量少,污泥易于脱水。氧化沟法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2.6a/B法

是两级生化反应系统。一级为生物吸附,污泥负荷高,反应时间短(30分钟);二级为一般生化反应池,污泥负荷同普通活性污泥法。a/B法的一、二级都有自己的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多用于浓度高的生活污水,其国内典型应用为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和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

2.7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是在1968年由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的。1976年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艺污水厂投产运行。iCeaS与传统SBR相比,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器进水端设一个预反应区,整个处理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排水,无明显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因此处理费用比传统SBR低。该工艺在我国典型的应用为昆明第三污水处理厂,在国内影响较大。

三、根据以上工艺技术对比分析,结合广州市污水水质情况,认为较合适的处理工艺优选为:

好氧间歇曝气系统是一种SBR新工艺。它介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与典型的SBR之间,采用连续进水连续-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适用于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主体构筑物是由需氧池Dat池和间歇曝气池iat池组成,Dat池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从中间墙进入iat池,iat池连续进水间歇排水。同时,iat池污泥Dat池。它属延时曝气工艺,实际上为a/o脱氮工艺与传统SBR的结合,该工业具有较低的污泥负荷,因此具有抗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并有脱氮功能。该工业国内应用于天津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是一种适合于较大水量的SBR工艺。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2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设规模和工艺确定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应注意的环节提出了看法。

由于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一般规模小、技术性强,工艺组合灵活,结构通常为钢制,即使内部管线穿插较多,运行维护也不太困难。工业废水处理在技术上是与城市污水处理类同的,但是如果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思路简单地套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会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

1.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城市污水厂建设规摸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分期分批地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要根据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分期实施,逐步到位。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区管渠改造,污水的收集、输送(包括泵站),污水处理和排放利用,以及污泥处置等问题在。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

具体工程的选择要求包括:

①技术合理。技术先进而成熟,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出水达标且稳定性高,污泥易于处理。

②经济节能。耗电小,造价低,占地少。

③易于管理。操作管理方便,设备可靠。

④重视环境。厂区平面布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意厂内噪声控制和臭气的治理,绿化、道路与分期建设结合好。

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是使微生物群体“聚居”在活性污泥上,活性污泥在反应器-曝气池内呈悬浮状,与污水广泛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技术;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净的人工强化,是使微生物群体以膜状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与污水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技术。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其变种变工艺,各有特点和应用条件,在选择的时候,应根据各地区的水质、水量、受纳水体、气候、环境、经济情况等条件确定。

⑵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净化机制上,没有什么突破,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革新,现已拥有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多种运行方式,如a/o除磷工艺、a/o脱氮工艺、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氧化沟工艺、a/b法、各种sbr法、载体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等等。近十几年来,活性污泥法最大进步就是将厌氧机制引入到生化反应池之中来,使厌氧和好氧状况在生化池中同时存在或反复周期性地实现,但其基本流程原理与标准法是一致的。

⑶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a/o法),是具有生物选择机能并兼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标准活性污泥法变法。所谓厌氧就是生化反应段内溶解氧趋于零状态。在这种环境下迫使专性好氧微生物-丝状菌代谢机能锐减,抑制了其繁殖,起到了厌氧生物选择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污泥膨胀现象发生。a/o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普遍活性污泥法前段加入厌氧段,通过污泥负荷的变化来实现除磷或脱氮的功能。在a/o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a2/o法,即在厌氧、好氧段之间加入缺氧段以实现同步除磷脱氮,由于其污泥负荷适应范围较小,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按偏重于除磷或脱氮之一功能进行。a/o法、a2/o法工艺由于出水水质稳定、能耗不高、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在国内外大中型污水厂中采用最多。

⑷载体活性污泥法,是在活性污泥法反应池内投加固体颗粒或软性、半软性填料,以增加单位反应空间的微生物量,提高反应器容积负荷。是一种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良好结合,一般适于污水厂挖潜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其核心技术为专利填料,近几年林泡工艺作为其代表应用于大连春柳污水厂和铁岭污水厂。

⑸氧化沟法,于五十年代由荷兰人巴斯维尔所开发,主要有卡鲁塞尔(carrousel)式、三沟式、一体化式、奥贝尔(orbal)式等几种技术形式。氧化沟法是一条闭合的生化反应沟渠,以转碟或转刷为充氧和水流动力,流程简单,对运行管理要求较低,多用于延时曝气,产生污泥量少,污泥易于脱水。氧化沟法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⑹a/b法(absoption-biodegradation),是两级生化反应系统。一级为生物吸附,污泥负荷高,反应时间短(30分钟);二级为一般生化反应池,污泥负荷同普通活性污泥法。a/b法的一、二级都有自己的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多用于浓度高的生活污水,其国内典型应用为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和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

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是1914年由英国学者ardern和locket发明的水处理工艺。70年代初,美国natredame大学的r.irvine教授采用实验室规模对sbr工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于1980年在美国环保局(epa)的资助下,在印第安纳州的culwer城改建并投产了世界上第一个sbr法污水处理厂。

⑻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intermittentcyclicextendedsystem)是在1968年由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的。1976年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艺污水厂投产运行。iceas与传统sbr相比,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器进水端设一个预反应区,整个处理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排水,无明显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因此处理费用比传统sbr低。该工艺在我国典型的应用为昆明第三污水处理厂,在国内影响较大。

⑼生物膜法,是另一种广为采用的污水生化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法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生物附着在载体或滤料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性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3、根据以上工艺技术对比分析,结合奎屯市污水水质情况,认为较合适的处理工艺优选为:

第一方案:a/o工艺

近二十年来活性污泥法的最大进步就是将厌氧机制引入到生化反应池之中,厌氧、好氧的间歇周期运行给活性污泥法带来新的技术经济效果,即生物脱氮、生物除磷、生物选择等。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a/o法),是具有生物选择机能并兼有脱氮功能的标准活性污泥法变法。

第二方案:dat-iat工艺

好氧间歇曝气系统(dat-iat-demandaerationtank-intermittenttank)是一种sbr新工艺。它介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与典型的sbr之间,采用连续进水连续-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适用于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主体构筑物是由需氧池dat池和间歇曝气池iat池组成,dat池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从中间墙进入iat池,iat池连续进水间歇排水。同时,iat池污泥dat池。它属延时曝气工艺,实际上为a/o脱氮工艺与传统sbr的结合,该工业具有较低的污泥负荷,因此具有抗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并有脱氮功能。该工业国内应用于天津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是一种适合于较大水量的sbr工艺。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3

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对未来我国水环境污染趋势进行科学的判断,将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措施,遏制水环境污染的趋势。

中国不仅是一个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国家,还是一个用水非常浪费的国家,据统计,2005年各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指标全国平均为169立方米/万元,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中国的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Ⅰ类――Ⅲ类水所占比例不足5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水资源危机愈发严峻。

污水处理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各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平均水平在40%左右,沿海及重要省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70%,而内地许多地区却还没有开展。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还有二百七十八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进行污水的实质性处理,一半以上的城镇化的人口、工业污水的处理不足。建设部目前定下目标,至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要达到60%,其中主要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0%。为达到此项目标,2006-2010年间我国将向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循环行业投资达上万亿元人民币,因此污水处理行业潜力巨大。

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面临着重要的考验,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而工业废水、日常生活排放污水在城市内部的流向对流经城市的河流以及浅层地下水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也使得我国多数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加大了城市生活用水处理的费用,加剧了我国城市废水污染程度。近年来为了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促进我国水资源优化、保护环境,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内污水流向的治理,减少污水在城市内流向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大力应用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加快污水处理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分析

2.1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分析。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经过改良的新一代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它既可以用于污水的二级处理,也可以用于处理出水需要回用等其它要求的污水深度处理,并且能够达到很高的排放水质标准。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将滤池和生化反应器结合起来,因此不再需要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是常规工艺的1/4~1/5,节省大量征地和地基处理费用;池容小,土建工程量比其它工艺少20%~40%;全部模块化结构,改扩建容易,工期短;上部出水为清水,滤头不易堵塞,检修和更换容易。无需放空滤池中滤料;可对厂区进行全封闭,无臭味污染,视觉和景观效果好;不需要单独的反冲冼水和反冲洗水泵,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穿孔管曝气,节省设备投资和维护费,效率高。而膜式曝气头通常在运行两年后开始丧失其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低温运行稳定,受温度影响很小;由于其具有连续的物理过滤能力,一旦生物反应发生问题,滤池仍可去除绝大部分的悬浮物;而且仅需要几天即可恢复生物处理能力,而活性污泥法需要几个星期才能恢复;由于其具有的众多有点,我国已经在2002年在广东南海新建了一座设计流量为50000m3/d的新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厂,从近6年的处理运行情况来看,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是投资较少的一种新技术应用典型。

2.2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技术的分析。天然有机化学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优势已经被人们认可,也使得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化学混凝与生物法共同作用污水处理法已经成为了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发展的新方向。该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磷和氮,使出水水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有些国家把化学混凝法加生物处理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如挪威、瑞典、丹麦,其70%的污水都用混凝法+生物处理。其它一些国家如美国和香港用一种叫做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法,该法比化学混凝法需要的混凝剂量更少,但足以去除大部分磷同时大大加快沉降速度。

2.3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分析。生物污水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污水的总称,是现代污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按对氧气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系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甲烷菌再把有机酸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如厌氧塘、化粪池、污泥的厌气消化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处理系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等)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污水得到净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费用低,技术较简单,应用比较简单。当简单的沉淀和化学处理不能保证达到足够的净化程度时,就要用生物的方法作进一步处理。生物处理中要特别注意掌握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的基本特点,满足其要求条件;污水中BoD与CoD比值要大于0.3。温度影响较大,冬季一般效果较差。

3、加快分流制排水管网的推进,促进污水处理的实施

我国原有城市排水管网多位合流制排水管网,其是通过在城市中铺设一套排水管网用来排泄污水和径流雨水。这样的排水管网导致后期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加大了处理量,增加了污水处理费用。而目前较为先进的分流制排水管网,是在城市中设两套独立的排水管网,分别排泄污水和径流雨水。这就使得在后期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不对径流雨水进行处理,只针对污水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铺设分流制排水管网的费用与合流制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费用相比,分流制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是综合比较可以发现,其在管网运行多年后,总体费用只占合流制管网污水处理的42.7%。因此,加快我国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改革,在建设新城区时积极采用分流制排水管网设计是污水处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4

目前,国内外对“城乡结合部”尚无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个社会基本组织形式在空间分布上的过渡地域;或是城市扩张过程中已经开始“城市化”,但还未完全融入城市体系的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是由于这种过渡地带的特殊性,管理上往往会出现盲区,城乡结合部频发各种社会问题,成为城市管理中最为棘手的地区之一。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长沙市常住人口为704411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138719人相比,10年共增加905399人,增长14.75%。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边缘地区扩张,导致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状况不断恶化,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和环境法规,已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议题之一。笔者以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城乡结合部为调查对象,对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以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区域概况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政府4km,面积22.85km2,人口21万,辖东湖、合平、新安、望龙、张公岭、西龙、东屯、东岸、杉木9个村委会和渔场、果场,共113个村民小组。全乡交通便利,319国道和107国道纵横过境,浏阳河蜿蜒穿过全境,为工农业生产及发展提供了最为便利的自然条件。乡镇企业有铝材、汽车配件、化工、灯具、纸箱、印刷、建筑材料等行业。农业主产蔬菜、水稻,兼产猪、鱼、果等副食品,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改革开放以来,该乡经济以年均20%左右的增幅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导致当地的土地承载率增加,环境负荷增重,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如地表水遭污染、空气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特别是作为湘江一级支流的浏阳河河水的污染,直接影响湘江流域的环境质量,其辐射效果大大加强。1.2调查方法和内容于2011年7月选择东岸乡东湖村、东岸村、东屯村、合平村、杉木村5个村庄为典型调查区域,采用访谈、调查问卷、实地勘察、典型取样和室内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基本情况包括各村庄的土地利用、生活垃圾处理、水环境、交通状况和噪声污染等情况,共计填写调查问卷2700份。2东岸乡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1土地利用现状2.1.1耕地面积锐减近年来,由于市政建设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大批市区人口或外来人口迁移到城乡结合部,据统计城乡结合部的人口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非农建设势头强劲,大量占用了耕地,使得耕地面积锐减。调查发现:5个村的居民住宅用地、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就占到了土地总面积的90%,耕地所占面积极少。其中东湖村的总面积为127hm2,耕地和绿地面积才12.67hm2,在其他几个村中,情况更加不可思议,调查数据及结果表面基本无耕地面积。2.1.2违章建筑现象严重2011年8月,星辰在线报道芙蓉区政府城管执法大队对东岸乡西龙村耕地上的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这片1.67hm2的耕地上仅1年半的时间就逐步被违章建筑所占用。全乡大约有10000m2的耕地被违章用来建筑仓库和食品加工厂,尽管有政府的干涉,但农民私自乱搭乱建的现象仍屡禁不止。2.1.3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城乡结合部乡镇企业多,盲目占地布点现象严重,多占多用、占而不用等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如人民东路附近的杉木村、望龙村的41.524hm2耕地,在2007年4月被华夏项目建设征收了4年半,至今未能得到有效利用。2.1.4土壤污染严重城乡结合部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于整体开发区,配套设施不齐全。有些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缺乏防污减排的意识和手段,更不愿投资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致使污染物随意排放,造成土壤污染严重,同时外来人口的增加,也是土壤污染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2.2固体废弃物处理2.2.1生活垃圾当地居民主要采取“户集中-村回收-区转运-市垃圾场填埋”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每组设有垃圾箱,各村建立垃圾转运站,街道也安放相应的分类收集垃圾桶,垃圾则由环保专职人员日清日运,实现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综合处理,使固体废物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虽然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合理,但处理率各村庄之间有一定差异(见表1)。东屯村作为城中村,由于人口密集度高,生活垃圾污染最为严重,垃圾日产量高达40吨,每天清理1次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杉木村的生活垃圾污染也较严重,垃圾日产量达18吨,且处理率低;东岸村以农贸市场内生活垃圾污染最严重,垃圾种类主要有菜叶、塑料袋、水果皮等;东湖村和合平村的垃圾处理效果相对较好,基本上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一个垃圾桶,环保专职员于每日8点、16点进行两次清运,基本上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全部回收。此外,城乡结合部还散落许多棚户居民区,其居民大多靠拾荒而生,拾回的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影响市容市貌。2.2.2建筑垃圾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建设,建筑垃圾大量产生且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在村道旁和市场边,各种废弃的建筑垃圾随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质量。2.3水环境状况2.3.1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由于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增加,居民区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调查显示:5个村的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39.2%~87.8%范围波动。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数量的增加,排放量也随之增加(见表2)。调查发现,东岸乡的人口共45663人,日总排放量20548.4m3,人均日排放量0.45m3。调查还发现,安置小区内的居民生活污水人均日排放量为0.242m3,而未安置小区的居民日排放量达到0.502m3。除生活污水外,还有第三产业、养殖业的污水排放等。#p#分页标题#e#2.3.2地表水污染严重,饮用水水质较差表3为东岸乡5个村地表水和饮用水水质情况调查结果。从表3中可知,4个饮用水水样中,化学耗氮量(CoD)、硝态氮、氨氮和总氮含量最高值分别为144.00mg/L、22.30mg/L、2.93mg/L,超过水质二级标准的23倍、0.115倍、1.93倍。这表明东岸乡的饮用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东屯村最为严重。东屯村是典型的城中村,第三产业发达,外来人口多,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未进行合理处置而污染地下水。在调查水塘及水沟的水环境时,杉木村污染最严重,其CoD含量高达1272mg/L,总氮含量达到163.1mg/L,超过灌溉水质标准的5.36倍和12.59倍,其原因是该村畜禽业较发达,约有100个猪场,集中在杉木村6队(杉木港旁),每天大约产生500吨畜禽粪便水,未经任何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港中,最后汇入浏阳河,成为浏阳河的污染源之一。2.4交通状况和噪声污染调查发现,东岸乡的交通噪声已成为噪声污染问题之一。图1为5个村庄的主要交通路段随机15分钟内的噪声级别及车流量。从图1中可知,各观测点噪音大概都在70分贝左右,根据噪声标准,5个村的噪声已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人们的生活作息。分析该区域交通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路面设施情况差。东屯村主干线道路设施较好,但村中大部分道路仍为泥土路,且没有排水设施,致使村中部分废水直接排放到的地面上,大大加深了道路的泥泞度。东湖村因紧邻榔梨镇,15分钟内经过的车辆高达224辆,交通流量大,水泥路面承载能力不够,路面设施情况极差。(2)交通管理力度不够。杉木村地处十字路口,由于村里厂房仓库众多,村外又无支线道路,外来运货车从村中横穿而过,来往车辆繁多且道路十分狭窄,最主要的原因是无交通信号灯或无交通管制人员,所以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3)居民对交通法规认识不够。杉木村的主要交通十字路口和东岸村立交桥下常年有商贩摆摊,这种小型市场大大加深了狭窄道路的拥挤度。3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3.1居民构成复杂,管理困难城乡结合部人口构成十分复杂,既有村民也有市民,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人口构成的多元化和不稳定性给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且居住在此地的流动人口具有不确定性,他们把城乡结合部当作农村到城市的跳板,在心理上未将暂居地当作自己的家园,在行动上没有体现自身的环保意识。3.2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附加值不断提升,村民们为了谋取更高的利益,肆意扩建厂房用于出租;另一方面,城市的扩张占用大量耕地,村民成为“三无”农民,他们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做文章,从而导致土地的无序使用。城乡结合部很多小工厂分散在居民区内,很难监管其生产过程,固体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及粪便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给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城市规划还未涉及到这些区域,所以很难进行综合治理。3.3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污染防治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工业和大城市中,农村通过财政渠道很难得到污染环境治理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专项治理经费,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实际情况所需,更重要的是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此类环境污染问题。4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第一,做好总体规划,尽快将城乡结合部的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范围,加强道路和下水管道建设,消除地表污水的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各类排污设施,减轻地表水和河流的污染;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缩短垃圾在生活区周边的停留时间;加强对市场和村庄中各类工厂的监管,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行为加以严惩。第二,大力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环保意识。在普及环保意识中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2)广泛深入地对公众进行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使广大民众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遵守和履行环境法规,成为环保公民。第三,加大城乡结合部环保投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扩大绿地面积,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将环境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统筹起来,建设和谐的城市社区。同时,加强环保机构设置,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手段解决各类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5

本文主要介绍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为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出一些观点,发展水利事业。

[关键词]:河道综合整治;发展思路;工程布置;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中图分类号:tV1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河流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它给人类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也带来了有害的一面。要想充分利用河流为人类造福,就必须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改变河流不利的状态,让水害变为水利。因此,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堤防的防洪能力,改善水环境尤为重要,使水为人民生活更好的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国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城市水环境改善更是关注的热点,传统的工程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水是生命之源,河道又是水的载体,是水环境的核心,在城市河道综合综合整治中主要以防洪排涝、改善水环境及景观绿化为目的,采用加固河堤、河流生态恢复、净化水质、污水截流等办法,来达到预期目的。

2国内河道综合整治现状

过去我国许多城市都对市内河道进行了治理,然而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工程措施,单一的以防洪为目的。经整治后的城市河道呈渠道化,使河水的自然渗透能力下降,造成城市地下水位的补给不足。受人为影响,河道沿岸的植被减少,但生活污水排入量却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不断发展的住宅小区,对生活污水的截流治理不够重视,市政排水设施大多是雨污合流,污染物直接排入河内,导致河流城市段水污染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

经历了河道整治的误区以后,对于那些已经被大规模防洪排水工程破坏了的自然河道,许多城市已经充分认识到弊病和隐患所在,开始大力推广自然河道恢复、生态治理与工程措施的结合。

现在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城市中河道,不但是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要素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关系着广大市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建设人与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

3国外河道综合整治经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城市河道同样经历了从污染到治理,再到生态恢复和建设的过程。他们在河道综合整治中走了不少弯路,也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因此,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结合我国以往治理河道的经验,寻求并逐步建立符合自身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河道建设模式,对于我国城市水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日本20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结构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

英国对泰晤士河的治理,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和泰晤士河水务局,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标准,给予充分的治理资金保障。并且,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出更科学的水质标准,并对各种治理方案作出评价,筛选出最优的设计与控制方案,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法国为了加强塞纳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成立了直接隶属环境部的流域管理办事机构—流域水管局。流域水管局通过流域水资源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咨询、调查和研究。采取生态综合治理,控制工业污染,控制城市雨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清洁处理,湿地恢复等措施,使河水水质有了持续改善,恢复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

4工程案例

在许多工程项目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也是一样。就以沿海城市广州市的赤岗涌、荔枝湾涌和象拔咀涌这三条典型河道综合整治为案例,分别进行分析论述各自整治后的风格特点,以最终形成的效果来思考将来我国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应该避免一些问题出现。

4.1赤岗涌

赤岗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内,在广州大桥与猎德大桥之间,西北转东南走向,贯通珠江前航道与黄埔涌,全长约2.1km。在赤岗涌穿越的区域内有历史悠久的赤岗塔,也有广州新地标广州塔,周边是高档的生活区,环境优美。曾经的赤岗涌河道狭窄,淤积严重,河道水流不畅,两岸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水质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了这一带的建设发展。

从2004年到2006年对赤岗涌进行综合整治,分期实施,使河道的堤岸生态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堤岸采用的是复式断面,岸墙在两排松木桩之间充填块石,顶面覆土种植喜水花草;在高程(珠基,下同)1.5m设有宽1.5m的亲水平台,上下岸坡比为1:3~1:6,岸坡种植生态植物、花草、建筑小品等供居民休憩。河道在不同区段选用不同的断面形式,布置变化多样,符合现代城市的创造力,见图片1-2。

图片1图片2

经整治后的赤岗涌与周边现代化的环境融为一体,互为相应,体现出了这一区域的环境效果。但是此处只可远观,不可近赏。由于污水截流措施不够完善,沿河有污水排入河道,潮水退后,河底有一层层黑色淤泥,水质并没有大的改善,异味难闻。虽然有着优美的绿化环境,但是也无人在此行走前来观赏,浪费了精心营造的亲水环境。

4.2荔枝湾涌

荔枝湾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境内,该区是广州的老城区—西关,有着典型的岭南水乡特色。历史上的荔枝湾是广州市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素有“小秦淮”之称。

在清末民初荔枝湾是广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后来随着广州市区的不断发展,河道周边聚居了大量的居民和建起了工厂,逐步变成了臭河道。1992年因为污染严重将其封闭,2010年为迎接亚运重新挖开,建了水闸,采取雨污截流措施,将荔湾湖的湖水引入河道,水质变的清澈透底;岸墙用大理石贴面,河岸设置亲水平台、建筑小品和古老的荔枝树,变成古色古香、怀旧浓厚的城中河道,配合供游人乘搭的小舟,以及河道旁边的仿古建筑,曾经的荔枝湾从历史变成现实,还荔枝湾“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当年风光,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见图片3-4。

图片3图片4

荔枝湾涌经过综合整治之后给广州市又增加了一处亮点,会吸引不少外地来客到此一游,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赞赏。美中不足的是河堤岸几乎全部采用的是人工修饰痕迹,过于工程化,没有体现出生态绿化的景象,缺少自然感。

4.3象拔咀涌

象拔咀涌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居住新城内,该区域依山傍水、交通便捷,具备建设大型居住新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将区内的河道定位为在满足城市河流应有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以生态、景观为表现的生态景观之河,充分发挥“水”的环境价值,体现出金沙洲河道绿色走廊独特风貌。

堤线布置根据规划区的范围,并考虑地形、河道走势、洪水流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景观要求,基本顺应原河道,尽可能地体现亲水性、经济性、自然性、及多样性的目的。

河道标准横断面选为梯形断面,梯形断面的基础处理相对其它形式断面难度较小,占地相对较多,绿化面积大是其优点。在景观水位0.7m以下为400mm厚的干砌石护坡,种有水生植物;在0.7m以上为500m厚编制土袋植草护坡,并种有低矮景观植物,坡度均为1:1.5。在堤岸上布置有休闲小路,种有景观树木,花草,突出生态自然,营造宁静怡人空间,强调环境整体效果,以大面积绿化为主,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见图片5-6。

图片5图片6

象拔咀涌综合整治后虽然达到了水清岸绿的效果,水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但是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由于受规划用地的限制,总体布置形式过于单一,河堤两岸缺乏一些休闲景观设施,不方便游人驻足长留。

通过以上三条河道综合整治后的思考,分析各自的特点,有优点也存在缺陷。赤岗涌堤岸环境优美,工程措施与生态绿化有效结合,但是最关键的水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功亏一篑;荔枝湾涌堤岸两侧采用仿古风格,表现出了岭南文化,过多的人工痕迹失去了生态自然的感觉;象拔咀涌采用的是堤岸以绿化为主,水质清澈透底,感觉生态自然,由于缺乏建造供行人休憩的设施,形式单一。应吸取各自的成功之处,避免缺陷,使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更加自然完美。

5结束语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应多总结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理念,符合城市发展,满足人们对环境改善的需求。河道综合整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重要的是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水环境,而改善水环境的核心是改善水质,还自然清澈的水给人类。其他堤岸绿化、景观配置、建筑小品等各种修饰都是围绕水而展开,这样才能把“水、岸、景”三者融合为一体。

因此,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充分考虑河道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体现人与水协调、共益共存的治水新思维,做到断面结构型式变化多样、美观大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使传统的城市水利向新型的生态水利转变,为城市建设增添新亮点。

参考文献:

《广东省广州市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广州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编制2000年

《广州市金沙洲象抜咀涌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武汉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年

郭焕庭《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调查与研究2008年

曲文辉《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民生焦聚2008年

日本河道治理中心编《护岸设计》刘云俊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个人简介:

姓名:罗文军,性别:男,出生日期:1978年12月4日

学历:本科

职称:水利水电工程师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6

关键词: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U664.9+2

水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物圈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命脉,它在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水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城市水污染的原因复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达标形势严峻。

一、城市污水的来源

(1)生活垃圾污染

(2)工业废水污染

(3)城市径流污水

二、城市污水的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是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是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是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至于采取哪级处理比较合理,应视对最终排出物的处理要求而定。

(1)城市污水一级处理

城市污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漂浮物和悬浮物质,通过物理方法去除这些污染物的方法称为一级处理,又称为物理处理或预处理。

通过一级处理可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垃圾,并将较大颗粒的悬浮物沉降去除,BoD5去除率达到25%~40%左右。在城市污水回用中一级处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单独成为城市污水回用的工艺,又可以作为预处理设置于二级处理的前头。具体的做法主要看回用水的用途,如果没有混入工业污水的纯生活污水,或不含重金属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养鱼等用途时,可直接采用一级处理,这是最节省处理费用的处理方法,同时使大量污水回用是节省水资源的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回用于工业用水或城市景观用水时,一级处理作为预处理设置于二级处理的前头,可减轻二级处理负荷,减少运行费用和提高出水效果。

(2)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

a.普通活性污泥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又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主要由普通曝气池、曝气系统、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等部分组成。其中,曝气池与二沉池是二级处理的主体。污水经一级处理后从初沉池进入曝气池,活性污泥也从二沉池底部经回流泵抽升回流进入曝气池,两者混合形成混合液。曝气池内设有空气管和曝气头等曝气装置,由鼓风机房送来的空气经曝气装置对混合液进行曝气,并使合液得到充足的氧气并受到充分的搅拌,使活性污泥和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吸附,继而被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体降解,使废水得到净化。完成净化过程后,混合液流入二沉池,经过沉淀,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与已被净化的废水分离,处理水从二沉池排放,活性污泥在沉淀池的污泥区受重力浓缩,并以较高的浓度由二沉池的吸刮泥机收集流入回流污泥集泥池,再由回流泵连续不断地回流污泥,使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之间不断循环,始终维持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活性污泥浓度,保证来水得到持续的处理。微生物在降解BoD时,一方面产生H2o和Co2等代谢产物;另一方面自身不断增殖,系统中出现剩余污泥,需要向外排泥。

b.除磷脱氮的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UCt系统)。

在UCt工艺中,缺氧区被分成两个,第一个缺氧池只接受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并有混合液回流至厌氧区。因此,缺氧一池只要求减少经回流污泥而带来的硝酸盐。缺氧二池接受来自好氧区的混合液回流,其内进行反硝化。这样可避免将过量的硝基盐带入厌氧区。把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群有机地配合起来,达到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目的。

c.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作为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工艺,在许多情况下不仅能代替活性污泥法用于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而且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污水构筑物占地少,运行管理稳定,抗冲击负荷高,无污泥膨胀问题,具有一定的反硝化能力,可实现封闭运行等优点。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附着在某些固定表面,所以生物膜法的处理系统又称为附着生长系统。为生物膜提供附着生长固定表面的材料称为填料(或载体)。

d.氧化塘技术。

氧化塘又称稳定塘或生物塘,是一种类似池塘(天然的或人工修建的)的处理设备。氧化塘处理污水的过程和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非常相似,即污水在塘内经一定时间的缓解流动或停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机物降解,从而污水得以净化。氧化塘可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等。具有基建投资低,运行维护费低,运行效果稳定,去除污染效果好的特点,能有效地去除BoD、CoD,部分去降氮、磷等营养物。

三、几种典型的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来水水质情况、可供利用的技术发展状态、城市经济状况和城市管理运行要求等诸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的。工艺确定前一般都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经济技术比较。最近几年国内应用较多的有a-o或a-a-o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等类型。a-o或a-a-o工艺也叫缺氧―好氧或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这一工艺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满足脱氮除磷的需要,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SBR工艺也叫续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这一工艺构筑物主要是一个池子既作曝气池又作二沉池,管理简单,特别适合中小城镇的城市污水处理,对于较大水量的操作,处理一般要几套池子组合运行。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延时曝气的活性污泥法,由于负荷很低,而冲击负荷强,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少且稳定,构筑物少运行管理简单。氧化沟可以按脱氮设计,也可以略加改造现脱氮、除磷。另外,城市污水处理还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些变型工艺,以及a―B等一些工艺类型。

四、城市污水控制与防治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族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向民众宣传水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让民众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并强化其自身的责任感。此外,政府也应该积极引导市民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增强其主人公意识使水资源保护深入人心。

(2)治理废水,减少污染物排放

城市污水的特点是污染源数量多、范围大、分布广,污染物种类复杂。首先是环保部门加强管理,避免出现管理死角的出现;其次是减少废水排放口的数量,杜绝污水横流的现象。

(3)实施集中处理,降低处理成本

首先是降低处理设施运行的成本,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出现废水处理设施无法工作的现象;其次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运行能耗,集中处理法可以有效降低设施运行成本,同时也使得污水大面积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更具可行性,从而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7

[论文摘要]发展中小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重点和方向。中小城市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走向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围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尚缺乏适用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缺乏管理经验,严重影响了中小城市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小城市是沟通大城市与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桥梁,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小城市。我国中小城市划分是指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按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多少对城市规模进行划分。在我国城市规模的分类为:城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为小城市,20~50万人为中等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何根据中小城市的特点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成为目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小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小城市在污水处理中表理出水平低,主要表现在污水处理设备落后。我国的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是一、二级污水处理。污水设备存在着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据清华大学紫光顾问公司调查,目前我国现存污水处理的设别运行状况是1/3运行正常、1/3不正常、113处于停止状态。这使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率只能达到50%。另外,我国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基建造价和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我国污水处理的水平。

其次,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资金严重短缺。为了实现我国污水处理的2000年和2010年的目标,我们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建设足够数量的污水处理厂。根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00年需增加1518万吨的日处理能力,约需投资304亿元。到2010年还要增加6722万吨的日处理能力,约需资金1344亿元。短时间内要筹集这么多资金,资金不足也就十分突出了。由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资金短缺,致使一大批规划中的污水处理厂迟迟不能上马,预期的环境目标无法实现。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运行机制不合理。我国污水处理的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是从建国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污水处理的全部费用都由政府全部承担,而污水处理又是纯公益事业,这就造成了一般建不起,建起了也养不起的局面。

2、有关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解决策略

1)建立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的建设、运行、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己不符合现代的市场经济。为此我们要建立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把污水处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作为一种商品生产的过程。中水作为一种商品,通过销售中水来取得维系运行的经费,为经营者创造利润和再发展的资本。经营者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寻求最佳方案,使污水处理持续发展下去。

2)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

从自然属性看,污水处理资源化就是保护水资源的更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从社会属性看,污水处理资源化就是解决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从经济属性看,污水处理资源化,就是从流通的角度增加水资源;从科技属性看,污水处理资源化就是要研究出先进的污水处理的设备和工艺,来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从哲学属性看,污水处理资源化就是维持人的生命源泉,水的伦理道德的平衡,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另一角度看,污水处理资源化是实现污水处理的市场化、商品化的根本。只有将污水变成再生水,才能实现污水的市场化、商品化,才能实现污水的优化处理。

3)制定鼓励污水处理的经济政策

制定鼓励污水处理的经济政策,实现污水有价排放、有偿处理、有偿使用。并利用价格杠杆,使污水排放的价格略高于处理的价格。这样污水处理厂,只要认真管理、积极经营、就会有赢利,这样就会使污水处理有发展潜力,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有竞争力。

4)大力发展污水处理的科学技术

要大力发展污水处理的科学技术,研究污水处理的新工艺、新设备,这是提高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保证。

(1)革新的氧化沟工艺

现代氧化沟工艺具有运行灵活、处理效果好、脱氮效果好、污泥稳定程度高等工艺特点。如交替式氧化沟工艺通过将2~3条既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单沟组合起来,通过改变氧化沟和操作方式,设置了相对独立的缺氧区与好氧区,形成a/o和a2/o的工艺环境,不仅可达到去除bod、ss的目的。而且可达到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从目前国内氧化沟的应用来看,其突出的工艺优点是基建费用低,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易于维护管理,剩余污泥量少而且稳定,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2)革新的sbr工艺

sbr法从问世以来,已经发展为城市污水处理的实用技术之一。其变种也有十几种之多,如unitank工艺、tcbs工艺、msbr工艺等。革新的sbr工艺在城市污水应用中的重点是尽可能降低基建和运行费用,简化操作过程,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革新的s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如下:为达到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目的,准确控制溶解氧的设计;合理的污水体积确定;典型污水水质脱碳、脱氮、脱磷的关键工艺参数;高效连续流sbr工艺的设计;革新的sbr工艺配套系统的合理设计。

(3)从工业废水的单独分散处理转为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

虽然发达国家的污染控制对象已经转向微量有毒有机物,致力于受污染水体水质功能的恢复,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污染控制对象仍然主要是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磷营养物,遏制水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仍然是艰巨的任务。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加强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依然是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最主要途径。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采取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的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4)扩增污水处理厂综合性技能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8

关键字:脱氮除磷,氧化沟,a/a/o,SBR,BaF,VertiCel-BnR工艺

污水处理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都包含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过程的交替循环。按照构筑物的组成形式、运行性能以及运行操作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悬浮性活性污泥法和固着性生物膜法两大类.

应用于城市污水厂的悬浮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三个系列:(1)氧化沟系列;(2)a/o系列;(3)序批式反应器(SBR)系列。各个系列不断的发展、改进,形成了目前比较典型的工艺有:a/a/o工艺、改良a/a/o工艺、UCt工艺、改良UCt工艺、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双沟式De氧化沟工艺、三沟式t型氧化沟工艺、Vip工艺、CaSS工艺、mSBR工艺、Unitank工艺等。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固着性生物膜法工艺主要有生物滤池工艺。

1、氧化沟工艺

目前在国内外较为流行的氧化沟有:卡罗塞尔氧化沟、奥伯尔氧化沟、双沟式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进型,具有除磷脱氮功能,其曝气池为封闭的沟渠,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氧化沟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法”。

(1)卡罗塞尔氧化沟是荷兰DHV公司开发的。该工艺在曝气渠道端部装有低速表面曝气机。在曝气渠内用隔板分格,构成连续渠道。为了保证沟中流速,曝气渠的几何尺寸和表曝机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2)双沟式(De型)氧化沟和三沟式(t型)氧化沟是丹麦克鲁格公司开发的。De型氧化沟为双沟组成,氧化沟与二沉池分建,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De型氧化沟可按除磷脱氮等多种工艺运行。双沟式氧化沟是由两个容积相同,交替运行的曝气沟组成。三沟式氧化沟集曝气沉淀于一体,工艺更为简单。三沟交替进水,两外沟交替出水,两外沟分别作为曝气或沉淀交替运行,不需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同De型氧化沟相同,需要的自动化程度高。

(3)奥伯尔(orbal)氧化沟是氧化沟类型中的重要形式,椭圆型的,通常有三条同心曝气渠道(也有两条或更多条渠道)。污水通过淹没式进水口从外沟进入,顺序流入下一条渠道,由内沟道排出。奥伯尔氧化沟具有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特性,在氧化沟前面增加一座厌氧选择池,便构成了生物脱氮除磷系统。污水和回流污泥首先进入厌氧选择池,停留时间约1小时,在厌氧池中完成磷的释放,并改善污泥的沉降性,然后混合液进入氧化沟进行硝化、反硝化,实现脱氮除磷。

2、a/a/o工艺

a/a/o工艺是一种典型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生物反应池由anaeRoBiC(厌氧)、anoXiC(缺氧)和oXiC(好氧)三段组成,其典型工艺流程见图3.1.3.3-1。这是一种推流式的前置反硝化型BnR工艺,其特点是厌氧、缺氧、好氧三段功能明确,界线分明,可根据进水条件和出水要求,人为的创造和控制三段的时空比例和运转条件,只要碳源充足(tKn/CoD≤0.08或BoD/tKn≥4)便可根据需要达到比较高的脱氮率。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1)/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形式。该布置在理论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聚磷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对于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厌氧区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源并得以充分释磷。

图1a/a/o工艺流程图

为了达到更好的脱氮除磷处理效果,以及降低运行成本,在传统的a/a/o工艺上不断地发展改进,形成了一下几种常用的工艺:(1)改良a/a/o工艺,(2)UCt工艺,(3)mUCt工艺,(4)分点进水倒置a/a/o工艺.

3、mSBR(改良型SBR)

mSBR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技术,目前其中的专利技术归美国芝加哥附近的apuaaeRoBiCSYStem.inc所有。mSBR是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反应器,其实质是a/a/o系统后接SBR,因此具有a/a/o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和SBR的一体化、流程简洁、控制灵活等优点。

mSBR系统原理图见图2。

图2mSBR工艺流程图

(2)CaSt工艺

CaSt(CyclicactivatedSludgetechnology)工艺是在传统SBR工艺和iCeaS(intermittentCyclicextendedaerationSystem)工艺(周期循环延时曝气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每组CaSt系统通常由四个池子组成,每池轮流运转,分别完成进水、反应、沉淀、闲置和出水工序。在每个池子前设有一个厌氧捕捉器(预反应区),部分污泥回流至该区。每个运行周期总时间为4h,每天运转6个周期。从表3-3可以发现,在每一个循环周期中,始终有2个池子处于进水/曝气状态,另外两个分别处于沉淀/闲置和撇水状态,沉淀和撇水过程均需停止充水和曝气,这样运行方式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连续进出水。

4、BaF工艺

曝气生物滤池是在生物接触氧化基础上,引入自来水处理过滤工艺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也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除氮。在80年代初出现在欧洲,主要是在一级强化处理基础上将生物氧化与过滤结合在一起,滤池后可不设二次沉淀池,通过反冲洗再生,实现滤池周期运行。由于其性能良好,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至90年代已日趋成熟,在污水二、三级处理领域中BaF曝气生物滤池发展很快,其中向上流生物滤池是近年来在欧洲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

BaF工艺属生物膜法,生物膜法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采用鼓风曝气系统结合污水充氧。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转化成生物膜,生物膜经反冲洗脱落下来,从系统中去除。

图3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系统简图

5、VertiCel-BnR工艺

VertiCel-BnR工艺是西门子水处理事业部污水处理专利技术,这一工艺具有高效的脱氮功能,在美国已有几十项成功的应用业绩。VertiCel生物反应池由一个曝气缺氧的VLR立环氧化沟和2级微孔曝气池组成。

图4VertiCel-BnR工艺系统简图

该工艺把生物处理工序分成了三段,在每一段中保持溶解氧的浓度不同,在不同阶段采用近似的0、1、2mg/L的溶解氧分布。

VertiCel-BnR的主要设计理念是缺氧曝气。影响需氧量的关键因素是设计中采用的Do值,使得需氧量大大降低,氧传递效率大大提高。另外,对于缺氧曝气,通常人们担心这将降低反硝化能力,事实相反,通过预反硝化和同时硝化-反硝化,有助于提高反硝化能力。该工艺更多的是同时反应而非循环反应,氨硝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直接反硝化,而省略了转化为硝酸盐,这种短程反应减少了反硝化1/3的需碳量,当BoD:n较高时,这种短程反应显示不出优越性,但当BoD:n≤4:1时,这种短程反应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可以不投加碳源或少投加碳源。

VertiCel前半部分采用机械曝气,后半部分采用微孔曝气。这种混合曝气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曝气效率,从而节能。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9

关键词:中水回用

再生水即所谓“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再生水的用途广泛,可用于地下水回灌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业用水,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等,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从1986年开始探索并投入人力、物力将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再生水利用的投资与需求逐年升温。但是由于我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不足,人们对再生水认识的偏见等,给再生水利用渠道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青岛是典型的北方缺水城市,发展利用中水意义重大。在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青岛市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遇到一些困难,本文将对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有利因素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的措施。

1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背景

1.1青岛市水资源现状

青岛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88.2mm(折合水量73.3亿m。),水资源总量22.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9.3亿m3,重复计算量3.2亿m3。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13m3,亩均占有量306m3,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12%和15%。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500m3的绝对缺水标准,是全国北方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

1.2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有利因素

1.2.1污水处理基建水平较高,有充足再生水源。

青岛市市内七区已建成了处理能力8万吨/日的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扩建完成后将达到16万吨/日)、处理能力17万吨/日的李村河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团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4万吨/日的麦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完成后将达20万吨/日)、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城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万吨/日的崂山沙子口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期间还将建设李村河中游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完成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和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届时全市市区污水处理能力将接近100万吨/日,这必将为整个城市的中水利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2有较丰富的中水回用实践和扎实的研究成果支撑

1993年,青岛市结合城市东部开发,在东部建立了中水利用示范基地。并相继在香格里拉大酒店、金都花园、银河大厦等13处建筑群中建设了中水利用设施,总投资779万元,日设计处理能力3324a方米。

1996年青岛建工学院和海泊河污水厂共同完成了“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经中科院、天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鉴定认为:其整体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底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处理技术还荣获了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青岛市利用德国政府赠款在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建成了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回用工程,并试车成功。这些成果为青岛市中水回用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1年成立青岛市政府成立了青岛海湾中水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中水的生产和销售、中水设备的制作安装、中水回用咨询、中水水质监测、化验、服务等。实践证明,这一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和做法是成功的。目前,海湾中水公司顺利完成了规模为4万吨/日的中水厂,配套建设了712公里中水管网,实现了向青岛热电集团输送工业冷却用水和市区主要河道一海泊河输送景观用水的目标。

1.3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以中水替代部分清洁水所节省的水资源量是相当可观的:生产、生活用水中约有40%的水是与人们生活紧密接触的,如饮用、烹饪、洗浴等,这些方面对水质要求很高,必须用清洁水,还有多达60%的水是用在工业、农业灌溉、环卫、冲洗地面和绿化等方面,这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可用中水替代清洁水。青岛市作为一个典型缺水城市,近几年,随着全市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城市水资源供需缺口仍然较大,如不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水资源必将成为制约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充分利用好中水这一“第二水源”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布局要求,将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青岛市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青岛市中水回用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水资源的深度推广仍面临许多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中水资源市场不同于其他一般产业领域,它具有环保产业市场的共同特点,对政策、法律的依赖性非常强,属政策型市场,水价以及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1以价格为主导的市场机制未建立。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背离,则必然导致该商品所属行业走向委靡,直至举步维艰、难以维系。我国多年来在水资源的管理上重开源、轻节流、忽视回用,城乡居民用水一贯是支付福利性质的水费,享受财政补贴。这种自来水价偏低的现状,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使中水和普通自来水的价格差比较小。价格杠杆的市场调控作用不明显,而使用中水又需要先安装一定的设备,使得使用中水的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回收期长,使得中水的利用难以推广。

2.2中水利用推广工作的相关法律亟需完善。

尽管国家在建设中水设施、推广中水利用方面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定,青岛市也建立了中水利用示范基地,实施了国家中水示范工程,但由于中水利用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办法的迟迟未出台,其相应的生存发展市场也就无法形成。这方面,国内不少城市已经走在了前面。大连市政府规定洗车业必须使用中水;凡达到一定规模的宾馆、酒店都必须配备中水处理系统。济南市政府出台了中水利用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所有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中水利用设施,否则一律不予验收。

2.3铺设管网投资大,配套工程缺口较大。

在青岛由于管网建设等配套工程没能跟上,污水处理厂加工处理后的中水无处可用,只能白白地排掉,阻碍了中水的快速推广。同时,中水设施的发展中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很多企事业单位一下子拿不出这笔钱,或者有的单位只看眼前利益,认为中水投资资金回收慢,不愿意投钱,配套工程缺口较大。

2.4公众对水资源的理解存在误区。

在人们传统的水观念中,只有清洁水和污水之分,对中水缺乏了解。许多人不了解中水是什么即使知道的,也对中水的水质和使用效果心存疑虑,担心中水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还含有家庭、工业、排泄和其它来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不敢放心使用。

3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的对策及措施

3.1建立以市场成本为基础的城市中水价格形成机制。

通过实行成本审核、集体审议、价格听证、价格公告、跟踪调查、定期审价等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中水价格机制,使城市中水直接进入市场轨道,并直接向受益者或用户收费,保障中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建设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有关精神,以“按质定价”为原则,在赢利的条件下,拉开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与中水的价格差距,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吸引有条件的用户主动使用中水,开拓中水利用市场。

3.2建立健全中水利用法规体系。

目前,青岛市有关部门在对国内某些中水利用工作先进城市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有关中水利用的规定,起草了《青岛市中水利用管理办法》以及中水利用有关技术规范,对中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利用及管理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和界定。为了加快全市中水利用的推进工作,青岛市应尽快出台本市中水利用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逐步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按照国家相关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标准,规范、引导和推广全市城市中水利用工作。

3.3规划先导,在谋篇中贯穿中水回用理念。

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各区域特点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做文章,把中水再利用的理念贯穿于始终,加大管网配套建设力度,在工业区开发、开发区建设等新区规划中早谋划、早布局,以规划为先导,在谋篇中贯穿中水回用理念,实现管网资源的整合。同时,对现有污水处理厂中水用量进行规划,尤其是汇水范围内的潜在的用户,在其要求水质、水量基础上做好中水回用的规划工作。目前,青岛市污水回用的规划应以已建成的海泊河、李村河、团岛、麦岛和娄山河等处理厂为区域中心,辐射周边,覆盖市内4区主要用水大户为目标,推进中水回用的建设发展。

3.4提高公众水资源意识。

公众在中水回用于生产、生活上还存在着顾虑和障碍,尤其是在家庭中推广使用中水方面。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人们对中水的疑虑,提高公众中水回用的意识和觉悟,使公众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性,认识到中水回用、开辟第二水源是解决缺水城市用水矛盾的必经之路,让人们从行动上理解和支持中水事业的发展。还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回用示范工程,如市政景观、住宅小区中水等,通过这些示范工程,加强宣传与教育,总结经验,将中水利用推向全市。

参考文献:

[1]沈光范,徐强,积极稳妥地开展中水回用工作[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4):31―32。

[2]青岛市水利局青岛市“十一五”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建设规划2007。

[3]青岛市环境保护局青岛市环境统计年报(2010)2011。

[4]李长江,鲍万民,刘建峰等,青岛市中水回用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12):78。

[5]刘洪波,菅浩然,城市中水利用的思考[J],东北水利水电,2010,28(1):1―3。

[6]钱茜,王玉秋,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对策[J],再生资源研究,2003,(1):27―30,

[7]曾小填,基于完全成本定价的城市中水价格政策研究[D],北京大学,2009。青岛市中水回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张云

摘要:作为一个北方典型缺水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对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有利因素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价格机制、完善立法、加强规划、提高公众意识方面提出了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中水回用

再生水即所谓“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再生水的用途广泛,可用于地下水回灌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业用水,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等,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从1986年开始探索并投入人力、物力将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再生水利用的投资与需求逐年升温。但是由于我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不足,人们对再生水认识的偏见等,给再生水利用渠道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青岛是典型的北方缺水城市,发展利用中水意义重大。在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青岛市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遇到一些困难,本文将对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有利因素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的措施。

1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背景

1.1青岛市水资源现状

青岛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88.2mm(折合水量73.3亿m。),水资源总量22.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9.3亿m3,重复计算量3.2亿m3。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13m3,亩均占有量306m3,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12%和15%。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500m3的绝对缺水标准,是全国北方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

1.2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有利因素

1.2.1污水处理基建水平较高,有充足再生水源。

青岛市市内七区已建成了处理能力8万吨/日的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扩建完成后将达到16万吨/日)、处理能力17万吨/日的李村河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团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4万吨/日的麦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完成后将达20万吨/日)、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城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万吨/日的崂山沙子口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期间还将建设李村河中游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完成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和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届时全市市区污水处理能力将接近100万吨/日,这必将为整个城市的中水利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2有较丰富的中水回用实践和扎实的研究成果支撑

1993年,青岛市结合城市东部开发,在东部建立了中水利用示范基地。并相继在香格里拉大酒店、金都花园、银河大厦等13处建筑群中建设了中水利用设施,总投资779万元,日设计处理能力3324a方米。

1996年青岛建工学院和海泊河污水厂共同完成了“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经中科院、天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鉴定认为:其整体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底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处理技术还荣获了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青岛市利用德国政府赠款在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建成了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回用工程,并试车成功。这些成果为青岛市中水回用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1年成立青岛市政府成立了青岛海湾中水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中水的生产和销售、中水设备的制作安装、中水回用咨询、中水水质监测、化验、服务等。实践证明,这一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和做法是成功的。目前,海湾中水公司顺利完成了规模为4万吨/日的中水厂,配套建设了712公里中水管网,实现了向青岛热电集团输送工业冷却用水和市区主要河道一海泊河输送景观用水的目标。

1.3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以中水替代部分清洁水所节省的水资源量是相当可观的:生产、生活用水中约有40%的水是与人们生活紧密接触的,如饮用、烹饪、洗浴等,这些方面对水质要求很高,必须用清洁水,还有多达60%的水是用在工业、农业灌溉、环卫、冲洗地面和绿化等方面,这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可用中水替代清洁水。青岛市作为一个典型缺水城市,近几年,随着全市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城市水资源供需缺口仍然较大,如不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水资源必将成为制约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充分利用好中水这一“第二水源”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布局要求,将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青岛市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青岛市中水回用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水资源的深度推广仍面临许多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中水资源市场不同于其他一般产业领域,它具有环保产业市场的共同特点,对政策、法律的依赖性非常强,属政策型市场,水价以及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1以价格为主导的市场机制未建立。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背离,则必然导致该商品所属行业走向委靡,直至举步维艰、难以维系。我国多年来在水资源的管理上重开源、轻节流、忽视回用,城乡居民用水一贯是支付福利性质的水费,享受财政补贴。这种自来水价偏低的现状,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使中水和普通自来水的价格差比较小。价格杠杆的市场调控作用不明显,而使用中水又需要先安装一定的设备,使得使用中水的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回收期长,使得中水的利用难以推广。

2.2中水利用推广工作的相关法律亟需完善。

尽管国家在建设中水设施、推广中水利用方面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定,青岛市也建立了中水利用示范基地,实施了国家中水示范工程,但由于中水利用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办法的迟迟未出台,其相应的生存发展市场也就无法形成。这方面,国内不少城市已经走在了前面。大连市政府规定洗车业必须使用中水;凡达到一定规模的宾馆、酒店都必须配备中水处理系统。济南市政府出台了中水利用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所有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中水利用设施,否则一律不予验收。

2.3铺设管网投资大,配套工程缺口较大。

在青岛由于管网建设等配套工程没能跟上,污水处理厂加工处理后的中水无处可用,只能白白地排掉,阻碍了中水的快速推广。同时,中水设施的发展中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很多企事业单位一下子拿不出这笔钱,或者有的单位只看眼前利益,认为中水投资资金回收慢,不愿意投钱,配套工程缺口较大。

2.4公众对水资源的理解存在误区。

在人们传统的水观念中,只有清洁水和污水之分,对中水缺乏了解。许多人不了解中水是什么即使知道的,也对中水的水质和使用效果心存疑虑,担心中水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还含有家庭、工业、排泄和其它来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不敢放心使用。

3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的对策及措施

3.1建立以市场成本为基础的城市中水价格形成机制。

通过实行成本审核、集体审议、价格听证、价格公告、跟踪调查、定期审价等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中水价格机制,使城市中水直接进入市场轨道,并直接向受益者或用户收费,保障中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建设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有关精神,以“按质定价”为原则,在赢利的条件下,拉开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与中水的价格差距,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吸引有条件的用户主动使用中水,开拓中水利用市场。

3.2建立健全中水利用法规体系。

目前,青岛市有关部门在对国内某些中水利用工作先进城市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有关中水利用的规定,起草了《青岛市中水利用管理办法》以及中水利用有关技术规范,对中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利用及管理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和界定。为了加快全市中水利用的推进工作,青岛市应尽快出台本市中水利用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逐步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按照国家相关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标准,规范、引导和推广全市城市中水利用工作。

3.3规划先导,在谋篇中贯穿中水回用理念。

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各区域特点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做文章,把中水再利用的理念贯穿于始终,加大管网配套建设力度,在工业区开发、开发区建设等新区规划中早谋划、早布局,以规划为先导,在谋篇中贯穿中水回用理念,实现管网资源的整合。同时,对现有污水处理厂中水用量进行规划,尤其是汇水范围内的潜在的用户,在其要求水质、水量基础上做好中水回用的规划工作。目前,青岛市污水回用的规划应以已建成的海泊河、李村河、团岛、麦岛和娄山河等处理厂为区域中心,辐射周边,覆盖市内4区主要用水大户为目标,推进中水回用的建设发展。

3.4提高公众水资源意识。

公众在中水回用于生产、生活上还存在着顾虑和障碍,尤其是在家庭中推广使用中水方面。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人们对中水的疑虑,提高公众中水回用的意识和觉悟,使公众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性,认识到中水回用、开辟第二水源是解决缺水城市用水矛盾的必经之路,让人们从行动上理解和支持中水事业的发展。还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回用示范工程,如市政景观、住宅小区中水等,通过这些示范工程,加强宣传与教育,总结经验,将中水利用推向全市。

参考文献:

[1]沈光范,徐强,积极稳妥地开展中水回用工作[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4):31―32。

[2]青岛市水利局青岛市“十一五”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建设规划2007。

[3]青岛市环境保护局青岛市环境统计年报(2010)2011。

[4]李长江,鲍万民,刘建峰等,青岛市中水回用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12):78。

[5]刘洪波,菅浩然,城市中水利用的思考[J],东北水利水电,2010,28(1):1―3。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篇10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评价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废水处理――这一影城市下游环境的重要工程,其实施效果对于我国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就城市废水处理新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增加了我国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治理力度。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实施效果已经成为了评价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不仅仅关系到城市所在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更关系到下游城市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发展。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面临着重要的考验,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而工业废水、日常生活排放污水在城市内部的流向对流经城市的河流以及浅层地下水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也使得我国多数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加大了城市生活用水处理的费用,加剧了我国城市废水污染程度。近年来为了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促进我国水资源优化、保护环境,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内污水流向的治理,减少污水在城市内流向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大力应用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加快污水处理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分析

2.1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分析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经过改良的新一代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它既可以用于污水的二级处理,也可以用于处理出水需要回用等其它要求的污水深度处理,并且能够达到很高的排放水质标准。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将滤池和生化反应器结合起来,因此不再需要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是常规工艺的1/4~1/5,节省大量征地和地基处理费用;池容小,土建工程量比其它工艺少20%~40%;全部模块化结构,改扩建容易,工期短;上部出水为清水,滤头不易堵塞,检修和更换容易。无需放空滤池中滤料;可对厂区进行全封闭,无臭味污染,视觉和景观效果好;不需要单独的反冲冼水和反冲洗水泵,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穿孔管曝气,节省设备投资和维护费,效率高。而膜式曝气头通常在运行两年后开始丧失其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低温运行稳定,受温度影响很小;由于其具有连续的物理过滤能力,一旦生物反应发生问题,滤池仍可去除绝大部分的悬浮物;而且仅需要几天即可恢复生物处理能力,而活性污泥法需要几个星期才能恢复;由于其具有的众多有点,我国已经在2002年在广东南海新建了一座设计流量为50000m3/d的新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厂,从近6年的处理运行情况来看,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是投资较少的一种新技术应用典型。

2.2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技术的分析

天然有机化学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优势已经被人们认可,也使得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化学混凝与生物法共同作用污水处理法已经成为了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发展的新方向。该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磷和氮,使出水水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有些国家把化学混凝法加生物处理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如挪威、瑞典、丹麦,其70%的污水都用混凝法+生物处理。其它一些国家如美国和香港用一种叫做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法,该法比化学混凝法需要的混凝剂量更少,但足以去除大部分磷同时大大加快沉降速度。

世界上最常用的混凝剂为铝盐和铁盐,也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聚合物作混凝剂或助凝剂。水和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是通过已知的机械原理即破坏胶体的稳定性而混凝,或者是化学药剂与固体水解产物共同沉降来完成。混凝法的效率是受混凝剂的物理及化学特性、进水及工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污水处理无疑是要花钱的。问题是要找到一种不仅投资少而且长期运行费用低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欧洲污水处理经验,要去除95%的BoD和90%以上的磷并且脱除85%氮,则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生物处理是最经济有效的。化学处理法特别是在工业污水比例大、污水水质日/年变化大时更显其最经济有效。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会影响甚至破坏传统的生物处理过程,而化学处理法在这方面具有许多的先进性,能处理很多不同的污水,能承受很大的冲击负荷。对实际污水处理工程而言,首先用化学法进行污水处理研究,不仅能承受冲击负荷,将污水处理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了解污水的组成和变化情况,为较易受污水冲击负荷、毒性物质影响的生物处理提供保护。种种优势预示了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的良好发展前景。

2.3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分析

生物污水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污水的总称,是现代污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按对氧气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系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甲烷菌再把有机酸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如厌氧塘、化粪池、污泥的厌气消化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处理系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等)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污水得到净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费用低,技术较简单,应用比较简单。当简单的沉淀和化学处理不能保证达到足够的净化程度时,就要用生物的方法作进一步处理。生物处理中要特别注意掌握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的基本特点,满足其要求条件;污水中BoD与CoD比值要大于0.3。温度影响较大,冬季一般效果较差。

3.加快分流制排水管网的推进,促进污水处理的实施

我国原有城市排水管网多位合流制排水管网,其是通过在城市中铺设一套排水管网用来排泄污水和径流雨水。这样的排水管网导致后期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加大了处理量,增加了污水处理费用。而目前较为先进的分流制排水管网,是在城市中设两套独立的排水管网,分别排泄污水和径流雨水。这就使得在后期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不对径流雨水进行处理,只针对污水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铺设分流制排水管网的费用与合流制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费用相比,分流制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是综合比较可以发现,其在管网运行多年后,总体费用只占合流制管网污水处理的42.7%。因此,加快我国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改革,在建设新城区时积极采用分流制排水管网设计是污水处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结论

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了更过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使得我国污水处理技术正在向着国际化的标准迈进。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及人们对日常生活中无磷清洁用品的广泛使用,减少有害污水的产生,为我国环境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笑雯.城市废水处理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2]梁国庆.城市污水处理生物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2007,8.

[3]杨欣.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J].化工信息,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