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空间设计意义十篇空间设计意义十篇

空间设计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8:17

空间设计意义篇1

【关键词】空间类型;设计理念;内在功能;时代特征;空间感知

建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空心雕塑,但它又不像普通的雕塑艺术一样,人们只能从表面看它,它是人们可以进入其中,并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建筑的空间成为了建筑的主角。

空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就像我们可以去描述自由,但却不能为它下定义一样。一座建筑,不管是居民住宅,办公楼或者是教堂,不管其表面有多么的好看,它的本质是一定的,即它只不过是一个盒子,由若干个墙面拼接而成,它可以延伸,可以收缩。任何一个建筑师的作品都只是把若干个空间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筑空间的类型可分为内部空间,灰空间,外部空间。芦原义信曾讲过,建筑的外部空间可以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空间”,即把整个用地看作一栋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而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通俗的讲,就是人们所需要的能为他们提供环境与场所的的空间。如果要设计一栋建筑,就必然要考虑到其中空间的分配与组合。没个人心中所需要和所想象的空间都不一样,而成功的建筑空间设计就是结合大多数人所想的空间,再加以统一结合与去粗取精。让大多数使用者都满意,创造出有个性而且实用美观的建筑空间,实际上就是为什么要设计建筑的空间。

建筑空间的设计的好坏是评价一个建筑作品的好坏的基础,如果一栋建筑作品的内部空间很吸引人,很令人振奋,那么,人的行为活动,思想思维,都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建筑内部空间很美观,而其室内的装饰很懒,那么该空间的美好性就算被破坏了,但是很明显,装饰只是装饰,它可以改变,而设计好的空间则是固定的,因此,一个好的空间设计为一个建筑所必不可少的。

在一个建筑中,有结构这种比较理性的一面,又有形态这种比较感性的一面,而建筑空间的设计,恰恰是属于形态这一方面的。空间可以被设计成多种样式,但是不管有多少种样式,其使用功能的本质都基本相同,都要以某一功能为基本点来设计。空间的形式是为了让使用者更好的使用和热爱空间的本身。不同的建筑空间所带来的附加功能是不一样的,给大众的感觉和视觉上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建筑空间的设计在一项建筑设计中所占的部分往往是很关键的,如果把设计理念和内在功能比作是一项建筑的躯壳,那么空间设计就是它内在的魂魄。

建筑空间,由人们自由的活动而形成的,下面我们举些例子:当我们从一端进入正殿而处在柱廊端景之前时,我们有时可以被迫的不由自主开始朝前走动了;或者当我们站立不动时,我们的视线也被透视消失的影响所吸引,从而推动我们的想象,不断的引出我们的思想,这些都是由建筑的空间所引起的。

不同的时代特征,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同样的,建筑空间的不同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什么样的时期就有什么样的建筑,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空间,这是因为建筑空间的设计从设计构思,装饰材料,内部设施等必须和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也还和当时的思想、美学观点、社会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

人对空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人对空间的感知也形成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要认识和理解空间的意义,则需要借助于人的对建筑空间的认识才能实现,人处在建筑空间中,他体验着该空间给予他的感受,在欣赏着该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人能感知空间,并通过感知空间,来深入的了解建筑空间的意义,从而上升到对空间整体的高层次的感受,概括的说,也就是:人感知空间的形式了解空间的意义对空间整体的高层次的感受。

终上所述,建筑空间设计能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事态与精神面貌,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思想。空间,也就是空的一块体积,它应当是建筑的主角,建筑不单是艺术,它反映生活,改变生活,是生活的写照,创造有意义的建筑空间,把它作为我们展现生活的舞台。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越来越凸显,唯有了解空间设计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的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的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印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空间设计意义篇2

1、改善餐厅的环境质量

植物经过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从而改善餐厅的环境质量,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食客在呼吸过程中需要吸入氧气,这样可以让餐厅这个小小的生态环境达到一定的平衡度,还可以降低气温。在夏天的时候可以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射到脸上。在冬季,植物可以产生氧气富氧空间,还能够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2、绿化组织室内空间的作用

植物景观组织室内空间,加强室内空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分隔空间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空间环境中分割空间是比较广泛的,植物的分配可以在空间中巧妙的分割空间,例如:在餐厅与过道的交界处;面积较大的室内空间需要分隔设计成小型室内空间的;某些场地的空间的交接地带。

2.2引导渗透空间的作用。一些餐厅使用绿色植物串联这屋内空间,在空间环境中起到过渡作用。在空间上连续的景观植物把室内外空间协调统一的联系在一起。在餐厅的室内空间在空间的转角、空间过度地放,能更好的体现整个空间的链接效果。把空间的整体性有机体现。

3、美化环境、丰富文化生活

餐厅内摆设的绿色装饰植物,需要讲究自然美和形象美。植物被观赏者在餐厅中欣赏时可以称为带有生命特质的艺术品。这是其他无生命选景材质都无法比较的。大家常常会把植物人格化,从联想上产生某种情绪或意境。从而喜欢带有景观植物的空间。

二、餐厅植物布置设计应考虑的四个因素

1、植物的色彩因素

餐厅中的色彩位置很重要,盆栽花卉植物可以放置在餐桌上进行装饰,因此色彩问题就由以体现,可以采用暖和和颜色鲜艳的花卉或者插画作品布置在室内餐厅中。

2、植物的气味

香味浓郁或者有异味的花卉植物忌讳出现在餐桌上,特别不能出现在餐桌的装饰上,香气浓郁异味严重的会影响食客的食欲,起到负面作用。

3、花卉的造型和植物的卫生

在餐厅的桌子上摆放的植物首先有观赏价值、摆放植物的干净整洁。还有花卉植物的造型美观,同时也要注意一些色彩和植物;种类的因素。

4、光线与植物之间的配合

不同性质的视觉环境,需要不同的光线设计。利用植物和光线的配合,对视觉环境产生美学效果。还需要注意光线与植物间的协调配合的多元化功能,除基本的实用功能外,光线与植物间的协调配合还具有美学效果,有助于优化视觉环境,可以为使用者生理、心理状态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光线设计的重要性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日渐凸显。不同性质的视觉环境,需要不同的光线设计。公共室内部分,光线主要有自然光和人工光组成。人工光是公共室内部分主要光线,可细分为直射光、慢射光以及反射光。第一,室内光线的亮度要注意控制适中。室内环境中过于明亮的光线会产生炫光,让人感到刺目,影响使用者的食欲、休息乃至身体健康,不利于营造出家庭般的舒适、亲切氛围。同时也应注意光线不宜过于昏暗,餐厅中过于昏暗的光线设计会影响菜品的视觉效果,给消费者带来压抑感,降低了就餐食欲。而在酒吧、咖啡厅等场所的室内设计,为满足消费者的休息、聊天需求,可以使用较为幽暗的光线设计营造出特定氛围。第二,室内光线的选择要因环境而变。光线照明分为环境照明和局部照明,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灯光和大厅环境中的灯光设计需求有所不同需要。公共室内环境照明灯光亦适合稍暗一些,可采用漫射光、反射光营造出光线的恬静与柔和,使消费者进入该环境之后感受到优雅、亲切的气氛,获得愉快的使用体验。室内环境照明设计中也需要适当的应用直射光,因为单纯通过反射光设计,室内空间便容易造成明暗对比缺失,导致室内空间颜色的单一乏味。采用直射光、反射光多种灯光结合,增强空间的立体层次感,有助于营造富于变化的空间视觉。餐厅设计中直射光可应用于服务台、长桌面、食品陈列处、厨房出入口等位置,辅以足够亮度的直射光,优化餐厅环境。另一方面,利用光线造成的明暗差别,既可以起到强调重点空间的作用,又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三、室内餐厅的风格与绿化的搭配

1、中国古典风格

诗情画意的东西在中国人眼里更受人喜爱,尤其是在表现内涵诗情画意的东西。在中国古典餐厅风格的布置上需要注意自然美感。从美学形态视角出发,我国古典风格餐厅的设计通常会利用小型盆景、插画来做点缀形成装饰,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类装饰空间占比小,但应用于餐厅的室内设计中仍需关注到与其他装饰布景之间的空间距离,需将此类装饰设计显得相对独立状态,以此突出个性。

2、民俗及地方风格特色

民俗类的餐厅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地域气息。它可以分为南方风格特色和北方风格特色。南方风格特色民俗餐厅主要是以江南水乡为主题。它们在材质上主要采用原木仿木还有一些竹架购置空间。餐厅主要是封闭空间,直射光线不能照射进室内,室内主要采用人造植物。在北方多以农家风情为主,采用一些粗狂的绿色植物,时常把东北特色的农作物装饰室内景观。从而使地域文化特征由此显现,地域文化特征浓郁。

3、欧式风格

欧洲餐厅室内绿化主要追求自然美的形象,在餐厅的室内绿化通过人工的布置展现的绿化环境,在室内植物绿化上也是经常采用的设计手法。欧洲风格餐厅室内绿化设计是通过人工植物布景,展现出自然之美,欧式风格餐厅传承了西方园林追求自然美的传统。这也是室内植物绿化常用的手法。

4、美式快餐风格

美式的快餐店相比面积较小,空间紧凑,所以导致绿化面积相对较少,在狭小的空间内可以利用短株植物,通过吊篮、吊盆及挂壁的设计补充平面用地面积的不足。有助于营造一个立体的空间绿化面,充分合理的运用餐厅的空间一个是安置多功能的绿化带。

5、热带风格

在餐厅室内中最常用的植物大多是生长在当地的室内观叶植物,它们常常给人以生命力旺盛之感。或是在角落采用密集式布置,表现房间深度,真正产生热带丛林的气氛。

6、特色植物装饰

某些餐厅在主题植物的设计中使用了特殊植物,为顾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特色植物装饰不仅可以可以达到优化餐厅环境的基础作用,还可以凸显餐厅主题风格。许多别具特色的餐厅中,植物的绿化装饰设计也别有风味,让在此用餐的消费者感到大地灵性的交流。这样富有创意的设计,正好使植物的气质与餐厅的风格和主题达到了和谐统一。五、结论当前的仍有许多餐厅绿化装饰设计存在不足,有待优化。这些不足表现在,一是餐厅在装饰设计意识上缺乏自然生态取向的绿化装饰意,甚至在设计中南辕北辙;二是餐厅管理者对绿色设计中植物的维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持缺乏专业知识,导致绿色植物资源的使用不当。三是植物的绿化不够显著,盲目的随大流,使得植物设计与餐厅风格难以融合。

四、结语

空间设计意义篇3

关键词:简约主义;室内设计;设计风格

中图分类号:G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约主义设计风格的基本特征

(1)对建造形式的简化

简约主义设计风格通过对建造形式、元素和方式的简化,通过严格选择去除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使空间与形式的几何化与纯粹化,以获得符合功能与建造的逻辑性;建筑空间为设计提供了基础框架与界面,设计师在此基础上深思熟虑后,在注重建筑主体即功能,保留建筑设计空间中合理、独特的因素前提下,突破旧传统,注意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进行科学的、深入的设计与处理,以现代设计理念、环境意识及设计个性进行合理的功能调整以及对空间分割再规划。

(2)对整体性的追求

简约并不是简单,简约是优良品质经不断组合并筛选出来的精华,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空间整体的处理能调节空间氛围,提升场所的品质,这就要求设计必须从环境空间设计的整体角度考虑,由室内向室外延伸,以达到室内空间环境的融合,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需求。

(3)对材料的表达

在材料使用上简约主义主张既保持自然材料的原始形态和材质固有的自然肌理与色彩,又从感觉上尽可能接近材料的本质,让材料本身诉说其自我存在的感情,因而使建造回归到“建造”的本来意义上。这也就是简约主义出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创作手法。尤其是在设计风格趋向简约后,材料及材料的加工和安装方式成为设计的重要表达方式,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有的一系列物理的和加工方面的特点,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材料,了解它们的性质,它们的由来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尊重材料,而不是歪曲材料的本性,熟悉这些特点,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就会自然如初了。

(4)对细部的重视

对细部的处理,简约主义认为形体是简单而统一的,并且取消了多余的装饰和其他繁琐的细节,因而空间和精确处理的细部就成为主导者。那些缺失的装饰、被消减的细节,使得构造细部揭示了建筑作为一种纯粹的价值而存在的意义。同时,简约主义设计风格常常以精巧而别致的构造本身为表现因素,以构造细部丰富整体形象,突出建筑结构及形体结构构造节点,传达建筑所蕴含的思想和信息,这样的建筑充满细部,从中可感受到蕴含于建筑细徽之处的设计思想的优美与精彩,这是简约主义设计风格融和时代感的一种手法,它的出现反映了时代的一种需求。

2简约主义的应用

2.1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确立

本文以某公司办公大楼为例进行简约主义的案例分析。

根据室内设计风格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如何用简约设计手法在办公大大楼室内设计中进行运用,用简约主义设计理论指导实践并形成设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在现代办公空间环境的设计中作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1)秉承简约设计的思想,设计的目的是使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美观的工作生活环境,适应人们方便、健康、愉快的生活方式。在江苏曙光兵器综合大楼室内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所以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不但要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等问题,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还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并处理好各种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等,使室内环境整体布局合理化,面积分配科学化,工作环境舒适化。

(2)在设计风格的思考中,依靠整体氛围的塑造及空间形式与细部的把握,创造现代、实用、高品味的办公室内空间氛围。这是简约设计理念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最低消耗,最高成效”的设计要求最终体现,在综合大楼室内设计中,简约的造型元素贯穿于门厅吊顶、墙面设计、各楼层的造型设计中,设计上力求达到至简的程度,形成一种高度纯朴的的简约风格,避免过度地对建筑空间进行刻意的装饰是该大楼艺术风格的具体体现。

2.2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手法的运用

秉承简约设计的思想与风格,在综合大楼室内设计中,我们认为室内设计不应该只是一种纯粹建筑内部环境的装饰、装修设计,应更注重人在建筑中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运用技术手段时,与“传统文化、地域特征、自然与生态环境、使用者的需求”等内容相结合才是完整的“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因而,在室内设计构思中形式上采取大块面组合方式,将建筑、景观和室内综合考虑,同时引入中国园林空间特征要素,使室内与室外取得了良好的对话与交流。为了使建筑的内部环境能够反映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企业形象,在室内环境格调塑造上图表现出“兵器工业”稳重、向上的企业形象,在设训一中注重室内的空间品质与建筑空间气质的表现,设法使室内空间主体层次的变化更加丰富,使面的处理趋向于单纯、简洁、完整。环境与建筑整体形象的共生一直是该项目室内设计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室内与室外的交流、室内与建筑的协调,以及形成简洁、明快、结构清晰的室内空间环境的探索中设计师都做了很好的诊释。

3总结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社会活动规律在变化,室内设计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设计实践中,通过用简约主义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空间中作了积极的探索,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室内设计赋予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思路,面向未来,我们的设训一既要有社会和经济目标,又应当有环境和生态目标,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和谐,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和谐,设计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孙慕芳.简约不简单新现代简约主义软装饰设计[J].城市住宅,2010,(07):73-74.

[2]冯大铭.浅析简约主义[J].价值工程,2010,(21):125.

[3]卢伟力.从简约主义到叙事主义——邓树荣的剧场空间探索[J].文化艺术研究,2010,(02):155-166.

[4]王艺霖.简约主义与包装设计[J].科技传播,2010,(20):92.

[4]王艺霖.简约主义与包装设计[J].科技传播,2010,(20):9+2.

[5]任剑涛.国家治理的简约主义[J].开放时代,2010,(07):73-86.

[6]孙晶晶,吴晓婉.简约主义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79-80.

[7]肖慧.论简约主义音乐走向窘境的必然性[J].时代文学(上),2010,(03):206-208.

[8]郭亚钢任嘉利.浅析3DmaX室内效果图设计中简约主义的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3,(02):185.

空间设计意义篇4

关键词:室内设计简约装饰风格

1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的起源

自从室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设计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实现奥地利建筑家路斯提出的“装饰即罪恶”的原则。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色彩基本上是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中性色,建筑是由柱支撑,全部采用幕墙结构,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而多、理性而冷漠的立体主义的室内设计模式。

从建筑的起源来看,原始的建筑可能仅仅只是遮风挡雨的场所。实际上,从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任何时期的建筑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发展而孤立存在。纵观建筑环境设计发展史,无论是西方古典建筑或是东方建筑模式,都可以看到理性、功利性范畴的影像堆砌、繁杂、对称、均衡等现象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第三任校长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得罗,他的国际主义建筑思想,特别是他高度强调和提倡的名言:“少既是多”的设计原则,促成世界国际主义建筑和设计运动的开展和普及。

在中国室内设计简约主义的起源于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室内设计,是以木结构为基本结构的中国建筑和室内空间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中国传统风格样式,其固有的传统造型特征被称为“民族形式”一直延续至今。“简约”不是简单,也是完全取消装饰,也不是毫无目的地堆砌一大堆艺术品。设计师要在不断地实践摸索当中去领悟这个“度”。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水准,才能真正掌握这个尺度,让自己的设计作品具有真正的内在简约。简约设计已成为近几年室内设计的潮流,现代室内设计,更重视简洁,更重视创意与个性。

2简约风格设计的重要特征

2.1注重三大界面在室内空间的设计

“面”是指室内的墙面、天花板面、地面等体现界面视觉效果的一切因素。“面”是设计师对空间处理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室内设计风格的基础和重要体现。室内立面的处理要服从室内的空间氛围,达到室内空间环境的融合,注意加强室内空间与建筑外部的沟通和对话,而不是在合理的空间中过多地进行设计和装饰。

2.2注重色彩在室内空间的运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的要素之一,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比较大,色彩的情感倾向、联想与象征意义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表意性。在简约主义室内设计中,色彩依附于空间界面和室内物象表面,通过光照而呈现出完整的色彩环境风格。室内设计中“面装饰”的效果来自于室内空间形成变化而产生的面与色彩的对比关系,除了室内空间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本身的变化外,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色”与“面”连接处的设计,注意如何运用点、线这些设计中的构成语言,强调“色彩”的单纯、明快、完整,但不排斥点和线设计语言的表达。

2.3灯光照明对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室内照明设计中,以自然光源和照明光源为主体。必须对空间主色调、光照色对固有物体产生的色彩感觉要有准确的设计定位,这是表现形体与气氛的最有效手段室内照明设计中,以自然光源和照明光源为主体。必须对空间主色调、光照色对固有物体产生的色彩感觉要有准确的设计定位,这是表现形体与气氛的最有效手段。

2.4家具在简约主义室内设计中的地位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筑样式和风格的演变一直影响着家具样式和风格。家具是构成建筑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和视觉美感的第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设计和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建筑环境艺术、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作为一个学科的分支逐渐从建筑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新的专业。家具是构成建筑室内设计风格的主体,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建筑空间中都是以家具来演绎和展开的,因此无论是生活空间、工作空间、公共空间的设计,都要把家具的设计和配套放在首位,才能满足简约主义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

参考文献

[1]王钰锋.中国式的简约设计[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勒・柯布西耶.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孙媛媛.文人艺术朴素美的哲学渊源[n].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

[4]祁志样.中国美学原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空间设计意义篇5

以廊作为建筑类型和符号予以考察、分析,对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中关于廊的设计方向进行了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系列主题设计实践,探求一种中国当代地域建筑设计的思路。

1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中关于廊的4种设计方向

建筑在被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两种不同层次的含义,即其一次含义和二次含义:一次含义是通过人与建筑的直接交流产生的,建筑以其初始含义即自身的功能为认知依据;二次含义则超越了一次含义,是设计者和认知者对于建筑代码的理解,是建筑具有丰富、多层次内涵的根源。[1]根据廊作为建筑符号在应用中的表现类别和所表达的二次含义的类型,本文将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中关于廊的应用设计思路归纳为4种不同方向,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建筑师及其相关作品予以简要分析。

英国学者勃罗德彭特(G.Broadbent)将建筑设计归结为实效型设计(pragmaticDesign)、类比型设计(analogicalDesign)、象形型设计(iconicDesign)和法则型设计(CanonicDesign)四种基本类型。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中关于廊的建筑设计主要表形为第一种和后两种形式。其中实效型设计是最为原始的设计方法:设计者将建筑的材料、结构、功能与使用者的要求相结合得出设计成果;象形型设计是模仿已有的建筑形制以造成同样建筑风格的设计方法;法则型设计是按照一定的模数或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的尺度进行的设计方法。与这三种设计方法相对应的建筑符号,按皮尔斯(C.S.peirce)的符号分类法分别是指示符号、图像符号、象征符号[1]。

1.1以传统形制再现传统廊空间意韵的设计方向

张锦秋在古城西安创作了一系列“唐风建筑”,在这些作品中,廊这一极具传统意味的建筑类型表现出重要的意义,也反映出创作者得力于传统建筑研究的学术渊源。

属于重建性质的青龙寺在形式上着意偏唐,法式严谨,其中因山势设曲廊,再现唐诗中“红叶满僧廊”的意韵。兴建于大雁塔风景区的“三唐工程”中的唐艺术博物馆和唐华宾馆,都以古老的大雁塔作为廊空间的借景,也可以说此处塔是廊存在的原因(图2)。廊在陕西省博物馆的纪念性庭园中实现一种“人民凡尔赛”的理想,为参观人群提供休息的场所,也是形成各个小庭院的线型要素[2](图3)。

张锦秋创作的这一系列廊,表现出图像符号的性质较强,运用的设计方法具有浓烈的象形设计方法的色彩。

1.2以现代风格表现传统廊空间意念的设计方向

选址于北京的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在征集设计方案时就向设计者提出“既要反映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水平,……又要适当体现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设计要求。陈世民的中选、实施方案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理顺了功能组织关系,同时又“尝试选择了以‘神似’的方式———即以间接抽象所引发的联想来表达中国建筑传统内涵。”[3]设计者在平面布局构思时以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门”、“堂”、“廊”三种基本类型的区分为功能分区的依据,将垂直交通系统和一部分设备用房置于主要功能空间的两侧,成为两条东西向的线型辅助空间区域,有如传统建筑的廊,这“可以说是结合现代综合功能对门、堂、廊三种元素组合方式进行更新的新尝试”。[3]陈世民在建筑文化中心中运用的廊是图像符号和指示符号的综合,为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同时运用了象形型设计和实效型设计的两种方法。

1.3以几何原型探求现代廊空间意义的设计方向

在当代建筑设计实践中,有一类设计方向注重“以建筑的几何性作为空间原创的基本动力,试图以几何的秩序来组织和安排人们空间的使用要求,”[5]对于形式与功能二者的关系,这一类设计者认为:“功能需求的改变可以依几何关系的选用与几何的特性来类比。……而实际上建筑形体清晰的组织关系和功能处理的条理性往往是同一的。”[5]在这一类设计方向的建筑设计作品中,廊空间被诠释为具有明晰几何关系的线型空间。如南通中学艺术长廊,属于归纳的第四种基本类型的廊,设计者将“其简洁的线型空间通过每一个单元墙、柱、梁,合理而有序地组织并连续展开,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强调“建筑构件之间清晰的交接以及它们在天光下光与影的节奏”[5],长廊的内部交流特性、空间、时间、语言的空间特性和单元构成的实体特性得以凸显;在随后的南通外国语学校学生公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进而追求从总体到单体各层次上的空间组织中,能等级划分及其明晰的几何关系的确立,使用空间和服务空间以均质线型布局为主,二者之间是属于第一、第三基本类型廊综合体的“街廊”,除了艺术长廊中强调的三项特性外,“街廊”也体现了较强的功能联系和组织的功能特性(图4)。

长春广播电视中心中的廊解决了功能关系更为复杂、尺度规模更为庞大的空间布局问题。在这个建筑群体中,120m长的玻璃廊道属于第三基本类型廊,以直接、简捷的几何学特性成为明确的联系通道,将功能属性不同的各部分空间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并成为形体构图的主导要素;廊空间因横向宽度充裕,也充当了天然候播音区及使用者的交流、聚会、观览场所;廊的界面实体设计还强调了与所处的城市空间环境文脉的关系[7](图5)。

这一类设计方向的实例中的廊往往是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的综合体,所对应的设计方法是实效型设计与法则型设计的结合,但有些实例的设计方法更趋近于单纯的实效型设计,廊主要表现为指示符号。

1.4以类型学方法展现廊在建筑、城市双重尺度的表现力的设计方向

在中国当代一系列公共建筑项目的创作实践中,建筑设计被提升至城市设计层面,不同尺度的廊在内部功能组织联系和外部空间构成营建的双重作用得以表现。朱文一论述中国符号空间的“边界原型”时提出中国城市具有“墙化”的趋势,而廊是墙化建筑单体的一种弱化表现形式,这是廊与墙两种建筑元素的相互转化关系在城市空间层面上的理论分析。结合理论分析,以一系列相关建筑作品为例,将其中作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廊概括为以下三类表现:

1)廊(建筑尺度)与“墙”(城市尺度)的转化。如深圳南油文化广场的圆弧、直线两种形式的柱廊和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中心的高、低长廊,以城市尺度意义上“墙”的角色建立广场空间秩序(图6)。

2)双重尺度的廊。在福建广播电视中心(方案)、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等作品中,大小两类尺度的廊分别与功能、地域要素相对应(图7)。

二、四类型表现,但因规模较小显得含蓄、低调,而在概念性的宝安绿轴城市设计项目中,集群出现的廊尺度巨大,建筑主体成为了纯粹的线型符号,以书写的方式予以运用(图8)。

这一类设计方向中应用的廊,小尺度者偏于指示、象征符号,大尺度者倾向于图像符号,其设计方法包含实效、法则、象形三种类型。相比前面三种方向的实例,这种在建筑、城市双重尺度意义上出现的廊作为建筑类型和符号,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空间设计意义篇6

关键词:结构主义室内设计符号语意构建与解读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044-02

结构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法国哲学中被提出,它旨在对事物内部各个元素的结构性规律进行分析。在李维斯陀的《神话与意义》一书当中就运用了结构主义分析了神话的形式、结构与意义,同时延伸到对历史、语言、音乐结构的探究。在他看来,结构主义研究方法的宗旨是探求不变的事物,或者说是从表面上歧异分疏的众多事物当中,追索出其不变的成分。从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它强调的是总体而非个体,是关系而非实体,是一般而非特殊,是深层而非表面。运用结构主义的方式就是从杂乱的现状后探求出规律和结构,继而对事物形成整体密切联系的研究方法。因此无论是社会、文化、语言、艺术都能通过结构主义的方式找到规律。室内设计作为艺术领域研究的一门学科,将结构主义的方法引入到其中,从整体性着眼,将对室内设计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的指导意义。

一结构主义视域下的音乐与室内设计符号语意

结构主义大师李维斯陀认为,音乐与神话相似并且是神话的延续,在对音乐结构的研究中,将其与神话结构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总结了结构主义下的音乐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的关系:一层是功能性的初次感知与再次发展。例如,音乐功能性的初次感知是对音乐完整的体验与欣赏,而再次发展则是注入了知识上情感上的功能。另一层面则是从音乐的整体性入手,着重分析了音乐中整体与局部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每首音乐中都会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会在开端、高潮、结尾等片段多次出现,这便是局部,把这些元素单独提取出来并加以分析和归纳,变会得出结构性的规律。当然,我们应该把音乐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在听一首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听一句或者一段就能够理解其完整的涵义,而是要从头听到尾才能够真正的会之所意。在李维斯陀对音乐的分析中,不仅进行了从左到右的水平分析,还从头到尾进行了垂直分析。

音乐是由不同的旋律、节奏,通过时间序列引起听者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环境设计也是如此,设计不同旋律、节奏的空间符号,通过空间序列引起观者感受到不同的语意。在设计领域,语意学最早被应用于工业设计,为工业产品的造型、色彩、材料选择提供指导。将语意学正式引入室内艺术设计中也是旨在应用语意学分析室内的形态、空间,使其承载更丰富的精神内涵。室内设计的符号语意就是指室内空间环境中的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等感官符号传达出包括功能、美学、文化、设计思想等多方面的信息。其中的结构与音乐的节奏相同,主要包括初次功能与二次功能的关系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两个层面的内容。

二室内设计符号语意的初次功能与再次功能

室内设计的符号以具象或抽象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担负着对室内环静物质功能层面是什么、如何使用、是否舒适安全等信息的解释,以及由形式内容引发的精神层面的意义象征、审美感受等信息。正如意大利符号学家思伯托・埃科把符号功能分为前后两个层次的关系:前者称为:“初次”功能,后者称为“二次”功能。“初次”功能与实用性相互联系,“二次功能则与象征性意义有关。如图1所示,是一组孟氏艺术馆的办公空间及公共空间设计,我们对于这个空间的初次印象往往是功能性上的认识,空间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等,但在往下深入思考我们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禅意的感染力,一种新中式的力量蔓延开来。

但事实上,当空间设计作为符号系统尤其是公共艺术而出现时,这种“初次功能”与“二次功能”往往同时发生,甚至它的象征性意义出现在功能性意义之前。如图2所示,这是LanVin的一家店面的橱窗展示,根据时段推出不同款式所做的展示推广除了我们其具有展示功能的认知,了解商品的色彩、款式、质地外,更多的是我们感受到了它精神层面赋予商品的灵魂,这也是商业品牌所要引导我们的。

左边这组颜色妩媚,它的装置色彩也采用与服装相同的红色,模特儿的姿势也娇媚多样,穿插以装置泼墨流淌的形态,虚实相生,让人不禁想到红酒,佳人等主题意向,符合了本季推出的这款服装“媚”的主题。右边以蓝色为主题的这款服装显然与前者红色的不同,装置色彩采用与服装颜色相同的蓝色,装置形态采用一对翅膀,并且采用垂直挂立形式,仙气十足,让人联想到飞翔,海域,打造出“高贵”的主题。

由此可见,室内设计符号以其特有的语意传达方式,使人获得直接内容体验的同时也获得潜在的隐含意义。一方面,室内设计中单体符号会使人更多地关注其功能性的语意,在其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形式产生于实用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室内设计的符号系统甚至是作为公共艺术的设计体系,它的形式不仅产生于其的实用功能,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可分离性,愈义可以脱离形象主体仍能独立存在。

二室内设计符号语意的整体与部分

室内设计符号分为单体符号和符号系统,其含义体现在通过人体不同感官接收的过程中,表现出信息传递功能的层次差别特性。

1局部结构分析

正如音乐的结构相同,室内设计的符号语意也是由不同的局部所组成。这些符号包括空间的形态、色彩、材料、风格等方面,这些反复出现的主题与交叉的空间序列应该被单独提取出来加以分析,使之成为结构性的规律并加以掌握。如图2所示,这是日本三宅一生的旗舰店设计。“三宅一生”简约而又奇特,雍容又具有个性,力求创造东方文化的服饰之美。基于品牌的文化背景,店面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红色的三角形,在门口、柜台、展台都出现了类似的元素,成为了这个空间的主题旋律,正体现了“三宅一生”简约又个性的新体验。这些大大小小的三角形正是空间的局部设计,但把其按照形态、位置、功能提取出来,便会总结出结构性的规律。

2整体结构分析

室内设计结构的特征和各部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目标就是整体。正如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的本意是“形”,但它并不是单一指物的形状或其表现形式,而是指有高度组织水平的整体。就室内设计结构的整体性来说,不仅需要对空间序列完整的把握,还需要对其从对立与统一的视角进行观察与分析。

(1)对于空间序列要完整把控

在音乐的篇章中,只听一句歌词,一个语调不可能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怀。同样,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空间序列的整体性对于受众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单独把握单一空间或者单独结构是不完整的。如图4所示,这是法国soniarykiel旗舰店设计,当你踏进踏入这家品牌店时,不禁会产生这是图书馆、咖啡馆、还是服装店的疑惑。因为设计师将门店改造成一间咖啡厅兼图书馆形式的快闪店,装满书籍的书架从地板直抵天花板,改变了服装零售店一贯的内部装饰。如果你只看局部很难发现这是图书馆还是服装店,综合来看,不仅能对空间功能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于空间的整体设计结构性规律有着全盘的掌握。

(2)对于空间号要以对立与统一的角度来把控

室内设计符号元素作为空间语意表达的基本元素,不只反映自身客观属性,它与人的主观知觉经验相连可产生一般规律下的指示或象征的语意倾向。然而,当它和其他元素结合,在不同结构和环境中出现,会有不同的语意表现,因此,系统总体呈现的内涵并非元素或单体符号语意的简单相加,根据环境的需要和情节的变幻,空间的形态可能会出现方圆曲直的变化,空间组合产生虚实的对比,色彩会产生冷暖的互补,等等。这些现象对与室内设计符号语意的信息传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空间设计意义篇7

一、莫里斯符号学理论简介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他的符号学理论,现代符号学由此开始发展起来。现代符号学有三大著名理论:索绪尔的符号理论、皮尔斯的符号理论以及莫里斯的符号理论。莫里斯将符号学划分为三个部分: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符构学主要研究符号的组成即组织结构;符义学是对各种符号的表达意义的研究;符用学是对符号的起源、使用、符号的作用以及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探讨。

符构学也被称为句法学,是莫里斯符号理论的基础部分。为便于理解,我们以句法学为例来解析符构学的研究内容。句法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句子结构,句子由单词组合而成,排列正确的句子被认为是合乎语法的句子,而合乎语法的句子都是根据一套句法规则构成的。虽然任何语言的句法规则数量都是有限的,但说话者可以理解和表达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对建筑符构的研究就是对建筑符号内在排列组合关系的研究。

符义学被视为符号学的核心。根据索绪尔的符号理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最初关系是任意的,但一经确认,这种关系就成为一种直接关系即约定俗成。约定俗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赖许多特定条件得以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时代性、地域性以及阶层性。后现代建筑师格雷夫斯将符义学的研究更推进了一步,他认为建筑能产生两种不同层次的含义,即一次含义和二次含义。一次含义是指人与建筑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建筑功能的客观理解,即功能含义;二次含义则产生于一次含义之外,是人与建筑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建筑空间的个人化、情感化理解,即精神含义。

符用学研究的是在一定的上下文里符号的使用,包括符号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及可能产生的效果。何兆熊先生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从建筑的角度来看,人们对建筑符号的解读能力仰赖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文化信仰及思想观念等。人们在阅读建筑、理解空间时往往以头脑中已存的代码及其相关信息作为解读建筑的字典,通过对照实际所见的各种建筑空间信息(建筑代码)来解读建筑的含义。

二、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中的符号学运用

“主题”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的音乐术语,后被广泛运用于其它艺术领域中。高尔基将“主题”定义为:“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但聚集在他的印象中还未形成。当这种思想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与其他艺术领域中主题的概念本质是相同的,但作为一种空间语言的构思方式又有其独特性。它强调营造一种整体氛围,让空间的体验者处于某种场景化的情境片段中,激发其潜意识和情感上的共鸣,最终目的是获得空间体验者的认同,满足其高层次精神需求。[3]

室内主题空间设计对设计的场景化、情感化要求比较高,其设计目的是使空间具有表现文化、传递思想的“语言能力”。在近年来盛行的室内空间主题化设计思潮以及相关的大量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符号学理论对室内设计领域的影响。为了突出表现主题空间的设计立意,设计师常在设计中运用一些能够被使用者所识读的设计代码,这些代码如同设计师笔下的语言词汇一样,通过对它们进行有机组合、变化乃至拆解、重构,设计师便可演绎出主题明确、引人人胜的室内设计作品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过程就是选择代码并将它们组合成符号的过程。“代码”即为设计作品中能表现设计主题的诸多设计元素,“符号”则为这诸多设计元素所组成的意义综合体——设计主题。

三、莫里斯符号理论在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莫里斯提出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之间具有相互包含的层次关系,其中符用学是最根本的,符义学是符用学的一部分,而符构学又是符义学的一部分。但在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中,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却不能依照相互包含、层层嵌套的关系模式来运用,这三者更像是分别主导设计三个阶段的理论基础,下面就分阶段论述莫里斯符号理论在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符义学主导阶段

当设计的主题被确定后,设计师首先要围绕设计主题展开联想,搜寻一切能表现和支撑主题立意的设计元素(设计代码)。任何符号都包含了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建筑的能指可视为建筑的形式、空间,所指可视为建筑的内容。因此,建筑的所指应是由能指所涉及的概念形成的。在设计实践中,“能指”即为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具体运用的设计元素,“所指”即为这些设计元素所传递出的信息内容。设计师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力找出那些能够高效、准确地表达所指的能指,并将它们作为叙写主题立意的备选词汇整理、提炼出来。

(二)符用学主导阶段

对设计元素的搜集工作完成后,便进入符用学主导阶段,在此阶段设计师的工作是根据主题立意精选出数量有限的设计元素(设计代码)。这一筛选工作往往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甚至连最后推演出的设计元素组合方案也可能有多个。如同人们在写文章表述事物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气、文笔风格来叙述一样,对设计主题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单看设计师所擅长的是什么,怎样写、怎样说才能真切的表达设计主题了。因此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设计师要根据设计主题的内容及受众特点选择合适的设计词汇组成备选方案。

(三)符构学主导阶段

这是设计方案的成型阶段,在此阶段设计师通过对室内空间受众人群的研究来确定使用何种句法规则将设计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这个过程类似小学生的组词成句练习,设计师使用既定的设计词汇,选择恰当的语法和句式来编写出能够完美表达设计主题的语句。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会选择那些易于被受众人群解读的句法规则,所表达的设计主题也容易被人理解领会。但也有不同情况,比如设计师将几个明显成句的设计词汇以反常规的词序、语法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奇特的表达效果。受众人群在解读此种建筑空间时秉持着脑中已有的惯常阅读经验,却读到了语序颠倒错乱的文字,根深蒂固的语法逻辑常识会使受众人群将所见到的在脑中重新排列组合成符合约定俗成的语句并体会其含义。这就产生了真实(所见)与联想(经验)的对比和错位,形成空间与人的对话交流,使室内空间充满趣味性,主题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空间设计意义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域性;公共空间;传承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53-02

设计思想通过设计来得以表现,传统文化制约着室内设计的发展。设计思想与时代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具有文化的传承属性,每一种设计思想都伴随着特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时代的发展和继承中得以传播,它反映的是具有地域民族特征的社会观念和审美需求,体现历史性的文化风貌。

室内设计中体现着传统的设计思想。随着设计的发展,许多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在现代元素和文化的作用下,室内设计不断创新发展。在发展创新的同时,它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来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构成,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对传统设计思想的一种延伸和理解。一些表现手法、语言、思想以另外的隐性途径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设计,而且无处不在。

一、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以及空间要素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以为人们提供公共活动服务为目的的所营造的建筑空间环境。室内公共空间环境其类型和营造特点多样:它可以是单一的空间环境,也可以作为整个室内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以其广泛性的空间环境特点,在对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占有特殊的优势。

室内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非常广泛:空间的方位、空间的尺度、空间形态、空间色彩、空间界面等等,其中对传统文化的表达,主要体现在空间尺度、空间形态、空间色彩和空间界面这几个方面。

空间的尺度,即空间的大小,体现人与环境空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的深度的空间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通过对空间渐变、重复、聚散等不同的空间设计手法表现空间有序和规律的变化,使空间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空间的形态,各种形式围合空间所形成的不同空间感受。如:方形态、圆形态、菱形形态等。方形形态给人大方、规整的感觉,圆形形态在空间环境中给人一种柔和圆润的感觉。不同的空间形态变换应用于不同的氛围下的空间环境。

空间色彩,物质空间的基础上所呈现的色彩定位在室内公共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通过人们的视觉感知印象在内心深处产生相对应的影响,它影响着整体空间所传递的文化语言信息,同时它也影响着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行为。

空间界面,界面的含义原本被用于物理和生物领域的研究,在室内空间设计研究方面,它是用来表现空间于空间相连接的部分,具体体现于地面、墙面、顶面等空间构件,同时也包含它们的结构、肌理等因素。

二、传统文化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及表现

室内公共空间中如何表达传统文化的探索一直在发展和进行着,设计手法逐渐丰富,传统文化含义的表达与体现在于对设计的创新,用现代方法和设计艺术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

(一)传统图形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空间表现形式多样。图形和纹饰的发展变化体现着传统文化艺术的时代性,传统图形对文化含义和意境的表述更为直接,图形在不同的地域所呈现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反映了鲜明的地域性。在这些图形的设计中,有些恰恰迎合了现代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因此在现代的公共空间设计中,采取直接引用的方式,把传统的图形直接引用到设计中,在表达传统文化于现代设计的交融的同时,传递传统的意喻。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的被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肌理,形式各异的图形设计和创新让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对传统的图形进行抽象、简化和夸张,使得传统图形在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中又增加了新的含义,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图形特点,保持了传统形式的韵味。

(二)传统色彩搭配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色彩搭配影响空间对人视觉和心理上的整体性感受,如何在整个空间环境中创造出适合空间氛围的的色彩搭配,就成为了空间环境设计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环境中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重了对材质本身色彩肌理效果的保留,又恰当的使用了人为的配色。

传统的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除了在承重架构和装饰纹饰上采用易雕刻、移动的木材构成之外,其他的空间围合构件基本上都使用了原材料的本质肌理和色彩,譬如石阶、走廊、地面和依附它们上面的细节装饰。在构筑材料的选材上也十分广泛,室内空间经常使用的木材如楠木、椴木等。石材的使用常有:汉白玉、花岗石、青砂石等。不同属性的材料之间的结合搭配,使得整个空间环境丰富充实,色彩独特。

在人为配色上,中国传统的空间设计的使用是有规律的,根据色彩的变化依次为:黄、赤、绿、青、蓝、黑、灰。如宫殿、寺庙一般使用象征权贵的黄色和赤色,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炎黄子孙,黄自古以来就是正统的颜色,是使用最为广泛和最为重要的色彩之一。另外,赤色象征着圆满和希望,它和黄色象征着被太阳笼罩着的生命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在现代的生活中这两种色彩也经常被用来表现传统的主题和渲染气氛。

(三)传统文化寓意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中国丰富的传统语言体系不仅具有装饰化的形式表达,而其它能够通过对空间的依附传达出人们对时代精神文化的寄托,营造一种语言化的意场,传统文化寓意大多以“吉祥”为主体,“吉祥”代表着人们对事物的期望,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

空间设计中寓意的表达是以功能和形式为基础,赋予空间的另一层文化含义,是在传文化艺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寓意是在“形”与“义”的结合中得以传递,以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为基本环境,其中承载着视觉形态与意义象征之间约定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长期发展中不断交流的结果,并且依照民族的地域文化背景逐渐形成一种共识。

中国的传统吉祥物繁多动物如:龟、鹤、龙、凤、象等;植物有松、竹、梅、兰、石榴等,还有如意、兽石、礼器各种在文化发展中所形成的独具特点的物品。像寓意美好的回形纹,象征四季皆福的“四蝠如意”,代表同心齐力,事业繁荣昌盛的同心方胜纹饰,都无不体现人们对生活对期望的表达。

从古至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寓意是在东方独特地域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广泛性、多样性的宝贵资源,它是不可替代的艺术表达形式,在传统装饰元素所体现的文化寓意同样可以运用于现代的公共环境设计中,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对其进行简化归纳、夸张和抽象的提取,从而适用于不同的空间环境氛围,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和深层的文化寓意。

三、现代公共空间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

(一)贝聿铭—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东北街,在整体上使用了最能象征当地特征的传统园林布局,一些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代表传统文化特点的设计形式被直接运用到了其中,透过正菱形的侧窗,我们可以看到宛如水墨画般的徽派风景,沿用传统符号特征并运用设计手法抽象了的叠落山墙体,粉墙黛瓦、淡雅、素净、朴实无华的色彩搭配,都体现了贝聿铭对吴文化和苏州地区地域特点的把握。除此之外,在设计中有意对整个空间环境进行了缩小的处理,留出了部分的庭院和水塘的面积,减少了整个建筑对人们心理所造成的压迫感。总体空间环境为了协调周围的建筑,高度并不显得高大和突出,而是不张扬的融入了周边的环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中庸含蓄的特点。

(二)贝聿铭—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的设计特点也同样延续着对传统文化的表达,整个空间的布局犹如北京的四合院,客房各翼的屋顶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硬山和单坡的屋顶形式,深色的钢材和淡色的玻璃依旧是对园林中黑椽和青瓦之间关系的诠释。月洞门和菱形窗式以贯穿其间的流觞曲水达到空间上的交流,同时也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性特点。香山饭店的设计通过对传统文化历史符号的运用和现代材料的结合,营造出了适合现代人生活而又体现传统文化寓意的公共空间。

四、总结

室内公共空间环境对于建筑环境的整体性表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它是物质形态的承载者,室内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与传统脱离不开的,任何形式的改变和创新都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沉积在人们精神和意识深处的思想形态,通过室内公共空间对传统文化的表达,赋予整个空间更深等次的内涵,传统文化具有多样而广泛的内涵优势,这种内涵是历史生活和艺术发展的积累,它作为一种独特形态的文化资源在空间艺术设计的形成和发展中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认知和理解传统文化所承载的语意和艺术积淀,充分地创造性的发挥传统文化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表现价值。随着空间环境设计探索和发展的逐步深入,将会出现更多基于传统文化新的空间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蔡军,张健,玄峰.现代大空间公共建筑与传统文化表达.建筑师,2006年4月.

[2]陈建军著.大壮.适形(中国建筑匠意).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

[3]伯纳德卢本.设计与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空间设计意义篇9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构成表现形态复杂多样,这也是任何一门传统的造型艺术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作为一种以建筑艺术空间作为主体,以其他造型艺术空间为辅的空间体系,空间构成不是简单地基础造型设计,而是与设计相关的创造性思维的体现。环境技术设计工作研究的对象主要为空间与造型,对于空间的研究与设计,必须要遵循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透视学等诸多方面,同时也保持理性与感性的空间思维与空间创造力。构成类教学是艺术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空间构成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概念的基本认识、探索空间的构成手法、构成类型以及空间的创新手法。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构成教学则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重要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构成教学,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空间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空间的基本涵义,明确空间构成设计语言、设计方法与步骤,掌握空间设计基本规律与形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空间色彩、形态、光线的敏感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发挥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实践当中。

2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构成教学的对策

环境艺术设计中针对空间涵义与构成的教学,教师需要寻找出于环境艺术专业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将建筑专业的空间构成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复制。同时教学当中也需要将造型艺术作为主体,广泛吸收不同造型艺术的空间理论实践知识,促进学生对于园林、建筑空间营造方式的研究与感悟,掌握环境艺术空间涵义与空间表现技巧。注重空间意识培养。空间构成教学中有着非常多的概念与理论,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后期的主体性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实践设计当中对于空间的功能性考虑欠缺,空间造型语言不同意,创造性不足。究其根本性原因,在于对空间感与空间想象力的掌握力度不够。因此,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初期的空间形态构成教学,在此过程当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空间涵义知识理论基础,也要在教学中贯穿针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空间需求设计的理论分析。具体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空间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打破传统造型艺术空间概念与习惯。以造型艺术作为根本,促进学生掌握雕塑、绘画以及工艺美术的空间表现技巧,领悟园林营造以及建筑的空间表现;并且也要借鉴舞蹈、音乐等艺术对于时间空间驾驭的方式,加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时空综合属性的领略。重视空间审美固定性。环境艺术教学中注重环境整体的设计意识及设计风格的教学研究。一些教师在环境艺术教学实践中,由于忽视了环境的空间艺术特征,忽略了对于地方环境特征及本土文化的研究,过于追求流行,盲目宣扬“舶来品”,对“洋”工艺与材料的效仿与抄袭使得设计脱离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没有个性与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形象必然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空间构成的教学当中,需要加强学生整体意识的灌输,环境艺术根植在周围的环境当中,同周围的环境保持着内在的联系,这也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的体现。只有让学生领悟并掌握这种固定性风格,才能够发挥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打造出区别其他造型的艺术。锻炼创造性思维。我国南朝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当中提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其意思为时展会使得文学艺术的创作环境发生变化,文艺创作以及设计观念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而如何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审美需求中创造出更好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创造性思维。空间构成教学中,需随时注意空间设计最新的发展动态,通过先进的网络资源以及新媒体方式,有效结合最新的设计观念与思路。新的时代观念语境为空间构成教学带来了鲜活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时下一些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进行欣赏与分析,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增添设计思路。

3结语

空间设计意义篇10

关键词解构主义;景观;建筑

1.解构主义

“解构”一词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于1967年前后提出,起初是一种文学评论和哲学的在重要主题,德里达的理解是:一段给定的文字的意义不是由组成它们的各个单词所指事物所形成的,而是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组合,当我们将一段文字原来的组合架构打散时,它所表示的意思也随之改变。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实质上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意义来说,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被德里达提出,但它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式,确实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解构主义的鼻祖德里达在解构建筑风起云涌时称其对建筑不是专家式的,也从未培养过。德里达对建筑的关注则始于与埃森曼和伯纳德.屈米的合作(拉维莱特公园)。而他在谈起解构建筑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解构建筑是对解构最直接的最强烈的肯定。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虽然运用现代主义的语言,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言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原则,力学原则,功能原则),由此而产生新的意义。解构主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但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或随心所欲的设计方法,而是具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特点。

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并没有像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的荷兰风格派,或者1919―1933年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那样成为一个运动的根源,更没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那种控制设计趋势几十年之久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它依然是一种个人的,小范围的实验。具有很大的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

2.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

解构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一种设计美学,一种在西方视觉艺术领域和文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创作方法和设计美学。解构主义建筑师和理论家对建筑本质和建筑相关的一切价值的拆析和消解本身不是目的,他们的目的是要对建筑的本质进行重新定义,对整个建筑美学的审美体系进行一次重新装备。

建筑中解构的对象是建筑符号的“能指,所指”与“形式,意义”关系。在符号学里,“能指,所指”与“形式,意义”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所指”、“意义”总是居于主导地位,具有优先权。设计中强调构思立意的重要性,赋予意义以优先权等。解构主义认为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是“消解”的对象,这里解构主义对传统形而上学采用的方法是“消解”,而不是“否定”,这是解构主义的关键。同时,解构主义也对结构主义进行着“消解”,而这种“消解”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的变化和需求。所谓后现代的整体性时尚的需求,即所谓矛盾性,趣味性,复杂性,暧昧性,多义性等等。著名建筑师有埃森曼,哈迪德,盖里,屈米等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传统建筑体系的消解,他们寻求中间性,如在美中寻求丑,理性中反理性,对系统进行替换和移置,打乱保守的建筑思想,对和谐进行挑战,消解建筑的限制,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和建筑形象和概念进行挑战。

建筑的“解构”体现在其语言特征上,在空间中暗示了人的存在。相对于小说,诗歌,绘画的象征性空间语言,建筑“解构”空间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如同一个舞台并与戏剧,偶发行为艺术有某种关联,建筑成为时间过程中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活动着身体和文化记忆,人在这个时间的场所中赋予了建筑意义,这就是人对建筑的体验和阅读。建筑师是通过“标记”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和联想的范围。“标记”引导身体和记忆进入了一个意义的空间,比如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写道,动线是人的存在的最初体验,是人类每个活动的中介,建筑就是基本动线的空间。

建筑解构作为一种手法的艺术,主要是从具体技巧角度来讨论它们的类同性,也就说建筑解构在具体的“构词法”上有着相似性。它们都有一个“中心”或一种“集中式”的模式化倾向,所有的语汇基于一种逻辑规律,表现出序列的“整一性”。通过“解构”方式拆解这种逻辑,使表现建筑的原有词汇脱离其原有的位置。解构主义正是以此方法来破坏传统建筑的整体性,功能性,逻辑性。解构的结果使词汇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词,已不完全隶属于它原本的逻辑解构。解构具体方法是用词汇,句法的分裂,错位,旋转,偏离,重叠等,打破过去建筑结构中是力学原理的横平竖直的稳定感,坚定感,秩序感。使人获得与建筑的根本功能相违背的感受,无中心,无场所,无拘束,反对约定俗称的设计规则。

通过这些方法,构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语义,词义在新的构成关系中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新奇组合。这些方法出现了一种偶然性,反理性的怀疑精神。德里达说:“我认为,解构主义的发生是在你分解某一建筑哲学和某些建筑设想时,如对审美的,美观的主导地位以及实用的,功能的,生活的,居住的主导地位的分解,你必须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同时又使它们失去那种外在的主导地位。”

解构建筑不承认任何建筑本身以外的内容对形式的统治性,包括社会意义,审美甚至功能意义的统治性。这样,其形式就在创作思维和建造外不受任何限制,进而一切都可以是随机的和偶然的,其实,这就是所谓“消解”既是具体方法和手段,更是思想上的解决。

3.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

解构者用一种非常表现主义的或超现实主义的即兴进行创作,甚至在施工现场随意搭建。他们忽略城市文脉,强调作品的独立性,用“新奇”的方法增加城市趣味,如顽童的游戏一般。他们强调构造和营建工艺。他们与现代主义有深刻的渊源的关系,可把他们的“解构”描述成为对现代主义“结构”的拯救。他们用现代主义的几何原则并加上乡土或多角度的营建方式,构造出一种活泼的,不确定的,多义的,自由随机的,解放的,非理性的建筑感觉,使建筑具有一种伟大的雕塑感。正像现代主义伟大天才勒.柯布西耶在朗香教堂的“灵感”一样,手工艺也成为它们的偏好。由于外部雕塑破碎感,他们的大多数建筑内部构造变成了不规则了的空间,从而使建筑富有戏剧性,建筑的内部空间使体验者产生一种紧张,突然,激动的情绪。

与现代主义正好相反,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意识喜好用机器,金属,铁甲部件,这种风格被一些评论者描述为锈迹斑斑的“施虐狂的症状”。通常作品充分展示了材质,色彩,体量的建筑特有语汇,对材质和体量的随心所欲,自由分割达到了相当“偶然”与“游戏”的地步。

所以,解构的方法不是“颠倒”而是处于一种“游戏”的状态,即“能指的游戏”或“形式的游戏”,在“游戏”的中寻求意义的表达,这对于解放建筑设计的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对完整,和谐的形式系统进行的解构。无论是在古典时代还是在现代,几乎没有一个设计师会动摇对和谐,秩序,逻辑和完美形式的信念。在解构主义出现之后,设计成了一种即兴的创作;2)将中心论的解构在传统的设计景观设计中时,无论是在住宅区还是公共绿地甚至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师通常会安排一个中心或者说是一个聚焦空间。而在解构主义设计师看来这种空间等级上的划分不甚合理,将一个空间一锤定音而不顾及日后的可变因素,因此他们要打破这种固定空间的思维惯性,代之以更具有前瞻性和更富有弹性的空间构成形式;3)对功能意义与价值的解构。正如埃森曼说:我们需要取代这样一种建筑概念,即为服务,人们居住和供给系统的建筑概念。而习惯的东西正是人们希望从建筑师那里得到的东西。但是,一旦你对习惯提出质疑,就会扰乱这种平衡。”所以,对景观功能意义与价值的结构也是需要思考的一个方面。4)对确定性的解构。屈米从反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在建筑领域提出了一种混沌理论,及建筑的非功能特性理论,由此对建筑的确定性和传统的那种建筑形式提出了挑战。

4.解构主义作品分析

4.1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解构一切传统

4.1.1项目概要巴黎的莱维莱特公园是在屠宰场和肉市场的旧址上修建起来的,是法国政府按照21世纪标准打造的一个样板公园。设计师伯纳德.屈米采用了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打破一切原有的秩序,拆除了旧址上的一切建筑,以大胆,离奇,怪诞的设计实现了自己的新的设计理念。

拉维莱特公园的确是一个现代化体系,设计新奇,创新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它在景观设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对历史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对比今天的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来看,确实存在着一定弊端。

作为21世纪公园设计概念变革先锋,拉维莱特公园由法国政府一手打造。整个园区占地55公顷,分为3大块。其中公共空间占35公顷,剩下的空间被科学工业城(有一座20世纪60年代的屠宰场改造而成的国家科学博物馆)及音乐城(包括国立音乐音乐舞蹈学习表演中心)所占据。拉维莱特公园是巴黎市中心最大的公共公园。

公园的设计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参加竞标的设计是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人数多达492人。最终中标的是瑞士裔美籍建筑师伯纳德.屈米。它的建筑理论的基础是解构主义,设计包括三个层面,即点,线,面。“点”就是一些怪诞的红色金属结构(建筑小品),“线”主要是指园区内的路径,再由它们构成“面”。这种设计手法主要是后现代的,而不是常规的景观或建筑设计。

4.1.2规划与设计在17-18世纪,巴黎的公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各种人群经常光顾,在这里交换观点,互通信息。

18世纪,巴黎市长霍斯曼提出建立分级广场,公园及树林,并在广场,公园修建林荫道,创造绿地空间,改善城市环境。总之,公园和广场需要提供的是一片清净之地,市民能够在其中休闲,娱乐。

然而在这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公共空间只有绿地功能,社交功能已逐渐被淡化。人们需要有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来改变这种状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屈米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被多数人所接受。

4.1.3设计理论多元文化:当代都市已经摒弃了单一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屈米认为,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长久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追求纯粹,协调的建筑思想与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他认为,公园是多种文化的交汇点,在设计上要实现三种统一观念:都市化,快乐(身心愉悦),实验(知识和行动)。

新的思维方法:屈米认为,现代建筑必须抛弃过去就有的思考模式,对建筑秩序体系,技术和结构提出质疑。因此,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他强调摒弃历史要素和符号,专注于文化的分歧性和事件的偶然性。这也是解构主义在设计中常用的设计理念。

解构主义:屈米通过打破旧有秩序,对建筑本质提出质疑,挑战,并予以新的定义。他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上,采用解构主义,运用重复与重叠的手法,通过点,线,面概念的延伸,打破了传统的中心思想,有实现了多元的价值观念。

拉维莱特公园平面构成图

4.1.4关于伯纳德.屈米的设计理念(拉维莱特公园)屈米认为:21世纪的公园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必须能过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公园应该是一个功能综合的活动的场所,公园应该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上,各种功能设施的组合运用和互动成为公园设计的关键因素。

为了实现上述构想,屈米主张,应将公园视为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虽然建筑体不是连续的,却必须有统一建筑结构,虽然与周边环境没有任何关系,在公园内部却要形成自己的一致风格。

为此,屈米提出“点”,“线”,“面”的空间结构,几每隔120米建一个红色的建筑体块,作为一个个“点”,“点”与“点”之间由“线”(路径,廊架等)构成,彼此通过相交构成一个个“面”,由此想形成“点”,“线”,“面”的立体空间构架。

伯纳德.屈米的解构也是基于这样的三个层次:

“点”的构成:园区中的由近30个建筑体块构成,每隔120米一个,非常规则。这些体块都有共同的特征,即金属材质且都被漆成了红色。它们所表达的是用途,形式和社会价值之间的一种分割。因为这些红色体块并没有实际的作用,也许它们只是传递这一种信息或者让人们对于这个园区留下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

“线”的构成:主要是通过沿两条运河修建的廊架,以此贯穿整个园区,在两条主道构成了“线性”元素,将各个点连接在一起。在功能上,可以给园区内的游人以庇护。通过这条观览线路的设计,打破了严谨的方格网所建立起来的秩序感,同时也联系着不同的主题园区。在象征意义上,通道不仅是在空间上贯通整个公园,在时间上也是前后呼应,给人以历史感,从过去的屠宰场到如今有着全新设计理念的园区,人们可以从中感受的时空的转换。

“面”的构成:这里的“面”是指整个园区的户外活动区域。这些“面”是为各种活动所准备的,每园区域都会根据自己主体定期举行活动。

小结:对于这种深受解构主义哲学影响,并且纯粹以形式构思为基础的公园设计,屈米认为是一种明显不相关方式重叠的建立起来的一种的新的秩序体系。这种体系是对传统设计形式的大胆变革。不再用一种和谐,完美的形式组合,而用机械的几何结构处理,以体现出矛盾与冲突。而这种结构与处理方式更注重的是一种随机的组合与偶然性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冲击。

5.结语

解构主义景观是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在景观艺术领域的实践。正是基于对传统秩序与等级的批判的斗争性,才使解构主义景观表现出与传统景观相矛盾的外在形式,一种不安定的动感的表达不仅是对原有秩序的一种大胆挑战,更多的还是对景观设计中不同风格与空间类型的尝试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邬烈炎.解构主义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尹国均.后现代建筑的n个幻想[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