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放射防护工作总结十篇放射防护工作总结十篇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7:22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放射诊疗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安全防护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全面提高我市放射防护水平,切实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

二、工作目标

针对全市放射诊疗工作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摸清我市放射诊疗防护基本情况,完善放射诊疗安全防护制度,及时发现放射诊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放射诊疗工作,提高放射诊疗工作质量。

三、检查范围及分工

全市各级各类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负责对全市除省直管放射诊疗单位外,所有省、市发证的放射诊疗单位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各区市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所辖区域内除省、市直管的放射诊疗单位外,所有的放射诊疗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四、检查内容

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重点对开展放射诊疗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许可,防护工作制度的制定落实,放射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使用,放射诊疗的安全质量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及培训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调查了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的专业人员、设备及相应质量控制设备配备情况以及年度诊疗患者数量情况。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及自查阶段(2012年5月20日-6月10日):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方案和卫生部、省卫生厅2012年放射卫生重点监督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对管辖的放射诊疗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放射诊疗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积极指导医疗机构进行自查,并将放射诊疗单位调查表(附件1)于2012年8月31日前汇总上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二)监督检查阶段(2012年6月11日-8月31日):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分工对辖区内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并将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各区市放射诊疗防护违法行为查处情况汇总表(附件2)于2012年9月30日前加盖公章后上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三)抽查阶段(2012年9月1日-9月30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根据有关要求,对照各区市监督检查情况和医疗机构自查情况,对各区市放射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全市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查。

(四)总结阶段(2012年10月1日-10月31日):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对专项监督检查活动进行全面梳理、总结,根据有关要求于11月10日前将监督检查和摸底调查的数据通过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上报,并将有关汇总资料和书面总结加盖公章后上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直接关系到患者、受检者、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务必予以高度重视,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放射诊疗防护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使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2

一、核子秤装置概况

我公司目前拥有核技术应用项目1台df5500型核子秤,安装于一期选矿厂磨选车间,主要用来对皮带输送带上的铁矿入磨量进行计量。此台核子秤由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中含有1枚铯-137放射源,源的出厂活度为1.48gbq(8月22日出厂)。该项目的总投资为25万元,于9月13日通过省环保局审批,项目于12月投产试运行,2月13日取得省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闽环辐证[00036]).

二、辐射安全防护设施方面

137cs属于密封放射源,放射源安放在铅罐内,使用方式为非接触式测量,放射源(包壳)没有与被测物料直接接触,也不会造成放射源损伤。在铅罐表面和磨选车间传输带均已放置了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三、管理措施方面

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令)的要求,公司已配备一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安全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核子秤工作人员均参加了省环保厅举办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持证上岗;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确保核子秤安全运行。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

与此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核子秤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了《放射防护人员岗位职责》、《核子秤维修制度》、《核子秤安全操作规程》、《环保标准、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安全防范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四、应急救援方面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制订了《核子秤放射源泄漏应急预案》,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做到安全与操作并行。

五、档案管理方面

公司建立了核子秤的档案资料,建立设备台账,做到帐物相符,认真保存各项内业资料,将环保部门审批文件、监测报告等技术档案进行归档,妥善保存。

我公司的辐射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各厂的有关规章制度执行,保障了辐射零事故、零伤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辐射安全的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培训学习,确保辐射工作长期安全,保障安全生产。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3

【关键字】: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80-01

核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和诊断中得以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推动临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由于在临床检验和诊断过程中应用核技术时医护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核放射,影响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核医学科实施必要的放射防护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医院核医学科开展放射防护的具体概况和提高防护水平的主要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市6所不同规模的医院作为主要调差范畴,以6所医院核医学科内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内的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资料收集。6所医院核放射科总共有30名工作人员,其中男性19名,女性11名。年龄23~50岁。工作年限小于6年10名,大于6年20,超过12年8名。

1.2方法

首先调查人员制定好低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护士个人剂量的检测数据、核医学科内所拥有的放射防护用品和剂量,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放射防护用品的情况等。总需要准备30分调查问卷,实施调查时采用的是突击调查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在现场领到问卷后要立即填写,采用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形式。在将所有问卷回收后需要淘汰不合格的问卷,然后使用excel对合格问卷内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2结果

发放的88份调查问卷均是采用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形式,88份问卷均全部回收且有效,有效率100%。问卷结果显示,6所医院的核医学科均配备有充足的放射防护用品和设施,基本的口罩、铅帽、铅手套、铅衣以及眼镜、围裙等均配备充足,工作人员在核医学科工作时均有按照要求佩带。但科室内护士的个人剂量检测数据为0.24~3.26mSv,低于2002发行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规范标准。

3讨论

当前医院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设置和用品都准备得比较到位,工作人员工作时也能够按照要求穿戴和佩戴相关放射防护用品和工具。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核医学科医护人员的个人计量检测数据均没有达到职业规范要求的标准,如此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水平,笔者在研究多个文献并总结多年经验后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管理放射源。对医院核医学科放射源进行分析发现,放射源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患者及其排泄物、医疗废弃物以及医疗药物和物品。这些放射源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作为放射源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叮嘱他们不能随意走动,有专门属于他们的卫生间和候诊室;医疗废弃物应该统一摆放和处理,每天都有专人将这些废弃物搬运到其他安全的地方;所有的医疗药物和物品无论是在存储还是发放使用方面都要进行有效登记,并实行责任制。

(2)增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很大原因在于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是否有较强的放射防护意识。只有这些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放射防护对自己和对他人的重要性,从而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做一切工作的准则,才能够真正实现减少放射源,减轻放射污染率的目的[1]。

(3)科学计划工作方案和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核医学科检验和诊断工作通常都有一个标准的步骤,工作人员只需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开展就能够完成工作。但是由于每一步骤需要用到的物品和仪器各不相同,科室内每天需要开展检验和诊断工作都比较多。所以,若能够在每天工作事前就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方案,确定哪一个事项先开展,哪一个事项后开展。并且确定后还提前准备好所有需要用的设备和仪器。那么将能够使操作步骤流畅开展,有助于避免因为慌乱而延长接触放射性物质时间的现象出现,减少放射物质对身体的危害[2]。

(4)工作人员应该有自我防护意识。所有在核医学科内工作的医护人员都应该有最基本的自我防护观念。工作期间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穿戴好铅帽、铅眼镜、铅衣、个人报警仪、铅手套等用品和仪器。且所有的操作均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要求步骤进行;尽可能争取更多屏蔽时间;在每次完成操作后都需要使用专门的药水洗手洗脸[3];对操作完毕后产生的放射性废物需要统一放置到专门的地方;一旦操作现场发生放射泄露必须要立即封锁现场,防止放射污染扩散。同时要立即采取屏蔽和净化等放射污染消除处理。

(5)所有工作人员均要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每年都要对巩工作人员进行一次详细的健康期间,体检项目包括肾功能、眼晶体、血常规以及肝功能等多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检查结果均要符合实际。对于体检结果显示有异常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立即进行休息调整。体检时体检人员还应该鼓励工作人员要加强锻炼和摄入更多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4]。

(6)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核医学科管理人员应该对核医学科的辐射危险有最科学的认识,并且能够秉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开展核医学科放射防护工作,真正把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当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两个工作同时抓起。并在实际工作患中做好防护工作,比如所有必须要用到的防护设备和器械都需要准备齐全,并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要按照要求使用这些防护设备。尽可能改造和扩建核医学工作场,使核医学工作场能够成为独立存在,不对其他工作场所产生不良影响,确保核医学工作场工作过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保障工作场周围人们的身体健康。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促进核医学科防护工作的发展。

总而言之,核医学科是医院一个重要科室,在提高疾病诊断率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核技术本身就属于放射性较强的技术,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危害。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核技术对工作人员的放射污染,针对核医学科特点进行必要的放射防护操作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赵国良,朱乐明,毛应华,金慧英,荣曙,杨龙.某军区医疗单位2012年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3,30(05):339-341.

[2]黄伟旭,杨浩贤,谭光享.某新建核医学病房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20(24):369-370.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放射诊疗;卫生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44―01

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用射线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必需的诊疗手段,射线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辐射危害的危险性也在增加,而不正当的操作或没有效果的防护将直接危害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陪检者以及其他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权益,2012年无锡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对全市的219家放射诊疗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对策。

1放射诊疗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放射诊疗机构现状截至2012年12月31日,无锡市共有219家放射诊疗机构,其中216家取得了《放射诊疗许可证》;全市现从事放射诊疗的工作人员共1531人,2012年职业健康体检数为1403人,职业健康体检率为91.64%。,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7.84%;对421个放射诊疗设备的4924个监测点进行检测,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总合格率为99.85%,不合格的监测点主要是一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2放射防护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尽管无锡市各放射诊疗机构在申请许可时均对受检者配备了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但对受检者实施X射线拍片、X射线透视等过程中仍有相当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进行防护,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成为了摆设。同时,某些医疗单位为追求经济效益,医务人员缺乏对放射检查项目进行正当化的分析,随意、过度地使用这些检查而造成大量的非正当照射,导致受检者受到额外的照射剂量,有些医院甚至将X射线或Ct摄影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项目。此外,一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的机房比较陈旧,设备的使用年限也较长,这些放射诊疗场所的X射线计量偏高。

1.3受检者的防护意识不强有些工作人员缺少基本的工作素养,没有按规定为受检者使用放射性防护用品。同时,由于广大公众缺乏相应的知识,对射线防护的意识不强,在实际受照检查过程中也没有主动提出防护的要求,甚至当受检者在接受检查时,其家属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在机房内陪检。

1.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不及时目前,无锡市个人剂量监测按照规定最长周期90天,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发生没有按时送到(或寄到)放射卫生服务机构检测或漏测某个周期,延长了佩带时间,造成监测结果偏高,不能及时正确的反映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

2卫生管理对策

2.1加大放射防护知识宣传力度经常举办不同层次的讲座和培训班,如举办放射诊疗机构领导放射防护知识的专题讲座,使相关领导进一步认识到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定期举办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技能。由于射线看不见、摸不着,对人体的损伤存有潜在性及随机性,致使很多受检者对射线的危害认识不足,短期内多次检查等这种盲目检查和盲目照射的问题在各地普遍存在。因此,要采取各种形式向广大公众普及宣传放射防护知识,让全民能正确了解和掌握电离辐射的危害性及如何进行个人防护,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射线对受检者的身体危害。

2.2加强医疗机构的自身管理为提高放射诊疗质量,确保放射诊疗工作合法开展,减少或消除放射诊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事件的隐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要求,加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防护规章制度和培训制度,完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审查验收制度、放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工作制度、设备报废制度和放射安全应急预案等,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并严格按要求建立放射防护工作射线装置档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从而有效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和受照人群的身体健康。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5

一、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第12周年。按照省、市卫生计生委的要求,紧紧围绕“防治职业病、职业要健康”的宣传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咨询活动:一是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高峰时间宣传。我局主动联系市安监局积极争取市政府办下达了《关于在春节期间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工作的通知》,与市安监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专门制作了职业病防治宣传公益广告、展板和宣传画报,在市电视台和火车站、汽车站、广场大屏幕进行滚动播出,并集中两天时间分别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进出站口进行现场咨询,分发宣传资料8000余份。二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扎实开展送法下企业活动。4月29日,市卫生监督局、市安监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和市职防院来到郧县神河集团,开展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接受咨询200余人次,发放《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单3000余份。三是利用新闻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每次宣传活动,我局都邀请市内各新闻媒体参加,电视台、晚报社、日报社及各县有关主流媒体共播发新闻及专访报道8期次,各部门还在网站上进行宣传,扩大了宣传范围和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健康权益,极大的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全市职业病防治培训工作

结合2014年省职业病防治培训项目,一是在5月19日至22日举办了全市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班,来自各县市区卫生监督局(所)的40余名卫生监督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省卫生监督局放射防护处房晓光主任等省市有关专家、首席卫生监督员授课,本次培训是在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各县市区提出要求加强卫生监督培训建议的基础上举办的。二是10月13日至16日,再次举办了全市职业健康检查与监督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11个县市区的职业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60余人参加了培训,并经严格考试合格后颁发了学分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三是认真配合其他部门做好职业病防治培训工作。4月24日,我局与市安监局联合举办了全市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培训班,来自60余家企业的70余人参加了培训;6月13日,经济开发区文教卫局与开发区安监局在白浪举办了职业病防治和工伤急救知识培训班,我局受开发区邀请,派专人讲授了《职业病防治法》和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8月份,又为东风公司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班开展防护知识培训讲座2次,培训人员近200人。通过培训与交流,大大提高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和卫生监督水平,为今后的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规范化管理

为加快我市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进程,提高放射安全防护水平,确保放射诊疗安全,我局于2月28日召开城区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14年市城区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规范化管理工作,各放射单位的分管领导、放射防护管理人员、放射科长近60人参加会议。3月至6月,分别对城区放射诊疗单位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37家(次),均制作了《放射诊疗卫生监督管理现场检查表》,责令9家放射工作单位限期整改。6月下旬,按照《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乡镇卫生院放射诊疗规范化管理终期评估验收检查的通知》,组织两个检查组按照乡镇卫生院放射诊疗规范化管理标准,对全市乡镇卫生院放射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终期评估验收督导检查,客观公正地对各县市区整体工作情况进行评价。10月16日至20日,省卫生计生委检查组,对我市5个县市64个乡镇卫生院放射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了终期评估验收检查,平均分数达到94分,得到了省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四、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

一是按照《省卫生计生委重点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计划》要求,组织开展了职业健康体检、诊断机构和放射诊疗机构的重点监督检查,共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8家,职业病诊断机构1家,放射诊疗单位34家,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我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和放射诊疗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依法执业意识和水平。二是按照《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关于加强全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再次对职业健康体检和诊断机构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还对存在问题较重的竹溪疾控中心责令竹溪县卫生监督局进行了处罚。三是按照省卫生监督局《关于开展省管发证单位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东风公司总医院、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和汉江集团医院计5家省管发证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将检查情况如实汇报至省卫生监督局。四是对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按规定开展个人剂量监测违法事实进行了处罚,案件执行到位。

五、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及体检机构资质评审工作

对郧县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向氏骨科医院、东风公司总医院5个放射诊疗单位开展了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活动。督促城区张中勇诊所、李金梅诊所、车颖慧诊所、张鹏诊所、刘辉武诊所和毛治军诊所等7家口腔诊所开展了牙科X射线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设备性能检测,极大地规范了个体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工作,在全省都起到了带头作用。组织开展了丹江口市疾控中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评审工作。对汉江集团医院积极联系市职业病防治院专家进行指导,以确保其申报国家职业健康体检资质工作顺利达标。

六、《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与年度校验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放射诊疗单位的许可管理,于9月份下发《市卫生监督局关于2014年城区放射单位《放射诊疗许可证》年度校验的通知》,对校验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启用自行设计的《放射诊疗许可证校验申请表》,极大地规范了许可校验工作。全年共办理放射诊疗许可变更事项10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件19件。

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6

尽管刘惠亮教授十分繁忙,但在这次会议间隙,本刊记者仍就心脏介入医生如何有效进行放射防护、本次大会的举办背景和会议情况,以及研究型医院的学科建设等话题,对他做了深入采访。

多学科融合,多领域联合

采访一开始,刘惠亮教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本次大会的背景。他说:“多年以来,在众多新老朋友和医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中国研究型医院心脏大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心血管病领域的学术盛会。今年是大会十周年。今年的大会邀请了国内近200名专家参与授课,参会代表突破了1000人。大会继续以‘精准、创新、转化’为主题,以‘健康心脏,美好生活’为目的,秉承既往‘重基础、学基础、用基础’的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地进行多学科融合、多领域联合,内容涉及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并发症、糖尿病、脑卒中、心肾相关疾病、社区医疗、心理健康、急诊医学、护理技术、心电图学、心脏影像学和临床科研等热点。同时,会议继续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一对多’的交流模式,为每位参会者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刘惠亮教授进一步介绍说,9月2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由李明教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刘希华、占有明、霍勇、狄森、李宗浩、郭积勇、吕鹏、郭建平、姚军、丁升、王亨、黄岚、陈绍良、王斌、徐亚伟、刘现亮、张伟华、张福春、李运田、张建军、季福绥、唐熠达、郭军、马东星等业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主任霍勇教授、北京医师协会郭积勇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希华教授、武警总医院占有明政委分别致开幕辞。

会中,霍勇教授带来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现状与未来》的精彩演讲。霍勇教授强调:因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和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在未来15年内将额外增加7500万例心肌梗死患者,这是目前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在过去10年间,我国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却无明显变化,因此救治效率亟待改进。

北京安贞医院的周玉杰教授就《左主干病变经桡动脉治疗策略》这一课题做了精彩阐述。周玉杰教授认为:左主干病变作为一类较为严重的冠脉疾病,在治疗时需要仔细评价患者病变情况并作出最优的治疗策略。目前尚需更多关于左主干病变的大型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确定最佳血运重建的方案,且指南中关于心肌血运重建策略的循证医学证据大多集中在第一代DeS临床研究中。预计未来随着更多新型支架产品的问世和介入技术的进步,将会极大地促进对于复杂严重冠脉病变的治疗效果的提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徐亚伟教授以《生物可降解支架国内研究进展》为题做了详细的工作报告。徐亚伟教在报告中主要关注了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安全性,并以“前瞻性,单组,开放性研究”为关键词,简要介绍了囊括512例患者的生物可降解支架临床研究情况。

距离、时间、屏蔽,

放射防护一个不能少

在这次大会上,刘惠亮教授作了题为《心脏介入医生放射防护重要吗?》的专场总结报告。这场报告的内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与赞赏。

谈及这方面的话题,刘惠亮教授首先说:“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中,无论是术者还是患者,常常要接受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并且这种辐射剂量的增加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重要影响。但是,心血管病介入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放射防护方面的培训,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防护意识,其剂量水平是常规X线诊断工作人员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随着我国心血管病介入事业的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增加,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中的辐射防护问题,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随后,刘惠亮教授首先分析了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术者的辐射风险。他指出,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术者接受的辐射主要是散射辐射,多数是由放射线在患者皮肤入射处散射而来,小部分来源于X线球管和影像增强器或者平板探测器。其产生的辐射效应主要以随机效应为主;随机效应的产生与累积效应相关,不存在阈值剂量,分多次接受相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可减少确定效应,但不能减少随机效应。在介入操作中,术者的头部和四肢很少受到保护,因此常常接受高剂量的辐射。虽然在介入操作时,术者一般不会直接暴露在有用射线下,因此一般不会出现确定性损伤。然而,随着介入器械和技术的发展,手术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所需的辐射时间也大大延长。关于介入工作人员因严重辐射造成手部皮肤损伤和眼晶状体白内障发生的案例已有报道,因此必须受到广大同行的高度重视。

谈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术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时,刘惠亮教授认为,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相比,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因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不需要卧床,患者痛苦小,已经越来越被国内广大介入医生所采用,目前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绝大多数也都是经桡动脉途径完成的。但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由于其操作路径的解剖变异可导致透视时间延长,以及更加靠近射线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该入路具有导致术者放射剂量增加的潜在可能性,这也引起了国内外介入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刘惠亮教授还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术者辐射剂量的因素,例如造影机曝光参数、患者解剖变异、手术复杂程度以及术者经验等。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术者,其接受的辐射剂量在不同术者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变异性。这就提示不同术者间采取的辐射防护策略不同对术者间辐射剂量的比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另外,采取一些专门用于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辐射防护的专用防护器材,对术者剂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外报道可减少大约30%的术者剂量;同时,近期报道发现正确使用铅屏进行防护可以减少至少80%的术者剂量。因此,采用优化的辐射防护措施后,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是否仍然增加术者剂量,已经成为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刘惠亮教授表示,采用拟人模体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则可以避免上述对术者剂量的各种影响,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由武警总医院心内科进行的一项关于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时对术者放射剂量影响的模体研究发现,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时使用经桡动脉途径专用防护装置可显著减少术者放射剂量,尽管采用了优化的放射防护措施,经桡动脉冠脉造影较经股动脉仍然显著增加术者放射剂量。该研究还提示:在临床实践中,术者应当根据具体的投射角度采取不同的放射防护策略,以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

关于心脏介入治疗术者辐射防护问题,刘惠亮教授首先说,出于对职业照射放射防护问题的关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曾要求所有介入相关人员必须进行放射防护培训,并提出了放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正当性、最优化和剂量限值”的应用。其中,“最优化原则”为放射防护体系的核心。“正当性原则”,即任何改变照射情况的决定都应当是利大于弊。“最优化原则”,即遭受照射的可能性、受照人员数量以及个人所受剂量的大小均需控制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剂量限值”的应用,即除了患者的医疗照射外,任何个人受到照射的剂量总和不应超过放射防护委员会确定的相应限值。多数患者一生中只经历几次心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而心血管介入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受辐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与术者剂量密切相关,因此把患者辐射剂量减少到最小,是减少术者剂量的根本。

刘惠亮教授认为,减少术者剂量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尽量减少X线曝光时间,辐射剂量与个人和射线接触时间成正比。接触辐射源的时间越短,接受的总剂量就越少。在满足临床需要的情况下,把透视次数、透视时间和电影时间减到最少,这对于时间较长的介入操作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增加患者和术者与射线源的距离。距离防护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防护措施。距放射源的距离和剂量率的关系遵循平方反比定律。把到放射源的距离增加2倍能使剂量率减少4倍。一般要求患者皮肤与放射源之间的最小距离是38cm,不直接参加手术的人员应站在距射线管至少2m以外。三是合理应用屏蔽措施。根据射线的类型和用途选择适当的屏蔽具有重要意义。屏蔽措施主要包括铅屏、铅衣、铅围脖、铅眼镜、铅帽以及移动式铅屏等。导管室中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同时还应熟悉这些防护器具的使用,正确使用这些防护器具以达到最佳防护效果。另外有研究表明,介入人员的辐射剂量主要是由未防护器官如甲状腺,部分活跃的骨髓等的剂量决定的。因此,防护服的屏蔽系数和有效剂量之间无线性关系,而增加甲状腺保护围脖则可使有效剂量减少3倍。

“总之,随着介入治疗医学的发展和介入从业人员队伍的壮大,介入工作人员应增强辐射风险及防护意识,时刻牢记辐射防护。切记,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就是保护患者。”在结束这个话题时,刘惠亮教授归结说。

研究型医院更要建立

研究型胸痛中心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武警总医院作为近年来新崛起的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刘惠亮教授的带领下,于2013年正式成立并于2014年通过了中华医学会认证的胸痛中心。谈及该中心的学科建设情况,刘惠亮教授首先说:“建设研究型医院,更要建立研究型的胸痛中心。”

随后他进一步介绍说,武警总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以后开展了多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他们首先完善和落实了各项胸痛中心的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包括急救体系(120和999)、急诊科、医院管理机关以及心内科、心外科等相关科室的联席会议。在原有基础上,急诊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模式更加成熟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入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2B)进一步缩短,目前可以达到70分钟左右,FmC-B时间130分钟左右,极大改进急救效率和效果。其次加强和emS以及区域内非pCi医院协作,争取更多病例可以采取绕行急诊方式。目前绕行急诊的比例为40%左右,显著改进了治疗效果;同时也采取一定措施,保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包括培训急救医生和家属谈话、导管室护士和技师全员培训、术者到位后再次和病人家属交待病情等方式。最后全面改进胸痛中心建设,尤其是开发倍肯远程医疗系统并投入使用,建立了完善的胸痛数据库。胸痛数据库不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也包括一般的胸痛病例。加强所涉及区域医院和社区的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医生和患者理解胸痛治疗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同时开展多次医护人员的全员培训,贯彻和落实最新的指南和治疗策略实。同时,武警总医院胸痛中心也和其他医院胸痛中心协作,争取构成多个胸痛中心的协同模式,进一步改进治疗效率。

“可以这么说,在通过中华医学会认证后,我们医院的胸痛中心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中发展壮大。”刘惠亮教授坦言,“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胸痛中心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医疗资源紧张、人员配置不足,很多医护人员身兼数职,面临繁重的医疗工作和压力,下一步可能会在人员配置和协作上进一步优化。而且,我们的胸痛中心数据库还有改进的空间,主要是各个关键时间节点的记录和统计分析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区域协同的医院还需要加强合作,保证转诊病例顺利交接。未来,我们会在建设研究型胸痛中心的路子上,继续努力,争取越做越好,不辜负广大患者的殷切信任……”

采访临结束时,刘惠亮教授的话题又回到了这次大会上,他寄语所有的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愿金秋的北京能够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也衷心希望参会代表们能够学有所得。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心血管病学的发展,努力呵护与实现‘健康心脏・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景!”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7

1.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某山地地形中,整个玻璃固化项目的生产工艺厂房包括玻璃固化厂房、分析实验楼、产品容器暂存库、生产运行楼,整个建筑群通过交通廊联系起来。产品容器暂存库属于其中的一个子项,建筑位于台地之上,通过转运通道与玻璃固化厂房连接,主要用于接收贮存主厂房生产产品。产品容器暂存库占地面积1148.44m2,建筑面积1638.06m2。建筑物地上部分最长处为54.45m,最宽处为19.60m,高13.10m,深-12.50m。建筑对外设一个人员出入口,一个物料出口,两个应急疏散口,此外地面一层有用于接收来自主厂房的转运通道,地上二层有参观连廊与其他子项连接。建筑为混合层次的工业厂房,一侧主要是单层大空间的吊车大厅及地下产品容器贮存室,另一侧主要是多层小空间的各辅助工种用房,小空间部分地上两层、地下两层。辐射防护分区现阶段全部启用房间有白、绿、红三区,将来全部启用时有橙区房间。但红区房间不进人,将来启用的橙区房间也极少。所以目前包括长时期内整个产品容器暂存库主要进人的房间放射性剂量都并不高,分区设置相对简单。

1.2用房布置的一般规律

暂存库属于核化工厂房,原则上看必须遵循一般的核工业放射性厂房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律。由于核工业体系的功能特殊性,核化工建筑一般都要满足辐射防护、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基本要求,由此带来的辐射防护和安全疏散问题再加上特殊的功能需求导致了复杂的流线需求。要想实现合理的流线布置,平面布置应当从前述三个方面入手。本文将功能需求、安全疏散、辐射防护归纳为核化工放射性建筑用房布置(平面设计)的三个要素。

1.2.1用房布置的三要素及相互关系

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设计的深入开展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沿着一条主线向下进行。比较这三个要素,功能需求是建筑设计的本质问题之一,既是设计的根本目的也是设计的出发点;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防火疏散主要涉及人身安全,一旦发生火情,其紧迫性急迫性是不言而喻的。本工程中的放射性剂量并不高,对于这样放射性不高的工程,防火疏散权重更大;在实际设计中,前两个要素的设计常常会涵盖第三个要素,对于核工业建筑设计辐射防护分区常常是伴随着功能分区形成的,防火疏散从一般疏散角度布置好后较容易通过多种手段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对于放射性剂量不高,辐射防护分区较简单的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一般流程可以总结如下:分析工艺及相关用房的功能需求→调整方案满足消防疏散要求→最后通过细节处理等各种建筑手段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1.2.2工艺流程及用房需求分析

工艺的功能需求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出发点,由这些功能需求可以归纳出主要的功能房间。转运热室、产品容器贮存为红区,操作前室为橙区,维修间和地面上的车大厅为绿区,可以看到工艺的功能需求和辐射防护要求是基本一致的,放射性较强的房间基本相邻。这一点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相同辐射防护分区用房尽量集中布置,也证明了前面的分析———功能需求要素涵盖了辐射防护要素。在上面基础上加入其他工种用房需求,配电、热引入需在一层对外开门,故放在一层;进风、排风用房需要相同的大空间,放在建筑物一侧一、二层相同的位置上,排风噪声相对较大且为绿区放在一层绿区相对集中的位置,进风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水槽间和监测间需放在地下一层;通信用房为白区放在二层白区。接着考虑疏散楼梯和次入口布置。防火疏散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重要的功能需求,在方案设计阶段主要从安全疏散的角度给予考虑:1)防火分区的设置。本工程属于较为重要的核化工建筑,可以参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m。整个厂房占地面积1148.44m2,地下部分有两处,这样整个建筑物可以划分三个防火分区,即地下两个防火分区,地上一个防火分区。2)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布置。由前述可知,本工程采用集中式布局、走道为单内廊式布置,按照耐火等级一、二级考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m考虑,本建筑一侧为大空间单层厂房,地下部分只有维修间进人且面积不足50m2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利用地上临近的物料出口作为疏散口;另一侧小房间较为集中,走廊最长处长度约为20m,并且房间布置不规则,需要按两部楼梯考虑。最后,要考虑已完成的房间布置、安全疏散是否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各房间的辐射防护分区基本能满足相同放射性水平房间集中布置的要求,右侧的疏散楼梯和疏散口可以满足防火疏散和辐射防护疏散的要求。左侧用房集中的部位有白、绿两区,两部疏散楼梯可以分别作为白、绿两区的疏散楼梯,为满足地下防火分区两部疏散楼梯和对外疏散口的要求,绿区疏散楼梯在一层设对外应急疏散口,白区楼梯间相邻的淋浴水槽间墙体上设固定窗(旁边附太平斧),有火情时可用太平斧打破玻璃,将白区楼梯作为应急疏散楼梯。

1.2.3小结

核工业放射性厂房房间布置(平面设计)中存在功能需求、防火疏散、辐射防护三个要素,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于玻璃固化暂存库这种放射性剂量不太高,辐射防护分区不太复杂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厂房而言,其房间布置的思路可以依照下面的流程进行:1)从功能需求出发,以主工艺用房为基本框架,加入辅助工种用房和相关配套辅助用房,得到房间的基本构成;2)在房间基本构成确定的基础上,参考既定面积、走廊长度考虑需要多少疏散楼梯和疏散口,依据规范要求在合适的位置加入疏散楼梯和疏散口;3)从辐射防护分区的角度检查一下各个房间的布置是否符合辐射防护分区的要求,分区是否合理,各分区是否有合理的疏散口和疏散楼梯。不合适的可以通过调整房间布置、增加应急门或固定窗的手段满足辐射防护分区的疏散要求。

1.3特殊问题和解决方式

本工程用房布置存在一个特殊的问题,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贮存玻璃固化主厂房生产的高放产品的,这些产品大约贮存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当时考虑暂定50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可能会有变化),之后这些产品会通过工艺的特殊用房处理后运出建筑物送到别处处理。这些工艺的特殊用房在贮存时期内并不使用,只是在最后启用时方才使用,如果现阶段就将未来所需房间的装修、管道设备的设计安装等问题考虑到位,房间设备不但长期不能有效利用,且会带来设施陈旧浪费的问题,而且贮存期后也有可能出现新的更先进的相关技术,为此我们对相关房间做如下考虑:1)房间处理。将需要的房间集中留出大空间,现阶段作为结构空间考虑,将来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布置。2)疏散考虑。对将来可能进人的空间预留疏散口,洞口可用砖墙封堵,将来启用时拆除,根据需要设门。3)装修考虑。一切装修暂时均不予考虑,将来启用时,可根据当时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进行详细设计。4)预留洞口高度。由于暂时不考虑装修,预留洞口可适当留高,将楼地面面层的余量留出来。

2结语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8

一、监测目的

通过在哨点监测单位开展放射工作场所监测、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及人员健康状况和放射性疾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分布与健康危害效应的关系,建立放射职业危害因素预警监测网络,预防、控制和消除放射性职业病。

二、监测对象和内容

(一)监测对象

在全市选择10家放射性职业病哨点监测单位,包括4所医院、2家工业探伤机应用企业、2家小型密封源仪表应用企业和2家X线检测仪应用企业。在10家哨点监测单位中选择50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监测对象,分别为大学附属医院20人、市中医院9人、区人民医院5人、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人、化工受压容器检测站4人、市东方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人、木业有限公司2人、化学品有限公司3人、金东纸业()股份有限公司2人、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2人(具体见附件10)。

(二)监测内容

1.开展监测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调查。了解和掌握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工作场所情况包括射线类型、防护设施、自主管理情况等,工作人员情况包括工作岗位、接触射线的年限、接触射线类型及强度。

2.开展放射工作场所监测,通过监测发现各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预警并参与处置职业危害事件,保障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建立场所档案。

3.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包括常规监测、任务监测和应急监测。分析剂量资料的行业分布、岗位分布情况,尤其关注介入放射学、核医学诊断治疗人员的剂量分布,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4.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监测项目与规范,了解和掌握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常规监测和医学随访情况。包括就业前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和在岗监测、事故应急监测和离岗监测,并建立健康档案。

5.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监测,掌握年度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申请例数、诊断例数。

在检测基础上形成个人剂量常规监测、健康状况监测、放射性疾病监测等年度报告,并对有条件的项目实施网上直报。

三、放射工作场所监测方案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是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哨点开展主动性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建立放射职业危害因素预警监测网络,完善职业病危害监测预警体系,预防、控制和消除放射性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

(一)法规及标准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及相关检测规范制订。

(二)监测对象

根据《2014年度省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工作方案》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所医院、2家工业探伤应用企业、2家小型密封源仪表应用企业和2家X线检测仪应用企业,共计10家单位作为哨点监测单位,详见表1。(三)监测内容

1.基本情况调查

开展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和哨点检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填写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基本情况调查表(附件1)和哨点检测单位基本情况表(附件2)。

2.工作场所监测

开展项目单位放射工作场所监测,通过监测发现各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预警并参与处置职业危害事件。

(1)医院放射诊断工作场所

透视机(含DSa)、摄片机和Ct监测项目及方法分别依据表2、表3、表4中规定执行。(2)工业探伤工作场所

工业探伤工作场所监测项目及方法依据表5内容执行。(3)小型密封源仪表应用工作场所

小型密封源仪表应用工作场所监测项目及方法依据表6内容执行。(4)X射线衍射仪或检测仪

X射线衍射仪或检测仪工作场所监测项目及方法依据表7规定执行。(四)质量控制

各地各单位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开展检测工作,规范检测程序和方法,保证检测质量。检测使用的设备相关参数要满足相应检测规范要求。设备经过国家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取得检定证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每项指标有3个检测数据,取平均值经检定系数修正后报出检测结果。检测结果保持3位内(含3位)有效数字。

四、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外照射监测方案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必备条件之一,目的是通过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掌握放射工作人员实际受照剂量,并对受照剂量进行评价,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危害效应评价提供依据,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

(一)法规及标准

本方案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9号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5号)、《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6号)、《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卫办监督发〔2008〕32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09〕43号)及《省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等制订。

个人剂量外照射监测工作依据的主要标准及检测检验规范主要包括:《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207-2008)等。

(二)监测对象

在10家哨点监测单位中选择50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监测对象,涉及的职业类别包括诊断放射学(28人)、介入放射学(7人)、工业探伤(6人)、工业其他应用(小型密封源5人、X射线检测仪4人)。

(三)监测程序

1.监测方法

原则上针对单一成份已知能量的γ或X射线,或弱贯穿辐射(如β射线和低能X射线)不明显的强、弱贯穿辐射混合辐射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只监测Hp(10)。

2.监测仪器

市疾控中心目前所使用的检测仪为RDG-3a型热释光个人剂量仪,具有能覆盖监测范围的宽量程(0.01uSv~9999mSv)、足够高的灵敏度、足够低的探测下限、能量响应和角响应误差不大于30%。

使用的探测器具有具有良好的组织等效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热释光剂量仪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热释光剂量仪每两次检定之间应至少做一次期间核查,利用检定后保存的元件检查仪器稳定性。

3.监测周期

每1~3个月为一个监测周期,监测周期不超过3个月。每个监测单位在各监测周期开始时应随元件发放随样本底,监测周期结束后随元件一起收回,用于测读时扣除本底。

4.数据处理

原始记录应详细记载监测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包括单位信息、受理号、监测起止日期、仪器状态、测量人及测量日期等。

对每个监测周期测量结果超过mSv时,对其受照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附在其相应的个人监测原始记录中。

当剂量计丢失、损坏、异常数据剔除等其它因故得不到监测数据时,尽量确定其名义剂量。

当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小于系统最低探测水平(mDL)时,记录为1/2mDL。(mDL应至少每年核准一次)

5.数据上报

监测年度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按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市疾控中心于10月20日之前,将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情况表(附件3)、年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监测人数分布表(附件4)、年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年集体剂量分布表(附件5)及年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汇总表(附件6)报至省疾控中心和市卫生行政部门。

(五)质量控制

1.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应具备省卫生厅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资质。

2.各地各单位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开展个人剂量检测工作,规范检测程序和方法,保证检测质量。

3.参加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个人剂量比对,开展监督检查和定期复核。

五、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危害监测方案

开展全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放射性疾病申请诊断情况监测,目的是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资料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包括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级别工作场所分析,并结合个人剂量常规监测,分析放射工作人员行业分布、剂量分布与健康危害效应的关系,探求降低辐射危害效应的方法,建立辐射健康效应监测预警网络,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安全保障提供依据。

(一)监测对象

在10家哨点监测单位中选择50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监测对象,涉及的职业类别包括诊断放射学(28人)、介入放射学(7人)、工业探伤(6人)、工业其他应用(小型密封源5人、X射线检测仪4人)。

(二)监测内容

哨点监测包括辖区内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机构能力建设调查、辖区内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放射性疾病申请诊断情况等。

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能力建设调查

市疾控中心负责统计全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能力建设基本情况,包括人员、仪器设备、工作场所等,并填写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能力登记表(附件7)。

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监测

市疾控中心负责统计全市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完成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常规监测情况,包括就业前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和在岗监测、事故应急监测和离岗监测人数,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证明发放数,并填写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能力登记表(附件7)。

分析监测人群中样本分布情况,人员健康状况监测内容参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的监测项目与规范,主要包括眼晶体、指甲皮肤、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染色体等指标,并结合人员工作岗位、接触的射线类型与强度和个人剂量监测等其他资料,评定射线对健康效应的影响程度,同时填写哨点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汇总表(附件8)。

3.职业性放射病监测

(1)统计全市所有放射工作人员中,年度职业性放射病的申请例数、诊断例数。

(2)放射病报告由诊断机构填写职业性放射病报告卡(附件9)报送省疾控中心。急性放射病在诊断后六小时内报告,慢性放射病在诊断后10天内报告。

(三)监测方法

1.现场调查。采用现场调查的形式统计全市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能力建设基本情况和年度内完成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常规监测情况。

2.职业健康检查。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进行检查。

3.监测数据录入。对哨点监测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监测工作,填写相关监测报表,并将监测数据汇总后递交至省疾控中心,经复核合格后统一录入数据库。

4.资料汇总与上报。监测年度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市疾控中心负责于2014年10月31日前,将年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能力建设登记表、哨点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汇总表、年度放射性疾病监测报表汇总后报至省疾控中心,同时上报相关文字资料,包括哨点监测工作方案、各类调查表、职业健康检查资格证明材料、工作总结等。

六、进度安排

1.1~10月,开展各哨点监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资料与健康监护资料收集;

2.10月中下旬,完成现场监测工作;

3.10月底,完成资料汇总并上报。

七、相关事项

1.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评估。

2.市疾控中心负责全市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及各监测点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承担相应的放射性疾病监测任务及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省疾控中心报告监测数据,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实验室。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营养需求

中图分类号:R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61-02

medicalradiationworkersofthenutritionalneedsof

LiYanhongLiZhizhong

introduction:X-raymedicalapplications,to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humandiseasebroughtalotofconvenience,butalsocausedalotofdamagetothehumanbody.articleinthemedicalradiationworkersintheperspectiveofnutritionalneeds,analysisofthemedicalexposureofthecurr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andputforwardreasonablenutritionrecommendations.

【Keywords】nutritionalneedsofmedicalradiationworkers

随着放射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放射防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接触电离辐射的剂量逐年降低[2],但接触一定人工辐射剂量在实际应用中是难以避免的[3]。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生物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笔者从饮食营养保健角度,探讨如何降低辐射对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1医疗照射的现状

医疗机构医学诊断、治疗、体检工作的大量开展,受检人数的逐年增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放射诊疗机构约50,820家,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达167,666人,放射诊疗设备77,948台[1]。随着放射防护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护装备也越来越好,放工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接触电离辐射的剂量也逐年降低[2]。

1.1放射工作从业人员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1.1.1防护的可操作性差

新技术的运用和新的诊疗方法的出现,操作复杂难以使用防护器材,一些工作人员接触的辐射剂量偏大,如粒子植入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在X光下进行复位操作的骨科医生等。

1.1.2防护意识淡薄

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因为在短期没有见到明显的症状和变化而认为辐射危害无所谓,从而忽视了放射防护,不重视自身和诊治者的防护[3]。

1.1.3不能优化选择放射诊疗设备

有些医疗机构轻率滥用X线、Ct检查,不能优化选择X线、Ct检查。例如:胸部透视比胸部拍片,使患者多接受16倍的照射剂量,同时胸部透视不及拍片观察清晰,又没有客观记录,不利于复查对比.对Ct检查的患者应该确定是平扫还是增强扫描[4],使自己和患者接受过多的不必要的照射。

介于以上各种因素,在不能完全屏蔽电离辐射的状况下,通过为放射工作人员提供特殊营养需求,来提高机体的抗辐射能力。笔者查阅国内大量资料,现阶段还没有关于研究放射工作人员营养状况的相关报道。

2电离辐射对健康和营养代谢的影响[5]

电离辐射可以直接和间接损伤生物大分子,造成Dna损伤。Dna损伤是电离损伤的主要危害,辐射导致Dna单链或双链断裂。电离辐射也可以作用于水,引起水分子电离并形成大量自由基,如・oH和・H,・oH可以从Dna碱基上抽取氢,造成碱基损伤和形成二聚体。辐射也可以影响Rna的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2.1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电离辐射可以抑制脾脏和胸腺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抑制是辐射损伤早期的敏感指标。辐射也影响三羧酸循环,枸橼酸合成受到抑制,苹果酸、琥珀酸、异枸橼酸的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造成机体耗氧量增加。

2.2对蛋白质的影响

使蛋白质、酶类的化学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尿中氨基酸、肌酸、牛磺酸和尿素的排出量增加。由于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反馈作用,致使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也加快,机体氨基酸需要量增加。

2.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电离辐射作用于脂肪,在・oH和・H作用下,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并生成氢过氧化物,从而影响生物膜的功能和促进生物膜的老化。同时,照射后体内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失去平衡,自由基浓度增高,也会加重脂质过氧化。接受较大剂量射线照射后,由于组织分解增加,甘油三酯的合成加快,分解减少,血清中总脂、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增加,出现高脂血症。脂肪受到辐射后可以产生奇数碳的脂肪酸,成为辐照食品检测的一个指标。

2.4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照射可以引起肝糖原增加,表明糖原异生作用增强,常出现高血糖症。主要是由于组织分解代谢增强,氨基酸的糖原异生作用增强。葡萄糖激酶活性受抑制,使葡萄糖分解成Co2的效率降低,在对电离辐射敏感的组织中(如淋巴组织),三羧酸循环受到影响,糖酵解增加。组织对糖的利用能力下降。

2.5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

辐射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影响较大,维生素c和e损失较多。照射后,维生素B的消耗增加,同时尿中排出增加,造成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下降。

2.6对水和无机盐的影响

较大剂量照射或长期小剂量的职业性照射可引起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的降低,由于组织分解和细胞损伤,出现高血钾症,尿中K+、na+、Ci-排出增多,总血容量减少,加之呕吐、腹泻和脱水等,造成水盐代谢障碍和酸碱平衡的改变电离辐射对机体营养素的作用涉及整个生物代谢过程,受到许多复杂的、相关因素的调节,热能营养不足和缺乏可引起放工人员放射敏感性增加,充足的热能有助于减轻放射损伤的作用[4]。

3放射工作人员的特殊性

4放射工作人员特殊营养需求

首先应满足机体正常的合理营养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放射性损害的特殊作用,给予特殊的营养补充。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满足人体合理的营养需求量来提高机体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

长期受到小剂量照射的放射性工作人员应摄取适宜的能量。以防能量不足造成辐射敏感性增加。高蛋白膳食可以减轻机体的辐射损伤。特别是补充利用率高的优质蛋白,可以减轻放射损伤,促进恢复。一些研究报道,补充胱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可减少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增加必需脂肪酸和油酸的摄入,降低辐射损伤的敏感性,由于辐射可引起血脂升高,不宜增高脂肪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果糖防治辐射损伤的效果较好,放射性工作人员可以多增加水果摄入,提供果糖和葡萄糖。电离辐射的全身效应可以影响无机盐代谢。需要补充适量的无机盐。由于电离损伤主要是自由基引起的损伤,因此在接受照射之前和受到照射之后,应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或泛酸减轻自由基带来的损伤[5]。

5放射人员的合理膳食结构[5]

应该供给充足的能量,蛋白质可占总能量的12%~18%。蛋白质以优质蛋白质为主,以肉、蛋、牛奶、酸牛奶为佳,可以减轻小肠吸收功能障碍,改善照射后产生的负氮平衡。膳食中要有适量的脂肪,脂肪选用富含必需脂肪酸和油酸的油脂,如葵花子油、大豆油、玉米油、茶子油或橄榄油。碳水化合物供给应占能量的60%~65%。碳水化合物应适当选用对辐射防护效果较好的富含果糖和葡萄糖的水果。还应选用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抗氧化剂的蔬菜,如卷心菜、马铃薯、番茄和水果,改善照射后维生素C、维生素B2或烟酸代谢的异常。酵母、蜂蜜、杏仁、银耳等食物的摄人对辐射损伤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专家建议,从事放射作业的人员其营养素供给量,能量10.5mJ(约2500kca1),蛋白质80~loog(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占30%),脂肪50g,钙1g,铁15mg,碘150。200μg,维生素a660μgRe,维生素B12mg,维生素B22rag,维生素B62.5mg,烟酸20mg,叶酸0.5mg,一维生素B123μg,维生素C100mg。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各种医疗照射活动所开展的防护工作,日益成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但在不断深入开展的医疗照射防护工作的同时也应从注重饮食营养的角度提高放射从业人员的抗辐射能力,由于放射工作的特殊性,如果发生营养不足或营养缺乏,机体的辐射敏感性就会增加,此时较易导致辐射损伤,所以放射性人员在满足一般营养素需要量的前提下,还要有高于需要量的营养素,使之达到较为充裕的水平。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在我国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更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当时食品匮乏,不少部门曾实行过供给保健牛奶、鸡蛋、肉类的做法,也体现了政府提高对从事放射工作者的特殊营养补贴。2004年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出的国人部发[2004]27号文“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中提到:“对医疗卫生津贴标准国家不再统一调整。各医疗卫生单位可按照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人发[2000]31号)精神,通过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对专职从事或接触有毒、有害、有传染危险的人员制定适当的倾斜政策。

关注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营养需求,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多方面的自我防护意识,更好的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发展,提供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放射防护所.我国医疗照射受检者剂量水平概述[信息]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2010-08-31.

[2]庄晓玲、方汉波等.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男性放射人员血象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7:38.

[3,徐翠华等.环境辐射与居民健康的探讨[J],2008.17.4500.

[4]王新岭,X线胸透检查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1(5):372.

放射防护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三门核电;射线探伤;辐射防护;mCnp

三门核电使用先进的第三代ap1000压水堆核电技术,规划建设6台1250mwe核电机组。目前三门核电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建造阶段,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未来电厂运行安全,三门核电对一回路所有管道、阀门和设备100%无损检测,对二回路的设备、管道抽样检测。

射线探伤(Rt)是五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是核电建设无损检测最常用方法。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穿过不同密度、厚度材料时衰减程度不同,造成材料下面的底片感光不同来实现对材料内部质量检测的目的。它具有记录真实直观,便于追踪,缺陷定性定量准确的优点。但是,射线探伤所使用的射线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为确保射线探伤工作的安全,避免人员受到异常照射或超剂量照射,三门核电对射线探伤工作的辐射安全管理做了严格规定。

1射线探伤辐射知识介绍

射线探伤所用射线主要为X射线和γ射线,射线来源于X射线探伤机或密封性放射源,三门核电工程建设阶段探伤用密封性放射源主要有192ir和75Se两种。根据《射线装置分类方法》和《放射源分类方法》规定,X射线探伤机属于Ⅱ类射线装置,192ir和75Se源属于Ⅱ类放射源。

射线与人体相互作用会导致某些特有的生物效应。效应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于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能量。当人体组织接受的辐射照射超过一定限值时,就会引起人体组织器官的病变,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GB18871-2002规定,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限值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其中任何一年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三门核电厂的个人剂量管理目标值,辐射工作人员一年的全身有效剂量不超15mSv。

对于X射线现场探伤作业,根据GBZ117-2006的相关标准可知,作业时被检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的范围内划为控制区,在控制区边界外将作业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的范围划为监督区,在监督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对于γ射线现场探伤,根据GBZ132-2008的相关标准,将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的范围内化为控制区,在控制区边界外将作业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2.5μGy/h的范围划为监督区。

2三门核电射线探伤辐射安全管理

做好射线探伤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职责及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探伤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培训、探伤现场安全防护及监督检查,以保证探伤作业的正常进行。三门核电厂根据相关安全法规及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射线探伤辐射安全管理程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1射线探伤作业人员资质要求

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和《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证》或《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等上岗。射线探伤作业人员还需定期接受三门核电厂的辐射防护培训,取得相应的辐射防护授权资格。

2.2射线探伤申请及审批

射线探伤工作负责人提出《射线探伤许可证》办理申请,同时提交射线探伤工作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剖面图以及《射线作业单》,要求射线探伤工作的平面示意图或剖面图能够清晰的标识出射线探伤辐射控制区的边界、探伤机摆放的具置、探伤设备或构筑物的具置等信息;探伤接口管理部门根据施工现场的工作安排进行协调,确定射线探伤工作的时间窗口;辐射防护科最终审核批准《射线探伤许可证》申请内容。

2.3射线探伤辐射防护要求

三门核电厂根据现场射线探伤工作计划,提前探伤通告;建立工前会制度,对射线探伤作业程序进行讨论分析,并进行安全交底;建立射线探伤辐射控制区,控制区边界可利用现存的结构如墙、暂时的屏障或绳索、警示带等建立辐射控制区;在辐射控制区边界、控制区边界入口和人员通道处悬挂醒目的探伤警示牌,并在控制区边界入口处设置专用声光报警装置;射线探伤作业组应准备探伤作业程序、个人剂量计、便携式辐射剂量率仪、个人剂量记录文件、应急预案及应急物资。探伤开始前,射线探伤作业组应按照射线探伤机厂家提供的检查标准对射线探伤机做全面检查。

探伤正式开始前,使用试曝的方式确定控制边界的有效性,当控制区边界比释动能率超过15μGy/h,应立即停止探伤作业,重新确定边界;探伤作业过程中,至少有2名操作人员同时在场;探伤过程中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探伤区域,如发现有人误入探伤区域,探伤应立即停止。三门核电辐射防护人员在检查中,若发现辐射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或人员存在违规行为时,探伤作业须立即停止,则要求射线探伤单位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

射线探伤结束后,探伤工作人员检查位置指示器,确保探伤源已经回收到探伤装置内,进入现场的人员需要手持便携仪表进行辐射测量,判断辐射水平与探伤开始前的辐射水平是否一致;射线探伤作业组解除边界控制,移除警示胶带,取回探伤警告标牌和声光报警装置,清理工作现场;探伤源或射线探伤装置归库后,关闭《射线探伤许可证》。

2.4个人剂量管理与应急

承包商射线探伤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及管理由承包商单位实施,必要时须向三门核电厂提供射线探伤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

射线探伤实施部门或单位须事先编制射线探伤应急预案,并在射线探伤工前会进行学习和审查;当应急情况发生时,射线探伤工作负责人须立即向保健物理主管部门对事件/事故进行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3探伤源剂量率的mCnp计算

射线探伤作业前须先划定监督区和控制区,并建立控制区边界。三门核电规定射线探伤控制区边界比释动能率不能超过15μGy/h。在空旷场地进行作业时,一般控制区范围较大,边界不易建立。而实际情况中,三门核电探伤作业常常利用作业区域周围的有效屏蔽物(如混凝土墙、钢制管道、罐体等),以缩小控制区的范围。当使用γ放射源探伤时,常利用GBZ132-2008中的公式推导来计算出控制区半径。

比释动能率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F—比释动能率mGy/h

a—源活度GBq

—比释动能常数(mGy.·m2)/(h·GBq)

R—距离m

t—屏蔽层厚度mm

D—半价层mm

该经验公式中,针对特定放射源,其、D值是确定的,如表1。探伤工作中,常利用表1中数据来确定防护距离。当射线穿过屏蔽材料时,会发生散射或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特征X射线。这些散射射线或特征X射线可能会影响边界的比释动能率,而经验公式中并没有修正。为判断其影响程度,本文用mCnp模拟与经验公式两种方法计算活度为90Ci的192ir放射源在不同距离不同屏蔽厚度情况下的比释动能率,计算结果如表2。mCnp模拟计算的标准误差在5%以内。

通过分析表2计算结果可以看出,mCnp模拟计算的结果要略大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但百分偏差最大不超过17%。分析其原因:(1)散射射线或特征X射线的影响;(2)mCnp计算中将放射源做点源处理,忽略了源的自吸收影响;(3)mCnp模拟计算标准误差影响,其标准误差小于5%。综上可得,射线穿过屏蔽材料时,其散射作用或产生的特征X射线对比释动能率的影响不大。所以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放射源透过屏蔽材料后的比释动能率时,可以不考虑散射作用与特征X射线影响,该经验公式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4总结

射线探伤作业是有辐射风险的,但只要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管理,完全可使辐射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三门核电厂从辐射安全层面,根据相关安全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对射线探伤作业制定了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最后,本文比较了用mCnp模拟与用经验公式两种方法计算放射源穿过屏蔽材料后的比释动能率的结果,证明比释动能率计算时,屏蔽材料的散射作用和射线与屏蔽物质相互产生的特征X射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大,比释动能率经验公式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射线装置分类方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S].

[2]《放射源分类方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S].

[3]GB1887-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S].

[4]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

[5]GBZ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S].

[6]李兆太.γ探伤安全防护计算[J].无损探伤,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