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疗资源水平十篇医疗资源水平十篇

医疗资源水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58

医疗资源水平篇1

通过有关资料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和时间,实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和生育保险的范围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的政策就会关系到人员问题,人力资源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生产力要素,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是处于动态的状态。我们在分析这种动态性时,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了解,分别表现在动态性的人力资源素质和人力资源行为。受到人的生理及心理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影响,人在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并不会严格按照组织所要求的指令认真的去执行完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与预想的结果实际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同。因此,只要是涉及到了人参与的程序化工作,或多或少的隐藏了预期目标与实际目标有所偏离这一特点。虽然这种风险不是很高,但如果是非程序化的组织工作,人的主观意愿与行为的动态性无疑是给组织带来了更高的人力资源风险。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企业很难拥有终身雇员和雇员跳槽频繁的现象,相应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下一级别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医疗保险参保任务由上一级的劳动部门统一拟定下发,基本上每年参保任务及工作险种都在增加,而相应的人员编制政府却不增加,造成从业人员一直超负荷工作,却没有相应的组织关怀与该得的福利。另外,由于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在当地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行政级别相对较低,使得相应的从业人员没有相应的上升渠道,从而压抑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这很好的诠释了人力资源是属于一类流动性强的资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这种流动性也会相应的增强。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并且会影响我国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如何提升医疗保险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想要从源头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囊括了一个地区发展的多个方面,只有工作人员和医疗保险有关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稳定。首先,地区医疗部门应该关注人员招聘。招聘的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行业的发展和未来的企业发展情况。在招聘之前,需要提出有关契合医疗保险工作岗位的需要,例如,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对医疗保险的了解,对未来工作的规划等等,只有明确了类似的问题,才能在人员选拔上游刃有余。同时,需要给前来应聘的工作人员传达真实的信息,例如目前医疗保险的发展情况,录用后的员工待遇,现在部门内的空缺岗位和主要职责等,如果类似的问题没有说清楚,那么录用人员就会有一种受到了欺骗的感觉,从而不能很好的对工作岗位产生兴趣。其次,需要给应聘人员展示真正的工作内容,而不是泛泛而谈。很多应聘人员想要知道的是进入了工作岗位后能获得何种待遇,日常工作量是多少,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真实说明,很有可能无法获取应聘人员的好感。例如,员工食宿问题,奖励机制,技能培训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介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介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因为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可以通过激励手段产生积极的效益,相反,如果激励手段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消极价值的出现,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的作用。最后,应该加强对新入职人员的培养。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新入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方面,如果能让新入职的员工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有关医疗保险的工作内容和流程,那么就会比同期的其他保险种类获得更多的竞争力,从而也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关部门应该重点培养有潜力的员工,让每个员工都能各司其职,在其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提升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三、结语

医疗资源水平篇2

关键词: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科研档案;重要价值;现状问题;管理对策

档案是准确、完整记录历史信息的重要资源,在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科研档案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可以真实、具体地反映医院科研工作的基本状况,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推动医院科研项目顺利进行,对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极为有利。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的时代环境下,医院相关人员应正确深刻领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明确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在实践中以多元化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为医院科研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助力。

一、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共享管理的重要作用概述

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者应基于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实际,积极推动科研档案共享管理工作开展,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又可以为高质高效地开展科研项目提供信息支撑,以此推动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1.有效控制医疗科研成本医疗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可以实现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目标,进而可以为医疗科研人员展开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和档案信息资源支撑,且便于科研工作人员借鉴科研档案资料中记录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优化科研工作,从而可以保障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效降低科研成本。在此过程中,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对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提高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率和价值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为科研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支撑,从而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可以为医院各项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优质服务,使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价值得以全面提高,最终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的现代化发展。3.推动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挖掘有价值的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临床科研工作提供资源支持,进而整体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在当代网络信息环境中,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手段的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共享管理模式,可以为医疗工作人员参与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在提高科研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同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提升,使得医疗科研工作能够高质量、有序进行,最终有利于全面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

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信息网络时代,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是实现档案资源利用价值增值和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主流趋势,对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实上,当下的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共享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增值难以成为现实,总结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医疗技术发展在科技发展支持下,医疗技术成果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普及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方面,建设成效不高,即使在医疗科研档案管理领域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也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没有正确深入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应用的积极作用,使得其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僵化,观念守旧,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医疗科研成果的支持密切相关,一旦在信息化环境中没有加快推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单纯凭借纸质科研档案,显然难以实现医疗科研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直接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对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极为不利。2.科研档案缺乏规范性科研项目活动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与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密切相关,始终在医疗临床经验总结、医疗技术创新、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在于缺乏规范性的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会影响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还会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当前我国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其中科研档案缺失规范性是突出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医疗机构在运营中一味重视科研工作,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但科研档案工作只是简单记录科研工作内容,缺乏实用价值,这使得相关医疗机构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要求来规范做好科研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从而出现科研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科研档案信息失真等问题,难以提高科研成果准确性的同时,使得科研成果丧失了利用价值,还会影响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后续利用,最终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现阶段,医疗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科研档案管理业务能力和素养等方面,使得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高质高效开展。与此同时,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在具体的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展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使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质量和效率,难以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不仅如此,当前从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并非专业领域出身,从而存在巨大的人员流动问题,难以全面了解医疗科研档案,且无法建立稳定性高、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队伍,直接影响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此外,由于相关医疗机构缺乏稳定性高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不仅难以解决医疗档案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还难以在科研档案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科研档案管理事业发展观念相悖,最终会影响科研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不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三、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在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等,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并立足于科研档案管理实际,从建设高效信息化平台、加强监督、规范化管理科研档案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1.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医疗卫生领域,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都需要医疗机构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因此,医疗领域的领导者应该在思想层面重新认识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深入理解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立足于医疗机构发展实际,基于医疗机构长远发展目标、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等,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并要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常态化管理工作范畴,不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科研档案特点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要同步配套建设软硬件设施。在硬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配套完善的相关存储和交流设备。在软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建立开发高效率的网络软件支撑平台,并要结合医疗科研档案事业发展需求,开发系统功能完善的软件,具体包括操作、管理等软件。通过完善建设科研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设施,助力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医疗科研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切实提高医疗档案信息的共享程度,彰显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推动科研档案事业健康、长远发展。此外,在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大前提下,可以快速推动新医疗成果及医疗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以此提高科研成果利用率,从而既有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事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医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2.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医疗科研档案信息高度共享,并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针对当前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的实际问题,应加强多方监督,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首先,以时展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要求为立足点,牢固树立科研档案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加快推进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新形势下科研档案归档范围、构成要件等系统建设,使得科研档案应归尽归,以此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为科研档案后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其次,以科研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实现科研档案的全面公开、透明,鼓励科研档案信息交流与利用。最后,加强科研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明确责任。针对医疗科研部门,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旨在保障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应在科研项目进行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抽查科研文件资料,一方面可以有效把控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并指出科研档案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便于科研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确保科研档案工作的规范性,进而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支持,最终为科研档案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夯实基础。3.创新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首先,相关医疗机构要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以传统科研档案管理功能为基础,深入开发科研档案管理利用价值,建立多样化科研档案信息数据库,完整呈现科研项目数据、成果和科研过程信息等,并要在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支持下,提供便捷且多元化的档案信息查阅服务。其次,创新和丰富科研档案利用模式。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海量化的特征,只有加强科研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处理,才能为相关医疗机构今后科研项目的高效开展提供大量信息资源,最终有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最后,拓展科研档案应用范围。医疗科研档案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校教学实践等方面,这要求积极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切实发挥科研档案信息利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4.基于医疗档案信息要求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相关医疗机构要想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应强调信息化优势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充分发挥,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且准确的科研信息资源,这无形中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且全面的针对性培训,具体包括计算机、部门交流与协作、档案业务等培训,以期通过专业且深度的针对性培训,持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综合素质满足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切实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相关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高标准要求,要求正确认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缺陷,积极从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推动医疗档案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佞,卿粼.内控视角下公立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J].质量与市场,2021

[2]陈栋.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1

[3]黄艳.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科研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

[4]黄艳.福建省医疗机构科研档案管理现状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

[5]苏凯.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20

[6]刘春.医院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7]陈明喜.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8]廖宇红.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兰台内外,2017

[9]刘慧萍.医疗检测机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研究[J].医疗装备,2017

医疗资源水平篇3

1前言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农村老年人的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且大部分老年人贫病交加,对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服务仍不到位,除了资源分配不合理、服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外,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偏低也是主要原因。“因贫致病、因病致贫”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恶性循环在加速贫困老年化现象的同时,降低了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因此,要想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就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最低收入,采取精准扶贫的措施。精准扶贫就是精确找到扶贫对象,根据不同地域环境、不同贫困程度对农户进行精确的帮扶和管理,将扶贫资金和扶贫资源准确落实到扶贫对象,以达到大面积脱贫的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2我国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21政府的资金投入欠缺

资金投入不足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村老年人保障项目的资金来源仍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抵抗力低下,患病概率比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风险越来越大,医疗花费相应增多,因此成本比较高,让筹资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政府加大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障事业的资金虽然有所增加,但个人支出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医疗保障基金仍然满足不了实际需求[2]。“投入少,花费多”这种矛盾的现象极大降低了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服务水平,使医疗保障政策得不到准确的落实。

22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匀

我国农村医疗资源仍比较匮乏,且普遍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农村的医疗保障服务来自于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比如乡镇卫生院、乡镇医院等,但政府配给的优质医疗资源大部分拨给大城市医院,而农村基本上只占二成,这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匀,甚至城乡倒置的现象,让农村贫病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现阶段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总体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农村的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小,医疗设施陈旧,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不能有效实行,让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主要放在疾病的治疗上,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导致保障措施没有得到准确落实。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的医疗机构实行的是有偿治疗,对于无偿医疗服务不够重视,这也是让我国农村贫病农民的人口数量激增的原因之一。

23农村医疗服务利用率低,保障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对自身健康要求不高,甚至对疾病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因此影响了农村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农村老年人大多以务农自给自足为主,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而目前我国医疗服务的费用呈逐渐上涨的趋势,这就导致农村老年人无法支付医疗费用,农村医疗服务机构不能发挥服务职能,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保障。我国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有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商业保险三种,医疗救助的救助面积比较窄,救助对象限定范围小,再加上救助的资金来源无法保证,难以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比较低,报销范围窄,而商业保险则花费比较高,两者都不能解决农村存在的医疗保障问题,这也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的体现。

3精准扶贫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的措施31扩大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救助范围

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得不到提高,主要还是因为农民的经济能力太低,因此要我们首先要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首先,在考虑实际保障水平的前提下,扩大精准扶贫的救助范围,比如农村中低收入的贫困老人,患有疾病的老人以及有身体残疾的老人,还有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重病老人,以及因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各种保险而造成经济生活困难的老人。其次,降低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医疗费用报销范围[3]。例如鼓励救助对象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在支付了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种费用之后,对个人负担的费用采取补助措施;对于需要异地转院的救助对象,按规定补助转诊手续费用;在目前医疗补助资金允许的范围内,调整医疗费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诊疗项目等。最后,为急需救助的贫困对象建立精准扶贫对象卡,为重点救助对象提供更多的资金补助。

32整合医疗保障资源,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是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我们要对医疗救助的相关程序进行简化,比如扶贫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以在就诊中申请费用补助,不用到收费处先行垫付;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以凭借转诊治疗手续中的证明申请医后救助。其次,要选择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药品、材料,引导扶贫对象合理选择就诊机构,小病小痛不需要到大医院就诊,以此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4]。最后,对于长年患病以及患有疑难重症的扶贫对象,最好派遣相关医疗团队到扶贫对象家中看诊,以提高扶贫对象的就诊率。除此之外,医疗保障机构的人员还需要定时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鼓励老年人自发组织开展保健活动,加强自我保健康复意识,有效预防疾病,从根源上降低医疗费用。

33加强贫困地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首先,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乡镇构建卫生计生精准扶贫示范点,建立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机构,并根据职能进行区分,比如分为观察室、药房、诊疗室以及注射室等,并引进多种基础的医疗设备。其次,为扶贫用户发放绿色就诊卡,凭此卡能够到经过各个医院的绿色通道尽早就诊,也可以得到医疗服务机构的优先就诊权,还可以得到适当的费用补助。最后,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制定各种优待补助政策,鼓励医疗人员到基层从事医疗保障工作。除此之外,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各种无偿诊疗活动,比如送药义诊、定期进行免费体检等,切实提升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医疗资源水平篇4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策略;效果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医疗行业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势态发展。在医院建设发展以及日常管理中,医疗资源是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等等。很多医院正是由于医疗资源的管理方式欠缺妥当,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是医院发展和管理中不懈努力的目标。医学统计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的一种新型医疗资源管理方法。鉴于此,本文就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的策略和效果进行简单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所有医疗资源相关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配置、患者情况、床位数设置等等。

1.2数据处理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

2结果

2.1人力资源配置通过统计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的医生、护士人员情况,并与床位计算比例,最后与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床位和医生比例发现我院计算所得的数据偏低[2]。由于我院还担任有临床教学任务,在人力资源职务分配上面,一些医务人员不仅要负责临床诊治,还要进行教学工作,这就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因此人力资源欠缺是首要问题,需要扩大医务人员队伍;另外是在科室分配方面欠缺妥当,一些科室的患者多、疾病复发,而一些科室的患者少、疾病简单,在人力资源分配上面有点一概而论,使得一些资历深、技术水平高的医师无法充分的发挥其技术,而在患者多、疾病复发的科室又欠缺资历深、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医师。经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在神经内科的医师偏多,尤其是资历深的医师;而一些新成立的科室则欠缺资历深的医师。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各科室合理安排医师情况最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2.2床位管理我院在近几年均进行了床位扩大,但是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且增长的速率超过了床位增长率。因为床位依然不够,时常出现床位紧张的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了按照标准情况欠缺的床位数量并进行了补充;另一方面是科室的床位分配不合理,一些科室的床位比较充足,一部分科室床位比较欠缺[3],通过统计学分析出了床位合理分配数量,最终对各科室的床位分配进行了调整。

2.3患者情况根据统计学的计算结果显示我院在患者的来源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下乡、义诊等活动的时间安排、医务人员数量、活动范围等方面欠缺妥当。根据统计结果我院对下乡和义诊活动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在住院患者分布少的地区开展义务扶贫、义诊等活动,并结合着患者的情况和医院的条件开设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指导患者了解健康知识,免费为患者发放部分药品等等,以此解决了部分患者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就医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形象以及我院的知名度。

3讨论

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床位数量不够、医护人员不足等等,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等,通过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后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由此说明,医学统计方法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提高医疗资源管理和分配的有效性,因此医院在日常工作开展和管理中应充分的运用这一管理技术,以此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医院和社会的效果,促进医院乃至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洁,张世庆,王永清.从医学统计学角度评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9,04:20-24.

医疗资源水平篇5

关键词:医疗保障一体化;实现条件;实现路径;构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118-02

我国现存的医疗保障模式是“三险并存”的运行方式,这种模式解决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问题,普及率很广。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城乡医疗保障不公平,资源分配不合理,保障转移不畅通等缺陷。近年来,很多地区试行了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医疗保障模式,为我们探索公平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来看,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城乡差距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地采取的“一体化”模式各不相同,但是依据已经取得经验和各种模式运行的状况我们对“一体化”的构建路径进行探讨。

一、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实现条件

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必须做好经济、社会、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准备,这是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必要条件。

1.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的社会基础。工业化和城镇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财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明显增加,也带动了人力资源的变动和城镇人口的急剧扩张,大量农民转移就业相应地也带动了社会保障需求的变化,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跟不上农民社会保障的需求,变革医疗保障方式势在必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很多地区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为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接轨扫清了地域、身份障碍。

2.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的经济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回落,但是始终保持在7%以上的高增长态势,财政收入也稳步增加,地方财政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政府逐步增加基本医疗保障投入,财政有能力负担起城乡居民医保统筹账户的资金需求。

3.信息化快速发展是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管理基础。近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网络建设,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为户籍管理、医疗信息、报销制度、医疗行为监督检查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4.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和完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以积极的姿态介入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改革,在制度设计、保障项目、保障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调整,为实现覆盖城乡的社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由来已久,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需要根据城乡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实现,“一体化”的实现路径要与各地城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匹配。

1.分阶段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分治的重要原因。医疗保障一体化的进程要考虑到该地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缴费能力和保障水平。第一阶段要缩小三种医疗保障方式的差距。应当逐步提高新农合的缴费水平和保障程度。目前来看,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水平最高,新农合的缴费和保障水平比较低,三种医疗保障并轨首先要缩小三者之间的差距。第二阶段要使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接轨,实现多档缴费,对等保障。这是为了兼顾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缴费能力的过渡性对接方式。第三阶段要实现三种医疗保障制度的统一,减少缴费等级,实现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上的公平。

2.分区域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城乡差距水平不一,所采取的“一体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实施“一体化”的地区中,以重庆和嘉兴为例,2013年重庆和嘉兴的城镇与农村收入的比分别为3.11:1、1.29:1,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其医疗保障采取的是小步慢走的温和一体化模式,设立两档缴费标准,对等保障。最高占到农村居民收入的2.85%,最低占到农村居民收入的0.82%。多层级的一体化模式可以兼顾不同收入的水平人群的缴费能力,减轻收入较低人群的压力,也会满足不同层级人群的保障需求。嘉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其医疗保障采取的是激进一体化模式,年缴费额仅占城镇居民年收入的1.08%、农村居民年收入的1.4%。嘉兴缴费额度虽然高于重庆,但从收支比的角度看并没有增加居民的负担。

所以要坚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方式。在农村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以及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先实行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地区,要相对采取较为温和的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方式。

三、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构建机制

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应明确这一制度设计和建设重点和难点,因此从政策上研究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衔接机制,特别是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的保障机制、筹资机制、管理机制、各部门的联动机制以及政策法律配套机制。

1.整合城乡医疗保障资源。整合城乡医疗资源首先要实现管理机构一体化。可以先从管理机构上进行一体化建设,在省、市、县和乡级政府设立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对城市和农村的医疗保障实行统一管理。其次要实现医疗资源一体化。由于“三险分离”,原有的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合理。医疗设施投资和管理条块分割,布局缺少规划,三级医院的分工不明,医疗服务价格扭曲,这些问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要求医疗器械、医药等医疗卫生资源逐渐从大医院向基层医院分流,以达到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第三,要实现医疗保障资金的城乡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城乡医疗保障资金统一筹集是实现“一体化”医疗保障最根本的关键问题。

2.建立缴费与报销复式保障模型。在缴费方式上,建立多层级的缴费模式,使居民具有不同的选择权。在几种“一体化”实践模式中,湛江、鄂州、重庆就采取分档缴费的方式,分层缴费使居民可以依据自身的经济状况选择不同档次的缴费,具有更加灵活的选择权。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科学制定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和基本医疗的支付水平。对居民缴费能力、标准进行测算,在报销标准和保障水平上,不同缴费水平设定比例不同的报销标准,起付线、最高补偿等保障水平也有所区别。

3.设立动态筹资保障变动机制。各层级缴费标准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各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物价上涨水平和医疗消费需求水平设定稳定的动态变动机制,设定适当的调整比例,相对稳定,适时调整。对政府补助标准测算,使筹资构成科学、筹资比例合理、筹资渠道多样、筹资政策的配套。同时,保障水平也应随着缴费水平的提高逐步提升。

4.建立多元化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结合点的多元保障体系,制定异地保险制度选择、转移、衔接措施,发挥医疗救助、医疗优抚和农村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在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及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中的衔接功能。

5.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运营平台。一体化信息管理运营平台是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重要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城乡居民可以完成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医疗资源的查询利用、个人信息的管理、医疗服务远程实时监控、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以及对医疗信息的统计和采集。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运营平台能有效地提升管理部门的经办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使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石宏伟,杨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问题[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

医疗资源水平篇6

资源配置有偏

有偏资源配置的原因跟中国过去二十多年医改形成的激励结构相关。在20世纪90年代政府医疗投入减少、药品和诊疗费价格管制条件下,医院的生存和盈利能力主要通过新技术和新医疗设备的引入和高频度使用来实现。因此,初始门诊量大的高等级医院具有先发优势,能通过资本密集型投资带来利润增长,并不断吸引高水平人力资本单向流入。反之,低等级医院则不断流失门诊量,也无法摊薄医疗设施成本,失去盈利能力也不断流失人力资本。

但2003年以后,非典事件导致基层公共卫生重新受重视,也获得了大量的公共投资。但在缺乏门诊量和高水平人力资本的约束下,这些投资一方面仅用于维持低等级医院的生存,另一方面只能转为大楼和设备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与此同时,高等级医院的资本趋向投资动机仍维持不变,盈利能力维持不变,对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吸引能力维持不变。两者相叠加,就是我们发现的医疗资源配置偏向实物资本而非人力资本,导致看病难的激励结构。这一结构对应于高等级医院的看病难和低等级医院资源闲置共存的现象。在总量已偏少的医生和护士数量上,低等级医院的资源闲置进一步抬升了高等级医院的看病难现象。

还有两方面的政策因素加剧了看病难问题。其一是不当管制政策,包括药价和诊疗费管制,以及执业限制。在不同等级医院药价和诊疗费基本同质条件下,患者的就诊选择自然偏向于预期诊疗质量高的高等级医院。而执业限制则形成了人力资本只能从低等级医院向高等级医院流动并锁定在后者的激励结构,高水平人力资本不能通过自由执业增加供给并将技能溢出给医疗市场。其二是近10年来对产权改革和集团化的强调。这一改革虽有高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辐射的用意,但实际上更多是想以高等级医院的盈利能力来补贴低等级医院的亏损,以甩掉财政补贴的包袱。这一改革确实有助于甩包袱,减轻财政补贴压力,但优质资源辐射的初衷却远未实现,反而是将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向高等级医院集中,进一步锁定了已有的激励结构。

重构激励结构

正是因为目前激励结构及其锁定后的惯性,才导致近十多年来,看病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治理看病难还需要回到激励结构重构上来。

首先,打开人力资本双向流动通道。建议全面改革制约医生自由执业的显性和隐形管制政策,除明示的资质要求外,应大步放开医疗市场准入和医保系统准入,贯彻法无明文禁止者即应允许合乎资质要求者自由执业的原则。同时,还应在新增公共医疗经费中对多点执业和全职回流进行补贴,促使高水平人力资本以多种方式合法且有激励地向下流动。

医疗资源水平篇7

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不足

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和资源严重短缺,是造成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长期被传统经济体制约束造成严重短缺,属于我国第三产业中最需要发展的行业之一。我国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卫生总费用仅占全世界总量的2%。就是说,如果把我国的卫生状况提高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就需要把现在可利用的卫生资源扩大10倍。或者说,将目前我国每年投资的医疗卫生费用、现在相同规模的医院和医务人员等卫生资源都再扩大10倍,才仅仅达到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2003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占我国GDp总量的5,65%,仅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水平。医疗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和资源严重短缺,必然凸显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许多矛盾,譬如看病难、医疗水平低和服务质量差、收费高,等等。从市场经济学分析,就是供应和需求的巨大不平衡所造成的矛盾。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医疗卫生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仅可以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满足国民卫生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能够扩大就业和激活我国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缓解和消除我国当前许多社会矛盾。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明显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中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改革开放开始以后,传统的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医疗保障体制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形成明确的体制调整和事业发展思路,而是被动地修修补补、维持局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后,在改革的目标设定上存在明显的偏差。更多地是服从于其他体制改革的需要,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视为一种工具性政策,忽视了其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目标的重要性。

(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简单地将医疗服务机构视同于一般企业,政府放弃自己的责任,企图通过鼓励创收来实现医疗服务机构的自负盈亏,这就偏离了医疗卫生服务于社会的大目标。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追求经济目标。必然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在医疗费用筹集与分配方面,忽视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忽视风险分担与社会共济,也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此外,政府将医药生产流通企业视同一般的生产企业,放弃了必要的监督和规制,也是一个明显的失误。

(三)自费比例太大

中国人看病的费用大部分要自己支付,看个感冒要花几百元,动个手术要一次性拿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看病,不但穷人叫贵,连生活较为富裕的人也叫贵的主要原因。自费比重太大,使得医院有条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自己的垄断地位来收取高额费用。

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途径\

无数实践表明,不改革传统体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就得不到迅速发展。医疗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难度大,任务艰巨。路径选择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走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必须走一条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一是因为中国的医疗资金投入有限,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高成本的物质资本投入上,固然可以通过提高诊治水平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但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必然会出现质量对数量的替代。要实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关键是增加医疗服务人口的数量。当然,这不是说忽视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重视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而是把重点放在哪一方面,现在医疗领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医疗服务的普遍性问题。在一些大的综合医院,仍然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提高疑难病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二是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随着这些年高校的扩招,各医学院校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性医护人员,医疗的人力资源充足。近几年来一些大的综合性医院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显得过剩,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吸纳能力有限。相反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由于数量众多,资本有机构成低,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这些毕业生去基层工作,实现医疗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是中国传统医疗的中医中药有广阔的市场,它对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还是很有效的,而且它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医疗服务。因此,我国应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服务项目,这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二)在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明确政府与市场各自活动的领域

要想充分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要想真正提高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需要优先发展和政府确保的是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不是那些三级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因此,政府应保证初级的低端医疗服务的公共供给,或政府对初级的医疗机构提供资金帮助,使之为大多数居民提供免费的或低成本的服务。为了提高公共医疗的效益,政府也可以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一揽子服务计划,精心设计一个医疗“服务包”,规定由政府提供的免费和低费服务的病种、诊疗项目和手段、药品目录,由各种医疗机构提供,政府买单。超出服务包的范围,再由个人和社会资金解决。在高端的服务市场,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应尽快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允许各种资本进入。按市场原则经营。这样,既可以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当然,国家要对这些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监管,同时对一些特殊群体,还要建立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制度。医

疗市场中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其它领域不同,从这个意义讲,可能“抓小放大”比“抓大放小”更为合理。

(三)政府在居民医疗卫生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医疗服务的融资应以政府为主,而不能把它交给市场,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基本做法。在已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家中,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政府都承担了近3/4的卫生总开支。英国、瑞典和挪威,用财政税收支持由政府直接提供卫生服务:在法国、德国及日本,社会保障是占主导地位的医疗筹集方式,但政府为社会保障融资达60%以上:美国被公认为是比较典型的市场化医疗体制,大多数就业的人口,强制地实施由雇佣双方缴费的统筹医疗保险。但无法进入统筹保险的特殊群体,由政府提供医疗保障。每年政府用于医疗方面的公共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的近46%,私人保险慈善机构占35%,自费支出只占19%。

(四)建立医疗补贴、保险和社会救助相协调的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必须把握和处理好制度改革与保障投入、加强治理与改善服务的关系,要把改革的进度、保障的程度和财力支撑的可能结合好。国家应制订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开展农民的医疗保险,使一病致贫和无钱放弃治疗的悲剧消失。政府在规范医院医疗收费的同时,构建平价医院,建立专项基金对非凡疾病患者进行医疗补贴,并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及法律来更好地保证人们生命和健康,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应积极发动社会捐助或其他形式帮助那些因没有钱无法得到医治的患者,虽然这只是当前我国经济不够发达的权宜之计,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使部分危重贫困患者得到救治。

医疗资源水平篇8

一、医疗旅游的概况

(一)医疗旅游的内涵

医疗旅游作为医疗和旅游互为表里的一种新型产业,是目前全球旅游市场上一种充满商机的旅游形式,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如旅游业、医疗服务业、航空、会展。关于医疗旅游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解释。纳瑞什・特瑞汉认为医疗旅游是:患者到外国去接受治疗,同时享受医院安排的配套旅游服务。莫尼卡认为:医疗旅游就是旅游者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获得各种医疗保健服务和接受各种手术治疗。黛安娜则认为:医疗旅游是医疗旅游者在医疗保健成本与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之间寻求最佳途径的一种经济活动。由此可见,医疗旅游就是一种集旅游和治病为一体,在旅游过程中以医治、疗养等为目的,即在享受旅游的同时进行健康疾病的治疗,达到既康体健身又旅游休闲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

笔者认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更为准确,即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业。

(二)医疗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医疗养生旅游已越来越盛行,备受旅游者的接受和追捧,并成为一种时尚。国外对医疗旅游发展的研究相对较早,尤其在亚洲等一些国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亚洲邻近国家凭借廉价的医疗费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喜爱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印度和泰国,而印度的医疗旅游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我国也积极努力推动各地区医疗旅游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和策划各项医疗旅游项目,使之成为一股新的力量。目前开展的医疗旅游着重以中医药旅游资源开发为主,开展较好的地区有北京、上海、三亚。三亚从2002年就开始发展“旅游+中医医疗保健”结合的新兴产业。

二、海岛地区发展医疗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海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海洋旅游开发的前沿和海洋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一些滨海旅游发达的国家,海岛旅游发展迅速,而著名的海岛地区数年来成为了旅游者最喜好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很多都分布在亚洲地区。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韩国、日本等。这些海岛地区虽然资源条件各异、规模大小不同,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开发海岛旅游和医疗旅游中,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海岛地区可发展医疗旅游的资源

(一)迷人的海岛风光

海岛地区不同于大陆地带,受海洋的分割远离大陆,远离人群和喧闹城市,拥有独特且相对完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景观,如阳光、沙滩、海水、海鲜“4S”资源、渔乡风情文化。这与喧闹的都市生活环境存在极大的差异,极强的地域差异性资源更容易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二)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环境

四面环海的海岛地区受外界干扰较少、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工业经济相对落后、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年气候宜人,夏为避暑胜地,冬为避寒之地,为健康养生的好去处。远离大陆的喧嚣,形成了相对幽静、隔绝的环境,有利于旅游者释放压力,放松心情。海岛地区的宜人的气候、幽静的环境正符合医疗旅游想给热爱健康、养生的人提供的优质环境。

(三)丰富的海产品

在我们日常食用的食品中,海产品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是人类“贵族化与平民化共存”的食品。不仅美味而且可以入药,对养生、疾病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海岛受海洋的分割远离大陆,岛屿及附近海域拥有着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虾、食用藻类、章鱼、带鱼、鱿鱼、牡蛎、海参等丰富海产品,及其富有地方特色的渔乡风情,渔村、扬帆捕捞、坐船垂钓等捕捞作业为远离喧嚣的都市人群有回归自然、缓解压力提供了良好的养生保健环境。

四、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优势

(一)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概况

海南是国内发展医疗旅游先驱地之一,三亚市中医院的中医药游广受好评。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海南省医疗卫生业得到很大改进。目前基本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缓解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体系架构。2013年2月28日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正式受到国务院批复,标志着海南省正式参与到医疗旅游行业的市场竞争。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和“世界长寿岛”,拥有着医疗养生旅游发展的重要优势。

(二)医疗保健资源丰富

海南岛生态环境优越,热带海岛资源丰富。岛上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森林、滨海、高山登高、温泉等资源丰富优质,且分布广泛。目前全岛有9个部级自然保护区,8个部级森林公园,含有大量高浓度负氧离子;拥有长达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自海口到三亚东线沿海地区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可进行海水浴、日光浴;而山地、温泉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这些对增强心肺功能、延缓衰老等有直接的疗效,而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神经衰弱、皮肤病等也有良好的康复作用。

(三)传统中医独具特色

海南拥有着特色鲜明的传统中医医疗旅游资源,三亚市把传统中医保健和当地自然环境及旅游优势有机结合,形成新型康复保健模式。接待了大批的国际游客到三亚市中医院进行中医疗养和观光,拥有着较多良好的国际客源,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中医国际疗养,先后还有瑞典、奥地利等多国医学院的学生前来参加培训和学习中医养生。三亚市中医院在医疗旅游方面的尝试取得一定成功,为海南发展医疗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低廉医疗价格

海南岛上一些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并不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差,加上低廉的劳动力市场,海南医疗服务价格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比国内一线城市如上海的价格还低廉(如表1)。这种医疗费用差是刺激医疗旅游反向流动的主要动因,价格存在绝对优势,这是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一个推动力。

五、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有效途径

海南发展医疗旅游具有先天资源和后天优势,为加快发展医疗旅游业的提供良好条件。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医疗人才、先进的医疗水平和高水准的医疗服务意识,国际认证程度不高、医疗旅游市场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总体上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要加快发展海南医疗旅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疗旅游的发展,价格优势占有关键因素,但医疗水平也不容忽视,海南发展医疗旅游就必须重视医疗水平的提升。

四面环海的海南岛,由于与内陆相隔,城市化进程较低,整体的医疗水平也较低,像在短期内全面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可以通过引进的方式,吸引国内外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海南,或通过派遣的方式将一些本地优秀医务人员派到医疗旅游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全方面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其次,当地的医疗旅游服务意识不高,几乎没有一家医院将其业务与旅游业相挂钩,这不利于外地或国外游客进入海南进行医疗服务的需要,为此,可以引导一些医院主动发展医疗旅游事业,或直接引进一些知名度高的医疗机构进入海南,或与当地医疗机构相互合作,从而提高海南医疗及服务水平。

(二)规范医疗市场

JCi国际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只有取得了这种国际标准认证,才能增强国际患者的就医信心和认同感。亚洲许多发展医疗旅游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多家通过该认证的医院,我国的北京、上海也有多家医院通过国际认证,可惜海南至今还没有一家通过该认证。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推进海南医院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可以选择几家实力雄厚、综合能力强并有鲜明特色的医疗机构,如三亚301医院、三亚市中医院等作为试点医院,积极发展医疗旅游,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并争取早日获得国际标准认证。

(三)培育特色医疗旅游产品

纵观国际上成功的医疗旅游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都在特定领域中都有自己的特色,如韩国擅长整形美容,瑞士擅长注射羊胎素,泰国擅长Spa,新加坡擅长高端体检,印度擅长瑜伽等等,这些国家都有相对优势的特色医疗项目。海南要想发展,占一席之地,培育特色医疗旅游产品非常重要。海南是一个热带海岛,拥有着优质的4S资源,海口、三亚也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空气洁净度长期排列在全国前茅。传统中医是我国的民族特色,在疾病的预防、养生、治疗等领域都有很好疗效。并且效果明显,副作用小,适合康复保健治疗,也适合缓解亚健康状态。为此海南可以发展以“疗”为主的康复疗养旅游项目,针对大量来海南越冬的北方老年人群体,或跨国退休疗养、治疗的游客可以发展一些适合老年慢性病的康复保健产品套餐;针对到海南度假休闲的人群,可以推出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旅游产品套餐;针对爱好运动的人群可以开发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套餐等等。

(四)充分发挥海南地方政府的作用

医疗资源水平篇9

但是,探究新农合的财政投入的公平性,我们不能仅从投入财力的单纯数字增长以及城乡财政补助标准均等化的角度,而应该从建国以来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强调以牺牲农村为代价发展城市而造成的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农民医疗保障的历史欠账的角度深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财政投入的实质公平性。

建国以来,特殊的国情,导致我国无法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海外殖民实现资本原始积累,而不得不通过城乡剪刀差的方式,通过统购统销低价购买农民粮食,然后在向农民高价销售工业品的方式,为我国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与此相对应,在政府的财政医疗投入上,也实行重城市轻乡村的政策取向。城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有国家承担,而在农村地区,则主要由农民自己出资。显然,这种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是不符合公平理念的。

为了更直观的分析,我们参考了济南市2010年统计年鉴,并将济南市及分区县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人均床位数等作为考量指标。根据年鉴,市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088家,占全市的60.7,%,为平阴县的12.7倍,济阳县的4.4倍,商河县的11.3倍。而且在这些卫生机构中,济南市区医院数量占市区卫生机构的比例为5.7%,而平阴县的这个数字为1.7%,济阳县为0.2%,商河县为1.1%。市区拥有医院178家,占全市医院数量的90.8%,为平阴县的44倍,济阳县的89倍,商河县的59倍。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224家,占全市(252家)的89%,是平阴县的37.3倍,济阳县的112倍,商河县的56倍。市区拥有床位数(包括各类卫生机构)24098张,占全市的75.4%,为平阴县的21.5倍,济阳县的21.7倍,商河县的23.1倍。市区千人拥有床位数为6.92张,为平阴县的2.3倍,济阳县的3.4倍,商河县的4.1倍。市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3.91人,为平阴县的2.5倍。济阳县的2.9倍,商河县的3.9倍。以上这些还只是从数量进行比较,而实际中,由于医疗设施的差距卫生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医疗水平而产生的居民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异上没有计算在内,如果把这些质的因素也换算成数字进行考量的话,实际差距将远远大于以上我们做得比较。

概括起来,济南市区同下属县在医疗资源投入和分布的不公平行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医疗机构数量城乡间严重不均衡,过多的医疗机构分布在了济南市区,导致基层各县的医疗机构数量不足,城乡分配失衡。这直接导致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医疗支撑。这体现济南市城乡医疗设施在量上的不均衡.

二是优质医疗资源过度向市区倾斜,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力量不足,医疗质量低下。市区不仅医疗机构总体数量远超各县,而且集诸如三甲医院在内的优质医疗资源于一身,而各县则主要为普通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于济南市区,使得济南各县(市)的医疗资源在质的方面存在严重差距,从而难以在实质上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其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

三是在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千人拥有医生和护士数方面,市区占用了过多资源。这直接导致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更多的只能得到初级的医疗报销补偿,一旦出现大病,需要住院时,往往难以得到即使充足的住院保障。这也体现了新农合在实施中仍然强调保基础,难以保证城乡医疗保障差距的缩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家整体实力有了质的飞跃的前提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构建新型农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国家财政的加大投入,逐步扭转这种差异性,从而最终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同等水平的医疗保障待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制。因此,为了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质公平性,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实现城乡间医疗财政投入的均等化,因为这种均等化虽然表面上看似实现了城乡间的一种公平,但实质上是一种可以回避历史欠账的态度。由于这种巨大差异性的存在,仅仅平均用力,城乡间的医疗卫生水平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继续扩大。显然这是不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的初衷的。因此要想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真正公平性,在享受相同待遇水平的前提下,让农民相较于市民交更少的费用,相较于对城市的财政投入,政府财政应更多的投向乡村和基层。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新建医疗卫生机构时,改变过去那种重点医疗机构过度集中的建在市区的方式,更多的考虑城乡地理位置,尽可能的将其建在基层或者基层附近的区域,并以此为基础,将周边乡镇纳入其保障范围。这是从基础上改变城乡间医疗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实现医疗资源城乡分配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医疗资源水平篇10

【关键词】临潼;自然疗养因子;调查;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features,distribution,andapplicationsofnaturalfactorsinLintongsanitariumarea,toprovidebasisforfurther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methodsRelevantinformationwascollectedandanalyzedcomprehensivlyandsystematicly.ResultsLintongsanitariumareaisrichinnaturalconvalescencefactorssuchasLintonghotspring.Lintongbelongstowarm-temperatezonecontinentalmonsoonclimateregion.againstingmountLionthesouth,ithasabundantnaturalresourcesandworldwidewell-knownhumanlandscapes.Conclusionweshouldactivelydevelop,protectandrationalusenaturalresourcesandmakebetteruseofhealthpreserving,healthcareandrehabilitationofnaturalconvalescencefactors.

【Keywords】Lintong;naturalconvalescentfactors;investigate;application

近年来,临潼区政府为建经济强区,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快了前进步伐。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森林绿化面积逐年扩大,环境逐步改善,使临潼地区变得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加之拥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临潼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疗养胜地之一[1]。临潼全区现有11所疗养院,疗养区环境幽静,自然疗养因子丰富。为了很好地利用临潼自然疗养因子,发展疗养事业,我们对临潼疗养区自然疗养因子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临潼的疗养资源提出建议。

1方法

1.1社会调查走访临潼气象局、风景管理局、旅游局、环保局、骊山森林公园以及主要景点,收集分析了近30年来疗养区气候、临潼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森林等变化的有关资料。了解临潼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气候及景观等医疗作用。

1.2查阅资料调查临潼地区多家疗养院的生态环境,了解周围工业发展、环境卫生,如空气污染、环境噪声、水源及水系污染等情况;收集多年来自然疗养因子的应用方法及产生疗效的资料。

1.3科研情况调查调查了2003~2007年临潼疗养区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温泉水理化性质演变和对人体的应用状况。

1.4分析论证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论证;对所取得的数据采用SpLm统计软件处理。

2调查结果

2.1地理特征临潼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09°34',北纬34°09',海拔461.5m。北临渭水,南依骊山,东距渭南市32km,西到西安市30km,市区面积20km2。疗养区集中于骊山北麓,东起秦陵、西至石榴园的狭长地带,东西长约5km,南北宽约1km,南高北低[2]。

2.2气候特征及应用临潼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

2.2.1近30年气候变化特点年平均气温13.5℃,月均温度以7、8月份最高,分别为26.9℃、25.9℃,12、1月份温度最低,分别为-4℃、-9℃;年平均降水量591.8mm,降水多集中在7、8、9月;平均年日照时数2110.2h,年均日照率为48%,日照较充分;平均无霜期日217d;平均雷暴日16.9d;平均风速2.4m/s,最多风向东北风,最大风速18.7m/s;年均相对湿度为68%;年均气压为967.3hpa。各季气候特点:春季回暖升温快,多风干燥;夏季雨热集中,日照长,多伏旱;秋季暖湿多雨,降温快;冬季干燥较寒冷,少雨雪。

2.2.2近5年气候变化特点①气温升高明显。年平均气温14.4℃,较以往升高0.9℃。其中2006年、2007年年平均气温最高,均为14.9℃,较以往升高1.4℃。②降水明显减少。平均降水为466.6mm,较历年减少125.2mm。干旱持续天数明显延长,2008年降水减少更加明显,12月降水为0mm;年平均降水为262.8mm。③空气相对湿度减少。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66%,2008年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64%,较历年减少4%。④大气气压变化不明显,年平均值为966.7hpa。⑤风速有所减小。年平均值为1.6m/s,较历年减少0.8m/s。⑥不良气候发生有增大的趋势,如干旱天数明显延长,极端气温升高。⑦扬尘天气减少。临潼30年与近5年不同月份的气候变化比较(表1)。

2.2.3气候的保健作用临潼气候四季分明,对人体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全年均适合疗养。长期以来,临潼各疗养院开展的气候疗法、日光疗法,对于许多患有神经衰弱、心理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病、慢性软组织伤等具有良好的治疗康复作用,但如何科学地利用疗养区富含的空气氧负离子进行疾病治疗、康复作用还有待于充分发挥[3]。

2.3温泉地质特征及对人体作用临潼地下蕴藏丰富的温泉水,自古以来就作为皇室沐浴之地,2007年10月被中国矿泉学会誉为“中国御温泉之都”,是我国著名的矿泉疗养地[1]。

2.3.1临潼温泉分布疗养区内约有10余眼矿泉井,各矿泉井(除华清池温泉以外)分别于20世纪70、80、90年代和近年来开采,井深在800~2000m之间不等。主要分布于骊山北麓东西长20km,南北宽1km的狭长地带。有的温泉井水位逐年下降,各井分别下降了12~37m,存在过度开发利用温泉的现象[4-5]。

2.3.2矿泉的理化性质及演变现状水质的主要理化性质比较一致,均属于高热、低渗、弱碱性复合泉。阴离子成分主要有:硫酸根(So42-)、碳酸氢根(HCo3-)及氯离子(Cl-);阳离子成分主要为na+;同时含氟离子(F-)量普遍比较高,均达到矿水命名浓度,可称为氟水。大部分矿泉井水质均有医疗价值的化学成分,但不能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6]。

根据我们对临潼矿泉近30年来5次水质检测结果[7]与历年来水质检测结果分析可知,其水质主要理化性质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均以重碳酸盐钠型水为主,但其中氯化物和重碳酸盐的毫克当量百分比以及矿泉水的硬度已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发生可能与地下水流动加强,溶滤作用增强,以及该矿泉井井壁渗漏使得地下冷水渗入有关[8]。同时,个别温泉井被污染,有的温泉水大肠杆菌数超标,有的温泉井周围与生活区环境不分。

2.3.3温泉对人体作用研究[9]我们通过临潼温泉对健康人体生理作用研究调查发现[10-11],温泉水浴温越高对健康人体心电生理影响越明显,健康人群适宜温度(38.0℃~42.0℃)矿泉浴后有提高肝血循环、改善微循环、提高心功能的作用,肺活量、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量增加。水温越高,体温、脉搏、呼吸增加越多,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但高热42.0℃矿泉浴可使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还发现矿泉浴有调节血糖、降低血脂、减少体重、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3.4温泉对人体的治疗作用经研究发现临潼矿泉水温较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利用它的化学、温度及机械的刺激作用,能治疗人体多种疾病[12]。临潼矿泉在治疗疾病方面,应用历史悠久,经验较丰富,已制定了治疗的一般原则[13-15]。但各疗养院对疾病在病种、治疗量、时间、方法、硬件设施上未能进行规范应用,尚未充分发挥温泉的治疗、康复作用。

2.4森林疗养因子特征及对人体应用近年来,临潼森林面积逐年扩大,树木种类增多,长绿树木占1/3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骊山已建成森林公园,占地面积4.67km2。公园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分属40个科,70个属,140多种花草树木。岭上松柏成林,青山绿水,有槐、榆、椿、皂角、酸枣、华山松等树木,四季常青。在各疗养区内,庭院林木成荫,名贵花木种类众多,花香四溢,绿地如茵[16]。疗养人员置身森林中不仅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还具有其独特的医疗效果。但在骊山森林公园和疗养区仅仅只有少数疗养员因个人兴趣爱好,自发进行森林疗法。未设立指定的森林浴场所[17],明确活动范围,进行合理、有计划的安排森林疗法。

2.5人文景观特征临潼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古代皇家园林、行宫和沐浴之地。以临潼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具有众多人文景观和复合景观[18-19]。

2.5.1历史文化遗址众多[20]临潼有白家遗址、姜寨遗址、邓家遗址等20多处原始部落遗址,时间跨越新旧石器时期。有西周居骊山,西周建行宫,修烽火台、举火炉,使其成为西周的重要军事要地。有秦汉遗址,秦、汉在临潼栎阳建都。有新丰镇、鸿门坂古遗址。位于城东4km,有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59~210年,现已经发掘出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兵马俑坑,共有6000多具出土的栩栩如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奇迹”。

2.5.2文化底蕴丰富[21]著名的华清池位于骊山北麓,是历代帝王行宫和游览胜地,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旧有“星辰汤”、“骊山汤”、“汤泉宫”、“温泉宫”。唐朝玄宗李隆基于天宝6年(公元747年)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改名为“华清宫”。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华清池园内五间厅曾是行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登骊山可见兵谏亭、老君殿、老母殿、烽火台。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6自然景观特征临潼城区新建的中心广场、西花园广场、秦俑馆前广场以及各住宅小区内,种植了大片草坪和园林花木,使临潼成为一座美丽的大花园[22]。

2.6.1临潼田园风光骊山北麓种植万亩石榴园,景色迷人,苹果园、桃园、杏园、葡萄园等经济林园众多,春季百花盛开、秋季硕果累累,阡陌纵横、瓜果飘香,行走在乡间小道,使人犹如置身世外桃源[23]。临潼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体现出原本天然、古老、幽静的原始景观[24]。

2.6.2疗养院园林建设临潼地区各疗养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各疗区绿化面积均达到80%以上,院内绿树成荫、古木参天、草坪开阔,花卉奇石、小桥流水、景观小品、人物塑像,一步一景。远望各疗养院似依附在城区的一片片绿洲;近观是一道道风光旖旎的优美景观。但在部分疗区园林艺术上还存在缺乏意境,敞、露、透的现代风格过多,藏、隐、秀的古典美体现过少,使院内景观观赏价值降低[25-26]。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临潼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疗养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温泉和人文历史资源,不愧为疗养圣地[27]。临潼地区10余家疗养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将医用自然资源用于卫生保健,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疗养专业队伍,建设出各具特色的疗养院,建立了系统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的技术保障条件,不但在健康人群的保健疗养、特勤疗养以及在老年人慢性病疗养、残疾人和疾病后康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疾病的预防方面也逐渐发挥作用。

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医用自然资源存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受到污染被人为破坏,自然疗养因子的医疗保健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疗养院对疾病二级预防的手段还没有很好形成。因此,为了挖掘临潼疗养地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潜力,更好地研究、利用自然疗养因子,提出以下建议。

3.1重视对自然疗养因子的保护通过调查我们对临潼疗养区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有了进一步认识,认为要保护生物圈生态资源即自然界可供医用的资源,就要维护生物圈的质量,珍惜医用自然资源[22]。

3.1.1充分认识保护自然疗养因子的重要性自然疗养因子是具有医用价值的自然界的理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属于生态学因子范畴,与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机体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24]。自然疗养因子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是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其储备是有限度的。因此,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医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就要提高认识,防止由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应用造成疗养资源的耗竭。

3.1.2提高疗养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在疗养区工作的相关人员,尤其是从事规划、管理的人员,要学习和掌握自然疗养因子(气候、阳光、矿泉、森林、景观等)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和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要全面了解各种自然疗养因子长期以来用于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才能正确和合理地、有计划地开发和应用。

3.1.3积极保护疗养区宝贵的自然资源疗养地的保护应是综合性的,既要保护矿泉等自然资源,又要保护空气、土壤、森林、树木、植被、地下水、地表水等,最终达到保证建设适宜的疗养环境和疗养机构的条件。疗养区的卫生防护基本措施之一是建立卫生防护带。加强疗养区的卫生防护带三区(严格限制区、限制区、观察区)的管理[18],避免土壤的污染造成的水源和矿泉的污染,防止生活废弃物和附近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废弃物造成的污染,达到保护疗养资源的目的。

3.2科学统筹疗养区医用自然资源的应用各疗养区都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要积极利用这些资源的多样性,以增加疗养情趣,活跃疗养生活,开展康复治疗,提高疗养效果。

3.2.1科学设计和有计划地使用疗养资源自然疗养资源不仅是疗养院选址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提高疗养效果的基础条件之一。为了给疗养员创造一个优美、清新、安静、舒适的疗养环境,必须根据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地理环境、人文特色、院址大小、建筑布局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对疗养员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制定地区性的生物医学气候地图,有计划地开发疗养资源和进行疗养地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2.2掌握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对疗养员的应用方法各疗养区应重视自然环境的医疗保健方法,不仅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疗养环境,建设优美的园林景观,还要充分利用疗养院内优良的微小气候、阳光、森林等对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的作用方法。在人文景观的疗养中,疗养院通过定期组织参观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可以发人深思、触发联想、感古怀今,有利于预防脑力衰退,改善记忆、思维。因此要应用科学的疗养方法,对疗养因子进行综合应用,才能提高疗养效果。

3.2.3加强利用自然疗养因子的配套设施疗养院在利用自然疗养因子方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和配备相应的设施,可设立专用的日光浴、空气浴、森林浴场所;疗养员住房可设阳台和露台以便于日光浴;矿泉治疗设施可改造翻新,建立冲浪浴、气泡浴、蒸汽浴、水中运动池等多种温泉治疗设施,提高自然疗养因子应用效果。

3.3合理利用自然疗养因子的医疗保健作用临潼疗养地可应用气候疗法、日光疗法、矿泉疗法、森林疗法、景观疗法等,这些主要疗养方法可用于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病后康复。

3.3.1合理应用温泉的医疗保健作用临潼矿泉对人体的作用取决于矿泉的理化特性和应用方法,即机械的刺激作用、温度的作用以及矿泉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温泉的医疗保健作用,除对现有的水疗设施加以改进,更要开展对疾病康复新技术,包括水疗治疗疾病的时间、方法和疗程。

3.3.2合理应用空气浴的医疗保健作用疗养地的空气是重要的自然疗养因子,其特点是含氧的比例高,负离子的含量较大,因此对机体十分有益。为实施气候治疗需建立专门的设施和条件,同时与本地区的气象站建立联系,在本院内建立气象观测点,根据观测到的气象资料,对本院的微小气候作出医学评价,积极开展气候疗法。

3.3.3合理应用日光浴的医疗保健作用日光浴有良好的疾病预防作用,可促进维生素D形成,改善钙、磷代谢;减少未充分氧化的产物等。疗养院修建日光浴场时,应选择露天空气能自由流动的场所,最好远离其他建筑物,以免热光线反射,使日光浴场晒热过度,宜在无烟尘、臭氧、碳酸气、水蒸气等空旷安静之处。日光浴可在专为集体使用设计的棚架下进行,以免过强的太阳光直射于病人,可使弥散的射线和空气自由通过。

3.3.4合理应用森林浴的医疗保健作用森林具有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作用,许多种树木能够分泌植物杀菌素,可杀死空气中病菌,保障空气良好质量,对呼吸系统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疗养期间,老年体弱、行动不便的疗养员,在指定的森林浴区内安静休息。特勤保健疗养人员可进行各种健身活动,如攀登、跑步、散步、体操、气功、打拳、舞剑、划船等。

3.3.5防止发生气象病理反应气象因子不仅可对机体发挥有益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引起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即防止发生气象病理反应。疗养期间特别注意不同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特点,及时发现并要积极处理。

3.4不断研究临潼疗养区的医疗保健作用加强临潼疗养地的疗养资源开发和利用,就必须加强科学研究。掌握自然疗养因子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机制,才能合理应用这些疗养因子。

3.4.1自然疗养资源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对临潼现已建成的疗养地自然疗养资源利用状况要进行研究,尤其是对临潼自然疗养资源储备量、医用价值及疗养地卫生防护等问题的研究;其次,对现代化疗养区整体规划建设,对自然疗养因子,如矿泉、自然景观等的开发应用,防止生态平衡的破坏等问题进行研究,为疗养地正确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3.4.2自然疗养资源在预防保健与治疗康复机制方面的科学研究自然疗养因子在预防保健方面的研究有:气候的医学评价及医学气候预报研究,不同气候的医疗应用技术研究,疗养院微小气候医疗应用技术研究;各种自然疗养因子在治疗康复机制方面的研究有:对临床各科疾病治疗技术研究,在病、伤、残后功能康复技术研究和对战伤防治和伤员功能康复的应用技术研究,以便为自然疗养因子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3.4.3疗养地生物节律调节与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疗养学把改善疗养员的生活方式作为重要的保健或治疗手段。疗养院把研究和实施科学的疗养生活制度以及向疗养员宣传符合卫生保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基本任务,达到人体生物节律与自然节律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在疗养期间,制定科学的疗养计划,应根据疗养员的季节性生物节律的变化,确定综合应用疗养因子的种类、强度、剂量和时间,以提高疗养效果。

综合以上对临潼自然疗养因子的调查分析认为,合理加强疗养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科学研究,并不断改善其应用状况,充分提高疗养效果,是发展疗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张骊光,主编.中国御温泉之都[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

[2]唐桥梁,焦健,刘本忠.临潼地区自然疗养因子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1,10(6):4-6.

[3]金石正,译.医学气候学与气候疗法[J].中国疗养医学,1999,8(3):39-41.

[4]张建祥,王阳.临潼疗养区矿泉水资源调查[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6):411-414.

[5]张建祥,白伍泉,赵双宝.中国人民临潼疗养院温泉水质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1):9-12.

[6]张建祥,王阳.中国人民临潼疗养院原陆疗老温泉水质分析及历年水质主要理化性质演变情况[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2):94-97.

[7]张建祥,赵双宝,赵瑜合,等.中国人民临潼疗养院温泉水质主要理化性质季节变化情况

[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3):164-168.[8]赵双宝,张建祥,赵瑜合,等.中国人民临潼疗养院温泉出水口与浸浴端水质主要理化性质对比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6):408-410.

[9]王绍林,李文章,张莉.矿泉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基础[J].中国疗养医学,2003,12(4):241-242.

[10]王绍林,郑多辉,吴鸿莉.临潼矿泉对人体作用的系列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89-91.

[11]王绍林,徐莉,李娜.临潼矿泉对人体生理作用的系列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7):385-386.

[12]王绍林,姚强,吴鸿莉.临潼矿泉对人体作用的系列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5):266-267.

[13]崔继秀,张元平,薛小宁.临潼疗养地自然疗养因子综合分析与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8):451-453.

[14]黄声恋.临潼矿泉[J].康复与疗养杂志,1989,3(15):16-19.

[15]王岐轩.临潼疗养资源的初步探讨[J].康复与疗养杂志,1987,1(5):15-18.

[16]王子宁.陕西省疗养院工作会议汇编[C].1984.

[17]杜丽君.森林自然疗养因子在疗养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0,9(4):6-8.

[18]陈景藻.疗养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64-83.

[19]张陶渊,刘明晓,编著.陪您游临潼[m].陕西: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

[20]刘则业,伍后胜,主编.中国疗养院概况[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1]王立民,安可士,主编.中国矿泉[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2]刘英锋,郭广会,李晓燕.景观与心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5):330-331.

[23]张严.骊山风景区地下热水资源浅析[J].陕西水利,1997,66(5):36.

[24]霍万户.温泉的治疗作用研究与展望[J].中国疗养医学,1999,8(1):2-4.

[25]陈景藻.现代疗养事业和疗养学的发展[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8,18(4):145-149.

[26]曹国英,主编.疗养技术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