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8:06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一篇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

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

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

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具体分析,作为公园景观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们普遍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相似性,历史遗留下的建筑或者其他事物能引发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勾起他们相同的回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将多数人认同的景观事物融合到设计作品中。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应深度发掘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将最具该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唯一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公园景观使用者享用者因处于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环境中倍感自豪和荣耀,提高使用者对公园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最有地域特征的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元素深挖出来并融合到设计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精品。

1.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坚持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观作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造成影响的效果,使人、环境及社会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二、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设计出让公园使用者感到舒适、自由、放飞心情的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作品。在景观设计中应融入人性化的元素,使景观设计作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使社会的和谐发展。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二篇

1.道路交通系统

高桥公园整个园路系统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和论文范文游步道,游线较为通畅,也符合公园道路设计规范.一级道路宽3-4米,呈环形贯穿公园的整个区域,连接主要景区;二级道路宽米,与一级道路相连,作为公园内区的主要通道;论文范文游步道作为二级道路的分支,连接各个景点,形式也较为多样,有小石板路、汀步、小曲径等.一、二级园路均为石板路,因多年踩踏、年久失修,出现了严重的沉降、破损,导致路面高低不平、裂缝随处可见.公园日常游客却以老年人、儿童为主,由此形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小品设施

由于周边小区非常集中,高桥公园游客量比较大.以2012年为例,高桥公园月平均游客量为万多人次,遇长假等高峰月份甚至达10万.现有小品设施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屡有游客建议,要求在公园内新增小品设施.综合考虑,新增设施是必要之事,因此借此次改造,计划在适当的位置增设一座景观亭,以供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3.照明系统

高桥公园内有少量路灯,是太阳能灯,地下无电缆,目前很多路灯已经坏掉.随着游客对公园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以后开放夜公园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公园的照明系统必不可少,路灯肯定需要更新.考虑到太阳能路灯的缺陷性,这次计划重新设计照明系统,采用供电照明的方式,新排电缆,设置照明景观灯,以满足功能需求.

4.绿化配置

高桥公园植物生长繁茂,层次分明,但因为建成年份较早,植物配置略显不足.一是春夏开花植物较多,秋冬开花植物较少,秋景、冬景有些单调;二是植物品种较为传统.可以借着改造之由,弥补以上两点不足,增加秋冬造景植物,增加适合上海气候的新优引进品种,使得老公园也具有新的时代感.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三篇

1公园入口的景观特性

一个城市空间延伸与融合的中间体,是进入城市公园的缓冲地带,是公园的给人的第一个形象标志,是一个有一定序列的环境开始。公园入口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日益受到重视,入口空间设计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整个公园的品质有所影响,其构成要素是复杂多样的,具有自然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趣上根据场所特性按一定次序排列的空间特性。

2案例实践

2.1场所特征分析

2.1.1场所自然特征

海沧大屏山公园位于海沧大桥的桥头,规划用地面积约150hm2,大屏山公园的海拔最高点为239.2m;主要由风化花岗岩构成的丘陵,花岗岩风化物堆积较厚,森林覆盖度较高。公园南入口位于海沧大桥西引桥右侧山坳,用地面积4.8万平方米,是大屏山公园的人行主入口;从西引桥上向右侧远眺,整个公园南入口一览无遗,成为出入厦门岛重要的视点。入口所在地形为北部高,南部低平,东部为小山坳。基地为大型山坳状,地势高差变化大,竖向空间变化丰富,场地主要为农业用地,自然形态保存完整,具有大量的梯田机理和小溪等自然景观。周边地区的自然山体植被尚好,入口区域植被种类相对简单,主要为村民自行种植的龙眼树、芭蕉、巨尾桉,基地上残存有部分蒲葵、垂叶榕、马樱丹等植物。

2.1.2场所人文特征分析

海沧具有地方特色的蜈蚣阁、烧王船、炮炸寒单爷等传统意义的民俗仪式与荟萃建筑艺术精华,蕴涵人文历史的新垵古民居,共同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人文特征,也为场所的景观创造提供了人性化的设计元素。如传统的红砖古民居的装饰有三大特色: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细致,题材广泛,富含生活趣味,令人叹为观止。

2.2公园入口设计理念

大屏山总体规划定位大屏山公园为市级山地生态休闲公园,建成市民休闲、健身、旅游的场所。即在保护大屏山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市民休闲观光、生态科普宣传及艺术文化教育等的市级休闲公园。其南入口景区既是未来城市景观的主景,又是海沧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口作为进入城市公园的缓冲地带,景观设计上即要考虑入口的标志性,又需要兼顾整体景观的序列性。因此,将入口景区的设计理念定位为尊重现状场地条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运用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手法,营造符合场所特征、具有人文内涵的和谐、富有生机、低碳、低成本的公园入口景观。

2.3场地元素的运用

场地的水文地质资料,自然特征是园林景观中可运用的最重要设计元素之一。不同的地质条件、场地肌理,体现了不同的场地特征,也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特色;在设计中体现历史和文化内涵,传递场地在时间维度上的景观特征,尊重场地的灵魂,使场地的文脉得以延续;充分考虑项目场地到周边环境的关系特点和使用要求,将场地放在周边的区域内进行定性分析,如场地与周边交通关系、周边的用地性质,列出其他建设项目的分布及服务半径,确定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规模、与周边环境对象之间功能上的互动关系等,对场地在空间维度上作出更全面的特性解析。这一切均体现了运用好场地元素对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成败的重要性。在大屏山公园南入口的景观的营造过程中,通过对富有场地特征的设计元素选择运用,营造符合场所特征的地域景观。如将闽南窗雕运用在挡墙上,体现闽南地方文化特色;模仿周边大地的肌理,营造农田花海景观;利用原有农田浇灌水系,进行合理梳理,赋予水涧丰富的景观生命力;将溪石砌成挡墙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产生独特而古朴的韵味,更融于大自然;以简约的现代建筑形式结合闽南特色的红砖厝风格,设计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中将它们作为原有的场所元素和文化的痕迹加以保留并运用,既可以勾起当地原居民的回忆,引起共鸣;也体现我们对于在城市发展中,虽然场所使用功能有所转变,但新旧交替过程中对历史文脉、地域景观的保留与延续的态度(图1)。

2.4公园入口

景观营造大屏山公园南入口景区以尊重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自然而然为规划设计理念。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通过山体景观修整和水系扩展保证基地内山体和水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总体上,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突出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展开布局,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在规划与建设中强调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形地貌,随形造景,不进行大挖大填,保留原有梯田肌理,进行场地重塑,营造花田、花溪、花海景观。根据不同生态习性与功能对个分区进行配置,把大屏山公园南入口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大型阶梯状绿地,如选用木棉、凤凰木、蓝花楹、洋紫荆等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园林植物景观。

2.4.1入口综合服务区

南门主入口,位于南门主入口桥下左右两侧,结合公园集散、管理、通行、停车功能的需求考虑,桥下设置大车停车位6个,小车停车位54个,设置自行车位,与海沧区绿道相呼应。南入口管理房以简约的现代建筑形式结合闽南特色的红砖厝风格,如花岗岩镂空窗花、闽南红砖铺地等运用。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体现场所传统的人文特征(图3)。

2.4.2湿地生态保护区

根据场地具有的山谷溪流顺势而下的自然特征,利用海沧大桥外具有低洼的地带,构建小型湿地,并建造木栈桥从湿地跨过。挡墙处设计成假山,溪水顺势而下,形成瀑布,丰富了景观效果。池塘护岸采用软质处理,池底铺设防渗土工膜,岸边种植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梭鱼草、水竹芋、黄菖蒲等,水中种植睡莲、萍蓬草等浮水植物,营造小型湿地。夏日,可以在此处观赏荷花,听青蛙的叫声。池塘左侧是一处小型泵房,宜用密林进行遮挡。池塘与桥下停车场之间种植高大棕榈科类植物,如高杆华棕、大王椰子、狐尾椰子等,保证视线通透,同时弱化高大桥墩带来的负面影响。

2.4.3休闲集散广场区

广场左前方是铭牌石,上面阴刻由书法名家题写“大屏山公园”五个描红大字,作为入口标识。由于安全需要,广场与大桥投影线的距离不小于30m。运用地域元素,将闽南的石材窗雕运用在景区挡墙上,既起到挡土绿化的功能,又添加闽南地方文化特色(图4)。弧形坐凳环绕着广场,边上孤植几棵风景树,有菩提和小叶榕,在夏日里为游客提供纳凉的场所。缓坡上是阳光草坪,点缀着几株桂花,香气宜人。登山台阶随形就势,避免大挖大填,台阶左右两侧各布置一株极具观赏价值的鸡蛋花,烘托气氛。

2.4.4南屏花溪区

本区靠近南部入口,虽接近的海沧大桥,但在山谷之中,十分幽静。将场地原有小水沟重新进行梳理,顺应水势和地形高差对水体进行设计,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结合不同的水体特征配置植物,营造生态溪流的花溪胜景景观;溪流沿着山谷顺势而下,泉水叮咚,溪流景观突出闽南原生态的河流特征,以河卵石主,采用散点的点缀方式营造,师法自然,自然而然,看不出人工的痕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溪流上设置两座小拱桥,营造小桥流水景观。它连接两岸的景点并组织游览路线。游客可以站在桥上看花溪胜景,也可在花溪的其他景点看桥静静地躺卧,一股安静、怡然的感觉油然而生。花溪还在水中设置喷雾设施,营造雾森景观。当喷雾开放时,花溪四周一片雾气,有着“前不见其所穷,后不见其所止”的景象,仿佛人间仙境。花溪的主园路和游憩小路以自然曲线方式,营造了一个“曲径通幽深几许”的意境;铺装材料一种是由大块卵石铺成,形成了卵石最自然的边形,增加了花溪的自然野趣,另一种是花岗岩条石,表面粗糙,纯朴自然。无论是材质的选用或是景观风格的营造上,均体现了富有场所特征地域特色的景观。两侧遍布开花的水生和湿生植物,市民游人置身于青草花海之中净化身心,流连野趣,身心俱净。

2.4.5南屏花海区

主入口及集散广场右侧,利用菜地周边的山地,根据场所的自然特征进行林相改造,根据不同植物不同季节的开花特点,成片种植开花植物,如福建山樱花、木棉、美人树、凤凰木、蓝花楹、腊肠树、黄花风铃木、洋紫荆等;同时在疏林草地与林缘线之间种植非洲小百合、紫花千鸟花、裂叶美女樱等地被植物,营造灿烂的花海景色。如二月份的福建山樱花花海、五月初的蓝花楹花海景观。

2.4.6南屏花田区

基于场所的自然特性,整合小块菜地为一体变成大块花田,并增加溪石挡墙,进行生态护坡,形成层叠错落、层次丰富的梯田景观,同时亦兼顾水土保持的作用。从主入口集散小广场拾级而上,各层梯田根据不同季节种植油菜花、向日葵、黄花波斯菊和虞美人等,形成灿烂的花田。梯田边缘点缀成片观赏桃花和福建山樱花,一派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一幅诗意的风景画。

3项目实践小结

设计的目的并非创造一处新的场所,并是寻找它最适宜的用途[4]。海沧大屏山公园南入口景区园林设计建造过程,是一个与场地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体会场地中隐含的特征,再现场地的历史人文精神,使作品成为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完美再现。这种基于场所特征的设计建造实践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四篇

1.坚持修复老公园,存留旧韵味”的理念

改造旧公园、特别是有韵味的旧公园,最忌把公园全部翻新一遍,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在改造高桥公园方案讨论之初,就明确了“修复老公园,存留旧韵味”这个理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陈旧设施进行修复、改造,并增加必要的、风格统一的小品建筑.

2.坚持“保留、恢复、提升”的原则

以保留、恢复、提升为原则,保留公园原有风格,通过局部调整,对陈旧、破损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完善公园人性化服务设施,塑造具有优美景观效果的公园环境,满足功能需求,创造和谐的游园气氛,凸显公园特色.三、改造内容

1.园路改造

园路改造最初的原因是游客投诉,道路踩踏、破损、沉降严重.着重考虑了园路的安全性之后,设计方在第一次的方案讨论会中,一共提出了三种方案:花岗岩、彩色沥青和原石板修补.三种方案各有利弊.

花岗岩的方案很快被排除了,因为花岗岩的园路和高桥公园的风格格格不入,而且也显得有些不够水准.

综合考虑到游客对道路的平坦要求、养护难度和公园品质等方面,方案二似乎是可行的.一级园路选用彩色沥青,色彩鲜艳、平整,养护方便,二级园路则利用原一级园路的部分好的石块重新铺设.彩色沥青是有过成功案例的,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灵山路的豆香园就是采用彩色沥青作为主干道,效果非常不错,养护也非常方便,而且彩色沥青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公园主干道材料.但是还有争议,也有担心,毕竟公园各有特色,在豆香园中适用,在高桥公园不一定适用.彩色沥青作为一级园路材料用在高桥公园这座老公园到底合不合适,会不会有豆香园那样好的效果,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原石板修补的方案在风格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能够按照现在的方式进行自然排水,游客也比较能够接受.但这个方案也有缺点:一是人工打磨成本非常大,需要工期长,旧石板需要打磨得平整一些,新石板需要打磨得粗糙一些,相互配合;二是石板路面虽然韵味十足,平整度肯定不及彩色沥青,而且养护起来也不是特别方便.

经过再三讨论和研究,经过三次方案讨论会,最终决定,还是选择在原有石板基础上进行利用、修补的方案,一、二级园路保持原有的统一风格.这样既能保持高桥公园原有风格和意境,又能解决游客投诉问题.养护不方便的问题由养护公司克服困难.

2.新建景观亭

景观亭的设置首先考虑位置问题.设计方也提出了三个方案(如下图):中心湖北岸、北大门草坪处和西北角原花坛处.经过现场踏勘和多次讨论,根据现有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场地状况、游客意见等,最终景观亭计划定在公园西北角原花坛处.具体实施方案中涉及到花坛的去留问题,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保留花坛.在花坛西北的一条小径上架起一座景观亭,这样既留有草花的摆放位置,也达到了增加休憩设施的目的.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五篇

解决了景观亭的定位,接下来要考虑景观亭的样式.为了和高桥公园原有建筑的搭配,景观亭宜采用简约朴素的风格.亭柱采用文化砖贴面的形式,防止日晒雨淋之后脱落.这个问题大家意见一致.

景观亭的面积问题,考虑到游客量,开始设计了4米x4米的地坪面积,综合考虑了实际情况、征求大量游客意见之后,改为5米X5米的面积.在整个公园的改造过程中,园方大量征求和采纳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今后绿地改造的一个方向,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建设和管理.

3.新设照明设施

公园内路灯原为太阳能路灯,供电照明系统需要重新设计铺排.由于资金有限,原本计划只是趁园路改造排好电缆,以备将来开放夜公园照明之用.后来经过讨论,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和人力浪费,决定缩减其他方面的论文范文,照明系统步到位,电缆、景观灯等全部增设完毕.

电缆的铺设基本沿道路走势,首先满足夜间照明要求,其次考虑景观效果.为了配合高桥公园老公园的韵味,路灯的选择也考虑再三,最后采用了充满古庭院意境的路灯.

4.绿化修复与提升

高桥公园秋冬开花植物较少、品种较为传统,借着此次改造之机,对绿化进行修复和提升.为了弥补秋景不足的缺陷,增加了秋冬造景植物,如桃叶珊瑚、金边黄杨、红叶石楠、金边麦冬、苏铁等;增加了适合上海气候的新优品种,引进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技信息处推荐的新优花坛花境植物品种,如毛地黄、松果菊、匍匐紫薇、银边熊掌木、金叶络石等.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六篇

1.城市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的现状简述与发展前景

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是运用一些草坪、地被、树木等许多植物相互结合,根据生态学的互利共生、多样性与竞争性相结合的理念,结合自然环境,阳光、雨水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好画面,形成和谐的生态景观。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较注重理性与科学的结合,着重强调现代化城市的生态建设,现代化园林的建设主要是要考虑现代道路、小区建筑。更多的是根据人工改造成符合当今现代城市化的环境要求。现代的生态化公园不同于中国古代园林的形式,大多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甚至有的模仿西欧的一些国家的园林建筑,使整个生态公园有了新的意境与意义。现代生态化景观的设计更着重于通过山水、植物、道路等一系列的生态事物来展现公园的独特之处。生态化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为在现今强调城市生态化的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地域的不同来建造适合于当地的植物生存的,符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生态公园,在当地寻找设计的灵感,尊重当地的文化遗产,建筑风尚。通过设计,是整个生态公园与当地的历史文物与文化合成一体,带来真实的美感以艺术色彩。坚持生态的理念,用不同植物来进行景观设计与创作。

2.城市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类型与原则

第一种是原生植物景观,原生植物景观强调的是生活在自然条件下的植物,通过园林设计将原生植物安排在特定的位置,因为原生植物的存活几率一般会超过在人工养植的条件下的的植物,就比如公园中的一些原始林子,他们的生存方式就较为简单;第二种是人工植物景观,这种景观指的是,由于现代化建筑过于发达,是很多原生植物逐渐减少,资源变得匮乏,由此,对于一些植物的模仿自然地一些因素进行人工设计,建造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植物景观,在这种人工景观中的植物几乎全都来源于人工种植;第三种是自然恢复景观,自然恢复的景观以原生植物为基础,结合人工植物,对于当地的环境进行恢复,有效地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空间。除此之外,在进行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化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其一,以“绿”为核心,这个绿是建立在绿色的植物基础上的,“绿”字代表阳光、健康、和谐,无论是对于生态、社会、经济、这种“绿”都会产生一定的效益;其二,各种性质相互结合,包括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科学性等方面,由于现代我们的生活的发展脚步太快了,人们很难找到静谧、舒适的环境去放松自己,寻找灵感,这种陶淑娟道外区园林绿化管理办公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0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就能够保证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要时刻考虑地理气候、土壤条件、降雨量风外界环境因素,利用科学的设计原理来满足人们对于生态公园的需求;其三,对植物的情况进行详细的的检查,在进行设计前,一定要对该地区的植物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测,竟可能的保留原有植物;其四,充分结合景观生态美的理念,营造公园植物的和谐氛围,在城市生态化公园景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是现各个植物形态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还要考虑整个形式上的布局。除此之外,还要展现植物的生机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活力,给整个设计增添了节奏感与律动性。

3.城市化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

生态植物景观公园主要之以植物为主打,人工的相关设施作为辅助,建造有没宜人景象。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植物的不通过色彩进行搭配,还要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将景色与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设计者想要的效果。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时序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韵味,植物的万千变化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不但让人们感受到四季的明显变化,还丰富了整体画面;利用植物景观塑造诗境,从古到今,美丽的植物都会给世人带来无数的创作灵感,留下许多优美的篇章,让后人有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再就是可以利用植物景观来改善生态环境,植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性,对于净化空气起着很大的作用,只要植物能够合理的进行配置,就能够达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植物与个建筑相结合,在公园里有植物必定会有真山、假山的陪伴,湖泊的映衬,使各个部分相辅相成。

4.城市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生态公园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植物除了能够净化自身还能够吸取周围的二氧化碳,通过自身的作用调节身边的水体、土壤、空气的质量;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一定程度上凸显城市的特性,另一方面使周围居民的的舒适指数提高了,成为居民休息上班族放松的良好环境。

5.结语

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要时刻尊循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要根据植物的一些特性,将植物栽到适于自身生长的环境,植物勃勃生机的特性带给人们无限的美好与自在。除此之外,公园设计还要注意植物的布局,完美的布局格式不仅能让众多的各种颜色的植物展现其耀眼的色彩,还能够美化观赏者的眼睛,是整个园林具有一定的艺术气息。由于现今我们要建设的生态公园是以生态学作为指导手段,使整个园林具有“真”、“健”、“美”的优秀特质。良好的生态公园不仅要有宜人的环境,景色美丽,能够让人放松精神,使老人小孩享受天伦之乐,使工作的上班族在闲暇之余享受片刻的宁静。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七篇

通过高桥公园的景观改造,公园的园路变得平坦整齐,依然保存着古色古香的韵味,解决了安全隐患.一级、二级道路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翻新,利用原来的毛石重新铺排平整.

新增的路灯和各处的树木搭配,相得益彰.可在阴雨天气阴暗时,路灯开启,树影婆娑,游客反映良好.同时,解决了照明的问题,也为开放夜公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新增的景观亭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亭子刚刚造好,整个工程尚未竣工,就已被利用.大清早,市民到这里唱歌、拉二胡、闲坐,热闹论文范文.不止亭子’花坛边也坐满了人.这也充分说明了这次公园改造效果明显,深得人心.绿化配置经过修复和提升,有了明显效果,公园在留存韵味的同时给人耳目_新的感觉.

总的来说,高桥公园此次改造虽为小改,但是起到的作用却是相当大,效果很好.因此,笔者认为,在老公园改造中,我们除了要引入设计创意和新的材料工艺,更重要的是要发扬公园原有的优势特点,因地制宜,才能使得老公园的韵味得以传承.

总结:为您写公园改造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公园改造案例引用文献: